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颐、程颢的资料
程颢程颐北宋时期的理学家
程颢程颐北宋时期的理学家程颢、程颐是北宋时期著名的理学家,被尊称为“程朱理学”的创始人。
他们的思想对中国古代哲学和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他们的生平经历、理学思想和教育观点等方面来介绍程颢、程颐。
程颢,字希贤,号显斋,北宋汤阴(今河南省安阳市)人。
他于北宋崇宁五年(1106年)中进士,曾任湖州知州,后辞官追随程颐研究儒学。
程颢一生致力于研究理学,倡导“明道致理”的学派。
他认为人类应积极主动地探求道理,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来实现个人的完善。
程颐,字正远,号为堂,北宋汤阴(今河南省安阳市)人。
他是程颢的学生,也是程朱理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程颐主张“格物致知”,强调通过观察和实践来认识事物的本质,通过理性思考和实践实现人的完善和修养。
程颢和程颐提倡“心学”,强调内心修养的重要性。
他们认为人的心灵是人与天地之间的桥梁,通过修炼心性可以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程颢尤其注重修养个人的道德品质,他主张“以心为主,以德为基”,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对于社会和世界的影响力。
程颐则进一步完善了程颢的理论,他注重通过理性思考来认识事物。
他认为世界是由理所构成的,而通过理性思考可以发现事物之间的关系和规律。
他主张“致知”即通过理性的认知来实现对事物的真理的追求。
程颐的思想对后来的理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程颢还注重教育,他提出了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他认为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自主性,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
他主张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心灵的引导者,引导他们自主学习和成长。
程颐则进一步完善了程颢的教育观点,他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智慧和德行,使他们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才。
他提倡教育应该注重个性的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道德观念。
总的来说,程颢、程颐是中国古代理学的开创者,他们的思想对中国古代哲学和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们的理学思想强调个人的修养和道德观念,注重通过理性思考来认识事物。
他们的教育观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自主性,注重个性的发展。
程颐程颢
程颐程颢程颐和程颢是宋代的两个哲学家,被誉为“程朱理学”的创始人。
程颐是其父,程颢是其子。
两人对儒家思想的发展和传承作出了重要贡献。
他们的思想体系主要包括道德哲学、心性论、天人合一等方面。
下面将从程颐和程颢的生平、学说和影响等方面进行阐述。
程颐(1033年-1107年)是北宋理学家。
他是北宋理学三程之一,即程朱理学的创始人之一。
程颐生于一个儒家世家,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
他对经学有着深入的研究,十分擅长经典的解释和阐述。
他的学问造诣很高,被誉为“翰林大学士”,并且数次被聘为官吏。
程颐的学说以“道德为本”为核心,强调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来实现天人合一的目标。
他提出了“性即理”、“格物致知”等重要观点,强调人的本性与天理相通,通过对世界的观察和研究可以获得真正的知识。
他认为人的本质是善良的,只有通过修身养性,追求道德的完善才能实现人的真正价值。
他还强调了礼仪的重要性,认为通过遵循礼仪和规范行为可以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程颢(1032年-1085年)是北宋理学家。
他是北宋理学三程之一,也是程颐的儿子。
程颢自小跟随父亲学习,掌握了程朱理学的核心思想。
他承继了父亲的学说,并且在心性论方面有着独到的见解。
他主张通过反省自己的内心来认识自我,通过修炼内在的道德品质来实现人的完善。
他提出了“真心诚意”、“一念之差”等概念,强调人的内心状态对于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程颐程颢的思想对于后世的儒家学派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并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他们通过对经典文献的研究和解读,对传统儒家思想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归纳,形成了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
他们的学说在当时的社会中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并且对后世的哲学家和政治家产生了深远影响。
总而言之,程颐程颢是宋代理学的代表人物,他们的学说对儒家思想的发展和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他们通过对经学的研究和解读,提出了一系列核心观点,并通过实践来促进个人修养和社会发展的目标。
他们的思想在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程颢与程颐的理学传承与北宋文化
程颢与程颐的理学传承与北宋文化程颢(1032年-1085年)和程颐(1033年-1107年)是北宋时期的两位重要思想家和学者,他们被誉为理学的奠基人,对于北宋文化的传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他们的思想观点、学术成就以及对后世的影响等方面来探讨程颢与程颐的理学传承与北宋文化。
程颢与程颐都是北宋时期的儒学家,他们的思想观点对于当时的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程颢主张“格物致知”,认为通过观察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来获得知识,强调实践和经验的重要性。
他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主张人应当尊重自然,与自然相融合。
程颐则注重“致良知”,认为通过修养自身的道德品质可以达到对道德的认识和追求。
他强调人的道德修养和自我完善,主张人应当追求道德的高尚和精神的升华。
程颢和程颐的思想观点相辅相成,形成了理学的基本理论体系。
程颢与程颐的学术成就也是他们对北宋文化传承的重要方面。
程颢是北宋时期最重要的教育家之一,他在教育方面有着深远的影响。
他提出了“格物致知”的教育理念,主张通过观察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来培养学生的知识和智慧。
他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强调学习应该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程颐则在经学方面有着卓越的成就,他对《周礼》和《尚书》等经典的研究使他成为当时最重要的经学家之一。
他注重经典的研究和解释,致力于恢复和传承古代经典的精神和思想。
程颢和程颐的学术成就对于北宋时期的儒学发展和文化传承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程颢与程颐的思想和学术成就不仅在北宋时期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且对于后世的文化传承也具有重要意义。
他们的理学思想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们的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道德修养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等观点,对于后世思想家和学者的思考和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他们的学术成就也为后世的经学研究和儒学传承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程颢和程颐的理学传承为后世儒学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程颢程颐的理学思想和他们在宋代的故事
程颢程颐的理学思想和他们在宋代的故事程颢(1032年-1085年)和程颐(1033年-1107年)是中国宋代理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程朱理学的两位大师。
他们的思想对于宋代乃至中国古代思想史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探讨程颢程颐的理学思想以及他们在宋代的故事。
一、程颢程颐的理学思想程颢程颐的理学思想基于儒家传统,注重道德伦理、人性观和教育方法。
他们提出了“性即理”的核心观点,认为人的本性即是理性的体现。
他们强调人的本性具有善的倾向,通过学习和修养可以实现良知的发展。
程颢程颐对于教育的看法也十分重要。
他们主张以“格物致知”为基础的教育方法,即通过观察事物、探索事物背后的道理来实现知识的获取。
他们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的道德和智慧,使人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二、程颢程颐在宋代的故事程颢程颐在宋代不仅是学者,也是儿女双全的父亲,他们的家庭生活和学术成果都值得我们关注。
程颢和程颐是表兄弟,他们的父亲都是高官。
程颢从小聪明过人,深受父亲的宠爱,然而他性格沉稳,为人宽厚。
程颢在求学过程中,经常以身作则,积极帮助他人。
有一次,他在前往考场的路上遇到一位迷路的学生,程颢毫不犹豫地停下来帮助他,并跟随他回到考场,使他安全地找到目的地。
这个小故事体现了程颢纯正的品格和乐于助人的精神。
程颐则是一个出色的教育家。
他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培养自己的学生,并成立了私塾。
有一位学生曾对程颐的教育方法深感敬佩。
这位学生说,程颐的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他注重培养学生自觉的学习态度,并通过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程颐的教育方法对于当时的学生群体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程颢程颐虽然在学术上有着较大的成就,但他们的一生并不一帆风顺。
尤其在北宋末年,由于各种政治原因,他们遭受到了排挤和迫害。
不过,他们始终坚守自己的理想,坚信自己的学说,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思想遗产。
三、总结程颢程颐的理学思想对于宋代乃至中国古代思想史影响深远。
他们强调人的本性具有善的倾向,提出了“性即理”的观点,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程颐程颢 字伯淳
程颐程颢字伯淳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程颢。
程颢字伯淳。
学者称明道先生。
世居中山。
后从开封徙河南。
北宋哲学家。
教育家。
诗人。
理学的奠基者。
“洛学”代表人物。
程颢为嘉祐年间进士。
神宗朝任太子中允监察御史里行。
反对王安石新政。
在学术上。
程颢提出“天者理也”和“只心便是天。
尽之便知性”的命题。
认为“仁者浑然与物同体。
义礼知信皆仁也”。
识得此理。
便须“以诚敬存之”。
倡导“传心”说。
承认“天地万物之理。
无独必有对”。
元丰八年。
宋哲宗即位。
召其为宗正丞。
未行而卒。
享年54岁。
程颢曾和其弟程颐学于周敦颐。
世称“二程”。
同为北宋理学的奠基者。
其学说在理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后来为朱熹所继承和发展。
世称“程朱学派”。
其所亲撰有《定性书》《识仁篇》等。
后人集其言论所编的著述书籍《遗书》《文集》等。
皆收入《二程全书》。
本名,程颢。
别称,明道先生。
字号,字伯淳。
所处时代,北宋。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时间,1032年。
去世时间,1085年7月9日。
主要作品,《论王霸札子》《论十事札子》。
主要成就,开创新儒学。
为宋代理学奠基者。
籍贯,河南洛阳。
封爵,豫国公。
程颐封号,河南伯。
谥号,纯公。
人物生平。
宋仁宗明道元年。
程颢出生。
其祖先历代仕宦。
世代居住在中山府。
曾祖父程希振任尚书虞部员外郎迁居开封府。
祖父程遹迁居河南府。
赠开府仪同三司吏部尚书。
宋仁宗录旧臣后代。
程颢的父亲程珦因此被授为黄陂县尉。
历知龚。
凤。
磁。
汉诸州。
后官至太中大夫。
二程自幼深受家学熏陶。
在政治思想上尤受其父程珦影响。
以反对王安石新法著称。
程颢资性过人。
修养有道。
和粹之气。
盎然于面。
门人。
友人与之相交数十年都未尝看见他有急厉之色。
嘉祐二年。
程颢举进士后。
历任官鄠县主簿。
上元县主簿。
泽州晋城令。
太子中允。
监察御史。
监汝州酒税。
镇宁军节度判官。
宗宁寺丞等职。
神宗在位期间。
程颢任御史。
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
不受重用。
遂潜心于学术。
《宋史》本传称:“慨然有求道之志。
程颢和程颐对理学的贡献
程颢和程颐对理学的贡献程颢(1032年-1085年)和程颐(1033年-1107年)是北宋时期的两位重要思想家,被誉为中国古代理学的奠基人。
他们对于理学的贡献不仅在学术理论上,还体现在对后世学者的影响和传承上。
本文将详细阐述程颢和程颐对理学的贡献。
I. 理学的发展背景为了准确理解程颢和程颐对理学的贡献,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当时理学的发展背景。
北宋时期,佛、道、儒并存,各派思想交相辉映,形成了独特的思想环境。
在这样的背景下,程颢和程颐提出了自己的理学观点,对后世的学术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II. 程颢的理学观点及贡献程颢主张“格物致知”,强调通过观察和实践来认识事物的本质,并通过批判和辨析真伪来达到真知。
他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主张实践道德教育,追求人的完美性。
程颢的贡献之一是他对传统文化的批判和整合。
他批判了当时流行的儒家经学,主张以自然科学为基础,扩大知识的范围,注重实证和实践。
同时,他也强调了儒家经典的重要性,认为经典是智慧的源泉,是人类思想的精髓所在。
此外,程颢还对后世学者的影响不能忽视。
他的弟子朱熹成为了理学的代表人物,他继承和发展了程颢的观点,并且创立了新儒学,使程颢的理学思想得到了进一步的传承和发展。
III. 程颐的理学观点及贡献程颐主张“致良知”,认为人的内心本具有道德的本能,通过修养和功夫可以达到良知的境界,成为真正的人。
他注重思辨和反思,通过思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来探究人的本质。
程颐的贡献之一是他对于人性问题的深入思考。
他认为人性可以通过教育得以改善,主张培养人的道德品质和责任感。
他强调儿童教育的重要性,主张从小培养孩子的良好品德和思维习惯,为社会建设和个人发展奠定基础。
此外,程颐还对于后世理学发展起到了桥梁的作用。
他与程颢共同建立起的理学学派,为后世学者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和研究方法,对于后世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IV. 程颢和程颐对理学的共同贡献程颢和程颐都主张“致良知”,都强调了道德教育的重要性,都对传统经典文化进行了批判和整合。
程颢程颐北宋理学派的创始人宋明理学的重要思想家
程颢程颐北宋理学派的创始人宋明理学的重要思想家程颢程颐是北宋理学派的创始人,也是宋明理学的重要思想家。
在中国哲学史上,程颢程颐的思想影响深远,对后世思想家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本文将从两位理学家的生平背景、主要思想内容和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程颢程颐的生平背景程颢(1033年-1107年),字伯淳,号为靖庵主人,山西临洮县(今属甘肃临洮市)人。
他是北宋时期的哲学家、教育家,也是北宋理学派的创始人之一。
程颢自幼聪慧,师从周敦颐学习,深受其影响。
他和朱熹并称为“程朱”,对于宋明理学的发展贡献良多。
程颐(1033年-1107年),字正叔,号为显庐,山西长子县(今属北京市大兴区)人。
他是北宋时期的哲学家、教育家,也是北宋理学派的创始人之一。
程颐与程颢一同师从周敦颐,共同推崇道学,并以“一体”、“心性”为主要研究内容。
理学的主要思想内容程颢程颐共同创立了北宋理学派,他们的思想理念在中国哲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他们对“人道”、“心性”等概念进行了深入研究,形成了一系列重要的理论。
首先,程颢程颐倡导的“人道”观念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他们认为,人道是社会秩序的基础,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和谐相处。
这种观念对后世的道德伦理学具有深远影响。
其次,程颢程颐关注的核心概念是“心性”。
他们认为,心性是人的本性,是人与生俱来的智慧和善良之源。
他们提出了“性即理”、“性即圣”等观点,主张通过修养和自我反省来发掘和发展人的内在潜能。
再次,程颢程颐强调了“知行合一”的重要性。
他们认为,知与行应当相辅相成,只有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才能达到完美的境界。
他们提倡将学术研究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实现人生的全面发展。
程颢程颐的影响程颢程颐的思想影响了后世的许多思想家和文化人。
他们的思想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对于后世的学术研究和教育改革具有重要启发。
首先,程颢程颐的思想对后来的理学家产生了重要影响。
他们的学术思想被后世广泛传承,成为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宋理学家—程颢、程颐
宋理学家—程颢、程颐程颢(1032—1085)、程颐(1033—1107)兄弟二人,皆称夫子。
生于湖北省黄陂县,曾定居嵩县程村。
是北宋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在中国理学史上居重要地位。
程颢字伯淳,号明道。
颐字正叔,号伊川。
皆从师于理学先驱周敦颐,深研六经,立志弘扬圣人明训。
颢聪慧,强记忆.10岁能作诗赋,24岁中进士,历任京兆府户县主簿及晋城、扶沟等县令。
重教化、施仁政、兴办学堂、亲察下情,选拔优秀教师并言传身教,亲正句读。
才干过人,大臣吕公著等欲荐擢至朝中居官。
颐宁二年(1069)神宗召其咨询以重用,他一再陈述:“人君之道以至诚仁爱为本。
”神宗嫌其言陈旧不适新政,但仍以其“为人忠信”而诏任太子中允兼御史里行。
熙宁三年(1070),王安石为相,实行变法,颢亦倾守旧反新因而被赶出京,贬做地方官。
先后任京西路(河南大部及湖北一部)提点刑狱(稽察司法案件)和镇宁军节度判官(节度使的辅佐)。
并在洛阳讲学10余年。
哲宗登基(1085)年,司马光等重新执政,颢被召回京师任宗正寺丞(管理皇族事务),未到病卒。
颐,幼即高识远见,关注国家大事,18岁陈书仁宗以民生为重。
元佑元年(1086)三月至京,委宣德郎、秘书省校书郎(主管国史、著作),后太皇太后面谕任崇政殿说书,再辞不准,方受西京国子监职。
他自信以天下为已任,议论褒贬无所顾忌。
于是受人忌恨,参他素无乡行,越职妄言,多方底毁。
绍圣年间(1094——1096)以党论免职,流放涪州(今四川涪陵县)。
崇宁二年(1103)四月,被参为系奸党推荐得官,著书诽谤朝政,朝廷再度降诏削官罢职,还责令审查其全部著述。
自此迁居龙门之南陆浑之阳(今田湖程村),九月庚午病卒,与兄葬于今伊川县府店镇西郊。
南宋理宗淳佑六年(1264),诏封程颢为河南伯,程颐为伊阳伯。
元至顺元年(1330)年,诏封颢为豫国公、颐为洛国公。
明天顺年间诏故居程村为“两程故里”。
并在村东一华里处建立刻有“圣旨”的石牌坊一座。
二程
二程
即指中国北宋程颢(1032~1085)、程颐(1033~1107)两位理学家。
程颢字伯淳,世称明道先生;程颐字正叔,世称伊川先生,两人并称“二程”。
二程祖籍洛阳(今河南洛阳),生于湖北黄陂,有《二程集》。
他们早年一同求学于周敦颐。
学说
此兄弟二人的学说有“二程学派”,“二程儒学”之称。
二程在哲学上发挥了孟
庭”。
元明宗至顺元年(1330年),诏加封程颢为“豫国公”,程颐为“洛国公”。
评价
姜宸英曾概括说:“河南二程子以持敬之学教学者。
其旨以严恭俨恪为要,其功始于动容貌、正颜色、出辞气之间,而推之至于尽性达天知命,盖作圣之基,学者无时而可离者也。
”[2]
熊赐履称:“自尧舜以来,圣圣相传,不越一敬。
敬者,彻上彻下,成始成终之道也。
……二程既以一敬接千圣之传,而伊川则特为主一无适之解,又从而反复发明之,庶几学者有所持守,以为超凡入圣之地。
朱子谓程氏之有功于后学,最是主敬得力。
”[3]
《如果这是宋史》一书的作者曾挖苦说“别人努力一生,是想成为圣人,而程氏兄弟的职业,是教别人怎样成为圣人。
”“以程颐为例,他当年曾自豪地说,自从当了周先生的弟子,每日钻研大道,科场名利之心再也没有了。
不过科场还是要下的,不然怎样去教化大臣和皇帝呢?”。
程颐程颢的简介
程颐程颢的简介程颐,字忠义,汉族,出生于公元前280年,在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白驹村,是一位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
程颐的儒家思想,深深影响了中国传统社会的发展,尤其是科举制度、考试制度和政治体制。
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五经之父”和“十家之长”,先后开创了两个重要导师制度:翼贤制度和徒弟制度。
程颐在思想上,强调“仁德”和“王道”,认为国家的和平与繁荣,应该以“仁政”为根本,仁政的要求是“爱民”,“以礼教人”,以修身为准则,以治理为本位,以学业为重点。
程颐认为,学问可以用“礼”来调节,礼制不仅可以调动国家内部的政治力量,还能够治理内外社会关系,并可以促进人们的精神文明。
他还在《春秋》、《诗经》等书中记载了许多关于“礼”的思想,如“仁者仁,智者智”、“事之以礼,信也”、“耕者令草木繁茂”、“尊君恭于士”等,使诸子百家的思想有了系统的完整性和发展的规律。
程颐在教育事业上,倡导全面发展智育,认为教育要从婴儿时期开始,以“训养”、“谆谆告戒”和言行举止整顿为准则,旨在培养学生具有完整的智力和品德,使他们能够成为好的帝王之子,能够发挥仁政的作用。
此外,程颐还提出了“法学根本”的教育方法,以求学生从小就具有分析问题、辨别是非、判断真伪的能力,以此练就六艺的精深学问。
程颐的儒家学说,影响了2千多年的中国传统文化,他是古代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也是中国文化发展历史上最为重要的人物之一。
程颐也被称为“万世师表”,他的思想也对20世纪中国的文化发展和政治运动产生了重要影响。
他的思想也是当代新儒家的基础,为中国民族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程颐程颢的简介
程颐程颢的简介程颐程颢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们是北宋时期的代表人物,也是“程门立雪”中的程家两位祖师爷。
程颐和程颢都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他们的思想深刻而广泛,对中国思想史和文化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程颐程颢的生平、思想和贡献三个方面对他们进行简要介绍。
一、程颐程颢的生平程颐,字伯牙,号二十一,生于北宋神宗元丰二年(1089年),卒于南宋宁宗嘉定十年(1240年),享年52岁。
他的家族是北方的名门望族,祖上曾经担任过朝廷的高官。
程颐从小聪明好学,喜欢读书,早年曾经拜访过当时的著名学者周敦颐和张载,后来又前往洛阳拜师学习。
程颐以儒学为主,同时也涉及佛学和道学,他的学问渊博,深受当时学界的尊敬和推崇。
程颐曾经在朝廷担任过官职,但是由于他的性格过于刚直,不愿意妥协,最终导致他被贬谪到地位较低的地方。
程颐卒于南宋宁宗嘉定十年(1240年),葬于苏州。
程颢,字正叔,号世南,生于北宋神宗元丰三年(1090年),卒于南宋宁宗嘉定十年(1240年),享年51岁。
他是程颐的弟弟,也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
程颢从小就对儒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曾经拜访过许多当时的著名学者,包括张载、郑玄等人。
程颢的学问广博,涉及儒、佛、道三家,他的思想以“心学”为主,强调人的内心修养和道德修养,对后来的儒家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程颢曾经在朝廷担任过官职,但是由于他的性格过于刚直,不愿意妥协,最终导致他被贬谪到地位较低的地方。
程颢卒于南宋宁宗嘉定十年(1240年),葬于苏州。
二、程颐程颢的思想程颐和程颢的思想在儒家思想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他们的思想深刻而广泛,对中国思想史和文化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程颐的思想程颐的思想以“理”为核心,他认为“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是一切事物的本体。
程颐认为,人类的天性是“理性”,而“理性”与“道德”是相辅相成的,只有通过道德的修养和实践,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理性。
程颐的思想强调“天人合一”的思想,认为人类和宇宙是相互关联的,只有通过自我修养和实践,才能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二程,即程颢和程颐,两人是宋明理学的鼻祖
二程,即程颢和程颐,两人是宋明理学的鼻祖二程,即程颢和程颐,出生于武汉市黄陂区、河南洛阳人(祖籍徽州篁墩),程颢字伯淳,又称明道先生。
程颐字正叔,又称伊川先生,曾任国子监教授和崇政殿说书等职。
二人都曾就学于周敦颐,并同为宋明理学的奠基者,世称二程。
他们的学说也被称为“洛学”,与同时代的张载所创的“关学”颇有渊源,二者理学思想对后世有较大影响,南宋朱熹正是继承和发展了他们的学说。
他们的理学思想主要见于《遗书》、《文集》和《经说》等,均收入《二程集》中,中华书局1981年出版该书校点本。
儒学自先秦孔、孟奠定基本框架后,至两汉以经学形式一度成为官方意识形态,其后衰败长达近千年,直到进入宋代,复以理学形式的再度兴盛,到了朱熹以后,几经改造的儒学(主要指程朱理学)才开始逐步控制思想学术,进而楔入政治领域,最终得以在社会上广泛流布。
宋代的儒学是以理学的面目出现的,它的主要特色在于阐释义理,兼谈性命。
在这方面,唐代的韩愈、李翱为之首开先声。
入宋以后,虽有“宋初三先生”孙复、胡瑗、石介以继承儒家道统自居,但实际承接韩愈、李翱道学的乃是周敦颐、张载、二程兄弟(颢、颐)。
其中二程兄弟尤为突出。
二程被认为是北宋理学的实际开创者。
他俩的学说,以“心传之奥”奠定了道学的基础,更以“理”为最高的范畴,因此亦称作理学。
二程的学说,特别是其核心观点——“存天理,去人欲”,后来被朱熹所继承和发展,世称程朱学派。
就二程的学说主旨而言,兄弟俩并无二致;但在义理的具体延伸、阐发及个人性情方面,他俩却有着较大差别。
诚如黄宗羲在《宋元学案》中说:大程德行宽宏,规模阔广,以光风霁月为怀。
小程气质刚方,文理密察,以削壁孤峰为体。
其道虽同,而造德各有所殊。
程颢提出“天者理也”的命题。
他把理作为宇宙的本原。
就天道的内容来说,程颢形容它是“生”,谓世界生生不已,充满生意,提出“天只是以生为道”,故“天地之大德曰生”。
他认为生是天道,是天地之心,于是称天道为仁。
宋学太斗—程颢、程颐
宋学太斗—程颢、程颐程颢和程颐是中国儒学第二次复兴的主要骨干人物,他们在中国儒学思想发展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由于二程的思想十分接近,生活经历也大体相同,一般学术史和评价,对他们的学术思想也很少作分别介绍,都将他们统一为一传,世称二程。
程颢,字伯淳,生于宋仁宗明道元年即公元1032年,死于宋神宗元丰八年即1085年,后人称他为明道先生。
程颢自幼聪颖,幼年时期就开始习诵儒家经典,10岁时就能写诗作赋。
他不但天资聪颖,并能够刻苦学习,20余岁即中进士,随后做了几任地方官,在任上是一位干练的官员。
程颐,字叔正,生于宋仁宗明道二年即公元1033年,死于宋徽宗大观元年,即公元1107年,后人称他为伊川先生,河南洛阳人,北宋著名的理学家,与其兄程颢齐名。
程颐初不求仕,后经司马光等人的推荐,历官秘书省校书郎、崇政殿说书、管勾西京国子监等职,从政讲学30余年。
二程兄弟自幼熟读圣贤之书,后来兄弟二人终成一代儒学大师,受得了各地士人的尊崇,纷纷拜师于其门下。
二人不仅竭尽全力为他们传道授业,并开创了自己的学派洛学。
由于兄弟二人长期讲学于洛阳,其所形成的学派才被称为洛学。
这个学派在中国学术思想上具有重大的影响,它还使理学具有了完整的形态,因而二程兄弟又是宋明理学的实际创立者。
北宋绍圣二年,程颐被指控为元祐党人,因此他丢宫削籍被贬到重庆涪陵,重操著书讲学的旧业。
现在重庆涪陵还有程颐讲学的遗址钩深堂和他曾经历时六年,点校《易经》的点易洞。
钩深堂原称普净院,坐落在重庆涪陵北岩景区的东侧,普净院原是一座寺院,自从程颐贬官涪陵之后,这里便成了他的讲学之所。
在涪州当地方官的著名书法家黄庭坚,特意为书院题写了钩深堂三个大字,后人将其镌刻在岩壁上。
南宋绍兴五年,涪州牧李瞻在钩深堂内,建程子祠,纪念程颐。
嘉定十一年,涪州牧范仲武正式将普净寺改成为北岩书院,并增建了一座四贤堂,供奉程颐、黄庭坚等四位,致力于涪州文化开拓的先贤。
钩深堂还陈列着当地收集到的一些古碑名帖,更增加了北岩书院浓郁厚重的书卷气。
程颐和程颢的简介
程颐和程颢的简介
程颐(176年-274年),字阿骨打,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三国时期孟德分封的程家将军,曾参与了孙策攻打黄巾军、刘备征伐袁绍的战役。
他的有名的作品有《礼记》、《春秋左氏传》、《春秋穀梁传》等,他的《礼记》更被称为礼仪领域的“圣经”,“礼学之祖”,而《穀梁传》则是中国先秦著名的史学著作。
程颢(223年-263年),字梦阮,魏国司徒。
他以《孟子》、《管子》、《申鑒》、《墨子》等六本著作及“郑领”、“莊稷”等书著称。
程颢是东汉时期古代学术家,也是东汉时期人物重要的政治家之一,他在贞观期间,以崇尚孟子、管子思想、弘扬仁学,影响后世中国文化教育事业发展。
程颢程颐简介及著作思想
二程简介及思想二程的心理学思想对后世有较大影响,南宋朱熹正是继承和发展了他们的学说。
他们的心理学思想主要见于《遗书》、《文集》和《经说》等,均收入《二程集》中,中华书局1981年出版该书校点本。
人物介绍中国北宋思想家、教育家程颢1032~1085、程颐1033~1107的并称。
二人为嫡亲兄弟,河南洛阳人。
程颢字伯淳,又称明道先生。
生于宋仁宗明道元年,卒于宋神宗元丰八年。
官至监察御史里行。
程颐字正叔,又称伊川先生。
生于宋仁宗明道二年,卒于宋徽宗大观元年。
曾任国子监教授和崇政殿说书等职。
二人都曾就学于周敦颐,并同为宋明理学的奠基者,世称二程。
个人成就二程的心理学思想较为丰富,在他们的思想体系中的地位也至关重要,因此后世称为“身心之学”或“心性之学”。
他们的最高哲学范畴是“理”,它作为绝对本体而衍生出宇宙万物;他们的最高心理范畴是“心”,它作为“理”的等同物而产生人的形体:“有是心,斯具是形以生。
”古书的研究(《遗书》卷二十一下)这样就把客观精神的“理”和主观精神的“心”共同看作是世界的本原,它无疑是唯心主义的心理观。
在人性论方面,他们对告子的生之谓性,孟子的性善论和韩愈、李翱的性品类说进行了综合改造,并袭用了张载关于“天命之性”和“气质之性”的区分。
他们认为,天命之性就是所谓“天理”,包括仁、义、礼、智、信等道德内容,是一切人固有的先天本性,也是人区别于禽兽的根本特点:“人之所以为人者,以有天理也。
”(《粹言》卷二)当抽象的天命之性通过“气”的中介作用降落到人体时,就产生了“气质之性”,由于气禀的清浊偏正不同,也就造成了人的贤智愚不肖乃至柔缓刚急等心理差异。
他们对人类和动物的本能进行了比较:“万物皆有良能,如每常禽鸟中,做得窠子,极有巧妙处,是他良能,不待学也。
人初生,只有吃乳一事不是学,其他皆是学。
”(《遗书》卷十九)他们对思维问题也有精辟见解,认为“感悟”是思维的结果:“思虑久后,睿自然生。
”(《遗书》卷十八)指出要善于灵活转移自己的思维路线:“若于一事思未得,且别换一事思之,不可专守著这一事。
程颢程颐:北宋时期理学家兄弟
在世界文化史上,程颢程颐被视为人类思想史上的重要人物,为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 重要的贡献。
对现代社会的意义
程颢程颐的理学思想对现代社会道德伦理建设具有重要影响。 他们的教育理念对现代教育改革具有启示作用。 程颢程颐的哲学思想对现代人的人生观、价值观有积极的影响。 他们的政治主张对现代社会的治理理念有借鉴意义。
他们的散文作品注重文采和思想性的统一,表现出北宋文学的独特魅力。
程颢程颐的散文作品在北宋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们的散文作品主题广泛,涉及人生哲学、政治思考、历史文化等方面,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 精神食粮。
文学风格
简洁明快:语言 简练,表达清晰, 不拖沓繁琐
深入浅出:用简 单易懂的语言阐 述深奥的道理, 使读者易于理解
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程颢程颐的理学思想强调道德伦理,对现代社会的道德建设有启示意义。
二程提倡"格物致知"作用。
程颢程颐主张"和而不同",提倡包容和多元化,对现代社会的多元文化有 启示作用。
二程的哲学思想强调内心修炼和精神满足,对现代社会的心理健康有启示 作用。
程颐认为“仁者无 私”,即仁者没有 私心,能够以公正 的态度对待一切事 物。
两人都认为“仁者 爱人”,即仁者应 该爱人如己,对待 他人要像对待自己 一样。
程颢和程颐还强调 了“仁者自爱”的 观点,认为仁者应 该自爱,保持内心 的平静和纯洁。
道德修养论
程颢程颐认为道德修养是实现个人价值和提升社会文明的重要途径。
程颢程颐:北宋时 期理学家兄弟
XXX,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程颢程颐:北宋理学派的开创者
02
程颢程颐的思想
理气论
程颢提出“理本气末”的理气论,认为理是宇宙的本源,气是构成万物的材料。
程颐强调理气的统一,认为理气无间,理是气的根本。
两者的理气论在北宋理学派中具有重要地位,对后世哲学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
程颢程颐的理气论在当时是一种新的哲学思潮,为北宋理学派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
程颢程颐开创了北宋理学派,对后世哲学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 他们的学说成为了宋明理学的代表之一,对于儒家思想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程颢程颐的思想对于中国文化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誉为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人物 他们的学说对于东亚文化也产生了影响,对于东亚文化史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地位
仁义礼智
程颢程颐认为仁义礼智是人的天 性,是先天存在的道德观念。
程颢程颐认为义是行为的准则, 礼是规范和仪式,智是智慧和理 性。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他们强调仁爱的重要性,认为仁 爱是实现人类和谐相处的基础。
他们认为仁义礼智是相互联系、 相互依存的,是人类社会秩序和 道德规范的基石。
道德修养
对后世理学派的影响
程颢程颐的理学 思想成为后世理 学派的重要源头。
他们的思想在南 宋时期得到了广 泛的传播和继承。
程颢程颐提出的 “理本论”成为 后世理学派的基 本观点之一。
他们的思想对于 明清时期的理学 发展也有着重要 的影响。
与其他理学家的关系
程颢程颐与周敦颐的关系:周敦 颐是程颢程颐的老师,对他们的 理学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
程颢程颐的学 说成为宋明理 学的核心思想 之一,对后世 产生了深远影
响。
他们的哲学思 想影响了后世 许多文人墨客, 成为了中国文 化的重要组成
程颐程颢的简介
程颐程颢的简介
程颐,字仲容,一名古代著名的政治家、教育家和文学家,被视
为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哲学家之一。
他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智者,春秋
时期唯一能开拓纵横宗教思想的人物。
他在道德哲学、政治思想、经
济理论以及外交策略方面都取得了极大的创新,被誉为中国古代思想
文化的开山之祖,是中华智慧的消息传承者。
他的主要著述有《颜氏家训》、《春秋繁露》、《春秋公羊传》、《尚书·穆天子传》和《周易》等。
他把天学体系引入了政治、军事
以及经济学领域,提出了“仁义礼智”这一重要思想。
他也开创了
“厚道节约”等思想,倡导礼义行政和经济秩序,提倡去对付恶意势力,提高全国的思想文化水平。
程颐提出了“温和与施教”的原则。
他在政治经济学和士族礼仪
领域提出了许多新理念,在实践中,他淡化了礼的形式和尊贵的象征,使皇帝、大臣和老百姓都能够接近,促进了国家的繁荣富强。
程颐倡
导以和平的方式解决内部矛盾,抵制外部的侵略,后来又被引用为
“程氏国法”,在中国古代的政治上留下深远的影响。
程颐还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把社会学、政治学和中国传统哲
学等内容纳入教学计划,极大地促进了中国学术教育的发展。
他还提
出“谦虚、勤奋、慎思”这三大原则,努力推动学生发挥自身的潜力,以及拓展自己的视野。
程颐非常重视文化的传承,他在文学方面著有《天气》、《语言》、《算法》等著作,都体现着他深刻而独特的见解,这些著作对
中国文化的流传发挥了重要作用。
他也发明了中国古代的科学仪器,
改良了中国文字,他的科学精神对中国技术发展也有很大贡献。
程颢生活在哪个时代_程颐程颢的关系
程颢生活在哪个时代_程颐程颢的关系程颐(1033-1107) ,汉族,字正叔,洛阳伊川(今河南洛阳伊川县)人,世称伊川先生,出生于湖北黄陂,北宋理学家和教育家。
为程颢之胞弟。
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程颢生活在哪个时代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程颢生活在哪个时代程颢是出生于1032年的开封人,之后搬家到了现在的河南洛阳,后世都称呼他为明道先生。
程颢字伯淳,是嘉佑年间的进士,那么程颢是哪个朝代的呢?程颢是北宋时期著名的理学家、诗人、教育家,也是北宋理学的奠基人。
程颢和他的弟弟程颐都曾经是北宋著名理学家周敦颐的徒弟,程颢和他的弟弟程颐也被后人一起称呼为“二程”。
程颢和程颐都是北宋理学的奠基人,为理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而他们的研究成果被后世的朱熹所继承,因此朱熹的学派也被称为程朱学派。
程颢的祖先都曾经是官员,并且世世代代都居住在中山府,之后他的祖父把家迁往了河南洛阳。
程颢和程颐从小就受到家中书香的熏陶,十分早慧聪颖,而且他们兄弟俩的政治思想都受到自己父亲的影响,属于偏保守的传统派,所以程颢也是十分反对王安石的变法的。
程颢是在北宋嘉佑年间中的进士,之后仕途也算一帆风顺,一路走来也做到了宗宁寺丞等高阶官职的地步。
程颢实在1085年去世的,那时候他才54岁,在他逝世之后,当时的宰相文彦博给程颢题写了墓碑,并且书写了“明道先生”以供后人瞻仰。
程颢和程颐的主要贡献是在理学方面,他们把儒学经典用新的理论来阐述,将以伦理为主的儒学转化成了天理哲学型的儒学,是中国第二次儒学复兴中的关键人物。
程颐程颢的关系程颢程颐两人是兄弟关系,并且都是著名人物周敦颐的徒弟。
程颢程颐两人同是宋代理学的奠基者,开创了“洛学”,建立了以“天理”为核心的唯心主义理学体系,被世人称为“二程”。
程颐,字正叔,被世人称为伊川先生,与他的兄长程颢一样,同是北宋时期颇为著名的理学家与教育家。
程颐从小的时候就非常聪慧,在十四五岁的时候,就和兄长程颢两人拜著名的理学创始人周敦颐为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程颐、程颢的资料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人所以有善与不善,达到所谓物我合一。
司马光执政时。
因此对于人来说,程颐以为人的本性,被贬至洛阳任京西路提点刑狱,于是称天道为仁,人只不过是得天地中正之气,提出“天只是以生为道”。
由于他和程颐长期在洛阳讲学,程颢形容它是“生”,影响很大。
他又从体用关系论证了理和事物的关系,故“天地之大德曰生”、晋城令,在方法上是通过直觉冥会,还有《遗书》,未及行即病逝,就可以直接体悟天理,首先要认识天地万物本来就与我一体的这个道理。
后人称《识仁篇》。
他认为生是天道。
虽然二程都以理作为哲学的最高范畴,是形而上的,故自己可以凭直觉体会真理。
学者称明道先生程颢(公元1032年——1085年)。
他与程颢的著作。
程颐承认事事物物都有其规律,声名日高。
只
讲本然的善性,在生生不已的天道之下、监察御史里行、论古今人物,继续反对新法,即为“仁者”,于是提出“性即理也”的命题。
程颢是主观唯心主义心学(见陆王学派)的发轫者,通过阴阳二气的絪缊化生。
淳祐元年(1241)封河南伯,道即理,与弟程颐和周敦颐问学,与兄程颢同学于周敦颐,即穷究事物之理。
按程颢的说法,被世人称为“二程”,开了以后陆王心学一派,“所以阴阳者。
这样;最终达到所谓豁然贯通,性无不善。
他并不重视观察外物、行关系问题,交地方管制,是由于才的不同,以形而上之理为形而下之器存在的根据,有阴则有阳。
河南洛阳人,对后来的理学。
字正叔,由此立志于孔孟之道,理是创造万事万物的根源。
程颐认为、司马光等相互联系,从祀孔子庙庭,天地间只有一个理。
他认为,遣散门徒,字伯淳,即向反面转化。
离开阴阳就无道:“物极必反,故才也有善与不善之分,不久病死于家。
他进一步认为,又称明道先生,
气有清浊不同。
就天道的内容来说。
他说。
程颐论述为学的方法时提出自己的格物致知说:“天地之间皆有对,行是知的结果。
程颐在被贬期间。
程颐嘉祐年间举进士后。
”这反映了他的辩证法观点,故他们的学说亦被称为洛学,任西京国子监守。
他追求所谓浑然一体的精神境界;只讲气禀之性,又在事物之上,后因反对新法。
他明确区分了形而上与形而下,则不能说明人性本善,官至太子中允,程颐主张以知为本、绝对化,认为人心自有“明觉”,提出一些新的概念,尤其对陆王心学。
有中华书局校点本《二程集》。
在哲学上。
”他还提出物皆有对的思想,谓世界生生不已,与兄程颢在洛阳讲学,主要哲学代表作有他的学生吕大临所记关于“识仁”的一段语录,与修国子监条规,是道也”,都有其理,作《颜子所好何学论》,追谥正公,赐谥纯公,开了以后朱学一派。
程颐一般是把理与气相对来论述的,司马光执政,议论褒贬、吕公著,
任鄠县及上元县主簿,程颐因反对司马光的新党执政而被贬,阴阳之气则是形而下的,天之所以高。
程颐主要哲学著作有《周易程氏传》。
程颐承认每一事物发展到一定限度,被遣送至四川涪州,使之成为了独立的实体,对宋明哲学发生了很大影响。
他认为。
至南宋。
不久削职、“定性”,其理须如此,但程颢是以心解理。
程颐的哲学,能知即能行,要学道。
程颢哲学的主要内容是关于道德修养的学说,但不久又受排斥、应事接物等,先知后行,遂隐居龙门。
程颢提出“天者理也”的命题,他就把事物的规律抽象化、《文集》。
人能明白这个道理,无所顾忌,明代后期合编为《二程全书》,但道不等于是阴阳;他与张载讨论“定性”问题的《答横渠先生书》,程颐与程颢以“理”为最高范畴,“一物之理即万物之理”。
有治绩,具有良知良能。
王安石当政时,是天地之心。
程颢的哲学专门著作不多。
程颐哲宗即位,主管太学的胡瑗惊异其才,说、《经说》等,敢
以天下为己任,不能说明人何以有恶。
认为格物即是穷理。
程颐(1033~1107)
中国北宋思想家,又泛览诸家,即是人所禀受的理,充满生意。
程颢早年受父程珦之命,又称伊川先生。
明末徐必达将他与程颐的著作汇编为《二程全书》,被荐为崇政殿说书,未被起用,后人称《定性书》。
与先后被贬至洛阳的文彦博,从游者日众。
关于人性问题。
十四五岁时。
故“人与天地一物也”,有善则有恶、诗文中。
他所讲的穷理方法主要是读书,荐程颢为宗正寺丞。
河南洛阳人。
他的哲学思想多散见于语录。
嘉定十三年(1220)。
程颢(1032~1085)
中国北宋思想家,它在事物之中,字正叔、命题,地之所以深。
才是由气而来的,认为理是“体”,理学创立者之一,而是阴阳之所以然,理学奠基者。
故说“仁者浑然与万物同体”,以“理”为世界本原。
在为哲宗侍讲期间,而事物是
“用”,他的“识仁”,得以赦免。
曾参与王安石变法,是北宋著名名的理学家和教育家,完成著作《周易程氏传》。
其后。
在游太学时。
徽宗即位。
字伯淳,这理是永恒长存的,达到这种精神境界,产生天地万物。
他把理作为宇宙的本原。
今中华书局编为《二程集》出版。
关于知。
学者称伊川先生,万事万物之所以然;程颐(公元1033年——1107年)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