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早期影像诊断
强直性脊柱炎的影像表现
影像学表现-骶髂关节(MRI)
TIWI
STIR
31岁 男
慢性腰背痛,葡萄膜炎,HLA-B27(+)
影像学表现-骶髂关节(MRI)
STIR
30岁 男
T2WI-FS
25岁 男
T1WI-FS+C
26岁 男
影像学表现-骶髂关节(MRI)
T1WI
T2WI-FS
DWI
男 28岁
影像学表现-脊柱
开始病变侵及椎体前缘上、下角(Romanus病灶:水肿、脂质、硬化),导致正常椎体前缘 凹陷消失,形成方椎;
股骨头无菌坏死 强直性脊柱炎
小结
男性多见,发病高峰20-30岁; 与HLA-B27密切相关; 主要侵犯骶髂关节、脊柱关节、椎旁软组织及外周大关节; 骶髂关节病变首发,骶髂关节炎分级; 脊柱病变: Romanus病灶,竹节样, Anderson病灶。
谢谢
影像学表现-脊柱
T1WI
STIR
Romanus病灶
T2WI-FS
44岁 男 脂质
40岁 男 水肿
43岁 男 硬化
影像学表现-脊柱
Anderson病灶
影像学表现-脊柱
男 60岁
摩托车撞后腰 背痛加重10天
影像学表现-髋关节
根据Bath AS髋关节异常的X线分级法(BASRI-hip):
0级:正常; 1级:可疑改变,可能存在局部关节间隙狭窄; 2级:轻度异常,存在明确的关节间隙狭窄,关节间隙>2mm; 3级:中度异常,关节间隙狭窄,关节间隙≤2mm或双侧骨性关节面相接触范围<2 cm; 4级:重度异常,骨变形,双侧骨性关节面相接触范围>2cm。
实验室检查
活动期患者可见红细胞沉降率(ESR)增快,C反应蛋白(CRP)增高,轻度贫血和免疫球蛋白 轻度升高。 类风湿因子(RF)多为阴性,但RF阳性并不排除AS的诊断。 虽然AS患者HLA-B27阳性率达90%左右,但无诊断特异性,因为健康人也有阳性。HLA-
强直性脊柱炎影像诊断MRI诊断精品(医学PPT课件)
开始髂侧关节面模糊。
以后出现髂侧关节面鼠咬状 骨质破坏
髂侧关节面模糊, 出现鼠咬 状骨质破坏
AS
正正常常对照
髂侧关节面模糊, 出现鼠咬状骨质破坏
AS
正常骶髂关节
男, 22岁
腰痛1年
类风湿 因子(-) HLAB27(+)
出髂
现侧
破 坏
鼠 咬 状
关 节
面
骨模 质糊
AS
正常
,
现髂
鼠侧
咬关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状节
强直性脊柱炎 (Ankylosing Spondylitis,AS)
之骶髂关节病变影像学表现 (诊断及鉴别诊断)
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所 柳澄
骶髂关节的正常影像解剖
骶髂关节旁沟----女性骨盆标志
正常骶髂关节T1WI
正常骶髂关节T2WI
正常骶髂关节冠状T1WI
正常骶髂关节冠状T2WI
骶髂关节骨性强直
临床表现
腰痛 背痛 脊柱活动受限 晨僵 周围关节活动障碍 行走困难 青年男性好发
AS的实验室检查
HLA-B27(+)
HLA-B27 即白细胞抗原(组织相容性抗原)。 AS者90%为HLA-B27(+),然而在HLA-B27(+) 人群中,发病的危险性为20%。有骶髂关节炎 者HLA-B27(+) 率远高于无骶髂关节炎者,推测 HLA-B27(+) 与骶髂关节有关。
病理改变
病理改变主要为 ① 附着病 ②滑膜炎
病理改变之一
附着病是AS的主要病理特征,表现为以 关节囊、肌腱、韧带与骨附着点为中心 的慢性炎症。炎症过程引起附着点的侵 蚀、附近骨髓炎症并肉芽组织形成,最 后受累部位钙化,新骨形成,炎症修复。 反复发病,则韧带明显骨化,可形成骨 桥。附着病主要发生于骶髂关节和脊椎 关节。
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90例X线平片、CT和MRI诊断对比分析
Ha n g ma n骨 折合并 枢椎椎 体破 坏 , 如果 无 明确 合 并椎 间盘 损伤依 据 , 后路经 椎 弓根 螺钉 固定可 以复位 , 固定 骨折 端 , 最 大 限度 地 保 留颈 椎 的 活动 度 。合 并椎
E 3 ] Go e l VK, C l a u s e n J D . P r e d i c t i o n o f l o a d s h a r i n g a mo n g
Ne u r o s u r g, 1 9 9 9, 2 1 (2 ) : 1 3 9 — 1 4 3 .
[ 6 ] Wi l s o n A J , Ma r s h a l l R W, E w a r t M. Tr a n s o r a l f u s i o n wi t h
高, 尤其 是对 于 那些临床疑 似 AS但 X 线平 片难 以准确 判 断的早期 病 变 , C T 与 MR I 检 查 具有 较 高
的诊 断价值 。
主题 词 脊柱 炎 , 强直性/ 并发症 关 节疾 病/ 放 射 摄 影 术 关 节疾 病/ 放 射 照像 术 体 层摄 影术 , X线计 算机 对 比研 究 【 文章 编号】 1 0 0 0 — 7 3 7 7 ( 2 0 1 3 ) 0 9 — 1 2 1 4 — 0 3
s pi na l c o m po ne n t s o f a C5~ C6 m o t i on s e gm e nt us i ng t he
间盘损 伤 的 Ha n g ma n骨折 , 只 要枢 椎 椎 体 无 严 重 破
坏, 前路 手术 切除损 伤 的椎 间盘 可获得 良好复 位 , 彻 底 去 除可能 存在 的压 迫 与刺 激 物 、 融合 损 伤 的椎 间隙 而 达 到长期 稳定 , 同时 复位 后 由于 骨折 端 存 在 足量 的松 质 骨而 能 自行 融合 。对 于 同时存 在 椎 间盘 损 伤 、 严 重 枢 椎椎体 破坏 、 枢椎 椎 体脱 位 的 Ha n g ma n骨折 , 则 需 要 前后路 联合 手术 ] 。
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影像分级标准及图解
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影像分级标准及图解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标准是以骶髂关节X线片的影像学表现为依据,且强直性脊柱炎的分期和分级目前也是以X线的改变为依据的,正确的诊断和分期分级的判断,不仅对最初疾病的确诊有意义,而且对预后的判断也具有指导意义。
骶髂关节的X线分级0 级:正常I 级:可疑异常Ⅱ级:轻度异常,关节局限性侵蚀、硬化,间隙无改变Ⅲ级:明显异常,关节面骨质侵蚀、硬化、关节间隙增宽/狭窄或部分强直Ⅳ级:严重异常,关节完全骨性强直骶髂关节的CT分级CT 在显示诊断强直性脊柱炎的细小改变方面,有相对高的敏感性,因此可提高了病变的检出率,其优势主要表现在对关节病变的细微征象如轻度骨硬化、模糊、侵蚀及关节间隙的轻度变窄、不对称显示更加确定,从而有利于临床早期确诊,并对疗效进行更准确的追踪观察。
0 级:关节正常或关节面稍模糊I 级:关节周围骨质疏松,软骨下骨轻度糜烂,关节面模糊、关节间隙正常Ⅱ级:关节面模糊,软骨下骨质破坏、骨质疏松和硬化,关节间隙基本正常Ⅲ级:软骨下骨质明显破坏,弥漫性硬化,关节面呈毛刷状,关节间隙狭窄或宽窄不均,部分强直\Ⅳ级:全部关节骨质破坏,硬化和骨质疏松、关节完全强直CT、MRI、X线片对早期诊断强直性脊柱炎有重要意义,早诊断、早治疗对控制强直性脊柱炎有积极意义。
点击上方视频号关注商务合作扫描二维码版权申明本微信平台属于个人公益性医学影像类学习平台,本微信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所有转载视频只用于基层教学使用,且明确注明授课专家姓名,不希望被转载的原作者及老师可与我们联系,我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CT早期诊断
3 讨 论
为主的全 身性疾病 , 主要 累及 骶髂关 节 、 髋关 节 、 问关 节 、 椎 肋 椎关节 , 以骶髂关 节病变为最常见 。其主要 的病理改变是 关 节软骨 的破坏和关节周 围组织 、 韧带 、 问盘的钙化 , 椎 最终 导致 骨性 强直 。由于本病起病隐 匿, 进展 缓慢 , 全身症状 轻 , 以往 所 往诊 断延 缓。本 文 旨在分析 1 例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骶髂 关节 1
诊。适度充盈膀胱后 有利于腹 腔内隐睾的显示 , 因腹腔 内隐睾 在排空膀胱后 , 往往在 耻骨联 合上 方探 到, 于正 中线 与患侧 位
内 环 口之 间 , 盈 膀 胱 后 往 往 位 于 膀 胱 周 围 , 充 紧贴 前 腹 壁 。腹
性多呈 圆形 。腹股沟 区肿大 的淋 巴结多 分布于股 动脉 , 静脉 股 周 围, 常多发 , 大小不 等 , 形 多呈类 圆性或椭 圆形 , 外 高频超声
肾形声像 , 与腹股沟区的隐睾易分辨 , 位于腹股膜后 , 腹股 沟区 发育 不 良或患儿 的隐睾 与淋 巴结 较难 分辨 。隐 睾 的主要并 发 症是 生育力下 降或不育及恶变 , 一岁以后睾 丸下降 的可 能性 且 极小 , 睾丸适宜于低 温环境 , 隐睾患者 由于睾丸位于腹 股沟 区,
特 别 是 在 腹 腔 和腹 膜 后 的温 度 大 于 阴囊 内 , 引 起 恶 变 。 隐 容
总 之 , 频 超 声 探 测 方 法 简 单 、 全 、 济 、 复 性 好 、 辨 高 安 经 重 分
率高、 无痛苦 , 特别 是对 d J 可 重 复定 期检 查 , ,L 监测 隐 睾的 大 小、 位置变化 , 临床 应用激 素治 疗和疗 效追踪 观察及 术前定 对 位很有 价值 。
强直性脊柱炎早期骶髂关节病变的影像学进展
目前CT的骶 髂关节炎分级标准依然按照强制性脊柱炎纽约 标准的X 线分类法进行分析,0 级— 关节面光整,关节间隙未见变 形;1级— 关节面模 糊,无骨破坏、骨质 增生、骨质硬化,无关节间 隙改变;2级— 关节面模 糊和斑块状 脱钙,骨皮质局限硬化,软骨 下毛 糙、侵 蚀,关节间隙 基 本正常;3级 — 软骨下骨质明显弥 漫性 硬 化和侵 蚀破坏,关节面成锯齿状或毛刷装,关节间隙狭窄,部分强 直;4 级 — 骨 性 强 直。
SUMMARIZE 综述
CHINA的影像学进展
王立学 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放射科,广西百色 533000
[摘要] 强制性脊柱炎是临床上一种以侵犯中轴关节为主的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主要侵犯患者骶髂关节、脊柱骨突、脊柱旁软 组织及外周关节,目前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近些年来随着医学影像学的迅猛发展,各种影像学检查在强直性脊柱炎骶 髂关 节早期改变的诊断中地位已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本文就 X 线、CT、M R I 强直性脊柱炎骶 髂关节早期病变的影像学表现的优 缺点做一综述。 [关键词] 强制性脊柱炎;早期骶髂关节病变;X线;CT;MRI [中图分类号] R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3)06(c)-0191-02
强直性脊柱炎的准确性诊断如何做
强直性脊柱炎的准确性诊断如何做X线检查和CT检查是诊断强直性脊柱炎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方式,主要是通过判断患者骶髂关节炎性改变程度进行确诊。
而对于通过X射线和CT检查,结果正常或不能确定的症状的患者,可以配合实验室其他方式进行进一步确诊,以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骶髂关节X线表现X线检查也是诊断强直性脊柱炎的重要途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X线检查主要表现为骶髂关节(骶髂关节【译】:由骶骨与髂骨的耳状面相对而构成。
在结构上属滑膜关节,从运动方式上可看做屈戌关节或滑车关节。
)炎性改变,其骶髂关节的X线表现分为0级~4级。
0级:骶髂关节边缘清晰,没有发现狭窄、增宽、破坏等。
1级:强直性脊柱炎表现为骶髂关节骨质疏松,关节间隙增宽。
除此之外,患者骶髂关节可见轻度的骨质侵蚀和关节缘模糊。
2级:以关节面破坏性病变为主,如关节边缘模糊、不齐。
还可出现较明显的骨质侵蚀,可见囊性变,并且伴轻度的骨密度减低和增高。
3级:主要有骨质破坏与重建的表现,关节间隙变窄、关节边缘模糊伴有明显的骨密度增高,并且可有明显的囊性变。
4级:以硬化改变为主,关节间隙基本消失,骨密度明显增加,骨小梁通过,关节呈硬化改变。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骶髂关节CT表现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常可出现骶髂关节病变,但是对于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骶髂关节病变的CT表现目前尚无统一的分级标准,通常参照X线分级标准可分为0~4级。
1级: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骶髂关节病变的CT表现为髂骨关节面模糊,局灶性骨质稀疏及软骨下骨质轻度侵蚀,糜烂,但关节间隙正常。
2级:患者骶髂关节病变的CT表现为关节面模糊,可见小的局限性侵蚀,小囊性变和局限性骨质稀疏,增生,硬化,但不伴关节间隙改变。
3级:患者骶髂关节病变的CT表现为为中度或进展期骶髂关节病变,可出现明显的软骨下骨质侵蚀,破坏和增生硬化,明显的骨质稀疏和囊变,关节边缘呈锯齿状、串珠状,关节间隙增宽或变窄,关节部分强直。
4级: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骶髂关节病变的CT表现为全部关节呈严重骨质破坏,增生硬化和明显骨质稀疏,关节完全强直。
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和鉴别方法如何做
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和鉴别方法如何做强直性脊柱炎主要多发于青年人,初期表现为下腰部疼痛,因强直性脊柱炎首先侵蚀骶髂关节、逐渐向上蔓延、使脊椎各关节韧带钙化,x线显示椎间隙消失,脊椎呈竹节样变,早期不易发现,晚期背部疼痛加重,不能久坐,最后形成严重驼背,颈项强直,不能直立。
一、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标准1.以两骶骼关节,腰背部反复疼痛僵硬为主,3个月以上。
2.早、中期患者,腰椎、胸廊扩张活动有不同程度受限,晚期患者脊椎强直驼背固定。
3.化验检查:血沉多增块,类风湿多阴性,HLA-B27多强阳性。
4.X线检查:早期脊椎周围关节突出,骶髂关节间隙模糊;中期脊椎活动受限二、强直性脊柱炎和其他疾病的鉴别诊断1.腰骶关节劳损慢性腰骶关节劳损为持续性、弥漫性腰痛,以腰骶部最重,脊椎活动不受限,X线无特殊改变。
急性腰骶关节劳损,疼痛因活动而加重,休息后可缓解。
2.骨关节炎常发生于老年人,特征为骨骼及软骨变性、肥厚,滑膜增厚,受损关节以负重的脊柱和膝关节等较常见。
累及脊椎者常以慢性腰背痛为主要症状,与AS易混淆。
但本病不发生关节强直及肌肉萎缩,无全身症状,X线表现为骨赘生成和椎间隙变窄。
3.Forestier病(老年性关节强直性骨肥厚)脊椎亦发生连续性骨赘,类似AS的脊椎竹节样变,但骶髂关节正常,椎间小关节不受侵犯。
4.结核性强直性脊柱炎临床症状如脊椎疼痛、压痛、僵硬、肌肉萎缩、驼背畸形、发热、血沉快等与AS相似,但X线检查可资鉴别。
结核性脊柱炎时,脊椎边缘模糊不清,椎间隙变窄,前楔形变,无韧带钙化,有时有脊椎旁结核脓疡阴影存在,骶髂关节为单侧受累。
5.类风湿关节炎现已确认AS不是RA的一种特殊类型,两者有许多不同点可资鉴别。
RA女性多见,通常先侵犯手足小关节,且呈双侧对称性,骶髂关节一般不受累,如侵犯脊柱,多只侵犯颈椎,且无椎旁韧带钙化,有类风湿皮下结节,血清RF常阳性,HLA-B27抗原常阴性。
6.肠病性关节病溃疡性结肠炎、Crohn病或肠原性脂肪代谢障碍(Whipple)都可发生脊柱炎,且肠病性关节病受累关节和X线改变与AS相似而不易区别,因此需要寻找肠道症状和体征,以资鉴别。
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在诊断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早期病变中的价值对比
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在诊断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早期病变中的价值对比张萍妹;杨万就;方武;梁土焕【摘要】目的分析X线、CT和MRI诊断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早期病变的影像学价值.方法选择接受治疗的78例已确诊为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且X线平片Ⅱ级以下早期病变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行CT和MRI检查,观察并分析其影像学特点,比较三种方法的检出率.结果 MRI与CT的总检出率分别为74.4%与61.5%,X 线检出率为37.2%,MRI与CT检出率均显著高于X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资料中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关节间隙异常、关节面侵蚀、关节面骨质囊变、关节面下骨质硬化及关节软骨肿胀,其中MRI与CT检查阳性率均显著高于X线(P<0.05).仅有MRI才能检出软组织肿胀、关节滑膜增厚、骨髓水肿以及滑膜炎症.结论 X线、CT和MRI检查对于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检出均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其中MRI的检出率最高且能够更好地反映微小病变及软组织病变,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期刊名称】《现代诊断与治疗》【年(卷),期】2015(026)021【总页数】3页(P4812-4814)【关键词】X线;CT;MRI;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作者】张萍妹;杨万就;方武;梁土焕【作者单位】东莞巿大岭山人民医院放射科,广东东莞 523820;东莞巿大岭山人民医院放射科,广东东莞 523820;东莞巿大岭山人民医院放射科,广东东莞 523820;东莞巿大岭山人民医院放射科,广东东莞 52382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7.4强直性脊柱炎(AS)主要的病理特点是以骶髂关节及脊柱作为附着点产生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是一种好发于年轻人的自身免疫性疾病[1]。
研究显示,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病与HLA-B27密切相关[2]。
随着病情进展,患者往往会出现行动受限等严重症状,晚期会发生中轴骨的不可逆性强直,从而贻误最佳治疗时机[3]。
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影像诊断
强直性骶髂关节炎的CT分级
0 级:关节正常或关节面稍模糊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I 级:关节周围骨质疏松,软骨下骨轻度糜烂,
关节面模糊、关节间隙正常
Ⅱ级:关节面模糊,软骨下骨质侵蚀、破坏、骨
质疏松和硬化,关节间隙基本正常
Ⅲ级:软骨下骨质明显破坏,弥漫性硬化,关节
面呈毛刷状,关节间隙狭窄或宽窄不均,部分强直
Ⅳ级:全部关节骨质破坏,硬化和骨质疏松、关
图8 宫外孕并发输卵管积液,CT平扫子 宫增大,右侧附件区囊性肿块,其内不
均匀胚芽结构,并见子宫角延续下来一 条长而宽的管状液性密度(↑),与胚 囊相连,且勾画出伞端妊娠的负影。
MR表现
正常骶髂关节软骨在T2WI为中等信号,在T1WI显示 为在骶髂关节面低信号骨皮质间的条状高信号。 Ⅰ 级病变软骨信号在T2WI信号增高、增粗,Ⅰ级及部 分Ⅱ级病变中仅表现为软骨异常或轻度骨髓信号增高 ;Ⅱ~Ⅲ级病变信号增高或减低,部分有碎裂现象, 并有不同程度脂肪沉积(表现为骶骨、髂骨骨髓内信 号增高),关节面骨质侵蚀及关节面下骨质硬化。Ⅲ 级关节间隙可以变窄或假性增宽,内高信号影考虑为 增生的滑膜肉芽组织,高信号影内见细碎的细条状、 碎片样软骨片
图5 CT平扫子宫增大,右侧附件区混杂密度 肿块,囊壁不规则,高密度结节状出血及液 性低密度(↑),内似见点状略高密度影,手 术证实输卵管伞端妊娠 (图7类似病例) ,宫 外孕破裂,胎周及盆腔出血征象。
图6 胚胎死亡征象 CT增强见子宫增大,宫内 节育环周围高密度伪影,左侧附件区直径约 为1.5cm不均匀花环样强化,花环旁液性密度 较少,周围较多强化血管,近胚囊侧变细、 中断,远端扭曲、扩张(↑),手术证实陈旧 性宫外孕、卵巢妊娠
强直性脊柱炎放射学诊断报告
强直性脊柱炎放射学诊断报告摘要:探讨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影像学特点,分析其早期在x、ct、mri上的表现,并比较三者的临床影像价值,早期发现和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提供有效的临床依据。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放射学;诊断报告【中图分类号】r59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4-0332-02强直性脊柱炎属于一种累及骶髂关节和脊柱的慢性炎症性的免疫系统性疾病[1]。
其中,骶髂关节是早期主要累及的关节部位,随着病情的发展逐渐向上或下次序发展,早期一般以腰背部疼痛和僵硬,活动后好转,逐渐发展为脊柱僵硬,强直,畸形和严重的功能障碍[2]。
针对本病病因目前不明确,较有一定特异性的实验室指标是hla-b27[3],而临床上影像学的诊断却能早期发现,对诊断强直性脊柱炎有重要作用。
下面就我对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情况报道如下:1x线放射性诊断主要表现为骶髂关节一侧或是双侧的关节间隙变窄或是完全无间隙,关节面的骨质可被吸收,关节面模糊改变或呈锯齿状、参差不齐或皮质中断,伴有程度不同的骨质硬化[4]。
关节软骨下呈现毛玻璃样密度增高带,界线模糊,或者是囊状改变,关节面可见小囊状透亮区。
脊柱则正位片见椎体有骨密度降低、椎间小关节模糊不清,椎旁韧带钙化,骨桥形成,侧位片则见广泛而严重的骨化性骨桥表现称为“竹节样脊柱”[5],这些一般到晚期才表现出来。
2ct放射性诊断主要表现为一侧或者双侧骶髂关节面毛糙,边缘模糊,皮质的白线消失,关节面中下1/3以下呈现对称性或非对称性的虫蚀样骨质破坏[6],伴有边缘糜烂不整,在破坏区周围均不同程度有骨质硬化,下部腰椎表现为小关节面模糊,骨质糜烂破坏,椎旁韧带不同程度的钙化,下部腰椎小关节间隙消失。
3mri放射性诊断主要表现为骶髂关节周围的信号出现异常[7]。
t1wi呈现低信号表现,压脂t2wi表现为高信号,关节面呈现虫蚀样骨质破坏,间隙模糊,关节软骨缺损信号在t2wi增高、不规则增厚,在t1wi、t2wi上骨质硬化表现为低信号,而囊变在t1wi表现为低信号,t2wi 表现为高信号,关节部分或完全强直[8]。
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影像特征分析
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影像特征分析作者:田扬等来源:《医学信息》2014年第03期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关节病变的影像表现特点,加深对本病的认识,提高对该病早期诊断的水平。
方法回顾分析经临床证实的30例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资料及影像表现。
结果本组30例患者,男性24例,女性6例,年龄12~40岁,平均25.5岁。
X线及CT表现为:双侧骶髂关节病变22例,单侧病变8例,骶髂关节边界模糊不清,关节面骨质侵蚀破坏及局部骨质增生硬化,以髂骨侧病变为重,关节周围骨质疏松表现,骶髂韧带骨化及钙化;17例患者行MR检查,均为阳性,早期14例,MRI表现为T2WI滑膜信号增高;T1WI显示软骨不规则增粗或扭曲样,增粗大于5.Omm,T2wI显示软骨信号增高,骨髓水肿信号不均匀增高。
中期2例,晚期1例。
结论影像学DR检查是AS骶髂关节炎常规检查方法,CT 检查是DR的重要补充;MRI敏感性、特异性高,是诊断早期AS骶髂关节炎的首选方法。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影像特征;分析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以中轴关节受累为主的慢性进行性炎性病变[1],主要侵犯骶髂关节、脊柱骨突、脊柱旁软组织及外周关节,并可伴发关节外表现。
临床主要表现为腰、背、颈、臀、髋部疼痛以及关节肿痛,严重者可发生脊柱畸形和关节强直。
本文收集我院从2008年4月~ 2013年6月年经临床证实的强直性脊柱炎30例,对其X线、CT、MRI及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加深对本病的再认识,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30例患者,男性24例,女性6例,年龄12~40岁,平均25.5岁。
病程在4个月~2年。
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腰背痛,腿疼,其中18例晨起时腰骶部有僵硬感,12例夜间疼痛加重,经抗炎或活动后症状均减轻,6例虹膜炎,4例有家族史,实验室检查期血沉增快10例,血清碱性磷酸酶升高8例,C反应蛋白升高12例, HLA-B27阳性28例,阴性2例,类风湿因子均为阴性。
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早期影像诊断
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早期影像诊断摘要】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改变的影像学表现,提高早期影像诊断。
资料与方法 90例经临床诊断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影像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CT主要表现为骶髂关节毛糙、模糊、侵蚀、破坏、骨质硬化、关节间隙变窄。
MRI表现为关节面下骨质信号异常,T1WI呈低信号,T1WI呈高信号。
结论 CT和MRI对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早期诊断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 CT MRI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血清阴性慢性非特异性全身性疾病,主要侵犯中轴骨,几乎骶髂关节全部受累。
近年来发病率明显升高,其早期诊断尚未被临床和影像科医师,尤其基层医师所熟识。
本文主要通过对2009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经临床诊断强直性脊柱炎90例病人影像资料进行分析,以提高诊断准确率,减少误诊、漏诊。
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90例HLB-27均阳性的经临床诊断的早期AS病人,其中男性71人、女性19人,年龄16-58岁,平均37岁,本组病人均有不同程度间歇性腰骶部、臀部酸痛,晨僵,活动后好转,无功能障碍、脊柱畸形等。
1.2 方法所有病人均做骶髂关节DR平片, CT扫描85例,MRI 16例,CT采用层厚3mm、层距3mm轴位扫描,MRI常规用T1、T2、STIR序列。
2 结果2.1 X线表现:两侧骶髂关节表现正常8例,余82例两侧骶髂关节均有不同程度关节面硬化、囊变、侵蚀破坏。
2.2 CT表现:85例病人(包括X线检查阴性病人8例)中扫描显示骶髂关节骨皮质局限性硬化36例,关节面毛糙、模糊29例;软骨下受侵小囊变19例;软骨下呈毛刷状或锯齿状骨质破坏25例。
关节间隙稍增宽3例。
2.3 MRI表现:16例(包括X线检查阴性病人8例)均有不同程度局限或弥漫性小斑点、片状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影。
3 讨论病因与病理本病病因不明,一般认为AS与遗传和环境因素所致的异常自身免疫有关。
强直性脊柱炎的影像学诊断
强直性脊柱炎的影像学诊断
强直性脊柱炎的影像学诊断
X线摄影
强直性脊柱炎的X线摄影是最常用的影像学诊断方法之一。
以下是X线摄影中常见的诊断特征:
脊柱骨质变化: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常常出现脊柱骨质增生和骨质破坏的特征。
这些变化主要出现在骶髂关节、脊椎关节和骶髂骨连接处。
骶髂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骶髂关节常出现炎症,即骶髂关节炎。
这种炎症可以引起骨质破坏和韧带钙化等严重的改变。
脊柱骨关节可见性:X线摄影可以观察到脊柱的关节可见性,即关节的存在和关节腔的清晰度。
关节可见性的减少可能是强直性脊柱炎的表现之一。
磁共振成像(MRI)
MRI是一种非常敏感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对于强直性脊柱炎的早期诊断非常有帮助。
以下是MRI中常见的诊断特征:骶髂关节炎:MRI可以显示骶髂关节的炎症迹象,如关节囊增厚、关节腔积液和滑膜增生等。
脊椎关节炎:MRI可以显示脊椎关节的炎症,包括关节腔积液、滑膜增生和关节周围软组织炎症等。
脊柱骨关节可见性:MRI可以显示脊柱骨关节的可见性,包括
关节的存在和关节腔的清晰度。
睡眠特征核磁共振成像(DTI)
睡眠特征核磁共振成像(DTI)可以显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脑白
质中病变的特征。
DTI可以显示脑部神经纤维束的连通性和水分子
的扩散方向。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在DTI中常常显示较高的扩散方向
不一致性。
请注意:鉴于医学诊断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以上描述仅为一般
情况,并非适用于所有患者。
确切的诊断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
和其他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07359_强直性脊柱炎影像诊断MRI诊断精品
晚期表现
脊柱呈广泛竹节样改变,椎体骨 质疏松、破坏、压缩性骨折,椎
旁韧带钙化。
2024/1/26
12
MRI在强直性脊柱炎的优势与局限性
高分辨率
MRI可清晰显示骶髂关节、脊柱等部位的细微结构变化。
2024/1/26
多序列成像
通过不同序列的成像,可全面评估病变的累及范围及严重程 度。
13
早期诊断
MRI能够检测到早期的骶髂关节炎病变, 有助于强直性脊柱炎的早期诊断。
评估病情
MRI可以全面评估强直性脊柱炎的病变范 围、炎症活动度和结构损伤程度。
指导治疗
MRI结果可以为医生制定治疗方案提供重 要依据,有助于个体化治疗。
监测疗效
MRI可用于监测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 方案。
25
未来研究方向与发展趋势
0 增强扫描 4静脉注射对比剂后行T1WI扫描
,可更好显示病变累及范围及 严重程度。
11
MRI表现与分期
早期表现
主要表现为骶髂关节炎,关节面 下骨质侵蚀、破坏,关节间隙高
度正常或稍增宽。
进展期表现
骶髂关节面模糊、毛糙,关节间 隙狭窄或消失,可出现关节强直 。脊柱受累表现为椎体角状骨质 增生,椎间隙狭窄或消失,脊柱
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全面的诊断信息 ,以指导治疗决策
4
影像诊断在强直性脊柱炎中的意义
早期诊断
MRI能够检测到早期的骶髂关节
炎病变,有助于AS的早期诊断和
治疗。
01
指导治疗
根据MRI的影像表现,可以制定
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及时调整药
03
物和治疗措施。
评估病情
02 MRI可以全面评估AS患者的关节
SpA骶髂关节炎的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幻灯片
D.D. 机能不全性骨折
▪ 骨质疏松/骨脆性增高所致,主要是 由于骨的弹性抵抗力减弱(骨矿物质 丢失) , 不能承受正常体重或肌肉生 理性活动的作用力而引起
▪ 好发人群:女性、绝经后、局部放疗、 自身免疫性疾病
正常骶髂关节
斜冠状位 semicoronal
斜横断位 semiaxial
T1W
T2-STIR
层厚 = 4mm,层间距 = 0.4mm
9~12层
骶髂关节的影像解剖
❖ 骶髂关节的方向 – 向前外倾斜,C形关节面 ❖ 关节软骨位于关节的腹侧部分
稍亮信号 – T2-FS/STIR,T1-FS 骶骨侧软骨较髂骨侧厚 ❖T1韧-F带S 部分位于关节的背侧部T2分-FS 脂肪信号 – T1W高信号 ❖ 滑膜部分位于关节的后上1/3
6、椎间小关节破坏、强直
Why MR
有效药物 临床应用 早期 诊治
❖ 男,22岁反复下腰痛1月余,双眼红4天 ❖ HLA-B27 94.3%,CRP 5 .35mg/L,ESR 8 mm/h。
T2W-FS-COR
T1W-FS-COR+C
T2W-FS T1W-FS T1W-FS+C
how AS的骶髂关节炎
结构性破坏(慢性)病变
Structural damage lesions
(T1W – 骨,T1-FS/STIR – 软骨)
骨髓水肿(骨炎) 关节囊炎 滑膜炎 肌腱末端炎
骨质硬化 骨质侵蚀 骨髓脂肪沉积 骨桥/骨性强直
T2W-FS
T1W-FS+C
T2W-FS T1W-FS T1W-FS+C
强直性脊椎炎
局限于骨骼和关节间隙
鉴别诊断
不超出解剖结构范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早期影像诊断
发表时间:2012-10-19T09:42:52.390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16期供稿作者:黄春1 姜浩芝2 [导读] 探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改变的影像学表现,提高早期影像诊断。
黄春1 姜浩芝2(1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泾口镇卫生院放射科江苏淮安 223000)(2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影像科江苏淮安 223000) 【摘要】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改变的影像学表现,提高早期影像诊断。
资料与方法 90例经临床诊断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影像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CT主要表现为骶髂关节毛糙、模糊、侵蚀、破坏、骨质硬化、关节间隙变窄。
MRI表现为关节面下骨质信号异常,T1WI呈低信号,T1WI呈高信号。
结论 CT和MRI对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早期诊断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 CT MRI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血清阴性慢性非特异性全身性疾病,主要侵犯中轴骨,几乎骶髂关节全部受累。
近年来发病率明显升高,其早期诊断尚未被临床和影像科医师,尤其基层医师所熟识。
本文主要通过对2009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经临床诊断强直性脊柱炎90例病人影像资料进行分析,以提高诊断准确率,减少误诊、漏诊。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90例HLB-27均阳性的经临床诊断的早期AS病人,其中男性71人、女性19人,年龄16-58岁,平均37岁,本组病人均有不同程度间歇性腰骶部、臀部酸痛,晨僵,活动后好转,无功能障碍、脊柱畸形等。
1.2 方法所有病人均做骶髂关节DR平片, CT扫描85例,MRI 16例,CT采用层厚3mm、层距3mm轴位扫描,MRI常规用T1、T2、STIR序列。
2 结果
2.1 X线表现:两侧骶髂关节表现正常8例,余82例两侧骶髂关节均有不同程度关节面硬化、囊变、侵蚀破坏。
2.2 CT表现:85例病人(包括X线检查阴性病人8例)中扫描显示骶髂关节骨皮质局限性硬化36例,关节面毛糙、模糊29例;软骨下受侵小囊变19例;软骨下呈毛刷状或锯齿状骨质破坏25例。
关节间隙稍增宽3例。
2.3 MRI表现:16例(包括X线检查阴性病人8例)均有不同程度局限或弥漫性小斑点、片状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影。
3 讨论
病因与病理本病病因不明,一般认为AS与遗传和环境因素所致的异常自身免疫有关。
环境因素可能与细菌、病毒感染、内分泌失调、受潮湿、受累、营养不良有关。
其病理改变主要为滑膜炎和附着病。
在骶髂关节因间隙小无积液或脓肿,可以侵蚀软骨及骨质而致关节间隙狭窄及关节面的小囊状透光区,及关节面缺损,关节面上的骨皮质被吸收变淡或消失,病变由骶髂关节开始,逆行向上至颈椎,甚至可达头皮下的腱膜,可发生头皮痛。
临床表现发病年龄10-40岁,20岁左右发病率最高,男:女约5:1,具有家族和遗传性,发病隐匿。
本病早期诊断困难,往往被临床医师所忽视,下腰痛、不适为本病最常见症状,晨起加重(晨僵),活动后缓解,脊柱受累使其活动受限。
晚期随着病情的进展,症状可有所减轻而强直加重,患者出现程度不一脊柱强直。
跟骨和跟腱亦可疼痛。
少数病例可发生虹膜炎,大动脉炎、心肌病、肺纤维化、肾损害等。
X线表现典型晚期表现:椎体呈方形(方形椎),脊柱竹节样改变(纤维环连同椎旁韧带的广泛钙化骨化),椎问隙基本正常。
正位片可见3条平行的纵行带状密度增高影,其钙化骨化的韧带光滑连续。
CT表现早期表现为关节间隙可稍增宽,典型CT表现为两侧对称,以骶髂关节面下2/3关节骨质增生硬化、关节面模糊、侵蚀破坏为主,目前CT尚无明确分级标准,一般采用X线骶髂关节炎,1966年纽约标准分为O级~Ⅳ级[1],0级:正常。
I级(可疑改变):髂骨关节面模糊,局灶性骨质疏松及软骨下骨质轻度糜烂,关节间隙正常。
Ⅱ级:轻度异常,关节面模糊,可见小的、局限性的侵蚀。
小囊型变或局限性骨质疏松和硬化。
但不伴间隙的改变。
Ⅲ级:明显异常,可出现明显的软骨下骨质侵蚀、破坏和弥漫性硬化,明显骨质疏松或囊变,关节边缘呈锯齿状。
串珠状,间隙增宽或变窄。
Ⅳ级:严重异常,全部关节呈严重骨质破坏、硬化和骨质疏松,关节部分或完全融合。
与X线平片相比可能提高一个诊断级别左右。
MR表现表现为骶髂关节局限或弥漫性片状T1WI低信号,T2WI、STIR为高信号影[2]。
邻近骶髂关节软骨下骨质内信号不均匀,与骨髓内脂肪沉积和骨质硬化有关[3]。
病变活动期滑膜有强化表现。
实验室检查本病急性期,90%以上HLA-B27阳性,部分反应蛋白升高,血沉加快。
95%RF阴性。
鉴别诊断
(1)致密性骨炎:病变仅侵犯髂骨,髂骨有与正常骨皮质明显分界的硬化带。
(2)骶髂关节结核:常为一侧发病,强直性脊柱炎多位双侧,结核以破坏为主,软骨下硬化不明显。
(3)类风湿性关节炎:好发于20-40岁的女性,类风湿因子阳性,表现为对称性侵犯小关节,骨质疏松较明显,很少累及骶髂关节和脊柱。
(4)牛皮癣关节炎一般为单侧性或双侧非对称损害,牛皮癣关节炎则有皮肤银屑病损害等可代鉴别。
(5)正常儿童的骶髂关节:髂骨侧关节面有囊样改变或局限性凹陷,皮质完整,但周围无硬化;骶骨侧关节面有骨侵蚀样改变,但周围无硬化,尤其髂骨侧关节面正常者不能诊断为骶髂关节炎。
而强直性脊柱炎所致骶髂关节炎,其骨侵蚀的边缘有硬化,侵蚀灶主要位于髂骨面,没有仅侵蚀骶骨侧皮质者。
骶髂关节强直性脊柱炎早期影像诊断,X线有一定局限性,而CT或MRI几乎多能发现异常,特别是MRI平扫加增强,根据病变的强化程度来其判断活动性,是目前最敏感的影像学方法,可以100%发现炎性病灶,以利于临床治疗。
参考文献
[1] 曾来宾,崔建峥.徐爱德,等.214例强直性脊柱是之骶髂关节与脊柱和骶髂关节病变的关系及CT扫描的评估[J].实用放射学杂志,1992,8(4);193. I98.
[2] 盛华强,赵斌.强直性脊柱炎早期骶髂关节病变的MRI研究[J].医学影像学杂志,2007,17(2):203—205.
[3] 鲁琳,周伟生.强直性脊柱炎的影像学研究进展[J].医学影像学杂志,2005,15(4):32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