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孙权劝学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说课稿获奖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15课《孙权劝学》教案一等奖设计(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讨 论、分析等手 段,理解课文 内容,掌握重 点字词和句子
的含义
运用多种教学 方法,如讲解、 示范、练习等, 帮助学生掌握 阅读和写作技
巧
引导学生积极 参与课堂活动, 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和主动
性
注重培养学生 的思维能力和 创新能力,鼓 励学生提出自 己的见解和想
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改进方向:针对学生的参与度问题,可以尝试采用更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针 对学生对文言文理解困难的问题,可以加强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提供更多的辅助材料和讲解。
参考价值:本次教学反思可以为今后的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改进方向,帮助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对学生表现的反思:分析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找出存在的问题 和不足,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对学生表现的反思:分析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改进措施: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效果评估:对改进措施的效果进行评估,确保有效
总结与展望:总结本次教学反思与改进的经验教训,展望未来教学改进的方向
对教学方法的改进: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不断改进教学 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15课《孙权劝 学》教案一等奖设计
单击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
目录
01 03 05 07
单击添加Hale Waihona Puke 录项标题02教学内容
04
教学步骤
06
教学反思与改进
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评价与反馈
01
添加章节标题
0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孙权劝学》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 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思想内涵 了解古代汉语的基本语法和表达方式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言文素养
《孙权劝学》教案一等奖
02
教学内容与步骤
导入新课
故事导入
讲述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和孙权、吕蒙、鲁肃等人物关系,引起 学生的兴趣。
情境导入
利用多媒体展示三国时期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 历史氛围。
课文解析
重点词语解析
对课文中的重点词语进行解释,帮助学生理解文意 。
合理把握课堂节奏,避免过快或过慢,确保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 握尽可能多的知识。
05
教学资源与支持
教学资源的准备
教材与教辅
选用适合学生水平的《 孙权劝学》教材,提供 相应的教辅材料,如教 学PPT、教案等。
多媒体资源
利用多媒体资源,如视 频、音频、图片等,辅 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 习兴趣。
实验器材
学生支持的提供
学习资料
01
为学生提供《孙权劝学》课程的学习资料,如课程讲义、习题
等。
学习辅导
02
为学生提供学习辅导,解答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帮助学
生掌握知识点。
学习反馈
03
及时向学生反馈学习情况,指导学生调整学习策略,提高学习
效果。
06
教案设计说明
设计理念
以学生为中心
教案设计始终以学生为中心,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
互动教学
利用课堂互动平台,实时 反馈学生学习情况,调整 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
课外阅读
推荐相关文献和资料,引 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拓 宽知识面,加深对课文的 理解。
教学评价
课堂表现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思考深 度和表达能力,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 导。
作业与测试
《孙权劝学》获奖优秀教学设计范文(通用5篇)
《孙权劝学》获奖优秀教学设计范文(通用5篇)《孙权劝学》获奖优秀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1.积累“当涂掌事”“但”“涉猎”“刮目相待”“何”等文言词语的含义。
2.通过朗读、圈划,理解孙权劝学的`过程,把握__的行文脉络。
3.了解“鉴于往事,资于治道”的写作意图。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朗读、圈划,理解孙权劝学的过程,把握__的行文脉络。
难点:了解“鉴于往事,资于治道”的写作意图。
三、课型新授课四、课时一课时五、教学过程(一)课题导入(3分钟)1.我们已经学习了《为学》,作者彭端淑鼓励他的子侄辈们立定志向,努力学习。
今天,我们再学一篇劝学的__,《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是由北宋司马光主持编写的。
2.齐读课题,说说课题中的关键词是什么?“劝”。
3.围绕“劝”字,你会产生哪些问题?预设:谁劝谁?为什么劝?怎么劝?劝的效果怎么样?4.我们围绕这些问题,来一起学习一下这篇__。
(二)整体把握,理清思路1.教师范读,请同学们思考:文中是谁劝谁?他们的身份分别是什么?用笔在__中划一划。
明确:孙权劝吕蒙学习。
“权谓吕蒙曰”,积累“谓”的含义“对······说”。
孙权是君王,从他对吕蒙的称呼“卿”和自称“孤”可以看出。
(“卿今当涂掌事”“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卿:古时君对臣,上级对下级的称呼。
孤:君王自称。
吕蒙是一名臣子、武将。
孙权对吕蒙的称呼“卿”看出他是一名臣子,从“辞以军中多务”看出他掌管的是军队,是一名武将。
《孙权劝学》是作为君王的孙权劝作为臣子的吕蒙去读书。
2.那孙权因什么而劝(武将)吕蒙读书呢?请同学们再读一读__,圈划一下。
明确:“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即“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
”吕蒙不仅仅是武将了,还要协助孙权管理政事,所以一定要学习了。
(请学生再读一遍)追问1:这句话该怎么读?明确:双重否定,肯定语气,有股不容置疑的国君的威严。
七年级语文下册《孙权劝学》教学设计一等奖
七年级语文下册《孙权劝学》教学设计一等奖1、七年级语文下册《孙权劝学》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标:1、了解有关文学常识2、掌握文言字词3、通过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的神态、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4、物塑造,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及对比手法的运用。
5、学无止境,开卷有益,学有益于人的完善和发展。
(与《伤仲永》比较)重点:1、字词。
(本文是略读课文,字词部分以课外准备、课内教授相结合)2、品读对话,分析人物形象。
难点:联系课文、生活,让学生真正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的道理。
教学设想:1、学生在课下借助工具书自渎课文,对字词自读质疑。
2、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神态、心理。
3、品读对话,分析人物形象。
课时:1课时熟读课文,利用课下解释和工具书翻译课文,并记下疑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
以关羽导入,引出吕蒙。
多媒体展示关羽图片,以“败走麦城”的故事,引出吕蒙。
二、介绍《资治通鉴》和司马光。
通过预习《孙权劝学》,你们觉得《资治通鉴》应该是一本什么样的书?明确:了解文学常识的目的是:丰富我们的文学知识和修养,并给我们提供进一步学习、看书的基础。
三、全班朗读全文。
用幻灯片打出几个应该注意的'读音。
四、字词过关。
昨天已经让同学们利用课下解释和工具书预习课文了。
下面,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一下大家的重点字词和字词疑点。
1、每个小组至少提出3个重点字词,并解释词义。
2、提出在翻译过程中遇到的字词疑难点。
——给学生2分钟的交流时间,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回答。
五、翻译全文。
请一个同学翻译全文。
其他同学认真听。
注出翻译不恰当的地方和翻译得精彩的地方。
(教师总的指导)六、分析人物形象。
了解了课文之后,我们回过头来想一想。
吕蒙为什么能够打败关羽呢?——学习。
在这个过程中,谁起了重要作用呢?——孙权。
2、七年级语文下册《孙权劝学》教学设计一等奖《孙权劝学》的教学难点是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材、详略得当,运用语言描写和侧面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孙权劝学》获奖优秀的教学设计(通用7篇)
《孙权劝学》获奖优秀的教学设计《孙权劝学》获奖优秀的教学设计(通用7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孙权劝学》获奖优秀的教学设计(通用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孙权劝学》获奖优秀的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了解有关司马光及《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掌握文中常用的文言词语。
(重点)2.在朗读中品味人物形象,学习本文运用语言描写和侧面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难点)3. 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激励学生热爱学习,养成终生学习的好习惯。
(重点)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故事导入,激趣引读1、故事导入:三国时期吴国有位大将,名叫吕蒙。
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
可吕蒙有个毛病:不爱读书学习。
孙权屡屡劝他多学点知识,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的,还自以为自己一介武夫,读书有何用?这回,孙权又来劝他了,结果怎样呢?让我们来学习《孙权劝学》一文。
2、作品介绍:本文选自《资治通鉴》,题目是编者加的。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二、读译课文,理解文意1.多层次朗读:朗读要求:读准字音。
读出节奏。
大声朗读。
读出感情。
(分角色)背诵全文。
生自读,结合注释读准字音,师随机指定学生朗读,注意停顿,出示全文节奏划分,生再次大声朗读。
2.疏通文意。
结合课下注释,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疏通文意,划出文中理解有困难的词句,以提问形式在班内交流,教师适当提示、指导。
例:谓:对……说/ 掌事:掌管国家大事/ 但:只,只是/ 就:从事/遂:于是重点句:a.蒙辞以军中多务。
应理解为:蒙以军中多务辞。
以:拿,用。
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辞。
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应理解为:我难道想让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吗!c.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七年级语文孙权劝学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获奖
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有关《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
2、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
(二)、过程和方法1、能在熟练朗读的基础上,正确断句和停顿。
2、通过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生能够懂得学无止境,学有益于人的完善和发展的道理。
教学重点揣摩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并能读出人物不同的语气语调。
教学难点联系生活,让学生真正领悟开卷有益的道理。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话说三国鼎立之时,吴王孙权雄霸一方,其手下有员大将名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曾随周瑜大破曹操于赤壁,后又袭关羽占领荆州,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可他却不爱读书,孙权多次劝说,他总是推三阻四,不肯就学,还自以为自己一介武夫,读书何用?这不孙权又来劝说了,结果如何呢?今天咱们一起来看《孙权劝学》二、明确学习目标1.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
2. 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
3. 让学生明白开卷有益的道理。
三、简介作者及《资治通鉴》1、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著有《司马文正公集》。
2、《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以史实为纬,以年月为经,按时代顺序记录了上起战国,下至五代长达一千三百六十多年的历史,书名是宋神宗所赐,有鉴于往事,资以治道的意思,主要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提供统治人民的历史经验。
四、活动过程活动一:读准字音,读出停顿师配乐范读学生自由朗读指名读活动二:读懂文意请同学们参考课下注释来疏通文意,要求:1、先自己独立阅读、翻译;2、自己不能独立解决的同桌两人一组合作讨论;3、同桌还解决不了的,提交全班讨论。
活动三:读出语气,体味人物心理通过对话来刻画人物,仅寥寥数语,就使人感受到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孙权劝学优秀教案优秀6篇
孙权劝学优秀教案优秀6篇孙权劝学教案篇一教学设想:本文节选自《资治通鉴》,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
根据新课程标准让学生能“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 “培养学生在课堂内外讨论问题,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的理论,将本课设计为:应引导学生正确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以学生表演故事情节,多角度评价表演,形象地感知人物语言和人物形象为主,教师积极参与,适时点拨为辅的教学形式。
另外,可将吕蒙与方仲永作比较,进行延伸迁移,贯彻“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理论。
教学目的1、了解司马光和《资治通鉴》;2、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了解文言语气词所表示的不同语气;3、在课堂上通过听读,小组讨论归纳出全文的情节,让学生学会抓住关键语句,理清文章的线索。
4、与《伤仲永》的比较阅读培养了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
重点难点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3、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4、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教具多媒体教学方法1、朗读法。
根据本文以对话为主的特点,引导学生反复朗读。
2、表演法。
将本课设计为以学生表演故事情节,教师适时点拨教学形式,领会文中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再现人物形象。
3、讨论法。
培养学生在课堂内外讨论问题,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说到三国这段历史正如歌中所唱:“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确实在三国时期出现了一批英雄人物,如曹操、刘备、孙权,真可谓三国鼎立水火不溶,但曹操又曾说过这样的话:“生子当如孙仲谋”,孙权到底何德何能,竟能得到对手曹操的佩服,对于孙权,我们了解他当帝王的一面,今天我们了解他的其他方面。
板书《孙权劝学》2、简介《资治通鉴》及作者司马光(课件显示,由学生看注释一起填入关键词语)资治通鉴,由司马光支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三国到五代一三62年的历史。
初中语文文言文《孙权劝学》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
初中语文文言文《孙权劝学》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1、初中语文文言文《孙权劝学》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标】1、了解有关文学常识2、掌握文言字词3、通过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的神态、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4、学无止境,开卷有益,学有益于人的完善和发展。
(与《伤仲永》比较)【教学重点】1、字词。
(本文是略读课文,字词部分以课外准备、课内教授相结合)2、品读对话,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联系课文、生活,让学生真正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的道理。
【教学设想】1、学生在课下借助工具书自渎课文,对字词自读质疑。
2、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神态、心理。
3、品读对话,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方仲永》导入二、解题孙权,字仲谋,三国时吴国的国君。
本文写的是孙权劝说吕蒙(三国时吴国的名将)要浏览群书,广泛学习的事。
三、简介孙权、鲁肃、吕蒙四、简介《资治通鉴》及司马迁五、诵读课文用两分钟的时间初读课文,注意字词的读音。
六、疏通文意七、握以下重点词八、注意下列句子中出现的倒装现象和句子成分省略现象九、文言翻译五字法文言语句重直译,把握大意斟词句,人名地名不必译,古义现代词语替。
倒装成分位置移,被动省略译规律,碰见虚词因句译,领会语气重流利。
如果再简洁一些,还可以用这样几个字概括:留:年号、地名、职称、器具等,可照录不翻译;替:用现代汉语词语替换古义词;移:调整倒装句的语序,如宾语前置、介宾短语后置、定语后置等;补:省略句中省略的主语或谓语;删:删去不译的词,如发语词等。
十、朗读全文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二、品析课文1、理清文章的结构⑴ 孙权劝学⑴ 吕蒙就学⑴ 鲁肃赞学2、《孙权劝学》是一个著名的劝学故事。
题目中最关键的.词是劝。
请找出孙权劝吕蒙学习的语句。
⑴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揭示学习的必要性)⑴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4课《孙权劝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4课《孙权劝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孙权劝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资治通鉴》,了解文中人物。
2.掌握文言词语,疏通文意,把握内容。
3.学习名人治学精神,从故事中获得启示。
【教学重点】1、揣摩语言,读出语气语调,赏析人物。
2、从人物和故事中获得启示,感悟道理。
【教学难点】1、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材、详略得当,运用语言描写和侧面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会抓住文本信息来分析人物形象。
2、明白学习会改变人生的道理,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流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中华五千年历史长河中,出类拔萃的历史人物灿若星辰,他们或以超凡的能力,或以崇高的品格,或以良好的习惯和治学方法,在历史发展的道路上站成一道道靓丽的风景。
今天就让我们走近三国时期的几位历史人物。
我们来一起学习第15课《孙权劝学》。
(板书课题)任务导学,研读文本任务一了解简介作业,了解背景1、司马光,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著有《司马文正公集》》。
2、《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的史事。
司马光编纂此书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的。
3、简介文中的三个人物(多媒体)孙权:(182—252)字仲谋,吴郡富春人,三国时吴国的建立者吕蒙:字子明,三国时吴国名将。
鲁肃:学识渊博,孙权的谋士。
任务二初读读准字音,读出层次1、自由朗读文言文学习贵在朗读,从读中理解课文,读出语言的味道。
请用两分钟时间大声朗读课文。
2、读准字音请一位同学来读,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其他同学听读完后给予评价。
出示读音。
3、读出节奏4、范读比较音准,节奏准,语气,层次清。
5、读出层次要想读出层次需要理清情节。
概括情节:根据人物的活动确定情节,各用两个字概括主要情节。
(板书人物情节)人物情节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分组分层次读课文任务三译读理解词语,读懂句意1、根据注解,独立翻译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孙权劝学》优秀教案孙权劝学优秀教案一等奖
《孙权劝学》优秀教案孙权劝学优秀教案一等奖《孙权劝学》优秀教案孙权劝学优秀教案一等奖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孙权劝学》优秀教案孙权劝学优秀教案一等奖,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作者及《资治通鉴》的有关知识。
2.通过预习、解释重点词语,把握文章基本内容。
3.通过不同方式的朗读深入理解文意,提高学生阅读感受及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4.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
过程与方法运用:学生预习、教师重点讲解;问答法;以朗读贯穿全文教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学习领会劝说的艺术。
2、认识学习对健全人格的重要性,认识开卷有益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1、揣摩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并能读出人物不同的语气语调。
2、理解鲁肃赞学与孙权劝学之间有何关系。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播放《刮目相待》动画视频。
2、出示课题。
3、补充介绍作品、作者。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朗读欣赏(听准字音和停顿)。
2、齐读课文(读准字音和停顿)。
3、预习汇报:解释部分没有注释的词语。
4、学生自由读课文、质疑,师生共同解决疑问。
5、结合图片,概括本文内容要点。
三、研读课文,朗读加深体会。
1、分析第一层:(1)一劝:揣摩:“不可不学! ”句式有何特点?写出了怎样的语气?表现了孙权对吕蒙怎样的心理?(2)二劝:思考:说“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这句话的用意是什么?想一想孙权说此话时的神态?揣摩:“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这样劝说好吗?为什么?(3)小结第一层,探讨朗读技巧,指导朗读。
2、分析第二层:(1)揣摩:“卿今者……阿蒙”一句,可见鲁肃当时怎样的神情和心理?这与孙权劝学有什么关系?(2)揣摩:“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这句话,表现了吕蒙当时怎样的心情?思考:为什么“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3、总结全文对话为主的特点,回顾体会人物对话语气,分角色朗读。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4课《孙权劝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4课《孙权劝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孙权劝学》教学设计一、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有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学生结合书下注释读懂课文不难,但读通读透还须下功夫。
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是教师授课的依据与出发点,我所面对的七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但由于接触的文言文较少,仍需要教师的帮助和引导。
二、教学目标1.了解《资治通鉴》及司马光等文学常识,熟记重要的文言词语及句式,理解文章大意。
2.分析人物的对话,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
3.学习规劝的艺术——善劝,明白后天学习的重要性,勉励自己重视学习,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三、教学理念解读课程标准立足教材之本。
吟诵为本,注重基础,品味探究,学以致用。
四、课程资源多媒体一体机资料助读课件教学内容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六、教学重难点分析人物的对话,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
明白后天学习的重要性,勉励自己重视学习,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七、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比较阅读法、主题探究法八、教学安排(一)检查课前预习1.了解作者、作品(在书上做笔记)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号迂叟。
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陕州夏县(今属山西)人,世称涑水先生。
“王安石变法"以后,司马光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著有《司马文正公集》《稽古录》等。
《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
历时十九年完成,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长于描写战争。
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
人物资料孙权(182-252),字仲谋,三国时吴国的创建者。
他从兄长孙策遇害身亡之日起,在五十多年的时间内占据江东。
他最大的功绩就是开发了东南地区,促进了东南地区经济的繁荣发展。
吕蒙(178-219),东汉末孙权手下的将领。
孙权劝学获奖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孙权劝学》学科领域:语文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课文《孙权劝学》的主要内容,了解孙权劝学的背景和意义。
2. 培养学生朗读、理解和分析文言文的能力。
3. 通过学习孙权劝学的故事,培养学生勤奋学习、勇于担当的品质。
教学重点:1. 课文《孙权劝学》的主要内容。
2. 孙权劝学的背景和意义。
教学难点:1. 文言文的理解和分析。
2. 学生对孙权劝学精神的领悟。
二、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孙权的背景,引导学生了解孙权劝学的意义。
2. 学生自读学生自读课文《孙权劝学》,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孙权劝学的语气和情感。
3. 讲解课文教师讲解课文《孙权劝学》,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解释文中的生僻词语。
4. 分析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孙权劝学的理由,探讨孙权劝学对自身学习的启示。
三、作业布置1. 熟读课文《孙权劝学》。
2. 写一篇关于孙权劝学对自己学习启示的作文。
四、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对孙权劝学精神的理解和领悟。
五、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作文质量,评价学生对孙权劝学精神的理解和领悟程度。
六、教学准备1. 教材:《孙权劝学》文本2. 参考资料:关于孙权的历史背景资料3. 教学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4. 教学工具:黑板、粉笔七、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孙权的生平简介,激发学生对孙权的兴趣,进而引入《孙权劝学》这一课题。
2. 朗读课文学生齐读课文,感受孙权劝学的语气和情感,理解课文大意。
3. 讲解课文教师详细讲解课文内容,解释文中的生僻词语,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4. 分析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孙权劝学的理由,探讨孙权劝学对自身学习的启示。
5. 课堂练习针对课文内容,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验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八、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多媒体展示孙权的生平简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孙权劝学的背景和意义。
七年级《孙权劝学》教学设计一等奖
七年级《孙权劝学》教学设计一等奖《七年级《孙权劝学》教学设计一等奖》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七年级《孙权劝学》教学设计一等奖【教材依据】《孙权劝学》选自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本单元是按"名人事迹"板块来编排的,共五篇文章,《孙权劝学》处在本单元的最后一课。
这些文章人文内涵丰富,都各自有侧重地写出了名人的品格、气质和生活道路。
本文在延续前面四课展现名人风采的同时,也有一些新的变化。
【指导思想及设计理念】20xx版课程标准对文言文学习的要求是: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
另外,课程标准对朗读还专门做了规定: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
基于这一目标要求,结合我校“自-精-合-练-测”的教学模式和学生实际,本课教学方案计设强调通过加强朗诵训练、体味人物对话等方式来让学生理解课文大意,并积累阅读浅易文言文的一般知识和方法,从而实现本课教学目标。
【教材分析】《孙权劝学》是选自《资治通鉴》的一篇小短文,通过写孙权劝导吕蒙学习及吕蒙接受劝告认真学习后发生的变化,点明了学习对于健全人格的作用,对七年级的学生来说很有教育意义。
由于课文篇幅短小,剪裁精当,叙事简练,以人物的对话为主,人物的语言神态惟妙惟肖,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因此深得学生喜爱。
【学情分析】进入初中以来,学生已学过几篇短小的文言文,对一些文言句式、语感和朗读方法有了初步的认识。
同时,七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对写人记事的文章比较熟悉,容易把握课文内容,加之七年级的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有很强的求知欲,对有故事情节的短小课文很容易接受,教师可以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只给予方法技巧上的点拨指导就行。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文言实词、虚词的意思及用法,积累成语“吴下阿蒙”、“士别三日,刮目相待”等。
孙权劝学的教案一等奖
孙权劝学的教案一等奖《孙权劝学的教案一等奖》这是优秀的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孙权劝学的教案一等奖一、教材分析及设计意图《孙权劝学》是人教社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文言文自读课,选自宋代司马光的《资治通鉴》,讲的是三国时期东吴吕蒙在孙权劝说下认真读书,才略长进的故事。
文章短小精悍,对话描写生动,既可承担、落实本单元写人的教学重点任务,又是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的好文本,具有极强的教育意义。
本设计以朗读(不同形式)为主线,以练习(不同形式)为副线,意在通过引导,学生能够疏通文意,积累一些基础的文言词句,体会传神的语言,感知生动的人物形象,习得文言文基本的学习方法,从而达到“教师为了不教”的目的。
二、学情学法分析教学此课前,学生初中阶段已学过八篇文言文,初步掌握了借助工具书与课文注释疏通浅显文言文文意的能力,本课的主题与学习有关,易于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此,联系实际选准切入点,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疏通文意,在读中质疑文题,圈点勾画,运用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法,通过体会人物对话时的神态、心理,进而感知文本思想内容,提升学生的感悟与理解能力。
三、教学目标1、了解有关《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及“吴下阿蒙”、“刮目相待”两个成语。
2、在朗读的基础上,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正确翻译课文;理解文意,品味人物对话,评说人物特点。
3、领悟开卷有益的道理。
四、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并积累文中涉及的文言词语及两个成语,把握文意;2、难点:品味人物对话并据此评说人物形象的特点。
五、教学课时一课时六、教学方法与准备1、方法:自读法、质疑文题法、讨论法等。
2、准备:课件,学生搜集的相关学习资料等。
七、教学步骤一)创设悬念,导入新课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三国时代,英雄辈出的时代,关羽就是群雄中的一位大英雄,但他最终败在东吴的一位将军之手,可想而知这位将军定有非凡之处,他也是咱们安徽人,他是谁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与他有关的一篇文章。
《孙权劝学》获奖教学设计(优秀8篇)
《孙权劝学》获奖教学设计(优秀8篇)《孙权劝学》优秀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3.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教学重难点重点:1.通过多种方式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难点: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2.联系生活,让学生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语文学习重在积累和运用,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意思是生命有限,学海无涯。
而智出学海,希望大家能持之以恒,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地丰富我们的语言宝库,攀登学习的高峰,畅游知识的海洋。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告诉我们学习需“勤奋”的真理。
其实“学习”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有关“学习”这个话题的文言文。
2、简介《资治通鉴》及作者司马光(1)司马光,字君实,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著有《司马文正公集》。
(2)《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世之得失。
”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的。
二、整体感知1、听配乐范读,整体感知全文。
听完范读后,全班有感情地自由朗读课文。
2、对着课文注释和工具书来理解课文,不明白的地方相互讨论研究,自读理清课文情节。
◆在翻译文言文时,我们不要求字字句句直译,可以采用意译的方法来完成,即:翻译出文章的大意就可以了。
本文主要讲了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乃始就学”,后其才略突飞猛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
◆以“提问”形式,落实文言实词、虚词和重点语句的大意。
(板书重要字词,疏导理解)请位同学复述故事大概内容(板书)孙权劝学吕蒙辞学——就学鲁肃大惊——结友3、全班有感情地齐读课文,再一次理清课文。
4、把本文改编为课本剧,请四位同学上台表演。
(课前已做好准备)三、课文研析※根据“自学导题”,以讨论方式自学课文。
《孙权劝学》优秀教案(9篇)
《孙权劝学》优秀教案(9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下面这9篇《孙权劝学》优秀教案是作者为您整理的孙权劝学教案范文模板,欢迎查阅参考。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一等奖篇一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翻译课文。
2.熟练的朗读课文,较好达到背诵。
3.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4.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
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士别三日,刮目相待”等成语。
3.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4.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朗读法,教授法一课时一、导入:同学们,平时你不学习或不做作业时,你家人都会怎么做呢?(学生回答)你们家里人都会苦口婆心的劝你们“还不赶紧做作业啊”,“作业不做,学习不学将来就没有好工作”。
而在三国时期,也有这么一位大将,他曾经追随周瑜打破曹操于赤壁,曾经为孙权立下赫赫战功,他就是吕蒙。
孙权十分的信任他,可他有一坏毛病,就是不爱学习。
今天孙权又来劝说他学习了,我们一起来看看他是怎么劝说的,劝成功了没有。
二、整体感知1.大声朗读课文,概述故事情节。
故事情节: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终于学有所成,得到鲁肃的赏识。
2.简要概括这篇课文的发展。
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三、研读课文1.孙权劝学。
①要求学生找出来文中的句子。
孙权一劝——“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孙权二劝——“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②请同学朗读,对照注解翻译重点字词与整个句子。
你现在当权掌事,不可以不学习!”“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学的学官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你说军务繁忙,比得上我吗?我常常读书,自认为很有好处。
”治经:研究儒家经典;博士:专掌传授经学的学官;涉猎:粗略的阅读;往事:历史。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一等奖(优秀5篇)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一等奖(优秀5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为了让您对于孙权劝学教案的写作了解的更为全面,下面作者给大家分享了5篇孙权劝学教学设计一等奖,希望可以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与启发。
《孙权劝学》教案篇一教学目标(一)认知目标1、了解有关《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
2、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
(二)过程和方法目标1、能在熟练朗读的基础上,正确断句和停顿。
2、通过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三)情感目标学生能够懂得学无止境,学有益于人的完善和发展。
重点品味鲁肃、吕蒙对话并说出其中表现的人物形象特点。
难点联系生活,让学生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
教学设想教法设计1、自读质疑学生借助工具书自读课文,将其中疑难提出,小组间讨论解决,或提出来共同解决。
2、编课本剧学生在熟悉课文的基础上,将课文编成课本剧,一来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有益于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二来可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3、合作探究针对学习过程中的疑难,师与生、生与生之间可通过合作,共同探讨解答。
媒体投影片教学过程1课时一、导语设计师:这几天有个难题让我吃不好睡不好,大家能帮我想想办法么?师:什么事呢?我有个学生,他总是不肯下功夫学习,我劝他应该好好学习,他说自己的事很多,况且又不想当学者,不学也罢。
我很想好好跟他讲讲道理,可又不知该怎么说,大家看看我应对他说些什么呢?师:东汉时,吴国的国君孙权也遇到这种情况,大家想不想知道他是怎么做的?学生回答。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向学生求教,突出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而且体现了学生式的老师这一课改精神。
由此导入,引发学生求知欲。
认定目标师:我们已经学过多篇文言文了,那对文言文我们应该怎么学呢?谁来说说?学生回答。
学生参与学习目标制定,益于激发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孙权劝学》教案一等奖
《孙权劝学》教案一等奖《《孙权劝学》教案一等奖》这是优秀的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孙权劝学》教案一等奖【教学目标】1、掌握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揣摩人物形象3、理解文章所揭示的道理。
【重点难点】1、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2、刻苦治学,提高修养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一、导语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意思是生命有限,学海无涯。
而智出学海。
从古至今哪位能人智者不是从学海脱颖而出的?这就是说,一个人的才能是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获得的,今天我与同学们一起探究一篇关于劝学的文章:(板书)孙权劝学二、作者及文中人物简介1、作者: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2、孙权(182~252)字仲某,三国时吴国的建立者。
3、吕蒙(178~219)字子明,三国时吴国名将。
4、鲁肃:字子敬,三国时吴国军师。
《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以史实为纬,以年月为经,按时代顺序记录了上起战国、下至五代长达一千三百六十多年的历史,书名是宋神宗所赐,有鉴于往事,资以治道的意思,主要是为皇帝提供统治人民的历史经验。
三、读课文1、教师范读(或放录音)。
2、重点强调下列字的读音与写法卿qīng 岂qǐ 涉猎shè 孰shú3、找学生朗读课文注意下列句子中加线词所表示的语气①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反问语气)②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限制语气)③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感叹语气)教学生反复朗读这些句子,指读、齐读、读出这些句子的语气。
4、理解课文大意结合文下注释,具体说说本文写的一件什么事(翻译)。
大胆说,说错了也不要紧,同学可以相互补充(学生解决不了的地方,教师指导进行)。
提示:① 通假字:邪同耶,语气词。
② 重点词:权谓吕蒙曰(对说)孰若孤(谁、比得上)5、出自本文的成语:吴下阿蒙刮目相看四、精读课文1、整体感知课文第一层:写孙权劝学,吕蒙乃始就学。
初中七年级语文《孙权劝学》精选公开课教案一等奖
初中七年级语文《孙权劝学》精选公开课教案一等奖《初中七年级语文《孙权劝学》精选公开课教案一等奖》这是优秀的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初中七年级语文《孙权劝学》精选公开课教案一等奖【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有关《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
2、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
过程和方法目标1、能在熟练朗读的基础上,正确断句和停顿。
2、通过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情感目标学生能够懂得学无止境,学有益于人的完善和发展。
【教学重点】品味鲁肃、吕蒙对话并说出其中表现的人物形象特点。
揣摩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
【教学难点】联系生活,让学生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
【教法学法】朗读法,揣摩探究法,点拨法【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老师有几个问题请教同学们:1、孙权是三国中哪一个国的开国君主()A、魏国B、蜀国C、吴国2、在孙权心目中胆识、学问、才能、谋略仅次于周瑜的大将是()A、关羽B、吕蒙C、鲁肃二、介绍故事出处和文中人物《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书名“资治”,说明本书编撰的目的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提供政治借鉴。
孙权(182—252):字仲谋,吴郡富春人,三国时吴国的建立者。
吕蒙:字子明,三国时吴国名将。
三、朗读感知课文1、听朗读课文,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语重心长,谆谆告诫。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反问句,强调并不是要吕蒙研究儒家经典,当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而是有别的目的。
)(3)“卿言多务,孰若孤?”反问句,否定吕蒙辞以多务的理由。
要重读强调。
(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感叹句,要显出惊讶不解的语气。
(5)“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反问句,指责中带有自豪的语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孙权劝学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疏通文意,熟读成诵。
2、揣摩人物语气,体会人物形象。
3、悟读课文,获得启示
学习的重点:
积累文言词语,疏通文意,熟读成诵。
学习的难点:
揣摩人物语气,体会人物形象。
教学方法
1、为更好地落实教学目标,我采取“自主、合作、探究”
的学习方式,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在学法上给予点拨,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2、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让读贯穿课堂始终,采
取多种形式的朗读学生在诵读中,积累文言词语,品味人物语言,获得感悟。
3、采取竞赛法,为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和学习积极
性。
说教学过程
主要分为四个步骤,按朗读的四部曲进行,
朗读的序曲,激趣导入新课,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课前以“大意失荆州”的典故导入,让学生尽快入情入境。
然后用讲故事的形式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朗读的第一部曲:初读—读准字音,读清节奏
朗读课文,学生自由的读,个别读,师生给予纠正和点拨,最后齐读。
朗读的第二部曲:译读——积累词语读懂文意
1、自主学习,结合预习导案,参考注释,疏通文意,作出批注,
划出重点的和读不懂的词、句子。
(7分钟)
2、质疑,小组内共同讨论,解决不了的问题课堂上共同解决,
生生、师生互动,(3分钟)
3、考一考比一比竞赛分必答题(字词的解释)和挑战赛(你认为重要的词句)教师在适时点拨文言文翻译的方法。
为调动学生学
习文言文的兴趣加深对文意的理解。
这个环节学生用自己喜欢读的方式自由读。
朗读的第三部曲:品读——读出语气分析人物
学生读准了音、节奏,读懂文意,这只是学好古文的基础,我们能流利吟诵下来,还需品读语言,分析人物形象。
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揣摩人物语言,初步感知人物形象,选派小组展示,其他学生和老师进行点拨与评价。
老师给予方法上的指导,学生通过反复品读,加深了对三个人物形象的理解,言为心声,通过言语演绎出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也更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对课文的背诵,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
朗读的第四部曲:悟读——感悟探究获得启示
学生在背诵的基础上,教师引导,从孙权劝学,吕蒙的变化等获得了哪些启示?学生思考1分钟,自由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