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与发展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以浙江农林大学旅游管理专业为例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以浙江农林大学旅游管理专业为例□卓庆卿陈文辉【摘要】21世纪世界旅游业蓬勃发展。
旅游市场不断扩大的同时,行业竞争也日趋白热化。
而谁能独占鳌头,往往取决于人才的竞争。
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正是各类旅游人才培养的发源地。
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对提高学生实际操作技能和社会交往能力起着重要作用。
我院在教学改革的背景下对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改革。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形成了一整套科学性与实用性较强的实践教学管理方案,对促进国内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旅游管理;实践教学;改革探索【基金项目】本文为浙江农林大学教改项目(YB09.9)“实践教学管理改革与过程质量监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卓庆卿(1977.6 ),女,浙江农林大学旅游与健康学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旅游与健康管理陈文辉,浙江农林大学信息工程学院一、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背景随着世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类对生活质量的追求也将不断提高;而这必将导致世界旅游市场的不断扩大。
可以预见,21世纪旅游业的竞争也将愈加激烈。
而旅游业的竞争,实质上就是人才的竞争。
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的旅游管理专业教育已经不能满足旅游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
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在就业心态、观念、价值等方面也与实际要求存在着差距。
为了适应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必须加快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步伐。
(一)人才的需求现状是根本驱动力。
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旅游业大国。
由此,我国社会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需求也在不断变化,调查结果表明,旅游企业岗位管理类人才中,高级管理类别的需求占10%,中级管理类别占20%,初级管理类别占70%;操作岗位高级操作员工占75%,中级占20%,初级占5%;营销人才高级占50%,中级占40%,初级占20%。
总的来说,目前的旅游企业人才需求已呈现一定的特征:管理型人才的需求量日益增大;高级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随着旅游企业竞争的加剧,营销部门在企业中的地位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旅游营销人才的需求量也在逐渐增加。
职业技能大赛视角下的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研究
职业技能大赛视角下的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研究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热门专业之一,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对于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了更好地培养高质量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各高校纷纷进行了教学改革,以适应行业需求和发展趋势。
本文将从职业技能大赛的视角出发,探讨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问题。
一、当前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存在的问题1.课程设置滞后目前许多高职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存在滞后的现象,无法及时跟上行业发展的步伐。
课程设置的滞后导致学生所学内容与实际行业需求有较大差距,无法有效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实际工作能力。
2.实践教学不足由于旅游管理专业的特殊性,需要大量的实践操作才能掌握相关技能。
目前许多高职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并不充分,学生缺乏实际操作的机会,无法真正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
3.就业能力不足当前许多高职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较低,主要原因是他们在校期间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无法满足行业的实际需求,缺乏就业竞争力。
1.强化实践教学针对实践教学不足的问题,学校需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际操作机会。
可以通过与旅行社、景区等行业企业建立合作关系,让学生参与实际运营和管理工作,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2.课程更新与调整学校需要不断更新和调整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将最新的行业发展趋势和实际需求融入到课程中,确保学生所学内容与行业需求保持一致。
可以开设一些前沿课程,如大数据分析、电子商务、旅游营销等,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
3.参与职业技能大赛职业技能大赛是一种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的有效途径。
学校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类旅游管理类的职业技能大赛,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激发他们对于专业的热情和创新能力。
4.实行导师制学校可以建立导师制度,为学生配备专业的导师老师,进行一对一的指导和辅导。
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方案
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方案引言:旅游管理专业是培养旅游管理人才的重要专业,随着旅游业发展的迅速增长,对旅游管理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为了更好地适应旅游业的发展需求,提高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需要进行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
本文将提出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方案,并详细讨论措施和效果。
一、教学方法的目标和理念1.目标:2.理念:教学方法应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实践教学和案例教学等手段,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跨学科综合素质,以适应旅游行业的多样化需求。
二、教学方法的措施1.引入案例教学:通过引入实际案例进行教学,将理论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典型的旅游案例,通过分析、讨论和实践,让学生能够了解旅游业的实际运作情况,并能够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案。
2.实践教学:通过实践教学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实地考察、实习和实训等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旅游管理的实际工作中,了解行业的发展需求和实际操作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3.模拟教学:通过模拟实际工作环境,让学生能够在虚拟的情境中进行实际操作和决策。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模拟场景,让学生扮演旅游经营者、旅行社经理等角色,通过模拟实际操作,锻炼学生的管理能力和决策能力。
4.研讨式教学:通过小组研讨的形式进行教学,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共同研究和解决问题,通过互动交流,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共同进步。
三、教学手段的效果评估1.考试评估:在理论知识的考试中,依然采用传统的笔试形式进行评估,以检验学生对基本概念、理论知识和分析能力的掌握程度。
2.实践评估:通过实践教学和实习实训等活动,进行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评估。
可以通过实地考察报告、实习评价和实训成绩等方式,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评估。
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改革与创新
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改革与创新近年来,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然而,当前的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却存在一定程度的滞后性,难以满足旅游业发展的实际需求。
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有必要对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进行改革与创新。
一、课程改革与创新的目标1.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科学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在专业领域具备较高的竞争力。
2.强化实践教学:加大实践教学环节的比重,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应变能力,满足旅游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3.拓展国际视野: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让学生了解全球旅游业的发展动态,培养具备国际竞争力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
4.注重本土文化传承:结合我国旅游业的特点,加强本土文化教育,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文化素养和本土意识。
二、课程改革与创新的具体措施1.优化课程体系:调整课程设置,增加创新实践、综合素质教育等课程,减少理论课程的比重,使课程体系更加贴近实际需求。
2.强化实践教学:增加实验、实习、实训等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同时,加强与企业、景区等单位的产学研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
3.拓展国际交流:加强与国际知名旅游院校的交流与合作,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开展师生互访、联合培养等合作项目。
4.融入本土文化:在课程设置中加入本土文化相关内容,让学生深入了解和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
同时,鼓励学生参与本土旅游项目的策划与实施,提高他们的本土意识。
5.提升师资力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引进和培养一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国际化视野的高水平教师。
同时,鼓励教师开展旅游管理领域的科学研究,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
6.创新教学方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如在线课程、翻转课堂等,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倡导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改革与创新的效果评价1.学生满意度: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学生对课程改革与创新的满意度,以评估改革效果。
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与创新思考
论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
论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现代教育学指出,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和学生为达到教学目的而开展的教学活动的一切方式、方法、途径的总和,而教学手段是指为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学活动中使用的各种技术设备及其载体。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组织形式。
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内容,落实培养目标,必须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
同时加快教学方法改革,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也是目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所面临的重要任务,是深化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的迫切需要,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培养学生树立现代意识,掌握运用现代职业技木的需要,是培养面向21世纪创新人才的需要。
但从总体上看,高职高专的教学方法普遍比较单一,教学手段落后的现实并没有根本转变,没有形成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生动局面。
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高职高专教育的良性发展。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已经成为进一步深化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的瓶颈。
为此我校的酒店与旅游管理专业在对当前高职高专教学方法与手段分析与总结的基础上进行了试点改革。
为了使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落到实处,服务于教学,我们在改革过程中具体实施如下。
一、教学手段由传统技术向现代技术转变现代化的教学技术涉及的学科领域比较广泛,作为高职院校的教师,要适应信息时代发展的要求,更好服务教学,就必须学习和掌握信息时代的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化教学技术。
为此本专业特别培训了专任教师编制电子教材、制作多媒体课件,并且使他们了解现代化的教学、网络知识、网站信息、编辑技术以及课程的表现手法与技巧等。
在这一方面的实践主要体现如下。
比如在《客源国概况》这门课中,任课教师将在课程准备时查阅的大量资料和收集的大量图片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制作成了多媒体课件,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便于认识、了解,增强趣味性,容易记忆和掌握,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在上课的过程中感受到了人性化的课堂,学生对这一方式普遍好评。
二、教师由知识、技能的给予者向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指导者转变比如在《导游业务》这门课中,在讲授完基本理论部分与实践内容后,组织学生在课堂上模拟训练旅游活动中导游与游客的实际状态。
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的课程设置与教学改革
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的课程设置与教学改革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如何科学地设置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的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培养出符合行业需求的专业人才,成为了摆在教育界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课程设置的现状与问题目前,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的课程设置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部分高校的课程设置过于理论化,缺乏实践环节。
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难以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
其次,课程设置过于单一,缺乏多样性和综合性。
旅游管理涉及到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等多个领域,而传统的课程设置往往只注重某一方面的学习,无法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再次,部分课程内容与实际需求脱节。
旅游行业发展迅猛,但部分课程内容仍停留在传统的管理理论上,无法满足行业的需求。
二、课程设置的改革方向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的课程设置需要进行改革。
首先,要增加实践环节,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
可以通过实地考察、实习实训等方式,让学生亲身参与到旅游管理与服务的实践中,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其次,要增加多样性和综合性的课程内容。
可以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等不同领域的课程进行整合,形成综合性的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再次,要与行业需求保持紧密联系,更新课程内容。
可以通过与旅游企业合作,开展实践项目,了解行业的最新发展动态,及时调整课程内容。
三、教学改革的措施与效果除了课程设置的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也是提高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
传统的教学方法注重教师的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缺乏互动与参与。
而现代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此外,还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开展网络教学和远程教育,提供更加灵活的学习方式。
通过课程设置的改革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的教学质量将得到明显提升。
学生将能够在课堂上学到与实际工作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为将来的就业做好充分准备。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现状分析及改革思路探析
业特点对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思路作以捧析' 期 为高 . 以 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尽绵薄乏 。 力
“ 曩曩 -
关键词:职旅 i 高 游管理 教学 董馥芋 现状
—
董
i
叠
一 i 曩 誓 z
近年来 . 随着 高等教 育 的跨越 式发 展 , 国高 等职业 教 相 关 专 业 的教 学 之 中 , 学 生 难 以 培 养 实 际操 作 能 力 伴 我 是 育 异 军 突 起 , 革 不 断 深 化 , 量 不 断 提 高 , 个 基 本 适 应 我 国 改 质 一 2校 企 合 作 不 理想 . 社会 主义现代 化建设 的高 等职业教育新体 系 已初步形 成 。 国 我 职 业 教 育 的 突 出 特 点 是 实 践 性 强 . 生 的 实 践 能 力 的提 高 学 旅游 业强劲 的发展势头 、 蓬勃 的发展活力 与 巨大的发展潜 力有 必须依托校 内的实训基地 来实现 。 我国的职业教 育普遍存 在 而 力 的推动 了我国高等职业 教育尤其是旅 游职业教 育的发展 。目 投 入 不 足 的 问题 ,校 内 的 实 习基 地 只 能进 行 简 单 的 模 拟 训 练 . 前 . 国的旅游 职业教 育界 和旅游业 界 多年来 一 直为 “ 需错 不具备实 战性 . 我 供 学生 的实 践技 能都很 难达 到实 际工作 岗位 的要
源和旅游 人才 的浪 费 ,而且影 响我 国旅 游业 的持 续健康 发展 。 形势发展不 相适应 的状 况 . 表现 为企 业集 团 内部市 场运行 不规 出现上述 原 因是 多方 面的 . 高职旅游 管理专业 的教 学改革不 能 范 和市 场竞 争 环 境 不 良
够 很 好 地 适 应 我 国旅 游 业 的发 展 无 疑 是 重 要 原 因 之 一 , 而 加 因
当前我国旅游管理专业学科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旅游管理专业学科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旅游教育对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是否合理直接关系旅游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为了适应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积极对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建设意义重大,在分析研究旅游管理专业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建设路径势在必行。
中国旅游资源丰富,随着国家的富强程度日益提高,旅游业发展增速迅猛,已成为我国的新兴产业,市场前景潜力无限。
世界旅游中心已经在向中国转移,旅游业发展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培养高质量的旅游人才是当前旅游管理专业的当务之急。
与时俱进,根据市场对旅游人才的需求变化,推进旅游管理课程体系建设有其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当前我国旅游管理专业学科发展现状20世纪70年代后期,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入境旅游和国际旅游开始起步,需要大量具备外语沟通能力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一些外国语系开始开设旅游管理专业,当前,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水准和当时的境况已经不可同日而语,对旅游管理人才提出了更高的专业要求,往往要求相关人员具备管理、营销、规划策划以及财务处理能力。
办学单位的类别也增多,历史文化学院、环境规划学院、工商管理学院等院系分别依托自己的专业优势,纷纷开展旅游管理专业。
经过多年发展,从我国旅游教育的层次结构看,我国已经形成了由硕士、本科、专科和职高组成的高低搭配,规模和结构基本合理的人才培养体系,研究生层次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已经非常普遍。
二、当前我国旅游管理专业学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近年来各旅游相关院校加大教育教学改革力度,在旅游学科建设上取得了很多成果,也开始注重旅游管理专业教育中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但我们必须认识到目前旅游专业教育在教师队伍建设、培养目标规划、课程体系调整以及毕业生质量等方面还有很大改进空间。
(一)培养目标不清晰,服务技能和管理技能实习课较少,培养的学生质量不高。
目前许多旅游院校对市场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要求没有进行具体周祥的调研,直接导致培养目标定位不准,模糊,按照惯性开展教学工作。
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与项目建设计划
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与项目建设计划为加强我系各级教学建设与改革项目的计划管理,确保项目建设有序、有效进行,经系部各项目负责人认真研究、编制2010年度项目年度建设计划如下:一、指导思想以教育思想和观念改革为先导,积极探索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思路,新思维和新举措,坚持科学发展观。
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突出抓好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专业带头人、青年骨干教师以及“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打造精品,争创示范,为创造国家级示范性高职院校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建设思路专业建设以市场为导向,课程建设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课程教学以行为为导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开发优质教学资源平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健全管理机制,完善校企合作,教学做结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三、建设目标1、师资队伍建设目标建设一支以专业带头人、学科带头人为核心,以青年骨干教师和“双师型”教师为骨干,结构合理、具有一流学术水平的师资队伍。
(1)做好已验收专业带头人的建设工作;(2)做好申报2010年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的准备工作;系部在提高教师队伍全面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的基础上,制定青年骨干教师专门培养计划,鼓励和支持青年骨干教师在职提升学位层次、积极参与科研工作、参加研修学习、开展经常性学术交流活动,不断提高学术水平、创新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3)组织教师参加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导游证等资格证培训考证。
为了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强化专业教师专业能力,将逐步对所有专业教师实行“双证”制度,即所有专业教师在取得本科以上学历的基础上,还必须取得市级以上“专业技术等级证书”。
(4)做好本专业教师下企业锻炼实施方案,组织骨干老师到旅行社参加顶岗实习,为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打好坚实的基础。
2、旅游管理专业建设目标构建“专业+项目+公司”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使专业链深入融入产业链,建立以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情景为载体的项目课程,着力建设理实一体化工作室和创业园区,打造一支双师结构合理,业务技能和教学能力过硬的专业教学团队,逐步形成特色鲜明的旅游管理专业建设模式、课程开发模式和专业教学模式,为岳阳旅游产业的提升和发展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可持续发展的人才。
2024年旅游管理专业总结(3篇)
2024年旅游管理专业总结旅游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经济活动,对于推动经济发展、促进文化交流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起着重要作用。
作为旅游行业的核心,旅游管理专业在2024年取得了显著的发展和进步。
本文将对2024年旅游管理专业进行总结,分析其发展趋势、现状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发展趋势1. 文化旅游的兴起:在2024年,文化旅游成为了旅游行业的一大热点。
随着人们文化素质的提高和对文化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文化旅游得到了广泛推广和开发。
旅游管理专业需要关注和把握文化旅游的发展方向,提供专业化的管理服务。
2.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旅游管理专业也要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工作。
在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活动组织中注重生态环境保护,采取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将成为旅游行业的新趋势。
3. 信息技术的应用: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其在旅游行业的应用日益广泛。
旅游管理专业需要掌握信息技术的最新动态,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提升旅游产品的品质和服务水平,同时开展电子商务和在线预订等业务。
4. 国际化与跨文化管理: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旅游行业也越来越国际化。
旅游管理专业需要培养具备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管理能力的人才,以适应和引领国际旅游市场的发展。
二、现状分析1. 专业培养的深化:旅游管理专业在2024年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高等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逐渐完善课程设置,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
在职培训机构也提供了更专业、针对性更强的培训课程,满足不同层次和需求的人才培养。
2. 就业形势向好:随着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旅游管理专业的就业形势越发乐观。
旅游企业、景区和酒店等单位对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量逐年攀升。
同时,国家对旅游产业的支持力度也不断加大,给予了旅游管理专业的毕业生更多的就业机会。
3. 专业发展的多元化:旅游管理专业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旅游企业和景区管理,还涉及到旅游策划、旅游营销、旅游项目投资等各个领域。
智慧旅游背景下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研究
智慧旅游背景下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研究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智慧旅游的兴起,旅游行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
在这一背景下,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也势在必行。
本文将针对智慧旅游背景下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进行研究,探讨如何通过教学改革更好地适应这一行业的发展需求。
一、智慧旅游背景下的变革随着信息技术在旅游领域的广泛应用,智慧旅游已经成为了行业的发展趋势。
智慧旅游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为支撑,通过智能化设备和平台为游客提供更便捷、更舒适的旅游体验,同时也为旅游企业提供了更多全新的商业模式和服务方式。
在这一背景下,旅游管理专业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也变得更加明显。
传统的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体系可能难以满足新时代旅游行业对于人才的需求,因此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1. 与行业需求不符传统的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体系主要以管理学、经济学、市场营销等为主要内容,对智慧旅游的相关技术和应用了解较少。
而现实中,智慧旅游所需要的人才往往需要具备较强的技术素养和创新能力,传统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难以满足这一需求。
2. 教学内容陈旧由于传统教学体系较难跟上技术的发展和行业的变化,很多教学内容已经相对陈旧,不能够完全满足当前旅游行业的发展需求。
3. 教学方式滞后传统的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多以课堂教学和书本知识为主,缺乏实践和创新训练,不能够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针对智慧旅游背景下的变革,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以适应行业的发展需求。
1. 课程设置的更新旅游管理专业需要更新和优化课程设置,增加智慧旅游相关的课程,包括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应用、智能导游系统等内容,使学生能够了解行业的最新发展和技术应用。
教学内容需要更加注重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能够了解实际工作中的情况,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3. 跨学科的融合智慧旅游涉及到多个领域的知识,因此需要进行跨学科的融合教学。
旅游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思路及措施
旅游管理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的思路和措施一、专业教学改革的目标和指导思想(一)专业教学改革的目标专业建设是学校一切建设的核心。
在专业建设中,职业实力训练是目标,课程改革是重点,实践性教学条件和师资队伍建设是保障,教学管理和质量限制是手段,产学研结合是根本途径,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形成毕业生就业竞争的比较优势,提升专业在人才市场的美誉度是专业改革的终极目标。
我们要通过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探讨和实践,探究面对生产、服务、管理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培育的教学体系,在目标定位、素养要求、学问实力结构、课程教学体系、人才培育过程、途径、方法、手段,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教材建设、课内外创新实力培育、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监控和质量评价等方面创新创优,培育出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适应市场须要、具有较强就业竞争实力的高等技术应用性特地人才,使本专业跻身全国高职教化的示范性专业行列。
(二)专业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三个面对”,全面贯彻党的教化方针和有关改革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化的文件精神,探讨旅游业的发展动态,探讨高职人才的培育规律,努力构建适应旅游企业人才需求的旅游管理专业的高职人才培育模式,开拓创新,主动实践,不断提高人才培育质量。
在教学改革探讨和实践过程中,我们要坚持做到以下几点:1.要敢于创新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培育是最近几年涌现的新型高等教化,专业指向、课程体系、培育模式等诸多问题须要探讨和实践。
教学改革试点专业的建设更应以邓小平同志的“三个面对”为指导,主动探究、主动适应外贸领域发展对外贸技术人才培育的需求。
2.要擅长借鉴和吸取成熟阅历教学改革要分析、学习国内高职院校的阅历,要大胆学习、借鉴和利用发达国家和地区在技术应用性人才培育方面的阅历,并结合国情、校情和旅游管理专业的实际状况,在实践中进行新的创建,形成特色显明的旅游管理专业技术应用性人才培育模式。
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路径探讨
操作 ” 的现象 , 导致 培养旅游 管理专 业 毕业生很难适应实际工作岗位的需要 。
因此 , 化旅 游管 理 专 业 教 学 改 革 迫 在 深 眉睫 。
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路径探讨
引言
一
、
旅 游 行 业 的特 殊 性 要 求 旅 游 专 业 毕 业 生 不 仅 要 具 备 比较 系 统 的 专 业 知 识 和 丰 富 的史 地 文 化 知 识 , 要 注重 高 还 尚的情操 、 良好 的职 业 道 德 、 强 的 独 较 立 工 作 能力 和创 新 精 神 的养 成 。目前 我
Ma a e n A C・ n g me t B 管理 A CI B
c N『 f & F HI ORE1 G EN TR}p NEt RS R} J
我 国高校旅游管理专业 ( 本科) 在培 养 目标 、 专业方 向设 置 、 教学 内容和体
系 、 学 方 法 和 手 段 等 方 面 都 存 在 诸 多 教 问题 。人 才 培 养过 程 中普 遍 存 在 “ 知 重 识 、 能 力 , 记 忆 、 创新 , 理 论 、 轻 重 轻 重 轻
面都存在诸多问题 。
二 、 游管理 专业 人才 培养 目 旅 生 了 重 大 变 化 ,高 校 人 才 培 养 目标 也 够 逐 渐 适 应 旅 游 行 业 、工 商 企 业 和 其 标定 位
旅 游管理 专业到底 是培 养具有 深 厚专业 知识 和 专业 技能 的 专 门人才 , 还 是培养具有深 厚基础 知识 和专 业知 必须相应 调整 。培养 目标 的设计 首先 应体现 学科性 , 旅游 管理 是与 管理学 、 经济学 、 文化学 、 人类学 、 地理 学 、 心理 学 和环境学等 学科有 着紧密联 系 的交
旅游管理专业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围绕可持续发展问题, 明确教学改革创新的方向和任务, 以适
应新形势下21世纪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 3.科技进步的加快和 网络化的普及 , 求加快旅游教育 要
的改革和创新
在发展道路和规模上, 长期以来, 走的是“ 外延扩张型” 发 展道路, 数量不少, 分散办学、 但是, 重复建设, 后力不足, 规模较 小, 教育质量只能在低水平徘徊。
展 阶段 。
求的被动崛起, 但客观上造成旅游教育重数量规模 , 轻质 量效益 , 难以形成持续的竞争优势 , 不利 于旅游 的可持续
发展 。
2.培养目 标不明确, 层次定位模糊, 难以适应市场需求 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所产生的巨大拉动作用 ,并未形成与 之相适应的就业上的乐观态势。 究其原因, 主要在于大部分旅 游院校办学目 标尚不明确 (如本科旅游业教育到底是培养基 层管理人才还是培养中高层管理人才; 是培养应用型人才还 是培养理论型人才) 。层次定位尚不清晰, 造成本科教育理论 化, 专科教育高职化。 3.师资力量薄弱, 教学投入较少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 我国旅游教育已具有一定规模 , 教 师的队伍也 日 渐壮大。 但毕竟我国发展起步晚, 所以大部分教 师都是由其它相关专业转行而来,缺乏较系统的旅游专业知 识, 尤其缺乏实践经验。即使旅游院校毕业的青年教师 , 一方 面无丰富的实践知识, 另一方面理论功底也不够深。再者, 旅 游教育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教学投人较少, 教学设施和教材 陈旧, 这与旅游业的迅速发展不相符合。 4.旅游教学与实践相脱节 旅游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 , 应注重实践教学。 而在我 国旅游教育过程中,往往只是偏重理论教学, 轻视了实践教 学, 造成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差, 难以适应新世纪旅游人才市场 的发展趋势。 二、 旅游教育面临诸多挑战 1.加入WTO使我国旅游教育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 随着我国正式加入WTO,特别是2020年我国将要实现由
浅谈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思路
浅谈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思路【摘要】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是当前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
本文首先对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接着探讨了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并提出了改革方向,包括强化实践教学、拓展国际视野等。
在浅谈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方向中,重点强调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文章还探讨了如何促进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的创新,强调了教师的角色和教学方法的重要性。
文章提出了优化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资源配置的建议,呼吁各方共同努力推动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的发展。
通过本文的分析和探讨,可以为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现状分析、必要性、方向、创新、资源配置、促进、优化、教育、教学、学习、学生、大学、教师、教育部、教学质量、教育改革、教育体制、教师队伍、管理体系、学习环境。
1. 引言1.1 引言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是培养旅游管理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旅游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化,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也需要不断更新和改革。
本文旨在探讨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路和方向,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更优秀的旅游管理人才。
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不仅仅是教学内容的更新,更是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教学资源的优化和整合。
只有不断探索和创新,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培养更加符合市场需要的优秀人才。
本文将从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现状分析、教学改革的必要性、教学改革的方向、教学创新的促进措施以及教学资源配置的优化等方面展开探讨,为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提供一些思路和建议。
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和支持。
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和探讨,能够引起更多人对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关注和重视,为培养高素质的旅游管理人才做出积极的贡献。
2. 正文2.1 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现状分析目前,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传统的教学模式普遍存在着内容过于单一、教学方法陈旧等缺点。
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方案
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方案一、背景分析二、问题分析1.教学内容单一,缺乏实践性。
2.教学方法陈旧,缺乏互动性。
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以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互动性和主动参与的机会,难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
3.实践环节不足,缺乏专业技能培养。
三、方案1.教学内容多元化,注重实践性。
在教学内容方面,可以引入更多的实践案例和实际操作,例如组织学生参观旅游景区、实地调研等,让学生亲身体验旅游行业的实际工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方法创新,增加互动性。
在教学方法方面,可以引入案例教学、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等,增加学生参与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互动和合作来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
3.加强实践环节,培养专业技能。
在实践环节方面,可以增加实习和实训的机会,与旅游业企业合作,组织学生参与实际项目,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专业技能,并与企业进行合作,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
四、实施计划1.教学内容多元化。
通过增加实践案例和实际操作的内容,结合行业需求,更新教材和课程设置,使学生更加贴近实际工作。
2.教学方法创新。
引入案例教学、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增加课堂互动和学生参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际应用能力。
3.实践环节加强。
与旅游企业合作,提供实习和实训的机会,让学生参与实际项目,锻炼实际操作能力和专业技能。
4.考核方式改变。
改变传统的考试方式,增加实践性考核,例如设计项目报告、实地调研报告、实践操作考核等,综合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
五、预期效果通过以上方案的实施,可以达到以下预期效果:1.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得到提升,更加贴近旅游行业的工作需求。
2.教学质量得到提高,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和参与度提升。
3.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培养和提升,提高就业竞争力和适应能力。
总结:通过对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可以更好地培养符合旅游行业需求的高级管理人才。
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改革
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改革
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改革旨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使他们能够适应旅游业的发展需求和市场竞争。
首先,改革需要加强实践环节的设计和实施。
学校可以与旅游企业合作,开展实地考察和实习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到旅游管理的实际工作中,了解行业的运作和管理实践。
此外,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模拟经营和案例分析等实践学习活动,通过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其次,改革需要建立健全实践教学的评价机制。
学校可以制定相应的实践教学评价标准和考核体系,通过实际项目的完成情况、实习成绩和实践报告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
这样可以确保学生在实践中不仅能够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还能够培养综合素质和团队合作能力。
此外,改革还可以通过引入新的教学资源和技术手段来提升实践教学质量。
例如,可以利用虚拟实境和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模拟真实的旅游管理场景,让学生在虚拟空间中进行实践演练。
同时,学校还可以邀请行业专家和企业管理者来授课,让学生与业界接轨,了解最新的管理理念和技术。
总之,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改革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关键举措。
通过加强实践环节的设计和实施,建立健全实践教学评价机制,引入新的教学资源和技术手段,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为旅游业的发展培养优秀的管理人才。
新文科背景下旅游管理类专业本科课程改革与“金课”建设
新文科背景下旅游管理类专业本科课程改革与“金课”建设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需求的变化,旅游业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经济支柱。
为适应新的需求和发展趋势,旅游管理类专业的本科课程也需要进行改革与创新。
在新文科的教育背景下,我们需要重新审视旅游管理类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
同时,金课的建设也是推动旅游管理类本科教育发展的重要基础。
首先,新文科背景下,旅游管理类专业的本科课程改革要突出人文关怀和实践能力培养。
旅游管理涉及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文化的关系,因此,本科课程应该加强对人文社科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探讨。
课程设置中应包括人文旅游学、旅游心理学、旅游社会学等人文科学课程,以培养学生对旅游社会现象和人文价值的理解和关怀。
其次,新文科背景下的旅游管理类专业本科课程改革要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传统的理论课程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完全满足学生的需求。
本科课程应增加实践环节,如实地考察、实习实训、实践项目等。
通过实践,学生能够深入了解旅游产业的运作机制,获得实践经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金课的建设是推动旅游管理类本科教育发展的重要基础。
金课是指质量优秀、受学生喜爱的课程。
在旅游管理类专业本科课程中,应该注重金课的建设。
金课的建设不仅仅是提高师资力量和教学设备,更重要的是优化课程设置、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
通过金课的建设,可以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旅游管理类专业的学习,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和学习动力。
综上所述,在新文科背景下,旅游管理类专业的本科课程需要进行改革与创新。
首先,要突出人文关怀和实践能力培养;其次,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最后,重视金课的建设。
通过这些改革与创新,我们能够更好地培养出适应旅游业发展的专业人才,促进旅游管理类本科教育的繁荣与发展综上所述,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管理类专业的本科课程需要进行改革与创新。
在新文科背景下,应该在课程设置中增加人文科学课程,培养学生对旅游社会现象和人文价值的理解和关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与发展
摘要: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水平决定着学生的职业能力和专业素养。
在旅游行业快速发展的今天,为了有效、有针对性的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专业素养,对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进行改革与发展是势在必行的举措。
本文就针对当前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教学改革建议。
关键词:高校;旅游管理;教学改革
1当前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1.1教学目标不明确
一直以来,旅游管理专业的教育宗旨都是为国家旅游经济发展培养更多复合型人才,以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但纵观当前大多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教育现状,不少高校对于人才的培养的教学目标还存在不明确的情况,盲目模仿他校的教育方式的现象也不少,以致专业课程、教学计划、课程机构等的设置与实际情况相比缺乏针对性。
由于教学目标的不明确直接导致的教学模式脱节,极度容易造成学生所掌握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方面难以适应行业相关岗位的需求。
从根本上来讲,教育目标定位不清晰,是导致本科旅游管理专业教育理论化、专科旅游管理专业的专职化的根本原因。
1.2课程安排实践性不足
旅游管理专业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在实际的岗位工作中需要学生展现充分的旅游管理知识和处理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
但由于教学目标的不清晰,不少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中的专业课与非专业课在设置上就存在失衡现象,课程内容安排不合理,实践性不足是旅游管理专业课程安排的共象。
课程安排缺乏科学性、客观性,教学质量大大降低,必然使得学生缺乏实习实践的机会,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
尽管不少高校会实行校企合作,安排学生在合作的企业方进行有期限的实践实习,但往往也由于合作力度不大,校方与企业方联系较少,对学生的实践实习缺乏指导与监督,学生的实践实习的有效性失真,导致学生在走上岗位实际工作的时候很长一段时间不能适应。
1.3忽视培养学生服务意识
从本质上来讲,旅游管理专业是为人服务的,是一个职业性、服务型较强的行业,这就需要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在今后从事该行业的过程中,要具备强烈的服务意识。
但大学数学生在毕业后的实际工作中的服务意识不是很强烈,甚至是不愿意做一些服务性质的工作,或是服务态度较恶劣。
这从侧面反映了不少高校在实际教学中重视理论知识、专业技能的传授,忽视了对学生服务意识的培训。
导致现在的学生好高骛远、眼高手低,既不愿意从底层的服务工作做起,又没有足够的能力胜任高薪职位。
对学生的价值观、就业观、人生观、服务意识、职业理念的塑造与培养力度不够,导致学生缺乏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
2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对策
2.1明确教学目标,培养应用型人才
“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在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与发展中也是如此。
因此,对于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与发展对策的制定,高校可从三个步骤展开对策构思:首先,明确教学主旨,高校要明确旅游管理专业教育“为社会提供更多实践能力强、专业素质高的应用型人才”的教学宗旨,继而才能将教学目标和教学目的传达给学生,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为后续教育工作打下基础;其次,构建发展力量,高校应积极将学校教育专家和旅游实业界专家等优质人力资源组建出一个专业的指导委员会,致力于商讨、修订、整理出一个客观性、灵活性都为较强的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并能灵活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改革做出及时调整,为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与发展对策的运作提供中坚力量;最后,理论与实践并行,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高校可在拟定了较为成熟的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对策后积极以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为目的,在完成专业理论内容讲解之后及时带领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利用校内多媒体技术、网络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等模拟出能够促进学生积累实践技能的仿真教学情景,将理论与实践的作用完美发挥,促进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如此才能真正体现出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与发展对策的科学性和实用性,达到改革的有效效果。
2.2研究市场需求,加强学生实践教学
从对目前的旅游管理类的市场需求调查情况来看,动手能力强、业务素质高的综合型人才占据了市场需求最大的比例。
而根据市场调查研究发现,高校培养的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理论知识和实践功底不成正比,在即位工作岗位后无法迅速适应和独立完成管理等实践工作是常见的大学生就业窘境。
因此,高校应根据细节总结经验——理论知识和实践功底不成正比是因为学校在教学中缺乏了实践教学的重视。
对此,高校可从三个方面进行调整和改革,对学生实践能力进行有效的改善:从校内设施方面改革,更新校内实践室和实践模拟场所的设备以及强化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致力于改善学生实践环境的改善,以学校对实践的高度重视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教学的浓厚兴趣;从实践课程方面改革,强调教学目的与学生实际情况的重视并综合实训时间,以促进学生能够在有效时间内掌握更多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为目标,改善出最能基于市场需求开展的实训教学活动,致力于以生动、科学、有效的事件教学内容强化学生实践能力;从校外合作方面改革,高校在改善自身条件的同时也应加强与校外旅游行业和相关企业的积极联系,致力于为学生争取更贴近社会的实习环境。
2.3加强心理素质教育,强化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
根据市场研究表明,旅游行业的人才需求正随着行业的不断发展而增大,但旅游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在市场发展前景不断提升的情况下却是不增反减的情况。
对于这样的情况的产生有一个因素是不容忽视的,那就是学生就业心理,通过对旅游行业人事部的访问调查发现,“好高骛远”、“怕苦怕累”、“眼高手低”都是面试官给予面试失败的高校生的评价。
对此,高校应主动为学生不良心理的产生采取应对措施。
对此,高校应灵活根据教学实践安排心理辅导课、心理辅导讲座等提高学生就业心理和专业素养,向学生强调“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旅游行业需要的是一个基础经验与专业知识并重的综合型人才,倡导学生不要怕苦、不要怕累,从基层做起积累经验强化自身实现自我价值。
此外,高校还可开设心理辅导部门,对求职受挫的学生进行心理疏通,减缓学生求职压力,对自负“高人一等”而眼高手低挑拣工作的高校生进行及时批评并开通学生“岗位间都是平等的,并没有贵贱之分,在工作中只
要做好就能实现自我价值”的工作态度认识,致力于纠正学生不良的就业心理,提高学生就业机率。
3总结
总而言之,面的旅游行业不断增加的人才需求,高校应当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根据教育目标和实际情况制定教学计划、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致力于将学生培养成集实践、理论、素养于一体的高素质旅游管理专业人才。
以此促进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的发展,为国家和社会输送源源不断的复合型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刘小蓉.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训教学改革与思考[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7(5):287.
[2]田夏.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状况分析与对策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7.
[3]姚先林.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改革思考——以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为例[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32(12):1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