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心理学第五章 幼儿心理的发展 PPT课件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全套教学课件236p
第一章绪论
第二节学前儿童心理研究的理论及方法
(六)学前儿童发展心理理论新趋向 2.人生历程理论 埃尔德于1995年提出了人生历程理论。该理论重视环 境的作用,强调环境对人生历程的影响。他认为,人生历程 主要受四大环境背景因素的影响(历史时空、生活安排、人 生关联以及人力和社会约束的背景)。
如果成人以一种急功近利的方式教导孩子,往往会导致儿
童成年以后的失落,甚至引起一系列的心理问题。
第一章绪论
第二节学前儿童心理研究的理论及方法
(二)精神分析学说 20世纪前期,佛洛依德从自己的临床经验出发,对儿 童的人格结构和心理发展阶段作了系统的阐述,并逐步发展 为精神分析理论。
第一章绪论
第二节学前儿童心理研究理论及方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内 容和意义
2.心理实质: 科学心理学认为,人的心理是人对客观现实能动的反映。 心理是脑的机能 心理实质 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心理的反映具有主观能动性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内 容和意义
(二)学前儿童的概念
广义的“学前儿童”是指从出生到上小学之前(0-6、7岁) 或从受精卵开始到上小学之前的儿童。狭义的“学前儿童”是 指从进入幼儿园伊始到上小学之前(3-6、7岁)的儿童。 (三)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概念 研究儿童个体从胎儿开始到上小学之前心理发生发展特点和 规律的科学。
2. 发 展 的 原 则
个体成熟的原则:个体的发展取决于成熟, 成熟则取决于基因所决定的时间表
自我调节的原则:儿童的发展不是直线的, 发展的步伐有时快有时慢,有时前进有时倒退
第一章绪论
第二节 学前儿童心理研究理论及方法
3.育儿观念 父母和从事儿童教育工作的人都应当了解儿童成长规律, 根据儿童自身的规律去养育他们。
儿童发展心理学学习教案课件ppt
将兴趣和创造力发展融入日常生活和教育实践中 ,促进儿童在游戏、学习、社交等方面的全面发 展。
05
儿童发展中的问题与干预
常见心理问题与干预
焦虑症
描述:儿童焦虑症是常见的心理问题,表现为过度担忧、 紧张和恐惧。干预措施:认知行为疗法、渐进性放松训练 和家庭支持。
抑郁症
描述:儿童抑郁症表现为持续的情绪低落、失去兴趣和活 力。干预措施:心理治疗、药物治疗和社会支持。
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观察法
通过观察儿童在自然环 境中的行为来了解他们
的心理发展特点。
实验法
通过控制一定条件来观 察儿童在不同情境下的 反应,以揭示心理发展
的规律。
调查法
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 了解儿童及其家庭背景 、环境等因素对儿童发
展的影响。
案例研究法
对个别儿童或群体进行 深入的个案研究,以揭 示其心理发展特点和规
情绪表达
鼓励儿童以适当的方式表 达自己的情绪,如通过语 言、绘画等方式来表达内 心的感受。
社会性发展
人际关系
培养儿童建立良好的人际 关系,学会与他人合作、 分享、互助等社交技能。
社会规范
让儿童了解社会规范和行 为准则,如礼貌、尊重他 人等,并引导他们遵守。
社会角色
帮助儿童了解不同的社会 角色,如家庭角色、职业 角色等,并培养他们的责 任感。
重要性
儿童发展心理学对于理解儿童成 长过程中的变化、促进儿童全面 发展、预防和解决儿童发展中的 问题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儿童发展的阶段与特点
阶段
儿童发展通常分为婴儿期、幼儿期、 儿童期、少年期和青少年期等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心理发展特点和 任务。
特点
幼儿心理学课件(精品PPT)
感知能力
幼儿的感知能力得到迅速发展,能够通过各种感官来认识世界, 如听觉、视觉、触觉等。
运动力
随着肌肉的发展,幼儿能够进行更多的运动和活动,如跑、跳、攀 爬等,手部精细动作也逐渐发展。
语言与认知能力
幼儿的语言和认知能力快速发展,能够进行简单的思维、想象和创 造力活动,也能够进行基本的数学教育。
05
。
1-2岁
开始有自我意识,尝试 独立行走和简单语言表
达。
2-3岁
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增强 ,社交能力开始发展, 出现自我评价的萌芽。
3-4岁
创造力初步表现,开始 有想象力和创造力。
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
遗传因素
遗传基因对幼儿心理发展有一 定影响,如智力、性格等方面
的差异。
环境因素
家庭、幼儿园、社区等环境对 幼儿心理发展有重要影响,提 供良好的环境和教育有利于幼 儿健康成长。
创新思维。
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提供丰富多样的环境和材料
为幼儿提供各种玩具、画笔、音乐等,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 欲望。
鼓励自由表达和想象
鼓励幼儿用绘画、手工、故事讲述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引导幼儿面对问题时,尝试从不同角度思考,寻找多种解决方案。
如何提高幼儿的自信心
给予积极反馈和肯定
语言的发展
语言
语言是幼儿认知发展的重要媒介 ,是表达思想和沟通交流的工具
。
语言发展的特点
幼儿的语言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 提高,从最初的单词到简单的句子 再到流利的语言表达。
语言发展的重要性
良好的语言能力有助于提高幼儿的 沟通交流能力,促进其社会适应性 和情感发展。
03
《幼儿期心理发展》课件
道德感
幼儿开始形成初步的道 德观念,知道哪些行为 是好的,哪些行为是不
好的。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亲社会行为
幼儿表现出更多的亲社 会行为,如分享、帮助
和安慰他人。
羞愧感与内疚感
幼儿开始能够体验到羞 愧感和内疚感,并意识 到自己的行为可能会影
响到他人。
社会性发展
同伴关系
幼儿与同伴之间的互动逐渐增加,开 始形成友谊关系,并在游戏中表现出 更多的合作行为。
03
在游戏中融入知识,引导孩子在玩乐中学习新知识,提高学习
效果。
家园共育
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
教师和家长需要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以便及时交流孩子的学习 和发展情况。
共同制定教育计划
教师和家长共同制定教育计划,明确教育目标和方法,促进孩子更 好地发展。
鼓励家长参与教育活动
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学校的教育活动,增进亲子关系,提高教育效果 。
2023
PART 06
幼儿心理发展案例分析
REPORTING
案例一:幼儿的记忆发展
总结词
幼儿记忆发展的特点与影响因素
幼儿记忆发展的特点
幼儿记忆发展呈现出快速、不稳定的特征,随着年龄的增长,记忆 容量和稳定性逐渐提高。
影响因素
幼儿记忆发展的影响因素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刺激、教育训练等,其 中教育训练对幼儿记忆发展的影响最为显著。
特点
幼儿心理发展具有阶段性、连续 性、不均衡性和个体差异性。
幼儿心理发展的重要性
促进认知能力发展
奠定心理健康基础
幼儿心理发展对其认知能力的发展具 有关键作用,有助于提高幼儿的思维 、想象和学习能力。
良好的幼儿心理发展有助于预防心理 问题和促进心理健康,为未来的生活 和事业发展奠定基础。
发展心理学幼儿的心理发展ppt课件
如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困难等,可以通过认知训 练、学习策略指导等方式进行干预,同时家长和 教师也可以通过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建立良好 的学习习惯来帮助孩子。
THANKS
谢谢
03
独立性
04
随着自我意识的增强,幼儿逐渐 表现出独立性,尝试自己穿衣服 、吃饭、上厕所等,不愿意完全 依赖父母。
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幼儿开始对周围环境产生浓厚的 兴趣,提问更多,喜欢尝试新事 物和探索空间。
个性发展阶段
无差别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幼儿对人和事物 没有明显的喜好和偏爱,没有
表现出明显的个性特征。
2-7岁,儿童开始用符号思考,能够进行基 本的想象和游戏,开始学习基本的生活技 能和社会规范。
具体操作阶段
形式操作阶段
7-11岁,儿童开始能够进行抽象思维,理 解概念和理论,能够进行较为复杂的认知 活动。
11岁以后,个体进入青少年期,开始能够 进行高级的抽象思维和推理活动,具有更 强的认知能力和自我意识。
感知觉发展阶段
感知觉发展的敏感期
幼儿在出生后的几年内是感知觉发展的敏感期,这一阶段的发展对于其未来的认 知和行为发展至关重要。
感知觉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幼儿的感知觉发展可以分为多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特征和发展重点。 例如,在视觉发展的阶段,幼儿开始能够区分颜色和形状;在听觉发展的阶段, 幼儿开始能够分辨不同的声音和语音。
初级情绪阶段
幼儿开始能够理解和表达 更复杂的情绪,如生气、 悲伤等。
次级情绪阶段
幼儿逐渐能够理解和表达 更抽象、更复杂的情绪, 如内疚、自豪等。
社会性发展定义
01
社会性发展是指个体在与社会互 动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自己 的社会属性、社会认知、社会情 感、社会技能等方面的过程。
婴幼儿心理发展课件
特点
感觉是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如 听觉、嗅觉、味觉等;
婴幼儿感知觉的发展与训练
发展过程
新生儿主要依靠感觉器官感受外界的刺激,如听觉、视觉等;
随着年龄的增长,婴幼儿的感知能力逐渐发展,能够感知更复杂的事物,如颜色、 形状、大小等;
婴幼儿感知觉的发展与训练
思维的发展
婴幼儿的思维发展遵循一定的规律,从直观行动思维到具体形象思维, 再到抽象逻辑思维。家长可以通过引导和示范来促进婴幼儿的思维发展 。
语言的发展
婴幼儿的语言发展包括语音、语义和语法等方面。家长可以通过和婴幼 儿交流、阅读、唱歌等方式来促进婴幼儿的语言发展。
பைடு நூலகம்
03
训练方法
针对婴幼儿思维和语言发展的特点,家长可以采取以下训练方法:提供
感知觉异常与干预
异常表现 感觉过敏:对某些刺激过于敏感,如对声音、光线等产生过度的反应;
感觉迟钝:对某些刺激不敏感,如对疼痛、温度等反应较弱;
感知觉异常与干预
• 感知障碍:对某些刺激无法正确感知和理解,如无法分辨颜色 或形状等。
感知觉异常与干预
根据具体情况提供适当的刺激环境,如对于感觉过敏的 婴幼儿减少刺激强度或频率;
发展
婴幼儿情感与社会性的发展是逐步形成的,从最初的生 理需要和基本情绪,如快乐、悲伤、愤怒等,到逐渐形 成自我意识、社交技能和道德观念等。
训练
家长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训练婴幼儿的情感与社会性
给予关爱和支持
建立安全、亲密的亲子关系,给予婴幼儿足够的关爱和 支持,促进其情感发展。
引导情绪表达
帮助婴幼儿认识和表达自己的情绪,学会用语言或非语 言的方式表达情感。
儿童发展心理学儿童个性的发展PPT课件
2021/8/2
15
第15页/共159页
4 勤奋对自卑(6-11岁)
• 埃里克森认为,学龄期人格的变化是以弗洛伊德的潜伏期为基础的。虽然弗洛伊 德理论不再被广泛地接受,但具有积极经验的儿童会带着平静的自信,即弗洛伊 德所谓的潜伏特性,进入学龄期。他们的能量从假装游戏重新回到现实成就上来。
2021/8/2
2021/8/2
17
第17页/共159页
勤奋感
• 埃里克森所谓的勤奋感综合了儿童中期的几种发展成就:积极而现实的自我概念,完成任务的骄傲和自豪 感,更多的道德责任感,与同龄伙伴的合作。
2021/8/2
18
第18页/共159页
发展任务
• 获得勤奋感而克服自卑感,体验着能力的实现。
2021/8/2
19
• 同一性混乱
无法发现自己,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想 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没有形成清晰的牢固的自 我同一感。
青少年出现暂时的混乱可能是正常的。
2021/8/2
28
第28页/共159页
培养措施
• 顺利实现同一感的关键是鼓励并支持青少年亲自去作一些试验。通过亲身的体验,摒弃不合适的,发现适 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2021/8/2
6
第6页/共159页
培养措施
• 应使儿童的生活有一定的节律和规律,要让儿童 产生期望并使期望得以实现。即父母养育方式的 一贯性、可靠性和可预见性对于儿童形成基本的 信任感很重要。
• 不仅要重视育儿的技术,更要重视育儿时亲子关 系的性质。信任是双向的,要使婴儿信任父母, 父母必须相信“我们所做的事情的方式于自己的 儿童是有益的”。婴儿对于母亲有一种特殊的身 体上的移情。如果母亲感到焦虑,婴儿也会感到 焦虑;反之,也是如此。总之,父母对儿童、对
婴幼儿心理发展课件
婴幼儿心理发展课件一、介绍本课件旨在探讨婴幼儿心理发展的重要阶段、影响因素以及家庭和教育环境对其发展的作用。
通过了解婴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和原理,我们可以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
二、婴幼儿心理发展的重要阶段1. 出生至3个月在这个阶段,婴儿主要通过感官来认知世界。
他们对声音、触觉和视觉等刺激会有反应,开始建立与他人之间的情感联系。
重要任务包括建立安全感和保持基本需求的满足。
2. 4个月至1岁在这个阶段,婴儿开始展示出自主性和兴趣。
他们能够主动抓取物品,学会翻身、坐起和爬行。
婴儿与周围环境的互动也变得更加频繁,他们逐渐建立起对主要照顾者的依恋关系。
3. 1岁至2岁在这个阶段,婴幼儿开始表达自己的意愿和需求。
他们掌握了基本语言能力,能够说简单的词语和短语,并开始展示出独立性。
婴儿的社会认知能力也在此时发展,他们开始意识到自己和他人的存在。
4. 2岁至3岁在这个阶段,婴幼儿的行为更加精细和有目的性。
他们开始进行模仿和角色扮演,并逐渐掌握了基本的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婴幼儿的情感表达也日益复杂,他们能够理解他人的情感并做出相应的反应。
三、婴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1. 生物因素基因和遗传因素对婴幼儿的心理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婴幼儿的遗传背景会影响其智力和发展潜力,同时也会影响其对环境刺激的敏感程度。
2. 社会环境婴幼儿的社会环境,尤其是家庭环境对其心理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稳定和温馨的家庭环境能够促进婴幼儿的安全感和自我认知。
此外,婴幼儿与其他儿童的互动,以及他们所处的教育环境也会对其心理发展产生影响。
3. 文化和社会经验文化和社会经验对婴幼儿的心理发展有重要作用。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婴幼儿接受到的教育方式和价值观念会有所差异,这将影响他们的认知和社会行为。
四、家庭和教育环境的作用1. 家庭环境稳定和温馨的家庭环境对婴幼儿的心理发展至关重要。
婴幼儿在家庭中得到的爱与关怀会塑造他们的情感和社交能力。
此外,父母的养育方式和家庭价值观也会对婴幼儿的心理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件---5婴儿社会性的发展
二、婴儿的情绪表达
婴儿微笑是第一个社会性行为
第一阶段:自发微笑(0-5周),主 要是用嘴作怪相,可以是自发的笑 或反射性的笑, 第二阶段:无选择的社会性微笑 (3-4周起),由外源性刺激引起的。 第三阶段:有选择的社会性微笑 (5-6个月起),对熟悉人的脸和不 熟悉人的脸,作出不同的反应。
婴儿必须学会区分环境中不同的人。 婴儿必须获得了客体永久性的认知能力。
四、依恋类型及其测量
Ainsworth 的陌 生情境(strange situation)--依恋 的测量
5
1
2
3
4
四、依恋类型及其测量
A类型:
回避的(avoidant)。 这类儿童对母亲在 场 或不在场影响不大。 其接受陌生人的安慰 就像接受母亲的安慰 一样。实际上这类儿 童并未形成对人的依 恋,所以又称“无依 恋的儿童”。
四、依恋类型及其测量
B类型:
安全的(Securely attached)。这类儿童与母 亲在一起时能安逸地玩弄玩 具,对陌生人的反应比较积 极并不总是偎依在母亲身边。
气质分类的三种方案
Thomas和Chess(1977) 容易型 困难型
高度的适应、积极和缓和的情绪状态;接受挫折时很少有大吵大闹 缺少适应性,情绪强烈,通常是消极的
缓慢适应型 在新环境中不安、害羞,但逐渐变得越来越积极和适应
Buss和Plomin(1984) 情绪性 活动性 社会交往性 消极情绪性 控制性 外倾性
三、对依恋的解释
罗猴实验
早期剥夺 的罗猴有许多 异常行为:咬自己,蜷缩在 角落里,有许多刻板动作. 成年后仍不适应于社交, 性成熟时不能主动交配, 不会照顾自己的后代.
儿童发展心理学学习教案课件ppt
学习困难
总结词
学习困难是指儿童在接受学校教育时面临的各种学习障碍, 包括注意力缺陷、记忆力差等。
详细描述
学习困难的症状包括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差、学习进度慢 等。家长和教师可以通过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采用多种 教学方法和工具来帮助孩子克服学习困难。
人际关系问题
总结词
人际关系问题是指儿童在与人交往中 出现的困难,如社交焦虑、孤独等。
社会文化因素
社会文化背景
社会文化背景是影响儿童心理发 展的外部因素,不同的社会文化 背景会对儿童的心理发展产生影
响。
社会价值观
社会价值观是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 关键因素,不同的社会价值观会对 儿童的心理发展产生影响。
教育制度
教育制度是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重 要因素,不同的教育制度会对儿童 的心理发展产生影响。
详细描述
社会文化理论认为家庭、学校和社区在儿童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家庭是儿童最早接触的社会化环境,对儿童的 心理特征和行为模式产生深远影响;学校则提供系统的教育和指导,促进儿童的认知和社会化发展;社区则为儿 童提供丰富的资源和机会,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03
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与 特点
感知运动阶段(0-2岁)
详细描述
儿童焦虑症的症状包括害怕独处、对陌生环境或新事物产生强烈抵触、身体紧 张等。家长和教师可以采取渐进式暴露、放松训练和认知行为疗法等方法来帮 助孩子应对焦虑情绪。
儿童抑郁症
总结词
儿童抑郁症是指儿童在持续一段时间内出现情绪低落、失去兴趣和活力等症状的 心理障碍。
详细描述
儿童抑郁症的症状包括长期悲伤、易怒、失去兴趣、食欲和睡眠障碍等。家长和 教师需要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及时寻求专业帮助,如心理治疗、药物治疗等。
幼儿个性发展心理学ppt(PPT42页)
应对策略:
1、取得家长的配合(包括让家长认识到 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2、以欣赏的态度对待孩子(这类孩子往 往缺乏成人的认可),培养孩子不甘示 弱的勇敢精神(鼓励) 3.幼儿老师应对孩子多加关心,给予足 够的安全感,加强对孩子交往能力的训 练 4、为孩子创造与其他小朋友交往、参与 活动的机会
第四节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
• 加强与孩子的沟通 • 避免在儿童面前公开矛盾,指责对方 • 理解孩子的情绪反应,给予支持
• 尽量不要改变孩子习惯的生活环境和生活 节奏
• 离异双方要协调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和要求
• 与学校老师取得联系,提供必要的帮助和 情感上支持
• 总之,性格是个性中最重要的心 理特征。性格是随外界环境和教 育的影响而发生和变化的,因此 我们必须重视对儿童性格的培养。
第三节 学前儿童性格的形成
• 一、性格的概念
• 性格是指一个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以及 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性格是个性中最重要的心理特征, 在个性中起着核心作用。性格是一个人 区别于另一个人的集中表现。
二、婴儿性格的萌芽
• 3岁左右,儿童出现了最初的性格方 面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三、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趋势
(一)学前儿童自我认识的发展 (二)学前儿童自我评价的发展
(三) 学前儿童自我调节的发展
(一)自我认识的发展
• (一)对自己身体的认识 • 1.不能意识到自己的存在。 • 2.认识自己身体各部分。 • 3.认识自己的整体形象。 • 4.意识到身体内部状态。 • 5.名字与身体联系。
案例分析
【案例】4 岁的辛辛怕上幼儿园,怕 跟别的小朋友一起玩,在外面既不敢说, 也不敢动。当别的小朋友欺负他时,也不 敢还手,还常常吓得直哭。
幼儿心理学ppt课件
通过分析儿童的手工、绘画等去了解儿童的心 理,这种研究方法被称为( C )
A.教育实验法B.观察法C.作品分析法D.调查法 研究者通过调查对家长、教师或其他熟悉被查 幼儿的人,以了解幼儿心理的方法被称作( A )
A.调查法B.测验法C.谈话法D.作品分析法
幼儿不同于成年人,不会刻意掩饰自己的言行 举止,据此特点可采用(A)来研究幼儿心理。 A.观察法 B.实验法 C.测验法 D.调查法
幼儿心理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发展,体现出幼儿心理发 展具有的特征是(D) A.稳定性 B.阶段性 C.连续性 D.顺序性 一般来说,新生儿期属于(A) A.婴儿期 B.先学前期 C.学前期 D.幼儿早期 婴儿看见物体时,先是移动肩肘,用整只手臂去接触 物体,然后才会用腕和手指去接触并抓取物体,这是儿 童动作发展中的( D )所致。 A.近远规律 B.大小规律 C.首尾规律 D.从整体到局部的规律 俗话说“三翻六坐八爬“,这符合儿童动作发展中的 (B)规律。 A.从整体到局部 B.从上部到下部 C.从粗大到精细 D.从无意到有意
安防系统指以搭建安全防范管理平台为目的利用综合布线技术通信技术网络互联技术多媒体应用技术安全防范技术网络安全技术等一幼儿心理学的研究原则一客观性原则二发展性原则三教育性原则安防系统指以搭建安全防范管理平台为目的利用综合布线技术通信技术网络互联技术多媒体应用技术安全防范技术网络安全技术等安防系统指以搭建安全防范管理平台为目的利用综合布线技术通信技术网络互联技术多媒体应用技术安全防范技术网络安全技术等二幼儿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观察法观察法是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幼儿在日常生活游戏学习和劳动过程中的表现包括其言语表情和行为并根据观察结果分析幼儿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征的方法
自然实验法是在幼儿的日常生活、游戏、 学习和劳动等正常活动中,有目的、有计划地 控制某些条件,来引起并研究幼儿心理变化的 方法。
幼儿心理学第五章-记忆课件分析
尽快发展学前儿童的形象记忆和情绪记忆
例1:识记数字时,与幼儿一起探讨“1”像棍子;
“2”像鸭子;“3”像耳朵;“4”像旗;“5”
像钩子;“6”像哨子;“7”像拐棍;“8”像
(三)根据识记时对材料是否理解
1、机械记忆:是在不理解材料意义的 情况下,采用简单重复的方法进行的 一种记忆。(即死记硬背)
2、意义记忆:是根据材料的意义和逻 辑关系,运用有关经验进行的记忆。
(四)根据记忆保存的时间 ❖瞬时记忆:是指5秒钟以内的记忆
❖短时记忆:是指一分钟以内的记忆。
❖长时记忆:是指一分钟以上乃至持续 人的一生的记忆。
血来潮骑着去赶集。手里拿着小皮鞭我心里真得 意,忽然一声哗啦啦啦我摔了一身泥。”
牛牛很快就学会了,在课上唱得很熟练, 还上前表演呢,但回到家给妈妈唱时却唱不全了, 只记得:“我有一头小毛驴,我从来也不 骑,… …心里真得意, … …哗啦哗啦啦啦我摔 了一身泥。”
2.遗忘规律 心理学研究表明,遗忘是有规律的。
(二)形象记忆占优势,语词记忆逐 渐发展
1.幼儿形象记忆的效果优于语词记忆
形象记忆是根据具体的形象来识记各种 材料。
2.形象记忆和语词记忆都随着年龄的增长 而发展
3.形象记忆和语词记忆的差别逐渐缩小
年龄 熟悉的物体 熟悉的词 生疏的词
3-4 4-5
5-6 6-7
3﹒9 4﹒4
5﹒1 5﹒6
1﹒8 3﹒6
④活动中感官参加的数量。多种感官参加的无
意识记效果较好。
⑤活动动机和兴趣。
二、记忆的保持、遗忘规律与幼儿的活动 (一)记忆的保持、遗忘及遗忘规律
发展心理学5-婴儿心理的发展
2020/4/19
57
视崖实验
➢ 吉、沃(1961)对36名6.5~14个月会爬的婴儿进行了 视崖测试,结果表明:
➢ 有足够大的视崖深度时(大约90 cm或更多),只有不到 10%(3名)的婴儿会越过悬崖爬向母亲,而有27名婴儿 从中间爬向浅滩。
➢ 当视崖深度是26 cm时,有38%的婴儿爬过深滩;
2020/4/19
7
婴幼儿期大脑神经网络的变化
出生 24个月
2020/4/19
1个月
3个月
15个月
8
(一)大脑发育
2、婴儿大脑机能的发展
➢ 脑电图 ➢ 皮质中枢 ➢ 大脑单侧化
(两半球机能的专门化)
2020/4/19
9
◆脑电图
➢ 5个月的胎儿已显示出脑电活动; ➢ 8个月以后的胎儿呈现与新生儿一样的脑
➢ 例:PTSD的最小患者
2020/4/19
43
一 、婴儿的感知觉发展
1、视知觉 2、听知觉 3、空间知觉 4、物体知觉 5、多通道知觉
2020/4/19
44
1、婴儿视知觉的发展
﹡婴儿的视敏度
5、6个月时已达成人水平
﹡婴儿的视觉集中(凝视)
(双眼对近物的注视,即视觉适应能 力的发展)
﹡颜色视觉
出生后即刻发生,4个月时达到成人水平,
没有密切关系
2020/4/19
20
身体发育
✓青春期出现第二个发育高峰期。
身高年增加一般为6-7厘米,体重年 增加一般为4-5公斤。
以后增长速度又开始减缓,直到发 育成熟,骨骼钙化完成后,身高停 止增长。
2020/4/19
21
二、婴儿动作发展
(一)动作发展的一般进程 婴儿动作的发展分行走动作(大动作)
幼儿心理发展ppt课件
(2)幼儿高级的社会性情感的发展 美感---对现实生活中美的感受 理智感---求知欲 道德感---行为规范、道德标准备
31
2、自我意识的发展
自我意识(或自我):是个人作为主体的我对 自己,以及对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认识,自 我意识是人类特有的意识,是个性的一个组成部 分,是衡量个性成熟水平的标志,是整合、统一 个性各个部分的核心力量,也是推动个性发展的 内部动因。
幼儿能运用的记忆策略幼儿能运用的记忆策略视觉复述策略视觉复述策略特征定位策略特征定位策略复述策略复述策略303011情绪和情感的发展情绪和情感的发展22自我意识的发展自我意识的发展33幼儿亲社会性行为的产生发展幼儿亲社会性行为的产生发展44幼儿攻击性行为的产生发展幼儿攻击性行为的产生发展55幼儿道德认知的发展幼儿道德认知的发展3131四幼儿社会性发展四幼儿社会性发展11幼儿的情绪情感的发展幼儿的情绪情感的发展幼儿的情感常受外界情境所支配常为周围人幼儿的情感常受外界情境所支配常为周围人的情绪所影响
图形的方位。如在学习汉语拼音时,不能 正确分辨bp和dq,也不正确区分数字69等, 辨认三角形时通常不考虑三角形的方位。
16
(2)注意发展 无意注意高度发展,有意注意开始形成 幼儿期是注意力形成和培养的关键期。
在2-6岁时进行训练和培养,能够最有效地 指导和矫正孩子注意方面的不足。幼儿期 也是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转化的最关键儿容易运用机械记忆的方法; 意义记忆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两种记忆均随年龄而增长;
形象记忆与词语记忆
幼儿期以形象记忆占主要地位,词语记忆薄弱; 词语记忆的发展速度高于形象记忆;
28
(3)记忆策略的形成
记忆策略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机能快乐说
彪勒提出来的内 容如下:
儿童在游戏中可以 感受到身心的愉悦, 儿童不知疲倦地游 戏只是为了追求身
心的快乐。
发展心理学—第五章
轴突。
髓鞘
神经纤维
轴突
发展心理学—第五章
(三)脑电波的变化
• 脑电频率是脑发育过程的又一重要参数。
• 儿童大脑是随年龄的增长而发展的,而且这一 过程是不可逆的。
• 儿童大脑各区成熟的程序是:枕叶→颞叶→顶 叶→额叶。
•脑电波的研究还表明,个体在4--20岁之间,大脑 的发展存在两个加速期,第一次加速期就是在5--6 岁。
发展心理学—第五章
2、精力过剩说
德国思想家席勒(J.C.F.Schiller)、英国社会学家、心 理学家斯宾赛(H.Spencer)提出的,内容如下: (1)儿童体内存有大量的精力和能量,又没有其他途径来 发放这些能量,只有把游戏当成发泄能量的一种方式,儿童 可以在游戏中消耗体内多余的能量。 (2)剩余精力越多,游戏就愈多。 (3)低等动物的精力基本上都用于维持它们的生命了,剩 余的精力较少,所以相对于高级动物来说,低级动物没有游 戏或少有游戏。
发展心理学—第五章
二、幼儿心理发展条件
1、幼儿生理发展为心理发展的物质条件; 2、生活环境和教育环境的变化。
幼儿地位的变化:
由活动客体转向系而形成了儿童自 己的世界; 主导活动形式的变化:由摆弄物体转向游戏。
发展心理学—第五章
三、幼儿心理的一般特点
发展心理学—第五章
第三节 幼儿的游戏
游戏 是幼 儿的 主导 活动
发展心理学—第五章
主要内容
游戏理论(游戏的实质) 游戏的类型 游戏的作用
发展心理学—第五章
一、游戏的理论
(一)早期的传统理论 霍尔(Hall)的“复演说” 席勒-斯宾塞(Schiller-Spencer)的“精力过剩说” 彪勒的“机能快乐说” 格罗斯(Gross)的“生活准备说” 拉扎鲁斯-帕特瑞克(Lazarus-Ppatric)的“娱乐放松说” 博伊千介克(Buytenclijk)的“成熟说”
发展心理学—第五章
第五章 幼儿心理的发展
幼儿期的年龄阶段和一般 特点 幼儿大脑的发展 幼儿的游戏 幼儿言语的发展 幼儿认知的发展 幼儿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
发展心理学—第五章
参考书目与推荐阅读材料
1、朱智贤.儿童心理学.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
2、林崇德.发展心理学.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年.
第一节 幼儿期的年龄阶段和一般特点 年龄阶段 幼儿心理发展的条件 幼儿的一般特点
发展心理学—第五章
第一节 幼儿期的年龄阶段和一般特点
一、年龄阶段
1、 幼儿期:是指儿童3岁 到6、7岁这一时期,又被称 之为学前期。 2、在教育体系中的性质: 保育教育。 防 止 两 种 倾 向 : 保 育 化 和 小学化
3、刘金华.儿童发展心理学(修订版).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
4、朱莉娅.贝里曼等著.陈萍,王茜译. 发展心理学与你.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
5、高月梅,张泓.幼儿心理学.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年.
6、陈帼眉.学前心理学.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
发展心理学—第五章
(一)脑重量继续增加
出生390克(25%) , 1岁900克, 3岁990-1011克(75%), 6岁( 1280 )克,是成人的90%,基本上 已经接近于成人的脑重量。
发展心理学—第五章
(二)大脑皮层结构日趋复杂化
幼儿的神经纤维继续增长; 神经纤维基本髓鞘化;
髓鞘是神经纤维的绝缘体,没有它,神经传导会互相 干扰。例如,婴儿的髓鞘发育不完善,发烧时很容易 引起全身抽搐。
脑细胞跟着身体的成长,会伸展出许多突触、神经纤 维长出髓鞘,这叫做髓鞘化。
额叶表面积的增长率继2岁左右的增长高峰后,在 5-7岁时又有明显加快,此后维持在一稳定水平。
发展心理学—第五章
神经元的构造
树突
神经元像小树,分 枝状的树冠部分叫 树突,树干和树根 部分叫轴突。
接收信息靠树突,
传递和输出信息靠
第五章 幼儿心理的发展
发展心理学—第五章
【学习目的】 通过本部分的学习,在了解幼儿生理尤其是神 经系统发展情况的基础上,掌握作为幼儿期主 导活动的游戏的发展特征,了解幼儿言语能力 的发展和记忆、思维等认知能力的发展规律, 认识幼儿期个性的初步形成和社会性的进一步 发展。 【学习重难点】 游戏对幼儿心理发展的重要意义;口头表达能 力的发展;皮亚杰有关前运算思维发展的观点; 自我意识的发展;儿童社会行为的发展对儿童 发展的重要性及研究现状
发展心理学—第五章
一、游戏的理论
(二)当代的游戏理论 精神分析理论 认知动力说 学习理论
发展心理学—第五章
1、复演说
美国心理学家霍尔(S.Hall)在20世纪初提出的,内容如 下: (1)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以不同的形式复演人类祖先的活 动,重演史前的人类祖先到现代人进化的各个发展阶段。 (2)游戏是远古时代人类祖先的生活特征在儿童身上的重 演,人类祖先在生活中的一些基本活动,如追赶动物、制 造工具、采集果实等,与儿童的一些游戏形式有相似之处。 (3)认为人类的文化经验可以遗传,游戏中的所有态度和 动作都是遗传下来的,如儿童爬树,是重复类人猿在树上 的活动;儿童玩搭房子,则是重复原始人盖房子的活动等。
1、游戏是这个时期的主要活动形式; 2、幼儿的心理过程带有明显的形象性和 不随意性,但抽象性和随意性也开始发 展起来; 3、幼儿开始形成最初的个性倾向,自我 意识进一步发展。
发展心理学—第五章
第二节 幼儿大脑的发展
脑和神经系统的发展为儿童心理的发 展提供了自然物质基础。
发展心理学—第五章
一、大脑结构的发展
发展心理学—第五章
二、皮质抑制机能的蓬勃发展
幼儿大脑机能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大脑皮质的抑制 机能上。(由这种抑制机能的不断发展,儿童能更专注地认识事物
和操作物体,更有效地控制和调节自己的行为)。
与此同时,幼儿的兴奋过程也比以前增长,表现在 睡眠时间逐渐减少,清醒时间不断延长。 幼儿期的兴奋和抑制过程仍不平衡,兴奋强于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