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分离工程吸附分离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生物分离工程PPT课件

生物分离工程PPT课件
如果 1 ,则目标产物未得到任何程度
的分离纯化。
无论是以浓缩还是以分离为目的操作过程, 目标产物均应以较大的比例回收:
R FPCTP 100% FcCTC
生物分离操作多为间歇过程(分批操作), 若原料液和产品溶液的体积分别为VC和VP 则回收率为
RVPCTP 100% VcCTC
分离效率的评价
• 浓缩程度 • 分离纯化程度 1. 回收率
上图表示一个连续稳态的分离过程,其中F表示流 速,c表示浓度;下标T和X分别表示目标产物和杂 质,C、P和W分别表示原料、产品和废料。
浓缩程度一般用浓缩率(concentration factor)表达, 是一个以浓缩为目的的分离过程的最重要指标。
•机械分离
分离操作
•传质分离。 传质分离的对象主要是均相物系,又分输送分离扩散分离。 输送分离根据溶质在外力作用下产生的移动速度的差异实 现分离,又称速度分离法,其传质推动力主要有压力差、 电位梯度和磁场梯度等,如超滤、反渗透、电渗析、电泳 和磁泳等。扩散分离根据溶质在两相中分配平衡状态的差 异实现分离,又称平衡分离法,传质推动力为偏离平衡态 的浓度差,如蒸馏、蒸发、吸收、萃取、结晶、吸附和离 子交换等。
• 物理性质 力学性质:重力、离心力、筛分; 热力学性质:状态变化、相平衡; 传质性质:粘度、扩散、热扩散; 电磁性质:电泳、电渗析、磁化。
• 化学性质 化学热力学:化学平衡; 反应动力学:反应速率; 光化学性质:激光激发、离子化。
• 生物学性质 分子识别:生物亲和作用、生物学识别; 输送性质:生物膜输送, 反应、响应、控制:酶反应、免疫系统。
为了得到一定纯度的生物产品, 下游加工过程需要采用多种方法、实行多步 分离操作,整个下游加工过程的总回收率为

生物分离工程ppt课件

生物分离工程ppt课件
(分离过程精细,成本高)
Table 3 typical products from fermentation
products Antibiotics Amino acids
Ethanol Organic acids
Enzymes r-DNA protein
in
Concentration g/l 25 100 100 100 20 10
(生物技术的目标就是指利用培养微生物、动物细胞、植 物细胞来生产对人有用的产品。)
By this definition, biotechnology is as old as history, for the earliest known document (4228BC) includes a description of brewing .Bread ; cheese, and yogurt are other early examples of product which depend on biotechnology.
For example: 6steps 90% 53%
Biological products require high quality 生物产品要求高质量:
*purity(纯度) *sanitation(卫生) *biological activity(生物活性)
The recovery plant usually represents a major investment and, consequently the separations cost a substantial fraction of the total cost of the final product.

吸附法-生物分离工程

吸附法-生物分离工程
气体过滤 水处理 脱色、除臭 目标产物的分离
二 吸附过程的理论基础
固体内部分子所受分子间的作用力是对称的,而固体表 面分子所受力是不对称的。向内的一面受内部分子的作 用力较大,而表面向外一面所受的作用力较小, 因而当气体分子或溶液中溶质分子在运动过程中碰到固 体表面时就会被吸引而停留在固体表面上。
区别:
介质不同:
离交法-离交树脂,骨架上接有离子交换基团,利用表面层 和孔隙中离子基团起作用; 吸附法-吸附树脂,无离交基团(称白球),利用外表面和 孔隙内表面分子起作用。
机理不同:
离交法-离子间静电引力吸附,要求树脂和物质的电离度α↑ 吸附法-分子间范德华引力吸附,要求物质的电离度α↓
大网格吸附树脂
吸附法概述
树脂的网络骨架
吸附法概述
树脂的网络骨架
吸附法概述
吸 附 法特点
(1) 不用或少用有机溶剂 (2) 操作简便、安全、设备简单 (3) 生产过程pH 变化小 (4) 从稀溶液分离溶质 (5) 吸附剂对溶质的作用小 (6) 吸附平衡为非线性 (7)选择性较差
吸附法概述
吸附法的应用
吸附法概述
吸附法的发展
吸附法在各种层析技术中应用最早, • 如一战期间发展起来的活性炭吸附, • 后来使用的凝胶型离子交换树脂、分子筛 和纤维素等 • 近些年发展的大网格吸附剂
吸附法概述
常用的吸附剂
大网格聚合物吸附剂: 活性碳:助滤,脱色,去热原 使用:偏酸性(pH 5-7),加热(50-60℃) 搅拌30min 活性白土:脱组胺类过敏物,脱色。 硅藻土:助滤,澄清
中等极性(脂肪族)吸附剂
XAD-7 烯酸酯甲 58.2 基丙 1.144 450 9.0 1.251 1.05 1.8

生物分离工程公开课一等奖优质课大赛微课获奖课件

生物分离工程公开课一等奖优质课大赛微课获奖课件
胶束和反胶束形成都是表面活性剂分子自汇集结果, 是热力学稳定系统。
第6页
胶团和反胶团形状
micelles
Reverse micelles
表面活性剂分子汇集使反胶团内形成极性核(polar core), 因此有机溶剂中反胶 团可溶解水。反胶束内溶解水通常称为微水相或“水池”(water pool)
第7页
子提供易于生存亲水微环境. 因此,反胶团萃取可用于氨基酸、肽和蛋白
质等生物分子分离纯化, 尤其是蛋白质类生物大分子。
蛋白质溶解模型:
a、水壳模型: 蛋白质位于水池中心,
周围存在水层将其与反胶团壁隔开;
b、半岛模型: 蛋白分子表面存在强
烈疏水区,该区直接与有机相接触;
c、蛋白吸附于反胶团内壁;
d、蛋白疏水区与几种反胶团S疏水
Diameter of “Water Pool”
反胶束大小与溶剂和S种类与浓度、温度、离子强 度等原因相关, 普通为5-20nm
反胶束不是刚性球体, 而是热力学稳定汇集体; 在有机相中反胶束以非常高速度生成和破灭, 不断地 互换其构成份子(表面活性剂和水), 速率常数约 106~107m3/kmol·s
临界胶束浓度(critical micelle concentration,CMC): 表面活性剂在水溶 剂中形成胶束最低浓度
第5页
有机溶剂中反胶团
反胶团(reversed micelle)
Cross section
反胶团(reverse micelles): 若向有机溶剂(油)中加入油溶性表面活性剂, 当 [S]超出一定值时, S在有机溶剂中也会形成胶团。通常将S在有机溶剂中形成 胶团称为反胶团, 也称反胶束或反微团
AOT在异辛烷中形成反胶团直径:

生物分离-4吸附法PPT课件

生物分离-4吸附法PPT课件
沸石吸附)吸附物(水0.2%NaCl洗涤) 吸附物(25%硫酸铵洗脱)洗脱液
-
21
磷酸钙凝胶
1)组成结构: 多孔网状结构凝胶
2)种类:制法不同磷酸钙— Ca3(PO4)2 ;磷酸氢钙 —
CaHPO4 . 2H2O;羟基磷灰石—Ca5(PO4)3 .OH
3)吸附性质:凝胶骨架中Ca2+与蛋白质负电荷基团 的静电吸附作用
-
27
• 氢氧化铝凝胶
Al2O3·3H2O 铝盐与氨水生成 可后制备
吸附力与“陈化”程度有关 刚生成吸附力弱 常用吸附抗原
-
28
• 滑石粉
Mg3H2(SiO3)4 吸附力弱;可吸附多糖;可作为助滤剂
• 皂土
铝、镁的硅酸盐 膨润土 表面负电,结合金属离子、肽、碱性蛋白 核酸酶抑制剂
-
29
• 聚酰胺粉
-
34
吸附等温线
概念:当温度一定时,吸附量与浓度之间的 函数关系称为吸附等温线。
1. 兰缪尔(Langnuir)吸附等温线
1)二个假设: • 吸附活性中心间各自独立 • 每一个吸附活性中心只吸附一个分子
-
35
2)推导 :
吸附速度=K1(m∞ - m)C ,解吸速度=K2 m 当达到平衡时, K1( m∞ -m)C =K2m m-溶质/ g吸附剂 C-溶液浓度 b=K1/K2 m∞ b C m = ———— 1&吸附剂——芳香族(苯乙烯等) • 中等极性吸附剂——脂肪族(甲基丙烯酸酯
等)
• 极性吸附剂——含硫氧、酰氨、氮氧等基团
-
32
空隙度- % 孔容-空隙体积/g树脂 骨架密度-g/ml骨架 湿真密度-空隙充满水时的密度
-
33

生物分离工程第五章吸附分离及离子交换

生物分离工程第五章吸附分离及离子交换

生产特征
产物特性
悬浮聚合
组分:
单体、 引发剂(使单体变自由基具有反应活性)、 水、 分散剂(dispersant)。
分散剂类型:
1)水溶性有机高分子:吸附在液滴表面,形成保护膜。
主要有聚乙烯醇等合成高分子,及纤维素衍生物、明胶等天然高 分子及其衍生物。多采用质量稳定的合成高分子。
2)不溶于水的无机粉末:包围液滴,起机械隔离作用。主要有碳 酸镁、滑石粉、高岭土等。
(二)活性炭的吸附机理
(1)物理吸附说 活性炭晶体是由诸多晶面组成的,晶面上碳原 子呈六方形格子排列,每个碳原子以共价键与相邻 的三个碳原子相键合,晶格中形成空穴或空隙,处 于晶体边缘这些空穴或空隙将出现未饱和键,具有 吸附活性。空隙度愈高表面积愈大,其活性点就愈 多,吸附活性将愈大。活性炭的吸附是由于范德华 力引起的物理吸附。
N-阿弗加德罗常数,s-被吸附分子的横截面积,在196°C 氮气分子的s = 1.6210-15 cm2。
(2)孔径
吸附剂内孔的大小和分布对吸附性
能影响很大。孔径太大,比表面积 小,吸附能力差;孔径太小,则不 利于吸附质扩散,并对直径较大的 分子起屏蔽作用, 通常将孔半径大于0.1μm的称为大 孔,2×10-3~0.1μm的称为过渡孔, 而小于2×10-3的称为微孔。大部分 吸附表面积由微孔提供。 采用不同的原料和活化工艺制备的 吸附剂其孔径分布是不同的。再生 情况也影响孔的结构。
(一) 活性炭分类
活性炭种类 颗粒大小 表面积 吸附力 吸附量 洗脱
粉末活性炭 颗粒活性炭
锦纶活性炭
小 较小

大 较大

大 较小

大 较小

难 难

第06章 吸附提取技术 生物分离工程ppt

第06章   吸附提取技术  生物分离工程ppt
2020/6/24
6.1.3 亲和吸附
亲和吸附是依靠吸附质和树脂间特殊的化学作用力,而 不是靠范德华力或静电吸引力。
亲和吸附具有更高选择性。亲
和吸附剂由两部分构成, 载体 和配基,两者通过共价键或离子 键联结;配基可选择地和溶质作 用,而载体与溶质没有作用。
若溶质是大分子,则配基与溶 质间的作用常常包括吸附剂上多 个相邻的基团。
(6-7) (6-8)
1.强酸性阳离子树脂
含有强酸性基团,如磺酸基—SO3H,在溶液中离解 H+,呈强酸性。
R - S3 H O R - S3 O H R - S3 O N a R - S3 O Na
强酸性树脂离解能力很强,在酸性或碱性溶液中 都能离解和产生离子交换作用, 使用时pH没有限制。
2020/6/24
生物和发酵行业的许多产品往往含量较低,并与许 多其他化学成分共存, 用离子交换树脂可以从发酵液 中富集与纯化能发生离解的产物。
(1) 氨基酸: 含有氨基和羧基的两性化合物,不同pH条件 下能以正离子、负离子或两性离子的形式存在。 可用阳离 子交换树脂和阴离子交换树脂富集分离。 (2) 抗生素: 具有酸性基团的抗生素, 中性或弱碱条件下 以负离子的形式存在, 用阴离子交换树脂提取分离。氨基糖 苷类抗生素具有碱性, 中性或弱酸性条件下以阳离子形式存 在,可用阳离子交换树脂进行提取与纯化。
亲和吸附常常符合Langmiur等温式。
亲和吸附过程示意图
2020/6/24
以上各吸附分离过程的原理和特点,但都是针对溶液中 只存在单一的吸附质而言的。实际上,生化溶液常含多种溶 质,尤其是溶液中含有蛋白质或其他大分子时情况更复杂。 此时,各溶质对吸附剂进行竞争,如那些多点吸附的溶质会 产生空间抑制,大分子溶质则可能会被吸附剂孔隙中排挤出 来,其结果使吸附剂对生化吸附质的饱和吸附量大大减少。

第六章-吸附分离PPT课件

第六章-吸附分离PPT课件
吸下来。 – 对于易挥发溶质可用热水或蒸汽解吸。
36
• 从离子交换介质上洗脱
• 阶段洗脱法 分段改变洗脱液中的pH或盐浓度,使吸附在
柱上的各组分洗脱下来。
洗 脱 剂 浓 度
操作时间
37
• 梯度洗脱法 连续改变洗脱液中的pH或盐浓度,使吸附在
柱上的各组分被洗脱下来。通常采用一种低浓度 的盐溶液为起始溶液,另一种高浓度的盐溶液做 为最终溶液。两者通过一混合器混合。优于阶段 法。
20
• 离子交换容量:单位质量或单位体积的离 子交换剂所能吸附的一价离子的量(毫摩 尔数),是表征离子交换能力的主要参数。
21
• 吸附剂的制备
苯乙烯和二乙烯苯聚合而成的聚合物最为常用,对其 侧链进行改造也可成为离子交换介质。
聚合过程中加入一种惰性成分,不参与反应,但能与 单体互溶,当用悬浮聚合合成时,它还必需不溶于水或微 溶于水。这种惰性组分可以是线性高分子聚合物,也可以 是能溶胀或不能溶胀聚合物的溶剂,其中以不能溶胀聚合 物的溶剂效果最好,用的也较普遍,称为致孔剂。在聚合 过程中,在聚合的液滴内,逐渐形成无数的凝胶微粒,四 周为惰性组分所包围。聚合结束后,利用溶剂萃取或水蒸 气蒸馏的方式将溶剂去除,因而留下了孔隙,形成大网格 结构。一般大网格吸附剂的颗粒直径为0.5mm~数mm左右。
45
• 6.7 移动床和模拟移动床吸附
• 移动床(moving bed) 希望能象气体吸收操作的液相那样,吸附操
作中的固相可以连续输入和排出吸附塔,与料液 形成逆流接触流动,则可实现连续稳态的吸附操 作。
46
47
• 模拟移动床
由于固相吸附剂移动不便且易造成堵塞。可 固定吸附剂,而移动切换液相(包括料液和洗脱 液)的入口和出口位置,如同移动固相一样,产 生与移动床相同的效果。

南农生物分离工程生物分离5课件

南农生物分离工程生物分离5课件

离子交换操作技术
1. 树脂的选择和处理
2. 装柱
离 子
3. 交换

4. 洗脱

5. 树脂再生
树 脂
玻璃纤维
交换柱
• 树脂的选择
目的物较强碱、酸性,宜用弱酸、弱碱性树脂
弱酸、弱碱性, 强碱、强酸性(AA)
蛋白、酶等,
弱酸、弱碱性
孔径 树脂有化学稳定性、机械性能
• 处理和再生
1. 外观与粒度——球型,直径为0.2-1.2mm(约 16-70目)
湿真密度 R=树脂湿重/排出同体积水重 功能基团↑,↑
湿视比重=树脂湿重/外观容积 0.6-0.85g/ml
交换容量
是表征交换剂离子交换能力的主要参数。
(exchange capacity)
mmol/g干树脂;mmol/ml湿树脂
与功能基团、pH有关
交换容量的测定
对于阳离子交换剂:用HCl将其处理成氢型, 称重并测定其含水量;称数克交换剂,加 入到过量已知浓度的NaOH溶液,发生交换 反应,待反应达到平衡后(强酸性的需要静 置24h,弱酸性的需静置数日),测定剩余 的NaOH摩尔数,就可求得阳离子交换剂的 交换容量。
• 洗脱:
R—B+ + C+ = R—C+ + B+
• 再生:
R—C+ + A+ = R—A+ + C+
离子交换树脂的优点是:流速快,对小分子物质 的交换容量大,因而适合用于氨基酸、核苷酸等小 分子生化物质的分离纯化。
树脂类型
阳离子交换树脂: 含酸性活性基团的树脂。 强酸型: R—SO3H pH 0-14
离子交换纤维素:

《吸附分离技术》课件

《吸附分离技术》课件

吸附分离技术的应用领域
01
02
03
04
化工领域
用于分离和纯化各种气体和液 体混合物,如天然气、石油、
化学原料等。
环保领域
用于处理工业废水、废气,去 除其中的有害物质,实现环保
治理。
能源领域
用于燃料油品脱硫、脱氮等处 理,提高油品质量和环保性能

医药领域
用于药物提取、分离和纯化, 以及生物制品的分离和纯化。
THANKS
感谢观看
实现高纯度产品的制备。
选择性
吸附剂可以选择性地吸附目标 组分,从而实现复杂混合物的 高选择性分离。
操作简便
吸附分离技术操作简单,易于 实现自动化控制,降低了生产 成本。
应用广泛
吸附分离技术适用于多种混合 物的分离和纯化,尤其在气体 、液体和固体的分离中具有广
泛应用。
缺点
再生困难
对于某些吸附剂,其再生比 较困难,导致吸附剂的利用 率降低。
《吸附分离技术》课件
• 吸附分离技术概述 • 吸附剂的种类与特性 • 吸附分离技术流程 • 吸附分离技术的优缺点 • 吸附分离技术的实际应用案例
01
吸附分离技术概述
吸附分离技术的定义
吸附分离技术是指利用固体吸附剂的吸附作用,将混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分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的 技术。
吸附分离技术是一种物理分离方法,通过吸附剂与混合物中不同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来实现组分的分 离。
控制吸附温度、压力、流速等条件,确保吸附效果最 佳。
吸附机理
了解吸附剂与被吸附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如物 理吸附、化学吸附等。
解吸过程
解吸剂选择
选择能够将被吸附物质从吸附剂上解吸下来的溶剂或气体。

第八章-吸附分离法PPT课件

第八章-吸附分离法PPT课件
第八章 吸附分离法
第一节 概 述
2021
1
前言
利用适当的吸附剂,在一定的pH条件下,吸 附样品中的目标物质,然后再以适当的洗脱剂 将吸附的物质从吸附剂上解吸下来,达到浓缩 和提纯的目的。
广泛应用在各种生物行业,如酶、蛋白质、核 苷酸、抗生素、氨基酸等的分离纯化中。
2021
2
吸附法的特点
1、可不用或少用有机溶剂
2、操作简便、安全、设备简单
3、生产过程pH变化小,适用于稳定性较差的物质。
缺点:选择性差,收率不高,特别是无机吸附剂 性能不稳定,不能连续操作,劳动强度大。
应用:如需要的成分易吸附,可在吸附后除去不 吸附和不易吸附的杂质,再将样品洗脱;当需要 的成分较难吸附,则将杂质吸附除去,故吸附法 常用来除杂。
D 氢键力 另一种特殊的分子间作用力是氢键力。它是一种 介于库仑引力与范德华引力之间的特殊定向力,比诱导 力、色散力都大。
吸附等温线
固体在溶液中的吸附,是溶质和溶剂分子争夺表 面的净结果,即在固液界面上,总是被溶质和溶剂两 种分子占满,如果不考虑溶剂的吸附,当固体吸附剂 与溶液中的溶质达到平衡时,其吸附量m应与溶浓中 溶质的浓度和温度有关。
q* mc
m为分配系数。
适应条件:在低浓度范围之内 成立。当浓度较高时,上式无 效。
2021
19
吸附等温线
B)、Freundlich type 其经验公式为
q* kc1/n 其 中 , k 和 n 为 常 数 , n 一 般 在 110之间。 Freundlich等温线可以 描述大多数抗生素、类固醇、甾 类激素等在溶液中的吸附过程。
离子的电荷是交换吸附的决定因素,离子所带电荷越多, 它在吸附剂表面的相反电荷点上的吸附力就越强,电荷 相同的离子,其水化半径越小,越易被吸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分离工程吸附分 离
吸附操作是一种古老的技术,早在两千多年前西汉 古墓中就用木炭吸湿防潮,说明当时已了解到木炭有很 强的吸湿作用。20世纪50年代前,因吸附剂种类少,常 用的只有酸性白土、硅藻土和活性炭等几种,选择吸附 的能力低,只限于脱色、脱臭、吸湿、干燥等小型的操 作过程。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性能优良的吸附剂的 不断开发(如合成沸石、活性氧化铝、分子筛等)以及各行 各业分离要求的不断提高,使吸附分离技术得到了迅速 发展,成为完整的单元操作过程。目前,吸附分离技术 已经在轻工、炼油、化工、食品、环保等许多领域得到 了广泛的应用。
活性炭
1.5---3.5
750---1500
硅胶
2---100
40---700
活性氧化铝
4---12

50---300
硅藻土
5---20
--10
多孔性聚苯乙烯树脂
--
100---800
多孔性聚酯树脂
8---50
60---450
多孔性醋酸乙烯树脂
---6
7---400
氧化铝
硅藻土
活性炭
(1)活性炭
1)组成结构:由木屑、兽骨、兽血或煤屑等原 料高温(800℃)碳化而成的多孔网状结构
吸附性能 作用力 选择性 吸附层 吸附热
吸附速度 温度
可逆性
物理、化学吸附的比较
物理吸附
分子引力(范德华力)
化学吸附
化学键
没有选择性 单分子或多分子吸附层
有选择性 只能形成单分子吸附层
较小,⋖41.9kj/mol 快,几乎不要活化能 放热过程,低温有利于吸附
较大,相当于化学反应热,83.7418.7kj/mol
主要有两 种方法: (1)气体 法;
(2)药剂 法。
活性炭是一种多孔含碳物质的颗粒或粉末,不 仅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机械强度,而且具有高 度发达的孔隙结构,因而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活 性炭还具有解吸容易、热稳定性好等优点。
活性炭具有非极性的表面,即可以吸附非极性 物质。活性炭既可用于气相吸附,又可用于液相吸 附。目前,活性炭已广泛地用于制药化工过程,如 各类有机蒸汽的吸附,溶液的脱色、除臭,药物的 精制等。
制造过程示意图
炭化 →破碎、造粒
原料
捏合成型→炭化
活化→洗涤→
→干燥→筛分
粉状碳成品
粒状碳成品
一般来说,吸附量主要受小孔支配,但对于分子量(或 分子直径)较大的吸附质,小孔几乎不起作用。
所以,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吸附质的直径大小和活性 炭的孔径分布来选择合适的活性炭。
活化:把
碳渣造成发 达的多孔结 构
脱臭,目标产物提取、浓缩 和粗分离
吸附 剂
吸附 质
脱附:吸附的逆过程
❖ 吸附过程通常包括:待分离料液与吸附剂混合、 吸附质被吸附到吸附剂表面、料液流出、吸附 质解吸回收等四个过程。
❖ 吸附剂——能够吸附其他物质的多孔性固体。
❖ 吸附质——在吸附过程中,被吸附的物质。
料液与吸 附剂混合
Step1
吸附质 被吸附
较慢,需要活化能
温度升高,吸附速度增加
可逆,较易解析
化学键大时,吸附不可逆
二、吸附分离介质
多孔型:活性炭、硅胶、 硅藻土;大网格吸附 剂:有机高分子材料, 如聚苯乙烯,聚酯。
凝胶型:纤维素凝胶, 琼脂糖凝胶,匍聚糖 凝胶等。
❖ 吸附剂通常应具备以下特征:
❖ (1)较高的选择性以达到一定的分离要求; ❖ (2)较大的吸附容量以减小用量; ❖ (3)较好的动力学及传递性质以实现快速吸附; ❖ (4)较高的化学及热稳定性,不溶或极难溶于待
缺点:
的产物,成为发酵与分离的
✓选择性差
耦合过程,从而可消除某些
✓收率低
产物对微生物的抑制作用;
✓无机吸附剂性能不稳定
④ 溶质和吸附剂之间的相互作 用及吸附平衡关系通常是非 线性关系,故设计比较复杂
✓不能连续操作,劳动强度大 ✓碳粉等吸附剂有粉尘污染
,实验的工作量较大。
吸附机理
固体内部分子所受分子间的 作用力是对称的,而固体表 面分子所受力是不对称的。 向内的一面受内部分子的作 用力较大,而表面向外一面 所受的作用力较小,因而当 气体分子或溶液中溶质分子 在运动过程中碰到固体表面 时就会被吸引而停留在固体 表面上。
Step2
料液 流出
Step3
吸附质解 吸附
Step4
吸附法的特点:
优点:
① 常用于从稀溶液中将溶质分 离出来,由于受固体吸附剂 的限制,处理能力较小;
✓有机溶剂掺入少 ✓ 操作简便,安全,设备简单 ✓ pH变化小,适于稳定性差的物质
② 对溶质的作用较小,这一点

在蛋白质分离中特别重要; 可直接从发酵液中分离所需
吸附现象
A rain – damp(吸湿)
B 冰箱除异味 C 变色硅胶 D 装修除甲醛
一、基本概念
定义:吸附是利用吸附剂对液
体或气体中某一组分具有选 择性吸附的能力,使其富集 在吸附剂表面,再用适当的 洗脱剂将其解吸达到分离纯 化的过程。液相(气相)→固相
——吸附剂、吸附物
应用:广泛应用于原料脱色、
界面
吸附类型与特性
1. 物理吸附 2. 化学吸附 3. 交换吸附
极性吸附 离子交换吸附
吸附——基本原理
根据吸附剂与吸附质之间相互作用力的不同, 吸附可分为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两种类型。
当由于吸附质与吸附剂的分子之间存在分子间 力即范德华力而发生的吸附称为物理吸附,又称为 范德华吸附。
因为分子间引力普遍存在于吸附剂与吸附质之 间,故一种吸附剂可以吸附多种吸附质,不具有选 择性。但吸附剂与吸附质的种类不同,分子间引力 大小各异,因此吸附量可能相差悬殊。。
处理流体以保证吸附剂的数量和性质;
❖ (5)较高的硬度及机械强度以减小磨损和侵蚀; ❖ (6)较好的流动性以便于装卸; ❖ (7)较高的抗污染能力以延长使用寿命; ❖ (8)较好的惰性以避免发生不期望的化学反应; ❖ (9)易再生; ❖ (10)价格便宜。
表 6.1 生物分离中常用的多孔吸附剂
平均孔径/nm 比表面积/(m2/g)
吸附——基本原理
根据吸附剂与吸附质之间相互作用力的不同, 吸附可分为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两种类型。
由于吸附质与吸附剂的分子之间形成化学键而 引起的吸附称为化学吸附。发生化学吸附时,被吸 附的分子与吸附剂的表面分子之间发生了电子转移、 原子重排或化学键的破坏与生成。与物理吸附不同 的是,化学吸附具有选择性,只有当吸附剂与吸附 质的分子之间形成化学键时,才会发生化学吸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