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孩子都能成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每一个孩子都能成功》(2建议各校、幼儿园把这本书推荐给我们的学生家长读一读,至少县城的幼儿园和学校应做到。

013-01-20 18:35:26)

转载▼

标签:杂谈

美国教育家辛西娅·乌尔里克·托拜厄斯写过两本书,一是《他们的学习之道》,二是《每一个孩子都能成功》。在《他们的学习之道》里,辛西娅讲述了这样一个理论:每一个孩子先天的精神结构是不一样的,正如每一个孩子在长相、身高上不一样。美国教育学界一些人也认为每一个孩子在学习的方式和能力上也不一样的,具有先天性的差异。有的孩子学这个行,有的孩子学那个行;有的孩子只能用这样的方法学习才行,有的孩子只能用那样学习方法才行。对于这样一类现象,他们把它概括为学习风格的不同。学习风格也像性格、气质一样,对于一个人的成长起着很大的作用。这个理论在美国教育界很通行,在美国又有不同的派别。例如美国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孩子们的聪明表现在不同的方面,有的人算术—逻辑智力特别高,有的人语言智力特别高,有的人音乐智力特别高,有的人空间智力特别高,有的人运动智力特别高,有的人处理人际关系的智力特别高,有的人内省智力特别高。孩子的这些差别是先天的。但这并不意味着谁就聪明谁就蠢,仅仅意味着孩子们在不同的方面智力不一样。另外一个理论是格雷戈克模型,是本书的作者辛西娅运用得最多的一个理论。这个模型把人的学习风格分成四种:具体有序型、抽象有序型、抽象随意型、具体随意型。还有的理论把人的学习风格分成分析型、整体型,还有的理论根据生物钟对人的学习风格进行分类,有的人早晨学习效率最高,有的人下午学习最高;有的人是夜猫子,白天无精打采,晚上学习却效率很高。甚至有根据人的怪癖对学习风格进行分类的,例如有的人只有边吃东西边学习才学得进去。还有一个模型也是辛西娅用得比较多的,这个模型把学习风格分成听觉型、视觉型、运动型。听觉型的学习者通过耳朵学习,学什么都得念一遍,不念记不住;视觉型的学习者通过眼睛学习,而看的东西如果不生动他就不愿意看;运动型的学习者则必须在运动中学习,不动就学不进去。以上理论都做了一定的实证研究,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实践起来效果都有限。因为这些理论都简单把人分成两类、三类或四类,而个人的学习风格是千差万别的,很难纳入某个模子。辛西娅敏锐地感觉到了这个问题,于是她就把这些不同的学习说综合起来。她认为这些理论都有价值,但都是不全面的。她并没有提出一个独特的模型,而是提出了一个把上面这些模型的内容都涵盖在内的模型。她认为所有这些模型所做的分类,不管是听觉的、视觉的还是运动的,不管是分析的还是整体的,不管是具体有序的、抽象有序的、抽象随意的还是具体随意的,每个人的头脑中都有这些各种各样的学习风格的碎片,每个人的学习风格都是对这些碎片进行不同组合的结果。总共有几十样碎片,这些碎片就像26个字母组成不同的英语单词一样,使得人们的学习风格千差万别。而且每个人享有某种碎片还有程度的不同,因此可以说每个人的学习风格都是不一样的。但是大体上进行分类还是可以的,一个孩子学习风格中那一种或几种碎片的成分比较大,那么对他的教育很可能就得适应这一种或几种碎片的要求。如果不成功,则需要调整教育方法。这样一来,操作性比较强了。辛西娅把这个理论变成一个操作指南,写了《每一个孩子都能成功》。这里的成功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发挥每一个人的天赋。这个成功是主观的,因为每个人的成功与否不是以一种客

观的标准答案来衡量的,而是以是否发挥了他个人独特的天赋为标准来衡量的。这正是我们常说的、要作为校训的“做最好的自己”。从另一方面来讲,按照一个人自己的天赋来塑造他,最有可能使他取得最大的成就,而这个成就就是他人和社会所承认的,从这个角度看,成功又是客观的。当然,按照你的天赋塑造自己,你也会心情舒畅,你会觉得自己没有被人强迫、改造成为别的样子,你就是你自己。现在,我国大多数家长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自己的孩子做了官、发了财,家长把这个当作成功。这样一个标准,是家长强加给孩子的,家长并没有把子女当作一个独立的个体,而是把孩子当作实现家长愿望的工具。《每一个孩子都能成功》里所讲的成功,是尽量把孩子本身的天赋发挥出来。例如一个运动型的、富有运动智力的学习者,很可能把他造就成一个运动员,才能叫作成功。但是这个运动员能够做到什么份,是有一些先天限制的,也许他只能做到他们县里面名列前茅。对于这个孩子来讲,他干的是他有兴趣的事,他的能力挥出来了,他很可能觉得就是成功。但家长可能觉得县里最优秀的运动员既升不了官又发不了财,是不成功的。再如,我校王立进的孩子爱画画,其作品现已入选到临沂的一个文化作品集子里了。孩子喜欢画,那么家长、教师就可以将他的这种天赋给他发挥出来,将来成为区内或者市内比较有名书画家,这就成功了。设若这个孩子这方面的天份能够达到全国级别的,这个成功从实利性来讲,无论主观、客观上都是成功的。很多家长非要孩子去实现家长的期望,这通常只能是强迫了。通过强迫也有少数孩子能达到家长的期望,但即使这些“成功”的例子,对于孩子来说也是很痛苦的。辛西娅对现行的美国教育制度非常不满,认为现行教育制度下的学校像个监狱。而且不止是学校,家庭教育也有或多或少的监禁味道。中国这方面的情况恐怕有过之而无不及。这种教育不按照孩子的天赋去塑造他们,而是按照老师、家长的期望去塑造他们;不是适应每个孩子的天性,采取个别化的教育方法,而是一刀切,采取规模生产的方式来办教育。因此,大多数孩子的天赋并没有发挥出来,所以大多数孩子是不成功的。辛西娅并不主张推翻现行的规模化教育,因为推翻它代价太大。如果绝对搞因材施教,那就很可能把现代的学校教育搞成我国古代的私塾那样,一个老师只能带两三个孩子,这样做需要太多的教师,而我们不可能有这么多的合格教师。所以从教育的效率来看,实际上也不可能把相当于规模生产的教育体制废除。辛西娅更强调的是要改变教师和家长的观念和态度。在《每一个孩子都能成功》的前言中,辛西娅提出了两条运用学习风格理论改善孩子们学习状况必须记住的两条原则:第一,孩子们最令老师和家长头痛的方面可能恰恰是使他们今后取得最大成功的方面;第二,爱、信任和尊重是所有学习风格的孩子所需要的,与孩子们的情感关系的质量将极大地影响任何教育方法的效果。在后记中,辛西娅要求我们专注于每一种学习风格的积极性方面,要求我们不要简单地给孩子贴上某种学习风格的标签,要意识到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要有调试教育方法的耐心,要等待一定的时间来观察运用学习风格理论在孩子们身上所引起的变化。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独一无二的个体,不要把孩子当作实现自己愿望的工具,而无视孩子的特殊需要,无视孩子独特的个性。这样的做法不仅搞得孩子很痛苦,也不利于孩子取得成功。

陈黎明(1121513119) 15:54:21

《每一个孩子都能成功》读后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