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米

合集下载

解构主义大师-屈米

解构主义大师-屈米

伯纳德·屈米的建筑作品 伯纳德 屈米的建筑作品
1983地点:法国巴黎-拉维列特公园 地点:法国巴黎 拉维列特公园 地点
城市公园出现于19 城市公园出现于 世纪中期。 世纪中期。为了改 善城市居民的生活 环境, 环境,减少城市污 染,人们提出了将 自然引入城市、 自然引入城市、以 园林弥补城市之不 足的观点。 足的观点。拉维列 特公园便是在这样 一个背景之下诞生 的作品。 的作品。它位于巴 黎东北角, 黎东北角,是远离 城市中心区的边缘 地带, 地带,人口稠密而 且大多是来自世界 各地的移民。 各地的移民。
拉维莱特公园面积33公顷, 拉维莱特公园面积 公顷, 公顷 是巴黎市区内最大的公园之 一。包括公园北面的国家科 学、技术和工业展览馆以及 南面的钢架玻璃大厅和音乐 总占地面积达到55公 城,总占地面积达到 公 顷。在交通上以环城公路和 两条地铁线与巴黎相联系。 两条地铁线与巴黎相联系。
在公园的总体设计上屈米 强调了变化统一的原则。 强调了变化统一的原则。 虽然各体系、 虽然各体系、各建筑要素 和植物要素之间存在着很 大的反差, 大的反差,却完全统一在 建筑式的处理手法和红色 游乐亭”的控制之下。 的“游乐亭”的控制之下。
整体布局鸟瞰图
构思草图
为了要处理这个计划 的不确定性与复杂性, 的不确定性与复杂性, 又要掌握整个错综复 杂的基地, 杂的基地,屈米在公 园放进几个层层铺设 的建筑系统, 的建筑系统,每个系 统都在公园中扮演一 定的角色。 定的角色。
公园位于巴黎东北角, 公园位于巴黎东北角, 由原为公巴黎城生活的 肉禽屠宰场改造而成。 肉禽屠宰场改造而成。 当时, 当时,场地的北侧有已 建成的高技派的科学与 工业城, 工业城,以及一个闪闪 发光的球体环形影城, 发光的球体环形影城, 而场地的西南面是由19 而场地的西南面是由 世纪铁和玻璃建造的屠 宰场改建的音乐会堂

伯纳德·屈米的建筑理论及作品分析

伯纳德·屈米的建筑理论及作品分析

伯纳德·屈米的建筑理论及作品分析伯纳德·屈米(Bernard Tschumi)是当代建筑领域一个备受瞩目标人物。

他以其奇特的建筑理论和创新的设计作品而广受赞誉。

本文将对伯纳德·屈米的建筑理论和一些代表性作品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理论:事件与空间伯纳德·屈米的建筑理论主要盘绕着两个核心观点:事件与空间。

他认为,建筑是一种事件的容纳者,而不仅仅是空间的提供者。

他强调建筑与人们的互动,并试图在建筑中创设一种引发人们行为和活动的事件。

他的理论旨在突破传统建筑观念的束缚,推崇一种以人为中心的建筑实践。

屈米的事件理论中,建筑的各个元素如入口、出口和路径等都是创设事件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认为,人们在建筑中的行为和活动是通过这些元素的引导和激发来实现的。

他试图通过设计利用这些元素,创设出一种引人发闹事件的环境,从而使人们的感知和体验得到提升。

而对于空间的理解,屈米认为建筑不应仅仅是一种物理性的存在,更应该成为一种感知和体验的平台。

他通过对建筑的功能、结构和形式的探究,试图突破传统的空间限制,使建筑更加开放、灵活和可变。

他将空间视为一种承载事件的媒介,通过创设多层次、多样性和多功能的空间来实现其理论的落地。

二、作品分析1. 帕里斯高科建筑(Paris La Villette)帕里斯高科建筑是伯纳德·屈米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这座建筑被认为是对他事件理论的重要实践。

建筑的外观呈现出一种非规则的几何形态,不同的构件和元素在建筑立面上形成一种丰富多变的图案和连续性。

屈米通过设计这样一个外观,试图激发人们对于建筑的探究和感知,使人们在其中发生各种事件和活动。

2. 纽约市交往中心(New York City Transit Center)纽约市交往中心是屈米在美国的一个重要作品。

这座建筑是纽约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的设计深受屈米对于路径和流线的沉思所影响。

他试图通过在建筑中创设多样的路径和流淌空间,鼓舞人们在其中进行沟通和互动。

伯纳德·屈米

伯纳德·屈米

■人物简介伯纳德·屈米(BERNARDTSCHUMI)是著名建筑评论家、设计师。

他出生于瑞士,毕业于苏黎士科技大学,具有法国、瑞士以及美国籍。

在美法两国之间工作与居住,拥有美国与法国建筑师的执照。

他长期担任哥伦比亚大学建筑学院院长。

他著名的设计项目包括巴黎拉维列特公园、东京歌剧院、德国Karlsruhe-媒体传播中心以及哥伦比亚学生活动中心等。

屈米去年才离开美国哥伦比亚建筑学院院长职位,他不仅是著名的学者,也主持一个设计工作室。

对于他来说,建筑不仅仅是造型的问题,而且必须内涵事件、运动、活动、机能,成为都市文化的载体。

伯纳德·屈米(BERNARDTSCHUMI)是著名建筑评论家、设计师,是解构主义建筑的代表人物。

他长期担任哥伦比亚大学建筑学院院长。

他著名的设计项目包括巴黎拉维列特公园、东京歌剧院、德国Karlsruhe-媒体传播中心以及哥伦比亚学生活动中心等。

其中巴黎拉维列特公园一向被认为是解构主义建筑的代表作品。

所谓解构主义,是以消解作品中以建筑物中心主义为基本的构思来源,力求去探寻传统建筑的物质真实性以外的其他真实性。

作为伟大的解构主义建筑师,屈米认为,建筑本身只是一些堆砌在一起的物质,不能称其为建筑,只有有了人的活动,加入了内容有了功能用途,才能称其为真正的建筑。

空间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

只有达到物质与精神的完美统一的作品,才是上乘之作。

屈米先生希望中国建筑在全球化的过程中不要丢掉自身文化特征,在不断创造新建筑的同时不要丢弃传统,城市、国家都需要自己的文化个性。

"运河岸上的院子"作为当代中国别墅作品,正是在保持中国传统居住理念的同时更具有现代国际风范。

伯纳德屈米的设计风格(BERNARDTSCHUMI)伯纳德-屈米生活并且在在美国纽约教学。

他是建筑师也是教师。

起初作为理论学者,在1981年他展出发表了《曼哈顿抄本》,在1994年MIT新闻发表了他的一系列短文,题目为“建筑和结点”。

建筑师,屈米

建筑师,屈米

室内作品
伯纳德屈米(BERNARD TSCHUMI)建筑作品
1983地点:法国巴黎-拉维列特公园 1986地点:法国Strasbourg-县集会堂的增建案 1986地点:日本东京-东京歌剧院 1987地点:美国纽约-未来公园 1989地点:德国Volklingen-工业城市 1989 1989地点:德国Karlsruhe-媒体传播中心 Karlsruhe1989地点:法国巴黎-国家图书馆 1990地点:荷兰Groningen-玻璃盒影像展览场 1990地点:法国Nancy-多用途集会场所 1991地点:法国Chartres-商业性公园 1991地点:日本东京-复合性火车站 1992地点:瑞士Lausanne-桥状式的复合性建筑 1996地点:拉·维莱特公园
拉维莱特公园局部图
伯纳德屈米的建筑思想
概念一 非熟悉性的科技(Technologies of Defamiliarisation)
概念二 城市冲击的调和(The Mediated Metropolitan Shock) 概念三 解结构(De-structure) 概念四 重迭(Superimposition) 概念五 交叉性的规画(Crossprogramming)
建筑不仅仅是造型的问题,而且成为都市文化的载体。建筑师不 仅仅是设计某种形式,而是创造社会性的公共空间。建筑设计并不是 一种有关形式的知识,而是探索世界的知识形式。人们也可以通过其 他方式探索世界,比如电影导演、艺术家,也可以作为建筑师来观察 这个世界。 ——伯纳德屈米(BERNARD TSCHUMI)NS
概念六 事件(Event):转换点(The Turning Point)
东京歌剧院
东京歌剧院
伯纳德·屈米 - 获得奖项
2003年获美国建筑协会荣誉奖 2001年获美国建筑协会优秀设计奖 1999年获美国建筑协会城市设计奖 1999年获《时代》年度最佳建筑 1993年获维多利亚皇家勋章 1987、199l、1997年三次获得ProgressiveArchitecture奖 1982年拉•维莱特公园获国际设计竞赛一等奖

伯纳德·屈米

伯纳德·屈米

创造一种公园与城市完全融合的结构,改变园林和城市分离的传统。这 一结构并非停留在将公园的林荫道延伸到城市之中的简单层次,而是要 做到城市里面有公园的要素,公园里面有城市的格局和建筑。
首先,屈米提出了“园在城中,城在园中”的城市公园模式。力求
其次,屈米提出了“昼夜公园”的概念。应借助美丽的夜景吸引公 众夜晚到公园中来。由此带来的人气又避免公园成为夜晚的犯罪多发地, 起到改善社会治安的目的。 ——应该采用的新理念,提高公园的利用率。在我们的设计中可以 采用。 第三,给予城市形态的发展变化,屈米提出可塑性空间的公园设计 思路。他认为,城市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公园及其周围土地的利用方式 未来难以预料,城市的发展往往造成公园因多次改造而难以协调。而能 够随着城市的发展保持自身协调性和可塑性的公园结构是非常必要的。 ——在设计时应有前瞻性,与场地的发展相结合。
理论专著
《建筑索引》,2003年出版 《事件城市2》,2000年出版 《事件城市》,1994年出版 《建筑与分离》,1975-1990年理论专著合集 《曼哈顿手稿》,1981年出版
4.建筑思想
概念一 概念二 概念三 概念四 概念五 概念六 非熟悉性的科技(TechnologiesofDefamiliarisation) 城市冲击的调和(TheMediatedMetropolitanShock) 解结构(De-structure) 重叠(Superimposition) 交叉性的规画(Crossprogramming) 事件(Event):转换点(TheTurningPoint)
美国柯柏联盟学院 Cooper Union的客座教授 美国耶鲁大学建筑系客座教授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建筑规画古迹保存研究所所长
建筑作品
1983地点:法国巴黎-拉维莱特公园 1986地点:法国Strasbourg-县集会堂的增建案 1986地点:日本东京-东京歌剧院 1987地点:美国纽约-未来公园 1989地点:德国Volklingen-工业城市 1989地点:德国Karlsruhe-媒体传播中心 1989地点:法国巴黎-国家图书馆 1990地点:荷兰Groningen-玻璃盒影像展览场 1990地点:法国Nancy-多用途集会场所 1991地点:法国Chartres-商业性公园 1991地点:日本东京-复合性火车站 1992地点:瑞士Lausanne-桥状式的复合性建筑 1996地点:美国-哥伦比亚学生活动中心

伯纳德·屈米的建筑理论及作品分析

伯纳德·屈米的建筑理论及作品分析

伯纳德·屈米的建筑理论及作品分析伯纳德·屈米的建筑理论及作品分析伯纳德·屈米(Bernard Tschumi)是法国著名建筑师、理论家和教育家,他以其前卫的建筑理论和创造性的设计作品而闻名于世。

屈米的建筑理论深受哲学和艺术的影响,他的作品不仅在外观上引人注目,更在功能和体验上为人津津乐道。

本文将对伯纳德·屈米的建筑理论及其代表作品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建筑理论1. 空间与事件伯纳德·屈米在其建筑理论中提出了“空间与事件”的概念。

他认为建筑不仅仅是一个静止的物体,更是一个能够引发和塑造各种活动和体验的场所。

他将建筑定义为“建筑是一系列动作和情感的花园,是一种容纳各种可能的机构”。

屈米通过将空间与事件相结合,使建筑成为一个能够产生各种动态和互动的场所。

2. 建筑的三个元素屈米认为,建筑的三个基本元素分别是“空间、行为和事件”。

他强调建筑的空间应该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能够适应不同的行为和事件。

行为是指人们在建筑中进行的各种活动,这些行为需要被建筑所容纳和引导。

事件是指在建筑内发生的各种情节和意外,它们能够为人们提供新鲜和令人惊喜的体验。

3. 轴线与矛盾屈米在建筑设计中强调了轴线与矛盾的重要性。

他认为,轴线是建筑设计的基本组织原则,它能够提供结构和有序性。

而矛盾则是建筑设计中的创造力来源,矛盾可以使建筑变得丰富多样、充满活力。

屈米在他的作品中经常运用与轴线和矛盾相关的设计手法,使建筑具有丰富的层次和意义。

二、作品分析1. 巴黎住宅区展览馆(1985)巴黎住宅区展览馆是伯纳德·屈米的代表作之一,它结合了他的建筑理论与艺术创造力。

展览馆位于巴黎市郊,占地面积较大,由一系列错综复杂的建筑体量组成。

屈米在设计中采用了较大的开放空间和内部庭院,给人一种明亮而舒适的感觉。

建筑的外观采用了大胆的几何形态和红色面板的装饰,使其成为住宅区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2. 纽约市恐怖博物馆(1997)纽约市恐怖博物馆是屈米在美国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他对建筑空间与事件理念的实践体现。

伯纳德屈米简介

伯纳德屈米简介

伯纳德·屈米(设计作品)伯纳德•屈米,1944年出生于瑞士洛桑。

1969年毕业于苏黎世联邦工科大学。

l970-l980年在伦敦AA建筑学院任教,1976年在普林斯顿大学建筑城市研究所,1980-1983年在Cooperunion任教。

1988-2003年他一直担任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建筑规划保护研究院的院长职务。

他在纽约和巴黎都设有事务所,经常参加各国设计竞赛并多次获奖,其新鲜的设计理念给世界各地带来强大冲击。

1983年赢得的巴黎拉.维莱特公园国际设计竞赛,是他最早实现的作品。

另外,屈米有很多的理论著作,评论并举办过多次展览。

他鲜明独特的建筑理念对新一代的建筑师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在他作为建筑师、理论家和教育家的职业生涯中,伯纳德•屈米的作品重新定义了建筑在实现个人和政治自由中的角色。

自20世纪70年代起,屈米就声称建筑形式与发生在建筑中的事件没有固定的联系。

他的作品强调建立层次模糊,不明确的空间。

在屈米的理念中,建筑的角色不是表达现存的社会结构,而是作为一个质疑和校订的工具存在。

l968年5月经历的SituationistInternational运动促使屈米在20世纪70年代初任教AA 建筑学院时是成立了工作室和研究会,在那一背景下他将电影艺术、文学理论与建筑相结合,发展了结构主义与后结构主义者诸如R.Barthes和M.Foucault等学者的研究工作,为的是重新审视建筑承担的责任和加强建筑对文化的表达。

这个理论在他的建筑实践中以两条线索来展开:一是揭露建筑次序与生成建筑次序的空间、规划、运动之间的传统联系。

二是创造空间与空间中发生的事件的新联系,方法是通过变形、叠印和交叉程序。

屈米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的作品是他在AA建筑学院所教授课程的总结,这些设计包括《电影剧本》 (1977年),《曼哈顿手稿》 (1981年)等。

他对蒙太奇技术的运用向当代其他仅在形式上追求蒙太奇效果的建筑师发起了挑战。

丹凯利与伯纳德屈米知识讲解

丹凯利与伯纳德屈米知识讲解

建筑景观 中的解构 ,拆散建筑元素之间的系统关
1 系,制造建材间的矛盾性与冲突
性. 在形状、色彩、比例、尺度 等方向的处理享有极度自由,脱 离了古典的轴线与秩序;
无绝对权威,个人的,非中心的; 多元的,非同一化的,破碎的,凌乱 的,模糊的。
解构主义代表人物
伯纳德.屈米
解构主义是反对权威,反对对
理性的崇拜,反对二元对抗的 狭隘思维,认为既然差异无处 不在
解构主义
恒变的,没有预定设计(很多解
构主义 建筑家甚至连完整的工 程图也没有仅仅以草图和模型来
4
设计,完全依靠电脑来归纳);
动态形体,倾倒、扭转、弧形波 浪、衍生等手法造成的动势或不
安定效果,有别于一般稳重肃立 的建筑形体
4
1
3
1939:迁居华盛顿,在政府的公共住宅管理
机构工作。
60-80年代:在世界各地完成很多作品,
1941:接受了他的第一项设计任务——维吉
奠定了他作为现代景观设计大师的地位。
尼亚的查理斯和尼娜.科利尔住宅项目。并在
80年代后:在日本和欧洲各地进行大量
华盛顿和新汉普郡开设丹凯利设计事务所。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设计尝试。从不同文
个人历程
1912.9.12 :出生于美国波士顿近郊的小镇。
1931:进入当时很有名的瓦伦.曼宁德设计
事务所,接触到了欧洲的古典园林艺术。
1936:作为特殊生进入哈佛研究生院,系
统学习园林设计。
1937-1938:和艾克博、罗斯共同发表了一
系列的文章,引发了后来被定义为“现代主
义”的设计思潮。并于当年未毕业就离开哈 佛。
“结构”分解。
4
很多设计符号可以被广泛的 引用,附上广泛的文化意义, 从而创造出如罗兰.巴尔特说

城市设计经典案例总结

城市设计经典案例总结

1.法国拉维莱特公园PPT中:P21:现代城市设计实践的发展:法国巴黎,拉维莱特公园(Parc de la Villette),工业用地再开发,“都市化、快乐和体验”1983-1997,屈米(B.Tschumi),解构主义设计在大众眼中,伯纳德·屈米设计的拉维莱特公园总是被看作异类,“实际上,他根本就不是实际意义上的建筑作品,⋯⋯屈米的作品属于这一类概念艺术作品”,拉维莱特的设计被理解为“与《乔伊斯花园》,《曼哈顿抄摹》没什么区别,都是屈米的思想,是他的一次建筑思维的投入和活动,一次概念操作的过程”,用屈米自己的话说,是一次“建筑游戏”。

然而在分析了具体的作品之后,他却告诉人们一些不同的声音———在那些所谓的理论、概念和思想的堆积之下,设计师在拉维莱特的设计中体现出了很多随机的、非理性的思维方式。

拉维莱特公园设计的初衷就是希望不要成为传统的公园设计,设计本身的意义在于打破传统,“鼓励表现冲突胜过合成,片段胜过统一,疯狂的游戏胜过谨慎的安排的理念”。

公园基地在历史上包含两个重要的因素:1)1876年在此兴建了牲畜屠宰场及批发市场,鼎盛时期曾有3000名工人,在其周围逐渐形成一个混乱不堪的聚居地;2)在基地内有两条水渠穿越。

一条是Ourcq水渠它为巴黎提供水源,还有一条St. Denis水渠,它是用来通航的。

正是由于屠宰厂和这些渠道的存在,所以最后的设计中关于人的活动就成为不可缺少的因素。

因此,拉维莱特的挑战是双重的:首先,需要疏散城市人口,创造一个新的有活力的城市焦点;其次,还要为巴黎的市民提供一种新的文化理念。

屈米的这件作品不是普通意义上的建筑作品,他不仅仅是一件实际的工程项目,他和《乔伊斯花园》一样,仍然是一次概念操作的过程,屈米提供了一种强有力的哲学理念,从而产生多种多的合成和替换的方法。

所以说,拉维莱特公园是开放性的,屈米只是引起这一开放性的发起人。

1.拉维莱特公园与秩序理论:拉维莱特公园,在理性的平面格网中,设置了30多个被称为“Folies(疯狂)”的大型构架。

大师作品分析——伯纳德·屈米共33页

大师作品分析——伯纳德·屈米共33页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谢谢!
大师作品分析——伯纳德·屈米
11、获得的成功越大,就越令人高兴 。野心 是使人 勤奋的 原因, 节制使 人枯萎 。 12、不问收获,只问耕耘。如同种树 ,先有 根茎, 再有枝 叶,尔 后花实 ,好好 劳动, 不要想 太多, 那样只 会使人 胆孝懒 惰,因 为不实 践,甚 至不接 触社会 ,难道 你是野 人。(名 言网) 13、不怕,不悔(虽然只有四个字,但 常看常 新。 14、我在心里默默地为每一个人祝福 。我爱 自己, 我用清 洁与节 制来珍 惜我的 身体, 我用智 慧和知 识充实 我的头 脑。 15、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 农夫不 会播下 一粒玉 米,如 果他不 曾希望 它长成 种籽; 单身汉 不会娶 妻,如 果他不 曾希望 有小孩 ;商人 或手艺 人不会 工作, 如果他 不曾希 望因此 而有收 益。-- 马钉路 德。
Hale Waihona Puke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从概念到实体—伯纳德·屈米访谈

从概念到实体—伯纳德·屈米访谈

从概念到实体—伯纳德·屈米访谈Materializing Concepts:An Interview with Bernard Tschumi UED :多数中国读者都是从1988年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的“解构主义建筑”展开始了解您的。

那么从您着手实践开始,您的概念和作品是怎样一步步发展到“解构主义建筑”展上的程度?您又如何看待“解构主义建筑”这样的标签?伯纳德·屈米:拉·维莱特公园项目无疑是我参加解构主义建筑展的一个原因,拉·维莱特是那次展览中少数几个得以真正在建的项目之一。

另一个原因则是出于我个人对结构主义(20世纪初的俄国先锋派)以及解构主义(也涵盖了几位后结构主义哲学家如雅克·德里达,参展几年前我见过他)的兴趣。

我在39岁时才有了拉·维莱特这个“真正”的项目,因此这才是我设计实践生涯的起点。

我早期的作品完全是理论性的,《建筑与断裂》和《曼哈顿手稿》(其实主要是一系列绘图)是这一阶段的成果总结。

关于“解构主义建筑”的标签,实际上几位参展建筑师都表现出一定的距离感。

我们显然并不想把它变成一种风格或学派。

UED :从纽约现代美术馆那次展览至今的30年间,世界在飞速地发展变化。

您的事务所是否也有所改变?如果有,改变了哪些?在变化中您的设计中有没有一以贯之的理念?伯纳德·屈米:随着时间的推移,事务所自然是经历了很多变化。

在赢得拉·维莱特公园竞赛时我只有一个全职助手,而现在我们在大西洋两岸—纽约和巴黎都设有工作室。

不过我还是刻意将事务所的规模控制在30人以内,因为我需要直接参与每一个项目,亲力亲为。

自早期重要的“叠加”图式以来我们的理念也发生了一些演进。

但我从开始到现在始终相信建筑必须有概念支撑才成立。

远在形式和塑形之前,建筑首先必须是概念实体化的结果。

UED :您为建筑教育事业不辞辛劳,有口皆碑。

教育与您的设计实践有何关联,如何相互作用?伯纳德·屈米:建筑是关于如何提出正确的问题。

屈米公园思想及案例.

屈米公园思想及案例.

• 第三,基于城市形态的发展变化,屈米提出可塑 性空间的公园设计思路。他认为,城市处于不断 变化之中,公园及其周围土地的利用方式未来难 以预料,城市的发展往往造成公园因多次改造而 难以协调。而能够随着城市的发展保持自身协调 性和可塑性的公园结构是非常必要的。 • ——在设计时应该有前瞻性,与场地的发展结合。
屈米与解构主义
• 建筑师出身的伯纳德· 屈米,在设计中能够跳出传统的设 计构思手法和结构,抛弃传统的构图形式中诸如中心等级、 和谐秩序和其他的一些形式美规则,采用解构主义的手法, 从法国传统园林中提取出点、线、面三个体系,并进一步 演变成直线和曲线的形式,叠加成拉维莱特公园的布局结 构。这种设计方法有效地处理了整个错综复杂的地段,使 设计方案具有很强的伸缩性和可塑性。 • 所谓解构主义,简单地说就是采用解析的方法,将传统结 构分解成一系列要素并重新组合,组合的原则却不再遵循 传统的均衡与稳定,而是更加强调因地制宜和随机性。
THANK YOU
解构主义在园中应用
• 拉维莱特公园被屈米用点、线、面三种要素叠加,相互之 间毫无联系,各自可以单独成一系统。 • 点——点的体系由呈方格网布置的、间距为120m 的一组 “疯狂物”(Folies)构成。它们都是以红色金属为材料, 分布在整个公园中,是3个大型公建的建筑空间在园林中 的一种延续和拓展。
线系统
两条架空的长廊,连接园内各个建 筑和主题园,形成园内的两条主线
连接公园内各个小主题园的曲折 园路
线性的林荫大道

面——的体系由10 个象征电影片段的主题花园 和几块形状不规则的、耐践踏的草坪组成,以满足 游人自由活动的需要。10个主题花园风格各异,各 自独立,毫不重复,彼此之间有很大的差异感和断 裂感,充分的体现了拉维莱特公园的多样性。这10 个主题花园包括镜园、恐怖童话园、风园、竹园、 沙丘园、空中杂技园、龙园、藤架园、水园、少年 园。其中沙丘园、空中杂技园和龙园是专门为孩子 们设计的。 • ——设计充满了人性化,在面的前提下形式与功能 结合,充满人性化。这是我们应学习的。

“事件——空间”-论屈米的事件观

“事件——空间”-论屈米的事件观

“事件——空间”:论屈米的事件观摘要:伯纳德·屈米批判现代功能主义,提出一系列的理论和观点。

其中,他的事件观尤其引人注目,打破了建筑功能形式与空间类型之间的对应关系,赋予空间以事件性。

本文在分析屈米事件观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事件在建筑创作中的作用。

关键词:屈米事件—空间事件观引言:伯纳德·屈米作为当代著名的建筑师和建筑教育家,早在其名作巴黎拉维莱特公园之前,就以理论研究闻名于世。

他曾批判功能主义,宣言“建筑不能离开行为,没有建筑离得开事件,没有建筑离得开谋划”[ B·Tschumi,“‘VIOLENCE OF ARCHITECTURE’,”Deconstruction:A Reader,2001]他反对功能与形式之间等级性的因果关系,强调这样一个观点:不存在没有事件、行为和功能的建筑。

建筑可视为空间、事件和运动的混合,而且三者之间没有等级高低之分。

1. “功能决定形式”的弊端屈米的事件观基于对现代功能主义的批判。

现代建筑兴起之际,“功能决定形式”是主导思想,这种等级性的因果关系其实存在不合理之处。

它是一种强烈的确定性思维,实际上假定了生活中的使用者具有某种合理的使用要求,而建筑必须根据这一要求设计。

这种机械主义的思维忽略了生活的差异性和真实性。

整个人类建筑的发展由简单到复杂,反映并容纳个人和群体不断变化的生活。

古典时期,平面与功能、空间,有一种线性的对应关系,平面直接反映了建筑的使用模式。

柯布就曾经说过“平面是生成元。

”可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建筑除了功能,还强调人的引入。

静态的功能只是为建筑的使用提供了潜在的可能,实际中建筑是人的行为和环境设施共同作用的物质表现和载体。

2. 事件的引入屈米批判现代主义建筑,主张“没有程序就没有建筑,没有事件就没有建筑,没有运动就没有建筑。

”[ 伯纳德·屈米的作品与思想.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6]将事件/任务书引入建筑设计,将人的行为引入空间的概念和空间的体验分裂的悖论中。

大师作品分析——伯纳德·屈米

大师作品分析——伯纳德·屈米

二 是 奇 特 的 建 筑 造 型 与 城 市 难 以 协 调 ;
一 是的品建 造景,筑 价 十观也师 分设是伯 昂 贵计充纳 ;的满德
典解屈 型构米 实主的 例义代 色表 彩作
.

屈米完成的建筑作品不多,拉.维莱特公园是他的处女作。那次竞赛 是世界著名的设计竞赛,同时也是争议不休的设计竞赛,获一等奖的 屈米的方案是前所未闻的、超激进的设计。因此,屈米一跃成了世界 名人。不知道散点布置的红色框架状的这个方案的建筑师多少有些不 合时宜。但好事是1982年开工的该项目,很快就经过了13年,这期 间法国政权更替了5次。这个项目也经过了各种考验,变得更加牢固 起来。有意思的是。随着这个项目的进展,维莱特街区也开始发生了 变化,受到公园的影响,街区也发展了起来。公园成了刺激城市发展 的发生器,这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 对完整的,和谐的形式系统的解构 无论是在古典还是现代几乎没 •有设计师会动摇对和谐,逻辑,秩序和完美的信念。 但在解构主义出
现后景观设计成为了一种即兴的创作,一种随意的拼凑,一种支离破碎的 古怪堆积。
• 将中心论解构 传统的景观设计中设计师会安排一个中心一个聚焦空 间。而解构主义认为这是毫无理由的将空间一锤定音而不顾及日后 的可变因素,所以他们要打破这么一种固定的思维惯性,呆滞以更 具有前瞻性和更富有弹性的空间的组织形式。 • 对功能意义的解构 埃森曼说“我们需要取代这样一种建筑概念, 即作为服务,人们居住和供给系统的建筑概念。居住的观念仅仅意 味着’日益变得习惯‘。而习惯的东西正是人们希望从建筑师那里 得到的东西。换而言之只要建筑满足人们的习惯建筑就是好的。但 是一旦你对习惯提出质疑你就会搅乱平衡,会引起动乱。对于景观 的功能意义与价值的解构也是需要思考的一方面。

著名设计师伯纳德·屈米(BERNARDTSCHUMI)

著名设计师伯纳德·屈米(BERNARDTSCHUMI)

著名设计师伯纳德·屈米(BERNARDTSCHUMI)世界著名建筑评论家、设计师。

他出生于瑞士,毕业于苏黎士科技大学,具有法国、瑞士以及美国国籍。

在美法两国之间工作与居住,拥有美国与法国建筑师的执照,长期担任哥伦比亚大学建筑学院院长。

他著名的设计项目包括巴黎拉维列特公园、东京歌剧院、德国Karlsruhe-媒体传播中心以及哥伦比亚学生活动中心等。

建筑不仅仅是造型的问题,而且成为都市文化的载体。

建筑师不仅仅是设计某种形式,而是创造社会性的公共空间。

建筑设计并不是一种有关形式的知识,而是探索世界的知识形式。

人们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探索世界,比如电影导演、艺术家,也可以作为建筑师来观察这个世界。

——伯纳德·屈米(BERNARD TSCHUMI)建筑物的每一根线条,每一道色彩,每一组空间比例,都是蕴藏着各种含义和思想的一串符号——建筑语言。

色彩是最富有表现力的元素之一,后现代城运用色彩鲜艳与线条灵动的建筑语言展示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建筑。

在立面处理中将原空中长廊的造型作为一个层面处理,通过在柱子两侧装饰红色铝板,标示出浮在空中的曲线边缘,以强烈的动视觉效果隐喻着城市的快速发展。

建筑用各自独特的形体、结构、尺寸、线条,表达比有声的语言更深刻的观点和态度。

由日本著名建筑师设计的建外SOHO,由一组通体透明的建筑群构成,建筑物的外立面全部由玻璃墙构成。

弧形和直线的走道容许从不同角度观赏风景;每栋建筑以不同角度站立;暴露在外的地底网球场懂得表达空间;曲折的小路和花园散布其中,透明的玻璃门窗在明亮的灯光下折射出万千光芒,置身其中,为眩目的光影迷离,一时不知来路,不知何往,犹如身处花园似的迷宫。

教学经历英国伦敦的建筑学院美国纽约建筑与都市学院客座教授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建筑系客座教授美国库普建筑学院的客座教授美国耶鲁大学建筑系客座教授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建筑规画古迹保存研究所所长建筑作品1983地点:法国巴黎-拉维列特公园1986地点:法国Strasbourg-县集会堂的增建案1986地点:日本东京-东京歌剧院1987地点:美国纽约-未来公园1989地点:德国Volklingen-工业城市1989地点:德国Karlsruhe-媒体传播中心1989地点:法国巴黎-国家图书馆1990地点:荷兰Groningen-玻璃盒影像展览场1990地点:法国Nancy-多用途集会场所1991地点:法国Chartres-商业性公园1991地点:日本东京-复合性火车站1992地点:瑞士Lausanne-桥状式的复合性建筑1996地点:美国-哥伦比亚学生活动中心建筑思想概念一非熟悉性的科技(Technologies of Defamiliarisation)近十年来,坚持自我概念的建筑师,渐渐地在世界的各个角落形成;如英国、澳大利亚、美国、日本,且大部份多为先进的后工业化国家。

_事件_空间_伯纳德_屈米的设计策略及其实践_赵榕

_事件_空间_伯纳德_屈米的设计策略及其实践_赵榕



'
“事件 — 空间 ” 策略及其实践
文 赵榕 —

伯纳德 , 屈米的设计

年代 , 西方建筑学科的反思集中在对功能主义和形式匿名性的批驳上 。 但是 , 有一批建筑师将探索 目 标转 向了当时少有人关注的大都市的现实问题 , 伯纳德 · 屈米就是其中一位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建筑师。 屈米提出了
作 者简 介 赵榕 中国美术学院建筑二 鞠毙龙 洋 师
文 化 方面 发 生 转 折 。 … … 建 筑 师 应 通 过 强 化 事 件 与 空 间 的碰扭 来 帮 助 实现 这 一 目标 —
。” '
异质空间,
` 事件一 空间 ” 是屈米理论 的核 心概 念 , 围绕之 他提 出了一 些设计 策略 , 下面我们来看 看这些策略在 具体 的设计 中如何 转化和运用 。
“双惊 ” ” 的效果 , 即试图探索在 熟悉的建 筑环境中展开 不寻 常行为的可能 。 屈米早 期的这些探 索性研究后来发展 为其理 论和实践中重要 方法 。 “ 事件 ” 对 空间的影响还 在于其非线性的展开方
式 。 屈米强调 由事件发展的空间概念不同于现代建筑
事件和展惊 , 我希望这些能促使城市建筑在社会与
类事件的建造 。 ” 日 因此 , 和库 哈斯 一样 , 屈米 也迷 恋像东 京和 纽
约这类城市在混乱 、 无序的表象下深藏的活力 , 他 认为 “它们标志着新的城市结构和城市性 。 在这 两座城市中 , 各种 元素的冲突和组合向我们提供 了
地中的舞厅等 。 方案设计沿用在 抄本
中的舞蹈运
动符号并结合传统的平面 、 剖面和轴测图 , 对设想的 各种活动进行概念化的图解 。 这些纸上方案寻求一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确定性
本质:传统文化的根
解构主义建筑
反古典、反现代、反后现代
传统
韵律 均衡 统一
解构主义
散乱残缺 突变动势 Nhomakorabea奇艳
特征
1、无绝对权威、个人的、非中心的
2、恒变的、没有预定设计的 3、没有次序、流动的、自然表现的 4、没有正确与否的二元对抗标准,随心所欲 5、多元的、非统一化的,破碎的、凌乱的
屈米简介
市,以弥补城市不足的观点,受到市民的喜爱。二十世纪的城市园林失去了
过去令人向往和供人消遣的特性,更缺乏影响人们生活的能力。为了适应城 市改建新时代的需要,革新传统的城市园林,创建符合现代城市特征的园 林,便成为巴黎新型公园建设运动的主导思想。
用地周边情况
南部: 肉市场改造而成的展览
大厅
北部: 屠宰场改造而成的科学 工业城 南侧: 赞巴克设计的音乐城 中间:乌克尔运河将用地分为
屈米的解构主义建筑
屈米的思想
建筑:空间、事件、运动
手法:叠加、置换、替代、
重复
体现出不系统性和不完整性 疯狂的游戏胜过谨慎的安排
拉维莱特公园
——解构主义在建筑上的重要作品
设计手法:
分离
重叠 重构
绿色的公园
背景分析
——拉.维莱特公园在这样一个背景之下诞生的作品
80年代以来,结合城市的改建,巴黎兴起现代城市公园的建设热潮。城市公 园出现于十九世纪中叶,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减少城市污染将自然引入城,
点线结合在一起
面体系——
十个主题花园和不规则的草坪
主题公园:镜 园沙丘、游戏、 影园、竹园、
薄雾、葡萄架、
运动、平衡、 岛屿、儿童乐 园。
有趣的公园一角
镜园:枫树林中竖立着20块整石碑 竹园:下沉的, “异国情调 葡萄园:台地、水渠、 金属架、葡萄苗
水雾园:水帘、跌水、滴水景观
科学工业博物馆和球形电影厅
南北两分
设计理念
空间组织: 空间上以建筑物为骨架,以人工化的自然要 素为辅助,园林与建筑相互穿插的完全建筑式 公园设计。 思想:公园功能多元化、意义与形式之间相分离 手法:拆散 分离 重叠 并合
内容:点、线、面
总平面
总占地面积达 55公顷,乌尔 克运河基地分 为南两部分, 包括北面的国 家科学、技术 和工业展览馆 以及南面的钢 架玻璃大厅和 音乐城
转变——运用“拆散和分离”、“重叠与并和”的
手法,
强调打散和分散的力量
点、线、面
点: 构筑物
呈方格网布置的.间
距120m的一组立方体
建筑小品,都是金属 并都涂成了红色。 (Folie,疯狂屋)构 成,边长都是10.8米

点的用途
茶室、电话厅、问询展 览室、小卖 饮食、咖啡馆、音响厅
钟塔、图书室、手工艺
建筑作品:
1983:法国巴黎——拉维莱特公园 1986:法国Strasbourg-系集会堂的增建案 1986:日本东京-东京歌剧院 1987:美国纽约-未来公国 1989:法国巴黎-国家图书館 1990:荷兰Groningen-玻璃盒影像展览場 1990:法国Nancy-多用途集会场所 1991:法国Chartres-商业性公国 1991:日本东京-复合性火车站 1992:瑞士Lausanne-桔狀式的复合性建筑 1996:美国-哥伦比亚学生活动中心 2000:法国利摩日市音乐厅 2001:瑞士洛桑 Lausanne设计了福龙 Flon车站 2001:巴西圣保罗博物馆
1944年 生于瑞士洛桑,拥有法国、瑞士 双重国籍 1969年 毕业于瑞士的苏黎世技术学校(ETH) 1970年—1976年 在伦敦的“建筑联盟学院”教书 1979年 在纽约组织了“A space,a Thousand Words”展览 1977年—1981年 从伦敦搬往纽约,发表《曼哈顿改 编录》,从事解构主义的研究和设计 “形式追随幻想” 1983年 在纽约和巴黎开设建筑设计研究所 主持设计拉维莱特公园,获国际竞赛大奖 1988--2003年 在纽约的建筑学院做过教务长,也曾在哥伦比亚 大学任建筑系主任。 法国国际哲学院的院士,享有多项殊荣:法国“荣誉勋位勋章”和法 国 “文艺勋章”受勋人,1996年也曾经获得法国“国家建筑大奖”,以 及美 国建筑学院和国家艺术基金会的奖项。
疯狂屋的结论:
它们没有中心,没有等 级,工业化的机构让你 能感到是对传统的一种 挑战,但又延续了传统。 用途、形式、社会价值 观、的分离和割裂 建筑创作——打碎,重

线体系——全园的交通骨架
线包括南北向和东西向带顶棚的空中步道以及弯曲的小径
沿河的空中步道
沿河的空中步道
南北向的空中步道
空中步道构件的细部
伯纳德.屈米
BERNARD TSCHUMI
疯狂的游戏胜过谨慎的安排
解构主义
从“结构主义”演化而来,实质是对其破坏和分 解
然后重构 1967年由哲学家德里达提出来 最大特色:反中心性、反二元对立﹑反权威性、 反结构即消解结构中心
结构主义
相对稳定性 语言学: 能指与所指之间 是确定的对应关 系
有序性
须是一个活动的场所,不能只提供休息或娱乐的行为。
THE END
科学工业城和电影院
球形幕电影院
门蒂埃音乐城
音乐博物馆和国立舞蹈学院
设计强调多样化和个性,错落有致的地组一个小型“城市空 间”
音乐城的细部
结语:
二十一世纪的公园以无法与城市分离,必须变为城 市景观的一部分。用明显不相关方式重叠的元素建立方
案的新秩序,更注重景德随即结合与偶然性而非传统公
园精心设计的序列与空间景致 作为一个当代的公园必,
室、医务室
用作小卖的疯狂屋
公园中用作小品的疯狂屋
乌尔克河畔的疯狂屋
与空中走到合用的疯狂屋
河对岸的疯狂屋
用作图书室的疯狂屋
和展厅和并在一起的疯狂屋
用作钟塔和音响厅的疯狂屋
用作小亭的疯狂屋
用作问询的疯狂屋
用作游戏滑梯的疯狂屋
用作建筑入口和雕塑的疯狂屋
用作餐饮的疯狂屋
用作与阅览室的疯狂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