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德哥尔摩---城市印象、规划介绍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斯德哥尔摩的规划制订于1945~1954,当时的规划师就认识到人口的扩散、郊区化是 不可避免的但规划还是采用了围绕轨道交通站点的高密度发展,使居民到中心城去没 有必要使用小汽车,达到通过与中心城相连的轨道交通向卫星城疏解人口的目的。
作为瑞典首都,同时也是瑞典 最大的城市,该市72 万人口中 大约一半都居住在市中心,其 余居民又有大约一半居住在规 划的新城中,这些新城环绕在 斯德哥尔摩市中心周 围,通过放射状的区域轨道系 统Tunnelbana 与市中心相连 (地图4.1)。第二次世界大战 后,为了扭转城市无序扩张的 趋势,形成在综合规划下的并 由轨道交通支撑的郊区内集中 发展的态势,政府制定了区域 的综合规划,整个区域星形、 多中心的布局模式就是该规划 实施的结果。
魏林比
位于新城中央的居住区中心设有配套行政管理机构、商业街市、学校幼儿园、 文化娱乐场所和教堂等,能够提供完善的生活服务,综合交通中心即转乘枢 纽也安排在这里。新城的办公、文化、商店、医院、学校、老人中心和托幼 等设施与机构创造了了大量的居民本地就业机会,同时,造魏林比附近还适 当规划了工业企业用地。这一措施防止了新城变成单纯的卧城,同时也使得 聚居区在大部分时间里保持较多的人流活动,最为重要的是确保了新城自我 运行的必要生机。
为了增强斯德哥尔摩国际竞争力,瑞典又提出构建斯德哥 尔摩大都市区(Stockholm Mlilar Region,也有说法叫斯德 哥尔摩梅拉伦湖大都市区)的发展思路。 新形成的斯德哥尔摩大都市区2004年人121 297.1万,占 瑞典总人口数33%
在第一代新城规划时,规划人 员就尽量避免卧城的设计,也 不是采用英国的工宿平衡的模 式,而采取了一种50%原则, 即一半人在当地工作,而另一 半来上班的人可来自任何地方。 尽管这些新城多在离开市中心 15~20km,频繁的交往,便捷 的交通,使新城居民仍然感到 这里是斯德哥尔摩的一部分。 同时,也可使这些城镇成为一 个反磁极,对轨道交通也可形 成有利的双向均衡客流。在轨 道交通建设的初期,运营的赤 字是相当大的,但随着这些新 城的成长成大城市的组织 市中心区布局、现代交通系统 和居住区建设等方面.都有自己独特的思路。早在5O年代初。根据“田园园城 市”思想规划建设起来的第一代新城——魏林比(Vallingby). 是斯德哥尔摩西北 部的一个卫星城。斯德哥尔摩附近也建造了一些半独立的卫星城 著名的有魏林 比 她距母城16公里,以一条电气化铁路和一条高速干道与母城联系
在19世纪末英国社会活动家霍华德,E.提出的关于城市规划的设想田园 城市的含义:田园城市是为健康、生活以及产业而设计的城市,它的规模能 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但不应超过这一程度;四周要有永久性农业地带 围绕,城市的土地归公众所有,由一委员会受托掌管。 田园城市理论是一种城市建设和社会改革理论,倡议建立一种兼具城市和 乡村优点的田园城市,用城乡一体的新社会结构形态来取代城乡分离的旧社 会结构形态。作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重要的社会改良学说,田园城市理 论的诞生有着深刻的社会和时代背景,深刻地影响着西方现代城市规划学的 产生和发展。 田园城市理论对现代城市规划思想起了重要的启蒙作用,对后 来出现的一些城市规划理论,如“有机疏散”论、卫星城镇的理论颇有影响。 40年代以后,在一些重要的城市规划方案和城市规划法规中也反映了霍华德 的思想。
康 有 为 岛
斯徳哥尔摩因每年举行诺贝尔奖颁发活动而闻名, 中央火车站北边不远的音乐厅就是颁奖的地方。
在城市建设中.斯德哥尔摩市首先接受英国刚刚 兴起的。田园城市 理论.郊区建设了许多 一家一户的花园住宅.同时. “邻里单位。规划思想也开始被使用。田园城市理 论是一种城市建设和社会改革理论,倡议建立一种兼具城市和乡村优点的田园城 市,用城乡一体的新社会结构形态来取代城乡分离的旧社会结构形态。作为19世 纪末20世纪初西方重要的社会改良学说,田园城市理论的诞生有着深刻的社会和 时代背景,深刻地影响着西方现代城市规划学的产生和发展。 田园城市理论对现 代城市规划思想起了重要的启蒙作用,对后来出现的一些城市规划理论,如“有 机疏散”论、卫星城镇的理论颇有影响。
800万块红砖砌成的外墙,在高低错落、虚实相谐中保持着北欧传统古典 建筑的诗情画意。市政厅的右侧是一座高106米,带有3个镀金皇冠的尖塔, 代表瑞典、丹麦、挪威三国人民
位于斯德哥尔摩著名风景岛 皇后岛上 这是一座中国式 宫殿与法国洛可可式建筑的融合体,兼有东方建筑的典雅 与西方建筑的华丽。整个建筑呈弓形,宫顶仿中国宫殿装 饰并刻以雕龙,但无琉璃瓦。
斯德哥尔摩的 总体规划图, 呈星状平而放 射形式,市中 心向周围8个口 向延伸。沿地 铁郊区铁路和 快速路发展, 每一个方向形 成一条带,每 条 带布置好于 新城.这些新 城离市中心一 般乘车时问不 超过 45分钟, 地铁的最大可 达半径为l5—2 0公里。铁路沿 线可以在离市 中心,3 0—40公 范围内建设居 民点
希斯塔
Rinkeby
规划感想
有机分散论中的卫星城,在中国各大城市发展 中值得借鉴
在斯德哥尔摩的规划中也有不适合中国城 市的地方,比如说大面积的绿化
芬兰建筑师E.沙里宁为缓解由于城市过分集中所产生的弊病而提出的关 于城市发展及其布局结构的理论。 按照机体的功能要求,把城市的人口和就业岗位分散到可供合理发展 的离开中心的地域。有机疏散论认为没有理由把重工业布置在城市中心,轻 工业也应该疏散出去。当然,许多事业和城市行政管理部门必须设置在城市 的中心位置。城市中心地区由于工业外迁而腾出的大面积用地,应该用来增 加绿地,而且也可以供必须在城市中心地区工作的技术人员、行政管理人员、 商业人员居住,让他们就近享受家庭生活。很大一部分事业,尤其是挤在城 市中心地区的日常生活供应部门将随着城市中心的疏散,离开拥挤的中心地 区。挤在城市中心地区的许多家庭疏散到新区去,将得到更适合的居住环境。 中心地区的人口密度也就会降低。 有机疏散的两个基本原则是:把个人日常的生活和工作即沙里宁称为 “日常活动”的区域,作集中的布置;不经常的“偶然活动”的场所,不必 拘泥于一定的位置,则作分散的布置。日常活动尽可能集中在一定的范围内, 使活动需要的交通量减到最低程度,并且不必都使用机械化交通工具。往返 于偶然活动的场所,虽路程较长亦属无妨,因为在日常活动范围外缘绿地中 设有通畅的交通干道,可以使用较高的车速迅速往返。
城市印象
斯德哥尔摩,瑞典 首都,也是第一大 城市。瑞典国家政 府、国会以及皇室 的官方宫殿都设在 此。位于瑞典的东 海岸,濒波罗的海, 梅拉伦湖入海处, 风景秀丽,是著名 的旅游胜地。市区 分布在14座岛屿和 一个半岛上,70余 座桥梁将这些岛屿 联为一体,因此享 有“北方威尼斯” 的美誉。斯德哥尔 摩市区为大斯德哥 尔摩的一部分。从 13世纪起,斯德哥 尔摩就已经成为瑞 典的政治、文化、 经济和交通中心。 斯德哥尔摩是阿尔 弗雷德·诺贝尔的故 乡。
中 国 宫
在斯德哥尔摩东南面的海滨小镇沙丘巴登,有一个被当地华侨引以为荣的“康 有为岛”。 戊戌变法在中国遭到失败后,康有为流亡国外,这里的风土引起这 位海外游子的喜爱,于是他买下沙丘巴登地区的一个小岛,并于1909年在岛上 建起中国式园林,取名“北海草堂”,赖以寄托他身在异国,缅怀故土的强烈 情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