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选修3-5碰撞教案课程设计
16.4 碰撞 高中物理选修3-5优秀教案优秀教学设计【精品】 (5)
16.4 碰撞★新课标要求(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弹性碰撞与非弹性碰撞,认识对心碰撞与非对心碰撞2.了解微粒的散射(二)过程与方法通过体会碰撞中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与否,体会动量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不同碰撞的区别,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用动量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讨论碰撞问题★教学难点对各种碰撞问题的理解.★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教学用具:投影片,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碰撞过程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时间非常短暂的一种特殊过程,因而碰撞具有如下特点:1.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提问:守恒的原因是什么?(因相互作用时间短暂,因此一般满足F内>>F外的条件)2.碰撞过程中,物体没有宏观的位移,但每个物体的速度可在短暂的时间内发生改变.3.碰撞过程中,系统的总动能只能不变或减少,不可能增加.提问:碰撞中,总动能减少最多的情况是什么?(在发生完全非弹性碰撞时总动能减少最多)熟练掌握碰撞的特点,并解决实际的物理问题,是学习动量守恒定律的基本要求.(二)进行新课一、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1.弹性碰撞在弹性力作用下,碰撞过程只产生机械能的转移,系统内无机械能的损失的碰撞,称为弹性碰撞。
举例:通常情况下的钢球、玻璃球等坚硬物体之间的碰撞及分子、原子等之间的碰撞皆可视为弹性碰撞。
分析:物体m1以速度v1与原来静止的物体m2碰撞,若碰撞后他们的速度分别为v1/、v2/。
试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推导出v1/、v2/的表达式。
注意:弹性碰撞后的物体不发生永久性的形变,不裂成碎片,不粘在一起,不发生热传递及其他变化。
【例1】质量m1=10g的小球在光得的水平面上以v1=30cm/s的速度向右运动,恰遇上质量m2=50 g的小球以v2=10cm/s的速度向左运动。
碰撞后,小球m2恰好静止。
那么碰撞后小球m1的速度多大?方向如何?[解析]设v1的方向为正方向(向右),则各球的速度为v1=30cm/s,v2= —10cm/s,v2/=0,据m1v1+m2v2=m1v1 /+m2v2 /解得v1 /= —20cm/s,负号表示碰撞后m1的运动方向与v1的方向相反,即向左。
碰撞+教学设计 高二下学期物理人教版选修3-5
高二物理选修3-5第十六章动量守恒定律第四节碰撞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2.知道什么是对心碰撞和非对心碰撞及散射现象3.会运用动量守恒定律分析、解决碰撞等相互作用的问题教学重点:运用动量守恒定律分析、解决碰撞等相互作用的问题教学难点:结合机械能守恒定律综合解题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回顾:机械能守恒定律和动量守恒定律导入:碰撞是十分普遍的现象,特别是在了解微观粒子的结构与性质的过程中,,碰撞的研究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出示目标、明确任务1.明确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的概念,清楚对心碰撞和非对心碰撞及散射现象2.掌握运用动量守恒定律分析、解决碰撞等相互作用的问题三、学生自学、独立思考阅读课本17.20页内容,找到书中的知识点、重点、困惑点四、自学指导、紧扣教材1.阅读课本17-19页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部分①阅读课本17页思考与讨论和18页前两段,找到什么叫做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
②阅读18-19页思考与讨论,结合12页思考与讨论,运用能量(总动能)守恒,尝试推导一维弹性碰撞下,不同质量的两个物体运动状态会有什么样的变化?2.阅读课本19、20页对心碰撞和非对心碰撞以及散射部分①阅读课本19页内容,找到什么叫做正碰(对心碰撞)?什么叫做非对心碰撞?如何在一个方向上运用动量守恒定律?②尝试画出20页思考与讨论图中,A的速度方向。
③阅读散射部分,找到什么叫做散射,理解化学中金属晶体的电子气理论。
(温度升高,电导率降低)五、自学展示、精讲点拨1.弹性碰撞:如果碰撞过程中机械能守恒,这样的碰撞叫做弹性碰撞。
非弹性碰撞:如果碰撞过程中机械能不守恒,这样的碰撞叫做非弹性碰撞。
②运用能量(总动能)守恒,尝试推导一维弹性碰撞下,不同质量的两个物体运动状态会有什么样的变化?2.正碰(对心碰撞):一个运动的球与一个静止的球碰撞,碰撞之前球的运动速度与两球心的连线在同一条直线上,碰撞之后两球的速度仍会沿着这条直线。
高中物理选修3-5教学设计4:16.4 碰撞教案
16.4碰撞★新课标要求(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弹性碰撞与非弹性碰撞,2.认识对心碰撞与非对心碰撞3.知道碰撞的特点和规律4.了解微粒的散射(二)过程与方法通过体会碰撞中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与否,让学生体会对未知物理现象进行研究的一种基本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研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敢于发表个人见解,敢于探究的情感与态度.(2)体会探究过程的乐趣,激发学习的兴趣.★教学重点用动量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讨论碰撞问题★教学难点对各种碰撞问题的理解.★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教学用具:投影片,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几个小球★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师:课间大家观看的视频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同学们,是什么?生:是碰撞。
师:对了,碰撞是日常生活中极为常见的现象,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分析碰撞、研究碰撞。
(二)新课教学一.观察碰撞,感知碰撞特点师:首先,我们来个课间精彩回顾,观察碰撞,感知碰撞特点。
第一幅:高速汽车碰撞,人根本反应不过来,说明碰撞的时间有什么特点?生:时间极短。
师:而车子严重变形,又说明什么?生:作用力很大。
师:碰撞过程车子还受其他外力,比如摩擦力,空气阻力,但与内力相比小很多。
换句话说,内力远大于外力,这是碰撞的二个特点。
师:如果时间极短,碰撞瞬间物体位移会怎么样?瞬间没有发生位移。
这是碰撞的第三个特点。
师:因此,碰撞有三大特点:1、作用时间极短2、内力远大于外力3、瞬间没有发生位移师:下面大家观察这两幅图,能从中获取什么信息?班长在哪,你从图中看出了什么?生:第一幅图是两个球碰后会在同一直线上,而第二幅图碰后两球不在同一直线上。
师:很好,请坐。
在物理学上,两球相碰后速度仍沿同一直线,称为正碰,也叫对心碰撞;另一种相碰后偏离球心连线叫做斜碰,也叫非对心碰撞。
二.提出疑问,激发探究兴趣师:接下来请大家观看一个碰撞实验,这个实验是1666年在英国皇家学会上表演的一个实验,在当时引起极大的轰动。
人教版高三物理选修3《碰撞》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高三物理选修3《碰撞》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了解碰撞的基本概念、类型和特征。
2.熟悉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3.掌握碰撞实验的操作方法和数据处理技巧。
4.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验思维和逻辑思维。
5.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和实验技能。
二、教学内容1.碰撞的基本概念、类型和特征。
2.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3.碰撞实验的操作方法和数据处理技巧。
三、教学重难点1.熟练掌握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的计算方法,特别是碰撞后速度和动能变化的计算。
2.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验思维和逻辑思维,特别是如何设计碰撞实验、操作碰撞仪器和处理碰撞数据。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讲授法和示范法相结合,通过教师讲解和实验演示,让学生了解碰撞的基本概念、类型和特征,掌握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的计算方法。
2.实验法和讨论法相结合,通过实验操作和讨论分析,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验思维和逻辑思维,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电子教具和多媒体手段相结合,通过PPT演示、模拟实验和视频观摩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想象力,提高学习效果和质量。
五、教学流程第一节课导入(5分钟)1.引导学生回顾上一章学习的内容,例如如何计算力和功的大小,如何判断力和功的正负方向等。
2.提问:“你们都看过体育比赛吧?比赛中有哪些常见的碰撞情况?”理论讲解(25分钟)1.讲解碰撞的基本概念和分类,例如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等。
2.讲解碰撞的特征和变化规律,例如碰撞前后速度和动能的变化等。
3.讲解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的定义和计算方法,例如如何计算碰撞后速度和动能的变化。
实验演示(30分钟)1.向学生介绍碰撞实验台和碰撞仪器的结构和使用方法。
2.示范如何进行弹性碰撞实验和非弹性碰撞实验。
3.引导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记录各种数据和结果,并注意实验操作的安全性和精度。
课堂练习(10分钟)1.针对本节课讲解的内容,安排适当的练习题目,例如计算碰撞后速度和动能的大小和方向等。
高中物理选修3-5教学设计5:16.4 碰撞教案
PPT课件
技能拓展
视学生基础和课堂时间、教学进度决定是否作要求
教师未提出要求的情况下学有余力的学生可自主完成
PPT课件
记录要笔记。
PPT课件
第四层级
知识总结
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有没有必要总结或部分点评一下。
1.了解弹性碰撞、非弹性碰撞和完全非弹性碰撞,会应用动量、能量的观点综合分析、解决一维碰撞问题。
2.了解对心碰撞与非对心碰撞。
3.了解微粒的散射和中子的发现过程,体会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进一步了解动量守恒定律的普适性。
4.加深对动量守恒定律和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理解,能运用这两个定律解决一些简单的与生产、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
阅读教材相关内容,我们知道由于碰撞过程时间极短,系统内相互作用力远远大于外力,系统的动量守恒。碰撞过程中,系统的总动能只能不变或减少,不可能增加。
口头表述、碰撞中能量守恒实验
主题2:
探究一种特殊的弹性碰撞
在弹性力作用下,碰撞过程只产生机械能的转移,系统内无机械能的损失的碰撞,称为弹性碰撞。而当一个物体碰撞另一物体时,碰撞的物体突然静止,被碰撞的物体的速度等于碰撞它的物体的速度,这种碰撞就是我们今天要特别讲到的一种特殊的弹性碰撞。那么要发生这种碰撞的条件是什么呢?
就学案中教材诠释交流的内容与结对学习的同学交流。
第二层级
(小组讨论
小组展示
补充质疑
教师点评)
主题1:
探究碰撞中动能的损失
碰撞过程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时间非常短暂的一种特殊过程,由前一讲我们知道此种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碰撞过程中,物体没有宏观的位移,但每个物体的速度可在短暂的时间内发生改变,那么此种碰撞中物体的动能如何变化。
教科版选修3-5 第一章 1. 碰撞 教案
课题题目:碰撞三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弹性碰撞与非弹性碰撞,(2)掌握弹性碰撞中等质量交换速度。
2、过程与方法:通过体会碰撞中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与否,体会动量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不同碰撞的区别,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用动量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讨论碰撞问题、教学难点:对各种碰撞问题的理解.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教学用具: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观看汽车碰撞试验视频,提出碰撞这个概念。
提问:能否举出生活中碰撞的实例?答复:如:球的撞击、打桩、锻铁以及分子、原子或原子核的互撞等,甚至如人从车上跳下、子弹打入墙壁等现象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看作碰撞过程。
碰撞的特点共性:相互作用时间短作用力变化快系统动量守恒个性:有些碰撞碰后分开,有些碰撞碰后粘在一起;有些碰撞沿一条直线,有些碰不在一条直线上;可能机械能守恒,有些过程机械能可能不守恒……(二)进行新课碰撞的种类及特点碰撞和爆炸的比拟(1)当遇到两物体发生碰撞的问题,不管碰撞环境如何,要首先想到利用动量守恒定律。
(2)对心碰撞是同一直线上的运动过程,只在一个方向上列动量守恒方程即可,此时应注意速度正、负号的选取。
典例1 2021年3月18日至26日,北京世界女子冰壶锦标赛在首都体育馆举行。
图为比赛中中国队长王冰在最后一投中,将质量为19 kg 的冰壶抛出,运动一段时间后以 m/s 的速度正碰静止的瑞典冰壶,然后中国队冰壶以0.1 m/s 的速度继续向前滑向大本营中心。
假设两冰壶质量相等。
求:(1)瑞典队冰壶获得的速度。
(2)试判断两冰壶之间的碰撞是弹性碰撞还是非弹性碰撞。
解题指导:不同点 动能、机 械能情况 有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动能,动能会增加,机械能不守恒。
弹性碰撞时动能不变,非弹性碰撞时动能要损失,动能转化为内能,动能减少,机械能不守恒。
高中物理碰撞教案设计
高中物理碰撞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 了解碰撞的概念和特点
2. 掌握碰撞的基本公式和定律
3. 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碰撞问题
教学内容:
1. 碰撞的定义和分类
2. 碰撞的基本定律
3. 碰撞的动量守恒和动能守恒定律
教学重点:
1. 碰撞的定义和特点
2. 碰撞的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教学难点:
1. 碰撞的动量守恒和动能守恒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准备:
1. 实验器材:小球、弹簧、测量工具等
2. 教学课件和教学素材
3. 课堂练习题和实验操作指导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老师介绍碰撞的概念和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碰撞现象的实例,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讲解(15分钟)
1. 碰撞的定义和分类
2. 碰撞的基本定律
3. 碰撞的动量守恒和动能守恒定律
三、实验操作(20分钟)
老师组织学生进行碰撞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碰撞现象,加深他们对碰撞的理解。
四、总结(5分钟)
引导学生总结碰撞的特点和定律,并解答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
五、课堂练习(15分钟)
布置一些与碰撞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在家继续复习和巩固所学内容。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初步了解碰撞的概念和特点,掌握碰撞的基本定律,并能够
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碰撞问题。
同时,通过实验操作和课堂练习的引导,学生的动手
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更多实验操作和案例分析,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碰撞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高中物理选修3-5教学设计5:16.4 碰撞教案
PPT课件呈现
感悟收获
注意有代表性的收集一些学生的体会,以便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
根据自己的感受如实填写。
根据自己的思考找出解决方案。
课外拓展
无
板书设计
§16.4碰撞
碰撞
16.4碰撞
授课年级
高二
课题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6.4碰撞
课程类型
新授课
课程导学目标
目标解读
1.了解弹性碰撞、非弹性碰撞和完全非弹性碰撞,会应用动量、能量的观点综合分析、解决一维碰撞问题。
2.了解对心碰撞与非对心碰撞。
3.了解微粒的散射和中子的发现过程,体会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进一步了解动量守恒定律的普适性。
4.加深对动量守恒定律和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理解,能运用这两个定律解决一些简单的与生产、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
全体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完全,小组同学都完全后可交流讨论。
PPT课件
技能拓展
视学生基础和课堂时间、教学进度决定是否作要求
教师未提出要求的情况下学有余力的学生可自主完成
PPT课件
记录要点
教师可在学生完成后作点评
学生在相应的位置做笔记。
PPT课件
第四层级
知识总结
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有没有必要总结或部分点评一下。
学法指导
通过图片引导学生认识我们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碰撞,用前面一讲中所学的内通对这些图片进行归类,找出其中动量守恒的碰撞事例,进一步巩固上节所学,进而进一步理解碰撞中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课程导学建议
重点难点
用动量守恒定律及机械能守恒定律讨论碰撞问题。
教学建议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研究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遵循的规律。教学中,首先要做好各种碰撞的演示实验;然后让学生根据教科书中的第一个“思考与讨论”,结合演示的各种碰撞现象,大胆猜测碰撞过程中机械能是否守恒,并自己列出方程,解出结果后,再去验证猜想;对于第二个“思考与讨论”,可让学生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列出一个方程,再引导学生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列出另一个方程,解出结果后,再分三种情况进行讨论。
16.4 碰撞 高中物理选修3-5优秀教案优秀教学设计【精品】 (1)
目
标
检
测
1.如图所示,大小 相同的摆球a和b的质量分别为m和3m,摆长相同,并排悬挂,平衡时两球刚好接触。现将摆球a向左边拉开一小角度后释放,若两球的碰撞是弹性的,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第一次碰撞后的瞬间,两球的速度大小相等
B.第一次碰撞后的瞬间,两球的动量大小相等
C.第一次碰撞后,两球的最大摆角不相同
16.4 碰撞
课题
新授课:16. 4碰撞
课型
新授课
教学
重点
运用动量守恒定律和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弹性碰撞问题
依据:根据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及2019高中物理考纲中要求学生理解物理概念及物理规律的确切含义。
教学
难点
区分弹性碰撞、非弹性碰撞和完全非弹性碰撞
依据:根据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及学生对新学习基本概念理解不好。
校对课前自主学习答案,进行自我批改,更正。
巡视检查学生完成情况。
由课代表上前校对答案更正。
校对课前自主学习知识点填空,加深基础知识记忆。
3分钟
1
承接结果环节
1、引入新课:生活中碰撞的实例。
2、弹性碰撞的概念。
1、提出问题
2、提出问题
补充问题
补充答案
1、学生通过碰撞实例分析弹性碰撞的概念。
2、学生根据问题讲解知识点
提升学生思考问题能力。
4分钟
4
目标
检测
环节
做检测习题
练习册,典型例题1变式1变式2
1、 巡视学生做答。
2、公布答案。
3、评价学生作答结果。
1、试题作答
2、解释答案。
3、自我批改。
4、订正答案。
验收学习目标是否达成
教科版高中物理碰撞教案
教科版高中物理碰撞教案
教学内容:碰撞
教学目标:了解碰撞的基本概念,并能够应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碰撞的类型和性质。
教学难点:碰撞中动量守恒和动能守恒的应用。
教学准备:教科书、教学PPT、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引入碰撞的概念,让学生回顾碰撞在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2.通过一些图片和视频展示碰撞现象,引起学生的兴趣。
二、理论学习(15分钟)
1.介绍碰撞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讲解碰撞中的动量守恒和动能守恒原理。
3.示范一些碰撞实验,让学生理解碰撞现象的规律。
三、巩固练习(20分钟)
1.给学生布置一些碰撞相关的练习题,让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2.引导学生分组进行碰撞实验,并观察记录实验结果。
四、拓展应用(10分钟)
1.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了解碰撞在工程领域的应用。
2.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和想法,讨论碰撞的更深层次的意义。
五、总结反思(5分钟)
1.对碰撞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回顾。
2.鼓励学生提出对本课程的反馈和建议。
六、作业布置(5分钟)
1.留作业:完成课堂练习题和实验报告。
2.布置下节课主题。
教学延伸:可以通过让学生设计和进行更复杂的碰撞实验,来进一步深化对碰撞原理的理解。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情况,检查学生对碰撞概念的掌握情况。
高中物理3-5碰撞教案[精品文档]
高中物理第十六章第4节碰撞★新课标要求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弹性碰撞、非弹性碰撞和完全非弹性碰撞,会应用动量、能量的观点综合分析、解决一维碰撞问题。
2.了解对心碰撞与非对心碰撞。
3.了解散射和中子的发现过程,体会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进一步了解动量守恒定律的普适性。
4.加深对动量守恒定律和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理解,能应用这两个定律解决一些简单的与生产、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体会碰撞中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与否,让学生体会对未知物理现象进行研究的一种基本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研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敢于发表个人见解,敢于探究的情感与态度.2.体会探究过程的乐趣,激发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用动量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讨论碰撞问题。
★教学难点:对各种碰撞问题的理解。
★教学方法:直观展示、问题引领、合作探究、练习深化。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牛顿摆等。
★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通过多媒体课件引入二、新课教学(一)观察实验、分析现象,感知特点1.演示牛顿摆碰撞实验,通过对碰撞现象的感知,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碰撞现象。
(1)碰撞时物体相互作用持续的时间有什么特点?(2)碰撞时物体相互作用的内力有什么特点,是否满足动量守恒定律?(3)碰撞前后系统机械能的变化有什么特点,系统机械能会不会增加?2.学生讨论得出碰撞有四大特点:(1)作用时间极短。
(2)内力远大于外力。
满足动量守恒定律(3)碰撞系统机械能不会增加(4)碰撞瞬间没有发生位移。
3.学生亲手计算,分析碰撞前后机械能的变化(1)质量为m的物块A以速度v与前方质量同为m静止的物块B发生正碰后,A物块立即静止,试求碰撞前后系统的动能大小。
(2)质量为m的物块A以速度v与质量同为m静止的物块B发生正碰后粘在一起共同运动,试求它们共同运动的速度以及碰撞前后系统动能的大小。
4.引出概念:弹性碰撞与非弹性碰撞,明确弹性碰撞过程机械能守恒,完全非弹性碰撞机械能损失最厉害,是非弹性碰撞的极端情况。
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5教案设计 16.4《碰撞》
碰撞新课标要求(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弹性碰撞与非弹性碰撞,认识对心碰撞与非对心碰撞。
2.了解微粒的散射。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体会碰撞中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与否,体会动量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不同碰撞的区别,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用动量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讨论碰撞问题。
教学难点对各种碰撞问题的理解。
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教学用具:投影片,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碰撞过程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时间非常短暂的一种特殊过程,因而碰撞具有如下特点:1.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提问:守恒的原因是什么?(因相互作用时间短暂,因此一般满足F内>>F外的条件)2.碰撞过程中,物体没有宏观的位移,但每个物体的速度可在短暂的时间内发生改变.3.碰撞过程中,系统的总动能只能不变或减少,不可能增加.提问:碰撞中,总动能减少最多的情况是什么?(在发生完全非弹性碰撞时总动能减少最多)熟练掌握碰撞的特点,并解决实际的物理问题,是学习动量守恒定律的基本要求.(二)进行新课1.展示投影片1,内容如下: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重锤自h 高度由静止开始下落,砸到质量为m 的木楔上没有弹起,二者一起向下运动.设地层给它们的平均阻力为F ,则木楔可进入的深度L 是多少?组织学生认真读题,并给三分钟时间思考.(1)提问学生解题方法,可能出现的错误是:认为过程中只有地层阻力F 做负功使机械能损失,因而解之为Mg (h +L )+mgL -FL =0.将此结论写在黑板上,然后再组织学生分析物理过程.(2)引导学生回答并归纳:第一阶段,M 做自由落体运动机械能守恒.m 不动,直到M 开始接触m 为止.再下面一个阶段,M 与m 以共同速度开始向地层内运动.阻力F 做负功,系统机械能损失.提问:第一阶段结束时,M 有速度,gh v M 2=,而m 速度为零。
16.4 碰撞 高中物理选修3-5优秀教案优秀教学设计【精品】 (3)
16.4 碰撞★新课标要求(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弹性碰撞与非弹性碰撞,2.认识对心碰撞与非对心碰撞3.知道碰撞的特点和规律4.了解微粒的散射(二)过程与方法通过体会碰撞中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与否,让学生体会对未知物理现象进行研究的一种基本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研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敢于发表个人见解,敢于探究的情感与态度.(2)体会探究过程的乐趣,激发学习的兴趣.★教学重点用动量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讨论碰撞问题★教学难点对各种碰撞问题的理解.★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教学用具:投影片,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几个小球★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师:课间大家观看的视频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同学们,是什么?生:是碰撞。
师:对了,碰撞是日常生活中极为常见的现象,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分析碰撞、研究碰撞。
(二)新课教学一.观察碰撞,感知碰撞特点师:首先,我们来个课间精彩回顾,观察碰撞,感知碰撞特点。
第一幅:高速汽车碰撞,人根本反应不过来,说明碰撞的时间有什么特点?生:时间极短。
师:而车子严重变形,又说明什么?生:作用力很大。
师:碰撞过程车子还受其他外力,比如摩擦力,空气阻力,但与内力相比小很多。
换句话说,内力远大于外力,这是碰撞的二个特点。
师:如果时间极短,碰撞瞬间物体位移会怎么样?瞬间没有发生位移。
这是碰撞的第三个特点。
师:因此,碰撞有三大特点:1、作用时间极短2、内力远大于外力3、瞬间没有发生位移师:下面大家观察这两幅图,能从中获取什么信息?班长在哪,你从图中看出了什么?生:第一幅图是两个球碰后会在同一直线上,而第二幅图碰后两球不在同一直线上。
师:很好,请坐。
在物理学上,两球相碰后速度仍沿同一直线,称为正碰,也叫对心碰撞;另一种相碰后偏离球心连线叫做斜碰,也叫非对心碰撞。
二.提出疑问,激发探究兴趣师:接下来请大家观看一个碰撞实验,这个实验是1666年在英国皇家学会上表演的一个实验,在当时引起极大的轰动。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16.4《碰撞》名师教案
碰撞教案石家庄二中实验学校郝玉亮一、核心素养通过《碰撞》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总结能力,培养学生利用观察结果和现有知识,进行合理推理获得新知识的能力。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品质。
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目标1、知道碰撞的分类,及相应的能量损失多少。
2、会推导一动碰一静的完全弹性碰撞的末速度公式。
3、知道不同质量的物体间发生完全弹性碰撞的末速度规律。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弹性和非弹性碰撞的特点,质量与碰撞结果间的关系四、教学过程课前:登陆平台,发送预习任务。
根据平台上学生反馈的预习情况,发现薄弱点,针对性教学。
(提示:请登陆平台,发送本节预习任务)(一)引入新课教师活动:投影生活中的碰撞图片学生活动:观看,联想。
(二)进行新课1. 碰撞的分类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有目的的观看一些碰撞的视频提问:如果给碰撞分分类,应该怎么分?学生活动:观看视频,小组讨论,总结发言。
教师活动:听取学生汇报帮助总结:本节课只研究一动碰一静的小球间的正碰运动,按照课本上将碰撞分为完全弹性碰撞、非完全弹性碰撞、完全非弹性碰撞。
结合flash短片让学生理解不同碰撞的发生过程。
提问,猜一猜哪个碰撞损失能量多哪个损失少。
学生活动:认真听讲,思考,理解。
教师活动:播放事先准备好的由学生操作的演示实验,验证能量损失情况。
学生活动:认真观看,思考,计算。
(提示:请打开素材“实验演示:完全非弹性碰撞”)2. 完全弹性碰撞的规律教师活动:给出一动碰一静的完全弹性碰撞模型,引导学生列式,求解结果。
学生活动:认真计算,求解。
教师活动:挑选典型学生的演算过程进行投影并讲解。
学生活动:认真听讲,记笔记,改正自己的演算。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和理论推导,总结碰撞结果与物体的质量间存在怎样的关系。
学生活动:做小球碰撞实验,小车碰撞实验,牛顿摆,气垫导轨实验,结合理论推导小组讨论,总结出物体质量与碰撞结果间的关系。
教师活动:选取小组代表发言,总结碰撞结论。
物理:16.4《碰撞》教案(新人教版选修3-5).doc
16.4 碰撞★新课标要求(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弹性碰撞与非弹性碰撞,认识对心碰撞与非对心碰撞2.了解微粒的散射3.会用动量守恒分析解决碰撞问题相互作用的问题。
(教学重点)(二)过程与方法通过体会碰撞中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与否,体会动量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不同碰撞的区别,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用动量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讨论碰撞问题★教学难点对各种碰撞问题的理解.★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教学用具:投影片,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同学们,上述图片描绘了我们生活中常见现象,它们有什么样的共同特点啊?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些现象所遵从的物理规律。
-------碰撞展示视频找同学阐述所看到的物理现象,猜测碰撞过程中所蕴含的物理规律?(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引入第一个问题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
(二)进行新课一、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1、弹性碰撞:如果碰撞过程中机械能守恒,这样的碰撞叫做弹性碰撞。
p=p/E=E/前面我们已经讨论过碰撞过程是满足动量守恒的,那么是不是所有的碰撞过程也同时满足机械能守恒呢?(学生思考,找同学得出结论并举例说明)分析教材13页16.4-1的思考与讨论,让学生计算前后机械能的总量说明是否守恒引入非弹性碰撞。
2、非弹性碰撞:如果碰撞过程中机械能不守恒,这样的碰撞叫做非弹性碰撞。
p=p/ E>E/近代物理学中,经常遇到的是微观粒子间的碰撞。
微观粒子的碰撞没有机械能的损失所以我们重点研究弹性碰撞。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研究下面的实验现象。
气垫导轨碰撞试验。
同学们看到了什么样的现象?(提问)让我们来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把实物演示转化成物理习题提示学生充分利用弹性碰撞的两条守恒规律解决出碰撞完成后的两个物体的速度。
(教学目标3是否能达成此环节的处理尤为重要因此最好让学生自主完成感受解决问题的方法)展示部分学生解答成果,并请他们根据所解得的结果来分析刚开始我们展示的实验现象。
教科版高中物理选修3-5:《碰撞》教案-新版
1.1《碰撞》教案三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弹性碰撞与非弹性碰撞。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碰撞前后物体动能的变化,对碰撞进行分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不同碰撞的区别,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探究碰撞前后物体动能的变化。
教学难点:对碰撞分类的理解。
教学用具:投影片,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一)引入新课通过观察课本上的图片,从中归纳出有关碰撞现象的共同特点。
请同学们观察思考。
(二)进行新课一、碰撞现象从上面的图中可以看出:做相对运动的两个(或几个)物体相遇而发生相互作用,在很短的时间内,它们的运动状态会发生显著变化,这一过程叫做碰撞。
二、碰撞中动能的变化实验探究:探究碰撞前后物体动能的变化实验装置:气垫导轨、数字计时器。
探究过程:略。
(观看探究碰撞前后物体动能变化的视频)结合视频对带弹簧片的滑块碰撞、不带弹簧片的滑块的碰撞、带橡皮泥的滑块的碰撞进行动能变化分析。
完成课本P4的表格。
投影实验测量数据,学生自主小组讨论分析。
三、碰撞的分类按照碰撞前后两物体总动能是否变化,可将碰撞分为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两类。
碰撞前后两滑块的总动能不变,这种碰撞称为弹性碰撞。
例如象牙、优质钢球等宏观物体的碰撞,碰撞后的动能损失很小,可近似看做弹性碰撞;微观粒子中,低能电子和分子的碰撞是严格的弹性碰撞。
(演示弹性碰撞的相关视频资料)两滑块在碰撞后总动能减少了,这说明两滑块在碰撞过程中,有一部分动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这种碰撞称为非弹性碰撞。
在非弹性碰撞中,如果两物体碰后粘在一起,以相同的速度运动,这种碰撞称为完全非弹性碰撞。
完全非弹性碰撞是非弹性碰撞中的特例。
(演示非弹性碰撞的相关视频例子)板书设计:1.1 碰撞一碰撞定义:做相对运动的两个(或几个)物体相遇而发生相互作用,在很短的时间内,运动状态发生显著变化的过程叫做碰撞(collision)。
二碰撞中动能的变化实验探究:探究碰撞前后物体动能的变化实验装置:气垫导轨、数字计时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碰撞★新课标要求(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弹性碰撞与非弹性碰撞,认识对心碰撞与非对心碰撞2.了解微粒的散射(二)过程与方法通过体会碰撞中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与否,体会动量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不同碰撞的区别,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用动量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讨论碰撞问题★教学难点对各种碰撞问题的理解.★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教学用具:投影片,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碰撞过程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时间非常短暂的一种特殊过程,因而碰撞具有如下特点:1.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提问:守恒的原因是什么?(因相互作用时间短暂,因此一般满足F内>>F外的条件)2.碰撞过程中,物体没有宏观的位移,但每个物体的速度可在短暂的时间内发生改变.3.碰撞过程中,系统的总动能只能不变或减少,不可能增加.提问:碰撞中,总动能减少最多的情况是什么?(在发生完全非弹性碰撞时总动能减少最多)熟练掌握碰撞的特点,并解决实际的物理问题,是学习动量守恒定律的基本要求.(二)进行新课1.展示投影片1,内容如下: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重锤自h高度由静止开始下落,砸到质量为m的木楔上没有弹起,二者一起向下运动.设地层给它们的平均阻力为F,则木楔可进入的深度L 是多少?组织学生认真读题,并给三分钟时间思考.(1)提问学生解题方法,可能出现的错误是:认为过程中只有地层阻力F 做负功使机械能损失,因而解之为Mg (h +L )+mgL -FL =0.将此结论写在黑板上,然后再组织学生分析物理过程.(2)引导学生回答并归纳:第一阶段,M 做自由落体运动机械能守恒.m 不动,直到M 开始接触m 为止.再下面一个阶段,M 与m 以共同速度开始向地层内运动.阻力F 做负功,系统机械能损失.提问:第一阶段结束时,M 有速度,gh v M 2=,而m 速度为零。
下一阶段开始时,M 与m 就具有共同速度,即m 的速度不为零了,这种变化是如何实现的呢?引导学生分析出来,在上述前后两个阶段中间,还有一个短暂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M 和m 发生了完全非弹性碰撞,这个阶段中,机械能(动能)是有损失的.(3)让学生独立地写出完整的方程组.第一阶段,对重锤有:221Mv Mgh = 第二阶段,对重锤及木楔有Mv +0=(M+m )v '.第三阶段,对重锤及木楔有2)(210)(v m M FL hL m M '+-=-+ (4)小结:在这类问题中,没有出现碰撞两个字,碰撞过程是隐含在整个物理过程之中的,在做题中,要认真分析物理过程,发掘隐含的碰撞问题.2.展示投影片2,其内容如下: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地面上,质量为M 的滑块上用轻杆及轻绳悬吊质量为m 的小球,此装置一起以速度v 0向右滑动.另一质量也为M 的滑块静止于上述装置的右侧.当两滑块相撞后,便粘在一起向右运动,则小球此时的运动速度是多少?组织学生认真读题,并给三分钟思考时间.(1)提问学生解答方案,可能出现的错误有:在碰撞过程中水平动量守恒,设碰后共同速度为v ,则有(M+m )v 0+0=(2M+m )v .解得,小球速度 02v mM m M v ++=(2)教师明确表示此种解法是错误的,提醒学生注意碰撞的特点:即宏观没有位移,速度发生变化,然后要求学生们寻找错误的原因.(3)总结归纳学生的解答,明确以下的研究方法:①碰撞之前滑块与小球做匀速直线运动,悬线处于竖直方向.②两个滑块碰撞时间极其短暂,碰撞前、后瞬间相比,滑块及小球的宏观位置都没有发生改变,因此悬线仍保持竖直方向.③碰撞前后悬线都保持竖直方向,因此碰撞过程中,悬线不可能给小球以水平方向的作用力,因此小球的水平速度不变.④结论是:小球未参与滑块之间的完全非弹性碰撞,小球的速度保持为v 0.(4)小结:由于碰撞中宏观无位移,所以在有些问题中,不是所有物体都参与了碰撞过程,在遇到具体问题时一定要注意分析与区别.3.展示投影片3,其内容如下:在光滑水平面上,有A 、B 两个小球向右沿同一直线运动,取向右为正,两球的动量分别是p A =5kgm/s ,p B =7kgm/s ,如图所示.若能发生正碰,则碰后两球的动量增量△p A 、△p B 可能是 ( )A .△p A =-3kgm/s ;△pB =3kgm/sB .△p A =3kgm/s ;△p B =3kgm/sC .△p A =-10kgm/s ;△p B =10kgm/sD .△p A =3kgm/s ;△p B =-3kgm/s组织学生认真审题.(1)提问:解决此类问题的依据是什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归纳为:①系统动量守恒;②系统的总动能不能增加;③系统总能量的减少量不能大于发生完全非弹性碰撞时的能量减少量;④碰撞中每个物体动量的增量方向一定与受力方向相同;⑤如碰撞后向同方向运动,则后面物体的速度不能大于前面物体的速度.(2)提问:题目仅给出两球的动量,如何比较碰撞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帮助学生回忆mp E k 22=的关系。
(3)提问:题目没有直接给出两球的质量关系,如何找到质量关系?要求学生认真读题,挖掘隐含的质量关系,即A 追上B 并相碰撞,所以,B A v v >,即 B A m m 75>,75<B A m m (4)最后得到正确答案为A .4.展示投影片4,其内容如下: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小球被长为L 的轻绳拴住,轻绳的一端固定在O 点,将小球拉到绳子拉直并与水平面成θ角的位置上,将小球由静止释放,则小球经过最低点时的即时速度是多大?组织学生认真读题,并给三分钟思考时间.(1)提问学生解答方法,可能出现的错误有:认为轻绳的拉力不做功,因此过程中机械能守恒,以最低点为重力势能的零点,有221)sin 1(mv mgL =+θ 得)sin 1(2θ+=gL v(2)引导学生分析物理过程.第一阶段,小球做自由落体运动,直到轻绳位于水平面以下,与水平面成θ角的位置处为止.在这一阶段,小球只受重力作用,机械能守恒成立.下一阶段,轻绳绷直,拉住小球做竖直面上的圆周运动,直到小球来到最低点,在此过程中,轻绳拉力不做功,机械能守恒成立.提问:在第一阶段终止的时刻,小球的瞬时速度是什么方向?在下一阶段初始的时刻,小球的瞬时速度是什么方向?在学生找到这两个速度方向的不同后,要求学生解释其原因,总结归纳学生的解释,明确以下观点:在第一阶段终止时刻,小球的速度竖直向下,既有沿下一步圆周运动轨道切线方向(即与轻绳相垂直的方向)的分量,又有沿轨道半径方向(即沿轻绳方向)的分量.在轻绳绷直的一瞬间,轻绳给小球一个很大的冲量,使小球沿绳方向的动量减小到零,此过程很类似于悬挂轻绳的物体(例如天花板)与小球在沿绳的方向上发生了完全非弹性碰撞,由于天花板的质量无限大(相对小球),因此碰后共同速度趋向于零.在这个过程中,小球沿绳方向分速度所对应的一份动能全部损失了.因此,整个运动过程按机械能守恒来处理就是错误的.(3)要求学生重新写出正确的方程组.221sin 2mv mgL =θ θcos //v v =.22//21)sin 1(21v m mgL v '=-+θ 解得)1sin 2(sin 23+-='θθgL v(4)小结:很多实际问题都可以类比为碰撞,建立合理的碰撞模型可以很简洁直观地解决问题.下面继续看例题.5.展示投影片5,其内容如下: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m A 和m B 的滑块之间用轻质弹簧相连,水平地面光滑.m A 、m B 原来静止,在瞬间给m B 一很大的冲量,使m B 获得初速度v 0,则在以后的运动中,弹簧的最大势能是多少?在学生认真读题后,教师引导学生讨论.(1)m A 、m B 与弹簧所构成的系统在下一步运动过程中能否类比为一个m A 、m B 发生碰撞的模型?(因系统水平方向动量守恒,所以可类比为碰撞模型)(2)当弹性势能最大时,系统相当于发生了什么样的碰撞?(势能最大,动能损失就最大,因此可建立完全非弹性碰撞模型)经过讨论,得到正确结论以后,要求学生据此而正确解答问题,得 到结果为)(220B A B A p m m v m m E += (三)课堂小结教师活动:让学生概括总结本节的内容。
请一个同学到黑板上总结,其他同学在笔记本上总结,然后请同学评价黑板上的小结内容。
学生活动:认真总结概括本节内容,并把自己这节课的体会写下来、比较黑板上的小结和自己的小结,看谁的更好,好在什么地方。
点评:总结课堂内容,培养学生概括总结能力。
教师要放开,让学生自己总结所学内容,允许内容的顺序不同,从而构建他们自己的知识框架。
(四)作业“问题与练习”1~5题★教学体会思维方法是解决问题的灵魂,是物理教学的根本;亲自实践参与知识的发现过程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关键,离开了思维方法和实践活动,物理教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学生素质的培养就成了镜中花,水中月。
★教学资料一维弹性碰撞的普适性结论新课标人教版选修3-5第15页讨论了一维弹性碰撞中的一种特殊情况(运动的物体撞击静止的物体),本文旨在在此基础之上讨论一般性情况,从而总结出普遍适用的一般性结论。
在一光滑水平面上有两个质量分别为1m 、2m 的刚性小球A 和B ,以初速度1v 、2v 运动,若它们能发生碰撞(为一维弹性碰撞),碰撞后它们的速度分别为'1v 和'2v 。
我们的任务是得出用1m 、2m 、1v 、2v 表达'1v 和'2v 的公式。
1v 、2v 、'1v 、'2v 是以地面为参考系的,将A 和B 看作系统。
由碰撞过程中系统动量守恒,有'22'112211v m v m v m v m +=+ ① 有弹性碰撞中没有机械能损失,有2'222'1122221121212121v m v m v m v m +=+ ② 由①得()()'2221'11v v m v v m -=-由②得()()2'2222212'11v v m v v m -=- 将上两式左右相比,可得2'21'1v v v v +=+即()12'1'2v v v v --=-或()21'2'1v v v v --=- ③ 碰撞前B 相对于A 的速度为1221v v v -=,碰撞后B 相对于A 的速度为'1'2'21v v v -=,同理碰撞前A 相对于B 的速度为2112v v v -=,碰撞后A 相对于B 的速度为'2'1'12v v v -=,故③式为21'21v v -=或12'12v v -=,其物理意义是:碰撞后B 相对于A 的速度与碰撞前B 相对于A 的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碰撞后A 相对于B 的速度与碰撞前A 相对于B 的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有[结论1]对于一维弹性碰撞,若以其中某物体为参考系,则另一物体碰撞前后速度大小不变,方向相反(即以原速率弹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