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造一座新城——株洲职教城建设纪实
技能精英株洲论剑——2011年湖南省职业技能大赛侧记
![技能精英株洲论剑——2011年湖南省职业技能大赛侧记](https://img.taocdn.com/s3/m/2c689369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2c.png)
OCCUPATION2011 128技能精英株洲论剑——2011年湖南省职业技能大赛侧记特约记者/杨成之 成建梅本刊特稿FEATURE ARTICAL编辑|刘伟|E-mail:zhiyezazhi@【赛场速写】这里,是年轻人的技能舞台淡定、淡定……4日下午15时,湖南工贸技师学院,这里正在举行维修电工操作技能竞赛。
维修电工操作技能竞赛项目共有3项,分别是接线模块、特种电机控制模块、排故模块。
选手王林华坦言自己“有点紧张”,小伙子来自武汉,就读于湖南工贸技师学院,刚考完一个项目,他自己感到把握不大。
“想夺冠吗?”“当然,这是每一个走到这里的年轻人的梦想。
这一次不行,还有下次。
”来自郴州技术学院的选手雷文强默默坐在教室一个角落里,等待下一个项目的竞赛。
“我不擅长排故,但下一个项目是我的专长” ,他迅速收起沮丧,“看我是不是很淡定,下一个项目接线会有好的成绩。
”他笑一笑,露出洁白的牙齿,然后转身向赛场走去。
美少女与茶艺4日下午,湖南省商业技术学院。
这里正在进行的是餐厅服务员实际操作技能竞赛。
插花、摆台、斟酒……身着各式服装的餐厅服务员围绕着并无一位客人的圆桌,将瓶中的酒慢慢倒入小巧的酒杯,神情极其专注。
在才艺展示项目中,选手孙娟穿上旗袍,在美妙的音乐声中表演茶艺,一招一式尽显专业,举手投足间余韵悠长。
“我从来没有想到会当上餐厅服务员,但干了以后,才会爱上这一行。
”选手王曼丽说,其实干好自己喜欢的事情,是一种幸福。
中式烹饪一决雌雄中式烹饪项目实际操作技能比赛现场作品展示区,精美的烹饪作品让人垂涎欲滴。
“鱼茸吐司”给人以洁白与清凉感,“冰清玉洁”让人联想到纯净,而“菊花肥肠”则让人一下子味觉大开……烹饪比赛现场,一位位头戴白色高帽的年轻人在等待入场。
7号选手信心满满:“我今天要做的菜,名叫‘和谐’”,他告诉记者,他的菜肴曾经参加过省里和市里的比赛,得过省二等奖和市里的一等奖。
11月3日,湖南省株洲职业教育大学城迎来开园以来的首场大型赛事。
株洲市城区基础教育三年攻坚计划
![株洲市城区基础教育三年攻坚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680e9b22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12.png)
fgdgdfgdf符合法规和法规和土壤突然图腾000000株洲市城区基础教育三年攻坚计划(2011-2013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为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优化教育结构,促进教育公平,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建成教育强市,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设教育强市的决定》(株发〔2008〕5号)精神,针对我市实际,特制订《株洲市城区基础教育三年攻坚计划(2011-2013年)》。
一、战略任务(一)指导思想。
以提高城区基础教育质量为核心,以着力解决城区小学“入学难”、初中“择校热”、高中装备落后三大问题为突破口,统筹规划,分级负责,坚持均衡、优质、特色发展战略,实施小学扩容、初中创优、高中提质三大工程,让每个孩子“有学上”、“上好学”。
(二)基本原则。
1. 规划先行。
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和发展实际,依据国家规定标准,科学制定城区基础教育发展规划和中小学幼儿园布局专项规划。
2. 分级负责。
市级统筹,分级落实。
学前教育、义务教育以区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高中教育由市人民政府管理。
— 2 —3. 促进公平。
优化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公平,实现学有所教,学有优教。
(三)总体目标。
力争用3年时间,使城区基础教育硬件、师资、质量均达到全省一流水平,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公平、更高质量、更具活力的教育资源。
(四)主要任务。
1. 小学扩容。
新建、改扩建小学初中26所,新增小学学位13539个,消除大班额,解决“入学难”问题。
2. 初中创优。
扩大城区初中优质教育资源,打造20所优质初中学校,提高公办初中教育质量,解决初中“择校热”问题。
3. 高中提质。
完成直属高中装备现代化建设,培育1所国家级、1所省级和3所市级特色高中。
二、重点项目以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教师队伍建设、提升办学质量的总体任务为前提,重点抓好“三大工程”,解决当前阻碍我市城区基础教育发展的突出问题,提升城区基础教育办学水平。
2024年株洲市政府工作报告
![2024年株洲市政府工作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c97b325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85.png)
2024年株洲市政府工作报告摘要本份报告是株洲市政府对过去一年工作的总结和对未来工作的展望。
在2023年,株洲市政府在党的领导下,积极推动各项工作,取得了诸多成绩。
2024年,我们将继续努力,推动株洲市的经济社会发展走向新高度。
一、经济发展1. 经济总体情况在2023年,株洲市经济保持稳定增长,实现了 GDP 增长 X%,常住人口净增Y 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Z%。
2024年,我们将继续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产业升级,推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2. 产业支持我们将继续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乡村振兴。
同时,加强创新驱动,打造更多科技创新平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二、城市建设1. 城市规划株洲市将继续严格执行城市规划,推动城市建设有序发展。
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品质。
2. 环境保护我们将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实施减排措施,改善空气质量,保护水资源。
三、社会事业1. 教育株洲市将加大教育投入,提升教育质量。
推动教育公平,努力提高教育水平。
2. 医疗卫生我们将继续加强医疗卫生体系建设,提高基层医疗水平,提供优质医疗服务。
四、民生改善1. 就业脱贫株洲市将继续实施就业扶贫计划,帮助更多贫困家庭脱贫致富。
加强就业培训,提高劳动力素质。
2. 社会保障我们将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基本民生,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加强养老服务,提升救助标准。
五、政府机构改革1. 政府效能株洲市政府将推动政府机构改革,提高政府效能。
优化政府服务,为企业和市民提供更高效便捷的服务。
2. 反腐倡廉我们将坚决反对腐败,加大反腐力度。
推动廉政文化建设,筑牢反腐防线。
结语2024年,株洲市政府将继续恪守初心使命,全力以赴推动株洲市各项事业发展。
我们将牢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努力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
愿我们的努力带来更加繁荣富裕的明天!以上是2024年株洲市政府工作报告。
感谢各级领导和广大市民对我们工作的支持和关注。
株洲湘江新城规划公示内容
![株洲湘江新城规划公示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a388fd1059eef8c75fbfb3fd.png)
株洲湘江新城规划公示内容随着长株潭湘江建设和株洲南下战略的逐步推进,株洲市委市政府提出打造湘江新城作为新时期株洲湘江开发和城市建设的重要抓手。
2011年4月,株洲市规划局和株洲市交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分院和株洲市规划设计院联合编制湘江新城规划。
2011年8月6日,市规划局对该规划组织了专家评审。
9月7日,株洲市城乡规划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该规划并在株洲市规划局网站和株洲市规划展览馆予以公示。
一、项目基本情况湘江新城位于株洲主城区南部,湘江上游以西。
规划范围北至西站南路,南至长株潭南环高速公路,东至湘江,西至武广高铁,总面积36平方公里。
规划范围共涉及群丰镇的响塘村、白莲村、合花村、旗云村、高台岭村、新文村、长岭村、妙泉村、湘云村、栗山村、江璜村、新塘村,马家河镇的浅塘村、雷打石镇的胜塘村等16个村的用地。
2010年,规划范围内总人口约1.14万,现状城镇建设用地1.4平方公里。
二、规划重点1、落实株洲市“一体三极”中“南下”发展战略,衔接在编的《株洲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2011年修改)改成对湘江新城的发展要求。
2、借鉴国内外新城建设经验,充分研究湘江新城发展的核心资源和动力机遇,在此基础上明确湘江新城的发展定位、产业体系、空间布局模式等,协调湘江新城与周边地区的关系。
3、合理配置用地资源,明确产业、居住、公共服务、绿地等各项用地布局,构筑系统完善、保障有力的综合交通和基础设施系统,形成生态、宜居、宜业的新城。
三、规划结构充分考虑新城发展定位和山水资源条件的结合,规划提出三大空间设计主题,分别是依水营造慢生活方式,打造“乐水慢城”;傍山营造隐生活方式,打造“乐山隐城”;依托丘陵地形建设科技新城,打造“乐业智城”。
在空间设计主题的指导下,规划形成“一心两片,两带多廊”的城市空间结构。
1、一心指湘江新城服务核心,依托沧水湖形成湘江新城的生态景观核心和公共服务中心。
在经济高质量发展论坛上的发言材料汇编(10篇)
![在经济高质量发展论坛上的发言材料汇编(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be59f5da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0f.png)
在经济高质量发展论坛上的发言材料汇编(10篇)目录1.把xx打造成为高质量发展高地 (3)2.用“特区”模式加快大学城发展 (4)3.创新发展理念破解xx新区用地难 (5)4.推动xx新城与xx新区联动发展 (6)5.双循环背景下的xx活力再造 (7)6.全面提升xx城市能级 (8)7.全方位推动xx数字经济发展 (9)8.用好“多区叠加”政策优势促进xx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10)9.主动融入双循环新格局推动xx经济高质量发展 (11)10.加快发展xx战略性新兴产业 (12)把xx打造成为高质量发展高地本次论坛上,各位专家的发言总体呈现三个特点:一是围绕国家、省、市规划进行谋划与研究,结合国家新发展阶段、理念、格局,对xx相关区域、产业、人才等领域展开讨论,谋划未来xx发展;二是围绕会议主题“经济高质量发展”进行深入研究,涉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等5个方面,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用理论知识指导、推动发展的意识较强;三是市社科联创新研究、服务xx经济社会发展,组织专家学者与市直相关部门、高新区联合开展高质量发展研究,与市乡村振兴办、县区联合开展乡村振兴研究等,在推进研究—成果转化—政府决策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走在全省前头,值得借鉴推广。
对于“xx经济高质量发展”,我有三个方面的建议。
一、把xx打造成为高质量发展高地。
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创新发展,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并重,促进产业与经济结构提升、城市与经济高质量提升;协同发展,沿海与内陆、港产城协同;共享发展,教育、医疗、养老、文体四位一体协调发展,构建优质均衡公共服务体系,建成全覆盖、多层次、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
二、加快动能转换打造现代产业体系。
围绕“三个xx”,按照创新驱动、转型提升、效益优先、融合发展思路,巩固主导产业规模优势,完善和延伸产业链;发挥龙头企业引领作用,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发挥产业集群优势,促进产业新旧动能转换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创新发展、协调发展。
湖南省建设教育强省规划纲要(职业教育)
![湖南省建设教育强省规划纲要(职业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68d2c18704a1b0717fd5ddbd.png)
——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全面提高。到2020年,中等职 业学校教师学历合格率达100%,专业教师全部获得 专业技能教学水平合格证书;高等职业学院教师硕士 学位比例达60%以上,基本形成数量足够、结构合理 、素质优良、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
突出明确了六大战略重点,使之成 为今后工作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
六大战略重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计划、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计划 、高等教育质量与创新计划、教师 队伍整体素质提升计划,学前教育 普及和推进教育信息化。
三、增强职业教育服务能力专项规划
(一) 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认真贯彻中央关于经济发展
——形成一批省内一流、全国领先的特色专业。到2015年,建 设100个示范性特色专业(高职30个、中职70个),140个特 色专业(中高职各70个),形成以特色专业为引领,紧密对接 区域主导产业,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的专业布局。
——建设一支规模适宜、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到 2015年,完成1.8万名左右中职专业教师合格轮训,中职专 业教师获专业技能教学水平合格证书的比例达95%以上;中 职教师学历合格率达90%以上,“双师型”教师比例达60% 以上;完成3000名职业院校管理人员培训;培养500名(中职 300名,高职200名)专业(学科)带头人;遴选建设100名教学 名师、100个专业教学团队。
职业教育服务能力提升专项规划2010—2015年度计划
(四)主要措施
1、进一步强化政府统筹; 2、切实推进校企合作; 3、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4、保障经费投入; 5、突出加强农村县级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和县级职
基于需求导向的职业院校智慧校园建设研究
![基于需求导向的职业院校智慧校园建设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64112f90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f7.png)
智能规划NO.09 202345智能城市 INTELLIGENT CITY 基于需求导向的职业院校智慧校园建设研究陈正盛1刘建龙2* 刘双娥1孟文静1周浩1(1.湖南工业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湖南 株洲 412007;2.湖南工业大学包装设计艺术学院,湖南 株洲 412007)摘要:随着智慧校园建设的逐步推广以及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广泛应用,职业院校信息化、集成化、智能化管理已经成为行业发展的新趋势。
文章从智慧校园建设需求角度出发,以数据融合、效率稳定、资源共享为建设理念,构建以职业院校为对象的智慧校园建设总体架构,并对其主要建设内容进行阐述,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有针对性的建设方案,对智慧校园的建设推广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智慧校园;资源共享;需求导向中图分类号:TP3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1936(2023)09-0045-03DOI:10.19301/ki.zncs.2023.09.013职业院校智慧校园建设以职业教育的业务需求和智慧校园信息化为要求,主要面向学校教师、学生、教育管理者、社会公众等用户,以实现“无处不在的网络学习、融合创新的网络科研、透明高效的校务治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方便周到的校园生活”为目标,助力学校实现跨越式发展。
职业院校智慧校园建设中涉及的内容较多,专业性较强,操作环节也较为复杂。
所以,当前职业院校智慧校园在建设过程中普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各系统和布线管道建设不合理,智慧校园推行困难;整体建设缺乏前瞻性和扩展性,各项功能和应用无法适应时代发展的步伐,需要不断投入资源改造升级;缺乏专业性较强的信息化管理人员,在使用中会出现安全问题和故障;过分依赖硬件设备的堆积,耗费高额资金建设大型数据中心,造成资源过度浪费;各系统相对独立,易形成信息孤岛,难以实现各类基础大数据的共享交换和集成化管理。
文章基于职业院校对智慧校园建设的需求分析,对职业院校的智慧校园建设进行统一规划、统一部署,依托先进的IT、通信、虚拟化、云计算等信息化技术,建设“资源节约、资源共享型”智慧校园。
实施校城融合发展战略建设高质量职教园区典型经验材料
![实施校城融合发展战略建设高质量职教园区典型经验材料](https://img.taocdn.com/s3/m/ae85bccc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dd14370.png)
实施校城融合发展战略建设高质量职教园区典型经验材料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和教育的全面提升,校城融合已经成为高质量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战略。
如何实施校城融合发展战略,建设高质量职教园区,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分享一些典型经验材料,希望能够对相关人士的工作提供帮助。
基本概念校城融合发展战略校城融合发展战略,即将学校和城市资源融合发展,全面整合教育、科技、文化、体育等领域的各种资源,推进城市发展和职业教育的协同发展,使职业教育更好地服务城市发展,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高质量职教园区高质量职教园区,指通过聚集高水平职业教育机构、职业培训机构和企业,在园区内实现职业教育资源的整合和优化配置,培育优质职业教育人才,促进产业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校城融合发展战略的实施实施校城融合发展战略,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建立职教园区建立职教园区是实施校城融合发展战略的基础。
建立职教园区需要考虑到园区的位置、规划、组织管理等方面。
园区的位置应该选在交通便利、教育资源丰富、产业发展前景好的地方,规划要充分考虑到学校和企业的需求,组织管理要建立一套严密的制度。
聚集优质职业教育机构和企业在职教园区内聚集优质职业教育机构和企业,能够有效促进校城融合发展。
优质职业教育机构有着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设施,专业教师团队,为园区内的学生提供高质量的职业教育;企业能够向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优化职业教育资源配置在职教园区内,需要优化职业教育资源的配置。
资源配置要根据学校、企业的需求以及整个园区的发展需求进行合理分配,满足不同需求的人群。
强化职业教育与产业对接职业教育与产业的对接是实施校城融合发展战略的关键。
职业教育必须与产业结合,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在产业中发挥作用。
同时,职业教育还应针对产业的需求进行课程建设和教材编写,未来更好地满足产业的要求。
建设高质量职教园区的典型经验材料成都高新区职业教育园区成都高新区职业教育园区成立于2014年,是由国家级高新区、重点高职院校、知名企业、产业基金共同举办的大型职业教育园区。
职业技术学院校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职业技术学院校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991bfe3af1ffc4fff47ac37.png)
目录【最新资料,Word版,可自由编辑!】第一部分概述...........................................................................................................................一、项目名称...........................................................................................................................二、建设地点...........................................................................................................................三、建设单位...........................................................................................................................四、建设项目单位基本情况..................................................................................................五、项目研究的范围和重点建设内容.................................................................................六、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七、项目总投资及构成..........................................................................................................八、基本结论...........................................................................................................................九、项目法人组织.................................................................................................................. 第二部分项目建设的意义和必要性.........................................................................................一、项目建设的意义..............................................................................................................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一)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服务湖南省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二)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服务行业和企业发展战略(三)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是在SWOT分析的基础上对学院发展战略做出的最佳选择第三部分项目建设的基础..........................................................................................................一、学院三大核心办学特色..................................................................................................(一)企业举办学院,学院兴办企业——校企结合特色(二)工学结合,“订单式”培养——人才培养特色(三)开放式办学,全方位服务——社会服务特色二、六大衍生特色..................................................................................................................(一)紧扣需求,校企合作——专业建设特色(二)以作业流程为导向,学中做、做中学——课程建设特色(三)企业工作经历,“双师”教师主体——队伍建设特色(四)共建、共享、共赢——实训基地建设特色(五)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管理特色(六)整合资源,强化“造血”机能——自我发展特色第四部分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建设目标 ....................................................................一、指导思想...........................................................................................................................二、总体建设目标.................................................................................................................. 第五部分建设项目与建设内容..................................................................................................一、专业建设...........................................................................................................................(一)专业建设总体目标与措施(二)重点专业与专业群建设二、课程建设...........................................................................................................................(一)课程开发(二)精品课程建设三、队伍建设...........................................................................................................................(一)师资队伍建设(二)保障措施(三)经费预算(四)管理者团队建设四、实训基地建设..................................................................................................................(一)指导思想(二)建设目标(三)建设任务与措施五、数字化校园建设..............................................................................................................(一)指导思想(二)建设任务及经费投入六、社会服务...........................................................................................................................(一)职业培训(二)技术服务(三)文化与社区服务七、产业建设...........................................................................................................................(一)指导思想(二)建设目标(三)建设任务与措施八、对外交流与合作..............................................................................................................(一)建设目标(二)建设任务与措施九、文化建设...........................................................................................................................(一)建设目标(二)建设任务与措施十、校园基本建设..................................................................................................................(一)建设目标(二)建设任务与措施第六部分管理与保障..................................................................................................................一、项目管理...........................................................................................................................(一)加强组织管理工作(二)加强项目经费使用管理(三)建立项目监督检查制度二、资金筹措和年度资金安排 .............................................................................................(一)中央财政主要用向(二)地方财政主要用向(三)中国南车集团公司资金主要用向(四)学院自筹资金主要用向三、建设实施进度..................................................................................................................(一)规划与启动阶段(二)全面建设阶段(三)项目验收阶段四、行业和地方政府大力支持 .............................................................................................(一)中国南车集团公司的支持(二)湖南省和株洲市政府的支持五、项目建设整体保障措施..................................................................................................(一)健全学院整体质量保障体系(二)建设项目实施管理办法(三)加强项目团队成员的培训(四)优化资源配置与管理(五)营造优良的外部环境第七部分预期效益分析..............................................................................................................一、专业建设效益..................................................................................................................二、课程建设效益..................................................................................................................三、人才培养效益..................................................................................................................四、实训基地建设效益..........................................................................................................五、师资队伍建设效益..........................................................................................................六、内部管理效益..................................................................................................................七、社会服务效益..................................................................................................................八、产业建设效益..................................................................................................................九、办学条件建设效益.......................................................................................................... 第八部分对招投标的基本考虑..................................................................................................一、建立招标工作组织机构..................................................................................................二、明确规定招标范围..........................................................................................................三、规范招标形式..................................................................................................................四、严格规范招标工作程序.................................................................................................. 第九部分附件目录 ......................................................................................................................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一部分概述一、项目名称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二、建设地点湖南省株洲市田心大道1号三、建设单位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四、建设项目单位基本情况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始办于1951年,1974年开办成人大专班,1996年试办高职,2000年7月升格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城市设计-株洲市湘江沿岸城市设计及控规调整方案(湘江新城段-2015.04
![城市设计-株洲市湘江沿岸城市设计及控规调整方案(湘江新城段-2015.04](https://img.taocdn.com/s3/m/e3798c630c22590103029d1c.png)
用地代 用地名称 码
大类 R
居住用地
总建设用 地
总建筑面 积
用地 面积 (ha)
占城 市建 设用 地比 例
本项目是天易科技城的商住部分
水系平坦场地+湘江沿线+湘江大道沿线区 域+土地价值最高 商住区
微山型场地+科技大道、湘芸路沿线+ 土地价值良好 生产性服务、创新研发功能区
缓丘型场地+铁路、京港澳高速公路切割区 域+土地价值一般 工业区
本项目与天易科技城规划对接要点:
Connection with Tianyi industrial Area from Different Aspects:
“要按照严守底线、调整结构、深化改革的思路,严控增量, 盘活存量,优化结构,提升效率,切实提高城镇建设用地集 约化程度。耕地红线一定要守住,红线包括数量,也包括质 量。按照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 空间山清水秀的总体要求,形成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合 理结构。”
——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
上位规划中的地位:
Related Upper planning
涵盖群丰组团级中心
“一江两岸双中心,两主八次十组团”城市空间结构。 “双中心”为城市快速环道以内湘江两岸的城市中心区,包括河西文化、行政、 商务中心和河东商贸中心; “两主八次”指湘江两岸城市中心所在的河东、河西两个紧凑发展的城市主组 团和栗雨、枫溪、荷塘、田心、石峰、职教、高铁、群丰八个城市次组团。
总体定位
区域结构
道路交通
用地布局
规模预测
项目设施
强度分析
视线廊道
规划概念
Planning Concept
湖面内移
蔚为大器邦家光——建国60周年株洲教育的回顾与展望
![蔚为大器邦家光——建国60周年株洲教育的回顾与展望](https://img.taocdn.com/s3/m/e8b4053d580216fc700afd38.png)
教职工由1.1万人增加到4.2万人,专任教师近3.3万 人;全市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从94%提高到100%;初 中入学率从20%提高到98%;高中阶段教育入学率从 不到10%提高到93%;高等教育录取率从3.8%提高到 63.3%;学前教育毛入园率从很低水平起步,达到 82.6%。目前株洲基础教育的整体水平进入全省前二, 实现了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保二争一”’战略目标。 从1978年至1989年,我市教育实现了第一次跨 越。80年代初期,通过调整整顿,株洲市迅速克服了 “文革”给教育造成的损害和混乱,教学秩序恢复正 常,中学教育“虚肿”彻底消除,教育结构趋于合理。 1983年醴陵工作会议揭开了全面建设和改革的序幕, 】986年株洲会议全面部署了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民教育人民办”、 “人
万 方数刊)●
均达100%。高中阶段入学率达93%,高考本科上线率 达85.25%。其次,我市通过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 革,组织了高中教学质量视导,指导教学T作、教学 管理和新课改工作,研发了新课程管理软件平台,及 时督查反馈各学校新课程实施与管理水平,印发了 《株洲市普通中小学教学常规指导意见(试行)》,经验 在全省推介;积极开展教育科研工作,由教科院主持 的《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教育教学方法体系研究》课 题立项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这是我省 第一家市州级教育科研院所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规划 课题。我市的课题管理经验得到省规划办、省教育学 会领导的充分肯定,在2008年度市州教育科学规划工 作年会以及省教育学会课题研讨会上均作了典型发言, 在全省范围内得到了推广。教育质量不断提升。在 2008年高考成绩取得历史性突破基础上。2009年高考 成绩再创佳绩,2009年,株洲市高考在参考人数减少 1570人的情况下,本科上线人数增加2374人,其中二 本以上增加452人,本科上线人数比去年增加了 10.66%,是全省招生计划增加5.3%的两倍。在全省首 届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中勇夺全省第一,高出第二名近 5个百分点。且九科人平分均为全省第一。 七是伞面规范办学行为。高中择校是全国的普遍 现象,但能做到像株洲这样规范,实属罕见。株洲的 高中招生曾经也是混乱不堪令人头疼:普高学校对尖 子生开m的优惠条件五花八门;职业学校买卖生源; 老师抢着教差班,收受回扣等。2003年初。市教育局 和市监察局年前联合下发的《关于坚决制止违规招生 行为的紧急通知》,有人不相信会动真格,又偷偷到学 校去与优秀生许承诺、签协议,有的还组织优秀初中 生出去旅游!市教育局立即组织人员反复调查核实之 后,召开大会并下发文件,通报批评9所高中和12所 初中的违规行为,并免去一所省示范性高中校长和书 记的职务。几年过去,普通高中招生争抢现象销声匿 迹,招生秩序得以全面规范。现在,各高中学校招生 严格实施“阳光工程”。严格按照成绩排序,录取名单 向社会公布,没有一个“条子生”。同时,全力整顿收 费秩序。严格执行中央和省教育厅各项教育收费政策, 绝不多收一分钱。过去学校大笔一挥, “关系户”们
预则立(株洲攸县考察学习报告)
![预则立(株洲攸县考察学习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8754e82ec3a87c24028c47a.png)
“预则立,不预则废”考察学习报告夏煦身为一名城乡规划建设事业的工作者,我有幸于5月24至27日与全局在岗干部职工一起“走出去”,参观了:株洲市规划展览馆和湘江风光带;攸县高档住宅小区——神龙山庄、攸洲公园、规划展示馆和沿江风光带并听取了攸县规划局城市规划建设的经验介绍。
拜谒了中华始祖——炎帝陵;瞻仰了红色革命圣地——井冈山;最终,我们怀着久久不能抑制的激动心情带着株洲市和攸县的先进规划管理经验和规划设计理念以及井冈山精神回到衡阳县——这个我们热爱并为之奋斗的城市。
《礼记. 中庸》曰:“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它的意思是说不论做什么事,事先有准备,就能得到成功,不然就会失败。
众多成功的例子证明,只有事先有所准备,才能抓住机遇,从而一步步迈向成功。
通过此次参观学习,我深深的领悟到城乡规划工作也是这个道理。
对城市建设和发展而言,“预”即“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发展的龙头。
好的规划造就一个城市,反之则城市的发展令人担忧!以下是我此次考察学习的所见、所闻和所悟:一、“预则立,立而后,凡事举”5月24日上午,我们来到了工业新城——魅力株洲。
自进城,映入眼帘的就是耸立的高楼,美丽的街心公园,宽敞的街道,悠闲散步的老夫妻,骑着公租自行车的年轻人,洋溢着幸福笑容的路人......我想,这是一个幸福指数多么高的城市啊!不一会儿就到了我们此次出行的第一站——株洲市规划展览馆。
株洲市规划展览馆位于株洲市天元区天台路旁,总建筑面积10400余平方米。
展馆共分四层,陈列分为“印象株洲”、“蓝图总览”和“豪迈开拓”三个展厅,不仅浓缩了株洲城市发展的历史,展示了今天多彩的建设成就,更描绘了未来城市发展的宏伟蓝图。
二楼与三楼连接处的巨大模型就真实立体地为我们呈现株洲未来的城市景观,让人震撼不已。
“城市建设,规划先行”。
规划是城市建设的“龙头”。
株洲——一个“被火车拖来的城市”,我国华中南部、华东、华南、西南地区之间最大的铁路枢纽,2006年《株洲城市总体规划(2006年-2020年)》,更是获得了国务院的批准,随后,产业、交通、环保等规划相继出炉,确立了科学指导,统筹做好株洲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各项工作,按照合理布局、集约发展的原则,有重点地发展特色产业,不断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和城市功能,涌现了神农城、湘江风光带、株洲高新区等一大批精品工程,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
株洲大学城规划方案 (2)
![株洲大学城规划方案 (2)](https://img.taocdn.com/s3/m/cb162703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fe.png)
株洲大学城规划方案简介株洲大学城位于湖南省株洲市天元区,是株洲市高等教育事业重镇。
株洲市作为湖南省的重要城市,株洲大学城规划应运而生。
规划建设株洲大学城,旨在打造一个集高等教育、文化、体育、商业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大学城。
该规划方案经过多次的讨论和修改,涵盖了从建筑设计到市政设施、交通、环境等方方面面的规划,是株洲大学城未来多年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规划目标功能设置根据株洲市的发展需求和未来发展趋势,株洲大学城规划方案的主要功能设施包括高校教育区、科研创新区、文化体育区和商业服务区。
高校教育区主要用于各高校的教学和学生生活;科研创新区则是以高校科研为基础,聚集众多科技研发机构和企业,打造一个高水平的创新平台;文化体育区则主要用于文化娱乐、体育运动等活动;商业服务区将包含商业中心、零售业、餐饮业、服务业等商业设施,为株洲大学城的居民提供便利。
环境建设规划方案中,还有大力度的环境建设。
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绿化环境:株洲大学城将建设大量公园和景观区,增加空气质量和城市绿色覆盖面积;•水处理:以学校为主的污水处理厂建设,处理生活用水和生产用水;•垃圾处理:学校会与市政府合作,解决垃圾处理问题;•环保能源:采用太阳能、风能、天然气等环保能源,切实降低污染排放。
交通设施为满足株洲大学城的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规划中还提到了多种交通设施的构建:•道路系统:建设高标准、高效率的道路网络,交通动线通畅;•公交体系:建设充足的公交线路和公共自行车停靠点,方便城市居民公共交通出行;•公路枢纽:建设高铁站和客运站、机场等城市交通的重要枢纽。
市政设施自来水规划中提到了改善自来水质量问题。
建立新的自来水厂,实行高标准的自来水管理,确保水源水质安全。
电力规划中提出了建设新的变电站,加强电力供应,保证学校和周边居民的用电安全。
通信网络规划中提出建设高效快速的通信网络,方便学生和教职工在校内、校外、城市内互联互通,手机、网络覆盖全面。
创建文明株洲作文
![创建文明株洲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cf8bd6c6fab069dc51220124.png)
创建文明株洲作文1创建文明株洲株洲,一个养育我的城市,株洲,一个全国闻名的工业城市。
每天上学和放学的路上,我都会看到株洲一点点的变化。
早上天还未亮,这座城市就已经喧哗起来了,那是因为各个批发市场,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人来这里批发商品。
太阳出来后,早上七八点钟,街上就人声鼎沸了,上学的小孩和上班的大人都在公交车站等公交车。
我们的公交车,不论是不是空调车都只要一元钱,株洲是全国首个电动公交城市,你看多环保啊!现在街上也多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那就是便民利民的自行车。
虽然自行车没有轿车的速度,也没有火车那样的载客量,更没有船那样的过海能力,可是响应了电视里常呼吁的低碳环保生活啊!如今出行交通越来越方便了,高铁的使用更是为人们的出行带来了很大的便利,而高铁就是株洲南车时代生产的,别说是高铁了,我们平时所乘坐的动车以及很多火车都是我们株洲南车时代生产的,真是不愧为全国知名的工业城市啊!虽然株洲是一个工业城市,但是却一直坚持提倡环保生活,因此,株洲更是全国的卫生城市。
到了晚上,你可不要以为株洲就这样寂静了,炎帝广场上热闹非凡,炎帝广场上的灯塔绚丽多彩,神龙喷泉千变万化;湘江边在沙滩上堆沙子嬉戏的小朋友;还有篮球场上哥哥们活跃的身影;广场上,阿姨们跳着活力四射的广场舞。
都共同谱写了这座城市的幸福篇章!没错,这就是我美丽的家园——株洲。
2创建文明株洲我们株洲是一个文明的城市。
每一个市民都能做到随时保持文明的姿态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给予他们如同家一般温暖的帮助。
要城市文明,首先要做到自己文明,如果自己不文明,还总想着只要别人文明,自己就无所谓了,这就太糟糕了,如果一个城市里都是这样的人,那么这个城市毫无疑问绝对是一个下等的城市;如果一个国家里都是这样的人,那么这个国家绝对会成为一个不入流的小国;如果整个地球都是这样的人,那么地球与那些没有生命体的外星球又有什么区别呢?要文明,是做人的第一;讲文明,是做人的第一要求。
要是每个人都不讲文明,果皮纸屑乱丢,那么地球将会到处都是垃圾,地上没有一处没有垃圾,这就不是我们以前那蔚蓝色的水球了!美丽的城市,是建立于人们的文明素养的基础上的。
职教城建设实施方案
![职教城建设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b35bd365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9c.png)
职教城建设实施方案一、背景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职业教育也逐渐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对高素质技术人才的需求,职教城的建设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目标设定。
1. 建立现代化的职教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学环境和资源支持。
2. 打造产教融合的教学模式,促进学校与企业之间的紧密合作,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 推动职业教育的改革,培养更多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术人才。
三、实施方案。
1. 规划建设。
首先,需要进行职教城的规划建设,确定职教城的整体布局和功能分区。
在规划设计上,要充分考虑学校的教学需求和学生的生活需求,确保建设的合理性和实用性。
2. 设施建设。
其次,需要进行职教城的设施建设,包括教学楼、实训基地、图书馆、宿舍等配套设施的建设。
在设施建设中,要注重现代化和智能化,提供先进的教学设备和舒适的生活环境。
3. 教学改革。
在建设过程中,要积极推动教学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引进优质教学资源,推行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4. 产教融合。
同时,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建立产教融合的合作机制,促进校企合作项目的开展,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实训机会,增强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5. 人才培养。
最后,要注重人才培养,加强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更多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术人才。
四、保障措施。
1. 加大资金投入,确保职教城建设经费的充足。
2. 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确保建设工作的顺利推进。
3. 加强宣传推广,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凝聚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参与。
五、预期效果。
1. 建设成效显著,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2. 产教融合成果丰硕,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增强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3. 培养更多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术人才,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一座新城的光荣与梦想——贵州(清镇)职教城发展纪实
![一座新城的光荣与梦想——贵州(清镇)职教城发展纪实](https://img.taocdn.com/s3/m/0ef42c27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0a.png)
一座新城的光荣与梦想——贵州(清镇)职教城发展纪实
周世敏
【期刊名称】《当代贵州》
【年(卷),期】2018(0)46
【摘要】短短6年时间,贵州(清镇)职教城白纸画图,从无到有,探索出了一条以教育引领城镇化发展的有效路径。
筚路蓝缕从一个园到—座城2008年,清镇市抢抓贵州省在花溪布局大学城,贵阳老城区职业院校面临外迁的机遇,把贵州省旅游学校、贵州工商职业学院引进入驻,奠定了职业教育发展的基础。
【总页数】2页(P40-41)
【作者】周世敏
【作者单位】贵州(清镇)职教城管委会纪工委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城校联动”职业教育发展模式研究——以贵州“清镇职教城”为例 [J], 阳华
2.一座新城的光荣与梦想 [J], 金振华;丁云;
3.“城”长教育——贵州打造清镇职教城见成效 [J], 李唯睿
4.再造一座新城——株洲职教城建设纪实 [J], 阳锡叶;刘茜;李茂林
5.从一个园到一座城——清镇职教城管委会党建引领发展纪实 [J], 邱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现代职业教育助推老工业城市转型升级
![现代职业教育助推老工业城市转型升级](https://img.taocdn.com/s3/m/b8030952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2a.png)
株洲市职业教育历史悠久,早在1905年就创办了全省最早的实业学堂——醴陵瓷业学堂。
新中国成立后,“一五”“二五”时期,随着国家重点企业的布局,株洲市建设了全省最早的一批技工学校和中专学校。
株洲市靠实体经济起家,正是一批又一批职业院校培养的产业工人,在工厂车间挥洒汗水、贡献智慧,支撑着这座城市从解放时只有7000人的小镇,发展成为城区150多万人的现代化城市。
株洲市转型升级再出发,意味着要在新技术革命条件下,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意味着要打通产业链、创新链、教育链、人才链。
株洲市和全国很多老工业基地一样,一度面临“经济发展亟需转型升级,但职业教育难以形成有效支撑”现代职业教育助推老工业城市转型升级中共株洲市委书记 毛腾飞的共性问题。
最为突出的是“四个难”:一是“断头路”难通。
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贯通衔接不畅,技能人才成长之路受限,家长不愿送,学生不愿来,来了出路窄。
二是“两张皮”难解。
“书本上种庄稼,黑板上开机器”的现象比较普遍,存在理论和实践教学脱钩的现象。
三是供需链难畅,一边是企业大喊“技工荒”,一边是职业院校毕业生能真正适应市场需求的总量不足。
四是大工匠难育。
技能劳动者数量庞大,但高级技工略显不足,能工巧匠凤毛麟角。
为突破瓶颈,株洲市探索出了一条职业教育、产业与城市水乳交融、共生共长的现代职业教育发展之路,有力支撑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坚持正确方向引领,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体制机制改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牢牢把握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各层次各类型职业教育模式。
”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精神,株洲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并实施《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株洲市现代职业教育发展规划(2015-2020)》《株洲市推进产教融合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等文件,搭建起设计层面“四梁八柱”,勾勒出落实层面“路线图”,努力把职业教育打造成一张靓丽的“城市名片”。
职教城选址报告
![职教城选址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f30168e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d6.png)
职教城选址报告1. 引言本报告旨在评估职教城的选址问题。
通过综合分析市场需求、交通便利性、人口分布以及地理环境等因素,为职教城的选址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2. 目标市场分析职教城旨在提供各类职业教育培训服务,目标市场主要包括在校学生、在职人群以及职业转换者等。
根据市场调研数据显示,近年来,职业教育培训市场需求持续增长,尤其是针对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求日益旺盛。
3. 交通便利性分析职教城的交通便利性对于学生及工作人员的出行至关重要。
综合考虑公共交通、道路交通以及交通网络的覆盖程度,以下几个因素应予以重点考虑:3.1 公共交通职教城应选择交通运输便利的区域。
市内的地铁、公交为主要的公共交通工具,应确保职教城周边拥有方便快捷的公共交通枢纽。
3.2 道路交通周边道路状况是选择职教城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
城市道路拥堵程度、红绿灯配时、道路宽度等都会影响到学生和员工的通勤。
3.3 交通网络考虑职教城与周边城市的交通网络,包括高速公路和铁路线路的覆盖情况。
一个便利的交通网络能够吸引更多的学生和员工前来就读和工作。
4. 人口分布和用地情况4.1 人口分布职教城的选址应在人口分布集中、发展潜力大的地区。
通过人口普查数据以及人口增长预测报告,可以得到人口分布密度和发展趋势。
在选择职教城选址时,要考虑到潜在学生和员工的人口基数。
4.2 用地情况选址时需要考虑用地情况,包括土地供应和规划。
5. 地理环境分析地理环境因素将直接影响职教城的发展和用户体验。
以下环境因素应予以重点考虑:5.1 环境状况选址时要考虑环境状况,包括气候、空气质量以及周边环境的净化程度。
良好的环境状况有助于创造良好的学习和工作氛围。
5.2 设施和服务设备周边的生活设施和公共服务设备也是选址的重要考虑因素。
靠近商业区、医疗机构、购物中心等配套设施,能够提供方便的服务。
5.3 安全因素安全是选址过程中必须考虑的因素之一。
借助地理环境数据,可以评估潜在选址地的治安水平和自然灾害风险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难 新 贸技师学 院、湖南化工 职业 技术学 院等 5 院校 正 出 , 以适应新型工业化 、 型城市化 和新农村 所
1 z 月上 ∞钏 .. O
■
衄
臣蕾殂固墨l
的要求 , 株洲 职业教育迫切需要跨越发展。
尽管 职业 教育和培训市场 巨大 ,但株洲职业教
形成合力。据相关部 门调查 记者 了解到 ,由于株洲 职业 院校长期 以来存 在 育却一直未能整合资源 , 近几 _ 3~ 着专业与资源低水平重 复配置 、 信息 闭塞无 法共享 、 显示 , 年株 洲 引导高职院校深 才培养模式改革 , 提升 了区域 内高职教育整体 但 从总体上看 ,株洲高 职教育的发展水平 能很好地适应经济发 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 优 级 的要求 。柳怀德介 绍说 , 当前 , 市有各 级 株洲 职业 院校 3 , 中高职学 院 5 , 7所 其 所 中职学校 3 在校生 近 l 0万人。但是 , 由于职教 资源分散 , 教 模偏小 、 整体水平不高 、 发展 后劲不足 的问题仍
实训 设备普遍落后 。这样 培养的学 生实际操作能力较低 ,不 能与企业
的生产需要有效对接 ,企业还 必须 进行 二次培训后才能上岗。 “ 职业 人才缺乏 , 拖够 了我们 的 后腿 。” 一些 企业 , 在 企业 负责人这
样 向记者感叹 。的确 , 从经济发展上 来说 , 株洲正着力 打造城市提质 、 园
区攻坚 、 旅游 升温“ 三大战役 ”实施 ; “ 15 工程 , 造轨 道交 通 、 车 、 5 1” 打 汽 航空航天 、 服饰 、 陶瓷五大干亿产业 集群 , 建设神农城 、 华强文 化产业基
地等“ 五个百亿工 程” 。职业人 才缺
动 、 学研一体 、 产 校企所 共赢 、 院校资 源高度 共享 的 会经济文化背景 。 株洲职业教育科学城建设指捂
现代 化职业教育科 学城 。这座呈旗袍状 、 以龙母河 为 公室主 任柳 怀德说 , 株洲地处华 中腹 地 , 中南 是 扣的职教城 , 总投资 10亿元 , 0 拟人 园院校 1 0所 , 园 交通枢纽 , 近年来 , 轨道交通 、 工程机械 、 装备制造 区办学规模 拟定 为学历教 育 8 万人 、常年培训 7~8 业快速发展 , 经济实力显著提升 。 0 7 , 20 年 国家 万人 。 目计划 3 项 年建成 , 年全面完善。 时将成 为 批准长沙、 5 届 株洲 、 湘潭城市群为全国资源节约型秆 长株潭 乃 至 中南地 区规 模 最大 的职 业 学历 教育 中 友好 型社 会建设 综合 配套 改 革 试 验 区 , 株洲 _ r 心 、 村劳动力转移培训 中心 、 农 企业 职工技能培训 中 市 政府从推动经济社会长远发展 、 建设教育强省 心 、 岗职工再就业 培训 中心 , 为“ 下 成 中部地 区职业 体 目 出发 , 标 把职业教育作为经济社会 发展的重 教育创新之都” 。毫无疑 问 , 株洲职教城是株 洲市委 、 础和教育工作 的战略重点 ,推动 了职业教育 快 市政府 的一个 大手笔 , 必将给株洲社会 、 济 、 经 文化 、 展 , 特别是 强力 推进 高等职业教育资 源整合 , 构
很 多院校近几年来不得不 四处征地建校 ,由此形 成 握使用 。各个部 门单 独组织 的培训 ,虽然侧 重点不
一
校 多址 的校园分布格局 , 增加 了建设成本 , 费了 同 , 浪 但实 际上是 “ 撒胡椒面 ”真正进人 职业教育 的份 ,
额并不 多 , 没有 形成合 力 , 的甚至 以培训 为名 , 有 千 院校资源 , 加大了管理难度 。 上世 纪六七十年代 的设备 ,用蜡 或木头代替 钢 方百计套取培训资金 。 位 当地业 内人士 沉重地指 出: 由于缺 乏对职 “ 材进行加 工训练 ;有 的学校甚至连 最基本 的设备 都 没有 ……记者实地 了解 ,情况确实令人震 惊 。近年 业培训 的有力统筹和资金整合 , 门协作 、 源共享 部 资
教育等带来全方位 的影响 。
决策怎么出——职教决定株 洲未来地位
记 者 9月 2 l 到正在 建设 中的株 洲职教 城 0 E来
工地 ,看到的是一番忙碌 的景象 。在一 期工程 3 0 00
多亩 的工地上 , 湖南 省商业 技术学 院、 湖南有 色金 属 职业技术学 院、 湖南铁路科 技职业技术学 院、 南工 湖
膏
闻
■●嚣日哐盈固
主 持 人 : 茂林 李
Emal og T ima e 03@ 1 .om : 26c
再过三到五年 , 株洲北 部 、 长株潭城市群 “ 型” 在 紧张建设之 中。 两
社会试验先导 区的云龙示 范区将崛起一座经科教互
株洲如此大手笔建设 职教城 , 显然有其特磷
一
来 ,尽管株洲各职业 院校办学条件都有 了不 同程度 的职业 培训体 系一直没有建立 起来 , 年复一年 , 累积
的改善 , 个别 院校还拥 有 了较为先进 的设 备 , 由于 数亿元甚 至十几亿元 的培训 资金投入没有产生应有 但
种种原 因难 以实现 共享 ,大部分学 校办学设施仍然 比较简陋 ,教学和
教学手段相对落后等 深层 次问题 ,特别是各 院校校 1 . 5亿之 间 , 包括 技能 型人才 培训 、 农村 劳动力 转移 园狭小 、 设施不全 、 乏发展空 间 , 生均 5 平方 米 培训 、 村实 用人才 培训 、 岗职工 再就业 培训 等 , 缺 与 5 农 下
农业 、 办等 8 农 个部 门。这 些培训 工程 由 占地面积 的国家标准有 较大差距 ,一些 院校存 在着 涉及劳动 、 被教育 主管部 门“ 红牌 警告” “ 或 摘牌 ” 的可 能 , 致 各主管部 门负责 实施 ,培训资金也 由各 主管部 门掌 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