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1-3章)
传统文化的魅力永恒不朽
传统文化网络传播
在网络平台上推广传统文 化内涵 制作传统文化短视频分享 传统文化魅力
传统文化节庆活动
文化节
每年举办的传统文化庆 祝活动
文化产业展览会
展示传统文化产业成 果和发展趋势
传统庙会
民间举办的传统宗教 庆典
传统文化产业发展
传统文化产业发展不仅仅是经济层面的发展,更是对 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通过设计传统文化商品和发 展传统文化旅游,可以将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让 更多人了解和喜爱传统文化。民俗文化表演也是传统 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表演传统文化技艺和 节目,传达传统文化的魅力。
定义
传统文化的特点
01 传承性
特点
02 历史性
特点
03 开放性
特点
传统文化对社会的影响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传统文化强调家庭、社 会和睦与和谐,传递正 能量。 传统节日、礼仪等传统
文化元素有助于维护社
会稳定。
塑造民族认同
传统文化有助于增强民 族凝聚力,塑造民族认 同感。 传统文化是国家软实力
的重要组成部分。
佛家文化
佛法三宝 教义核心
心灵解脱 追求目标
禅定与慈悲 修行方式
中国传统绘画
国画
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 表现精神内涵
人物画
塑造人物形象 表现情感
山水画
展现山水风景 寄托情怀
花鸟画
描绘花鸟形态 寓意吉祥
传统文化的意义
文化传承 代代相传
文化交流 增进友谊
审美体验 艺术享受
价值观传播 道德准则
文化传统与现代社会
传统文化资源收集与 整理
01 文物保护
保护历史遗迹和文化遗产
02 传统文化资料收集
一年级全册传统文化教案(详案)
一年级全册传统文化教案(详案)第一章:中国传统文化概述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3. 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能力和传承意识。
二、教学内容:1. 中国传统文化的定义与特点2. 中国传统文化的来源与发展3. 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价值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定义与特点,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来源与发展。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价值,培养学生的传承意识。
四、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文化,什么是传统文化,并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2. 讲解知识点:讲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定义与特点,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
3.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来源与发展。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价值,分享讨论成果。
5.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思考如何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程度。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第二章: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文学、艺术、哲学等。
2.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各个领域的兴趣和热爱。
3. 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各个领域的认知能力和传承意识。
二、教学内容:1. 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文学、艺术、哲学等2. 各个领域的特点和代表作品3. 各个领域对中国社会和世界的影响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国传统文化各个组成部分的定义和特点,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各个领域的代表作品和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第二章 中国传统文化发展要览(第一--第三节)
四、原始制度文化
到母系氏族社会晚期,农业、畜牧业产生,女性 曾经是主要农业劳动力,占据社会宰制地位。随 着社会生产力向纵深发展,尤其是犁耕出现,要 求身强力壮的男子从渔猎转向农业和专业手工业 (如制陶),逐渐取代妇女成为主要农业劳动力, 体力较弱且有生育之累的妇女则从事纺织、炊事 和养育子女等家务劳作。男子的社会地位历史性 地超过妇女,母系氏族制向父系氏族制过渡。父 系氏族制区别于母系氏族制的关键,在于世系按 父系计算,男子是社会和家庭的主宰和核心。男 子出嫁到女方的对偶婚演变为男娶女嫁,母系家 庭公社向父系家庭公社转化,进而形成以男子为 家长的一夫一妻制家庭。
第二章 中国传统文化发展要览
第一节 中国文化的发祥
一、中国人的起源
东亚大陆是远古人类化石的发现地之一。自1929 年中外学者在北京发现晚期猿人(直立人)头盖 骨化石以来,之后几十年多有古人类化石出土。 考古学依据人类所使用生产工具的变革,将人类 古代的历史划分为石器时代、铜器时代和铁器时 代,而石器时代又分为旧石器时代(距今约250 万年至距今约1万年)和新石器时代(距今约1万 年前至文明出现)前后两个阶段,人类在石器时 代的生活大约经历了二三百万年。在中国境内发 现的多批属于旧石器文化的人群。
三、原始观念文化
与世界其他文化中的初民一样,中国的原始 宗教也经历了由低级至高级、由自然神到人 格神的转化过程,它包括自然崇拜和灵物崇 拜、图腾崇拜、生殖崇拜、祖先崇拜几大类。
原始宗教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一些以谋求 控制自然力为目标的仪式,这便是巫术。巫 术有祈求式、比拟式、接触式、诅咒式、录 符式、占卜式等。
第二节 夏商西周文化
一、夏代文化
第一,社会生产力已有很大提高,农业生产 已有明显发展,大禹治水实际上是一次规模 巨大的国土整治工程,无疑对农业生产有很 大的推动。又相传禹曾用铜制作兵器,铸造 “九鼎”,可见夏代已出现青铜器。
传统文化的魅力与特色
京剧
京剧起源于明清时期,是中国戏曲的代表之一。其表 演特点包括唱念做打,注重动作与声腔的结合。京剧 的服饰和道具丰富多彩,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古琴艺术
古琴的历史
古琴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
约起源于中国古代战国 时期
被誉为中国古代四大 文人雅器之一,代表
着高雅艺术
古琴的演奏技巧
右手弹奏左手拨弦, 注重音韵和抒情表达
民族的瑰宝
展示民族智慧 传承民族品格
传统文化的未来
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依然具有重要意义,我们需要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让其光芒万丈。 每一个人都有责任去学习、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这样才能让我们的民族更加强大,更 具魅力。
谢谢观看!
吉祥寓意 象征美好
不同花卉的象征意义
牡丹吉祥 梅花坚强
花卉在传统节日中的运用
春节插梅花 端午插艾草
服饰文化
传统服饰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地区的服 饰特色丰富多彩,既有靓丽的色彩,又体现着悠久的 历史传承。现代传统服饰在创新中不断焕发魅力,展 现着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之美。
婚俗文化
婚礼习俗的演变 传统与现代结合
文化交流
文化遗产是不同民族交 流的桥梁 促进民族间的文化融合
精神寄托
经济贡献
文化遗产是人们精神追求 的象征
给人们带来心灵的慰藉
文化遗产可以带动旅游产 业发展
创造经济效益
传统文化的创新与发 展
01 创意设计
将传统元素融入现代产品
02 文化产业
挖掘传统文化的商业价值
03 文化创意园
打造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传统文化的转型问题
文化价值观念变迁
传统文化与现代价值观 的碰撞
文化传承者流失
中国民俗文化第三章 岁时节日民俗
1. 神话传说的嵌入
• 节俗的远源是古人的原始信仰崇拜,随 着人们对自然认识的不断发展,原始信 仰不断削弱。对节俗的“所以然”必须 重新给予解释,才有可能在新的条件下 继续存在和发展,如七夕节和中秋节。
说节 进 变 和 况 俗 日 就 明的 和 化 提 下 成 风 一 问形 推 可 倡 , 。 俗 般 题成 动 以 对 统 但 多 情 。与 作 起 节 治 在 由 况 发用直俗者特民而 展。 接的的殊间言 很元的发参的约, 能宵促展与情定节
三垣——紫微垣,太微垣,天市垣。 二十八宿——二十八星宿,又名二十八 舍或二十八星,它把南中天的恒星分 为二十八群,且其沿黄道或天球赤道 (地球赤道延伸到天上)所分布的 一圈星宿,它分为四组,又称为四 象、四兽、四维、四方神,每组各 有七个星宿,其起源至今尚不完全 清楚。
二十八宿
• 二十八宿从角宿开始,自西向东排列, 与日、月视运动的方向相同: • 东方称青龙:角木蛟 亢金龙 氐土貉 房 日兔 心月狐 尾火虎 箕水豹; • 南方称朱雀:井木犴 鬼金羊 柳土獐 星 日马 张月鹿 翼火蛇 轸水蚓; • 西方称白虎:奎木狼 娄金狗 胃土雉 昴 日鸡 毕月乌 觜火猴 参水猿; • 北方称玄武(龟和蛇):斗木獬 牛金牛 女土蝠 虚日鼠 危月燕 室火猪 壁水獐。
我国习俗上的生肖是 以地支来表示的,十 二地支对应着“十二 生肖”。凡是含有 “子(鼠)”的干支 年,就是“鼠年”, 这一年里出生的人就 属鼠;凡是含有“丑 (牛)”的干支年就 是“牛年”,这一年 里出生的人就属 “牛”,依次类推。
(二)祭仪:传统节日的源头
传统节日的缘起,大多与原始宗教仪式相关。在原始
宗教中,一些重要仪式一旦在时间上被固定下来并形 成相当规模,便很容易演化为岁时节日。在少数民族 地区,节日与仪式的关系表现得更加直露。白族的火 把节、壮族的三月三、傣族的泼水节、藏族的雪顿节 等,迄今都还保存着原始宗教仪式的某些古朴内容。 在日本、韩国等周边国家,节日一词的本义就是祭祀, 甚至直接就写作“祭”。他们称某节,不是称作“某 某节”,而是“某某祭”。 祭祀仪式转化为节日的两个基本条件: (1)仪式的规模。 (2)固定的节期。
第三章 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系结构与
第三节 中国文化的历史发展及其演变
(中国文化史速写)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不断变化与发展,在短短的时间内要将中国文化发展演 变讲清楚,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只能粗略地把中国文化历史发展及演变的轮廓 作一个勾画和描述。
一、华夏文化的诞生和初始特点
据古史传说和地下文物的印证,中国文明已经有5000年历史,中国文化从一 开始就有着一些明显的特点。
(中国文化史速写)
第一节 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结构
一、中国传统文化以汉族文化为主导
二、中国传统文化是雅俗文化互补 三、中国传统文化是显隐文化交织
四、中国传统文化是庙堂与山林文化共存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包含了多民族文化系统的大系统。中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 各民族都有各自的文化系统。但是汉族文化系统在各民族文化系统中一直是最为 完整,发展水平最高,居于主导地位的文化。
b,华夏与夷狄之别只是文化之别,而不是种族或部落之别。夏代的统治者完 成了中原龙山文化的统一,因而华夏成为这个统一的文化的名称,历史上华夏民族 与其他民族又不断融合,不论是什么部落、什么种族,只要是在文化上的差异消失 了,其种族或部族的界限也就消失了。
c,土地私有制还没有出现,宗族贵族就占据了统治地位。
第 三章 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系结构与历史演变
第一节 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结构
一、中国传统文化以汉族文化为主导 二、中国传统文化是雅俗文化互补 三、中国传统文化是显隐文化交织 四、中国传统文化是庙堂与山林文化共存
第二节 中国传统文化的类型
一、大陆连绵型文化 二、农业型文化 三、封建制文化
第三节 中国文化的历史发展及其演变
按照古史传说从“三皇”到“五帝”,中原地区生活着夏、戎(rong)、狄、 夷、羌、苗、蛮族,生活在北方的有戎人和狄人。他们奉黄帝为自己的祖先;在渭 河流域到黄河中游地区是羌人,相传炎帝是他们的首领;生活在黄河下游和江淮流 域的是夷人,共有九部,称“九夷”,相传太皞(hao号)(伏羲)是他们的祖先; 在江汉之间居住的是苗人,古籍上称他们为“三苗”;在更南边,则有所谓的“南 蛮人”,生活在五岭山脉的崇山峻岭之中。
第一章:中国传统文化概论[1]
❖(二)狭义的文化指人类所创造的一切观念意识 形态成果,是人类精神文明的一个组成部分。狭 义文化专注于精神创造活动及其成果,所以又称 “小文化”。
三、中国传统文化的特性
❖ 特性: ❖ 1、“协和外邦”、“和而不同”的整体和谐
观。 ❖ 2、“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发展
观。 ❖ 3、强调人自身修养的人本观。 ❖ 4、系统的整体思维方式及实践理性精神。
❖ 1、原始群居时期: ❖ 元谋人(距今170万年前) ❖ 婚姻状态是杂婚
❖ 2、血缘家族时期: ❖ 中国文化的曙光是从这时开始的 ❖ 三大成就: ❖ 一是石器的出现:反映了社会生产力的进步,
反映了人类创造文化能力的提高 ❖ 二是火的使用:推进了人类文明的迅速发展 ❖ 三是出现了弓箭:扩大了人类杀伤的范围和
产生的原因:生产力不发达;认识能力低下。
功能:维系人们的社会性;维系集体和个人的精神、 宣泄不安情绪。
2、神话的保存: 《山海经》、《楚辞》、《淮南子》、《庄子》
《山海经》是保存神话最多的古籍;战国末期或西 汉初期;作者不定;性质不定(地理书或巫书)
二、中国古代神话的主要内容: 1、创世神话: 盘古开天辟地
2、始祖神话: 女娲造人 女娲补天
3、洪水神话: 大禹治水
4、战争神话: 黄帝战蚩尤
5、英雄神话: 夸父追日 精卫填海 后羿射日
6、传奇神话: 嫦娥奔月
三、古代希腊神话
1、古代希腊神话的背景
古代希腊神话是古希腊时期的口头传说,希腊
神话有许多不同的版本;希腊神话是西方文学和艺 术的源泉,至今仍然被无数作家和艺术家当作题材 和灵感的宝库。
❖ 红山文化的社会形态初期处于母系氏族 社会的全盛时期,主要社会结构是以女性血 缘群体为纽带的部落集团,晚期逐渐向父系 氏族过渡。经济形态以农业为主,兼以牧、 渔、猎并存。它的遗存以独具特征的彩陶与 之字型纹陶器共存、且兼有细石器的新石器 时代文化。
幼儿教育:三字经1-3章
【导语】《三字经》是中国古代历史⽂化的宝贵遗产,是学习中华传统⽂化不可多得的⼉童启蒙读物。
它短⼩精悍、琅琅上⼝,千百年来,家喻户晓。
⽆忧考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到您!想要了解更多相关精彩内容,欢迎关注⽆忧考! 【篇⼀】三字经:第⼀章 ⼈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不学,断机杼。
窦燕⼭,有义⽅,教五⼦,名俱扬。
养不教,⽗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不学,⾮所宜,幼不学,⽼何为? ⽟不琢,不成器,⼈不学,不知义。
为⼈⼦,⽅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
⼈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译⽂】⼈⽣下来的时候⾃性都是圆满的(此处“善”⾮善恶之善,是指刚出⽣的婴⼉平等对待⼀切万物没有分别,像⽔⼀样纯净。
每⼀个婴⼉,⽗母的教导及⽣长的环境不同,教养、习惯以及对世界的认知也就不⼀样了。
就像⼀张⽩纸,你在上⾯画什么写什么,他就呈现什么。
),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样,性情也就有了善与恶及好与坏的差别。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译⽂】如果从⼩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
为了使⼈不变坏,最重要的⽅法就是要专⼼⼀致地去教育孩⼦。
(如果懒惰不教育,那么就会偏离圆满的本性。
教育的⽅法是⼀门深⼊,长时薰修。
这样才可以学有所成。
否则样样通,样样不精。
并且养成浮躁的习⽓。
) 昔孟母,择邻处。
⼦不学,断机杼。
【译⽂】战国时,孟⼦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有个好的学习环境。
⼀次孟⼦逃学,孟母就割断织机的布来教⼦。
窦燕⼭,有义⽅。
教五⼦,名俱扬。
【译⽂】五代时,燕⼭⼈窦禹钧教育⼉⼦很有⽅法,他教育的五个⼉⼦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养不教,⽗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译⽂】仅仅是供养⼉⼥吃穿,⽽不好好教育,是⽗亲的过错。
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师的过错。
第一章 中国传统文化概述
这一时期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家庭制度、文化制度、 教育制度及伦理规范,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
五、魏晋南北朝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多元格局的形成 (220-581)
历史背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为混乱与动荡的时期,战 乱频仍,朝代更迭频繁;民族大迁徙,乌桓、匈奴、鲜卑、 羯、氐、羌等与汉族融合; 文化背景:以儒家独尊为内核的文化模式被打破,不同 地域民族、文类派别的文化交融、改造和再生--多元化
第一章 中国传统文化概况
传统中医
中医、中药、《黄帝内经》、《针灸甲乙经》、《脉经》、 《本草纲目》、《千金方》《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 《金匮要略》
宗教哲学 佛、道、儒、阴阳、五行、罗盘、八卦、司南、法宝、禅宗、 佛教、观音,太上老君;烧香、拜佛、蜡烛 饮食文化 茶文化、酒文化、烹饪文化
第一章 中国传统文化概况
)
)
二、夏商周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BC2070-BC770)
殷商文化(BC1600-1046): 甲骨文、典籍、青铜器;古代中国已跨入文明社会的门槛。 神本文化、祭祀与巫术;
西周文化(BC1046-770): 敬德保民;以人为本;宗法制度、制礼作乐;
三、春秋战国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的奠基(BC770-BC221)
由杂乱的性交关系——同辈男女通婚(伏羲女娲兄妹为婚)
古人阶段(距今20万年至5万年):
也称早期智人,陕西大荔人、许家窑人、山西丁村人; 石器制作水平多样,水平提高,第二次加工; 体质提升,有了性别和年龄的分工; 同辈通婚——族外婚;
氏族制度萌芽;
新人阶段(距今5万年-1万年):
也称晚期智人,体质特征与现代人基本相同,内蒙古河套人、 北京山顶洞人;
期末考核:开卷考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第一章
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
物质文化
(1) .物质文化
物质文化又称物态文化, 是人类所从事的物质生产 活动及其结果的总和,是 构成整个文化的基础,是 文化中最活跃的因素。 物质文化以满足人类自身 生存发展所必需的衣食住 行等各种条件为目标,直 接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 反映人类对自然的认识、 利用和改造的程度和结果。
讨论、比较下面两个句子中“文化”的含义
*现在这社会,没文化 是不行的。 *北京大学有很浓的 文化氛围。
(知识) (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 中所 创造的物质财富 和精神财富,特指精 神财富,如文学艺术、 科学等)
2.文化的定义
西方学者的观点: 文艺复兴时期孕育了“文化”的科学 概念。到了18世纪,在人文传统深厚 的德国,出现了著名的哲学家康德、 赫尔德和文学家歌德,依据于中世纪 迥然不同的关于人的看法,对“文化” 做出了划时代的界定。
我的看法:
广义的“文明”是指人类进入了脑体分工、 创造了文字记载,进入了一种“开化”状 态,与“蒙昧”状态相对应。
狭义的 “文明”是标志人类社会或个 人言论 行为进步状态的一个概念,与“野 蛮”概念相 对应。
4、文化的构成与分类
精神文化
文化是一个大概念,由于 其内涵的广泛性而决定了 其外延的宽泛性,文化研 究者往往根据各自不同的 视角,对文化作不同的分 类。 文化的构成分为四个层面: 物质文化处于文化结构的 表层,制度文化和行为文 化处于文化结构的中层, 精神文化处于文化结构的 深层。
胡适在《我们对于西洋近代文明的态度》 一文中指出:“文明是一个民族应付他的 环境的总成绩,文化是一种文明所形成的 生活方式。” 梁启超在《什么是文化》里说:“文化者, 人类心能所开积出来之有价值的共业也。 易言之,凡人类心能所开创,历代积累起 来,有助于正德、利用、厚生之物质的和 精神一切共同的业绩,都叫做文化。”
第一章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第三节 文化的广阔性、复杂性
文化所包含的内容既广阔又复杂。因为人类所触及的一切皆为文化。诸如历史的、 文学的、艺术的、宗教的、制度的、行为的、科学的、工业的等无一例外地都包 含在文化之中,这种广阔与复杂,人们是无法用有目的的语言技术简洁、扼要的 方式来表达。在这种难题面前,我们只有对文化的内容进行总体的把握和概括。
“文”与“化”合成一词是在西汉以后,刘向的《说苑·指武篇》:“圣人之治 天下也,先文德而后武力。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
这里的“文化”取其文明、文雅、文治、教化的意义,也是指以文化人用文来教 化人。我们看到“文”的内容包括了道德、风尚、习俗、教育等人文形态,文是 用来教化人、教育人的手段和工具;“化”成为了动词,包含了教育、影响、变 化等发展的动态表现。
二、文化具有民族性的特征
民族性也称为国度性,民族性的特征是文化的基本属性。 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具有不同的特色,反映出了不同民族的 个性。比如中国人过的中秋节、除夕、元宵节、春节、端午节等,西方 人过的圣诞节、愚人节、情人节等,这些不同民族的节日习俗里,蕴含 着浓厚的民族情结,它能使几十亿的人们在同一时间,怀着相同的观念 和情感,去做同样一件事情,实现同一个目的。
三、文化具有时代性的特征
文化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每一个时代都有与这个时代相适应的文化,并随 着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在历史进程中,有的文明逐渐消失,有的文明被另一 种更高的文明取代。
例如19世纪中叶,中国的国门被打开,于是封建文明逐渐被淘汰。到了20 世纪80年代,中国已经成了经济繁荣、独立自主的国家,现代文明正在不断地、 迅速地发展。
二、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一体化
文化内容是广阔的,也是复杂的,把文化划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是简单 和粗俗的。文化是人创造的,人创造的一切都具有“精神”的成分和色彩。哲学、 宗教、科技等所表现的现象是不能简单来划分物质或精神。桑田、宫殿建筑、万 里长城等不能分清是精神文化还是物质文化。物质精神化、精神物质化,是文化 内容复杂与宽阔的体现。在学习和研究文化的实践中对物质文化的学习和研究不 能脱离精神文化,对精神文化的学习和研究同样不能脱离物质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一、文明起源元谋人: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我国境内已知最早人类;云南元谋县。
(长江流域)北京人:距今约七十至二十万年;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的山洞里。
(黄河流域)河姆渡人:距今约六千多年;浙江余姚市河姆渡村;水稻和蔬菜(我国是世界上种植水稻最早的国家。
)半坡人:距今约五六千年;陕西西安市半坡村;种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
)华夏之祖:帝、黄帝:距今四五千年,在黄河和长江流域,皇帝称“人文初祖”一、夏、商、西周夏(约前21世纪一前16世纪)政治:禅让制、太康失国、少康中兴、成汤灭夏商(前16世纪一前11世纪)政治:武王伐纣、盘庚迁都至殷、伯夷、叔齐。
文化:青铜文化:后母戊鼎、甲骨文、金鼎文西周(前11世纪一前771年)政治:分封制、成康之治、国人暴动、共和行政经济:井田制二、东周:春秋(公元前770-前476年)和战国(公元前475-前221年)政治:“春秋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商鞅变法、管仲革新、伍子胥鞭尸、晋楚城濮之战科技:初税亩、都江堰: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司南、《春秋》首次记载哈雷彗星、《黄帝内经》成书战国,最早中医著作。
三、秦(公元前221年一公元前206年)政治:陈胜、吴广起义、焚书坑儒、楚汉相争、郡县制、经济文化: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焚书坑儒四、汉:西汉(公元前202年至公元9年)东汉(公元25年?220年西汉:文景之治、七国之乱、、卫青、霍去病破匈奴、张骞通西域(长安一河西走廊一西亚一欧洲;丝绸之路)、苏武牧羊、昭君出塞、王莽改制、绿林赤眉起义、东汉:班超通西域、党锢之祸、黄巾起义文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道教:东汉时期兴起贾谊:《吊屈原赋》、《过秦论》;刘安:《淮南子》许慎:《说文解字》司马迁:《史记》班固:《汉书》。
科技:天文:张衡:发明水运浑天仪与地动仪、解释月食成因数学:西汉的《周髀算经》、东汉《九章算术》医学:张仲景:“医圣”、《伤寒杂病论》;华佗(麻醉散、五禽戏);《神农本草经》(药物学)、造纸术: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四、三国两晋南北朝(公元220年-589年)政治: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八王之乱、祖逖北伐、淝水之战、元嘉之治、北魏孝文帝改革经济:均田制。
智慧树知到《中国传统文化专题选讲》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中国传统文化专题选讲》章节测试答案第一章1、中国传统文化的萌芽期应该是从有了观念形态意味的天命神权思想开始,即就是()。
A.原始社会B.殷商时期C.西周时期D.战国时期答案:殷商时期2、周代统治者宣称要得“民心”,就必须施行“德政”,因而提出了“敬德”的思想,具体内容有()。
A.敬天B.保民C.敬祖宗D.敬地答案: 敬天,保民3、()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奠基期。
A.殷商时期B.春秋战国时期C.秦汉时期D.南北朝时期答案: 春秋战国时期4、强调重人道而非天道的学派有()。
A.儒家B.道家C.法家D.墨家答案: 儒家,法家5、()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后世以儒为主的文化模式得到了制度上的保障。
A.秦始皇B.汉武帝C.刘邦D.董仲舒答案:董仲舒6、明清之际,以()为代表的一批启蒙思想家对封建专制主义和封建蒙昧主义进行了尖锐的批判。
A.黄宗羲B.顾炎武C.曹雪芹D.王夫之答案: 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7、中国传统文化是从史前开始的。
A.对B.错答案: 错8、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大致可以划分5个阶段,即萌芽期、奠基期、定型期、发展期和转型期。
A.对B.错答案:对9、五行学说最早见于《春秋》。
A.对B.错答案:错10、秦汉时期的中国文化由多元走向一统。
A.对B.错答案: 对第二章1、“姓”的造字结构反映的是汉族先民的()风俗。
A.抢婚B.群婚C.互婚D.买卖婚答案:群婚2、在古代,“姑”不可能包括对下列哪种人的称呼?()A.子女对父亲的姊妹的称呼B.媳妇对婆婆的称呼C.女婿对岳母的称呼D.侄女对伯母的称呼答案:侄女对伯母的称呼3、“昏”是“婚”字的古字形,这个字的本义是()。
A.昏暗B.婚姻C.黄昏D.头晕答案: 黄昏4、在魏晋以前,()穿裙装。
A.女人B.男人C.男人和女人D.贵族答案: 男人和女人5、古代有所谓的“右衽”和“左衽”,右衽就是()。
A.左领压住右领B.右领压住左领C.左领和右领对齐D.左领和右领错开答案: 左领压住右领6、探究汉字,可以发现许多民族文化,风俗习惯等。
传统文化的魅力,濡染着我们的心灵
文化自信来源
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的 重要来源,激励着人们 对自身文化的认同
培养道德品质
传统文化传承创新
传统文化有助于培养人们 的道德品质和文化修养, 塑造着人们的行为准则
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是 文化发展的关键,继承与 发展相辅相成
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是文化发展的关键,要在继承 中发展,在发展中传承。只有不断创新,传统文化才 能与时俱进,焕发出新的生机。
推动文化交流 促进国际文化交流
传统文化对社会进步的推动
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价值观念,对社会进步 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在现代社会,传统文化依然具有 不可替代的价值,为社会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资源。
传统文化对社会进步的推动
智慧启示
传统道德观念 家风家训传承 礼贤下士的传统
价值观念
孝悌忠信等核心价值观 儒家思想的延续 社会和谐的重要原则
弘扬传统价值 传递文化精神
加深文化互动 促进文明多元发展
传统文化对文化自信的提升
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传承,有助于提升民族文化自信, 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舞台。中华传统文化作为中国 走向世界的独特标识和软实力,展现了中国人民的文 化自信和自豪感。
传统文化对文化自信的提升
坚定文化自信 展现中国文化魅力
传承文化传统 弘扬中华文化
01 强调和谐共处
02 倡导互助互利
03
● 04
第四章 传统文化在当代的现 实意义
传统文化对文明交流的贡献
传统文化作为促进不同民族相互交流的桥梁,在当今全球化背景下发挥着重要作用。传 统文化的文明传承和交流,有助于增进各民族之间的了解与尊重,促进和谐共存。
传统文化对文明交流的贡献
促进文明交流 不同文化相互借鉴
第三章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体
第三节 诸子文化
以人为本 ——惠普之道
有着近60 年历史的惠普公司已经发展成为世界著名的计算机、通信及测量用品生产厂商,一贯以卓
越的质量和完善的技术支持而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两个事实就足以令惠普公司无比自豪:一个是,在美国,惠普被人们称为“使硅谷诞生的公司”; 另一个是,1983 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访问美国时,只提出参观一家公司——就是位于加利福尼亚州斯 坦福大学附近的惠普公司。是什么为惠普赢得了如此崇高的声望呢?如果你以这个问题来请教任何一个 惠普公司员工,无论是来自中国惠普还是惠普公司美国总部,他一定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是惠普之 道。”
第一节 儒家文化
智慧圆融
孔子有一个弟子叫子夏。有一天,他问孔子有关他的一些同学们的修养情况。
他问道:“老师,颜回为人怎么样?” 孔子沉吟了一下答道:“颜回的仁爱之心比我要好。”
案
“那子贡呢?”子夏接着问。 “他呀!他的辩才比我好。”孔子笑着说。 “那子路呢?”子夏又接着问。
例
孔子开心地笑着说:“要说勇武精神,我们都不如他。”
儒家智慧,能洞悉生命的玄奥,是修身养性的金科玉律,修齐治平一路通达顺畅;儒家智慧,能体 悟人性的复杂,是儒君雅士的行为准则,为人处世一生圆融潇洒。
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历代儒家学者不断地根据时代的需要积极发展儒学,用儒学进行教化。儒学是 发展的、开放的、动态的,是众多儒学家共同努力的结果,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
分 析
第三节 诸子文化
二、法家文化及其影响
法家是先秦诸子中对法律最为重视的一派,他们在法律界及法理学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并提出了 一整套的理论和方法。法家的理论基础及其提出的一系列法令制度为秦朝制定各项政策提供了相当有效 的理论依据。法家文化对后世的政治也有深远的影响,他们主张“以法为本”“法不阿贵”等,这些思
中国传统文化之1
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 物虽小,无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惟贤 惟德,可以服人
亲所好
力为具
亲所恶
谨为去
• 西方童年天堂、中年战场、晚年坟墓 • 中国少年积福、中年造福、晚年享福
身有伤
贻亲忧
德有伤
贻亲羞
•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 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 富士康跳楼。因心理问题带来对自我身体、生命的 伤害。 • 一旦身体不好,会有很多人伤心的,哭的,但一旦 你得了一个长期的病,就不会理的,得了一年,看 你的人会越来越少,得3年,估计谁也不会理你了”。 为了自己也要保重身体。 • 一个人优秀有德行有成绩,父母亲友会骄傲。立身 有毁,德行有伤,会给父母带来的心理伤害,让父 母亲友羞愧。
• “汝今既知非,将向来不发科第,及不生子之相, 尽情改刷,务要积德,务要包荒,务要和爱,务要 惜精神。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 今日生,此义理再生之身。夫血肉之身,尚然有数, 义理之身,岂不能格天。太甲曰:‘天作孽,犹可 违;自作孽,不可活。’诗云:‘永言配命,自求 多福。’孔先生算汝不登科第,不生子者,此天作 之孽,犹可得而违;汝今扩充德性,力行善事,多 积阴德,此自己所作之福也,安得而不受享乎?” • “《易》为君子谋,趋吉避凶。若言天命有常,吉 何可趋,凶何可避?开章第一义,便说:‘积善之 家,必有余庆’。汝信得及否?”
•
5、孩子的一切要由你来决定,切不可给他一点儿自由, 他的行踪你要密切注视。他如果有日记,一定要设法查 看;他如果有信件,一定要审查。这样做能在他心里造 成他不是人的感觉,造成他是一个受人操纵的木偶的感 觉。一个怀疑自己不是人的人是绝不可能奋发上进的。 • 6、要学会迁怒的本事。单位上遇到不顺心的事,回来 后要想方设法找理由给孩子泼狗血。无论什么事都归功 于孩子的过错然后教训他,并制止他流眼泪。这样做可 以有效地打击孩子的自尊心,增强孩子的自卑感,同样 可以造成他不是人的感觉。 • 7、当众出孩子的丑。前6条都是在家庭里的“单练”, 真正要彻底毁掉他,这第7条才是杀手锏。你一定要当 着外人(或同学或亲友或邻居)损他,贬他,让他无地 自容。从心理学角度讲,这样做能使一个人产生惧怕社 会的心理,产生自惭形秽的念头。而一个惧怕社会和自 惭形秽的人是很难立足于社会的。 • 您掌握了以上7条,就基本上可以毁掉自己的孩子了。 当然,还得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做到运用自如,这 样才能将你的孩子彻底毁掉,使他终身一事无成。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中国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
1,中国文化:中国疆域内从古到今,世代 相传的56个民族共同创造的文化; 相传的56个民族共同创造的文化; 2,中国传统文化: "传,传也,以传示后人也."(刘熙: 《释名》) "统,继也."(颜师古:《汉书》) 1840年以前的中国传统思想,道德,艺术, 1840年以前的中国传统思想,道德,艺术, 习俗,制度,科技等;
2,文化的多样性: 文化的多样性: 不同的地理环境,人们选择了不同的生 活方式,如农业,打猎,采集,林业等; 3,文化的半封闭性: ,文化的半封闭性: 一方面由于地理障碍,阻隔了中国文化 的对外开放; 另一方面由于内部地理条件优越,自给 自足,无求于人,优越感和自我陶醉感禁 锢着中国人. 锢着中国人.
五行配天干:甲乙为木,丙丁为火,戊己为土, 庚辛为金,壬癸为水 五行配地支:寅卯为木,巳午为火,申酉为金, 亥子为水,辰戌丑未为土; 生辰八字:年,月,日,时的天干地支; 生辰八字:年,月,日,时的天干地支; 《周易》:蕴含中国各家哲学思想; 《周易》:蕴含中国各家哲学思想; 阴阳学说:最初指日光的向背 阴阳学说:最初指日光的向背 阳爻—— 阳爻—— 阴爻— 阴爻— — 组成八卦: 乾 坤 震 巽 坎 离 艮 兑
三,社会政治结构:血缘宗法制度 三,社会政治结构:血缘宗法制度 社会人群的结合方式: 血缘:宗族亲戚; 血缘:宗族亲戚; 地缘:邻里乡亲; 地缘:邻里乡亲; 业缘:社会分工; 业缘:社会分工; 血缘宗法制度:产生于氏族社会末期, 成熟于西周时期; 1,嫡长子继承与家天下的延续 天子:嫡长子,大宗 诸侯:庶子,小宗 (大夫,士类推)
3,继承优秀传统,创造美好未来. 马克思:"人们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 马克思:"人们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 们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 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自己直 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 条件下创造." 梁漱溟:"认识老中国,建设新中国." 梁漱溟:"认识老中国,建设新中国." 方法:实事求是,辨证分析, 历史主义,批判继承. 历史主义,批判继承.
二,社会经济基础:农业自然经济 二,社会经济基础:农业自然经济 1,农业经济是社会的主体经济,农业文 ,农业经济是社会的主体经济,农业文 化成为文化的主要形态: "有道帝君"以农业为怀;"禹,稷躬 稼而有天下"; 2,农业文明长期延续,保证了中国文 化的持续性: 化的持续性: 原因:历代统治阶级重视农业,重农 原因:历代统治阶级重视农业,重农 是基本国策;入主中原的游牧民族从武力 上的征服者成为文化上的被征服者; 上的征服者成为文化上的被征服者;
2,家族制度与家国同构 家国同构:家庭,家族和国家在组织结 家国同构:家庭,家族和国家在组织结 构上都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以宗法制度 为基础的共同性. 3,专制制度严密 血缘宗法制度使中国人重视家庭生活, 亲族交往,道德规范,崇拜祖先,注重传 统.
四,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1,中国文化的雏形期—先秦时期 ,中国文化的雏形期— 原始文化:200万年前,远古猿人; 原始文化:200万年前,远古猿人; 旧石器文化:170万年前,元谋人,蓝 旧石器文化:170万年前,元谋人,蓝 田人,山顶洞人等; 新石器文化:约70万年前,仰韶文化, 新石器文化:约70万年前,仰韶文化, 大汶口文化,红山文化等; 三皇:伏羲,女娲,神农(炎帝); 三皇:伏羲,女娲,神农(炎帝); 五帝:颛顼,黄帝,帝喾,唐尧, 五帝:颛顼,黄帝,帝喾,唐尧, 虞舜;
"仁":孔子思想学说的核心 内涵:(1 内涵:(1)自我修养的根本原则;
三德:智,仁,勇; "力行近乎仁",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身以成仁."
(2)规范血亲关系的重要原则; )规范血亲关系的重要原则;
"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
(3)处理人际关系的准则;
"仁者爱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
(2)和而不同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2,孟子(前372—前289年)战国时期人, ,孟子(前372— 289年)战国时期人, 名轲,字子舆
(1)性善论:"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 性善论:"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 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 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2)仁政学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 仁政学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 轻.""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 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 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二,儒家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说文解字》:"儒,柔也,术士之称."
章太炎:儒,原为" 章太炎:儒,原为"需",是求雨的巫师; 胡适:儒:殷商的教士,以"治丧相礼" 胡适:儒:殷商的教士,以"治丧相礼"为业; 孔子:"吾与史,巫同涂而殊归也" 孔子:"吾与史,巫同涂而殊归也"; "吾求其德而已". 吾求其德而已" "九儒十丐":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 "九儒十丐":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 七猎八民九儒十丐
2,广义文化与狭义文化 广义文化: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创造的 广义文化: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创造的 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又称为 "大文化"; 梁启超:"文化者,人类心能所开释出来 之有价值的共业也."(《什么是文 之有价值的共业也."(《什么是文 化》) 狭义文化: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又称 狭义文化: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又称 "小文化".
三,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和方法 意义:1,有助于更深刻地认识民族自身; 意义:1,有助于更深刻地认识民族自身; 2,有助于更好地提高个人素质; 成功名人与传统文化: 毛泽东"读古书使他的知识更广博,更增 毛泽东"读古书使他的知识更广博,更增 加了他的伟大."(周恩来) 杨振宁70岁时诵词:"形骸已与流年老, 杨振宁70岁时诵词:"形骸已与流年老, 诗句犹争造化工"(陆游) 贝聿铭,钱学森等;
1,孔子(前551 ,孔子(前551 —前479年)春秋 479年)春秋 末期人,名丘, 字仲尼
儒家的主要经典
五经: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七经:诗,书,礼,易,春秋,论语,孝经; 七经:诗,书,礼,易,春秋,论语,孝经; 九经:诗,书,易,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公 九经:诗,书,易,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公 羊传,春秋毂梁传,春秋左氏传; 十三经:诗,书,易,周礼,仪礼,礼记,春秋 十三经:诗,书,易,周礼,仪礼,礼记,春秋 公羊传,春秋毂梁传,春秋左氏传,论语,孝 经,尔雅,孟子; 四书:孟子,中庸,大学,论语; 四书:孟子,中庸,大学,论语;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祖述尧舜,宪章文武."
3,农业经济中的多元化成分,使中国 文化具有包容性 文化具有包容性 纵:远古村社经济--明清乡族经济; :远古村社经济--明清乡族经济; 秦汉的贵族分封--明代的藩王勋戚; 秦汉的贵族分封--明代的藩王勋戚; 横:农业内有手工业,商业等; "农家以粟易械器,纷纷然与百工交易, 百工之事固不可耕且为之."(孟子) 学派: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 学派: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 地域:齐鲁,荆楚,吴越,三晋文化等; 地域:齐鲁,荆楚,吴越,三晋文化等;
第二章
中国古代哲学
一,中国远古哲学思想 萌芽于殷周之际,发展于春秋时期; 《尚书》:中国最早的帝王术; 《尚书》:中国最早的帝王术; 五行学说:水,火,木,金,土; 五行学说:水,火,木,金,土; 五行相生相克:"五行无常胜"(孙子) 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 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 生木; 相克: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 相克: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 克水;
3,董仲舒(前179—前104年)西汉时期 ,董仲舒(前179— 104年)西汉时期 哲学家 (1)大一统说:"王者也天下为家,据 大一统." (2)天人感应说:"王权神授","天 不变,道亦不变." (3)三纲五常说: 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五常:仁,义,礼,智,信. 五常:仁,义,礼,智,信.
青铜器文化:夏商周时期,货币,文字, 青铜器文化:夏商周时期,货币,文字, 历法,青铜,玉器等,从神本走向人本; 多元文化: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学术 多元文化: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学术 思想界的众多学派,儒,道家等; 2,中国文化的定型及强化期—秦至明 ,中国文化的定型及强化期— 秦文化: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大一 秦文化: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大一 统文化,汉民族文化成为主体文化; 汉文化:开拓进取,有容乃大,汉代经学; 汉文化:开拓进取,有容乃大,汉代经学; 魏晋文化:多元文化,宗教,五言诗,书 魏晋文化:多元文化,宗教,五言诗,书 法,绘画等,魏晋玄学; 法,绘画等,魏晋玄学;
(4)重要的施政方针.
"克己复礼为仁", "天下归仁" 恭,宽,信,敏,惠
"礼":孔子倡导的人伦原则 内涵:一种社会行为规范 内涵:一种社会行为规范 (1)维护社会宗法等级制度:"为国以礼" (2)规范个人行为礼节:
"博学于文,约之以礼" "பைடு நூலகம்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