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魏晋南北朝名词解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
游仙诗:是以描述“仙境”来寄托作者思想怀抱的诗歌。游仙诗的来源很早,可上溯到战国时期,但诗歌以“游仙”名篇始于曹植。又有萧统《文选》列“游仙诗”一类,选录晋代诗人何劭及郭璞的作品。游仙诗有正格游仙诗,有借游仙以表示对现实的不满与反抗。郭璞是西晋末年、东晋初年诗坛上以游仙诗著称的诗人,著有《游仙诗》十四首,借游仙以咏怀,表现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荣华富贵的鄙弃,为人所称道。
赋得体,即科举考试中的一种命题诗。按科场考试规矩,凡指定、限定的诗题,题目前须加“赋得”二字。作法与咏物诗相类似,须缴清题意,起承转合要分明,对仗要精工,全篇要空灵浑成,方称得体。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是此类诗中的杰作。
1.汉大赋:也叫新体赋,汉初形成,汉武帝至东汉中期最盛。它是汉赋的主要代表,居于主流地位。大赋在形式上篇幅较长,结构宏大,多采用主客问答的结构形式,一般由小序、正文、结尾三部分组成,韵文与散文相间。代表作有枚乘《七发》,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扬雄《长杨赋》、《羽猎赋》,班固《两都赋》,张衡《两京赋》等。
2.互见法:是《史记》选取,安排材料以反映历史、表现人物的一种方法。可分为有无互见和详略互见。对某些人物的某些材料,在本传中未写,在他传中写了,这是有无互见;对某些史实和某些人物的事迹,在一片传中详写,在其它传中略写,这是详略互见。蔡邕互见法,有时是为了避免行文重复,有时则是为了表现人物思想性格的多样性。
3 乐府诗:汉乐府原是汉初采诗制乐的官署,后来又专指汉代的乐府诗。武帝时乐府规模扩大,成为一个专设的官署,掌管郊祀、巡行、朝会、宴飨时的音乐,兼管采集民间歌谣,这些采集、保存而流下来的歌辞被后人称为乐府诗。乐府诗主要收集在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中。
4.古诗十九首:最早见载于《文选》,出自汉代文人之手,但没留下作者姓名。诗非一人一时之作,作者是中下层文人。古代抒情诗的典范,羁旅行役,相思怀人之苦,是其一大主题。《古诗十九首》是汉代文人五言诗成熟的标志,被刘勰喻为“五言之冠冕”。
5.建安风骨:也称汉魏风骨,是指建安时期的作家反映社会动乱、民生疾苦和抒写雄心壮志时所形成的悲凉慷慨、明朗刚健的写作风格,是对建安文学成就的经典概括。代表作家是“三曹”、“七子”和蔡琰。
6.太康诗风:是指以陆机、潘岳为代表的西晋诗风。把逞才作为创作目标,并形成拟古风气。在诗歌技巧方面,追求“繁缛”的艺术风貌,这也是太康诗风的重要特征。它发展了曹植“辞采华茂”的一面,对中国是个的发展是有贡献的。
7.玄言诗:指盛行于东晋的一种以阐释老庄和佛教哲理为主要内容的诗歌。一方面是围巾鲜血及清淡之风兴盛的结果,另一方面也与东晋证据及由此而形成的士人心态有关。在表达上则是抽象玄虚,谈乎寡味。艺术价值不高,但对后世的影响深远。东晋玄言诗人有孙绰、许询等。
8.永明体:又称新体诗,最早出现于南朝齐武帝永明年间。自觉地运用“四声”、避免“八病”,形成了“永明体”。永明体是中国格律诗的开端。代表作家有谢朓、沈约、王融。
9.宫体诗:开始并盛行于梁陈时期的诗歌体式。以宫廷生活为描写对象,多写女性与咏物,形式工巧,声律严整。是对女性的审美观照。在情调上伤于轻艳,风格上比较柔靡缓弱。它是梁陈时期诗歌的一道奇特风景线。萧纲,徐擒是宫体诗的代表人物。
简答:
1.汉代文学基本态势:①苞括宇宙、总揽天人、贯今古通的艺术追求;②汉代文人立功扬名的价值取向和圣主贤臣理想;③对机遇和命运的感慨;④批判与赞颂的更迭;⑤文人的独立和依附;⑤从浪漫到现实;
⑥民间创作和文人创作相互促进。
2.贾谊散文风格:贾谊的散文有战国纵横家的风格,纵横捭阖。善于运用不同历史事实的对比来分析利害,在铺张渲染的描写中,造成文章的充沛气势,富于说服力和感染力。如《过秦论》。抱有改革政治的热情,又受到压抑,因而笔端常带感情,议论说理毫无顾忌,行文畅达而不浮浅,语言犀利激切,富于文采。忧时济世的感情溢于言表,富于鼓动性。
3.汉赋的意义:①表现了一种昂扬旺盛的气象,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②丰富了汉字和词汇,锻炼了语言词句,提高了文字的表现功能。
③促进了文学观念的形成
4.两汉赋的发展过程:
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从汉初到武帝时汉赋的形成时期,主要在藩国发展。继承楚辞传统,形式是骚体赋。优秀作品有贾谊的《吊屈原赋》、《鵩鸟赋》和淮南小山的《招士隐》。同时三体大赋开始出现。枚乘的《七发》标志着汉代三体大赋的正式形成。
(2)武帝至东汉中叶,是汉赋的兴盛时期。形式上主要是散体大赋。
司马相如的作品代表了散体大赋的最高成就。西汉后期的代表作家是扬雄等。班固的《两都赋》开创了京都赋的范例,张衡模拟班固的《两都赋》作有《二京赋》。
(3)东汉中后期到汉末是三体大赋的衰落时期,讥讽时事、言志抒情的小赋星期。
张衡的《归田赋》开先河,之后有蔡邕、赵壹等人。
5.汉大赋的艺术特点:(1)篇幅较长,结构宏大,一般都在千字以上。(2)善于用铺陈、夸张的手法,富丽的辞藻。(3)侧重铺写宫苑、京都、宫殿、山川等壮丽事物,帝王的政治、军事、祭祀等重大活动,以及帝王贵族声色犬马、畋猎驰逐等生活。(4)主旨则既美且刺。其效果往往是“劝百讽一”。(5)多采用主客问答式,赋文一般由序、正文、结尾。序和结尾一般用散文,正文以韵文为主。
6.乐府诗的艺术手法:
基本艺术手法是娴熟巧妙的叙事手法。①生活镜头的诗意选取②故事情节完整曲折③人物形象各具特色④叙事详略得当⑤语言是的创作(例子见第一卷P193)
善于运用比兴、拟人、夸张、铺陈和烘托手法。
语言朴素自然,生动活泼。句式上打破《诗经》的四言,以杂言为主,逐渐趋于五言。
7.魏晋南北朝文学自觉的标志:
①文学从广义的学术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一个门类。
②对文学的各种体裁有了比较细致的区分,更重要的是对各种体裁的体制和风格特点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
③对文学的生霉特性有了自觉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