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13.短文两篇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第13课《短文两篇》课件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第13课《短文两篇》课件
示例:我们读书时,有时会遇到不太明白的问题,要保持虚心,不要固执 一点,读完整篇文章,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前后贯通,了解大意。有些人专 门死抠字眼儿,而不领会精神实质,是与“不求甚解”的态度完全相反的。
写作方法
从本文的论证中,你学到哪些写作方法?
➢ 论证时一定要明确而清晰地表明自己的见解或观点。 ➢ 写作思路要清晰,要符合人的思维过程。 ➢ 在论述自己的观点时,一定要举代表性的例子,让文章更有说服力、权威性。 ➢ 论证要完整,语言要准确、严密。



西

·


名人论读书
开卷有益。 义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宋】赵光 ——【宋】苏轼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德】 歌德 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结,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英】莎士比亚
走进作者
弗朗西斯·培根(1561—1626) 英国哲学家、作家。主要作品有《随 笔》《新工具论》等。《随笔》是培 根在文学方面的主要著作。
狡黠( xiá ) 诘( jié )难 要诀( jué ) 蒸馏( liú ) 滞( zhì )碍 吹毛求疵( cī )
练达 枝节
涉猎
聪颖
高谈阔论
味同嚼(jiáo)蜡
诸如此类
解释词语
文采藻饰: 修饰文词,使之富有文采。 寻章摘句:搜寻、摘取文章的片断语词。指书局限于文字的推求。 味同嚼蜡: 形容写文章或说话枯燥无味。 吹毛求疵: 刻意挑剔毛病,寻找差错。
拓展延伸
通过本文的学习,你对读书有什么启发或认识,谈一谈你的看法。 ①读书要推敲细思,反对故意挑刺、迷信书本和局限于文字推求。 ②对不同的书,要用不同的方法读。 ③提倡把读书和讨论、作文、做笔记结合起来。

第13课《短文两篇》 (2)

第13课《短文两篇》 (2)
请你思考
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该说明对象有怎样的特点?
《老街雕刻铺》
(1)电脑雕刻的出现,让手工雕刻这项传统工艺面临难堪的境地;(2)后继无人。
《核工记》(节选)
核桃坠子。做工精巧,所刻人物栩栩如生。
拓展阅读五
仔细阅读文章,思考为什么文章一开头便说“手工雕刻走到了‘穷途末路’”?
老街雕刻铺
都说手工雕刻走到了“穷途末路”,在桐城孔城老街,还有一家雕刻铺敞开着大门。
光线明亮,门面不大。铺子右边紧贴着街沿放有一张长条桌子,桌子上站着一个玻璃橱子,橱子里摆放着各种质料的印章原坯及成品,还摆放有雕刻用的各种尖细刀具。
请你思考
从说明顺序上来说,《核舟记》和本文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拓展阅读四
士人画鼠
东安一士人善画,作鼠一轴①,献之县令。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旦而过之,轴必坠地。屡悬屡坠,令怪之,黎明物色②,轴在地而猫蹲其傍。逮③举轴,则踉[将]逐之,以试群猫,莫不然者。于是始知其画为逼真。
【注释】①轴:画卷。②物色:观察。③逮:等到。
明清时期,建筑中留存下来的狮子雕塑更多,在宫殿、园林、寺庙、王府里,不同造型的石狮子、铜狮子、铁狮子比比皆是。它们的形象更写实了,造型比过去复杂,细部刻画多,四肢有肌肉的起伏,头上有卷毛,身上戴着铃铛,却不注意狮子整体造型的气势,失去了狮子威武的神态。故宫宁寿殿门前的铜狮子,为了强调护门狮子的狞厉,将其腿部的肌肉表现得特别鼓凸,嘴张得很大,露出很尖的牙齿,但这样一来,狮子反而失掉了整体的雄威。
雕刻艺术始于殷商,甲骨文就是最原始的雕刻。历史长河漫漫,从殷商到今朝已有几千年了,电脑雕刻的出现,让手工雕刻这项传统工艺面临难堪的境地,且后继无人。
尽管雕刻这行当不景气,但老师傅谈起雕刻还是兴致勃勃,这缘于他对雕刻这一行的热爱。老师傅的雕刀雕刻了花鸟虫鱼、飞禽走兽,也雕刻着自己的苦乐人生。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短文两篇》优质课件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短文两篇》优质课件

知识备查
背景资料
本文选自《玫瑰树》。培根自称“以天下全部学问为己 任”,企图“将全部科学、技术和人类的一切知识全面重建”。 他反对经院哲学,强调通过实验去揭示自然界的秘密,获得知 识,并认为“知识就是力量”。他在《随笔》中写了对世家子 弟的“社会的与道德的劝言”,内容涉及哲学思想、处世之道 等。共中《谈读书》犹如一位睿智老人对晚辈的谆谆教诲:要 多读书,读书是有好处的。
精读细研
方法指导
比喻论证的作用及答题模式
作用:用容易理解和浅显的具体事物来比喻不易理解 和较深的事理,具有形象性,能将抽象的道理具体化, 做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从而更有说服力。 答题模式: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将××比作××, 证明了××的观点,将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 象、浅显易懂,从而更具有说服力。
合作探究
有人说:“世界因文学而美,文学因书籍而美。”结合课 文,谈谈你对读书的理解。
读书使我们荡舟在书籍的海洋里,使我们得到知识的浸润,受到 书香的熏陶,使我们境界高远、胸襟开阔、学识通达、思维敏捷,使 我们的认识更深化、品位有提升。
通过阅读,不仅能与先贤对话、与智者交谈,还能启迪思想、提 升心智,使我们在思维的天空、想象的王国自由翱翔,纵横驰骋,摆 脱惯常思维的约束,冲破旧观念的禁锢,形成新的思路,通过读书, 我们能够敏锐捕捉、积极消化、充分吸收各种信息和知识,能在平凡 的生活里诗意地栖居。
……
整体感知
2.认真品味这些富有哲理的句子,然后说说课文从哪些方面论述 了读书这一主题。
(1)
读书的目的
(2)
读书的方法
(3)
读书的作用
精读细研
读书的目的 1.读书要有哪些目的呢?作者是如何论述的?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

第13课《短文两篇》课件(共36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13课《短文两篇》课件(共36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3、学习《不求甚解》的写法,对下列成语进行辩证分析, 运用求异思维,口述新的立意。
①“见风使舵”新解 ②“班门弄斧”辩 ③“滥竽充数”辩
《培根随笔》摘抄
“幸运中并非没有诸多的忧虑与灾祸,而厄运中也不乏种种的慰藉与希望。”说明在
幸运中的人不能得意忘形,说不定下一秒钟就有灾难;在厄运中的人不能灰心丧气,或
所以,读书广,才能广泛的得到效益,兼容并蓄,融会贯通,独具一格!
尽早把阅读当作一件人生大事 余秋雨
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一个人如果在青年时期就开始平庸,那么今后要摆脱平 庸就十分困难。
何谓平庸?平庸是一种被动而又功利的谋生态度。平庸者什么也不缺少,只是无感于外 部世界的精彩,人类历史的厚重,终极道义的神圣,生命涵义的丰富。而他们失去的这一切, 光凭一个人有限的人生经历是无法获得的,因此平庸的队伍总是相当庞大。黄山谷说过: “人胸中久不用古今浇灌,则尘俗生其间。照镜觉面目可憎,对人亦语言无味。”这就是平 庸的写照。黄山谷认为要摆脱平庸,就要“用古今浇灌”。
(第一层次)读书的几种目的
• 怡情 • 傅彩 • 长才
说说同学们什么时候读书为了怡情的愉快体验?
多读书,不但口才好,而且写作时文采也会 特别好,有这种体验吗?
读书真的能长才吗?为什么这世上还有很多书
呆子?看看作者是如何进行道理论证的!
(第二层次)各种各样的读书方法
说说你自己最为得意的读书方法!!!
短文两篇
谈读书
不求甚解
预习检查
怡( yí )情 统筹(chóu) 藻(zǎo)饰
狡黠( xiá ) 诘(jié)难
要诀( jué )
蒸馏( liú ) 劝诫( jiè) 滞( zhì)碍
吹毛求疵( cī ) 豁( huò )然贯通

13《短文两篇》

13《短文两篇》

二、写作特色
语言精辟 笔法生动 行文灵活
归 纳 论 证
读书的正确目的
对比论证
谈读书
读书的方法 读书的证
你能说出几条关于读书方面的名言警句吗? •腹有诗书气自华。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书到用时方恨少。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 【德】歌德 •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结,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 品。 ——【英】莎 士比亚
咀嚼( jué)
嚼 o 味同嚼蜡( jiá ) 好
o) 好读书(hà
读好书(hǎo)
二、记一记 (1)细致到烦琐、挑剔的地步。( 吹毛求疵 ) (2)搜寻、摘取文章的片断词句。指读书局限于 文字的推求。( 寻章摘句 ) (3)怡情:( 使心情愉快 ) (4)孜孜不倦:( 勤奋努力,不知疲倦 )
划分文章结构层次,并概括每个层次的大意。
一、读一读 狡黯( xiá ) 滞碍( zhì ) 统chóu( 筹 ) 味同jiáo( 嚼 )蜡 诘难( jié ) 阐证( chǎn) zǎo( 藻 )饰
重点字注音
u) 藻(zǎo )饰 怡( yí )情 统筹(chó 狡黠( xiá) 诘( jié )难 要诀( jué) 蒸馏( liú ) 劝诫( jiè ) 滞( zhì )碍 吹毛求疵( cī )
怎样才能达到“活”读书, 理解“精神实质”呢?
书必须反复 阅读,每读 一次都会觉 得开卷有益。
结论
3.本文的论证方式有什么特点?
(1)本文用递进式的论证结构逐层深入地剖析问题,并通 过引用、对比、举例等论证方法阐述观点,从而明辨是非, 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2)文章见解独到,文笔简洁生动、说理明白晓畅。众多
二、记一记 咬文嚼字:过分地斟酌字句(多用来指死抠字眼 儿而不注重实质内容)。 开卷有益:只要读书就会有所收益。 不求甚解: 读书只领会精神实质,不咬文嚼字。现 多指只求懂得个大概,不求深刻了解。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3课 短文两篇》同步训练(含答案)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3课  短文两篇》同步训练(含答案)

《短文两篇》同步训练一、单选题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狡黠.(xiá)诘.难(jiè)傅.彩(fù)阐.证(chǎn)B.要诀.(jué)怡.情(yí)藻.饰(zǎo)咀嚼.(jiáo)C.滞.碍(zhì)矫.饰(jiáo)羡.慕(xiàn)涉.猎(shè)D.伦.理(lún)蒸馏.(liú)疵.品(cī)聪颖.(yǐng)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文彩藻饰纵观统筹读书废时B.天资聪颖滥加粗暴孜孜不倦C.独到见解咬文爵字豁然贯通D.仔细揣磨明辨是非高谈阔论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马路中间的那棵大树被砍掉了,马路顿时豁然贯通....,像拓宽了几尺。

B.人们常说“开卷有益....”,但也有人说,“开卷未必有益”。

我认为开卷是有益的。

C.他时而高谈阔论....,时而幽默风趣,时而词锋犀利,时而温和婉转,受到现场观众的热烈追捧。

D.安全生产重于泰山,我们要以“吹毛求疵....”的眼光查找各类事故隐患,确保万无--失。

4.下列各句不是比喻论证的一项是()A.读书费时过多易惰,文采藻饰太盛则矫。

B.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

C.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味同嚼蜡矣。

D.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

5.下列对课文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不求甚解》和《谈读书》两篇短文都是驳论文。

B.《谈读书》在运用论证方法时,主要采用道理论证和举例论证。

C.《谈读书》一文按照读书的方法、目的和作用三个层次结构全篇。

D.“不求甚解”有两层意思:一是表示虚心;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A.“一带一路”这一合作倡议不仅迅速得到国际社会关注,并且也已形成大量的合作机会。

《短文两篇》原文及翻译

《短文两篇》原文及翻译

《短文两篇》原文及翻译文言文是相对白话文而来的,其特征是以文字为基础来写作,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古文等多种文体。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短文两篇》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陋室铭》作者:刘禹锡原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译文: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

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有灵气了,这间简陋的房子,好就好在主人有美好的德行。

苔藓给石阶铺上绿毯,芳草将帘内映得碧青。

说说笑笑的'是学问渊博者,来来往往的没有粗鄙的人。

可以弹奏素朴的古琴,浏览珍贵的佛经。

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耳朵,没有(成堆的)公文劳累身心。

(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雄的玄亭。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爱莲说》作者:周敦颐原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翻译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

晋朝的陶渊明唯独喜欢菊花。

自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欢牡丹。

我则唯独喜爱莲——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它的茎)内空外直,没有(缠绕的)蔓,(也)没有(旁逸的)枝;香气远播,更显得清芬;它笔直地洁净地立在水中,(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是花中的君子。

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对于莲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谁呢?对于牡丹的爱,那当然是有很多的人了!。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短文两篇》精品课件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短文两篇》精品课件

4.作者所选的事例有什么特点? (1)列宁批评普列汉诺夫 从态度上说明
(2)诸葛亮的读书方法 (3)引陆象山的话
从方法上说明 进一步证明
三处例证、引证,或外或中,或今或古,或正 或误,信手拈来,自由骋笔,又恰到好处。选例典
型,论说周到。
合作探究
比较阅读《不求甚解》和《谈读 书》,归纳两文的论证方式。
己知识贫乏。 ——【德】马克思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德】歌德
走近作者
培根(Francis Bacon,1561-1626)英国著 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现代实验科学的始祖,
作家。著有《随笔》,《新工具》等。
《随笔》共58篇是英国文学中首创。
名言:知识就是力量
字词积累
怡(
狡黠( 蒸馏(
(9 )
从“不求甚 解”的出处 入手,全面 分析了陶渊 明的读书态 度,指出 “不求甚解” 的两层含 义。
提出虚心 的“不求甚 解”的读书 态度,并 举例加以 说明。
全面解释 “不求甚 解”,指 出读书不 是死抠字 眼儿,不 因某一局 部而放弃 整体。
提出自己 的观点, 强调重要 的书要反 复阅读。
13 短文两篇
《谈读书》《不求甚解》
人教版· 九年级下册
导入新课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麦考 莱曾给一个小女孩写信: “如果有人要我当最伟大的 国王,一辈子住在宫殿里, 有花园、佳肴、美酒、马车、 华丽的服饰和成百的仆人, 条件是不允许我读书,那么我 决不当国王。”同学们,你 们会怎么选呢?
作者简介
培根(1561-1626),英国哲学家、作 家。出身官僚家庭,剑桥大学毕业,后又 学习法律。1618年任大理院院长,封为勋 爵。1626年冬由于在野外实验雪的防腐作 用而受寒致死,因此马克思称他为“整个 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他认为“知 识就是力量”。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短文两篇》优秀课件(共80张ppt)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短文两篇》优秀课件(共80张ppt)

举例论证 反例:普列汉诺夫;正例:诸葛亮 对比论证
有许多书看一边两边还不懂得,读三遍四遍就 道理论证 读懂了…因此,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 ( 9)
驳论与立论 议论文从论证的方式看,一般可分为立论和驳论 两种。 立论: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提出并阐明自己的 见解或主张。 驳论: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发表议论,批驳片面 的、错误的、甚至反动的见解或主张。 一般说来,批驳对方的论点主要有三种方式: 一、直接指出对方论点的荒谬 二、提供论据批驳对方论据 不真实,难以置信 三、批驳对方论点与论据之间存在逻辑错误
反面举例:普列 汉诺夫曲解马克 思的著作还以为 自以为把著作读 透了。说明必须 理解精神实质。
正面举例:诸葛 亮读书独“观其 大略”。已在说 明观其大略的人, 往往知识更广泛, 了解问题更全面
5、对于“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我们该如何全面理解? (要做到“不求甚解”是不是就意味着马马虎虎、不认真) “不求甚解”不是读书 陆象山语录“读书且平平读, 马马虎虎,很不认真;读书 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 在会意,不要死抠一字一句 (读书时不必强求处处清清楚 楚,不懂的且先放过,看完后 不因小失大,不为一个局部 可能就能融会贯通,或者将来 而放弃整体(7)。因此,要 某个时候想起来豁然开朗) 反对马马虎虎的态度。
不能辨异,可令读经院哲学,盖此辈皆吹毛求疵之人 不善求同,不善以一物阐证另一物,可令读律师之案 卷。
举 例
❸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的各种缺陷。
读 书 作 用
读史—读诗—数学—科学 —伦理学—逻辑修辞之学 凡有所学 皆成性格 一如各种运动 如各种不善及其应对 凡有缺陷 皆言名句呢?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宋】苏轼 任何时候我也不会满足,越是多读书,就越是深刻地感 到不满足,越感到自己知识贫乏。 ——【德】马克思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德】歌德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短文两篇课件.ppt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短文两篇课件.ppt
始祖”。 《随笔》是培根在文学 方面的主要著作。此外,培根还 写了法律著作、历史著作 《亨利 第七王朝史》、幻想游记《新大 西岛》等。
朗读课文——理清文脉
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谈读书?
主要讲了三个方面的内容: 读书的目的、读书的方法、读书 的作用。
你能划分出课文的层次吗?各 层次内容是什么?可以先在组内 或同桌之间讨论一下课文的结构。
研读课文,探究方法
作者是怎么驳斥那个“对任何 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错误观 点的呢?也就是说,作者是怎样来 论证的呢,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 谈谈本文的论证思路。
首先,介绍“不求甚解”的出处;
其次,阐述了“不求甚解”四个字的两层 含义;
再次,作者从正反两方面举例(诸葛亮、 普列汉诺夫)论证读书的要诀在于虚心、 会意;
首先,要养成“好读 书”这个习惯。只有 “好读书”,才能谈到 “求甚解”这个问题。 其次,读书的要诀全在 于“会意”,而“会意” 十分不易。所以陶渊明 每有“会意”,就十分 高兴。因为“会意”不 易,所以陶渊明只好说 “不求甚解”。
“不求甚解”只是不死 抠一字一句,不因某一 局部而放弃了整体。所 以“不求甚解”不是马 马虎虎,很不认真。因 此,要反对马马虎虎的 态度。
“三人务于 精熟,而亮 独观其大 略”。
布置作业——学以致用
黑格尔说过:“他(培根)的著作虽然充 满着最美妙、最聪明的言论,但是要理解其 中的智慧,通常只需付出很少的理性努力, 因此他的话常常被人拿着当作格言。”请同 学们从文中选取一句有哲理的话做为中心论 点,写一段300左右的论述性文字。
不求甚解
初读课文、感知文意
作者一开头就提出了一般人常常认为的 观点“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 对此,作者又是怎样看得呢?

第13课《短文两篇》课件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13课《短文两篇》课件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这些译文文笔流畅,语言规范,句式错落有致,均能较好地传 达原作要表达的意思。水天同的译本用白话翻译,高健的译本纯 用文言,曹明伦译本文白夹杂。王佐良译本则用语雅致,文辞流 畅,句式整齐,韵律和谐,呈现一种简洁、庄重、优雅的文风, 读来朗朗上口。
谈谈《不求甚解》的语言特色。
首先,论述有针对性。 作为一位专栏作家,作者为文有很强的读者意识。如本 文话题是因大众对“不求甚解”的误解而起,这篇课文 能起到正本清源的作用,引导读者学会读书;第7段和 第8段适时的解释说明,避免引发误解,是从读者角度 来看问题。 其次,语言亲切,像与朋友交谈。例如,在第1段否定 一般人看法时说“其实也不尽然’语气很委婉;第2段 中,对因曲解陶渊明的话而对他不满的人说“这是何苦 来呢”,语气平和,语言幽默。
三、归纳小结
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 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 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 扰。——余秋雨
一面帮着我在一片烂泥塘里 站了起来,如果不是书籍的话, 我就会沉没在这片烂泥塘里,我 就要被愚蠢和下流淹死。 —— 【苏】高尔基
四、拓展延伸
名言警句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列夫·托尔斯泰)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象大地没有阳光;智慧里 没有书籍,就好象鸟儿没有翅膀。(莎士比亚)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德】歌德 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 一天平庸的困扰。——余秋雨 在书中可以读到一种人生观,一种对生命的感悟与思考。——白岩松 读书是幸福的,有福的人才读书。——贾平凹 如果把生活比喻为创作的土壤,那么阅读就像阳光。——池莉
精读 学习运用多角度手法进行说理的技巧

最新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3课《短文两篇》课件(共21张PPT)

最新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3课《短文两篇》课件(共21张PPT)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
怡(yí)情 狡黠(xiá) 滞(zhì)碍

统筹(chóu) 诘(jié)难 吹毛求疵(cī)
藻(zǎo)饰 蒸馏(liú) 咀嚼(jué)
2.解释下列的词语。
狡黠:狡诈。 诘难:诘问,为难。 伦理:指人与人之间相处的各种道德准则。 傅彩:着色。文中指给言辞增添光彩。 文采藻饰:修饰文辞,使之富有文采。 矫:做作,不真实。 学究:指迂腐的读书人。 寻章摘句:搜寻、摘取文章的片段词句。指读书时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整体感知
1.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谈读书的?(理清作者的思路,归纳总结) 【交流点拨】讲了读书的目的(开头部分);读书的方法(中间部分);读书的作用(结尾部分)。 第一层(从开头到“全凭观察得之”):阐述读书的正确目的。 ①正面说读书有三种不同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 ②后反面指出读书的三种偏向:惰、矫和学究。 第二层(“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到“始能无知而显有知”):阐述读书的方法。 第三层(从“读史使人明智”到结尾):阐述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各种缺陷。
2.文中正面说读书有三种不同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反面指出读书的三种偏 向:惰、矫和学究。用的是哪种议论方法? 【交流点拨】对比论证:正反说理,全面有力。 3.作者介绍了哪些读书的方法?并谈一谈你的看法。 【交流点拨】①读书要推敲细思,反对故意挑刺,迷信书本和局限于文字推求;
②对不同的书,采用不同的读法; ③提倡把读书和讨论、作文、做笔记结合起来。 4.读书会有哪些功效呢? 【交流点拨】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各种缺陷。
一、新课导入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十年寒窗,伴着馥郁的书香,我们一天天长大了。请你坦诚 地告诉大家,你喜欢读书吗?读书的过程你有哪些感悟?

九下13课短文两篇笔记

九下13课短文两篇笔记

九下13课短文两篇笔记(一)文章结构。

1. 开头部分(1 - 5段)- 阐述读书的目的。

- 第1段:读书可以怡情、傅彩、长才。

这三种目的分别从不同方面论述了读书对人的积极影响。

怡情是从情感方面,使人心旷神怡;傅彩是从增添文采方面,有助于在言辞表达上更加出色;长才则是从增长才干方面,对人的能力提升有帮助。

- 第2段:指出读书时的三种偏向。

即惰、矫和学究。

惰是指读书时偷懒,不认真思考;矫是指故意挑剔、批评书中内容,而不是客观对待;学究则是只读书而不会灵活运用知识,成为迂腐的书呆子。

- 第3段:提出读书与经验的关系。

强调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

二者相辅相成,不能偏废。

- 第4段:论述读书的作用,不同的书籍可以塑造不同的人的性格。

如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等。

这一段通过列举多种书籍类型对人性格塑造的不同作用,说明书籍对人的深远影响。

- 第5段:进一步阐述读书对人的精神和才能的影响,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各种知识的学习都会融入人的性格之中。

2. 中间部分(6 - 9段)- 讲述读书的方法。

- 第6段:提出读书要深思、要不同书籍相互参照阅读。

强调读书不能浅尝辄止,要深入思考书中内容,同时要将不同类型、不同观点的书籍放在一起对比阅读,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知识。

- 第7段:论述读书要根据不同的内容和需求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

例如有的书只需浅尝,有的书可以吞食,少数的书则需要咀嚼消化。

这里的浅尝、吞食、咀嚼消化形象地比喻了不同的阅读方式,对于简单的书可以快速浏览,一般性的书可以广泛阅读,而对于经典、深奥的书则需要精读、深入理解。

- 第8段:强调读书要做笔记。

做笔记可以帮助记忆,整理思路,还可以加深对书中内容的理解。

- 第9段:指出读书要根据个人的情况和需求来选择书籍。

人的才智不同,不能盲目跟从别人的读书选择,要找到适合自己的书籍。

3. 结尾部分(第10段)- 总结全文,强调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的各种缺陷。

人教版9年级下-13《短文两篇》共29页文档

人教版9年级下-13《短文两篇》共29页文档

61、奢侈是舒适的,否则就不是奢侈 。——CocoCha nel 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 ,如日 中之光 ;志而 好学, 如炳烛 之光。 ——刘 向 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 丘 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 的教师 是幸福 ,不如 说好的 教师是 不幸。 ——海 贝尔 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 。——杰纳勒 尔·乔治·S·巴顿
谢谢!Biblioteka 人教版9年级下-13《短文两篇》
1、合法而稳定的权力在使用得当时很 少遇到 抵抗。 ——塞 ·约翰 逊 2、权力会使人渐渐失去温厚善良的美 德。— —伯克
3、最大限度地行使权力总是令人反感 ;权力 不易确 定之处 始终存 在着危 险。— —塞·约翰逊 4、权力会奴化一切。——塔西佗
5、虽然权力是一头固执的熊,可是金 子可以 拉着它 的鼻子 走。— —莎士 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短文两篇◇教材分析◇《谈读书》主要谈论了读书的益处。

文章是浅近的文言,语言简练,几乎一句话就是一个观点,便于学生积累名言警句,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体会,感受读书的乐趣,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训练学生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能力。

《不求甚解》是一篇谈论学习方法的文章。

它是一篇杂文,也是一篇驳论文。

对否定“不求甚解”的观点进行了否定,正面阐述了读书贵在会意,读书要虚心,重要的书要反复阅读的观点。

两篇文章都是围绕读书的话题来谈的,都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两篇短文虽短,但思路清晰、有理有据、论证严密,论证方法灵活多样,是学生学习议论文的范本。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比较阅读这两篇文章,掌握、积累文中精辟的语句,理清两文的论证思路。

2.掌握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方法。

3.体会语言的意蕴美和形式美。

4.学习驳论文的相关知识。

【过程与方法】1.导入激趣,激发学生读书的乐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让学生围绕“读书”这个话题进行探究。

2.自主感知、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让学生在自主阅读和体验中去感受读书的快乐,有利于学生的自我理解和个性表达。

3.引导学生跳出文本,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

4.比较阅读,小组进行合作探究《谈读书》和《不求甚解》的异同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体验,感受读书的乐趣。

培养学生热爱读书的品质及高尚的情趣。

◇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解两篇短文的观点,掌握其论证方法。

(2)运用比较阅读法,分析两文论证方式的不同。

(3)初步领会驳论文的写法。

2.难点:(1)理清培根《谈读书》的论证思路。

(2)理解“不求甚解”的含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有人说,现在已经进入“读图时代”,各种各样的图铺天盖地呈现在人们眼前,读图已经成为时尚。

有人认为,读图是造成全民族阅读水平低下的重要因素。

因此要回归读书,尤其是中学生更要多读书,读好书。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读书?该怎样读书呢?今天我们一起来聆听几百年前的先哲的高论吧。

二、预习检测(一)了解作者弗朗西斯·培根(1561—1626),英国哲学家、作家。

出生贵族家庭,毕业于剑桥大学,后又学习法律。

他将随笔这种文学体裁引入了英国,主要作品有《随笔》《新工具论》等。

(二)疏通字词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

怡.情(yí)藻.饰(zǎo)狡黠.(xiá)诘难..(jiénàn)滞碍..(zhìài)味同嚼.蜡(jiáo)吹毛求疵.(cī)2.理解重要词语的词义。

怡情:使心情愉快。

傅彩:着色。

文中指给言辞增添光彩。

狡黠:聪明而狡猾。

诘难:诘问,为难。

滞碍:不通畅。

寻章摘句:搜寻、摘取文章的片段词句。

指读书时仅局限于文字的推求。

味同嚼蜡:形容写文章或说话枯燥无味。

吹毛求疵:刻意挑剔毛病,寻找差错。

(三)议论文三要素1.论点: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是议论文的灵魂。

2.论据:证明论点的材料。

论据的两种类型: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3.论证:指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常见的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归纳论证等。

三、学习《谈读书》步骤一: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学生朗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文句。

圈点批注课文论述的不同内容,并尝试划分段落层次,梳理文章的论证思路。

明确:全文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从开头到“全凭观察得之”):阐述读书的正确目的。

先从正面说,读书有三种不同的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

而后,从反面指出读书的三种偏向:惰、矫和学究。

接着,论述读书与经验的关系:相互补充、相辅相成。

第二层(从“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到“始能无知而显有知”):主要论述读书的方法,指出对不同的书应采取不同的读法。

第三层(从“读史使人明智”到结尾):主要论述读书的益处。

步骤二:品读课文,分析论证方法通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回答,文章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分别论证了什么观点?试举例说明。

明确:①比喻论证。

例如,“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用“自然花草”比喻“人的天性”,“修剪移接”比喻“求知学习”,论证了读书对人的天赋的作用。

这样写,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②对比论证。

例如,文章开头从正面论述了读书的目的,接着从反面论述了读书的三种偏向。

正面与反面结合,使说理更加全面、有力。

③归纳论证。

例如,“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凡有所学,皆成性格”前六个分句具体论述了读书的作用,最后分句对前面的论述内容加以概括。

在分述的基础上归纳并得出结论,这是归纳论证法。

由于前面列举的内容丰富翔实,最后得出的论断就会更使人信服。

步骤三:品读课文,积累读书名言鲁宾斯坦曾这样评价培根的作品:“文章中充满灵感的常理,迄今仍然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实用智慧,理解了它可以改造世界。

”找出文中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进行赏析,小组交流,全班分享。

发言时请用“诵读式点评”的方式。

即先诵读你所点评的读书名言,然后朗读你的点评。

明确:(预设示例)生1:“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须咀嚼消化。

”——句式整齐,论证有力,论述了读书需讲究的方法。

生2:“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

”——用排比句式阐述了读书的好处。

生3:我很赞同“讨论使人机智”的说法。

有人说过:“你和对方每人一个苹果,相互交换一下,每个人手里还是一个苹果,但是,你和对方每人一个思想,相互交换一下,每个人就拥有了两种思想。

”步骤四:自主解读,提出观点见解现在,请运用你最喜欢的阅读方式自由地朗读课文,进一步品味语言,感受文中喷涌而出的足以改造世界、改造自我的力量。

(生自由读课文)读一篇课文的时候,我们都会不自觉地对文中的观点进行评判,这也是我们读书应该具备的一项能力。

请你从以下两个问题中任选一个,发表自己的观点。

(大屏幕显示:(1)你最喜欢文中哪一句读书名言?请以它作论点说一段话。

(2)文中有没有你不同意的观点?勇敢地站出来与培根“对话”。

)明确:(预设示例)生1:“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我曾经是一个十分脆弱的女孩。

小学六年级的时候,我读到了安徒生的童话《丑小鸭》,被丑小鸭在逆境中的坚强深深感动了。

从此我也学会了坚强,学会了勇敢面对生活中的挫折。

师:她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阐释了“凡有所学,皆成性格”这一观点。

是的,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

生2:文中说读书时不可“寻章摘句”,这个说法有些不合适。

刚才老师还让我们“寻章摘句”呢!“寻章摘句”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积累,从中汲取无穷的精神力量。

古人还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呢!师:有胆识!生3:他的看法有问题!他这样理解“寻章摘句”就正是“寻章摘句”的表现!文中所说的“寻章摘句”是指仅局限于文字的推求、断章取义的意思,绝不是指积累语言。

师:对!读书应该如此推敲细思,方可真正领悟其中要义!四、课堂小结学习议论文,重要的不是接纳观点,而是学会用自己的头脑来分析判断,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内涵。

“你唱我和”不是真正的思考,“百家争鸣”,思想碰撞,才是提升我们思维的深度、广度和高度的重要方式。

五、布置作业1.课外阅读培根《谈读书》的其他译文,与本文进行比较,体会语言运用的奥妙。

2.模仿《谈读书》,写一篇“谈交友”的文章。

附:板书设计谈读书{读书的正确目的读书的方法读书的益处}立论{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归纳论证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不求甚解”是我们在《五柳先生传》中学到的一个词语,今天我们要学到的这篇课文以它为题,意在让我们了解陶渊明说此话的本意。

那么,“不求甚解”的真正含义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文。

二、预习检测(一)了解作者马南邨(cūn)(1912—1966),原名邓拓,福建闽侯人,新闻记者、政论家、杂文作家。

主要作品有杂文集《燕山夜语》、诗词集《邓拓诗词选》等。

(二)文体知识议论文从论证的方式上看,可分为立论和驳论两种。

(1)立论: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提出并阐明自己的见解或主张。

(2)驳论: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发表议论,批驳片面的、错误的甚至反动的见解或主张。

一般说来,批驳对方的论点有三种方式。

①直接驳论点。

即先举出对方的荒谬的论点,然后用正确的道理和确凿的事实直接加以批驳,揭示谎言同事实、荒谬与真理之间的矛盾。

②通过批驳论据来驳倒对方的论点。

论据是支撑论点的,论据驳倒了,论点也就不成立了。

③通过批驳对方的论证来驳倒对方的论点。

论述一个问题,论点和论据之间必须有内在的逻辑关系,否则就站不住脚。

通过驳论证来驳论点,就是揭穿对方的论点与论据之间没有内在的逻辑联系,即所持论据不能证明论点,其论点不能由论据推出。

三、学习《不求甚解》步骤一:朗读课文,把握内容设计相关问题,指导学生自读,掌握本文的论证思路、方法,正确理解作者的观点。

(1)“不求甚解”是何意?作者是如何解释“不求甚解”的含义的?明确:“不求甚解”多指读书只求懂得大意,不求深入理解。

作者认为“不求甚解”有两层意思:一是表示虚心;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

(2)《不求甚解》一文是驳论文还是立论文?又是如何驳或者立的?谈一谈你的理解。

明确:本文是一篇驳论文。

在批驳别人观点的过程中,又阐述了自己的主张。

首先,作者摆出了要批驳的靶子:“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

”其次,介绍“不求甚解”的出处并分析其真正含义,然后,从正反两方面举例(诸葛亮、普列汉诺夫)论证读书的要诀在于虚心、会意;接着,全面解释“不求甚解”,先从反面否定,又从正面引用陆象山的语录佐证;最后,总结全文,强调“重要的书必须反复读”的主张。

(3)通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说说本文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明确:①道理论证。

引用陶渊明“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的名词引出论题,并加以分析,提出论点;引用陆象山的语录强调不因小失大,再次论证“不求甚解”。

②举例论证。

以普列汉诺夫为例,从反面证明读书一定要虚心,不要一味地咬文嚼字,而须理解精神实质;以诸葛亮为例,证明古代就有以“不求甚解”的态度读书的人。

③对比论证。

将普列汉诺夫和诸葛亮的事例构成正反对比。

步骤二:对比阅读,品味探究小组合作探究:《谈读书》和《不求甚解》这两篇短文在内容上和写法上有何异同?明确:相同点:①两篇短文在思想内容上有相似之处,都围绕读书来谈,都谈到了读书的态度、方法。

②论证思路清晰,结构严谨。

③论证方法灵活多变,有理有据。

不同点:①两文论证的方式不同。

《谈读书》是立论,从正面提出观点,逐层论证;《不求甚解》是驳论,先树立批驳的靶子,在批驳别人观点的过程中阐述自己的主张。

②论证的方法略有不同。

《谈读书》运用了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归纳论证等论证方法;《不求甚解》运用了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

③两文语言风格不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