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怎样改制为公司制企业
经营性事业单位改制转企操作办法
经营性事业单位改制转企操作办法经营性事业单位改制转企操作办法1. 引言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许多事业单位开始面临改制转企的压力。
经营性事业单位改制转企操作办法旨在规范事业单位改制转企的过程,保障转企的顺利进行。
2. 适用范围本操作办法适用于具备以下条件的经营性事业单位:已经通过评估,确定为经营性事业单位;需要改制转为企业的;依法可以改制转企的。
3. 改制转企的原则在进行经营性事业单位改制转企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 依法合规:改制转企的过程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确保操作合法合规;2. 公平公正:改制转企的操作应当公平公正,保障员工、利益相关方的合法权益;3. 安全可控:改制转企过程中,应采取一系列措施确保操作的安全可控性,避免风险和事故;4. 有序进行:改制转企应按照合理的步骤和时间表进行,确保转企过程有序推进。
4. 改制转企的程序改制转企的程序如下:4.1 立项事业单位应向上级主管部门提出改制转企的申请,包括项目的背景、目标、方案等内容。
4.2 评估上级主管部门将组织专家对申请进行评估,评估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人员安置等方面的内容。
4.3 方案制定根据评估结果,制定改制转企的详细方案,包括组织调整、资产转让、债务处理等内容。
4.4 审批将方案上报上级主管部门进行审批,获得批准后方可进入下一步操作。
4.5 资产清查对事业单位的资产进行清查,包括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财务资产等。
4.6 人员安置对事业单位的人员进行安置,包括聘用、调配、辞退等。
4.7 资产转让按照方案进行资产转让,确保转让的安全性和合法性。
4.8 债务处理对事业单位的债务进行处理,包括清偿、转让、过户等。
4.9 注册登记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将改制后的企业进行注册登记。
5. 改制转企的风险控制在进行经营性事业单位改制转企时,应注意以下风险控制措施:1. 法律风险:建立健全法规制度,确保操作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避免法律风险;2. 人员安置风险:合理安置人员,关注员工的合法权益,避免安置风险;3. 资产转让风险:加强资产转让的监管,确保转让安全可控,避免资产转让风险。
安徽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形式及职工安置做法
安徽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形式及职工安置做法安置做法2007年,安徽省将全面启动经营服务性事业单位的转企改制工作。
转企改制三种形式转企改制的主要形式包括:先售后股。
将经营服务性事业单位经评估后的存量资产以净资产计价出售给单位职工。
在职工购买存量资产的同时,鼓励职工增资产入股。
允许社会法人、自然人作量投入。
对净资产额较大,职工难以一次性认购的,可采取分期付款和买、租、股结合的办法。
对本单位职工不能全额认购的,允许出售给社会法人或自然人。
兼并重组。
通过市场竞价的方式或由主管部门与兼并方协商一致的情况下,由兼并方出资收购其全部资产和负债,实行整体式兼并。
兼并重组既可在本系统内进行,也可跨系统进行。
停业破产。
对无力正常运转且难以实行重组的单位,采取先清算债权债务、分流安置人员,后申请停业注销的办法,实施自行解体。
对严重亏损、债务沉重和无力清偿的单位,可参照企业破产办法进行破产清算。
职工身份置换措施经营服务性事业单位转企改制时,应依法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按照职工的实际年龄,每满一年发给职工一个月基本工资的经济补偿金,职工原有身份不再保留,可以由改制后的企业重新聘用并签订劳动合同,也可以进入社会自谋职业。
对重新聘用人员,经被聘用职工本人同意,可将其应得的经济补偿金转为改制后企业的个人股份。
经营服务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变现资金,首先用于支付职工历年欠发工资、缴纳职工社会保险费用和安置富余职工。
如国有资产变现资金仍有节余的,应按有关规定上缴财政。
转企改制后,职工将按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参加当地企业职工养老、医疗、失业等保险,纳入本地社会保障体系。
办理内退手续措施改制前的原在编在职在岗职工,距法定退休年龄5年内(含5年)且工作年限满20年,或工作年限满30年的,由本人申请、所在单位同意和主管部门审核,报人事部门复核批准,可一次性办理提前退休手续,并抄送劳动保障部门备案。
实行提前退休政策所需资金,将按照“不额外增加社保和财政资金支出负担”的原则处理。
事业单位转企改制流程
事业单位转企改制流程事业单位转企改制是指将原本由政府主导管理的事业单位转变为企业经营管理的过程。
这一改革举措旨在提高事业单位的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增强其市场竞争力,同时也为事业单位注入市场化的运营理念和机制。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事业单位转企改制的流程。
首先,事业单位转企改制需要进行立项审批。
相关部门需要对事业单位的转企改制计划进行审查和批准,包括改制的必要性、可行性分析、改制方案等内容。
在此阶段,事业单位需要提交相关的申请材料,并与审批部门进行充分沟通,确保改制计划符合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
接着,事业单位需要进行内部整改和准备工作。
这包括对内部组织结构、人员编制、财务制度等方面进行调整和优化,以适应企业化管理的需要。
同时,事业单位还需要进行市场调研和竞争分析,为转企后的运营和发展做好充分准备。
随后,事业单位转企改制需要进行资产评估和财务审计。
这一步骤是为了确定事业单位的资产规模和价值,为后续的股权变更和资产转让提供依据。
同时,财务审计也能够揭示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为改制后的经营决策提供参考。
然后,事业单位需要制定改制方案并进行公示。
改制方案是事业单位转企的重要文件,其中包括改制的具体内容、程序、时间表、人员安置等方面的安排。
事业单位需要将改制方案向社会公示,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和意见,确保改制过程的公开透明和合法合规。
接下来,事业单位需要进行股权变更和资产转让。
这一步骤是事业单位正式转变为企业的重要环节,包括股权转让协议的签订、资产过户手续的办理等。
同时,事业单位还需要与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和协调,确保股权变更和资产转让的合法合规。
最后,事业单位转企改制需要进行监管审批和备案登记。
相关部门将对改制后的企业进行监管审批,确认其合法合规经营,并进行备案登记,确保改制后的企业能够依法开展经营活动。
总之,事业单位转企改制是一项复杂的改革过程,需要事业单位与相关部门密切合作,共同推动改制工作的顺利进行。
只有通过规范的流程和程序,才能够实现事业单位向企业的成功转型,为其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事业单位改企的程序
事业单位改企的程序事业单位转企业的程序随着市场体制改革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事业单位开始转型为企业,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
然而,事业单位转企的程序并不简单,需要经过一系列的步骤和程序。
下面,我们来详细介绍一下事业单位改制为企业的程序。
第一步:审议决策事业单位改制为企业,首先需要进行审议决策。
这个步骤通常由事业单位的管理层或者相关部门负责。
他们会根据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市场需求和政策要求等因素来评估是否需要进行改制,并根据评估结果作出决策。
第二步:组织调研一旦决策通过,事业单位就需要组织调研工作,全面了解市场经济环境的变化和改制为企业后面临的挑战。
调研工作通常包括与相关企业的交流、考察和学习,以及与政府有关部门的洽谈等。
通过调研,事业单位可以更好地了解改制的必要性,并为后续的改制工作做好准备。
第三步:制定改制方案在调研的基础上,事业单位需要制定改制方案。
改制方案通常包括改制的目标、步骤、措施和时间安排等内容。
制定方案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并与相关部门进行沟通,确保方案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同时,方案还需要经过相关部门的审查和批准,确保其符合国家政策和法规。
第四步:成立转企领导小组为了顺利进行事业单位的改制,一般会成立转企领导小组。
这个小组负责统筹协调改制工作,并对改制方案进行实施和监督。
领导小组通常由事业单位的负责人、相关部门的代表和专业人员组成,他们将共同努力,为事业单位转企的成功做出贡献。
第五步:职工的安置和转岗事业单位改制为企业后,职工的安置和转岗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根据改制方案和国家政策,事业单位应当尽可能地保障职工的权益和利益,并提供合理的安置和转岗方案。
同时,事业单位还需要与相关的劳动部门进行沟通和协商,确保职工的权益得到保障。
第六步:完成注册登记手续事业单位改制为企业后,需要进行注册登记手续。
这个步骤通常由领导小组负责,他们需要按照国家相关法规和程序,准备必要的文件和材料,提交给相关的登记机关进行办理。
经营性事业单位改制转企操作办法
经营性事业单位改制转企操作办法经营性事业单位改制转企操作办法一、引言经营性事业单位改制转企是指将原本由政府主导运营的事业单位转变为企业化运作的过程。
为了确保改制转企工作的规范性和有效性,特制定本操作办法,以指导相关机构和个人进行操作。
二、背景与意义1. 背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原有的事业单位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需要进行改革。
2. 意义:经营性事业单位改制转企将事业单位转变为企业,增加了自主权和竞争性,减轻了政府负担,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三、改制转企的适用范围1. 归口管理:经济主管部门对事业单位的改制转企工作负责。
2. 事业单位条件:事业单位必须达到一定的规模和经济效益,并具备转制的条件。
四、改制转企的具体步骤1. 调研阶段1.1明确目标:确定改制转企的目标和发展方向。
1.2评估风险:识别改制转企可能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并制定对策。
1.3调查研究:了解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和市场状况,为改制转企做好准备。
2. 拟定方案阶段2.1组织架构设计:根据企业化运作的需要,重新设计组织架构。
2.2人员安排:制定岗位设置和人员安排方案,实现人员的合理配置。
2.3财务规划:编制财务预算和资金规划,确保改制转企后的资金稳定。
2.4法律事务处理:处理改制转企过程中的法律事务,如土地使用权、知识产权等。
3. 申请审批阶段3.1申请材料准备:准备改制转企所需的申请材料,包括申请书、企业章程等。
3.2政府审批:向相关政府部门递交申请材料,并按照流程进行审批程序。
3.3监管要求:整理企业设立后需要遵守的监管要求,并制定相应操作规范。
4. 实施阶段4.1组织架构调整:根据批准的改制转企方案,进行组织架构的调整和人员的调配。
4.2资产处置:根据规定程序,进行事业单位的资产处置工作,确保公平、公正。
4.3合同签订:与相关单位和个人签订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4.4运营管理:启动企业化运作模式,开展日常经营管理工作。
事业单位转企改制方案
3.稳定有序:确保改制期间业务开展正常,维护企业稳定,实现平稳过渡。
4.效益提升: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核心,优化资源配置,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三、改制内容
1.法人治理结构变更:将原事业单位法人资变更为企业法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2.资产清查与评估:对现有资产进行全面清查、评估,确保资产的真实性、合规性。
3.职工安置:根据国家政策和企业实际,制定职工安置方案,确保职工合法权益。
4.业务整合与发展:结合市场需求,优化业务结构,拓展业务领域,提升企业盈利能力。
5.机构调整与人员配置:建立高效的企业组织架构,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提高管理效率。
3.人员安置:按照国家有关政策,妥善安置现有职工,确保职工合法权益。
4.业务调整:根据市场需求和企业发展定位,优化业务结构,提升业务竞争力。
5.机构设置:按照企业化管理要求,建立健全企业组织架构,提高管理效率。
四、改制步骤
1.成立改制筹备组:负责改制方案的制定、实施和监督。
2.开展资产清查:对事业单位现有资产进行全面清查,评估资产价值。
五、政策支持与保障
1.争取政策支持:积极向政府部门申请改制政策支持,包括税收优惠、资产处置等。
2.加强组织协调: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确保改制工作顺利进行。
3.保障职工权益:严格按照国家政策,保障职工合法权益。
4.完善激励机制:建立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的激励约束机制,激发企业活力。
六、风险评估与应对措施
第2篇
事业单位转企改制方案
一、背景与目标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事业单位转企改制成为提升国有企业活力、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途径。本方案旨在指导某事业单位依法依规完成转企改制,实现其经营机制的转换,提高市场竞争力,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事业单位转企改制流程
事业单位转企改制流程事业单位转企改制是指原本由政府主导的事业单位,经过一系列程序和步骤,转变为具有企业性质的组织形式。
这一改制过程涉及到多个方面的工作,需要充分的规划和准备。
下面将从几个方面介绍事业单位转企改制的流程。
首先,事业单位转企改制的第一步是组织内部调研和准备工作。
在这一阶段,需要对组织的现状进行全面的了解和分析,包括财务状况、人员结构、资产负债情况等。
同时,还需要就改制后的发展方向和目标进行明确的规划和设定,为后续工作奠定基础。
其次,根据调研结果制定改制方案。
在制定改制方案时,需要充分考虑到组织的实际情况和未来发展的需要,同时也要充分尊重员工的意见和利益。
制定好的改制方案应该包括改制的具体步骤、时间节点、责任人等内容,确保改制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接下来,是向有关部门申报和审批。
在这一阶段,需要向相关政府部门递交改制申请,并按照规定提交相关的申报材料。
在申报材料中,除了包括组织的基本情况和改制方案外,还需要提供相关的证明文件和承诺书等。
经过部门的审批后,方可进入下一步工作。
然后,是组织内部的宣传和培训工作。
在改制的过程中,需要对组织内部的员工进行充分的宣传和培训,让他们充分了解改制的意义和影响,同时也要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技能和知识培训,以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和要求。
最后,是正式实施改制。
在一切准备就绪后,可以按照制定好的改制方案,正式进行改制工作。
这一阶段涉及到组织结构的调整、人员的安置、财务制度的变革等内容,需要各方的密切配合和协调,确保改制工作的顺利进行。
总的来说,事业单位转企改制是一个复杂而又艰巨的工作,需要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和配合。
只有在各方的通力合作下,才能顺利完成改制工作,为组织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本文介绍的事业单位转企改制流程能对相关工作提供一定的帮助和指导。
事业单位改制的步骤与流程
事业单位改制的步骤与流程事业单位改制是指将原有的事业单位改组为企业形式的机构,实行企业化管理和经营运作。
这一过程需要经历一系列的步骤与流程。
本文将对事业单位改制的步骤与流程进行详细介绍。
一、确定改制方案事业单位改制前,首先需要确定改制方案。
改制方案是指明事业单位改制的目的、范围、内容、方式等各项具体措施的文件。
改制方案应结合实际情况,明确改制后的组织形式、经营范围、产权关系等,确保改制后的机构运行顺利。
二、组织筹备工作在确定改制方案后,需要进行组织筹备工作。
这包括成立改制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改制计划、成立改制办公室等。
改制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协调改制工作全过程,制定改制计划并组织实施;改制办公室则负责具体的改制事务处理与协调。
三、评估资产负债情况在进行事业单位改制时,需要对其资产负债情况进行评估。
这包括对资产的评估、负债的评估、资产清查与确认等工作。
通过评估资产负债情况,可以为改制后的资产重组与负债清算提供依据。
四、制定组织架构和人员安排在改制过程中,需要制定改制后的组织架构和人员安排。
这包括确定各级岗位设置、职责与权限划分,确定人员编制及岗位调整等。
通过合理的组织架构和人员安排,可以确保改制后机构的正常运行和高效管理。
五、产权划转与资产交割事业单位改制后,需要进行产权划转与资产交割工作。
产权划转是指将事业单位原有的资产产权转让给改制后的企业,确保资产的合法权属。
资产交割则涉及将事业单位的资产划归改制后的企业,并制定相关合同和协议,明确资产的归属与管理责任。
六、整合财务制度和管理制度在事业单位改制后,需要进行财务制度和管理制度的整合与调整。
这包括建立适应改制后企业形式的财务制度,确保财务管理的规范和透明;同时也需要调整与完善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机制和运行机制。
七、开展员工培训和激励机制事业单位改制后,对于员工的培训和激励也是十分重要的。
通过培训,可以提升员工的专业素质与能力,适应企业化管理的要求;通过激励机制,可以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确保改制后的机构能够顺利运行。
经营性事业单位改制转企操作方法
经营性事业单位改制转企操作方法经营性事业单位改制转企操作方法一、经营性事业单位改制的原则与目标经营性事业单位改制转企是当前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适应我国经济体制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
经营性事业单位改制转企的基本原则与目标是:既要因地制宜,又要大胆创新;既要有利于经济发展,又要有利于社会稳定; 既要切实维护职工利益,又要保证改制后企业的健康发展;既要调动在职职工的积极性,又要妥善安置分流人员、离退休人员。
为保证经营性事业单位改制转企的顺利进行,各方主体应做到统一认识、规范运作,同时应充分重视专业中介机构在事业单位改制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
二、经营性事业单位改制操作程序(一)政策宣讲事业单位改制关系职工切身利益,而职工往往对政策不了解或理解存在偏差,或对改制心存顾虑,而统一单位职工对改制的认识、调动职工积极性对改制顺利进行是非常必要的。
各地在开展事业单位改革的过程中大都发布了一系列专门性文件并成立了事业单位改革办公室,拟改制的事业单位应与有关专门机构沟通并深入理解有关政策,在制定改制方案前向职工(包括在职职工和离退休职工)进行充分的政策宣讲和动员,并听取职工意见、稳定职工情绪、消除职工顾虑以保证改制的顺利进行。
(二)清产核资、审计评估这一阶三年经营状况预测;实施步骤、时间部署和组织领导。
事业单位改制应从实际出发,结合单位特点采取多种改制形式。
资产规模大、经营业绩好、有发展潜力的,一般改制为股权多元化的公司制企业,包括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小型的中介服务类事业单位,一般改制为合伙制企业或有限责任公司;规模相当小、数量特别多的,可采取兼并重组、租赁出售等多种形式经营;对个别无法正常运作的事业单位,一般可采取撤销、歇业、人员分流的办法。
事业单位改制人员安置方案不仅应明确在职职工人事关系的处理及劳动关系的确立,还要明确离退休人员的社会保障问题,要结合现行社会保障制度予以妥善安置。
事业单位转企改制方案
事业单位转企改制方案
一、前言
为了适应新时代经济发展的需要,近年来我国积极推进事业单位改制,并加强改制后企业的运营管理,提高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加强行业竞争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
因此,本文提出事业单位转企改制方案,以便实现事业单位改制后企业化的目标。
二、转企改制的理论基础
事业单位是公共财产所有者的一种组织形式,其经营管理受到政府的监管和控制。
与之相对,企业是基于市场经济原则运营的;它们不仅追求盈利,而且需要面对市场与顾客竞争。
既然事业单位与企业的运作方式不同,那么两者的性质和性质不同,转企改制就变得的必要性。
通过转企改制,事业单位可以独立经济运作,便于市场化竞争,促进经济效益的提升,实现“小资金、高产出”的目标。
三、事业单位转企改制的总体方案
1.选择改制的事业单位类型。
在筛选转企改制事业单位时应注意所考虑的事业单位具备现实转换为企业的条件:
(1)具备市场化变现的优质政府资源或公共资产,或者其企业化能够带动社会资本投入,排斥非法渠道,挤掉“阴阳合同”。
(2)管理和执行结果达到行业平均水平或以上,并具有核心人才和自主创新意识。
事业单位改制国企规定及流程
事业单位改制国企规定及流程事业单位改制为国企,这里面可是有不少说道呢。
一、改制规定。
1. 资产方面。
- 资产清查那是相当重要的。
得把事业单位的所有资产都盘点清楚,就像整理自己的小仓库一样,从固定资产,像那些办公大楼、办公设备,到流动资产,什么银行存款、应收账款之类的,都得一一查清。
不能有遗漏,不然就像做饭少放了调料,整个事情都会变得怪怪的。
而且在清查的时候要遵循一定的会计准则,不是自己想怎么算就怎么算的哦。
- 资产评估也不能马虎。
要找有资质的评估机构来给资产定价。
这就好比你要卖自己心爱的小物件,得知道它值多少钱才好出手。
评估的时候要考虑到资产的折旧、市场价值波动等因素。
如果评估高了或者低了,都会影响到后续的改制进程呢。
2. 人员安置。
- 人员安置可是改制中的大事情。
对于原事业单位的员工,不能简单地就把人家扔一边不管了。
要根据员工的不同情况进行合理安排。
比如那些有编制的员工,有的可能会直接转成国企的员工,这就像是换了个新“户口”,但是福利待遇之类的得保持一定的连续性,可不能让人家感觉一下子从天堂掉到地狱了。
- 还有员工的社保问题。
原来事业单位的社保和国企的社保可能会有一些差别,这时候就得妥善处理过渡。
就像给员工搭一座桥,让他们能够平稳地从一种社保模式过渡到另一种,不能让员工在社保方面有什么后顾之忧,不然大家心里都会不踏实的。
3. 政策法规遵循。
- 改制得符合国家相关的政策法规。
从宏观的改制方向到微观的一些操作细则,都得按照规定来。
这就像是玩游戏得遵守游戏规则一样。
比如在产权转让方面,要遵循国有资产产权转让的相关规定,得公开、公平、公正地进行操作,不能搞暗箱操作,不然就是违反规则,是要受到惩罚的。
二、改制流程。
1. 改制申请。
- 首先得由事业单位自己或者它的主管部门提出改制申请。
这就像是你要做一件大事之前,得先跟相关的人说一声“我想这么干”。
申请里面要把改制的原因、目的、初步的改制方案等都写清楚。
比如说,是因为单位发展需要更多的市场活力,所以想改成国企,那就要把这些情况详细地告诉上级部门。
版事业单位转企改制方案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引言 • 事业单位转企改制背景 • 改制方案总体框架 • 改制具体措施与实施方案 • 改制风险评估与应对措施 • 改制效果评估与持续改进计划
01
引言
背景与目的
事业单位转制背景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政府职能 的转变,事业单位转制成为必然 趋势。
改制目的
前期准备
制定改制方案,明确改制的指 导思想、目标、原则和步骤, 进行清产核资和资产评估。
组织架构调整
根据企业发展战略和市场需求 ,调整组织架构和业务板块, 优化管理流程。
完善管理制度
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包括 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 场营销等方面的制度。
改制时间安排
产权改革与重组
清产核资与资产评估
增强企业活力
通过转企改制,激发企业的市场活力和创新动力,提高企业的竞争 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优化资源配置
通过转企改制,优化国有资源的配置,提高国有资产的管理水平和 运营效率。
改制步骤规划
产权改革
明确产权关系,进行产权转让 和重组,建立现代企业产权制 度。
人员安置与分流
制定人员安置和分流方案,做 好员工的思想工作,确保改制 过程的平稳过渡。
等。
05
改制风险评估与应对措施
政策风险评估及应对措施
政策变化风险
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事业单位转制 为企业的相关政策可能发生变化,导 致转制进程受阻或转制成本增加。
应对措施
密切关注国家相关政策动态,及时调 整转制方案,加强与政府部门的沟通 协调,确保转制工作的顺利进行。
市场风险评估及应对措施
市场变化风险
转企改制政策解读
政策背景
经营性事业单位改制转企操作办法
经营性事业单位改制转企操作办法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经营性事业单位改制转企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经营性事业单位改制转企,不仅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增强市场竞争力,还能够促进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为了确保经营性事业单位改制转企工作的顺利进行,特制定以下操作办法。
一、改制转企的基本原则1、遵循政策法规原则改制转企工作必须严格遵守国家和地方有关法律法规、政策规定,确保改制过程合法合规。
2、分类指导原则根据不同类型的经营性事业单位,制定有针对性的改制方案,因类施策,不搞一刀切。
3、稳妥推进原则充分考虑职工利益,妥善处理各种矛盾和问题,确保改制工作平稳有序进行。
4、公开透明原则改制过程中的重大决策、资产处置、人员安置等事项,应公开透明,接受职工和社会监督。
二、改制转企的前期准备1、清产核资对经营性事业单位的资产、负债进行全面清查核实,摸清家底。
包括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对外投资等,并对债权债务进行清理。
2、财务审计委托具备资质的会计师事务所对单位的财务状况进行审计,出具审计报告,为改制提供准确的财务数据。
3、资产评估聘请具有资产评估资质的机构对单位资产进行评估,确定资产价值,为资产处置提供依据。
4、制定方案根据清产核资、财务审计和资产评估结果,结合单位实际情况,制定改制转企方案。
方案应包括改制的目标、方式、资产处置、人员安置、股权设置等内容。
三、资产处置1、资产清查对改制单位的各类资产进行全面清查,包括固定资产、流动资产、无形资产、对外投资等,确保资产的真实、完整。
2、资产剥离按照有关规定,将非经营性资产从经营性资产中剥离出来,分别进行管理和处置。
3、资产处置方式(1)拍卖出售:对于适宜拍卖的资产,通过公开拍卖的方式进行处置。
(2)协议转让:在符合相关规定的前提下,经批准可以采取协议转让的方式处置资产。
(3)破产清算:对于资不抵债、无法持续经营的单位,依法进行破产清算。
四、人员安置1、人员分流根据改制方案,对人员进行合理分流。
事业单位改企的程序
事业单位改企的程序事业单位改制为企业的程序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政府逐渐推行事业单位改制为企业的政策,旨在提高事业单位的运营能力和效益,实现市场化运作。
事业单位改制为企业的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步:调研与论证事业单位改制为企业需要进行充分的调研与论证工作。
相关部门应当对事业单位的组织架构、运营模式、人员结构以及资产负债情况等进行全面梳理和分析,找出改制存在的问题和难点,并与专业机构进行充分沟通和讨论,形成科学的改制方案。
第二步:制定改制方案在完成调研和论证工作后,相关部门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改制方案。
改制方案应当明确改制的目标、范围、时限、程序和责任,同时要注重参与各方的沟通与协商,确保方案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第三步:征求意见与公示改制方案制定完成后,应当向实施对象和相关利益方征求意见,并进行公示。
征求意见和公示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听取各方的意见和建议,增加改制的透明度和合法性,确保改制过程的公正和公平。
第四步:变更组织形式和机构代码事业单位改制为企业,首先需要变更组织形式和机构代码。
此步骤通常需要申请相关部门的批准,并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变更登记手续。
同时,还需要制定相应的变更方案,对组织架构、人员编制和资产负债等进行相应的调整和转移。
第五步:重组和整合资源事业单位改制为企业后,需要重组和整合资源。
这包括对原有的人员、财务、物资和设备等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和管理。
相关部门应当制定详细的重组和整合方案,并组织实施,以确保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合理配置。
第六步:优化人员结构和管理体制随着事业单位改制为企业,人员结构和管理体制也需要进行相应的优化和调整。
这包括对人员编制、用人机制和薪酬制度等进行改革,为企业化运作提供有力支撑。
同时,还需要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和培训,提高员工的素质和竞争力。
第七步:建立市场化运作机制事业单位改制为企业,必须建立市场化运作机制,注重市场竞争和效益导向。
这包括制定科学的市场开拓和价格策略,加强产品研发和创新,提高营销和服务水平,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事业单位转企改制流程
事业单位转企改制流程事业单位转企改制是指将原来的事业单位改制为企业单位的过程,这是一个重要的改革举措,旨在提高事业单位的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促进事业单位的改革和发展。
下面将从准备工作、申报材料准备、审批流程和改制完成后的工作等方面,为大家详细介绍事业单位转企改制的流程。
首先,进行准备工作。
在进行事业单位转企改制之前,需要对相关政策和法规进行了解和研究,明确改制的政策依据和程序要求。
同时,需要对事业单位的基本情况进行全面梳理,包括组织结构、人员编制、资产负债状况等,为改制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其次,准备申报材料。
申报材料是事业单位转企改制的重要准备工作,包括但不限于改制申请报告、资产负债表、财务审计报告、人员名册、组织机构设置方案等。
这些材料需要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准备,确保内容真实、完整、合法,为后续审批提供有力的支持。
接下来是审批流程。
一般而言,事业单位转企改制的审批流程包括报备、审查、评估、公示、批准等环节。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与相关部门进行充分沟通和协调,积极配合审批工作,及时提供补充材料和解答问题,确保审批工作的顺利进行。
最后是改制完成后的工作。
一旦事业单位转企改制获得批准,就需要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改制手续的办理,包括但不限于企业登记、税务登记、社会保险登记等。
同时,还需要对原有的人员、资产、财务等进行合理安排和处理,确保改制后的正常运营和管理。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转企改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充分的准备和配合,同时也需要与相关部门进行密切的沟通和协调。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事业单位转企改制的顺利进行,为事业单位的改革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希望本文所述的事业单位转企改制流程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
关于市属生产经营型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工作的实施意见
关于市属生产经营型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工作的实施意见第一篇范本:一、背景与目的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加强国有企业改革的决策部署,加快市属生产经营型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工作,推进国有资本配置和布局优化,提高国有企业竞争力和市场化水平,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二、工作范围和1. 地方政府在转企改制工作中承担的责任和义务;2. 相关部门对转企改制工作的指导、督促和服务职责;3. 市属生产经营型事业单位的甄选、改制和上市工作。
三、转企改制工作方案1. 事业单位甄选,确定改制对象和改制方向;2. 确立改制方案,明确改制方式和实施步骤;3. 开展股权激励和员工持股计划,提高员工积极性;4. 公开招标选聘改制咨询机构,确保改制工作顺利进行;5. 监督改制工作进展,及时解决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四、法律法规及政策支持1. 国家宏观调控政策;2. 有关企业改革的法律法规及政策;3. 相关部门的配套政策和扶持措施。
五、项目实施与监督1. 实施目标及时间节点;2. 项目相关部门及责任人;3. 实施过程中的风险防控措施;4. 相关监督检查及处罚制度。
附件:1. 国有企业改制实施细则;2. 改制方案编制指南;3. 改制咨询机构招标文件;4. 监督检查报告。
法律名词及注释:1. 国有资本:指由国家出资设立、或由国家收购或接管的企业的所有权;2. 改制:指将事业单位转为企业的过程,包括产权划转、资产重组、机构改革等;3. 股权激励:指通过发行股权来激励企业管理层和员工,提高业绩和企业价值;4. 员工持股计划:指企业员工持有并参与股权投资的一种激励制度。
第二篇范本:一、导言为了进一步推进市属生产经营型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工作,提高国有企业竞争力和市场化水平,制定本实施意见。
二、工作目的和原则1. 落实党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的决策部署;2. 推进国有资本配置和布局优化;3. 加强国有企业的法人治理和市场化经营;4. 提高员工积极性和企业效益。
三、转企改制工作内容1. 事业单位甄选,确定改制对象和改制方向;2. 制定改制方案,明确改制方式和实施步骤;3. 开展股权激励和员工持股计划,激发员工积极性;4. 选聘改制咨询机构,提供专业支持;5. 监督改制工作进展,及时解决问题。
事业单位转企改制
事业单位转企改制1. 简介事业单位转企改制是指将事业单位依法转制为企业的一项重大改革措施。
在这个过程中,事业单位将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转变为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实体,从而更好地适应市场竞争环境。
事业单位转企改制不仅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还能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2. 背景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传统的事业单位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经济发展的要求。
事业单位的特点是公益性、非营利性和社会性,这在市场经济中存在一定的制约。
为了更好地发挥事业单位的作用,提高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必要进行转企改制。
3. 转企改制的意义3.1 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后,可以更加灵活地配置资源,有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企业化管理模式能够强化事业单位内部的激励机制,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从而更好地发挥其才能和潜力。
3.2 增强竞争力企业化管理模式下,事业单位将面临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
在这种竞争环境下,事业单位将被迫提高自身的产品和服务质量,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这对于提升整个经济的竞争力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3.3 实现可持续发展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后,其经济效益将被更加注重和关注。
从长远来看,这将有利于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
同时,事业单位的转企改制还可以引入市场化机制,提高其管理和运营水平,实现更加高效的资源配置。
4. 转企改制的具体步骤4.1 确定改制方案事业单位转企改制需要制定具体的改制方案。
这个方案需要考虑到事业单位的特点和市场经济的要求,合理安排改制过程中的各项工作。
改制方案的制定需要充分调研和论证,确保改制的顺利进行。
4.2 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转企改制后,事业单位将成为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
这包括设置董事会、监事会等机构,明确各个管理层的权限和责任,确保企业的稳定运行和良好发展。
4.3 调整组织架构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后,原有的组织架构可能需要做出一定的调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事业单位怎样改制为公司制企业
我们对国有企业改制曾经做了大量的调研和实际工作,有不少心得体会,也有很多经验和教训。
现在针对事业单位在转制、改制过程中涉及到的各个法律要点提出自己的看法,希望能够为目前进行转制、改制的事业单位提供一点帮助。
一、依法开展改制单位的清产核资工作
在事业单位转制、改制过程中,坚持公有资产保值增值是一项基本原则。
要依法维护国家、集体所有者的合法权益,就必须规范整个清产核资的操作程序。
事业单位自身的资产产权界定、资产评估本身就是一个十分敏感而又引人关注的问题,特别是有些事业单位由于历史的原因,拥有的资产数额十分庞大,这个问题就更加突出。
因此如何保证清产核资工作的顺利进行,防止某些人利用改制、转制之机,以各种非法手段侵吞公有资产,是摆在各级领导面前的一个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
我们认为,只有加强法律监督和控制,才能有效的保证清产核资工作的正常开展。
第一、改制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应加强对清产核资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在改制单位申请资产评估立项后,由主管部门委托具有资质的中介机构对改制单位进行资产评估。
第二、对涉及到改制单位产权界定、产权交易、资产处置方案的制订、改制单位的股权结构设置、资产转让等行为,应由律师出具法律意见书,确保整个改制、转制流程的合法性。
第三、加强民主监督,资产的评估结果、处置方案等须交由职工大会审议。
第四、对发生在转制过程中的违法犯罪行为必须依法处理。
对于在转制、改制过程中隐匿资产的行为,一经发现,就要依法追究当事人法律责任。
对于中介机构在承办业务时,同改制单位串通作弊、弄虚作假或隐瞒不报,出现重大疏漏、严重误导等导致国有资产重大流失、侵害其他产权主体合法权益的,也应依法追究责任。
二、改制方案的制定要坚持“三公”原则和职工民主管理
同国有企业改制一样,事业单位在改制过程中涉及的改制、转制方案的制订实施应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必须事先将改制方案提交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
这既是在政治上保证职工群众的主人翁地位,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也是在制度上落实职工群众参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如果这项工作做得不好,往往会影响改制的正常进行,甚至还会给社会带来不稳定的因素。
第一、应做好单位职工的思想工作,让职工群众真正理解改制的内涵,使他们主动参予到改制过程中来,保证改制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二、应依法召开职工(代表)大会,对于清产核资的结果、资产评估结果、改制方案等交由职工大会做成规范的决议。
第三、在改制过程中切实注意保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对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决定应交由工会和职工大会讨论并形成决议。
三、根据单位不同情况决定企业形式
由于事业单位具有分布较广、类型复杂等特点,在转制、改制过程中不能就改制单位的形态进行“一刀切”,而是要根据各个单位的不同特点来决定其改制的形式;从改制单位的股权设置角度来说,也不能片面强调国有资本全部退出,而要根据各单位的不同情况,在鼓励经营者持大股的前提下,有选择的保留部分国有股份。
根据大多数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是一种常见的做法。
有限责任公司具有注册资本要求较低、设立程序简单、出资方式灵活、治理结构设置灵活、改制成本低等特点,比较适合于那些参股人数较少、企业资产不是很多的企业。
改制成有限责任公司可以从产权制度改革上一步到位,有利于企业的经营层、主要经营者和业务骨干持大股。
股份合作制企业是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发展出来的、独具中国特色的企业组织形式。
这种组织形式在历史上具有积极的意义,但总的来说,仍然是向现代企业制度过渡的一种中间形态。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企业规模的壮
大,目前许多股份合作制企业正走向规范的股份制。
因此,我们认为,除了对那些职工入股愿望强烈、人数较多的单位外,一般不宜再采用这类组织形式。
对于那些资产规模大、经济效益好的单位,股份有限公司则是最佳的选择。
在设立股份有限公司时,我们认为有必要保留部分国有股份,同时也应积极吸收社会上的各种投资基金的介入。
这样,既能有效地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也能更深地加强企业同资本市场的联系,使企业具有更强的生命力。
四、建立完善的企业治理结构
此次事业单位改制的总体目标是建立真正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独立的企业法人实体,那么在改制过程中就应该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来完善企业的治理结构,保证企业未来的正常运转。
在现代企业制度中,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各司其职、各行其权。
然而,我国的国有企业中普通存在的严重“内部人控制”、国有股权代表人缺位、董事会与监事会监督功能弱化等问题,往往容易导致国有资产的流失。
因此本次事业单位改制,在改制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的设置上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依法建立完善的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制订具有明确可操作性的企业章程和议事规则。
这首先从制度上构成了公司治理结构得以顺利运行的保证。
第二、在企业内实行决策层和执行层的分离。
一般来说,应尽量做到企业董事长、总经理分设,限制董事会中的经营人员人数,防止形成“内部人控制”的现象。
第三、完善对企业经营者的监督机制。
企业的董事会成员中应包含一定数量的独立董事,以外部监事为监事会的主要组成成员,依法加强董事会和监事会对经营层的监督。
五、建立新型内部用人制度
事业单位原有的人事制度并不适合于企业,要切实创新内部用人用工、收入分配机制。
所有单位与职工都要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通过签订劳动合同,明确单位和个人的人事关系和权利义务关系,实现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由单纯行政管理向法制管理转变。
实行岗位管理制度、按岗聘用、竞争上岗,突破原有的事业单位国家干部身份制、等级工资制等等。
要建立形式多样、自主灵活的分配激励机制也是此次改革的重要内容。
对于企业经营者,要将短期激励报酬同长期激励报酬相结合,可以采取年薪制或股票期权等方式;对于职工,除实行岗绩工资制度外,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还可以实行职工持股制度,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