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提纲

合集下载

教育心理学提纲

教育心理学提纲

第一章概论1.教育心理学的概念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邵瑞珍,皮连生)诠释:﹒学校教育情境,而不是在广义的教育中﹒既研究学生如何有效的学习,也研究教师如何有效的教学2.最近发展区理论(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即青少年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可能性)与在独自活动中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现实性)之间的差异。

实际发展水平潜在发展水平(学生能独立完成任务)(学生在帮助下完成任务)---------↓---------最近发展区---------↓----------→意义:教育者不应只看到今天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还应该看到仍处于形成、正在发展的过程。

还强调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签名。

一方面,教学决定青少年的智力发展,另一方面,改变着最近发展区。

这被称为“发展性教学”。

3.教育、学习和发展之间的关系1.教育与发展:教育是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1)教育的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发展2)教育要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进行2.学习与发展:学习要建立在学生心理发展水平上,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1)学生身心发展为学习提供必要的准备2)学习能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3.教育、学习与发展:教育对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是通过学生的学习活动来实现的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学生的学习→学生身心发展---------------------------→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身心发展(外因)(中介)(内在)4.教育心理学独立的标志1903年《教育心理学》的诞生,标志着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第二章学习理论1.学习的概念、学生学习的特点学习的含义:指由个体经验的获得所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过程。

诠释:﹒学习者必须产生某些变化,我们才能做出学习已经发生的推论﹒这种变化能相对持久的保持(排除疲劳、药物等因素)﹒学习是由经验引起的变化,即是后天习得的(本能、自然成熟等因素)﹒是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学生学习的特点1.根本特点:(1)接受本性:教育系统是一种经验传递系统与人际互动系统。

教育心理学提纲

教育心理学提纲

教育心理学提纲一名词解释1. 心理学:心理学研究人和动物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是研究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的一门科学,主要研究人的心理,包括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等,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2. 认知过程:人脑接受外界输入的信息,经过头脑的加工处理,转换成内在的心理活动,进而支配人的行为这个过程就是信息加工的过程,也就是认知过程.3. 个性差异:个体在成长过程中因受遗传与环境交互影响,使不同个体之间在身心特征上所显示的彼此不同的现象。

4. 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心理特征是人在获得和应用知识的过程中形成的稳固而经常出现的心理特征. 它是个性的重要方面之一,是个体在活动中表现为行为特异性的心理特征部分,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个性心理特征既是分别独立存在的心理现象,又是个性结构的组成部分,与个性倾向性(如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价值观等)共同构成个性的整体。

5. 注意: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注意的指向性是指人在每一瞬间,他的心理活动或意识选择了某个对象,而忽略了另一些对象。

当心理活动或意识指向某个对象的时候,它们会在这个对象上集中起来,这就是注意的集中性。

)注意的指向性是指心理活动或意识朝向哪个对象,集中性是指心理活动或意识在一定方向上活动的强度或紧张度。

6. 有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也称作随意后注意,是注意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一种事前有预定目的,不需意志努力的注意。

它是由有意注意转化而来的一种特殊形态的注意。

这种注意既不同于一般的无意注意,即它仍然是自觉的,有目的的;又不同于一般的有意注意,即它不需要意志的努力(或不需要明显的意志努力)。

这种注意兼有两种注意的部分特点,是一种高级状态的注意,它是从事创造性劳动的必要条件。

7. 注意的广度:注意的广度又称注意的范围,是指一个人在同一时间内能够清楚地把握注意对象的数量。

它反映的是注意品质的空间特征。

8. 感觉域限: 人的感官只对一定范围内的刺激作出反应,只有在这个范围内的刺激才能引起人们的感觉。

教育心理学提纲

教育心理学提纲

教育心理学考试提纲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拥有自身独特的研究课题,那就是如何学、如何教以及学与教之间的相互作用。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一)学习与教学的要素1.学生。

是学习的主体因素,学生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2.教师。

在教与学中起着关键的作用,也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内容之一。

3.教学内容。

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一般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

4.教学媒体。

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5.教学环境。

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

(二)学习与教学的过程1.学习过程。

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2.教学过程。

3.评价/反思过程。

三、教育心理学的作用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2、为实际教学提供料学的理论指导3、帮助敦师预测并干预学生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四、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时期。

1、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

2、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3、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

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的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在形成。

4、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

布鲁纳在1994年总结了教育心理学十几年来的成果。

五、1868年,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出版了《人是教育的对象》一书,认为在生理学、心理学和逻辑学这三个教育学基础中,心理学应放在首位,他因此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第二章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一、心理发展的含义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二、学生心理的发展有四个基本特征:1连续性与阶段性。

2定向性与顺序性。

3不平衡性。

4差异性。

教育心理学提纲

教育心理学提纲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教育心理学的性质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学教相互作用过程模式:P4)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

(1)五要素①学生——学习的主体因素(其群体差异、个体差异影响学与教过程)②教师——教学中起关键作用(教学过程的主导)③教学内容——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课程④教学媒体——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影响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容量;影响教学组织形式及学生的学习方法)⑤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及空间布置)社会环境(课堂纪律、同学关系、校风、社会文化)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认知发展过程,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组织(2)三过程①学习过程——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②教学过程——教师组织教学③评价/反思过程——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教学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教学后的检测、反思)4、学与教相互作用:五种因素共同影响了三种过程,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

(P6)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作用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P9-12(一)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代表人物:桑代克事件:1903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二)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尚未成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三)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在形成(四)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布鲁纳:认为教育心理学研究包括(4方面)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廖世承(1924年)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第一节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一、心理发展1、定义: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教育心理学》考试提纲(精简版)

《教育心理学》考试提纲(精简版)

一、名词解释1.负强化:呈现愉快刺激增强反应概率的过程即正强化;通过取消厌恶刺激来增强反应概率的过程即负强化。

2.塑造:是指强化个体逐步趋近预期目标的行为。

3.观察学习:学习者通过观察榜样在一定情景中的行为及其后果所进行的学习,其实质在于他人给观察者传递了某种信息,告知其新行为的途径。

4.陈述性知识:个体对有关客观环境的事实及其背景与关系的知识,是可以用词语来表达或视觉化的方式来描述的知识,主要用于回答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及怎么样的问题,它使我们能够描述或者识别客体和事件。

5.程序性知识:关于技能、认知操作和如何做事情的知识,也就是知道怎样的知识,往往潜在于行动背后,难以用词语来表达。

6.元认知:元认知是主体对自身心理状态、能力、任务、目标、认知策略等方面的认知;同时,元认知又是认知主体对自身各种认知活动的计划、监控和调节。

7.能力:影响活动效率并使活动得以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

8.智力:即一般能力,是指在一般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思考力,其中思考力是核心。

9.学习风格:是学习者持续一贯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是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总和。

10.认知风格:个人在感知、记忆、思维和问题解决等信息加工过程中所偏爱的习惯化了的方式,它体现着个人内部认知活动的特色。

11.问题解决是指个体将原有的概念和知识加以综合,在新情境中运用并得到新的认知成果的过程,包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和检验假设四个阶段。

12.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已有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广泛地存在于知识、技能、态度和行为规范等各种内容的学习中。

13.有意义学习:其实质是指符号表示的观念,以非任意的方式在实质上(而不是字面上)同学习者已经知道的内容联系在一起。

14.先行组织(者):是指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要比原学习任务本身有更高的抽象、概括和包容水平,并且能清晰地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关联。

《教育心理学》学习提纲

《教育心理学》学习提纲

《教育心理学》学习提纲第一章绪论一、什么是心理学?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二、心理现象主要包括两方面(一)心理过程1、认识过程:指人以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形式反映客观事物的性质和联系的过程。

现代信息加工理论观点认为,认识过程是人脑接收、储存、加工个提却信息的过程。

2、情感过程: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某种态度体验。

这种体验具有主观性。

3、意志过程: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调节并支配行动,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4、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二)个性心理1、个性倾向性: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个体意识倾向。

个性倾向性是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内容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信念、价值观、世界观等。

2、个性心理特征:(1)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保证活动任务能否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

(2)气质——是先天的、表现在心理活动动力方面的个性心理特征。

(3)性格——是一个人对现实的稳固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上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

性格是一个人基本精神面貌的具体体现、是个性的核心部分。

(三)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的关系三、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是一门既具有社会科学性质由具有自然科学性质的交叉科学四、现代心理学的创始人:19世纪70年代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办了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五、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实验法、观察法、问卷调查法第二章人的心理实质一、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1、大脑皮层的顶叶、额页、颞业、枕页。

2、反射:是有机体通过中枢神经系统对内外刺激所作的有规律的反映。

3、无条件反射:是不需要后天学习和训练的本能的反射。

条件反射:是在无条件反射基础上,经过后天训练和学习建立起来的反射。

条件反射的神经通路是建立暂时的联系(接通)。

4、两种信号系统:第一信号系统是由具体事物或事物的属性作为条件刺激物而建立起来的条件反射系统。

教育心理学提纲

教育心理学提纲

一、加涅的累积学习理论对学习的分类1、信号学习:在经典条件反射基础上形成,对信号刺激作出某种特定的反应2、刺激-反应学习:基于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学习3、连锁学习:一系列刺激-反应动作按照一定的系列联合起来4、语言联想学习:一系列连续性的语词联结5、辨别学习:学习辨别多种刺激之间的异同并对其作出不同的反应6、概念学习:抽象出事物间的共同特征并作出反应7、规则学习:对两个或两个以上概念之间关系的学习8、解决问题的学习:在各种条件下运用所掌握的规则和原理去解决问题二、奥苏伯尔对学习的分类从两个独立的维度上对学习进行划分:一是学习进行的方式,分为接受学习(讲授者将要学习的内容以定论的方式传授给学生)和发现学习(学生独立发现这些内容并将其内化);二是学习材料和学习者原有知识之间的联系,分为机械学习(学生对学习的内容合已有经验之间不作实质性联系)和意义学习(学生利用原有经验进行新的学习,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这两个维度的每一个方面都不是绝对的,它们之间存在着过度模式。

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是最常见最有效的学习形式。

三、加涅根据学习结果的分类1、言语信息学习:学习陈述观念的能力2、智力技能学习:学习使用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3、认知策略学习:用以监控和调节自己的注意、记忆、思维和问题解决过程的能力4、动作技能学习:学习平稳而流畅、精确而适时的操作能力5、态度学习:学习能影响对物体、人和事件选择的倾向四、加涅的信息加工模型1、加工系统:感受器接受信息后在感觉记录器上保持非常短暂的时间,受到注意的信息进入短时记忆,进一步编码之后进入长时记忆,长时记忆中的一部分信息先回到短时记忆在进入反应发生器,另一部分直接进入反应发生器,反应发生器组织和指导效应器的活动。

2、执行控制系统:对整个加工系统进行调节和控制,保证学习的效率3、预期系统:信息加工活动是受目的指引的,不与任何操作过程发生直接联系,但对学习起定向、维持和激励作用。

《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

《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

《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第一章绪论一、什么是心理学(一)心理学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二)心理学是研究和运用行为规律的科学二、心理学的学科分支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一)什么是教育心理学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四、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从学科范畴看,教育心理学既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应用心理学的一种),又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从学科作用看,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应用性兼备的学科,并以应用为主。

(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内容,是围绕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这一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

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这一相互作用的过程是一个系统的过程。

1、学习与教学的要素(1)学生(2)教师(3)教学内容(4)教学媒体(5)教学环境2、学习与教学的过程(1)学习过程(2)教学过程(3)评价----反思过程五、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一)西方教育心理学发展简况1、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桑代克1903年著《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被公认为是教育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桑代克也被认为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2、发展时期(20世纪20 年代到50年代末)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是广泛吸取心理学各分支学科与教育有关的内容,研究范围不断扩大。

如吸取了儿童心理学和心理测验等方面的成果,大大地扩充了自己的内容。

3、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60年代开始,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内容和体系出现了某些新的变化和趋势。

集中表现为:一是内容日趋集中,大都是围绕有效的教与学而组织的。

二是比较注重结合教育实际,注重为学校教育服务。

4、完善时期(20世纪80东代以后)(二)中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1、建国前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1908年,由房东岳译,日本小原又一著的《教育实用心理学》是我国出现的第一本有关教育心理学的著作。

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教育心理学整理提纲自制版

教育心理学整理提纲自制版

专题一认知心理活动第一节感觉与知觉一感觉(一)感觉的内涵1.感觉的定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2。

感觉产生的条件(1)直接作用于我们人体的、具有一定能量的客观刺激物。

(2)接受刺激的相应的感觉器官.-—外界刺激能量转换为神经冲动(通过转换器)神经冲动通过神经系统传输给大脑皮层;感觉产生于大脑皮层的感觉中枢.附表:内部感觉(视听嗅味温冷触痛)和外部感觉(平衡,运动,机体感觉—饥渴痛)(二)感觉的一般规律1.感受性与感觉阈限(1)绝对感受性(刚刚能觉察出最小刺激量的感觉能力)绝对感觉阈限(刚刚以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2)差别感受性(刚刚觉察出同类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别量的感觉能力)差别感觉阈限(刚刚能察觉出的两个同类刺激间的最小差别量)2.感受性的变化和发展规律(1)同一感觉中的相互作用①感觉适应(视觉暗适应:从明到暗,感受性提高;明适应:从暗到明,感受性降低)②感觉对比(同时对比:灰纸在白色背景暗,黑色背景亮先后对比:吃糖后吃橘子)(2)不同感觉间的相互作用①不同感觉间的相互影响(望梅止渴)②不同感觉间的相互补偿(盲人听觉和触觉相对提高;聋哑人视觉发达)③联觉:红色促使多吃快吃,白色安定,细嚼慢咽;绿色蓝色使愉快减少食量或多吃蔬菜(3)视觉后像:对感受器的刺激停止,感觉暂时保留下来。

3.感受性通过练习、训练可以提高(三)初中生的感觉发展特点(1)视觉感受性不断提高,主要表现在区别各种颜色的精确性明显提高;(2)听觉感受性不断提高,主要表现在区别音高的能力明显增长;(3)运动觉和平衡觉不断提高,使能完成更为复杂的动作和活动;二、知觉(一)知觉的概述1.知觉的内涵: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的反映。

感知觉的作用:认识世界的基本途径;科学发现和艺术创作的必要前提;学生学习知识技能的必经途径;维持正常心理活动的必要条件。

2.知觉的分类:(1)空间知觉:个体对物体空间特性,即形状、深度、方位、大小等的知觉(2)时间知觉:个体对客观现象的延续性、顺序性的反映(3)运动知觉:个体对物体空间位移的反映。

教育心理学提纲(教师资格证)

教育心理学提纲(教师资格证)

第一章绪论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2、1879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世界上第一个专门的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冯特被视为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

3、感觉是人最简单的认知活动,但却是我们认识事物的起点和基础。

4、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心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心理现象人格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人格人格特征(能力、气质、性格)5、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实验法(自然实验法、实验室实验法)、测验法、调查法(书面调查、口头调查)、临床法、个案法。

6、亚里士多德的《灵魂论》被认为是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心理学的专著。

7、构造主义的代表人物是冯特、铁钦纳。

主张用内省法研究心理经验。

8、机能主义的代表人物是詹姆斯。

主张研究人适应环境的心理机能。

9、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是华生。

主张用客观的方法研究人和动物的行为。

10、完型主义的代表人物是韦特默、考夫卡、苛勒。

主张研究心理整体。

11、精神分析心理学代表人物是弗洛伊德。

主张用精神分析研究无意识。

12、人本主义的代表人物是马斯洛、罗杰斯。

主张研究人的积极的本性。

13、教师应具备的心理素质:(1)高尚的职业道德;(2)广博的知识;(3)完善的人格;(4)全面的能力:教育教学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系统学习能力;(5)专业的技能:教学设计技能、教学语言技能、教学监控技能、教学操作和示范技能、教学评价技能、教学研究技能、思想教育和心理辅导技能。

14、教师应掌握的心理辅导技术:关注技术、倾听技术、沉默技术、宣泄技术、探讨技术、面质技术、自我表露技术、行为矫正技术。

第二章中学生的身心特征1、脑中枢神经系统脊髓神经系统脊神经周围神经系统脑神经交感神经植物性神经副交感神经2、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是心理产生的主要基础。

3、反射是有机体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刺激作出的规律性的反应。

4、实现反射活动的神经通路叫反射弧。

教育心理学教学提纲

教育心理学教学提纲

教育心理学教学提纲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一、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教育心理学是介于心理科学与教育科学之间的一门边缘科学。

它是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它起源于19世纪初,是在心理学与教育学相结合趋势的直接推动下发展起来的。

较早对教育心理学作出贡献的是德国心理学家赫尔巴特和俄国心理学家乌申斯基,使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第一个较完整的体系是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E.L.Thorndike)提出的。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

(教育心理学新编(李小融) )。

教育心理学是对教与学的技能的理解和发展。

(斯腾伯格2002 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教学情境中主体的各种心理活动及其发展变化、有效促进的机制和规律的心理科学。

(张大均教育心理学2005)。

在我国,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年出版的潘菽主编的《教育心理学》中说:“教育心理学的对象就是教育过程中的种种心理现象。

”上海教育出版社1983年出版的邵瑞珍等编著的《教育心理学》中说:“教育心理学是教育与心理学相结合的产物。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出版的朱智贤主编的《心理学大词典》中说:教育心理学是“心理科学与教育科学的一个分支,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出版的李伯黍、燕国材主编的《教育心理学》中说:“教育心理学研究教育实践领域中的各种心理学问题。

”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的第一个较完整的体系,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E.L.Thorndike)建造的。

他在1903年写成的《教育心理学》中说:“教育心理学旨在研究人的本性及其改变的规律。

”美国安德森(R.C.Anderson)和福斯特(G.W.Faust)1973年合著的《教育心理学》的副标题就是《教与学的科学》。

苏联彼得罗夫斯基1972年主编的《年龄与教育心理学》中说:“教育心理学的对象是研究教学和教育的心理学规律。

教育心理学提纲

教育心理学提纲

教育心理学提纲1.洛伦茨通过研究发现,印刻说明经验和学习对于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2.教育心理学中最重要最核心的理论是学习理论。

教育心理学中研究最多、最活跃的一个邻域是学习。

3.相关类属学习是指新的材料类属于原有的具体较高概括性的观念中,原有的观念得到扩展、精确化、限制或修改,新的概念或命题获得意义。

4.贾得于1908年提出解释学习迁移的类化理论。

5.遗忘曲线揭示了遗忘“先快后慢”的规律,它对课堂教学,特别是对复习的组织意义深远。

6.编码短时记忆转化为长时记忆的重要机制,是指短时记忆的信息改变成容易加工和接受的形式的过程。

7.由休息恢复精力(消除疲劳)是先快后慢,因此在学习过程中以短休息为宜。

8.复式教学指教师针对不同准备情况和能力各异的学生选用不同的教材和教法,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

这是一种因材施教的好方法。

9.郝德森发现,大多数求同思维者会选修自然科学,求异思维者会选修文科。

10.教育最终目标是以人为中心的发展。

11.根据皮亚杰的观念,儿童通过同化和顺化两种心理过程将经验转化为知识。

12.学习对于我们的意义和作用有两方面,一是学习是有机体适应环境的必要条件;二是学习能促进心理的成熟与发展。

13.布鲁姆将认知教学目标分为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和评审六项。

14.知识的实质是事物的属性和联系在人脑的反映,也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

15.学习动机强弱的标志主要是活动水平和指向性。

16.课的划分应该依据教学对象的特点,学习目标之间的联系,两颗之间的间隔时间和学习目标的平衡四个方面。

17.根据前后学习的难度,可以将迁移分为垂直迁移和水平迁移。

18.个体社会化是指个人逐渐接受一定社会和群体所要求的知识经验、行为规范、价值观体系以及适应社会的能力的过程。

19.自我强化是指通过自身内部刺激的作业而完成度强化,对于学习期作用往往超过外部刺激所提供的强化。

20.组织者是指在意义接受教学中,在呈现正式的学习资料之前,使用学生可以理解的语言所提供的一些引导性材料。

教育心理学整理提纲

教育心理学整理提纲

教育心理学整理提纲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第一章知识点: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与规律,包括受教育者的各种心理现象及其变化和发展规律,以及教育者如何通过这些规律对受教育者进行有效的教育。

2、教育心理学的性质:(1)教育学与心理学结合产生的交叉学科。

(2)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交叉学科(3)是一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的学科。

教育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分支学科具有较强的理论性,作为指导教育实践活动的学科又具有极为鲜明的实践性与应用性。

3、教育心理学的独立与发展1877年,俄国卡普捷列夫的《教育心理学》是第一部正式以教育心理学来命名的教育心理学著作。

桑代克在1903年出版《教育心理学》和1913—1914年扩充为三卷本的《教育心理学》,这是世界上公认的系统而又科学的教育心理学著作,称为教育心理学独立的标志。

我国出版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是1908年由房东岳、日本小原又一著的《教育实用心理学》,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第二章知识点:1、学习的类别:按学习结果划分: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态度的学习;动作技能按学习活动性质划分:根据学习的实现方式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关系分为: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2、不同学习理论关于学习的实质,⑴桑代克试误——联结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实质是经过试误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联结,即形成S——R之间的联结。

⑵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⑶华生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华生提出了经典性条件作用学习理论关于学习的实质的基本观点:有机体的学习就是通过经典性条件作用的建立,形成刺激与反应之间联结的过程。

⑷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学习理论,学习的实质:学习是指有机体在某种自发行为由于得到强化而起稿了该行为在这种情境发生的概率,即形成了反映与情境的联系,从而获得了用这种反应应付该情境以寻求强化的行为实验⑸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关于学习的实质问题的基本看法就是,学习是指个体通过对他人的行为及其强化性结果的观察,从而获得某些新的行为反应,或已有的行为反应得到修正的过程。

教育 心理学提纲

教育  心理学提纲

第二篇心理学1.个性心理可分为两个方面: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倾向性:指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个体意识倾向。

个性心理特征:指能力、气质和性格等方面的特征和差异。

2.心理学的研究原则:①客观性原则②发展性原则③系统性原则④教育性原则3.心理学的研究方法:①观察法②实验法③调查法(谈话法、问卷法、作品分析法)④心理测验法(智力测验、人格测验、兴趣测验、能力测验)4.冯特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看做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5.主要的心理学流派:①构造主义学派铁钦纳19世纪末建立的,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以后出现于欧美的第一个心理学派。

②机能主义学派③行为主义学派旧行为主义代表人物以毕生为首,新行为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斯金纳。

④格式塔心理学派20世纪初产生于德国,代表人物有韦特海默、考夫卡、苛勒。

⑤精神分析学派是弗洛伊德在毕生的精神医疗实践中,对人的病态心理经过无数次的总结逐渐形成的。

⑥人本主义学派是美国当代心理学主要流派之一,由马斯洛和罗杰斯创立。

⑦认知心理学派6.感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

7.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各种不同属性、各个不同部分及其相互关系的整体反映。

8.感觉的分类:根据刺激的来源,可以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外部感觉————感受外界刺激,反映外部事物的个别属性内部感觉————感受内部刺激,反映机体内部变化9.知觉的分类:①根据知觉活动中占主导地位的感受器不同,可分为视知觉、听知觉、嗅知觉、味知觉②根据知觉对象不同,可分为物体知觉、社会知觉10.感受性:是分析器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

感觉阈限:是能引起感觉持续一定时间的刺激量。

每一种感觉都有两种类型的感受性和感觉阈限: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觉阈限,差别感受性和差别感觉阈限。

11.绝对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人的感觉的最小刺激。

绝对感受性:对这种最小刺激量的感觉能力。

教育心理学学习提纲

教育心理学学习提纲

第一编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与内容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学科性质:是应用心理学的分支学科,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与规律,包括受教育者的心理现象及其变化和发展规律,以及教育者如何通过这些规律对受教育者进行有效地教育。

如何里理解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A从学习进程与教学过程的相互关系看,学与教事实上是对同一过程不同角度的理解B 教育过程包括师生双方的活动,学生既是教育客体又是主体教师的主要作用在于从分发挥课题的主观能动性C 学校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互动的过程。

2、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内容:A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B学习理论 C 学习过程D影响学习的因素3、教育心理学与邻近学科的关系A同教育学的关系P4B与普通心理学的关系P5C与儿童心理学的关系P6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性质与意义一、教育心理学的性质教育心理学既是一门理论性的基础学科,同时也是具有实践性的应用学科,强调它的综合性特色。

也就是说,教育心理学既要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的基本规律、概括理论、原理为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也要关注教育教学情境中的具体问题,并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具体的原则、操作的模式、策略和方法。

既要重视教育的基础理论研究,也要重视应用开发的研究。

二、教育心理学的意义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有助于促进整个心理科学理论的发展2、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也有较大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2个方面A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工作的效率和质量B有助于更新教育观念,帮助教育者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与方法一、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指导思想:辩证唯物主义。

二、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1、客观性2、系统性3、理论联系实际4、教育性P9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1、教育心理实验2、观察法3、调查法(问卷法、访谈法、教学经验总结法)四、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的综合化趋势1、注意采用多种方法研究和探究课题2、强调并大量采用多变量设计3、注意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方法相结合第四节教育心理学的起源于发展一、古代教育心理学思想我国教育家和思想家,如孔子、孟子、荀子西方古代教育哲学思想:柏拉图所主张的教学方法重视个别差异及教育目标,即谋求身心的均衡发展,亚里士多德所主张的顺应本性、培养习惯,启发心智等教育原则,都是现代教育心理学重要观念。

教育心理学提纲

教育心理学提纲

教育心理学提纲第一章绪论1、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

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必须具有严肃性、严格性和严密性。

3、①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②布鲁纳——《教育过程》③加涅——《学习的条件》④奥苏贝尔:有意义言语学习理论⑤观察法——自然条件下⑥调查法——间接⑦自然实验法=观察法+实验室实验法⑧实验室实验法:控制和辩证调节4、皮亚杰是临床个案法的首创者5、学习教育心理学的意义(简答):①增加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的理解;②教育心理学知识是所有教师的专业基础;③有助于科学的总结教育教学经验;④提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础。

第二章现代心理学的教育观1、从心理学角度,可把教学看作是企求诱导学习的一种活动系统或工作制度。

教学包括教与学双方2、课:是教学的一个基本单位,指在一定的时间内,教师和学生相互作用达到教学目的。

课的三要素:一段时间、教师和学生及师生相互作用3、正式的学生群体:根据上级正式文件或学校内部正式规定而建立的各种学生群体组织。

正式学生群体发展阶段:组建阶段、形核阶段、形成阶段和发展阶段4、非正式学生群体:没有正式规定建立,也无需任何人批准同意,由有关学生自愿组合而成的学生群体。

非正式学生群体的特点:群体内部的一致性;情感依赖性;往往具有突出的领袖人物;规模一般是男生教女生大。

5、莫雷若提出社会测量法6、教师的角色:①教员(教师的中心角色);②学生模仿的榜样;③课堂的管理者;④办事员;⑤团队活动领导者;⑥公共关系人员;⑦学者和学习者;⑧社会心理工作者和临床心理学家;⑨父母;⑩权威人物。

7、罗森塔尔和贾可布森:研究教师对学生的期望的影响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可以起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从而有助于学生学习的进步。

教师期望的效应就是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也叫“皮格马利翁效应”。

教师期望效应的大小受学生年龄的影响,一般年龄较小的学生更易受到期望的影响。

8、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心理学原则:(简答)不要把教师的需要解释为学生的需要,不要把教师的焦虑和不良情绪转移给学生,防止对学生的偏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的对象任务方法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对象和任务一对象•教育心理学研究学校教育过程中相关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一个人类社会普遍的永恒的社会生活范畴。

人类社会生活的劳动为基础。

劳动有两个根本特点:使用生产工具;社会性。

年长一代必须靠教育才能把积累的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递给下一代。

•教育是人类社会社会得心延续和发展的基础。

•人类靠生育传递生命,靠教育传递社会文明。

•夸美纽斯(捷克):“人只有凭借教育才能成其为人”。

•康德(德):“人是需要教育唯一存在”。

•教育是通过教育和教学过程实现的。

PS: 学与教过程的宏观模式P004⒈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育最需要的过程是发生在学生身上,学生心理。

群体因素:社会文化,群体中的社会助长和抑阻作用、凝聚力、风气、人际关系。

个体差异:智力、知识储备、学习方式、兴趣、需要、个性。

⒉教师传授:敬业精神、专业知识和技能、教学风格、人格品质、诚信。

⒊教学内容:社会经验知识技能和社会规范课程教学目标教学材料。

⒋教学媒体传递工具语言文字实物图像图表物化的精神教≠学语言≠知识知识是精神现象精神是不能直接传递,必须是物化物化物质现象(语言文化)作为媒体学生接受的是物质化的现象,还必须转化为自己的精神。

⒌教学环境课堂的自然环境温度证明教室教学设置社会环境课堂纪律气氛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校风属教学设计和课堂管理等。

教育心理学只是研究上述因素和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如学习是什么(实质)、是怎么发生的(动机)学习后有什么影响(迁移)知识和能力是什么……….二教育心理的内容和任务基本任务便是揭示教育过程的各种心理活动规律,从而为教育实践服务它以教育对心理的要求为发展点,以解决教育实践中的心理学问题为目的,因此一般认为它是一门应用学科,为完成上述任务。

内容包括:1学习的心理学理论问题对学习现象理论上的解释,学习的实质有怎样的过程,怎么发生(求)又如何应用。

2 智育心理学问题才(能形成)知识经验能力的形成3 德育心理学学生品德的心理结构形成过程4 学生的个别差异个别差异的侧量(诊断)差异的原因、因材施教的方法。

5 教学心理学如何设计和实施有效教学教学目标的分析与表达教学过程的设计和教学策略选择,教学环境的设计,技术工具的使用课堂行为和管理,教学测评等等。

除此,包括“学科心理学”,数学、语文、外语、地理…教师心理学校心理卫生等等。

教育心理的意义作用:1 为教育工作提供理解的观点,规律和了解学生的方法三的功能测量和描述、理解和说明、预测和控制2是教育学教学法的基础学科3充实基础心理学理论4为自学和自我培养提供帮助5对心理咨询和治疗提供依据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研究的基础原则1.客观性原则2.理论联系实际3.教育性原则研究应有利与学生的健康发展4.系统性原则用系统论思想考察教育过程的心理现象5.综合性研究与分析性研究相结合原则6.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原因第二章学习的一般概述第一节学习的性质和作用一学习的定义学习是由经验引起的思维或行为的变化过程二学习的意义作用广义的学习与动物的生命共存,是动物的适应行为,具有生物学意义。

学习能促进生理的成熟和心理的发展。

学习对个体生活的重要性,在动物界的各物种间是不同的胎儿的学习。

三人类学习的特点(一)人的学习是掌握人类社会历史经验的过程(二)语言交际是人类学习的中介和必要条件(三)人的学习是自觉主动的过程四学生学习的特点(一)掌握前人经验为主(二)应以间接经验的形式为主(三)应是快速而高效的(四)是为未来参与社会生活做准备的(五)学习的全面发展第二节学习的过程和种类一学习的过程1 列昂节夫的环状说2 信息加工论和信息流程图3 加涅(R.Gagne)的八阶段说二学习的种类(一)我国的分类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智力技能操作技能社会行为规范的学习(二)加涅的学习分类1 按学习水平的分类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言语联想学习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的学习解决问题的学习1971年加涅做出修正,改为连锁学习辨别学习具体概念学习定义概念学习规则的学习解决问题的学习(连锁为底,解决为顶的金字塔型)2 按学习结果的分类言语信息事物名称,事实,历史,常识心智技能解方程,四则运算认知策略注意策略,记忆策略,思维策略,SQ3R阅读法态度运动技能什么是SQ3R阅读法S(survey) 概览全文大意Q(question) 提问R(read) 带问题阅读R (recite) 对重要的文段的复述R (review) 复习(三)乔纳森(D.H.Jonassen)等人的分类:1 结构性知识多样相互关联的概念或命题的网络2 心理模型包括陈述性和程序性知识复合体,表象命题及执行控制等多种内容3 情境性问题解决结构不良的问题解决4 延伸技能用于超越给定信息进行推理等任务5 自我知识自我的学习方式,学习的优缺点,知识的水平6 执行控制策略估评的问题难度,建立学习目标,选择完成任务策略7 动机形成动机形成贯穿于整个学习的过程而不仅是初始阶段(四)奥苏贝尔(Ausubel D.P)的分类根据学习者对学习材料是否理解把学习分为:有意义学习(meaningful learning)机械学习(mechanical learning)根据学习的方式把学习分为:发现学习(discovery learning)接受学习(receptive learning)图:分布于有意义学习—机械学习,发现学习—接受学习之间的学习举例P117第三章行为—联结主义的学习理论第一节联结主义的学习理论桑代克(Edward Lee Thorndike 1874—1949)一、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一定的联结(connection)联结:指某种情境(situation)仅能唤起某种反应(response),而不是唤起其他的反应的倾向(tendency)。

●联结的形成上,不需要任何中介,S-R的联系是直接的。

●联结并不是个体凭空、重新建立,而是在先天“原本趋向”的基础上形成。

二、一定的联结需经过尝试(trial)与错误(error)的过程而形成●学习是一个渐进的盲目的试误的过程。

桑代克用12号猫所做实验的成绩三、联结(学习)形成的规律(一)三大主律1、准备律(Law of readiness) :学习者有准备给以活动(学习)就满意,不活动就烦恼;学习者无准备而强制活动也感烦恼。

2、练习律(Law of exercise) :一个可变的联结若应用或练习就增强和巩固;若不用就会减弱。

3、效果律(Law of effect)某联结若得满意结果,联结会增强;若有烦恼结果,联结则会减弱。

后来,在1932又对练习律和效果律做了修正。

(二)五条副律1、多重反应律2、定势(set)律(或态度律)3、优势要素律(或选择反应律)4、类化反应律5、联想转移律第二节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斯金纳(B.F.Skinner,1904-1990)●斯金纳于1990年8月18日去世,美国心理协会于8月10日为他颁发“毕生对心理学出贡献荣誉证书”,书云:美国心理学会成员十分荣幸确认你对心理学和对世界的毕生重大贡献,对这门学科有过如此重大与深远影响的个人是寥寥无几的。

为一名具有远见的富有创造性地科学家,你在心理学中领导了一场突破性的运动,这场运动对我们的行为见解提出了挑战,并促进了该领域中的许多发展。

你对强化联结的透彻分析及对进化理论和言语行为中强化联结涵义的论述,你对行为主义哲学富有洞察力的见解,及你的科学工作实际应用的广阔都是当代心理学家中独一无二的。

作为心理学中的一位拓荒者,你向传统思维方式发起了挑战。

你的工作对其他科学家和实践者来说是一种催化剂,你的观点刺激了他们,并激励他们采取新的途径来思考心理学的问题。

作为一名知识分子的领袖,你提高了心理学的威望,并把心理学的知识分子气氛提高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

富有意义的是,你增加了有关心理学的公众意识及心理学对社会的影响。

由于对人类状况的强烈的感受,通过把严格的标准与一种广阔的视野结合起来,你给你的工作在临床心理学、教育、行为医学、智力落后、脑损伤及无数其他领域的创造性应用奠定了基础。

作为一位世界公民,你具有沉思的、常常是挑衅的、也常常富有同情心的对如此独特的人类伦理、自由、尊严及和平努力的洞察力。

确认了这么多永恒的贡献之后美国心理学会成员十分自豪地把此荣誉证书献给你。

一、反射理论1、行为由反射构成,任何刺激—反应的单元都是反射。

●心理实验室的任务就在于给与已知的刺激,观察学习的反应找出两者的函数关系。

R = f (s)2、有机体行为分两类●应答性行为——由明显的刺激引起,是对刺激的问答。

●操作性行为——自发的无明显刺激的行为,或者去推测其原因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其行为是由行为的结果所控制。

3、两种行为来源于两种类型反射●应答型条件反射(刺激型条件反射,S型)——反射是对明显刺激的应答。

●操作性条件反射(反应型条件反射,R型)——反射的形成是由于自发行为受到行为结果的强化4、经典条件反射(巴普洛夫)与操作型条件反射的区别:5、学习也分为反应性学习和操作性学习操作性学习更能代表人类学习的实验情况,操作性学习更为重要。

二、强化理论1、强化(reinforcement):指在一个反应发生之后给一个刺激以增强此反应出现的概率。

2、强化物(reinforcer):凡能增强某种反应概率的刺激(事物)。

●无条件的一级强化物●条件的二级强化物——指与一级强化物反复联合出现,也会成为强化物。

●积极强化物(阳性强化物)——任何刺激的出现能使行为反应概率增加,则称为积极强化物。

●消极强化物(阴性强化物)——任何刺激的退出能使行为反应概率增加时则称为消极强化物。

3、强化与惩罚是不同的过程4、强化的程式(安排)●连续(及时)强化:对每一次正确反应给与强化.●间隔(断续)强化:定比率——反应次数与强化又固定的比率变比率——反应次数与强化间无固定因素定时距——按固定时距给反应的强化变时距——对反应的强化无固定时间三、学习和行为的塑造●斯金纳给学习的定义是:“我们可以把学习定义为反应概率上的一种变化。

”●学习心理学的研究即“指明这种变化的条件”,“反应概率变化所依存的自变量”。

●反应变化依存的自变量——强化和强化物●行为塑造和学习的关键只在于一个反应出现给与适当的强化。

行为强化的范式即为:●SD-R-Srein●SD (distinguish,distinctive)辨别刺激●R(response)反应●Srein (reinforcement)强化刺激●教学式训练的关键就是精确地设计这类强化的范式或强化的列联(contingencies ofreinforcement)●强化列联就成为行为“渐进式训练法”的关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