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肺影像表现 ppt课件

合集下载

尘肺X线表现ppt课件

尘肺X线表现ppt课件
超 过3mm;
“u” 是指不规则小阴影宽径大于3mm;但不超
过Hale Waihona Puke 0mm。202122
23
不规则形小阴影发生部位
●不规则形小阴影开始多出现在两肺中下 区有细的线条状阴影交织在肺纹理之间, 较致密。在动态观察中,随着尘肺病变 的进展,部分不规则形小阴影有可能逐 渐变成圆形小阴影。
24
不规则小阴影
● 不规则形小阴影是石棉肺的主要X射线表 现, 但它也是不典型矽肺以及其他尘肺 的主要X射线表现。 在诊断时必须要有 可靠的职业史、现场劳动卫生学、尘肺 流行病学调查和相应的临床资料和实验 室检查等。
25
大阴影
●大阴影是指肺野内直径和宽度大于 10mm以上 的阴影, 它一般是在小 阴影较密集的部位缓慢发展起来。
18
不规则形小阴影的X射线表现
●不规则形小阴影在1980 ILO分类中并无 文字描述,但有标准片及图解。1986年 我国标准曾有文字描述, 2002年修订标 准取消了上述描述,不规则形小阴影形 态以标准片为准。按其宽度大小可约略 的分为 s、t、u 三类 。
19
不规则形小阴影的X射线表现
“s” 是指不规则小阴影最大宽径不超过 1.5mm; “t” 是指不规则小阴影宽径大于1.5mm;但不
● 病理上为象牙白色、光滑和有结节性的改变,多位于 两侧侧胸壁、心包膜和横膈面,一般以增厚开始,继 而发生粘连,常常可以见到局限性胸膜斑块,其中很 易见到石棉小体。
36
胸膜病变的X射线表现(一)
● 胸片上可见到局限性胸膜斑,弥漫性胸膜增厚 及胸膜腔积液。
● 局限性胸膜斑系指除肺尖和肋膈角外的厚度大 于 5mm 的胸膜增厚,或局限性钙化胸膜斑块。 它多发生在两侧壁层胸膜、膈肌腱部胸膜和心 包膜。

劳动卫生实验(尘肺阅片)PPT32页

劳动卫生实验(尘肺阅片)PPT32页
16
光密度
◆ 上中肺野最高密度应在1.45-1.75之间 ◆ 膈下光密度小于0.28 ◆ 直接曝光区光密度大于2.50
17
胸片质量分级
◆一级片(优片):完全符合胸片质量要求。 ◆二级片(良片):不完全符合胸片质量要求,但尚未降到三级片。 ◆三级片(差片):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能用于尘肺初诊。
a)不完全符合胸片基本要求,其缺陷影响诊断区面积之和在半个 肺区至一个肺区之间。
28
胸片X射线检查的技术要求
尘肺X射线检查必须使用高仟伏摄影技术。 ◆X射线机 最高管电压输出值不低于125KV,功率不小于20KW。 焦点不大于1.2mm; ◆滤线栅:栅密度不小于40线/cm;
栅格比不小于10:1; 栅焦距1.8m; ◆增感屏:一般使用中速增感屏 ◆X射线胶片:蓝色片基
29
◆摄影技术 准备及体位要求
9
十二小级分级 小阴影密集度是一个连续的渐变的过程,为客 观地反映这种改变,在四大级的基础上再把每级 划分为三小级。
0/-,0/0,0/l 1/0,1/1,1/2 2/1,2/2,2/3 3/2,3/3,3/+
10
小阴影分布范围及总体密集度判定方法
◆判定肺区密集度要求小阴影分布至少 占该区面积的三分之二
尘肺诊断读片要求
◆从事尘肺X射线诊断人员必须通过国家对尘肺诊断读 片人的考核并取得证书。
◆尘肺诊断实行集体诊断的原则。 ◆读片人校正视力应在正常范围内。 ◆观察比较影象学的动态变化,仅有一张胸片不宜作
出确诊。 ◆读片时应参考标准片
19
X射线胸片表现分期
观察对象(0+) 一期尘肺(Ⅰ) 二期尘肺(Ⅱ) 三期尘肺(Ⅲ)
12
小阴影聚集 指局部小阴影明显增多聚集,但尚未形成大阴影。

尘肺X线胸片阅片(PPT课件)

尘肺X线胸片阅片(PPT课件)

三、尘肺诊断原则和方法 以确切粉尘职业接触史为前提; 技术质量合格的高仟伏 X 线后前位胸 片和国家尘肺X线诊断标准为依据; 参考受检者系列胸片和该单位尘肺发 病情况,做出X线诊断和分期。 排除急性和亚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 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肺癌、肺霉菌病、 肺泡微石症等类似疾病避免误诊和漏诊
③有总体密集度3级的小阴影,分布范围超过4个肺区并 有大阴影
新旧诊断分期标准比较
观察对象
壹期 新 标 准 贰期 叁期
粉尘作业人员胸片有不能确定的尘肺样影像学改变,性质和程度需态观察者
总体密集度1级小阴影,分布范围至少达两个肺区
①总体密集度2级小阴影超过4个肺区; ②总体密集度3级小阴影达到4个肺区。 ①大阴影长径不小于20mm×10mm; ②总体密集度3级小阴影超过4个肺区,并有小阴 影聚集; ③总体密集度3级小阴影超过4个肺区并有大阴影。
不规则形小阴影
各型尘肺共有的X线表现 病理基础 形态特征 粗细、长短、形态不一的致密阴影,互不相连,或 杂乱无章的交织在一起,呈网状或蜂窝状;致密度多持 久不变或缓慢增高分S(<1.5mm)、t(1.5m3.0mm)、 u(3.0mm-10mm)三种类型。 分布 早期多见于两肺中下区,弥漫分布,随病情进展而 逐渐波及肺上区。 弥漫型间质纤维化
大阴影
Ⅲ期尘肺的特征性X线表现
病理基础
团块型纤维化、小阴影融合 形态特征 长径超过10mm的阴影有长条形、圆形、椭圆形、 或不规则形。大阴影周围一般有肺气肿带。 分布 多在两肺上区出现,常对称呈八字状,也有先在 一侧出现
二、尘肺的次要X现表现
肺门和肺纹理变化 早期肺门阴影扩大,密度增高,淋巴结增大, 蛋壳样钙化 肺纹理增多或增粗变形;晚期肺门上举外移, 肺纹理减少或消失等。 肺气肿 弥漫性、局限性、灶周性和泡性肺气肿,严重 者可见肺大泡。 胸膜变化 胸膜粘连增厚、可见肋膈角变钝或消失;晚期膈 面粗糙,膈胸膜粘连,呈“天幕状”阴影。

尘肺X线胸片阅片(PPT课件)

尘肺X线胸片阅片(PPT课件)

编辑版ppt
10
壹期尘肺
有总体密集度1级的小阴影,分布范围至少达两 个肺区
编辑版ppt
11
二期尘肺
①有总体密 集度2级的小阴 影,分布范围 超过4个肺区;
②有总体 密集度3级的小 阴影,分布达 到4个肺区。
编辑版ppt
12
叁期尘肺
①有大阴影 长径不小于 20mm,短径 不小于10mm。
②有总体密集 度3级小阴影 分布超过4个 肺区,并有小 阴影聚集
二期( Ⅱ) Ⅱ 总密集度2级小阴影超过4个肺区;3级小阴影分布达到4个肺区
三期(III
Ⅱ + ①总密集度3级小阴影超过4个肺区; ②小阴影聚集;③大阴影,但尚不够诊断为 III者
III 大阴影不小于20mm×10编m辑m 版。ppt
14
五、尘肺病X线胸片阅片方法和步骤
1、读片基本要求
1 阅片者必须通过考核并取得尘肺诊断资质证书。 2 根据国家《职业病诊断管理办法》集体诊断。 3 读片人校正视力正常。坐位读片,观片灯位置适当,置于 读片者眼前 25cm至50cm处。 4 依胸片时间先后顺序阅片,观察动态变化,仅有一张胸片 不宜作出确诊。 5 参考标准片,需诊断的胸片置灯箱中央,两旁放常用标准 片。 6 用3联灯箱,最好5联。观片灯不低于3000CD,亮度均匀度 (亮度差)小于15%。 7 读片应安静,无其他光线直射观片灯上,每1至1.5小时左 右休息一次,以保持读片者视力和脑力有良好的分辨能力。
3、总体密集度是指密集度最高的肺区的密集度。
胸膜
胸膜增厚(胸膜斑、钙化等);胸膜粘连(天 幕状粘连等);心膈角、肋膈角变钝、蓬发状心 影等
编辑版ppt
18
六、实习目的与基本要求

《尘肺》ppt课件

《尘肺》ppt课件

1.小阴影<10mm
多发类圆形小结节影或形态、粗细、长短不规则的小阴 影,杂乱交织成网状或蜂窝状
<1.5
1.5~3
3~10
类圆形 小阴影 p
q
r
不规则
小阴影 s
t
uLeabharlann • 肺区划分方法: 将肺尖至膈顶垂直距离等分为三,用等分点水平线把 每侧肺野各分为上,中,下三个肺区。
• 密集度: 指一定范围内小阴影的数量。小阴影判定应以标准片 为准。读片时应首先判定各肺区的密集度,然后确定 全肺的总体密集度。
此技术 • 但有一个缺点,有时难以分辨小的矽结节、纤维索条的
断面与小血管断面影
• 附:尘肺的分类和诊断标准: • 国际上根据国际劳工组织(ILO)国际尘肺X钱影像分
类1991年修订版, • 并附有一套标准胸片、文字说明及注解三部分组成。 • 我国1986年修订的尘肺诊断及分级标准如下:
1. 无尘肺(代号0) (1)0期:无尘肺的X线表现。 (2)0+期;X线表现尚不够诊断为“Ⅰ”期者。
影响因素
1.空气中的粉尘浓度,特别是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矽含 量。 2.粉尘的性质。不同性质粉尘致纤维化的程度不同, 其中以游离的二氧化矽致纤维化作用最强,其次为石 棉和滑石。 3.空气悬浮的粉尘颗粒大小。 4.新鲜粉尘颗粒的表面具有较强的生物活性和致纤维 化能力;矽尘表面越粗糙,产生炎症刺激和纤维化的 能力越。
小组来进行。 任何个人作出的诊断都是无效的。
由于许多疾病可以形成类似尘肺的肺部弥漫性改变 ,因此作为影像专业的医师,应对引起尘肺的病因 学、生产现场的流行病学调查及其临床病理资料有 所了解。
• 尘肺诊断的前提是病人必须有明确的生产性粉尘接触史, 并且有同行业人发病年龄作为参考资料。

尘肺影像诊断ppt

尘肺影像诊断ppt

• 密集度判定
• 小阴影密集度的判定以相应的标准片为依据
• 若小阴影密集度与标准片基本相同,可分别记录为0/0、 1/1、2/2、3/3;若和标准片比较,认为高一级或较低一级 也应考虑,则同时记录下来,例如2/1、2/3。
• 总体密集度是指全肺范围内密集度最高肺区的密集度,以 4大级分级表示
• 肺区 zone of lung


准 密

,度
区总
,体
诊密矽
断集肺
壹度壹
期为期
。 左 肺 尖 陈 旧 性 结 核
4
1
级 , 分 布 范 围 达 到
: 煤 矿 采 掘 工 。 小 阴。Biblioteka 影肺肺总区体
,密矽
诊集肺
断度贰
贰为期
2
期 。
6
级 , 分 布 范 围 达 到
: 煤 矿 掘 进 工 。 小 阴
个影
。右总
心体
缘密石
蓬集棉
乱度肺
• 判定及记录
– 胸片上的小阴影几乎全部为同一形态和大小时 ,将其字母符号分别写在斜线的上面和下面, 如:p/p、s/s等;出现两种以上形态和大小的 小阴影时,将主要形态和大小的小阴影字母符 号写在斜线上面,次要的且有相当数量的另一 种写在斜线下面,如p/q、s/p等
• 大阴影 large opacity
标张,
准图左
密分上
集别图
度示示
。小小
阴阴
影影
s/s 1/1


准 密

,度
0/0 3 2/2 3/3


, 另
合 胸 片
标张,
准图左

尘肺标准片 ppt课件

尘肺标准片 ppt课件
尘肺标准片
尘肺标准片
• 中华人民共和国尘肺诊断标准
尘肺
标准 片 • 铸工,
两肺血 管阴影 清晰, 正常胸 片,无 尘肺改 变
尘肺标准片
• 中华人民共和国尘肺诊断标准
尘肺
标准 片 • 石英车
间粉碎 工。小 阴影总 体密集 度0级, 2个肺 区小阴 影密集 度为 0/1, 诊断 O+。

尘肺标准片
尘肺
标准 片 • 煤矿采
掘工。 小阴影 总体密 集度为1 级,分 布范围 达到4个 肺区, 诊断I期。 左肺尖 陈旧性 结核。 右上肺
尘肺
标准
片 • 煤矿掘进
工。小阴 影总体密 集度为2 级,分布 范围达到 6个肺区, 诊断II期。 左上肺区 小阴影密 集度2/2, 即组合片 r/r2/2的 标准片。
尘肺
标准
片 • 石英粉
碎工。 小阴影 总体密 集度1级, 分布范 围达到3 个肺区, 诊断I期。 右侧肋 膈角闭 锁。
尘肺标准片
• 中华人民共和国尘肺诊断标准
尘肺
标准
片 • 煤矿采
掘工。 小阴影 总体密 集度2 级,分 布范围 达到6 个肺区, 诊断II 期。左 侧第6、 7、8后 肋陈旧
尘肺
标准
片 • 煤矿掘进
工。小阴 影总体密 集度为1 级,分布 范围达到 4个肺区, 诊断I期。 右上肺区 小阴影密 集度1/1, 即组合片 q/q1/1的 标准片。
尘肺
标准
片 • 矽砂矿粉
碎工。小 阴影总体 密集度为2 级,分布 范围达到6 个肺区, 诊断II期。 右上肺区 小阴影密 集度2/2, 即q/q2/2 的标准片
尘肺
标准
片 • 石棉厂配

尘肺的CT表现(课件PPT)

尘肺的CT表现(课件PPT)
第十二节
尘肺
1
概述 长期吸入有害粉尘引起气道和肺泡的慢性损 伤。有严格的诊断标准。
尘肺的诊断原则: ①由行政主管部门认可的诊断小组诊断 ②有明确的有害粉尘接触史 ③排除了其他原因引起的肺部类似改变 ④必要时加做CT检查,综合分析
2
尘肺的基本影像学表现: ①圆形小阴影 ②不规则形阴影 ③大阴影 ④胸膜斑: ⑤肺门改变 ⑥肺纹理的改变
18
⑶ 不规则小阴影的X线胸片表现
* 开始多现于两中下肺区,向两上肺区发展 密度、宽度逐渐增加、增宽,部分不规则 小阴影也可变成圆形小阴影
* 是石棉肺主要的X射线表现。也是吸入SiO2 (游离)较低粉尘所致其他尘肺表现(煤工
尘肺、铸工尘肺)。
19
3、大阴影 * 定义
肺野内直径和宽度>10mm以上 的阴影 是由小阴影密集部位缓慢发展起 来而形成的。
结果表明:63年标准(超过四个区可诊断Ⅱ期) 诊断Ⅱ期病人,用86年标准只有30— 50%可诊断Ⅱ。
47
* 解决的办法有两个: 一是:适当改变总体密集度的判定方法 二是:减少二期诊断对肺区数的要求 2002年标准:采用最高的一个肺区密集度作 为全肺总体密集度法解决86年标准起点过高 问题
2002年标准
尘肺的X线分期(GBZ70-2002)
3
一、矽肺
临床与病理 肺的基本病理变化是慢性进行性肺间质纤 维化和矽结节形成。 临床上有慢性支气管炎的症状,重者呼吸 困难、缺氧和咯血。
影像学表现 1、X线 2、CT
诊断与鉴别诊断 接触史; 临床; 影像学表现
4
二、煤尘肺
临床与病理 基本病理变化是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和煤斑 主要症状是劳动后气急、咳嗽、咳痰和胸痛
* 总体密集度“0级”→0/1两个肺区→0+ 总体密集度“1级”→1/0一个肺区→0+

《尘肺标准片》课件

《尘肺标准片》课件
识别方法
通过观察病变部位、形态、密度等特 征,识别不同类型的尘肺病变。
分类标准
根据病变程度和类型,将尘肺病变分 为不同等级,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
标准片中尘肺病变的病理学基础
尘肺病变的病理学特征
尘肺病变的病理学基础主要包括肺组织结构的改变、炎症反应、免疫应答等。
尘肺病变的发病机制
尘肺病变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涉及多个因素的综合作用,包括粉尘的理化性 质、暴露时间、个体差异等。
2023-2026
ONE
KEEP VIEW
《尘肺标准片》ppt课 件
REPORTING
CATALOGUE
目 录
• 尘肺病概述 • 尘肺标准片解读 • 尘肺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 尘肺病的预防与控制 • 尘肺病患者的康复与治疗
PART 01
尘肺病概述
尘肺病的定义与分类
总Hale Waihona Puke 词尘肺病是由于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引起的以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疾病,根据吸入粉尘的种类不同,尘肺病可分为 无机尘肺和有机尘肺两大类。
PART 05
尘肺病患者的康复与治疗
尘肺病患者的康复指导
康复目标
帮助患者恢复肺功能,提 高生活质量,减轻症状, 预防并发症。
康复计划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 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包括 呼吸训练、运动锻炼、心 理支持等。
康复场所
可以在医院康复科、社区 康复中心、疗养院等场所 进行康复治疗。
尘肺病患者的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原则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生的建议, 选择合适的药物,遵循药物治疗
原则,避免药物滥用。
常用药物
包括抗炎药、平喘药、祛痰药、抗 生素等,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 选择合适的药物。

尘肺影像表现鉴别诊断ppt课件

尘肺影像表现鉴别诊断ppt课件
直径>1cm,致密,周围肺气肿,内部缺血坏死形成空洞
20
影像学表现(X-Ray)
肺门改变
£肺门影增大增浓 尘细胞在肺门淋巴结内聚集,纤 维
组织增生,血管扩张
£肺门上提或外移 晚期纤维化牵拉 £肺门残根壮 肺气肿,肺纹理少 £肺门淋巴结蛋壳样钙化
21
影像学表现(X-Ray)
肺纹理改变
£增多、增粗 £扭曲、紊乱、中断、粗细不均 £肺气肿时纹理稀疏
胸膜肥厚、粘连 肺气肿
阻塞性或代偿性 弥漫性或局限性
22
影像学表现(CT)
矽结节阴影 典型表现
£类圆形小结节影
☆近似圆形,边缘整齐或不齐,直径<10mm
£大结节影
☆直径>10mm,类圆形、不规则形 ☆ 由小 结节增多、聚集而成 ☆ 或由纤维条索影相互重迭靠拢形成 ☆ 边界清,密度均匀,多伴有钙化,部分见空洞 ☆周围见局限性肺气肿
小结节影
£双下肺为主,混合性矽结节 £ 形态不规则,密度偏低,边缘模糊,较少融合
其他
£肺气肿、胸膜改变
32
石棉肺
长期吸入石棉纤维粉尘引起肺组织纤维化改 变为主的一种尘肺
能引起肺部肿瘤
33
病理
弥漫性间质纤维化
£胸膜下区、血管支气管周围、小叶间隔纤维化明显 £双下肺为著
胸膜增厚
£ 与纤维化不一定同时出现,有时较早 £ 胸膜斑
(网状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
融合成块 、钙化 网状纤维为支架的细胞性结节
矽结节 同心圆状胶原 纤维,灰白色 坚硬,直径0.3 ~0.5mm
网状纤维增粗、变性,细胞数减少
胶原结节 (中央玻璃样变)
胶原纤维
13
病理(肺间质尘性纤维化)
肺泡间隔、血管、支气管周围大量 粉尘沉着及尘细胞聚积,使肺泡间隔增 厚,发生弥漫性纤维化

尘肺的影像表现及鉴别诊断ppt课件

尘肺的影像表现及鉴别诊断ppt课件

如何评定二级片、四级片:
其缺陷影响诊断区面积之和低于半个肺区为二级片, 超过一个肺区为四级片。 2)在评定肺野的对比度和黑化度方面,主要是以缺陷 区的程度多少而定,中肺区最高光密度低于1.85为二 级片,高于1.90为四级片,上中肺区最高光密度高于 1.4为二级片,低于1.3为四级片。不完全符合胸片质量 要求,但尚未降到三级片者即为二级片,胸片质量达 不到三级片者为四级片(废片),不能用于尘肺诊断。 3)规定中“三级片不能用于尘肺初诊”,其含义是指 受检者第一次被诊断为尘肺病时,不能用三级片作为 确定尘肺病诊断的依据。四级片是废片,必须重照。
不规则形小阴影-X射线表现(一)

不规则形小阴影在1980 ILO分类中并无 文字描述,但有标准片及图解。1986年 我国标准曾有文字描述, 后来修订标准 取消了上述描述,不规则形小阴影形态 以标准片为准。按其宽度大小可约略的 分为 s、t、u 三类 。
不规则形小阴影-X射线表现(二)

发生部位:不规则形小阴影开始多出现 在两肺中下区,有细的线条状阴影交织 在肺纹理之间,较致密。在动态观察中, 随着尘肺病变的进展,部分不规则形小 阴影有可能逐渐变成圆形小阴影。
尘肺诊断读片要求

规范读片程序是做好尘肺读片质量控制的关键 措施之一,目前尘肺诊断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 题是很多读片人专业水平没有考核;集体读片 诊断程序不规范;读片灯亮度及均匀度差等, 因此在尘肺读片诊断要求中,特提出以下几点:
读片要求

1)尘肺诊断人员必须通过国家或省级对尘肺诊断读片人的考核, 并取得证书。 2)尘肺诊断实行集体诊断原则。 3)读片人的视力应校正在正常范围内。读片时的位置应适当,一 般在读片者眼前25--50cm。要正面读片。 4)观片灯至少三联灯箱,最低亮度不低于3000CD,亮度差小于 15%。 5)读片时必须参考标准组合片,将要读的胸片放中间,两旁放标 准组合片。 6)读片室内应安静,读片时间不宜太长,以免造成读片人视觉和 脑力的疲劳,一般读片1—1.5小时休息一次。 7)仅有一张胸片不宜做出确诊,但特殊情况下,如确有把握能够 排除其他病变,或有病理检查结果,亦可考虑作出诊断。

尘肺病的X射线检查ppt课件

尘肺病的X射线检查ppt课件
小叶中心型肺气肿 全小叶型肺气肿 间隔旁型肺气肿 5. 间质性改变为主,但未能判定有无尘肺结节
.
14
CT示右斜裂、水平叶 间裂
.
15
双肺上叶分段
.
16
双肺上叶分段
.
17
双肺上叶支气管分段
.
18
双肺上叶支气管分段
.
19
右肺中间段支气管
.
20
右肺中叶分段
.
21
右肺中叶支气管
.
22
右肺中叶支气管分段
尘肺病的X射线 检查方法
.
1
X线 一. 透视 二. 胸部摄影: 后前位(PA) 侧位 前弓位 三. 特殊检查:体层摄影、高千伏摄影 四. 造影检查:支气管造影、血管造影
CT 普通扫描(平扫): 增强扫描: 高分辨率CT扫描: 螺旋CT扫描:
MRI
.
2
一. 胸部平片摄影:
PA位,必要时左右斜位 以及 侧位 使用对象:粉尘工人体检的常规方法
.
7
正常胸部正位片
.
8
二. 体层
1. 确定有无大阴影 2. 疑有肺大泡
局限性肺气肿 空洞 3. 尘肺病变被遮盖时 4. 疑有合并症: 如:TB, 肿瘤等
.
9
.
10
.
11
CT检 查
.
12
.
13
CT检查
1. 肺门,纵隔内肿物 2. 疑肺内小阴影融合 ,或肺内病灶被遮盖 3. 石棉肺工人,观察胸膜及肺内病灶 4. 肺气肿的分型
分期的价值和主要依据 分类:低仟伏(60—70KV)
普通仟伏 高仟伏(100—120KV)
.
3
.
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机
2.粉尘的分散度--- 分散度:是指物质被粉碎的程度
小粒径粉尘所占比例愈大,则粉尘的分散度愈高
直径10~15μm的粉尘主要沉积于上呼吸道 直径<15μm的尘粒可进入呼吸道----吸入性粉尘 直径<5μm的尘粒可达呼吸道深部和肺泡----呼吸 性粉尘
9
3. 粉尘的硬度和溶解度
硬度---硬度大,对呼吸道粘膜机械性损伤。 溶解度---有毒粉尘,溶解度高,毒作用强;溶解 度低,毒性弱。石英粉尘很难溶解,在体内持续 产生危害作用。
二氧化硅
常见矽尘作业有: 矿 山 → 采掘、凿岩、爆破、运输、选矿 筑 路 → 修建公路、铁路等隧道的开挖 水 利 → 隧道的挖凿、采石 原料破碎 → 研磨、筛分、配料(石粉厂.玻璃厂.陶瓷厂.耐火
材料厂) 15
矽肺发病:
◆一般矽肺发病:
矽肺发病缓慢,多在接触矽尘10-15年后发病
◆速发型矽肺:
持续吸入高浓度、高游离二氧化硅粉尘,经1~2年即可发病
1986年
20000例
1987年以后 略有下降,但仍例每年增加8000-9000
1999年
估计世纪末可达到60多万人.
2000年
实际累积病人近80万人
仍在逐年上升
14
(一) 主要接尘作业及影响矽肺发病因素
矽尘----游离二氧化硅(SiO2)粉尘 以石英为代表(含量 99%)
矽尘作业游--离-接二氧触化含硅游分布离广(S:i9O52%)以粉上尘的达矿石10中%均以含有上游的离粉尘作业
1. 矿山开采,隧道开挖,筑路、矿石粉碎等 2.水泥,陶瓷,玻璃、化学工业生产中粉末的配料、混合、过筛等
5
3.木材,皮毛,纺织业的原料处理 4.金属熔炼、焊接、切割等。
6
粉尘的分类(按性质):
无机粉尘---矿物性粉尘(如石英.石棉.滑石.煤等)
金属性粉尘(如铝.铅.锰.锌.铁.锡等及其化合物) 人工无机尘(如水泥.玻璃纤维.金刚砂等)
♠ 机体清除功能 (呼吸系统的‘自净作用’24h清除97%-99%
的粉尘)
尘 粘液纤毛系统 纤毛的摆动而随粘液移出
粒 (沉积在具有纤毛结构呼吸道表面)
支气管纤毛运动移出
巨噬细胞吞噬 阿米巴样运动
(沉积在肺泡腔)
肺泡的缩张活动
◆ 吞噬有尘粒的巨噬细胞 尘细胞
小部分尘粒和尘细胞可进入肺淋巴系统,沉积于肺门和支气管淋巴结11
16
2. 病理改变和发病机制接尘时间过长时
肺内蓄积
(肺内蓄积的矽尘量愈多,危害愈大)
17
矽尘 肺泡巨噬细胞聚集 尘细胞 黏液纤毛 排除
肺泡间隔 ①间质巨噬细胞吞噬
慢性增殖性淋巴管炎
淋巴回流受阻 尘粒尘细胞逆肺门堆积 累及全肺和胸膜,引起矽结节、弥漫性间质纤维化
◆晚发性矽肺:
在较短时间接触高浓度矽尘后,脱离了矽尘作业,
当时X线未显示矽肺改变,但若干年后发生矽肺 1.矽肺发生影响因素:
① 粉尘的游离二氧化硅: 含量愈高,发病时间愈短,病情愈严重
② 二氧化硅类型 : 英 > 超石英
致纤维化能力依次为: 肺内粉尘蓄积 鳞石英 > 方石英 > 石英 > 柯石
③ 粉尘浓度.分散度.接尘时间
♠ 四、生产性粉尘对人体的致病作用
约1%~3%尘粒沉积在体内,过量沉积可引起肺组织发生病理改变
(1)局部作用:局部刺激作用 引起鼻炎,咽炎,气管炎,鼻腔粘膜充血, 水肿,糜烂,溃疡,鼻中隔穿孔,角膜损伤 毛囊炎,光感性皮炎
(2) 全身中毒作用 (3) 变态反应 (4) 致癌作用 (5) 感染作用 (6) 致纤维化作用
4.粉尘的荷电性
荷电性---同性电荷 → 相斥 → 粉尘在空气中稳定; 异性电荷 → 相吸 → 沉降
5.爆炸性
可氧化的粉尘如煤、糖、面粉、等,在适宜的浓 度下,一旦遇到明火、电火花,就会产生爆炸。
10
三 生产性粉尘对机体健康影响
1.生产性粉尘在呼吸道的阻留和清除
♠ 粉尘在呼吸道的沉降
撞击----较大的尘粒在大气道的气流方向改变之处可发生撞击沉降 截留----纤维状粉尘主要沉积方式是截留 重力沉积----进入小气道和肺泡的直径>1μm的尘粒主要沉降方式 静电沉积----带电荷较多的尘粒在呼吸道表面可产生静电沉积 布朗运动沉降----直径<0.5μm尘粒
2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一 粉尘的来源:
12
13
五、矽肺 silicosis
概念:
由于在生产环境中长期吸入游离二氧化硅(SiO2)含量较高的 粉尘达一定量后所引起的以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 ◆中国----以四川.辽宁.湖北.山西.江西 最高
50年代
每年以两位数增加
1956年
每年以百例增加
1974年
每年以千例增加
1976年
每年增加15000例以上
有机粉尘---动物性粉尘(如兽毛.羽绒.骨质.丝等)
植物性粉尘(如棉.麻.亚麻.谷物.木.茶等) 人工有机尘(如合成染料.合成树脂.合成纤维.
TNT炸药.有机农药等)
混合性粉尘---两种或多种粉尘的混合形式存在,称之为~
(如煤矽尘.金属矿的开采) 7
根据2002年4月我国卫生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 发的《职业病目录》,列入我国法定职业病范围的 尘肺病总计13种。
1·矽肺2·煤工尘肺 3·石墨尘肺 4·炭黑尘肺 5·石棉肺 6·滑石尘肺7·水泥尘肺 8·云母尘肺9·陶工尘肺10·铝 尘肺11·电焊工尘肺 12·铸工尘肺13·根据《尘肺病诊 断标准》和《尘肺病理诊断标准》可以诊断的其他 尘肺。
8
二 发病相关因素
1.粉尘的化学组成、浓度和暴露时间---决定其 体作用性质的最主要因素
尘肺
1
一.概述
生产性粉尘---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并能较长时间漂浮在 空气中的固体微粒
尘肺 (pneumoconiosis)在生产过程中长期吸入粉尘而发 生的以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疾病
流行病学: 2005 年收到全国各类职业病报告12,212 例,其中尘肺病 为9,173例,占75%,死亡966例;中国累积尘肺病60万例, 死亡近14 万人。矽肺和煤工尘肺共占90%,其余为水泥、石 棉、电焊尘肺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