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青花瓷初探
古玩收藏-鉴藏讲座之云南建水青花瓷
云南建水青花瓷( 2004.01.09)云南建水陶瓷源远流长。
在龙岔河谷发现的西汉古墓中出土的陶罐残片距今已有两千年之久。
近年来,有关专家在城东郊与北郊的古窑址进行考古发掘,证明早在宋代这里就已生产青瓷制品,到元代有青花瓷,至明代达到鼎盛时期,与同时期景德镇的青花瓷相比,春兰秋菊,各具特色。
史载元代景德镇烧造的青花原料即产自建水笔架山,称之类碗花石。
郑和下西洋时,曾带有一部分建水窑生产的青花瓷器。
自元迄明,建水青花瓷除满足本地需求外,还远销云南全省和东南亚一带,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但后因建水地处边陲,交通闭塞,致使建水青花瓷湮没无闻。
近年,随着建水苏家坡等地元明古墓的挖掘,大量出土的青花瓷器引起人们的广泛注意。
建水青花瓷频频亮相于香港、北京、上海、广州、昆明等地的拍卖会,屡创高价,还被收入国家出版社出版的各种工具书和图录,成为收藏界的新宠。
我国早在唐宋时期,青花瓷器就已经渐露端倪,但留传下来的实物极少。
大约在14世纪30年代的元代中期,成熟的青花瓷器再度崛起,这是景德镇、建水等地的制瓷业巧匠们在总结前人生产经验的基础上,推陈出新的结晶。
我国青花瓷器的产地以南方为主,已知的有河南、浙江、江西、云南、福建、广东、湖南、广西、四川等省(区)。
从目前出土的材料看,这首创于河南巩县,但质量最好、影响最大的当推江西景德镇,其次是云南的建水。
建水青花瓷器与景德镇等窑口同类产品有着明显的区别。
建水窑青花瓷釉色和装饰纹样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一是器物一般均为砂底,部分有流釉漏底现象,胎内灰黄色,胎中含铁量约3%左右。
二是除大罐为浅底宽圈足或平底外,一般器物均有圈足和卧足,胎体较厚,造型古朴庄重。
三是釉中含石灰最高,约在20%左右,烧成后收缩比例很大,开片情况十分普遍。
又由于含铁量在3%左右,钠和钾的含量很低,所以釉显得不够清亮,不是泛青绿,就是泛黄。
四是在钴土矿料中,锰和铁的比例较高,因而烧成的青花呈现铁灰色。
又分3种,一种色深如豆青,一种浅青而又略显黄色,另一种色泽竹黄而又隐泛青蓝。
市场需求视角下的云南易门青花土碗文化价值挖掘
市场需求视角下的云南易门青花土碗文化价值挖掘云南易门青花土碗是中国青花瓷的发源地之一,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
通过从市场需求的角度进行视角,挖掘云南易门青花土碗的文化价值,可以更好地推动其保护和传承。
一、历史和文化价值云南易门青花土碗传承了中国青花瓷的发展历史,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在清代,云南易门青花土碗曾是官方贡品,同时也是宗教、民俗活动等重要场合的必备品。
这种土碗是云南普洱地区寺庙及道观供品的主要器物之一,不仅具有很高的使用价值,也具有神圣的象征意义。
因此,易门青花土碗蕴含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
二、收藏和投资价值由于易门青花土碗的生产历史悠久,独特的工艺特色以及风格各异的造型和花纹设计,使得易门青花土碗具有很高的收藏和投资价值。
在国内外艺术品市场上,易门青花土碗价格不断攀升,逐渐成为了收藏家和投资者的追逐目标。
同时,易门青花土碗也是参加中国传统艺术品展览和拍卖的重要展品,对于塑造中国文化的形象和传递中国文化的信息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文化创意价值易门青花土碗具有很高的文化创意价值,能够为当今社会带来一股独特的文化风潮。
在当代设计中,以易门青花土碗为原型设计的产品和作品层出不穷,这些创意作品不仅传承了易门青花土碗的文化基因,还融入了现代设计元素,展示出了一种全新的文化风貌。
同时,易门青花土碗的文化创意价值还能促进当地文化旅游发展,为文化产业的繁荣打下基础。
综上所述,云南易门青花土碗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还具备很高的收藏和投资价值,能够为当代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思路和元素。
因此,要更好地挖掘云南易门青花土碗的文化价值,需要加强保护和传承工作,同时积极推动其市场运作,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云南易门青花土碗,并不断挖掘其潜在的文化价值。
青花瓷的初级鉴赏
初探青花瓷目录一、概述二、青花瓷的发展史及特点三、青花瓷的制备工序四、影响青花瓷质量的因素五、青料及款识简介一、概述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器,英文名blue and white porcelain。
它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
钴料烧成后呈蓝色,具有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烧成率高、呈色稳定的特点。
目前发现最早的青花瓷标本是唐代的;成熟的青花瓷器出现在元代;明代青花成为瓷器的主流;清康熙时发展到了鼎峰。
中国青花瓷器图案清晰艳丽,给人以明快素雅之感,深受国内外人们的喜爱。
二、青花瓷的发展史及特点(一)始于唐代的艺术(618—907)青花瓷始于唐代中晚期,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
唐代的青花瓷器是处于青花瓷的滥殇期。
现在能见到的标本有20世纪70—80年代扬州出土的青花瓷残片二十余片;香港冯平山博物馆收藏的一件青花条纹复;美国波士顿博物馆收藏的一件花卉纹碗;丹麦哥本哈根博物馆收藏的一件鱼藻纹罐;南京博物院收藏的一件点彩梅朵纹器盖。
通过对扬州出土瓷片的胎、釉、彩进行研究,并对唐代巩县窑的物质和技术条件进行分析,初步断定唐青花的产地是河南巩县窑。
近年来在巩县窑窑址出土了少量青花瓷标本,由此进一步确认了唐青花的产地就在河南巩县窑。
从扬州出土的青花瓷片来看,其青料发色浓艳,带结晶斑,为低锰低铁含铜钴料,应是从中西亚地区进口的钴料。
胎质多粗松,呈米灰色,烧结度较差。
底釉白中泛黄,釉质较粗。
胎釉之间施化妆土。
器型以小件为主,有复、碗、罐、盖等。
纹饰除丹麦哥本哈根博物馆收藏的鱼藻纹罐以外,其余的均为花草纹。
其中花草纹又分两大类,一类是典型的中国传统花草,以石竹花、梅花等小花朵为多见;另一类是在菱形等几何图形中夹以散叶纹,为典型的阿拉伯图案纹饰。
(二)发展于宋朝(960—1279)1957年浙江省博物馆在龙泉县金沙,发现了13块北宋时期青花瓷片,三件青花瓷碗残片,其中两件胎质洁白细腻,釉色青白、青灰和白中泛蓝。
市场需求视角下的云南易门青花土碗文化价值挖掘
市场需求视角下的云南易门青花土碗文化价值挖掘云南易门是中国青花瓷的重要生产地之一,也是中国传统手工艺品之一的青花瓷产业的发源地之一。
而云南易门青花土碗,作为青花瓷中的一种,凭借着其独特的风格和良好的质量,成为了青花瓷中的一枝独秀。
在市场需求视角下,云南易门青花土碗的文化价值得到了充分挖掘。
首先,云南易门青花土碗的质量优异,这是其被市场认可的关键之一。
云南易门青花土碗,以独特的制作工艺和原材料。
其原材料选用泥土矿物成份精细、色彩清新的云南珂罗红泥,制作工艺上则经过数道严格工序的打磨、筛选、粘结、修补、烘烤以及青花绘制等过程,保证了制作工艺和成品质量的稳定。
这种质量保证也让云南易门青花土碗在市场上具备了良好的口碑和销售额。
其次,云南易门青花土碗的独特风格也是其被市场认可的重要因素之一。
从青花瓷的生产和使用历史角度出发,云南易门青花土碗承袭了传统的手工艺制作特色,并同时吸收了当地民俗文化的特点,使其独具一格。
从青花绘制风格看,云南易门青花土碗绘制的花卉、草虫、瑞兽、图案等图案内容丰富多样,形象传神,色彩斑斓,因此很受收藏家、文化艺术爱好者的钟爱。
再次,云南易门青花土碗的制作工艺复杂,也是其市场价值的一大特点。
云南易门青花土碗的生产制作工艺十分繁琐复杂,制作工序多,且具有时效性和艺术性。
如绘画之前的制泥,制泥工人必须根据原材料的成分比例,经过数次针对性的调配和试验,确保处方配比合理、质量稳定;烧制工序中,炉温、风速、温度持续时间等参数要求极其stringent,这种复杂性保证了云南易门青花土碗的品质稳定和价值,因此也是市场对其认可的重要因素之一。
最后,云南易门青花土碗对生活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是其在市场需求视角下的重要价值之一。
云南易门青花土碗所承载的传统手工艺,是中华民族非常宝贵的物质文化遗产。
而现代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传统手工艺和文化得到了更多关注和重视,云南易门青花土碗的制作,正是一种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有助于中华文化的传播和开拓市场。
元明时期云南青花的发现及其文化价值
元明时期云南青花的发现及其文化价值作者:吴白雨来源:《创意设计源》2016年第02期[摘要]元明时期,云南烧造青花瓷器的窑口众多。
尽管各个窑口的出现有早有晚,工艺有粗有精,持续的时间有长有短,但是将云南各地发现青花瓷器作为统一的研究对象,发现云南青花不仅在艺术风格上独树一帜,更展示着元明时期云南多元而统一的文化风貌。
[关键词]元明时期;云南青花;文化价值[Abstract] In Yuan and Ming Dynasties, there are many blue-and-white porcelain kilns in Yunnan. Although the emergence of various kilns were inconsistent with the coarse or fine process and short or long duration, as a unified research object, the blue-and-white porcelain which from different areas in Yunnan reflect the unique and holistic artistic style.[Key words] Yuan and Ming Dynasties; Yunnan blue-and-white; Cultural value一、云南青花的考古与发现云南青花是指元明时期云南及周边地区生产的以钴作为发色元素一次性烧成的白地蓝花或蓝地白花釉下彩陶瓷器,它是一种具有明显艺术特征和审美价值的民窑青花艺术类型。
冯先铭先生在《中国陶瓷》一书中指出,成熟的青花应具备三个要素:1.洁白的瓷胎和纯净的透明釉;2.运用钴料产生蓝色的图案花纹;3.熟练掌握釉下彩绘的工艺技术[1]。
云南青花大多以1250摄氏度左右高温烧成,坯泥中既含瓷土又含粘土,在陶瓷学术界一般称此类半瓷半陶的器物为“炻器”或“粗瓷”。
你所不知道的云南——记云滇玉溪窑元青花!
你所不知道的云南——记云滇玉溪窑元青花!世人皆知江西景德镇陶瓷华美,更有官窑元青花瓷以鲜艳的色彩、精细的工艺为人称道。
然而知道云南玉溪市拥有可与之相媲美、同生于600多年前的玉溪青花瓷者甚少。
玉溪青花因在清代消失,成为一段尘封的历史。
若非在2013年玉溪青花瓷的烧制技艺重新被发现,并成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玉溪青花可能永远只是残存的历史记忆深藏在博物馆中。
1960年12月,云南省博物馆的研究人员在玉溪调查征集文物时,偶然发现了几块元青花瓷片。
他顺藤摸瓜,在瓦窑村发现了三座古窑遗址,即“平窑”“上窑”和“古窑”,当时窑内遍地都是青花瓷片和渣饼。
这是在云南首次发现古代陶瓷窑址。
这一发现引起了考古界和陶瓷界的强烈关注并受到高度评价,专家们认为玉溪窑青花无论器体造型、绘画风格、青花发色都具有元末明初的风格,意味着历史上云南釉下彩绘瓷器烧制技艺已全面成熟,具备高超水平。
元玉溪窑青花鱼藻纹玉壶春瓶,故宫博物院藏因此玉溪窑被学术界认为是全国除景德镇之外烧制元明青花瓷器的重要窑厂,它与江西景德镇、浙江江山一起,被并称为“中国青花瓷器的三大产地”。
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元代玉溪窑青花鱼藻纹玉壶春瓶”,玉溪市博物馆收藏的“青花狮子滚绣球纹盖罐”,都是现存的玉溪青花瓷的元代珍品。
这两件青花瓷造型完整,绘画精美,青花呈蓝色,是玉溪元青花的杰出代表。
作为云南青花的代表,玉溪青花瓷究竟有何文化艺术特色?在云南,玉溪、建水、大理、禄丰、永胜、曲靖等地均烧造过青花瓷器,但若论历史的悠久和工艺的卓越,尤以玉溪、建水两地为最。
红塔山下,玉溪窑遗址保存着元、明时代烧造青花瓷器的古龙窑和大量瓷片。
尽管云南青花的产生和传播尚无定论,但玉溪窑青花已毫无疑问的成为云南陶瓷史上的杰出典范,中国青花最重要的代表之一。
大约在十四世纪,玉溪窑工就已经开始烧造青花瓷器,当时的世界上只有中国人掌握着瓷器的制作技术。
虽然景德镇官窑青花的技艺更为成熟和卓越,但我依然固执地热爱着玉溪窑青花的质朴和温雅,它代表着云南陶瓷共有的特性,不张扬、不奢靡、不极端。
云南建水青花瓷的形制分类及装饰特点
云南建水青花瓷的形制分类及装饰特点作者:解梦伟侯小锋来源:《新教育时代·学生版》2018年第48期摘要:云南是青花瓷的发源地之一,在元明时期,云南青花生产规模之大居全国第二,云南烧制的青花瓷工艺与景德镇官窑所生产的青花瓷很大的差别,本文通过对比分析元明时期云南青花瓷的形制分类及装饰特点。
关键词:云南建水青花瓷形制装饰一、云南建水青花瓷历史概述云南是青花瓷工艺的发源地之一,已故学者冯先铭先生将江西景德镇、云南玉溪和浙江江山称为中国青花瓷器的三大产地。
[1]关于云南青花瓷的分布与文化类型,多年前,葛季芳先生在《云南陶瓷》一书中将其分类为玉溪、建水、禄丰、大理四个类型[2]。
而云南省博物馆馆长马文斗先生则将云南青花瓷划分为三大类型:一、以玉溪窑、建水窑为代表的滇南类型;二、以大理凤仪镇为中心的滇西类型;三、以丽江永胜窑为代表的滇西北类型。
[3]从出土情况看,云南生产青花瓷的地方有玉溪、建水、大理、丽江、弥勒等地,但以玉溪、建水烧制年代最早,建水、玉溪等古窑址出土的较为完整的青花瓷器大约200余件,多为明清两代,见证了云南陶瓷史上最为辉煌的时期。
尤其以建水制作最为精美,品种最为丰富,规模也最为庞大。
关于建水青花烧造的开始的时间,考古界有着不同的说法,有学者认为,云南青花应创烧于宋末。
但是,多个学者认为应最早创烧于元代。
根据云南省出土的青花瓷火葬罐,以及玉壶春瓶,壶,碗,盘,杯,双耳罐,或日常生活陶瓷来看,云南烧造青花的古窑址至少有七八处,出土遍布云南,滇西和东北地区,除了云南南部地区,其他地方出土的青花瓷,我们可以看到,建水青花类型分为碗、罐、瓶、壶等造型,从功能上分类,可分为生活用品、陪葬品、文房用品等几类。
建水窑的民窑烧造青花,建水青花瓷是云南青花中的典型代表,建水青花具有朴实无华的造型,粗犷大气的装饰,繁简有序的格局,以及深沉凝重的色彩,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
建水窑的古窑址很多,均在县城东门外、北门外和碗窑村。
青花瓷云南造?探秘玉溪窑云青花
青花瓷云南造?探秘玉溪窑云青花玉溪窑的青花之美选钴料并不容易。
吴白雨说,云南的钴属于再生矿,锰和铁的含量比较高,如锰含量高烧制出来的颜色就不一样。
把钴料捡回来以后要淘洗,再研磨,磨得很细后,要用吸铁石把里面的铁吸掉,要是铁太多,颜色会发黑,如果锰的量过多的话,又会变成黄褐色。
“古人也是这样做的,把钴料进行提纯,云南的历史上有一种料很有名,是朱铭料,朱铭料是云南顶级的青花料,当时是运到景德镇去给官窑青花使用的,民间是不能使用的,民间只能用黑料”。
云南青花大多以1250摄氏度左右高温烧成,由于龙窑窑内温差较大,多有生烧,加之坯泥中既含瓷土又含粘土,在陶瓷学术界一般称此类半瓷半陶的为“炻器”或“粗瓷”。
从现存的古代云南青花可看出,因含粘土成分较多加之淘洗不精,大部分胎质疏松呈灰黄、灰青色,但某些出土器物,胎质紧密细致,胎体白度、烧成温度和瓷化程度明显提高,透明釉洁净,青花发色湛蓝,完全达到了瓷器的烧制要求和品级。
也正是这样,吴白雨在进行色釉料的配比烧制时,有过许多次的失败,每次烧制出来他都要比对思考,分析成分、比例、温度、时间、火焰的性质或者其他什么原因导致了失败。
吴白雨烧制出的第一件比较满意的作品是2012年的一个梅花纹的青花小杯。
它的青花的蕴散、发色,釉的开片,就很接近古代玉溪窑的青花。
“我一直在试,总觉得不对,经过反复的烧,对原料进行一遍遍的配比,每一次都要进行采土、配料、研磨、施釉、拉坯、试片这些过程,烧出来不像就会很失望。
”很多次失败后,那个杯子烧制出来了。
他发现,这里面有个奥秘,“我们都把古人想得太复杂了,其实古人的配方很简单的,他能用两种材料他就只用两种,不会像现在的色釉配方,用10多种材料,古代的民窑都是越简单越好,越简洁越单纯越好。
我们有时候把问题想得太复杂反而是没有用的,后来我就把色釉的配方简化,结果烧出来的小杯子就很像”。
吴白雨还研究云南青花的画法,“它的题材很丰富,它的画风是写意的,具有生命力、活泼,朴(造型)、成(发色)、活(绘画的笔法)、润(釉色)。
薪火南来 云南青花的故事
薪火南来云南青花的故事
在中国的陶瓷艺术中,青花瓷是一种具有独特魅力的艺术形式。
这种瓷器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元代,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其细腻的工艺和优雅的色彩已成为中国瓷器的主流。
在这其中,云南青花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工艺,成为了中国青花瓷的重要代表。
云南青花瓷产自云南省的大理、华宁、禄丰等地。
这些地方有着丰富的瓷土资源和独特的制瓷技艺,使得云南青花得以在历史上独树一帜。
云南青花的独特之处在于其纹饰和色彩的运用。
其纹饰多采用民间故事、神话传说等题材,如“孟姜女哭长城”、“哪吒闹海”等,形象生动,富有浓厚的民间气息。
而其色彩则以青花为主,同时加以绿釉、黄釉、紫釉等色彩搭配,使得整个瓷器显得优雅而华美。
云南青花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唐代。
当时,随着南诏国的兴起,云南地区的制瓷业逐渐发展起来。
到了宋代,随着大理国的建立,云南青花瓷的制作技艺已经相当成熟。
到了元代,随着蒙古帝国的崛起,云南青花瓷受到了中原地区的影响,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到了明清时期,云南青花瓷的工艺已经达到了高峰。
尤其是在清代,云南青花瓷成为了皇家贡品之一。
当时的官窑“御窑厂”所生产的青花瓷就是以云南青花为蓝本进行制作的。
至今,我们仍然可以在故宫博物院等博物馆中看到这些珍贵的艺术品。
薪火南来,云南青花的故事不仅仅是一段制瓷技艺的发展史,更是一段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史。
在今天,我们仍然可以感受到云南青
花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这种艺术形式不仅代表着中国瓷器的高峰,也见证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
云南青花瓷吴白雨刚读后感
云南青花瓷吴白雨刚读后感
云南青花瓷,风格独树一帜,繁盛于明代。
但至明末清初,由于景德镇青花大规模销往云南,致使玉溪窑、建水窑、大理窑、曲靖窑等代表性窑口全部停烧青花瓷器,传承断绝,云南青花消失于历史的尘埃中。
近年来,以云南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吴白雨副教授为首的研究团队长期深入研究云南青花的历史和文化,恢复了元明时代云南青花瓷器的烧造工艺。
云南青花的复兴,从设想变为现实,从工艺美术逐渐演变成青花瓷产业。
作为“非遗”传承人,吴白雨先生的特别之处:一方面,他所传承的“玉溪窑青花瓷器烧制技艺”,本已失传近300年,没有了师承,那所要传承的文化源头何在?此种情景意味着他的传承路径十分特别。
另一方面,他是近代以来,中国知识分子试图从民间文化中寻求中华文化复兴之路的群体中,少见的成功者。
吴白雨先生所做的探索,其意义不只是在古代云南青花窑厂的废墟上拯救了一门工艺,也是为我们今天如何活化和发展文化遗产提供了一种极有价值的经验。
元青花瓷器特点及鉴别
元青花瓷器特点及鉴别一、元青花瓷器的造型特点1.浑圆脉络:元青花瓷器的成型精细,器物表面呈现出浑圆的流线脉络,整体感觉优雅而富有动感。
2.线条流畅:元青花瓷器的图案线条精细流畅,各个部分之间衔接自然,没有突兀之感。
线条的优美流动给人一种触动心灵的美感。
3.活泼多变:元青花瓷器的图案中,既有富丽堂皇的宫廷装饰,也有俏皮可爱的民间题材。
这种多样化的图案使元青花瓷器更加生动有趣,增强了观赏的乐趣。
4.既奢华又质朴:部分元青花瓷器上的装饰图案非常繁复华丽,展示了当时社会上的高度富裕和文化繁荣;而另一些作品则展现出朴素的美感,突出了青花瓷器的原始质朴之美。
二、元青花瓷器的鉴别方法1.窑变:元青花瓷器在高温环境下烧制,使用过程中会出现窑变现象。
鉴别时可以观察器物的底部和内侧,有无不同颜色或不均匀的变化。
如果有窑变现象,可以判定这是真正的元青花瓷器。
2.钉洞:元青花瓷器的胎质比较坚硬,通常不容易产生钉洞,如果器物底部有钉洞,可能是后人仿制的作品。
3.文字书写:元青花瓷器的文字书写非常规范,笔画平稳一气呵成。
如果文字模糊不清,或者有错别字等情况,可能是后人添加的做工不精细的仿制品。
4.装饰图案:元青花瓷器的装饰图案繁多,图案线条流畅自然,繪畫细腻。
如果图案粗糙、线条不流畅,可能是仿制品。
总结一下,元青花瓷器具有浑圆的脉络、线条流畅、活泼多变、既奢华又质朴等造型特点。
在鉴别时需要注意窑变、钉洞、文字书写和装饰图案等方面,以确定其真伪。
元青花瓷器的制作工艺精湛,装饰图案丰富多样,不论从艺术价值还是历史价值上来看,都是珍贵的文物,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
云南易门青花土碗装饰图案设计探讨
云南易门青花土碗装饰图案设计探讨云南易门青花土碗是一件非常精美的陶器,它们的装饰图案设计令人印象深刻。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云南易门青花土碗的装饰图案设计,分析其历史及文化背景,并解释其设计细节和风格特征。
首先,让我们了解云南易门青花土碗的历史和文化。
云南是一个多民族、多元文化的地区,它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易门则是云南文化中的重要城市,因其地势险峻、气候温和而被称为天然的“园林城市”。
易门产的青花陶器一直以来都备受赞誉,其风格独特,图案精美,成为当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易门青花土碗的图案设计丰富多彩,风格各异,展现出不同的时代特征和文化内涵。
从青花陶器的发展历程来看,它经历了唐、宋、元、明、清等多个时期的演变和发展。
在唐代,青花陶器主要以花卉和叶片为主题,这些图案形象优美,神秘而具有魔力。
而在宋代,青花陶器的图案设计更加细腻,以飞禽走兽、人物、山水为主题,以线条的轻重浓淡、错落有致的排列形成丰富的空间感。
到了元代,青花陶器的图案设计更加繁复,以纹饰为主题,具有浓烈的装饰性和奔放的圆润美感。
明清时期,青花陶器的图案设计则更注重造型的优美和线条的流畅,呈现出高贵典雅的风格。
云南易门青花土碗的图案设计蕴含着不同历史时期的创意和文化内涵,特别是以当地的自然和人文环境为特色,呈现出富有生命力和独特风格的视觉美感。
接下来,我们将从设计细节和风格特征两个方面来具体探讨云南易门青花土碗的图案设计。
一、设计细节云南易门青花土碗的图案设计具有细腻的线条和精致的细节,这些细节展现出制作者对陶器的极高精湛度。
1. 线条优美青花陶器图案的线条非常优美,展现出独特的线性美感。
这些线条或轻或重,或曲或直,或有或无,形成了很强的视觉张力和良好的艺术效果。
云南易门青花土碗的线条非常优美,往往以生动的形象和自然元素作为创作要素,反映出当地丰富的生态和文化情景。
2. 细节精炼青花陶器图案的细节非常精致,展现出制作者对陶器的高度细节把握度。
青花瓷
作者: 陈泰敏
作者机构: 玉溪市博物馆
出版物刊名: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页码: 2-2页
年卷期: 2010年 第1期
摘要:玉溪窑因为玉溪古窑而得名,1960年发现,1986年发掘的玉溪古窑是云南首次发现的古代陶瓷窑址,填补了云南古陶瓷研究中的空白。
玉溪窑被学术界认为是元末明初除景德镇以外烧制青花瓷器的一个重要窑口。
《中国陶瓷史》认为“玉溪窑的发现,说明当地在明初时已经仿制景德镇青花制作,同时明初云南钴土矿已用作青花瓷器的青料可得到证实。
”由于中国早期青花瓷窑址发现不多,玉溪窑对研究中国青花起源和青花钴料来源的研究具有很大的帮助,在中国陶瓷史占有重要位置.出土瓷器先后到英国大英博物馆和日本的博物馆展出,引起国内外陶瓷学者的赞叹与关注。
青花瓷@陈泰敏 $玉溪市博物馆。
云南青花瓷初探
云南青花瓷初探云南青花瓷初探李卫民元明时期,云南是除景德镇外最大的青花瓷生产基地,窑口众多,遍布全滇及川西南。
遗憾的是,除马文斗先生的专著《云南玉溪窑》外,很少有研究文章涉及,致使许多人,甚至包括古陶瓷爱好者不知道云南青花。
本文拟对云南青花瓷的主要窑口、典型器、典型纹饰、工艺及年代作一个初步探讨,以期引起瓷界同仁的重视。
一、云南青花瓷窑口一提云南青花,人们往往就想起玉溪窑,其实云南烧制青花的窑口是比较多的,除玉溪窑外,还有建水窑、凤仪窑、永胜窑、禄丰窑,川西南还有会理窑。
1玉溪窑。
这是云南最知名的窑口。
玉溪窑青花胎质较粗,灰黄色,不上化妆土,故底釉也偏黄,青花发色大多青色偏黑,但画工精致(图 1)。
2建水窑。
红河州建水窑是云南青花中较细的,胎质细密灰白,底釉青白,青花发色也较艳(图 2)。
3凤仪窑。
大理州凤仪窑又称赵州窑(凤仪古称赵州),南诏、大理国时就已烧造陶器,其精品青花瓷器形规整,青花发色青灰,画工也较细(图 3)。
4永胜窑。
云南省永胜县隔金沙江与四川相望。
永胜窑地方特色突出,所烧十二生肖罐继承了南诏、大理国风格,生动、古拙,与中原迥异,但由于技术落后,施釉较薄有疙瘩,青花发色青黑(图 4)。
5禄丰窑。
楚雄州禄丰窑窑址一直有争议,从现有实物看,禄丰窑青花较粗,胎质粗松,器形不规整,画工草率(图 5)。
6会理窑。
四川省会理县隔金沙江与云南相望,从汉代建县直至明中期一直属于云南,故会理窑古瓷完全可以归入云南窑系列。
会理窑青花以碗、盘、杯、盏等实用器为主(图 6),由于不进入墓葬,所以保存下来的完整器很少。
会理窑青花有青蓝和青黑两种,器型、画工与中原较为接近。
会理是古代中原通往云南的重镇,元灭大理也是由这里入滇。
近年在会理元代老城遗址出土大量青花瓷片,是研究云南青花窑系的重要线索。
云南各窑口虽然各有特色,但也有许多共同点。
在烧造工艺上,云南窑系均不使用匣钵,大件施半釉,小件托珠迭烧,其内外底留有五个左右支烧痕。
贵不可言,罕见云南元青花梅瓶
贵不可言,罕见云南元青花梅瓶元青花的特点如何鉴定:(一)看器形对瓶、罐之类的器形要细看它的口沿、颈、肩、腹、足底,看是否有元代器形的特征,同时也要鉴别器形的胎体重量,对器形全面进行分析。
元代瓶、罐之类的器形一般胎体较厚重、胎质坚硬。
(二)看釉色元青花瓷的釉色白中微闪青,莹润透亮,但也有青花瓷偏白或偏青。
元代中早期(延佑期)的瓶、罐之类青花瓷施透明的青白釉,抚摸釉面似糯米感,有时釉色显出哑光木纳色,近看含青显淡蓝灰色,远看显黄褐色,细看青花釉面上粘有疏朗的白色小点,少数器身釉面上能看出细密的皮壳层,斜光透看胎釉略显出无规则状的釉丝线条纹,从至正年间开始烧制的白釉、枢府釉及卵白釉的青花瓷,胎色多为偏白,微闪青,为含青的白釉,呈现带透明的玻璃质感。
(三)看青花元青花瓷发色不稳定,青花色泽晕散,青花料分为两种:一种发色浓重鲜丽呈青翠浓艳,浓厚处有黑色锈斑,俗称“黑疵”,浓处用手抚摸时青花釉面上呈凹凸不平之感,这就是使用进口“苏泥勃青”料所特有的呈色效果;另一种为国产料,国产料青花发色呈蓝中泛灰,有的色泽呈青蓝偏灰或青花发色蓝中闪灰。
延佑期青花发色的牡丹纹深入胎骨呈云层块状,像潜伏在胎骨上,呈立体感似有闪动。
青花上浮与釉面紧贴,晕散青花呈炸开状,上浮青花釉面显有浓黑丝及小点,青花纹饰紧贴釉面,微呈凹状,这也是鉴别景德镇元青花瓷的基本要点。
(四)看纹饰元代青花瓷器的纹饰可分两类。
一类是以进口料绘画纹饰,具有构图满密、层次丰富、绘画工整的特点。
如大盘纹样多由三至五层满密的图案组成,瓶、罐的纹样多由三至八层图案纹饰组成,纹样有主宾协调、繁而不乱的特点,图案题材丰富多样,以人物故事,缠枝花卉、鱼藻、莲池、双凤花卉、开光折枝、竹石花卉瓜果等纹样组成,花卉纹有大花和大叶的特点,其中缠枝莲花的叶瓣多绘成葫芦形,牡丹纹饰边缘绘成白色联珠状,辅助的变体莲瓣纹多有间距,边框内饰有青花等特征。
另一类青花以国产料绘画,其纹样具有流畅奔放的特征,纹样构图较简单,绘画较粗率,以各种花卉纹饰为多见。
探秘玉溪青花瓷教案
探秘玉溪青花瓷资源材料元末明初,在中原陶瓷文化欣欣向荣的时候,地处边疆的云南也深受景德镇制瓷工艺的影响,烧制出技艺独特的青花瓷器,并拥有两个最具代表性的瓷窑——玉溪窑和建水窑;玉溪窑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正式发掘的云南青花瓷窑,其青花瓷器造型古朴敦厚,纹饰题材广泛,有着鲜明的民间特色,散发独特的艺术魅力,与元末明初景德镇窑青花瓷器风格相似,在中国陶瓷史和美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玉溪青花瓷器器型庄重典雅,装饰严谨,纹饰丰富多彩,呈现的并非华美、绚丽的装饰特点,而讲究实用和技艺相结合,烧造工艺简单而笨拙,主要功能是满足百姓的日常生活需求,是一种古老、传统、大众化的艺术,散发一种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纯朴气息。
从瓷器的造型和纹饰中,显示出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热爱,对于死亡与安葬的极其重视和无比庄重,标志着元明时期玉溪、滇中南对于火葬、对于逝者的隆重关注和亲切祝福。
传达着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折射着深刻的佛教精神,反映着民间世俗的审美倾向,展现着纷繁复杂的人间百态。
玉溪窑青花瓷器见证了中原传统文化和西南少数民族民间文化以及外来宗教文化的碰撞与融合,透过这些古老的艺术品,古代工艺匠师的智慧和才华给了我们新的启示,引领我们重温和挖掘其久远的魅力,并对其进行多方研究、探讨和论证,在玉溪窑青花瓷器的制瓷工艺领域中去发现其醇厚的文化价值。
课型:综合.探究学段:3-4年级课时:2课时画青花教案课型:设计.制作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玉溪青花瓷的制作过程和特点,感受传统艺术的魅力。
2、学习运用折、剪、画的方法,制作对称形的“青花”,体验它独特的美。
3、丰富学生对于对称图案、花纹的绘画表现教学重点:丰富学生对于对称图案、花纹的绘画表现。
教学难点:了解玉溪青花瓷的制作过程和特点,感受传统艺术的魅力。
教学准备:课件、折、剪、画的工具和材料。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舞蹈导入(播放舞蹈《青花》)。
舞蹈表现的是什么啊?(青花瓷瓶)青花瓷是中国传统的艺术文化瑰宝之一。
市场需求视角下的云南易门青花土碗文化价值挖掘
市场需求视角下的云南易门青花土碗文化价值挖掘
云南易门青花土碗是一种传统的手工制作的陶瓷器,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
在市场需求视角下,挖掘其文化价值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易门青花土碗代表了云南传统陶瓷文化。
云南地处中国西南部,自古以来就是民族的聚集地,各种不同的民族在这里交相辉映,形成了独特而多元的文化氛围。
易门青花土碗作为云南传统陶瓷器的代表之一,不仅融合了当地的手工制作技艺,还吸取了周边地区的陶瓷传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风格。
通过挖掘易门青花土碗的文化价值,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云南的传统陶瓷文化,弘扬传统文化,促进地方旅游和民族团结。
易门青花土碗的文化价值还可以通过展览和交流活动来挖掘和传承。
举办易门青花土碗的展览和交流活动,可以吸引更多的人来了解和欣赏这种传统的陶瓷器。
通过与其他地区的陶瓷文化进行交流,可以促进文化的融合和创新。
这些展览和交流活动可以增加易门青花土碗的知名度,提高其市场价值,并且为后续的研究和传承提供了基础和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青花瓷初探
云南青花瓷初探
李卫民
元明时期,云南是除景德镇外最大的青花瓷生产基地,窑口众多,遍布全滇及川西南。
遗憾的是,除马文斗先生的专著《云南玉溪窑》外,很少有研究文章涉及,致使许多人,甚至包括古陶瓷爱好者不知道云南青花。
本文拟对云南青花瓷的主要窑口、典型器、典型纹饰、工艺及年代作一个初步探讨,以期引起瓷界同仁的重视。
一、云南青花瓷窑口
一提云南青花,人们往往就想起玉溪窑,其实云南烧制青花的窑口是比较多的,除玉溪窑外,还有建水窑、凤仪窑、永胜窑、禄丰窑,川西南还有会理窑。
1玉溪窑。
这是云南最知名的窑口。
玉溪窑青花胎质较粗,灰黄色,不上化妆土,故底釉也偏黄,青花发色大多青色偏黑,但画工精致(图1)。
2建水窑。
红河州建水窑是云南青花中较细的,胎质细密灰白,底釉青白,青花发色也较艳(图2)。
3凤仪窑。
大理州凤仪窑又称赵州窑(凤仪古称赵州),南诏、大理国时就已烧造陶器,其精品青花瓷器形规整,青花发色青灰,画工也较细(图3)。
4永胜窑。
云南省永胜县隔金沙江与四川相望。
永胜窑地方特色突出,所烧十二生肖罐继承了南诏、大理国风格,生动、古拙,与中原迥异,但由于技术落后,施釉较薄有疙瘩,青花发色青黑(图4)。
5禄丰窑。
楚雄州禄丰窑窑址一直有争议,从现有实物看,禄丰窑青花较粗,胎质粗松,器形不规整,画工草率(图5)。
6会理窑。
四川省会理县隔金沙江与云南相望,从汉代建县直至明中期一直属于云南,故会理窑古瓷完全可以归入云南窑系列。
会理窑青花以碗、盘、杯、盏等实用器为主(图6),由于不进入墓葬,所以保存下来的完整器很少。
会理窑青花有青蓝和青黑两种,器型、画工与中原较为接近。
会理是古代中原通往云南的重镇,元灭大理也是由这里入滇。
近年在会理元代老城遗址出土大量青花瓷片,是研究云南青花窑系的重要线索。
云南各窑口虽然各有特色,但也有许多共同点。
在烧造
工艺上,云南窑系均不使用匣钵,大件施半釉,小件托珠迭烧,其内外底留有五个左右支烧痕。
底釉偏青或偏黄,属于青釉青花。
青花发色除少数精品外,大多偏黑或偏灰。
纹饰上云南特色的太阳花各窑均有烧造,鱼藻纹中的鱼也统一是一种云南特有的鱼。
在云南各窑中,玉溪窑不一定是最早和最精的,但它发现最早,研究最多,影响最大,所以把云南各窑统称为玉溪窑也无不可。
二、云南青花典型器
1大罐。
云南青花以大罐瀚短颈、丰腹、平底,分高桩和矮桩两种矮桩腹部以下较短,显得丰满,一般说来,矮桩年代早于高桩。
2瓶。
云南青花瓶类造型以玉壶春为主(图3、5、7),均溜肩、丰腹、圈足,但口部造型有三种,喇叭口、盘口、唇口。
3壶。
云南青花壶形怪异(图8),与中原区别很大。
4炉。
炉以筒式炉为主(图9),圆筒型,圈足,另带三只悬空的假足,与中原无异。
5碗、盘。
碗、盘内外底均带明显支钉痕(图10),盘大多宽沿、折腰,由于是实用器,所以完整器存世不多。
三、云南青花典型纹饰
云南青花纹饰繁多,许多与中原一致,如缠枝花、凤穿花、高士图、婴戏图、狮子滚绣球等,但也有许多云南典型纹饰,如:
1鱼藻纹。
云南青花纹饰中数此纹最为生动,所画之鱼是云南特有的“冲浪鱼”(见图1、2)。
2太阳花。
常用在大罐盖上或碗心,花卉四出头,有人说是云南铜鼓太阳纹的变形,有人说像蒙古包门上的装饰,有人说借鉴磁州窑(见图2盖)。
3文字款。
云南各窑均有文字款,但不多,写法也千差万别。
笔者见过有玉壶春上的“美酒清香”款,大罐上的供养款,碗心“福”字款(图11)。
4云南青花有大量大写意纹饰,花卉、人物、动物、文字均有写意形式。
四、云南青花年代考
到目前为止,没有发现元代纪年款的云南青花,也没有在元墓中发现云南青花,因此,许多专家认为云南青花生产于明早期。
根据现有实物和史料,笔者认为云南青花应创烧于元,兴盛于明中期,在明末衰落。
1从史料看,元灭大理国后,结束了几百年的地方政权统治,在云南建立行中书省,开始屯田,大量蒙古、汉、回族士兵留在了云南,一方面产生了对瓷器的需求,另一方面也带来了生产瓷器的技术,瓷器必然产生。
明在云南取代元,大约只花了100天,并没有什么大战。
明朝在云南实行了更大规模的屯田,汉族人口第一次超过少数民族,瓷器生产得以延续并兴盛。
明末云南大乱,先是清灭晚明小朝廷,后是吴三桂之乱,还有张献忠余部李定国、孙可望的大两军。
直到康熙三十年,云南方才平定,云南瓷器生产受到极大影响。
等到安定后,景德镇产品已经风靡全国,云南青花就此衰落。
2从实物资料看,元代云南已有青瓷是无疑的,云南青花在青釉基础上直接发展起来顺理成章。
从器型和纹饰饰上看,云南青花中的矮桩大罐、宽沿折腰盘、扁菊纹、仰莲纹等具有典型的元代风格。
有学者认为,边疆瓷器风格应比中原晚几十年,但元代云南离统治中心却很近,云南王、梁王等多位王爷皆为皇亲国戚,与中原联系紧街,决不会只用云南土陶。
另外,会理元代老城出土了大量青花瓷片,也是一个旁证。
当然,大量云南青花是明代的,如高桩大罐、婴戏图等完全是明代风格。
云南青花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笔者的实物资料也不
完褴,此文只是抛砖引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