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桂林山水 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桂林山水
一、教学背景
1、学科:语文
2、面向学生:小学四年级
3、课时:2课时、
4、课前准备:布置学生预习课文,解决生字词。

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体会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

5、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及影视资料
二、教学课题
课题:桂林山水(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认识8个生字“翡、澜、瑕、骆、驼、峦、兀、绵”,会写11个生字“翡、澜、攀、泰、障、罗、瑕、骆、驼、峦、兀、绵”。

2、理解“竹筏、奇峰罗列、屏障、兀立、怪石嶙峋、玩赏、扩散、无瑕、攀登、泰山、骆驼、波澜壮阔、水平如镜、峰峦雄伟、红叶似火、拔地而起、形态万千、色彩明丽、连绵不断”等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二)能力目标
1、训练细致观察的能力。

2、训练学生学习作者具体形象描写景物的方法,学习用相同的句式写一段话。

3、理解课文内容、明确作者借景抒情的手法。

(三)情感目标
本文通过描写桂林山水的秀丽多姿,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培养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通过读文和品词析句,让学生感受桂林山水的美,陶冶学生的爱美情操,深人体会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

四、教材分析
本篇课文层次清楚,行文流畅简洁又不失优美,是一篇不可多得的适合小学生的写景课文。

第一自然段,“桂林山水甲天下”统领全文。

第二自然段描写漓江水“静、清、绿”。

第三自然段生动描写了桂林的山“奇、秀、险”。

第四自然段以诗句“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结尾,恰与开头遥相呼应。

1、教学重点
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想像其美景。

引导学生感受漓江的水、桂林的山那种独特的美。

2、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五、教学方法
合作教学法
启发式教学法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桂林山水》这一课。

桂林是世界著名的风景游览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

桂林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最重要的旅游城市。

享有山水甲天下之美誉。

是世界闻名的游览胜地。

那里的山青,水秀,洞奇,石异,园美。

"桂林山水甲天下"道出了她独特的美和人们对她的由衷赞叹。

1、出示书中插图影像,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谈谈感受。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

大家思考:文中哪些词语引起我们对桂林山水的向往呢?
结合全文,思考第一自然段在全文起了一个什么作用?(全文总领句)
2、体会"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都"字,道出了桂林山水在人们心中的位置。

那么,桂林山水是不是人人赞美呢?还要我们在亲身感受后才能得出结论。

"甲天下"就是天下第一,本段作者抓住了桂林山水总的特点,在文中起了总起的作用。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听音频范读,指导读好“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三个“啊”的变调。

并区别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真静、真清、真绿的感情色彩,体会作者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

能背的可以看着画面当堂背诵。

2、自读这一段,概括一下漓江的水的特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静、清、绿)
3、默读课文,用笔画出漓江水的特点,想一想课文是如何把这些特点写具体的。

再交流、品读作者怎么写出漓江水与众不同的“静、清、绿”?(引导学生发现这个句子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让学生谈对排比句的感性认识。


(特点一:静:课文中“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感觉上突出了漓江之水的“静”)
(特点二:清:课文中“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视觉上突出了漓江之水的“清”)
讲解绿的特点时体会词语和句子。

投影:"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这是什么句?说说"无瑕、翡翠"的意思。

(这是比喻句,从色彩和质地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美。

无瑕:没有一点斑点,非常纯净;翡翠:一种绿色的硬玉,有光泽。


(特点三:绿:课文中“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一形象的比喻,从色彩和品质的想象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绿”和“纯”。

翡翠:绿色的硬玉,有光泽。

无瑕:没有斑点,非常纯净。


4、根据课堂实情,教师点拨:为什么开头先提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
(在读议中让学生体会,用对比的方法突出漓江水的三个特点和作者的赞美之情。


5、练习朗读,读出漓江水的美来,读出对漓江水喜爱赞美之情。

6、检查朗读,注意指导"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中"啊"的正确读法。

(四)作业:
1、背诵第一、二自然段。

2、预习第三、四自然段
教学目标:
1、学习第三、四自然段,了解桂林山的特点。

2、背诵全文。

3、检查生字、新词。

4、总结作者的观察方法和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三自然段
1、读课文,区别“啊”的读音和感情色彩。

看桂林的山与别处的山有哪些不同?把桂林山的特点画下来。

特点:奇(拔地而起,形态万千)
秀(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
险:(危峰兀立,怪石嶙峋)
2、读准“啊”的读音,体会作者对桂林山的热爱之情。

有感情的读课文。

3、结合课文解释: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奇峰罗列、形态万千;屏障;危峰兀立、怪石嶙峋。

拔地而起:指桂林的水不像一般的山逐渐高上去,而是仿佛从地面上突然高出来的似的。

拔:高出、超出。

各不相连:指桂林的山不像一般的山连绵起伏,接连不断。

而是各自都平地崛起,互不相连。

奇峰罗列:罗列:排列。

奇形怪状的山峰沿江排列。

形态万千:各有各的样子。

有的像,有的像……
屏障:起遮挡作用的东西。

指桂林的山像屏障似的遮挡着这一带。

危峰兀立:高高的山峰直挺挺地耸立着。

危:高,兀:高高突起。

怪石嶙峋:奇形怪状的石头,重重叠叠的样子。

1、练习朗读(可小组中互相读)读出桂林山的特点和喜爱之情。

2、小结:作者在观察桂林山时用了什么方法?描写时又用了什么方法?
(观察:抓特点。

观察时注意了山的形与色并进行了丰富的想象。

)(描写:运用比较的方法突出了桂林山的特点,比喻句、排比句式的使用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桂林山形美、色美,使人读起朗朗上口,富有诗韵。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
朗读第四自然段。

想象一下:"这样的山围绕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的一种景象?体会"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感觉,然后说一说。

(以“舟行碧波上,人在湖中游”收尾,既画龙点睛的概括全文,又与首句“甲天下”遥相呼应。


(三)检查生字预习。

(四)指导背诵
1、朗读练习。

2、熟读后再练习背诵。

背诵时先求熟练,后求有感情。

(五)指导课后思考·练习第二、三题。

(六)作业
1、抄写字、词2遍。

2、背诵全文。

教学反思
本次课文教学中,视学生为学习的主人,围绕语文教材的学习目标──学习语言来进行。

完成的比较轻松,也比较有成效。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深入体悟,不断吸收,体现“读中有教,寓教于读”的语文教学思路。

在我的童年记忆中,《桂林山水》是一篇经典之作,所以至今还能背下来。

作者紧扣桂林山水的特点,叙述了桂林山水的秀丽多姿。

文章谴词造句严谨,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桂林山水的一片深情。

我设计的这堂课,旨在通过学生朗读和感悟,让学生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美,体会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

在朗读和赏析中,让学生感受漓江水的静、清、绿;山的奇、秀、险。

由于学生课前都进行了预习,给课堂学习带来了较好的效果。

还有一些思考,就是如何提高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这么好的文章,也有的同学居然无动于衷,我想我更应该反思的是,如何调动全体同学的积极性,利用有效资源,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得语文课人人都有收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