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常规

合集下载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在美国,腹股沟疝修补术是最常见的手术之一,同时也是普外科一个既定的核心。

用于治疗腹股沟直疝和腹股沟斜疝,每年要做750000个这样的手术。

修补术已经发展了两个世纪(表3-1),包括Bassini, McVay, Shouldice 以组织为基础的修补术。

紧随这些修补术之后就过度到了一种试图减少复发率和术后疼痛的无张力修补术(以补片为基础)。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早期腹腔镜修补术被引入(表3-2),目前14%的修补术是通过腹腔镜来完成的。

有几1556 1756 17781793 18041806 18091871 188418891898 19421920 1936 1960s 1975 19691970 1989 人名法国英国德国西班牙英德意大利波士顿意大利巴尔的摩奥地利南达科塔英芝加哥西雅图,芝加哥都柏林,开罗加拿大洛杉矶洛杉矶解剖的时代第一次记录了一例绞窄性疝手术的描述发表关于疝气的论文(包括首次先天性腹股沟斜疝的描述)描述腔隙韧带(Gimbernat’s ligament)描述耻骨上韧带,腹横筋膜,以及腹内斜肌、腹横肌的快门机制描述髂耻束和“腹股沟三角”发表关于提睾肌筋膜(“Scarpa’筋膜”)和滑动疝的经典论文早期外科修补术描述通过腹横筋膜和腹股沟韧带的连接来重建腹股沟管后壁(Bassini法)描述通过精索换位来重建腹股沟管后壁(Halster I法)描述Cooper韧带(耻骨梳韧带)修补术再次介绍并普及Cooper韧带(耻骨梳韧带)修补术(McV ay法)介绍腹膜前修补术重新发现腹膜前修补术普及髂耻束腹膜前修补术报告“巨大疝修补术;”现代的修复描述腹股沟管后壁连续、多层的修补术(Shouldice法)推广门诊疝手术介绍“无张力”原始补片修补术1990 1991 1991 1992 1992 1992 1993 1995 1996 2005 描述“充填式”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描述了关于腹腔镜途径的详细解剖描述腹内补片贴置技术描述腹腔镜“解剖修补术”以及补片技术描述经腹腔腹膜前铺网固定疝修补术TAPP技术完全腹膜外腹腔镜疝修补术TEP技术首次大规模回顾并发症和效果多中心试验比较TAPP,TEP以及网片贴置技术小规模随机对照试验比较TAPP,TEP;揭示效果无差异Meta分析比较TAPP,TEP,以及开放性网片修复法图3-3.腹腔镜下所见的完整腹膜覆盖的男性左侧腹股沟。

经脐入路常规器械腹腔镜经腹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术

经脐入路常规器械腹腔镜经腹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术
【关 键 词 】 腹 股 沟 疝 ; 经 脐 内 镜 手 术 ; 经 腹 腹 膜 前 修 补 文 献 标 识 :B 文 章 编 号 :1009-6604(2020)02-0178-03 doi:10.3969/j.issn.1009-6604.2020.02.023
TransumbilicalApproachConventionalAppartusLaparoscopicExtraperitonealInguinalHerniaRepair PanBingquan,Yu Linhai,ZhuHaifeng,etal.DepartmentofSurgeryI,ShanghaiSongjiangFangtaHospital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Shanghai 201699,China Correspondenceauthor:YuLinhai,Email:tuesyu@139.com
【KeyW ords】 Inguinalhernia; Transumbilicalendoscopicsurgery; Transabdominalpreperitonealrepair
腹腔镜腹股沟 疝 修 补 术 已 广 泛 应 用 [1],多 采 用 三孔手术。经脐 内 镜 手 术 (transumbilicalendoscopic surgery,TUES)利用肚脐这一 人 体 的 天 然 瘢 痕,可 以 满足患者对切口隐 蔽 美 观 的 要 求,且 术 后 疼 痛 较 三 孔手术更轻 。 [2,3] 我院 自 2007年 11月 完 成 第 1例 经脐入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以 [4] 来,至 2014年 9月 共完 成 3000余 例 [5],积 累 了 丰 富 的 TUES操 作 经 验。经脐胆囊手术 采 用 加 长 器 械,而 疝 修 补 手 术 区 域表 浅,无 需 特 殊 器 械。2018年 7月 ~2019年 3 月,我院连续为 20例腹股沟 疝行常 规 器 械 TUES经

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术

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术

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术在医学领域的不断创新和发展中,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术作为一项重要的外科技术,已经在解决腹股沟疝引起的不适和并发症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腹股沟疝作为常见的外科问题,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传统的开放手术方法虽然有效,但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术通过其微创、快速康复和较少并发症的优势,逐渐成了治疗腹股沟疝的首选方法之一。

1.腹股沟疝的发病机制腹股沟疝是指腹腔内的脏器或组织通过腹股沟区域的弱点或缺陷膨出到皮肤下的现象,其发病机制涉及腹腔内的压力变化、腹股沟区域的解剖结构以及个体的遗传因素等多种因素。

腹股沟区域是腹部与大腿相交的部位,在这个区域有一些天然开口用于腹部血管和腹股沟淋巴结的通道,包括腹股沟韧带、腹股沟环以及肌肉组织等。

然而,由于生理或环境的因素,这些开口可能会变得松弛或扩大,造成一个腹腔内的“门户”,导致腹腔内的组织或脏器穿过这些缺陷,形成腹股沟疝。

腹股沟疝通常在腹部压力增加时出现,比如咳嗽、打喷嚏、举重、便秘等情况下,患者会感觉到一块突出的肿块,一般位于腹股沟区域,在躺下或轻轻按压时消失,但在腹压增加时又会重新出现,有时还会伴随不适、疼痛或压迫感。

另外,遗传因素也在腹股沟疝的发病中起到一定作用,有些人天生就具有腹股沟区域的解剖结构上的薄弱点,特别是家族中有腹股沟疝病史的人极易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

目前,临床上将腹股沟疝分为两种类型:直股疝和斜股疝。

直股疝发生在腹股沟区域的前壁,脏器通过腹股沟环内侧部的薄弱点膨出;而斜股疝则发生在腹股沟区域的侧壁,脏器穿过腹股沟环外侧的弱点。

1.腹股沟疝的治疗措施当涉及腹股沟疝的治疗,医疗专业人士会根据患者症状、疾病严重程度以及个人的医疗历史来制定个性化的治疗计划。

对于小型、无症状或轻微不适的腹股沟疝,医生会建议进行观察和保守治疗,包括避免过重的体力劳动、避免用力过度、保持正常体重、避免便秘等,通常适用于疝囊没有扭转、脏器没有卡住以及没有明显疼痛的情况,患者需要注意疝囊的大小变化,以及任何疼痛或不适的迹象。

腹股沟疝常见修补术式

腹股沟疝常见修补术式

腹股沟疝常见修补术式疝气是一种临床上十分常见的多发病,这种病症多发于男性儿童,并且患者若为早产而其发病率更高。

大多数儿童发生腹股沟疝气主要以先天性为主。

在进行手术时,其手术方案较多,但不同手术的特点和适应症均有所不同。

所以在目前临床上进行治疗时,需要选择切除手术方案进行治疗。

而不同的手术方案在应用过程中也会产生不同的治疗效果。

在现在临床研究中发现,患者接受疝气手术后的主要问题是大多数患者的术后疼痛和疝气复发,但导致两种事件发生的因素较为相同,主要是修补术的方案选择存在差错。

主要是部分修补术在应用过程中没有做好缺损修补,而部分修补术也有可能引起患者出现新的手术创伤,并且部分手术在进行过程中,其张力较大,很容易导致患者的创口部位受到极大的影响。

所以在进行疝气的手术时,应当抛弃那种在临床上用了几十年的传统方案,根据患者的具体病症和医师的手术习惯以及近年来临床研究中的新型方式,对于术式选择进行调整,这样才能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腹股沟疝的治疗有效率,降低对患者造成的损伤。

腹外疝的手术应用意义现代临床研究认为腹外疝的发生与发展是患者自身的防御机制受到损害,而腹壁结构尤其是患者筋膜层的完整性,会受到括约肌机制和开闭器机制作用,形成防御疝气发生的生理机制。

但患者的腹筋膜遭到损害并发生薄弱状况,就会导致患者的括约肌和开闭器丧失其作用,进而引起患者发生疝气。

而患者在成年以前,其自身的疝气防御机制会随年龄增长逐渐变强,即使在一定程度的损害下也不会出现疝气具有高度的可自我修复性,在这种状况下只需要将疝囊还纳即可,无需进行修补。

而成年人则不同,当人体成年后自身的防御机制会趋于稳定状况,一旦受损则难以恢复,需要应用手术方案进行配合修补,但手术方案的选择需要根据患者的病变程度进行调整,不可对所有患者应用某一种手术方案进行治疗。

所以在进行治疗时,大多数医师都提倡根据患者的病症对手术方案进行调整,以达到优化的治疗效果。

腹股沟疝的常见修补术式1.传统开腹修补术常规硬膜外麻醉方案进行治疗,沿患者腹股沟采用斜向方式对皮肤进行切开,并与患者腹股沟管位置打开后将提睾肌分离,寻找患者疝囊部位,对疝囊进行游离完成后做好高位结扎,对创口进行常规缝合和止血。

腹腔镜下经腹膜前疝修补术(TEP)

腹腔镜下经腹膜前疝修补术(TEP)

补片覆盖范围
内下:耻骨梳韧带下方2cm 外下:精索腹壁化 内缘:覆盖腹直肌和耻骨联合 上缘:覆盖联合肌腱2-3cm 外缘:髂前上棘
固定
若采用缝合或疝钉,只有四个结可固 定:联合肌腱、腹直肌、陷窝韧带、 耻骨梳韧带 严禁在DOOM、PAIN、死冠钉合补片
放气
将补片下缘压住,缓慢放气 TEP阴囊气肿发生率高于TAPP 记得不要忘记将阴囊内气体释放
生殖股神经的生殖支和股支 股外侧皮神经 股神经 — 不能在该区域内钉合补片。
死亡冠(Corona Mortis)
大约77%的患者在腹壁下动脉和闭孔动 脉之间的吻合支——异常的闭孔动脉支。
常在向耻骨梳韧带(Cooper韧带)位 置缝合或钉合时损伤,此血管环损伤 后常造成严重出血。
TEP游离疝囊
离断疝囊
腹膜前间隙(Brogos间隙) 耻骨膀胱间隙(Retzius间隙) 髂窝间隙(Brogos间隙向外侧的延续)
耻骨肌孔解剖
危险三角(DOOM)
— 位于精索血管的内侧和输精管 围成三角形间隙 — 髂外动静脉通过 — 不能在该区域内钉合补片。
疼痛三角(PAIN)
— 位于精索血管的外侧、髂耻束 的下方 — 有腰丛神经的分支穿过
TEP 体位
头低脚高15度平卧位 术者位于疝对侧
Trocar的位置
第1戳卡:开放法,脐下 1cm,进入腹直肌背侧与 腹直肌后鞘间隙
第2戳卡:脐孔与耻骨联合 正中连线上1/3 第3戳卡:脐孔与耻骨联合 正中连线下1/3
腹膜前间隙建立
TEP操作空间应该在腹 横筋膜浅层和腹膜之间
TEP 腹膜游离
后检查
术后可进入腹腔,检查有无腹膜破损、补片是否展 平、有无疝内容物损伤等情况。此步骤并非必须。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的优点,及术前、术后注意事项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的优点,及术前、术后注意事项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的优点,及术前、术后注意事项在外科中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是一种技术合理、安全的无张力修补手术,主要是在腹壁打洞置入观察镜,利用长器械分离疝囊,然后植入补片,一般包括经腹腹膜前补片植入术和全腹膜外补片植入术,前者需要进入腹腔切开腹膜分离疝囊,后者则不需进入腹腔,是在腹膜前分离疝囊。

一般情况下,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的复发率是比较低的,为1%-2%,相当于开放式无张力修补手术。

一、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的优点一、术后疼痛感属于轻微程度。

患者采用传统开放手术后有着非常明显的疼痛感,一般在术后的三天内会通过注射止痛药降低疼痛感,在术后一周左右仍然存在疼痛感。

而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后几乎没有疼痛感,在术后也不需要利用止痛药。

二是:术后恢复比较快。

传统开放手术后患者一般需要住院一周左右的时间才可以出院,并在两周左右的时间才可以恢复基本活动。

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一般2-3天的时间就可以出院,并在出院后就可以恢复基本活动,大大缩短恢复时间。

三是:切口小,美观。

传统开放手术需要在腹股沟区切一个大概7-8cm长的切口。

而腹腔镜手术则需要在腹壁上切三个0.5-1.0cm的小切口,不会留下很大的疤痕。

四是:术后的应激反应比较小:由于传统开放手术后疼痛感比较大,非常容易刺激患者,进而增加心肺器官的负担。

而腹腔镜收手术的疼痛感比较小,患者的反应比较小,不会出现很大波动。

另外,就是腹腔镜手术可以同时处理腹股沟疝和其他疾病,如:阑尾炎、胆囊结石等,针对双侧腹股沟疝不需要额外增加切口,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并且在治疗复发疝时可以避免原来的手术切口,使得手术更加简单。

二、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的术前注意事项首先:应该进行做好术前相关检查,不仅包括血常规、电解质、心电图、肝肾功能、出凝血功能、胸片等常规检查,还需要特别注意高龄患者、慢性疾病患者的中重要脏器功能,必要时应该进行心彩超、肺功能、肺部CT、24小时动态心电图、动脉血气分析等检查。

腹腔镜下疝修补术的手术配合

腹腔镜下疝修补术的手术配合

指导思想。 (2)三民主义没有明确提出反帝要求,也 没 有提出废除封建土地制度,是一个 不彻 底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
航空都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2)近代中国交通业受到西方列强的控制和操纵。 (3)地域之间的发展不平衡。 3.影响 (1)积极影响:促进了经济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
一定程度上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加强了中国与世界各地的
联系,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2)消极影响:有利于西方列强的政治侵略和经济掠夺。
四、仪器准备:电刀、吸引器、无影灯、腹腔镜设备、
五、物品准备 1、常规物品:腹腔镜器械一套、开腹包一个、 衣服A一个、腹腔镜器械包一个、 持物筒一个

2 、一次性物品:手套、吸引连接管、窥镜套、套针、 11 号刀片、2/0普理灵缝线、3/0薇乔
3、其他物品准备:疝补片、疝修补钉或者医用胶

1.无法耐受全麻者。 2.无法耐受气腹者。 3.嵌顿、绞窄性腹股沟疝。 4.严重出现倾向者
三、手术步骤
术前准备
一、麻醉方式:全麻
二、病人准备:开放静脉通道,导尿,
三、手术体位:建立气腹,帮助医生有足够的空间观察 操作,患者通常为头低脚高位 15 - 30 度, CO2 维持压 力10-15mmHg
汽车、电车、轮船、飞机先后出现。
(2)通讯工具由传统的邮政通信发展为先进 的电讯工具,有线电报、电话、无线电 报先后发明。 (3)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推 动了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关键词——交通和通讯不断进步、辛亥革命和国民大革命顺应 时 代潮流 图说历史 主旨句归纳 (1)1911年,革命党人发动武昌起义,辛亥
互联网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 答案:B
4.下列不属于通讯工具变迁和电讯事业发展影响的是( A.信息传递快捷简便 B.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

腹腔镜疝修补术病例讨论

腹腔镜疝修补术病例讨论

腹腔镜疝修补术病例讨论介绍腹腔镜疝修补术是一种用于治疗腹股沟疝的微创手术技术。

本文将讨论一个腹腔镜疝修补术的病例,探讨该手术的适应症、操作步骤、并发症以及术后护理等方面的内容。

病例描述病例:男性,65岁。

主诉右侧腹股沟可触及包块,有时伴有轻微疼痛,持续数月。

病史患者无明显疝气引起的症状,但包块逐渐增大。

检查与诊断1.体格检查:发现右侧腹股沟可触及一个可复性包块。

2.影像学检查:腹股沟CT扫描显示右侧腹股沟区域有明显的腹股沟疝。

腹腔镜疝修补术操作步骤术前准备1.患者禁食。

2.术前洗肤以保持手术区域清洁。

麻醉与定位1.术前评估患者的麻醉适应症。

2.给予全身麻醉。

手术步骤1.在腹腔中插入第一个工作孔。

2.腹腔镜引入,进行腹腔腹膜解剖。

3.通过第二个工作孔将腹腔镜辅助器械引入腹腔。

4.找到疝囊并将其修复。

5.固定伤口,关闭腹腔。

术后护理1.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确保术后恢复正常。

2.给予镇痛药物以缓解术后疼痛。

3.定期更换伤口敷料,观察伤口愈合情况。

4.术后2周后进行复查,评估手术效果。

术后并发症与处理1.术后感染:给予抗生素治疗。

2.出血:严密监测出血情况,如有需要进行止血处理。

3.伤口疝:及时进行处理,可能需要进行再次手术。

结论腹腔镜疝修补术是治疗腹股沟疝的有效方法。

通过本病例的讨论,我们了解了腹腔镜疝修补术的操作步骤、术后护理和并发症处理等内容。

对于临床医师来说,掌握腹腔镜疝修补术的技术和注意事项对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手术记录:左腹股沟斜疝修补术

手术记录:左腹股沟斜疝修补术

手术记录:左腹股沟斜疝修补术
术前及术后诊断:
1.术前诊断:左腹股沟斜疝
2.术后诊断:左腹股沟斜疝
手术方式:
1.手术名称:左腹股沟斜疝修补术
2.手术方法:采用腹腔镜辅助下疝修补术(TAPP)
麻醉方式:
1.麻醉类型:全身麻醉
2.麻醉方法:气管插管
手术经过:
1.患者平卧,脐下作一弧形切口,长约5cm,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腹外斜肌腱
膜;
2.在腹外斜肌腱膜下方充分分离腹膜外脂肪及腹膜,显露耻骨上窝;
3.在耻骨上窝后方约1cm处作一小切口,穿过腹壁下血管;
4.牵拉两侧腹壁,形成腹膜前空间,并充入二氧化碳气体,维持腹内压在8-10mmHg;
5.在脐部及左右侧腹壁各作一小切口,通过脐部切口插入腹腔镜,并在左右侧腹壁切
口插入操作钳;
6.在耻骨上窝处将腹膜打开一小口,显露疝囊口;
7.用操作钳提起疝囊,沿疝囊颈上部分离并游离疝囊至根部;
8.将疝囊完全游离后,将腹膜前间隙关闭,将补片置于腹膜前间隙内,覆盖整个耻骨
上窝及疝环口;
9.放置牵拉器并充入二氧化碳气体,关闭腹腔及各小切口。

术后注意事项:
1.手术完毕后患者应保持平卧位;
2.常规心电监测和氧气吸入;
3.观察伤口有无渗血、渗液及红肿等异常情况;
4.术后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5.术后第一天可进流食,第二天可逐渐增加半流食及软食等易消化食物;
6.术后第一天可下床活动,逐渐增加活动量;
7.术后一周内避免剧烈活动及重体力劳动;
8.如有异常情况及时就医。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的常见术式及修补材料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的常见术式及修补材料

[ 要 ]综述 目前腹 腔镜 下腹 股沟 疝修 补 的 常见手 术方 式及 各 种术 式所 需的修 补材 料 。通 过 对 几种 腹腔 镜 摘
下腹股沟疝修补方式的比较分析 , 总结各种术式中常用的补 片材料及其特性 , 列举临床常用补 片材料的选择
及 其并发 症 。 目前使 用的各种 补 片都存在 一 定的不 足之 处 , 着微创 外 科 学 、 随 生物 材料 学的 发展 , 信 将会 相
有 更 多新的 疝修补 材料 问世 。
[ 关键词 ] 腹腔镜 ; 疝修补术; 补片; 文献综述
[ 中图分 类号 ]R 5 .1 662 [ 献标 识码 ]A 文 [ 文章 编 号]17 —24 2 1 )404 —3 6 166 (0 10 -600
d i1 . 9 9 i i n 1 7 - 2 4 2 1 . 4 0 9 o :0 3 6 / .s . 6 1 6 6 . 0 1 0 . 2 s
的分离 、 培养与鉴定 [ ] 中国组织 工程研究 与临床康复 J.
2 1 ,4 3 ) 55 。9 6 00 1 ( 2 :9 25 5 .
[ 5 A G T , S D A ut t e si teed— 3 ]G R E rC E MA U A H. dl s m cl h n o e ln
足 的进 步 , 已经成 为腹 壁疝 治疗 的主要 术式 。 腹 腔镜 腹壁 疝修 补 术 不 仅 能够 达 到 微创 的效 果 ,
合这些标准。近年来 , 基于临床实际需要 又提 出了理
想 的修 复材料 必须 满足 的另外 3条标 准 :1 ( )必须 能 够抗 感染 ;2 ( )置 于腹 腔 内的补 片材 料 必须 能 在 脏 层 提 供一个 防止 粘连 的屏 障 ;3 ( )必 须 像 自体 组 织 一 样 进 行 载体 反 应—— 允 许 与组 织 结 合 , 免 固定 和持 续 避 修复 , 而不会 像过 去许 多 材 料那 样 产 生 瘢 痕 和包 裹 的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
汇报人:XX
• 腹股沟疝概述 •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原理及优势 • 术前准备与评估 • 手术步骤与技巧 • 术后管理与并发症防治 • 康复指导与随访计划
01
腹股沟疝概述
定义与分类
腹股沟疝定义
腹股沟疝是指腹腔内脏器通过腹 股沟区的缺损向体表突出所形成 的包块,俗称“疝气”。
发生率降低。
复发率低
腹腔镜手术能够更彻底 地处理疝囊和修补缺损
,从而降低复发率。
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
适用于各种类型的腹股沟疝,包括直疝、斜疝和股疝等。
禁忌症
严重心肺功能不全、凝血功能障碍、腹腔内广泛粘连等患者 不宜进行腹腔镜手术。
03
术前准备与评估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
术前宣教
向患者详细解释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的目的、方法、预期效果及可能的风险, 确保患者充分理解并同意手术。
康复指导与随访计划 康复指导与随访计划
• 饮食禁忌:患者应避免进食辛辣、油腻、生冷等刺激性食 物,以及容易引起腹胀的食物,如豆类、碳酸饮料等。
康复指导与随访计划 康复指导与随访计划
术后早期活动
术后患者应尽早下床活动,促进肠道蠕 动和血液循环,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
VS
适度锻炼
随着术后恢复,患者可进行适度的锻炼, 如散步、慢跑、瑜伽等,以增强身体免疫 力和促进伤口愈合。
其他并发症防治
密切关注患者术后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出血、神经损伤等并 发症。
06
康复指导与随访计划
康复指导与随访计划 康复指导与随访计划
术后初期饮食
术后24小时内,患者应以流食或半流食为主,如稀饭、米汤、面条等,避免进食过硬、过热及刺激性 食物。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在美国,腹股沟疝修补术是最常见的手术之一,同时也是普外科一个既定的核心。

用于治疗腹股沟直疝和腹股沟斜疝,每年要做750000个这样的手术。

修补术已经发展了两个世纪(表3-1),包括Bassini, McVay, Shouldice 以组织为基础的修补术。

紧随这些修补术之后就过度到了一种试图减少复发率和术后疼痛的无张力修补术(以补片为基础)。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早期腹腔镜修补术被引入(表3-2),目前14%的修补术是通过腹腔镜来完成的。

有几1556 1756 17781793 18041806 18091871 188418891898 19421920 1936 1960s 1975 19691970 1989 人名法国英国德国西班牙英德意大利波士顿意大利巴尔的摩奥地利南达科塔英芝加哥西雅图,芝加哥都柏林,开罗加拿大洛杉矶洛杉矶解剖的时代第一次记录了一例绞窄性疝手术的描述发表关于疝气的论文(包括首次先天性腹股沟斜疝的描述)描述腔隙韧带(Gimbernat’s ligament)描述耻骨上韧带,腹横筋膜,以及腹内斜肌、腹横肌的快门机制描述髂耻束和“腹股沟三角”发表关于提睾肌筋膜(“Scarpa’筋膜”)和滑动疝的经典论文早期外科修补术描述通过腹横筋膜和腹股沟韧带的连接来重建腹股沟管后壁(Bassini法)描述通过精索换位来重建腹股沟管后壁(Halster I法)描述Cooper韧带(耻骨梳韧带)修补术再次介绍并普及Cooper韧带(耻骨梳韧带)修补术(McV ay法)介绍腹膜前修补术重新发现腹膜前修补术普及髂耻束腹膜前修补术报告“巨大疝修补术;”现代的修复描述腹股沟管后壁连续、多层的修补术(Shouldice法)推广门诊疝手术介绍“无张力”原始补片修补术1990 1991 1991 1992 1992 1992 1993 1995 1996 2005 描述“充填式”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描述了关于腹腔镜途径的详细解剖描述腹内补片贴置技术描述腹腔镜“解剖修补术”以及补片技术描述经腹腔腹膜前铺网固定疝修补术TAPP技术完全腹膜外腹腔镜疝修补术TEP技术首次大规模回顾并发症和效果多中心试验比较TAPP,TEP以及网片贴置技术小规模随机对照试验比较TAPP,TEP;揭示效果无差异Meta分析比较TAPP,TEP,以及开放性网片修复法图3-3.腹腔镜下所见的完整腹膜覆盖的男性左侧腹股沟。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手术记录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手术记录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手术记录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是一种通过腹腔镜技术修补腹股沟疝口的微创手术。

该手术可以减少术后恢复时间和并发症的风险,因此越来越多的患者选择这种手术方式来治疗腹股沟疝。

下面是一份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的手术记录。

手术时间:2021年9月30日上午9:00-12:00
手术医生:某某某
手术助手:某某某
手术前准备:
1. 将患者清空肠内内容物
2. 将患者作快速全身麻醉
3. 患者取俯卧位,双髋屈曲,并固定腿部。

4. 用碘酒消毒腹部
5. 插入低流量CO2气体,建立腹腔镜手术空间
手术程序:
1. 通过小切口插入腹腔镜和外科器械,进行腹腔检查。

2. 检查疝区并清除可能存在的粘连组织。

3. 确认疝囊大小及位置。

4. 在腹股沟区域插入修补网,仔细将其放置在疝口区域。

5. 将修补网进行细微调整,确保其正确地覆盖疝囊,并稳定拟合在腹壁上。

6. 清除可能存在的气体,关闭手术口。

7. 腹壁小切口缝合。

手术后处理:
1. 为患者注射止痛剂和抗生素。

2. 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并追踪病情变化。

3. 接受医护人员的护理和监测。

4. 随访患者,指导其术后护理和康复训练。

结论:
通过腹腔镜技术进行腹股沟疝修补术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它能够减少手术难度、减轻病人疼痛程度,同时通过微创手术缩短术后恢复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需要医生们在手术中注意细节,确保患者安全。

最后,我们希望患者能够快速恢复,并回归健康的生活。

腹腔镜腹股沟疝手术操作手册(最全版)

腹腔镜腹股沟疝手术操作手册(最全版)

腹腔镜腹股沟疝手术操作手册(最全版)简介本手册提供了腹腔镜腹股沟疝手术的操作步骤和相关注意事项。

腹腔镜手术是一种微创手术技术,可用于治疗腹股沟疝。

本手册旨在为医生提供全面且准确的手术操作指南,确保手术的安全和成功。

准备在进行手术之前,医生需要做好以下准备工作:1. 确保手术器械和设备准备妥当。

2. 患者需要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和相应的准备,包括禁食和排空膀胱等。

3. 准备必要的消毒和无菌手术环境。

确保手术台和手术器械都符合无菌条件。

手术步骤1. 麻醉: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并确保患者处于稳定的麻醉状态。

2. 定位:通过腹腔镜技术,定位腹股沟疝部位。

3. 切口:在腹股沟区域进行小切口,将腹腔镜导入体内。

4. 视觉:通过腹腔镜,观察和评估疝部位的情况。

5. 疝修补:根据疝的类型和大小,采取适当的修补方法。

可能包括使用网片进行疝修补。

6. 完善手术:确保疝修补完善,并清理手术区域。

7. 关闭切口:在手术完成后,将切口关闭,并进行特殊处理,以防止感染。

8. 结束手术:确认手术完成并结束麻醉。

注意事项在进行腹腔镜腹股沟疝手术时,医生需注意以下事项:1. 操作过程中需注意保持手术区域清洁,避免感染。

2. 患者麻醉后需要进行密切监测,确保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安全。

3. 手术过程中需注意观察疝部位的情况,确保修补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4. 注意术中出血情况,如有需要及时止血。

5. 手术结束后,需对切口进行适当处理,并密切观察患者术后恢复情况。

总结腹腔镜腹股沟疝手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微创和快速恢复的特点。

医生在进行手术前,需要做好准备工作,并严格按照操作步骤进行手术。

同时,需注意手术过程中的各项细节和患者的安全。

本手册提供了最全面的腹腔镜腹股沟疝手术操作指南,帮助医生顺利进行手术,确保手术的安全和成功。

腹腔镜疝修补术

腹腔镜疝修补术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
(LIHR)
----一种安全、技术合理的无张力修补手术。 一种安全、技术合理的无张力修补手术。
LIHR与传统疝修补术的比较
2003年 Cochrane医学网站公布了 41个 随机 对照实验的 Meta分析随访 7 161例患者 6~ 36个月结果:
患者术后疼痛、 神经感觉异常轻于 传统手术 . 恢复正常活动时间短于传统开放手 术 两者总并发症发生率相同
LIHR的方法㈠
单纯疝环缝合法: 相当于开放式手术 中疝囊的高位结扎, 因未对腹股沟管后壁 进行修补,仅适用于 小儿腹片植入术 (IPOM ):
在腹腔内将补片 钉合在疝缺损的腹膜 上,IPOM是目前治疗 切口疝的主要方法。
LIHR的方法㈢
经腹膜前补片植入术 (Transabdominal Preperitoneal, TAPP): 在腹腔内打开腹膜, 解剖腹膜前间隙,将补片 与Cooper's韧带、耻骨结 节、腹直肌外缘和联合肌 腱钉合,再关闭腹膜。
探讨较经济的完全腹膜外腹腔镜腹股沟 TEP)的可行性 疝修补术 ( TEP)的可行性
-----------为TEP的推广提供借鉴 为 的推广提供借鉴
回顾性分析湖北省宜昌市第二人民医院普通外科 2006年 月至2007年12月对23例腹股沟疝进行TEP 2006年6月至2007年12月对23例腹股沟疝进行TEP 的临床资料 结果 :23例腹股沟疝患者腹膜撕裂3例,中转开 23例腹股沟疝患者腹膜撕裂3 放手术2 中转全麻1 均发生于斜疝) ;手术时间 放手术2例,中转全麻1例(均发生于斜疝) ;手术时间 40~180 min,平均住院 5 d,住院费用 4500~5000 40~ min,平均住院 d,住院费用 4500~ 元;术后无疼痛、血清肿、感染、疝复发等并发症发 生。 结论: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免气囊分离器, 结论: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免气囊分离器,国产 聚丙烯补片不予钉合固定的 TEP是可行的,为其在基 TEP是可行的, 层医院的开展提供了借鉴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词】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常规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是一种安全、技术合理的无张力修补手术。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适用于Ⅰ型、Ⅱ型、Ⅲ型和IV型的腹股沟直疝、斜疝和股疝(中华外科学会疝与腹壁外科学组2003年8月修订稿)。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主要包括两种方法:经腹腹膜前补片植入术(TAPP),全腹膜外补片植入术(TEP)。

前瞻性研究显示,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复发率为1%~2%,等同于开放式无张力修补术,低于开放式有张力修补术。

前瞻性研究显示,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与开放式手术相比,患者切口小、疼痛轻、恢复正常体力活动早。

前瞻性研究显示,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总并发症发生率等同于开放式修补术。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血清肿。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的费用高于开放式修补术
手术方法
综观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的发展史,可归纳为6种方法:
1内环口关闭术:相当于开放式手术中疝囊的高位结扎,因未对腹股沟管后壁进行修补,仅适用于小儿腹股沟斜疝。

2植入物填塞术(plug and patch):将植入物直接植入缺损处。

因植入物容易移位,且修补局限,故复发率和再发率高,目前已很少应用,建议不要用这种方法修补腹股沟疝。

3腹腔内补片植入术(intra peritoneal onlay mesh,IPOM):在腹腔内将补片钉合在疝缺损的腹膜上。

IPOM是目前治疗切口疝的主要方法。

在修补腹股沟疝时,因补片容易移位,需做一定的改良:如补片中央固定,补片四周缝合,打开腹膜将补片与耻骨结节或Cooper′s 韧带固定等。

为防止腹腔粘连,必须使用聚丙稀和聚四氟乙稀复合材料(如Composix Mesh)或膨体聚四氟乙稀(ePTFE)双面材料(如Dual Mesh),补片价格较贵。

4IPOM+内环口成形术:在IPOM的基础上加行内环口成形术,即将腹横筋膜与髂耻束对合以缩小内环口,相当于开放式Marcy术。

此方法操作难度高,目前已很少应用。

5经腹腹膜前补片植入术(transabdominal preperitonea1,TAPP)在腹腔内打开腹膜,解剖腹膜前间隙,将补片与Cooper′s韧带、耻骨结节、腹直肌外缘和联合肌腱钉合,再关闭腹膜。

原则等同于Rives、Stoppa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开放式经前腹膜补片植入术。

6全腹膜外补片植入术(totally extraperitonea1,TEP):直接进入腹膜前间隙而无需
进腹,相当于开放式Kugel手术。

钉合方法与TAPP相同,TAPP和TEP是将补片与牢固的结构组织固定,同时覆盖了斜疝内口,直疝三角和股环口,术式合理,是目前最主要的两种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手术方法。

手术指征和禁忌证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适用于Ⅰ型、Ⅱ型、Ⅲ型和IV型的腹股沟直疝、斜疝和股疝(中华外科学会疝与腹壁外科学组2003年8月修订稿)。

双侧疝和复发疝:可优先考虑腹腔镜修补。

治疗双侧疝不需要增加切口,还可发现对侧“隐匿疝”;治疗复发疝可避开原来的手术径路。

下腹部手术史、滑疝、巨大完全性阴囊疝应慎用腹腔镜修补术。

不能耐受全麻、嵌顿性疝、绞窄性疝是禁忌证。

手术设备
一套标准的腹腔镜设备基本能够完成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

30°腹腔镜头能改善视野角度;准备5mm或10mm的疝钉固定器;选用足够大的补片,至少15cm×10cm;在TEP术中使用气囊扩张球可更容易地建立腹膜外腔。

必需设备
30°腹腔镜;150W卤素灯源;单chip相机;气腹机;监视器;单极电凝器;10mm穿刺套管1个;5mm穿刺套管2个;5mm剪刀1把;5mm无损伤钳1把;5mm抓钳1把;5mm 或10mm疝钉固定器。

可选择的设备
持针器;50W卤素灯源;5mm吸引冲洗器;钛夹;气囊扩张球。

手术基本步骤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技术已经标准化。

术前留置导尿。

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麻。

仰卧位,15°~30°头低脚高位,双臂外展。

监视系统置于脚侧,术者站在患侧的对侧。

1TAPP
脐孔10mm套管置入腹腔镜,双下腹腹直肌外侧5mm套管置入操作器械。

内环口上方脐内侧韧带至髂前上棘弧形切开腹膜。

沿腹膜翻开直疝或斜疝疝囊,将疝囊完全剥离至腹膜盆壁化。

大的斜疝疝囊可横断,远端旷置。

分离腹膜前间隙,显露耻骨结节、Cooper韧带、
联合肌腱、腹壁下动脉、输精管、精索血管。

将15cm×10cm聚丙烯补片钉合或缝合在耻骨结节、Cooper′s韧带、联合肌腱和腹直肌背侧上。

钉合或缝合腹膜。

术后留置导尿管1d。

2TEP
脐下2cm行1cm长的小切口,于腹直肌后、腹膜前置入10mm套管,进入腹膜前间隙。

剥离疝囊至腹膜盆壁化。

分离腹膜前间隙,暴露、输精管、精索血管。

将15cm×10cm聚丙烯补片直接覆盖,或钉合,或缝合在耻骨结节、Cooper's韧带、联合肌腱和腹直肌背侧上。

术后留置导尿管1d。

注意点
(1)补片足够大,至少15cm×10cm,要覆盖住整个疝内环口、直疝三角和股环口;(2)疝囊剥离完全,至腹膜盆壁化;(3)补片可剪开绕过精索后方,亦可覆盖在精索前方;(4)输精管和精索血管之间是危险三角区(Doom三角),千万不能上夹钉;(5)Doom三角外侧、髂耻束下方有股外侧皮神经和生殖股神经,不能上夹钉,以免引起神经痛;(6)补片内侧必须覆盖整个耻骨结节;(7)TEP中如腹膜有破损必须缝合或钉合关闭。

与开放式手术的对比研究
Cochrane循证医学中心于2003年公布了41个RCT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总例数7 161例,随访时间6~36月,样本含量38~994不等,其结果具有权威性。

腹腔镜手术复发率与开放式无张力手术相同(P=0.16,OR=0.81),低于开放式有张力手术(P=0.0009,OR=0.45)。

腹腔镜手术总并发症发生率与开放式手术相同(P>0.05),内脏、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高于开放式手术。

腹腔镜手术后持续性疼痛(P<0.001,OR=0.54)和持续性麻木(P<0.001,OR=0.38)轻于开放式手术。

腹腔镜手术住院天数与开放式手术相同(P=0.05,WMD-0.04d)。

腹腔镜手术恢复体力活动时间短于开放式手术(P<0.001)。

复发与并发症
1.复发
主要原因有:(1)补片尺寸太小;(2)疝囊剥离不全;(3)钉合技术有误。

2.术中并发症
血管、内脏、输精管是腹腔镜手术的特有并发症。

3.术后并发症
(1)阴囊气肿:症状轻微,6~8h自行消退,许多文献都不将其列为并发症。

(2)血清肿:发生率为4%~5%。

小血肿能自行吸收,较大的血肿可穿刺引流。

需鉴别血肿与复发,以免进行不必要的手术。

(3)神经感觉异常:暂进性神经感觉异常2~4周后可自行缓解,预防的关键是不在髂耻束中外侧1/3下方上夹钉。

持续性神经感觉异常较少见,表现为持续性慢性神经痛,处理比较麻烦。

(4)粘连性肠梗阻:防止补片与小肠接触是预防的关键。

(5)其他:如补片感染、尿潴留、睾丸炎等,与开放式手术相同。

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腹腔镜与内镜外科学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