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美模式vs东亚模式
国内外典型区域发展模式的实践与启示
■现 代管 理科 学
■2 1 0 2年 第 9 期
国 内夕 典 型 区域 发展模 式 的 实践 与启示 卜
● 蔡 武 程小 军
摘要: 经过 3 多年的高速增长, 0 中国经济发展 已经进入 中等收入国家行 列。在新发展阶段 , 如何调整现有的粗放型 发展模式, 保证 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 促使 中国由中等收入国家转变为发达 国家, 避免落入中等国家陷阱意义重大。 基
会 公 平 的统 一 , 东欧 国家 的休 克 疗 法 , 度 的非 平 衡 发展 速 发展 。 印 人均 国 民收入进 入 中等 收入 国家 行列 。 而 , 然 主要 等 为其 他发 展 中 国家模 式 的选 择提 供 了有 益启 示 。其 中 . 东亚 和拉 美 两 种 发展 模 式 在发 展 中 国家 最 具有 典 型 的代 拉 美 国家在 工 业化 水平 达 到 一定 的程 度 后 , 劳动 密集 型 其 产业并 没有 向发展水 平 较 低 的拉 美 国家 转移 . 是直 接 承 而
身于 国际视野 与 国 内实践 . 国 内外典 型 发展 模式 的 分析 从
区内产业 结构 趋 同 , 最终 导致 ” 亚神 话” 东 的破灭 。不过 。 东
还 是具有 深刻 意 义的
要素 来 分析 区域 发 展 的动 因和 路 径 . 揭示 发 展 规 律 , 置 亚 模式 特 别 是其 中 的 区域 产 业 分工 与转 移 机制 对 于 中 国 并 比较 巾寻 求引 导和 优化 不 同区域 发展 道 路 的合适 模式 。
亚地 区 出 现 的 区域性 经 济 高 速 持续 增 长 和 社 会快 速 发 展 的现象 及其 运 行方 式 它代 源 于 战后 的 日本 . 后来 发展 到 国和 中 国大陆 也在 上世 纪 8 O年代 以来 陆续 践行 了与之 类 存度 过 大 . 外 负 债 率 普 遍较 高 , 济 对外 依 赖性 和 脆 弱 对 经 性增 大 . 剧 了经济 波 动 。 由于在 经济 快速 发 展 中经济 社 加 特别 是忽 视 了财 富分 配 的调 整 与社 会进 步 目标 . 展成 果 发
浅析“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
浅析“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作者:刘炎来源:《大经贸》2017年第06期【摘要】发展中国家作为一类国家群体,由于各自的自然条件、历史传统、发展战略和经济结构的不同,经济发展水平高低不等,情况复杂,其内部各成员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面临相当多的问题,经济发展模式也存在诸多差异,发展中国家想要实现本国的经济发展,还要依赖经济全球化这趟快车,根据自身的发展状况,确定发展策略。
一、发展中国家的基本特征及划分方法发展中国家共同的经济特征主要表现在:(1)生产力水平相对低下;(2)经济结构呈现二元化;(3)产业结构相对落后;(4)在国际经济关系中处于劣势地位。
根据各国具体情况的不同,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把发展中国家分成不同的类型:按人均国民收入(Gross National Income, GNI)标准来划分是目前最普遍的分类方法,据此可将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分为三类:低收入国家和地区;中等收入国家和地区;高收入但仍处于发展中的国家。
按产业结构、出口结构和工业化进程的标准,可把发展中国家分为如下五类:原料和初级产品生产国;石油输出国;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综合发展型发展中大国;最不发达国家。
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变化趋势经济发展战略,是指各个国家为实现经济发展目标而制订的总体规划、战略方针及相应的经济政策。
它对国家的经济发展具有长远性、总体性的指导作用,因而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发展中国家在获得民族独立后,普遍面临着发展社会经济、提高国民福利、改造传统社会使其向现代社会转变的任务。
而要完成这一任务,关键就在于根据本国的具体情况,制订和实施适当的发展战略。
在此问题上,不同的发展中国家根据各自的不同国情、不同的指导思想以及对国际经济环境的不同认识,采取了不同的经济发展战略。
从主导产业发展方向、对外经济关系模式和政府在经济中发挥的作用等角度出发,可将经济发展战略分为不同的类型。
民生问题
马克思恩格斯实际上是最早提出社会保障问题的人之一。 马克思恩格斯实际上是最早提出社会保障问题的人之一。
12
另一方面一些社会矛盾和问题凸显出来, 另一方面一些社会矛盾和问题凸显出来,并且已 经开始影响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 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平衡,人口资 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平衡, 美国兰德公司的新书 源环境压力加大; 源环境压力加大; 《中国经济全景中的 潜在误区》--贫困 贫困、 潜在误区环境保护, • 物价、食品安全、》--贫困、, 物价、食品安全、环境保护 失 社会不稳定、 业、社会不稳定、腐 • 就业、社会保障、、能源、金 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 污染、能源、 败、污染收入分配, 融、台海 • 教育、医疗、住房, 教育、医疗、住房, • 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方面 安全生产、 • 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日益突出。 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日益突出。
20
2、维护人的基本权利
• 在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在社会主义社会 在马克思恩格斯认为, 一个人有责任不仅为自己本人, “一个人有责任不仅为自己本人,而且 为每一个履行自己义务的人要求人权和 公民权。没有无义务的权利, 公民权。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 权利的义务。 权利的义务。”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16卷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6卷 16页 第16页。
14
党和国家面对着两 个时期的交汇点--个时期的交汇点 黄金发展期和矛盾 突显期
15
党中央就是在这样一个关键时 提出构建和谐社会, 期,提出构建和谐社会, 高度关注民生问题, 高度关注民生问题,对全面建 设小康社会提出了新要求。 设小康社会提出了新要求。 继六中全会后在党的十七大上 作出了全面的战略部署。 作出了全面的战略部署。 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 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 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 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
世界经济体制的主要模式
幻灯片1第七章世界经济体制的主要模式教学目的与要求重点与难点教学内容幻灯片2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应该:●了解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新兴工业化经济、转型经济等各类经济的大致状况●掌握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
●理解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新兴工业化经济、转型经济等各类经济的特点幻灯片3重点与难点●重点:●发达国家经济的典型代表●难点:●新兴工业化经济的两种模式——东亚模式与拉美模式的比较幻灯片4教学内容●本章的框架结构由四部分组成:●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成长中的市场经济国家●新型工业化经济●转型经济幻灯片5各种类型国家比较(2009)S o u r c e:W o r l d B a n k幻灯片6第一节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一、发达国家的含义●发达国家一般是指生产力高度发达,具有成熟的市场经济关系及其体系,社会经济结构比较稳定,生活水平较高的国家。
●一般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简称经合组织)成员。
●美国、德国、法国、日本是发达国家经济的典型代表。
幻灯片7●资料: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简称经合组织)是由30个市场经济国家组成的政府间国际经济组织,旨在共同应对全球化带来的经济、社会和政府治理等方面的挑战,并把握全球化带来的机遇。
●目前经合组织共有30个成员国,它们是:澳大利亚、奥地利、比利时、加拿大、捷克、丹麦、芬兰、法国、德国、希腊、匈牙利、冰岛、爱尔兰、意大利、日本、韩国、卢森堡、墨西哥、荷兰、新西兰、挪威、波兰、葡萄牙、斯洛伐克、西班牙、瑞典、瑞士、土耳其、英国、美国。
●经合组织秘书处设在巴黎。
幻灯片8●二、发达国家经济特点●市场经济体制居于主导地位●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全面调节●先进生产力水平和科技水平●先进的产业结构幻灯片9●(一)市场经济体制居于主导地位●市场经济都比较成熟。
●市场通过价格机制在资源配置中起主导作用。
●市场体系相当完善,不仅有高度发达的商品市场,而且有高度发达的要素市场。
第三章_国家-发展中国家
0.80是高人类发展水平、0.50-0.79之间是中等人类发展水平指数、 低于0.50是低人类发展水平。
11
12
产业结构、出口结构和工业化进程
按产业结构、出口结构和工业化进程的标 准,可以把发展中国家分为如下五类:
– 1. 原料和初级产品生产国 – 2. 石油输出国 – 3. 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 – 4. 综合发展型发展中大国 – 5. 最不发达国家
38
(3)国内积累率较低,投资率不高,对外资依赖较 重。曾大量借用外债,以提高增长率,一度形成借 债增长型经济。
(4)公共政策并不积极,收入分配不均现象突出, 对基础设施、教育等公共产品的投入相对较少。
39
四、发展中国家的机遇与挑战
40
(一)主要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概况
%
主要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率 (%)
22
《东亚奇迹:经济增长与公共政策》
世界银行,1993。
东亚诸国经济增长的成功主要得益于:
1. 东亚各国正确的人力资本投资政策 2. 高度开放自由与适当的政府调节相结合的经济体制 3. 通过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保持宏观经济的稳定性 4. 以出口带动经济增长。
23
(一)亚洲的经济奇迹
亚洲开发银行认为,区内合作、市场开放、内需扩大、信息通讯 等新技术蓬勃发展,使亚洲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成为全球最快 的地区。IMF,该地区 2003年经济增长与 2002年持平,为 6.4%。 而亚洲开发银行则,2003年该地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率为 5.7%(2002年为 5.6%),其中东亚和东南亚为 6.l%和4%。 2004年南亚和独联体国家的经济增长率则分别超过了6%和7%。
三讲东亚模式一
东亚模式
(一)
一、当代化进程 与模式
当代化概念
Modernization= Westernization Modernization= Industrialization Modernization=Reason Modernization=Modernity
“当代化”是人类社会从老式农业 社会向当代文明社会旳历史跃迁过 程。
新加坡“居者有其屋”政策
建国早期,新加坡200万人口 中有40%旳人居住在贫民窟和窝 棚内,能够住上像样住宅旳人口 只占居民9%。历经三十数年旳 努力,新加坡成功跨越了“有得 住”旳阶段,开始经营“住得更 加好”。“居者有其屋”这一长 久旳新加坡国策最终得以实现。
拉美化(拉美模式)旳教训
重增长轻分配、贫富差距扩大、城乡发展失衡、 人与自然关系不友好、社会治安恶化、教育发 展滞后
高薪特聘教授 奖励出国留学
富国强兵(强兵富国)
习德国强军制度,全民义务兵役 制
引进购制先进军事装备
军工生产自主化,建造巨型战舰 (1885)
日本大国崛起旳主要教训
武力扩张 称霸东亚
日本式 当代化道路 合金主义(中西 日三种元素结合)
(算盘加论语)
日本第二次当代化
1955年 经济恢复到战前水平 1964年,举行东京奥运会 1975年,成为G7一员 1985年 日本超越苏联而成为世
是什么?
谢谢 各位小朋友!
“雁行模式” (The Flying-Geese Model)
东亚地域旳产业分工,是沿着日(关 键)→四小龙(半边陲)→东南亚或 中国(边陲)旳顺序在进行分工,即 以日本为“领头雁”旳东亚经济发展 旳雁行图景,在他们之间形成了技术 密集与高附加值产业-资本技术密集 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旳阶梯式产业 分工体系。
《世界经济概论》试卷含答案(8套)
《世界经济概论》试卷含答案(8套)试卷1一、概念(每题10分,共20分)1 国际分工2 管理贸易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 简述经济全球化的内涵与成因2浮动汇率制对发展中国家的不适宜表现在哪几个方面,3发展中国家发展模式中的“东亚模式”与“拉美模式”的区别体现在什么地方,4 二战后,世界由“领土主义时代”进入“经济主义时代”的原因是什么,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1 跨国公司对世界经济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2“地大物博”是一个国家富有的必要条件么,试用分工理论进行分析。
试卷1答案一、概念1 国际分工是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社会分工超越国界而形成的各国国民经济之间的劳动分工,是国内社会分工向国际领域扩展的结果。
2 所谓管理贸易,就是对进出口贸易和全球贸易关系进行干预、协调和管理。
它是介于自由贸易和保护贸易之间的一种贸易制度。
其基本特点就是通过贸易立法使贸易保护主义合法化。
二、简答题1内涵:(1)畅经济全球化是经济范畴和历史范畴的统一(2)经济全球化是一个与时空相联系的概念(3)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资本及其载体扩张的全球化(4)经济全球化是由发达国家主导的,其结构中存在着多种不对称。
成因:(1)科技革命的大发展(2)市场经济体制向全球扩展(3)西方国家贸易、投资、金融自由化的发展(4)跨国公司的大发展。
2 (1)发展中国家多为小型开放经济,进出口商品结构较为单一,出口供给、进口需求价格弹性不足,在浮动汇率制度下,汇率变动来促进资源配置和改善国际收支的效果并不明显。
相反,汇率浮动频繁而剧烈的情况会导致国际商品和资本市场价格波动,对企业收益和投资计划造成相当大的影响。
(2)浮动汇率具有内在的通货膨胀倾向,发展中国家往往具有加速发展经济的迫切愿望,多采用扩张性宏观经济政策。
但由于国内金融市场不健全、产业结构不合理等多种因素的存在,扩张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往往演化为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最后陷入“通货膨胀—汇率贬值—通货膨胀… … ”的恶性循环中。
当今世界主要发展模式的特点、变革及走向
当今世界主要发展模式的特点、变革及走向一、当今世界主要发展模式人类社会历史的实践表明,发展观及其主导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具有多样性和差异性的特点。
这种多样性和差异性主要表现为:第一,不同国家之间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存在差异。
第二,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固守一成不变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即发展模式是动态的。
第三,即使在同一国家或地区的同一时期内,由于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平衡,经济社会发展模式也呈现出多样性。
从地理、地域以及历史文化等因素的分类方法进行概括,当今世界影响较大的发展模式主要有英美模式、莱茵模式、转型国家模式、东亚模式、拉美模式等。
(一)英美模式英美发展模式又称盎格鲁—撒克逊模式,是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爱尔兰等国家所实行的发展模式的总称。
它以市场经济为导向,以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为基本理论依托,强调企业自由经营,推崇利润至上的企业经营目标。
它涉及政治、经济、外交、军事,乃至意识形态、社会、文化等诸多领域,不仅是一种经济发展模式和战略,也是一种独特的国家发展模式和战略。
它起源并兴盛于英国,不断演化、发展与变化,主要经历了古典自由主义、凯恩斯主义和新自由主义三个阶段,是世界上迄今为止影响最广泛的发展模式之一。
其主要特征是:以市场配置资源为主导,崇尚个人主义;强调并鼓励自由竞争,认为经济发展的动因是市场机制对经济的充分调节;主张实行私有化,要求放松管制、削减赋税,鼓励个人积聚财富;要求政府决策被限定在最小的范围之内,以企业分散决策为主要形式,公司注重并追逐利益目标;实行董事会制和股东制,发挥股票和证券市场对经济的杠杆作用。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英美发展模式具有不同的侧重点。
在发展起源上,由最初着眼于政治自由扩展到经济领域的自由;在经济领域内,由最初主张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发展到主张国家干预;当国家职能越来越多、难以保障全社会的自由时,又主张为政府减负,重提自由市场经济主张。
20世纪七八十年代,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和美国总统里根分别推行的“撒切尔主义”和“里根经济学”,意味着英美发展模式进入第三个阶段。
世界经济概论期末考试范围附答案
一名词解释:名词解释1、世界市场:它是一个与空间和地理相联系的经济范畴。
从狭义上说,世界市场是世界各国相互间进行商品交换的场所或领域;从广义上说,是指国际流通领域包括商品、资本、技术、劳务等各种交换关系的总和。
世界市场具有统一性、竞争性和扩展性的特点。
具体包括:国际商品流通领域、国际资本流通领域和国际货币流通领域三部分,把整个世界作为一个经济体来考虑。
世界市场是联结和促进世界总体性经济发展的桥梁和纽带。
2、经济全球化:以当代科技革命、市场经济和跨国公司的大发展为驱动力,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国际交通和通讯的大发展,使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大规模流动,使企业生产的内部分工扩展为全球性的分工,使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优化组合和优化配置,从而使各国相互依存和相互融合的状态和过程。
3、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指世界各国、各地区经济和每个国家内部各地区及各种经济成分的共同发展,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共同繁荣,人类社会财富的共同享受和共同富裕。
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要使世界各国的当代人和后代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获得平等的发展机会。
(2)要使世界各国所有人的基本需要得到满足,向所有人提供实现美好生活愿望的同等机会。
(3)要使人类和自然万物都享有同等的生存与发展的机会,做到人类生存发展权利与自然万物生存发展权利的统一。
4、保护贸易政策:指国家采取各种措施干预对外贸易,通过高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来限制外国商品和服务的进口,以保护本国市场免受国外商品的竞争;同时对本国出口商品给予优惠或补贴,鼓励扩大出口,以提高本国商品和服务在国外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其最基本的特征是“限入奖出”。
保护贸易政策也并不是完全封闭。
在保护国内生产者的同时,也要维持同世界市场的某种联系。
5、国际货币制度:是指一组由大多数国家认可的用以确定国际储备资产、汇率制度以及国际收支调节机制的习俗或有法律约束力的规章和制度框架。
第4章不同类型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与变迁
• 第一节 世界各国市场经济取向的改革
– 一、当代世界各国经济运行的市场取向
• 当代世界经济运行的基本取向是市场化。
• 从本质上说, 市场是人与人通过物品与服务的等价交 换而形成的一种交换关系, 市场经济则是市场机制成 为资源配置基本手段的国民经济运行方式。
• (一) 发达经济体经济发展的市场取向
第四章 不同类型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与变迁
第四章 不同类型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 与变迁
• 世界经济是在市场经济的土壤中萌生、发育而形成 的, 市场经济是世界经济发展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 体制基础。
• 世界各国在发展工业化的过程中先后选择并确立了 市场经济体制。
• 由于历史传统、经济条件和工业化所处阶段不同等 各种原因,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以及转型经济体 的市场经济体制形成与变迁的进程和特点各有不同。
• (二) 社会主义时期计划经济体制出现的问题及其改革
• 从20 世纪50 年代中期开始, 尤其是进入20 世纪60 年代以后, 随着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 高度集中的计 划经济体制暴露出自身难以克服的缺陷和弊端,随着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苏东国家的概念不复存在, 取 而代之的是转型国家。
• 持续了几十年的苏东国家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演 变成俄罗斯和东欧转型国家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市场 化改革。
• (二) 东欧国家市场经济体制的特点及面临的问题
• 1. 东欧国家市场经济体制的特点 • (1) 形成了以私有制为主体的所有制结构。 • (2) 市场经济体制框架已初步形成。
• 2. 东欧国家市场经济体制面临的问题 • (1) 经济增长模式存在内在缺陷。 • (2) 银行业对外依赖性过高。 • (3) 面临欧元区“趋同标准”的严格考验。
浅谈两种发展模式
状况 。
理 论研 讨
中国市场 2 1 年 第1 ( 11 1 期 总第62 1 期)
浅 谈 两 种 发 展 模 式
徐 慧枫
( 中国地质大学 ( 武汉) 经济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 摘
40 7 ) 30 4
要 ] 东亚模 式和拉 美模式 总结 了东亚及拉 美 国家第二 次世界 大战后 在 经济发展 中的特 点。 两种模 式各 有其特
一
级进 口替代 业化 阶段 , 0 2 世纪 6 年代 至 19 年 7月的 O 97
出 口导 向丁业 化阶段 ,以及 19 9 7年 以来 至今 的i个 阶段 。
东亚地 区 在 经 济 发 展 过程 中 的呈 现 出 “ 行 模 式 ” 雁
经济梯 度增 长结 构 。“ 行模 式 ”来 源 于 日本经 济学 家赤 雁
1 东亚模式 、拉美模 式 的内容
所谓东 亚模 式 主要 是指第 二次世界 大战后 日本 、亚 洲 四小 龙 ( 国 、中 国台湾 、中 国香 港 、新 加 坡 ) 等 新 兴 韩 T业 化国家在制 度安排 和发展 战略上 的诸 多特 点。东亚 模
2 两种模 式 的主要不 同点
东亚模 式 和拉 美模式 都是第 三世界 现代 化过程 中的外
发展 。
个 稳定 的社会环 境 。公共 政策 的执行 如利用税收 、社会
福利 等财政政 策调 整国 民收入的横 向不公平 ,改善 基础设 施 的建设 ,提 供教 育等公共 品方面 为东亚地 区的经 济发展 作 出 了很 大贡献 。特别是 在教育 的投资方 面 ,东亚 地区 比 拉美 国家更早 意识 到劳动力 素质 的重要性 。我们不仅 仅需 要高 科技产业 的人 才 ,普及初 中等教 育培养熟 练 的劳动力
象征性地区主义及其发生机制——以东亚和拉美为例
《国际论坛》2021 年第 1 期
象征性地区主义及其发生机制*
——以东亚和拉美为例
陈型颖 王 衡
【内容提要】 伴随着 20 世纪以来地区主义实践的全球拓展,层次介于主权国家和 世界体系之间的“地区”日渐成为国际政治的基本分析单元,形态各异的地区主义理 论方兴未艾。行为主义与建构主义之间的张力意味着地区主义存在实质性与象征性的 分野。所谓象征性地区主义即参与者不是为了真正履行地区制度安排的实质功能或实 现区域一体化的价值目标,而是从技术或策略的角度将地区主义建设作为政治表达功 能的载体或实现国家利益的工具性手段的地区主义实践。在东亚和拉美,象征性地区 主义的核心特征是地区共同体建设进程中制度统合性的缺乏和市场向心力的低下,具 体表现为复杂重叠的地区制度建设和“弱互补与强依赖”的地区市场。象征性地区主 义产生的根源在于后发国家摆脱西方殖民体系以来国家建设的特殊需要,是主权巩固 目标驱动下的实用主义决策。
1 Andrew Hurrell,“Regionalism in Theoretical Perspective,”in Louise Fawcett and Andrew Hurell, eds., Regionalism in World Politics: Regional Organization and International Order,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5, p.38.
地区定义本身存在的“行为”与“建构”两幅面孔,决定了由这一概念衍生而来 的“地区主义”一词在客观实存与主观认知两个层面必然呈现内在张力。一方面,地 区主义是一种反映地区内各行为体之间增强交往与合作的过程,这种过程可能伴随着 体系化的制度设计,也可能只是形成非正式的互动关系网络。另一方面,地区主义还 是一套符号、观念甚至信仰体系,它通过有意识的观念构建促使人们的认同聚焦于地 区,强调在平等、持久和深入的合作协调基础上培育起来的“地区优先”的政治认同、
几种发展模式的比较与探讨
几种发展模式的比较与探讨作者:熊必军来源:《中国集体经济·上》2009年第02期摘要:几年来,关于中国模式或“中国奇迹”、“中国发展道路”的话题不仅被普通民众津津乐道,更是受到了国外舆论界和学术界的格外关注。
尤其在华尔街发生金融危机、全世界出现严重的经济危机之后,国内外对于中国模式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高潮。
文章通过对世界各种发展模式的特点及形成路径的比较,认为中国模式要发展成为一种典范模式,宪政法治的尽快建构是中国模式发展的关键。
关键词:中国模式;宪政法治;关键近几年来,关于中国模式或“中国奇迹”、“中国发展道路”的话题不仅被普通民众津津乐道,更是受到了国外舆论界和学术界的格外关注。
这是继2004-2005年的研究高潮之后,在华尔街发生金融危机、全世界出现严重的经济危机之后,国内外对于中国模式的研究进入到了一个新高潮,一系列关于中国模式研究的文章报告和著作得以发表出版。
自2004年美国高盛公司高级顾问、清华大学教授乔舒亚·库珀·雷默提出“北京共识”,并从新的视角对其进行探讨以来,国内外许多学术刊物陆续刊发了一系列研究探讨中国模式的文章。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取得了全面快速的发展,而且受这次金融危机的影响没有欧美国家大,这也使得中国模式研究热重新兴起。
究其原因有:中国模式问题的提出是西方各国对中国发展态势的重新审视;中国模式问题的提出是国际社会对“华盛顿共识”进行反思的结果;中国模式问题的提出是国际社会对此次金融危机解决之法的探寻。
模式是能够反映某一事物本质属性的抽象化样式,并借此表达不同事物之间的差异性。
中国模式实际上是我国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在不同层面、不同领域中各种具体做法的统一,是一种社会发展模式。
社会发展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和任务,它是指人类社会由野蛮到文明、由落后到先进、由不发达到发达以及由传统到现代的进步过程,包括经济增长、社会发展、生活提高、政治文明、文化进步、生态改善等内容。
7世界经济体制的主要模式(1)
幻灯片1第七章世界经济体制的主要模式教学目的与要求重点与难点教学内容幻灯片2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应该:●了解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新兴工业化经济、转型经济等各类经济的大致状况●掌握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
●理解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新兴工业化经济、转型经济等各类经济的特点幻灯片3重点与难点●重点:●发达国家经济的典型代表●难点:●新兴工业化经济的两种模式——东亚模式与拉美模式的比较幻灯片4教学内容●本章的框架结构由四部分组成:●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成长中的市场经济国家●新型工业化经济●转型经济幻灯片5各种类型国家比较(2009)国家GDP亿美元(排名)人均GDP美元(排名)GDP占世界比重%(2004)美国142600(2)46380(9) 28.54 韩国13430(14)17074(38) 1.66 俄罗斯21030(9)8694(60) 1.42埃及4700(27)2450(115) 0.18S o u r c e:W o r l d B a n k幻灯片6第一节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一、发达国家的含义●发达国家一般是指生产力高度发达,具有成熟的市场经济关系及其体系,社会经济结构比较稳定,生活水平较高的国家。
●一般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简称经合组织)成员。
●美国、德国、法国、日本是发达国家经济的典型代表。
幻灯片7●资料: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简称经合组织)是由30个市场经济国家组成的政府间国际经济组织,旨在共同应对全球化带来的经济、社会和政府治理等方面的挑战,并把握全球化带来的机遇。
●目前经合组织共有30个成员国,它们是:澳大利亚、奥地利、比利时、加拿大、捷克、丹麦、芬兰、法国、德国、希腊、匈牙利、冰岛、爱尔兰、意大利、日本、韩国、卢森堡、墨西哥、荷兰、新西兰、挪威、波兰、葡萄牙、斯洛伐克、西班牙、瑞典、瑞士、土耳其、英国、美国。
●经合组织秘书处设在巴黎。
世界形成六大国家发展模式
世界形成六大国家发展模式作者:肖雄来源:《决策与信息》2009年第07期21世纪,全球政治、经济、文化趋于多元化,正在兴起的世界各派模式将逐步替代过去的同盟化和盟约化。
不同国家根据本国国情和自身优势,正在效仿、参照和借鉴适合本国发展的他国模式。
目前世界基本形成以下几类国家发展模式:中国模式从国际角度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亦称“中国模式”,是中国在全球化背景下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系列战略策略的集中体现。
全球经济危机发生后,“中国模式”再一次引起世界关注。
新中国成立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中华民族以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快速发展的壮丽史诗,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发展道路。
“中国模式”的特征:第一,中国持续高速的经济发展,改变了全球近五分之一人口的历史命运;第二,中国综合国力在短时期内的惊人增长,打破了原来由超级大国支配的世界政治格局;第三,中国的崛起大大增强了国际政治的和平因素,更加有利于国际社会实现世界和平的共同目标;第四,“中国模式”影响着全球治理,承担着国际责任,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全球治理的现状和未来;第五,中国独特的市场经济和渐进式改革为世界提供了一条成功的有效转型经验。
“中国模式”,已成为世界各国和一些发展中国家效仿的榜样模式,其价值体现在拓宽了民族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丰富了人类对社会发展规律和道路的认识,促进了全球化时代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发展。
拉美模式“拉美模式”是指战后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拉美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道路和战略。
20世纪80年代,许多拉美国家陷入长达10余年的通货膨胀和债务危机之中,经济形势非常严峻,急需找到一条通过经济改革摆脱困境的道路。
1989年,美国国际经济研究所原所长、曾在世界银行任职的经济学家约翰·威廉姆森,系统地提出指导拉美经济改革的10项主张,即“华盛顿共识”。
主要内容包括:加强财政纪律、重新确定政府公共开支重点、开展税制改革、实施金融自由化、统一汇率、实现贸易自由化、放松对外资的限制、实施国有企业私有化、解除政府管制和保护产权的10条改革建议,得到西方主要经济机构的认同。
拉美模式vs东亚模式
巴西
一、基本情况
巴西全称是巴西联邦共和国,其货币为雷亚 尔。在1984年前其货币为克鲁塞罗,后改为克鲁 扎多,1994年又改为雷亚尔。巴西在16世纪初沦 为葡萄牙的殖民地,直到1882年独立。 巴西位于南美洲的中部和东部,面积为854.7 平方公里,为世界第5大国。除了厄瓜多尔和智利 外,巴西与所有的南美洲国家相邻,北部与法属 圭那亚,苏里南,圭拉亚,委内瑞拉,哥伦比亚 接壤;西部与秘鲁,玻利维亚,巴拉圭接壤;南 部与阿根廷,乌拉圭接壤,东临大西洋。
世界经济平均增速: 1960s-1990s,3%;拉美地 区:1950s-1980s,10%; 东亚地区:1960s-1990s, 9%.
2、出口贸易迅速增长:对外依赖度高
拉美地区:1980s后转为开 放型经济; 东亚地区:1960s即为开放 型经济
3、产业结构升级迅速
拉美地区
东亚地区
资源开发型 初级轻工业 重化工业
经济调整时期——雷亚尔计划 为了缓解债务危机和减轻通货膨胀(1993年 通货膨胀为2567% ),巴西进行了经济调整,其 中以1993年卡多索总统的“雷亚尔计划”效果明 显。该计划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93年底开 始,主要任务是平衡国家预算,消除赤字;第二 阶段从1994年3月1日起,时间为4个月,是新货 币雷亚尔出台前的过渡期,在这个阶段,政府在 国家货币体系内引入一个新指数LRV(意为“实 际货币单位”);第三阶段从1994年7月1日起, 新货币雷亚尔正式取代旧货币克鲁塞罗,雷亚尔 与美元等值,但美元仍不能自由兑换或在流通中 使用。雷亚尔计划给巴西经济带来了转机,它有 效地遏制了不断攀升的通货膨胀率,同时国民经 济也得到了发展。
兑换计划, 强制性停 止滥印货 币
主要措施
亚洲两种政治模式的异同与趋同
陈峰君:亚洲两种政治模式的异同与趋同亚洲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政治模式,一种以印度、菲律宾为代表的议会民主制度;另一种是以新加坡、韩国、台湾为代表的威权主义政治体制(60-90年代) [1]。
两种不同体制与各自的文化、历史、政治、经济、国际背景有着直接关系。
印度的议会民主制度与其历史上长期处于分裂状态、中央对地方控制能力较小、民族语言宗教种姓的多元化以及英国殖民主义的政策等多种因素使然;而东亚则由于长期的中央集权统治、儒家文化中对权威的崇拜等传统、战后初期民主制试验教训以及为应对外部与内部的所谓“共产主义威胁"等诸多因素的需要。
[2]但不论前者还是后者,其形成均有其历史必然性,其存在均有其合法性和合理性,无疑也均符合它们各自的国情。
因此,不能简单用一种体制否定、贬低另一种体制。
这两种模式有不同之点,但也有诸多共同之处。
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亚洲现代化的快速发展,东亚与印菲两种不同政治模式又在发生戏剧性的变化,二者几乎在同时实行政治转型,相互间又不约而同的靠拢,因而有明显趋同的强劲势头。
一、九十年代前两种体制的异同。
印度菲律宾议会民主政体与西方议会民主体制基本上一致,如完善的宪法、议会、行政、司法三权分立、健全的选举制度、多党的政党体制、行之有效的文官制度等;但另一方面它又存在诸多非民主的征兆,如一党独大、种姓政治、行政权力过高过大、中央集权式的联邦结构、暴力色彩浓重等。
总体而言,印度是具有现代性与传统性两重特征的体制,是东西两种不同政治体制的有机结合,或者说印度是一个具有东亚威权主义某些特色的民主政体。
而东亚威权主义体制在国家政体形式上,如三权分立代议制形式、政党制度、选举制度、倡导精英治国、重视法制等与西方现代体制大体一致,因而有别于历史上的“极权主义" (Totalitarianism),与印度的民主制有相同之处。
但在诸多方面,如强人政府、立法权微弱、行政权绝对高于立法和司法、一党优势、凭借军事强制力量维护政府的权威和社会稳定等,又明显具有强烈的集权甚至极权的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财政极 端恶化
危机爆发
与IMF谈 判失败
银行挤提和资本外逃
严厉的金融管制 2001年12月
金融危机
削减公共支出, 加大税收力度 暂停支付所 有外债
大规模的骚乱和抢夺事件,政局混乱
5、2002:金融危机后经济改革
放弃联系汇率制,推行浮动利率 较缓和的金融管制
改革措施
经济体制改革
压缩政府开支
出口导向
寻求外援,债务重组
货币政策的 失误
财政政策 的失误 外债政策的 失误
6、对阿根 廷危机的 反思
未达成反危 私有化改造 机共识 的失误
“拉美陷阱”
所谓的“拉美陷阱”,是指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拉美 等国家经济高速增长以后,由于经济社会的畸形发展,不 恰当的收入分配结构以及畸形的消费结构,导致社会出现 “有增长、无发展”,一边是现代化,一边是大多数人享 受不到现代化成果的严峻现实,从而影响经济社会持续增 长的一种现象。
奇迹:工业年均增长8%以上,国民经济年均 增长6.5%。到20世纪60年代,拉美国家经 济全面“起飞”,除个别国家外,拉美主要 国家人均GDP一举突破1000美元大关,有的 国家人均GDP达到1500美元左右。在短短的 十多年内,拉美国家依托工业化和城市化的 强大动力,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增长,使人均 GDP从400多美元一下提升到1000多美元, 创造了被人们普遍赞誉的“拉美奇迹”。
二、巴西经济概况
巴西在16世纪成为葡萄牙的殖民地到现在经过了400多年 的经济发展,但大部分时间里以“单一经济”闻名于世的。 巴西经济总体来讲经过了几个阶段,
二战前的单一经济时期。
蔗糖(十六世纪30年代)
金矿(十七世纪末) 咖啡 (十九世纪50年代) 橡胶 (十九世纪80年代与咖啡并重)
二战后的高速发展时期(1948——1979)
1999年的金融危机
1997年亚洲发生的金融危机开始影响巴 西金融动荡,外汇大量流失,资金外逃, 雷亚尔急剧贬值,为了维持汇率,巴西动 用了国际储备,导致国际储备下降,引起 了国际金融机构的恐慌,爆发了巴西金融 危机,1998年,国内生产中值仅比上年增 长0.1%。直到现在巴西经济仍进行调整。
四、阿根廷经济
巴西人口为1.7亿,居世界第五位。其人口中主 要是白人(约占54%)和混血人种(约占40%)。 巴西城市人口比重大,约占80%,这对于发展中国 家来说是相当高的了。(我国为34%) 巴西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北部是圭拉亚高 原,南部是巴西高原(500万平方公里),两高原 间则是亚马孙平原(560万平方公里),主要河流 有亚马孙河(世界第一大河流),巴拉那河(伊泰 普水电站),圣弗朗西斯科河。 巴西主要资源:森林和铁矿(世界第三)以及其 他稀有金属;水力资源丰富,主要分布在三大河流 上。
特点 强调政府干预 以赤字刺激需求 借债发展
1、国有化运动:大规模收购
a 收购成本过高
b
收购后政府无管理能力
c 政府补贴维持以保证大量就业。
2、限制私营经济发展
a 对私人产权保护不利,对私 营企业长期歧视
b
导致社会矛盾激化、私营企 业逃税和资本外流
3
推行进口替代战略
大力发展公共事业,营造全民就业 5 不切实际的高福利高工资
政府政策: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起,拉美许多国家全面推进 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工业发展战略纷纷由初级产品出口 为主转向进口替代工业化为主;各国政府集中资源和要素, 重点和优先发展与工业化和城市化相关的基础设施,并且 巨额投资制造业。这期间他们实施了牺牲“三农”利益、 扶持“幼稚工业”的产业倾斜政策,和一系列吸引外国资 本向制造业投资的优惠政策。
(一)资源条件良好
市场 规模 自然 资源
资源
人口 资源 地理 位置
(二)政治环境欠佳
无稳定的政治环境
无连续的经济政治政策。
(三)庇隆主义的形成及影响 背景
1946 年,庇隆亲手创立的“正 义党”赢得大选,庇隆登上总 统宝座。庇隆式的民粹主义实 践,以激情的表白、对美好未 来的简单勾勒和画饼充饥式的 许诺打动听惯了坏消息的普通 民众,使其获得了阿根廷中下 层
兑换计划, 强制性停 止滥印货 币
主要措施
汇率改革 经济复苏 通胀率下降
减少政府补 贴,提高企 业效率
国企私有化
3、1999:新自由主义改革陷入困境
出口下降
政府赤字
无 法 以 发 行 货 币弥补
汇率政策的影响, 1997、1999年东亚 和巴西金融危机的 冲击
引资困难
投资环境 的恶化
金融 危机
4、2001:金融危机
失 去 的 十 年
经 济 恢 复
经 济 衰 退
经 济 上 升
2003年后拉美经济开始走出衰退的阴影, 2003年增长率1.9%;2004年5.8%;2005年 4.5%;2006年5%。
良好的国际环境 1
投资环境 2 有较大改善
出口贸易 增长迅速
3
4
宏观经济稳定
第三节、拉美经济发展模式及问题
一、进口替代模式
“东亚发展模式”PK“拉美发展模式” 两个地区都利用外资。但是区别在于: (1)东亚重视引进外商直接投资和技术,外债所 占比重较低,特别是严格控制短期债务。 (2)在利用外资和内资的关系上,立足于内部积 累资金,集中表现在储蓄率长期大大高于拉美。 1993年世界银行发表的《东亚奇迹:经济增长 与公共政策》报告认为,东亚经济的高速增长主要 是由于资金和人力资源的高度积累和较好地配置各 种资源。 20世纪90年代上半期,一些东亚国家大举借债, 特别是短期债务急剧增加,这也成为1997年东亚爆 发金融危机的导火线。这说明,广大发展中国家仍 需从拉美债务问题中吸取教训。
世界经济平均增速: 1960s-1990s,3%;拉美地 区:1950s-1980s,10%; 东亚地区:1960s-1990s, 9%.
2、出口贸易迅速增长:对外依赖度高
拉美地区:1980s后转为开 放型经济; 东亚地区:1960s即为开放 型经济
3、产业结构升级迅速
拉美地区
东亚地区
资源开发型 初级轻工业 重化工业
城市化 速度快
1、农业现代化模式
保持传 统大地 产制
资本主 义经营 方式
农业 改革
技术 变革
中小农业 生产者破 产,集中 到少数大 中城市
规模化 程度高
•“人口城市化” •“贫困城市化”
2、进口替代模式
农业资金向工业转移,农业边缘化 国家资 源向大 农业倾 斜,小 农经济 边缘化 国家资 源向少 数中心 城市倾 斜,农 村边缘 化
南美VS东亚,谁更值得学习? 东亚(不包括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和远东 地区)的自然资源没有拉美丰富,在20世 纪60年代以前,东亚经济发展水平低于拉 美。但是,从20世纪70年代起,两个地区 经济发展发生变化,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 成为拉美“失去的10年”,而东亚经济持 续高速增长,被世界银行称为“东亚奇 迹”。
二、新自由主义模式 减少政府干预 社会保障 制度改革 贸易自由化
改革 措施
金融体 制改革 大力引进外资
国有企业私 有化
评价
制度 作用显著 •经济体制的改革 •经济发展战略的 转换 经济
作用较小 •宏观经济失衡恢复; •对经济增长无显著 作用
三、城市化模式
中小城镇和农村边 缘化 城市贫民区现象普遍 存在
在这段时间内,巴西经济快速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增 长率达7.2%,被称为“巴西奇迹”。人均GDP达1000多美 元. (这时期的代表)
80年代的债务危机时期
进入80年代,巴西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后遗症逐步显 现出来。巴西高速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大量举债,借 助外债来发展本国经济,至1982年,经常项目赤字已高达 163亿美元,国际储备减少到40亿美元,外债总额达701亿美 元。 另外由于70年代后期世界范围内的能源危机,发达国 家普遍陷入经济危机当中,巴西经济增长缓慢,每年出口创 汇的基本用来还本付息,终于在1987年爆发了前面的债务 危机,债务危机的爆发至使巴西经济全面的下滑。(拉美病 -拉美陷阱)
二、拉美国家经济发展战略
1870-1930年 1930-1982年 1982年后
初级产品 出口战略
发展了资源 加工、日用 品制造业
进口替代 工业化战略
从落后的农业 经济过渡为先 进的工业经济
新自由主义 外向型战略
自由化、国有 企业私有化和 市场化
断裂式发展
三、近年来拉美经济形势
1980 1990 1999 2003
(一)理论基础 •劳尔·普雷维什 •发展主义 “中心-外围”论
内向型工业化发展战略
由普通工业消费品过渡到耐用消费品和中间产 品、最后实现生产资料的进口替代
(二)政策体系
实行保护贸易政策; 建立庞大的国有经济体系; 强化国家干预
(三)弊端
属于内向型战略; 削弱了市场机制的作用; 形成的产业竞争力不足; 易形成国际收支失衡
结果:然而,“拉美奇迹”背后,存在着严重 的社会问题。(1)最突出的是经济与社会的畸 形发展,城乡二元矛盾突出;(2)分配不公,社 会两极分化严重;(3)大量的城市贫民和失去 土地的农村移民陷入严峻的生存困境之中,从 而导致社会动荡和政局动荡;(4)以及严重 的经济危机和外债危机,使拉美国家经济增 长速度急速下滑,进入80年代出现了持续的 衰退。以致被称为“失去的10年”,出现了 世界经济的“拉美陷阱”。
西班牙《改革十六》周刊今年8月19日一期发 表题为《破产中的拉丁美洲》一文中指出,美 洲大陆南锥体国家正在震颤。 文章指出,在1998年至2001年期间,巴 西、乌拉圭和阿根廷欠下IMF的债款正在大 口大口地吞噬着这些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G DP)。据阿根廷有关部门今年7月份的统计, 在这36个月期间,巴西的外债总额已经从相 当于GDP的53%上升到71.9%;乌拉圭从 34.2%上升到55.6%;阿根廷从42%上升到 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