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式与传统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疗效的比较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观察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观察【关键词】青光眼;复合式小梁切除术青光眼是眼科临床上常见致盲的眼病,目前主要采用手术方法,小梁切除术是治疗青光眼的一种广泛应用的滤过性手术,传统的手术方法,术后容易产生一系列并发症,如早期低眼压,浅或无前房,远期滤过泡纤维化是主要并发症,如何尽可能减少并发症,提高小梁切除术的成功率,形成功能良好的滤过泡。
我院从2009-1/2010-12对89例92眼青光眼在表面麻醉下行小梁切除术联合抗代谢药物,可调节缝线,取得良好疗效。
对象:我院2009-1/2010-12收治青光眼89例92眼,男38例39眼,女51例53例,年龄45-66岁(平均55.5岁),其中急性闭角型青光眼45例45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40例42眼,继发性青光眼4例4眼。
方法:术前20%甘露醇250ml静滴,尽量降眼压降至正常,表面麻醉采用5g/L爱尔凯因(盐酸丙美卡因)滴眼液,术前结膜囊给药,1-2滴/次,每次间隔5min,共3次开始手术,与眼球上方以穹窿为基底的“L”型结膜瓣,烧灼之血,作以角膜为基底1/3-1/2厚,4mmx5mm大小梯形巩膜瓣,向前剥离至角膜缘,中间潜行分离至透明角膜1.0mm-1.5mm,将浸有0.2-0.4g/L的丝裂霉素(MMC)的棉片放于巩膜瓣下1-3min移去,生理盐水冲洗残留的丝裂霉素,与10:00处角膜缘作前房穿刺,缓慢放出部分房水,切除2.0mmx1.5mm小梁组织,并做宽基底虹膜周边切除,巩膜瓣复位,将巩膜瓣两柱角各缝合一针,前方穿刺口注入生理盐水恢复前房,观察渗漏情况,决定做一根或两根可调节缝线。
密闭缝合球结膜瓣,下方球结膜下注射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注射液,包术眼。
术后处理:术后常规全身应用抗生素,皮质类固醇(有禁忌者除外)3天,典必殊滴眼,复方托吡卡胺滴眼。
术后观察视力,眼压,滤过泡,前房,房闪,瞳孔,虹膜周切口。
对于前房恢复,眼压不高,滤过泡形成患者进行复方托吡卡胺散瞳,活动瞳孔减少前房的渗出及术后反应;2例出现浅前房,均为I度浅前房,给予加压包扎及散瞳,静滴20%甘露醇注射液。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61例疗效研究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61例疗效研究作者:陈冬悦来源:《中外医疗》2012年第29期[摘要] 目的探讨复合式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临床效果。
方法对该院收治的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61例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进行分析,并随机抽取该院同期收治的行传统小梁切除术的55例患者作为对照。
结果术后前房形成情况比较,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拆除调整缝线后,研究组平均眼压优于对照组(P[关键词]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传统小梁切除术;闭角型青光眼;疗效[中图分类号] R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2)10(b)-0044-02青光眼是眼科临床上常见的致盲性眼病,据临床资料统计,我国青光眼发病率为23.8%~40.2%[1]。
青光眼是由于眼内压异常增高导致视神经损伤,视野部分或全部损害,最终导致视力丧失,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小梁切除术作为治疗青光眼一种广泛而有效的滤过性手术,在控制眼压、维持视功能中显示出很大成效,但也可因引起低眼压、脉络膜脱离、滤过泡纤维化等并发症而导致手术失败[2]。
随着眼科技术的不断发展,该院自2009年2月—2011年10月对收治的61例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该院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61例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为研究对象,共79眼。
男39例(51眼),女22例(28眼),年龄40~89岁,平均(72.5±2.1)岁。
41例于发病后给予局部和全身应用降眼压药物,疗效欠佳。
其中急性闭角型青光眼19例26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31例39眼,继发性青光眼11例14眼。
平均眼压(25.7±3.8)mmHg。
视力:光感0.5者31眼。
随机抽取该院同期收治的行传统小梁切除术的5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共68眼。
1.2 手术方法患者术前均测量眼压和视力。
术前30 min给予20%甘露醇250 mL静脉滴注,降低眼压。
改良青光眼手术与传统小梁切除术疗效比较
志, 2 0 0 9, 3 ( 1 : 1 1 .
手 术 前
手 术 后 P值
[ 4 ] 高 [ 5 1
琳, 王晓 民 , 林相 国 , 等. 经尿道治 疗前列 腺增生两 阶平. 吴 阶平 泌尿外 科学 [ M] . 济南 : 科 学技术 出版
种 术 式 的 对 比研究 f J ] . 中 国老 年 学 杂 志 , 2 0 0 8 , 2 8 ( 1 ) : 4 7 . 社, 2 0 0 8 : 1 2 2 2— 1 2 2 3 .
分析 , P< 0 . 0 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 。
2 结 果
疗和手术治疗等 , 其 中多数患 者需要进行 手术 治疗 。当前经 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已成 为一种 比较成熟 且广 泛开展 的手术 , 其是高频 电流在单 极 电极 产生 高温后将 组织 汽化 , 然后进行 切除治疗 , 其具有 无手术 切 口、 创伤 小、 恢 复快等 优点 。所有 患者都完成手术 , 平均手 术时 问( 6 3± 4 1 ) a r i n , 平均 术 中出血 量( 2 4 7 . 2 2±5 3 . o o ) m l 。经过 观察 , 治疗 后患 者 的 R U V值 明 显下降 , 而Q 值明显上升( P< O . 0 5 ) 。也有研究认为经 尿道
等 。在诊 断中 , 随着 B超的普及 在l 晦 床各个 领域 的广泛应用 ,
B超 冶杏已 蠢诊断前列腺增生 的重要方 法之一 。其 中经腹
况, 先切 除前 列腺 中叶 , 再 分别 切除左右侧 } ‘ , 最后切 割前 列 腺 尖部及平整切 割创 面。术 毕行排 尿试验 , 术后 留置 1 ; 2 2导 尿 管, 使用 N a C 1 溶 液持续 膀胱 冲洗 , 常规抗 感染 与止 血。观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54例体会
缝线原则 : 术后 滤过泡较弥散 , 眼压 <1 m g2 5 m H , 周拆除可调缝线 ; 眼压 > 5m H , 2 m g 滤过泡平且按摩 后眼压不下降, 或按摩后眼压虽 降低但 2h内眼压 再次升高 , 术后 3d拆除可调缝线 - 。⑥从 角膜穿 4 】 刺 口注 入平衡 盐 液加 深 前 房 提 高 眼压 , 防 术后 眼 以 压过低 , 晶状 体一虹膜 隔 固定 , 防止 恶性青 光 眼发 生。⑦术后常规应用阿托品散瞳。 综 上所 述 , 应 用 药 物治 疗 不 能 有 效 控 制 眼压 对 仍 维持 在高水 平 的急性 闭 角型青 光 眼 患者 应尽 早行
关键词 : 急性 闭角型青光眼 ; 眼压状 态 ; 高 复合式 小梁切除术 中图分类号 : 7 5 2 文献标志码 : 17.、 1 B 文章编号 :0 22 6 2 1 ) 10 0 -2 10 -6 X( 0 1 3 -130
13 O
山东医药 2 1 年第 5 卷第 3 01 1 l
黄褐斑为色素沉着性皮肤病 中的常见病 、 多发 病、 难治病之一。其发病机制及病 因十分复杂。黑 色素的形成是酪氨 酸一 系列 氧化反应 的结果 , 酪氨 酸酶在这一过程 中起重要作用。酪氨酸酶又称多酚 氧化酶 , 广泛存在于动植 物体和人体内, 是生物体合
[]黄 浩, 秀玲 , 4 周 吕美云. 还原性谷胱 甘肽 、 坏血酸对酪氨酸酶的 抗
胱甘 肽治疗 黄 褐斑 效果确 切 , 较 为安 全 。 且 参考 文 献 :
[ ]赵辩. 1 I 临床皮 肤病 学 [ .南 京 : M] 江苏科 学技 术 出版社 ,01 20 :
13 13 . 0 4.0 5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与传统小梁切除术对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观察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与传统小梁切除术对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观察作者:张远航来源:《中国当代医药》2013年第14期[摘要] 目的探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2010~2012年来本院眼科就诊的107例(122眼)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为研究对象,将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65例(69眼)患者设为实验组,将采用传统小梁切除术的42例(53眼)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
结果实验组的术后眼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5)。
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并发症少,成功率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小梁切除术;闭角型青光眼;复合式;疗效[中图分类号] R7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5(b)-0031-02闭角型青光眼是一类以眼压急剧升高并伴有相应症状的急眼重症,如不及时处理,患者常于24~48 h内造成视神经的不可逆性损伤,最终导致失明[1]。
为了避免此类情况的发生,常需行急诊手术治疗降低眼压,以达到保护视神经的目的。
传统小梁切除术被证实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有效手段,但术后低眼压、浅前房以及滤过口瘢痕粘连等并发症[2],严重影响了其应用。
近年来,随着在传统小梁切除术基础上改进的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大量开展,大量的减少了这些并发症的发生[3],对于闭角型青光眼的治疗我们有了更佳的选择。
本研究就本院于2010~2012年对107例(122眼)闭角型青光眼进行分组,并分别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以及传统小梁切除术,并进行其疗效评估。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本科2010~2012年收治的107例(122眼)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将采用传统小梁切除术的患者设为对照组,共42例53眼,平均年龄(54.7±10.8)岁;眼压(36.5±6.7) mm Hg;将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患者设为实验组,共65例69眼,平均年龄(58.3±12.3)岁;眼压(38.5±7.3) mm Hg。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青光眼临床疗效分析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青光眼临床疗效分析【摘要】目的:观察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
方法:对23例(28只眼)青光眼施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观察术后前房、视力、眼压、滤过泡及其他并发症的情况。
结果:术后浅前房、低眼压、视力下降等并发症减少,临床效果满意。
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能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的成功率,是一种值得推广且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关键词】复合式小梁切除术;青光眼;疗效青光眼是一种常见的致盲性眼病。
小梁切除术为经典的抗青光眼滤过手术在临床被广泛接受,但因术后早期易发生浅前房、低眼压及手术后期的滤道阻塞、滤泡瘢痕化而可能导致手术失败[1]。
近年来我院采用小梁切除联合丝裂霉素C (MMC)及可拆除调整缝线的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减少了术后并发症,临床效果满意。
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004年4月~2006年2月我院收治的青光眼患者中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23例(28眼),男10例、女13例;年龄28~76岁,平均52岁;其中闭角型青光眼21眼、开角型青光眼7眼;视力为光感~0.4者19眼、0.5以上者9眼;术前眼压15~45 mmHg。
1.2手术方法:常规局麻。
固定上直肌,在鼻上方角膜缘做以穹窿部为基底的结膜瓣,一般选择在12点处做一浅层巩膜瓣,大小为4 mm × 5 mm,厚度约1/2巩膜厚;用浸有0.2 mg/ml、大小为4 mm × 4 mm的MMC棉片置于结膜和巩膜之间或放在巩膜瓣下3~4 min,取出棉片后,立即用100 ml生理盐水充分冲洗术野及角膜表面;切除小梁组织3 mm × 1 mm,并做宽基底周边虹膜切除,巩膜瓣顶端两角处用10-0尼龙线各缝1针,并在巩膜瓣两侧的中部各加缝1针,外置可拆除的调节缝线,线结置于角膜缘表面,活结;间断缝合结膜瓣。
术毕球结膜下注射庆大霉素2万U、地塞米松2.5 mg;涂典必舒眼膏包扎。
复合式与传统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疗效的比较
复合式与传统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疗效的比较发表时间:2015-04-30T12:11:18.020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36期供稿作者:王峥[导读] 青光眼主要指患者眼压升高,其视盘凹陷以及视野缺损,眼压持续升高且病理现象越久。
王峥(黑龙江省农垦建三江分局大兴农场医院黑龙江富锦 156303 )【摘要】目的:探讨复合式与传统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效果,并对其进行评价。
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40例青光眼患者(48眼),按照患者住院时间的先后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实验组使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采用统计分析软件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
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施以不同的治疗方法,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发现,实验组的手术成功率为9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5.0%,且实验组患者术后浅前房发生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两组患者术后半年和1年的眼压数据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通过研究发现,使用复合式小梁切术治疗青光眼疾病能够有效的提高其手术的成功率,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同时能够保持患者眼压的稳定,其临床价值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传统小梁切除术;青光眼;临床效果【中图分类号】R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36-0155-02 青光眼主要指患者眼压升高,其视盘凹陷以及视野缺损,眼压持续升高且病理现象越久,对其视觉功能的损害越加严重,如果没有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会致使患者视野全部丧失甚至是失明[1]。
因此,本研究将针对青光眼患者的治疗方法进行探讨,并对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和评价,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取我院于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40例青光眼患者(48眼),按照患者住院时间的先后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
复合小梁切除术对青光眼患者的治疗效果研究
复合小梁切除术对青光眼患者的治疗效果研究摘要】目的:探讨复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
方法: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76例青光眼患者分为复合组和传统组(各38例),传统组行传统小梁切除术,复合组行复合小梁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结果:复合组的浅前房形成率显著低于传统组,术后6个月和12个月的眼压水平均显著低于传统组(P<0.05)。
复合组的功能性滤泡形成率为92.11%,显著高于传统组的68.42%(P<0.05)。
结论:与传统小梁切除术相比,复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疗效更为显著,同时还能有效降低浅前房发生率,提高远期手术疗效,促进功能性滤泡形成,临床应用优势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青光眼;复合小梁切除术;功能性滤泡青光眼是临床常见的终身性眼病,患者常因视神经不可逆损伤和持续高眼压而引发视功能损害[1]。
早期行手术治疗降低眼压是治疗青光眼的关键。
我院应用了复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在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76例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41例,女35例,年龄38~75岁,平均(45.2±1.9)岁,疾病类型:慢性闭角型青光眼16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30例,慢性开角型青光眼20例,残余青光眼2例,继发性开角型青光眼8例。
所有患者均无手术禁忌证,根据手术类型的不同,分为复合组和传统组(各38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传统组行传统小梁切除术。
术前使用盐酸奥布卡因、利多卡因分别做表面麻醉和球周浸润麻醉,在12点~3点位置在穹窿部做结膜瓣,对暴露的巩膜进行烧灼止血,再在角膜缘上做巩膜瓣,在巩膜瓣下方巩膜床前进行剥离,直至清亮角膜区内1mm处。
将巩膜瓣下的小梁组织、周围虹膜组织一并切除。
整复巩膜瓣后,使用尼龙线对巩膜瓣顶端进行缝合,同时在巩膜瓣两侧切口边缘各缝一针。
传统小梁切除术与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比较
传统小梁切除术与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比较摘要】目的:对比青光眼患者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传统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的有效性。
方法:随机选择我院收治的104眼青光眼手术患者,按照手术方法的区别命名为对照组(传统小梁切除术)与观察组(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对比两种手术方法的临床有效性。
结果:数据显示,观察组术后眼压为(14.32±2.12)mmHg、对照组术后眼压为(19.99±2.89)mmHg,观察组的术后眼压改善较为明显(P<0.05);观察组、对照组浅前房发生率分别为5.76%、19.23%,观察组浅前房发生率较低(P<0.05);观察组、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7.69%、25.00%,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0.05)。
结论:青光眼患者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可明显改善术后眼压,降低浅前房、并发症的发生率,对改善患者治疗预后、提高生活质量起到促进的作用。
【关键词】青光眼;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传统小梁切除术;治疗效果Traditional trabeculectomy compared with combined trabeculectomy in the treatment of glaucomaFeng JingpingEmei city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eye), mount emei in sichuan province 614200【 abstract 】 objective: to compare traditional glaucoma patients using a combined trabeculectomy, trabeculectomy for treatment is effective. Methods: randomly choose our hospital 104 eyes of glaucoma surgery patients, according to the operation method is named a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control group (traditional trabeculectomy) and observation group (compound trabeculectomy), comparing the clinical effectiveness of two methods of operation. Postoperative intraocular pressure, according to data from the results: observation group is (14.32 + 2.12) mmHg, postoperative intraocular pressure for the control group (19.99-2.89) mmHg, postoperative intraocular pressure of observation group improved more significantly (P < 0.05);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in the incidence of shallow anterior chamber were 5.76%, 19.23%,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 incidence of shallow anterior chamber lower (P < 0.05); The complication rate of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ere 7.69%, 25.00%, and lower the complication rate of observation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the treatment of glaucoma patients using a combined trabeculectomy can obviously improve the postoperative intraocular pressure,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shallow anterior chamber, complications, for improving the prognosisof patients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play a role in promoting.【 key words 】 glaucoma; Combined trabeculectomy; Traditional trabeculectomy. Treatment effect致盲性眼病中青光眼是较为常见的一种,在眼科临床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近年来,该疾病发生概率以逐渐上升的趋势呈现[1]。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疗效观察论文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在2007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青光眼患者60例,对此60例患者均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且选为a组,然后再选取我院在2007年1月~2012年6月行传统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60例,选为b组,对两组患者手术后的视力恢复、眼压的恢复和非功能性滤过泡的发生率进行比较。
结果:对两组患者术后视力恢复情况的比较,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对于眼压的控制情况和非功能型滤过泡的发生情况,两组比较差异明显,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
1.2.2治疗方法a组患者均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首先行球后或球周局部麻醉,应用开睑器开睑,作以穹窿为基底的结膜瓣,然后正上方牵引鼻上方巩膜,在角膜上方行半厚巩膜厚度的板层瓣,分离两侧板层瓣以形成巩膜瓣,在巩膜瓣下放置合适剂量的丝裂霉素2~5min,然后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残留的丝裂霉素,进一步分离巩膜瓣,用15°穿刺刀沿平虹膜方向穿刺前房,至房水缓慢放出,以用来降低眼压,此时注意晶体和虹膜尽量不要受到损伤。
切除大小为1mm×2mm左右的小梁组织和周边虹膜,使虹膜见瞳孔圆。
缝合巩膜瓣游离角及其中间部位,通过前房穿刺口注入平衡盐溶液,观察液体的渗漏情况,根据漏渗情况作出相应的调整,调整适当后缝合球结膜,然后在球结膜下注射2万u庆大霉素,2.5mg地塞米松,涂抹典必舒眼膏进行绷带包扎。
b组均采用常规的小梁切除术的方法进行治疗。
1.3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1.0系统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 ±s)表示、x2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术后眼压的比较术后1个月两组眼压均控制在6~14mmh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术后3个月,a组眼压平均控制的(15.02±3.78)mmhg,b组眼压平均控制的(17.62±5.59)mmhg,两组比较差异明显,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在薄Tenon囊青光眼患者中的疗效观察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在薄Tenon囊青光眼患者中的疗效观察目的探討復合式小梁切除术对薄Tenon囊青光眼患者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2016年8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诊治的63例(63眼)Tenon 囊薄的原发性青光眼患者,行小梁切除手术,术中酌情应用丝裂霉素,术后密切观察,必要时早期针拨断线,观察术后早期前房形成、滤过泡、眼压情况,及随访6个月的远期疗效。
结果术后1个月,成功60例(95.24%),其中应用丝裂霉素者31例(93.94%),未应用丝裂霉素者29例(96.67%),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形成Ⅰ型滤过泡患者中应用丝裂霉素者7例(21.21%),未应用丝裂霉素者1例(3.33%),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Type Ⅰfiltering blebs were observed in 7 cases (21.21%)with Mitomycin,and 1 case (3.33%)without Mitomycin,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21 mmHg(1 mmHg=0.133 kPa)的患者,予适度眼球按摩;经按摩后眼压不能降至正常、前房深度无明显变化、滤过泡平坦者直接断线;经按摩后眼压下降、前房变浅、滤过泡隆起者观察,次日如前房基本恢复正常深度、滤过泡仍扁平、眼压升高者直接断线。
1.4 浅前房的分级临床上常采用Spaeth分级法[2],浅Ⅰ度:中央前房形成,周边虹膜与角膜内皮相接触;浅Ⅱ度:除瞳孔区外,全部虹膜面均与角膜内皮相贴;浅Ⅲ度:前房消失,晶状体前囊和全部虹膜面均与角膜内皮相贴。
1.5 滤过泡形态观察滤过泡依照Kronfeld分型法[3]:Ⅰ型为微小囊泡型,Ⅱ型为扁平弥散型,Ⅲ型为瘢痕型,Ⅳ型为包囊型;其中,Ⅰ型和Ⅱ型为功能滤过泡,Ⅲ型和Ⅳ型为非功能滤过泡。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并发症及疗效观察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并发症及疗效观察曹志杰;顾丽萍;吴作志;宋小芹;李国星【摘要】目的:探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对青光眼患者术后浅前房发生率、手术成功率及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05/2015-05收治的青光眼患者58例64眼,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这些患者分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组(复合式组,28例32眼)和传统小梁切除术组(传统组,30例32眼)两组,对两组患者的术后浅前房发生率、手术成功率及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并发症发生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复合式组患者的术后浅前房发生率6%(2/32)显著低于传统组22%(7/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合式组术后眼压显著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合式组手术成功率88%(28/32)显著高于传统组44%(14/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合式组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91%(29/32)显著高于传统组69%(22/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合式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9%(3/32)显著低于传统组25%(8/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较传统小梁切除术更能有效降低青光眼患者的术后浅前房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手术成功率及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并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有效.【期刊名称】《国际眼科杂志》【年(卷),期】2017(017)001【总页数】3页(P98-100)【关键词】复合式小梁切除术;青光眼;术后浅前房发生率;手术成功率;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作者】曹志杰;顾丽萍;吴作志;宋小芹;李国星【作者单位】215002 中国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附属苏州市眼视光医院眼病组;215002 中国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附属苏州市眼视光医院眼病组;215002 中国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附属苏州市眼视光医院眼病组;215002 中国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附属苏州市眼视光医院眼病组;215002 中国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附属苏州市眼视光医院眼病组【正文语种】中文方法:选取我院2013-05/2015-05收治的青光眼患者58例64眼,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这些患者分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组(复合式组,28例32眼)和传统小梁切除术组(传统组,30例32眼)两组,对两组患者的术后浅前房发生率、手术成功率及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并发症发生率进行统计分析。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分析
板 层 巩 膜瓣 , 深及 1 / 3 ~ 1 / 2巩膜 , 分离至角膜内 1 mm 处 。
O . 2 mg / ml 丝 裂 霉 素棉 片放 在瓣 下 ,放置 时 间为 3 ~ 5 ai r n,
底 的结 膜 瓣 . 烧 灼 止血 . 以角 膜缘 为基 底 作 2 mmx 4 m m 的
・
医护 论 坛 ・
经过 治疗 后 眼压 为 1 O ~ 2 1 mm H g的患者 占 1 3 4眼 , 眼
2 0 1 3年 1 0月第 2 O卷第 2 9期
【 中图分类号】 R 7 7 5
[ 文献标识码】 B
【 文章编号】 1 6 7 4 — 4 7 2 1 ( 2 0 1 3 ) 1 0 ( b ) 一 0 1 9 5 — 0 2
Cl i n i c a l a n a l y s i s o f c o mp o u n d t r a b e c u l e c t o my i n t r e a t me n t o f g l a u c o ma
2 0 1 3 年 1 0 月 第 2 O 卷 第 2 9 期
・医护论 坛 ・
复合 式小 梁切 除术治疗 青光 眼的临床分析
樊 江 波
江西 省修 水 县第 一人 民 医 院眼科 , 江西修 水
3 3 2 4 0 0
【 摘 要1目的 探 讨 复 合 式 小 梁 切 除术 治 疗 青 光 眼 的 临床 效 果 。 方 法 对 本 院 2 0 1 0年 6月~ 2 0 1 3年 2月 收 治 的
【 Ke y wo r d s 】 C o mp o u n d t r a b e c u l e c t o m y ; G l a u c o ma ; C l i n i c a l e ic f a c y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效果分析--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效果分析--发布时间:2022-07-27T02:11:54.011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4月7期作者:覃瑞梅[导读]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效果分析覃瑞梅(新会人民医院;广东江门529100)【摘要】目的:分析临床治疗青光眼症状期间应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效果探究。
方法:本次研究起止于2021年1月起,直至2021年12月截止,期间共计纳入患者64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降低均分为对照组、研究组两组,每组32例,对照组行小梁切除术,研究组予以复式小梁切除术。
将临床研究结果进行整理,并分析出治疗效果、眼内压情况。
结果:经研究,两组病患治疗效果对比,据相关研究结果所示,治疗效果分别为(96.88%)、(75.00%),研究组疗效较为优异,两组病患眼内压情况对比,据研究结果所示,研究组患者眼内压改善效果较好,组间开展比较分析差异性显著,(P<0.05)。
结论:临床治疗青光眼症状时应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效果显著,同时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眼部内压情况,保障患者机体健康,临床应用价值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青光眼;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疗效探究青光眼为临床上极为常见的症状,该症状临床表现为眼部内压情况呈间歇性、持续性增高,对患者眼球或其它组织造成持续性压迫后构成伤害[1]。
如临床上无法进行有效治疗,随症状不断发展极易导致失眠可能。
临床治疗该症状多以药物控制或激光治疗两种,随临床医疗科技的不断发展,小梁切除术的应用极为广泛,且适用于全部青光眼治疗手术[2]。
近年来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与小梁切除术相比较,具有更好的疗效[3]。
因此本文选取64例病患进行研究,应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收治的64例病患进行临床研究,将其均分为对照组32例,研究组32例,入选病患及家属双方均知晓研究全过程,且积极申请参与,并同意授权,经由我院伦理委员会同意此项目,展开临床统计与研究,研究组男15例,女17例,年龄45~75岁,平均年龄(60.2±2.5)岁,对照组男18例,女14例,年龄48~76岁,平均年龄(60.5±2.3)岁,两组病患一般资料差异性不显著,(P>0.05)。
复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效果研究
复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效果研究【摘要】目的:分析复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近两年我院收治的100例(100眼)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编号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传统小梁切除术以及复合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
结果:对两组患者的视力恢复情况进行对比,实践证明,观察组的提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对照组和观察组术前术后的眼压情况进行对比,术前无明显差异,观察组术后的眼压系数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青光眼患者采用复合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能最大程度缓解临床不良症状,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复合式小梁切除术;青光眼;治疗效果青光眼是当前临床研究中常见的症状,其发病几率逐渐提升,对患者日常生活有严重的影响。
针对其特殊性,在临床研究中需从实际情况入手,做好患者病情评估工作,结合治疗要求进行针对性治疗,进而缓解不良症状。
随着临床术式的不断调整,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取得了重要的作用,需要医护人员掌握该手术形式的流程和具体要求,结合术式要求进行应用,进而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为了分析该术式在治疗青光眼中的效果,选择近两年我院收治的100例(100眼)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根据术式差异分别采用传统小梁切除术以及复合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
详细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近两年我院收治的100例(100眼)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编号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基本资料如下:表一:对照组和观察组的基本资料根据上述数据可知,两组患者的常规性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组间数据可以进行研究和分析。
1.2方法在本次研究中对照组采用传统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采用2%的利多卡因+0.75%的布比卡因进行麻醉,以穹隆部作为在结膜瓣,暴露巩膜烧灼止血,以角膜缘最为基底做5mm*4mm的小梁组织,在相应部位进行切除,观察前房形成后将球结膜缝合固定在角巩缘,结膜下注射庆大霉素2万U+地塞米松2.5mg[1]。
结膜下褥式缝合复合小梁切除术与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效果比较
结膜下褥式缝合复合小梁切除术与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效果比较目的观察结膜下褥式缝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与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效果。
方法将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10月~2011年10月收治的青光眼患者97例共102眼随机分为两组进行手术,观察比较临床疗效。
结果结膜下褥式缝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手术组术后浅前房发生率为 3.8%,术后发生功能型滤过泡为96.2%,术后眼压在17 mm Hg以下占92.3%,未观察到明显并发症。
结论结膜下褥式缝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能有效减少滤过泡穿破,减少术后并发症,手术成功率显著提高,能提高功能型滤过泡形成率,有效地挽救和保留患者的视功能。
标签:结膜下褥式缝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单纯小梁切除术;效果比较单纯小梁切除术在临床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复合小梁切除术更是能有效地减少了一些单纯小梁切除术的并发症[1]。
但术后常见滤过泡穿破或缝合切口漏水而造成术后术眼前房变浅、低眼压等情况,使手术效果下降甚至青光眼反复发作。
笔者所在医院采用结膜下褥式缝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与单纯小梁切除术治疗各种类型青光眼进行效果比较,显示结膜下褥式缝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能使术后功能型滤过泡增加,提高术后眼压长期平稳控制的成功率,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08年10月~2011年10月在笔者所在医院实施手术治疗的青光眼患者97例共102只眼。
其中男43例共44只眼,女54例共57只眼;年龄20~66岁,平均(49±2)岁。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35例共37只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37例共38只眼,原发慢性开角型青光眼23例共25只眼,青光眼二次手术患者2例共2只眼。
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实验组为采用结膜下褥式缝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的49例患者52只眼,对照组为采用单纯小梁切除术治疗的患者49例50只眼。
随访时间3~20个月,平均(11.5±0.5)个月。
1.2?手术方法1.2.1?对照组?单纯小梁切除术,用2%利多卡因针于10:30至1:30范围作球结膜下侵润麻醉,于上述钟点沿剪开角巩缘形成结膜瓣[2],巩膜止血,作以角膜缘为基底、1/2巩膜厚度,约4 mm×4 mm三角形巩膜瓣,切除巩膜瓣下角膜小梁组织1 mm×1.5 mm,剪除小部分虹膜形成周切口,10-0尼龙线间断缝合巩膜瓣尖角1针,两侧0~2针,10-0尼龙线间断缝合双侧结膜切口共2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合式与传统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疗效的比较
目的评价复合式与传统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52例(60只眼)青光眼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6例、30只眼)与对照组(26例、30只眼),分别对患者采取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与传统小梁切除术,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效果。
结果观察组手术成功率92.31%高于对照组53.85%,术后浅前房发生率 3.85%低于对照组26.92%,并发症发生率7.69%低于对照组34.62%,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与传统小梁切除术相比,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更具效果。
标签: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传统小梁切除术;青光眼
传统小梁切除术对各类青光眼有较高效果,但术后存在较多的并发症,甚至会造成手术失败。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创新点在于术中丝裂霉素C及可调节缝线的应用,经临床实践发现,该术可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具较高治疗效果[1-2]。
本文就对青光眼患者分别采取复合式与传统小梁切除术治疗,对其效果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3月期间我院眼科收治的52例(60只眼)青光眼患者,患者诊断为原发性青光眼;患者知情研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符合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标准;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6例(30只眼),男性11例(14只眼),女性15例(16只眼);年龄在20~65岁,平均(42.58±3.76)岁;闭角型青光眼21例,开角型青光眼5例;观察组26例(30只眼),男性10例(12只眼),女性16例(18只眼);年龄在20~65岁,平均(43.14±3.85)岁;闭角型青光眼20例,开角型青光眼6例;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
1.2 手术方法
对照组患者经传统小梁切除术。
对患者行丁卡因表面麻醉,利多卡因浸润麻醉。
于上直肌部行牵引缝线,以上方做以穹隆为基底的结膜瓣,暴露巩膜,烧灼止血。
做以角膜缘为基底的巩膜瓣,呈5×4 mm梯形,为1/2巩膜厚度,剥离,使角膜缘清亮。
将巩膜瓣下端小梁组织切除,对相应虹膜周边予以切除,修复巩膜瓣,以常规尼龙线缝合2针对巩膜瓣顶端,缝合球结膜切口两端的角巩膜。
取妥布霉素20 mg、地塞米松2.5 mg,注射在下方结膜,常规敷眼,结束手术。
观察组患者经复合式小梁切除术。
患者麻醉方式及手术方法传统小梁切除术,在制作巩膜瓣后,制作与巩膜瓣大小相同的棉片,并放置于0.2 mg/mL丝裂霉素C内浸泡,将棉片放置于巩膜瓣下约1~5 min,取出棉片后,以200 mL生
理盐水冲洗,巩膜瓣固定缝合。
根据滲漏,于另一侧以可调节缝线缝合,调整松紧度及数量,确定无渗漏、前房形成良好。
术后敷眼同传统小梁切除术。
两组患者术后以典必殊眼药水点眼,服用消炎药及抗生素。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跟踪调查,观察患者手术成功率,调查患者浅前房发生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处理研究数据。
计数数据的检验,行x2检验,P <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比较
观察组手术成功率92.31%(24/26),对照组手术成功率53.85%(14/26),两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x2=7.917,P=0.005)。
2.2 两组浅前房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术后浅前房发生率3.85%(1/26),对照组术后浅前房发生率26.92%(7/26),两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x2=5.318,P=0.021)。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1例前房出血,1例低眼压,占7.69%;对照组3例前房出血,2例低眼压,3例黄斑水肿,1例脉络膜脱离,占34.62%;两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x2=5.65,P=0.017)。
3 讨论
青光眼是眼科常见的致盲性疾病,其发病率高达40%,伴视功能损害,视神经不可逆性损伤,成为临床重点关注疾病[3]。
手术是目前临床治疗青光眼的主要手段,多选取小梁切除术。
传统小梁切除术为临床治疗青光眼的经典术式,但术中无法控制巩膜瓣缝合线的松紧度,术后存在较高并发症,致手术失败。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与传统小梁切除术大致手术步骤相同,但不同之处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采取可调节缝线,在术中及术后可自行调整巩膜瓣缝线的松紧度,术中紧密缝合巩膜瓣,可减少术后浅前房、低眼压等并发症发生;术后根据眼压
及前房情况,调整缝线松紧度,利于患者术后功能恢复[4]。
参考文献
[1] 汤晓东.复合式与传统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疗效的比较[J].医学综述,2014,20(17):3260-3262.
[2] 赵莉莉.复合式与传统小梁切除术对青光眼的疗效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11):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