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中图版选修5学案:第二章 第二节 中国的气象灾害和洪涝灾害 Word版含解析

合集下载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中图版选修5课件:第二章 第二节 中国的气象灾害和洪涝灾害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中图版选修5课件:第二章 第二节 中国的气象灾害和洪涝灾害
第二章 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
第二节 中国的气象灾害和洪涝灾害
第二章 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
学习目标
明目标、知重点
了解台风、寒潮等气象灾害的特点、危害和移动路径。
掌握台风、寒潮等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
理解我国干旱、洪涝的时空分布及灾情。
我国主要的气象灾害 【自主学习】 1.台风的分布与危害 (1)分布 ①源地:_菲__律__宾__群__岛___以东太平洋洋面(西太平洋)。
分布
台等省区
大部分地区
主要由狂风、暴雨和 强烈的降温天气使农作物和 主要
风暴潮造成的人员伤 牲畜受到冻害,交通、通讯和 危害
亡、财产损失等 建筑物受到很大的影响
2.我国的干旱灾害 (1)我国干旱灾害的发生机制
(2)我国旱灾的原因
“我国干旱区也是最严重的旱灾区”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干旱 区年年干旱,属荒漠景观,几乎很少出现旱灾;半干旱区常常 “十年九旱”。所以,不同的区域,旱灾的特点不尽相同。在 这里的关键是“灾”字的理解与含义。所谓“灾”应造成一定 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资源破坏等现象或一系列的事件。而 西北地区的受灾体稀少,甚至有的地方基本没有受灾体,形成 不了多大的破坏,所以干旱不等于旱灾。
解析:第(1)题,洪涝多发区的名称可根据行政区和主要河流的 名称归纳。第(2)题,可从“三多三少”的角度归纳。第(3)题, 从图中可知我国洪水灾害特别严重的地区分布在我国东部季风 区,因其受夏季风影响明显,再加上迎风坡地形及密集的人类 活动使该区的洪水灾害变得更为严重。
答案:(1)两广大部、闽南和台湾 湘赣北部地区 苏浙沿海和 闽北地区 淮河流域 海河流域 (2)东部多、西部少;沿海地区多、内陆地区少;平原多、高原 和山地少。 (3)自然原因:位于东亚季风气候区,地处阶梯的交界处,多迎 风坡;中下游地势低平、排水不畅;东部临海。 人为原因:中上游山区滥伐森林,水土流失严重;中游围湖造 田,河湖蓄洪行洪能力差;中下游是我国的经济核心地带;人 口稠密。

中图版选修5《中国的气象灾害和洪涝灾害》word学案

中图版选修5《中国的气象灾害和洪涝灾害》word学案

2、2 中国的气象灾害和洪涝灾害(学案)编写:王明琳课标要求1、运用地图,指出我国气象灾害和洪涝灾害的区域分布2、分析台风、寒潮、干旱、洪涝等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学习目标1. 了解我国常发且危害严重的几种主要的气象灾害。

2.分析台风、寒潮、干旱、洪涝等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

3.结合实例认识各种气象灾害的危害及造成的损失。

4.结合地图了解台风和寒潮的移动路线。

5.学会当洪涝和台风灾害发生时的一些自救办法。

第一部分自主学习梳理基础知识1、台风的分布与危害①分布(1)源地:____________以东太平洋面(西太平洋)(2)移动路径:西移路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西北路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转向路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影响范围:主要在太行山——________——__________——以东省区:______、海南、福建、_______、浙江最为严重,_______、广西次之。

②危害(1)构成因素:主要有强风、________和风暴潮(2)强风危害:颠覆海上船只,_________________,折断树木,挂断电线。

(3)暴雨:导致。

(4)风暴潮:冲破海堤,引起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寒潮的分布与危害①分布(1)时间分布:____月到次年______,其中______月最强。

(2)空间分布源地:____________与冰雪洋面。

侵入路径: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危害使_________、果木等遭受严重冻害;大雪、冰冻会造成牲畜死亡,交通_________,电力_________中断,造成____________及海上_________事故等。

2019-2020年高中地理选修5高二《中国的气象灾害》教案设计

2019-2020年高中地理选修5高二《中国的气象灾害》教案设计

2019-2020年高中地理选修5高二《中国的气象灾害》教案设计授课班级:高二(3)班课程标准1.运用地图,指出我国气象灾害的地理分布。

2.分析台风、寒潮、干旱、洪涝等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

3.比较同一自然灾害造成的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说明我国旱灾、台风的分布地区及其多发原因。

(2)比较我国不同区域的旱灾类型及灾情特点。

(3)知道我国农业旱灾灾情严重。

(4)了解我国台风造成的经济损失的地区差异及其变化趋势。

2.能力目标(1)熟练运用地图查找我国旱灾及干旱程度的地区分布。

(2)运用地图分析台风路径、频次与经济损失的空间分布上具有相关性。

(3)学会阅读数据统计表了解我国旱灾、台风损失的时间和地区差异。

3.情感目标:由旱灾、台风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体会防灾减灾的重要性。

教材分析本节教材介绍了对我国影响较大的旱灾、台风等气象灾害。

通过图表展示了我国有四个旱灾多发中心及灾情的地区差异,并从受灾体角度指出我国农业旱灾灾情严重。

教材呈现我国东部地区台风路径、登陆次数及经济损失图,说明致灾因子(台风)在我国的地区分布特点,而台风多发地区正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

教材还安排了三张数据表格,其意图一方面使学生熟悉实际工作中常用的各种气象灾害的灾情报表,另一方面旨在说明我国旱灾和台风造成的损失巨大。

本节中国的气象灾害是中国的自然灾害中的一种灾害,气象灾害是对我国影响面最广的灾害,也是最常见的自然灾害,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所以本节内容在全章中举足轻重、不可替代。

鉴于以上分析,可认为本节的重难点如下:教学重点:我国旱灾、台风的分布地区及其多发原因教学难点:我国旱灾最严重的地区并不在气候干旱区,而在雨水较多的东部季风区教学准备:自制CAI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加强概念教学,提高课堂实效(导入新课)展示干旱、台风、寒潮、沙尘暴等图片,提问:这几张图片所反映的自然灾害属于哪一类自然灾害?(气象灾害)气象灾害是我国影响面最广的灾害。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5学案:第二章 第一节 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5学案:第二章 第一节 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第一节 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学习目标明目标、知重点了解自然灾害种类多样的原因,掌握中国自然灾害的地域分异的表现和特征。

了解我国成灾人口严重的原因,知道我国成灾人口主要集中区。

理解中国农业灾情严重的原因并掌握农业灾情的地域分布。

掌握中国6个灾害带和每个灾害带的地域分布及其主要自然灾种。

 灾害种类多样且灾次频发【自主学习】1.我国自然灾害多发我国自然灾害类型多样,发生频率高、强度大,与其特有的自然地理环境有关,具体如下表所示:项目内容解读灾种多我国自然灾害类型多样,尤其以地震、干旱、洪涝、台风、风暴潮的危害最为严重灾害特征灾次频、强度大我国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高、强度大。

全世界20世纪发生的54起重大自然灾害事件中,我国占了8起形成原因特殊的地理位置、多山的地貌以及强烈的地壳运动,加上处于不稳定的季风环流控制下2.自然灾害的地域分异灾害种类集中多发区旱灾黄淮海平原、东北平原洪涝黄淮海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地震台湾省以及华北、西北、西南地区滑坡、泥石流西南地区低温冷害东北地区台风东南沿海地区[图表导读]读教材P25图2.2“中国重大自然灾害点位图(1900~2000年)”,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分布最广泛的灾害是什么?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之间为什么少洪涝灾害?(2)西北地区、青藏地区主要的气象灾害是什么?(3)西南地区是我国滑坡、泥石流多发的地区,这与当地的哪些地质、气候条件有关?(4)中国自然灾害的地域分异有何特征?为什么?提示:(1)旱涝灾害。

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之间为分水岭,海拔较高,排水条件好。

(2)雪灾。

(3)西南地区地质构造复杂,多地震活动,岩石易破碎;西南地区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易引发滑坡、泥石流灾害。

(4)特征:以黑河—腾冲为界,此线东南部自然灾害不仅种类多而且分布面积广;该线的西北部自然灾害种类少,分布比较稀疏。

主要原因:由受灾体地域分异控制,我国东南部是人口稠密,农业、城市密集,经济相对发达的区域;受孕灾环境和致灾因子的制约,东南部季风影响显著,受海洋影响大,而且多山,各种自然灾害频发。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中图版选修5学案:第二章 第一节 中国的地震灾害和地质灾害 Word版含解析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中图版选修5学案:第二章 第一节 中国的地震灾害和地质灾害 Word版含解析

第一节中国的地震灾害和地质灾害学习目标明目标、知重点掌握我国地震、滑坡、泥石流灾害的时空分布及危害。

理解我国地质灾害多发区形成的原因。

地震的分布与危害【自主学习】1.多发、分布广:除浙江和贵州两省外,其他各省区都曾发生过6级以上的地震。

2.分布不均匀,呈带状:主要的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喜马拉雅地震带、华北地震带、东南沿海地震带、南北地震带、西北地震带、青藏高原地震带、滇西地震带。

3.危害:地震给我国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据统计,20世纪全球1/3的陆上破坏性地震发生在我国,死亡人数约60万,占世界同期地震死亡人数的一半左右。

【合作探究】读教材P30图2-1-1和P31“阅读”,探究下列问题。

(1)归纳出中国地震带的分布规律。

(2)为什么西藏、新疆地震的灾情比唐山、丽江、台湾等地的要轻?提示:(1)我国地震西多东少,灾情东重西轻,地震带的分布基本上遵循活动性断裂带的分布。

(2)西藏、新疆与唐山、丽江、台湾相比,人口密度、城市与建筑物的密集程度要小得多,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也低得多。

因此,西藏、新疆地震的灾情比唐山、丽江、台湾等地的要轻。

【核心归纳】1.我国地震灾害的成因由于我国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构造断裂活动强烈,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地震灾害发生。

我国地震灾害的成因:(1)我国位于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三大板块交界处;(2)我国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两大地震带之间。

2.我国地震灾害的分布网络图分析我国地震灾害的分布、成因如下:我国的地震灾情特点原因空间差异东重西轻东部人口、建筑物及城市等密集,西部人烟稀少变化人员伤亡有所减少,经济损失呈加重趋势科技进步,防震、抗震设施逐步趋于完善;经济飞速发展,单位面积上的资产密度加大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中国地震多发区分布图。

材料二四川省芦山县距离雅安市市区33千米,位于龙门山前缘构造带南段。

龙门山断裂带位于青藏高原东缘。

北京时间2013年4月20日8时2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北纬30.3度,东经103.0度)发生7.0级地震。

中图版高中地理选修五2.2《中国的气象灾害和洪涝灾害》导学案(4页)

中图版高中地理选修五2.2《中国的气象灾害和洪涝灾害》导学案(4页)

中图版选修五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灾害第二节中国的气象灾害和洪涝灾害导学案第1课时台风和寒潮【课标要求】1.了解并说明台风、寒潮灾害在中国的分布状况。

2.掌握并理解台风、寒潮灾害在我国多发的原因及危害。

【重点难点】重点:1,台风的源地、移动路径和影响范围以及危害。

2,寒潮的路径及其影响范围和危害。

难点:1,正确评价台风和寒潮的功与过。

2,预防台风和寒潮的措施和办法。

【我的预习】知识体系梳理一、台风1.分布:我国①、海南、浙江、台湾、福建沿海受灾最重,江苏、广西次之。

2.移动路径:一是从生成地向偏西方向移动,在②、海南沿海登陆;二是从生成地向西北移动,在③、福建、浙江沿海登陆;三是从生成地向西北移动,到达我国东部沿海后,转向东北方向。

3.危害:台风的破坏力主要由强风、暴雨和④三个因素构成。

强风可以颠覆海上⑤,摧毁房屋,折断树木,刮断电线;暴雨可导致巨大的⑥灾害;风暴潮常冲破海堤,引起海水倒灌。

沿海地区人口密集,经济发达,所以台风造成的破坏比较严重。

另一方面,台风能给所经地区带来充沛的降水,成为当地重要的⑦。

二、寒潮1.发生时间:⑧月到次年5月。

2.路径:一是从⑨进入我国,直接向东移动;二是从西北进入新疆北部,向东南经黄河河套进入⑩平原,直达长江中下游;三是从北方直接南下。

3.分布:除高原、滇南谷地外,全国大部分地区受到寒潮影响。

地区发生频次最多,华北次之,再次为西北和长江流域,最少。

4.危害:寒潮会使农作物、果木等遭受严重冻害;形成的大雪、会造成牲畜死亡,交通堵塞,以及电力、通信中断;引起的大风在沿海地区会造成,易引发海上翻船事故。

【互动探究一】阅读相关课文,完成下面表格内容。

【互动探究二】小组讨论,思考回答问题:1.为什么台风经过能带来丰沛的降水?2.寒潮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寒潮经过会出现哪些天气现象3,我国哪些地方不易受寒潮侵袭?为什么?4. 如何防御寒潮和台风?5.怎样辩证地看待台风的功与过?6.为什么春秋季节寒潮对农作物的影响最大?【当堂达标】读入侵我国的寒潮路径图,回答1~2题。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5学案:第二章 第四节 中国的气象灾害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5学案:第二章 第四节 中国的气象灾害

第四节 中国的气象灾害学习目标明目标、知重点了解我国旱灾的时空分布特点和地区差异,掌握其形成原因及危害。

掌握台风灾害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危害。

熟记我国寒潮发生的时间、侵入路径及其危害。

理解我国气象灾害多发区(华北地区)气象灾害多发的原因。

 旱 灾【自主学习】1.特点:发生范围最广、频次高、持续时间最长的渐发性气象灾害。

2.区域差异(1)旱灾多发中心多发中心华北华南西南江淮多发季节春季夏秋季四季夏季(2)区域旱灾的特点灾害和灾情成因干旱区几乎形不成旱灾荒漠景观,几乎没有人类活动半干旱区常常“十年九旱”降水变率大,有些季节(或年份)降水少,人类活动强度大、密度高半湿润、湿润区(东部季风区)旱灾的主要发生区季风不稳定,降水变率大,人口稠密、城市众多、经济发达,灾情重大3.旱灾与涝灾的关联性(1)时间上的交替性①现象:先涝后旱或先旱后涝,再转旱等。

②地区:黄河流域、海河流域、长江中下游及珠江流域等。

(2)空间上的交替性①现象:某一地带雨涝而另外大片地区干旱。

②原因:受不稳定的季风气候影响。

4.旱灾的灾情及分布差异特征成因农牧业灾情严重干旱发生季节往往与当地农作物生长季节相吻合,加重农牧业灾情产业差异工矿、城市受旱灾危害巨大工矿、城市人口密集,经济密度大地区差异北方重于南方北方耕地多,城市和人口密集;水资源贫乏,城市缺水[图表导读]读教材P45图2.30“中国旱灾频次分布”,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我国旱灾总体分布格局并说明形成的主要原因。

(2)旱灾最严重的地区是哪里?形成的人为原因有哪些?(3)西南地区地貌对旱灾形成有什么影响?(4)为什么东部季风区是旱灾频发区?提示:(1)总体上东部频率高,西部频率低。

东部受季风影响大,降水变率大。

(2)最严重的地区是华北地区。

主要人为原因是人口稠密,人均径流量少;工农业发达,用水量大;水源污染、浪费较严重。

(3)西南地区多喀斯特地貌,多漏斗、暗河,地表水不易汇集储存,易出现水资源短缺问题。

地理 中图版 选修5 环境保护 中国主要的自然灾害 气象与洪涝灾害

地理  中图版 选修5 环境保护  中国主要的自然灾害  气象与洪涝灾害

思考: 思考: 简要分析华北地区旱灾严重的原因. 简要分析华北地区旱灾严重的原因.
(提示:华北地区旱灾严重既有自然原因, 提示:华北地区旱灾严重既有自然原因, 也有人为原因.自然原因: 也有人为原因.自然原因:我国大部分地区 受季风控制,由于夏季风不稳定, 受季风控制,由于夏季风不稳定,导致降水 的季节,年际变化大, 的季节,年际变化大,特别是春季和初夏降 水少,所以极易发生持续性干旱.人为原因: 水少,所以极易发生持续性干旱.人为原因: 人口稠密,人均径流量少;工农业发达, 人口稠密,人均径流量少;工农业发达,用 水量大.) 水量大.)
(4)带来的后果: 带来的后果: 淹没或冲毁各种设施. 淹没或冲毁各种设施. 预防措施: (5)预防措施: 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进行 . 工程:修筑堤坝,整治河道, 工程:修筑堤坝,整治河道,修建水库 和分洪区等 非工:加强管理,建立预报警报系统, 非工:加强管理,建立预报警报系统, 实行保险制度,拟定居民的应急撤离计划和 实行保险制度, 对策. 对策.
下列四幅图中, 例1 下列四幅图中,表示台风过境气压变化的是
年我国北方蝗灾严重, 例2 2000年我国北方蝗灾严重,与其有关联的另一 年我国北方蝗灾严重 种灾害是 A,寒潮 , B,干旱 , C,雷暴 , D,洪涝 ,
读亚洲部分地区示意图,回答. 例2 读亚洲部分地区示意图,回答. 夏季, 夏季,影响图中阴影部分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气象灾害有 暴雨洪涝 和 台风 .为了减轻上述灾害的损失, _________和_______.为了减轻上述灾害的损失,目前人 们采取的非工程措施有(答出两条措施) 们采取的非工程措施有(答出两条措施) 建立灾害的预报警报系统;实行防灾保险; 建立灾害的预报警报系统;实行防灾保险;拟定居民紧急 撤离计划和对策等

高中地理中图版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第二章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第二节中国的气象灾害和洪涝灾害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中图版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第二章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第二节中国的气象灾害和洪涝灾害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中图版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第二章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第二节中国的气象灾害和洪涝灾害教学设计
【名师授课教案】
1新设计
以某种自然灾害为例,简述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台风产生的原因、结构、路径及影响。

知道台风即为热带气旋,掌握气旋运动的规律,能判断台风对当地的影响风向。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台风的分析与研究,提高学生的地理综合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能关注生活,关注身边的事物。

通过对台风的利弊分析,倡导辩证唯物观点看待问题。

3学情分析
高中生个性的发展,高中生在自我观察、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监督、自我控制等自我意识的诸成分上都获得了高度的发展,并趋于成熟。

高中生智力的发展,一方面是表现在其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变化和完善上,但更主要的是体现在其思维能力的提高上。

台风的知识内容学生平时从电视新闻经常了解到,所以此部分的基础知识较好。

那么本节课重在让学生了解台风的结构,理解其形成原因,讨论其影响。

4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台风的原因、路径、影响地区、危害和防御措施
教学难点:台风的形成原因
5教学过程
5.1第一学时
5.1.1教学目标
5.1.2学时重点
5.1.3学时难点。

高中地理三维设计中图版选修5教学案:第二章 第二节 中国的气象灾害和洪涝灾害 Word版含答案

高中地理三维设计中图版选修5教学案:第二章 第二节 中国的气象灾害和洪涝灾害 Word版含答案

第二节中国的气象灾害和洪涝灾害我国主要气象灾害的分布与危害——————情景导入先思考———————“三天一小干、五天一大旱”“春雨贵如油”“春旱不算旱、夏旱减一半”。

思考探究:上述谚语主要反映了我国哪种气象灾害的发生?分别对应我国的哪些地区?提示:干旱。

东北地区、华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

——————基础知识要记牢———————一、台风的分布与危害1.分布(1)源地:菲律宾群岛以东太平洋洋面(西太平洋)。

(2)移动路径:①西移路径:从生成地向偏西移动,在广东、海南沿海登陆。

②西北路径:从生成地向西北移动,在台湾、福建、浙江沿海登陆。

③转向路径:从生成地向西北移动,到达我国东部沿海后,转向东北方向。

(3)影响范围:主要在太行山-伏牛山-武陵山-苗岭以东区域,其中广东、海南、福建、台湾、浙江受灾最为严重,江苏、广西次之。

2.危害(1)构成因素:主要有强风、暴雨和风暴潮。

(2)强风危害:颠覆海上船只,摧毁房屋,折断树木,刮断电线。

(3)暴雨:巨大洪涝灾害。

(4)风暴潮:冲破海堤,引起海水倒灌。

二、寒潮的分布与危害1.分布(1)时间分布:9月到次年的5月,其中3~4月最强。

(2)空间分布:①源地:北方大陆与冰雪洋面。

②侵入路径:西路:从西部进入我国,直接向东移动。

中路:从西北进入新疆北部,向东南经黄河河套进入华北平原,直达长江中下游。

东路:从北方直接南下。

2.危害(1)使农作物、果木等遭受严重冻害。

(2)大雪、冰冻会造成牲畜死亡,交通堵塞,电力、通讯中断。

(3)造成风暴潮及海上翻船事故等。

三、旱灾的分布与危害1.分布(1)空间分布:形成了华北、华南、西南和江淮地区四个旱灾多发中心。

(2)时间分布:持续时间长,多为春旱,夏、秋旱次之,连旱现象也较明显。

2.危害是我国范围最广、历史最长、对农业生产影响最大的气象灾害。

影响工农业生产、城市供水、人民生活和生态环境等。

——————重点难点掌握好———————一、对比我国的台风与寒潮灾害危害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到冻害,交通、通讯和建筑物受到很大的影响益处缓解旱情、降温消暑带来的低温,是天然“杀虫剂”;带来风资源;带来大范围雨雪天气,缓解干旱二、不同区域的旱灾特点[拓展提升]我国干旱区不是最严重的旱灾区干旱区年年干旱,属荒漠景观,几乎很少出现旱灾;半干旱区常常“十年九旱”。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5课件:2.4《中国的气象灾害》课件(共22张PPT)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5课件:2.4《中国的气象灾害》课件(共22张PPT)

分区
旱灾多发季节
东北地区
成因
第二关 举一反三(必答题)
分区 华南地区
旱灾多发季节
成因
从2013年9月1号到目前,华南大 部降水量比常年同期明显偏少,气 象专家解释说:由于去年这一地区 就高温干旱,使得河塘、水库的蓄 水量持续不足,再加上今年台风对 华南地区的影响较常年偏弱,降水 量明显不足,使得旱情进一步发展。
(2)判断该气象灾害种类,分析其形成的天气条件。(11分)
第三关
感悟高考真题
营员温馨提示
审材料,找关键词,理解内涵; 析图像,获取有效信息; 审设问,抓关键词,明确答题方向。
第三关
真题展示
(2013安徽卷34)(21分)图12为2001年4月6日17时某
区域地面天气图,虚线范围内为图示天气系统引发的某种

A、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大
B、水资源短缺,农田需水量大
C、降水量较少,土壤干燥
D、植被稀少,涵养的水源少
第一关 解决微课疑问(抢答题)
2、原理应用 我们身边的旱灾(抢答题)
(大江晚报讯) 持续高温天气使我省淮河以南部分地 区旱情得以发展。2013年8月8日14时,芜湖市区、无为、 繁昌、芜湖县、南陵发布干旱橙色预警,这也是芜湖市 今年以来发布的首个干旱预警。省气象部门预计:未来 一周沿江江南有40%以上的农作物受旱。
自然背景:冷锋锋前暖气团干燥,难以形成 降水;
物质基础:气温回升导致表土解冻,蒸发加 强,地表干 燥,沙源丰富;
动力条件:气旋势力强,气流上升,形成扬 沙;偏西风风力强劲,形成大范围沙尘暴。
第三关
拓展
想一想,高考题中区也多发春旱,这里的春旱引发了 什么次生的气象灾害呢?区域还有哪些气象灾害呢?

新中图版高中地理选修5同步课件:中国的气象灾害和洪涝灾害

新中图版高中地理选修5同步课件:中国的气象灾害和洪涝灾害

目标导航
对农业:范围最广、历时最长、影响最大的气象 灾害
2.危害 对工业:影响工业生产 对生活:影响城市供水、人民生活 对生态环境:影响生态环境
目标导航
四、洪涝灾害的分布与危害
1.分布
东部多、西部少
(1)分布特点 沿海地区多、内陆地区少
平原多、高原和山地少
(2)多发区:两广大部、闽南和台湾(次数最多、范围较大);湘赣北 部地区;苏浙沿海和闽北地区;淮河流域;海河流域。
答案:(1)由西北进入新疆北部,向东南经黄河河套进入华北平原, 直达长江中下游
原因:两地间多为平原地形,没有东西向高大山脉的阻挡;太行山 等东北—西南走向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山脉利于冷空气南下。
(2)梳状水系,集水面积大;支流较多,雨季时,干支流同时涨水;上游 为山地地形,坡度大,集水速度快;中下游为平原地形,地势平坦,排水 不畅;没有天然的入海口,泄洪能力较小。
目标导航
图表导读读教材图2-2-4“入侵中国的寒潮路径”时,可思考下列问 题:
(1)入侵我国的寒潮源地在哪里?为什么? (2)入侵我国寒潮的三条路径是什么?分别影响我国的哪些地区? (3)为什么3—4月和10—11月的寒潮对北方地区农业生产的危害 较大? (4)为何四川盆地、云贵高原、台湾、海南等地区很少受寒潮的 侵袭?
目标导航
目标导航
三、旱灾的分布与危害 1.分布 (1)规律:面积广,分布不均匀。 (2)多发中心:华北、华南、西南和江淮地区。
北方地区:春夏旱区,春夏秋旱区 (3)季节分区 南方地区:夏秋旱区,秋冬春旱区,冬春连旱区
西北地区:常年干旱区 (4)时间分布:多为春旱,夏、秋旱次之,连旱现象也较明显。
目标导航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中国的气象灾害和洪涝灾害学习目标明目标、知重点了解台风、寒潮等气象灾害的特点、危害和移动路径。

掌握台风、寒潮等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

理解我国干旱、洪涝的时空分布及灾情。

我国主要的气象灾害【自主学习】1.台风的分布与危害(1)分布①源地:菲律宾群岛以东太平洋洋面(西太平洋)。

②移动路径a.西移路径:从生成地向偏西移动,在广东、海南沿海登陆。

b.西北路径:从生成地向西北移动,在台湾、福建、浙江沿海登陆。

c.转向路径:从生成地向西北移动,到达我国东部沿海后,转向东北方向。

③影响范围主要在太行山—伏牛山—武陵山—苗岭以东区域,其中广东、海南、浙江、台湾、福建沿海受灾最为严重,江苏、广西次之。

(2)危害①构成因素:主要有强风、暴雨和风暴潮。

②强风:颠覆海上船只,摧毁房屋,折断树木,刮断电线。

③暴雨:导致巨大洪涝灾害。

④风暴潮:冲破海堤,引起海水倒灌。

2.寒潮的分布与危害(1)分布①时间分布:9月到次年的5月,其中3~4月最强。

②空间分布a.源地:北方大陆与冰雪洋面。

b.侵入路径西路:从西部进入我国,直接向东移动。

中路:从西北进入新疆北部,向东南经黄河河套进入华北平原,直达长江中下游。

东路:从北方直接南下。

(2)危害①使农作物、果木等遭受严重冻害。

②大雪、冰冻会造成牲畜死亡,交通堵塞,电力、通信中断。

③造成风暴潮及海上翻船事故等。

3.旱灾的分布与危害(1)分布①空间分布:形成了华北、华南、西南、江淮地区四个旱灾多发中心。

②时间分布:持续时间长,多为春旱,夏、秋旱次之,连旱现象也较明显。

(2)危害:是我国范围最广、历时最长、对农业生产影响最大的气象灾害。

影响工农业生产、城市供水、人民生活和生态环境等。

【合作探究】1.读教材P34“探索”,探究下列问题。

你知道的气象灾害有哪些?为什么气象灾害和洪涝灾害给人类造成的损失非常大?提示:气象灾害主要有台风、寒潮、干旱等。

气象灾害和洪涝灾害给人类造成的损失非常大,这是由气象灾害和洪涝灾害的特点决定的。

气象灾害和洪涝灾害的特点:①种类多,②范围广,③频率高,④持续时间长,⑤群发性突出,⑥连锁反应显著。

2.读教材P35图2-2-3,探究下列问题。

(1)指出影响我国的台风源地和移动路径。

(2)指出我国哪些地区经常受到台风的影响。

提示:(1)影响我国的台风源地在西北太平洋地区,其移动路径主要有三条:一是从生成地向偏西移动,在广东、海南沿海登陆;二是从生成地向西北移动,在台湾、福建、浙江沿海登陆;三是从生成地向西北移动,到达我国东部沿海后,转向东北方向。

(2)我国经常受到台风影响的地区:影响范围主要在太行山—伏牛山—武陵山—苗岭以东区域,其中广东、海南、浙江、台湾、福建沿海受灾最为严重,江苏、广西次之。

3.读教材P36图2-2-4,探究下列问题。

(1)分析北方大陆与冰雪洋面成为我国主要寒潮源地的原因。

(2)说明寒潮由哪三条路径入侵我国。

提示:(1)北方大陆和冰雪洋面纬度较高,气温低,形成了冷高压,在一定气压条件下,冷气团大规模向东南移动,成为入侵我国的寒潮。

(2)寒潮入侵我国的三条路径:一是从西部进入我国,直接向东移动;二是从西北进入新疆北部,向东南经黄河河套进入华北平原,直达长江中下游;三是从北方直接南下。

4.读教材P37“阅读”和P38图2-2-8,探究下列问题。

(1)我国旱灾总频次较多的地区在哪里?(2)分析我国不同地区的干旱类型。

(3)为什么我国的干旱多为春旱?提示:(1)我国旱灾总频次较多的地区有华北地区、华南地区、西南地区和江淮地区。

(2)我国东北地区为春夏旱区,其中三江平原以夏旱为主,松嫩平原以春旱为主,但以夏旱危害重;华北黄淮地区为春夏秋旱区,以春旱为主,以夏秋连旱危害重;长江中下游地区为夏秋旱区,以伏秋连旱为主;华南地区为秋冬春旱区,以冬春连旱为主;西南地区是冬春连旱区;西北地区为常年干旱区。

(3)我国春季,雨季还没到来,降水量小,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大;同时,农业用水量大。

【核心归纳】1.我国的台风与寒潮灾害灾害路径灾害名称台风寒潮―→成因形成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的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由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并伴有大风、雨雪、冻害等现象源地西北太平洋北方大陆和冰雪洋面时空分布夏秋季节,东南沿海的粤、琼、闽、浙、台等省区冬半年(9月至次年5月),除滇南、青藏、台湾、海南外的大部分地区主要危害主要由狂风、暴雨和风暴潮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强烈的降温天气使农作物和牲畜受到冻害,交通、通讯和建筑物受到很大的影响(1)我国干旱灾害的发生机制(2)我国旱灾的原因“我国干旱区也是最严重的旱灾区”这种认识是错误的。

干旱区年年干旱,属荒漠景观,几乎很少出现旱灾;半干旱区常常“十年九旱”。

所以,不同的区域,旱灾的特点不尽相同。

在这里的关键是“灾”字的理解与含义。

所谓“灾”应造成一定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资源破坏等现象或一系列的事件。

而西北地区的受灾体稀少,甚至有的地方基本没有受灾体,形成不了多大的破坏,所以干旱不等于旱灾。

如何判断易发生旱灾的地区判断旱灾最关键的标准是降水量不稳定。

不管是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还是在湿润、半湿润地区,只要降水不稳定就特别容易出现旱灾。

例如,在热带季风区,年降水量虽在1 500毫米以上,但季风活动的异常,特别容易引起降水的异常,从而导致旱灾时常发生。

我国东部季风区多旱灾也与季风活动的不规律变动有关。

【跟踪训练】阅读下列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某年1月全国主要气象灾害分布图。

材料二当冻雨形成时,近地面的空气层温度要低于0 ℃,但是其上层的空气层温度则要高于0 ℃,这样的大气层结构,使得上层云中的过冷却水滴一直保持液态。

而当它们下落进入近地面空气层后,遇到温度为0 ℃以下的物体上时,立刻冻结成外表光滑而透明的冰层。

(1)图示反映出我国气象灾害的显著特点是()A.种类多、分布广B.南方气象灾害严重C.影响持续时间长D.季节变化明显(2)该月我国旱灾最严重的省级行政区是()A.黔B.滇C.川D.桂(3)试从地形和大气环流角度解释云贵高原北部冬季冻雨灾害频发的原因。

解析:(1)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气象灾害种类多,且分布广泛。

(2)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旱灾最严重的省级行政区是云南,简称云或滇。

(3)冬季,在强大的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影响下,我国频繁南下的北方冷气团受到云贵高原地形的阻挡,形成昆明准静止锋。

该锋面系统长期控制云贵高原北部(云贵高原北部处在冷气团一侧),来自西南的暖湿气流则源源不断给予水汽补充,易出现冻雨天气。

答案:(1)A(2)B(3)冬季,频繁南下的北方冷气团受到云贵高原地形的阻挡,形成锋面系统(昆明准静止锋)。

该锋面系统(昆明准静止锋)形成后,长期控制云贵高原北部(云贵高原北部处在冷气团一侧),来自西南的暖湿气流则源源不断给予水汽补充,易出现冻雨天气。

我国的洪涝灾害【自主学习】1.分布特点:东部多,西部少;沿海地区多,内陆地区少;平原多,高原和山地少。

2.五个洪涝多发区:①两广大部、闽南和台湾;②湘赣北部地区;③苏浙沿海和闽北地区;④淮河流域;⑤海河流域。

3.危害:发生频次高、危害范围广、损失严重。

【合作探究】读教材P38图2-2-8和P40图2-2-10,探究下列问题。

(1)归纳我国暴雨洪涝灾害的分布特点,并分析灾害多发的原因。

(2)对比两图,分析旱灾和涝灾在时间和空间上有何关系?提示:(1)特点:东部季风区各大江河的中下游平原。

原因:季风区夏季多暴雨,加上地势低平,河流排水不畅。

(2)①旱灾和涝灾在时间上交替:我国主要旱涝交替区有黄河流域、海河流域、长江中下游及珠江流域等地区。

②旱灾和涝灾在空间上交错出现:某一地带雨涝而另外大片地区干旱,即“这里不涝那里涝,这里不旱那里旱”的现象。

【核心归纳】1.我国洪涝灾害的形成原因自然原因:强降水、冰雪融化,冰凌堵塞河道,滑坡、泥石流堵塞河道等自然因素导致的堤坝溃决;流域的汇水速度(取决于地面坡度、土壤含水率、植被覆盖率)大于河道的排水速度(取决于河谷顺直长度、河谷流畅程度、纵向坡度)。

人为原因:①破坏植被。

导致流域汇水速度加快,加剧水土流失和河道的淤积,使河流水位升高,河床坡度降低。

②围湖造田。

使湖泊对洪水的调节能力减弱。

③建筑物占据河道,分洪区被占用,导致河道的排水速度降低,给洪水的分流带来困难。

2.暴雨洪水分布与副高位置移动(1)正常年份时间副高位置雨带位置图示春末、5月份北纬15°~20°华南(A)夏初、6月份北纬20°左右长江中下游(B)7~8月份北纬25°~30°华北(C)、东北(D)9月份副高南退雨带随之南退北方雨季结束(2)异常年份若夏季副高发展强大,西伸至我国大陆位置持续偏南时,雨带则长时间滞留在江淮地区,易造成江淮地区洪涝灾害,北方干旱;当副高季节性北移时间提前、位置较常年偏北时,我国北方地区就容易出现洪涝灾害,南方则干旱。

3.我国洪涝灾害多发、严重的原因水文灾害多发区——长江流域(1)灾害链:暴雨⇨洪涝⇦风暴潮(2)长江流域水文灾害灾情严重的原因【跟踪训练】读我国洪涝灾害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我国洪涝多发区的名称: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图说出我国洪涝灾害分布的特点。

(3)试从自然和人为两方面分析长江流域洪涝灾害多发的原因。

解析:第(1)题,洪涝多发区的名称可根据行政区和主要河流的名称归纳。

第(2)题,可从“三多三少”的角度归纳。

第(3)题,从图中可知我国洪水灾害特别严重的地区分布在我国东部季风区,因其受夏季风影响明显,再加上迎风坡地形及密集的人类活动使该区的洪水灾害变得更为严重。

答案:(1)两广大部、闽南和台湾湘赣北部地区苏浙沿海和闽北地区淮河流域海河流域(2)东部多、西部少;沿海地区多、内陆地区少;平原多、高原和山地少。

(3)自然原因:位于东亚季风气候区,地处阶梯的交界处,多迎风坡;中下游地势低平、排水不畅;东部临海。

人为原因:中上游山区滥伐森林,水土流失严重;中游围湖造田,河湖蓄洪行洪能力差;中下游是我国的经济核心地带;人口稠密。

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没有掌握以下内容?重点必背1.台风、寒潮、干旱和洪涝的主要特征是什么?2.台风、寒潮、干旱和洪涝等灾害的成因和危害。

3.台风和寒潮的源地和路径是什么?微点拨1.干旱程度较低的东部季风区,也会形成重大的旱灾灾情。

东部季风区人口稠密、城市众多、经济发达,若出现偶发性干旱,往往灾情重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