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传说故事

壮族传说故事
壮族传说故事

壮族传说故事

壮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那你知道壮族传说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给大家分享的壮族传说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壮族传说故事篇【1】相传古时候,有一个老妪,没有子嗣,后来救了一条受伤的小蛇。小蛇伤好后不肯离去,老妪便对小蛇说:人畜有别,我们人是没有尾巴的,你若想跟我在一起,就要舍弃你的尾巴。后来老妪就把小蛇的尾巴斩掉一小截,小蛇的尾巴变短了,于是人们就把小蛇叫做“特掘”,“特”在壮语里是男的意思,“掘”在壮语里是短尾巴的意思,人们就把老妪叫做“乜掘”,“乜”是壮语母亲的意思。从此,乜掘就把特掘当成儿子一样养着。现在壮族还遗留有相关的风俗,就是把新买小鸡小鸭仔尾巴上的毛拔掉几根,意思就是像这位老妪一样去掉动物的野性,成为人类家里的一员。其实这一风俗和传说反映的是远古人类驯养动物,从野生到家化的远古记忆。没有尾巴也反映人类从从原始人进化成文明人的历程。

后来,老妪年老去世了,邻居们把老妪入殓后,便对小蛇说:特掘呀,特掘!她平日里视你如己出,她走了,看你怎么给她尽孝。小蛇仿佛听懂了人话,眨了眨眼睛,忽然风雨大作,一阵狂风就把老妪的灵柩和小蛇一起卷到了大明山的最高峰上面去了。那时正值三月三前后,后来每逢三月三前后,大明山地区出现极端天气,暴风雨或者下冰雹,当地的人就认为是特掘回来扫墓祭拜他的妈妈了。

人们为了歌颂乜掘的伟大品质和传颂孝道,便给这位老妪乜掘立庙,人们为了表达尊敬,在壮语里将之称为“妲婆庙”、或者是“姥婆庙”(罗波庙),汉文里统称为“龙母庙”。当地的壮族人也开始崇拜蛇,对蛇也是敬而远之,忌讳杀蛇和吃蛇。伴随着随着壮族的祖先骆越民族的文化传播和影响,蛇的形态后来就融入中华图腾龙的形态里,所以后来特掘就成了龙的化身,也就升格成了最初的龙,因此特掘又称为掘尾龙。大明山便成了天然的巨型圣坟,成为了古时候壮族人心灵的信仰,认为人死了,灵魂也会飞回大明山。所以,大明山又被认为是祖宗的墓,变成了壮侗语民族神话信仰传说里的圣山。所以说大明山地区的壮族人才是真正的“龙的传人”。乜掘于是就被尊称为龙母,各地祭拜的神庙都朝向大明山。

之后便有了壮族人传统上扫墓的时间定在三月三。人们会在三月初一的时候,采枫树枝插在门缝和窗缝上,三月三的时候还会做五色糯米饭祭拜自己的祖先和龙母庙。

壮族传说故事篇【2】保洛陀死了,人们非常悲痛。大家掩埋了洛陀公公的尸体,便推选卜伯做中界的头人。卜伯推辞不过,只好接受众人的委托。

卜伯接管了中界,他教人们打砖烧瓦,建造房屋居祝卜伯的妻子又向妇女传授纺纱织布、缝衣做鞋的手艺。卜伯夫妻生一男一女两个孩子,男孩十七八岁,名叫特依,女孩十五六岁,名叫达依。兄妹俩都长得健壮秀美,聪明伶俐。

哥哥是耕田种地的好汉,妹妹是纺纱织布的强手。

卜伯管中界头一年烧香秉烛,敲锣打鼓,求雨求火,上界立刻降雨,下界及时生火,很是灵验,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人们非常高兴。到了第二年,求雨求火,求两回只灵验一回。到了第三年,求三次才灵验一次。到了第四年,中界需要火需要水,卜伯再三祈祷,通天香烧完了,红蜡烛点完了,锣鼓敲打破了,从春头到冬末,天不下一滴雨水,地不生一点火星。大地干枯,禾苗枯萎,北风整天整夜呼呼吹,大地冷冰冰。卜伯见生灵快毁灭了,便决心施展才智,拯救生灵。他命令先前驯养的一百二十只野鸭,飞上天空去收集云雾,然后在高山上烧火烘云雾降雨。可是,野鸭一面收,雷公一面扇起北风吹。野鸭日夜飞着收集云雾,累得口干舌燥,最后死了一百一十九只,只剩下一只,孤零零的,日夜呷呷地叫个不停,十分可怜。卜伯气得肺都快要炸了,忍不住骑上野鸭,向天空飞去,穿过云层,到达上界,见了雷公,问道:“雷公,你一年不给中界洒雨,人畜鸟兽都快死绝了,请你可怜中界生灵,快快降雨!”雷公说:“我是管上界的,哪里能分心去管理中界的事呢?中界是你的事,人死活我不管,雨是我的,不能给中界!你快快滚吧!”卜伯见雷公蛮不讲理,瞪起眼睛嚷道:“你太不守信义,我敢到上界来,就能对付你!”雷公暴跳起来,说:“你是个俗人胎,闯进上界,已经犯了大罪,还敢侮辱我雷王!”说着抡起大斧向卜伯劈来。

卜伯冲上去迎战,空手对双斧越战越勇。卜伯略施小计,夺下雷公一把板斧。雷公见卜伯武艺高强,而自己只有招架之势,没有还手之功,眼看抵挡不住,便落荒而逃。卜伯见雷公败阵,紧追不放,一

斧砍过去,砍断了雷公的一条腿。雷公幸得众天兵相救,才免于一死。

卜伯打败了雷公,回到中界,又骑上野鸭,潜到海底,到了下界,和龙王战了一场,斩断了龙王的胡须,龙王只剩下嘴角两根,负伤败逃。卜伯回到中界,刚走进家门,忽然乌云满天,接着是阵阵雷鸣闪电,霎时海水怒吼,地动山遥他知道雷公和龙王来报仇了,赶忙叫两个小孩和妻子把苔藓铺满了屋顶和晒棚,叫妻子和孩子都进牛栏里,他自己手执大板斧在门角埋伏,准备迎战。雷公没有想到卜伯这么快就设了计谋,随着一道闪电“砰”一声劈下来,卷着一团烟雾,落到晒棚上,踩着苔藓,滑溜溜,它只有一只脚,站不稳,立不住,一骨碌跌倒下来。卜伯猛扑过去把它按住,结结实实捆了关进木笼。

龙王是来助战的,它来到门口,见雷公已被卜伯擒住,见势头不对,急忙调头逃走。卜伯早已看见,赶忙追上去。龙王知道在陆地上跑不过卜伯,于是喷了一团烟雾,变成一条鲤鱼,钻进水草下面躲藏。卜伯找来找去不见龙王,十分气愤,就把鱼虾蟹鳖统统捉来,各打一百二十板。有个虾仔被打了十几板,痛得忍不住,就说出龙王躲藏的地方。卜伯拿鸡罩来一罩,捉住了龙王,也关了起来。

他吩咐两个小孩看守雷公和龙王,嘱咐不要给他们水喝,也不能给饭吃。说完,便和妻子分头去请乡亲们来吃雷公肉和龙王肝。

雷公见卜伯夫妻出门去了,就装出可怜相,叫特依给它水喝。特依说:“我爸说,不能给水你喝!”龙王也说快饿死了,叫达依给它饭吃。达依说:“我爸说,不能给你饭吃!”奸狡的雷公想出了诡计,对特依兄妹俩说:“你们两个好娃娃,我们一死,骨肉就溶化了,那时

你们爸爸回来不见了我们,就要打你们啦,你们受得了吗?”特依为了捉弄雷公和龙王,就说:“别的能吃的没有了,只有一缸蓝靛和半锅猪食,你们能吃么?”雷公和龙王齐声说:“只要能填饱肚子就行,快拿来!”因为这两样东西爸爸没有讲不给吃,所以特依装了一碗蓝靛递给雷公,它一口喝个精光,顿时满脸变成蓝色,特依兄妹拍手大笑;接着达依舀了一碗猪食给龙王,龙王一口气吃光。雷公和龙王吃了蓝靛和猪食,力气大增,冲破木笼,龙王变成一个老人逃了。特依兄妹见它们逃脱了,赶忙追到晒棚下面想抓住雷公,雷公顺手拔下一颗门牙,对他们说:“好娃仔,你们救了我,我来报答你们的救命之恩。”说着把那颗牙齿向晒棚下面一丢,地上马上长出一根葫芦藤,又立刻结了一只圆滚滚的大葫芦。雷公指着葫芦对特依和达依说:“天要变了,地要变了,大风大雨就要来了,海水暴涨,水淹大地三丈三,山不见顶,恶浪猛冲。我把葫芦开了口,你们赶快钻进葫芦里去,就平安无事。”说完,回上界去了。

卜伯夫妻这时回到村里,只见乌云满天,天黑地暗,雷声隆隆,电光闪闪,大雨像敲破水缸一样倾泻下来,地层像要塌下去一样震荡,眨眼工夫平地一片汪洋。他们知道孩子给雷公和龙王逃脱了,是雷公和龙王来报仇。他俩就爬上木船和竹筏逃生,冲过惊涛骇浪寻找两个孩子。可是大水茫茫,哪里有孩子的踪影?

忽然在船头不远处,有个圆滚滚的大葫芦,随波逐浪漂浮过来,渐渐与船头接近。这时在葫芦里的特依和达依兄妹,听见有人说话,就好奇地从葫芦口探头出来张望,看见父母在船上晃晃荡荡过去,便

齐声呼喊。卜伯夫妻见了孩子,高兴得连哭带喊。说话间,浪涛已把葫芦掀去很远,这时卜伯驯养的那只野鸭,在天空盘旋,它见了主人高兴地“呷呷”叫了几声,落到船上。卜伯夫妻骑上野鸭,一直飞到天河去,后来变成两颗明星。

过了四九三十六天,风停雨止,洪水退回大海,中界只剩下特依和达依兄妹活着。他们走出葫芦,看见大地冷森森,不见一根草木,遍地泥泞,好不凄凉!

他们已饥饿得没有一点力气,只好吃死了的鱼虾充饥,喝洼地的积水解渴。这时,忽然有个白发银须的老公公站在他们面前说:“孩子们别哭啦,有你们俩,中界会有生机的!”说完就给他俩一人一包种子,教他们分头撒在四周山野和田地上。片刻,漫山遍野,到处长满树木瓜果,田地里长出黄灿灿的五谷。老公公又给他们两块石片,教他们一击,就有火花飞迸出来。兄妹俩看到大地复苏,有食物,又有火取暖,十分高兴。老公公又对他们说:“孩子们啊,因为你们的父亲砍断了雷公的脚,斩断了龙王的胡须,它们才发洪水来报仇。现在中界只有你们兄妹俩活着,你们就结成夫妻,重新创造世界万物和人类吧!”

特依先开口说:“老公公啊,你救了我们,我们感激不尽,但要同胞兄妹结成夫妻,是万万不能的!”

“这是天意,违拗不得啊!”老公公说。

特依说:“怎么见得是天意呢?”

老公公说:“这样吧,你们面对面各后退九步,我喊一二三,你

们同时吐口水,如果你俩口水相碰,变成一双蝴蝶,就见得是天意了,你们就结成夫妻。”

他们兄妹照着老公公的话去做。果然,口水相碰,变成一对蝴蝶飞向天空。

可是兄妹俩还不服,齐声说:“这是在我们吐口水的时候飞来的蝴蝶,不见得是天意,我们不能结成夫妻!”

老公公见他们不服,又说:“好吧,那就再试一次看,特依你到左边山坡顶去,达依到右边山坡顶去,各人拿一块圆石头,我把白扇子摇第三次,你们就同时把石头滚下山坡,如果两块石头碰在一起,这就是天意,你们俩就结成夫妻。”

他俩照老公公的话去做。果然,两块石头滚到山坡脚中间,就紧紧贴在一起。但特依兄妹还是不服,都说:“两边石头同时滚下山坡来,碰在一起不是天意,是巧合,我们不能结成夫妻!”

老公公为了使他们心甘情愿结成夫妻,又说:“好吧,那就再试一次看看,男的到南边山头去,烧起一堆火;女的到北边山头去,也烧一堆火。如果两堆火的烟,在空中互相绕合起来,就是天意了,你们俩就结成夫妻。”

他们都点头,照着老公公的话去做。果然,南山头的火烟和北山头的火烟,在半空中绕合起来,袅袅升上云天。这样,他们手挽手跪拜老公公,情愿结成夫妻,老公公说了几句吉利的话,就无影无踪了。

过了十个月,女的怀孕期满,分娩了。但是生下的不是男娃,也不是女娃,而是一个圆溜溜的肉团。夫妻俩很伤心,又啼哭起来。忽

然间听到:“哈哈哈,我来贺喜啦!”他们抬头一看,见是老公公,便说:“老公公啊,我们的孩子,不是男又不是女,你来贺什么喜?”老公公又笑道:“以后你们的子孙就多啰!”

说着递给他们一块竹片说:“看吧,竹片上有九十九个字,就是九十九个姓氏,你们快把肉团切成小片片,每念一个姓,就抛出一片肉,这样,你们的子子孙孙就全中界都有!”说完又无影无踪了。

他们夫妻照着老公公的话去做,念完了九十九个姓,抛出了九十九块肉片,就有四十四个女人和五十五个男人出现在他们面前,个个长成大姑娘和壮汉子。

九十九个姓念完了还剩下七块肉片。特依一手把那些肉片拿起来,说:“韦。”全抛了出去,又出现四个男人和三个女人。因此,现在男人比女人多。这七个人见其他兄弟姐妹都有姓,就问道:“爸爸妈妈啊,众兄弟姐妹们都有自己的姓,我们还没有呢?”特依说:“你们七兄弟姐妹就姓韦吧。”因此,现在壮族中姓韦的多。原来九十九个姓,加上姓韦,就成了百家姓。

从那时候起,中界的人又多起来,姓氏百家,但都是卜伯的子孙。特依、达依俩又把全部本领传授给了众子女,然后叫他们自成家立业去了。众子女临走时,特依说:“异姓结成夫妻。”从此,同姓不通婚的习俗就传下来了。

白族本主神话故事

段本主恨鸡 ——银桥区双鸳村本主 双鸳村的本主姓段,名字已失传了。据说他是南京人,在南诏当大官,同段宗榜的官职一样大。封号是清平景帝,又称护国武帝。因为他做人忠厚诚实,办事光明磊落,而且和蔼谦恭,所以北朝的朝都就没有设在双鸳村,而是设在庆洞村。要不然,那北朝朝都的本主座位,该是由他来坐了。 古时大理城的南面一带叫南乡,城北一带叫北乡。南乡设有南朝都,都主是将军洞的李宓多,北乡也设有北朝都,都主是庆洞村的段宗榜。朝都,好比是首府,为各村本主庙的中心地。朝都的本主,就是首领,各村的大小本主统归他管辖。这位都主不仅威镇苍洱,受本村人的供奉,同时还享受各村人的朝拜和祭祀。 当时,按照段本主的官职和功劳,把北乡的朝都设在双鸳村,让段本主当都主,也是合情合理的事。可是,他却偏偏要去找段宗榜商量,结果反把事情办差了。 段宗榜和段本宅在朝中时,和衷共事,相处很好。这天两人一见面,更是亲热得不得了,彼此寒暄过后,双方倚棋桌对面坐下,一边走着棋子。一边滔滔不绝地叙谈,古往今来,天上人间,无所不及。直到黄昏时分,话头才转向正题。 段本主说:“今日我来找你,有件要紧事同你商量,不知该说不该说?”

段宗榜捻捻胡须,皱皱眉头说:“你是怎么啦?你我情同手足,无话不说。现在突然跟我讲起客气来,可是有什么冒犯之处呀?” “不,不,不。请你莫要见怪。”段本主照实说,“我想问你,北朝都设在哪村好。” 段宗榜爽快地应道:“这北朝都嘛,设在你村我村,不都是一样,你坐我坐,也没有哪样关系呀!” “不过,俗话说,砍断的木头才好抬嘛。” “那就设在你们双鸳村好了。” 段本主一听,脸涨红了:“这万万使不得!你德高望重,我岂敢高踞于你之上。这北朝都,理当设在庆洞村才合,你坐中央本主之位,是符合天意,顺应民心的啊!” 他们互相谦让,久久难以定夺。最后议定以鸡叫先后来决定,明早哪村的公鸡先叫,北朝都就设在哪村。 第二天清早,庆洞村的公鸡先叫,双鸳村的公鸡后叫,北朝都就决定设在庆洞村,段宗榜就成了中央本主。可是,段宗榜却没有去庆洞村坐朝,而是到上阳溪当了本主。他的位子,被他的弟弟抢先去上任,占掉了。 这消息一传开,各村本主都愤愤不平,段本主心里更不好受,怨来怨去,只怨双鸳村的鸡不争气,叫迟了。他决心同鸡绝缘,也绝不吃鸡。从此,无论是公鸡还是母鸡,他都十分痛恨,一见着就生气,谁要是忘记了他的这一忌讳,把鸡拿进本主庙来供他,

壮族三月三歌节故事传说

民俗故事之——壮族三月三歌节 提到三月三,绝大数人首先想到“壮族三月三申遗”,其实不然,三月三后面的民俗小故事更让人温暖。 据民间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大约在古代,有一位老婆婆,无夫无子,心地善良的她救了一条小蛇,当然不是农夫与蛇的故事。老婆婆一直照顾着小蛇直到它的伤完全愈合,康复后小蛇却不想离开老婆婆了,作为报恩,想一直一直呆在老婆婆身边,像她的孩子一样尽孝心。但是,人和动物是有别的,小蛇为了和老婆婆在一起斩断了自己的尾巴,尾巴变短的小蛇从此就成了“特掘”,从此,“特掘”是它的种类也是它的名字。在壮族文化里,“特”是男的意思,“掘”就是短尾巴的意思,这一切也特别有意思。 更有意思的是,老婆婆也当真把特掘当做她的儿子来养,相处还特别的和睦,用当今的话来说即使人和动物和睦相处,老婆婆就是这个号召的先祖。后来在壮族里,壮族人也习惯和流行把打猎而来的活物拔掉尾巴上的动物毛,使之成为家里的一员。说明了啥,最开始的驯养动物,中华文化真的是博大精深。肯定也有人会疑问,为什么非要把动物的尾巴给去掉了,其实这也是人们原一个原始人进化到堂堂正正文明人的美好寄托和转变。 故事当然还没有end,突然有一天,老婆婆去世了,左邻右舍帮忙下葬了老婆婆后,对特掘说:“特掘,老婆婆平时对你挺好的,视为己出,现在你该怎么报答她呢?”特掘仿佛听懂和明白了左邻右舍的话,灵力大作,自己带走了老婆婆的灵柩到大明山峰上,供老婆婆死后能够清修。刚好,这天就是三月三,从此以后,每年的三月三,大明山地区都会阴雨绵绵,当地人就知道是特掘回来看望老婆婆了。 人们被老婆婆的善良和特掘的感恩之心所感动,特此给老婆婆建了一座庙来供奉,壮族人也开始将蛇视为神圣之物。在中华文化里,有很多的图腾都可以看见蛇的影子。大明山也被视为人死后灵魂的最后归属,名副其实的圣山——大明山。

什么是民间故事及民间故事类别

什么是民间故事及民间故事类别 本文是关于什么是民间故事及民间故事类别,感谢您的阅读! 什么是民间故事及民间故事类别民间故事是从远古时代起就在人们口头流传的一种以奇异的语言和象征的形式讲述人与人之间的种种关系,题材广泛而又充满幻想的叙事体故事。民间故事按内容可分为幻想故事、动物故事、生活故事、民间寓言、民间笑话5类。它有以下特征: 1.时代久远。往往伴随着人类的成长历程而经久不衰。 2.口头传播。民间故事大都以口头形式传播。 3.情节夸张、充满幻想,大都表现了人们的良好愿望。 4.多采用象征形式。 它们往往包含着超自然的、异想天开的成分。民间故事就像所有优秀的创作一样从生活本身出发,但又并不局限于实际情况以及人们认为真实的和合理范围之内。 一、幻想故事(或叫民间童话)包含丰富的想象成分,充满浪漫色彩。 1.主人公多为普通劳动者,其中的情节、事物和部分人物有超自然的性质。常把现实中不可能的事情当作可能实现的事情表现出来。 2.情节常采用“三段结构法”;人物、情节、语言基本定型,在不同地区也时有变异。 3.古代流传的幻想故事有《毛衣女》、《叶限》、《吴堪》等。 二、动物故事。

1.以动物为主人公。 2.动物常被拟人化。 3.有的借动物间的纠葛表现社会现象、人际关系;有的解释动物的习性;有的寄寓着明显的教训意义。 三、生活故事。 1.取材于现实生活而加以虚构。 2.现实性较强,故事往往扬善抑恶。 3.篇幅比较短小,人物性格单纯,常常运用对比的手法。 4.有时也采用三段结构法。风格较为朴实、明快。 四、民间寓言。 是广大人民创作的包含有明显教训意义的口头散文故事,风格含蓄、幽默、发人深省。 例如不少先秦的著作中记录或引用了寓言故事,如《揠苗助长》、《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等。 五、民间笑话是幽默、滑稽性的短小故事,大量是讽刺人民内部生活和性格中的某些缺点的作品。 许多优美的民间故事,象广为流传的《孟姜女的传说》,已成为我国著名的四大民间故事之一(其他三大著名故事是:《牛郎织女》、《白蛇传》、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少数民族民间故事

少数民族民间故事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篇一:少数民族故事 中国共56个民族其中除了汉族其他55个都是少数民族 按民族名称拼音顺序排列分别是: 1 阿昌族聚居于云南 2 白族主要聚居在云南大理 3 保安族居住在甘肃省内大河家地区 4 布朗族分布在云南西部和西南部 5 布依族居住在我国西南地区的盘江、红水河流域 6 中国的朝鲜族是明末清初从朝鲜半岛移居东北形成的 7 达干尔族主要聚居在嫩江两岸 8 傣族多居住在我为云南的亚热带地区 9 德昂族散居于云南省西南部

10 东乡族居住于甘肃省临夏东北部 11 侗族居住在湘、黔、桂三省毗临地区 12 独龙族世代聚居于云南的独龙河两岸 13 我国的俄罗斯族是俄罗斯的移民和苏联归国华侨的后裔 14 鄂伦春人世世代代游猎于大小兴安岭的茫茫林海之中 15 鄂温克族世居于额尔古纳河以南的广阔地区 16 高山族生活在中国的台湾、福建、湖北等地 17 仡佬族多数居住在贵州西部 18 哈尼族主要居住在云南南部 19 哈萨克族主要分布在新疆北部 20 汉族是我国人口最多的民族一般全国都有 21 赫哲族世居东北的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下游沿岸 22 回族是中国信仰回教的民族之

一,人口较多,分布在全国几乎三分之二的县23 基诺族聚居于云南的基诺山一带 24 京族主要聚居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以从事渔业为主 25 景颇族居住在云南境内的亚热带山区 26 柯尔克孜族聚居于新疆西部,是个传统的畜牧民族 27 拉祜族聚居于云南 28 黎族生活在中国的海南岛 29 僳僳族主要分布在云南西北部山区,多居于半山以上 30 珞巴族居住在甘肃东南部 31 满族努尔哈赤推行八旗制度以后,满族人均在旗 32 毛南族主要分布在广西的山区,是一个传统的农业民族 33 门巴族居住在CZ的门隅地区和墨脱县,由于山河阻隔,外人难涉,历史上曾将门巴族的居住地称为“隐藏地”,至今流传着许多神秘的传说

壮族的传说故事

壮族的传说故事 壮族是我国众多民族中的一员,壮族的热情好客和丰富多彩的独特文化令人向往,让人想亲身去感受一下壮族的美。那你知道壮族的传说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给大家分享的壮族的传说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蛙婆节”,也称“青蛙节”或“蚂虫另节”。它是东兰壮族人民以村寨为单位,在每年正月期间自发举办的、以祈求新年风调雨顺、人寿粮丰、六畜兴旺为目的的最隆重的传统文化活动。传统的“蛙婆节”活动一般从正月初一开始,至月末结束,历经四个环节,为时近一个月。 传说青蛙是天帝派下凡间专事桑稼的农神,但一农夫不知其尊卑,错将夜间满野欢叫扰眠的青蛙全部毒死,造成当年天地大旱,颗粒无收,无以聊生。然而,酿成大祸后村民却始终不知个中原因为何。后来,天帝道明原由,令下民将死去的青蛙一一找回,日夜祭拜,并以最隆重的仪式逐个埋葬,以赎过罪,求得来年风调雨顺。年年岁岁沿袭,因此成节事,即今“蛙婆节”。 每年正月初一起,村民们便敲锣打鼓遍野寻蛙。一旦找见,人们立即欢呼雀跃,奔走相告,田间歌声四起,村寨锣鼓喧天,户户鞭炮齐鸣。这就是“蛙婆节”的第一阶段“寻蛙婆”。 蛙婆找见后,便拿到寨中专门的祭蛙亭,经颂蛙师一番祷颂后,

将青蛙装入金黄色的竹筒灵棺内,再由两个人抬着“蛙婆棺”在寨内挨家挨户临门祝贺赐福,当几位诵师代蛙婆念完祝语后,主人家立即热情虔诚地将糯米、钱币、糍粑、红蛋等奉给蛙婆,以示感谢。晚上,将蛙婆重置于祭蛙亭,全寨男女老少尽聚于此“守灵”,烧拜尽孝许愿祷告。 这是第二阶段“祭蛙婆”。月末未至,祭蛙时间较长,寨中老幼日夜聚集于此掌灯结彩,敲打铜鼓,对唱山歌。这是活动的第三阶段“唱蛙婆”。及至月末,人们选好宝地,择准良辰,由蛙师按常规举行仪式后,在蛙师、长老的引领下,全寨老少高举画有五谷六畜、虫鱼鸟兽的幡旗,敲锣打鼓,劲吹唢呐,高号牛角,浩浩荡荡地为蛙婆送葬。 这是“蛙婆节”最后阶段“葬蛙婆”。葬蛙之日,方圆域地十里八乡男女老少知讯尽来,田间地头,满山遍野,人山人海,极其热闹。至夜,葬蛙之处篝火熊熊,铜鼓声声,山歌对对,亦歌亦舞,通宵达旦,好一个壮家人的“狂欢夜”。 壮族的传说故事:莫一大王相传莫一大王是河池南丹人,小时候就非常聪明勇敢。他生得相貌堂堂,力气非凡。十五岁时,就能舞得起四百斤重的大刀,拉得开三百斤力的弓弦,射得出四十斤重的响箭。莫一大王不但力气大,武艺也十分高强。他种有一棵大葡萄,那葡萄藤长的又粗又大,藤蔓直搭到丹州后面的莲花山顶上。每天他都跳到葡萄架上面练武。说也奇怪,每当莫一大王使劲挥动刀枪练武的时候,葡萄叶子就纷纷飞飘起来,一片接着一片,一直飞向皇宫。

梧州市龙母庙旅游开发状况调查报告

梧州市龙母庙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及旅游开 发状况调查报告 梧州素有“百年商埠,千年古城”的美称,悠久的历史,连绵的山峦,覆盖的水域,使得梧州富含了独特的地域及历史文化—龙母文化。2011年5月29日,我们小组对梧州的龙母庙进行了一番深入细致的社会历史实践调查。 一、龙母的传说: 龙母是流传 于我国西江流域 民间的颇具特色 的一位女神。《中 国神话传说》记 载:“秦始皇时 代,有两个传说, 一个是关于陷湖 的传说,一个是

关于龙母的传说”。传说龙母,本姓温,其父温天瑞,其母梁氏,温生于周赦王二十五年(公元290年)农历五月初八,出生在藤县水东街孝通坊,卒于秦始皇三十六年(公元前211年)。温氏幼时因洪水被放在木盘漂流到广东悦城,被一姓梁渔翁救起并抚养成人。传说有一天,温氏在溪边拾得一卵,里面生出五条小龙,经温氏细心养护,长大后放归大海。从此,人们把温氏称作龙母。龙母在五小龙的相助下,带领人民抗洪治水,让老百姓过上风调雨顺的日子。 二、梧州龙母庙的由来及概况: 后人为了纪念龙母,在西江流域建了无数的龙母庙,便也有了梧州气势磅礴的龙母庙。梧州的龙母庙又称太庙,并

没有梧州龙母是悦城龙母的母亲的意思,而是说梧州龙母庙的历史比较悠久罢了。 梧州龙母庙始建于北宋初年,座落在景色秀丽的桂江岸边,枕山面水,輿地通泉,是一座真正的千年神庙。原由山门、前殿、后殿、左右厢房、角亭组成。后因战乱部分建筑曾受毁损。从1987年龙母庙重光以来,经过不断修缮,既保持了古建筑的风格和特色,又增添了牌坊、行宫、龟池、观音亭、赐福亭、放生亭、龙母素食馆等主要建筑。2005年梧州市政府在原龙母庙的北面划出10.2公顷的土地作为龙母庙的扩建用地,总投资6000多万元。使龙母庙的占地面积由原来的5000多平方米扩展到10万平方米,现在已建成了牌坊、前殿、龙母宝颠、龙母寝宫、钟楼、鼓楼、塔楼、厢房、连廊、以及中国最高的38米龙母圣像。

五年级《中国民间故事》比较阅读初探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4f8050459.html, 五年级《中国民间故事》比较阅读初探 作者:李钰 来源:《小学生作文辅导·中旬刊》2019年第12期 【摘要】?笔者主要通过“三比”来初步探索五年级《中国民间故事》的比较阅读方法:通过比较故事情节,提升学生复述能力;通过比较人物形象,提高学生赏析能力;通过中外对比阅读,提升学生思辨能力。 【关键词】?五年级;《中国民间故事》;比较阅读 阅读学理论认为,阅读教学的直接目标是阅读能力,间接目标是发展思维能力,潜在目标是陶冶思想情操。而比较是思维训练的一种重要方法,通过比较可找出事物间内部和外部的联系与区别,掌握其相同点和相异点,从而把握不同事物的本质特征,达到认识多类事物的目的。所谓比较阅读,是指在阅读的过程中,围绕一定的学习目标,针对某个文本材料(或是字词、句段,或是内容、形式,或是作家、风格等),联系与之相关的内容,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进行比较,经过观察、分析、综合、概括,重新加以排列组合,使之在头脑中形成新优化信息群的思维过程。 对于五年级的孩子来说,之前已经学过《普罗米修斯盗火》《开天辟地》等中外神话故事,五上又接触了《猎人海力布》《牛郎织女》等民间故事,于是在课外阅读时,我推荐了《中国民间故事》这本书,民间故事口耳相传,耳熟能详,其中的人物、故事,学生都不陌生,如何为学生和文本搭建阅读对话的桥梁,激活学生的情感和思维,让学生在这本书中能够得到不同的阅读滋养,我主要采用了比较阅读的教学方式,从而让学生更好地达成阅读内容与学习主体的时空对接。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进行了以下“三比”: 一、比较故事情节——提升复述能力 民间故事是从远古时代起就在人们口头流传的一种题材广泛的叙事体故事。在口耳相传的过程中,传递着人们美好的愿望。既然这是一种口头叙述的文学,学生也应该具备讲述的能力,而部编版五上第三单元的教学目标是创造性地复述故事。在教学实践中,我进行了如下尝试: 在执教《开天辟地》一文时,我补充了另外两个故事《精卫填海》和《后羿射日》,学生在交流故事主要内容之后,我追问了一个问题:同学们,发现这三个故事在故事情节上有什么相同点吗?学生思考之后交流: 生1:我发现了三个故事开头都是遇到了困难。比如《后羿射日》,一开始是天上有十个太阳,百姓苦不堪言。

大理白族宗教信仰

大理白族本主文化的调查研究摘要:本主崇拜是白族的民间信仰。研究白族本主文化,探讨本主的起源、传说、功能,了解本主文化的祭祀仪式,对正确理解本主崇拜的意义,全面了解白族的文化有着重要作用。 关键字:白族;本主;本主传说;功能;祭祀 内容:白族,是我国西南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白族地区经济繁荣,文化发达,有着自己光辉灿烂的科学文化,在天文、历法、气象、医学、文学等领域都有许多发明创造和优秀作品。自古以来,就形成了稳定的白族群体。本主崇拜与白族社会的政治、历史、哲学、生产生活、文化艺术、风俗习惯等交织在一起,深深扎根于白族人民的思想意识中,形成了独具一格、丰富多彩的本主文化。 由于白族祖先的来源较为复杂,白族传统社会是一个具有多元宗教信仰的社会。在社会历史变迁中,宗教信仰也游离不定,人们曾信奉原始宗教、佛教、道教和本主信仰。但随着社会相对稳定,民族共同心理的确立,才渐渐形成了比较固定的崇拜对象——“本主”。一般认为,本主崇拜源于农耕祭祀。本主信仰在南诏时期即已形成,以后又历经数百年的发展,本主数量不断增加,文化内容越发丰富,才形成如今的本主崇拜格局。在19世纪以后,基督教和天主教虽传入白族地区,但只有极少数人信仰。

本主宗教是白族信奉的宗教,本主崇拜是白族独有的一种宗教信仰。本主一词的含义“本境最高贵的保护神”。本主,白族话称为“武增(音译)”。武,意为地方;增,意为主。因此,按字面翻译应为“地方之主”,或称为本境之主,简称为“本主”。这些称呼有祖先和主人的含义。本主宗教是以祖先崇拜、自然崇拜、英雄崇拜、图腾崇拜为完整体系的宗教,且祖先崇拜、英雄崇拜是本主宗教的崇拜核心。 本主有“景帝”、“皇帝”、“灵帝”、“圣母”等多种封号。白族本主崇拜的特点是开放性。白族的本主崇拜除了保留着本民族原生的原始崇拜外,还吸纳了佛教和道教的神祗、教义。 为数众多的本主大体可分如下几种类型: 一、自然本主,如石头、水牛、猴子、白骆驼等; 二、神灵本主,如山神、谷神、猎神、龙王、太阳神等; 三、英雄本主,杜朝选、段赤诚、柏洁夫人等; 四、帝王将相及祖先本主,南诏、大理国王及高级将领细奴逻、阁 罗凤等; 五、外族人本主,如郑回、杜光庭; 六、佛教与道教神灵本主,如观音老、关羽、李靖等。 每个本主神,都有典雅的封号,都有口传或成文的传说故事。 周城本主——杜朝选 传说不知什么时候,周城村中的两个女子,上云弄峰砍柴,经过蝴蝶泉,被一个少年邀去喝茶,她们被缠不过,回头向村中逃跑。不料走错了路,向霞移溪山峡中跑去,却被巨蟒所变的少年掳入洞中,

广西梧州龙母庙导游词

广西梧州龙母庙导游词 各位游客: 大家好,欢迎来到我们骑楼城龙母庙景区的龙母庙景点参观和游览。我是导游,我叫×××,大家可以叫我小×。 龙母,是我国民间流传的周秦之世的女神,对于她,既有不少翔实的史话,更有许多神奇的传说。袁坷的《神话传说》就说过;“秦始皇时代,有两个传说故事,对后代有着普遍 的代表性质:一个是关于陷湖的传说,一个是关于龙母的传说。”今天我很荣幸能和大家一起走进龙母的历史与传说中,领略龙母文化的精髓,探访龙母影响力和知名度与妈祖媲美之谜。 我们即将游览的梧州龙母庙,是梧州著名的游览景点之一,始建于北宋初年,座落在景色秀丽的桂江岸边,枕山面水,舆地通灵,是一座真正的千年神庙。原由山门、前殿、后殿、左右厢房、角亭组成。后因战乱部分建筑曾受损毁。从1987年龙母庙重光以来,经过不断修缮,既保持了古建筑的风格和特色,又增添了牌坊、行宫、龟池、观音亭、赐福亭、放生亭、龙母素食馆等主要建筑。XX年梧州市政府在原龙母庙的北面划出公顷的土地作为龙母庙的扩建用地,总投资6000多万元。使龙母庙占地面积由原来的5000多平方米扩展到

10万平方米,现在已建成了牌坊、前殿、龙母宝殿、龙母寝宫、钟楼、鼓楼、塔楼、厢房、连廊、以及最高. 的38米龙母圣像。 龙母,姓温,诞生在战国时期的楚国,而生活于并吞六国的秦代。大概在距今二千二百九十一年前的楚怀王辛未年(也就是东周周赧王的二十五年)的农历五月初八日,古老的梧州之地的藤县水东衔孝通坊温天瑞的家里。 龙母的诞生与众不同,带有“苍天呈瑞”的色彩。《孝通祖庙旧志》说她“甫生发长竞尺,仪容瑰伟”,译成现代汉语就是,龙母刚刚生下来,头发就有一尺多长,而且容貌长得非常奇异魁伟。这当然不是一般初生婴儿可以比拟的了。所以说,龙母从来以这个世间的那一刻起,就已经颇具神奇色彩了。 龙母是一位奇女子,她一生下来,黑油油的头发就有一尺来长,而且身体儿很奇伟,脸庞儿很漂亮。特别值得珍贵的是,她有一颗晶莹的善良的心,她从幼立下誓言:要利泽天下,为老百姓做点好事。 (在五龙柱前) 大家所看到的叫五龙柱,说起这五龙,就是跟龙母晶莹善良的心有关的。一天,温氏到江边去洗衣服,洗着,洗着,突然看到旁边熠熠发光,觉得奇怪,便慢慢地走了过去,只见水中沉着一颗象“斗”那么大的巨蛋,通体晶莹闪亮,这,

白族有什么民间故事

白族有什么民间故事 大理的山川,翠绿雄伟,实在迷人。苍山上十八条溪水落石出,像一条条闪光的银链,悬挂在山峰之间,真是好看。苍山有十九峰,其中有一个叫玉局峰。每到十冬腊月,玉局 峰上便出现一缕洁白的云彩,袅袅婷婷,宛如一个姣洁美丽的女子,伫立有玉局峰顶,向 洱海眺望,那景色更是动人。不过,这朵云彩一出现,大理一带就狂风大作,刮得平静的 洱海顿时白浪滔天,波涛滚滚。直到把海底的一块石坪吹得露出水平,狂风才停息下来。 这朵神奇的云彩有个动人的名字,就叫做望夫云。关于它,流传着一个传说。 相传一千多年前,南诏王有个公主长得很美丽,又很善良,她的眼睛像洱海水一样明亮,她的心地像清碧溪水那样纯洁。公主已经十九岁了,可是南诏王还没有招上驸马。王 孙公子争相向公主求婚,但公主觉得都不称心,一个也没有答应。 就在这一年的春天,公主在绕三灵盛会上认识了一个年轻的猎人。这个猎人从小失去 父母,独自居住在玉局峰的岩洞里。公主很同情他的遭遇,又见他长得英俊、魁伟,就看 中了他。猎人见公主长得俊俏,对人又和气,也很喜欢她。 公主看中猎人以后,时刻都思念他,想得白天吃不下饭,晚上睡不好觉。有一天,南 诏王突然告诉公主,已把她许给大军将了,择定吉日就要成亲。听到这意外的消息,公主 焦急得整整哭了一夜,两只眼睛都哭肿了。第二天清晨,晨雾刚刚散去,公主在窗前呆望 着青翠的苍山,心如乱麻。这时不知从哪里飞来一只喜鹊,落在窗前的树枝上,喳喳地叫 个不停,叫得公主心更烦了,说:“小喜鹊,小喜鹊,你知道心中的忧愁吗?”不料,小 喜鹊轻轻地点了两下头。 公主连忙说:“小喜鹊,那就请你带个口信给玉局峰的猎人,叫他快来救。”小喜鹊 又点了点头,飞走了。 小喜鹊一直飞到了玉局峰。这时猎人刚从云弄峰打猎回来,正要进洞。小喜鹊停在洞 口的桂花树上,朝着猎人喳喳地叫。 猎人奇怪地问:“小喜鹊,你有什么话要对说吗?” 小喜鹊说:“南诏王要把公主嫁给大军将了,公主要你赶快去救她。” 猎人认识公主后,也天天思念着她,现在听说公主就要嫁人了,心里急得像烧着一盆火,他背起弓箭就往山下奔去。走到半路,看见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背着一只背箩,一 瘸一拐地在前面走着。 猎人问他:“老爷爷,你要去什么地方,你的腿怎么啦?” 老人回答说:“去山上采药,不小心摔坏了腿。唉,怕到天黑都回不到家啦!” “老爷爷,背你走吧!”

《民间故事》

1.公鸡叫三遍,太阳跟着出来。 2.古时候人们为了驱赶凶恶的“年”而仿照竹子做成鞭炮,称之为(爆竹)。 3.神农尝百草,神农尝了“断肠草”而死去了。人们称神农为“药王菩萨”。 4.狼来了中小孩撒了三次谎,第三次羊全被狼咬死了。 5.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 6.白头翁是一只懒惰的鸟,怕干活就把头发染白了。 7.猎人海力布把小白蛇送的宝石含在嘴里能听懂各种动物的话,因为他为了救大家,把听到的话告诉了别人,最后变成了一块僵硬的石头。 8.鲁班后人尊称他为木工的祖师。 9. 掌管华山的神仙是(三圣母),她有一盏王母娘娘赠送的(宝莲灯)。她的哥哥是(二郎神),儿子叫(沉香)。沉香到华山打败二郎神,救出了三圣母,得到了宝莲灯。 10.一幅壮锦是妲布花了三年的时间织成的。 11.白娘子为了救许仙水漫金山法海将白娘子压在雷锋塔下,最后法海躲进了一只螃蟹的硬壳里,白娘子是白蛇,小青是青蛇。 12.梁山伯与祝英台最后化成了两只五彩的蝴蝶。 13.孟姜女去长城找丈夫范喜良,得知丈夫已死,哭倒了长城,秦始皇让她做妃子,她不从,跳下大海,最后与丈夫在海里团聚。 14.弄玉和箫史吹箫引凤 15.一个叫苏和的牧童用白马的骨头制作了第一把(马头琴)。 16.赵州桥的桥下面还留有鲁班托桥的一只大手印。 17.六郎杨延昭冰冻遂城打败敌军。 18.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 19.歌仙刘三姐是壮族的。八月十五是壮族的传统歌节。 20.巧儿教会大家养蚕,人们都称她为“蚕花娘娘”。 21.“何首乌”原名叫“何守虎”能使头发变黑。 22.刘备、张飞和关羽桃园三结义。 23.诸葛亮让张飞数芝麻。 24.顾恺之点睛。 25.王维醉画葡萄架。 26. 彩虹的两端是两只美丽的金蟾扯着。 27.乡亲们为了纪念大阿福舍己救人,用家乡的惠山黄泥捏了“大阿福”泥像供在堂前和房中。 28.汪嘉克服困难将幸福鸟带回家乡西藏。 29.吴晓顺让爪哇国的国王废除活埋六十岁以上的老人这条规定。 30.老铁匠留给儿子的传家宝是全套的铁匠工具。

龙母传说

秘境广西,龙母传说 很久很久以前,大明山脚下的小村子,有一个没有名字的雅迈(状语指寡妇),一个人过着孤苦伶仃的生活。 有一天雅迈去赶圩卖鸡蛋,路过一个鱼摊,看到鱼摊的水盆里有一条奄奄 一息的小蛇,顿时心生怜悯停下脚步看着小蛇,小蛇也用力抬起头看着雅迈。 雅迈迟疑了一下,跟卖鱼的说,可不可以用鸡蛋换水盆里的小蛇。卖鱼的大叔 看看雅迈,再看看她提篮里的鸡蛋,开玩笑说这可不是一般的蛇,头上还有角,搞不好是天上的龙,你这几个鸡蛋太少了,还是拿去换盐吧。雅迈坚持着用鸡 蛋跟卖鱼的换小蛇。卖鱼的大叔很为难的答应了,叮嘱雅迈回去要是后悔了不 要跟别人怪他骗了鸡蛋。雅迈满口答应,把鸡蛋留给卖鱼的,将水盆里的小蛇 小心翼翼的放到提篮里回家了。 雅迈回到家又仔细看了看小蛇,蛇头上还真有一个角一样金色的小突起, 她把小蛇养在水缸里,象对待自己孩子一样精心照料,小蛇慢慢地恢复了元气,常常从水缸里爬出来,绕在雅迈的脚边,亲热得想雅迈的儿子。 雅迈看到小蛇已经康复了,准备把小蛇带到野外放生,于是晚上特意多抓 了一些鱼虾给小蛇吃。第二天,雅迈用提篮装着小蛇来到野外,将小蛇放到鱼 虾很多的水潭边,小蛇游到水里不见了。雅迈在水潭边站了一会儿,用衣角擦 擦眼泪,然后提着篮子回家了。雅迈一整天都心神不安,老想着小蛇,担心小 蛇又被人抓住。一直到傍晚,雅迈有些后悔,心想要是小蛇认识路能找回来该 有多好。这时,雅迈突然听到门口有声响,雅迈打开门一看,小蛇竟然真的找 回来了,还带回来一条鱼。门一开,小蛇就爬进家里的水缸,雅迈怎么叫也不 出来。雅迈喃喃自语,看来是不愿意离开啊,我也没有孩子,就留下来当我的 儿子吧。小蛇仿佛听懂雅迈的话,从水缸里爬出来,亲热地缠着雅迈的脚。

壮族三月三的由来

壮族三月三的由来 农历三月初三,俗称“三月三”,是壮族人民举行歌圩的日子。因此,又叫歌婆节(歌舞节)。 “歌圩”,是外族人给壮族定的汉名,壮语叫“欢龙垌”,意思是到田间去唱的歌;有的地方叫“欢窝敢”,意为出洞外唱的歌。因为过去壮族人很少建寺庙,神像都放在岩洞里。岩洞里是神圣的地方,必须保持肃穆,只有到岩洞外才能放声自由歌唱。 “如今广西成歌海,都是三姐亲口传”这句在广西流传的山歌歌词,说明壮族歌圩节的起源,和歌仙刘三姐有着密切的关系。 据说刘三姐是唐朝人,出生在广西宜山一个渔民家里。从小爱唱山歌,成年以后容貌美丽,出口成歌。附近有个财主莫怀仁想强抢刘三姐与他成亲,刘三姐誓死不从,莫怀仁叫人把刘三姐抛入河中。刘三姐顺水漂流到柳州,幸被搭救,生活在鱼峰山下。乡亲们闻讯,纷纷赶来学歌。后来她与一青年猎人结为夫妇,就一直在这里传歌。莫怀仁得知后,又勾结官府,把刘三姐夫妇抛入鱼峰山下小龙潭。半夜,月明星稀,当乡亲们把他们两个打捞上来时,忽然一阵清风,只见刘三姐和青年猎人骑在一条鱼背上,一边唱歌一边腾空而去。自此,人们都说刘三姐成仙去了,便把刘三姐称为歌仙。后世的人为了纪念这位歌仙,便在每年农历三月三,刘三姐“成仙”的日子,唱山歌三天三夜,歌圩就此形成。 据记载,歌圩节已有上千年历史。宋人著的《太平寰宇记》中,已有壮族“男女盛服……聚会作歌”的记载。宋元以后,壮族山歌的发展尤为突出,歌会十分盛行。到了清代,形成了数百人以致数千人聚唱的大规模“歌墟”。 每到歌圩期间,青年男女便穿上节日的盛装,云集山头旷野或竹林草坡即兴对唱,相互盘答,歌声此起彼伏。在歌墟中,勤劳智慧的壮族人,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山歌,使这一传统的民族节日充满了迷人的音韵。 壮族三月三习俗 1、包五色糯米板 节前家家准备五色糯米板和彩蛋。人们采来红兰草、黄饭花、枫叶、紫蕃藤、用这些植物的汁浸泡糯米,做成红、黄、黑、紫、白五色糯饭。相传,这种食品是深得仙女们的赞

大理神话传说

大理神话传说 大理历史悠久,是云南最早文化发祥地之一。民间流传着很多关于大理的传说,你又听过多少?下面是为你整理的大理神话传说,希望对你有用! 大理神话传说篇1:观音的神话 大理神话中有关观音的最多,其中以制服罗刹一事为人民喜闻乐道,至今不衰,因为它反映了正必胜邪的信念。这个神话讲的是:远古的大理坝子,是一片汪洋,罗刹统治着这块土地。观音为了使山头上的人民有耕种之地,向罗刹借一块只有白狗跳三跳、袈裟披一被的丁点之地,罗刹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并立了契约,刻在赤文岛上。 谁知袈裟被一技,从苍山脚坡退诲水十多里;白狗跳三跳,从上关跳到下关,把罗刹的地盘全占了。 罗刹懊悔不及,想要逃跑,观音用手一指,上阳溪旁边忽然出现了一座琼楼玉宇,罗刹刚一进去,从山上滚下两块巨石,就把罗刹永远关在里面了。从此,大理人民便有了耕犁之地,过上了安居乐业的日子。 另外,一些观音的传说如《负石阻兵》,《于黄鳝变真龙》,《平定海东》等,都寄托着白族人民善良而又美好的愿望,激发人民去思考、去斗争、去追求。

大理神话传说篇2:九隆神话 出于古哀牢国,即今哀牢山一带,这篇神话说:有一妇人名沙壶,因到江边捕鱼,触沉水而怀孕,生下十个儿子。后沉木化为龙作人言问“我的儿子何在”? 九子惊走,独幼子不去,背龙而坐,因而取名九隆。 九隆长大后,雄桀出众被推为王。当时有一妇人,名叫奴波息,也生有十个女儿,九隆兄弟皆娶以为妻,子孙繁衍,散居溪谷。 九隆死后,世世相继,分置小王。 到了唐代初期细奴逻的父亲自哀牢避难到蒙舍川,耕于巍山之麓,当地白国王将女儿嫁给细奴逻并让位于他,这便是流传民间的开国神话。 大理神话传说篇3:三月街的传说 三月街有一些奇妙的传说。据说很久以前,有一个暴君每天吃一对人的眼球,给当地白族人带来深重的灾难。 当时有个充满神奇威力的勇士,为了给白族人民除魔灭害,在三月的一天巧施妙计,把暴君骗到苍山的中和峰麓,唤来神狗消灭了他。 为了纪念这个勇士和白族人民得救的大好日子,人们便每年在农历三月十五至二十日,聚集在苍山脚下,欢歌乐舞。年复一年,便形成了一年一度的“三月街”。 人们更喜欢的是另一个传说:洱海边有一个打鱼的小伙子,妻子是龙王的三公主。 有年农历三月十五日晚,月亮特别皎洁。三公主抬头望月,想起

关于龙抬头的传说故事

关于龙抬头的传说故事 相传,武则天当了皇帝,玉帝便下令三年内不许向人间降雨。但司掌天河的玉龙不忍 百姓受灾挨饿,偷偷降了一场大雨,玉帝得知后,将司掌天河的玉龙打下天宫,压在一座 大山下面。山下还立了一块碑,上写道:龙王降雨犯天规,当受人间千秋罪。要想重登灵 霄阁,除非金豆开花时。人们为了拯救龙王,到处寻找开花的金豆。到了第二年二月初 二这一天,人们正在翻晒金黄的玉米种子,猛然想起,这玉米就象金豆,炒开了花,不就 是金豆开花吗?于是家家户户爆玉米花,并在院里设案焚香,供上“开花的金豆”,专让 龙王和玉帝看见。龙王知道这是百姓在救它,就大声向玉帝喊到:“金豆开花了,放我出 去!”玉帝一看人间家家户户院里金豆花开放,只好传谕,诏龙王回到天庭,继续给人间 兴云布雨。从此以后,民间形成了习惯,每到二月二这一天,人们就爆玉米花,也有炒 豆的。大人小孩还念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有的地方在院子里用灶 灰撒成一个个大圆圈,将五谷杂粮放于中间,称作“打囤”或“填仓”。其意是预祝当年 五谷丰登,仓囤盈满。节日时,各地也普遍把食品名称加上“龙”的头衔。吃水饺叫吃 “龙耳”;吃春饼叫吃“龙鳞”;吃面条叫吃“龙须”;吃米饭叫吃“龙子”;吃馄饨叫吃 “龙眼”。 这一天,其它习俗也很多,起床前,先念“二月二,龙抬头,龙不抬头我抬头。”起 床后还要打着灯笼照房梁,边照边念:“二月二照房梁,蝎子蜈蚣无处藏。”有的地方妇 女不动针线,怕伤了龙的眼睛;有的地方停止洗衣服,怕伤了龙皮,等等。从科学角度看,农历二月初二还是“惊蛰”前后,大地开始解冻,天气逐渐转暖,农民告别农闲,开始下 地劳作了。所以,古时把“二月二”又叫做“上二日”。 因此,盛行于我国民间的春龙节,在古时又称“春耕节”。据说,这一天如果还没有 醒的话,那轰轰隆隆的雷声就要来呼唤它了。至于剪头发,则是因为正月内剪头不吉利,而一个月不理发又很难受,故大家都在正月过完后的二月初纷纷理发。 每逢农历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王抬头的日子,从此以后,雨水会逐渐增多 起来。所谓“龙抬头”指的是经过冬眠,百虫开始苏醒。所以俗话说“二月二,龙抬头, 蝎子、蜈蚣都露头。”因此,这天也叫“春龙节”。 农历二月初二还是“惊蛰”前后,大地开始解冻,天气逐渐转暖,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蛰伏在泥土或洞穴里的昆虫蛇兽,将从冬眠中醒来,传说中的龙也从沉睡中醒来,农 民告别农闲,开始下地劳作了。所以,古时也把“二月二”又叫做“上二日”。因此,盛 行于我国民间的春龙节,在古时又称“春耕节”。据说,这一天如果还没有醒的话,那轰 轰隆隆的雷声就要来呼唤它了。 在北方,二月二又叫龙抬头日、春龙节、农头节。广泛的流传着“二月二,龙抬头; 大仓满,小仓流。”的民谚。在南方叫踏青节,古称挑菜节。依据气候规律,农历二月二 之时,我国大部分地区受季风气候影响,温度回升,日照时数增加,雨水也逐渐增多,光、

[云南民族民间故事]云南民族民间故事1:苗族民间故事

[云南民族民间故事]云南民族民间故事1: 苗族民间故事 云南民族民间故事1:苗族民间故事相传,很久很久以前,苗族的祖先蚩尤居住在很远很远的地方,那里土地肥沃,水草丰美,牛羊成群,人民生活富庶。这,不仅仅因为蚩尤治国有方,而且还因为他英勇善战,体恤臣民。与此同时,还因为他有一件十分了得的秘密武器——“劲多宝剑”。 此宝剑不但锋利无比,而且威力无穷,哪怕千军万马强敌如林,只要挥动“劲多宝剑”,不管敌人多么强大,多么数倍于我的力量都会成片地倒在它的威力之下。 因此,蚩尤名声显赫。人民爱戴他,其他的族长都来朝贡他,纷纷与他签署友好条约,有的还主动与他结成“秦晋之好”。 由于蚩尤的威信和地位一天天的在扩大,于是有人就一心想打垮他,继而接管他的大片肥沃的土地,汉王也是其中之一。他为了打垮蚩尤,于是他假惺惺地去和蚩尤套近乎,还把自己一个长得如花似玉的女儿许配给蚩尤为妾。 目的是想让女儿充当“间谍”,刺探蚩尤的军事部署并窃取他的秘密武器——“劲多宝剑”。 汉王的女儿嫁给蚩尤以后,表面上装得十分温顺、勤劳,暗地里却一心麻痹蚩尤,同时暗暗观察蚩尤存放宝剑的地方。三年的时间过去了,汉王的女儿始终找不到蚩尤藏剑的场所。又三年

的时间过去了,他们生育了一个小男孩。一天,蚩尤有事外出,家里只剩下汉王的女儿在家照看小孩。这天小男孩整天的哭闹,任凭汉王的女儿怎么诓、怎么哄,小孩就是止不住哭声并且小手不住的指着天花板。 汉王的女儿觉得奇怪,上楼去一看,原来蚩尤的秘密武器“剑多宝剑”就藏在这里。大喜过望的汉王女儿,迅速取出宝剑,用狗血和女人的尿泼洒在上面(民间传说,狗血和女人尿能使神力失去灵验),然后又悄悄地把它放回原处。做好了这一切,汉王女就千方百计地把这个消息告诉给她的父王,叫她的父王带兵前来攻打蚩尤。 但路这么远,如何将信送出去呢?于是她想出了一个办法,即把信放在鞋底的夹层中,夹层上还安了一颗针,穿起鞋来就刺脚。做好这一切后,汉王的女儿托人把鞋带给了她的父王。汉王收到鞋后马上穿在脚上,走起路来针不住的刺脚。 汉王觉得奇怪,就把鞋打开。一打开鞋,清楚地看到了信里面的内容。于是,汉王带着大批军队前来攻打蚩尤。当黑压压的军队把蚩尤的部队围得水泄不通的时侯,卫兵急匆匆地报告蚩尤说,汉王的军队打过来了。蚩尤自以为有劲多宝剑在手,便胸有成竹地说:“不怕,等他们靠近了再说。” 汉王的军队越来越近了,蚩尤拿出了劲多宝剑,可是不管他怎么使劲的挥舞,敌人却一个也没有倒下……就这样,蚩尤被打败了。 从此,蚩尤失去了大片肥沃的土地,过起了颠沛流离的迁徙生活……

小学民间故事

小学民间故事 篇一:小学民间故事 篇一:小学生必读的神话故事 小学生必读的神话故事 《盘古开天(中国)》《上帝创世的故事》《(希伯来)》《女娲造人(中国)》《上帝造人的故事(希伯来)》《梵天创世的故事》《(印度)》《天神创世的故事(日本)》《女娲补天(中国)》《神农尝百草(中国)》《黄帝战蚩尤(中国)》《仓颉造字(中国)》《共工怒触不周山(中国)》《大禹治水(中国)》《牛郎织女(中国)》《钟馗捉鬼(中国)》《后羿射日的故事(中国)》《嫦娥奔月(中国)》《伏羲兄妹的故事(中国)》《普罗米修斯的故事(希腊)》篇二:浅谈小学语文教材中民间故事的教学 龙源期刊网.cn 浅谈小学语文教材中民间故事的教学 作者:奚洁 来源:《语文世界(教师版)》2013年第11期 民间故事生动有趣,通俗易懂。透过民间故事,我们能看到某个时代的伦理纲常、道德取向、善恶态度,能看到某个地域的风俗人隋、精神气质。教师在教学中要抓住民间故事这一文学样式的特点,建构教学序列,教给阅读方法,拓展阅读空间,帮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提升语文素养。 一、表达驱动,以说促读 我们看到,在教材中编者都提出了“讲故事”或“复述”的要求。可见,我们可以以讲故事为形式,以表达为驱动,以说好促进读明白,以此统领民间故事的教学,带领学生进行生动有趣的言语实践。 1.从背到讲,有故事味。在第一学段,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尚在形成阶段,需要一定数量的输入,才能逐步形成有质量的输出能力。因此当民间故事第一次在二年级上学期教材中出现时,编者提出的训练要求是“背诵课文”,是有其合理性的。 二年级下学期教材中,连续出现了两个民间故事,在背诵的基础上提出了讲故事的要求。而讲故事与背诵的区别在于:背诵忠实于原文,讲故事可以借用原文,自己组织语言;背诵关注内容,讲故事还要关注讲的语气、语调;背诵时是旁观视角,而讲故事是进入情境,甚至进行角色模仿。在这一阶段,要告诉学生什么是讲故事,如何讲一个完整的故事,绘声绘色地讲一个完整的故事。 2.内化语言,生动复述。“讲述故事力求具体生动”,是《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二学段提出的教学目标。怎样才能将故事讲得具体生动呢?感受优美简练的文本语言,将之内化成自己的语言,这是中年段复述故事的主要方法和目标。 3.简要概述,抓住要点。随着学生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简要概述故事大意成为讲故事的形式之一。概括复述有多种方法,教师要关注方法的传达。 4.多角度说,创意表达。创造性复述对于锻炼学生的想象力,提高思维的敏捷性和语言的流利性有着重要的意义。一方面,语言简练、口语化的民间故事为我们留下了不少情节的空白点,我们可以以此为基点,引导学生展开合理想象,进行创造性的复述,让故事通过

下帅壮族瑶族乡简介

怀集县下帅壮族瑶族乡简介 下帅乡位于怀集县西北部,北接连山,西邻贺州市,是两省三县(市)结合部,总面积77.11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积8.3万亩,耕地面积5962亩,辖5个行政村3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1万人, 其中壮族5860人,瑶族1789人,壮、瑶族占全乡总人口的69.5%。下帅乡是广东省7个民族乡之一,也是肇庆市唯一的少数民族乡。 下帅壮族瑶族乡正式成立于1987年3月30日。在2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下帅乡干部群众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各个建设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也得到了上级的充分肯定。1988年4月下帅乡人民政府被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先进集体”称号;1994年9月,被广东省人民政府授予“第二次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称号。1998年8月,被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省人民政府授予“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称号;2009年12月被广东省人民政府授予“广东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2009年我乡被广东省环境保护厅命名为“广东省生态示范镇(乡)”;2010年被广东省爱卫会命名为“广东省卫生镇(乡)”,成为全省7个少数民族乡率先成功创建省生态示范镇(乡)、省卫生镇(乡)的民族乡。 下帅乡处于中亚热带与南亚热带过渡区,自然资源较好,粮林牧渔均宜,主要产业是农业,特色产业有单丛茶、厚朴、八角、黄栀子等种植产业;主要工业有:中小型水力发电站、机制木炭厂、人造花厂等;当地土特名产有:单丛茶、酸水豆腐、八角等;自然景观主要有:红霞湾风景区;民族特色歌舞主要有:壮狮舞、春牛舞、山歌对唱等。 近年来,下帅乡党委、政府以科学的发展观谋划经济发展全局,立足山区,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不断创新发展思路,打造山区特色经济,推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一是充分利用我乡山地

中国民间神话故事大全

中国民间神话故事大全 篇一:古代神话故事大全古代神话故事大全:龙母(白族)龙母原是一个砍柴姑娘,跟妈妈住在绿桃村耪田种庄稼。一年,腾越坎子凹的黑龙占据了洱海的出水口,把大理变成一片汪洋。老百姓无法安生,纷纷逃往外地。母女俩无人帮助,无法逃走,只好到苍山的兰峰以割草砍柴为生。一天,女儿口渴,见树上结了一个又绿又大的桃子。她摘下桃往嘴里放,桃子滑到肚里,从此怀了孕,生下一个儿子。女儿怕别人笑语,把儿子丢进深山。山上的大蛇每天给小孩喂食,不仅没饿死,还长得天真活泼。龙母很疼他,把他抱回家抚养,长大后跟龙母上山砍柴、割草。母子俩有一次割草回家,在龙潭边歇脚,得知龙王生病,孩子被请进龙宫,用仙草治好了龙王的病,在宫时,孩子出于好奇,穿上了龙王的共袍,变成了黄龙,然后打败了黑龙,解除水患,大理重又变成了肥沃的田野。绿桃村的百姓为他建了龙王庙,尊小黄龙为本主,称小黄龙的妈妈为龙母。中国神话故事大全:国神比干比干是姬姓后人,生于商朝沫邑,今河南省卫辉市以北。他是中国古代著名忠臣,被誉为“亘古第一忠臣”,被尊称为国神,意为护国之神。比干生于公元前1125年夏历四月初四日,逝于公元前1063年,享年64岁。他出身于商朝贵族之家,商王太丁的第二个儿子,名干。比干幼年聪慧,勤奋好学,年仅20岁时就以太师之位辅佐哥哥帝乙,待到帝乙死后,他又受托孤重辅帝辛。从政40多年一直主张减轻赋税徭役,鼓励发展农牧业生产,提倡冶炼铸造,富国强兵。 1 然而到了商朝末年,侄子帝辛开始展露出其暴君之相,暴虐荒淫,横征暴敛,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甚至包括他这位德高望重的亲叔叔。凡是向纣王进忠的人,常常会死在酷刑之下,但是比干并没有像其它臣子那样畏惧退缩,虽然知道纣王听不进忠言,但他还是一直坚持。为此,比干曾经感叹道:“主过不谏非忠也,畏死不言非勇也,过则谏不用则死,忠之至也”。织梦好,好织梦为了能够让纣王悬崖勒马,比干在摘星楼前苦等三日,可是最终他等来的不是君王回头,而是一把剖胸挖心的利刃。在此之前,民间早就传闻比干拥有七窍玲珑之心,纣王在杀害了自己的叔叔之后,还不忘把他的心摘出来检查一番。比干被杀之后,他的夫人当时已经妊娠三个多月,听到这个噩耗之后,她连忙逃出了朝歌,在长林的石室中生下了儿子,取名为坚,并改姓为林,由此推算,比干也算是现今林氏一族的太始祖。在商朝之后,有许多位皇帝都曾为这位国神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