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作品选期末重点
魏晋南北朝文学-重点难点
魏晋南北朝文学-重点难点古代汉语文学 2022-03-17 06:59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第一章建安风骨名词解释:建安风骨建安诗坛,指汉末魏初时期诗歌。
这一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五言诗兴盛、七言诗奠基的阶段。
此时期作家众多,诗作丰富,在中国诗歌史上第一次掀起了文人诗歌的创作高潮,并形成了被称为“建安风骨”的时代风格。
简述曹操诗歌思想内容及创作成就。
一、曹操诗歌创作的一大成就,是开创了文人“拟乐府”诗歌创造的全盛局面。
借古题写新事,如《薤露》、《蒿里》,乐府旧辞皆为挽歌,曹操却用悲凉苦恨之调。
二、悲凉沉雄的独特艺术风格,他的诗特别能表现出他的个性,有政治领袖人物的宏大气魄,本色质朴大抒情浓郁,表现了他高远的志、坚定的信心、卓越的毅力和雄伟的气势,悲歌慷慨,气韵沉雄。
如《短歌行》写得高远阔大,有君临天下之气度,与坚若盘石的信心和意志,能激发起读者积极向上的奋进精神。
简述曹丕诗歌的特点。
一、语言绮丽工练,抒情深婉细腻,形成了便娟婉约的纤丽清新风格。
如《燕歌行》全诗清词丽句,情思婉转,缠绵动人,准确成功地表现了一个思妇在漫漫长夜中牵念夫君的无限情意。
二、曹丕的抒怀之作,写得清俊悲凉,带有拟作性质,然更主要的是藉以抒发战乱中的一种苍凉情怀。
三、发志向记叙军旅的作品,如《黎阳作》气势高昂却亚于曹操。
简述王粲诗歌艺术特点。
王粲诗歌的艺术特点在于抒情深切,慷慨悲凉,文辞秀丽,局面阔大,抒情深切不但指情语凄婉动人,而且指诗中景物描写都笼罩渗透着诗人浓郁的感情色彩。
取景开阔宏大,具有豪放之美。
试论曹植诗歌的艺术成就。
思想内容:曹操的诗歌创作分前后两个时期:一、前期多抒发远大理想和宏伟抱负,如《白马篇》通过一个青年英雄的机智勇敢英勇卫国的精神,来表现自己对壮烈事业和战斗生活的憧憬。
全诗塑造了一个武艺高强的爱国勇士形象,颂扬了他视死如归的献身精神,也寄托了诗人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二、后期的作品多是表现自己壮志难酬,倍受压抑的郁愤心情。
古代文学史(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文学复习重点一、填空1、刘勰《文心雕龙》称赞左思“尽锐于《三都》,拔萃于《咏史》”。
2、魏晋南北朝文学的自觉,还表现在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繁荣。
(魏)曹丕的《典论·论文》、(西晋)陆机的《文赋》、(梁)刘勰的《文心雕龙》、(梁)锺嵘的《诗品》等论著以及(梁)萧统的《文选》、(陈)徐陵的《玉台新咏》等文学总集的出现,形成了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高峰。
3、诗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出自曹操的《步出夏门行﹒龟虽寿》。
陆机的《拟古诗》12首,是模仿《古诗十九首》写成的。
4、建安七子中年辈最长者为孔融,其创作“体气高妙,有过人者”,尤为擅长书信体散文。
七子中文学成就最高者是王粲,其代表作为诗歌《七哀诗》三首和赋作《登楼赋》。
5、在汉魏六朝文学史中,有两对兄妹的创作很有名,分别是班固、班昭与鲍照、鲍令晖。
6、后人写哀念亡妻的诗以“悼亡”为题,是受了晋代诗人潘岳的《悼亡诗》影响。
7、曹植的生活与创作以曹操死为界分前后两个时期。
其前期的代表诗作是《白马篇》,后期的代表诗作是《赠白马王彪》。
8、曹丕,谥魏文帝,有作品集《魏文帝集》,其成就主要在诗歌上,创作了现存最为完整的七言诗《燕歌行》。
9、在中国诗歌史上,有“魏三祖”之说,指的是魏武帝曹操、魏文帝曹丕和明帝曹叡。
10、南北朝时的北方文人,郦道元创作了《水经注》,杨衒之创作了《洛阳伽蓝记》。
11、我国现存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是曹操的《步出夏门行﹒观沧海》。
12、魏晋南北朝文学的自觉,还表现在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繁荣。
(魏)曹丕的《典论·论文》、(西晋)陆机的《文赋》、(梁)刘勰的《文心雕龙》、(梁)锺嵘的《诗品》。
13、南朝文学,诗歌走向了格律化,其突出的表现是沈约的“四声八病”说。
14、西晋太康、元康时期,诗坛出现了一些诗人,总称为“三张二陆两潘一左”。
“二陆”即陆机和陆云,“两潘”即潘岳和潘尼,“一左”即左思。
15、《七哀诗》中“西京乱无象”中的“西京”是指现在的西安。
中国古代文学史 魏晋南北朝隋唐文学 文学史期末考试参考答案整理 总版
中国古代文学史魏晋南北朝隋唐文学文学史期末考试参考答案整理总版请尊重原版,答案仅供参考,勿依靠中国古代文学史(魏晋南北朝隋唐文学)文学史期末考试答案整理(总版)1.建安诗歌的特征。
建安文学是指从汉末建安元年起始到曹魏前期,指曹氏三祖阶段的文学,其中诗歌的成就最高,乐府诗向文人诗转化,五言诗达到了成熟,开启了文人诗的时代,并建立了“建安风骨”这一诗美典范。
建安诗歌的要紧特点有其独特的时代特征,1.政管理想的高扬是当世文人的写作特点之一;东汉末年的动乱,使当时的文人饱受乱离之苦,也激起了他们的政治热情,建功立业、扬名后世,成为当时文人的共同追求。
2.其次一具建安诗歌的主题是人一辈子苦短的哀叹。
其造成的要紧缘故同为社会的动乱及造成的生灵涂炭的结果;3.建安诗歌的特征还包含了强烈的个性表现,在举行诗歌创作的时,别肯效法前贤或同辈,多为另辟蹊径,努力展现自个儿的风格。
如曹操诗的古直悲凉,气韵雄沉,曹丕诗的便娟婉约,有文士气,曹植的“骨气奇高,辞藻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等等。
4.其次建安诗歌还有一具重要的特征算是其带有浓厚的悲剧XXX彩。
又由于建安诗人处于时代和个人的双重悲剧的交汇点上,都敢于正视苦难的社会与人一辈子,勉励自个儿及他人惜时如金,及早建功立业,赢得别朽声名的积极向上的特征。
2.建安诗歌与正始诗歌的异同。
建安七子阶段,处于曹魏政权创立之期,同样也是鼎盛之期,文士也是政权的把握者,此刻的诗风是把咏叹世事哀坚和建功立业的渴望结合在一起,一三曹为中心形成了大方悲壮的“建安风骨”。
而曹魏后期,政局混乱,曹芳、曹髦等皇帝既荒淫无度又昏庸XXX,司马懿父子掌握了政权,废曹芳,弑曹髦,大肆诛杀异己。
此刻文人的处境和命运与建安阶段大别相同。
许多文人被司马氏杀害,或者躲避司马的统治却也大部分别得善终。
正始阶段的诗人,政管理想降潮,普遍浮现危机感和幻灭感。
此刻诗歌的风格也就与建安阶段迥异了,反应民生疾苦和抒发豪情壮志的作品减少了,抒写个人忧愤的诗歌增多了。
古代文学史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文学(重点)
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绪论文学——先秦: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秦汉:董仲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开办学校,经学魏晋:道家思想崛起并与黄老思想结合形成玄学,外来佛教开始确定地位第一章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一、1、建安:汉献帝年号。
文学史上的“建安”:汉末到魏初的一段时期(曹植死为止)。
2、《步出夏门行•观沧海》是我国现存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第一首纯粹写景的山水诗)。
3、《燕歌行》是我国现存第一首成熟的七言诗(现存最早的完整而又成熟的七言诗)。
一韵到底(缺少变化):押韵不成熟的标志。
4、《典论•论文》为我国文学史上第一篇文学理论专论。
5、曹丕的诗文开婉约纤丽一路,兼有情美、景美、辞美、韵美的艺术特点。
6、王粲创作主题:(1)去国怀乡;(2)怀才不遇。
7、蔡琰(蔡文姬)《悲愤诗》:自传体——诗史价值——场面描写——心理倾诉二、建安文学的基本特点:真是地反映了现实的动乱和人民的苦难,抒发建功立业的理想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同时也流露出人生短暂,壮志难酬的悲凉幽怨的情感。
在艺术精神上继承汉乐府的现实主义传统,形式上亦带有鲜明的民歌风调。
作品内容充实,意境宏大,,笔调朗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个性特征,形成了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艺术风格。
文学史上称之为“建安风骨”或“汉魏风骨”。
三、建安风骨形成因素:(1)时代因素:天下纷乱,生灵涂炭;群雄角逐,各骋才智。
(2)思想因素:儒学定于一尊的地位趋于动摇,道家和刑名之学兴起。
(3)文人因素:生命意识,悯时情怀,理想张扬,个性风发。
(4)文学因素:汉乐府的健朗风格,文人五言诗(《古诗十九首》)的幽怨情调。
四、曹操诗特点:古直悲凉,气韵沉雄;文特点:清峻通脱,自开风气文学上的突出成就:(1)四言诗,于三百篇外,自开奇响;五言诗“借旧乐写时事”,堪称“汉末实录”,继承并发展了《诗经》和汉乐府的诗歌传统;(2)散文创作方面,鲁迅称之为“改造文章的祖师”。
五、曹植——前期多抒写建功立业的人生理想、战乱萧条的社会现实以及游荡宴乐的公子生活,洋溢着青春气息,体现济世精神;后期诗文以抒写身世之感为主,自伤不遇,复痛心于亲友离散的遭遇,艺术上多深于寄托,语悲而调爽。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整理(魏晋南北朝)
中国古代文学史李斯《谏逐客书》艺术特色论证充分,说理严格,多用铺陈排比,音节铿锵,气势奔放富于文采,讲究辞令特点贾谊(西汉第一个重要政论作家)《过秦论》(开汉代“史论”文章之先河)1、主要内容:上篇总论秦朝兴亡,肯定建立的功业,也指出亡国的根本原因是统治者仁义不施,不明白“攻守之势异也”;中篇揭露统治者奢侈扰民,重点批评秦二世之过;下篇先说陈涉起兵时,秦兵不加防守,反而出兵东征,使子婴孤立无良辅;次说由于实行堵塞言路的高压政策,使得“忠臣不谏、智士不谋”,不能及时纠正朝廷过失;最后总结秦朝灭亡的教训。
总体上否定了秦朝以霸道治国的做法,贯穿着民本意识,旨在为汉王朝提供治国的借鉴。
2、艺术特色:(1)文风雄健畅达,善用铺排、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造成一种气势。
(2)对偶句错落有致,合乎语言的自然节奏(3)对比的手法,上篇以“秦得天下之速”与“失天下之易”对比,更强调“仁义不施”比本身的实力强弱更重要。
3、评价:贾谊是汉初最重要的思想家和最杰出的文人,其政论散文阐明其治国的思想和方略,体现了汉初知识分子积极用世的人生态度和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代表了汉初政论散文的最高成就,标志着中国政论散文发展的新阶段。
4、骚体赋《吊屈原赋》、《鹏鸟赋》晁错与贾谊相比,更受法家思想的影响大,文章更为沉稳老到,议论问题更能具体深入,也更为理性实际。
重视理性分析,逻辑性强,论辩有力。
枚乘《七发》楚太子有疾,而吴客往问之,曰:“伏闻太子玉体不安,亦少间乎?”太子曰:“惫!谨谢客。
”今夫贵人之子,必宫居而闺处,内有保母,外有傅父,欲交无所。
饮食则温淳甘膬,脭醲肥厚;衣裳则杂遝曼暖,燂烁热暑。
虽有金石之坚,犹将销铄而挺解也,况其在筋骨之间乎哉?故曰:纵耳目之欲,恣支体之安者,伤血脉之和。
且夫出舆入辇,命曰蹶痿之机;洞房清官,命曰寒热之媒;皓齿蛾眉,命曰伐性之斧;甘脆肥脓,命曰腐肠之药。
于是太子据几而起,曰:“涣乎若一听圣人辩士之言。
两汉魏晋六朝文学复习要点
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学复习要点一、名词解释:汉赋:是汉代在远承《诗经》赋诵传统、近仿《楚辞》的基础上,兼收战国纵横家铺张恣肆的文风和先秦诸子作品的相关因素综合而成的一种新文体。
“劝百讽一”:语出西汉末杨雄的《法言》。
“劝”是鼓励的意思,“讽”即讽谏。
其意是说赋中鼓励的成分过多,淹没了篇末的讽谏主旨,本末倒置,结果欲讽反劝,适得其反,助长了帝王的奢侈心理。
这是杨雄对汉大赋的批评。
乐府:本是古代掌握音乐的官署机构,秦代已有之。
汉代设立的组织文人创作朝廷所用的歌诗并负责搜集各地歌谣的音乐管理机关。
六朝时,人们把合乐的歌辞、袭用乐府旧题或模仿乐府题材写成的诗歌统称为“乐府”,于是乐府演变成为一种诗体名称。
沿用到后世,涵义近一步扩大,如宋人把词,元、明人把散曲也称作乐府。
《古诗十九首》:最早见载于萧统编的《文选》,因作者佚名,时代莫辨,风格相近,萧统泛题为“古诗”。
诗非一人一时之作,作者是中下层文人,创作时代为东汉末年的桓帝、灵帝之世,思想内容呈现出复杂的时代特点,都带有生命意识觉醒后的伤感色彩。
艺术上浑然天成,言近旨远,语短情长,耐人寻味。
是汉代文人无言诗成熟的标志,其内容多写游子之歌和思妇之词。
建安风骨:汉末建安时期,以三曹、七子、蔡琰为代表的作家亲身经历了汉末动乱的社会现实,目睹了民生的苦难,因而大都既有远大的政治理想与抱负,其作品大都呈现出高扬理想、忧时伤世、充满个性、富有悲剧色彩的特征,这种特点也就是后世所称的“建安风骨”。
真实地反映了现时的动乱和人民的苦难,抒发建功立业的情怀又流露出人生苦短、壮志难酬的幽怨,带有悲剧色彩,意境宏大,笔调畅朗,从而形成的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艺术风格。
以“三曹”、“七子”和蔡文姬为代表。
三曹:曹操及其子曹丕、曹植构成的文学家族。
他们在诗歌中书写自己的政治抱负和乱离的社会场景,悲歌慷慨,是汉魏风骨的代表诗人,在五言诗歌发展史上处于承先启后的重要地位。
曹植被誉为“建安之杰”。
魏晋南北朝级唐代古文史复习资料(核心考点)
二、魏晋南北朝1、建安风骨指建安诗歌的风格特色,所谓“风”主要指建安诗歌反映社会动乱,抒写理想壮志的现实内容,“骨”主要是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艺术特色。
两者结合指建安诗歌内在的生气和感染力,以及语言表达上的刚健的特点。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提出风骨,虽然没有直接论述“建安风骨”,但他无疑是将建安文学作为风骨的典型来看待,后来钟荣在《诗品》中则直接用了“建安风力”一词。
后世的作家在反对片面追求形式和单纯的修辞之美,而强调文学的热情和内在的感染时,往往就标举“建安风骨”的旗帜,如陈子昂。
在文学发展史上起了积极的作用。
(《时序》“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哀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也。
”)2、正始文学(诗歌)正始是魏废帝曹芳的年号,但习惯上所说的“正始文学”,还包括正始以后直到两晋立国这一段时期的文学创作。
正始时期著名的文人,有所谓“正始名士”和“竹林名士”,前者代表人物是何晏、王弼、夏侯玄。
后者又称“竹林七贤”,指阮籍、嵇康、山涛、王戎、向秀、刘伶、阮咸七人。
其中嵇康、阮籍的文学成就最高。
所谓“嵇志清峻,阮旨遥深”,即是他们的主要特色。
3、建安文学建安是汉献帝的年号,这一称谓包括了其后若干年的文学创作,习惯上就称为“建安文学”。
这一时期,文坛上涌现了大量的作家,“三曹”“七子”和蔡琰是其中的代表。
他们都曾被卷入极度动乱的时代漩涡,生活和思想都有较大的变化。
一,他们继汉乐府之后,打破了汉代文人诗歌消沉的局面,第一次掀起了文人诗歌的高潮,二,他们直接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以反映社会动乱和抒写报国壮志的充实内容,慷慨悲凉的情辞和苍劲雄浑的风格形成了“建安风骨”,对魏晋南北朝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我国古典诗歌也从此摆脱了四言格局,完善了五言体制,开创了七言新体,这一时期,赋与散文也表现出新的面貌。
4、咏怀诗阮籍所作。
有五言诗八十二首,四言诗十三首,前者尤为著名。
它开创了中国政治抒情组诗的先河,在中国诗歌史上占有崇高的地位。
魏晋南北朝期末考试必考重点——古代文学(于非版)
魏晋南北朝期末考试必考重点——古代文学(于非版)第一篇:魏晋南北朝期末考试必考重点——古代文学(于非版) 古代文学史于非版魏晋南北朝蔡琰蔡文姬五言《悲愤诗》中古诗歌史上第一首文人创作的自传体五言长篇叙事诗ϖ田园诗陶渊明:魏晋南北朝时期成就最高的诗人。
ϖ山水诗谢灵运(大谢):第一个大力写山水诗的诗人曹丕代表作《燕歌行》(现存文人诗中最早的完整而纯粹的七言诗)曹植第一位大力写作五言诗的文人ϖ王粲在“七子”中文学成就最高,被刘勰称为“七子之冠冕。
”(《文心雕龙·才略》)他诗赋并茂,诗以《七哀诗》为代表,描写了汉末**的现实,抒发了自己流落他乡,有志难骋的悲哀。
ϖ蔡琰(“文姬归汉”)五言《悲愤诗》(真作)中国诗歌史上第一首文人创作的自传体五言长篇叙事诗。
建安风骨指建安时期曹氏父子、建安七子等人的诗歌风格。
他们继承并发扬了《诗经》、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一方面反映**时期百姓的苦难,一方面抒发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作品内容充实,意境宏大,笔调朗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个性特征,呈现出慷慨悲凉,清新刚健的风格特征。
文学史上称之为“建安风骨”或“汉魏风骨”。
“竹林七贤”:阮籍(阮步兵)、嵇康(嵇中散)、阮咸、山涛、向秀、刘伶、王戎阮籍《咏怀诗》开创了中国五言抒情组诗的体例,对后代左思《咏史》,陶渊明《酒》陈子昂《感遇》、李白《古风》有深刻的影响,对五言诗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三张:张载、张协、张亢(张华)二陆:陆机、陆云兄弟两潘:潘岳、潘尼叔侄一左:左思陆机世称“陆平原”。
他的《文赋》是中国文学理论发展史上第一篇系统的创作论。
左思其《三都赋》颇被当时称颂,造成“洛阳纸贵”。
《三都赋》与《咏史》诗是其代表作。
ϖ左思《咏史》诗的贡献“咏史”之名,起于班固。
打破了传统的写法,将咏史与咏怀紧紧地结合起来,形成了一种以史事抒怀的具有独创性的表达方式,开创了咏史诗创作的新路。
有“左思风力”之称。
刘琨“闻鸡起舞” “枕戈待旦”郭璞《晋书·郭璞传》称“词赋为中兴之冠”。
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魏晋南北朝文学)
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魏晋南北朝文学)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一、填空题:1、“三曹”是指▁▁▁▁▁、▁▁▁▁▁、▁▁▁▁▁,曹操的使馆,用的全是▁▁▁▁▁旧题。
曹丕的▁▁▁▁▁▁▁是一篇文学批评专论。
《桃花园记》的作者是▁▁▁▁▁。
(曹操,曹丕,曹植;乐府;《典论·论文》;陶渊明)2、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院瑀、应暘和刘桢,称之为▁▁▁▁▁。
(“建安七子”)3、被钟嵘誉为“譬人伦之有周孔,磷羽之有龙凤”的诗人是▁▁▁▁▁。
(曹植)4、▁▁▁是一个集南北文学之大成的诗人,被誉为南北朝民歌之“双璧”的是▁▁▁和▁▁▁,魏晋南北朝的小说可分为▁▁▁▁▁和▁▁▁。
(庾信,《西洲曲》,《木兰辞》,志人小说,志怪小说)5、依据南朝乐府民歌产生地狱,可以分为▁▁▁▁▁和▁▁▁▁▁两类。
(吴声歌,西曲歌)二、名词解释:1、建安风骨:以三曹、七子、以及蔡琰所构成的建安文学,直面淋漓的鲜血,深刻反映了汉末动荡的社会现实以及人民的深重苦难,同时又表现了他们强烈的责任感和作家的社会良心,慷慨悲凉,风格遒劲,被成为“建安风骨”,成为后代文学的一个重要武库和精神资源。
2、永明体:南朝齐永明年间由沈约等创立的声律与对偶互相配合不具有格律的新体诗叫永明体。
3、“竹林七贤”:魏正始年间,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王戎,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谓之“竹林七贤”。
4、“梁鼓角横吹曲”:所谓“横吹曲”是北朝北方民族一种马上演奏的军乐,因为其乐器有“鼓”和“乐”,所有叫“梁鼓角横吹曲”。
5、三曹:6、建安七子:“建安七子”是指围绕在曹氏父子周围的七位著名作家,他们是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暘和刘桢。
7、山水诗:东晋末年由谢灵运所创造的以自然山水风景和各种风物为描写对象的诗歌类型。
8、田园诗:东晋末年由陶渊明开创的以农村田园风景和田园生活为吟咏对象的诗歌类型。
9、咏史诗:东汉时期,由班固开创的以历史事件为吟咏对象的诗歌类型。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魏晋南北朝文学应用类重重点归纳总结
1、建安风骨形成的主要原因:@建安时代,连年战乱,经济萧条,人口剧减,民生凋敝。
@汉末的动乱现实一方面给建功立业提供了可能,激发士人们积极进取的强烈愿望,一方面又是人命危浅、朝不虑夕,给士人带来岁月不居、人生无常的深沉叹息,因而形成慷慨任气,以悲凉为美的风尚。
@在思想方面,这时期由于儒学的传统地位发生动摇,士人从经学桎梏中解脱出来,发现了自我,重感情欲望、重个性表现,所以在文学上一改汉代诗学是经学附庸的传统,而转向非功利的抒情,有强烈的主管色彩。
在形式上已达到五言诗的成熟境地,追求辞采华美,但又不假雕饰,情之所至色彩缤纷,在中国诗歌史上第一次掀起了文人诗歌的创作高潮。
2、曹操的诗歌创作成就:(动乱板荡的时局,戎马倥偬的经历,交织在他的诗歌中,形成了他古直悲凉、慷慨沉雄的艺术风格)@开创了文人拟乐府诗歌创作的全盛局面(自曹操首开以乐府古题自作诗的风气之后,建安诗人遂风起仿效);@他的诗有一种悲凉沉雄的艺术风格(他的诗歌能表现出他的个性,有政治领袖人物的宏大气魄,本色质朴但抒情浓郁,表现他的高远的志向、坚定地信心、卓越的毅力和雄伟的气势,悲歌慷慨,气势沉雄);@总之,曹操的诗大都写的高原阔大,语言质朴,气势雄伟,有君临天下之气度,与坚若磐石般的信心和意志,能激发起读者积极向上的奋进精神。
3、曹植诗歌的思想内容:@前期多抒发其远大理想和宏伟抱负,在书写志向和抱负的同时,也常常弥漫着战乱环境所赋予的悲凉慷慨情思和人生无常的叹息,有一种苍凉意味;@后期则多是表现自己壮志难酬,备受压抑的郁愤之情。
4、曹植诗歌的艺术成就:@描绘了广阔的社会人生,表达了自己丰富的思想和感情;@内容充实丰富,多慷慨悲愤之气,在艺术表现上又生动形象,注意辞藻华美、对仗工整和音韵流畅,形成了华丽琦焕且浑厚雄健的艺术风格,即华丽壮大,达到建安诗歌的最高峰;@语言华美,主要表现在浓烈的感情色彩和鲜明的声色上,声色鲜丽、美轮美奂;@注意对称回环之美,注意语言锤炼;@善于起调,工于发端,在全篇之首,用一警策之语,振起全诗。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注》魏晋南北朝部分
三、西晋诗歌
艺术特点:一是它的结构很奇特。一般咏 史诗多借史实以言志,少用比兴,而这首诗 和其八“习习笼中鸟”却采用了比兴。二全 诗皆以上下、大小、高低、贵贱、贤愚等正 反对比,来说明阴阳易位,贤愚颠倒的极不 合理的事实,达到讽喻的最佳效果。
一、建安诗赋
3、王粲的《七哀诗》共三首,这是第 一首叙事诗,记述了诗人离开长安到荆州 途中所见所闻,深刻描述了东汉末年军阀 争战,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人民苦不聊 生的悲惨情形。诗人面向血淋淋的现实生 活,毫不掩饰地加以暴露,充满悲愤之情 的血和泪的控诉。
一、建安诗赋
《七哀诗》,可说是“建安风骨”的代表 作。这固然主要是社会原因,但和“粲性躁竞” 的个性气质也分不开。因此王粲的诗中哀怨悲 惨的气氛,胜于慷慨悲壮之气。当然,这不一 定是王粲诗的缺点,反之,这种尽性缘情之作, 正是六朝缘情绮靡诗风的开始, 比“哀而不 伤”的温柔敦厚诗教有很大的突破。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注》
第三编:魏晋南北朝
主讲教师
刘孟虎
一、建安诗赋
(一)背景知识 从魏晋开始,历经南北朝,是中国文学 中古期的第一段。五古在魏晋南北朝进入高 潮,这段文学是以五七言,古近体诗的兴盛 为标志的。期间,文学的自觉性和创作的个 性化,在这些变化中是最有意义的。
一、建安诗赋
这期间宫廷起着核心的作用,以宫廷 为中心形成了文学集团。集团内部的趋同性, 使文学在不同时间内呈现出一种不同群体性 的风格,从而使文学发展的阶段性相当明显。 文学家族的大量出现,与政治的权力一起世 代相传。南朝以后逐渐减少。
魏晋南北朝文学期末复习资料
魏晋南北朝文学期末复习资料(根据老师的考点总结的,有的不考就直接略过了。
大家期末加油↖(^ω^)↗)绪论第一节文学的自觉与文学批评的兴盛一、文学自觉的标志第一、文学从广义的学术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一个门类。
(汉朝文学指学术,特别是儒学。
南朝文学有了新的独立于学术的地位,宋文帝立四学:文学、儒学、玄学、史学;有文笔之分。
)第二、对文学的各种体裁有了比较细致的区分第三、对文学的审美特性有了自觉的追求二、文学批评(一)人物品评到文学品评(二)文体辨析到总集的编纂萧统《文选》现存最早的文学总集。
《文选》自唐赢得广泛重视,形成“文选学”。
(三)文学理论体系的建立刘勰《文心雕龙》的出现标志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建立了完整的体系。
(四)新的文学思潮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中可以看到一种新的文学思潮,将文学从学术中区分出来,探索文学的特点、文学本身的分类、文学创作的规律、文学的价值。
三、这个时期文学创作的总特点:服务于政治教化的要求减弱,文学变成个人的行为、抒发个人的生活体验和情感。
(变现;赋,汉大赋---抒情小赋。
五言古诗汉末兴起《古诗十九首》。
诗人的努力方向在于诗歌的形式美,即,声律、对偶、用事等语言技巧,格律的完善。
古诗完善,新体诗得以形成,为近体诗和唐诗的兴盛做了铺垫。
)第二节动乱中文人的命运与文人风尚一、乱世中文学的思想感情人生短促、生命脆弱、命运难卜、祸福无常、个人的无能为力、从而形成文学的悲剧性基调、及放达、行为上的及时行乐、沉谜声色二、共同的文学主题(药酒)(一)生死主题:感慨人生的短促,死亡的不可避免,以及表现如何对待生、迎接死的思考。
(《古诗十九首》和汉乐府是这类主题的源头。
《与吴质书》《短歌行》《拟挽歌辞》《恨赋》)(二)游仙主题:想象神仙世界,表现对其的向往以及乞求长生的愿望。
(楚辞《离骚》《远游》开此先河,但主要为一种政治寄托。
曹操《气出唱》《精列》曹植《游仙》《升天行》《仙人篇》郭璞、张华、何劭《游仙诗》)(三)隐逸主题:包括向往歌咏隐逸生活的作品、招隐士、反招隐诗。
魏晋南北朝文学复习重点
魏晋南北朝文学复习重点两汉乐府汉乐府:秦汉朝廷设置的诗,乐,舞三者相结合的音乐机关,乐即音乐,府即官府。
诗歌来源于民间。
反映了人民的悲苦,征战徭役之苦,爱情,婚姻和家庭,表达了乐生恶死的愿望乐府:本是秦汉朝廷设置的诗,乐,舞三者相结合的音乐机关,乐即音乐,府即官府。
演变: 本是秦汉朝廷设置的诗,乐,舞三者相结合的音乐机关,乐即音乐,府即官府。
魏晋六朝,也称乐府,由两汉机关名称演变成为一种带音乐性的诗体名称。
唐朝,撇开乐府的音乐特色而注重其社会内容,乐府演变成一种批判现实的讽刺诗新乐府乐府的分类与保存主要保存在宋朝郭茂倩所编的《乐府诗集》,《乐府诗集》记录了两汉至唐五代的乐府诗,也兼集先秦歌谣全书一百卷,最完备的乐府诗集。
分类郊庙歌辞由文人创作专供朝廷祭祀,宴享用的乐歌。
鼓吹歌辞汉初传入北狄乐北方民族的新声,用于朝会。
相和歌辞有丝竹相和之意,以楚声为主,多处于民间,流行于南方。
杂曲歌辞声调已经失传的无所归属者,杂有文人抒情言志的作品。
依据汉乐府诗歌的内容分析主要内容和诗歌特色主要内容1 反映人民的悲苦与反抗的诗歌2 反映征战徭役之苦3 反映爱情,婚姻与家庭生活4 表现乐生恶死的愿望5 舞台诗诗歌艺术特色1 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具体而深入地反映了社会下层民众生活2 以叙事为主,善于剪裁和安排情节3 善于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来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4 善用比兴,拟人,夸张,铺陈和烘托手法。
5 语言朴素自然,生动活泼,以杂言为主,渐趋于五言,有口语特点。
乐府诗的地位以及影响1 奠定了中国古代叙事诗的基础2 强烈地影响了中国古代诗歌传统的形成3 开创了新的诗体,杂言和五言诗。
魏晋南北朝的主要诗体是五言诗。
文人五言诗三个阶段先秦时期杂言诗战国末秦朝《孺子歌》民间五言诗两汉时期文人五言诗两汉时期乐府民歌,五言诗进入乐府,促进发展西汉时期未出现独立成篇的文人五言诗,但已有痕迹。
东汉时期成熟的文人五言诗班固的《咏史》东汉文人最早的完整五言诗,最早的五言诗秦嘉的《赠妇诗》东汉文人抒情诗成熟的标志。
古代文学4-3 魏晋南北朝诗歌散文小说 复习总结
建安诗歌时代特征: 1、政治理想的高扬。东汉末年的动乱,使建安文人饱受离乱之苦,曹氏父子及建安七子等人强烈的 政治理想,诗歌悲凉慷慨的精神具有时代特色。 2、人生短暂的哀叹。战乱瘟疫导致生灵涂炭,人多短寿,刺激建安诗人对短暂人生的价值进行思考 和选择。如曹操《短歌行》 3、强烈的个性表现。文学走向自觉,创作个性高扬,诗人风格迥异,如曹氏三父子,曹操古直悲凉, 曹丕便娟婉约,曹植兼其文质风骨。 4、浓郁的悲剧色彩。由于世积乱离,风哀俗怨。
地位、影响: 1、开创了中国田园诗创作,在这种题材上是开拓。 2、高尚的人格对后世诗人有重大影响。厌倦仕途的士大夫的精神家园。 3、平淡自然的诗风,对后世文学有重要影响。唐 王孟诗派对陶渊明的影响、韦应物的一些山水田 园诗。宋 苏轼对陶渊明诗的拟作。
南北朝民歌 南朝民歌 抒情长诗 《西洲曲》 《乐府诗集·清商曲词》 北朝民歌 叙事长诗 《木兰诗》 《乐府诗集·横吹曲词》
魏晋南北朝的辞赋及其他散文 讲究对偶、声律、藻饰之美 魏晋南北朝小说 文言小说(笔记体小说) 志怪类如干宝《搜神记》 志人类如刘义庆《世说新语》
• 中国小说起源:神话传说、寓言故事、史传 《世说新语》 记录魏晋名士的趣闻轶事,是研究魏晋风流的记号史料。 艺术: 对人物注重表现其特点,如写王戎俭啬,钻去李核。或通过同一环境不同人物的不同表现进行对比。 如写谢安、孙绰等人在海上遇到风浪,前者临危若安有“雅量”,后者则惊慌变色。 语言: 简约含蓄、隽永传神,透露出机智幽默。
谢眺(小谢,谢灵运是大谢):
诗的特点: 1、融情于景 2、工于起句 3、写景精致 如“香风蕊上发,好鸟夜间鸣”
宫体诗:一种诗体,产生于南朝梁代。萧纲的诗“轻”“糜”。轻是指内容 宫廷生活,男女私情;糜是指 形式 辞采华丽,韵律整齐。代表诗人 萧纲 庾信
#《中国古代文学史》魏晋至隋唐期末必考重点
【建安文学的总体特征——建安风骨】一、“建安风骨”(汉魏风骨)的概念“风骨”一词,刘勰最先提出并给以正面阐述,见《文心雕龙》“风骨篇”。
所谓“风”,就是文章的生命力,是一种内在的、能感染人的精神力量,它和作品的内容和情感有关;而“骨”是指文章的表现力,直接体现在语言的运用上,语言准确、简洁、明晰,文章就能表现得有力。
二、建安风骨的内涵和特征1、功业意识和慷慨文风。
建安文人“雅好慷慨”、“志深笔长”、“梗概多气”。
2、生命意识和悲凉文风。
清峻、通脱、骋词、华靡美学范畴内涵:政治理想的高扬、人生短暂的哀叹,强烈的个性色彩和浓郁的的悲剧色彩【曹操】1、.儒法兼取、礼刑互用的思想,曹操也无法全然否定儒家的伦理纲常和道德规范。
因此,他对儒学、礼志又有一定的认同。
3、深厚的文化艺术修养:一方面,曹操在经学方面有较深造诣。
另一方面,对书法、音乐、围棋、药理、建筑等都相当精通,可谓多才多艺。
1、曹操乐府诗概述(曹操诗今存22首,全部是乐府诗。
)2、曹操诗歌的题材内容(纪事、述志、游仙、咏史)3、曹操诗歌的风格特色①主体风格:慷慨悲凉,气韵沉雄。
②开创了四言诗的新境界:曹操的四言诗苍劲有力,慷慨苍凉,已完全脱出“三百篇”之境,更非汉人四言可比。
如《观沧海》(是我国现存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短歌行》全篇以比兴手法,反复申说诗人时不我待的焦虑,求贤若渴的心情和建功立业的决心,曲折抑扬,感人至深。
全诗熔叙事、写景、说理、抒情于一炉,并能相得益彰。
情因景生,理以事明,含蓄蕴藉,意境清幽,语言质朴、自然。
【曹丕】曹丕在文学上至少有三个方面的重要贡献:一是他的文学组织工作二是他的文学批评工作:《典论·论文》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篇文学专论,开文学批评风气之先。
三是他的文学创作【曹丕】诗现存约40首,可分三类:纪事抒情、游宴、游子行役和思妇别愁。
游子行役和思妇别愁一类成就最大,属代人立言的拟作体。
《燕歌行》抒写思妇之情,音节和婉,修辞精美,是曹丕的代表作,也是中国诗歌史上第一首成熟的七言古诗。
魏晋南北朝知识汇总word版本
魏晋南北朝知识汇总word版本第一章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基本知识点:被鲁迅称为“改造文章的祖师”的诗人是曹操。
世称“陈思王”的是诗人曹植。
曹植的诗文喜欢以“美女”和“少年”为描写对象这五位诗人:曹植、刘桢、应玚、阮瑀、蔡琰属于建安七子的是刘桢、应玚、阮瑀建安七子:“建安七子”是建安时期的七位作家王粲、孔融、陈琳、刘桢、徐干、阮瑀、应玚的合称。
这七人都是建安时代比较重要的文学家。
他们与三曹、蔡琰等人并出,共同开创了建安文学的兴盛局面。
与“七子”齐名并称的女诗人是蔡琰《悲愤诗》中的句子:“托命于新人,竭心自勖厉。
流离成鄙贱,常恐复捐废。
人生几何时,怀忧终年岁”诗人阮籍担任过步兵校尉一职。
“发言玄远、口不臧否人物”的诗人是阮籍。
重点和难点:曹植诗歌的艺术成就答:1.曹植为“建安之杰”,是建安诗人中艺术成就最高的诗人。
其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①他的诗虽然大多仍袭用乐府古题,但同时吸收了汉末文人古诗的成就,在许多情况下具有浓重的主观抒情性,在艺术上又加以创造和发展,这样就自然地把乐府诗过渡到“徒诗”,淡漠了乐府诗与文人徒诗的界限。
②他的诗注意对偶、炼字和声色。
如“秋兰被长坂,朱华冒绿池”,“被”字,“冒”字见出作者选词用字的匠心;而“秋兰”、“绿池”更是有声有色。
③曹植的诗工于起调,善为警句,如“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等,每每以高屋建瓴之势,振起了全篇。
曹植这方面的成就提高了诗歌的艺术性,明显地表现出文人卓越的艺术才华,也标志着文人在学习民歌基础上的艺术提高。
就曹植整个诗歌创作而言,其艺术成就之高、篇章之美在建安时代是首屈一指的。
三曹的文学成就“三曹”不但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作家,而且也是建安文学的领袖人物,他们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曹操诗作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①能冲破传统文人偏见的束缚,接受汉乐府民歌的影响,运用乐府古题抒写现实的生活和感情,继承并发扬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开文人拟古乐府进行诗歌创作的端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枚乘的《七发》是汉大赋形成初期的奠基之作。
2.著名的汉赋四大家,即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3.东汉张衡《归田赋》标志着汉大赋向抒情小赋的转变4.枚乘《七发》;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扬雄《甘泉赋》、《长杨赋》;班固《两都赋》;王粲《登楼赋》;曹植《洛神赋》;江淹《别赋》等5.从建安时期开始,辞赋的风气有所转变,铺陈都邑之盛、功业之美的大赋逐渐被抒情、咏物的小赋所取代,并在形式上出现了骈化的趋势。
6.王粲《登楼赋》被刘勰誉为“魏晋之赋首”,情景浑然一体。
7.庾信《哀江南赋》标志着南北朝骈体赋创作的最高成就,是里程碑式的作品。
8.乐府(古代音乐机构)出现在秦代,西汉时成为朝廷常设的音乐管理部门之一9.【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瑒、刘桢10.南北朝乐府民歌是继《诗经》、汉乐府民歌后的第三次民歌高潮。
11.《木兰诗》是北朝乐府民歌中唯一的长篇叙事诗12.《西洲曲》是一首集中了南朝乐府民歌艺术特点的长篇佳作。
13.【永明体】始见于《南史·陆厥传》。
永明,是南朝齐武帝萧颐的年号(公元483—494)。
永明年间,以沈约、谢朓为代表的一些诗人,创立了一种对仗工整、讲究声律的诗体,即永明体。
主要特点是强调诗歌的声律。
使诗歌格律逐渐趋于细密,是诗歌史上的空前创举,为我国诗歌从古体诗向近体诗的发展准备了条件。
14.嵇康(223—262),字叔夜,谯郡铚县(今安徽省宿县西南)人。
“竹林七贤”之一。
曾为中散大夫,故世称嵇中散。
15.竹林七贤”,即:嵇康、阮籍、山涛、刘伶、向秀、阮咸、王戎。
16.志怪小说代表作是晋干宝的《搜神记》。
17.志人小说代表作是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
18.《世说新语》南北朝时期记述后汉至南朝刘宋人物的遗闻轶事的杂史。
19、谢脁是“竟陵八友”之一。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就是形容他的,同时谢朓还是永明体诗歌的代表人物。
22、竟陵八友:萧衍、沈约、谢朓、王融、萧琛、范云、任昉、陆倕。
产生文学时期: 魏晋南北朝文学23、王粲,字仲宣,他的诗赋注重锻字炼句,风格清丽,在“建安七子”中成就最高,也是唯一的封侯者。
24、曹丕,即魏文帝,开辟了诗歌由五言向七言转变的局面,他的《燕歌行》是文人作品之中较早的完整的七言诗。
《典论·论文》是一篇开文学批评风气的重要论文。
25、左思的《三都赋》——洛阳纸贵26、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27、中国古代小时的要素是人物和情节。
28、小说的来源有三:神话传说、寓言故事、史书传说。
29、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30、汉大赋的主要特点是:润色鸿业,劝百讽一。
31、四种诗歌类型:性灵、格调、神韵1、曹操《短歌行》:主题:招纳贤才,同时书写了时光易逝,功业未就的苦闷和作者要求招贤纳才,帮助建功立业的意志。
结构:八句一节,共分四节。
第一节:忧愁(人生短促,大业未成)第二节:求贤(思贤若渴,待贤以礼)第三节:重复咏叹,强调、照应一二节第四节:点题(启发贤才,表明本心)特点诗意回环往复,情感跌宕起伏;引用成句及典故不落痕迹;比兴手法的运用使得形象生动,寓意含蓄。
2、曹植《赠白马王彪》诗中写曹植和白马王彪在回国的途中被迫分手的悲愤情绪,反映了通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诗中感情悲愤而又沉痛,是曹植后期代表作品之一,表现了曹植艺术特点:A、气魄宏伟,结构严谨。
全诗为五言,结构严谨,感情真挚,一气呵成,全诗七章加之前言把诗人内心的恐惧、悲伤、痛恨和愤怒相互交映抒发的淋漓尽致,同时层层推进,结构环环相扣,结构严谨。
B、辘轳体和比喻的巧妙运用。
段落与段落之间采用顶真格的方法形成了辘轳体的结构形式,“玄黄”“踟蹰“等词的联结。
把离间小人比作苍蝇、豺狼,委婉巧妙的抒发自己内心的不满。
C、写景抒情叙事浑融一体。
开篇通过写归途之中的天气,路况和景物的描写来结合描述自己的心情,情景交融。
D、气体高峻雄深,直书见事,直书目前,直书胸臆,沈郁顿挫,淋漓悲壮,与以上诸篇空论泛咏者不同,遂开杜公之宗。
3、陶渊明思想特点:陶渊明出生于没落的官僚家庭。
其一生大体分三个时期: 19 岁以前家居读书;29 — 41 岁时官时隐; 41 — 63 岁为归隐时期。
归隐之初,生活小康,轻松愉快。
归隐后期,生活窘迫,思想斗争激烈。
由于东晋末年学术思想活跃,江州又是儒、释、道三家思想斗争的中心。
陶渊明既受儒家思想影响,有济世之志,又受道家和佛家思想影响,特别是受庄子思想影响明显。
因此其思想内容主要如下:A、多赞美田园风光、表现劳动和与农民来往之作B、表现生活困顿、农村凋敝和向往无王税的自给自足社会的作品C、表现出守节固穷的品德。
诗歌的艺术成就:恬淡自然,亲切淳真。
浑融完整,意境高远。
善于白描和以写意手法勾勒事物,点染环境。
语言纯朴真率。
具体作品分析:《归园田居》《归园田居五首其一·少无适俗韵》公元405年(东晋安帝义熙元年),陶渊明在江西彭泽做县令,不过八十多天,便声称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挂印回家。
从此结束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终老田园。
归来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共五首,描绘田园风光的美好与农村生活的淳朴可爱,抒发归隐后愉悦的心情。
这是第一首。
【结构】起首四句:个性与既往人生道路的冲突。
之后四句:两种生活之间的过渡。
以下八句:咏唱居所周围的风光。
结尾四句:揭示出《归园田居》的主旨《饮酒二十首其五·结庐在人境》有限的个体生命与永恒的宇宙的对立:【结构】前四句:照应主旨之归复自然,对世俗价值观的否定。
第一句平平道出,第二句转折,第三句承上发问,第四句回答作结。
次四句:把人生哲理寄寓在形象之中:人的生命与自然的统一和谐。
完美的生命形态,只有归复自然,才能求得。
末二句:全诗的总结:提示了全诗的形象所要表达的深层意义,同时把读者的思路引回到形象,去体悟,去咀嚼。
4、《史记》司马迁,夏阳人(陕西韩城)人。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也是一部优秀的文学巨著,它开了传记文学的先河,鲁迅称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记》的文学成就突出地表现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
《史记》在我国古典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一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伟大著作。
全书包括本纪(叙述历代最高统治者帝王的政迹)十二篇,表(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十篇,书(个别事件的始末文献,天文、历法、水利、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发展和现状)八篇,世家(贵族侯王的历史)三十篇,列传(各种不同类型、不同阶层人物的传记)七十篇。
共计130篇。
它的记事,上自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前104--101)年间,全面地叙述了我国上古至汉初三千年的政治、经济、文化多方面的历史发展。
《李将军列传》本文着力的描写了李广英勇善战,抚爱士卒的优良作风和他在保家卫国的斗争中的光辉战绩,并通过他的不幸遭遇,有力的揭露了当时统治者压制贤能的不合理现象。
【李广其人】西汉名将李广,历事文帝、景帝、武帝三朝,以勇力、才气知名于时,号称天下无双,然而一生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竟未有封侯之赏,最后以军行失道获罪,愤而自杀。
【文章主题】A、以赞颂的激情、错综变化的笔法,多层次地描绘了李广传奇的、悲剧的一生,塑造出古代英雄的高大形象,卓立千古,彪炳万世。
B、《太史公自序》云:“勇于当敌,仁爱士卒,号令不烦,师徒向之,作《李将军列传》。
”C、本篇围绕着精于骑射,勇敢作战;热爱士卒,不贪钱财;为人简易,号令不烦三个特点,刻画了李广这样一个作者理想的一代名将的英雄形象,而对李广的坎坷一生,尤其是对他以及他整个家庭的悲剧结局,表现了无限的惋惜与同情,对汉代皇帝用人制度进行了有力的批判。
同时,作者在李广坎坷悲惨的一生际遇中,也寄寓了自己的满腔悲愤与辛酸。
【结构】1、概谈成名过程;2、具体事件刻画飞将军形象:解鞍疑敌、人性化的治军方略、佯死脱身、中石没镞、右北平之役、失道自刎。
【艺术特色】1、抓住主要特征突出人物形象:以李广善骑射为情节发展主线。
2、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性格特征:三个战斗故事分别从三个不同的侧面表现了李广的超人的胆略和勇猛善战的精神。
3、通过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真实、生动、活泼、形象,具有极强的表现能力。
4、笔端含情:倾注了对李广的深切同情,同时也流露出对当权者的愤慨。
这些感情又主要是在叙事中体现出来的。
5、侧面衬托,反面对比6、剪裁精当,结构起伏7、语言精炼流畅、生动传神。
例如关于中石没镞的情景的描写。
5、魏晋南北朝散文选讲: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嵇康(223—262),字叔夜,谯郡铚县(今安徽省宿县西南)人。
“竹林七贤”之一。
曾为中散大夫,故世称嵇中散。
因拒绝与当时掌权的司马氏合作,对他们标榜的虚伪礼法加以讥讽和抨击,直接触犯了打着礼教板幌子的谋夺曹氏政权的司马昭及其党羽,结果遭诬被处死。
文章风格:他的散文长于辩论,思想新颖,析理绵密,笔锋犀利,往往带有愤世疾俗的情绪。
有《嵇康集》。
“善属文论,弹琴咏诗,自足于怀抱之中。
”思想性格:1、嵇康“家世儒学”、“早有青云之志”,传统的道德理想在嵇康内心深处打下烙印。
尽管他声称“非汤武而薄周孔”,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但他实际上对儒学是抱有很真诚的信仰的。
2、另一方面,嵇康也受到老庄放达无为、亲近自然思潮的深刻影响,希望自己能够摆脱外物牵累,实现精神上的逍遥自由。
3、但嵇康从小养成的刚峻激烈的个性使他难以达到老庄那种贞静守雌,不忤外物的夷淡冲和的境界,无法用明哲保身的手法来保全自己,压抑不住对污浊现实的愤慨之情,并发之言辞。
【文章背景】魏晋之际,活跃着一个著名的文人集团,时人称之为“竹林七贤”。
当时,政治上正面临着王朝更迭的风暴。
“七贤”的政治倾向亲魏,后来,司马氏日兴,魏氏日衰,胜负之势分明,他们便分化了。
首先是山涛,即山巨源,投靠司马氏作了官,随之他又出面拉嵇康。
嵇康是“七贤”的精神领袖,出身寒门,与魏宗室通婚,故对司马氏采取了拒不合作的态度。
为了表明自己的这一态度,也为了抒发对山巨源的鄙夷和对黑暗时局的不满,他写下了这篇有名的绝交书以示决裂。
书中提出做官“七不堪”、“二不可”,宣称他“非汤武而薄周孔”,锋芒直指司马氏所标榜的礼法名教。
【结构】第一段,开门见山,说明绝交的原因,点明写这封信的缘由。
第二段,提出人们相处的原则。
描述自己的本性和生活状况。
第三段,举出阮籍受迫害之事,指出自己与朝廷礼法的矛盾更为尖锐。
把自己的生活旨趣及拒不合作的态度讲得淋漓尽致。
第四段,转而谈对方,以交友之道责之。
表明自己日后的打算,表示要“离事自全,以保余年”。
【艺术特色】A、说理透彻,逻辑性强;B、文笔犀利,讽刺辛辣;C、多用比喻,生动形象;D、立意超俗,行文精炼,词义透彻。
6、抒情小赋:《登楼赋》《芜城赋》《别赋》登楼赋(刘勰称为“魏晋之赋首”)王粲,字仲宣,山阳高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