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追问技巧的研究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追问技巧的研究报告
振兴区浪头中心小学
一、课题的提出
2009年下半年,我校举行了以“有效教学”为主题的系列研讨活动,通过对近百节推门课、评优课的课堂观察,发现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即教师“追问”技巧的欠缺。
所谓“追问”,就是在学生回答了教师提出的问题的基础上,教师有针对性地“再度提问”,再次激活学生思维,促进他们深入思考探究。教师适时有效的追问可以为课堂锦上添花,化平淡为神奇,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追问作为前一问题的延伸,被更广泛运用各个教学环节,尤其是在新课程理念下,追问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体现着越来越明显的作用。什么时机进行追问最合理?怎样追问才更有效?如何使教师成为一个理性智慧的“追问者”呢?带着这些思考,我们确立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追问技巧的研究”这一课题,旨在通过研究,发现问题,进行分析,探索出有效追问的技巧,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
二、研究目标
1.了解我校数学课堂上的追问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并加以分析。
2.结合教学案例,反思教学行为,形成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追问的技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具体措施
(一)建立机制,有序推进,为课题研究提供保障
1.建立组织保证机制
为了课题的顺利实施,我们拟定了相关管理制度,制定了详实的活动计划,做到人员、内容、检查督促三落实。通过制度保障和规章的约束,促使课题研究活动由被动变为主动,由自发走向自觉,由无序走向有序。
2.建立理论学习制度
每周一次业务学习,主讲人包括教学领导和骨干教师,内容包括相关理论、追问的作用与意义、有效追问的方法和策略等。
附:理论学习内容表
3.建立指导交流制度
课题研究期间,我们邀请了市学院教科所及区科研室的老师,就研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同时,不断加强校际交流,组织教师前往兄弟学校学习经验,先后到过滨江、红房、逸夫、海华、青大和永昌小学;选派课题组负责人和骨干教师参加各级课题培训会议,以提升课题研究的水准;定期组织实验教师召开实践交流会,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促进课题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
4.建立课题研究制度
在市区教科所专家的指导下开展有计划,有系统的研究,课题组内定期开展交流汇报、读书活动、教学研讨、反思总结等,同时,每个实验教师都申报了个人课题,努力使课题研究做到扎实有效;在一年多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加强对课题的过程管理,引导实验教师经历了“问题的提出——归因的
分析——措施与行动——评估与反思”等一系列研讨活动,形成浓厚的学术研究氛围,在实践的探索与总结中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深化课题的研究工作。
5.建立经费设备保障机制
我校已拥有网络计算机房、教师备课室、多媒体教室等,硬件与软件配置为稳步开展课题研究创造了物质条件和基础,同时学校为课题研究给予了大力支持,为实验教师购置书刊杂志,提供条件安排教师去兄弟学校学习等,这些为实验教师顺利完成课题研究提供奠定了良好的保障措施。
(二)积极探索,大胆实践,为课题研究提供动力
1.抓集备,发挥课题组的群体优势
为了保证课题研究的效果,我们改变了集备的形式,要求备课重点以“问题设计”为中心,备课程理念、备教材、备学生,强调预设,问题设计要体现开放性和实用性。为此,我们将传统教案进行了改革,确立了备课的主题是“精讲勤练,多维分层”,要求在教案上要详细标明分层次的教学目标,学过程设计中要预设不同难度的问题。课后还要附反思,对照预设和生成的差距,积累经验。
2.开展丰富多彩的研究活动
课堂是开展课题研究的主阵地,为此,我们开展了以“如何进行有效追问”为主题的系列课堂教学研讨活动。
○1微格教学:自己看自己。通过观看自己的录像回放课,找出无效追问。
○2同课异构:同行看同行,同一课例同年组两位老师同时备课,一个先上,然后会诊,另一人再上,发挥团队智慧。
○3课堂观察:领导看教师。领导听课时,重点统计追问的次数和内容,课后与教师共同分析,交流得失,促进教师转变教学行为。
同时,我们要求实验教师定期将课例、案例、经验和反思上传到学校博客群,其他教师发帖子谈感受,以此相互借鉴和学习,从而更有力地推进课题的研究。
3.充分发挥科研骨干教师的带动和辐射作用。
四、研究效果与成果
(一)数学课堂教学中追问现状的调查及分析
课题研究伊始,我们针对数学课堂追问现状在全校师生中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学生问卷257份,其中二年级33份、三年级48份、四年级57份、五年级53份、六年级66份;发放教师问卷39份,全部回收。通过对问卷的分析,我们总结出教师在课堂追问中还存在一些误区,概括起来主要是以下两点:
第一,该追问的不问:体现在学生思维盲点处、争议处、错误处、障碍处,缺少有效追问。
第二,问了的问不好。体现在:
追问数量过多,使学生产生厌烦感;
问题浅显琐碎,没有触动学生深度思考;
习惯性地追问“是不是”“能不能”之类问题,没有思考价值,使学生“人云亦云”;
模糊不清、模棱两可的问题,让学生摸不着头脑,耽误课堂时间;
问题偏难,有时候问题过大,要求过高,甚至提出一些很偏、很难的问题,似乎在有意刁难学生,以显示教师水平。
(二)总结归纳出有效追问的技巧
1.追问的方式
(1)跟踪追问:根据教学重难点设计一个问题,学生回答之后,教师接着追问几个小问题。这种方式的追问可以培养学生“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探究习惯。
(2)因果追问:这类方式最常见,它的优点在于能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和方法。追问“为什么”;“错误的原因是什么”;“你是怎么想的”等问题,可以让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3)发散追问:这类追问可以使学生既知其一,又能知其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在一题多解、算法多样、学生举例等环节中就可以适当地问“还有吗”。然而,即使都需要发散追问,也不是除了“还有吗”就无话可说了,久而久之,学生会产生“听觉疲劳”。
(4)逆向追问,即反问:能够引导学生针对某一具体问题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的分析与研究,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和批判思维。课堂上很多学生会“人云亦云”,这需要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追问“反之会怎样”;“你有不同看法吗”。在学习中只有具有批判性思维和问题意识,他的注意力才会集中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