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诗词:八阵图

合集下载

古诗文《八阵图》赏析

古诗文《八阵图》赏析

古诗文《八阵图》赏析八阵图唐朝:杜甫功盖三分国,名高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八阵图译文及注释【译文三国鼎立,孔明的功勋最为卓著,他创制的八卦阵,更是名扬千古。

任凭江流冲击,石头却依然如故,千年遗恨,在于刘备失策想吞吴。

】【注释1、】盖:超过。

2、八阵图:由八种阵势组成的图形,用来操练军队或作战。

3、三分国:指三国时魏、蜀、吴三国。

4、石不转:指涨水时,八阵图的石块仍然不动。

5、失吞吴:是吞吴失策的意思。

八阵图赏析这是作者初到夔州时作的一首咏怀诸葛亮的诗,写于大历元年(766)。

“八阵图”,指由天、地、风、云、龙、虎、鸟、蛇八种阵势所组成的军事操练和作战的阵图,是诸葛亮的一项创造,反映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这两句赞颂诸葛亮的丰功伟绩。

第一句是从总的方面写,说诸葛亮在确立魏蜀吴三分天下、鼎足而立局势的过程中,功绩最为卓绝。

三国并存局面的形成,固然有许多因素,而诸葛亮辅助刘备从无到有地创建蜀国基业,应该说就是重要原因之一。

杜甫这一高度概括的赞语,客观地反映了三国时代的历史真实。

第二句是从具体的方面来写,说诸葛亮创制八阵图使他声名更加卓著。

对这一点古人曾屡加称颂,如成都武侯祠中的碑刻就写道:“一统经纶志未酬,布阵有图诚妙略。

”“江上阵图犹布列,蜀中相业有辉光。

”而杜甫的这句诗则是更集中、更凝炼地赞颂了诸葛亮的军事业绩。

头两句诗在写法上用的是对仗句,“三分国”对“八阵图”,以全局性的业绩对军事上的贡献,显得精巧工整,自然妥帖。

在结构上,前句劈头提起,开门见山;后句点出诗题,进一步赞颂功绩,同时又为下面凭吊遗迹作了铺垫。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这两句就“八阵图”的遗址抒发感慨。

“八阵图”遗址在夔州西南永安宫前平沙上。

据《荆州图副》和刘禹锡《嘉话录》记载,这里的八阵图聚细石成堆,高五尺,六十围,纵横棋布,排列为六十四堆,始终保持原来的样子不变,即使被夏天大水冲击淹没,等到冬季水落平川,万物都失故态,唯独八阵图的石堆却依然如旧,六百年来岿然不动。

八阵图杜甫

八阵图杜甫

杜甫《八阵图》原文、注释
八阵图
功盖三分国(2),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3),遗恨失吞吴(4)。

【注释】
(1)八阵图:由八种阵势组成的图形,该图形有一定的法度和规模,其用途是用来操练军队或作战。

八阵为天、地、风、云、龙、虎、鸟、蛇八种阵势。

诸葛亮所布的八阵图,现有记载的有四处:一在夔州(今重庆市奉节县东南长江畔),六十有四,方阵法;一在弥牟镇(今四川省新都县东北),二十有八,当头阵法;一在棋盘岭(今湖南省邵阳市南),相传为亮与客对弈处,二百五十有六,下营阵法;一在陕西沔县东南,定军山东高平,为诸葛亮宿营处,营东即八阵图。

杜甫诗指的当是夔州八阵图,详细记载的有《刘禹锡嘉话录》:夔州西市,俯临江沙。

下有八阵图,三蜀雪消之际,澒涌滉漾。

大木十围,枯槎百丈,随波而,几乎水落川平,万物皆失故态,诸葛小石之堆,标聚行列依然。

近六百年,迨今不动。

《东坡志林》:诸葛亮造八阵图于鱼复(今重庆市奉节县东),平沙之上,垒石为八行,相去二丈。

桓温征谯纵,见之曰:此常山蛇势也。

吾常过之。

自山上俯视百余丈,凡八行,为六十
四蕝。

蕝正圆,不见凹凸处,如日中盖影。

及就视,皆卵石漫漫不可辨,甚可怪也。

(2)功盖:诸葛亮在三国有盖世的功业。

三分国:指后汉三国时,魏、蜀、吴三国鼎立。

(3)石不转:诸葛亮布石为阵的八阵图,即使长江水涨时也仍然不动。

(4)失吞吴:失策于吞吴。

古诗八阵图·功盖三分国翻译赏析

古诗八阵图·功盖三分国翻译赏析

古诗八阵图·功盖三分国翻译赏析《八阵图·功盖三分国》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是唐朝文学家杜甫。

其全文古诗如下:功盖三分国,名高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前言】《八阵图》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作品。

这是作者初到夔州时作的一首咏怀诸葛亮的诗,写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

前二句赞颂诸葛亮的丰功伟绩,尤其称颂他在军事上的才能和建树。

后二句对刘备吞吴失师,葬送了诸葛亮联吴抗曹统一中国的宏图大业,表示惋惜。

末句照应开头,三句照应二句。

在内容上,既是怀古,又是抒怀,情中有情,言外有意;在绝句中别树一格。

【注释】⑴八阵图:由八种阵势组成的图形,用来操练军队或作战。

⑵盖:超过。

三分国:指三国时魏、蜀、吴三国。

⑶石不转:指涨水时,八阵图的石块仍然不动。

⑷失吞吴:是吞吴失策的意思。

【翻译】三国鼎立,孔明的功勋最为卓著,他创制的八卦阵,更是名扬千古。

任凭江流冲击,石头却依然如故,千年遗恨,在于刘备失策想吞吴。

【赏析】”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两句赞颂诸葛亮的丰功伟绩。

第一句是从总的方面写,说诸葛亮在确立魏蜀吴三分天下、鼎足而立局势的过程中,功绩最为卓绝。

三国并存局面的形成,固然有许多因素,而诸葛亮辅助刘备从无到有地创建蜀国基业,应该说就是重要原因之一。

杜甫这一高度概括的赞语,客观地反映了三国时代的历史真实。

第二句是从具体的方面来写,说诸葛亮创制八阵图使他声名更加卓著。

对这一点古人曾屡加称颂,如成都武侯祠中的碑刻就写道:“一统经纶志未酬,布阵有图诚妙略。

”“江上阵图犹布列,蜀中相业有辉光。

”而杜甫的这句诗则是更集中、更凝炼地赞颂了诸葛亮的军事业绩。

头两句诗在写法上用的是对仗句,“三分国”对“八阵图”,以全局性的业绩对军事上的贡献,显得精巧工整,自然妥帖。

在结构上,前句劈头提起,开门见山;后句点出诗题,进一步赞颂功绩,同时又为下面凭吊遗迹作了铺垫。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这两句就“八阵图”的遗址抒发感慨。

《八阵图》杜甫

《八阵图》杜甫

八阵图
功盖三分国,
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
遗恨失吞吴。

杜甫诗鉴赏:
这首五言绝句是大历元年(766),初至夔州时作。

按《东坡志林》:“诸葛造八阵图于鱼腹平沙之上,垒石为八行,相去二丈。

..”又《成都图经》:
“武侯八阵有三。

在夔者,六十有四,方阵法也。

在弥牟镇者,二十有八,当
头阵法也。

在棋盘市者,二百五十有六,下营阵法也。

”又《刘宾客嘉话录》:
“夔州西市,俯临江沙,下有诸葛亮八阵图。

聚石分布,宛然犹存。

峡水大时,三蜀雪消之际,澒涌滉漾(波涛汹涌冲击)。

大木十围,枯槎百丈,随波而下。

及乎水落川平,万物皆失故态,诸葛小石之堆,标聚行列依然。

如是者近六百年,迨今不动。


这些都说明八阵图的确存在,行列依然。

前人大率皆以吞吴失计之恨,与武侯失于谏止之恨,而不从八阵图之徒然存在,成为千古之恨迹上理解。

“ 功盖三分国”,是对孔明功绩的大力肯定,而孔明之心力也尽显于这五字。

“ 名成八阵图”,指孔明设此阵隐以制止东吴寇蜀之路。

东和孙权,北拒曹魏,乃是孔明三分胜算,而关羽却奋其一朝之勇,先主刘备又逞其一击之忿,三分胜算化作泡影。

“ 江流石不转”,是指诗人目击阵图,见大江日夜奔流,而八阵图至今屹然不动。

赞颂八阵图实是赞美诸葛孔明。

“遗恨”承“石不转”生出。

八阵石图不被江流所转,千载屹立。

不亲吴而欲吞吴,反为吴所败,失掉设立阵图之本意而空存阵图之名,实为孔明留下的遗恨。

全诗雄深浑涵,奇警精湛。

杜甫《八阵图》全诗赏析

杜甫《八阵图》全诗赏析

杜甫《八阵图》全诗赏析本文是关于杜甫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八阵图杜甫功盖三分国,名高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注解】:1、八阵图:由八种阵势组成的图形,用来操练军队或作战。

2、三分国:指三国时魏、蜀、吴三国。

3、石不转:指涨水时,八阵图的石块仍然不动。

4、失吞吴:是吞吴失策的意思。

【韵译】:三国鼎立,孔明的功勋最为卓著,他创制的八卦阵,更是名扬千古。

任凭江流冲击,石头却依然如故,千年遗恨,在于刘备失策想吞吴。

【评析】:这是一首咏怀诗。

作者赞颂了诸葛亮的丰功伟绩,尤其称颂他在军事上的才能和建树。

三、四句,对刘备吞吴失师,葬送了诸葛亮联吴抗曹统一中国的宏图大业,表示惋惜。

末句照应开头,三句照应二句;在内容上,既是怀古,又是抒怀,情中有情,言外有意;在绝句中别树一格。

这是作者初到夔州时作的一首咏怀诸葛亮的诗,写于大历元年(766)。

“八阵图”,指由天、地、风、云、龙、虎、鸟、蛇八种阵势所组成的军事操练和作战的阵图,是诸葛亮的一项创造,反映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这两句赞颂诸葛亮的丰功伟绩。

第一句是从总的方面写,说诸葛亮在确立魏蜀吴三分天下、鼎足而立局势的过程中,功绩最为卓绝。

三国并存局面的形成,固然有许多因素,而诸葛亮辅助刘备从无到有地创建蜀国基业,应该说是重要原因之一。

杜甫这一高度概括的赞语,客观地反映了三国时代的历史真实。

第二句是从具体的方面来写,说诸葛亮创制八阵图使他声名更加卓著。

对这一点古人曾屡加称颂,如成都武侯祠中的碑刻就写道:“一统经纶志未酬,布阵有图诚妙略。

”“江上阵图犹布列,蜀中相业有辉光。

”而杜甫的这句诗则是更集中、更凝炼地赞颂了诸葛亮的军事业绩。

头两句诗在写法上用的是对仗句,“三分国”对“八阵图”,以全局性的业绩对军事上的贡献,显得精巧工整,自然妥帖。

在结构上,前句劈头提起,开门见山;后句点出诗题,进一步赞颂功绩,同时又为下面凭吊遗迹作了铺垫。

杜甫《八阵图》古诗词PPT

杜甫《八阵图》古诗词PPT

诗词内容
创作背景
杜甫在公元766年(唐代宗大历元年)夏迁居夔州,夔州有武侯庙,江边有八 阵图,传说为三国时诸葛亮在夔州江滩所设。向来景仰诸葛亮的杜甫用了许 多笔墨记咏古迹抒发情怀。《八阵图》便是其中一首。
第三部分
诗词赏析
诗词赏析
这是作者初到夔州(治今重庆奉节)时的一首咏怀诸葛亮的诗,写于大 历元年(766)。“八阵图”,指由天、地、风、云、龙、虎、鸟、蛇 八种阵势所组成的军事操练和作战的阵图,由诸葛亮创制而成,反映了 他卓越的军事才能。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这首小诗的前两句是说,三国鼎立你建 立了盖世功绩,创八阵图你成就了永久声名。
作者生平
短暂任职
乾元二年(759)春,四十八岁的杜甫自洛阳返回华州途中,见到战乱给百姓 带来的无穷灾难和人民忍辱负重参军参战的行为,感慨万千,创作了“三吏” (《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和“三别”(《新婚别》《垂老别》 《无家别》)。这年夏天,华州及关中大旱,杜甫写下《夏日叹》和《夏夜 叹》,忧时伤乱,咏叹国难民苦。七月,杜甫因对污浊的时政痛心疾首,而 放弃了华州司功参军的职务。从此,杜甫永远离开朝廷。
八阵图
唐代·杜甫
一 作者生平

二 诗词内容

三 诗词赏析
四 相关典故
第一部分
作者生平
作者生平
年少漫游
开元十九年,杜甫开始漫游吴越。到二十四岁,玄宗开元二十三年 (735)从吴越返回洛阳,参加进士考试,但未被录取。他的父亲杜 闲当时任兖州司马,于是杜甫赴充州省亲,开始齐赵之游。在游历中 与苏源明结交。到三十岁,即开元二十九年(741),从齐赵回东都 洛阳,在偃师首阳山下筑陆浑山庄,作文祭远祖杜预。同年,杜甫与 司农少卿杨怡之女结婚。在天宝三年(744)的春天,杜甫在洛阳遇 到大他11岁的李白,两人结成忘年交,一起畅游齐鲁,同往王屋山访 华盖君。因华盖君已死,于是返回梁园,遇到了高适,三人接伴同游 梁宋(今河南开封一带)。

功盖三分国,名高八阵图的意思

功盖三分国,名高八阵图的意思

功盖三分国,名高八阵图的意思“功盖三分国,名高八阵图”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古诗作品《八阵图》第一二句,其全诗文如下:功盖三分国,名高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注释】1、盖:超过2、八阵图:由八种阵势组成的图形,用来操练军队或作战3、三分国:指三国时魏、蜀、吴三国【翻译】三国鼎立,孔明的功勋最为卓著,他创制的八卦阵,更是名扬千古。

任凭江流冲击,石头却依然如故,千年遗恨,在于刘备失策想吞吴。

【赏析】”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两句赞颂诸葛亮的丰功伟绩。

第一句是从总的方面写,说诸葛亮在确立魏蜀吴三分天下、鼎足而立局势的过程中,功绩最为卓绝。

三国并存局面的形成,固然有许多因素,而诸葛亮辅助刘备从无到有地创建蜀国基业,应该说就是重要原因之一。

杜甫这一高度概括的赞语,客观地反映了三国时代的历史真实。

第二句是从具体的方面来写,说诸葛亮创制八阵图使他声名更加卓著。

对这一点古人曾屡加称颂,如成都武侯祠中的碑刻就写道:“一统经纶志未酬,布阵有图诚妙略。

”“江上阵图犹布列,蜀中相业有辉光。

”而杜甫的这句诗则是更集中、更凝炼地赞颂了诸葛亮的军事业绩。

头两句诗在写法上用的是对仗句,“三分国”对“八阵图”,以全局性的业绩对军事上的贡献,显得精巧工整,自然妥帖。

在结构上,前句劈头提起,开门见山;后句点出诗题,进一步赞颂功绩,同时又为下面凭吊遗迹作了铺垫。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这两句就“八阵图”的遗址抒发感慨。

“八阵图”遗址在夔州西南永安宫前平沙上。

据《荆州图副》和刘禹锡《嘉话录》记载,这里的八阵图聚细石成堆,高五尺,六十围,纵横棋布,排列为六十四堆,始终保持原来的样子不变,即使被夏天大水冲击淹没,等到冬季水落平川,万物都失故态,唯独八阵图的石堆却依然如旧,六百年来岿然不动。

前一句极精炼地写出了遗迹这一富有神奇色彩的特征。

“石不转”,化用了《诗经·国风·邶风·柏舟》中的诗句“我心匪石,不可转也”。

杜甫《八阵图》译文及注释

杜甫《八阵图》译文及注释

杜甫《八阵图》译文及注释杜甫《八阵图》译文及注释《八阵图》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诗作。

这是作者初到夔州时作的一首咏怀诸葛亮的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杜甫《八阵图》译文及注释,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八阵图》朝代:唐代作者:杜甫原文: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译文三国鼎立,孔明的功勋最为卓著,他创制的八卦阵,更是名扬千古。

任凭江流冲击,石头却依然如故,千年遗恨,在于刘备失策想吞吴。

注释1、盖:超过。

2、八阵图:由八种阵势组成的图形,用来操练军队或作战。

3、三分国:指三国时魏、蜀、吴三国。

4、石不转:指涨水时,八阵图的石块仍然不动。

5、失吞吴:是吞吴失策的意思。

【赏析】这是作者初到夔州(治今重庆奉节)时的一首咏怀诸葛亮的诗,写于大历元年(766)。

“八阵图”,指由天、地、风、云、龙、虎、鸟、蛇八种阵势所组成的军事操练和作战的阵图,反映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这首小诗的前两句是说,三国鼎立你建立了盖世功绩,创八阵图你成就了永久生命。

这两句赞颂了诸葛亮的丰功伟绩。

第一句是从总的方面来写,说诸葛亮在确立魏蜀吴三分天下、鼎足而立的局势的过程中,功绩最为卓绝。

三国并存局面的形成,固然有许多因素,而诸葛亮辅助刘备从无到有的创建蜀国基业,应该说是重要原因之一。

杜甫这一高度概括的赞语,客观地反映了三国时代的历史真实。

第二句是从具体的方面来说,诸葛亮创制的八阵图使他声名卓著。

对这一点古人曾屡加称颂,而杜甫的这句诗则是更集中、更凝练的赞颂了诸葛亮的军事业绩。

这两句诗在写法上用的是对仗句,“三分国”对“八阵图”,以全局性的业绩对军事上的贡献,显得精巧工整,自然妥帖。

在结构上,前句劈头提起,开门见山;后句点出诗题,进一步赞颂功绩,同时又为下面凭吊遗迹做了铺垫。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这两句就“八阵图”的遗址抒发感慨。

“八阵图”遗址在夔州西南永安宫前平沙上。

据《荆州图副》和刘禹锡《嘉话录》记载,这里的八阵图聚细石成堆,高五尺,六十围,纵横棋布,排列为六十四堆,始终保持原来的样子不变,即使被夏天大水冲击淹没,等到冬季水落平川,万物都失故态,唯独八阵图的石堆却依然如旧,六百年来岿然不动。

绝句杜甫的五言绝句

绝句杜甫的五言绝句

绝句杜甫的五言绝句
杜甫五言绝句诗有《武侯庙》、《规雁》、《八阵图》、《即事》、《月》。

1、《武侯庙》
唐·杜甫
遗庙丹青古,空山草木长。

犹闻辞后主,不复卧南阳。

2、《规雁》
唐·杜甫
东来万里客,乱定几年归。

肠断江城雁,高高正北飞。

3、《八阵图》
唐·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高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4、《即事》
唐·杜甫
百宝装腰带,真珠络臂鞲。

笑时花近眼,舞罢锦缠头。

因崔五侍御,寄高彭州绝。

百年已过半,秋至转饥寒。

为问彭州牧,何时救急难。

5、《月》
唐·杜甫
万里瞿唐月,春来六上弦。

时时开暗室,故故满青天。

爽合风襟静,高当泪脸悬。

南飞有乌鹊,夜久落江边。

杜甫诗词《八阵图》的诗意赏析

杜甫诗词《八阵图》的诗意赏析

杜甫诗词《八阵图》的诗意赏析《八阵图》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作品。

这是作者初到夔州时作的一首咏怀诸葛亮的诗,写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

此诗前二句赞颂诸葛亮的丰功伟绩,尤其称颂他在军事上的才能和建树;后二句对刘备吞吴失师,葬送了诸葛亮联吴抗曹统一中国的宏图大业,表示惋惜。

末句照应开头,三句照应二句。

在内容上,既是怀古,又是抒怀,情中有情,言外有意,在绝句中别树一格。

《八阵图》杜甫功盖三分国,名高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词句注释:⑴八阵图:由八种阵势组成的图形,用来操练军队或作战。

⑵盖:超过。

三分国:指三国时魏、蜀、吴三国。

⑶石不转:指涨水时,八阵图的石块仍然不动。

⑷失吞吴:是吞吴失策的意思。

白话译文:三国鼎立,孔明的功勋最为卓著,他创制的八卦阵,更是名扬千古。

任凭江流冲击,石头却依然如故,千年遗恨,在于刘备失策想吞吴。

创作背景:杜甫在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夏迁居夔州,夔州有武侯庙,江边有八阵图,传说为三国时诸葛亮在夔州江滩所设。

向来景仰诸葛亮的杜甫用了许多笔墨记咏古迹抒发情怀。

《八阵图》便是其中一首。

作品鉴赏:”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两句赞颂诸葛亮的丰功伟绩。

第一句是从总的方面写,说诸葛亮在确立魏蜀吴三分天下、鼎足而立局势的过程中,功绩最为卓绝。

三国并存局面的形成,固然有许多因素,而诸葛亮辅助刘备从无到有地创建蜀国基业,应该说就是重要原因之一。

杜甫这一高度概括的赞语,客观地反映了三国时代的历史真实。

第二句是从具体的方面来写,说诸葛亮创制八阵图使他声名更加卓著。

对这一点古人曾屡加称颂,如成都武侯祠中的碑刻就写道:“一统经纶志未酬,布阵有图诚妙略。

”“江上阵图犹布列,蜀中相业有辉光。

”而杜甫的这句诗则是更集中、更凝炼地赞颂了诸葛亮的军事业绩。

头两句诗在写法上用的是对仗句,“三分国”对“八阵图”,以全局性的业绩对军事上的贡献,显得精巧工整,自然妥帖。

在结构上,前句劈头提起,开门见山;后句点出诗题,进一步赞颂功绩,同时又为下面凭吊遗迹作了铺垫。

杜甫《八阵图》拼音版(大全)

杜甫《八阵图》拼音版(大全)

杜甫《八阵图》拼音版(大全)第一篇:杜甫《八阵图》拼音版(大全)bā zhèn tú 八阵图zuò zhě :dù fǔ 作者:杜甫gōng gài sān fèn guó,míng chéng bā zhèn tú。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jiāng liú shí bù zhuǎn,qiǎn hèn shī tūn wú。

江流石不转,遣恨失吞吴。

第二篇:杜甫《春望》拼音chūn wàng 春望zuò zhě :dù fǔ作者:杜甫guó pò shān hã zài,chãng chūn cǎo mù shēn。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gǎn shí huā jiàn lâi,hân biã niǎo jīng xīn。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fēng huǒ lián sān yuâ,jiā shū dǐ wàn jīn。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bái tóu sāo gâng duǎn,hún yù bú shâng zān。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注解1、国破:指国都长安被叛军占领。

2、感时句:因感叹时事,见到花也会流泪。

3、浑:简直。

4、不胜簪:因头发短少,连簪子也插不上。

韵译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城空人稀,草木茂密深沉。

感伤国事面对繁花,难禁涕泪四溅,亲人离散鸟鸣惊心,反觉增加离恨。

立春以来战火频连,已经蔓延三月,家在鄜州音讯难得,一信抵值万金。

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头发脱落既短又少,简直不能插簪。

八阵图

八阵图

八阵图[唐]杜甫功盖三分国,名高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注解】:1、八阵图:由八种阵势组成的图形,用来操练军队或作战。

2、三分国:指三国时魏、蜀、吴三国。

3、石不转:指涨水时,八阵图的石块仍然不动。

4、失吞吴:是吞吴失策的意思。

【韵译】:三国鼎立,孔明的功勋最为卓著,他创制的八卦阵,更是名扬千古。

任凭江流冲击,石头却依然如故,千年遗恨,在于刘备失策想吞吴。

【赏析】:这是一首咏怀诗。

作者赞颂了诸葛亮的丰功伟绩,尤其称颂他在军事上的才能和建树。

三、四句,对刘备吞吴失师,葬送了诸葛亮联吴抗曹统一中国的宏图大业,表示惋惜。

末句照应开头,三句照应二句;在内容上,既是怀古,又是抒怀,情中有情,言外有意;在绝句中别树一格。

旅宿[唐]杜甫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

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

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

湘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注解】:①凝情:凝神沉思。

悄然:忧伤的样子。

②断雁:孤雁。

警:惊醒。

③湘江:泛指江。

【解释】:在旅馆中没有好朋友作伴,自己一个人凝神沉思。

在寒灯下回忆旧日里的事情,听到孤雁的哀鸣惊醒难以入眠。

梦见返回家乡路途遥远,到家时已经拂晓,家书到家要隔上一年。

苍江上一片美好的烟雾与月色,门前有在小船上垂钓的人。

【赏析】:这首诗抒发了旅况的寂寞凄凉和对家乡的深切思念。

诗人在外旅宿,凄清的夜晚怀念家乡,抒发了自己沉郁的心情感受。

全诗结构严谨,层次分明,意境深远,含蓄委婉。

赠花卿[唐]杜甫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注释】:锦城:锦官城,指成都。

丝管:弦乐,管乐的统称。

【译诗】:成都城里,日日繁弦急管,那美妙的乐曲伴着江风飘入云端。

像这样动听的乐曲呀,只有天上才有,人间能听到几次呢?【作者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县)。

安史之乱起,他流亡颠沛,竟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不久又贬为华州司功参军。

公元759年,他弃官西行,最后到四川,定居成都浣花溪畔,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职,官参谋、俭校工部员外郎,故又称杜工部。

杜甫的古诗

杜甫的古诗

杜甫的古诗导语:杜甫的古诗1、《八阵图》功盖三分国,名高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2、《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3、《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4、《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5、《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怀6、《月夜忆舍弟》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避,况乃未休兵。

7、《咏怀古迹》(五首其一)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

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

羯胡事主终无赖,词客哀时且未还。

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8、《临邑舍弟书至》二仪积风雨,百谷漏波涛。

闻道洪河坼,遥连沧海高。

职思忧悄悄,郡国诉嗷嗷。

舍弟卑栖邑,防川领簿曹。

尺书前日至,版筑不时操。

难假鼋鼍力,空瞻乌鹊毛。

燕南吹畎亩,济上没蓬蒿。

螺蚌满近郭,蛟螭乘九皋。

徐关深水府,碣石小秋毫。

白屋留孤树,青天矢万艘。

吾衰同泛梗,利涉想蟠桃。

倚赖天涯钓,犹能掣巨鳌。

9、《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六)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10、《丽人行》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

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

头上何所有,翠微(外勹内盍)叶垂鬓唇。

背后何所见,珠压腰衱稳称身。

就中云幕椒房亲,赐名大国虢与秦。

紫驼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盘行素鳞。

犀箸厌饫久未下,鸾刀缕切空纷纶。

黄门飞鞚不动尘,御厨络绎送八珍。

箫鼓哀吟感鬼神,宾从杂遝实要津。

后来鞍马何逡巡,当轩下马入锦茵。

杨花雪落覆白苹,青鸟飞去衔红巾。

古诗文《“功盖三分国,名高八阵图”》赏析

古诗文《“功盖三分国,名高八阵图”》赏析

古诗文《“功盖三分国,名高八阵图”》赏析“功盖三分国,名高八阵图”唐朝:杜甫出自唐代诗人杜甫<八阵图>gōnggàisānfènguó功盖三分国,AchievingThreePowers平仄通通仄mínggāobāzhèntú名高八阵图。

MingGaoEightMatrixMap平平仄仄平jiāngliúshíbúzhuǎn江流石不转,Rivers androcksdonotturn平平仄通仄yíhènshītūnwú遗恨失吞吴。

Lost hatredandswallowedWu通仄仄平平注释盖:超过。

八阵图:由八种阵势组成的图形,用来操练军队或作战。

三分国:指三国时魏、蜀、吴三国。

石不转:指涨水时,八阵图的石块仍然不动。

失吞吴:是吞吴失策的意思。

翻译三国鼎立,孔明的功勋最为卓著,他创制的八卦阵,更是名扬千古。

任凭江流冲击,石头却依然如故,千年遗恨,在于刘备失策想吞吴。

赏析这是作者初到夔州时作的一首咏怀诸葛亮的诗,写于大历元年(766)。

“八阵图”,指由天、地、风、云、龙、虎、鸟、蛇八种阵势所组成的军事操练和作战的阵图,是诸葛亮的一项创造,反映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这两句赞颂诸葛亮的丰功伟绩。

第一句是从总的方面写,说诸葛亮在确立魏蜀吴三分天下、鼎足而立局势的过程中,功绩最为卓绝。

三国并存局面的形成,固然有许多因素,而诸葛亮辅助刘备从无到有地创建蜀国基业,应该说就是重要原因之一。

杜甫这一高度概括的赞语,客观地反映了三国时代的历史真实。

第二句是从具体的方面来写,说诸葛亮创制八阵图使他声名更加卓著。

对这一点古人曾屡加称颂,如成都武侯祠中的碑刻就写道:“一统经纶志未酬,布阵有图诚妙略。

”“江上阵图犹布列,蜀中相业有辉光。

”而杜甫的这句诗则是更集中、更凝炼地赞颂了诸葛亮的军事业绩。

杜甫《八阵图》古诗原文及鉴赏

杜甫《八阵图》古诗原文及鉴赏

杜甫《八阵图》古诗原文及鉴赏 【诗句 】 功盖三分国,名高八阵图。

【出处】 唐·杜甫 《八阵图》。

【译注】 奉告那盲目效颦的邻人东施,光学皱眉而想取宠并非容易! 【鉴赏】 这是一首咏史诗,作者杜甫以此诗极力赞美诸葛亮的功业。

功盖:功业盖 世。

八阵图: 诸葛亮曾排下一座有名的八阵图。

诸葛亮的盖事功业,远超过三 国时代的任何人; 他所排下的八阵图,也因此而大为有名。

【全诗】 《八阵图》 [唐].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高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全诗鉴赏】 这首诗写于大历元年(766)。

是作者初到夔州时作的一首咏怀诸葛亮的作品。

首二句系赞颂诸葛亮的丰功伟绩。

“功盖三分国”是说诸葛亮在确立魏蜀吴 三分天下、鼎足而立局势的过程中功绩最为卓越,起了关键性的决定作用,功劳 盖世,无与伦比。

“名成八阵图”是写诸葛亮军事方面卓越的才能,说他创制的 八阵图成就了他世代不朽的名声。

“八阵图”指由天、 地、 风、 云、 龙、 虎、 鸟、 蛇八种阵势所组成的军事操练和作战的阵图, 这是诸葛亮在作战布阵上的一种创 造, 在战争实践中取得了屡战屡胜的奇迹。

这二句对仗工稳, 言简意赅, 乃警辟、 凝练之笔。

“江流石不转, 遗恨失吞吴”是就八阵图的遗址抒发感慨。

八阵图遗址在夔 州西南永安宫前的平沙上。

据刘禹锡 《嘉话录》 记载, 这里的八阵图聚细石成堆, 高 5 尺,60 围,纵横棋布,排列为 64 堆,始终保持原样不变,即使夏季被洪水冲击淹没,等到冬季水落石出,八阵图之石堆依然如故,600 年来岿然不动。

这 两句诗的前一句,首先是写出了八阵图遗迹这一具有神奇色彩的特征;其次“石 不转”三字也是诸葛亮对蜀汉政权和统一大业坚如磐石之心的象征。

最后一句 “遗恨失吞吴”正道出这终天之恨的具体指向,其意是说先主刘备失策于吞吴, 破坏了诸葛亮联吴抗曹的根本策略,方使统一大业中途夭折而成了千古遗恨。

6六年级下必背古诗词及美文2019原稿

6六年级下必背古诗词及美文2019原稿

2019 下册班级姓名六年级下学期★必背古诗词(20首)1 .八阵图唐杜甫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注释①八阵图:由八种阵势组成的图形,用来操练军队或作战。

②三分国:指三国时魏、蜀、吴三国。

③石不转:指涨水时,八阵图的石块仍然不动。

④失吞吴:是吞吴失策的意思。

译文:三国鼎立,孔明的功勋最为卓著,他创制的八卦阵,更是名扬千古。

任凭江流冲击,石头却依然如故,千年遗恨,在于刘备失策想吞吴。

2.马上作明戚继光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月笑平生。

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

注释①驱驰:策马疾驰,这里指奔走效力。

②主:指明朝皇帝。

③江花:指南方的花。

④边月:边塞的月亮。

这里的边塞指山东沿海登州卫等地。

3.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唐李商隐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译文:昨夜星光灿烂,夜半却有习习凉风;我们酒筵设在画楼西畔、桂堂之东。

身上无彩凤的双翼,不能比翼齐飞;内心却象灵犀一样,感情息息相通。

互相猜钩嬉戏,隔座对饮春酒暖心;分组来行酒令,决一胜负烛光泛红。

可叹呵,听到五更鼓应该上朝点卯;策马赶到兰台,象随风飘转的蓬蒿。

4 归园田居晋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注释①守拙:拙(zhuō)本义是“笨”,也作谦词,这里取其引申义,即原始的,本真的。

“守”是“坚持”的意思,“守拙”一方面是自谦,另一方面,表示自己安守本分,反对虚伪技巧,向往归真返朴。

②暧暧(ài):依稀,模糊,看不清。

译文从小没有投合世俗的气质,性格本来爱好山野。

错误地陷落在人世的罗网中,一去就是十三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杜甫的诗词:八阵图
八阵图原文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八阵图注释
1、盖:超过。

2、八阵图:由八种阵势组成的图形,用来操练军队或作战。

3、三分国:指三国时魏、蜀、吴三国。

4、石不转:指涨水时,八阵图的石块仍然不动。

5、失吞吴:是吞吴失策的意思。

相关文章>>杜甫诗歌赏析唐诗三百首之——杜甫杜甫诗歌4首,领略经典国学
八阵图的诗意/八阵图的意思
三国鼎立,孔明的功勋最为卓著,他创制的八卦阵,更是名扬千古。

任凭江流冲击,石头却依然如故,千年遗恨,在于刘备失策想吞吴。

八阵图赏析
这是作者初到夔州时作的一首咏怀诸葛亮的诗,写于大历元年(766)。

“八阵图”,指由天、地、风、云、龙、虎、鸟、蛇八种阵势所组成的军事操练和作战的阵图,是诸葛亮的一项创造,反映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这两句赞颂诸葛亮的丰功伟绩。

第一句是从总的方面写,说诸葛亮在确立魏蜀吴三分天下、鼎足而立局势的过程中,功绩最为卓绝。

三国并存局面的形成,固然有很多因素,而诸葛亮辅助刘备从无到有地创建蜀国基业,应该说就是重要原因之一。

杜甫这个高度概括的赞语,客观地反映了三国时代的历史真实。

第二句是从具体的方面来写,说诸葛亮创制八阵图使他声名更加卓著。

对这个点古人曾屡加称颂,如成都武侯祠中的碑刻就写道:“一统经纶志未酬,布阵有图诚妙略。

”“江上阵图犹布列,蜀中相业有辉光。

”而杜甫的这句诗则是更集中、更凝炼地赞颂了诸葛亮的军事业绩。

头两句诗在写法上用的是对仗句,“三分国”对“八阵图”,以全局性的业绩对军事上的贡献,显得精巧工整,自然妥帖。

在结构上,前句劈头提起,开门见山;后句点出诗题,进一步赞颂功绩,同时又为下面凭吊遗迹作了铺垫。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这两句就“八阵图”的遗址抒发感慨。

“八阵图”遗址在夔州西南永安宫前平沙上。

据《荆州图副》和刘禹锡《嘉话录》记载,这里的八阵图聚细石成堆,高五尺,六十围,纵横棋布,排列为六十四堆,始终保持原来的样子不变,即使被夏天大水冲击淹没,等到冬季水落平川,万物都失故态,唯独八阵图的石堆却依然如旧,六百年来岿然不动。

前一句极精炼地写出了遗迹这个富有神奇色彩的特征。

“石不转”,化用了《诗经。

邶风。

柏舟》中的诗句“我心匪石,不可转也”。

在作者看来,这种神奇色彩和诸葛亮的精神心志有内在的联系:他对蜀汉政权和统一大业忠贞不二,矢志不移,如磐石之不可动摇。

同时,这散而复聚、长年不变的八阵图石堆的存有,似乎又是诸葛亮对自己赍志以殁表示惋惜、遗憾的象征,所以杜甫紧接着写的最后一句是“遗恨失吞吴”,说刘备吞吴失计,破坏了诸葛亮联吴抗曹的根本策略,以致统一大业中途夭折,而成了千古遗恨。

当然,这首诗与
其说是在写诸葛亮的“遗恨”,无宁说是杜甫在为诸葛亮惋惜,并在
这种惋惜之中渗透了杜甫“伤己垂暮无成”(黄生语)的抑郁情怀。


首怀古绝句,具有融议论入诗的特点。

但这种议论并不空洞抽象,而
是语言生动形象,抒情色彩浓郁。

诗人把怀古和述怀融为一体,浑然
不分,给人一种此恨绵绵、余意不尽的感觉。

八阵图的作者—杜甫简介
杜甫,人称杜子美(公元712—公元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盛唐大诗人,号称“诗圣”,现实主义诗人,代表
作“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

初唐诗人杜
审言之孙。

唐肃宗时,官左拾遗。

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
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

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

他忧
国忧民,人格高尚,一生写诗1500多首,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
“诗圣”。

杜甫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世界文化名人。

杜甫曾任
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所以后世称其杜工部。

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风格,而以
沉郁为主。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因
而被誉为“诗史”。

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

杜甫一生
写诗一千五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
“三别”,并有《杜工部集》传世;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

杜甫的诗篇流传数量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对后世影响长远。

同李白被后人称为“李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