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社会交换理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1章社会交换理论

第一节社会交换理论产生的社会背景和思想渊源

11.1.1社会背景

(一)、对帕森斯的批判。

二战后,功能主义一度占据主导。50中后期,国内矛盾普遍激化,暴露不平衡,人们强调个性发展,崇尚个人力量。霍曼斯认为,功能理论只是描述而非解释。如“内化”等命题,批判功能论抽象空洞,忽视对人的研究,把人简单看作是占据。

(二)、由于社会发展的新情况导致新的理论的出现。

社会生活中,人们普遍强调重视人的个性发展,崇尚个人力量,霍曼斯和布劳倡导的强调个人行为的社会交换理论于50后期登上美国社会学舞台。

11.1.2思想根源:

在社会学领域中一直存在着两条线索,即源于迪尔凯姆的集体主义线索和韦伯的个体主义线索。这两条线索的彼此冲突要远远大于其整合,霍曼斯的交换行为主义,从个体理性出发的社会学理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视为对帕森斯的直接批评,交换行为主义是少数几种可以同时适用于宏微观过程的理论方法之一。

(一)古典政治经济学:功利主义取向

交换是人类历史阶段上一切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互通有无,物物交换,互相交呈”是每个人都期望从相互交换中得到报酬,正是人类的本性。同时,人是有理性的,人在行动时,总是精心计算,对市场信息作出全盘估价,对行动的成本和利润加以权衡,尽量选择只付出较小成本就能获得较大利润的行动方案。(二)人类学中的交换思想

20世纪上半叶,在人类学家的研究成果中,交换被作为一种社会整合的要素受到关注,其成果为社会学的交换理论提供一些基本思想。

1.如弗雷泽用经济动机来解释澳大利亚土著居民中的姑表联姻模式,即土著居民由于没有娶亲的财力,只好用自己的女性亲属作为交换妻子的物品,因而妇女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拥有较多的姐妹或女儿的男人就富有,并给他带来威望和权力。相反就贫穷。

2.马林诺夫斯基发现“库拉圈”的交换机制,交换以臂环和颈饰为物品,建立并维持友谊的方式,而不是获得经济动机,强调心理需要,这对摆脱功利主义起了重要作用。

3.摩斯反对从个体出发来进行解释,个体从事交换活动是根据群体规则进行的,体现了群体的道德,并得到了巩固,转向了社会结构分析。

4.列维—斯特劳斯重申了交换关系,反映了社会组织模式,还在于他明确提出了交换对等原则,即任何交换必须是得到与提供的相等,这种对等可以是俩人之间的直接行为,也可以是许多人产生的间接行为,只有对等,交换关系才能继续存在下去。

(三)行为心理学的影响

斯金纳:一切行为者都可用刺激—反方的公式来表示。人的意识是无法直接观察到的,不能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强调个人的行为由外部决定,别难过随环境变化而变化,通过对动物的观察可以推断和解释人类行为。

社会交换理论认为,分析,理解人际间大多数行为的最佳方法是将行为作一种有形或无形的商品和服务来交换,这些商品和服务包括食品,住房等有形之物,也包括社会认同,同情,怜悯之类的无形之物。人们的选择往往是将其能够分享的物品进行交换。而人们又是在权衡了行动过程之利弊得失并选择最有吸引力的东西之后才有所行为的,也就是说人在交换这种互动过程中是理性的。

霍曼斯的交换理论着眼于个人层次上对个人行为的解释,一般称为交换论,布劳的理论侧重于探索从人际互动的交换过程到支配社区与社会复杂结构的交换过程,可成为社会结构交换论。

第二节霍曼斯的行为主义交换理论

11.2.1生平及主要观点。

(一)学术经历

(二)主要观点

霍曼斯认为,社会学的主要研究单位是人,对社会现象的合理解释必须以人性的内在心理结构为基础。人与人之

间的互动根本上是一种交换过程。他运用严密的逻辑演绎法,建立了一整套理论命题,并以小群体的研究成果验证这些理论命题,再把它推广去解释社会制度,即功能主义所说的“社会结构”。

11.2.2基本概念

强调了心理学对于解释社会现象的重要性,他认为,对社会行为的所有解释归根到底是心理学的解释。借用了行为心理学的许多概念,又引入了一系列的新概念。人是理性的,人们所作到的行为要么是为获得报酬,要么是为逃避惩罚,这种利益最大的原则就是人们交往的基本原则。

霍曼斯的基本概念包括:活动、报酬、价值、情感、互动、规范等,在这些基本概念中,报酬是最核心的。人们的所有行为都是为了获得报酬,不管是内在的,还是外在的。比如,人们工作不仅可以获得金钱(外在报酬),也可以获得友谊,满足,增加自我尊重,避免失业的耻辱(内在报酬)。

11.2.3基本命题

霍曼斯运用以上基本概念,建构了关于人类行为的一般命题系统,他试图通过演绎进行解释,即通过一般命题系统演绎出经验规则,解释人类行为。霍曼斯关于人类的社会行为的一般命题系统包括以下六个命题:(一)成功命题:个人的某种行动越是经常得到相应的报酬,那么,他就越可能重复这一行动。这个命题涉及的是报酬的次数和频率。

日常行为是由人们寻找报酬的行为构成的,如努力工作就能获得较多的工资,为考试而学习就能得到好分数等。(二)刺激命题:相同的刺激可能会带来相同或相似的行为。

在这个命题中,一个人在若干行动中总是选择更能得到他所希望报酬的行为。如高原训练,考试前单独复习。(三)价值命题:如果某种行为的后果对一个人越有价值,那么他就越有可能采取该行动。

霍曼斯指出,一个人在若干行动中总是选择那种结果对他更有价值的行动。如大学生毕业分配后是到公司(收入丰厚),还是从事研究(收入有限)

(四)剥夺满足命题:指某人在近期内重复获得相同报酬的次数越多,那么,这一报酬的追加部分对他的价值就越小。

(在这个命题中,把时间作为一个尺度考虑进去。如果一个人在近期内获得某类报酬的次数越多,获得比报酬的时间间隔越短,价值会下降,从中获得的满足越不够。)

(五)攻击—赞同命题

(A)当一个人的行动没有得到他期望的报酬,或得到他没有预料的惩罚,他将感到气愤,并可能采取攻击行为,这一行为的结果对他更有价值。

(B)当一个人的行动得到他期望的报酬,特别是得到比他期望的报酬还多时,他会感到高兴并可能采取赞同行为—情感因素。一个人的行动的结果是否与他的预期一致,总会引起他的情感行为:积极情感导致赞同行为,消极情感导致攻击行为。

(六)理性命题:人类的社会行为不是单纯的刺激-反应,而是一种理性行为。一个人在选择何种行动时,不仅会考虑价值的大小,还会考虑成功的可能性。通过理性全面权衡,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行动。如果,报酬的价值很大,但得到此种报酬的可能性不大,总会减少行动的可能性;反之,如果报酬的价值大,得到此种报酬的可能性也很大,就会提高行动的可能性。用公式表示就是:行动(可能性)=(报酬)价值*(获得此报酬)概率。如体育彩票

这些命题是互相联系的一个整体,但各命题只能对人类行为作出部分解释,整个命题系统却能全面解释社会结构(从最抽象的命题推向被解释的经验概括)。

如:

(1)小李学习很刻苦,每次都得高分—成功命题(最基本的)

(2)秘诀是考前单独复习—刺激命题

(3)又要临近考试了,有演唱会,已得4A,考坏一次无所谓,演唱会可遇而不可求—剥夺一满足命题

(4)小李去看演唱会—价值命题

(5)不幸的是到场才知道来了一个冒牌货,和其它人大闹演唱会—攻击赞同命题。

在霍曼斯看来,成功命题是其理论的最基本的公理,它指出人们的行动总是追求报酬,逃避惩罚;刺激命题指出行动受到经验和情景的制约;价值命题指出人在进行行动选择时是有价值判断参与的;剥夺-满足命题限定了价值的时效性;攻击-赞同命题揭示了人类行动的感情色彩,行动受自我公正感的支配;理性命题在指出行动价值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行动的可能性问题。在解释人类行动时,所有这些命题都必须加以考虑。

同样可以用来解释社会制度,如政府以保证个人的幸福生活来换取的,教士花时间去拜访社区,以求得谋生职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