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患者抗菌药物应用
卡泊芬净联合伊曲康唑在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患者中的疗效观察
较大。
近年来研究发现,颌骨囊肿为颌骨组织残留的上皮增殖、发育,形成复层鳞状上皮和纤维结缔组织成为囊壁;当上皮组织坏死脱落时进入囊液中分解,产生前列腺素、白细胞介素-1等骨吸收因子参与骨吸收;囊内液体的不断渗出,使得囊内渗透压持续上升,导致囊腔逐渐增大,压迫其外围骨质,形成骨质破坏[5]。
目前临床上对于该病多采用外科手术切除治疗,传统术式如刮治术、颌骨方块截骨术等创伤大,易造成大范围颌骨缺损或牙齿损伤,使患者的咀嚼功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随着功能外科的发展,开窗减压术逐渐应用于临床治疗中。
该术式从囊肿发生机制的原理入手,术中在囊肿最膨隆处开窗,引流出囊液并冲洗囊腔,去除囊肿外骨质并切除部分囊壁组织,使囊腔内外压力保持平衡,降低囊肿向外围膨胀增长的机械压力[6];同时开窗后囊内压力减低,形成负电荷,可破坏囊内容物参与的对骨质的吸收,刺激成骨细胞生长并提高促骨形成因子的活性,从而促进囊腔周围骨质重建和新生,达到缩短疗程、治愈颌骨囊肿的目的[7]。
临床试验表明,开窗减压术治疗颌骨囊肿效果肯定,具有操作简单、风险低、创伤小等特点[8],但目前临床上对开窗术后囊腔的处理方法仍存在争议。
囊肿阻塞器是一种特殊的口腔修复体,用于开窗减压术后能使囊腔得以充分暴露,以持续引流囊液,避免造瘘口提前愈合形成死腔[9];还可防止食物进入囊腔,患者易于清洗,有利于减少感染的发生;同时囊腔愈合过程中定期磨改塞制器能确保术后引流效果,有利于囊肿向开窗口正常生长[10]。
本研究中针对颌骨囊肿患者采用开窗减压术联合囊肿塞治疗,结果显示研究组术后6个月、18个月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该疗法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消除囊肿,最大程度保护受囊肿累及组织结构;此外,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该疗法能显著减少术后疼痛、感染及骨缺损形成。
综上所述,开窗减压术联合囊肿塞应用于颌骨囊肿的治疗中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值得推广。
中国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患者-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南(2016年版)
六、抗菌药物的调整
多药耐药菌感染的药物选择
耐药菌
治疗药物
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肠杆菌
耐β内酰胺类抗生素铜绿假单胞菌 耐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不动杆菌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糖肽类抗生素不敏感革兰阳性菌(耐 万古霉素粪肠球 菌、屎肠球菌、金 黄色葡萄球菌)
替加环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磷霉 素
磷霉素8
替加环素。
复方新诺明,氟喹诺酮类抗生素,替 卡西林/克拉维酸;重症或中性粒细 胞减 少者考虑联合用药
第二十五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二点 十五分。
五、初始经验性抗菌药物治疗
⑤任何部位的皮肤或软组织感染; ⑥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或耐青 霉素肺炎链球菌定 植; ⑦预防性应用氟喹诺酮类药物或经验性应用头 孢他啶时出 现严重黏膜炎。
第二十六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二点 十五分。
五、初始经验性抗菌药物治疗
第十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二点 十五分。
二、流行病学
非发酵菌在革兰阴性菌中占较大比。
尽早经验性应用抗菌 药物治疗。
第十一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二点 十五分。
常见的非发酵菌有哪些?
假单胞菌属
铜绿假单胞菌
非发酵菌
不动杆菌属
鲍曼不动杆菌
窄食单胞菌属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产碱杆菌属
伯克霍尔德菌属 洋葱伯克霍尔德菌
第六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二点 十五分。
二、流行病学
中心静脉置管 (CVC) 消化道黏膜炎
既往90 d内暴露于广谱抗 菌药物 中性粒细胞缺乏>7 d
中性粒细胞缺乏伴 发热的危险因素。
第七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二点 十五分。
二、流行病学 在我国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 热患者中,能够
粒细胞缺乏伴发热处理
初始经验性抗菌药物治疗
• 在感染危险度和耐药评估后应当立即经验性使用抗菌药物。 • 初始经验性抗菌药物治疗旨在降低细菌感染所致的严重并发症和病死率。 • 其原则是覆盖可引起严重并发症或威胁生命的最常见和毒力较强的病原菌, 直至获得准确的病原学培养结果。 • 有效的经验性抗菌药物治疗需要综合评估患者(危险度分层、感染部位、脏 器功能、耐药危险因素)、细菌(当地以及本单位/科室的流行病学和耐药 监测数据)以及抗菌药物本身(广谱、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物效应动力学、 不良反应等)等多方面因素,选择具有杀菌活性、抗假单胞菌活性且安全性 良好的广谱抗菌药物,并需注意与治疗原发病药物(如造血系统肿瘤的化疗 药物、免疫抑制剂等)之间是否存在不良反应的叠加。
• ANC(absolute neutrophil count) • *正常范围:1.8-6.0×109/L;
• *中性粒细胞数目越低,感染的机会越大;
• • &当ANC<0.5×109/L ,感染几率增加; &当ANC<0.1×109/L,特别是持续时间> 1周,感染的几 率 大大增加;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极低ANC持续时间>2周,几乎不可避免地发生任何严重和 难治性感染。
低危患者
• 初始治疗可以在门诊或住院接受口服或静脉注射经验性抗菌药 物治疗。
• 推荐联合口服环丙沙星、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左氧氟沙星或莫 西沙星。 • 在门诊接受治疗的低危患者,应得到密切的临床观察和恰当的 医疗处理,如病情加重最好能在1 h内到达医院。 • 不能耐受口服抗菌药物治疗或不能保证在病情变化时及时到达 医院的患者应住院治疗。
粒细胞缺乏伴发热处理
黔西南州人民医院血液科
各类抗菌药物的适应症和注意事项
4、第四代:主要为头孢吡肟,对肠杆菌科细菌作用与三代相仿,对阴沟 肠杆菌、产气肠杆菌、柠檬酸菌属部分菌属细菌作用强于三代,对铜绿假 单胞菌作用与头孢他啶相仿,对金葡菌作用较三代强。
2021/4/27
17
林可霉素和克林霉素
一、分类:
本类药物包括林可霉素与克林霉素。
二、菌、其他链球菌及甲氧西林敏感金葡菌所 致感染。
2、克林霉素适用于厌氧菌、肺炎链球菌、其他链球菌属以及敏感金葡菌所 致感染,并常与其他药物合用用于腹腔感染及盆腔感染。
两者的静脉制剂可用于上述感染中的较重患者。
(6)所有口服剂型均不可用于铜绿假单胞菌及其他非发酵菌所致感染。 4、四代头孢: (1)本类药物主要为头孢吡肟,适应症与三代相同,尚可用于对三代耐 药的产气肠杆菌、阴沟肠杆菌、沙雷菌属等感染。
(2)本类药物用于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的经验治疗。
所有头孢菌素对甲氧西林耐药葡萄球菌和肠球菌属作用差,不可用于此 类细菌感染的治疗
2、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适用于产β-内酰胺酶的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大肠 埃希菌以及甲氧西林敏感的金葡菌所致感染。氨苄西林/舒巴坦与阿莫西林/克拉 维酸相同。
3、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头孢派酮/舒巴坦和哌拉西林/三唑巴坦仅为静脉使用, 适用于产β-内酰胺酶的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等肠杆菌科细菌、铜绿假单胞 菌和拟杆菌等所致感染。
18
利福霉素类抗生素
一、分类 本类药物包括利福平、利福喷汀和利福布汀。 二、适应症: 1、结核病及其他分支杆菌。 2、麻风 3、预防用药:脑膜炎奈瑟球菌所致疾病预防用药。 4、其他:个别情况下对甲氧西林耐药葡萄球菌,可与万古霉素联合治疗。 三、注意事项: 1、过敏或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患者。 2、妊娠3月内患者避免使用利福平,3月以上慎用。 3、肝功能不全、胆道阻塞、慢性酒精中毒慎用。 4、用药期间,应定期复查肝功能、血常规。 5、结核病患者应避免大剂量间歇用药方案。
中国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患者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南(2016年版)
在感染危险度和耐药评估后应当立即经验性 使用抗菌药物。初始经验性抗菌药物治疗旨在降 低细菌感染所致的严重并发症和病死率““,其原则 是覆盖可引起严重并发症或威胁生命的最常见和 毒力较强的病原菌,直至获得准确的病原学培养结 果。因此,有效的经验性抗菌药物治疗需要综合评 估患者(危险度分层、感染部位、脏器功能、耐药危 险因素)、细菌(当地以及本单位/科室的流行病学和 耐药监测数据)以及抗菌药物本身(广谱、药物代谢 动力学/药物效应动力学、不良反应等)等多方面因 素,选择具有杀菌活性、抗假单胞菌活性且安全性 良好的广谱抗菌药物,并需注意与治疗原发病药物 (如造血系统肿瘤的化疗药物、免疫抑制剂等)之间 是否存在不良反应的叠加。 对于低危患者,其初始治疗可以在门诊或住院 接受口服或静脉注射经验性抗菌药物治疗。推荐 联合口服环丙沙星、阿莫西林一克拉维酸、左氧氟沙 星或莫西沙星”2I。在门诊接受治疗的低危患者,应 得到密切的临床观察和恰当的医疗处理,如病情加 重最好能在1 h内到达医院。不能耐受口服抗菌药 物治疗或不能保证在病情变化时及时到达医院的 患者应住院治疗。反复发热或出现新的感染征象 而必须再次住院的患者,按静脉广谱抗菌药物经验
性用药常规进行治疗。
在医院内分离的革兰阴性菌中非发酵菌所占比例 波动于26.7%~37.7%b。81。中国粒细胞缺乏伴发热 血液病患者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非发酵菌在革兰 阴性菌中的检出比例为37.2%[4 3。非发酵菌对常用 抗菌药物的耐药发生率明显增高。近10年来鲍曼 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耐药发生率从2005年的
万方数据
主堡血澶堂苤盍2Q!§生5月箜32鲞筮』翅£biD』H!婴!!!!:丛!I 2Q!§,yQ!:32,丛!.5 表3复杂临床感染的危险因素
粒缺伴发热的指南解读ppt课件
关于发热定义:注意事项
测量方法:
− 中国指南与IDSA指南一致,未推荐腋温:因腋温使用不令人满意,不能
准确地反映核心体温。
− 中性粒细胞缺乏期间应避免测定直肠温度和直肠检查,以防止定植于
肠道的微生物进入周围黏膜和软组织。
由于患者的临床表现差异较大,临床判断在决定患者是否需要 抗菌药物治疗时起着关键作用。
血管内导管感染,尤其是导管隧道感染
新发的肺部浸润或低氧血症,或有潜在的慢性肺部疾病
肝功能不全(定义为转氨酶水平>5倍正常上限) 肾功能不全(定义为肌酐清除率<30ml/min)
低危患者:中性粒细胞缺乏(ANC<0.5×109/L)预期在7天内消失,无活动性合并症,
同时肝肾功能正常或损害较轻并且稳定
注意:不符合上述低危标准的患者在临床上均应按照高危患者指南进行治疗
心脑血管病
所有国内外心脑血管 病防治指南一致要求:
患者风险评估是心 血管危险因素(血压、 血脂)干预的第一步, 以此决定治疗强度及 治疗目标值
哮喘
根据新的哮喘治疗指南 (GINA):
哮喘治疗时首先要 评估患者的哮喘控制 水平,然后在阶梯治 疗方案中选择相应的 级别给予个体化治疗
PPT学习交流
13
粒缺伴发热患者风险评估的必要性:
PPT学习交流
3
中国粒缺伴发热指南:制定依据
参考国外指南
IDSA《发热和中性粒细 胞缺乏患者治疗指南》 (2010)
欧洲ESMO《中性粒细胞 缺乏相关发热临床实践指南》 (2010)
亚太地区《伴中粒缺乏和 原因不明发热的肿瘤患者临 床管理指南》(2005)
结合国内资料
流行病学资料
细菌耐药监测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观察 和经验总结
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应尽早应用抗菌药物
药 物 。常 见革 兰 阴性 菌有 大肠 埃 希菌 、 肺 炎克雷伯 菌 、铜绿假单 胞菌 、鲍曼不 动杆 菌 、嗜麦芽 窄食单胞 菌 ;常见革 兰 阳性 菌有凝 固酶 阴性葡 萄球 菌 、金黄 色 葡 萄球菌 ( 包 括 MR S A ) 、肠 球 菌 ( 包 括 V R E ) 、链球 菌属 。常见 的感染部 位有上
呼 吸道 、肺 部 、消化道 、皮 肤软 组织 和
【 专家指导】
中性粒 细胞 缺乏伴 发热 常发 生于实 体肿 瘤患者 ( 1 0 % 一5 O %) 和造血 系统恶性 肿瘤患者( >8 O %) 在 ≥1 个 疗 程 化疗 后 。 其 感染 症状 常不典 型 ,常常也无 病原学
阳性结 果 ,发 热可 能是感染 唯一 的 临床
编辑 :牛静
E — ma i l :n i u x i n y u a n l @1 6 3 . c o n r
继续 医学 教育
■圜皿
巾l 生 粒细胞缺乏伴发热 ,应尽早应用抗菌药物
▲1 0 0 0 2 0首都 医科 大学附属北 京朝阳医院药事部 王华光
【 读者来信】
临床 常见到 患者 中性粒 细胞缺乏伴 发热 的情况 ,诊 断一般 不难。在 治疗方 面 ,中性 粒细胞 减少经验 上 多见 于病毒 感 染,我们一般 给予抗病毒 药物 ,结合 补 液进行 对症 治疗。可从有 些 书上 学 习到 “ 中性 粒 细胞 缺乏或减 少时 ,容 易 出 现 隐 匿性的严 重感染 ,要使 用广谱抗 菌药物 治疗” ,而据我 了解 ,抗 茵药物有 降
患 者进行 分层 ,根据 分层结 果确 定初始 的治疗 方案 ,然后 再根据 患者病 情等 因 素进行 治疗 方案的调整。
据 确诊感染 的病 原菌和 患者对初 始治疗 的反应等 因素综 合判断后 进行抗 菌药物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试题(三)
2、布鲁菌病一旦发现,应于(c)小时内向有关部门报告A、6 B、12 C、24 D、36 E、483、使用(b )时,应注意抗生素相关腹泻和假膜性肠炎的发生,如有可疑应及时停药A、麦迪霉素B、克林霉素C、阿奇霉素D、利福平E、青霉素5、关于达托霉素,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A、不可用于治疗肺炎,因其可被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灭活B、抗菌谱包含革兰氏阴性和阳性菌C、与阿奇霉素同属于一类抗菌药物D、可用于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但不可治疗复杂性皮肤软组织感染E、不会导致嗜酸粒细胞肺炎6、以下对于抗菌药物给药剂量的认识,错误的是(b )A、一般按各种抗菌药物的治疗剂量范围给药B、治疗单纯性下尿路感染时,应应用可耐受的最大剂量C、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抗菌药物剂量宜较大(治疗剂量范围高限)D、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抗菌药物剂量宜较大(治疗剂量范围高限)E、治疗血流感染,抗菌药物剂量宜较大(治疗剂量范围高限)8、氧头孢烯类抗菌药物使用注意事项不包括(d )A、禁用于对氧头孢烯类药物过敏的患者B、头孢菌素类药物过敏者慎用C、每日补充维生素K D、在治疗期间及治疗结束后3 天内禁酒E、在治疗期间及治疗结束后1 周内禁酒9、关于阴道感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 )A、阴道感染分为细菌性阴道病、外阴阴道念珠菌(假丝酵母菌)病和滴虫阴道炎B、阴道感染主要是由病毒引起的C、细菌性阴道病的最常见病原体为阴道加德纳菌、各种厌氧菌和动弯杆菌属D、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病原体主要为白色念珠菌E、滴虫阴道炎的病原体为毛滴虫,可同时合并细菌或念珠菌感染10、时间依赖性抗菌药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其他β-内酰胺类、红霉素、克林霉素等,应(c)给药A、一日一次B、两日一次C、一日多次D、三日一次E、一周一次11、以下对各种特殊诊疗操作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认识,错误的是(a )A、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建议使用 1 次B、主动脉内支架植入术:高危患者建议使用 1 次C、血管畸形、动脉瘤、血管栓塞术:通常不推荐,除非存在皮肤坏死D、子宫肌瘤-子宫动脉栓塞术:不推荐预防用药E、肿瘤的物理消融术(包括射频、微波和冷冻等):不推荐预防用药护言医语,继续教育考试不再愁12、经验治疗气性坏疽的宜选药物为(b )A、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B、克林霉素+大剂量青霉素C、碳青霉烯类D、第二代或三代头孢菌素E、氨基糖苷类13、下列不属于盆腔内感染常见病原体的是(b )A、淋病奈瑟菌B、幽门螺旋杆菌C、肠杆菌科细菌D、链球菌属和脆弱拟杆菌E、产气荚膜杆菌14、氨基糖苷类的抗结核药是(a )A、链霉素B、乙胺丁醇C、利福平D、异烟肼E、利福喷汀15、注射用乳糖酸红霉素使用时必须首先以注射用水完全溶解,加入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溶液中,药物浓度不宜超过(a),缓慢静脉滴注A、0.1%~0.5% B、0.5%~1.0% C、0.5%~1.2% D、0.5%~1.5% E、1.0%~1.5%17、局部严重红肿热痛,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者或患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口腔感染患者可短期口服抗菌药物(b)天A、1~3 B、3~7 C、7~10 D、10~12 E、12~1519、关于利奈唑胺说法错误的是(d )A、使用期间应避免食用含有大量酪氨酸的腌渍、泡制、烟熏、发酵食品B、有引起血压升高的潜在作用C、与5-羟色胺类药物有潜在相互作用D、不会导致乳酸性酸中毒E、疗程超过28 天者发生周围神经和视神经病变及其他不良反应的可能性增加20、布鲁菌病可选药物为(a)A、多西环素联合利福平6 周,或SMZ/TMP6 周+庆大霉素2 周B、青霉素联合甲硝唑6 周,或SMZ/TMP6 周+氧氟沙星2 周C、多西环素联合利福平 2 周,或SMZ/TMP2 周+庆大霉素 6 周D、多西环素联合庆大霉素 6 周,或SMZ/TMP6 周+庆大霉素2 周E、甲硝唑联合利福平12 周,或SMZ/TMP6 周+庆大霉素2 周21、对多黏菌素类药物,错误的描述是(d )A、口服不易吸收,需肌内注射B、静脉给药可致严重肾毒性C、具有结合内毒素作用D、快速杀菌剂E、对铜绿假单胞菌作用强22、下列哪项不属于第一代头孢菌素的适应证(c )A、上、下呼吸道感染B、尿路感染C、鼻炎D、血流感染E、肺炎23、治疗念珠菌属所致的血流感染,宜选药物为(c )A、青霉素G B、青霉素或氨苄西林+庆大霉素C、氟康唑,棘白菌素类D、哌拉西林+氨基糖苷类E、第三代头孢菌素24、下列哪类抗菌药物有明显耳、肾毒性,小儿患者应避免应用(c )A、喹诺酮类B、青霉素类C、氨基糖苷类D、四环素类E、头孢类25、百日咳的治疗药物首选(a )A、红霉素B、青霉素C、链霉素D、头霉素类E、大环内脂类26、初治菌阳/或菌阴结核疗程一般是(d)个月A、3 B、4 C、5 D、6E、829、医疗机构应每月对院、科两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开展调查,项目不包括(b )A、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和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B、Ⅱ、Ⅲ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和品种选择,给药时机和使用疗程合理率C、门诊抗菌药物处方比例、急诊抗菌药物处方比例D、抗菌药物联合应用情况E、感染患者微生物标本送检率护言医语,继续教育考试不再愁31、加强监督检查有助于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具体措施包括(e )A、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作为医疗机构定级、评审、评价的重要指标B、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当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公布和诫勉谈话制度,对本行政区域内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使用量、使用率和使用强度等情况进行监测,定期向本行政区域进行社会公布C、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负责对辖区内包括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使用量、使用率等情况进行监控,并予以公示D、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当将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纳入医疗机构考核指标体系E、以上均是33、肾功能减退时,应避免应用以下哪种抗菌药物(a ),如确有指征应用时需在治疗药物浓度监测下或按内生肌酐清除率调整给药剂量A、庆大霉素B、阿奇霉素C、米诺环素D、萘夫西林E、替硝唑35、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患者家庭的儿童,可预防性给予下列哪种抗菌药物b A、万古霉素B、利福平C、苄星青霉素D、利巴韦林E、氨曲南36、对于7 天内再次行血管介入手术者、需要留置导管或导管鞘超过(d)小时者,应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A、6 小时B、3 小时C、12 小时D、24 小时E、8 小时38、实施食管静脉曲张硬化治疗的患者,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时,如果对头孢菌素过敏,可考虑改用(d)A、第三代头孢菌素B、磺胺类C、青霉素类D、氟喹诺酮类E、氨基糖苷类39、心血管、头颈、胸腹壁、四肢软组织手术和骨科手术等经皮肤的手术,通常选择针对(c)的抗菌药物A、脆弱拟杆菌B、革兰阴性菌C、金黄色葡萄球菌D、革兰阳性菌E、大肠埃希菌40、下列关于炭疽说法错误的是(e )A、病原菌为炭疽芽孢杆菌B、属乙类传染病C、一旦发现,应立即向有关部门报告D、患者应强制住院,严格隔离E、皮肤损害要手术切开护言医语,继续教育考试不再愁41、下列属于第四代头孢菌素的是(b)A、头孢拉定B、头孢吡肟C、头孢噻肟D、头孢替安E、头孢唑林42、(a)可用于治疗重症或伴血流感染的尿路感染患者A、碳青霉烯类B、第一、二代头孢菌素C、大环内酯类D、糖肽类E、多黏菌素类43、为预防胃、十二指肠、小肠手术Ⅱ、Ⅲ类手术切口感染,围手术期可以预防应用下列哪类抗菌药物(e )A、第二、三代头孢菌素B、氨基糖苷类C、磺胺药及呋喃类D、两性霉素B E、第一、二代头孢菌素,或头霉素类46、为预防胸外科手术(食管、肺)Ⅱ类手术切口感染,围手术期可以预防应用下列哪类抗菌药物(b)A、甲硝唑B、第一、二代头孢菌素C、氨基糖苷类D、多西环素E、万古霉素47、亚胺培南的使用方法是(d )A、静脉注射B、皮下注射C、皮内注射D、静脉滴注E、肌肉注射49、治疗淋病奈瑟菌所致的细菌性前列腺炎的,宜选药物为(e )A、青霉素G B、诺氟沙星C、第一、二代头孢菌素D、环丙沙星E、头孢曲松(单剂)51、我国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耐药严重,一般只在MIC(d)时使用,建议联合用药A、≥3μg/mlB、≤5μg/mlC、≥6μg/mlD、≤8μg/mlE、≤12μg/ml52、医疗机构应由医务、(e )、信息、质量控制、护理等多学科专家组成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A、内科、外科、药学B、疾控、院感C、预防、康复D、药学、病理生理学E、感染、药学、临床微生物、医院感染管理53、为预防会阴撕裂修补术Ⅱ、Ⅲ类手术切口感染,围手术期建议预防性应用下列哪类抗菌药物(b )A、第一、二代头孢菌素±甲硝唑B、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多西环素C、万古霉素D、头霉素类E、氨基糖苷类54、下列关于鼠疫说法错误的是(b)A、病原菌为鼠疫耶尔森菌B、属乙类传染病C、一旦发现,应立即向有关部门报告D、患者应强制住院,住单间病房E、禁止挤压淋巴结55、治疗急性牙周脓肿通常不选的药物是(d)A、阿莫西林B、头霉素类C、甲硝唑D、恩替卡韦E、克林霉素57、侵袭性真菌病的治疗疗程通常较长,需要考虑患者的免疫状态、感染病原菌和药物种类,一般在(d )周或以上A、2~4 B、4~6 C、6~8 D、6~12 E、10~2059、下列关于新生儿和儿童碳青霉烯类药物给药剂量说法错误的是(b )A、<7 天新生儿,一次20mg/kg,每12h 一次B、7~21 天新生儿,一次20mg/kg,每12h 给药一次C、21~28 天新生儿,一次20mg/kg,每6h 一次D、1~3 个月婴儿,一次20mg/kg,每6h 一次E、3 个月~18 岁或者体重<40kg 的儿童,一次15mg/kg,每6h 一次60、复治结核推荐治疗方案2SHRZE/6HRE 或3HRZE/6HRE 中的“S”指的是(c )A、异烟肼B、利福平C、链霉素D、吡嗪酰胺E、乙胺丁醇61、万古霉素对哪种细菌引起的感染无效(b)A、金黄色葡萄球菌B、绿脓杆菌C、梭状芽孢杆菌D、肠球菌属E、链球菌属63、复治结核疗程一般是(e )个月A、3 B、4 C、5 D、6 E、864、继发于心内膜炎的链球菌属和肠球菌属脑膜炎疗程需(c)A、1~2 周B、2~4 周C、4~6 周D、6~8 周E、8~12 周65、林可酰胺类抗生素的临床应用不包括(c)A、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急性、慢性骨髓炎B、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化脓性关节炎C、革兰氏阴性菌感染D、对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类药物过敏的溶血性链球菌所致呼吸道感染E、腹腔和盆腔厌氧菌感染66、首选用于沙雷菌属的氨基糖苷类药物是(b )A、链霉素B、庆大霉素C、大观霉素D、卡那霉素E、巴龙霉素67、治疗阿米巴肠病宜选药物(a )A、甲硝唑B、呋喃妥因C、阿奇霉素D、环丙沙星E、头孢曲松69、治疗肠杆菌属所致的腹腔感染,宜选药物为(a )A、头孢吡肟或氟喹诺酮类B、氨苄西林/舒巴坦C、第一代头孢菌素D、氨基糖苷类E、甲硝唑70、布鲁菌病宜选药物为(d )A、多西环素2 周+庆大霉素4 周B、多西环素6 周+青霉素2~3 周C、氧氟沙星 6 周+庆大霉素2~3 周D、多西环素6 周+庆大霉素2~3 周E、多西环素2~3 周+庆大霉素6 周护言医语,继续教育考试不再愁71、实施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的患者,建议预防性使用(c)类抗菌药物1 次A、第二代头孢菌素+多西环素B、第一、二代头孢菌素±甲硝唑C、第二代头孢菌素或头孢曲松D、第三代头孢菌素E、第三代头孢菌素+万古霉素72、医疗机构、地区和全国性的(e )有助于掌握临床重要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为抗感染经验治疗、耐药菌感染防控、新药开发以及抗菌药物的遴选提供依据A、评估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B、预防医院感染C、加强监督检查D、加强各级人员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和管理培训E、细菌耐药监测73、假膜性肠炎应于疗程(d )天停用相关抗菌药物A、3 B、5 C、7 D、10 E、1474、下列关于白喉说法错误的是(e )A、由白喉棒状杆菌引起B、属于急性传染病C、用药前,取咽喉部假膜边缘处分泌物做涂片革兰染色及细菌培养D、涂片见到疑似白喉棒状杆菌、有白喉患者接触史或去过白喉流行区、以往未接种过白喉疫苗者,应立即予以白喉抗毒素及抗菌药物治疗E、涂片找到疑似白喉棒状杆菌,无白喉患者接触史、未去过白喉流行区,则不需治疗75、下列关于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说法错误的是(e )A、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患者是一组特殊的疾病人群,免疫功能低下B、感染的症状和体征常不明显,感染灶也不明确C、发热可能是感染的唯一征象D、病情凶险,感染相关死亡率高E、常见病原体以病毒为主76、伤寒带菌者治疗可选用阿莫西林或氟喹诺酮类口服,疗程为(b)周A、3 B、6 C、9 D、12 E、1577、可诱导肝药酶活性的抗结核病药物是(b)A、异烟肼B、利福平C、吡嗪酰胺D、对氨基水杨酸E、链霉素78、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清洁手术的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c )小时A、2 B、3 C、24 D、6 E、1279、急性肾盂肾炎伴发热等明显全身症状的患者,疗程一般为(c)A、7 天B、10 天C、2 周D、4 周E、6 周80、肾功能减退的患者使用链霉素时,应(e )A、轻、中度肾功能减退时按原治疗剂量,重度肾功能减退时减量应用B、轻、中、重度肾功能减退时均需减量C、轻度肾功能减退时按原治疗剂量,中、重度肾功能减退时减量应用D、按原治疗剂量应用E、避免使用,如确有指征应用时需在治疗药物浓度监测下或按内生肌酐清除率调整给药剂量81、诺氟沙星主要用于治疗细菌引起的(b)A、肺炎B、尿路感染C、扁桃体炎D、脑膜炎E、中耳炎82、急性细菌性鼻窦炎最常见的病原菌是(b)A、厌氧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B、肺炎链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C、卡他莫拉菌和A 组溶血性链球菌D、革兰阴性杆菌E、金黄色葡萄球菌和A 组溶血性链球菌及83、治疗蜱传回归热可选多西环素100mg 口服,(b ),7~10 天A、qd B、bid C、tid D、qid E、q4h84、头孢菌素类药物划分为四代的特性依据不包括(c)A、抗菌性B、抗菌活性C、杀菌性D、对β-内酰胺酶的稳定性E、肾毒性87、中枢神经系统隐球菌病诱导治疗疗程是(d )周,巩固和维持治疗疗程是()月A、4~6,6~8 B、2~4,4~8 C、6~8,6~12 D、2~4,6~12 E、2~6,4~1088、以下哪项不是抗菌药物联合应用的指征(e )A、病原菌尚未查明的严重感染,包括免疫缺陷者的严重感染B、需长疗程治疗,但病原菌易对某些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的感染C、病原菌含有不同生长特点的菌群,需要应用不同抗菌机制的药物联合使用D、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控制的严重感染,需氧菌及厌氧菌混合感染E、单一药物可有效治疗的感染89、制定抗菌治疗方案时,应根据病原菌种类及药敏试验结果尽可能选择(b)的抗菌药物A、针对性弱、窄谱、安全、价格适当B、针对性强、窄谱、安全、价格适当C、针对性弱、宽谱、安全、价格适当D、针对性弱、宽谱、安全、价格最便宜E、针对性弱、窄谱、安全、价格最便宜90、实验室工作者不慎暴露于布鲁菌,且接触量多,应预防性给予下列哪些抗菌药物(d )A、四环素+红霉素B、苄星青霉素+头孢他啶C、头孢曲松+氨曲南D、多西环素+利福平E、美罗培南+红霉素91、为预防外固定架植入术Ⅱ类手术感染,围手术期可以预防应用下列哪类抗菌药物(e )A、呋喃类B、磺胺类C、甲硝唑D、氨基糖苷类E、第一、二代头孢菌素护言医语,继续教育考试不再愁92、经常发生链球菌咽峡炎或风湿热的儿童及成人,可预防性给予下列哪种抗菌药物(a )A、苄星青霉素B、氨曲南C、替加环素D、阿奇霉素E、阿米卡星94、治疗土拉菌病的首选药物是(a)A、链霉素B、阿米卡星C、庆大霉素D、妥布霉素E、卡那霉素95、以下哪类手术Ⅱ、Ⅲ类切口可能含有厌氧菌(如脆弱拟杆菌)(d)A、颌面外科(下颌骨折切开复位或内固定,面部整形术有移植物手术,正颌手术)B、耳鼻喉科(复杂性鼻中隔鼻成形术,包括移植)C、脑外科手术(经鼻窦、鼻腔、口咽部手术)D、肝、胆系统及胰腺手术97、治疗牙周炎不选的药物是(e )A、阿莫西林B、青霉素C、阿莫西林/克拉维酸D、甲硝唑E、卡泊芬净98、下列不属于治疗鼠疫的有效药物是(d)A、庆大霉素B、多西环素C、链霉素D、苯唑西林E、环丙沙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氨基糖苷类的抗结核药是()A、链霉素()是最常见的社区获得性感染A、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不宜与呋塞米合用的原因是()A、呋塞米增加其耳毒性对尚未发生侵袭性真菌感染的高危患者进行()A、预防性治疗对厌氧菌无效的药物是()A、克林霉素对厌氧菌无效的药物是()A、克林霉素对于实施隧道式血管导管或药盒置入术的患者,建议()A、不推荐预防用药对于实施主动脉内支架植入术的高危患者,建议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次A、1 关于白喉抗毒素说法正确的是()A、青霉素不可代替白喉抗毒素。
肿瘤患者粒缺伴发热的抗感染治疗策略
Raad II et al. Cancer 2003;98:1039–47.
亚胺培南单药治疗与联合治疗疗效相当
研究显示,亚胺培南单药治疗粒缺伴发热肿瘤患者的疗效与联合治疗相当
*P>0.05 VS亚胺培南
80% 60%
70%
77%
76%
有效率
40% 20% 0%
亚胺培南 (n=236)
亚胺培南 +万古霉素 (n=258)
中性粒细胞减少肿瘤 患者抗菌药物治疗
第三军医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临床药学室 张 涛
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 (ANC)<0.5x109/L或预估未来48小时
内 ANC将减少到0.5x109/L以下称为
中性粒细胞缺乏,简称粒缺。 肿瘤患者常因化疗而导致中性粒细胞
缺乏
粒缺肿瘤患者常伴发热
单次口腔温度测量≥38.3℃或温度≥38.0℃且持续时间>1h称为发热,发热在 粒缺肿瘤患者较为常见 ─ ─ 化疗≥1个周期的实体瘤患者约10-50%出现发热 化疗≥1个周期的血液恶性肿瘤患者80%以上出现发热 约20-30%的发热有临床感染证据 常见感染部位有消化道、肺部和皮肤 菌血症发生率约为10-25%,常见于粒减持续时间长或重度粒减患者(ANC< 0.1x109/L)
血培养
• 至少两组血培养 − 中心静脉插管:分别来自 导管内和外周静脉 − 无中心静脉插管:来自不 同穿刺部位 • 可疑感染部位血培养 • 患者体重<40kg时,血培养 体积应小于总血容量的1%
总血量约为70mL/kg
Freifeld AG et al. 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 2011;52(4):e56–e93
粒缺伴发热的指南解读
粒缺伴发热是血液科的常见患者类型
• 患者在≥1个疗程化疗后, 发生与中性粒细胞缺乏有 关的发热的比例1:
• 在国内医疗条件下,当外周血WBC<0.5×109/L时,感染发生率可能达到
95.3%~98.1% 2 • 造血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粒缺感染相关死亡率高达11%3
原因
不能缩短发热时间 或降低总病死率
中华血液学杂志2012年8月第33卷第8期
什么特定情况加用抗G+菌的药物?
① 血液动力学不稳定或有其它严重V血流感染证据 ② X线影像学确诊的肺炎 ③ 血培养为革兰阳性细菌 ④ 临床疑有严重导管相关感染 V ⑤ 任一部位的皮肤或软组织感染 ⑥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或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 定植 ⑦ 已预防应用氟喹诺酮类药物、且经验性应用头孢他啶治疗时出现严重黏 膜炎
中华血液学杂志2012年8月第33卷第8期
低危患者:初始经验性抗菌药物治疗
初始治疗可以接受口服或静脉注射经验性抗菌药物治疗 推荐联合口服环丙沙星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也可以单用左氧氟沙星
接受氟喹诺酮类预防的患者
应接受β内酰胺类药物治疗
接受门诊治疗的患者
需要保证密切的临床观察和恰当的医疗 护理
病情加重的患者
防不足 & 防过度
应将危险分层作为粒缺伴发热患者治疗开始前必要的工作:
防 尽管经过经验性广谱抗菌药物治疗,大多数患 不 者均可平稳度过中性粒细胞缺乏期,但也有少 足 数患者可发生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而对于全身状况良好、粒细胞缺乏时间短暂的 患者,临床工作中可能存在治疗过度的情况。
防 过 度
中华血液学杂志2012年8月第33卷第8期
2021中国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患者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强烈推荐)
不同血液病患者粒缺伴发热发生率不同
急性白血病、CML、NHL及MDS患者粒缺伴发热的累积发生率明显高于SAA 、HL、MM 患者(P<0.001),且粒缺期更长(14 d对8 d,P=0.003)
黄晓军等. 中华血液学杂志.2016,37(3):177-182.
2021/12/16
接收化疗患者粒发热的累积发生率明显高于接受HSCT及接受ATG治疗(分别为91.0%、 83.6%和54.5%,P=0.006);接受HSCT的患者发热的累积发生率低于接受化疗的患者(83.6% 对91.0%),可能与肠道除菌剂的应用和入住层流病房有关
黄晓军等. 中华血液学杂志.2016,37(3):177-182.
2021/12/16
发热与感染的发生率
• 患者在≥1个疗程化疗后,发生与中性粒细胞缺乏有关的发热的比例1:
• 在国内医疗条件下,当外周血WBC<0.5×109/L时,感染发生率可能达到 95.3%~98.1% 2。
• 造血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粒缺感染相关死亡率高达11% 3。
1. Freifeld AG, Bow EJ,et al. Clin Infect Dis. 2011 Feb 15;52(4):e56-93 2. 胡龙华,.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 年第12 卷第3 期:191-192 3. de Naurois J, Novitzky-Basso I, et al. Annals of Oncology 21(Supplement 5):v252–v256,2010
应
闫晨华,等.中华血液学杂志.2016;37(3): 177
用
2021/12/16
未及时使用有效抗生素治疗将显著增加粒缺患者死亡率
中性粒细胞减少
高危患者静脉应用的抗菌药物必须是能覆盖铜绿假单胞菌和其他 严重革兰阴性菌的广谱抗菌药物。
鉴于耐药菌比例日益增加,在初始选择药物时还应基于体外药敏 试验、已知特定病原体的最敏感药物、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物效 应动力学资料。 在权衡风险获益后,也可以经验性选择替加环素、磷霉素等。
六、抗菌药物的调整
在接受经验性抗菌药物治疗后,应根据危险分层、确诊的病原菌和 患者对初始治疗的反应等综合判断,决定后续如何调整抗菌治疗。 正在接受经验性口服或静脉治疗的低危门诊患者,如果其发热和临 床症状在48h内无好转,应住院重新评估并开始静脉应用广谱抗菌 药物治疗。 对于明确病原菌的患者,可根据药敏结果采用窄谱抗生素治疗; 检出细菌如为耐药菌,可参照表5选择药物。 对于未能明确病原菌的患者,可参照图2调整后续流程。 在抗菌药物治疗无效时,应考虑真菌和其他病原菌感染的可能性, 参照血液病患者的真菌诊治指南尽早开始抗真菌或抗其他病原菌治 疗。
2.发热:口腔温度单次测定T>38.3℃(腋温 ≥38.0℃)或T>38.0℃(腋温≥37.7 ℃)持 续超过l h。 中性粒细胞缺乏期间应避免测定直肠温度和 直肠检查,以防止定植于肠道的微生物进入周 围黏膜和软组织。
二、流行病学
80%以上的造血系统恶性肿瘤患者; 10%~50%的实体肿瘤患者在≥1个疗程化疗 后会发生与中性粒细胞缺乏有关的发热。 造血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发生中性粒细胞缺乏 伴感染时常伴有较高的死亡率。 据报道,13%~60%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的 患者发生血流感染,病死率达12%~42%。 在目前国内医疗条件下,当中性粒细胞缺乏 持续>21d时感染的发生率明显增高。
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南ppt课件
五、初始经验性抗菌药物治疗
五、初始经验性抗菌药物治疗
粒缺伴发热患者升阶梯/降阶梯治疗策略及经验性抗菌药物选择
五、初始经验性抗菌药物治疗
经验性用药需联合耐药阳性菌药物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 血培养报革兰阳性菌 怀疑导管相关感染 影像学确诊的肺炎 任何部位的皮肤软组织感染 既往有MRSA、VRE等定植 预防应用氟喹诺酮类或经验性应用头孢他啶时出现严重黏膜炎
至少3d复查一次血常规,建议联合PCT,CRP等炎症指标,肝肾功及电解质等
三、诊断
Text in here
四、患者风险评估和耐药评估
Text in here
四、患者风险评估和耐药评估
危险度分层
产ESBLs肠杆菌耐药非发酵菌 鲍曼不动杆菌 铜绿假单胞菌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产碳青霉烯酶肠杆菌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
粒缺伴发热
发生率
时间(d)
发生率(%)
7
60.9
14
75.8
21
81.9
28
83.0
35
83.0
42
87.8
56
99.7
中华血液学杂志,2016,37(3)177-183
二、流行病学
实体肿瘤:10-50%血液系统恶性肿瘤:>80%
粒缺伴发热—危险因素
中国,多中心,前瞻性,血液疾病,粒细胞缺乏(n=1139),发热(n=784)
D. Description of the contents
2016版指南更新内容
2012版
2016版
中性粒细胞缺乏
发热
口腔温度单次测定≥38.3℃(腋温≥38.0℃)口腔温度≥38.0℃(腋温≥37.7℃)持续超过1 h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菌药物的调整
• 正在接受经验性口服或静脉治疗的低危门诊患者,如果其发 热和临床症状在 48 h内无好转,应住院重新评估并开始静脉 应用广谱抗菌药物治疗。
• 对于明确病原菌的患者,可根据药敏结果采用窄谱抗菌药物 治疗;检出细菌如为耐药菌,可参照表 5选择药物。
• 在抗菌药物治疗无效时,应考虑真菌和其他病原菌感染的可 能性,参照血液病患者的真菌诊治指南尽早开始抗真菌或抗 其他病原菌治疗。
.
11
选择抗菌药物时还应注意不同药物的抗菌特性,根据感 染部位及抗菌需求恰当选择。
如替加环素抗菌谱广,但在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时,需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联合使用;
利奈唑胺在肺、皮肤软组织等的组织穿透性高且肾脏安全 性好;
达托霉素不适用于肺部感染,但对革兰阳性菌血流感染和 导管相关感染作用较强
.
12
.
13
.
14
抗菌药物治疗的疗程
• 适当的抗菌药物治疗应持续用于整个中性粒细胞缺乏期,直
至 ANC≥0.5×109/L,不同的感染部位疗程或停药标准见表 6。
.
15
抗菌药物预防用药的指征
对于高危患者,推荐预防性用药,可选择氟喹诺酮类药 物、磺胺甲恶唑/甲氧苄氨嘧啶,不建议预防性应用第三代头孢 菌素。
①血液动力学不稳定或有其他严重血流感染证据;
②X线影像学确诊的肺炎;
③在最终鉴定结果及药敏试验结果报告前,血培养为革兰阳性菌;
④临床疑有导管相关严重感染;
⑤任何部位的皮肤或软组织感染;
⑥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或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定植 ;
⑦预防性应用氟喹诺酮类药物或经验性应用头孢他啶时出现严重黏膜炎。
• 能够明确感染微生物的比例为13.0%,致病菌以革兰阴 性菌为主,占全部细菌总数的54.0%。
.
4
流行病学
• 常见革兰阴性菌包括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 假单胞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常见革 兰阳性菌包括表皮葡萄球菌、肠球菌、链球菌属、金黄 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 不同感染部位的致病菌谱有明显差异,如血流感染以大 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表皮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 菌和白色念珠菌为主,肺感染则以铜绿假单胞菌、嗜麦 芽窄食单胞菌、黄曲霉和鲍曼不动杆菌为主。
.
8
高危患者
必须立即住院治疗,根据危险度
分层、耐药危险因素、当地病原菌和耐药流行病学数据及疾病的复杂
性(表 3)对患者进行个体化评估。
.
9
病情较轻的患者
病情较重的患者,高危患者静脉应用的抗菌
药物必须是能覆盖铜绿假单胞菌和其他严重
革兰阴性菌的广谱抗菌药物。
.
10
在以下特定情形,初始经验性用药应选择联合用药方案 :
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患 者抗菌药物临床应用
.
1
定义
• 1. 中性粒细胞缺乏: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ANC)< 0.5×109/L 或预计 48 h 后 ANC<0.5×109/L;严重中性粒细胞缺乏 :ANC<0.1×109/L。
• 2. 发热:口腔温度单次测定≥38.3 ℃(腋温≥38.0 ℃)或≥38.0 ℃( 腋温≥37.7 ℃)持续超过 1 h。中性粒细胞缺乏期间应避免测定直 肠温度和直肠检查,以防止定植于肠道的微生物进入周围黏膜和 软组织。
.
5
患者风险评估和耐药评估
.
6
.
7
治疗
低危患者
初始治疗可以在门诊或住院接受口服或静
脉注射经验性抗菌药物治疗。推荐联合口服环丙沙星、阿
莫西林-克拉维酸、左氧氟沙星或莫西沙星。
不能耐受口服抗菌药物治疗或不能保证在病情变化时 及时到达医院的患者应住院治疗。反复发热或出现新的感 染征象而必须再次住院的患者,按静脉广谱抗菌药物经验 性用药常规进行治疗。
最佳的开始给药时间和给药持续时间尚无定论,推荐从中 性粒细胞缺乏开始应用至 ANC>0.5×109/L或出现明显的血细胞 恢复证据。需要注意的是,长期预防性应用喹诺酮类药物可能 导致革兰阳性球菌感染,并可能导致细菌耐药性增加。对于低 危患者,不推荐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
.
16
• 不推荐常规使用抗菌药物预防导管相关血 流感染。在插管前或应用中心静脉置管时,不 推荐常规鼻腔给药或全身应用抗菌药物预防细 菌定植或血流感染。
.
2
注意
由于患者的临床表现差异较大,临床医生的判断在决 定是否需要给患者使用抗菌药物治疗时起着关键性作用。 即使患者不能满足上述定义,也需要医生仔细甄别是否需 要应用抗菌药物治疗,例如,全身状况不良的患者(尤其 是老年患者)在发生感染时可能无发热甚至体温降低。
.
流行病学
• 在我国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患者中,能够明确感染部 位者占 54.7%,最常见的感染部位是肺,其后依次为上 呼吸道、肛周、血流感染等。
.
17
医嘱审核中存在的问题
• 1、西咪替丁注射液 静脉滴注。本品0.2g用5%葡萄糖注射 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或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250~500ml稀 释后静脉滴注,滴速为每小时14mg/kg,每次0.2~0.6g。
• 2、注射用胸腺五肽 溶于250ml 0.9%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慢速 滴注,每次1mg,每日1-2次。
• 3、小牛脾提取物注射液 静脉滴注:一次10ml,溶于500ml 的0.9%氯化钠注射液或5%~10%葡萄糖注射液中,一日一次 。
.
18
谢谢聆听!
.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