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脱毒方法
草莓病毒病的症状以及防治办法

草莓病毒病的症状以及防治办法随着草莓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草莓病毒病的发生日益严重,导致植株生长不良、产量下降和品质下降。
因此,这种疾病逐渐引起了广大果农的关注,草莓被单体病毒感染,可见有时症状并不是非常明显,在草莓病毒症在复合侵染后,草莓主要表现为生长弱、退化、新叶膨胀不足、叶片小、无光泽、无绿色、发黄、收缩变形,会直接导致草莓果实少,果实小,产量低。
下面我们就来看下草莓病毒病症状主要有什么?还有就是怎么治草莓病毒病?1、草莓斑驳病毒这种病毒非常普遍,在很多草莓种植的过程中都会出现这种病毒。
如果只是单独的感染这种病毒的时候,症状并不是非常明显。
当它被其他病毒感染时,草莓植株会严重矮化,草莓植株的叶子也会变小,有褪绿斑点,叶子枯萎扭曲。
2、草莓轻型黄边病毒当病毒单独感染时,草莓植株会直接导致发黄,老叶变红,植株矮化,叶片边缘不规则,叶脉向下弯曲或当病毒稍微矮化和复合时整叶扭曲。
3、草莓镶脉病毒单独感染时没有明显症状。
合并感染后,静脉萎缩,叶子扭曲。
同时沿静脉形成黄白色或紫色的病斑。
另外草莓的植株出现的紫色的病斑,还有的植株极矮,匍匐茎发生减少,会直接草莓的产量以及品质直接下降。
4、草莓皱缩病毒这种病毒分布在世界各地,也是对草莓种植影响非常大的病虫害,用强毒株侵染草莓后,草莓植株会变矮,叶片产生不规则的黄色斑点,扭曲变形,匍匐茎数量减少,草莓的繁殖率会直线下降,果实变小。
如果草莓种植的时候,植株会严重矮化,然后与淡黄色边缘病毒混合,会直接影响草莓的产量,甚至完全丧失草莓产量。
怎么治草莓病毒病首先,无毒种苗的培育目前,草莓脱毒亲本品系的培育和繁殖是防治草莓病毒病的经济有效措施。
脱毒方法有热处理、茎尖分生组织培养、茎尖培养与热处理相结合、花药培养四种,其中花药培养效果最好。
其次,加强栽培管理,注意田间清洁卫生,及时清除草莓田田间的垃圾和杂草。
必要的时候要添加有机肥,合理施用化肥,促进草莓健康生长。
及时清除病株、清除病叶和破坏对预防或减少疾病的发生有一定的作用。
草莓脱毒技术研究进展

草莓脱毒技术研究进展
草莓的脱毒技术主要包括物理脱毒、化学脱毒和生物脱毒三种。
物理脱毒技术主要是通过超声波、冷冻、蒸汽等方式进行草莓的脱毒。
超声波脱毒是
将草莓放入含有适量水的容器中,利用高频率的超声波振动将水中的气泡爆破,产生局部
高温和高压力,从而达到杀灭细菌的目的。
冷冻脱毒是将草莓放在低温下,利用低温杀死
细菌。
蒸汽脱毒是将草莓放在蒸汽室中进行杀菌,这种方法不会污染水资源,所以比较受
欢迎。
化学脱毒技术是通过化学物质进行草莓的脱毒。
常用的化学脱毒剂包括过氧化氢、臭氧、次氯酸钠等。
这些化学物质可以杀死草莓表面的微生物以及在草莓表面形成保护层,
从而保证草莓的质量和安全性。
过氧化氢是最常用的化学脱毒剂之一,可以通过浸泡或喷
洒的方式进行脱毒。
生物脱毒技术是应用生物学原理进行草莓的脱毒。
常用的生物脱毒方法包括辐射杀菌、微波处理以及质子束辐射等。
辐射杀菌是将草莓暴露在一定的辐射剂量下杀死微生物。
微
波处理则是利用高频电磁波杀死细菌。
质子束辐射方法则是通过加速器将草莓暴露在质子
束中,达到杀菌的效果。
总之,草莓的脱毒技术已经在多个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研究。
其中,物理脱毒和
化学脱毒技术比较成熟和普遍,可以用于商业生产。
而生物脱毒技术目前还存在技术难度
较大和成本高等问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无论采用哪种脱毒技术,都需要在不影
响草莓质量的情况下保证草莓的安全性,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脱毒草莓

中的分布是不均匀的,越靠根尖(root tip)、茎尖 (shoot tip)区病毒含量越低,在根尖、茎尖的顶端不 含病毒。 能量竞争,病毒核酸和植物细胞分裂时DNA合成均需要消 耗大量的能量,而分生组织细胞本身很活跃,其DNA合成 是自我提供能量自我复制,而病毒核酸的合成要靠植物 提供能量来自我复制,因而就得不到足够的能量,从而 就抑制了病毒核酸的复制。
草莓脱毒意义
单果加大
产量增加
商品性提高
三、草莓脱毒苗培养流程和工序
脱毒时,最好找出茎原基所
带叶原基的数目与生长点
(茎尖)大小的相关性,这
样在取材时就方便多了
茎尖越小对培养基的要求越 高,剥离技术要求越高,成 功率越低,挑茎尖培养大约 每100个成活60个。
茎尖培养
茎尖在显微镜下挑取, 大约0.1-0.3mm,如针尖 大小,从挑取茎尖培养 成苗需要3个月时间。
茎尖生长一个月后
试管苗批量培 养
试管苗生根后可 以炼苗驯化。
草莓病毒检测
茎尖苗的病毒检测很重要。目前有三种方法进行 草莓茎尖苗的病毒检测:目测法、指示植物嫁接检测 法、血清检测法。
脱毒草莓的血清学检测
血清鉴定(serological test)(抗原抗体反应):病毒抗血
清具有高度的专化性,因而可用于鉴定受感染而没有 症状的带毒植物。
危害园艺植物的病毒数目
植物种 类 染病毒种 植物种 类 类 染病毒种 植物种 类 类 染病毒 种类
菊花
19
矮牵 牛
5
葡萄
26
康乃馨
水仙 唐菖蒲 风信子 月季 天竺葵
11
4 5 3 10 5
马铃 薯 大蒜
豌豆 百合 柑橘 苹果
我国草莓脱毒研究进展

无病 毒苗生产 的主要 方法有 : 高温 脱毒 法 、 茎尖 培养 脱毒 法 、 高温 和茎 尖 培养相结合 脱 毒法 、 花药 培
收 稿 U期 :[ I l 0 2X 0 2 )
2 茎 尖 培养 脱 毒
2 0世纪 8 代 初 , 兰 英ll邓 明 琴【 裘 文 0年 覃 6、 6 、
莓 轻 型 黄 边 病 毒 ( I ̄ E ) S IqV 、草 莓 斑 驳 病 毒 V
养 脱毒 法。为 了有 利 于 草莓 脱 毒菌 的生 产 , 将 我 现 国草莓 脱毒苗 的研究 现 状综述 如 下。
1 高温 脱 毒 法
高 温 脱毒 法 是利 用 病 毒 粒子 不 耐高 温 的特点 , 使 用高温 使病毒 粒 子 钝 化失 活 的原 理 来灭 活 病毒 。 廖 俊杰等 【 将 草莓栽 于盆钵 中置 3 ℃温 箱 中处理 , 5 8 发 现 处 理 1 5 d无 脱 毒 效 果 , 理 9 处 0 d脱 毒 率 仅 6 %。所以 , 温脱毒 时 间长 、 6 高 效果 差 。且长 时 间在
抗 病基 医直接 或 间接 产物与 溃疡病 菌无 毒基 因直 接 或间接 产物相 互 识 别 , 着就 是 信 号传 导 过程 。这 接
一
时期 防卫基 因役 有 活 化 表达 , 因此 叶 片 中的酶 包
3 李 靖 窨 千 . 文 静 黄 瓜 感 染 霜 霉 病 叶 片 中 一 些 酶 活 性 变 利 袁
高 温 下 的草 莓 容 易 死 亡 , 要 将 根 部 进 行 降 温 处 理 需
( MD 、 莓 皱 缩 病 毒 ( C V) 草 莓 镶 脉 病 毒 S V) 草 Sr 、 ( Ⅵ3 . 国草莓 主栽 区 均存 在上 述 4种 病 毒 , s v) 我 长 江流域草莓 植 株 严 重退 化 主 要是 病 毒 引起 , 面 大 积植 株感染 率达 5 % 。防治 草莓 病毒 病 , 高 草 0 j 提
草莓栽培技术(十一)草莓脱毒苗繁育

草莓栽培技术(十一)草莓脱毒苗繁育草莓组培苗在植物学性状、果实性状、丰产性及抗病性等方面均优于自繁苗,可比自繁苗增产30%以上。
目前,草莓茎尖组培脱毒技术已经较为成熟,在草莓生产上应推广采用工序简单、易掌握、生产成本低的组织培养手段进行草莓组培脱毒苗的规模化生产。
现将该技术总结如下。
01、匍匐茎的选择与消毒3-5月从生长健壮、无病虫害、具有品种典型性状的植株上采集处于抽生盛期的草莓匍匐茎,将匍匐茎用纱布包好,用流水冲洗30min以上,然后用70%酒精消毒30s,再用0.1%升汞消毒6~8min,最后用无菌水漂洗干净并用灭菌滤纸吸干水分,包好后放置于超净工作台上待用。
02、茎尖脱毒在超净工作台解剖镜下剥取0.2mm大小的茎尖生长点,切下后立即放置于诱导培养基上(MS培养基+0.3~0.5mg/L 6-BA+0.05mg/L GA+0.01mg/L IBA+3%蔗糖30g,pH值5.8)。
将接好的苗放置于培养室中进行培养(温度为25±1℃,每天光照14h,光照强度2000lx),经过2~3个月即可长成。
03、病毒检测待组培瓶苗长至2~4cm高时,切取叶片提取RNA或DNA,利用PCR法检测病毒。
去除带病毒的幼苗,将无病毒幼苗继续利用诱导培养基进行培养或扩繁,在定植前15~20d用3/4MS培养基进行生根培养,当幼苗长出3~5条根时进行驯化移栽。
04、定植苗床的准备使用无土育苗基质,要求基质理化性质稳定,具有良好的保水保肥能力,透气性好,pH值5.5~6.5。
多次使用过的基质必须灭菌。
一般将2~3种基质混合后使用,如将草炭、蛭石按体积比2∶1或将草炭、珍珠岩按体积比3∶1混合后使用,并用普力克1000倍液浇透,以杀死基质中残存的病原菌。
在苗床上铺设加温线,然后将基质铺为10cm厚。
用竹竿或钢管做好小拱棚,除用于保温保湿外,还可搭设遮阳网用于遮阳。
在小拱棚外的塑料大棚或温室两边加上防虫网,以防止蚜虫和叶蝉等病毒介体传毒。
草莓脱毒快繁技术的推介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第三部分
草莓脱毒苗的生产表现及优势
PART 03
草莓脱毒苗的生产表现及优势
增强长势面
叶片增大、叶色浓绿 有光泽,生长整齐一致, 长势明显增强
提早成熟
提早花芽分化,果实成熟 快,相对提早上市
增产增量
花序数、花果数及 单果重显著增加
繁殖数量增加
大田繁殖数量显著增加,脱 毒苗繁殖比例1 : 100-200, 常规苗为1 : 40-50
创建高效的草莓 茎尖脱毒培养体 系,选育一批具 有自主品种权的 高产优质抗病草 莓品种。
对草莓脱毒苗推广应用到生产 中,每亩可使种植户增产20% 以上,提高对病毒病等病害的 抗性,降低发病率,减少农药 用量,符合草莓绿色、环保生 产标准,提高草莓产品质量, 增加农民收入,节约成本。
草莓脱毒技术解 决的主要问题
草莓脱毒快繁技术的推介
目录
0 1 建立草莓脱毒技术的目的 草莓脱毒技术体系的介绍 0 2 0 3 草莓脱毒苗的生产表现及优势 草莓脱毒快繁技术的应用 0 4
PART 01
第一部分
建立草莓脱毒技术的目的
建立草莓脱毒技术的背景
在草莓的生产过程中, 为了发展和保持其优良品种的 经济性状, 人们一直采用匍匐茎埋压及分株等营养繁 殖技术繁育种苗, 这导致了病毒病不断地传播和积累, 病害也日趋严重。由于病毒的危害, 植株生长衰弱、 结果期推迟、产量减少、果品质量明显降低。
背景
现状
目前,江苏草莓栽培面积发展迅速,栽培区域逐渐扩大。江 苏省草莓生产已开始进入转型期:一是由露地栽培为主逐步 转入以大棚等设施栽培为主,二是由数量型扩面增产向数量 质量型(扩面与追求单位面积优质高产同时进行)转变。江 苏地区草莓生产特点与市场随着草莓新品种的选育成功,草 莓栽培形式的改变而有所改变。
五种处理对奶油草莓组培苗脱毒效果的影响

李国树,徐成东,王振吉,等 五种处理对奶油草莓组培苗脱毒效果的影响
茎尖脱毒培养、指示植物等对草莓脱毒效果进行 研究,为奶油草莓脱毒苗生产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取于楚雄市白沙冲草莓园连作线的 草莓植株,叶片带有斑驳皱缩、含有病毒奶油草莓 (Strawberry of cream.cv.)。 1.2 方法 取连作 3 年、叶片带有斑驳皱缩、含有 病毒的 2 y 生奶油草莓衰老叶片作为外植体。外 植体经消毒后接种于愈伤诱导、茎叶分化和生根 培养的培养基中,经 65 d 培养成带病毒的草莓试 管苗后,再进行以下研究。 1.2.1 微茎尖培养脱毒 借助体视显微镜,剥取 不同长度带 1~3 个叶原基的茎尖进行接种。每瓶 接种 3 个微茎尖、4 瓶重复,共 12 瓶进行培养。 1.2.2 昼夜变温处理脱毒 在参照超低温保存 和植物昼夜交替生物钟改变的基础上,建立昼夜 温差培养,筛选奶油草莓脱毒效果最佳的昼夜温 差组合,设立试验如下:A1,白天 4℃,晚上 25℃, 连续处理 2 周;A2,白天 25℃,晚上 4℃,连续处 理 2 周。 1.2.3 试管苗三氮唑核苷处理脱毒 已培养 65 d、体内带病毒的幼嫩试管苗为外植体,接种于含 有 三 氮 唑 核 苷(设 0 mg/L、5 mg/L、l5 mg/L、25 mg/L、35 mg/L,5 个浓度梯度)的基础培养基 1/2 MS + 6-BA 0.2 mg/L + IBA 2.0 mg/L 上生根诱导。 切取奶油草莓试管苗 0.3~1.0 cm 长的茎尖接种于 5 种培养基上,每种培养重复 3 瓶,观察记录生长 情况,统计成活率。30 d 后,将生根较明显,根系 发达的试管苗进行移栽 1~2 周左右,观察其外部 形态、长势并且采用指示植物涂抹法进行脱毒效 果检测。 1.2.4 高 温 处 理 脱 毒 分 别 设 置 恒 温 水 浴 锅 40℃、45℃、50℃梯度;早上处理 3 h,下午处理 3 h,晚上组培室正常培养,连续处理 3 d;处理完后 剥取茎尖接种到生根培养基:1/2 MS + 6-BA 0.2
草莓脱毒步骤

草莓脱毒步骤
给草莓脱毒的方法有茎尖培养、热处理法、花药培养法等,其中花药培养法的步骤非常简单,在花粉到单核期时,就将花蕾剥取花药接种。
先清洗消毒,使用专业化学溶剂培养,草莓原种病毒20%以内的感染率才能算作合格。
1、茎尖培养
茎尖培养脱毒法是在短期内加速繁殖草莓优良品种以供商品化生产,挽救严重感染病毒的草莓,并结合辐射诱变进行草莓品种的改良和选育,是目前较为常用的脱毒法。
茎尖越小,脱毒越简单,去掉病毒的几率也就越高。
2、热处理法
热处理法是使病毒不活化、去除母株病毒为目的。
将草莓放在温度38℃环境下的高温中,处理11~13天,基本就能够脱毒。
对于皱缩病毒,则需要50天以上才能够达到脱毒目的。
在叶片喷洒多效唑溶
液可以提升草莓耐热性。
3、花药培养法
花药培养脱毒的有点在于操作简单,可繁殖量较大。
花粉到单核期时,采集花蕾剥取花药接种,经过消毒后使用专业的化学溶液进行培养。
将培养温度稳定在22~28℃,每天光照12~14小时,直到生根后,叶片3~4片时再移植。
4、脱毒生产
栽种出来的脱毒草莓原种,经过定植后,隔离在专门的无菌环境下,继续繁殖脱毒的草莓生产用苗。
这类操作一般会有专业的人工流程,对草莓原种病毒检测,不超过20%感染率才能算是合格。
草莓脱毒技术研究进展

草莓脱毒技术研究进展草莓是一种受欢迎的水果,富含营养物质和天然抗氧化剂。
然而,由于生长过程中使用了很多化学肥料和农药,草莓也可能被污染而成为食品安全隐患。
因此,草莓脱毒技术的研究变得非常重要。
草莓中常见的农药残留包括有机磷、有机氯农药等,这些农药残留对人体健康有潜在影响,因此必须采取适当的脱毒技术来保证人们食用草莓的安全性。
目前,草莓脱毒技术主要分为化学法和物理法两种。
化学法是最为常见的草莓脱毒技术,主要包括漂洗、浸泡和喷洒等。
漂洗法是利用水流冲洗草莓,可去除表面的农药残留,但对于残留较多的农药并不十分有效。
浸泡法是将草莓浸泡于含有脱毒剂的溶液中,可去除草莓内部较深层次的农药残留,但需注意草莓使用的脱毒剂种类和浸泡时间等。
喷洒法是将草莓表面喷上脱毒剂,可有效降低草莓的农药残留,但可能会影响草莓的口感和质量。
物理法是一种无化学药剂的脱毒技术,主要包括红外线烘干、紫外线辐射和臭氧气体灭菌等。
红外线烘干法可通过加热杀死草莓中的病菌和病毒,但可能会影响草莓的口感和质量。
紫外线辐射法是利用紫外线照射草莓,可去除表面的细菌和病毒,但可能会影响草莓的质量。
臭氧气体灭菌法是利用臭氧气体对草莓进行灭菌处理,可去除草莓表面和内部的微生物和病菌,但需注意草莓暴露于臭氧环境的时间。
另外,还有一些新型的草莓脱毒技术在研究和应用中。
例如,利用微波辐射处理草莓,可有效地去除农药残留和微生物,同时保持草莓的口感和营养成分;利用超声波处理草莓,可破坏草莓细胞壁,有助于去除草莓内的农药残留。
总的来说,草莓脱毒技术是保证草莓安全、提高草莓质量的关键技术之一。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相信新型的脱毒技术将会不断涌现,让我们可以更加健康地享受美味的草莓!。
草莓脱毒技术研究进展

草莓脱毒技术研究进展草莓是一种人们非常喜爱的水果,其甜美可口的口感让人无法抗拒。
随着环境污染和化学农药的广泛使用,草莓的质量和安全性越来越受到关注。
由于草莓表面常常沾有各种农药残留和细菌,这些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的物质需要被有效去除。
草莓脱毒技术的研究成为当前的热点之一。
本文将介绍草莓脱毒技术的研究进展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传统的草莓脱毒方法传统的草莓脱毒方法主要包括水洗、漂洗和化学脱毒等方法。
水洗是最简单的一种方法,但是草莓的表面往往有许多微小的凹陷,水洗很难将其中的农药残留和细菌去除干净。
漂洗则是利用漂白水或其他化学药剂对草莓进行处理,虽然可以去除一部分农药残留和细菌,但是漂洗剂残留和对草莓口感的影响也成为了一个问题。
化学脱毒则是利用化学药剂对草莓进行浸泡或喷洒,虽然可以去除大部分的农药残留和细菌,但是化学药剂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也成为了一个隐患。
传统的草莓脱毒方法存在各种问题,需要寻找新的解决方案。
二、生物脱毒技术的研究进展近年来,生物脱毒技术成为了草莓脱毒的研究热点。
生物脱毒技术是利用微生物或酶类对草莓进行处理,去除其中的农药残留和细菌。
与传统的化学脱毒方法相比,生物脱毒技术具有环保、安全、无残留物等优点,因此备受关注。
1. 微生物脱毒技术利用微生物对草莓进行腐解和降解是一种有效的生物脱毒技术。
研究表明,某些细菌和真菌具有分解农药的能力,可以将草莓中的农药降解成无毒物质。
青霉菌、放线菌等微生物被广泛应用于草莓脱毒领域。
这些微生物能够分解草莓中的农药残留,同时对草莓的口感和营养价值没有明显影响,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2. 酶类脱毒技术除了微生物之外,酶类也被广泛应用于草莓脱毒领域。
酶类是一种天然的生物催化剂,可以高效地降解草莓中的农药残留和细菌。
目前,已经有许多酶类被发现具有脱毒作用,如过氧化物酶、脱氢酶等。
这些酶类可以在一定条件下高效地去除草莓中的有害物质,而且对草莓本身没有明显的影响。
草莓脱毒苗的培育技术

草莓脱毒苗的培育技术
1 草莓脱毒苗概述
草莓是我们常见的水果之一,品种上有不同的选择。
然而在种植
草莓时,病毒是极难避免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草莓脱毒苗技
术应运而生。
2 草莓脱毒苗的原理
草莓脱毒苗是以植物白化病毒或其它草莓病毒作为污染源,获得
的参考对照苗为基础,通过进行无菌培养及药物处理、抑制、消毒等
多项技术,获得毒素完全清除的健康常规苗。
3 草莓脱毒苗的优点
草莓脱毒苗和传统草莓苗相比具有许多优点。
草莓脱毒苗生长快,移栽后生长周期也比传统草莓苗短。
草莓脱毒苗需要的温度和湿度比
传统草莓苗更低,也更适宜人工培育。
在种植季节富有市场倾向或流
行趋势某特定草莓品种,草莓脱毒苗可以确保大批量且高质量地进行
生产。
4 草莓脱毒苗的培育技术
草莓脱毒苗的培育需要进行无菌技术,确保生产的苗不受任何细
菌感染。
草莓的组织培养和无菌苗获得的技术主要应用于草莓繁殖和
脱毒苗的产生。
有两种主要的草莓无菌繁殖方法:第一,草莓茎尖经
化学处理后进行无菌培养,新株的形成经两个月左右时间;第二,草莓叶片经抗生素处理后进行切片培养,初步体系管理可另立新苗。
草莓脱毒苗的田间移植有生长适应期,有利于图谋在线运(苗期60-90天),并获得了果实产量的显著提高效果,获得的健康常规苗无需进行特别的防护管理,成年期果实品质也相应提升,草莓繁殖和脱毒苗的培育技术因此具备很大的发展前景。
新品种草莓脱毒种苗繁育及推广 实施方案

新品种草莓脱毒种苗繁育及推广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在当前农业发展的背景下,新品种草莓脱毒种苗繁育及推广成为了热门话题。
草莓作为一种重要的水果作物,对种植环境、土壤和气候的要求较高。
如何推广新品种的脱毒种苗对于提高草莓产量和品质至关重要。
二、脱毒种苗繁育技术1. 遴选适宜品种:针对当地的气候环境和土壤条件,选择适宜生长的草莓品种,能够适应当地的气候和环境,抗病性和产量较高的品种更受农户欢迎。
2. 脱毒种苗繁育技术:采用组织培养技术,通过无菌培养的方式,从优质母株上分离培养出无病害的种苗。
这种繁育技术可以有效地避免病毒感染,提高种苗的品质和产量。
3. 母株管理:对母株进行定期的检测和管理,保持母株的健康状态,以提高脱毒种苗的繁殖效率。
4. 合理施肥:对脱毒种苗的育苗基质施加适量的有机肥和无机肥,保证其正常生长,提高成活率。
三、脱毒种苗推广实施方案1. 种苗示范基地:在当地建立草莓脱毒种苗示范基地,向农户展示脱毒种苗的繁育和种植技术,引导农户使用新品种的脱毒种苗。
2. 培训和技术指导:组织相关的种植技术培训,向农户传授种植管理技术和脱毒种苗的认识,提高他们对新品种脱毒种苗的认知和接受度。
3. 政府扶持政策:政府可以给予种植新品种脱毒种苗的农户一定的政策扶持,包括补贴、技术指导和市场保障,以激励农户种植新品种的脱毒种苗。
四、个人观点和理解新品种草莓脱毒种苗繁育及推广实施方案是现代农业的重要一环,对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农业领域的一名写手,我深知推广新品种的脱毒种苗对于农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在实施推广过程中,需要加强农户的培训和技术指导,同时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支持也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够真正实现新品种草莓脱毒种苗繁育及推广的目标。
总结回顾新品种草莓脱毒种苗繁育及推广实施方案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工程,需要从品种遴选到繁育技术再到推广实施方案都需要细致谨慎地考虑和实施。
只有通过科学的技术和政策的支持,才能够真正实现新品种草莓脱毒种苗的推广目标,从而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脱毒苗的培养方法

脱毒苗的培养方法
一、蛹虫草附生菌种培养
1. 准备材料:收获的蛹虫草菌株、接种基质。
2. 将收获的蛹虫草菌株洗净消毒后,置于培养基中,进行菌种的附生。
3. 在培养箱中进行温度、湿度等条件的控制,促进菌种的生长。
二、组培苗繁殖
1. 准备材料:蛹虫草附生的培养基、表型较好的草莓种质植株。
2. 从表型良好的草莓种质中剪取茎段,进行离体培养,培养出愈伤组织。
3. 将蛹虫草菌种加入到培养基中,促进愈伤组织的生长和单倍体苗的发生。
4. 经过多次培养和筛选,逐步选育出表型优良的二倍体草莓组培苗。
三、体细胞培养
1. 准备材料:草莓种子。
2. 取草莓种子,进行表皮消毒处理。
3. 通过离体培养,诱导单个细胞的质体分裂,产生多个愈伤组织。
4. 经过培养和筛选,选出表型良好的二倍体草莓组培苗。
四、苗木移栽
1. 准备材料:草莓组培苗、移栽土壤。
2. 将草莓组培苗移至移栽盆中,加入移栽土,进行移栽。
3. 对移栽后的苗木进行光照、灌溉等管理,促使草莓苗木生长健壮。
总之,草莓脱毒苗的培育过程需要经过多个步骤和环节,需要科学合理的控制温度、湿度等条件,采取适当的材料和方法,才能培育出高品质、高产量的无毒草莓苗木。
草莓脱毒技术研究进展

草莓脱毒技术研究进展草莓是一种广泛受欢迎的水果。
由于草莓本身富含营养且口感鲜美,因此它的生产量和消费量在全球范围内不断增加。
然而,由于采摘、运输、销售等环节存在质量问题,草莓中常常存在有毒农药残留和微生物污染等问题。
因此,开发和研究草莓脱毒技术已成为当前学术界和工业界的热点问题之一。
本文将重点介绍草莓脱毒技术的研究进展。
1. 光照脱毒技术光照脱毒技术是一种简单、有效的草莓脱毒方法。
该方法利用紫外线照射或聚光灯照射草莓,能够有效杀灭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并分解草莓中的农药残留。
多项研究表明,草莓经过光照处理后,菌落总数明显降低,残留农药量也减少了很多。
热处理脱毒技术是一种传统的脱毒方法,也是一种最为简单和易行的方法。
该方法利用高温烘烤或加热的方式来杀灭草莓中的微生物和降解农药残留。
研究表明,经过热处理的草莓在颜色和风味等方面与正常草莓无明显差异。
但这种方法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精力,而且不同的草莓品种和生长环境对处理温度和时间的要求不同。
3. 化学方法脱毒技术化学方法脱毒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草莓脱毒技术。
该方法通过化学物质的应用来除去草莓中的有害物质,以达到脱毒效果。
研究表明,一些化学物质能够有效去除草莓别嘌呤残留、一氧化二氮等有害物质,并保持草莓的营养价值和食用性质。
但该方法对草莓自身也有一定的影响,需要进行深入的安全性和卫生性评价。
电子束脱毒技术是一种现代化的草莓脱毒方法。
该方法利用高能电子束照射草莓,能够杀死草莓中的各种微生物,并能分解草莓中的残留农药、激素等有害物质。
由于能直接照射到草莓表面内部,电子束脱毒技术脱毒效果很好,但需要适当控制辐射剂量,避免过度辐照导致草莓品质下降,同时加强安全和卫生监管。
综上所述,草莓脱毒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元化、专业化和精细化。
不同方法各有优缺点,选择适合的脱毒方法需要综合考虑生长条件、生产成本、产品质量、消费者健康安全等因素。
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强草莓脱毒技术的研究,探索更加高效、环保的方法,推动草莓产业持续发展。
草莓脱毒种苗生产技术规程

草莓脱毒种苗生产技术规程草莓脱毒种苗生产技术规程是指在种苗生产中使用一系列科学、规范的技术手段,通过对草莓病毒进行有效的检测、隔离和消除,生产出无病毒、高品质的草莓脱毒种苗。
以下是草莓脱毒种苗生产技术规程的相关参考内容:一、材料准备1.苗圃地选择:应选用土层深厚、排水良好、无严重盐碱、沙质和亏空等土壤,并考虑到旱涝保收的因素。
2.种原选择:应选择育性好、病毒感染少的良种,且种间要有足够的差异化。
3.器具用品:种植盘、播种机、菜刀、消毒酒精等。
二、种苗生产1.草莓母株生产:在母株生产过程中,必须进行病毒检测,对发现的病毒进行适当的处理和隔离。
2.草莓继代繁殖:通过草莓继代繁殖的过程,可以有效地将病毒消除,并获得健康、无污染的种苗。
3.草莓继代繁殖条件:应在无菌环境下,使用7~10天的苗阶段进行,温度为22~25℃,光照强度为2000~3000lx,相对湿度为70%以上。
4.草莓种苗培育:在培育过程中,要进行各种专业技术操作,如播种、移栽、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
5.草莓种苗质量检测:进行病毒检测、品质检验以及结构外观检测等。
三、病毒检测1.草莓脱毒种苗生产的核心是病毒检测,必须在科学的检测方法和严格的操作流程下进行。
2.目前常用的病毒检测方法包括酶联免疫吸附实验、荧光抗体法、聚合酶链反应法等。
四、隔离1.草莓脱毒种苗的隔离是指将健康的草莓种苗与有病毒的草莓种苗相互隔离,使其不受病毒感染。
2.隔离方法包括地理隔离、物理隔离、化学隔离等。
五、消除1.草莓种苗的消毒是指对存在病毒感染的草莓种苗进行消毒,以期消除病毒。
2.消毒方法包括化学消毒、热处理等。
六、总结通过草莓脱毒种苗生产技术规程的实施,可以生产出无病毒、高品质的草莓脱毒种苗,为草莓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草莓PPT课件

一、大蒜脱毒苗的培育
• (一)脱毒的方法:茎尖培养、茎盘培
养、花序轴培养、茎盘圆顶培养、体细 胞胚再生培养。
1. 茎尖培养脱毒
• 2.花序轴培养脱毒
茎尖分生组织
(1)培养方法
• 大蒜鳞茎先在4℃下贮藏30d左右,以打破休眠。 • 蒜瓣表面消毒后→剥取0.2~0.9mm长的带一个或不
带叶原基的茎尖→接种在附加6-BA 2.0mg/L+NAA 0.6mg/L的 (MS、B5、LS)培养基上→40d后开始分 化→形成侧芽→ 100d后形成丛生芽。
1.茎尖培养脱毒
• 剪取5cm左右的顶梢 → 剪去叶片 → 自来水冲 洗 → 70%酒精浸3~5s → 0.1%升汞消毒2~ 10min → 无菌水冲洗3~5次 → 剥离茎尖外面的 幼叶和鳞片 →切取茎尖分生组织 →接种于诱 导培养基MS+BA0.5+GA3 0.1+IBA0.2 →分化培养 基MS+BA0.5~1.0→ 20d分化丛生芽→生根培养基 1/2MS+IBA0.2~1.0→生根→炼苗→移栽
培养条件
• 培养基含蔗糖30g/L、琼脂8g/L、pH 5.8~6.0。
• 培养温度为25±1℃ • 光照强度1200~2 000Lx,12h/d。
(2)影响茎尖脱毒的主要因素
①培养基
②茎尖大小
③ 热处理或茎 尖培养结合热 处理
2. 花序轴培养脱毒
• 蒜薹总苞段→ 70%酒精表面消毒1min →0.1%氯化 汞中灭菌12min →无菌水冲洗4~5次后→剥去外层 苞叶→横切花序轴顶部→去除花茎部分→将花序轴 接种于固体培养基上。
每10 ~ 18 d将上述悬浮培养物移入 1/2MS固体培养基上使体细胞胚成苗。
草莓种苗的脱毒技术试验研究

草莓(Fragaria ananassa Duch.)属蔷薇科草莓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1],在我国很多地方被广泛栽培,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草莓是一种以匍匐茎无性繁殖的作物,因长期种植,体内病毒逐年积累加重,病毒病发生严重[2]。
一旦草莓感染了病毒后,植株生长缓慢、叶皱缩、果实逐年变小、畸形、品质差,一般减产30%~80%[3],草莓病毒病已成为了草莓生产中的一大危害。
草莓病毒病,目前还没有一种比较好的药剂可用于防治。
培育无病毒母本苗,栽培无病毒苗木,是防治草莓病毒病的根本对策[4]。
目前世界上生产草莓无毒苗最普通、最有效的方法是用茎尖培养法培育草莓无病毒苗[5]。
草莓脱毒技术的研究,国内已有很多报道,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何欢乐等的研究结果[2]表明,最适宜的草莓脱毒法为改良热处理+茎尖培养法,即先将草莓匍匐茎放在40℃热水中处理4h,再剥取≤0.5mm 大小的茎尖进行培养,脱毒效果良好;高山林[3]的研究结果表明,把切取的草莓芽洗净后经过高温短时间热处理,然后用茎尖培养法获得无病毒草莓苗;刘健等[6]的研究表明,经40~42℃高温处理草莓匍匐茎后再剥取茎尖,得到的试管苗能达到100%脱毒率;顾地周等[7]的研究表明,利用试管内高温处理(在温度35~50℃条件下,培养30~80d)结合茎尖脱毒的方法可以完全脱除草莓病毒,从而建立了草莓脱毒体系;覃兰英等[8]的研究表明,将草莓在35℃下热处理7d 后,逐步升温至38℃,在湿度40%~68%、光照度4000~5000lx 条件下热处理35d 后,将长出的新茎茎尖再行组培,可获得100%的脱毒苗;童尧明等[9]的研究表明,以草莓茎尖分生组织0.2~0.4mm 一次性培养出组培苗,出苗率83%~90%,脱毒率达100%;高遐虹、李梅[10]的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草莓的茎尖2次脱毒法,对宝交早生等6个草莓品种的茎尖进行组培脱毒,经检测可全部脱除草莓斑驳病毒、草莓轻型黄边病毒、草莓镶脉病毒和草莓皱缩病毒,茎尖2次脱毒法操作简便、易掌握,脱毒率达100%,分化率达79%。
一种草莓脱毒育苗方法[发明专利]
![一种草莓脱毒育苗方法[发明专利]](https://img.taocdn.com/s3/m/364b7859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87.png)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2011414054.4(22)申请日 2020.12.02(71)申请人 蚌埠海上明珠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地址 233000 安徽省蚌埠市燕山乡王巷村(72)发明人 张国前 (51)Int.Cl.A01H 4/00(2006.01)(54)发明名称一种草莓脱毒育苗方法(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草莓脱毒育苗方法。
其制备方法为:S1、外植体的选取;S2、外植体的消毒灭菌;S3、外植体的接种培养;S4、分化形成脱毒幼苗;S5、幼苗的驯化及移栽。
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具有脱毒效果好、种苗繁殖快、移栽成活率高以及提高草莓的产量和品质,培育出的草莓脱毒苗具有植株长势强的优点。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6页CN 112586350 A 2021.04.02C N 112586350A1.一种草莓脱毒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步骤:S1、外植体的选取:选择长势良好、无病虫害、无畸形的健壮草莓植株,取其匍匐茎带节茎段,选取顶端处有四个未展叶之间的匍匐茎;将选用的匍匐茎置于6℃下的低温状态下保存10‑18h;S2、外植体的消毒灭菌:将步骤S1处理的匍匐茎从低温状态自然升温至室温,从顶部第二个未展叶、第三个未展叶之间剪切6‑8cm的匍匐茎,将匍匐茎放置于75%的酒精中浸泡30‑40s,然后在利用0.15%‑0.2%的升汞溶液处理1min,最后将匍匐茎再次放入75%的酒精中浸泡30‑40s,处理后用无菌蒸馏水反复冲洗三次;S3、外植体的接种培养:将步骤S2处理的外植体接种在茎尖诱导培养基上,在温度为25℃±3℃、湿度为75℃、光强为2000Lux、光照时间为14h/d下培养,至六周后其余条件不变光强增强到3000Lux,八周后光强减弱至2000Lux下继续培养直至从茎尖诱导出再生植株幼芽,此阶段培养2‑3个月,完成初代培养;S4、分化形成脱毒幼苗:将步骤S3处理的植株幼芽切成小块接种在增殖培养基上,在25℃±3℃、湿度为75℃、光强为2000‑3000Lux、光照时间为14h/d下培养至长成5‑8cm长幼苗;S5、幼苗的驯化及移栽:将步骤S4的幼苗移栽至灭菌处理的营养土中,从人工气候培养箱中拿出放在光照培养架上培养,后再转移至室外遮阳网的环境下生长,此阶段生长2‑3周后,移栽到土壤中,定期浇水、施肥处理,并关注植株生长状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草莓脱毒方法以药剂处理加茎尖培养可增加脱毒效果,如盐酸四环素对草莓的四种病毒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覃兰英等(1988)将草莓在35℃下热处理7 d后,逐步升温至38℃,在湿度40%~68%、光照度4 000~5 000 Lx条件下热处理35 d后,将长出的新茎茎尖再行组培,可获得100%的脱毒苗。
大泽胜次(1982)在进行单倍体育种时发现花培植株的脱毒率达100%。
此法不仅可快速繁殖出大量无毒植株,还可省去病毒鉴定工作,在育种与生产应用上可谓一举两得。
利用花药培养脱毒苗,其成功与否与花蕾大小的选择有关,应选取处于密封状态的小花蕾,此时的花粉发育期为单核靠边期。
花蕾的大小与不同的品种有一定的差异。
高庄玉等(1993)用草莓花药组培,其脱毒率达100%,用幼叶和茎尖产生的愈伤组织其再生植株脱毒率只有20%。
艾勇、赵佐敏等(2000)用1/2MS+0.1 mg/L IBA+琼脂4.5~7 g/L+白糖20 g/L诱导丰香草莓试管苗生根,生根率可达100%。
移栽时不用任何基质处理,采取试管苗一次性入土移栽(适温20~25℃,1周内保持空气湿度在95%以上),幼苗成活率可达85%,花药培养草莓花药培养是获得无毒苗的途径之一,其优点是操作简单,并能大量繁殖。
薜光荣等经花药愈伤组织直接分化出花药植株的途径培育出沙尔普斯等5个品种的脱毒苗,脱毒苗在生长、结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等方面均超过对照株,果实总产和平均果重均大幅度提高。
这表明,实现草莓的无病毒栽培,将会给草莓生产带来很大的经济效益。
花药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再分化培养过程,以添加2 mg/L的6-BA和0.2~1.0 mg/L的NAA 为宜;茎尖分化培养过程中添加6-BA的浓度为0.5~1.0 mg/L;继代分化快繁过程中,6-BA 浓度一定要掌控好,要求6-BA的浓度在0.5~1.0 mg/L范围内不断变换调节,3周左右继代快繁一次,这样苗子在整个继代快繁过程中才能保持生长健壮、分化系数高(达到8~10倍)、无褐化现象发生等。
反之,如果6-BA浓度过高(>2 mg/L)时,苗子会出现脆化、黄化、过密、矮化等现象;过低(<0·25 mg/L)时,苗子会出现细弱、弯曲、过高、生根过多等现象,均不利于苗子的分化快繁。
生根培养中添加6-BA浓度以0·25 mg/L为最好,苗子生长粗壮、根系发达,发根率为100%。
将花药接种到1号培养基(MS+6-BA 2mg/L+NAA 0.1 mg/L+3%蔗糖)上,1周后花药陆续形成愈伤组织,达78.6%;1个月左右转接愈伤组织到2号培养基(MS+6BA 1 mg/L+NAA 0.l mg/L+3%蔗糖)上。
注意观察,当芽长到lmm左右时转接到3号培养基(MS十6-BA 1mg/L+3%蔗塘)上,逐渐形成芽丛,1个月后,把芽丛分开成单芽再分别转接到新的3号培养荃上,让花继续分化生长;以后根据情况每隔10~30天转接一次.这样,年内每个分化组织可获得5000~20000裸苗.从培养基中取出草毒苗,洗去培养基后移栽到温室,浇透水,加塑料罩;l~2周内保持湿度95%一100%半月后打开塑料罩.2~3个月后移栽到大田栽培.分化培养基:MS+BA0.25~0.5mg/L,糖30g/L,琼脂6g/L。
每两周可获15~25倍分化苗,然后转移到生根培养基上。
生根培养基:MS+IBA(IAA)0.1~1mg/L,糖30g/L,琼脂6g/L,加入活性炭0.3g/L,增大光照,1个月左右可获得87.5%~100%的生根率。
草莓茎尖组织培养草莓茎尖培养的目的有三:一是在短期内加速繁殖草莓优良品种以供商品化生产;二是挽救严重感染病毒的草莓优良品种;三是结合辐射诱变进行草莓品种的改良和选育。
草莓的茎尖培养始于20世纪60年代。
通过茎尖培养可脱除植物病毒。
国内覃兰英等试验表明,茎尖培养有不同程度的脱病毒作用,茎尖越小,去掉病毒的机会越大。
热处理后取茎分生组织培养,脱病毒的效果明显增加,经电镜观察鉴定证明其脱毒效果更为可靠。
外植体选择:选择无病虫、品种纯正的健壮植株,栽于盆中,置人工气候箱内40℃处理16 h、35℃处理8 h、变温处理4周。
在新生嫩枝上,切取带生长点的茎段3~4 cm为外植体,用流水冲洗干净。
茎尖剥离将表面清洗过的外植体置于超净工作台上,用70%酒精表面消毒30 s,再用0.1%升汞消毒5~10min并不断搅动,然后用无菌水冲洗3~5次,去鳞片。
在解剖镜下用针挑取茎尖0.2~0.3mm(带1~2个叶原基),立即接种于茎尖分化培养基(MS+6-BA 0.5mg/L+IAA 0.05mg/L+蔗糖3% )中。
培养条件草莓茎尖培养需温度为23~28℃,光照强度1000~3000 lx,光照12~16 h/d。
诱导培养2~3个月,待丛生芽形成后转入增殖培养基。
快速增殖:选取生长正常的试管苗,在增殖培养基(MS+BA 1·0mg/L+NAA 0·04mg/L+蔗糖3% )上进行增殖。
增殖培养每20~30 d继代1次,总继代次数不超过10次。
诱导生根:选高2~3 cm 的小苗转入生根培养基(MS+BA 1.0 mg/L+蔗糖3% ),经过20~30 d的生根培养,可形成完整植株的组培苗。
不合格的试管苗全部销毁。
炼苗:将生根后的试管苗移栽到经过消毒的苗床或装有消毒基质的穴盘,置网纱(孔径0·42mm)覆盖的网室中,在温度l5~25℃、相对湿度85% ~90%条件下进行炼苗。
初期适当遮阳,后期逐渐通风和增加光照, 2~3周后移栽苗成活。
用指示植物检测法进行草毒斑驳病毒、草毒皱缩病毒、草毒镶脉病毒和草莓轻黄边病毒的检测。
未检测出病毒的样本,即为原原种苗,可用于原种苗的繁殖。
原种苗的繁殖:将脱毒原原种苗定植于无土壤线虫、无草莓病源和防虫隔离区内,分株繁殖的第1代植株即为脱毒原种苗,可用于生产用苗的繁殖。
脱毒原种苗要接受病毒检测机构的定期病毒检测,要求病毒感染率不超过5%,一旦发现问题立即更换。
脱毒生产用苗繁殖:将脱毒原种苗定植于无土壤线虫、无草莓病源和防虫隔离区内,分株繁殖后代即为脱毒生产用苗。
脱毒生产用苗直接用于草莓生产。
脱毒生产用苗需接受病毒检测机构的定期病毒检测,要求病毒感染率不超过20%。
体细胞突变体筛选近年来,日本领导的研究小组正致力于筛选草莓抗真菌枯萎病的抗病突变体研究。
他们首先建立了叶片再生植株的实验体系,以病原真菌为选择筛选抗性愈伤并诱导成株,将这些再生植株栽培于含病原菌的土壤中,同时人工接种病原胞子液来鉴定植株的抗病性,他们从1225株再生植株中得到两个抗病体细胞无性系。
这个结果表明,开展抗性突变体筛选研究有可能在短期内定向选择得到抗病、抗逆或抗除草剂的草莓新品种(系)。
草莓的基因转化20世纪80年代末,国外一些实验室就开展了草莓的基因转化研究。
利用草莓愈伤组织培养再生系统,分别成功地完成从农杆菌介导的基因转化。
还建立了由草莓叶盘直接再生不定芽的技术。
近年来,由于草莓原生质体再生成株技术的发展,利用原生质体直接吸收外源的草莓基因转化途径的研究也有了长足的进展。
芽诱导培养基为MS+BA 1.0 mg/L,培养温度为25℃,湿度70%~80%,光照强度约2 000Lx,光周期为15h/9h。
每3~4周更换一次培养基。
观察结果并记录。
继代培养:接种2~3个月左右,当生长点发育成1cm左右的芽团时,将其转移到继代培养基进行快繁培养。
继代培养基以MS+BA 0.5mg/L为主,根据芽的生长繁殖状态以及不同阶段的不同需求,适时对BA的浓度进行调整,其他培养条件同上。
继代培养时,分割的芽团含4~5个芽。
每3周左右更换一次培养基。
诱导生根:生根前的最后一次继代培养将BA的浓度降低到0.2mg/L进行壮苗。
尽量选取健壮的无根幼苗接种到生根培养基中诱导生根。
生根培养基为MS+BA0.1mg/L+活性碳1.0g/L。
移栽驯化:当根系长至2~3cm时,将生根幼苗连瓶一并转移到驯化室内进行练苗7d左右。
方法:将培养瓶去掉封口膜后集中到一起,加盖小拱棚及50%遮阳网,注意保持拱棚内的温度及湿度,每天在保证幼苗不萎蔫的前提下逐渐加大小拱棚的放风量。
待幼苗逐渐适应驯化室的温度和湿度后,把幼苗从瓶中拿出来,小心洗去根部的培养基,注意不要伤到根,按大小分级后移栽到移植盘中。
移栽基质为草碳土∶农家肥=1∶1或蛭石∶农家肥=1∶1。
待长出5片左右新叶时,采用小叶嫁接法用UC-5指示植物鉴定其脱毒效果。
草莓试管苗移栽基质以全蛭石效果最好,成活率平均为98.33%,株高及发根数、总根长等几项指标也较为理想。
珍珠岩不宜作为草墓试管苗移栽的主要基质,因为幼苗生长黄弱,株高及总根长等项指标均不理想。
草莓采果后的管理:1 去衰老叶、病叶草莓采果后要及时去除地上部的衰老叶及病叶,减少或避免营养无效消耗,集中养分供给母株生长。
2 去匍匐茎采果后,每隔20 d 左右去匍匐茎1次,连去3~4次,以减少养分消耗,集中养分供给母株,促其花芽分化,利于翌年多结果。
3 肥水管理在8 月上旬至9 月上旬,追施复合肥20~25 kg/667m2,并叶面喷洒0.2% 的磷酸二氢钾溶液2~3 次,以促进植株健壮生长和花芽分化。
采果后要减少浇水次数和浇水量,防止匍匐茎旺长。
4 中耕培土:采果后应及时中耕培土,将土向植株根部堆起,培土高度以露出苗心为宜。
组织培养技术1.培养程序和培养基5--6月于晴天的下午在健壮、无病的草莓刚抽出的匍匐茎上取茎尖,大小为0.3--0.4mm,作为组织培养的外植体。
用于草莓茎尖培养诱导芽分化的基本培养基为MS,附加6--BA0.5mg/L,NAA0.2mg/L,蔗糖30g/L,琼脂粉6.5g/L,pH值调至5.8--6.0。
在草莓茎尖的扩大繁殖阶段,采用MS培养基附加6-BA0.5mg/L、NAA0.01mg/L。
扩大繁殖主要是将丛生苗分块即每5--7株切成一块,转入继代培养基。
在转苗过程中,去掉原生叶片有利于新苗分化,在扩大繁殖中随时清除愈伤组织,有利于新苗增殖和生长。
诱导生根培养基用1/2MS附加不同浓度IBA。
试验表明:以IBA0.1mg/L的浓度处理的生根率最高,为100%,平均根条数为2.4条。
不加IBA及IBA浓度超过0.2mg/L,多数苗都是先于苗基切口处产生愈伤组织,随后在愈伤组织上分化生根,致使成活率大大降低。
2.操作技术要点及培养条件(1)灭菌与接种预处理为了灭菌彻底,常把接种材料先进行湿润处理,使灭菌剂能顺利地渗入材料。
可用多种湿润剂,我们采用的是75%的酒精,湿润的时间为半分钟至1分钟。
灭菌处理在草莓组织培养中常用灭菌剂的种类很多。
我们曾用过次氯酸钠10%水溶液(含有效氯0.4--0.5%),浸泡接种材料10--15分钟;次氯酸钙(漂白粉),用其饱和上清液,浸泡接种材料15--30分钟;过氧化氢10--12%水溶液浸泡10--20分钟;新洁尔灭5--10%水溶液,浸泡10--15分钟;升汞0.1%水溶液,浸泡8--1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