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余管理基本理论及其研究述评_0

合集下载

关于盈余管理理论综述

关于盈余管理理论综述

关于盈余管理理论综述盈余管理是企业在报告财务信息时为了达到某些目标而进行的操作,主要目的是通过调整财务报表来控制企业的盈利能力、股价、信用等,从而创造企业价值。

盈余管理理论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利益冲突为核心的,另一类是以信息不对称为核心的。

1. 以利益冲突为核心的盈余管理理论利益冲突是指企业内部或者是企业与外界的利益存在冲突,从而导致企业利用财务报表进行调整的现象。

其中代表性的理论有:(1)鸟笼理论:鸟笼理论主要侧重于公司高管的财务管理行为,认为高管会通过特别处理会计会计信息的方式来掩盖不利信息,从而操控股价,获得更大的丰厚报酬。

(2)比赛理论:比赛理论认为企业之间存在着一种激烈的比拼,企业通过调整财务报表来获取投资者的投资,从而获得更高的市场地位和更大的经济利益。

(3)排别理论:排别理论主要关注企业经营者对于财务报表上的信息进行调整的情况,企业会针对不同利益相关者,采用不同的调整方式,从而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

2. 以信息不对称为核心的盈余管理理论信息不对称是指在市场经济中,不同市场主体所拥有的信息量不同,从而导致市场上存在信息不对称的现象。

其中代表性的理论有:(1)信号理论:信号理论认为企业通过财务报表上的信息,向市场发出一个信号,从而影响投资者的决策,进而调整企业的股价。

(2)代理理论:代理理论认为企业的股东与经营者之间存在代理关系,经营者为了个人利益,可能会采用不正当手段调整财务报表,从而对股东造成损失。

(3)市场反应理论:市场反应理论认为市场是一种有效的信息传递机制,企业在调整财务报表时,市场会对企业进行惩罚,从而降低企业的价值。

综上所述,盈余管理理论主要包括利益冲突理论和信息不对称理论,通过理解这些理论,可以更好地理解企业财务报表调整的真正意义和影响。

盈余管理国内文献述评

盈余管理国内文献述评

盈余管理国内文献述评标题:中国盈余管理文献评述摘要:本文将对2013年以来国内学者关于中国盈余管理研究的文献作一个评述。

本文将对不同研究主题进行分析,包括企业盈余管理,公司治理,财务分析,股权激励,股权融资,工资和分红结构,董事会的结构和行为等研究。

通过本文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盈余管理的研究在过去几年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开展了对不同话题的深入的研究。

此外,本文还指出了相关研究存在的不足,并建议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盈余管理;企业;财务分析;股权激励;董事会正文:近年来,中国学者关于盈余管理的研究得到了大量的关注。

自2013年以来,许多学者开始利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对盈余管理活动的影响进行定量分析。

据统计,从2013年至今,共有超过5000篇文献有关于中国盈余管理研究的文献,在知网、万方及其他数据库中可以检索到。

随着学术期刊和文章的不断出现,中国盈余管理研究整体上也有所提升。

在这方面,中国学者研究了不同的研究主题,包括企业盈余管理,公司治理,财务分析,股权激励,股权融资,工资和分红结构,董事会的结构和行为等研究。

数据显示,在这些主题有着大量的研究,尤其是关于财务分析、股权激励、股权融资和董事会研究的文献数量都相对比较多。

此外,还有大量的文献针对企业的整体绩效,财务市场的特性,管理层激励机制以及股票收益表现等内容进行了实证研究,探索了盈余管理对企业绩效和投资者收益的影响。

尽管这些研究在深入地揭示了中国盈余管理问题,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第一,在财务分析、股权激励和股权融资等方面,大部分研究集中在A股公司,而其他普通股公司的研究则较少。

第二,在董事会的研究中,缺乏针对独立董事的研究,同时也缺乏对董事会的深入分析和研究;此外,董事会组成成员的背景和任期也未被深入探讨。

最后,大部分研究基于单一公司的数据,缺乏对不同公司和行业的比较研究。

总之,中国盈余管理研究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仍有许多有待提高的地方。

盈余管理相关理论和研究综述

盈余管理相关理论和研究综述

盈余管理相关理论和研究综述盈余管理相关理论和研究综述盈余管理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盈余管理的概念盈余管理(Earnings Management)是目前国外经济学和会计学广泛研究的课题。

对盈余管理的概念会计学界存在着诸多不同意见,现对具有代表性的几种国内外观点梳理如下:(1) 盈余管理是基于会计政策选择的管理美国会计学家斯考特(William K.Scott)所持的最狭义的一种观点:盈余管理是指“在 GAAP 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对会计政策的选择使经营者自身利益或企业市场价值达到最大化的行为”。

他认为只要企业的经理人有选择不同会计政策的自由,他们必定会选择那种使其效用最大化或使企业市场价值最大化的会计政策。

因此,盈余管理也被称为“会计政策管理”,它主要是针对会计盈余或利润的控制,是一种典型的“经济收益观”。

(2) 盈余管理是一种披露管理雪普(Katherine Schipper)在其著名的《盈利管理的评论》一文中指出,盈余管理实际上就是企业经理人为了获取某些私人利益,而在允许范围内有目的地控制对外财务报告的过程,是一种“披露管理”(disclosure management)的概念。

(3) 盈余管理是通过规划交易以变更财务报告的管理Paul M.Healy 和 James M.wahlen 对盈余管理作如下解释:“盈余管理是发生在管理当局运用职业判断编制财务报告和通过规划交易以变更财务报告时,旨在误导那些以公司的经济业绩为基础的利益关系人的决策或影响那些以会计报告为基础的契约的成果”。

这种定义较之上述概念包括了交易的规划和构造,使得那些对公司没有产生实际现金流的业务也可能成为盈余管理的一部分。

(4) 盈余管理是企业的欺诈性行为这种定义方式是从报表上盈余信息的质量出发,它使得财务报表反映管理层期望的盈余水平而非企业真实的业绩表现,从而损害财务报表的可信度,旨在欺骗报表使用者,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所有的盈余管理活动都是欺诈性行为。

盈余管理研究述评

盈余管理研究述评

盈余管理研究述评【摘要】盈余管理问题是会计关注的话题,也是实证研究的热点。

本文从盈余管理含义、盈余管理计量模型等角度对国内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与述评,并探讨了未来研究方向。

【关键词】盈余管理;计量模型一、盈余管理盈余管理是指企业管理当局运用会计处理方法、政策选择、财务重述、真实活动交易操控等手段来实现特定的报告目标(healy&wahlen,1999)。

schipper(1989)对盈余管理定义如下:盈余管理是企业的管理当局为了获得私人利益而对外部的财务报告过程进行了有目的地干涉和控制,从这种意义上来说盈余管理是信息披露管理。

williamr.scott(2000)认为,盈余管理首先可以被看成是管理者为了在薪酬契约、债务契约和政治成本中达到自身效用最大化而采取的一种机会主义行为;其次从有效契约观的角度看,盈余管理为管理者提供了一定空间,可以使其有效地保护自身和公司利益,维护契约各方利益;此外盈余管理还可以作为一种信息传递的工具,管理者可以将其拥有的内部信息传递给投资者。

可以看出,学术界对盈余管理的定义着眼点和侧重点各有不同,盈余管理既可能是机会主义行为也可能是满足股东利益最大化的有效契约的结果。

其中机会主义中schipper侧重披露管理,而healy和wahlen把交易规划也纳入了盈余管理的范畴。

尽管学者对盈余管理研究的视角各异,但依然可以看出以下一些共性特征:第一,盈余管理的实施主体是企业管理当局(或管理当局的控制人)。

第二,盈余管理的客体是企业对外报告的盈余信息(即会计收益)。

当然在schipper(1989)的定义中,盈余管理不仅仅指对会计收益的调整和控制,而且包括对其他会计信息的披露的管理。

第三,盈余管理的方法主要是在gaap允许的范围内综合运用会计和非会计手段来实现对会计收益的控制和调整,它包括会计政策选择、应计项目管理、改变交易时间、交易创造等。

第四,盈余管理的目的是盈余管理主体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包括管理人员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和董事会所代表股东利益的最大化。

盈余管理相关理论和研究综述

盈余管理相关理论和研究综述

盈余管理相关理论和研究综述一、引言盈余管理是财务管理中一个重要的领域,涉及到公司如何管理其盈余和利润分配的决策。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众多的学者和研究机构对盈余管理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论述。

本文将对盈余管理的相关理论和研究进行综述,旨在了解盈余管理的本质、成因和影响。

二、盈余管理的定义和目的盈余管理是指公司高层管理者通过选择适当的会计政策和利润分配方式,以实现公司利润最大化或者满足特定利益相关者的需求。

其核心目标是通过操纵盈余水平和质量来影响公司的市场表现和财务状况。

三、盈余管理的理论基础1.信息不对称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认为在公司和投资者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公司经营者可以通过盈余管理来隐藏或透露真实的财务状况,以对投资者产生影响。

2.股东代理理论股东代理理论认为公司高层管理者为代表股东利益的代理人,可能将盈余管理作为一种行为以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

四、盈余管理的动机1.资本市场压力公司可能面临来自投资者和资本市场的压力,要求其维持一定的盈余水平和增长率,从而激励公司高层管理者通过盈余管理来满足这些预期。

2.管理者报酬奖励一些公司通过将管理者的报酬与盈余水平和质量挂钩,激励管理者通过盈余管理来实现公司利润最大化,以获取更高的报酬。

3.避税和减税通过盈余管理,公司可以通过合理的会计政策选择和利润分配方式来减少纳税负担,从而提高公司盈余。

五、盈余管理的手段和实践1.会计政策选择公司可以通过不同的会计政策选择,如收入确认、资产计价和成本资本化等,来影响盈余水平和质量。

2.盈余平滑公司可以利用盈余平滑策略,通过调整会计期间内的收入和费用时间分配,以实现盈余的平稳增长。

六、盈余管理对公司价值的影响1.市场反应研究表明,盈余管理与公司市场表现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

一些公司通过盈余管理提升盈余水平和质量,获得更高的市场认可度和投资者信任。

2.公司价值盈余管理与公司价值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但具体的影响因公司不同而异。

一些研究发现,过度的盈余管理可能导致公司价值下降,而适度的盈余管理可能对公司价值有积极的影响。

盈余管理基本理论

盈余管理基本理论

盈余管理基本理论及其研究述评阅读感受文章分析了盈余管理的一般定义外,着重从“经济收益观”和“信息观”两个角度研究了盈余管理的含义,并明确提出了盈余管理的五个基本特征。

在此基础上 ,本文透过对现代企业存在的“契约磨擦”和“沟通磨擦”分析 ,提出契约磨擦和沟通磨擦是盈余管理存在的两个基本条件。

此外 ,本文还讨论了盈余管理实证研究的内容、深远意义和目前存在的问题。

盈余管理是有目的地干预对外财务报告的过程,以获取某些私人利益。

披露管理把盈余管理限定在对外限定领域,而把管理会计报告以及那些意在影响或改变公认会计原则的或哦的那个等排除在讨论之外。

在经济收益观的定义中,提出盈余管理的主要目的是获取某些死人利益。

盈余管理的出发点在局部利益,部分利益,或者某些人利益,损害了公众利益。

定义盈余管理时,并没有依赖某以特定的盈利概念,而是基于会计数据作为是信息的观点来讨论。

研究者认为信息官来看待盈余管理更有意义。

在信息观中意味着会计数据的重要属性是起信息含量。

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当局为了误导其他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企业经营业绩的理解或影响那些基于会计数据的契约的结果 ,在编报财务报告和“构造”交易事项以改变财务报告时作出判断和会计选择的过程。

盈余管理的基本特征是从一个足够长的时段来看,盈余管理并不增加活减少企业实体的盈利,但会改变企业时机盈利在不同的会计期间的反映和分布。

盈余管理必然会同时设计经济利益和会计数据的信息作用问题。

盈余管理的主题是企业管理当局。

盈余管理的客体主要是公认会计原则,会计方法和会计估计。

盈余管理的目的明确在于为了获取私人利益,复杂在于其利益表现形式。

盈余管理的激励因素有管理激励,政治成本激励和其他激励。

其限制因素来自注册会计师审计,证券交易监管机构的监管,税务稽查和股东大会。

而盈余激励因素大于起限制因素。

盈余管理产生的两个基本条件是七月摩擦和沟通摩擦。

因为信息的不对称,使得盈余管理无法消除。

盈余管理是现代会计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但是完全不是一个会计问题。

【推荐下载】基本理论盈余管理理论综述

【推荐下载】基本理论盈余管理理论综述

基本理论盈余管理理论综述 为您提供“基本理论盈余管理理论综述”解决您在写管理学基本理论中的难题 基本理论盈余管理理论综述 一、引言盈余管理的研究兴起于20世纪八十年代的美国,它是目前国外会计学和经济学广泛研究的课题。

盈余管理是指公司管理当局在会计制度允许的范围内,利用职业判断和规划交易等手段对盈利进行调节,以达到各种目的的机会主义行为。

资本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和会计监管制度的不完备性给企业的会计盈余留下了可操纵的空间。

根据“理性经济人”假设,企业管理者有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

盈余管理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其投资收益的好坏。

因此,对公司盈余管理行为进行深入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了。

盈余管理研究可以从深层次上理解会计盈余的有用性以及会计行为的形成与作用机制,从而进一步验证会计行为的经济后果和会计盈余的信息含量,这将有助于完善监管政策和会计准则,改善公司治理,提高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

国外学术界在盈余管理领域做了大量研究,对盈余管理的定义和计量方法学术界并未统一,但这在一定程度上给盈余管理的研究造成了混乱。

鉴于此,本文将围绕盈余管理概念的提出、盈余管理的动机、手段和计量方法等几个基本方面,对盈余管理的研究现状进行归纳和梳理,旨在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一个逻辑起点。

二、盈余管理的概念对盈余管理的概念,会计学界存在着诸多不同意见,但总体来说,主要有以下三个比较通用和流行的定义:第一,William R Scott认为,盈余管理是指,“在公认会计原则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对会计政策的选择使经营者自身利益或企业市场价值达到最大化的行为”,他的观点认为会计政策选择具有经济后果。

第二,Katherine Schipper认为,盈余管理实际上是企业管理层通过有目的地控制对外财务报告过程,以获取某些私人利益的“披露管理”。

他的观点是基于信息观的,因此被称为“信息观”下的盈余管理。

第三,Paul M Healy和James M Wahlen从会计准则制定者的角度出发,认为盈余管理是指,管理当局运用职业判断编制财务报告和通过规划交易以变更财务报告,旨在误导那些以公司经营业绩为基础的利益关系人的决策行为,或影响那些以会计报告数字为基础的契约后果。

盈余管理基本理论及其研究述评

盈余管理基本理论及其研究述评

盈余管理基本理论及其研究述评盈余管理基本理论及其研究述评引言:盈余是企业经营活动的重要产出之一,它不仅是企业实现增长和发展的源泉,也是投资者评估企业价值和未来前景的重要指标。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通过盈余管理来塑造自身的形象,引起投资者的关注并实现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如何进行盈余管理,既满足企业自身的利益需要,又能提供真实、客观的财务信息,一直是学术界和实务界争论的热点问题。

一、盈余管理的基本理论1. 信息不对称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认为,企业内部的经营信息是不对称的,管理者更容易获得企业真实的经营信息,而投资者则面临着信息获取的成本和风险。

在这种情况下,管理者通过盈余管理来调整财务信息,以达到影响市场预期和投资者判断的目的。

2. 非完全契约理论非完全契约理论认为,企业内部的合同关系是不完善的,企业的决策者可以通过盈余管理来调整企业内部的经营利益分配,以实现自身的利益最大化,同时也可以通过盈余管理来影响外部投资者的决策和预期,进而影响企业的资本成本。

3. 代理理论代理理论认为,公司的管理者和投资者之间存在着代理关系,管理者追求自身的利益可能会导致代理成本的增加。

盈余管理作为管理者行为的一种手段,可以通过调整财务信息来降低代理成本,提高公司的经营绩效。

二、盈余管理的实质和方式1. 盈余管理的实质盈余管理的实质是指企业对财务信息进行调整,以影响投资者对企业的预期和判断。

盈余管理可以通过调整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和会计信息披露等方式来实现。

具体包括:不当变更会计政策、误导性会计估计和欺诈性财务报表等。

2. 盈余管理的方式盈余管理的方式主要包括:收入管理、成本管理、资产负债表管理和现金流量表管理。

收入管理主要是通过调整销售价格、销售数量和销售时机等,来实现收入的增加或减少。

成本管理主要是通过调整成本的计量和分配方式,来实现成本的降低或增加。

资产负债表管理主要是通过调整资产负债表的项目和数额,来实现企业财务状况的优化。

盈余管理研究综述

盈余管理研究综述

盈余管理研究综述盈余管理是公司财务管理中一个极为重要的课题,它涉及到公司的经营绩效、公司治理结构、投资者利益保护等多个方面。

盈余管理一直以来都备受学术界和实务界的关注,对于公司的财务稳健和风险管理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通过对盈余管理研究的综述,探讨盈余管理的内涵、影响因素以及研究现状,为深入理解盈余管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盈余管理的概念和内涵盈余管理是指公司在编制财务报表的过程中,通过选择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和会计处理方法,来影响盈余水平和财务报表的真实性,从而达到管理者所期望的目标。

盈余管理既可以是合法的,也可以是违法的,它可以通过合理的会计政策选择和会计估计做出调整,也可以通过不正当手段来操纵盈余水平,以实现公司的经营目标。

盈余管理的实质是通过会计信息的制作和披露,来达到操纵公司的盈余和资产负债表的目的,从而影响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绩效。

盈余管理通常包括盈余造假、积极盈余管理和消极盈余管理。

盈余造假是指公司通过虚构交易或扭曲事实,并且在财务报表上进行虚假披露,以达到操纵盈余的目的。

积极盈余管理是指公司通过选择不同的会计政策和估计方法,来调整盈余水平,以实现公司的利益最大化。

消极盈余管理则是指公司为规避潜在的风险和责任,通过掩盖或延迟损失和负债的确认,来操纵盈余水平。

盈余管理的内涵不仅包括操纵盈余和财务报表,还包括对外部利益相关者的信息披露和分配决策。

盈余管理不仅仅产生于会计核算过程,还涉及公司的治理结构和管理者的激励机制,它会对公司的经营绩效、股东权益和投资者利益产生重要的影响。

研究盈余管理的内涵和影响因素对于揭示公司的真实财务状况和风险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盈余管理的影响因素盈余管理的产生和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公司特征、市场环境、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

在公司特征方面,公司规模、所有权结构、盈余稳定性和内部治理结构等都会影响公司盈余管理的行为。

不同规模和所有权结构的公司在盈余管理行为上存在差异,同时盈余稳定性对于盈余管理行为也有重要的影响。

盈余管理基本理论及其研究述评

盈余管理基本理论及其研究述评

盈余管理基本理论及其研究述评【摘要】本文旨在对盈余管理基本理论进行研究述评。

在文章介绍了背景和研究意义。

接着,正文分析了盈余管理的概念、动机、方法论、现状和研究进展。

在文章展望了盈余管理研究的未来,并对整篇文章进行了总结。

通过对盈余管理的深入探讨,本文旨在为理解和应用盈余管理提供理论支持和研究参考。

【关键词】盈余管理、基本理论、研究、述评、背景介绍、研究意义、概念解析、动机分析、方法论探讨、现状分析、研究进展、展望、结论总结1. 引言1.1 背景介绍盈余管理是财务管理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被广泛地讨论和研究。

随着企业的发展和竞争的加剧,管理者为了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常常会通过盈余管理手段来操纵财务信息,影响利润表的呈报,以达到特定的财务目标。

盈余管理的背景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当时工商企业在面临市场竞争和证券监管的压力下,开始出现了一些企业家通过“炒作”股票价格或虚构利润来吸引投资者的现象。

这种行为引起了财务学者和监管部门的关注,从而促使了对盈余管理进行深入研究。

盈余管理不仅关系到企业的经营管理,还涉及到市场参与者的利益保护和金融市场的稳定,因此其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学术意义。

本文将从盈余管理的概念、动机、方法论、现状和研究进展等方面入手,对盈余管理进行全面系统的剖析和研究,以期为相关学者和实践者提供参考与借鉴。

1.2 研究意义盈余管理作为财务管理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研究盈余管理对于深入理解公司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揭示公司内部管理者在财务报告中的盈余信息进行操纵的动机和方法,进而帮助投资者更准确地评估公司的盈余质量和风险水平。

研究盈余管理对于完善公司治理机制、提高公司的透明度和规范性,以及维护市场的公平和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进步,盈余管理对于公司经营绩效和财务健康的影响愈发凸显,因此加强对盈余管理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盈余管理基本理论及其研究述评

盈余管理基本理论及其研究述评

盈利概 念 , 而是 基 于 会计 数 据 作 为是 信 息 的观 点进
行 讨论 的 。 人 们 认 为 盈 余 管 理 是 与 经 济 收 益 ( 时 也 叫真 有 实收益 ) 关 的一个 概念 。在经 济 收益观 下, 一些 有 有 数 据 ( 如 经 济 收 益 ) 盈 余 管 理 故 意 地 歪 曲 了 。经 譬 被
在学 术界 , 余 管理 (ann sma ae n ) 盈 er ig n gme t是 个有 2 O年 历 史 的 研 究 话 题 。什 么 是 盈 余 管 理 ? 盈余 管 理产 生的条 件和 动机有 哪些 ?盈余管 理 研 究 包 括哪 些 内容? 盈余管理 研 究的未 来发 展方 向在 哪 儿?所 有这 些都是 我 们在研 究盈余 管理 时必须 弄 清
t n c ne t 这 一 统 计 特 性 。 i o tn ) o 根 据 以上分析 , 们认 为 : 余 管理是 企业 管理 我 盈
②盈余 管理 必然会 同时涉及 经济 收益 和会计 数 据 的 信 号 作 用 问 题 。但 盈 余 管 理 最 终 还 是 离 不 开 经 济 收益这 一基准 。关 于盈 余管理 的“ 经济 收益观 ” 与 “ 息观 ” 信 的地 位和 重 要性 , 不 同 的 国家 由于证 券 在 市场 的发 达和 完善程 度差 异较大 而 表现 出不 同的特 点。发达证 券 市场 环 境 下 的盈 余 管 理 , 们 考虑 会 人 计 数据 的信息含 量和 信号 作用 就会 多一些 , “ 其 信息 观 ” 重 要 地 位 也 更 加 明 显 些 ; 反 , 发 达 证 券 市 的 相 欠 场 环境下 的盈余 管 理 , 们 则 容 易拘 泥 于 会 计报 告 人 收益与 经 济收 益 或 其 他法 规 决 定 的 收 益 之 间 的偏 差 , “ 济 收益观 ” 地 位相应 地 更 为突 出。 其 经 的 ③盈余管 理 的主体 是企业 管 理 当局。从 现有 的 研 究 文献不难 发现 , 盈 余 管 理 的每 一 幕 “ 剧 ” 在 戏 中 唱主 角的 无 非是 公 司 的 经 理 、 门经 理 和 董 事会 。 部 当然会计 人员 也 加 入 其 中, 应看 作 是 配 角 。在这 但 里 , 以 明确 企业 管 理 当局 对 盈余 管 理 应 当承 担 的 可 责任 。 ④盈 余管 理 的 客体 主 要是 公 认 会计 原则 、 计 会 方法和 会计估 计 。 此外 , 间特 另 是 时 点 的选 择也 时 U 是盈余 管理 的对 象 之 一 。在 研 究盈 余 管 理 时 , 们 我 必须 同时具 有时 间和空 间 的观 念 。通 过深 入 的分析 研 究 , 些 会 计 学 家 进 一 步 得 出 了 盈 余 管 理 产 生 的 一 两个 基 本 条 件 : 个 是 契 约 磨 擦 (o t ci r — 一 cnr t g fi a n c t n) 另 一 个 是 沟 通 磨 擦 (o i s; o cmmu i t n f c nc i r — ao i t n) i s 。如果委 托人 与代理 人 之间 没有 契约 磨擦 , o 他 们之 间的沟通 也 完 全透 明的 , 托 人 可 以 掌 握并 使 委

盈余管理测度研究及评价理论综述

盈余管理测度研究及评价理论综述

盈余管理测度研究及评价理论综述论文关键词:盈余管理测度综述论文摘要:在投资者保护方面,盈余管理是一大重点。

本文从盈余管理的概念、测量方式、和相关评价等方面因素等方面对盈余管理实证研究文献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回顾和评价。

在此基础上,针对我国企业盈余管理现状,结合具体情形提出建议和改良方式。

一、盈余管理的概念盈余管理是近来会计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但关于盈余管理的概念,会计学界一直存有许多不同意见。

Schipper(1998)将盈余管理概念为:“有目的地干与对外财务报告程序,目的是为了获取一些私人利益”;而Healy 和Wahlen(1999)的概念为:盈余管理发生在管应当局运用职业判断编制财务报告和通过计划交易和变更财务报告时,旨在误导那些以公司的经济业绩为基础的利益关系人的决策或影响那些以会计报告数字为基础的契约的后果;Scott (2000)一样以为,盈余管理是管应当局利用会计选择权(包括会计政策选择权和会计估量权)来扩大自己的效用或公司价值的行为。

这些都是从盈余管理的动机角度来概念盈余管理的,从这些概念能够看出他们以为盈余管理是管应当局为企业或自己取利而采取的一种欺骗公众的行为。

我国的学者陈雪洁(2002)对盈余管理做出一下的概念:盈余管理是指企业管应当局为了使企业价值达到最大或迫于相关利益集团对其达到预期盈利的压力,在公认会计原则的框架下选择最有利的会计政策或控制应计项目,使报告盈余达到预期水准。

二、盈余管理测度方式实证会计以为,企业盈利(Earnings)分为两个部份:一部份是已经实现现金流人的盈利,即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Cash From Operations),另一部份则是没有实现现金流入的盈利,由于这部份是按权责发生制原则确认的,但没实现现金流人,故称之为整体应计利润(Total Accruals);由于现金流量是企业实实在在发生的,企业难以对其进行操纵,因此假定盈余操纵只能通过应计利润进行,但并非是全数的整体应计利润都能进行操纵,在整体应计利润各组成项目中,有些是依照现行会计规范强制处置的结果(如固定资产折旧额),有些则是利用现行会计选择的余地调剂、操纵的结果(如人为地提前确认收人和递延费用)。

盈余管理研究综述

盈余管理研究综述

盈余管理研究综述盈余管理是公司管理中一项重要的活动,指的是在财务报表编制中对盈余的管理和调控,以达到管理者的目标。

盈余管理不仅会影响公司的财务状况,也会对公司的经营决策产生重要影响。

对盈余管理的研究一直是财务管理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将对盈余管理的研究进行综述,包括盈余管理的定义、盈余管理的动机、盈余管理与公司绩效的关系以及盈余管理对公司价值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梳理,以期对该领域的研究有所启发。

一、盈余管理的定义盈余管理是指公司管理层为实现特定目标而对公司盈余进行操纵或调整的一种行为。

盈余管理可以通过各种会计手段来实现,例如改变会计估计、会计政策选择、虚构收入、资产减值调整等。

盈余管理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影响公司的盈余水平,以达到管理者的特定目标,例如实现市场预期、满足股东需求、实现年度奖励等。

二、盈余管理的动机盈余管理的动机主要包括激励合同、套利、避税、满足市场预期等。

在激励合同方面,公司管理层可能会通过盈余管理来实现自身的激励目标,例如完成业绩指标、获得奖金激励等。

在套利方面,公司可能会通过盈余管理来获得股价提升的机会,例如通过虚构收入、资产减值调整等手段来实现。

在避税方面,公司可能通过盈余管理来避免税务负担,例如选择不同的会计政策来达到减税的目的。

在满足市场预期方面,公司可能会通过盈余管理来调整盈余水平,从而满足市场的预期,避免股价波动。

三、盈余管理与公司绩效的关系盈余管理与公司绩效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

一方面,盈余管理可能会对公司的绩效产生积极影响,例如公司可能通过盈余管理来实现自身的激励目标,进而提升员工的积极性,改善公司的经营绩效。

盈余管理也可能会对公司的绩效产生负面影响,例如盈余管理可能会导致公司财务报表失真,降低投资者对公司的信任,从而影响公司的融资能力、股价水平和企业价值。

公司在进行盈余管理时,需要综合考虑盈余管理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从而实现盈余管理与公司绩效的双赢。

四、盈余管理对公司价值的影响盈余管理对公司价值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盈余质量的影响,二是盈余透明度的影响。

盈余管理研究综述

盈余管理研究综述

盈余管理研究综述
盈余管理是指企业在会计处理中通过选取不同的会计政策和方法,以及对会计估计的选择,从而影响企业财务报表中的收入和盈余的过程。

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层为了实现自身利益而进行的一种行为。

本文对盈余管理的研究进行综述,主要内容包括盈余管理的动机、方法和影响等方面。

一、盈余管理的动机
盈余管理的动机主要分为两类:市场反应和管理者激励。

市场反应主要指的是企业希望通过盈余管理来改变投资者对于企业价值的认知。

而管理者激励主要是指企业管理层希望通过盈余管理来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市场反应主要包括投资者的需求和资本市场的奖励机制,管理者激励主要包括奖励制度和股权激励。

二、盈余管理的方法
盈余管理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会计政策选择、会计估计的选择和会计准则的运用。

会计政策选择主要是通过选择不同的会计政策来影响财务报表的收入和盈余。

会计估计的选择主要是通过选择不同的会计估计方法来影响盈余。

会计准则的运用主要是通过利用会计准则中的灵活性来实现盈余管理。

三、盈余管理的影响
盈余管理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对投资者认知的影响、对经营决策的影响和对资本市场的影响。

盈余管理会改变投资者对企业价值的认知,从而影响投资者的决策行为。

盈余管理也会对经营决策产生影响,例如企业可能会通过盈余管理来实现经营目标的达成。

盈余管理还会对资本市场产生影响,例如通过对盈余进行管理来影响股价。

盈余管理研究综述

盈余管理研究综述

盈余管理研究综述盈余管理是一种会计行为,它可以用于影响企业利润和剩余现金的分配。

在实践中,盈余管理可以通过选择会计政策、调整会计估计和采取其他会计手段来实现。

虽然盈余管理为企业管理者提供了灵活性和扩大企业和个人财务表现的机会,但这种行为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本文综述了盈余管理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并探讨了盈余管理的利弊。

理论研究盈余管理的理论研究主要包括权益资本理论、合约成本理论和信息经济学理论。

权益资本理论认为,由于管理人员持有公司股票,他们会以自己的利益为导向来选择财务报告政策和计算方法,以保持和增加自己的利润和股票价值。

合约成本理论认为,企业和投资者之间存在着合约关系,盈余管理就是管理人员通过选择会计政策和估计方法来控制各种合约成本的发生。

信息经济学理论认为,盈余管理会引起信息的不对称,从而损害投资者和公司之间的信任关系。

实证研究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因素,二是盈余管理与公司绩效的关系。

影响盈余管理的因素影响盈余管理的因素包括公司所有权结构、管理团队激励机制、行业特征、盈余水平和盈余预测准确性等等。

其中,所有制结构是影响盈余管理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研究表明,在不同所有制结构的公司中,盈余管理的方式不同。

国有企业和上市公司更容易进行盈余管理,而私营企业和中小企业更注重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可信性。

盈余管理与公司绩效的关系有关盈余管理和公司绩效的实证研究结果相互矛盾。

一些研究表明,盈余管理可以提高公司绩效,因为它可以改善公司股票表现、增加投资者的信心和评级、提高公司的资金成本和信誉等。

另一些研究则表明,盈余管理会损害公司的价值和绩效,因为它会导致公司声誉下降、降低投资者的信任和对未来业绩的期望、增加公司的资金成本和财务风险。

利弊分析盈余管理既有利又有弊。

管理层盈余管理,有助于缩小与股东、投资人之间的预期差距且更好的表现公司未来发展的潜力,从而减少股市波动率,但有时也会放大财务风险,降低市场信心。

盈余管理研究综述范文参考

盈余管理研究综述范文参考

盈余管理研究综述范文参考一、盈余管理定义美国k.schipper认为盈余管理实质上就是披露管理,它是管理者对财务报告进行干预以谋取私利。

美国会计学者w.k.scott对盈余管理做了如下定义:它事实上就是企业在选择会计政策时所表现出来的经济后果,但企业管理人员选择会计政策的根据都是企业价值最大化。

p.m.healy与j.m.wahlen在对大量文献进行整理回顾时,对盈余管理做了定义同时得到大多数学者的认同,他们认为盈余管理实质上就是管理层运用一些方法对财务报告进行一些修饰,从而引起了利益有关者做出错误性的决策。

我国学者对盈余管理也有着自己的懂得。

魏明海的观点如下:盈余管理事实上就是管理层为了影响会计信息使用者根据财务报告做出决策,而在编制报表时进行交易构造或者者会计选择的过程。

刘峰与章永奎把盈余管理当做是一种有目的的操纵行为,要紧是对盈余进行操纵。

张祥建与徐晋认为盈余管理首先的在政策法规及会计原则同意的范围内进行,管理层运用一些手段对盈余信息进行管理,要紧是为了误导会计信息使用者以使企业价值得到最大的优化。

结合各位学者的观点,我对盈余管理有了自己的见解,盈余管理实质上就是经营者在某种利益的促使下,在法律与会计准则同意范围内对利润进行操纵与管理。

二、盈余管理的动机企业的经营者进行盈余管理行为要紧是为了自身利益与企业价值最大化。

在对各类文献进行回顾时。

大致发现企业进行盈余管理要紧是为了下列几大类动机:(1)契约动机,(2)资本市场动机,(3)监管动机。

(1)契约动机。

契约动机要紧包含两方面,一方面是债务契约,另一方面是管理层的报酬契约。

所谓债务契约动机是指管理者为了降低违约风险而进行的盈余管理。

债权人与管理者存在着代理关系,债权人为了保证自己资金安全,即为了到期能收回利息与本金,会在债务契约中加上一些限制性的条款,而这些条款会增加企业的一些经营风险或者者丧失一些投资机会,管理者为了迎合债权人的要求或者者降低违约风险都会进行一些盈余管理行为。

盈余管理基本理论及其研究分析

盈余管理基本理论及其研究分析

盈余管理基本理论及其研究分析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商业环境中,盈余管理成为了企业财务管理领域的一个重要议题。

盈余管理是指企业管理层在遵循会计准则的基础上,通过对企业财务报告中盈余信息的控制和调整,以达到自身特定目标的行为。

盈余管理的产生有着多方面的原因。

首先,企业面临着各种业绩压力,如资本市场的融资需求、股东的期望、管理层的薪酬与业绩挂钩等。

为了满足这些外在压力,管理层可能会采取盈余管理手段来美化财务报表。

其次,会计准则的灵活性和主观性为盈余管理提供了一定的空间。

会计准则往往无法涵盖所有的经济业务和交易,这就需要管理层进行判断和估计,而这种判断和估计的主观性为盈余管理创造了条件。

盈余管理的主要手段多种多样。

常见的有会计政策选择、会计估计变更和交易安排等。

会计政策选择是盈余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

企业可以在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内,选择不同的会计政策来影响盈余。

例如,对于存货的计价方法,企业可以选择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或加权平均法。

不同的计价方法会在不同的物价环境下对成本和利润产生不同的影响。

会计估计变更也是一种常见的盈余管理方式。

比如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等,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进行调整。

当企业希望增加当期利润时,可以延长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或降低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反之,则可以缩短折旧年限或提高计提比例。

交易安排则是一种较为隐蔽的盈余管理手段。

企业可能通过关联方交易、资产处置等方式来调节盈余。

例如,通过与关联方进行非公允的交易,将利润在不同的企业之间转移;或者在特定时期处置资产,以获取一次性的收益来改善业绩。

然而,盈余管理并非完全没有约束。

会计准则和审计监督是对盈余管理的重要制约因素。

会计准则不断完善和细化,旨在减少主观判断的空间,提高财务信息的可比性和可靠性。

审计师作为独立的第三方,会对企业的财务报告进行审计,以发现和纠正可能存在的盈余管理行为。

对于盈余管理的影响,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

2021年盈余管理基本理论及其研究述评(3)

2021年盈余管理基本理论及其研究述评(3)

盈余管理基本理论及其研究述评(3)盈余管理基本理论及其研究述评谁是盈余管理的受益者?这里的情况比较复杂。

上面提到盈余管理的主体是企业管理当局,盈余管理照顾的私人利益较多的情形是企业管理当局的利益,如经理的分红、认股权以及晋升机会等。

在许多新闻报道和研究文献中,我们常常看到的盈余管理的受害者一般都是股东、低层的雇员,甚至包括 ___。

例如,丹斯基(J.Demski)的研究表明代理人可以通过盈余管理来传达其拥有的高超管理技能,而实际上这些代理人可能并不具备会计报告盈利中所代表的管理技能。

阿亚等人(Arya,A.,Glover,J.,S.Sunder)则发现盈余管理限制了委托人解雇代理人的倾向,还可以减少委托人对于代理人正常工作的干预。

即使是企业管理当局的利益,对每一个盈余管理的参与者来说也不是利益均沾的。

当然,盈余管理有时也照顾某些股东的利益。

盈余管理的利益表现形式也十分复杂。

有的是直接的利益如经理人员分红的增加,有的是间接的利益如职位晋升、股价飙升,数据的 ___作用也常常表现在这里。

有的是立竿见影的,有的则要潜伏很长的时期。

正是由于盈余管理的目的既明确又非常复杂,因此大众传播媒介普遍认为,盈余管理是件坏事,它们还比较喜欢采用盈利操纵(earnings ___nipulation)的概念;而 ___的管理者则认为盈余管理是一个中性的概念,会计学术界的许多也持这种观点。

三、“契约磨擦”与“沟通磨擦”在现实里,可以见到许多盈余管理的激励因素,有的属管理激励,有的是成本激励或其它激励。

在管理激励中,既有分红和晋升的诱惑,又有被解除职位的压力。

在 ___成本激励中,有许多针对___管制而进行的盈余管理。

此外,盈余管理还可被用作是资劳双方讨价还价的工具。

在某些特定的条件下,盈余管理也很有吸引力。

正因为如此,才有所谓以股利为基础的盈余管理、以节税为目的的盈余管理、困境的盈余管理、运用盈余管理进行风险管理、公司首次公开募股(IPO)时的盈余管理等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盈余管理基本理论及其研究述评盈余管理基本理论及其研究述评盈余管理基本理论及其研究述评2007-04-02会计论文本文除分析了盈余管理的一般定义外,着重从“经济收益观”和“信息观”两个角度研究了盈余管理的含义,并明确提出了盈余管理的五个基本特征。

在此基础上,本文透过对现代企业存在的“契约磨擦”和“沟通磨擦”分析,提出契约磨擦和沟通磨擦是盈余管理存在的两个基本条件。

此外,本文还讨论了盈余管理实证研究的内容、深远意义和目前存在的问题。

在学术界,盈余管理(earnings management)是一个有20年历史的研究话题。

什么是盈余管理?盈余管理产生的条件和动机有哪些?盈余管理研究包括哪些内容?盈余管理研究的方法有什么特点?盈余管理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在哪儿?所有这些都是我们在研究盈余管理时必须弄清楚的基本理论问题。

一、盈余管理的“经济收益观”与“信息观” 在会计学术界,盈余管理早期一般被理解为旨在有目的地干预对外财务报告过程,以获取某些私人利益的“披露管理”(disclosure management)。

对于这个定义,以下几点需要引起我们特别的注意: 1.把盈余管理限定在对外报告领域,而把管理会计报告以及那些意在影响或改变公认会计原则的活动(如游说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等排除在其讨论之外。

这样考虑的主要原因可能有两个:一是便于讨论。

如果将盈余管理仅限于对外报告领域,在现行的公认会计原则和应计制下讨论“干预”问题,则可以把对盈余管理的研究简化许多。

二是在1990年以前,会计理论界对盈余管理的研究以对外财务报告为主。

尽管当时人们就注意到报酬方案(compensation schemes)和部门经理的私人信息是激励对内部管理会计报告进行操纵的潜在因素,但很可能是由于资料难得,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比较少见。

那一阶段比较多见的研究成果是盈余管理的技术,应计制下的会计政策、会计选择与股票回报的关系等。

难怪戴维森等人在其所著的《会计:商业语言》中,专辟一节讨论“会计戏法”(accounting magic)问题,并给盈余管理下了一个更加具体而狭义的定义:在公认会计原则限制的范围内,为了把报告盈利调整到满意水平而采取有计划行动步骤的过程。

2.在这个定义中,提出了盈余管理的主要目的是获取某些私人利益(private gain)。

这里所说的获取某些私人利益是与对外财务报告过程的中立性运作(neutral operation)相对立的。

因为,现代财务报告的核心思想之一就是中立性原则以及由此而来的财务报告的不偏不倚。

盈余管理实质上是背离了中立性原则,由此造成对外财务报告有所偏重、有所倚靠。

盈余管理的出发点在局部利益、部分利益或某些人的利益,它无疑会损害公众利益。

3.在定义盈余管理时,并没有倚赖某一特定的盈利概念,而是基于会计数据作为是信息的观点进行讨论的。

在这个定义中,盈余管理在会计系统内,经理可以透过在公认会计原则范围内的会计方法选择和将某些给定的方法用特别的方式加以运用(如改变折旧资产的服务年限)来控制盈利。

但事实上,盈余管理可以存在于对外披露过程的任何一个环节,也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

例如,融资决策、投资或生产决策(如研发费和广告费投放百分比的确定、生产线的增减、收购另一家公司)等都会影响企业某一期间的盈利。

这些因素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可看成是“实际的”盈余管理。

传统上,人们认为盈余管理是与经济收益(有时也叫真实收益)有关的一个概念。

在经济收益观(economic income perspective)下,有一些数据(譬如经济收益)被盈余管理故意地歪曲了。

经济收益之所以会被歪曲而成为会计的报告收益,除了盈余管理外,另一个影响因素是应计制会计和公认会计原则。

应计制会计和公认会计原则也将导致会计数据与真实收益有偏差。

当然,经济收益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有意义地加以定义,在现实的报告系统中是见不到的。

一般说来,经济收益是看不见的。

即使如此,在经济收益观下,人们还是要把看不见的真实收益作为衡量偏差的基准。

我们认为以信息观(information perspective)来看待盈余管理更有意义。

在信息观下,盈利仅仅是许多用作决策和判断的信号中的一个。

信息观意味着会计数据的重要属性是其“信息含量”(information content)这一统计特性。

盈余管理的信息观还假定公司经理拥有私人信息。

在一套既定的委托代理契约下,公司经理不仅可以就会计程序作出选择,而且还可以据此程序作出不同的估计。

但在信息观下,人们并不需要作为真实价值的盈利概念,与真实收益基准有关的计量偏差问题也不复存在。

数据的真实价值在经济收益观下至关重要,但在信息现下则不再是第一位的属性了。

随着人们对盈余管理认识和研究的深入,特别是同时从经济收益观和信息观两个角度来看待盈余管理,盈余管理应当有一个更加全面和准确的概念。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认为: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当局为了误导其他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企业经营业绩的理解或影响那些基于会计数据的契约的结果,在编报财务报告和“构造”交易事项以改变财务报告时作出判断和会计选择的过程。

二、盈余管理的基本特征对盈余管理基本特征的研究有助于把握盈余管理研究的内容和框架。

根据前面的讨论,盈余管理的基本特性包括: 1.从一个足够长的时段(最长也就是企业的整个生命期)来看,盈余管理并不增加或减少企业实际的盈利,但会改变企业实际盈利在不同的会计期间的反映和分布。

换句话说,盈余管理影响的是会计数据尤其是会计中的报告盈利,而不是企业的实际盈利。

会计方法的选择、会计方法的运用和会计估计的变动、会计方法的运用时点、交易事项发生时点的控制都是典型的盈余管理手段。

2.盈余管理必然会同时涉及经济收益和会计数据的信号作用问题。

这里所说的经济收益与上段提到的企业实际盈利并没有实质上的差别。

尽管人们并不知道企业究竟有多大的’经济收益,但盈余管理最终还是离不开经济收益这一基准。

更何况在盈余管理研究中,人们已开始寻找某些指标如现金流量等并试图在某种意义和程度上来反映经济收益。

应当注意到,无论是盈余管理在企业的实践还是盈余管理的理论研究都非常关心会计数据的信息含量和信号作用。

盈余管理所瞄准的方向正是会计数据的信息含量和信号作用。

关于盈余管理的“经济收益观”与“信息观”的地位和重要性,在不同的国家由于证券市场的发达和完善程度差异较大而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发达证券市场环境下的盈余管理,人们考虑会计数据的信息含量和信号作用就会多一些,其“信息观”的重要地位也更加明显些;相反,欠发达证券市场环境下的盈余管理,人们则容易拘泥于会计报告收益与经济收益或其它法规决定的收益之间的偏差,其“经济收益观”的地位相应地更为突出。

3.盈余管理的主体是企业管理当局。

从现有的研究文献不难发现,在盈余管理的每一幕“戏剧”中唱主角的无非是公司的经理、部门经理和董事会。

无论是会计方法的选择、会计方法的运用和会计估计的变动、会计方法的运用时点,还是交易事项发生时点的控制,最终的决定权都在他们手中。

当然会计人员也加入其中,但应看作是配角。

在这里,可以明确企业管理当局对盈余管理应当承担的责任。

4.盈余管理的客体主要是公认会计原则、会计方法和会计估计。

此外,时间特别是时点的选择也是盈余管理的对象之一。

在研究盈余管理时,我们必须同时具有时间和空间的观念。

公认会计原则。

会计方法和会计估计等属于盈余管理的空间因素;会计方法的运用时点和交易事项发生时点的控制则可看作是盈余管理的时间因素。

需要加以说明的是,盈余管理最终的对象还是会计数据本身。

人们所说的盈余管理,最终也就是在会计数据上作文章。

5.盈余管理的目的既明确又非常复杂。

所谓明确是指盈余管理的主要目的在于获取私人利益,这点是可以充分加以肯定的。

盈余管理是与公众利益、中立性原则相矛盾的。

我们也应注意到,盈余管理的目的又非常复杂。

谁是盈余管理的受益者?这里的情况比较复杂。

上面提到盈余管理的主体是企业管理当局,盈余管理照顾的私人利益较多的情形是企业管理当局的利益,如经理的分红、认股权以及晋升机会等。

在许多新闻报道和研究文献中,我们常常看到的盈余管理的受害者一般都是股东、低层的雇员,甚至包括政府。

例如,丹斯基(J.Demski)的研究表明代理人可以通过盈余管理来传达其拥有的高超管理技能,而实际上这些代理人可能并不具备会计报告盈利中所代表的管理技能。

阿亚等人(Arya,A.,Glover,J.,S.Sunder)则发现盈余管理限制了委托人解雇代理人的倾向,还可以减少委托人对于代理人正常工作的干预。

即使是企业管理当局的利益,对每一个盈余管理的参与者来说也不是利益均沾的。

当然,盈余管理有时也照顾某些股东的利益。

盈余管理的利益表现形式也十分复杂。

有的是直接的经济利益如经理人员分红的增加,有的是间接的利益如职位晋升、股价飙升,会计数据的信号作用也常常表现在这里。

有的是立竿见影的,有的则要潜伏很长的时期。

正是由于盈余管理的目的既明确又非常复杂,因此大众传播媒介普遍认为,盈余管理是件坏事,它们还比较喜欢采用盈利操纵(earnings manipulation)的概念;而机会主义的管理者则认为盈余管理是一个中性的概念,会计学术界的许多研究也持这种观点。

三、“契约磨擦”与“沟通磨擦” 在现实社会里,可以见到许多盈余管理的激励因素,有的属管理激励,有的是政治成本激励或其它激励。

在管理激励中,既有分红和晋升的诱惑,又有被解除职位的压力。

在政治成本激励中,有许多针对政府管制而进行的盈余管理。

此外,盈余管理还可被用作是资劳双方讨价还价的工具。

在某些特定的条件下,盈余管理也很有吸引力。

正因为如此,才有所谓以股利为基础的盈余管理、以节税为目的的盈余管理、困境企业的盈余管理、运用盈余管理进行风险管理、公司首次公开募股(IPO)时的盈余管理等等。

盈余管理也有许多阻碍的因素。

注册会计师审计、证券交易监管机构的监管、税务稽查和股东大会等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和限制了盈余管理的泛滥。

但上述限制因素往往也受到成本效益原则的限制,因此从整体而言,盈余管理的激励因素要比阻碍因素强势得多。

在世界各国,几乎每天都能听到公司上调或调低盈利,虚报营业收益的故事。

例如,美国在线公司为开发潜在客户群,免费给客户赠送磁碟,之后将所有发生的费用资本化;而微软公司则被指控通过递延确认实际所得收入来下调盈利。

在这方面,我国也有数不尽的例子,会计“打假”始终效果不明显,说明大家还是不怕,盈余管理还是有很多激励因素的。

在现代会计报告系统中,留有许多盈余管理的机会。

公认会计原则还存在不少局限性。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主席雷维特(A.Levitt)1998年就曾在纽约大学法律与商学中心发表过题为“数字游戏”(number games)的演讲,猛烈批评某些低质量的会计准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