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微大气颗粒物PM_2_5_及其研究概况_杨复沫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对人体健康和大气能见度的影响
虽然大气颗粒物只是地球大气成分中含量很少的组分, 但
对空气质量、 能见度、 酸沉降、 云和降水、 大气的辐射平衡、 平流
层和对流层的化学反应等均有重要影响。与较粗的颗粒物相 占人为颗粒 物排放量的 #’ # . &’ (= 和全部 颗粒物排 放量的 易成为其它污染物的运载体和反应体) , ,’ & . #’ ,= , 但其引起的消光效应却要高得多, 在某些地方甚 比+ $%&’ ( 比表面积大 ( 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滞留时间长、输送距 至可以使能见度降低一半以上。根据 A46B 等人 C #111 D 的研 离远 ( 如粒径在 ,’ #!- . #’ ,!- 范围内的颗粒物可在对流层滞 留 & . " 周, 输送到高度 &,/-、 距离 0,,,/- 以外) , 因而对人体 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 !% ’ "#$% & 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自 &, 世纪 0, 年代后期以来,人们逐渐重视对大气颗粒 究, 在澳大利亚布里斯班, 细颗粒物的吸光系数占总消光系数 的 &2’ 0= 。 根据气象局的资料,北京市市区的能见度在十多年前为 十几公里,而现在通常仅为 & . " 公里。在北京进行的研究 ( 表明, #111 ) $%&’ ( 与大气能见度的线性相关性高达 ,’ 1: 。
稳定,而是很快通过碰并而长大,或者成为云或雾滴的核,其 寿命通常不超过 # 小时。积聚模态粒子是大气中最稳定的气 溶胶粒子,主要是由爱根核模态粒子通过碰并、凝聚、吸附等 物理效应长大而成, 此外也可由挥发性组分凝结、 气) 粒转化 而成, 或来自于细小的地面尘。这部分粒子在大气中存在的时 间最长, 输送的距离最远, 污染范围最广。 $%&’ ( 的形成方式有三种:直接以固态形式排出的一次粒 子; 在高温状态下以气态形式排出、 在烟羽的稀释和冷却过程 中凝结成固态的一次可凝结粒子;由气态前体污染物通过大 气化学反应而生成的二次粒子。$%&’ ( 中的一次粒子主要产生 于化石燃料 ( 主要是石油和煤炭 )和生物质燃料的燃烧,但在 一些地区某些工业过程也能产生大量的一次 $%&’ ( 。一次粒子 的源包括从铺装路面和未铺装路面扬起的无组织排放以及矿 物质的加工和精炼过程等, 其它的一些源如来自建筑、 农田耕 作、 风蚀等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地表尘对环境 $%&’ ( 的贡献则相对较小。可凝结 粒子主要由可在环境温度凝结而形成颗粒物的半挥发性有机 物组成。二次 $%&’ ( 由多相 ( 气)粒 ) 化学反应而形成, 普通的 气态污染物通过该反应可转化为极细小的粒子。在大多数地 而二 和氮 ( 为所观察到的二次 $%&’ ( 的主要组分, 区, 硫( )) *) 次有机气溶胶在一些地区也可能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呼吸道内沉着、 滞留和清除有关。此外, 环境因素如温度和 相对湿度对颗粒物的吸入危害也有一定影响。一般而言, 大于 #, !- 粒子大部分被阻留在鼻腔或口腔内;穿过气管的 $%#, 中的 #,= . :,= 可沉积在肺部而造成危害。大气颗粒物的肺 部沉积曲线呈双模态, 在 . " !- 处的峰值为 &,= , 在 ,’ ," !处的峰值为 :,= 。 沉积在肺部的粒子能存留数周至数年; 可吸 入颗粒 物在鼻腔 内的大 量沉积 可导致上 呼吸道 疾病 如鼻窦 炎、 过敏症等。 !% $ "#$% & 对大气能见度的影响 自 &, 世纪 2, 年代以来,大气颗粒物对能见度的影响就
!" #$%& ’(’)*+ ,$(*(,#)*%&#%,&+ ("- .*%/%" .0 1234 5 ("- %#& )00),#& ." $)(6#$ ("- 7%&%8%6%#%)& 9)*) 8*%)06: -)&,*%8)-4 ;$)
行了介绍, 并全面综述了国内外开展的相关研究。 !"#$%&’$
(
)*+, - 与 )*(. 、 /0)
大气颗粒物的粒径范围在 .& .( / (.. !0 之间,统称为总 1 在美国, 悬浮颗粒物 ( +,$) +,$ 则是指小于 2. !0 的大气颗粒 物 3 ; $%(. 和 $%#& ’ 分 别 指 空 气 动 力 学 直 径 45 小 于 或 等 于 (. !0 和 #& ’ !0 的 大 气 颗 粒 物 。 $%(. 也 称 为 可 吸 入 颗 粒 物 ( , 世界卫生组织 ( 则称之为可进入胸 -6758598: $5;<=>8:?) @AB) 部的颗粒物 ( ; 定义的 +7C;5>=> $5;<=>8:?) $CC8:D 与 E=99?( ())F ) 是指能够进入人体肺泡的 可入肺颗粒物 ( G:?H=;598: $5;<=>8:?) 颗粒, 即指 $%#& ’ 。 通常也称为细 $%#& ’ 属于细微颗粒物的范畴, 粒子 ( 。 I=6: $5;<=>8:?) 大气颗粒物的形成、 迁移、 转化和清除过程及物理化学性 质均与其粒径有着直接的关系。大气颗粒物具有三种不同的 ,积聚模态 ( 自然模态:爱根核模态 ( 45 J / .& .K !0) / .& .K , 粗粒子模态 ( 。通常将前两种模态的 J45 J# !0) 45L # !0) 颗粒物称为细微颗粒物。不过, 这一界限尚存在争议, 一般认 为在 # / "& ’ !0 之间。 M& ,& N$O 提出的 $%#& ’ 也主要是基于 粗、 细颗粒物的界限, 而不是基于模拟粒子在呼吸系统的沉积 提出的易引起儿童和成人发 而提出的; 国际标准化组织 ( -,B) 生肺部疾病的 “ 高危险性颗粒物 ” 为小于 #& 2 !0 的颗粒物, 与 $%#& ’ 甚为接近。 ! "# !
一直是环保部门关注的问题之一。尽管在大气中只占很少的 大量 一部分, 但颗粒物对城市大气光学性质的影响可达 11= 。 的研究表明, $%&’ ( 与能见度密切相关。 大气能见度主要是由大气颗粒物对光的散射和吸收决定 的。空气分子对光的散射作用很小, 其最大的视距 ( 极限能见 具体数值与光的波长有关 ) 。在实际的大 度) 为 #,, . ",,>-( 气中由于颗粒物的存在, 能见度一般远远低于这一数值: 在极 干净的大气中能见度可达 ",>- 以上; 在城市污染大气中能见 度可在 (>- 左右甚至更低; 在浓雾中能见度只有几米。 在大气 气溶胶中,主要是粒径为 ,’ # !- . #’ , !- 的颗粒物通过对光 的散射而降低物体与背景之间的对比度, 从而降低能见度。在 这一粒径范围的颗粒物中, 含有 )?@& ! 的粒子和含有 *?" ! 的粒 子最易散射可见光。 也称元素碳 ) $%&’ ( 对光的吸收效应几乎全部是由碳黑 ( 和含有碳黑的颗粒物造成的。尽管全世界每年排放的碳黑仅
目前, 细微颗粒物 $%#& ’ 已成为国际上大气污染研究领域 的热点和前沿。自八十年代起,美国和一些欧洲国家对 $%#& ’ 开展了广泛的研究;美国更是于 ())* 年制定了关于 $%#& ’ 的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我国对大气颗粒物的研究仍主要集中在 和可吸入颗粒物 ( , 而对 $%#& ’ 则研究 总悬浮颗粒物 ( +,$) -$) 甚少。同时, 我国城市 $%#& ’ 的污染问题正引起越来越多的关 注,有关部门正在开展或计划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工作。 $%#& ’ 的组成复杂且多变, 采样与分析技术要求高且有待于完善, 这 给研究工作带来许多困难和不确定性。 本文对 $%#& ’ 及其有关 的研究进行介绍,希望藉此引起更多的关注并对国内开展有 关研究有所裨益。
%"#*.-<,#%." .0 #$) ")9 =(#%."(6 >?8%)"# >%* @<(6%#: A#("-(*- 0.* 1234 5 %" #$) BA> *)&<6#)- %" ,."#*.7)*&:4 ;$) 1234 5 *)6(#)- *)&)(*,$ 9(& (6&. .7)*7%)9)- ,.",%&)6:4
$%#& ’ 不是一种单一成分的空气污染物,而是由来自许多 不同的人为或自然污染源的大量不同化学组分组成的一种复 杂而可变的大气污染物。就产生过程而言,$%#& ’ 可以由污染 源直接排出 ( 称为一次粒子 ) ,也可以是各污染源排出的气态 污染物 经过冷凝 或在大 气中发 生复杂的 化学反 应而 生成的 ( 称为二次粒子 ) 。大气颗粒物中大部分的硫酸、 硫酸氢铵、 硫 酸铵、 硝酸铵、 元素碳 ( 和有机碳 ( 等组分存在于 $%#& ’ NP) BP) 之中。 一次粒子 $%#& ’ 中的一次粒子主要是 BP、 NP 和土壤尘等。 在源与受体之间经历的变化很小,其环境浓度在总体上与其 排放量成正比。$%#& ’ 中的二次粒子主要有硫酸盐、 硝酸盐、 铵 盐和半挥发性有机物等。二次硫酸盐粒子很稳定, 而含有硝酸 铵、 半挥发性有机物的二次粒子因具有挥发性而在气、 粒之间 转化以维持化学平衡。当温度高于 ". Q 时,大部分硝酸盐以 气态如硝酸的形式存在;当温度低于 (’ Q 时,大部分的硝酸 盐以粒子如硝酸铵的形式存在。相对湿度以及氨和硝酸的浓 度也对这一平衡有影响,但温度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 ,B# 、 RA" 、RBS 是酸雨、硫酸氢铵、硫酸铵和硝酸铵等粒子的前体 物;一些 TBP, 也可转化成粒子,且这些转化大多数产生于强 烈的光化学反应, 同时伴随有大量的臭氧产生。
+
)*+, - 的来源
上述三种模态的大气颗粒物的来源、形成特点以及污染
危害水平各不相同。粗粒子模态中的颗粒物主要是由工业源、 生活源燃烧排放、机械粉碎过程和交通运输等产生的原生粒 子和各种自然界产生的粒子组成。这部分粒子是大气气溶胶 的体积浓度和质量浓度的主要贡献者;由于重力沉降作用大, 它们在大气中存在的时间不长; 除了特殊的气象条件, 不能作 长距离输送。爱根核模态粒子也称为超细颗粒物 ( M8<;5U=6: , 主要是由污染气体经过复杂的多相大气化学反应转 $5;<=>8:?) 化而成, 或者由高温下排放的过饱和气态物质冷凝而成, 少量 来自于自然界和人为源直接排放。这部分粒子在大气中最不
物的健康影响研究。所有的研究结果均确认吸入体内的颗粒 物会导致肺炎、气喘、肺功能下降等呼吸系统疾病;生活在颗 粒物污染水平较高地区人群的死亡率明显增加。大部分的健 康影响被认为是小粒径部分 ( $%#, 和 $%&’ ( )而不是大粒径部 分所造成的。在美国巴尔的摩进行的研究 ( 表明, #112 ) $%&’ ( 的浓度 与人体心 率降低 之间具 有显著的 统计相 关性 。根据 的研究, 每天死亡率的增加与 $%&’ ( 的相 )3456789 等人 ( #11: ) 关 性 最 强 , 当 $%&’ ( 日 平 均 增 加 #, !; < -" 时 , 死 亡 率 增 加 #’ (= 。哈佛大学对 0,,, 名成年人进行了为期 #: 年的颗粒物 流行病学研究, 证实 $%&’ ( 与死亡率的上升显著相关。目前已 知的细微颗粒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主要包括:增加重病和慢 性病患者的死亡率;使呼吸系统、心脏系统疾病恶化,医院中 此类急诊增多;改变肺功能及其结构;改变免疫功能;患癌率 增加。颗粒物引起的三类疾病值得重视:( # )传染病:包括流 ( 过敏: 包括由自然过敏源引起的哮喘 感、 肺结核和肺炎等; &) ( 和肺泡炎; 肺癌等。 ") 大气颗粒物对人体的危害程度主要取决于其成分、浓度 和粒径。颗粒物的成分是主要的致病因子, 决定是否有害和引 起何种疾病; 颗粒物的浓度和暴露时间决定了吸入剂量, 颗粒 物的浓度越高、暴露时间越长,则危害越大;颗粒物粒径与其
细微大气颗粒物 !"#$ % 及其研究概况
! 1%234 56$%789’$276 $7 )*+, - &68 :3;&$38 :3#3&%’<
杨复沫 马永亮 贺克斌 ( 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 )


本文简述了 !"#$ % 的性质、 来源、 对人体健康和大气能见度的影响等, 对有关 !"#$ % 的空气质量标准的立法情况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