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国际移民认同危机与族群身份政治运行机制研究
全球化时代背景下民族认同危机问题及其治理路径浅析
全球化时代背景下民族认同危机问题及其治理路径浅析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各国之间的联系与交流越来越频繁,经济、文化、政治等领域之间的融合和互动也更为密切。
然而,这种全球化也给民族认同带来了挑战,特别是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民族认同危机更为突出。
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从民族认同的含义、全球化与民族认同、民族认同危机及其表现等角度进行分析,提出了解决该问题的治理路径。
首先,民族认同包含了对自身所属民族的认知和情感、共享的文化、历史、语言等因素。
但是,全球化所带来的文化融合、国际贸易、跨国资本流动等现象,将不同民族之间的差异消解,使得民族认同逐渐淡化。
尤其是对于一些小型或弱势民族来说,他们的民族认同更容易受到全球化的冲击。
其次,民族认同的消解和淡化给各国社会带来了大量的问题。
一方面,社会的多元性和异质性被弱化,社会结构变得单一,社会信任也随之下降。
另一方面,民族认同淡化容易引发民族之间的冲突和争端,甚至破裂国家的统一。
因此,对于民族认同危机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解决。
首先,应该重视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加强各族人民之间的语言、宗教、习俗等方面的交流和传承,促进多元文化的共存与发展。
其次,应该鼓励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建立民族和谐关系,推动跨民族和跨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合作。
此外,政府还应该加强民族政策的制定和执行,特别是对于弱势民族应该提供更多的支持和保护,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融入全球化的进程中。
最后,我们需要强调的是,治理民族认同危机不仅仅需要政府的支持和努力,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
只有人人都有责任,才能够让各民族之间共同发展、和谐共处。
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只有建立更加包容和开放的全球化,才能够解决民族认同危机这个问题。
国际关系中的移民问题研究
国际关系中的移民问题研究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移民问题已经成为国际关系中的重要议题。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移民问题在国际关系中的影响,探讨移民政策与实践,提出解决移民问题的建议。
一、移民问题的背景与现状移民是指由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种原因,人们从一个国家或地区迁徙到另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现象。
当前,全球范围内的移民问题主要表现为移民数量不断增加、移民流动频繁、移民身份认同困境等。
这些问题的背后,是不同国家之间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和冲突。
二、移民问题在国际关系中的影响1.地缘政治影响:移民流动可能导致地缘政治格局的变化,加剧国际争端和紧张局势。
例如,难民危机可能引发周边国家的恐慌和抵制,影响国家间的外交关系。
2.资源分配与经济影响:移民潮可能导致劳动力市场供需失衡,影响经济发展。
同时,移民的涌入也可能对接收国的社会福利体系造成压力。
3.文化交流与认同:移民的迁徙和融合过程也是文化交流和认同的过程。
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融,有助于推动文化多样性的发展,但也可能引发文化冲突和歧视问题。
4.安全问题:非法移民、恐怖主义等安全问题也可能对接收国的安全构成威胁。
三、移民政策与实践1.接纳与接收:许多国家采取接纳和接收的政策,以缓解其他国家的移民压力。
然而,接纳和接收的政策也面临着挑战,如社会融合、安全问题等。
2.限制与排斥:一些国家采取限制和排斥的政策,以减少移民数量或限制移民的进入。
然而,这种政策可能会引发社会矛盾和不安定因素。
3.难民政策:难民政策是应对大规模难民危机的重要手段。
各国应根据自身情况和国际责任,制定合理的难民政策。
4.法律制度:建立完善的法律制度,规范和管理移民流动,是各国面临的共同任务。
应加强跨国合作,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确保移民权利得到保护。
5.融合教育:融合教育是促进移民融入接收国的重要手段。
通过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和优质的公共教育服务,有助于减少文化冲突和社会矛盾。
四、解决移民问题的建议1.加强国际合作:各国应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移民问题。
全球化时代背景下民族认同危机问题及其治理路径浅析
全球化时代背景下民族认同危机问题及其治理路径浅析作者:朱英杰来源:《青年与社会》2019年第16期摘要:民族认同问题自古就有,并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与交流,该问题的内涵和外延不断发生着变化。
冷战结束后,世界整体上出现了和平与发展的趋势,国际上各种行为体依托现代科技的发展联系越来越为紧密,信息传播已经不再存在国界的限制。
民族认同问题随着全球化的加深有了全球化的趋势。
全球化既是削弱民族认同的力量,也是增强民族认同的动力。
在全球化时代背景下,如何认识民族认同危机及其影响并建构国家内部的民族认同及世界各国对本国的国家认同、利用民族认同促进国家整合、在国际社会中以一个完整而确定的身份参与世界事务成为了一个国家维护尊严、完成历史使命的核心议题关键词:民族认同;国家认同;认同危机一、全球化时代背景下民族认同危机问题出现的逻辑当今世界上存在着严重的信息发展不平衡的现象,大部分的信息资源掌握在了少数发达国家手中。
这使得出于信息劣势地位的发展中国家容易受到此类发达国家的文化入侵。
弱势国家往往容易出现与发达国家文化趋同的趋势。
同时国内因素也是不可忽略的。
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内部采取威权主义治理模式,政府更加强调国家认同和整个国家领土范围上的地域认同。
多民族国家内部的少数民族对本民族的文化认同往往会因为威权主义治理模式受到冲击。
(一)认同危机出现的外在逻辑信息流动的无国界性是危机发生的根本原因。
从接受信息者的角度講:尽管,人们对于信息的接受是具有自主性的,但是人对于信息的偏好是可以确定的。
人们往往倾向于接受对他们有利的和他们觉得美好的信息。
而这些信息的来源往往是发达国家。
从信息源头讲:在跨国或跨文化信息传播过程中,当前的主要力量还是大型跨国公司和政府。
信息传播过程中会存在相应的议程设置。
发达国家政府会有意的对自身文化进行正面报道,一方面增加其文化软实力,另一方对其他文化进行“文化入侵”。
比如,崇尚西方式的穿衣风格、说话方式、以及生活习惯就是是一种“文化入侵”的现象。
全球化时代背景下民族认同危机问题及其治理路径浅析
全球化时代背景下民族认同危机问题及其治理路径浅析全球化时代的背景下,民族认同危机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民族之间的交流、融合和竞争越发剧烈,民族认同问题也因此凸显出来。
对于一些民族认同弱化的地区和群体来说,这种危机更加凸显出来。
如何治理这一问题,成为了摆在全球各国面前的一项重要挑战。
本文将在分析全球化时代背景下民族认同危机问题的基础上,探讨其治理路径。
一、全球化时代背景下民族认同危机的基本特征1. 多元文化交融在全球化时代,各种文化在国际间的交流和融合变得愈加频繁。
不同国家之间的人口流动和移民现象越发普遍,多元文化的共存成为了一种常态。
这种现象在边境地区和国际大都市尤为突出,不同民族和文化的交织使得民族认同变得更加复杂和模糊。
2. 价值观念多元化全球化时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传播,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知识和思想世界,也使得不同文化和价值观念的交流变得十分简单。
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变得愈发多元化,每个个体都有权利选择自己认同的文化和价值观念,这也使得传统的民族认同受到了挑战。
3. 民族认同焦虑在全球化的冲击下,一些传统的民族认同体系受到了冲击,特别是一些小众民族和民族认同较为薄弱的地区。
人们开始感到焦虑和担忧,担心自己的文化、语言、民族习俗等在全球化进程中可能会被边缘化和消失。
这种焦虑感成为了一种普遍存在的心理状态,影响着民族认同的稳定和统一。
二、治理路径浅析1. 保护传统文化和语言对于一些民族认同较为薄弱的地区来说,保护和传承自己的传统文化和语言是最为重要的治理路径之一。
政府和社会组织可以通过设立文化节日、传统手工艺展览、语言教育等方式,加强对传统文化和语言的保护和传承,让民众能够更加自觉地认同自己的文化身份。
2. 促进多元文化共存在全球化的浪潮下,要摒弃对于单一文化的排斥和消解,促进多元文化的共存是解决民族认同危机的重要路径。
政府可以出台政策,促进不同民族和文化的融合,设立多元文化交流的平台,鼓励人们共同参与、共同交流,使得多元文化得以平等发展。
全球化时代背景下民族认同危机问题及其治理路径浅析
全球化时代背景下民族认同危机问题及其治理路径浅析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民族认同危机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全球化使得不同民族之间的接触和交流更加频繁,这既可能促进民族认同的多元化和包容性,也可能导致民族认同的冲突和碎裂。
如何治理民族认同危机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民族认同危机的治理需要重视多元文化和多元认同的理念。
在全球化时代,人们的身份认同变得更加复杂和多元化。
传统上,民族认同被认为是一种明确而稳定的身份认同,在全球化的冲击下,很多人的民族认同经历了转变和调整。
应该采取包容和尊重不同民族认同的政策,鼓励多元文化的发展,并建立相应的制度机制来保障各种民族认同的平等和多样性。
民族认同危机的治理需要加强民族教育和传统文化的保护。
全球化使得不同民族之间的接触更加频繁,这也可能导致传统文化的冲击和流失。
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加强对民族教育和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弘扬,让年轻一代更加了解和认同自己的文化传统,从而增强民族认同的凝聚力和稳定性。
民族认同危机的治理需要重视社会公正和多元平等的原则。
全球化加剧了社会的不平等和分化,不同民族之间的社会经济差距也可能导致民族认同的冲突和不稳定。
应该采取积极的社会政策来促进社会公正和多元平等,减少社会分化和不平等,从而减少民族认同的冲突和危机。
民族认同危机的治理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
全球化使得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交流更加频繁和紧密,这为民族认同的治理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空间。
各国应该加强合作和交流,分享治理民族认同危机的经验和方法,互相学习和借鉴,共同促进民族认同的和平与稳定。
全球化时代背景下的民族认同危机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问题,其治理需要重视多元文化和多元认同的理念,加强民族教育和传统文化的保护,注重社会公正和多元平等的原则,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
只有通过这些措施,才能更好地治理民族认同危机,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跨国民族中国家认同和族群认同的复杂性研究
跨国民族中国家认同和族群认同的复杂性研究引言: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人涉足不同国家和地区,形成了跨国民族的群体。
这些群体在跨国移民和交流的过程中,既面临着来自不同国家的压力和影响,也需要处理自身内部的认同问题。
对于跨国民族来说,同时面临的中国家认同和族群认同的矛盾与冲突尤为显著。
本文将探讨跨国民族中国家认同和族群认同的复杂性,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跨国民族的定义:跨国民族是指具有不同国籍或跨越多个国家居住的人群。
他们可能是因为工作、学习、婚姻等原因而在不同国家定居。
他们与单一国家的民族身份相比,更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
他们在不同国家的法律、文化和社会环境下生活,形成了独特的群体认同。
中国家认同的挑战:对于跨国民族来说,中国家认同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对于在外生活的跨国民族来说,如何在异国他乡保持对自己祖国的认同是一项重要的问题。
面对不同国家的法律、政治和社会制度的差异,跨国民族常常需要在保护自身权益的坚守自己对中国的认同。
除了中国家认同外,跨国民族还面临着自身族群认同的困惑。
由于跨国民族的多样性,他们可能拥有多重族群身份。
他们可能有中国的血统,但在其他国家长大或受到其他族群的影响。
这使得跨国民族在自我认同方面经常陷入困境,不知道应该以哪种族群作为自己的主要身份。
解决方案:1.加强教育与宣传:中国政府可以通过教育和宣传活动,向跨国民族传播中国的历史、文化和价值观。
这有助于增强他们对自己祖国的认同感。
2.多元包容:中国社会应该更加包容和接纳跨国民族的存在。
他们应该被视为中国社会的一部分,享有与其他民族相同的权益和机会。
3.加强交流与合作:中国政府和社会组织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交流与合作,促进跨国民族之间的沟通和了解。
这有助于塑造他们的中国家认同和加强彼此之间的联系。
4.尊重个人选择:跨国民族有权自主选择自己的认同方式和身份认同。
政府和社会应该尊重他们的选择,不将其强加于他们。
全球化时代背景下民族认同危机问题及其治理路径浅析
全球化时代背景下民族认同危机问题及其治理路径浅析1. 引言1.1 全球化时代背景下民族认同危机问题及其治理路径浅析随着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不同民族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文化交流和经济联系不断加强。
全球化给世界带来了繁荣与发展,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挑战,其中之一就是民族认同危机。
在全球化的浪潮下,各种民族主义、种族歧视等问题在一些地区愈演愈烈,民族认同的稳定和统一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本文将从全球化对民族认同的影响、民族认同危机的表现以及三种治理路径进行探讨。
我们将分析全球化对民族认同的影响,探讨其在文化、社会和经济方面的影响。
我们将深入探讨民族认同危机的具体表现,从历史、政治和社会角度分析其根源。
接着,我们将提出三种治理路径:多元文化教育、促进民族交流与融合、建立包容性社会,探讨不同治理路径的优劣势及实施策略。
我们将分析全球化时代下处理民族认同危机的重要性,并展望未来民族认同治理的挑战与机遇。
通过本文的分析,希望能为处理全球化时代下的民族认同问题提供一定的启示和借鉴。
2. 正文2.1 全球化对民族认同的影响全球化加快了文化传播和交流的速度,导致各国文化之间的融合和混杂。
随着信息和科技的快速发展,人们可以轻松地接触到来自世界各地的文化产品和信息,这使得民族认同逐渐模糊,民族文化传统面临着被同化和消解的风险。
全球化带来了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使得人们日常生活、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
传统的民族文化和生活习俗难以适应现代化的快速发展,导致一些民族认同危机的出现,特别是在城市化进程中,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越来越淡薄。
全球化加剧了不同文化之间的冲突与碰撞,导致民族认同危机的加剧。
一些国家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开始强调本民族文化的优越性,导致了对他者的排斥和歧视,加剧了民族间的对立和矛盾。
全球化对民族认同造成了复杂的影响,既带来了文化的多样性和交流,也加剧了民族认同的混淆和危机,因此如何在全球化时代保护和传承本民族文化,同时融入世界文化共同体,成为了当代社会治理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移民社群中的身份认同与权力斗争
移民社群中的身份认同与权力斗争移民是当今世界的常态,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人们跨越国界寻求更好的生活和发展的潮流越来越大。
在一个全球分工的时代,移民社群的身份认同和权力斗争成为一个引人关注的话题。
本文将从社会学的角度探讨移民社群中的身份认同与权力斗争。
首先,移民社群中的身份认同是一个复杂而多面的议题。
身份认同是指个体对自己所属群体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随着移民的不断增加,移民社群中的身份认同逐渐多样化。
一方面,移民群体可能保持着对原籍国的强烈认同感,尤其是在意识形态、宗教和文化等方面。
这种认同感不仅体现在个体的社交行为中,还能够影响到其政治和经济参与。
另一方面,移民群体也会逐渐与目的地国建立起联系,并形成对目的地国的认同感。
这种认同感通常源于对新环境的适应和融入,以及对其享有的权益的认可。
然而,移民社群中的身份认同并非一帆风顺,往往伴随着权力斗争。
权力斗争是移民社群中难以回避的问题之一。
移民社群通常是边缘群体,他们在目的地国的社会和政治生活中处于相对弱势地位。
权力斗争往往围绕着资源和权益的分配展开,移民社群为了争取更好的生存和发展条件而与目的地国的主流社会和政府进行着博弈。
在这个过程中,身份认同往往成为权力斗争的核心。
在权力斗争中,移民社群会采取多种策略来争取利益。
一方面,移民社群可能通过社会运动来表达诉求,争取更多的权益保障。
这些社会运动如女性权益运动、同性恋权益运动等,不仅仅是为了移民群体自身的利益,也是为了促进目的地国的社会进步和平等发展。
另一方面,移民社群还会通过政治参与来争取利益。
他们可能组织自己的政治团体,并借助选举和游说等手段,以达到自身权益的最大化。
值得注意的是,身份认同和权力斗争是相互影响的。
权力斗争不仅会影响到移民社群的身份认同,也会通过身份认同的巩固和强化来增强权力斗争的可持续性。
身份认同的巩固可以提高移民社群的凝聚力和抗争能力,从而为权力斗争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而权力斗争的胜利和资源分配的改变又可以进一步巩固和强化移民社群的身份认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全球化时代背景下民族认同危机问题及其治理路径浅析
全球化时代背景下民族认同危机问题及其治理路径浅析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民族认同危机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
全球化加速了信息、人员、资金和技术的流动,使各国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
全球化也带来了许多挑战,包括对民族认同的冲击。
本文将浅析全球化时代背景下民族认同危机问题及其治理路径。
一、全球化对民族认同的冲击全球化使人们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更加多样化,这对传统的民族认同构成了挑战。
在全球化的影响下,不同国家的人们接触到更多的文化和思想,他们的认同感变得更加复杂和多元化。
这种多元化可能导致对传统民族认同的动摇和不确定感。
全球化也加剧了民族认同的对立和冲突。
全球化使得各国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许多民族认同在这种竞争中受到压抑和排斥。
全球化使得一些发展中国家的传统文化受到边缘化,这导致了对本土文化的认同危机。
全球化也加剧了资源的争夺和利益的冲突,这使一些民族认同的对立更加尖锐和激烈。
二、治理路径面对民族认同危机,国际社会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寻求解决。
各国应加强内部的社会包容和文化多样性的认可。
国家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
在文化和教育领域,应推广多元文化教育,加强对各种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国际社会应加强对贫困地区和弱势民族的支持和援助。
全球化的发展使贫富差距加剧,弱势群体的认同危机更为严重。
国际社会应通过提供援助和投资,改善贫困地区的经济条件和社会环境,减少社会不平等现象,以维护民族认同的稳定。
各国应加强文化交流和对话。
多元文化的交流和对话可以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尊重。
国家政府可以通过建立文化交流项目、组织多元文化活动等方式,增进不同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和融合。
国际社会需要加强全球治理和合作。
只有通过国际合作,才能有效应对全球化带来的民族认同危机。
国际社会应加强对全球治理机构的改革和完善,加强国际法律和规章制度的制定和执行,促进各国之间的合作和共赢。
在全球化时代背景下,民族认同危机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国际社会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寻求解决。
跨国民族中国家认同和族群认同的复杂性研究
跨国民族中国家认同和族群认同的复杂性研究简介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跨国民族的中国家认同和族群认同变得越来越复杂。
人们面临着来自不同国家、文化和社会背景的多样性和多元化。
本文旨在探讨跨国民族中国家认同和族群认同的复杂性,以加深我们对这一问题的理解。
跨国民族中国家认同跨国民族一词通常用来形容那些在不同国家间居住或拥有多重国籍的人。
对于跨国民族来说,他们的中国家认同是与他们的国籍和根据地有关的。
一个生活在美国的中国裔美国人可能会同时有着中国血统和美国文化的身份认同。
他们可能会说中文、参与中国文化活动,但在思想和行为上更接近于美国文化。
他们视中国为自己的祖国,但也深深地融入了所居住的国家。
在跨国民族之间,中国家认同还可能受到独特的社会和政治环境的影响。
香港和台湾的居民可能对中国家认同有不同的理解。
香港具有独特的历史和政治结构,部分居民可能对中国家认同有所保留,更偏向于香港独立的身份认同。
台湾则拥有自己的政府和国家,其居民在中国家认同的问题上可能更加复杂和多样化。
族群认同的复杂性除了中国家认同,跨国民族还可能面临与所属族群有关的身份认同问题。
他们可能是汉族、满族、藏族等中国少数民族的一部分。
他们在外国的居住地可能会存在其他种族和族群,他们可能会与这些族群产生交流和互动。
这种情况下,他们可能会与外国族群建立更紧密的联系,并逐渐形成与中国族群有所不同的身份认同。
跨国民族还可能面临来自中国社会和海外中国社区的压力,要求他们保持中国传统和文化。
这种情况下,他们可能会面临跨国民族身份认同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冲突。
他们需要在中国文化和外国文化之间找到平衡点,以便既保持自己原有的身份认同,又能与所处环境适应。
结论跨国民族中国家认同和族群认同的复杂性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在全球化时代,人们的身份认同正在变得越来越多样化和复杂化。
理解和尊重跨国民族的中国家认同和族群认同是建立多元共存的社会的基础。
对于个体来说,了解自己的身份认同,寻找平衡点,并接纳他人的多样性是实现个人幸福和社会和谐的关键。
全球化时代背景下民族认同危机问题及其治理路径浅析
全球化时代背景下民族认同危机问题及其治理路径浅析在全球化时代背景下,民族认同危机是一个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的问题。
全球化的推进使得各国之间的经济、文化、政治交流日益频繁,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其中之一就是民族认同危机。
民族认同是个体对自己所属民族的意识和归属感,当个体对自己的民族认同出现危机时,就会导致社会的撕裂和不稳定。
本文将从背景、原因和治理路径三个方面对全球化时代下的民族认同危机进行浅析。
全球化时代为民族认同的危机提供了一个适宜的环境。
全球化的推进使得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们之间的接触和交流越来越频繁,这导致了不同民族之间文化、价值观念的冲突和碰撞。
传统的民族认同在面对外来文化冲击时往往会受到威胁,从而引发民族认同的危机。
全球化背景下的经济发展不平衡也加剧了民族认同危机。
全球化的推进使得一些地区的经济发展迅速,而另一些地区却无法享受到全球化带来的福祉。
这种经济不平衡容易导致少数民族对主流民族的不满和反抗,进而引发民族认同的危机。
在全球化时代,一些发展中的国家或地区的少数民族抗议者往往对全球化经济的不公平分配感到不满,进而提出了更强烈的民族要求。
针对全球化时代下民族认同危机的治理路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政府应该加强对民族认同的教育和宣传,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政府和各利益相关方应该共同努力,推动经济发展的均衡和公正,减少经济不平衡对民族认同的影响。
政府应该设计和实施相关政策,保护和促进各少数民族的权益,增强他们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国际社会也应该加强合作,通过政府间的合作和民间的交流,寻求解决民族认同危机的路径。
全球化时代下的民族认同危机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对社会的稳定和和谐产生了负面影响。
在治理民族认同危机时,需要政府和各利益相关方共同努力,从教育宣传、经济发展均衡、权益保护和国际合作等方面入手,寻找和实施合适的治理路径。
只有通过有效的治理措施,才能解决民族认同危机带来的社会问题,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
全球化时代背景下民族认同危机问题及其治理路径浅析
全球化时代背景下民族认同危机问题及其治理路径浅析全球化是指国际间的联系和相互依赖程度不断加深,无论是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都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全球化的背景下,人们的民族认同问题也逐渐凸显,并引发了一系列的危机。
本文将就全球化时代背景下的民族认同危机问题及其治理路径进行浅析。
全球化给传统的民族认同带来了挑战。
在过去的社会中,人们的民族认同往往是建立在国家疆域内的共同文化、历史和语言等因素基础上的。
全球化带来的移民、流动和跨国交流等现象使得越来越多的人与原生国家的疆域和文化脱离,并且接触到不同的文化和群体。
这种跨境交流和文化融合使得一些人的民族认同变得模糊不清,难以确定自己属于哪个民族或文化群体。
这种不确定性会引发人们对自身身份的焦虑与迷茫,进而产生民族认同危机。
全球化背景下的经济发展也对民族认同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全球化促进了经济的国际化,人们的生产与消费不再受到疆域的限制,更加关注个体的经济利益而非民族的集体利益。
这种经济导向的占主导地位可能导致人们对本民族的认同降低,从而引发民族认同危机。
如何治理全球化时代下的民族认同危机?政府在治理方面起到关键作用。
政府应采取措施鼓励和促进本民族的文化传承和发展,例如通过教育、文化活动等手段,加强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宣传和教育,提高人们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政府也应确保全球化过程中的公平和公正,有效管理国际移民和跨国交流,减少不确定性和焦虑感,以稳定人们的民族认同。
社会各界也应发挥积极作用。
文化组织和学术界应加强研究和推广本民族的文化,促进文化交流和对话,增强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和理解。
社会各界也应加强人们的文化教育,培养人们的跨文化能力和宽容心态,避免排斥和歧视的现象,促进各个民族之间的和谐共处。
全球治理机制也需要针对民族认同危机问题制定相应的政策和规则。
国际组织和国家间应加强合作,制定有关民族认同的共同原则和规范,以保护各个民族的权益和文化多样性。
全球化时代背景下民族认同危机问题及其治理路径浅析
全球化时代背景下民族认同危机问题及其治理路径浅析全球化时代加速了经济、文化、信息等方面的交流,同时也带来了民族认同危机的问题。
全球一体化的进程已经使得各个国家的边界逐渐模糊,在这种情况下,人民的民族认同和身份感变得更加复杂和多元化。
同时,新兴媒体技术和全球化意识的普及,让个体拥有更多的机会来接触各种不同的文化和价值观,这进一步加剧了民族认同的危机。
在这种背景下,如何治理民族认同危机成为一个亟待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民族认同危机的表现在各个国家有所不同,但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情况:一是少数族群与主流文化之间的冲突;二是跨国移民与本土居民之间的冲突;三是各个地区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差异摩擦等。
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个体难以确定自己的身份和归属感,甚至产生排斥他人、仇视他人的情绪,成为社会和平和稳定的重大威胁。
治理民族认同危机的路径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强文化多元性的理解和认识。
尊重和接纳其他族群和文化的存在,消除对其的歧视和偏见,这对于建立和谐的社会关系至关重要。
政府可以通过加强文化交流和教育,宣传多元化的文化、价值观和社会模式,加强居民对其他文化的认识并增加文化接触机会。
二是平等的政治、经济体制建设。
保障少数族群和移民的权益,保障其平等的经济机会和教育和卫生的福利,消除政治和经济上的不平等和歧视,这有助于减少族群间的不满和冲突。
三是加强文化融合和交流。
不同民族和文化之间存在差异,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共同点。
政府可以通过促进文化融合和交流,建立共同的价值观和信念,来增强他们的共同点,减少不必要的分歧和纷争。
四是依法治理。
政府应该加强对各种族群和民族之间冲突的调解和处理力度,采用适当的政策措施,解决各方面的矛盾,对于故意挑起民族纷争的行为及时予以惩戒。
总的来说,全球化时代下治理民族认同危机需要政府和社会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必须尊重每个民族、文化之间的平等和差异,改变对其他文化和族群的偏见和歧视,采用多种途径增强彼此的理解和沟通,同时也要倡导公正、民主和法制的社会精神,以此建立和谐的社会环境。
国际移民背景中的族群认同研究
国际移民背景中的族群认同研究发布时间:2021-10-18T06:26:49.458Z 来源:中国建设信息化2021年6月12期作者:班翠[导读] 一学者曾提及,认同主要是来自于人们的经验而形成。
这一词原来作用于哲学,把它作用于在国际化时代背景中,所形成的庞大族群,关于族群之间的认同研究班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归国华侨联合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830000摘要:一学者曾提及,认同主要是来自于人们的经验而形成。
这一词原来作用于哲学,把它作用于在国际化时代背景中,所形成的庞大族群,关于族群之间的认同研究,正是区域关系的线索,更是所要研究的主题。
基于此,本文将主要分析国际移民背景中的族群认同。
关键词:国际移民背景;族群认同;研究随着世界经济产业链的复杂化,现代经济所带来的频繁的人口流动使地区的界限逐渐淡化,并且其中不乏具有结构的二重性效果。
中国的市场经济使得这种效果愈加明显,在国内的大小城市社区开始出现民族混居的现象。
一、研究的意义(一)理论意义族群认同作为认同在社会群体水平上的一种研究取向,对它的建构和演变的微观分析是族群社会学领域的主要研究之一,但只限于国内的少数民族群体作为研究对象。
本文通过对迁移者和居住者的认同建构本土化的定性研究,有利于我们进一步应用和发展西方社会学理论的本土化研究的相关理论,并且涉及到心理学和人类学的相关研究进行交互分析,在社会学的研究领域上得到拓展,为社会学研究方法提供了更加丰富的视野。
(二)现实意义对于我们国家长足发展来看,通过外来群体对当地居民的认同模式以及适应行为模式的研究,有利于我们更好的把握族群互动关系,对政府相关部门设定族群关系发展目标的基本思路和评价标准以及之后的指引政策,提供了有效的现实依据。
二、族群认同结构(一)有形结构一学者指出,族群在体制内的,先赋的文化特征(宗教、风俗习惯等)是有形结构的主要内容[1]。
新疆地区民族聚集,他们的发展历史大有不同,导致在文化上的变迁,由此产生差异性。
全球化时代背景下民族认同危机问题及其治理路径浅析
全球化时代背景下民族认同危机问题及其治理路径浅析全球化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给世界带来了许多机遇和挑战。
在全球化过程中,民族认同危机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
民族认同危机指的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民族认同的弱化或失去,导致社会矛盾激化和社会稳定性降低的现象。
本文旨在浅析全球化时代背景下出现的民族认同危机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治理路径。
全球化的推进使得各国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信息传播更加便捷,跨国交流更加频繁。
这使得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群体之间的交流和融合变得更加容易。
全球化的推进也带来了文化冲击和价值观冲突,这对传统文化和民族认同带来了冲击,导致了民族认同的危机。
全球化的推进也加剧了社会不平等和贫富差距。
在全球化的过程中,一些国家和地区获得了经济发展的机会,但也有一些国家和地区深陷贫困和落后。
这种不平等的现象容易引发群体之间的矛盾和对立,导致民族认同的危机。
加强文化教育和传播。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宣传,可以增强民族认同感。
政府可以通过推广民族文化艺术、教授民族历史和传统知识等方式,提高公众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认同。
加强社会公平和经济发展。
社会不平等和贫富差距是导致民族认同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
政府应加大对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体的扶持力度,提高社会公平,缩小贫富差距,增强民众对国家的认同感。
加强多元文化的交流与对话。
在全球化时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群体之间的交流和融合变得更加频繁。
政府应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交流,开展多元文化活动,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和融合,帮助民众更好地认同自己的文化同时尊重其他文化。
建立高效的民族关系管理机制。
政府应建立起民族关系管理机制,加强对民族问题的研究和监测,及时发现和化解潜在的民族矛盾,加强民族团结和谐。
政府还应加强与各种民族组织和代表的对话和沟通,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
在全球化时代背景下,民族认同危机是一个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
我们应加强文化教育和传播,加强社会公平和经济发展,加强多元文化的交流与对话,建立高效的民族关系管理机制,从而有效治理民族认同危机,保持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全球化时代背景下民族认同危机问题及其治理路径浅析
全球化时代背景下民族认同危机问题及其治理路径浅析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民族认同问题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
全球化带来了文化、经济、社会的交流与融合,但也带来了民族认同危机。
在这个背景下,如何解决民族认同问题成为一个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全球化导致了民族认同的模糊化和威胁感的加剧。
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使得各国之间的界限和差异日益模糊化,民族文化和特色面临着丧失的可能。
经济全球化使得市场竞争无国界,文化全球化使得传统文化正受到冲击,社会全球化使得社会价值观念与传统文化代际交融碰撞,不同民族的社会地位和机会也不断发生变化。
这些全球化的变化使得民众对民族认同的传统价值感到威胁,产生了民族认同危机。
全球化带来了多元化的文化交流,民族认同的多元化成为主导。
全球化使得世界各国的人民更加容易接触到不同的文化和价值观念,从而拥有了更加多元的文化认同。
这种多元化的文化认同给传统的民族认同带来了挑战,人们开始对民族认同的界定产生疑问。
多元化的文化认同使得传统的民族认同具有更加复杂的内涵,需要提供更加灵活的界定和认同方式。
为了解决民族认同危机,需要采取相应的治理路径。
政府应该加强对民族认同问题的重视与引导。
政府可以通过加强教育和宣传工作,加强对民族文化和传统价值的传承与弘扬,增强人民的民族认同感。
政府还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法律和政策来保护和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确保不同民族的平等和和谐发展。
社会应该加强文化交流与融合,促进多元化的民族认同。
社会组织可以组织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和交流,提供不同民族和文化的展示和交流平台,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与交流。
社会媒体和互联网也可以扮演重要的角色,通过传播和交流信息,促进多元化的民族认同的形成。
个体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应该树立开放和包容的心态。
个体应该主动接触和了解不同的文化和民族,增加自己的文化认同的多样性,避免将自己的认同局限在狭隘的范围内。
个体应该对不同的民族和文化保持尊重和包容,建立和谐的社会关系。
全球化时代背景下民族认同危机问题及其治理路径浅析
全球化时代背景下民族认同危机问题及其治理路径浅析【摘要】在全球化时代,民族认同问题成为一个日益突出的挑战。
本文首先探讨了全球化背景下民族认同问题的产生及影响。
随着信息和人员流动的增加,民族认同逐渐受到冲击,导致民族认同危机的出现。
接着分析了民族认同危机的治理路径,强调了加强文化交流、促进多元共存的重要性。
国际社会也提出了一系列应对措施,如加强国际合作、促进文化交流等。
本文总结了民族认同危机的应对策略,包括加强教育、推动多元文化发展等。
通过深入分析全球化时代下的民族认同问题及其治理路径,提出了有效的应对措施,希望为解决当前民族认同危机提供一些启示。
【关键词】全球化背景,民族认同问题,民族认同危机,治理路径,国际社会,应对措施,应对策略,结论。
1. 引言1.1 引言在全球化背景下,民族认同问题更加突出。
全球化带来了跨国移民、文化输出和跨境通讯等现象,使得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和融合成为常态。
这种多元文化社会的发展,既带来了文化的丰富性和创新性,也给民族认同带来了挑战。
许多民族在面对全球化的冲击时,逐渐感到失去自己的文化根基和传统身份,这种认同危机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普遍问题。
如何治理民族认同危机,成为全球化时代国家和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议题。
通过加强文化教育、推动跨文化交流、促进民族和谐共生等措施,可以有效缓解民族认同问题带来的负面影响。
国际社会也应加强合作,共同应对民族认同危机,推动各国民族和文化之间的包容和互相尊重。
只有通过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全球化时代民族认同问题的治理与解决。
2. 正文2.1 全球化背景下民族认同问题在全球化时代,民族认同问题变得更加复杂和严峻。
全球化的加速推动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使得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传统习俗等受到了影响和冲击,从而引发了民族认同的危机。
全球化带来了文化的碾压效应。
西方文化的传播和影响力不断加强,导致许多传统文化逐渐式微,民众对自己民族文化的认同感降低。
全球化时代背景下民族认同危机问题及其治理路径浅析
全球化时代背景下民族认同危机问题及其治理路径浅析随着全球化的加速推进,世界上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和交往日益频繁和紧密。
全球化既带来了发展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和危机。
其中,民族认同危机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它表现出来的形式是各种种族主义、民族主义等思想和行动。
如何治理这一危机,成为全球化时代的一个重要课题。
民族认同是人们对自己属于某个社会、族群或民族的感知和意识。
在全球化过程中,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让不同的民族之间更加深入地交流和相互了解,促进了民族认同的多元化。
然而,全球化也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如工业化和城市化等过程中对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的破坏,以及经济全球化导致的社会不平等等。
这些负面影响,使得一些民族感到自己的文化和利益受到侵害,出现了民族认同危机。
治理民族认同危机的路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强调民族平等和多元化。
在全球化进程中,各个民族之间应该相互尊重和平等对待,不应该因为文化、民族等方面的差异而歧视和排斥其他民族。
同时,应该鼓励和支持各个民族之间的交流和相互理解,增加文化的多元性,避免因为单一文化的强制性推行而导致的民族认同危机。
二是加强政策引导和倡导。
政府应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保护和传承各民族的传统文化,同时也应该加强对民族主义和种族主义等极端思想的打击和镇压。
此外,还需要加强宣传工作,通过各种媒体渠道,向公众普及各个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增加文化对多元性和包容性的认识和理解,消除民族之间的误解和分歧。
三是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
民族认同危机不仅是国内问题,也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
各国之间应该加强合作和交流,在民族认同问题上相互支持和倡导多元性和包容性的文化,共同推进全球化进程,使得全球化不仅仅是经济上的一种资源流动和分配,更是各民族互动和交流的机会。
综上所述,治理民族认同危机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需要从政策引导、宣传教育和国际合作等多个方面入手。
在全球化时代,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各个民族之间的平等和理解,不断强化多元性和包容性的文化,为全球化进程注入积极的能量和力量。
外交学对国际移民与难民问题的研究与解决
外交学对国际移民与难民问题的研究与解决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深,国际移民与难民问题日益引起世人的关注。
作为一门研究国家间关系和外交事务的学科,外交学在该问题的研究和解决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外交学对国际移民与难民问题的研究与解决。
一、国际移民与难民问题的现状1.1 国际移民问题国际移民是指个体或家庭跨越国界定居并获得合法居留身份。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国际移民规模快速增长,造成了一系列社会、经济和政治问题。
这些问题包括文化冲突、社会融合、就业机会等。
1.2 国际难民问题国际难民是指因害怕迫害而离开自己国家的人。
战争、政治迫害和自然灾害等因素导致了大量难民的产生。
国际社会面临着如何保护难民权益、提供人道援助等问题。
二、外交学对国际移民与难民问题的研究2.1 国际移民与国际关系外交学研究国际移民问题,需要考虑国际关系的因素。
国际移民对国家间关系产生重要影响,涉及国家主权、安全和社会稳定等问题。
外交学将通过研究移民的流动模式、动力和影响,为国际社会提供科学的政策建议。
2.2 外交与难民问题外交学对难民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国际合作和援助方面。
外交手段可以通过推动国家间的合作与对话,促使国际社会共同承担难民保护责任。
此外,外交学还研究如何有效组织和调度人道援助资源,以满足难民的基本生存需求。
三、外交学在国际移民与难民问题解决中的作用3.1 参与国际移民与难民机构外交学专业人士可以参与国际移民和难民机构的工作,如联合国难民署等。
通过参与这些机构,外交学专业人士可以为制定政策、推动国际合作、协商解决争端等提供专业建议。
3.2 推动国际合作与对话外交学强调国际间的对话与合作,这也适用于国际移民与难民问题的解决。
外交学可以通过建立多边合作机制、签订国际合作协议等方式,推动各国共同应对移民和难民问题。
只有通过国家间的合作与对话,才能实现国际移民与难民问题的可持续解决。
3.3 促进可持续发展外交学还关注国际移民与难民问题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外交学对国际人口与移民问题的研究与政策建议
外交学对国际人口与移民问题的研究与政策建议移民和人口问题一直是国际关系领域的重要议题之一。
国际社会面临着全球人口迁移、移民流动、难民危机等复杂的挑战。
在这个背景下,外交学作为一门研究国际关系和国际政策的学科,对于探讨人口与移民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外交学对国际人口与移民问题的研究内容,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一、国际人口问题的研究外交学在研究国际人口问题时,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人口增长与发展、人口老龄化、性别比例失衡、人口分布不均等。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人口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为国家和国际组织制定相关政策提供重要参考。
首先,外交学通过研究人口增长与发展问题,探讨人口数量的变化对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学者们研究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增长模式,分析人口结构、劳动力供给与需求的匹配程度,并为国家制定适当的人口政策提供建议。
其次,人口老龄化问题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研究领域之一。
外交学研究人口老龄化现象的原因和趋势,探讨老龄化对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并提出政策建议,如调整养老制度、提供医疗保障等,以适应老龄化社会的发展需求。
此外,外交学还关注性别比例失衡问题。
在某些国家和地区,由于历史、文化、社会制度等因素的影响,性别比例出现严重失衡,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和挑战。
外交学通过研究性别比例失衡的原因和后果,提出促进性别平等、保护妇女权益的政策建议。
最后,人口分布不均问题也是外交学的研究重点之一。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分布不均,导致资源分配不均、经济发展不平衡等问题。
外交学通过研究人口分布不均的原因,提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改善贫困地区人口状况的政策建议。
二、国际移民问题的研究外交学在研究国际移民问题时,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移民流动原因、移民政策、移民对目标国家的影响等。
通过深入研究这些问题,可以更好地理解国际移民现象的背后原因和其对世界各国产生的影响。
首先,外交学研究移民流动的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国际移民认同危机与族群身份政治运行机制研究20世纪末西方社会出现了民族认同的新问题,这种新民族身份问题与同时期出现的东欧民族主义复兴运动不同,是与20世纪末国际移民在西方社会引起的危机相关。
国际移民在西方社会引起的危机有三个问题:主权问题,反移民运动问题,民族认同问题。
其中,国际移民的民族认同问题是一个新问题领域。
从移民族群身份政治分析,国际移民民族认同危机问题实质上受到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全球认同三个层面的运行机制的制约。
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西方社会的民族认同问题并不突出。
冷战后,西方民族国家体系内部形成了大规模的国际移民少数族群社区,导致西方民族文化和民族身份认同内部层级结构性要素的多元化,进而出现了以下两个方面的新情况。
第一,20世纪末期,西方社会开始出现种族右翼主义、排外主义和反移民政治运动。
例如,在现代史上,英国民族身份的框架和定义是固定的;二战以后,种族主义在英国一直保持主导地位。
而冷战后,随着来自加勒比、印度、巴基斯坦、肯尼亚、乌干达和斯里兰卡人加速移民到英国,英国身份的长期确定性边界首次被分解,西方文化中心主义系谱性的传统分层结构首次遭到质疑,英国民族身份的连续性、历史性和自我确证性首次被有效削弱。
英国社会出现了绝对主义性质的文化种族主义倾向和极端主义的反移民运动,英国合法的左一右翼政党甚至结成反移民联盟,以进攻性的英国主义立场来重建、修补和扞卫英国民族身份。
第二,西方社会国际移民被迫采取防御性的文化传统主义复兴运动,宗教正统主义运动,原教旨主义运动和政治分离主义运动来建构反种族主义运动阵线。
例如,英国第二代加勒比黑人青年发起一种符号主义运动,通过塔法里教的象征物和图形符号,认同他们非洲起源的血统和传统。
加勒比黑人和亚裔社区共同形成反种族主义的新身份联盟,提供一种新身份运动:即一种符号学意义上的“黑色”运动;“黑色”不是文化上、种族上、语言学上或自然体质上的颜色,而是他们被主导种族主义文化视为“异样的”,即非白人、“他者”;黑色身份运动的目标是建立一种“平等轴心”的新身份。
亨廷顿也认为,冷战后时期,移民导致的美国边界失控是对国家安全最大的单一威胁;国际移民和文化多元主义已经构成亨廷顿提出的“盎格鲁-新教”美国正统民族身份的一种新威胁,并且潜在地分解美国。
因此,20世纪末西方社会国际移民引发的民族认同危机是一种新问题领域。
关于20世纪末西方社会反移民运动的研究文献以获取工作机会的个体层面的经济理性选择为基本视角,关于排外主义的研究文献以多元主义社区层面的文化适应为基本视角,关于国际移民引起的主权危机的研究文献以国际社会层面的全球化时期跨国主义为基本视角。
与以上相对照,国际学术界关于20世纪末西方社会国际移民民族认同危机的研究文献以群体性身份认同分析为基本视角,这种群体性身份就是族群。
一、国际移民民族认同的类型和阶段学术界一般认为,现代史中形成广泛影响力的具有民族意识的群体性身份有三种:种族(race)、族群(ethnic)和民族(nation)。
第一,种族术语,基于封闭性的人类生物性特征,在18世纪早期还很少见,在19世纪初期开始运用于犹太人和吉普赛人,一直到19世纪中期才被广泛使用。
歧视性运用“种族”,是在现代早期由移民群体中发展而来的,那些被定义为低级种族的群体被假定为不值得拥有作为一种民族的承认资格。
在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中,这些群体被排除在竞争之外。
基于肤色、宗教和其他标准的歧视,在历史上长期存在,但是在现代早期,这种歧视通过帝国人类学“科学的”论证而获得了正当性。
种族主义,是群体生物性特征政治化的极端主义形式。
第二,族群,基于开放性的文化性特征,如语言、宗教、地域或历史,族群概念具有较少程度的政治性。
自20世纪中期以后出现的原教旨主义运动,是文化性群体身份政治化的激进主义形式。
第三,民族,是一种与身份政治紧密结合的共同体概念,基于一种系谱性共同历史,具有从继承性向建构性过渡的演化过程,可以由跨地域、跨语言、跨族群和跨宗教群体构成的一种密不可分的综合性的历史共同体。
学术界一般把民族概念的演化过程分为三个阶段:早期民族意识阶段、现代民族主义阶段和后民族阶段。
1.早期民族意识阶段。
早期民族意识有两个类别,即基于种族特征的生物性民族意识和基于文化特征的文化性民族意识。
民族意识的发展趋势是一个从种族性民族意识演化到文化性民族意识的过程。
从这个角度看,民族意识是人类早期群体意识,具有较少程度的政治特点。
从词源来看,民族一词,系古希伯来用语,该术语来自一种15世纪圣经译本,指自然性继承。
在中世纪学院中,一个“民族”指来自同一地区的一群学生。
在西班牙语和罗马语中,“民族”与“出生”的词源。
属于某个与出生相的群体,使得个体身份具有了一种决定性因素,即一种归属性身份,或者一种终极的群体性身份认同。
民族意识,逐渐归属于基于自然遗传性的一个群体,在成为现代民族主义之前,该概念经历了一个长期演变的历史。
2.现代民族主义阶段。
现代民族主义与国家有明确的关系。
在法国大革命时期,民族主义术语已经在共通用法上有效地使用了,民族主义概念正式被赋予民族国家的政治涵义。
1780-1830的50年间,民族单位出现并持续发展,民族从以前的政治形式中分离出来。
18世纪80年代,美国被承认为一个独立民族;18世纪90年代,法国重新确认自身为一个民族;海地在1804年获得民族独立;19世纪20年代,西班牙美洲大陆殖民地获得民族独立。
到19世纪中期,经过一个世纪的政治变革,民族意指具有一个民族政府的群体。
现代民族国家兴起,确立新的民族身份,创造了一种新等级结构,没有民族国家的民族被置于一种更加低级的层次上。
在1850年,法兰西、荷兰和巴西被认为是民族,伊博族和孟加拉族被标志为部落。
同一时期,“种族”意义改变了,增加了一种自然类型或生物类型等级,不再具有民族性的等级结构。
新教移民群体创建了美利坚民族与共和国,较早具备了现代民族国家的一般特征。
因此,北美洲新大陆现代民族国家的基本特点发源于移民群体,即移民群体民族性和公民性的制度化,并在19—20世纪得到了充分发展。
20世纪,民族概念已经发展出了一种标准定义,包括四个要素:一个中央政府,明确的边界,具有民族身份意识的公民,以及国际承认的现代民族共同体。
因此,现代民族主义是一种政治性群体身份形式;在这个意义上,民族认同(national identity),也可以指民族国家认同,即现代民族主义身份共同体形式是民族国家。
3.后民族阶段。
后民族是指20世纪中期以后,西欧建立地区共同体欧盟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后民族身份认同形式。
欧洲的这种精英主义阶层后民族身份是否具有跨阶层的开放性,学术界存在争议,目前在第三世界国家也难以成为主流话语。
人类史是一部移民史,移民群体是不同历史时期创造民族身份要求的中心变量。
第一,美洲案例。
在19世纪,现代民族身份历史要求的出现归因于移民。
例如,在美洲的欧洲移居者,即使仍忠诚于祖籍地,但依然发展了以围绕被占领土为中心创造新身份的不同的要求和联盟;在美洲的非洲奴隶也是如此,即使处于奴隶地位上,也在被占领土上发展了新要求、新联盟和共同体愿景;美洲原住民,同样发展了一种新身份,无论他们是否被征服、被驱逐或者被要求与新邻居发展社区关系。
第二,欧洲案例。
在19世纪之前,欧洲被称为“旧世界”,在欧洲形成和发展民族性方面,移民起到了显着作用。
例如,法国拿破仑在民族建立方面,通过移民和征服,在全欧洲推广了一种民族意识,加速了民族身份的增长,尤其在欧洲“塌陷的中心区域”的德国自此开始建立自己的民族,并发展德国文化和商业。
除了法国、德国,19世纪初期大移民也发生于欧洲的其他地方。
20世纪末期在西方社会出现的国际移民危机,在这个角度上,可以被看作是由于国际移民导致产生的一种民族认同危机。
二、国际移民民族认同危机与族群身份再定位20世纪末期西方社会的国际移民危机可以作为考察民族认同的案例。
19世纪浪漫民族主义运动时期、20世纪前半期自由民族主义运动时期以及20世纪晚期欧洲多民族国家的衰落时期,民族认同对历史事件都具有影响力,对人类世界产生各种不同的后果,其中民族身份都可以作为基本参考点来考察各个阶段和各种类型的现代民族主义理论。
从民族认同角度考察20世纪末西方社会国际移民危机现象具有同样的历史依据和分类学标准。
国际移民民族认同问题分析的基本单位是移民族群这种亚文化群体。
国际移民民族认同危机问题的实质是国际移民族群身份的再定位问题。
国际移民族群在定居国一般首先经过社会和经济涵化,其次进行民族认同的强化,形成移民对移居国民族和国家的归属性身份。
民族认同是国际移民族群身份政治制度的核心。
例如,萨伊德(Edward )认为,民族认同是现代民族国家意识形态的基本要素之一;20世纪晚期移民危机,可以看作是民族边界种族性的重新划界现象。
福山(Francis Fukuyama)持不同观点,认为20世纪末移民危机,尤其是西欧社会同化穆斯林社区的失败,是西方国家在全球化时期推行多元文化主义族群政策的失败;其原因是西方自由民主政治中缺少集体身份传统的漏洞所致;解决方案是重新确立西方以公民为核心的自由价值观,并且保持民族身份机制对新移民的开放性。
可见,在学术界关于国际移民民族认同危机分析的后殖民主义和新自由主义这两种代表性观点中,分别采用了基于种族主义和基于多元主义的两种族群身份政治研究视角。
因此,国际移民民族认同问题领域保持学术对话的开放性,需要引入移民族群身份政治运行机制。
身份政治概念假定,任何身份都是政治的并且任何政治都是身份的。
基于这种身份政治假定可以推论,族群身份政治概念是指基于族群身份而产生的身份政治化现象;国际移民族群身份政治概念是指移民基于族群身份在居住国产生的身份政治化现象。
国际移民族群身份政治运行机制是指国际移民族群身份政治要素在亚群体层面上社会化、在国家公共领域中结构化与全球层面上多维化的运行过程。
20世纪末国际移民民族认同危机的中心问题事实上是在全球化时期如何重新定位移民群体族群身份与民族认同之问的关系,或者在全球化时期国际移民族群身份与民族身份政治合法性两者之间存在何种关联性。
学术界关于民族身份政治合法性来源的现代民族主义解释理论有五种基本逻辑:第一,继承论。
这是民族身份合法性的正统性解释逻辑,指现代民族是由多族群共同建构的历史共同体的一种宏结构遗产。
第二,成熟论。
这种解释意指20世纪建立的很多民族,基于殖民统治和独立运动的经验而逐渐发展成熟起来,是一种在去殖民化过程中产生的民族成果。
第三,建构论。
这种理论是指“民族工程”(national project)的领导者为获得具有控制权的政府,民族是从“印刷资本主义”发展出来的一种“想象的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