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说明书(罩壳)

合集下载

PA66罩壳注塑模具设计说明书

PA66罩壳注塑模具设计说明书

PA66罩壳注塑模具设计说明书1前⾔随着社会的经济技术不断地在向前发展,对注塑成型的制品质量和精度要求都有不同程度的提⾼。

塑料制品的造型和精度直接与模具设计和制造有关,对塑料制品的要求就是对模具的要求。

⽽我作为⼀名机械系材料成型与控制⼯程的学⽣,本⾝的学习和研究⽅向就是模具设计及其制造,这个PA66罩壳注塑模具的设计不仅仅能够把我⼤学四年所学的知识⽤到实处,也对我们进⼊岗位研究创新有⾮常巨⼤的意义。

注塑成型制品在整个塑料制品所占的数量最多,模具结构也多样、复杂,根据⽼师给我们的相关资料参考⽂献和专业⽼师的指导以及对塑料形状和材料特性的分析,我们还是很顺利的进⼊了完成了注射机的选择、分型⾯的选择、浇⼝的选择、型芯的设计、型腔的设计、模架的选择、冷却系统地设计等⼀系列⼯作。

2塑件材料及⼯艺分析图2.1所⽰为塑料罩壳,材料为PA66,PA66坚韧、耐磨、耐油、耐⽔、抗霉菌,但吸⽔⼤,适⽤于⼀般机械零件、减摩耐磨零件、传动零件以及化⼯、电器、仪表等的外壳零件。

图2-1 塑料罩壳2.1 PA66成型特性分析PA66聚酰胺,在聚酰胺材料中有较⾼的熔点。

它是⼀种半晶体-晶体材料。

PA66在较⾼温度也能保持较强的强度和刚度。

PA66具有优秀的韧性,耐磨性,⾃润滑性,耐油性,耐化学性、⽓体透过性,耐⽔性和抗酶菌。

为了提⾼PA66的机械特征,常常加⼊各种各样的改性剂。

这个性质可以⽤来加⼯很薄的元件。

它的粘度对温度变化很敏感。

其成型特性如下:(1)PA66在成型后仍旧具有吸湿性,其程度重要取决于材料的组成、壁厚以及环境条件。

在产品设计时,⼀定要考虑吸湿性对⼏何稳定性的影响。

(2)为了提⾼PA66的机械特征,常常加⼊各种各样的改性剂。

玻璃就是最常见的添加剂,有时为了提⾼抗冲击性还加⼊合成橡胶,如epdm和sbr等。

(3)PA66的粘性较低,因此流动性很好(但不如PA6)。

这个性质可以⽤来加⼯很薄的元件。

它的粘度对温度变化很敏感。

罩壳注塑模具设计

罩壳注塑模具设计

湖南大学衡阳分校毕业设计题目罩壳设计说明书专业班级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年月日共28 页第 1 页共28 页第1 页湖南大学衡阳分校课程设计共28 页第2 页湖南大学衡阳分校课程设计共28 页第3 页湖南大学衡阳分校课程设计共28 页第4 页湖南大学衡阳分校课程设计共28 页第5 页湖南大学衡阳分校课程设计图2 – 1塑件塑件的工作条件对精度要求较高,根据ABS的性能可选择其塑件的精度等级为4级共28 页第6 页湖南大学衡阳分校课程设计共28 页第7 页湖南大学衡阳分校课程设计共28 页第8 页湖南大学衡阳分校课程设计共28 页第9 页湖南大学衡阳分校课程设计共28 页第10 页湖南大学衡阳分校课程设计共28 页第11 页湖南大学衡阳分校课程设计共28 页第12 页湖南大学衡阳分校课程设计共28 页第13 页共28 页第14 页共28 页第15 页共28 页第16 页湖南大学衡阳分校课程设计1-动模 2-推件板 3-凹模板 4-推料板 5-定模座板共28 页第17 页湖南大学衡阳分校课程设计共28 页第18 页共28 页第19 页共28 页第20 页共28 页第21 页共28 页第22 页共28 页第23 页共28 页第24 页共28 页第25 页共28 页第26 页湖南大学衡阳分校课程设计共28 页第27 页共28 页第28 页共28 页第29 页。

磨粉机设计说明书 毕业设计

磨粉机设计说明书 毕业设计

磨粉机设计说明书毕业设计1. 产品设计的依据、用途和适用范围:1.1依据本产品的设计是根据郑州工程学院机电工程系2002届毕业设计的要求,并在到无锡布勒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佐竹机械(苏州)有限公司参观调研的基础上,在已学基础上进行的实践。

按照指导教师的要求,本设计给定的要求是:磨辊规格为Φ250×1000;磨辊排列方式为平置;按照无锡布勒机械制造有限公司MDDK系列磨粉机的结构,快慢辊间采用加长齿轮减速箱传动;自动调节料门;机械浮子传感;手动合闸、自动松闸、气压控制松合闸的半自动气压辊式磨粉机。

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关键是:传感机构;喂料辊传动;料门控制机构和快、慢辊传动。

1.2 用途及使用范围本产品适用于大中型面粉厂,可从前道皮磨用到心磨。

2. 设计前的准备工作在正式开始毕业设计之前,随队到无锡布勒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佐竹机械(苏州)有限公司进行了为期4天的参观调研,了解了一些国外先进磨粉机的机构、工作原理,获得了部分参考资料,了解了毕业设计的途径和方法。

3. 设计方案的确定和关键技术的解决方法3.1总体结构与主要工作构件3.1.1 机架目前国内外磨粉机的机架制造方式有三种:即整体铸造、墙板拼装和焊接墙板机架。

整体铸造机架:其整体性和刚性好,节省切削加工工时,而且产品质量稳定,可以说百年不坏。

但是,机架铸造困难,而且铸造技术要求高,成本高,不利于磨粉机的系列化。

墙板拼装式机架:铸件体积小,尺寸小,便于制造,成本低,便于安排其他零部件,便于实现全封闭,而且有利于磨粉机的系列化。

但是,机架刚度差,容易变形,切削加工的工作量大。

焊接式机架:其生产周期短,重量轻,成品率高。

但是,焊接技术要求高,焊接后产生变形及应力及中,必须进行热处理以消除应力及中。

综合考虑以上各种机架的优缺点,本机采用墙板拼装式机架。

3.1.2外形目前,磨粉机的外形有:敞开式,半封闭式,全封闭式三种。

本机采用全封闭式外形,所谓全封闭是指整个磨粉机除快辊皮带轮外,均布置在密封罩内,它的优越性在于避免敞开式和半封闭式的缺点,使零、部件得到良好的保护,而且操作安全可靠,机器美观,车间卫生清洁,改善了工人的工作环境。

模具制造工艺课程设计_指导书参考

模具制造工艺课程设计_指导书参考

《模具制造工艺课程设计》指导书一、课程设计的目的本课程设计是在学生学完模具制造工艺理论课并进行了生产实习之后进行的一个重要实践教学环节。

通过本次设计要达到以下目的:1、巩固与扩充模具制造工艺学课程所学的知识, 加深对模具零部件制造基本方法与模具装配技术的理解, 掌握制订模具制造工艺规程的方法。

2、综合运用本专业所学课程的知识, 解决生产中实际问题, 从而全面提高学生从事工程技术工作的能力。

包括设计能力、绘图能力、技术分析与决策的能力、文献检索能力以及撰写技术论文能力等等。

3.养成严肃、认真、细微地从事技术工作的优良作风。

二、课程设计的内容与要求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给定冲模、注塑模的各类典型零件的制造工艺规程。

三、制订模具零件工艺规程的一般步骤和方法1.分析模具零件和工艺性(1)熟悉零件图和装配图着重了解零件在模具中的作用, 装配关系和各项技术要求。

(2)模具零件的工艺分析与工艺审查①图纸的正确性和完整性: 视图正确完整, 尺寸标注齐全、合理。

②零件选材与技术要求的合理性: 材料选用合理。

尺寸公差、形位公差、表面质量、热处理及其它技术要求合理、齐全。

③零件结构工艺性审查: 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考虑:a.结构形式和外观尺寸可能采用标准;b.有便于在机床上装夹的定位基准和夹紧表面;c.零件有足够的刚度, 减小加工时的变形并有利于装配;d.形状简单, 尽量减少加工面积, 尽量减少加工过程中的装夹次数和走刀次数, 保证刀具正常工作(如具有退刀等必要的结构);e.必要时采用镶拼结构。

2.选择零件的毛坯(1)毛坯种类的决定模具零件常用的毛坯各类有铸件、锻件、各种型材及焊接件等。

铸件毛坯适合于制造形状复杂的零件, 如上、下模座等。

锻造毛坯适合于制造强度、刚度等力学性能要求高但形状不复杂的零件, 如中、小型凸、凹模等。

型材常用于零件形状与某种型材相近之毛坯。

焊接件多用于某些结构件类型的零件的毛坯。

(2)毛坯尺寸的确定毛坯尺寸应根据模具零件尺寸加上适当的加工余量来确定。

护罩壳侧壁冲孔模设计

护罩壳侧壁冲孔模设计

优秀设计20**届毕业设计说明书题目护罩壳侧壁冲孔模设计院(系)、部:学生姓名:指导教师:职称专业:班级:完成时间:任务书一、设计题目:护罩壳侧壁冲孔模设计二、原始数据:1、冷冲压件零件图(包括零件尺寸、精度、材料等)。

2、生产批量为大批大量。

三、设计要求:1、保证规定的生产率和高质量的冲压件的同时,力求成本低、模具寿命长。

2、必须保证冷冲模的操作安全、方便。

3、模零件必须具有良好的工艺性,即制造装配容易、便于管理。

4、便于搬运、安装、紧固到冲床上并且方便、可靠。

5、保证模具强度前提下,注意外形美观,各部分比例协调。

四、设计图纸1、模具总装图一张。

2、全部模具零件图纸(其中至少有一张电脑绘图)。

说明书1、资料数据充分,并标明数据出处。

2、计算过程详细、完全。

3、公式的字母含义应标明,有时还应标注公式的出处。

4、内容条理清楚,按步骤书写。

5、说明书要求有计算机打印出来。

目录1 罩壳的工艺分析............................................................................................................. - 1 -1.1 零件图................................................................................................................... - 5 -1.2 零件图的工艺分析............................................................................................... - 5 -2 冲裁力、卸料力、顶出力的计算............................................................................... - 6 -2.1 冲裁力的计算..................................................................................................... - 6 -2.2 卸料力的计算....................................................................................................... - 7 -2.3 顶件力的计算..................................................................................................... - 8 -2.4 计算总冲裁力..................................................................................................... - 8 -3 初选压力机..................................................................................................................... - 8 -3.1 压力机的选取原则............................................................................................... - 8 -3.2 选取压力机.......................................................................................................... - 9 -4 凸模的结构设计......................................................................................................... - 9 -4.1 凸模选取原则....................................................................................................... - 9 -4.2 凸模的结构......................................................................................................... - 10 -4.3 计算凸模长度..................................................................................................... - 10 -4.4 凸模强度校核.................................................................................................. - 10 -5 凹模的结构设计........................................................................................................... - 11 -5.1 凹模结构............................................................................................................. - 11 -5.2 计算凹模厚度.................................................................................................... - 12 -6 刃口的尺寸计算......................................................................................................... - 13 -7 压力中心的计算........................................................................................................... - 14 -8 定位装置的设计........................................................................................................... - 15 -8.1 挡料销................................................................................................................. - 15 -8.2 弹性定位销......................................................................................................... - 15 - 9卸料装置的设计............................................................................................................ - 17 -9.1 卸料板的选取..................................................................................................... - 17 -9.2 弹性元件的选取及计算..................................................................................... - 17 -9.3 卸料螺钉的选取................................................................................................. - 19 -10 顶料装置的设计....................................................................................................... - 20 -10.1 顶料装置的选取............................................................................................... - 20 -10.2 圆柱弹簧参数的选取...................................................................................... - 20 - 11冲模的导向选用.......................................................................................................... - 21 -12 其它零件的设计....................................................................................................... - 22 -13 模架及其零件选用................................................................................................... - 23 -13.1 模架................................................................................................................... - 23 -13.2 导向零件........................................................................................................... - 23 -13.3 模座................................................................................................................... - 24 -13.4 模柄的选择...................................................................................................... - 24 -13.5 固定板的选择................................................................................................... - 25 -13.6 垫板的选择....................................................................................................... - 25 -13.7 紧固件的选择................................................................................................... - 25 -13.8 限位圈的选择.................................................................................................. - 25 -13.9 模具主要零件的尺寸规格及闭合高度.......................................................... - 26 -14 模的安装和安全技术............................................................................................... - 26 -15 整个模具的动作分析................................................................................................. - 28 -16 计体会及致谢............................................................................................................. - 29 -17 参考资料................................................................................................................... - 31 -1 罩壳的工艺分析1.1 零件图图1.1 护罩壳1.2 零件图的工艺分析冲压件工艺性是指冲压零件在冲压加工过程中加工的难易程度。

《模具制造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模具制造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模具工业的快速发展,不断对模具制造技术提出更高的要求。世界上一些工业发达国家,模具制造技术的发展非常迅速。模具制造水平的高低,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机械制造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为了适应工业生产对模具的需求,目前,在模具制造过程中采用了许多新工艺和先进加工设备,不仅改善了模具的加工质量,也提高了模具制造的机械化、自动化程度。同时,电子计算机的应用给模具设计和制造开辟了新的广阔前景。
3、拟定零件工艺路线
仅列出工序名称的简明工艺过程称为工艺路线。拟定工艺路线是制定工艺规程的关键步骤。它包括选择定位基准、选择加工方法、划分加工阶段、确定工艺顺序及确定工序分散与集中的程度等。同一零件的加工可有不同的工艺路线,应通过分析对比择优确定。
4、确定所有的机床设备和工艺装备(工艺装备指:刀具、量具、二类工具等)
《模具制造学》







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姓名:陈艳青
学号:B11033110
指导老师:贾平
前言
根据《模具制造工艺》的介绍,我们可以大概了解一些模具制造的相关内容。在现代工作生产中,模具是生产各种产品的重要工艺装备,它以其特定的形状通过一定的方式使原材料成形。采用模具生产零部件,具有生产效率高、质量好、成本低、节省能源和原材料等一系列优点,在铸造、锻造、冲压、塑料、橡胶、玻璃、粉末冶金、陶瓷制品等生产行业中的得了广泛的应用,成为当代工业生产的重要手段和工艺发展方向。模具工业对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课程设计注重对组员的解决问题能力及组长的协调能力培养。组员必须掌握各类加工所适合的材料,如棒材、板材、锻材等。组长必须深入了解模具个零件及装配情况,根据组员的读图能力、制造工艺设计及装配认识等能力进行分组练习。其中,各组员的情况,如基础掌握程度不同、时间空闲程度不同等,必须合理的安排零件加工的各组人员。组员在加工设计时,必须结合相关内容,检查并查阅资料,与组里的成员相互沟通共同解决相关疑问。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设计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设计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陈召国2010.11.22于湖南文理学院一、课程设计的目的本课程设计是在学生学完“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理论课并进行了生产实习之后进行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

是学生运用所学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工程技术能力和培养严谨细致作风的一次重要机会。

通过本次设计要达到以下目的:1、巩固与扩充“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以及有关技术基础课程所学的内容,掌握制订冲压工艺规程和设计冲压模具的方法。

2、培养综合运用本专业所学课程的知识,解决生产中实际问题的工程技术能力(包括:设计、计算、绘图、技术分析与决策、文献检索以及撰写技术论文的能力)。

3、养成严肃、认真、细致地从事技术工作的优良作风。

二、课程设计的内容与要求要求独立地编制出给定零件的冲压工艺规程,设计出指定的冲压模具。

具体要求是:1、设计冲压工艺过程卡1份;2、设计模具装配图1张、零件图3张(手工画图);3、编写课程设计说明书1份。

三、制订冲压工艺规程和设计模具的一般步骤详见“教科书第十章”P187-P1991、设计前的准备工作;2、分析冲压件的工艺性;3、确定冲压工艺方案;4、初步确定各工序模具的结构型式;5、进行必要的工艺计算;6、选择冲压设备;7、填写冲压工艺过程卡;8、绘制模具装配图(本次只绘制指定工序模具装配图);9、绘制模具零件图(本次只绘制指定零件图);10、撰写设计计算说明书。

四、实例:设计罩壳零件的冲压工艺规程和指定冲压模具(一)作好必要的资料准备 工件图:如上图;原材料及尺寸规格:08钢板2000×1000×1.5; 生产批量:大批量;设备情况、械具制造条件及水平(参照中型企业); 各种技术标准、设计手册及有关资料。

(二)分析冲压件的工艺性 1、本零件形状简单而规则。

2、工件最小孔尺寸为3.5φ 查表1-1冲孔的最小尺寸,硬钢:3.595.15.13.13.1min ≤=⨯==t d ,可行。

燃机罩壳消防使用说明手册

燃机罩壳消防使用说明手册

警 灾 探测器报警,且 统没有按照预设流程 开控制盘门,按下显示屏下
发 相关组探测器 喷放,迅速至钢瓶间进 方的“维护密码”键,输入
生 有故障。2.两组 行强制喷放,将火熄 密码,进入操作等级2,按下
探测器都报警。 灭。
“reset”键即可复位。3.
3.手动报警按
钢瓶间复位:驱动器复位,
钮被按下。
系统中的各个 记录系统盘上误报警 1.找到误报的原因,将问题
燃机罩壳消防系统说明书
Operating&MaintenanceManualGTEnclosureFireFightingSystemForSGT5-2 000E
北京美力马消防设备有限公司
Minimax(beijing)FireFightingSystemCo.,Ltd.
一、燃机罩壳消防系统简介
2013-2-26
复位/选择按钮、取出插槽。
②用红色、黄色集中显示,颜色也可以单独设置
③数字面板
④有固定设置功能的功能键
4.1 关断蜂鸣器
4.2 关断外部报警
4.3 显示操作菜单
4.4 报警复位
4.5 灯测试
⑤引导显示和操作区域的方向键
⑥正常运行指示
⑦运行控制盘的不同功能的软键
⑧无线收发机卡面板,这是另一种切换进入等级的方法
⑨区域控制盘盘 LED
本火灾探测系统应用于仪征电厂燃气轮机。系统所采用的多种探测器都是高灵 敏、高可靠的设备,已在很多大型电厂使用多年。探测系统在罩壳里布置了火焰探 测器和温度探测器,在液压模块布置了两个感烟探测器。依据相关的规范,在燃机 罩壳周围布置了手动释放按钮、手动停止按钮和一些声光报警设备。当一条探测线 路中的任何探头报警时,系统触发预火警。预火警时,系统不会启动灭火设备(如 启动电磁阀等),但是报警喇叭会动作。当两条探测线路中各自的线路中的探头报 警,系统才会触发主火警。主火警时,系统发送主火警信号至 GT 控制系统,并在 得到西门子系统的反馈信号后启动灭火设备。 ①用于信息显示和指导操作人员的显示屏 1.1 集中显示例如时间,信息计数,进入等级等信息 1.2 信息区域 1.3 操作员输入和系统信息 1.4 通过软键来引导操作人员的菜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工程系
工艺(工装)课程设计
说明书
课题:MGA6025罩壳夹具设计
指导老师:傅维亚
专业:数控技术及应用
班级:数控0603
学生姓名:闫洪超
学号:1402060340
日期:08.12.29~09.1.16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前言
本次工艺规程设计镗床夹具,工艺是根据工艺规章查阅的相关书籍资料而进行分析的。

本次课程设计让我们提高了工艺路线的拟定、以及夹具设计的各个环节的设计能力。

更好的了解了工艺的编制,工艺路线的实施。

独立设计一个合理的工艺路线,从而更深刻的体会到了机械工程方面工作的系统性。

对培养我们思维的缜密性和考虑问题的全面性,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本说明书分为四大部分,零件工艺分析,工艺规程设计,机床夹具的设计,工艺卡片及参考资料。

在指导老师及校办工厂(咸阳机床厂)师傅的指导下完成,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编者是初次设计,加之时间仓促,设计中的错误,敬请师长指出和改正
编者
2009年1月
目录
一、设计任务书………………………………………………
二、零件工艺分析……………………………………………
三、机床夹具设计……………………………………………
四、工艺卡片…………………………………………………
五、心得体会…………………………………………………
六、参考资料…………………………………………………
二:零件工艺分析
本夹具为普通车床夹具,适用于大批量生产工件。

方案设计:
本夹具是为MGA6025高精度万能夹具磨床的罩壳φ32H7的孔而设计的一套专用夹具。

1)罩壳零件图分析:
其余工序均已加工,仅镗φ32H7孔。

本道工序所需要求尺寸及精度有(单位:mm)。

150、150±0.1、35、37±0.048、φ32H7、φ40P6
与φ55J7轴线端面与孔的轴线有垂直度要求
材料为:HT200 大批量生产
要求:
1、
本夹具既要保证工件的精度,又要考虑如何提高劳动生产效率,降低
劳动成本及劳动强度。

2、φ45外圆柱伸出过长,考虑到其强度及尺寸精度要求,应有辅助支
撑结构。

3、工件有很大内腔,考虑其刚性,夹紧力作用点应尽量靠近距各作用点
的力尽可能相等。

2)定位基准的选择:
由零件图可知:本工序的孔轴线与φ55J7的孔轴线有37±0.048的尺寸要求,可用φ55的定位销限制其自由度,用一个菱形销限制其φ55J7轴的转动,使φ32H7的孔定心,再用一个平面限制其上下移动的自由度,即:“一面两孔”
分析:
大圆柱销:限制两个平动(短销)保证37±0.048、150、150±0.1。

菱形销:限制绕φ55轴转动,保证φ45与φ32H7的同轴度(要求不高)。

大平面:限制一个平动两个转动,保证35及两个垂直度要求,因为最低面面积与定位面的接触太小,所以用6-M5-7H螺纹所在面做定位基面(定位有与φ55J7轴线的垂直度要求,定位精度高且接触面积小,承载能力较强)。

定位元件公差标注:孔φ55J7
大圆柱销:一般为工件孔最小极限尺寸作为基本尺寸,公差取(1/2~1/5)取h4φ54.988
选取φ54.988x20GB/TT2003-91即φ55
菱形销:查表《机械加工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2005.7.P173表6-6:b选4mm。

如图
δLD=0.06(孔距公差)
δld=(1/3~1/5)*δLD=>1/3δLD
=0.02(z轴距公差)
确定菱形销直径
补偿量:
a=(δLD+δld)/2=(0.06+0.02)/2=0.04 X
2min

X
2min =2ab/ D
2最小极限
=2*0.04*4/2=0.027
d 2 :
d 2= D
2
- X
2min
=12-0.027=11.973
可选取B:
11.973*24 GB/T2005-91 公差取 h6(1/2~1/5) δ
k
即销直径为11.973 0
-0.011 有φ12 -0.027
-0.038
夹紧方案:
夹紧力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因工件有很大的内腔,考虑刚性不足,夹紧力作用点应尽可能靠边且夹紧力方向指向定位支承面。

夹紧力作用点应尽可能相同,可用摆动压块夹紧,为夹紧方便,夹紧方案应有回转压板或叉形压板。

本装置采用叉形压板,一端用一个铰链装置,另一端用一个螺柱螺栓夹紧。

辅助支承:既要起支承作用,又不能干涉定位,本装置采用弹簧片将V型块托住,一同装在夹具体的矩形槽中,前端用一螺钉将其固定。

一面两孔定位好位置后,将螺钉拧入,弹性垫片受力变形,但V型块始终与φ45圆柱面接触,拧入螺钉固定V型块位置。

φ45外圆柱上端用一V型块(摆动V型块)压住工件,用铰链将V型块连在叉形压板上,并让其可在左右浮动,叉形压板另一端用铰链连接,一端用螺柱螺母。

为夹紧方便,主支承长的叉形压板与辅助支承的叉形压板可用同一个螺柱,一个螺母,螺母向上拧一定的距离,叉形压板向上翻起,可直接取下工件,装配时凸起。

若距离过大可加垫片(但一般调整距离即可)即:工件定位好后,摆动压板与摆动V型块放在工件上时,长叉形压板口下端凸起与短叉形口上端刚好接触即可,距离过大采用加垫圈。

在夹具体做两个与主轴45度夹角以φ22孔为中心的两螺纹孔M20x1.5,再做一同样的孔与主轴对称,如下图:
夹具体材料为:HT200为铸件,有助板等加固体。

夹具精度分析:
ΔD定位误差计算:
本工序得到的尺寸有:
φ23H7(+0.023
0 ) φ40P6(+0.042) 15 +0.01
37±
分析:尺寸φ32 φ40公差由工人加工考虑
尺寸150 ,15 +0.01
有定位误差要求,端面有垂直度要求。

尺寸37有定位误差要求,35自由公差有定位要求。

夹具体定位元件尺寸及精度:
定位基面与主轴中心距离30±0.03;
主轴在基面投影与两孔连心线37±0.016;
大圆柱销55 -0.012
-0.020,菱销12-0.027
-0.038
对150,15 +0.01
的尺寸定位误差计算如下:
∴ΔB=0 又∵孔销周围均可接触
∴ΔY=δD+δd+ X
min
ΔD=ΔB+ΔY
ΔD=0.03+0.08+0=0.038mm
∵150的自公差±0.1,0.038〈1/3δk可选。

当压缩其它误差的影响对于35自由公差尺寸计算,定位计算误差。

定位尺寸35±0.030(1/3δk)
ΔB=0.06
ΔY=0
ΔD=ΔY+ΔB
∴ΔD=0.06mm 0.06〈1/3δk
夹具体上各部件安装好之后,通过过度盘与主轴连接,过度盘与夹具体之间的用“止口”定位,即夹具体的定位孔与过度盘的凸缘配合,然后用螺钉紧固。

对于夹具体为保证精度安装,安装时应对夹具的限位基面仔细找正,可在夹具体上开一个专孔,作为找正基面,使该面与机床主轴同轴,用于限位基面偏离回转
中心,保证精度同轴度φ0.01,圆跳动0.01。

为保证夹具体动静平衡,应配置配重快调理其准确位置。

夹紧机构应克服离心力及切削力等,找出最小夹紧力,夹紧时应尽可能夹紧工件,防止其因受力而使定位错大,甚至有不安全事故,使两叉形压板距离合理,在一切就绪后要进行检验试车,修调至工件工序加工合理为止。

下一个工件加工只需拧开螺母,绕着铰链将两叉形压板抬起,即可安装下一个工件,修调V型块(只需拧开V型块外的紧固螺钉装上工件拧上紧固螺钉即可)拧紧螺母,即可大量加工,省时方便。

五、参考资料
1、教材
机床夹具、工艺、公差、制图、金属材料热处理、力学等课本。

2、《机械加工工艺人员手册》
3、《机械夹具设计手册》
4、《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设计》
5、《机械零件设计手册》
6、《机床夹具设计课程设计》
7、《机械加工余量公差手册》
8、《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指导书》
9、《机床夹具设计图册》
心得体会
本次设计周与以往有很大的不同,首先专业基础一定要熟练掌握,不然查资料就是天方夜谈。

不可能看懂。

其次团队精神更加重要,很多东西自己想不明白,一定要多问,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明白共同进步的感觉,团队的力量胜过天才的才智。

合理安排时间,让现有时间充足的利用,不是句简单的话,设计周开始的第一天就应该做规划,几点起床,几点画图,都要有,并且要坚持。

感谢老师指导我们此次设计周,祝老师身体健康,节日愉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