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12例诊治

合集下载

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病人12例护理分析

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病人12例护理分析

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病人12例护理分析目的:总结12例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PGS)病人的护理经验。

方法:对我院自2009年9月至2012年9月行胃大部切除术后发生不同程度PGS 的12例病人的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胃大部切除术后PGS病人进行精心细致的护理,具体的护理措施包括:加强心理护理、给予胃肠减压、药物治疗、营养支持、饮食指导、活动指导等。

结果:12例PGS病人经住院治疗症状明显改善,全部康复出院。

结论:做好胃大部切除术后PGS病人的护理工作对于保证术后临床疗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标签:胃术后胃瘫综合征护理ABSTRA VT:Objective:Summarized nursing experience of 12 cases Postsurgical Gastroparesis Syndrome(PGS)patients.Methods:Retrospectively evaluate the 12 PGS by careful and meticulous care,specific measures include:strengthening psychological care,given decompression,medications,nutritional support,dietary advice,guidance and other activities,from September 2009 to September 2012 line subtotal gastrectomy in our hospital.Results:12 cases of PGS patients who were hospitalized symptoms improved,all discharged.Conclusion:Do care work for PGS gastrectomy patients can play a vital role,in order to ensure clinical efficacy.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胃瘫综合征(Postsurgical Gastroparesis Syndrome,PGS),临床上称胃瘫,主要是指临床上进行胃大部切除手术之后病人由于胃肠功能紊乱而导致的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综合征,是一种可逆的功能性病变,是胃手术后近期主要并发症之一。

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诊治分析

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诊治分析

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诊治分析魏旭【摘要】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以及治疗方法.方法将12例腹部手术后胃瘫患者为资料,分析出现胃瘫综合征的原因,并给予促胃动力药等积极的治疗.结果经过治疗后12例患者均在9周内恢复正常.结论年龄、麻醉以及术后使用自控镇痛泵等均是导致胃瘫发生的原因,需要给予综合的治疗促进患者的康复.【期刊名称】《中国医药指南》【年(卷),期】2019(017)009【总页数】2页(P70-71)【关键词】腹部手术;胃瘫综合征;临床治疗【作者】魏旭【作者单位】沈阳维康医院,辽宁沈阳110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56胃瘫综合征(postsurgical gastroparesis syndrome,PGS)一般是指实施腹部手术之后由于非机械性的梗阻引起的以胃排空障碍为主要表现的胃动力紊乱综合征。

该疾病的诱导原因至今仍然不明确,因为其临床症状不典型,容易被误诊为吻合口或者输出端的梗阻[1-2]。

在上腹部手术实施一般为胃癌根治术或者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后发生胃瘫综合征。

一旦发生胃瘫综合征不仅会影响患者的进食时间还会增加静脉营养的时间,延长术后住院时间,增加患者精神和经济的负担。

因此及时的发现胃瘫综合征并及时的治疗是保证腹部手术快速康复的方法,根据以上的情况,本次我们进行以下的分析。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12例行腹部手术后出现胃瘫综合征的患者,男性患者7例,女性患者5例,年龄(70.1±1.2)岁,原发病:2例胃穿孔,3例胃癌;3例胃间质瘤;2例横结肠癌;1例小肠间质瘤;1例直肠癌。

麻醉方式:所有患者均为全麻,手术方式:胃穿孔修补术2例,1例小肠切除,1例经腹会阴直肠癌根治术,3例根治性近端胃大部分切除,3例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分切除,2例横结肠癌根治术。

1.2 方法1.2.1 临床表现:术后3~4 d患者正常排气从而停止胃肠减压后出现症状的3例,术后5~6 d排气排便正常进全流食后出现症状4例,术后7~8 d排气和排便均正常进半流食出现症状的5例,所有的患者均为腹部饱胀不适,并伴有恶心、呕吐,呕吐物含有胆汁和食物以及胃液的混合,呕吐后症状减轻。

腹部术后胃瘫综合征12例诊治体会

腹部术后胃瘫综合征12例诊治体会

腹部术后胃瘫综合征12例诊治体会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及人们对疾病认识的提高,腹部手术的病例日趋增多。

腹部手术后胃瘫的病例亦在增加,胃瘫这种术后并发症的治疗对外科医生来说是一种在治疗观念上的挑战。

我院2000年6月—2007年6月收治的腹部术后胃瘫患者12例的诊治资料做了整理分析,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00~2007年收治12例,男性8例,女性4例,年龄最小32岁,最大70岁,平均45岁。

其中胃大部切除术4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2例,门脉高压症门奇断流术2例,右半结肠切除术1例,胆肠吻合术1例,直肠癌术后1例,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1例。

术后发生胃瘫时间为术后第三天至第七天。

发生最长1例为术后第七天,已开始进食2d,患者出现腹胀、呕吐,上腹彭隆有振水音等症状和体征。

均经经过电子胃镜检查或上消化道造影确诊,7例泛影葡胺造影显示造影剂在胃内潴留,胃肠吻合口处无造影剂通过,动态观察胃蠕动几乎消失,3h后透视观察,仅见少量造影剂进入小肠。

12例胃镜检查,见胃内有大量滞留液,吸出胃液约800m1,幽门及吻合口水肿,但胃镜可顺利通过。

7例患者术前静点灭滴灵250m1,2次/日,3~5d。

12例患者术前和/或术后均用5%的18-氨基酸静点,500~1000m1/日。

1.2 治疗方法均采用非手术保守治疗,首先采用心理治疗,让患者解除紧张情绪,保持平静的心情。

其他治疗措施包括静脉营养支持,适当时机恢复胃肠内营养;适量输入新鲜全血、血浆及白蛋白等;适时使用胃动力药或辅使中药及针灸治疗。

1.3 结果本组12例于术后13~28d恢复胃动力,痊愈出院。

无死亡病例。

2 讨论术后胃瘫综合征(Postsurgica1 gastroparesis synd rome,PGS)是一种腹部手术后非机械性梗阻、以胃排空障碍为主要征象的胃动力紊乱综合征。

[4]PGS病程长,易发生营养不良和水电解质平衡紊乱严重,影响术后的康复。

中西医结合治疗胃瘫12例心得论文

中西医结合治疗胃瘫12例心得论文

内蒙古中医药*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300150)2012年7月23日收稿关键词:胃瘫;中西医中图分类号:R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0979(2012)18-0024-02中西医结合治疗胃瘫12例的心得体会孙维俭*术后胃瘫是指胃肠运动减弱,导致胃内淤积或固体和流体食物排空减弱的一种综合征,术后胃肠动力紊乱所致的非机械性的胃排空延迟。

它是腹部术后相对少见的近期并发症,易误诊为吻合口或输出袢的机械性梗阻。

及时准确诊治腹部术后胃瘫有重要临床意义,可以避免盲目再手术。

现将我科治疗胃瘫12例的体会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本组12例患者中,男7例,女5例。

年龄52~76岁,平均65岁。

胃癌根治术后8例,胃十二指肠溃疡手术4例。

毕Ⅰ式2例,毕Ⅱ式10例。

发生胃瘫的时间为术后4~12d 。

2临床表现本症多发生在术后拔除胃管开始进食或改半流饮食后。

主要表现为:①上腹饱胀不适,继之出现恶心、呕吐,呕吐物多含胆汁,吐后症状缓解。

②置入胃管后可引流出大量食物残渣及消化液(胃肠减压引流液为600~3000mL/d )。

③不排气、不排便。

④上腹饱胀,全腹无明显压痛,肠鸣音减弱。

⑤上消化道造影显示胃泡影扩大,造影剂呈线状缓慢通过吻合口,胃蠕动减弱或消失。

患者查体体征主要为:①腹部较平坦,无胃肠型及蠕动波,无明显压痛。

②胃区叩诊为鼓音,胃区振水音阳性,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经胃肠钡剂造影与胃镜检查诊断明确。

3诊断目前大家比较公认的诊断标准:①胃肠减压引流量>600~800mL/d ,且持续时间>10d 。

②1项或多项检查提示无胃流出机械性梗阻。

③胃肠蠕动减弱或消失。

④腹部手术后在胃肠功能逐渐恢复期间临床出现恶心、腹痛(部位多广泛)、腹胀(上腹部为主),甚至呕吐、进食加重者。

⑤排除糖尿病、结缔组织疾病等引起的胃瘫。

⑥未应用影响胃肠平滑肌收缩的药物。

⑦无明显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

⑧消化道造影或/和胃镜证实并排除机械性梗阻,吻合口通畅,胃内有多量潴留液,胃蠕动消失。

基层医院诊治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8例分析

基层医院诊治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8例分析

基层医院诊治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8例分析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医疗设施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患者选择在基层医院进行腹部手术治疗。

一些患者在手术后出现了胃瘫综合征,给患者的康复和治疗带来了困难。

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对8例腹部手术后出现胃瘫综合征的患者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希望为基层医院的医生提供参考和指导。

1、病例回顾我们收集了8例在基层医院进行腹部手术治疗后出现胃瘫综合征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4例,女性4例,年龄在30岁到60岁之间。

这些患者手术原因包括胆囊炎、胃溃疡、胃癌等。

手术方式主要包括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

术后出现胃瘫综合征的表现包括恶心、呕吐、上腹胀痛、进食后腹胀等症状。

2、临床分析这8例患者术后出现胃瘫综合征的原因主要包括手术创伤导致的胃肠功能紊乱、术后疼痛影响饮食进食等因素。

术后疼痛是造成胃肠功能紊乱的重要原因,术后患者因为疼痛影响饮食,导致胃肠蠕动减弱,胃排空延迟,胃内食物停留时间过长,引起恶心、呕吐、腹胀等症状。

腹部手术后肠道功能受到影响,可能还会导致吸收不良、营养不良等问题,进一步影响患者的康复。

3、诊治经验针对这些患者,我们在诊治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术后要严格控制疼痛,尽可能减少疼痛对患者饮食的影响。

对于出现胃瘫综合征的患者,要积极进行营养支持和胃肠功能调理。

饮食上建议患者以小口进食,避免大量饮食,可以分次进食,增加餐次,减少食物在胃内停留时间。

可以给予患者口服胃动力药物来促进胃肠蠕动,加快胃排空,缓解症状。

在营养支持上,可以根据患者的情况给予维生素、微量元素等营养支持,保证患者的营养需求。

4、预后分析在这8例患者中,经过积极的诊治和调理,6例患者症状明显缓解,食欲好转,体重开始恢复;2例患者症状缓解较慢,需要持续积极的治疗。

预后良好的患者在出院后还需要继续进行随访,积极调理,加强营养和锻炼,以促进康复。

总结基层医院在诊治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方面面临一定的挑战,但通过积累经验,不断总结,可以提高对这一疾病的诊治水平。

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12例诊治分析

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12例诊治分析

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12例诊治分析摘要】目的:分析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病因、机制、诊断要点、治疗措施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月~2012年1月12例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本组12例胃瘫综合征患者经治疗后17~40d全部治愈,胃液引流量明显减少,腹部症状体征消失,胃排空功能恢复正常。

对所有患者复查胃部造影检查,结果显示胃蠕动波正常,造影剂排空正常,造影剂可顺利通过吻合口。

7例(58.33%)患者治疗2~3周后症状恢复;3例(25%)治疗3~4周症状恢复;1例(8.33%)治疗4~5周症状恢复;1例(8.33%)治疗后5~6周症状恢复。

结论:术后胃瘫综合征是腹部手术尤其是胃部手术的术后近期并发症,诊断主要依赖于临床表现及消化道造影和胃镜等辅助检查,经非手术治疗可取得满意临床疗效。

但对于经非手术治疗无效,不能完全排除机械性梗阻者,应考虑手术探查。

【关键词】腹部手术;胃瘫【中图分类号】R65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21-0069-02术后胃瘫综合征(postsurgical gastroparesis syndrome,PGS)是以胃排空障碍为主要表现的胃动力紊乱综合征,是一种非机械性的梗阻,多见于腹部手术,尤其是胃大部切除术后,发生率为0.47%~28.0%[1]。

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多表现为餐后上腹疼痛、饱胀、恶心、呕吐、食欲下降和体重减轻,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给患者给来痛苦。

因此,术后胃瘫综合征的及时正确治疗可以避免再次手术的发生,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为此,笔者选取我院2007年1月~2012年1月12例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术后胃瘫综合征的病因、机制、诊断要点、治疗措施及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研究所选取12例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中男8 例,女4例,年龄34~72岁,平均(52.4±4.1)岁。

胃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10例诊断与治疗

胃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10例诊断与治疗

62主国塞厦匡到!Q!Q生i旦筮!!鲞筮!魍£墅璺!矍』壁坠墅!壁!!垡嫂塑!丛!堂!i避丛业:垫!Q,!!!:!!:塑!:!剂量小,局部效果明显,全身损伤小;②用药后行子宫动脉栓塞术,既可预防治疗过程中的官颈大出血,又可以延长药物的作用时间,另外明胶海绵栓塞经过一定时间溶解,栓寒的血管可再通;③灌注广谱抗生素可防止术后感染。

U A E为宫颈妊娠的治疗开辟了一条安全、有效的途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1]丰有吉,沈铿.妇产科学(八年制教材)[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72.[2]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450-1451.[3]何小丽,肖松舒,邓新粮.甲氨蝶呤联合官腔镜保守治疗官颈妊娠9例临床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9,25(9):557-558.[4]杨越波,沈慧敏.李小毛,等.子宫颈妊娠的临床疗效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07,2(7):797-800.[5]杨柳.宫颈妊娠的诊治进展[J].华夏医学,2007,21(2):397-399.(收稿E t期:2009—12—25)(本文编辑:傅利霞)胃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10例诊断与治疗郭辉王志凯胡德升王旺河【摘要】目的探讨胃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PG S)的病因、诊断和治疗。

方法对l o例PG 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本组PG S发生于术后5—8d,经非手术治疗后,均在5周内治愈。

结论PG S是综合因素所致,上消化道造影及胃镜检查是诊断PG S的可靠方法。

大部分采用非手术疗法能治愈。

【关键词】胃切除术;胃瘫综合征;诊治胃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1x)s t s ur gi cal gas t r opar es i s s yn dr om e,P G S)是指腹部手术特别是胃切除术后,在没有排出道梗阻的情况下,其排空速度明显降低所引起的以梗阻表现为主的胃动力紊乱综合征,也称胃无力症。

腹部手术后胃瘫的诊断与治疗(附10例报告)

腹部手术后胃瘫的诊断与治疗(附10例报告)

腹部手术后胃瘫的诊断与治疗(附10例报告)
苏保宁
【期刊名称】《滨州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6(29)6
【摘要】胃瘫是指胃功能性排空障碍为主要征象的胃动力紊乱综合征,常见于胃肠及腹部大手术后。

近年来其发病率有上升趋势。

由于胃瘫发生后,通常持续的时间比较长,患者于手术后长时间不能恢复正常饮食,在家属或者患者的催促下,有些外科医生在对此症认识不清的情况下会盲目的为患者施行不必要的手术。

因此加强对该病症的认识,对外科医生来讲是非常重要的。

我院外科自1988-2004年共经治腹部手术后胃瘫患者10例,现分析总结如下。

【总页数】3页(P463-465)
【作者】苏保宁
【作者单位】东营市第二人民医院普外科,25733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56
【相关文献】
1.腹部手术后胃瘫的原因及诊治(附16例报告) [J], 刘辉;黄陶承;蔡元坤;张厚康
2.中西医结合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疗效分析(附25例报告) [J], 梁文波;莫文元
3.胃癌根治术后胃瘫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附24例报告) [J], 曹志宇;蒲永东;何建苗;李翔;汪莉
4.胸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药物治疗效果(附34例分析) [J], 赵世明;王浩;马庆

5.腹部手术后胃瘫的诊断与治疗 [J], 王守军;刘清徐;袁补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手术后胃瘫12例临床诊治体会

手术后胃瘫12例临床诊治体会

手术后胃瘫12例临床诊治体会刘磊;李圣国【期刊名称】《腹部外科》【年(卷),期】2004(017)002【摘要】手术后胃瘫综合征发病率逐渐上升,尤以上腹部手术后较多见。

我院自1 991年~2 0 0 2年共收治1 2例。

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1 .一般资料:本组共1 2例,男7例,女5例;年龄38~70岁,平均年龄5 5岁。

本组病例均为上腹部手术后发生,其中,胃癌行根治性胃大部切除术6例,十二指肠溃疡行胃大部切除术4例,胆总管下端癌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2例。

2 .临床表现及治疗:本组1 2例均于术后4~5d肠道功能恢复后拔除胃管,开始进食流汁和半流汁饮食。

手术后胃瘫发生在拔管后2~5d者4例、5~1 0d者6例、1 0d后2例。

其中,进食流质后发生3例、进流质后饮食量稍增加后发生4例、改半流质饮食后发生3例。

其临床表现为上腹饱胀不适、胃烧灼感、钝痛、嗳气、返酸。

随后发生呕吐,呕吐残留食物、胃液及胆汁,且有酸臭气。

此后,不再进食也呕吐,只能放置胃管引流减压。

每日可引出胃内容物80 0ml以上。

体检见左上腹饱胀,有胃振水音,左上腹轻压痛,胃及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病人一般情况尚好,无饥饿感,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无异常。

病人多有抑郁、心情紧张不安及失控感。

用38%~76 %的泛影葡胺口服或胃管注入行X线立位上消化道造影检查发现残胃饱...【总页数】2页(P封三-封四)【作者】刘磊;李圣国【作者单位】276700,山东省临沭县人民医院普外科;山东省临沭县青云镇卫生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19【相关文献】1.胃及非胃手术后胃瘫8例诊治体会 [J], 邢述辉2.胃手术后胃瘫12例临床分析 [J], 丁光辉;江志娟;王崇辉3.食管癌术后胃瘫12例临床诊治体会 [J], 韩锋;吕新明;李云4.12例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临床分析 [J], 张传林;郑先杰5.腹部手术后胃瘫12例临床分析 [J], 徐键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胃手术后胃瘫12例临床分析

胃手术后胃瘫12例临床分析

胃手术后胃瘫12例临床分析标签:胃手术;胃瘫胃手术后胃瘫是术后胃流出道非机械性梗阻为主要表现的功能性疾病,其特征为胃排空延缓。

多见于胃手术亦可见于腹部其它手术,采取保守治疗多能治愈。

若误诊盲目手术效果差,并发症机率高,所以及时准确的诊疗非常重要。

结合我院胃肠外科2005—2009年间出现的12例胃手术后胃瘫患者的治疗经验,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该组12例患者其中胃癌手术10例,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急症手术2例。

男性9例,女性3例。

平均年龄37-71岁,平均年龄54岁。

术前有幽门梗阻2例。

行根治性近端胃切除的2例,行根治性遠端胃切除的6例,行姑息性胃空肠吻合的2例,行胃大部切除B-Ⅱ吻合的2例。

1.2诊断标准①术后患者已排气,拔胃管进流食或半流食后出现腹胀、呕吐部分病人出现呃逆,查体振水音阳性,CT或胃镜检查发现胃内大量潴留液。

胃蠕动减弱或消失。

②胃肠减压每日引流液600-800ml,持续6-10天或更长时间。

③排除机械性胃流出道梗阻。

④无基础性疾病如糖尿病。

⑤无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⑥未应用抑制胃平滑肌收缩的药物。

1.3诊断方法1.3.1上消化道碘造影,经胃管或口服38-76%的复方泛影葡胺显示胃蠕动减弱或消失,胃内造影剂长时间存留于胃,数小时后可能有极少造影剂排入小肠。

1.3.2胃镜检查有3例病人术后第20及21天行胃镜检查见胃粘膜充血水肿,胃内有潴留胃液,吻合口通畅,未见胃蠕动。

1.4治疗不可盲目手术,本组患者全部保守治愈(1)常规的纠正一般情况如:贫血,酸碱、电解质平衡紊乱,初期完全胃肠外营养,早期可应用生长抑素,通过放射介入引导放置鼻小肠营养管后进行肠内营养。

(2)胃肠减压,若每日引流<200ML时可考虑间断夹胃管,夹闭胃管24-48小时无不适造影检查胃蠕动恢复后可拔除胃管。

(3)应用胃肠动力药物,如胃复安、吗丁啉、红霉素、西沙比利。

(4)补充谷氨酰胺抑制剂,可保护肠屏障减少细菌移位。

12例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临床分析

12例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临床分析

器质性病 变 ; 上 消 化 道 造 影 及 胃镜 检 查 是 诊 断 胃瘫 综 合 征 的可 靠 方 法 ; 保守治疗效 果值得肯 定 , 再 次 手 术 应
慎重 。
关键 词 : 腹 部 手 术 ;胃瘫 综 合 征 ; 消 化 道 造 影
中 图分 类 号 : R 5 7 3 . 9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4 - 4 3 7 X 2 0 t 4 . 0 9 . 0 5 7
新医学信息文摘 . 2 0 1 3 。1 3 ( 2 ) : 7 1 - 7 2 .
( 收稿 日期 : 2 O 1 一 0 4 一 l 3 )
1 2例 腹 部 手 术 后 胃瘫 综 合 征 临床 分 析
张传 林 ,郑 先 杰
( 1 . 开封县第一人 民医院 普外科
4 7 5 0 0 3)
河南医学研究 2 0 1 4年 9月 第 2 3卷 第 9期
HE NA N ME DI C AL R ES E AR CH S e p 2 0 1 4 ,V o 1 . 2 3 ,N o . 9
参 考 文 献
[ 1 ] 何 俊 标 .葛 根 素 注 射 液 治 疗 急 性 脑 梗 死 的 l 临床 效 果 观 察 [ J ] .当 代医学 , 2 0 0 9 ,1 5 ( 3 ) : 9 3 . 9 4 . [ 2] 唐 平 乐 .复 方丹 参 与脑 活 素 联 合 治 疗 新 生 儿 缺 氧 缺 m 性 脑 病 的 疗效观察 [ J ] .当代 医 学 ,2 0 1 0, 1 6 ( 3 3 ): 1 4 4 — 1 4 5 . [ 3 ] 李晓华 , 江 潇 菊 ,宁 新 丽 , 等 .尼 莫 通 结 合 复 方 丹 参 、 右 旋 糖 酐 治

肠内营养在腹部术后胃瘫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

肠内营养在腹部术后胃瘫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

肠内营养在腹部术后胃瘫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熊翔;彭文静【摘要】目的:探讨肠内营养对腹部术后胃瘫综合征治疗的影响.方法:对2011年1月~2012年12月两年间腹部手术后并发胃瘫的12例患者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观察患者临床表现、体重、总蛋白、白蛋白、转铁蛋白等指标的变化,同时对既往腹部手术后12例胃瘫患者以肠外营养支持治疗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两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评价肠内与肠外营养支持与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后患者均获痊愈.肠内营养组与肠外营养组相比,在肝功能异常、电解质紊乱和合并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比例上存在显著差异,肠内营养总体上能够减少平均胃瘫总天数、术后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肠内营养治疗2周及4周时检测患者的体重、血红蛋白、总蛋白、血清白蛋白、转铁蛋白均较肠外营养组明显增加,P<0.05.结论:肠内营养能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有利于机体营养状况改善,是治疗腹部手术后胃瘫的有效手段.【期刊名称】《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年(卷),期】2014(014)006【总页数】3页(P15-17)【关键词】腹部术后胃瘫综合征;肠内营养;肠外营养;治疗【作者】熊翔;彭文静【作者单位】广东省茂名市中医院普外科茂名525000;广东省茂名市中医院普外科茂名525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56.61胃瘫综合征亦称功能性胃排空障碍或胃无力症,是腹部外科手术,特别是胃部分切除术后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据相关文献报道,发生率在0.6%~7%[1]。

是以胃流出道非机械性梗阻为主要征象的功能性疾病,患者多表现为餐后上腹疼痛、饱胀、恶心、呕吐、食欲下降和体重减轻。

治疗多以保守治疗为主,采用长期禁食、胃肠减压、营养支持,使胃充分休息,等待胃动力恢复,胃瘫治疗的关键在于充分的营养支持。

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并发手术后胃瘫患者12例,均采用经鼻肠管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肠内营养组为腹部手术后胃瘫患者12例,男8例,女4例,年龄29~76岁,平均年龄约57岁。

上腹部手术后胃瘫10例临床诊治论文

上腹部手术后胃瘫10例临床诊治论文

上腹部手术后胃瘫10例临床诊治体会【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1672-3873(2011)03-0073-01手术后胃瘫综合征发病率逐渐上升,尤以上腹部手术后较多见。

我院自2000年至2010年共收治10例。

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共10例,男7例,女3例;年龄38-70岁,平均年龄55岁。

本组病例均为上腹部手术后发生,其中,胃癌行根治性胃大部切除术7例,十二指肠溃疡行胃大部切除术2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例。

1.2 临床表现及治疗:本组10例均于术后4-5d肠道功能恢复后拔除胃管,开始进食流和半流质饮食。

手术后胃瘫发生在拔管后2-5d者3例、5-10d者5例、10d后1例。

其中,进食流质后发生3例、改半流质饮食后发生3例,半流质后饮食量稍增加后发生4例、。

其临床表现为上腹饱胀不适、胃烧灼感、钝痛、嗳气、返酸。

随后发生呕吐,呕吐残留食物、胃液及胆汁,且有酸臭气。

此后,不再进食也呕吐,只能放置胃管引流减压。

每日可引出胃内容物800ml以上。

体检见左上腹饱胀,有胃振水音,左上腹轻压痛,胃及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病人一般情况尚好,无饥饿感,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无异常。

病人多有抑郁、心情紧张不安及失控感。

用稀释的泛影葡胺口服或胃管注入行x线立位上消化道造影检查发现残胃饱满、充满液体。

胃张力,无蠕动波,胃肠吻合口不畅或有细条状造影及溢入空肠,排空困难。

抽尽胃内容物,胃镜检查见胃粘膜充血、水肿,吻合口慢性水肿、充血、炎症,无胃蠕动。

胃镜可通过吻合口。

b型超声检查见胃扩张,大量气、液体潴留,无胃蠕动波。

全组均行禁食水、持续胃肠减压,使胃充分休息,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行静脉营养支持。

应用胃复安、红霉素、吗丁啉、西沙必利等胃肠道动力药物,并辅以腹部理疗等措施保守治疗。

临床症状逐渐消失并恢复饮食。

本组均在发病后2-6周内治愈。

其中,发病至恢复时间2内者6例,3-4周2例,4周以后恢复2例。

胆道术后胃瘫综合征12例的观察及护理

胆道术后胃瘫综合征12例的观察及护理

压 护理 、 胆汁 回输护理 , 加强肠外营养及肠 内营养支持 治疗 , 注重 药物护理 , 以促 进 胃肠功 能 的恢 复。1 2例患 者均经保 守 治疗 1 3  ̄5 2 d 恢复 , 无其 他严 重并发症发生 。 关键词 : 胆道手术 ; 胃瘫综合征 ; 护理 中图分类号 : R 4 7 3 . 6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1 -9 8 7 5 . 2 0 1 3 . 1 1 . 0 1 8 文章编 号: 1 6 7 1 -9 8 7 5 ( 2 0 1 3 ) 1 1 -1 0 5 8 -0 3
流质 或 由流 质 改 为 半 流 质 后 出现 上 腹 饱 胀 、 呃 逆 及恶 心 、 呕吐 , 但无腹痛不适, 考虑 P GS的早 期 症
1 . 1 一 般资料
4 6  ̄7 8岁 , 平均 年龄 ( 5 7 . 9 ±1 0 . 2 ) 岁; 胆囊 切 除 + 胆 总管 切开取 石 +T管 引流术 3例 , 肝 叶部分切 除
关肽 ( C G R P ) 、 胆囊收缩素( C C K ) 、 胰高血糖素 、 前 列腺素 E 、 血管活性肽等也可延缓 胃排空L 2 ] 。胆道
术后 P GS的早 期 诊 治和 护 理 对缩 短 病 程 、 减 轻 患 者痛 苦 至关重 要 。2 0 0 6年 3月 至 2 0 1 2年 3月 , 本 院肝 胆外 科发 生 1 2例胆 道术后 P GS患者 , 均 予保
肠外或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维持水电解口水肿水电解质与营养失调长期应用影响胃肠质及酸碱平衡补充足够的热量蛋白质维生素动力的药物胆道术后胆汁大量流失术后应用镇及微量元素同时应用促胃动力药物如多潘立酮痛药等此外许多胃肠肽类激素如胃泌素胰泌或莫沙必利等小剂量大环内酯类药物如红霉素素生长抑素神经降压素降钙素降钙素基因相等促进胃排空减轻胃潴留

腹部术后胃瘫的诊治体会(附12例报告)

腹部术后胃瘫的诊治体会(附12例报告)

术 后 7~ 4d上腹饱 胀 、 复呕吐 、 1 反 不能 进食者 , 行上消化 道 可
碘 剂 造 影 或 胃镜 检 奄 , 可 明 确 诊 断 。本 组 1 症 状 典 型 , 既 2例 经 上消化道碘剂造 影 ( 8例 ) 胃镜 检 查 ( 和 4例 ) 有 特 征 性 表 现 见 并 排 除 其 他 情 况 而 确 诊 。该 病 , 诊 断 , 应 及 时 进 行 治 疗 。 经 均
潴 留或 线 性 进 入 十 二指 肠 。 胄镜 显 示 胃 内 大 量 胃液 潴 留 , 流 胃
自先应予禁食和持续 胃肠减 压 , 胃得 以充分休 息 , 。 使 直至 胃管
引流量 < 0 2 0~3Oml并 能 耐 受 央 管 。 营 养 支 持 和 保 持 水 电解 O , 质 及 酸 碱 衡 足 维 护 患 者平 稳 过 渡 和顺 利 恢 复 的 基 本 保 障 , 同
时注意补充维生素 和微量 元素 。在 胃瘫 的治疗 过 程中强 调肠 道营养是合理的 。笔者体会 , 短期 内进 行深静脉全 胃肠外营
养 ,一 只病 情 迁 延 持 续 时 间 长 , 在 透 视 或 胃 镜 疗 方 法 3 () 般 治 疗 1 一 持 续 胃肠 减 压 ; 立 深 静 脉 通 建 道 行 全 胃肠 外 营 养 ( P , 脂 比例 6 , 氮 比例 10 17 T N)糖 :4 热 5 : ;
年龄体质有关 , 本组病 人平均 年龄 6 . 3 5岁; ) ( 其他 因素如糖 尿 6
病, 组 1 本 2例 中 5例 患 有 糖 尿 病 。 有 研 究 证 实 , 血 糖 >1 当 0 mm LL 可 导致 胃节 律 改 变 而 影 响 胃 的 排 空 ’ 。病 人 腹 部 手 o/ , ’

腹部术后胃瘫患者临床分析

腹部术后胃瘫患者临床分析

腹部术后胃瘫患者临床分析目的:探讨腹部术后胃瘫发生机制、诊断及治疗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2012年腹部术后出现胃瘫症状的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胃癌根治术后12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2例,开腹胆囊术后1例;9例患者在出现胃瘫后1月恢复正常饮食,5例为3个月内恢复正常饮食,1例为6个月内恢复正常饮食。

15例患者均经保守治疗治愈。

结论:腹部术后胃瘫痪为常见并发症,保守治疗可基本治愈。

标签:胃瘫;胃癌;诊断胃瘫又称为胃排空障碍,是指腹部手术后所继发的以胃排空障碍为主要征象的胃动力紊乱综合征,是胃肠吻合术后常见的近期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为0.47%~2.40%[1]。

多见于胃肠吻合术后,也可见于腹部其他手术。

近年来,胃瘫的发生率逐年升高,但胃瘫的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正确认识胃瘫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对于减轻患者痛苦,促进患者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对笔者所在医院普外科2008-2012年诊治胃瘫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08年1月-2012年5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腹部手术术后出现胃瘫患者15例,其中男11例,女4例,年龄最大79岁,最小45岁,平均58.4岁,12例患者均为开腹手术,其中胃癌术后12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2例,胆囊切除、胆管切开取石术后1例。

1.2 临床表现15例患者均在术后3~5 d出现肛门排气,1例患者为禁食期出现腹胀,恶心呕吐,5例患者在进食流质后出现恶心呕吐,9例患者进食流质饮食无明显不适,改半流饮食后出现腹胀及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可含有胆汁,呕吐后症状可暂时缓解,但1小时或者数小时后症状再次出现。

胃肠减压后每日引流量800~1400 ml,平均约1020 ml/d,一般为含胆汁样液体。

查体:腹部平软,肠鸣音正常或者稍减弱,胃肠造影提示胃蠕动功能消失或者减弱,胃排空延时,小肠蠕动功能无异常。

1.3 诊断标准(1)明确的腹部手术史,大部分病例为胃部术后,也可为非胃部术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胃瘫综合征(postsurgicat gastroparesis syndrome,PGS)是腹部手术后各种原因改变了正常神经激素和肌源性因素对胃排空的调控而引起的、以功能性胃排空障碍为主要征象的胃动力紊乱综合征[1],是腹部手术常见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手术后机体功能的恢复和生活质量。

本院共诊治PGS患者26例,效果显著,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院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共诊治PGS 患者26例,其中男18例,女8例,年龄48~70岁,平均59岁。

其中胃癌根治术14例,消化性溃疡行胃大部切除术7例,门脉高压症行门奇断流术2例,因误服硫酸致瘢痕性幽门梗阻行远端胃切除术1例,胃间质瘤行胃楔形切除2例,合并糖尿病4例。

1.2临床表现本组PGS患者均发生于术后4~9d,平均6d。

在进流食或由流食过渡到半流食时出现上腹部饱胀不适、呕吐,呕吐物为大量含有胆汁的胃液,混有宿食,呕吐后有明显舒适感,再次进食后症状反复出现。

于胃肠减压可引出大量胃内容物(800~1500ml/d)。

查体:上腹胀,无明显压痛、反跳痛,振水声阳性,肠鸣音正常或减弱。

1.3治疗方法(1)禁食:持续胃肠减压,每日以3%温盐水洗胃,以减轻胃壁及吻合口水肿。

(2)营养支持治疗: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代谢平衡。

早期以肠外营养为主,补充足量的热量、维生素、微量元素和电解质。

输血或人血清蛋白以纠正贫血、低蛋白血症。

1周后在胃镜辅助下置入空肠营养管行肠内营养,并逐渐由肠外营养向肠内营养过渡。

胃肠道功能恢复后,要特别注意对患者饮食的指导,防止两种错误的进食心理。

一种是因为长时间禁食,对食物有强烈的渴望而进食过多;另一种是担心进食后出现腹胀、呕吐,对进食产生惧怕心理,导致不敢进食。

(3)加强基础疾病的治疗:本组4例糖尿病患者,均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在正常范围内。

(4)胃动力药物的使用:西沙比利是全胃肠促动力药物,促进胆碱能神经纤维释放乙酰胆碱,促进胃肠平滑肌强烈收缩,增强胃、小肠到结肠的推动性动力。

多潘立酮10mg,每日3次,胃管内推注,为外周多巴胺受体阻滞剂,作用于胃壁促进胃蠕动并能防止胆汁、胰液反流。

红霉素1g,每日1次,静脉滴注,近来应用广泛,直接激动胃动素受体激发残胃节律性和周期性收缩,促进胃动力,加速胃排空。

(5)心理干预:本组12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表现为忧郁、焦虑心理。

通过心理疏导使患者及家属对疾病有充分的认识,解除其恐惧感和紧张情绪,促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6)中医针灸:使用复方大承气汤200ml,每日2次,经胃管注入,针灸行足三里、三阴交、中脘等穴位治疗。

2结果26例PGS患者经非手术综合保守治疗后均痊愈,恢复胃动力,拔除胃管后可自由进食,未再出现腹胀、呕吐等不适。

治愈时间3周14例(53.85%),4周8例(30.77%),5~7周4例(15.38%)。

4例合并糖尿病患者经用胰岛素治疗后血糖均控制在正常范围。

3讨论术后胃瘫既可发生于胃手术,也可发生于非胃手术,术后依据Bar-Natan标准诊断胃瘫并不困难,但其发病机制目前还不十分清楚。

术后诱发胃瘫的因素较多[2-3],与胃壁完整性缺失、胃电起搏点被切除、胃电起搏细胞数量减少、结构萎缩、手术刺激影响胃正常调控功能、胃迷走神经损伤、麻醉使用阿片类药物延缓胃排空等因素有关[4]。

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12例诊治分析游宁毅(自贡市第三人民医院普外科,四川自贡643020)【摘要】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postsurgicat gasstroparesis syndrome,PGS)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26例PGS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26例患者均经胃肠减压、营养支持,给予胃动力药、心理干预等综合治疗后痊愈。

治愈时间3周14例(53.85%),4周8例(30.77%),5~7周4例(15.38%)。

结论腹部手术后PGS的发生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上消化道造影及胃镜检查是诊断PGS的可靠方法,保守治疗为其主要治疗手段。

【关键词】腹部;外科手术;胃瘫综合征;综合保守治疗文章编号:1009-5519(2012)09-1305-02中图法分类号:R573.9文献标识码:AClinical analysis o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in12cases of gastroparesis syndrome after abdominal operation YOU Ning-yi(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Zigong Third People′s Hospital,Zigong,Sichuan643020,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tiology,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gastroparesis syndrome after abdominal surgery(PGS).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in26cases of PGS from January2005to February2010were performed the retro-spective analysis.Results All26cases of PGS were discharged from hospital with recovery by the combined treatment of gas-trointestinal decompression,nutritional support,gastroprokinetic agents and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The healing time was3 weeks in14cases(53.85%),4weeks in8cases(30.77%)and5-7weeks in4cases(15.38%).Conclusion Gastroparesis syn-drome after abdominal surgery is the result of multiple factors interaction.Upper gastrointestinal angiography and endoscopy are a reliable method to diagnose PGS and the conservative treatment is the main therapeutic measure.【Key words】Abdomen;Surgical procedures,operative;Gastroparesis syndrome;Comprehensive conservative treatment现代医药卫生2012年5月15日第28卷第9期J Mod Med Health,May15,2012,Vol.28,No.9Anaesthesia,2004,59(3):255-264.[3]Bockenstedt P.Thrombocytopenia in pregnancy[J].Hematol Oncol ClinNorth Am,2011,25(2):293-310.[4]Federici L,Serraj K,Maloisel F,et al.Thrombocytopenia during pregnan-cy:from etiologic diagnosis to therapeutic management[J].Presse Med,2008,37(9):1299-1307.[5]Mccrae K.Thrombocytopenia in pregnancy:differential diagnosis,patho-genesis,and management[J].Blood Rev,2003,17(1):7-14.[6]Sheiner E,Parnas M,Shoham-Vardi A,et al.Moderate to severe throm-bocytopenia during pregnancy[J].Eur J Obstet Gyn RB,2006,128(1-2):163-168.[7]Fejgin MD,Sukenik-Halevy R,Ellis MH.Management of immune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in pregnancy[J].Obstet Gynecol Surv,2008,63(3):182-188.[8]Fujita A,Sakai R,Matsuura S,et al.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obstetricpatients with 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a single center study[J].Int J Hematol,2010,92(3):463-467.[9]Stavrou E,McCrae KR.Immune thrombocytopenia in pregnancy[J].He-matol Oncol Clin N,2009,23(6):1299-1316.[10]Aslan H,Gul A,Cebeci A.Neonatal outcome in pregnancies after pretermdelivery for HELLP syndrome[J].Gynecol Obstet Inves,2004,58(2):96-99.[11]Rahman J,Gasem T,Al Jama FE,et al.Maternal and fetal outcome ofpregnancy complicated by HELLP syndrome[J].J Matern Fetal Neonatal Med,2009,22(12):1140-1143.[12]Shamseddine A,Chehal A,Usta I,et al.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purpura and pregnancy:reported four cases and literature review[J].J Clin Apher,2004,19(1):5-10.(收稿日期:2011-11-29)(本文编辑:王海英)3.1病因和发病机制(1)幽门梗阻是导致PGS的最危险因素:幽门梗阻引起胃扩张、黏膜水肿、胃张力降低,引起胃蠕动疲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