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美模式vs东亚模式
国内外典型区域发展模式的实践与启示

■现 代管 理科 学
■2 1 0 2年 第 9 期
国 内夕 典 型 区域 发展模 式 的 实践 与启示 卜
● 蔡 武 程小 军
摘要: 经过 3 多年的高速增长, 0 中国经济发展 已经进入 中等收入国家行 列。在新发展阶段 , 如何调整现有的粗放型 发展模式, 保证 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 促使 中国由中等收入国家转变为发达 国家, 避免落入中等国家陷阱意义重大。 基
会 公 平 的统 一 , 东欧 国家 的休 克 疗 法 , 度 的非 平 衡 发展 速 发展 。 印 人均 国 民收入进 入 中等 收入 国家 行列 。 而 , 然 主要 等 为其 他发 展 中 国家模 式 的选 择提 供 了有 益启 示 。其 中 . 东亚 和拉 美 两 种 发展 模 式 在发 展 中 国家 最 具有 典 型 的代 拉 美 国家在 工 业化 水平 达 到 一定 的程 度 后 , 劳动 密集 型 其 产业并 没有 向发展水 平 较 低 的拉 美 国家 转移 . 是直 接 承 而
身于 国际视野 与 国 内实践 . 国 内外典 型 发展 模式 的 分析 从
区内产业 结构 趋 同 , 最终 导致 ” 亚神 话” 东 的破灭 。不过 。 东
还 是具有 深刻 意 义的
要素 来 分析 区域 发 展 的动 因和 路 径 . 揭示 发 展 规 律 , 置 亚 模式 特 别 是其 中 的 区域 产 业 分工 与转 移 机制 对 于 中 国 并 比较 巾寻 求引 导和 优化 不 同区域 发展 道 路 的合适 模式 。
亚地 区 出 现 的 区域性 经 济 高 速 持续 增 长 和 社 会快 速 发 展 的现象 及其 运 行方 式 它代 源 于 战后 的 日本 . 后来 发展 到 国和 中 国大陆 也在 上世 纪 8 O年代 以来 陆续 践行 了与之 类 存度 过 大 . 外 负 债 率 普 遍较 高 , 济 对外 依 赖性 和 脆 弱 对 经 性增 大 . 剧 了经济 波 动 。 由于在 经济 快速 发 展 中经济 社 加 特别 是忽 视 了财 富分 配 的调 整 与社 会进 步 目标 . 展成 果 发
浅析“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

浅析“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作者:刘炎来源:《大经贸》2017年第06期【摘要】发展中国家作为一类国家群体,由于各自的自然条件、历史传统、发展战略和经济结构的不同,经济发展水平高低不等,情况复杂,其内部各成员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面临相当多的问题,经济发展模式也存在诸多差异,发展中国家想要实现本国的经济发展,还要依赖经济全球化这趟快车,根据自身的发展状况,确定发展策略。
一、发展中国家的基本特征及划分方法发展中国家共同的经济特征主要表现在:(1)生产力水平相对低下;(2)经济结构呈现二元化;(3)产业结构相对落后;(4)在国际经济关系中处于劣势地位。
根据各国具体情况的不同,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把发展中国家分成不同的类型:按人均国民收入(Gross National Income, GNI)标准来划分是目前最普遍的分类方法,据此可将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分为三类:低收入国家和地区;中等收入国家和地区;高收入但仍处于发展中的国家。
按产业结构、出口结构和工业化进程的标准,可把发展中国家分为如下五类:原料和初级产品生产国;石油输出国;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综合发展型发展中大国;最不发达国家。
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变化趋势经济发展战略,是指各个国家为实现经济发展目标而制订的总体规划、战略方针及相应的经济政策。
它对国家的经济发展具有长远性、总体性的指导作用,因而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发展中国家在获得民族独立后,普遍面临着发展社会经济、提高国民福利、改造传统社会使其向现代社会转变的任务。
而要完成这一任务,关键就在于根据本国的具体情况,制订和实施适当的发展战略。
在此问题上,不同的发展中国家根据各自的不同国情、不同的指导思想以及对国际经济环境的不同认识,采取了不同的经济发展战略。
从主导产业发展方向、对外经济关系模式和政府在经济中发挥的作用等角度出发,可将经济发展战略分为不同的类型。
民生问题

马克思恩格斯实际上是最早提出社会保障问题的人之一。 马克思恩格斯实际上是最早提出社会保障问题的人之一。
12
另一方面一些社会矛盾和问题凸显出来, 另一方面一些社会矛盾和问题凸显出来,并且已 经开始影响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 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平衡,人口资 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平衡, 美国兰德公司的新书 源环境压力加大; 源环境压力加大; 《中国经济全景中的 潜在误区》--贫困 贫困、 潜在误区环境保护, • 物价、食品安全、》--贫困、, 物价、食品安全、环境保护 失 社会不稳定、 业、社会不稳定、腐 • 就业、社会保障、、能源、金 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 污染、能源、 败、污染收入分配, 融、台海 • 教育、医疗、住房, 教育、医疗、住房, • 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方面 安全生产、 • 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日益突出。 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日益突出。
20
2、维护人的基本权利
• 在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在社会主义社会 在马克思恩格斯认为, 一个人有责任不仅为自己本人, “一个人有责任不仅为自己本人,而且 为每一个履行自己义务的人要求人权和 公民权。没有无义务的权利, 公民权。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 权利的义务。 权利的义务。”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16卷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6卷 16页 第16页。
14
党和国家面对着两 个时期的交汇点--个时期的交汇点 黄金发展期和矛盾 突显期
15
党中央就是在这样一个关键时 提出构建和谐社会, 期,提出构建和谐社会, 高度关注民生问题, 高度关注民生问题,对全面建 设小康社会提出了新要求。 设小康社会提出了新要求。 继六中全会后在党的十七大上 作出了全面的战略部署。 作出了全面的战略部署。 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 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 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 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
世界经济体制的主要模式

幻灯片1第七章世界经济体制的主要模式教学目的与要求重点与难点教学内容幻灯片2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应该:●了解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新兴工业化经济、转型经济等各类经济的大致状况●掌握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
●理解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新兴工业化经济、转型经济等各类经济的特点幻灯片3重点与难点●重点:●发达国家经济的典型代表●难点:●新兴工业化经济的两种模式——东亚模式与拉美模式的比较幻灯片4教学内容●本章的框架结构由四部分组成:●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成长中的市场经济国家●新型工业化经济●转型经济幻灯片5各种类型国家比较(2009)S o u r c e:W o r l d B a n k幻灯片6第一节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一、发达国家的含义●发达国家一般是指生产力高度发达,具有成熟的市场经济关系及其体系,社会经济结构比较稳定,生活水平较高的国家。
●一般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简称经合组织)成员。
●美国、德国、法国、日本是发达国家经济的典型代表。
幻灯片7●资料: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简称经合组织)是由30个市场经济国家组成的政府间国际经济组织,旨在共同应对全球化带来的经济、社会和政府治理等方面的挑战,并把握全球化带来的机遇。
●目前经合组织共有30个成员国,它们是:澳大利亚、奥地利、比利时、加拿大、捷克、丹麦、芬兰、法国、德国、希腊、匈牙利、冰岛、爱尔兰、意大利、日本、韩国、卢森堡、墨西哥、荷兰、新西兰、挪威、波兰、葡萄牙、斯洛伐克、西班牙、瑞典、瑞士、土耳其、英国、美国。
●经合组织秘书处设在巴黎。
幻灯片8●二、发达国家经济特点●市场经济体制居于主导地位●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全面调节●先进生产力水平和科技水平●先进的产业结构幻灯片9●(一)市场经济体制居于主导地位●市场经济都比较成熟。
●市场通过价格机制在资源配置中起主导作用。
●市场体系相当完善,不仅有高度发达的商品市场,而且有高度发达的要素市场。
第三章_国家-发展中国家

0.80是高人类发展水平、0.50-0.79之间是中等人类发展水平指数、 低于0.50是低人类发展水平。
11
12
产业结构、出口结构和工业化进程
按产业结构、出口结构和工业化进程的标 准,可以把发展中国家分为如下五类:
– 1. 原料和初级产品生产国 – 2. 石油输出国 – 3. 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 – 4. 综合发展型发展中大国 – 5. 最不发达国家
38
(3)国内积累率较低,投资率不高,对外资依赖较 重。曾大量借用外债,以提高增长率,一度形成借 债增长型经济。
(4)公共政策并不积极,收入分配不均现象突出, 对基础设施、教育等公共产品的投入相对较少。
39
四、发展中国家的机遇与挑战
40
(一)主要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概况
%
主要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率 (%)
22
《东亚奇迹:经济增长与公共政策》
世界银行,1993。
东亚诸国经济增长的成功主要得益于:
1. 东亚各国正确的人力资本投资政策 2. 高度开放自由与适当的政府调节相结合的经济体制 3. 通过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保持宏观经济的稳定性 4. 以出口带动经济增长。
23
(一)亚洲的经济奇迹
亚洲开发银行认为,区内合作、市场开放、内需扩大、信息通讯 等新技术蓬勃发展,使亚洲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成为全球最快 的地区。IMF,该地区 2003年经济增长与 2002年持平,为 6.4%。 而亚洲开发银行则,2003年该地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率为 5.7%(2002年为 5.6%),其中东亚和东南亚为 6.l%和4%。 2004年南亚和独联体国家的经济增长率则分别超过了6%和7%。
三讲东亚模式一

东亚模式
(一)
一、当代化进程 与模式
当代化概念
Modernization= Westernization Modernization= Industrialization Modernization=Reason Modernization=Modernity
“当代化”是人类社会从老式农业 社会向当代文明社会旳历史跃迁过 程。
新加坡“居者有其屋”政策
建国早期,新加坡200万人口 中有40%旳人居住在贫民窟和窝 棚内,能够住上像样住宅旳人口 只占居民9%。历经三十数年旳 努力,新加坡成功跨越了“有得 住”旳阶段,开始经营“住得更 加好”。“居者有其屋”这一长 久旳新加坡国策最终得以实现。
拉美化(拉美模式)旳教训
重增长轻分配、贫富差距扩大、城乡发展失衡、 人与自然关系不友好、社会治安恶化、教育发 展滞后
高薪特聘教授 奖励出国留学
富国强兵(强兵富国)
习德国强军制度,全民义务兵役 制
引进购制先进军事装备
军工生产自主化,建造巨型战舰 (1885)
日本大国崛起旳主要教训
武力扩张 称霸东亚
日本式 当代化道路 合金主义(中西 日三种元素结合)
(算盘加论语)
日本第二次当代化
1955年 经济恢复到战前水平 1964年,举行东京奥运会 1975年,成为G7一员 1985年 日本超越苏联而成为世
是什么?
谢谢 各位小朋友!
“雁行模式” (The Flying-Geese Model)
东亚地域旳产业分工,是沿着日(关 键)→四小龙(半边陲)→东南亚或 中国(边陲)旳顺序在进行分工,即 以日本为“领头雁”旳东亚经济发展 旳雁行图景,在他们之间形成了技术 密集与高附加值产业-资本技术密集 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旳阶梯式产业 分工体系。
《世界经济概论》试卷含答案(8套)

《世界经济概论》试卷含答案(8套)试卷1一、概念(每题10分,共20分)1 国际分工2 管理贸易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 简述经济全球化的内涵与成因2浮动汇率制对发展中国家的不适宜表现在哪几个方面,3发展中国家发展模式中的“东亚模式”与“拉美模式”的区别体现在什么地方,4 二战后,世界由“领土主义时代”进入“经济主义时代”的原因是什么,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1 跨国公司对世界经济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2“地大物博”是一个国家富有的必要条件么,试用分工理论进行分析。
试卷1答案一、概念1 国际分工是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社会分工超越国界而形成的各国国民经济之间的劳动分工,是国内社会分工向国际领域扩展的结果。
2 所谓管理贸易,就是对进出口贸易和全球贸易关系进行干预、协调和管理。
它是介于自由贸易和保护贸易之间的一种贸易制度。
其基本特点就是通过贸易立法使贸易保护主义合法化。
二、简答题1内涵:(1)畅经济全球化是经济范畴和历史范畴的统一(2)经济全球化是一个与时空相联系的概念(3)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资本及其载体扩张的全球化(4)经济全球化是由发达国家主导的,其结构中存在着多种不对称。
成因:(1)科技革命的大发展(2)市场经济体制向全球扩展(3)西方国家贸易、投资、金融自由化的发展(4)跨国公司的大发展。
2 (1)发展中国家多为小型开放经济,进出口商品结构较为单一,出口供给、进口需求价格弹性不足,在浮动汇率制度下,汇率变动来促进资源配置和改善国际收支的效果并不明显。
相反,汇率浮动频繁而剧烈的情况会导致国际商品和资本市场价格波动,对企业收益和投资计划造成相当大的影响。
(2)浮动汇率具有内在的通货膨胀倾向,发展中国家往往具有加速发展经济的迫切愿望,多采用扩张性宏观经济政策。
但由于国内金融市场不健全、产业结构不合理等多种因素的存在,扩张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往往演化为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最后陷入“通货膨胀—汇率贬值—通货膨胀… … ”的恶性循环中。
当今世界主要发展模式的特点、变革及走向

当今世界主要发展模式的特点、变革及走向一、当今世界主要发展模式人类社会历史的实践表明,发展观及其主导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具有多样性和差异性的特点。
这种多样性和差异性主要表现为:第一,不同国家之间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存在差异。
第二,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固守一成不变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即发展模式是动态的。
第三,即使在同一国家或地区的同一时期内,由于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平衡,经济社会发展模式也呈现出多样性。
从地理、地域以及历史文化等因素的分类方法进行概括,当今世界影响较大的发展模式主要有英美模式、莱茵模式、转型国家模式、东亚模式、拉美模式等。
(一)英美模式英美发展模式又称盎格鲁—撒克逊模式,是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爱尔兰等国家所实行的发展模式的总称。
它以市场经济为导向,以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为基本理论依托,强调企业自由经营,推崇利润至上的企业经营目标。
它涉及政治、经济、外交、军事,乃至意识形态、社会、文化等诸多领域,不仅是一种经济发展模式和战略,也是一种独特的国家发展模式和战略。
它起源并兴盛于英国,不断演化、发展与变化,主要经历了古典自由主义、凯恩斯主义和新自由主义三个阶段,是世界上迄今为止影响最广泛的发展模式之一。
其主要特征是:以市场配置资源为主导,崇尚个人主义;强调并鼓励自由竞争,认为经济发展的动因是市场机制对经济的充分调节;主张实行私有化,要求放松管制、削减赋税,鼓励个人积聚财富;要求政府决策被限定在最小的范围之内,以企业分散决策为主要形式,公司注重并追逐利益目标;实行董事会制和股东制,发挥股票和证券市场对经济的杠杆作用。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英美发展模式具有不同的侧重点。
在发展起源上,由最初着眼于政治自由扩展到经济领域的自由;在经济领域内,由最初主张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发展到主张国家干预;当国家职能越来越多、难以保障全社会的自由时,又主张为政府减负,重提自由市场经济主张。
20世纪七八十年代,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和美国总统里根分别推行的“撒切尔主义”和“里根经济学”,意味着英美发展模式进入第三个阶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财政极 端恶化
危机爆发
与IMF谈 判失败
银行挤提和资本外逃
严厉的金融管制 2001年12月
金融危机
削减公共支出, 加大税收力度 暂停支付所 有外债
大规模的骚乱和抢夺事件,政局混乱
5、2002:金融危机后经济改革
放弃联系汇率制,推行浮动利率 较缓和的金融管制
改革措施
经济体制改革
压缩政府开支
出口导向
寻求外援,债务重组
货币政策的 失误
财政政策 的失误 外债政策的 失误
6、对阿根 廷危机的 反思
未达成反危 私有化改造 机共识 的失误
“拉美陷阱”
所谓的“拉美陷阱”,是指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拉美 等国家经济高速增长以后,由于经济社会的畸形发展,不 恰当的收入分配结构以及畸形的消费结构,导致社会出现 “有增长、无发展”,一边是现代化,一边是大多数人享 受不到现代化成果的严峻现实,从而影响经济社会持续增 长的一种现象。
奇迹:工业年均增长8%以上,国民经济年均 增长6.5%。到20世纪60年代,拉美国家经 济全面“起飞”,除个别国家外,拉美主要 国家人均GDP一举突破1000美元大关,有的 国家人均GDP达到1500美元左右。在短短的 十多年内,拉美国家依托工业化和城市化的 强大动力,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增长,使人均 GDP从400多美元一下提升到1000多美元, 创造了被人们普遍赞誉的“拉美奇迹”。
二、巴西经济概况
巴西在16世纪成为葡萄牙的殖民地到现在经过了400多年 的经济发展,但大部分时间里以“单一经济”闻名于世的。 巴西经济总体来讲经过了几个阶段,
二战前的单一经济时期。
蔗糖(十六世纪30年代)
金矿(十七世纪末) 咖啡 (十九世纪50年代) 橡胶 (十九世纪80年代与咖啡并重)
二战后的高速发展时期(1948——1979)
1999年的金融危机
1997年亚洲发生的金融危机开始影响巴 西金融动荡,外汇大量流失,资金外逃, 雷亚尔急剧贬值,为了维持汇率,巴西动 用了国际储备,导致国际储备下降,引起 了国际金融机构的恐慌,爆发了巴西金融 危机,1998年,国内生产中值仅比上年增 长0.1%。直到现在巴西经济仍进行调整。
四、阿根廷经济
巴西人口为1.7亿,居世界第五位。其人口中主 要是白人(约占54%)和混血人种(约占40%)。 巴西城市人口比重大,约占80%,这对于发展中国 家来说是相当高的了。(我国为34%) 巴西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北部是圭拉亚高 原,南部是巴西高原(500万平方公里),两高原 间则是亚马孙平原(560万平方公里),主要河流 有亚马孙河(世界第一大河流),巴拉那河(伊泰 普水电站),圣弗朗西斯科河。 巴西主要资源:森林和铁矿(世界第三)以及其 他稀有金属;水力资源丰富,主要分布在三大河流 上。
特点 强调政府干预 以赤字刺激需求 借债发展
1、国有化运动:大规模收购
a 收购成本过高
b
收购后政府无管理能力
c 政府补贴维持以保证大量就业。
2、限制私营经济发展
a 对私人产权保护不利,对私 营企业长期歧视
b
导致社会矛盾激化、私营企 业逃税和资本外流
3
推行进口替代战略
大力发展公共事业,营造全民就业 5 不切实际的高福利高工资
政府政策: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起,拉美许多国家全面推进 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工业发展战略纷纷由初级产品出口 为主转向进口替代工业化为主;各国政府集中资源和要素, 重点和优先发展与工业化和城市化相关的基础设施,并且 巨额投资制造业。这期间他们实施了牺牲“三农”利益、 扶持“幼稚工业”的产业倾斜政策,和一系列吸引外国资 本向制造业投资的优惠政策。
(一)资源条件良好
市场 规模 自然 资源
资源
人口 资源 地理 位置
(二)政治环境欠佳
无稳定的政治环境
无连续的经济政治政策。
(三)庇隆主义的形成及影响 背景
1946 年,庇隆亲手创立的“正 义党”赢得大选,庇隆登上总 统宝座。庇隆式的民粹主义实 践,以激情的表白、对美好未 来的简单勾勒和画饼充饥式的 许诺打动听惯了坏消息的普通 民众,使其获得了阿根廷中下 层
兑换计划, 强制性停 止滥印货 币
主要措施
汇率改革 经济复苏 通胀率下降
减少政府补 贴,提高企 业效率
国企私有化
3、1999:新自由主义改革陷入困境
出口下降
政府赤字
无 法 以 发 行 货 币弥补
汇率政策的影响, 1997、1999年东亚 和巴西金融危机的 冲击
引资困难
投资环境 的恶化
金融 危机
4、2001:金融危机
失 去 的 十 年
经 济 恢 复
经 济 衰 退
经 济 上 升
2003年后拉美经济开始走出衰退的阴影, 2003年增长率1.9%;2004年5.8%;2005年 4.5%;2006年5%。
良好的国际环境 1
投资环境 2 有较大改善
出口贸易 增长迅速
3
4
宏观经济稳定
第三节、拉美经济发展模式及问题
一、进口替代模式
“东亚发展模式”PK“拉美发展模式” 两个地区都利用外资。但是区别在于: (1)东亚重视引进外商直接投资和技术,外债所 占比重较低,特别是严格控制短期债务。 (2)在利用外资和内资的关系上,立足于内部积 累资金,集中表现在储蓄率长期大大高于拉美。 1993年世界银行发表的《东亚奇迹:经济增长 与公共政策》报告认为,东亚经济的高速增长主要 是由于资金和人力资源的高度积累和较好地配置各 种资源。 20世纪90年代上半期,一些东亚国家大举借债, 特别是短期债务急剧增加,这也成为1997年东亚爆 发金融危机的导火线。这说明,广大发展中国家仍 需从拉美债务问题中吸取教训。
世界经济平均增速: 1960s-1990s,3%;拉美地 区:1950s-1980s,10%; 东亚地区:1960s-1990s, 9%.
2、出口贸易迅速增长:对外依赖度高
拉美地区:1980s后转为开 放型经济; 东亚地区:1960s即为开放 型经济
3、产业结构升级迅速
拉美地区
东亚地区
资源开发型 初级轻工业 重化工业
城市化 速度快
1、农业现代化模式
保持传 统大地 产制
资本主 义经营 方式
农业 改革
技术 变革
中小农业 生产者破 产,集中 到少数大 中城市
规模化 程度高
•“人口城市化” •“贫困城市化”
2、进口替代模式
农业资金向工业转移,农业边缘化 国家资 源向大 农业倾 斜,小 农经济 边缘化 国家资 源向少 数中心 城市倾 斜,农 村边缘 化
南美VS东亚,谁更值得学习? 东亚(不包括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和远东 地区)的自然资源没有拉美丰富,在20世 纪60年代以前,东亚经济发展水平低于拉 美。但是,从20世纪70年代起,两个地区 经济发展发生变化,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 成为拉美“失去的10年”,而东亚经济持 续高速增长,被世界银行称为“东亚奇 迹”。
二、新自由主义模式 减少政府干预 社会保障 制度改革 贸易自由化
改革 措施
金融体 制改革 大力引进外资
国有企业私 有化
评价
制度 作用显著 •经济体制的改革 •经济发展战略的 转换 经济
作用较小 •宏观经济失衡恢复; •对经济增长无显著 作用
三、城市化模式
中小城镇和农村边 缘化 城市贫民区现象普遍 存在
在这段时间内,巴西经济快速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增 长率达7.2%,被称为“巴西奇迹”。人均GDP达1000多美 元. (这时期的代表)
80年代的债务危机时期
进入80年代,巴西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后遗症逐步显 现出来。巴西高速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大量举债,借 助外债来发展本国经济,至1982年,经常项目赤字已高达 163亿美元,国际储备减少到40亿美元,外债总额达701亿美 元。 另外由于70年代后期世界范围内的能源危机,发达国 家普遍陷入经济危机当中,巴西经济增长缓慢,每年出口创 汇的基本用来还本付息,终于在1987年爆发了前面的债务 危机,债务危机的爆发至使巴西经济全面的下滑。(拉美病 -拉美陷阱)
二、拉美国家经济发展战略
1870-1930年 1930-1982年 1982年后
初级产品 出口战略
发展了资源 加工、日用 品制造业
进口替代 工业化战略
从落后的农业 经济过渡为先 进的工业经济
新自由主义 外向型战略
自由化、国有 企业私有化和 市场化
断裂式发展
三、近年来拉美经济形势
1980 1990 1999 2003
(一)理论基础 •劳尔·普雷维什 •发展主义 “中心-外围”论
内向型工业化发展战略
由普通工业消费品过渡到耐用消费品和中间产 品、最后实现生产资料的进口替代
(二)政策体系
实行保护贸易政策; 建立庞大的国有经济体系; 强化国家干预
(三)弊端
属于内向型战略; 削弱了市场机制的作用; 形成的产业竞争力不足; 易形成国际收支失衡
结果:然而,“拉美奇迹”背后,存在着严重 的社会问题。(1)最突出的是经济与社会的畸 形发展,城乡二元矛盾突出;(2)分配不公,社 会两极分化严重;(3)大量的城市贫民和失去 土地的农村移民陷入严峻的生存困境之中,从 而导致社会动荡和政局动荡;(4)以及严重 的经济危机和外债危机,使拉美国家经济增 长速度急速下滑,进入80年代出现了持续的 衰退。以致被称为“失去的10年”,出现了 世界经济的“拉美陷阱”。
西班牙《改革十六》周刊今年8月19日一期发 表题为《破产中的拉丁美洲》一文中指出,美 洲大陆南锥体国家正在震颤。 文章指出,在1998年至2001年期间,巴 西、乌拉圭和阿根廷欠下IMF的债款正在大 口大口地吞噬着这些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G DP)。据阿根廷有关部门今年7月份的统计, 在这36个月期间,巴西的外债总额已经从相 当于GDP的53%上升到71.9%;乌拉圭从 34.2%上升到55.6%;阿根廷从42%上升到 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