《组织行为学》教学大纲(专科)

合集下载

《组织行为学》教学大纲

《组织行为学》教学大纲

《组织行为学》教学大纲《组织行为学》是人力资源管理、工商企业管理、市场营销专业的一门专业技术理论课。

其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理论学习,使学生系统的掌握组织行为学的理论基础知识,能够运用所学理论分析管理中存在的各种心理现象与行为,培养正确处理和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逐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提高管理能力。

为其管理活动提供心理依据和新的视角,从而提高管理效能。

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组织行为学总学时:32(理论学时:16实践学时:16)课程学分:2适用专业:经济管理大类各专业使用年级:二年级: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二、课程目标通过《组织行为学》课程的学习,系统研究掌握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使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组织行为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结构,正确认识组织环境中个体、群体以及整个组织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所形成的行为,以便管理者能够预测、描述、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更好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组织的工作效率。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及工作实践打下宽厚的基础,为造就现代企业管理人才作贡献。

三、教学目标及内容项目1打好管理基础认识组织行为学(一)项目目标1.理解组织行为学的含义及基本内容2.理解组织行为学的产生与发展3.掌握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二)教学内容任务1.1理解组织行为学的含义1.1.1组织行为学的概念1.1.2组织行为学的特点1.1.3组织行为学的目标1.1.4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内容任务1.2组织行为学的产生与发展1.2.1组织行为学产生的学科基础1.2.2组织行为学的发展阶段1.从管理实践产生组织行为学2.组织行为学的发展阶段任务1.3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1.3.1观察法1.3.2调查法1.3.3心理测验法1.3.4案例法1.3.5情景模拟法1.3.6实验法项目2确定目标组织目标(一)项目目标1.理解组织的定义2.理解组织行为学的产生与发展3.掌握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二)教学内容任务2.1理解组织的内涵2.1.1组织的涵义1.组织的含义2.组织的特征2.1.2组织的类型1.根据社会功能不同,可将组织分成生产组织、政治组织、整合组织和模型维持组织2.根据组织成员的受益程度,可将组织分成互利组织、商业组织、服务组织3.根据控制成员的方式,可将组织分成强制型组织、功利型组织和规范型组织4.根据组织人员的多少,可将组织分成小型组织、中型组织、大型组织、巨型组织5.根据组织运行所确定的目标的不同,可以把组织分成营利组织、非营利组织、公共组织任务2.2明确组织目标2.2.1组织目标的内涵1.组织目标的定义2.组织目标的作用2.有效组织目标的特点2.2.2组织目标的制定1.组织目标的制定原则2.组织目标的制定过程项目3搭建架构组织设计与组织结构(一)项目目标1.理解组织设计的内容2.分析组织结构模式的类型(二)教学内容任务3.1掌握组织设计3.1.1组织设计的目的和原则1.组织设计的目的2.组织设计的原则3.1.2组织设计的程序3.1.3组织设计的发展趋势1.小型化2.简单化3.充分利用非正式沟通,加强横向联系4.项目组织设计任务3.2分析组织结构模式3.2.1组织结构的内涵1.组织结构的内容3.1.2组织结构模式的类型1.直线制2.职能制3.直线职能制4.事业部制5.矩阵制项目4准备招才纳贤社会知觉与个体行为(一)项目目标1.理解知觉与人的行为的关系2.理解社会知觉对人的行为的影响3.理解社会知觉效应、印象与偏见的意见4.掌握社会知觉在组织中的具体应用(二)教学内容任务4.1认识知觉与人的行为4.1.1知觉的定义4.1.2知觉的特征1.知觉的选择性2.知觉的理解性3.知觉的整体性4.知觉的恒常性4.1.3影响知觉的因素1.知觉主体自身的特点2.知觉对象的特点3.知觉发生的情境任务4.2明确社会知觉对人的影响4.2.1社会知觉的定义1.自我知觉2.他人知觉3.人际知觉4.角色知觉任务4.3运用社会知觉效应4.3.1晕轮效应4.3.2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4.3.3投射效应4.3.4定势效应任务4.4印象与偏见4.4.1印象1.第一印象2.刻板印象4.4.2偏见1.个人偏见2.社会偏见项目5做到人岗匹配个性差异与人的行为(一)项目目标1.了解组织中个体行为的特点2.了解个性结构3.掌握气质、性格和能力差异对组织管理的影响。

《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大纲

《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大纲

《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大纲组织行为学 - 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简介
本课程介绍组织行为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应用。

学生将研究有关个体行为、小组和团队动力以及领导行为的概念和原则。

研究目标
- 理解组织行为学的核心概念和理论模型。

- 掌握分析和解决组织行为问题的工具和技能。

- 培养个体和团队在组织中的有效沟通和合作能力。

- 培养领导和管理能力以推动组织发展和创新。

课程大纲
1. 引言
- 组织行为学的定义和范围
- 组织行为学对组织管理的重要性
2. 个体行为
- 个体个性与行为
- 感知与决策
- 动机与激励
3. 小组和团队动力
- 小组动力与有效团队合作- 冲突与冲突管理
- 组织文化和组织认同
4. 领导行为
- 领导力的概念和原则
- 领导风格与影响力
- 变革和创新的领导
5. 组织行为的应用
- 组织结构与设计
- 组织变革与发展
- 组织绩效管理
评估方式
- 课堂参与度:20%
- 个人作业:30%
- 期末考试:50%
参考教材
- Robbins, S. P., Judge, T. A., & Campbell, T. T. (2018). Essentials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14th ed.). Pearson.
以上为《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大纲,欢迎学生们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共同探索组织行为学的奥秘和应用。

组织行为学教学大纲

组织行为学教学大纲

《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课程编号】:715010【开课对象】: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学分】:3【总学时】:48【实践学时】:16【先修课程】:管理学原理二、课程教学目的和课程性质《组织行为学》是人力资源管理、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专业的一门专业技术理论课。

其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理论学习,使学生系统的掌握组织行为学的理论基础知识,能够运用所学理论分析管理中存在的各种心理现象与行为,培养正确处理和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逐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提高管理能力。

为其管理活动提供心理依据和新的视角,从而提高管理效能。

三、课程教学要求《组织行为学》课程的知识体系主要包括四个单元:第一单元导论,组织行为学的相关概念,研究方法,发展脉络等;第二单元个体行为,个体行为的基础、个体行为的基础,个体与组织的匹配等等;第三单元群体行为,群体行为的基础,沟通,冲突,团队等等;第四单元组织行为过程;第五单元组织行为,组织理论与组织设计,组织变革,组织文化等等.第一单元导论(一)教学要求1、掌握组织、组织行为、组织行为学的概念,了解组织行为学的学科性质与特点。

2、掌握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模型。

3、了解组织行为学的产生与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二)重点、难点第二单元个体行为本单元包括三部分内容:管理中的个体差异分析、个体行为的变化、激励理论与应用。

第一部分管理中的个体差异分析(一)教学要求1、掌握个体的需要与动机的概念,以及它们和行为之间的管理,了解组织中每个个体的需要和动机的差异.2、掌握认知的概念和认知差异,把握影响认知准确性的因素.3、了解个性的概念、各种个性特征之间以及它们与管理之间的关系,掌握如何在组织管理中应用员工的气质、能力和性格差异,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

4、掌握价值观的概念、作用,明确态度差异基本因素,理解改变态度个工作绩效之间的关系。

(二)重点、难点1、重点:认知的概念和认知差异,把握影响认知准确性的因素.2、难点:价值观的概念、作用,明确态度差异基本因素,理解改变态度个工作绩效之间的关系。

行政管理专业《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大纲

行政管理专业《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大纲

《组织行为学》课程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组织行为学(英文名称:OrganiZationalBehaViOr)课程编号:00405029学分数: 3 (其中讲授学分:3 实践学分:0)学时:48 (其中讲授学时:48 实践学时:0)适用专业:行政管理先修课程:管理学课程类别:专业方向课二、课程说明本课程是的一门基础课,主要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综合运用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生理学、生物学、经济学和政治学等知识,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从而提高各级领导者和管理者对人的行为的预测和引导能力,以便更有效地实现组织预定的目标。

这是一门以人为中心的现代管理学,是多学科相交叉的边缘性学科,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应用性科学。

三、课程性质与课程目标(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教学的指导思想是通过掌握组织行为学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使学生对组织中人的行为的规律有较明确的了解,并能结合实际充分发挥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效的实现组织目标,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成为一个合格的管理人才。

(二)课程目标课程目标L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以下4个层次的知识:对个体行为的研究,包括对人性的认识,对个体心理因素中知觉、价值观、个性和态度的认识,以及对人的需要的认识及有关激励理论的研窕;对群体行为的研究,包括对群体的功能、分类、压力、规范、冲突、竞争等方面的研究;对组织的心理及行为规律的研究,并应用这一理论对组织设计、组织变革和组织发展进行研究;对社会环境的研究。

研究组织与社会的交换关系,社会环境和文化对组织行为的影响等。

(对应毕业要求:5、6)课程目标2: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形成以下三个层次的能力:能分析人类在工作中的行为;能评价个体的差异、激励和授权、管理组织中的群体;能考察工作设计、目标设定及工作压力。

(对应毕业要求:7、8、9、10、11)课程目标3: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具备以下素质: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会权变的思想,权变地看待问题,解决问题,并能够运用组织行为学的原理和方法解决管理中的实际问题。

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大纲

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大纲

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大纲2014年2月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本大纲的制订依据组织行为学是开放教育专科行政管理专业、开放教育本科市场营销专业的一门选修课,其培养目标是:培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合当代国际先进的组织管理方式和现代组织发展需要的,从事管理研究或实际操作的管理人员。

组织行为学作为管理专业的主干课程,在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加强此学科的研究和应用,对于提高管理水平,特别是对于提高各级管理人员对所属员工的心理和行为的预测、引导和控制的能力,及时地协调个人、群体、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充分发挥和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效的实现组织目标,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本课程的基本任务组织行为学是管理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通过教学使学员掌握组织行为学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以及最新发展动态,使学员对组织中人的行为规律有较明确的了解,并能结合实践解决管理中的相关问题,在实现组织目标中,成为一个合格的管理者。

三、教学要求教学过程中,对教学内容分“重点掌握、掌握、了解”三个层次,来把握本课程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和主要理论观点。

重点掌握:要求学员对这部分内容能够深入理解并熟练把握,同时能灵活地应用到实践中去;掌握:要求学员能够理解并把握这部分内容;了解:要求学员知道某些内容,对涉及到组织行为学基本理论的人物和事件等内容进行把握。

四、与相关课程的衔接预修课程:管理学基础;后续课程: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战略管理。

第二部分媒体使用与教学过程一、媒体形式与使用本课程的教学要求采用文字教材、音像教材、计算机网络及辅助教学课件、老师面授等多种媒体形式。

(一)文字教材采用分立式(即主教材、案例和导学手册)。

为适应远程教育教学需要,组织行为学教材应反映当前世界各国在本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力争做到视野开阔、资料丰富、论述精辟、语言简洁、通俗易懂。

使学员在学习中,能够一书在手,别无所求。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二专《组织行为学》教学大纲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二专《组织行为学》教学大纲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二专《组织行为学》教学大纲第一篇: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二专《组织行为学》教学大纲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二专《组织行为学》教学大纲教师信息姓名:韩玉兰E-mail:注:第一次课后,请确定选课的同学给我的邮箱发一封确认邮件,邮件主题为“愿意选择该课程”。

谢谢!内容简介本课程将深入而系统地分析影响组织效能的个体、群体和组织系统等方面的因素,让学生掌握解决组织问题的技能和工具。

我们将通过研讨下述知识来达成这些目的:个体的能力、人格、态度和价值观,对人和对事的知觉、判断与决策,工作动机与激励,群体行为,团队建设,领导理论和技能,组织变革,冲突与冲突管理,商务谈判,权力和政治、组织结构与工作设计,组织沟通与人际关系,组织文化等。

在讨论这些主流组织理论及知识前沿的同时,结合中国社会和文化的现实,启发学生分析、理解当代中国组织的特殊性。

课程通过案例学习、小型课堂练习、测验及结果分析和角色模拟等活动,增进学员对组织系统内外因素的认识和理解,并培养大家分析和解决组织管理问题的能力。

课程内容与进度教学资料1.韩玉兰(2010.9):《组织行为学》课程资料。

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

2.课堂上发放的资料。

3.阎海峰、郭毅(主编)。

2010。

《组织行为学(第三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考核学生成绩将根据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评估。

课堂参与上课:希望大家准时上课,如果有同学确实不能来上课或者因事耽搁不能准时到课堂上来,请事先请假,以免影响课堂活动的安排。

参与课堂讨论:每堂课都会让大家讨论一些相关问题,请大家自愿发表自己的看法,认真听取其他同学的观点,并积极思考、讨论别人提出的问题。

我将根据以下标准评价个人的课堂讨论参与程度。

⌝能够提出与所讨论的问题相关的观点。

⌝分析问题仔细、深入。

⌝能够应用阅读材料和课堂上所讲的理论和概念。

⌝能够在别人观点的基础上提出新的见解。

⌝能够就所讨论的内容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组织行为学》教学大纲(专科)一、课程的性质《组织行为学》是河北电大为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等专业的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理论课。

其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的应用型管理人才。

组织行为学作为专业主干课程,在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加强此学科的研究和应用,对于提高管理水平,特别是对于提高各级管理人员对所属员工的心理和行为的预测、引导和控制的能力,及时地协调个人、群体、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充分发挥和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效的实现组织目标,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组织行为学是本专业的通过教学使学员掌握组织行为学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使学员对组织中人的行为的规律有较明确的了解,并能结合实践解决管理中涉及到组织中人的行为的各种问题,在实现组织目标中,成为一个合格的管理者。

其前导课程主要是《管理学基础》。

二、教材及其特点选用的教材是由顾培忠、任岫林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组织行为学》,2008年9月版。

多年来,我省电大高职高专一直延用中央电大本科的教材。

但是因为本、专科在培养目标、教学层次、内容遴选、理论阐述、应用能力训练、教学方法等方面均不相同,借用本科教材给专科专业的教学带来诸多困难与不便。

现在选用的《组织行为学》是专门针对专科量身编写的。

《组织行为学》教材的特点是:从我国工商管理专业的实际出发,以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目标为宗旨,通过通俗简明的理论阐述、综合性案例及分析、应用能力的实务训练等环节,突出课程的基本要求和人才培养的实用性,使学生能够在全面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具有实际操作技能。

本教材从适应高职高专学生的岗位所需知识点出发设计课程的知识板块,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度,重在讲解基本原理的应用,并在跟踪国内外理论最新发展的前提下,保证理论知识的健全、简洁、新鲜和生动。

本教材的体例设计为:“本章提要”提供每章内容的要点,以帮助学生了解本章的主要内容及其相互关系,理清脉络头绪;“学习目标”提出本章学习要达到的基本要求,以提高学习的针对性;“章前引例”以典型案例导出核心知识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正文叙述中不时以小资料的形式给出紧扣上下文内容的参考案例、相关链接、知识拓展等,以帮助学生掌握基本内容;“本章小结”帮助学生回顾了本章的主要概念与内容;章后的“案例分析与思考”通过典型案例训练学生的分析能力,提高应用能力。

“复习思考题”以问答题的形式引导学生掌握主要理论概念;“管理技能实训”通过引导学生参加生动活泼的活动训练提高其管理技能。

三、学分与建议学时1.本课程4学分,72学时。

2.建议学时分配四、课程主要内容第一章导论学习目的和要求:本章是全书的概念部分,是全书的缩影与引子。

回答的是何谓组织行为学,要使读者形成一个鲜明的组织行为学概念,包括相关的定义、理论的演进、学科的形成、特征的实质、研究的目的、学习的意义、学习的原则、全书的结构、应用的思路、方法的例举、前沿的挑战、道德的思考等。

通过本章的学习,重点掌握组织行为学的概念、组织行为学的学科性质和主要理论来源,掌握组织行为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了解组织行为学的发展状况。

第一节组织行为学的基本概念一、组织行为的含义二、组织行为学的概念三、组织行为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四、人性的假设第二节组织行为学的产生、发展及学科体系的形成一、组织行为学的产生与发展二、组织行为学学科体系的最终形成三、本书的结构第三节学习组织行为学的目的和意义一、学习组织行为学的目的二、学习与应用组织行为学的意义三、怎样学好组织行为学第四节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一、组织行为学的研究的一般性问题二、基本研究方法第五节组织行为学面临的新问题一、改善质量和生产率二、其他挑战概述三、最大的挑战:改善道德问题教学建议:重点讲清组织行为学的概念与学科性质、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

组织学生完成技能实训。

第二章个体行为学习目的和要求:个体行为是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基础,人的个性是个体行为的依据。

本章讲述了个体行为的类型、特征及影响因素;介绍了个性理论、个性的差异特点及个性结构中气质、能力、性格及其原理在管理中的运用,分析了价值观和态度、情绪与情感等人类心理活动的规律及其在个体上的差异,讨论了情商理论以及在组织管理中的运用。

通过本章的学习,重点掌握影响人的行为的主要因素、个性理论与人的行为、个性非倾向性心理特征与倾向性心理特征对人的行为的影响、知觉、情绪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与人的行为。

第一节知觉与行为ﻩ一、知觉及其特性ﻩ二、影响知觉的因素三、社会知觉第二节个性理论及其应用一、个性极其特征二、个性理论三、个性理论的应用第三节个性差异与管理一、气质差异与管理二、能力差异与管理三、性格差异与管理第四节价值观与态度一、价值观及其分类二、态度三、工作满意度与工作绩效第五节情绪、情感与情商一、情绪与情感的概念二、情绪的调适与情感的应用三、情商的理论研究及其应用教学建议:重点讲清人的行为的特征,分析影响人的行为的因素。

组织学生完成技能实训。

第三章激励理论与实践学习目的和要求:本章从需要、动机、行为的相互关系出发,讲述了激励的概念及其过程,介绍了内容型激励理论、过程型激励理论和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同时介绍了综合激励模型。

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各种激励理论对管理实践的启示及其指导意义,并且讨论了提高激励水平的原则与方法。

通过本章的学习,重点掌握激励的含义与机制,掌握激励的主要理论及应用,了解激励的模式及激励理论的发展。

第一节激励概述一、激励的含义二、激励的过程三、激励在管理中的作用第二节内容型激励理论一、需要层次理论二、双因素理论三、成就需要理论四、ERG理论第三节过程型激励理论一、期望理论二、公平理论第四节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一强化理论二、挫折理论第五节综合激励模式一、波特―劳勒的综合激励模式二、豪斯―迪尔的综合激励模式三、罗宾斯的综合激励模式四、综合激励模式的启示第六节如何提高激励水平一、激励的一般原则二、激励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教学建议:重点讲清激励理论的涵义,分析各种激励理论及其应用、有效激励的要求和方法。

组织学生完成技能实训。

第四章群体行为学习目的和要求:群体是由个体组成的,群体又是组织的组成部分,群体在个体与组织间具有重要的沟通与桥梁作用,对群体行为的研究在组织行为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本章介绍了群体规范、群体压力与从众行为、群体凝聚力和群体士气等主要概念,分析了群体中的人际关系、沟通以及冲突等问题,讲述了团队的特征、优势以及创建高绩效团队的途径。

通过本章的学习,重点掌握影响群体行为和绩效的主要因素、人际关系的特点及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对策,掌握群体冲突的处理方式与创建高绩效团队的途径等。

第一节群体行为基础一、群体的概念二、群体与个体和组织的关系三、群体发展的阶段第二节群体互动一、群体规范二、群体压力与从众行为三、群体凝聚力四、群体士气第三节群体中的人际关系一、人际关系的概念二、维护和改善人际关系第四节沟通一、沟通概述二、沟通网络三、提高沟通的有效性第五节群体冲突一、群体冲突的概念二、冲突的处理第六节团队一、团队的概念二、塑造高绩效团队三、提高沟通的有效性教学建议:重点讲清群体行为的一般问题,分析影响群体行为的主要因素、讲清群体中人际关系的类型、特点、功能、人际交往的原则及改善人际关系的途径;分析群体冲突的来源及冲突的处理的方式;理解团队建设的意义和方法。

组织学生完成技能实训。

第五章领导行为学习目的和要求:任何一个组织的领导都具有其独特的地位、作用和职责,领导行为是否有效,是决定组织绩效高低的关键因素。

本章从领导的基本概念出发,讲述了领导特性理论、领导行为理论、领导权变理论和领导决策的相关问题,并就如何提高领导的有效性进行了讨论。

通过本章的学习,重点掌握领导的概念与作用、如何提高领导的有效性;掌握领导的有关理论。

第一节领导一、领导概述二、领导与管理的区别三、领导者的影响力第二节领导理论一、领导特性论二、领导行为论三、领导权变论第三节领导决策一、领导决策的基本内容二、群体决策的基本内容第四节提高领导的有效性一、提高领导的执行力二、领导者素质与领导班子结构三、领导艺术教学建议:以有关领导理论为主线,讲清领导的决策及如何提高领导效能。

组织学生完成技能实训。

第六章组织行为和管理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应该明了组织结构是达到组织目标的重要手段、而组织设计则是完善组织结构的必经之路;客观存在的组织文化作为组织行为的深层缘由,应该引起管理者的自觉关注;为了应对日益严峻的组织环境,组织变革已经成为了经常性的组织行为;其中的工作设计特别是“流程再造”与组织文化建设应该成为职业经理人的基本功,“学习”应该成为组织行为,而学习型组织则是我们的近期目标;从容面对工作压力,改善工作生活质量。

学完本书,应该学会运用“组织”的核心能力和执行能力,而不是仅仅凭借个人的力量,去接受命运的种种挑战。

第一节组织结构和组织设计一、现代组织理论二、组织结构三、组织设计四、工作设计第二节组织文化一、组织文化的含义与功能二、组织文化的结构与内容三、组织文化建设四、跨文化研究的取向与作用第三节组织环境一、组织环境概述二、组织的内部环境三、组织的外部环境第四节组织变革与发展一、组织变革概述二、组织变革的基本模式三、组织变革的环节与措施四、组织发展第五节工作压力一、工作压力的概念二、工作压力来源三、压力的后果第六节组织学习一、组织学习概述二、学习型组织教学建议:重点讲清组织的概念、类型、组织理论,组织设计的要素、组织结构的类型;对比分析几种结构形式的优缺点;讲清工作设计的意义、理论与方法;结合中国实际介绍组织文化建设意义及方法;讲清组织行为合理化的标准;分析组织变革内容和过程;组织发展的内容及措施。

组织学生完成技能实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