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偶之家(节选)》导学案 (3)
《玩偶之家(节选》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玩偶之家(节选》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玩偶之家(节选》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戏剧结构和人物性格。
(3)能够领悟课文的主题思想和现实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讨论、分析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创造力。
(3)通过写作、评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戏剧文学的兴趣和爱好。
(2)培养学生对家庭、社会和人性的思考和关注。
(3)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同理心。
二、教学重点1. 课文情节和人物关系的理解。
2. 课文中的戏剧结构和人物性格的分析。
3. 课文主题思想和现实意义的领悟。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复杂情感和心理活动的理解。
2. 课文中的社会背景和文化背景的把握。
3. 学生表演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玩偶之家(节选》。
2. 相关资料:关于作者、作品背景的介绍。
3. 教学工具:黑板、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简要介绍作者和作品背景。
(2)引发学生对家庭、社会和人性的思考。
2. 阅读理解:(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情节和人物关系。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理解程度。
3. 分析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戏剧结构和人物性格。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4. 表演活动:(1)学生分组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进行表演。
(2)教师指导学生注意角色的情感和心理活动。
5. 写作评论:(2)教师批改和反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6. 总结与拓展:(1)教师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教学目标。
(2)学生提出问题,进行拓展讨论。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表演和写作等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学生表演能力:评估学生在表演活动中的角色扮演、情感表达和合作能力。
《玩偶之家(节选)》优秀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
《玩偶之家(节选)》优秀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1、知识目标:掌握作品思想内容、主人公形象和艺术特色。
2、能力目标:通过分析人物形象, 提高学生理解把握作品的能力, 并以此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与审美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娜拉的遭遇对学生进行人生观、家庭观的教育, 培养独立平等、自尊自信的意识。
教学重点:学生对全剧情节的了解及对主要冲突的认识教学难点:人物形象分析及社会根源的理解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法、提问引导法、小组讨论法课时安排:1课时一、导入课堂在19世纪的北欧挪威,一颗文学的巨星冉冉升起, 他照亮了天宇,无论在此前此后, 那里的文学星空都不曾如此明亮过, 这颗文学的巨星就是挪威的作家易卜生, 一个伟大的戏剧家, 他以25部戏剧作品, 演绎了文坛的不朽的传奇。
易卜生出生在一个商人家庭, 在他很小的时候, 父亲就破产了, 家庭陷入贫困之中, 他没能够上大学, 他一边打工一边上学, 终于成长为一代文学巨匠。
在易卜生25部剧作中, 最受推崇也是芝术成就最高的,是他在19世纪70、80年代所写的一批社会问题剧。
社会问题剧:指的是易卜生创造的直接揭示现实中的重大问题和热点问题的现实主义戏剧。
它侧重于提出问题而不是指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正如易卜生所言“我的工作是提出问题, 我对这些问题没有答案。
”讨论又是社会问题剧的一大特点, 剧本里往往包含了大量的讨论和争论问题的对白, 所以社会问题剧又叫“讨论剧”。
亨利克.易卜生(1828-1906)是19世纪挪威伟大的现实主义戏剧家, 一生创作了25部戏剧作品, 成就最高的是现实主义风格的社会问题剧, 代表作有《社会支柱》(1877)、《玩偶之家》(1879)、《群鬼》(1881)、《人民公敌》(1882)等。
二、请1—2名学生复述作品情节《玩偶之家》剧情梗概:娜拉自以为有一个幸福家庭。
丈夫海尔茂即将升任银行经理, 娜拉憧憬未来, 满心喜悦。
12.《玩偶之家(节选)》教案 (表格式)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doc
在剧中,作者把海尔茂和娜拉的冲突安排在一个地点(家中)、围绕一件事(借据事件)而展开,戏剧冲突高度集
头
③ 戏剧冲突紧张曲折。
在剧中,海尔茂“变色龙”般的变化,娜拉性格、情感的前后变化,构成了紧张曲折的戏剧冲突,紧紧抓住了读者的心。
4.突转式结构法是戏剧剧本的谋篇技巧之一。“突转”是指剧情突然急剧变化,往往在顺逆之间发生一百八十度大转变。这种大起大落,能对观众产生强烈刺激,引起他们对剧中人物命运的急切关怀,因而最富于戏剧性。请分析本课中“突转”手法的运用。
课题
统编版高中语文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1.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戏剧的基本常识。
2.思维发展与提升:阅读全文,概括戏剧情节,以事件为突破口,分析戏剧冲突,把握戏剧冲突集中化、尖锐化的特点。
3.审美鉴赏与创造:找出文中个性化的语言描写,体会作者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把握本文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尤其要注意其性格的发展变化。
③ 反复无常、厚颜无耻的伪君子。借款事发前,他说:“我常常盼望有桩危险事情威胁你,好让我拼着命,牺牲一切去救你”事发后,他面目狰狞,言语恶毒,全无平日的温情脉脉。收到柯洛克斯泰返回娜拉的借据以及表示歉意的信时,感到自己“没事了”,安全了,就又对娜拉笑脸相迎,并表示自己的肩膀很宽,可以保护她,就像“保护一只从鹰爪子底下救出来的小鸽子一样”。他那道貌岸然的外表下隐藏着的是他反复无常、厚颜无耻的本质。
戏剧的要素主要包括:戏剧冲突、戏剧语言(包括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和人物形象。
戏剧按表现形式分为话剧、歌剧、舞剧等
按矛盾冲突的性质分为悲剧、喜剧、正剧等
按题材分为现代剧、历史剧、儿童剧等
按篇幅分为多幕剧、独幕剧
戏剧的要素:
(1)戏剧冲突
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玩偶之家》优秀导学案
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玩偶之家》优秀导学案【素养目标】1.了解易卜生、《玩偶之家》的写作背景及人物和剧情。
2.分析选文的戏剧冲突,鉴赏主要人物形象,舞台说明的作用分析并领悟娜拉出走的原因。
3.探讨娜拉出走后的结局,并思考《玩偶之家》对于社会进步和时代发展的积极意义。
【教学重点】鉴赏主要人物形象,分析娜拉出走的原因和《玩偶之家》对于社会进步和时代发展的积极意义。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1、作家作品易卜生(1828-1906)世纪后半期挪威著名的戏剧家。
1828年3月,生于挪威希恩小镇的一个富足家庭。
1936年,父亲破产。
迫于生计,16岁时经由父亲安排,到一家小药店当学徒。
工作之余,自学希腊文。
1848年至1849年期间,创作了第一个剧本《凯替莱恩》。
1850年,研读古典文学。
1906年5月23日逝世。
主要作品:《彼尔京特》《玩偶之家》《群鬼》《人民公敌》《海达加布勒》《野鸭》当我们死而复醒时》等。
评价:弗朗茨梅林在一篇关于这位剧作家的评论中指出:“易卜生再怎样伟大,他毕竟是个资产阶级诗人;他既是悲观主义者,并且必然是悲观主义者,他对于本阶级的没落便看不见,也不能看见任何解救办法。
”2、写作背景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工业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即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企业的规模进一步扩大。
长期处于男权社会的挪威,妇女解放的呼声越来越高,“妇女解放的第一个先决条件,就是一切女性重新回到公共的劳动中去”。
易卜生创作《玩偶之家》的1879年,正是挪威妇女解放运动高涨的年代。
易卜生先后结识了两位女权运动活动家—卡米拉科莱特和奥斯塔汉斯泰。
前者激发了他写《玩偶之家》这个剧本的热情。
挪威强大的女权运动,给易卜生以巨大的鼓舞,更促使他以自己的作品来支持妇女解放运动。
《玩偶之家》是作者根据朋友劳拉的一段真实遭遇写出来的。
3、题目解说《玩偶之家》又译《娜拉》或《傀儡家庭》该剧共三幕,是一部典型的社会问题剧,课文节选自第三幕。
12《玩偶之家(节选)》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四单元·第六课时用突转法生波澜,于无声处起惊雷——《玩偶之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采用略读和精读相结合的方式,了解《玩偶之家》的主要剧情,把握突转手法。
2.通过分角色演读,把握突转对推动剧情、塑造形象、揭示主题等方面的作用。
二、重点难点通过分角色演读,把握突转对推动剧情、塑造形象、揭示主题等方面的作用。
三、学习过程【课前准备】1.阅读《玩偶之家》原著全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易卜生及写作背景。
2.完成问卷调查表。
《玩偶之家》(节选)1.你最喜欢读的片段是什么?2.为什么喜欢读?3.海尔茂和娜拉在你眼中是什么样的人?4.读完《玩偶之家》节选你有哪些困惑和不解?【课堂导入】1.教师运用语言引入《玩偶之家》的学习:通过前四节课的学习,我们在中外诗歌的交流碰撞中,感受到了异域诗歌的魅力,看到了不同的时代精神和民族文化特质,读到了不同民族内心共同的声音。
今天我们的论坛围绕“读传世经典,悟戏剧人生”这个主题,一起走近易卜生,翻开被称为“十九世纪女性宝书”的《玩偶之家》,进一步感受不同民族,不同文化对人生,对社会的思考。
2.联系《雷雨》周朴园与侍萍相认这一部分的剧情,引导学生认识突转。
点拨:(1)周朴园认出侍萍之后,翻脸不认人:“(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一反之前对旧情的念念不忘。
(2)当相认后激动不已的侍萍被周朴园所谓的“旧家具”“生日”“关窗户”等细节打动,情绪有所平复时,周朴园:“(忽然)好!痛痛快快的!你现在要多少钱吧?”从言情到谈钱,让侍萍措手不及。
小结:突转是剧情发展的自然结果,指“剧情按照可然律或必然律转向相反的方面,人物处境从顺境转入逆境或从逆境转入顺境。
”(亚里士多德《诗学》)通过突转,悲剧主人公或遭受厄运,或享受幸福。
亚里士多德说:“悲剧所以能使人惊心动魄,主要靠‘突转’和‘发现’。
”【新知学习】活动一:梳理剧情,合作探突转请一位同学概括《玩偶之家》关键剧情,找到突转。
《玩偶之家(节选)》导学案 (3)
《玩偶之家(节选)》导学案1、通过易卜生与《玩偶之家》的教学,引导学生正视现代社会中家庭及女性问题的重要性,强化尊重人、尊重女性的社会意识,倡导女性自尊、自爱、自信、自强。
2、了解“戏剧事件”对推动人物性格的冲突和发展的意义。
3、以该戏的结尾为例,认识近代戏剧和社会生活的紧密关系,以及由此带来的戏剧形式和表现手法上的革新。
教学设想:1、易卜生是西方现实主义转向现代主义的最重要的戏剧家之一,对他做一些全面的介绍还是必要的。
在介绍易卜生时,应该突出以下三点:第一,他在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三种戏剧思潮中都具有重要意义;第二,他拉近了戏剧与生活的关系,首创了“社会问题剧”,显示了戏剧对生活的干预作用;第三,他在现代戏剧的革新上有重要的贡献。
2、《玩偶之家》选段的赏析是本单元的重点。
《玩偶之家》被称为“现代妇女的解放宣言”,因此,不能不讲它的社会意义。
可以考虑突出两点:第一,娜拉对于男权社会的叛逆。
在《玩偶之家》以前,写妇女争取解放,大都局限于反对封建婚姻,争取同自己理想的男子结合;《玩偶之家》突出了男女平权的问题,塑造了敢于反抗男权社会的独立自尊的女性形象;第二,娜拉的出走引发了关于女性在当今社会如何获得自由解放的一系列问题,至今还能够引发人们的争论和思考。
3、本单元艺术技巧的学习着重领会“事件”在戏剧中的作用。
也是希望通过这个侧面认识戏剧区别于小说、散文、诗歌的重要特征。
教学过程:一、作者简介易卜生,挪威戏剧家、诗人。
1828年3月20日出生于挪威南部希恩镇的一个木材商人家庭。
1834年,他父亲破产后,全家迁到小镇附近的文斯塔普村居住。
16岁时他到格里姆斯塔镇上的一家药材店当学徒。
工作余暇,经常阅读莎士比亚、歌德、拜伦的作品,随后自己也动手写诗,并学习拉丁文。
6年艰苦的学徒生活,磨练了他的斗争精神,同时也培育了他的创作兴趣,这在他一生中是一个重要阶段。
1850年,易卜生前往首都克里斯蒂安尼亚(今奥斯陆)参加医科大学入学考试,因希腊文、数学和拉丁口语成绩不佳,未被录取。
《玩偶之家(节选)》名师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共3篇
《玩偶之家(节选)》名师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共3篇《玩偶之家(节选)》名师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1《玩偶之家(节选)》名师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一、教材概述《玩偶之家》是挪威著名剧作家易卜生的代表作之一,其描写了女主角妮拉与其丈夫托尔瓦尔之间的婚姻矛盾,以及妮拉在历经种种心理变化后最终追求自由和真实的故事。
该剧的主题是人的自由与自我认知,具有深刻的哲学内涵,并被誉为现代主义戏剧的代表之一,尤其对于揭示社会和性别问题,以及人性解放等方面具有深远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了解戏剧文本在不同文化和历史背景下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2.建立对于自我认知和探索的兴趣,并深入剖析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复杂关系。
3.培养学生理解剧作家表达思想的能力,在理解文本意义的同时掌握戏剧元素和表演技巧。
4.扩展学生的视野和思维方式,提高他们的主题感知和艺术鉴赏能力。
三、教学内容《玩偶之家》主要分为三幕,每一幕都将妮拉的心理变化和社会环境的转变紧密联系在一起,并通过剧情的发展向观众展现出极具冲击力的情节。
第一幕中,妮拉扮演一个虚伪的妻子,很好地表现出对于社会规范的依从和产生反叛的成因。
她的做作和虚伪,引发了观众对于人性的深刻思考,同时也揭示了女性在当时特定环境下所处的生存状况。
第二幕是全剧的精髓所在,妮拉在得知丈夫确实不愿意为她负责之后开始产生自主意识和行动,同时也和女友克里丝提娜互动,切磋心灵和情感。
此幕真正将剧情推向了情节高潮,揭示了妮拉在面对压迫和束缚时产生的震惊和愤怒,同时也表现了对于幻想与现实的反思和观察。
第三幕则是故事的结局,在展现出妮拉在独立自主和伤逝迎来的警醒之后,剧作者再度向观众提出了自我认知和挑战的核心问题,同时也为人们提供了关于人性的深入思考和探讨。
四、教学方法1.课内授课:通过讲授相关的戏剧知识和文化背景等,引导学生理解剧作的主题和艺术价值。
2.阅读分析:通过分析剧本的情节和语言,让学生深入理解人物心理和社会背景,以及剧作家的构思和表达方式。
《玩偶之家》导学案精编
《玩偶之家》导学案精编【学习目标】1、了解易卜生、《玩偶之家》人物和剧情。
2.分析选文中的戏剧冲突和人物语言,鉴赏主要人物形象。
3.探讨娜拉出走后的原因和结局,思考《玩偶之家》的积极意义。
常识读记1、作家作品易卜生(1828-1906)世纪后半期挪威著名的戏剧家。
1828年3月,生于挪威希恩小镇的一个富足家庭。
父亲破产后,迫于生计,16岁时经由父亲安排,到一家小药店当学徒。
工作之余,自学希腊文。
1848年至1849年期间,创作了第一个剧本《凯替莱恩》。
1850年,研读古典文学。
1906年5月23日逝世。
主要作品有《彼尔京特》《玩偶之家》《群鬼》《人民公敌》《海达加布勒》《野鸭》当我们死而复醒时》等。
弗朗茨梅林在一篇关于这位剧作家的评论中指出:“易卜生再怎样伟大,他毕竟是个资产阶级诗人;他既是悲观主义者,并且必然是悲观主义者,他对于本阶级的没落便看不见,也不能看见任何解救办法。
”2、写作背景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工业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即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企业的规模进一步扩大。
长期处于男权社会的挪威,妇女解放的呼声越来越高,“妇女解放的第一个先决条件,就是一切女性重新回到公共的劳动中去”。
易卜生创作《玩偶之家》的1879年,正是挪威妇女解放运动高涨的年代。
易卜生先后结识了两位女权运动活动家—卡米拉科莱特和奥斯塔汉斯泰。
前者激发了他写《玩偶之家》这个剧本的热情。
挪威强大的女权运动,给易卜生以巨大的鼓舞,更促使他以自己的作品来支持妇女解放运动。
《玩偶之家》是作者根据朋友劳拉的一段真实遭遇写出来的。
3、题目解说《玩偶之家》又译《娜拉》或《傀儡家庭》该剧共三幕,是一部典型的社会问题剧,课文节选自第三幕。
玩偶,指供儿童玩耍的人形玩具。
剧中喻指女主人公娜拉在家庭中“玩偶”般从属于丈夫的地位,从一个侧面揭示了当时男权社会中妇女没有独立自主地位的社会现实。
文本研读初读感知1、速读课文,说说文中主要人物身份。
《玩偶之家》导学案
《玩偶之家》导学案导学目的:通过本导学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玩偶之家》这部戏剧作品,深入挖掘其中的主题和内涵,提升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导学内容:1.剧情简介《玩偶之家》是挪威著名剧作家易卜生的代表作之一,讲述了女主人公妮娜·赫尔墨尔德在社会、家庭及个人自由间的挣扎和矛盾。
故事以妮娜秘密贷款为起点展开,最终以她选择离开家庭,追求真理与自由作为结局。
剧中塑造了妮娜这一形象,展现了她从一个花瓶般的“玩偶”逐渐觉醒成为一个拥有自我独立意识的女性形象的心路历程。
2.主题探讨通过分析剧中人物关系、情节发展等方面,可以看出《玩偶之家》所表现的主题主要包括个体自由与伦理约束、妇女地位与家庭关系、对爱情的幻想与现实等。
易卜生通过妮娜的形象,探讨了个体在家庭中所受到的束缚与挣扎,以及女性在男权社会中所面临的困境。
同时也反映了人类对幸福和自由的追求,以及通过自我觉醒实现个体真正意义上的自由和独立。
3.角色分析除了妮娜这一核心角色外,《玩偶之家》中还有许多其他形象鲜明的角色,如丈夫托尔瓦尔森、家庭朋友克劳斯特、银行家克罗根斯塔德等。
他们各自代表着不同的社会阶层和立场,在妮娜面临选择时起到了多重作用。
通过对这些角色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剧中人物之间的关系及他们所代表的思想意义。
4.现实意义《玩偶之家》虽然是在19世纪末挪威社会背景下创作的作品,但其中所揭示的人性问题和社会现实仍然具有普遍的现实意义。
现代社会中,个体自由和社会伦理、家庭关系和个人追求、传统婚姻观念和现代女性解放等问题仍然备受关注。
通过深入研读《玩偶之家》,我们可以更好地思考这些问题,并对当代社会提出的挑战有所启迪。
导学要点:1.了解《玩偶之家》的剧情主要内容及背景设定2.分析《玩偶之家》所反映的主题和思想内涵3.深入解读剧中角色形象及其代表意义4.思考《玩偶之家》对当代社会的启示和现实意义通过本次导学讨论,《玩偶之家》这部经典戏剧作品将会在学生心中留下深刻的影响,激发他们对文学作品的独特理解和感悟,引领他们走上思辨与探索的道路。
《玩偶之家(节选)》教案
《玩偶之家(节选)》教案“伟大的问号”易卜生易卜生善于思考,常常通过自己的文章表达对社会的看法。
他从日常生活中发掘素材,加以提升概括,使这些素材上升到具有重大社会意义的高度,创作了一系列内容深刻、引人思考的“社会问题剧”,如《玩偶之家》《人民公敌》《社会支柱》等。
这些“社会问题剧”直接、真实地反映当时的现实生活,深入挖掘社会的病根,广泛揭露许多重大的社会问题。
因此,易卜生被誉为“伟大的问号”。
文化传承与理解——知识积累,素养提升文学常识易卜生(1828—1906),挪威戏剧家,被誉为“现代戏剧之父”。
他的作品强调个人在生活中的快乐,无视传统社会的陈腐礼仪。
他的创作可分为早期、中期和晚期三个阶段。
早期(1850—1868),易卜生的作品以古代英雄传奇、民谣、神话等为素材,题材多样,富有幻想和浪漫主义色彩,如《埃斯特罗的英格夫人》《觊觎王位的人》等。
中期(1869—1890),易卜生把揭露和批判的锋芒指向整个资本主义社会,主要剧作有《社会支柱》《玩偶之家》《群鬼》《人民公敌》等。
晚期(1891—1906),易卜生的创作着眼于对人物内心活动的分析,象征主义因素加重,悲观气氛较浓,如《建筑大师》《当我们死而复醒时》等。
不因幸运而固步自封,不因厄运而一蹶不振。
真正的强者,善于从顺境中找到阴影,从逆境中找到光亮,时时校准自己前进的目标。
——易卜生写作背景挪威长期受到外国的奴役和控制。
从14世纪到19世纪初,挪威一直是丹麦的附属国,经历了400年的黑暗;1814年,摆脱丹麦统治后,又被迫跟瑞典合并,直到1905年才宣告独立。
挪威国家地处欧洲边陲,交通不便,人口稀少,加之自然条件较差,遍布冰川和山谷,因而经济发展比较迟缓,资本主义出现较晚。
另一方面,挪威从来没有农奴制度,农民一直有人身的自由权。
几百年来,构成了挪威社会主体力量的是自然状态的小农和中小资产阶级。
“挪威的小资产者是自由农民之子”,他们受封建的压迫和大工业的冲击较少,眼界虽然狭小,但“还有自己的性格以及独立的精神”。
12《玩偶之家(节选)》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b.请分析娜拉和托尔瓦的婚姻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对娜拉的影响。
c.请谈谈你对《玩偶之家(节选)》中女性地位问题的看法。
(2)写作练习:要求学生以《玩偶之家(节选)》为背景,写一篇短篇故事或剧本,要求故事情节合理,人物性格鲜明,能够体现课文主题。
(3)学术研究:鼓励学生针对《玩偶之家(节选)》展开学术研究,如撰写论文、参加学术研讨会等,要求学生深入分析课文内容,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知识拓展:
介绍与《玩偶之家(节选)》内容相关的拓展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引导学生关注戏剧文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情感升华:
结合《玩偶之家(节选)》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戏剧文学与个人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鼓励学生分享学习《玩偶之家(节选)》的心得和体会,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12《玩偶之家(节选)》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教材分析
《玩偶之家(节选)》是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的一篇课文。本文节选自挪威作家易卜生的同名戏剧《玩偶之家》,主要讲述了主人公娜拉与丈夫托尔瓦的婚姻生活以及家庭矛盾。课文内容深入探讨了家庭、社会、人性等方面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个人与家庭、社会的辩证关系。
设计课堂互动环节,提高学生学习《玩偶之家(节选)》的积极性。
(二)课堂导入(预计用时:3分钟)
激发兴趣:
提出问题或设置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进入《玩偶之家(节选)》的学习状态。
回顾旧知:
《玩偶之家(节选)》公开课教案(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共3篇
《玩偶之家(节选)》公开课教案(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共3篇《玩偶之家(节选)》公开课教案(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1近年来,随着高中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文学经典成为了高中必修或者选修内容,探讨一本好书成为了很多老师的必要功课。
本文将以统编版高中必修中的经典之一《玩偶之家(节选)》为例,为大家提供一份公开课教案。
一、教材简介《玩偶之家》是挪威著名作家伊布森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现代欧洲戏剧的奠基之作。
这个故事讲述了主人公女人妮拉留学归来,发现自己生活的幸福世界原来是建立在欺骗、虚假上,她决然选择离家出走的故事。
二、教学目标1.认识戏剧的文学性和戏剧语言的特殊性,读懂戏剧、理解戏剧。
2.为学生提供剧目背景与作者介绍,理解戏剧的源头。
3.了解“真实”的概念以及真实与虚伪之间的关系,意识到人物的冲突和内心矛盾。
4.体验生活以及生活中的困境与压力,学会与他人沟通,尤其是在冲突和压力下的表达与反应。
三、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和认识戏剧语言的特殊性,认识戏剧人物的形象以及情感,引领学生去探究人物的真实感受以及冲突与仇恨的延续。
通过对戏剧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对话互动、场景、心理状态等多层次的分析,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四、教学建议1.了解文学与戏剧,教育戏剧《玩偶之家》是一部非常经典的文学作品,但是对于大多数高中生来说,戏剧这个事物却比较陌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基础知识,例如什么是戏剧,戏剧的起源和流行地区,不同类型的戏剧和戏剧特色等等。
尤其是当学生接触到一些原声戏剧之后,可以帮助他们了解戏剧本身的文学内涵,以及戏剧语言的特殊性,理解看戏的方式和阅读的思维方式。
2.介绍作品背景和作者教师介绍《玩偶之家》的背景和作者情况,让学生了解伊布森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让学生了解这个世界语文名家的意识形态以及他的思想动向,理解更深入文学创作的背后含义。
3.分析戏剧人物形象与性格特点通过对不同人物的性格和形象进行分析,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认识这个戏剧故事。
《玩偶之家(节选)》优质课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共3篇
《玩偶之家(节选)》优质课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共3篇《玩偶之家(节选)》优质课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1《玩偶之家(节选)》优质课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玩偶之家(节选)》是一部由挪威著名剧作家易卜生所著的现实主义戏剧作品。
本文将介绍一节以《玩偶之家(节选)》为主要阅读材料的高中英语课堂的教学设计。
本教学设计旨在引导学生深化对于文本主题、情节、人物特点以及文学技巧的理解,提升学生的分析、解释和提炼文本的能力。
一、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理解《玩偶之家(节选)》的文本主题、情节、人物特点,提升学生对现实主义文学的理解。
2.引导学生运用所学英语词汇和语法结构,读懂并提炼文本中的关键信息和情感色彩。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帮助学生对于文本中人物行为和情节的决定产生自己的想法和见解。
二、教学内容1.阅读和理解《玩偶之家(节选)》的文本主题、情节、人物特点。
2.学习词汇和语音语调,理解文本的情感色彩。
3.运用所学的媒体技术,分析文本中人物性格、行为、情节的特点。
三、教学过程1.引入教师通过遥控幻灯片,展示课前预习中学生对于《玩偶之家(节选)》的主题和人物的看法。
教师可以借助此环节引导学生加深对于文本主题和人物的理解和探讨。
2.阅读理解在遵循阅读英语文本的基本规则,包括提取关键信息和提炼文本情感色彩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通过以下环节加强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1)给学生分配需要阅读和理解的文段,要求学生阅读并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彼此的阅读理解。
(2)鼓励学生模拟人物语音及情感色彩,通过为课本中的人物配音、剪辑小视频等方式帮助学生加深对于文本主题和人物的理解。
3.文学技巧分析教师可以对文本戏剧性、语言、人物塑造等方面进行详细讲解:(1)以小组为单位,给学生分配一项文学技巧,如对话、情节安排、角色性格描写等等。
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互动,分享和探讨彼此所得。
(2)让学生通过参考剧本和观看电影,自行收集文学技巧的例子。
12.《玩偶之家(节选)》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选取一个与《玩偶之家》相关的社会问题,如女性地位、家庭关系等,进行调查和研究,撰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调查报告,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2.作业反馈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对于学生的作业,我将及时进行批改和反馈,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反馈意见:
6.社会问题与价值观念:探讨作品所反映的社会问题,如女性地位、家庭关系、道德观念等,思考作品对现实社会的启示和影响。
课后拓展
1.拓展内容:
《玩偶之家(节选)》是一部经典的戏剧作品,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可以推荐一些与该剧作相关的阅读材料和视频资源。
阅读材料:
-易卜生:《玩偶之家》(全本)
-相关评论和研究文章,如《玩偶之家的女性主义解读》、《玩偶之家与现实主义戏剧》等。
-读后感作业:将关注学生的阅读理解深度,评价其对人物、情节和主题的把握程度,同时注意文笔和表达的清晰性。
-短剧创作作业:将评价学生的创意和剧情设计,以及人物形象的塑造,同时关注剧本结构的合理性和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调查报告作业:将评估学生的研究深度和观点的独到性,以及文章结构的合理性和逻辑性,同时提出改进建议,如增强数据支持、改善论证等。
-对比全本《玩偶之家》与节选文本,观察两者在情节、人物塑造等方面的差异。
-分析电影或电视剧版本与原著的差异,探讨改编者对原著的理解和演绎。
-结合相关评论和研究文章,思考《玩偶之家》在戏剧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探讨《玩偶之家》中的社会问题,如女性地位、家庭关系、道德观念等,分析作品对现实社会的启示和影响。
-对比:人物性格对比
12《玩偶之家(节选)》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1.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玩偶之家(节选)》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戏剧是什么吗?它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展示一些关于戏剧的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戏剧的魅力或特点。
简短介绍戏剧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戏剧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审美鉴赏与创造、思维发展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通过学习《玩偶之家(节选)》,学生能够提升对戏剧文学的审美鉴赏能力,理解戏剧语言的美感和作者的创作意图。同时,通过分析戏剧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安排,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提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通过探讨女性在当时社会中的地位和角色,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文化背景,增强对文化传承的认识和理解。
2.颜色:运用不同的颜色标注重点知识点、关键词和经典台词,增加板书的视觉效果。
3.布局:合理安排板书的布局,使得内容条理清楚、重点突出。可以使用分栏、编号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4.创意:设计一些有趣的符号、图标或插图,与戏剧主题相关,增加板书的趣味性。
教学反思与改进
教学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每次课后,我都会进行教学反思,思考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在教授《玩偶之家(节选)》这一课时,我意识到以பைடு நூலகம்几个方面需要改进和加强。
12《玩偶之家(节选)》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12《玩偶之家(节选)》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玩偶之家(节选)》优秀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共3篇
《玩偶之家(节选)》优秀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共3篇《玩偶之家(节选)》优秀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1《玩偶之家(节选)》优秀教学设计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文学作品是重要的教育资源。
其中,戏剧作品因其生动的形式和多元的表现手段,成为了一类传统而又创新的文学作品。
作为优秀的中外戏剧之一,《玩偶之家(节选)》被列入了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
本文将对该作品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优秀教学设计进行探讨。
一、教材分析1. 作品梗概《玩偶之家(节选)》是挪威剧作家易卜生的经典作品之一,也是世界戏剧史上重要的现实主义作品之一。
该作品是一个有关家庭、婚姻、男女关系、社会角色的故事,讲述了大仲马登和妻子娜拉之间的感情纠葛以及对社会角色和人生意义的认识。
2. 教学要点该节选主要讲述了女主人公娜拉的内心变化和寻找自我意识的过程。
教学中,要突出以下几个要点:(1)人物形象分析:娜拉、大仲马登、克罗克斯塔德等角色的性格特点、言行举止等,及其在剧情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2)情节分析:整个节选呈现了女主人公娜拉内心的变化和由被动到主动的转变,重要情节包括主人公与大仲马登、克罗克斯塔德的互动、娜拉进行母亲职责辩护等。
(3)主题分析:该节选涉及了户外和室内两张相互依存的生活景象,情感和理性之间的博弈,以及主人公娜拉对于家庭、婚姻、自我意识的认知等一系列主题。
二、教学设计1. 阅读引导本节选虽然是一篇戏剧,但形式上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对白式剧本,其中大多是叙事性的独白。
在教学中,可以考虑引导学生使用“文本入口”、“人物联想”等方式帮助他们理解角色,刻画人物形象。
同时,可采用分组阅读方式,进行分析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2. 反思探讨在学生掌握故事情节的基础上,可对学生进行反思探讨。
通过剖析主人公娜拉的内心矛盾和反叛心理,帮助学生探讨思想、文化和人性等深刻的问题。
同样,也可通过讨论人物形象,引导学生思考不同文化中对于家庭、婚姻等的观念差异。
《玩偶之家(节选)》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玩偶之家》(节选)教学设计学习目标台词和舞台说明导入,激发兴趣速读课文,把握冲突:理清文章思路、把握话剧冲突(情绪、心理)精读课文,分析人物从人物语言分析形象,一些问题,形象总结学习目标1.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话剧故事梗概,理解戏剧中个性化的语言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2.思维提升与发展:梳理思路,把握矛盾冲突,内在思想冲突并领悟娜拉出走的原因。
3.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分析娜拉、海尔茂形象,提高学生理解把握作品的鉴赏审美能力,认识作品的美学价值,发现作者独特的艺术创造。
4.文化传承与理解:思考作品对于社会进步和时代发展的积极意义,引导学生正视现代社会中家庭及女性问题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独立、自信的意识。
培养阅读外国经典作品的兴趣和开放的文化心态。
一、台词和舞台说明导入,激发兴趣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她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
《玩偶之家》是多幕剧、现代剧、正剧、话剧。
戏剧的三大要素:包括舞台说明、戏剧冲突、人物台词等。
台词的表现形式有对话、独白、旁白(登场人物离开其他人物而向观众说话)、内白(在后台说话)、潜台词(登场人物没说出来的语言,而是用表情表现出来的言外之意)等等。
舞台说明:是帮助导演和演员掌握剧情,为演出提示的一些注意之点的有关说明的叙述和描写的语言。
说明的内容有关于时间、地点、人物、布景的,有关于登场人物的动作、表情的,有关于登场人物上场、下场的,有关于"效果"的,有关于开幕、闭幕的等等。
二、速读课文,把握冲突1.理清文章思路第一部分:(开端、发展)发现借据之前,海尔茂百般宠爱,娜拉安于玩偶海尔茂和娜拉夫妻对话阮克医生到访,夫妻陪聊海尔茂取信看明信片谈阮克第二部分: (高潮)发现借据之后,海尔茂变脸咆哮痛斥,娜拉逐步觉醒。
第三部分:(结局)借据问题解决,海尔茂甜言蜜语,娜拉决心出走。
多个话题:玩偶、教育、责任、宗教、法律2.把握话剧冲突2.1海尔茂和娜拉的情绪上的矛盾冲突在一点点上升第一次冲突:海尔茂,不累、不想睡觉;娜拉却说很累,就要去睡觉,海尔茂凑近身子,叫娜拉昵称,娜拉走到桌子那边远离他,不想听。
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玩偶之家》(节选)导学案
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玩偶之家》(节选)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易卜生的生平及创作风格,了解《玩偶之家》的写作背景及内容。
2.梳理主要情节,把握文章中的“冲突”与“转变”。
3.分析人物的个性化台词,把握人物的心理和个性,概括人物形象特征。
4.探讨娜拉出走后的结局,并思考《玩偶之家》对于社会进步和时代发展的积极意义。
自主学习【知识积累】一.阅读紫皮同步练习册P84,了解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
二.文体介绍·了解“戏剧”:戏剧,综合艺术的一种。
由演员扮演角色,当众表演情节、显示情境的一种艺术。
在中国,戏剧是戏曲、话剧、歌剧等的总称,也曾被用来专指话剧。
其基本要素是情节性的动态造型,通过从空间到时间、从视觉到听觉的对观众的多方面作用,引起演员与观众、观众与观众之间的反复交流,进入集体的心理体验。
按作品类型可分为悲剧、喜剧、正剧等;按题材内容可分为历史剧、现代剧、哲理剧、寓言剧、童话剧等。
三.了解“易卜生的社会问题剧”易卜生的社会问题剧立足于生活实际,反映挪威社会的家庭、婚姻和民主政治等重大问题,并关注人的精神和心灵,对传统戏剧既继承又革新。
他把“讨论”带入戏剧,“讨论”与剧情和人物形象塑造紧密联系;调动多种舞台元素细腻刻画人物心理,并使多种表现手法互相作用,既增强了戏剧的思想性,又强化了戏剧效果。
易卜生的社会问题剧代表作品有《玩偶之家》《社会支柱》《群鬼》《人民公敌》。
【预习检查】一.积累生字词和成语:练习册P85的“基础知识”部分,将生字词在课本中标出并注音。
二.结合课下注释,了解《玩偶之家》的主要情节。
合作探究任务一、熟悉戏剧内容,理清文脉。
【活动1】把握故事情节,补全发展脉络。
娜拉舞会归来,海尔茂甜言蜜语盛赞娜拉→阮克医生到访,在信箱留下画着黑十字的名片→①→门铃响,又一封信来了,海尔茂重新变得甜言蜜语→②。
①②【活动2】请结合选文及你所了解的相关戏剧情节简述这两封来信的内容。
第一封信:第二封信:【活动3】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海尔茂的台词,看看在两次读信前后,海尔茂对妻子的称呼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玩偶之家(节选)》导学案1、通过易卜生与《玩偶之家》的教学,引导学生正视现代社会中家庭及女性问题的重要性,强化尊重人、尊重女性的社会意识,倡导女性自尊、自爱、自信、自强。
2、了解“戏剧事件”对推动人物性格的冲突和发展的意义。
3、以该戏的结尾为例,认识近代戏剧和社会生活的紧密关系,以及由此带来的戏剧形式和表现手法上的革新。
教学设想:1、易卜生是西方现实主义转向现代主义的最重要的戏剧家之一,对他做一些全面的介绍还是必要的。
在介绍易卜生时,应该突出以下三点:第一,他在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三种戏剧思潮中都具有重要意义;第二,他拉近了戏剧与生活的关系,首创了“社会问题剧”,显示了戏剧对生活的干预作用;第三,他在现代戏剧的革新上有重要的贡献。
2、《玩偶之家》选段的赏析是本单元的重点。
《玩偶之家》被称为“现代妇女的解放宣言”,因此,不能不讲它的社会意义。
可以考虑突出两点:第一,娜拉对于男权社会的叛逆。
在《玩偶之家》以前,写妇女争取解放,大都局限于反对封建婚姻,争取同自己理想的男子结合;《玩偶之家》突出了男女平权的问题,塑造了敢于反抗男权社会的独立自尊的女性形象;第二,娜拉的出走引发了关于女性在当今社会如何获得自由解放的一系列问题,至今还能够引发人们的争论和思考。
3、本单元艺术技巧的学习着重领会“事件”在戏剧中的作用。
也是希望通过这个侧面认识戏剧区别于小说、散文、诗歌的重要特征。
教学过程:一、作者简介易卜生,挪威戏剧家、诗人。
1828年3月20日出生于挪威南部希恩镇的一个木材商人家庭。
1834年,他父亲破产后,全家迁到小镇附近的文斯塔普村居住。
16岁时他到格里姆斯塔镇上的一家药材店当学徒。
工作余暇,经常阅读莎士比亚、歌德、拜伦的作品,随后自己也动手写诗,并学习拉丁文。
6年艰苦的学徒生活,磨练了他的斗争精神,同时也培育了他的创作兴趣,这在他一生中是一个重要阶段。
1850年,易卜生前往首都克里斯蒂安尼亚(今奥斯陆)参加医科大学入学考试,因希腊文、数学和拉丁口语成绩不佳,未被录取。
在席卷欧洲各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洪流的激荡下,易卜生结交了文艺界的一些有进步思想倾向的朋友,积极地为《工人协会报》等刊物撰稿,参加了挪威社会主义者马尔库斯.特兰内所领导的工人运动,并和两位朋友合作,出版讽刺周刊《安德里妈纳》。
他还以《觉醒吧,斯约的纳维亚人》为题,写了一组十四行诗,号召挪威和瑞典共同出兵支援丹麦,抗击普鲁士侵略者。
他在第一部历史剧《卡提利那》(1850)中,一翻旧案,把罗马历史上的“叛徒”写成一个为维护公民自由而斗争的优秀人物,剧本既反映了1848年的革命,也表现了他个人的反抗精神。
这个剧本由他的一位朋友集资出版。
1851年秋,他为卑尔根剧院创作了一首序曲,得到剧院创办人、著名小提琴手奥莱.布尔的赏识,被聘为寄宿剧作家,兼任编导,约定每年创作一部新剧本。
1852年,他奉派去丹麦和德国各地剧院参观。
他在卑尔根剧院创作的剧本有《仲夏之夜》(1853)、《勇士之墓》(1854)、《埃斯特罗的英格夫人》(1855)、《索尔豪格的宴会》(1856)和《奥拉夫.利列克朗》(1857)。
这期间易卜生参加编导的剧本不少于145部。
他在戏剧创作方面的实践经验,可以和莎士比亚、莫里哀媲美。
“写作,既是坐下来判断自己”易仆生在自己的作品的扉页上写下的这句话,如同他的剧作一样深刻,是一个时代的缩影。
生活在十九世纪的他,被被人们誉为“现代戏剧之父”。
这位北欧文化巨人,以社会化性的哲学思想、丰富的人生观,反映了挪威那个特定的时代。
二、初读课文,复述主要内容《玩偶之家》(1879),又译《娜拉》或《傀儡家庭》。
女主人公娜拉伪造父亲的签字向人借钱,为丈夫海尔茂医病。
丈夫了解原委后,生怕因此影响自己的名誉地位,怒斥妻子下贼无耻。
当债主在娜拉的女友感化下主动退回借据时,海尔茂又对妻子装出一副笑脸。
娜拉看透了丈夫的自私和夫妻间的不平等,不甘心做丈夫的玩偶,愤然出走。
三、再读课文,思考问题1、剧中的“娜拉”为什么出走?对此,你怎么看?同学之间讨论一下。
提示:对于娜拉何以出走,学生可以根据剧本很容易地作出解答。
但对这一行动的看法很可能见仁见智,如果围绕现实生活中诸如“干得好不如嫁得好”之类的观念讨论,可能更会将问题引向深入。
2、剧中人物海尔茂与娜拉分别具有怎样的性格?他们之间冲突的焦点是什么?自选角度,写一篇戏剧短评。
3、本剧结尾的戏剧动作是一声门响。
此处的门仅仅是一扇门吗?其中蕴涵怎样的深意?谈谈你的理解。
提示:可以考虑从两个方面研究该戏结尾的意义:一是社会学的角度,分析“关门一响”的实际意义和象征性意义以及由此引发出来的“娜拉走后怎样”的思考;二是戏剧学的角度,可以把该戏结尾同其他一些戏的结尾对比研究,看看戏剧结尾一共有几种模式,《玩偶之家》的结尾的特殊意义在何处。
四、关于《玩偶之家》的思想内涵(我们至少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去解读。
)1、这部戏从首演到现在,所引起的最强烈的震撼在于,它尖锐地提出了现代家庭中妇女的权利问题,即它对于女性在家庭中的“奴隶”状态的质疑。
关于这个问题,所选资料中胡适的文章有很好的说明,可以参考。
在西方,从古希腊的悲剧《美狄亚》开始,就关注女性在婚姻中的平等和自由问题。
截止到易卜生以前,艺术家所关注的婚姻中的悲剧因素可以概括为三种类型:一是由于父母的权力造成男女婚姻选择上的不自由;二是由于封建门第观念造成婚后的不和谐乃至衍生悲剧;三是法律和习俗要求妻子必须保持忠贞,而丈夫可以寻花问柳的这一社会不公正。
易卜生提出的问题却超越了这三条,他极其尖锐地揭露了在人们司空见惯的日常生活里现代妇女的奴隶处境,可谓振聋发聩。
因此,人们认为,易卜生的《玩偶之家》是“现代妇女的解放宣言”。
现在应该提第五单元易卜生与《玩偶之家》第五单元易卜生与《玩偶之家》出的问题是:这个社会命题在当代有没有过时?据说,该剧近年在美国演出时,海尔茂、娜拉的有些台词常引起观众的哄笑,觉得太过时、太滑稽了;还有的观众质疑娜拉抛开三个孩子出走是否道德。
还有,如果灾祸降临时海尔茂采取“我是男子汉大丈夫”慨然担当的态度,是否就万事大吉了?在中国,男人要求女人顺从是以男子在危难时对女子的保护作为交换的。
如果有了这个前提,男权主义是否就变成了好东西?这些问题令我们深思。
中国有的剧院上演时曾将海尔茂改成中国人,娜拉嫁到了中国,结尾是娜拉离开中国返回挪威。
这一改动将原剧本的女权与男权社会的冲突转换为中西文化的冲突,这样做是否妥当值得讨论,但剧本也提出了中国的男权主义是否比西方更甚的问题。
在当代西方社会,还出现丈夫抛弃妻子、儿女、不负赡养责任的“海尔茂出走”的问题,而且越来越突出。
其结果是“娜拉”(妻子)生活艰难、孩子得不到父亲的爱和指导,这实际上是男权主义的另一种表现形态,也很值得讨论。
《玩偶之家》还有一层意思,就是通过主人公娜拉的亲身经历,揭示出浪漫主义的爱情观念已经死亡。
前面讲过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牡丹亭》分别显示了中国和西方的浪漫主义爱情观念。
这一观念可以用黑格尔的下列话语描绘:“在这种情况下,对方就只在我身上活着,我也就只在对方身上活着;双方在这个充实的统一体里才实现各自的自为存在,双方都把各自的整个灵魂和世界纳入到这个同一里。
”也就是说,作为恋爱的双方自己都活在对方的身体里和对方的精神世界里,如果失去了对方,不说是最大的不幸也得说是一个很大的不幸。
剧中的娜拉也是这种爱情观念的笃信者。
由这种信念出发,娜拉认为,在海尔茂遇到生命危险时,自己应该全力以赴不惜生命,同样,在自己遇到危难的时刻海尔茂也会挺身而出,慨然把责任承担起来,就像自己对待他那样。
但是,事实无情地击碎了这种梦想──她自己所醉心那种“奇迹”并没有出现,海尔茂一连串的怒骂,不仅使娜拉从所谓“爱情”的幻象中苏醒过来,而且从根本上动摇了那种曾令她舍身、使她快乐的生活观念,她不再相信“奇迹”。
这个社会中,包括自己的家庭中自己所倾心的那种爱情已经没有位置。
所谓奇迹,也只是一种不可能发生的幻象。
意识到这一点,对于娜拉而言,几乎是致命的,这是精神支柱的崩塌。
娜拉没有去自杀,但是她的灵魂中赖以支撑的精神支柱却已死亡。
当娜拉准备离开海尔茂时,再次提到“奇迹”:海尔茂问:“娜拉,难道我永远只是一个陌生人?”娜拉答道:“托伐,那就要等奇迹中的奇迹发生了。
”海尔茂问:“什么叫奇迹中的奇迹?”娜拉说:“那就是说,咱们俩都得改变到──哦,托伐,我现在不相信世界上有奇迹了。
”海尔茂在娜拉已经走出门后依然念叨着“奇迹中的奇迹……”但是海尔茂显然不懂也无法领会这种浪漫的观念,但是他没有意识到,正是他所代表的中产阶级的社会观念消灭了这种“奇迹”。
《玩偶之家》结局,看起来是娜拉的胜利,其实,是海尔茂的胜利。
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把所有精神、情感都加以物化,在这种情况下,黑格尔所描绘的那种浪漫主义爱情观念的死亡是不可避免的。
有人认为,浪漫主义的爱情观念是一剂“毒药”,它妨碍人们理性地处理男人和女人的关系,容易给感情带来伤害,因此,它的“死亡”是好事。
这个问题值得讨论。
浪漫主义的爱情观念实际上是人的理性和性欲之间的“中介物”,它一方面把性欲提升为一种美的情感,另一方面使得理性带上感情的柔性色彩。
浪漫主义爱情观念的消亡,使得人们在处理男女之间的“爱情”时,只剩下实用理性和性欲这样两极。
这种状况是好还是不好?是人类的进步还是倒退?是很值得深思的。
2、易卜生的戏剧是西方戏剧史上,继莎士比亚、莫里哀之后的又一座艺术高峰。
他对戏剧艺术的贡献是多方面的。
戏剧是一种剧场艺术,它要求在一个相当的时间(譬如两小时左右)内,把剧场的观众牢牢地吸引住,让他们兴味盎然地从事欣赏活动。
因此,易卜生以前的戏剧,大多以一个观众并不熟悉的、充满传奇或激变的故事为戏剧的核心。
易卜生则把当时社会的“日常生活”搬上了舞台。
《玩偶之家》剧本的开头描述故事发生的时空环境时写道:“一间屋子,布置得很舒服很雅致,但并不奢华。
后面右边,一扇门通到门庭。
左边一扇门通到海尔茂书房。
两扇门中间有一架钢琴。
左边中央有一扇门,靠前一点,有一扇窗。
靠窗有一张圆桌,几把扶手椅和一只小沙发。
右墙里靠后,又有一扇门,靠墙往前一点,一只磁火炉,火炉前面有一对扶手椅和一张摇椅。
侧门和火炉中间有一张小桌子。
墙上挂着许多版画。
一只什锦架上摆着瓷器和小古玩。
一只小书橱里放满了精装书籍。
地上铺着地毯。
炉子生着火。
”这段描述,看起来很平常,但在易卜生时代的戏剧创作上有着革命性的意义。
在以往的戏剧中,故事发生的时空环境往往与平常百姓的日常生活距离甚远。
《玩偶之家》的大幕一开启,观众看到的不是王宫,不是奇山异水,而是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小康之家”。
幕启时娜拉买圣诞树、吃甜食,以及海尔茂对娜拉“乱花钱”的责备都令观众感到似曾见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