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消费时代文学的意义

合集下载

中国文学(4)第3次作业答案

中国文学(4)第3次作业答案

一、填空题1、王晓明、文学和人文精神;2九十;3、散文;4、余华、苏童、刘恒;5、叶兆言、刘震云;6、王朔、王小波;7、张承志、韩少功、史铁生;8、私人化;9、陈忠实、张炜、王安忆;10、三驾马车;11、现实主义的冲击波;12、断裂、韩东。

二、名词解释1、“人文精神大讨论”1993年6月,《上海文学》在“批评家俱乐部”栏目里发表王晓明与张宏等5人的对话《旷野上的废墟——文学和人文精神的危机》,提出了当代文学和人文精神的危机问题;自此,一场轰轰烈烈的人文精神大讨论便拉开序幕,诸多作家、评论家纷纷投笔加盟,如王蒙、刘心武、张承志、陈平原、朱立元等,几乎所有著名的作家、理论家都为此留下了有着独特思考的文章;这场大讨论是90年代文学和文化界最为重要的事件之一。

三、简答题1、90年代文学“三元一体”格局的内在构成90年代市场经济的全面展开,带来了社会和文化的转型,文学在日趋边缘化的同时也走向多元化,在整体上形成“三元一体”的格局(精英文学、大众通俗文学、主流意识形态文学)。

三元格局的形成,与当代中国社会性质和时代变化密切相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带给人们新的价值观,不同的文化、思想并立而生,绝对主流话语不复存在;经济、文化领域的剧变以巨大能量辐射到文学领域,要求文学改变过去视角单一、齐声共语状态,以多种话语方式和思维向度反映多姿多彩的当代生活。

如果把此一时期中国文学的总体格局看成是一个金字塔的话,那么,大众通俗文学就是它的基座,主流意识形态文学是它的塔身,而精英文学则是它的塔尖。

2、“人文精神大讨论”的论争焦点和论争的意义。

在90年代,有关“人文精神大讨论”是学术界一次影响深远的论争。

论争焦点:焦点之一是如何看待当前的人文精神状况,如何评估市场经济大潮中文艺的“俗化”现象,如何看待文艺的价值和功能。

焦点之二是重建人文精神的现实性和可能性以及人文知识分子对价值重构的作用。

论争的意义:揭示了知识分子在市场经济大潮中面临的问题以及知识分子队伍分化、自我分裂和价值困惑的事实;提示知识分子看清自身境遇,调整生存姿态,建构理想的自我;对艺术品生产世俗化、作家艺术工匠化、审美趣味庸俗化的批判和警惕显示了知识分子对人文精神的恪守和张扬,对自我价值最大化的正当需要,从而有助于形成制约世俗化极端发展的机制和批判精神的成熟。

《文学理论教程》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文学理论教程》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文学理论》课后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基本概念】1.文艺学: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学科。

2.文学活动:把文学理解为一种活动,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等要素组成,是人类的一种高级的特殊的精神活动。

3.文学理论:对文学的原理、文学的范畴和判断标准等问题的研究。

4.文学批评:以文学理论所阐明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和方法为指导,专门地去具体分析和评论一个个作家、作品。

5.文学史:是一门以研究主流文学为对象的,清理并描述文学演变过程,探讨其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

【思考问题】1.试从学科归属、对象任务和学科品格三个角度,说明文学理论的性质。

答: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文学理论是文艺学中的三个分支之一,与其他分支有密切的联系,它通过对文学问题的审视,侧重于研究文学中带有一般性普遍规律,它力图指导、制约其他分支的研究。

从对象任务上看,文学活动作为人类的一种精神活动,它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它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显示出不同历史阶段的特征。

它作为人类的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从总体上来研究文学活动区别于其他活动的特殊性质。

社会生活是一切种类的文学艺术的源泉。

经过作家的艺术创造,成为文学文本。

研究作品的构成因素和相互关系,文本一定要经过阅读、鉴赏、批评。

从学科品格上看,具有实践性和自身独特的价值取向。

2.文学理论的几种基本形态及划分依据。

答:基本形态有:文学哲学,文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文学符号学,文学价值学,文学信息学,文学文化学。

划分依据是: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和文学创造——艺术价值——文学消费。

第二章【基本概念】1.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整体中的有机组成部分。

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德国古典哲学、美学、文艺学的基础上创立的。

2.中国特色:必须以中国特有的历史文化和现实经验作为土壤去培植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

必须吸收中国传统的文学理论遗产,寻求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学理论的结合点。

3.当代性:必须在研究中国当代文学发展情况的基础上,概括当代社会主义文学实践的新经验,回答当代社会主义文学运动提出的新问题。

第十六讲 文学的生产、传播与消费

第十六讲 文学的生产、传播与消费

(二)文学消费与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文学消费作为一种意识形态: 1、文学消费作为一种意识形态: (1) 文学产品的不纯粹 ---- 消费的不纯粹 (2) 文学消费总是与利益相关,肯定或批评特定的社 文学消费总是与利益相关, 会结构。 会结构。 文学消费对意识形态的三种反应模式: (3) 文学消费对意识形态的三种反应模式: 直接为现行体制和社会结构服务: -- 直接为现行体制和社会结构服务: 为批判现行政治和经济制度服务: -- 为批判现行政治和经济制度服务: 声称文学消费与政治无关。 -- 声称文学消费与政治无关。
四、文学消费与消费文学
(一)消费时代的文学消费: 消费时代的文学消费: 对文学消费性的空前张扬 文学消费的“媒介化” 1、文学消费的“媒介化”: 媒介制约生产: (1) 媒介制约生产: 媒介正日益成为一种权力 媒介代替批评: (2) 媒介代替批评: 媒介引导消费: (3) 媒介引导消费: 2、文学消费的“符号化”: 文学消费的“符号化” 3、“消费文学”与“庸人生产”: 消费文学” 庸人生产”
消费视野中的王朔现象把文字价格炒上去宣扬顽主的消费哲学兜售反叛什么好卖卖什么什么好卖卖什么重心由创作转到销售重心由创作转到销售之二
第五编 文学消费与接受
第十六讲 文学消费 第十七讲 文学接受 第十八讲 文学批评

一、文学生产: 文学生产:

产、传 与 费
1、狭义:作家 观念形态 的文学创作 + 狭义: 出版部门 物质形态 的出版 文学书籍、电影拷贝、录音带、录像带、 (文学书籍、电影拷贝、录音带、录像带、电子光 盘等) 盘等) 2、广义: 广义: 文学(狭义)生产--流通--分配---流通--分配--消费 文学(狭义)生产--流通--分配--消费 创作--出版--发行--阅读) --出版--发行--阅读 (创作--出版--发行--阅读)

自考《文学概论》章节复习题及答案

自考《文学概论》章节复习题及答案

自考《文学概论》章节复习题及答案自考《文学概论》章节复习题及答案考生们在复习教材时,可以结合试题加以练习,以下是店铺搜索整理的一份自考《文学概论》章节复习题及答案,供参考练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我们店铺!第十三章文学风格概念:1.文学风格:就是作品的整体话语特色,它由作家创作个性和作品的话语情境造成,具有独创性、稳定性和多样性的特点。

(就是作家作品的风采、格调、气韵等特点。

)2.创作个性与日常个性:日常个性是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人格结构方面的独特性。

创作个性是作家气质禀赋、思想感情、审美趣味、艺术才能等内在因素综合成的习惯性创作方式,它是日常个性经过审美创造升华成的独特艺术品格。

3.风格外构成:文学风格是作品的有机整体中通过语言结构显示出来的有魅力的独特性。

其构成的要点包括:1.创作个性是文学风格的内在依据;2.主体与对象的统一是风格存在的基本条件;3.文体特色言语组织是风格的外部特征。

4.风格简分法:分风格为“刚”“柔”两类,宋词理论中称作“豪放”和“婉约”,近人多称作“阳刚”和“阴柔”。

5.时代风格:又称风格的时代性,指具有时代特点的文学风格,它是时代精神、审美要求在文学中的表现。

历史上的“建安风骨”“盛唐气象”以及欧洲的哥特式风格、巴洛克风格等,都有鲜明的时代特点。

6.流派风格:指一个流派的作家作品在文学观念、审美趣味、取材范围、表现方法、语言格调等方面表现出的共同特色。

问题:1.如何正确理解“文如其人”,“风格即人”?文如其人的意思主要是说作品风格是作家说话办事风格即气质的表现和反映,而不是说作品的思想道德是作家道德品质和人格的反映。

因为“说什么”的思想内容可以作伪,而“怎样说”的形式不可作伪。

不过,也不能说作品的内容与作家的思想完全没有关系。

事实上,伟大的作品只能出自有伟大人格的作家之手。

当然,卑劣的作家永远写不出伟大作品2.论述风格与创作个性的关系。

消费时代的都市文学

消费时代的都市文学

非公有制经济成分 的急剧增长 , 政府活动范 围的 日益缩小 , 大众 的合法性和独立性 ,主流文学 精英 文学、大众文学各有天地 。
传播媒介的迅速 发展 , 中国社会阶层逐渐分化并形成 了一个颇具 可 以说 , 场 在今天的中国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经济概念 了, 市 它
甚至就是我 们日常生 活的本 规模的市民社会 而这时 ,以都市大众为消费对象 . 通过大众传 同时还深入到了文化和精神的 内部 , 播媒介传播 的无深度 的、 模式化的 、 易复制的、 按照市场规律批 身 。文学 中心 话语 的消弭促使 作家对 以往 的文学价值 观作出调
人们 日常生活 的话语 的存在则完全是 另外 一套与消 费文化 烈得多 . 作为一个 时代的见证 . 它不 可避免地被打上这样一个烙 关怀。
Bse 上 商 un s 海 业 91 is
维普资讯
思维前沿
如近年 和市场化紧密相关的东西 了, 文学和商业越来越呈现 出~种 共谋 学那种执著 的探 索精神 也 陷入了一种欲望的深渊之中。 新市 民小说 ”和一些所谓 的 另类小说 ” 就 的状态 。 中国人文精神重构这样一个历史 的必然契机使得 文学不 来销量极好 的都市 ”
量生产的文化产 品——大 众文学应运而 生 文学 中个人价值的 整 ,启蒙性和教化性逐渐 弱化 .而娱 乐性和消遣性则愈见凸显。 在 凸现 , 城市地位 的上升 . 使得市 民社会群体 的生活方式和人生价 市场经济对中国文学人文精神进行了强烈的冲击 , 人文精神失落 市 值得 以彰显和 蔓延 ,小说创 作和历史叙述 之间出现 了微妙 的疏 甚至文学的本性失落了; 场经济下人们 的私欲更加公开化;文 离。芸芸众生的日常生活出现 在众多作家的笔端 .被 获得 关注 。 学和其他社会产 品、商 品同等对待 .文学成 了 文化消费 ,开

童庆炳 文学概论第十四章 文学消费与接受的性质 知识梳理

童庆炳 文学概论第十四章 文学消费与接受的性质 知识梳理

第十四章文学消费与接受的性质第一节文学消费与一般消费一,文学生产,传播与消费(一)文学生产为文学消费提供消费的对象,即文学产品.(二)文学生产规定者文学消费的方式.(三)文学生产规定着文学消费的需求.(1)文学消费制约着文学生产.(2)文学消费制约着文学生产的方式和规模.(3)文学消费体现了文学生产的目的和动力.二,文学消费的二重性一般商品消费+特殊精神产品消费三,文学消费与文学的意识形态性文学消费是一种意识形态,文学消费和接受就是文学生产着通过文学产品被读者欣赏,以传播他们所属的那个集团,阶层的意识形态观念。

文学消费作为意识形态消费的特殊性在于其是潜移默化的四,文学消费与文学接受的区别文学消费:物质消费+精神消费;阅读行为+消费行为;;主客观条件;综合多视角特点文学接受:精神消费;阅读或欣赏的精神活动;主客观条件;审美经验和艺术心理两者关系为:文学消费是初级形态的文学接受,两者共同指向的核心均为文学欣赏。

第二节文学接受的文化属性一文学接受作为审美活动二文学接受作为认识活动三文学接受作为文化价值阐释活动四文学接受作为交流活动复习要点[基本概念]文学消费文学传播大众传播媒介文化市场高雅文学大众文学文学接受文学的饿认识属性文学的审美属性文学的文化属性[思考问题]1,文学消费与文学生产有什么关系生产对消费:对象方式需求消费对生产:目的和动力方式和规模2,文学传播方式对文学的生产与消费有何影响3,文化市场对文学生产与消费有何意义4,为什么说文学消费既是一般商品消费,又是特殊的精神产品消费(满足精神生活需要,超时代性,再创造性)5,怎样理解文学消费与接受的意识形态性质6,文学消费与文学接受有什么区别和联系7,文学接受的对象和主体是什么。

广东省揭阳三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

广东省揭阳三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命题人:桑卓见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座位号填写在指定位置。

2.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不得随意改变题号;如书写有误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1、选出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戮.力(lù) 杯杓.(zhuó) 犒.劳(hào) 目眦.(zì)B.期.功强近(jī) 刀俎.(zǔ) 不可胜.记(shènɡ) 瞋.目(chēn)C.陨.首(yǔn) 逋.慢(bū) 终鲜.兄弟(xiǎn) 数.目项王(shù)D.参乘.(shènɡ) 封识.(zhì) 彘.肩(zhì) 须臾.(yú)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近年来,随着群众权利意识的日渐觉醒,民主空气的日益密集,中国的民主政治生活呈现出生动活泼的局面。

B.网络调查表明,中学生网络恶搞杜甫的主要原因是青春期的逆反心理、知识素养缺乏、内心空虚、游戏人生等因素造成的。

C.现在,越来越多的农村干部明确地认识到,交通是否便利,通讯是否畅通,对招商引资工作具有重要影响。

D.针对农产品价格步步攀升的状况,政府制定了打击囤积居奇、投放紧缺商品等,对抑制价格过快上涨起了很好的作用。

4.依次填入下面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冬日的清晨,漫步在松花江边,你常常会沉醉在这神话般的冰雪世界里: 江面, ,;岸上, ,。

千姿百态的淞花,,令人感叹造化之功;千枝银柳万株雪松,,令人感慨天意之奇。

①流水潺缓②凝筑了一个透明清丽澄澈晶莹的佳境③雾气氤氲④雪柳招摇⑤编织成一簇簇春花夏草秋果冬树⑥银枝素裹A.④⑥①③⑤②B.①③⑥④⑤②C.①③⑥④②⑤D.④⑥①③②⑤二、古诗文阅读7小题,共39分。

消费时代的都市文学

消费时代的都市文学

们 , 品大潮不可避免地开始 冲击社会 , 人们的都市意识慢慢觉 醒了。
心灵的关怀 。 人们 日 常生活 的话语的存在则完全是另外一套 与消费文化 和市场化 紧密相关 的东西 了, 文学和商业越来越 呈现出一种共谋 的状态 。 中国人文精神重构这样一个历史 的 必然契机使得文学不得不被重新 命题 。而这时 “ 新都市 文 学” 以它独特 的张力成为消费时代文学的独特一枝 。
在这种理念的引导下 , 都市文学在创作 中的叙事方式出
时。 我们才真正意识到 , 中国真正的都市生活开始了 , 而消费 时代的都市性写作也由此拉开帷幕 , 到飞速 的发展。 得 但这 时的文学 随之边缘化 , 语权利旁 落 , 话 文学失去 了
往 日的轰动效 应 , 日的雄 风和灵 光 已经 消失 , 昔 文学在经历
维普资讯
湖北社会科学 人文视野
消 费 时 代 的 都 市 文 学
陈 莉 萍
( 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 院 人文科 学系 , 浙江 杭州 301 1 04)
摘要: 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 中国快速跨进了消费社会, 因此文学与消费发生了密切的 关系, 并且出现 了消费时代的都市文学。 消费时代都市文学具有作品内涵缺少丰厚深度、 作品缺乏张力、 写作的 平面化、 放弃中国文人历来写作时的人格化和主体化眼光、 游离于社会矛盾之外等特点。消费时代都市文学应 该把人文精神和生存现状结合起来思考。
二、 消费 时代 都市 文学的特 点
到了 8 年代中期至 9 年代初 , 0 0 随着市场经济 的进一步 发展 , 中国快速跨进 了消 费社会 , 每一座 城市都在根据 消费
社会的要求重新构造都市空间 ,在 大众传媒 的推波助澜下 ,

网络文学的“断代史”与“传统网文”的经典化

网络文学的“断代史”与“传统网文”的经典化

然而,在经典化的同时,戏曲艺术也面临着“去经典化”的现象。去经典化 是指对传统戏曲进行颠覆、解构和重新诠释的过程。这种趋势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社会观念的变化和观众审美需求的多样性。去经典化的戏曲作品往往突破传统规 范,以新颖的手法、独特的视角和个性化的表演风格吸引观众。如近年来的京剧 《白蛇传》、越剧《红楼梦》等,都在传统基础上进行了创新,赢得了广大观众 的喜爱。
网络性是网络文学最显著的特点之一。网络文学依托于互联网这个开放、自 由、平等的平台,具有许多与传统文学不同的特性。首先,网络文学的创作和传 播速度极快,作者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写作,并通过网络迅速传播给全球读者。其 次,网络文学的虚拟性使得作者和读者可以在一个不受限制的空间内自由交流, 这种互动性极大地丰富了文学的内涵。
例如,许多传统作家开始尝试在网络上发表自己的作品,以吸引更多的读者 和,这种做法为传统文学注入了新的活力。网络文学作品也逐渐被改编为影视、 游戏等传统媒体形式,这种跨界合作进一步推动了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的融合发 展。
总之,网络文学的“网络性”和“经典性”是它最显著的特点。它的快速传 播、虚拟空间、平等互动等网络性让它成为当代文学的一股重要力量;而它的深 刻思想内涵、优秀写作风格、广泛受众基础等经典性则让它与传统文学相互促进、 共同发展。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的融合发展将为文学领域带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也将促进文学的繁荣和发展。
基本内容
中国戏曲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艺术表 现。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观众需求的变化,戏曲的“经典化”和“去经典化” 现象愈发引人。本次演示将探讨这两个现象的内涵及其对戏曲艺术的影响,并提 出相应的对策。
经典化是指将戏曲作品及其表演风格、音乐、舞美等视为经典,加以传承和 发扬的过程。通过经典化,戏曲艺术得以在传统基础上不断发展,形成独特的艺 术风格和审美标准。经典化的戏曲作品通常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知名度,如京 剧《贵妃醉酒》、豫剧《花木兰》等。这些作品不仅展示了戏曲艺术的魅力,还 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艺术资源。

当代文学生产与文学消费的两重性

当代文学生产与文学消费的两重性

生产规模庞大
受众群体庞大
文化品位通俗化
依托文化市场运作
(二)、当代文学消费的新特点
v 生产性社会
消费性社会
文学消费对文学生产的反作用越来越大
文化消费的快餐化趋向明显 文学消费出现“夸示性消费”现象
(三)、文学生产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作为精神文化价值的社会生产活动,文学生产所 追求的效益首先应该是社会效益,而不是经济效 益。
(注:文化事业是代表国家意志和社会主流意识形 态。文化产业是与文化事业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 文化活动,它是按照市场运行规则从事文化产品 生产和提供文化服来自的经营性行业)两重性影响
在当代中国,文化生产发挥着创造和传播社会主义 先进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作用, 同时作为商业性经营活动,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着 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文 生产力水平 学
古代社会的文学生

产与消费同物质生
产 社会分工
产与消费之间是明 显分离的。
资格


消 费
经济能力
文化教育条件
现代社会中文学生产已不同于传统的文学 创作,文学消费也不再等同于过去的艺术 欣赏而具有了新的时代特点。
文学生产开始面向社会各阶层 的广大受众
二、当代文学生产与文学消 费的两重性
(一)当代文学生产的两重性
当代文学生产作为精神生产活动,创造者满足公众审美文化需求的精神产 品,具有物质生产不可代替的社会价值。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文学生产活动也具有产业属性,能够为文学产品的创造 者、出版发行者带来商业利润。
两重性的作用
使当代文学生产既作为社会精神生产的文化事业 而存在,也作为社会商品生产的文化产业而存在。
一、文学生产与文学消费的时 代性

文学作品的时代意义

文学作品的时代意义

文学作品的时代意义文学作品是时代的反映和见证,它们不仅仅是为了娱乐和享受,更是承载了时代的意义和思想。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的文学作品,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社会背景中,都体现了不同的时代精神和价值观。

这篇文章将探讨文学作品的时代意义,以及它们如何影响和塑造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首先,文学作品是时代精神的折射和延续。

它们通过描绘人物形象,反映社会现象和思想观念,展现当时的风貌和生活方式。

例如,古代中国的《红楼梦》反映了封建社会的腐败和衰落,以及对人性的深刻思考。

这部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都具有象征意义,它们不仅是以架空的方式来揭示社会的弊端,更是对当时的价值观进行了批判和反思。

同样,现代文学作品如《1984》和《动物农场》等也揭示了当代社会的问题和对人性的探讨,影响了人们对权力、真理和自由的理解。

其次,文学作品在时代中起到了启蒙和教育的作用。

通过作品中的人物和故事,读者能够从中学习和领悟一些智慧和道理。

例如,英国作家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如《哈姆雷特》和《罗密欧与朱丽叶》,不仅是文学经典,更是对人性和社会问题的思考。

它们通过表达人物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启示了读者对生活和人性的理解。

这些作品不仅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共鸣和讨论,而且在今天仍然具有深远的影响力。

此外,文学作品还能够引发社会变革和意识觉醒。

当代作家如奥威尔、海明威、金亚里等,通过他们的作品揭示了战争、暴力和不公正的丑恶面目。

这些作品不仅震撼了读者,更引发了社会对于和平、公平和自由的关注。

例如,奥威尔的《1984》通过对极权主义社会的描写,警示了人们对权力滥用和思想奴役的辩证思考。

这种揭示社会问题、引导社会觉醒的作品,都在特定的时代中具有巨大的意义。

最后,文学作品中的时代意义还体现在它们对文化和人类共同记忆的贡献。

一些文学作品如《罗密欧与朱丽叶》、《吸血鬼》、《人间失格》等成为了文化符号和代表,深入人心并被广泛传播。

这些作品不仅赋予了人类共同记忆以特定的象征意义,更成为了开拓文学创作和表达的先河。

文学作品的当代价值与现实意义

文学作品的当代价值与现实意义

文学作品的当代价值与现实意义目录一、内容简述 (2)1. 文学与当代社会的联系 (3)2. 现实意义的定义与探讨 (4)二、文学传统的当代解释 (5)1. 古典文学在现代语境下的重新解读 (6)2. 西方古典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化结合的探讨 (8)3. 本土文学价值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拓展 (9)三、当代文学现象与当代价值 (10)1. 新时期文学 (12)2. 网络文学 (13)3. 青少年文学 (15)四、文学在社会转型期的问题意识 (16)1. 反对虚无主义的文学实践 (17)2. 都市题材文学的现实剖析 (19)3. 乡村书写与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反思 (20)五、文学在文化多元化的登上 (21)1. 文学中的跨文化交流与融合 (23)2. 民族文学的个性化与国际化表达 (24)3. 世界性议题在文学作品中的对应 (25)六、现代文学与科技的互动 (26)1. 数字媒介在文学传播中的作用 (28)2. 网络平台在文本解读中的创新 (29)3. 文学在虚拟现实中的新构建 (31)七、文学对社会问题的反映与批判 (32)1. 关注环保与生态危机的作品 (34)2. 聚焦性别问题与性少数群体的文学 (35)3. 社会不公现象在文学表现中的张力 (36)八、文学教育的当代必要性 (38)1. 提升审美能力与理解多元文化 (39)2. 文学作品对人文精神的培养 (40)3. 文学在跨学科研究中的应用 (41)九、结论 (43)1. 文学与时代景观的互动总结 (44)2. 文学在教育和文化传承中的长远意义 (45)3. 对未来文学发展方向的期许与展望 (46)一、内容简述文学作品能够跨越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传递永恒的主题和普世的价值观念。

无论是古希腊悲剧的命运主题,还是现代小说中对个人自由与选择的探讨,文学作品中的这些主题和观念至今仍然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它们帮助我们理解人性的复杂性,鼓励人们在生活的挑战面前展现坚韧不拔的精神。

2013广东省六校高三5月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2013广东省六校高三5月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2013届高三六校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命题学校:中山纪念中学 2013,5,17本试卷共8页,24小题,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悼.念/倒.爷俘虏./掳.掠非难./难.免B.蜕.化/褪.色蹉.跎/嗟.叹果脯./胸脯.C.炽.热/炙.烤诀.别/联袂.创.伤/开创.D.歼.灭/悭.吝犒.劳/蒿.草押解./解.差2.下列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今天,我们的社会仍然存在这样的现象,高速路上、马路边出了车祸,在现场一片狼藉、惨不忍睹....,哄抢货物,真让人心.....的情况下,很多人不是救助伤员、保护现场,而是趁火打劫酸.。

这种乘人之危....、趁乱牟利的行为不仅是对当前法律秩序的漠视,更是对个人道德乃至社会公德的拷问。

A.惨不忍睹B.趁火打劫C.心酸D.乘人之危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环境信息的立体化公开,恐怕是此次会议绕不开的重要议题。

环境信息的公开透明,是决定政府和民众能否走向环境“共治”的重要前提。

B.走过60年发展历程的铁道部,作为国务院政府机构中唯一扮演政企双重角色的部委,已被公众视作阻碍市场经济改革的一大壁垒。

C. 我们要继续推进改革,当然我们也知道,改革在得到普通民众广泛支持的同时,利益受损的既得利益者必然会对改革加以反对和阻碍。

D.4月15日,美国波士顿马拉松比赛快要结束时,一场不好的厄运突然降临到参赛运动员头上,在终点线附近接连发生了三起爆炸,造成3人死亡,百余人受伤。

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学力只不过将原来不好的稍加润饰,使可陪衬你的好的,它只能增加量不能提高质。

既有天才,再加学力,就能在学问上有成就。

②做诗也是一样,有的人未学过做诗,但是他做起诗来,形式上虽然不好,却有几个字很好,或有几句很好,那种人是可以学做诗的,因为他有做诗的才。

第五讲 文学消费与接受(14-16)

第五讲 文学消费与接受(14-16)
2、产生原因:
(1) 作家创作动机决定了隐含读者的存在。如 “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白居易) (2)选材及文体特点也决定着隐含读者。
刘绍棠写京东大运河,便使京东大运河之畔乃 至河北农村人爱读。 (3)作家赋予的作品的内涵会导致隐含读者。 如《阿Q正传》的内涵期待着能正确理解其意 义的特定读者。
4、文化生产受社会消费心理影响。
(二)文学消费作为特殊精神产品的消费 1、文学产品主要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需要; 2、文学产品中作家的创造性劳动难以作定量评估; 3、优秀的文学产品具有超时代性;
4、文学产品的消费具有再创造的性质,需要消费者的 积极参与。
三、文学消费与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 (一)文学消费作为一种意识形态 文学生产者通过文学作品传达的意识形态性,在文 学的阅读过程中,影响消费者。 文学消费对于意识形态的三种反应模式:直接服务 于现行体制与社会结构;直接批判现行制度的不合 理性;声称远离现行政治制度的“非意识形态化”。 (二)文学消费作为意识形态消费的特殊性 不是以概念形式的意识形态观念直接灌输给消费者, 而是寓思想观念于艺术形式的结构和艺术娱乐的效 果之中 。
不论是哪种情况,要想正确地把握作品的寓意,必须将 作者的提示与作品的内容加以对照,深入思考。无根据地 “对号入座”,很可能会产生误解。这种误解是不少文坛纠 纷产生的原因。 当然,“正”与“谬”只是一种简单的区分。由于 “形象大于思想”、读者又各取所需等原因,对于同一作品 存在诸多解释是常见现象。这些解释往往是可以并存的,正 所谓“作者用一致之思,读者各以其情而自得。” 必须指 出的是:目前有些学者倾向于淡化作者、突出读者。对于他 们来说,作者不是一种值得重视的社会角色,更不是赋予作 品以生命的有血有肉的人,而仅仅是一种功能。作品一经诞 生,便具有独立性。从这样的观念出发,便无所谓固定的、 由作者赋予的寓意。文学接受中的理解,关键变成如何以文 为镜、体味人生。这就牵涉到阐发问题。

文学作品的时代背景与社会意义

文学作品的时代背景与社会意义

文学作品的时代背景与社会意义文学作品是反映时代背景和传递社会意义的重要媒介和载体。

每个文学作品都有其所处的特定时代背景,这种时代背景深刻地影响着作品的创作和表达方式,同时也承载着作品所要传达的社会意义。

本文将以中国文学作品为例,探讨文学作品的时代背景与社会意义之间的关系。

一、文学作品的时代背景1.1 反映社会变革文学作品反映了时代的变革和发展。

比如,鲁迅先生的作品《狂人日记》揭露了封建社会的腐败和矛盾,批判了旧式家庭观念和社会伦理道德的束缚;而在新中国成立后,文学作品开始探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主题,如钱钟书的《围城》就以讽刺的手法表达了社会主义时期的普遍现象和思潮。

1.2 反映时代氛围文学作品也反映了特定时代的氛围和精神风貌。

比如,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文学作品,如余华的《活着》,通过叙述人物的遭遇和成长,展示了那个时期的困苦和人们对改革开放的热切期待。

同时,它也揭示了人性的悲凉和对生活的痛苦感披露。

二、文学作品的社会意义2.1 深刻洞察社会现象文学作品通过对时代背景的把握,能够深入洞察社会现象和人性的复杂性。

通过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社会中的道德困境、价值观念的重构以及人们面对挑战时的行为选择。

例如,《红楼梦》通过对贾家的衰败和人物的命运活动刻画表达了封建社会的病态和腐败。

2.2 彰显时代精神好的文学作品能够彰显时代的精神气息,成为代表当代社会和文化的重要标志。

例如,鲁迅的作品表达了新文化运动时期知识分子的反思和新思潮的崛起,展现出一种具有时代意义的精神风貌。

同样,当代作家莫言的作品《蛙》通过讲述普通人生活的故事和探讨乡村问题,真实地展现了中国当代社会的现实与困惑。

2.3 传承和创新文学作品不仅仅是对时代背景的表达,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通过对传统文化、历史和价值观念的引用和反思,文学作品不断推动文化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

如莎士比亚的剧作《哈姆雷特》融汇了人性探索和社会政治的复杂关系,对戏剧和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文学消费对于文学发展的意义——以新时代“微文学”为例

文学消费对于文学发展的意义——以新时代“微文学”为例

语言文学研究文学消费对于文学发展的意7——以新时代“微文学”为例柯坤良(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文法学院,广东茂名525000)摘要:文学消费在文学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于促进文学繁荣、长足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当今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社会g新月异之际,“微文学”发展如雨后春笋呈现出欣欣向荣之势&本文具体分析“微文学”思想主题的微小化、创作手法的技巧化、作者读者的大众化,联系实际,探讨“微文学”文学消费H动对于文学发展的深刻意义&关键词:文学消费文学发展新“微文学”文学引言文学消费作为人们一种通过阅读和欣赏优秀的文学作品而丰富内心世界、提高修养的精神文化活动,一方面属于一般的商品消费,另一方面是一种特殊的商品消费。

在这种以陶冶情操、丰富内涵为主要目的的、特殊的精神文化活动过程中,文学消费对于促进文学发展、推动文学进步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与影响,一方面是文学生产活动中的最后一步,另一方面是读者精神产品消费的第一步。

与此同时,在当今社会背景下,“微”越来越成为生活在时代里的们学、生活、工作最的特点之一,并潜移默化影响们的费精神文化生活$在与•科重发展的推动作用下,以“”“”为:的,于的动与,生“文学”这种的文学,其成为新时具特色的文学费活动。

一、新时代“微文学”的主要特点“文学”是“”“微博”等网络社交平台的一种文学,以化、化、化化,主要为的“微”“”、“”文“”“”$■“微文学”的思想主题、作手法、作者读等方面,主要具有以下特点:(一)思想主题微小化于的和的化,对于在工作生中乏术的读者们来说,潜心仔细品味长篇巨为一种精神上的奢侈品,的在空余时间宁可选择用玩机、电脑打发时间、放松自己,也不愿抱着厚重的典作“硬啃”。

在时下,“微文学”结合当今会发展导致们没有时间精力潜心阅读典文学作品的实状况,一改传统文学追求立远、主深刻、千古流传的,选择小精悍、言赅、发深思,把实生中的一件件“小事”作为叙述的切入点,将一个个“小场”描写得活灵,将一个个“小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将一条条“小道理”讲述得头头是道$用“聚焦式”的创作向读者展示着新时的生活、情感,用的言实生中的物、微事件,同时具统文学有的情文学养,而不深刻,“文学”在思想主题上是微小的。

2000小说(一)

2000小说(一)

“官场系列”著称。
刘震云

长篇《一句顶一万句》(2009)是他本时 期圆熟的作品。小说主要写了两次寻找的 故事:姥爷杨百顺和外孙牛爱国各自都特 别想找到另一个人,目的就是想告诉他一 句知心的话。为了找到这个“说得上话的 人”,他们奔走,流浪,始终无法停息。 作品通过表现人的孤立无援的精神状态, 映现了民族心灵的某些侧面。
它们与不同人物的视角下的讲述互为表
里,互相激发,互相补充。
这样的视角设置避开了对半个世纪中国
农村变化的常规描述,因此而拒绝了已 有的话语方式对这段历史的界定,从而 写出了农民与土地的悲歌。
《蛙》
延续了莫言对小说结构、叙述语言等方
面的执着探索。
结构上由剧作家蝌蚪写给日本作家杉谷
义人的五封信构成。
的心态。一方面,苦难只是映
照耙耧山民顽强生命意志的一
面镜子,另一方面,无论民众
对苦难如何抗争,结果往往都 被证明是一种毫无意义的徒劳。
《炸裂志》讲述耙耧山脉一 .
个小山村在权力狂人孔明亮 的操控下,发展为超级大都 市,并最终走向毁灭的故事。 通过对物质之负能量的生动 描绘,阎连科实现了自己的 创作意图:“在这部小说中, 通过写金钱、权力和欲望, 彻底揭下了欲望的遮羞布。 其目的就是想把窗纱捅破、 把窗帘拉开,让大家看清楚 蓬勃向上的发展背后的东 西。”
.
第十四章
2000小说(一)
.
2000年以来,中国社会发生重大转型,在
商业化、市场化主导下,中国文学在获得 了更多表达空间的同时,文学自身的观念、 表现形态、创作实践与批评等均发生了较 大变化,文学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创造了 属于自己的风景。 据统计,从2000到2011年,仅长篇小说出 版总量就由每年1000部左右猛增到4000多 部。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统计,2013 年达4798部,2016年达5000部左右。

文学作品的时代背景与社会意义

文学作品的时代背景与社会意义

文学作品的时代背景与社会意义在文学创作中,时代背景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它不仅仅是作品所处时代的背景环境,更是作品所表达的思想和价值观的重要依托。

不同的时代背景会塑造出不同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也会反映并承载着当时社会的意义和价值观念。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典型的文学作品,探讨时代背景如何影响作品的社会意义。

首先,我们来看《红与黑》这部由法国作家司汤达创作的小说。

这部作品以19世纪法国的社会为背景,讲述了一个贫穷青年朱尔当爬上社会阶梯并最终失败的故事。

作者通过描绘朱尔当所处的时代背景,包括社会的阶级固化、政治腐败等问题,来呈现出19世纪法国社会的黑暗面。

这部小说不仅仅是一个个人的成长故事,更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反思。

它以深刻的洞察力和扎实的写作技巧,展现了社会的道德沦丧和人们对权力的渴望与追求,从而提醒人们警惕社会的不公和个人的欺骗。

进一步来看,《骆驼祥子》这部由中国作家老舍创作的小说,也是以特定的时代背景为背景。

该小说写的是20世纪初中国的社会现实,其中主人公祥子的形象象征着底层劳动阶级的困境和苦难。

在这个时代,社会阶级差距日益扩大,社会不公和贫富差距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通过祥子的命运,老舍揭示了当时社会不公和个人努力的矛盾,呼吁人们对社会现象的关注和对道德的思考。

这部小说成为了20世纪中国文学经典作品之一,深深触动了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心灵。

除了这些经典的文学作品,当代的文学作品同样对时代背景和社会意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例如,贾平凹的小说《带灯》以改革开放后中国农村的现实为背景。

通过描写村民们的生活和面临的问题,贾平凹在小说中表达了对当代中国农村社会困境和人性的思考。

他通过细腻的叙述和真实的情感刻画,深入剖析了变革背景下中国农民所面临的种种困境,同时也反映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总的来说,时代背景是文学作品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有助于作家深入揭示社会现实和人性的深层次问题。

通过选择适合的时代背景,作家能够更好地表达对社会的关注和反思,从而赋予作品更为丰富的社会意义。

现代文学作品的背景和意义

现代文学作品的背景和意义

现代文学作品的背景和意义现代文学作品是一种反映当代社会现象、思想观念和文化价值的艺术创作,它承载着作者对世界的观察和思考,同时也是读者对时代的理解和感悟的载体。

那么,现代文学作品的背景和意义究竟是什么呢?一、背景1. 社会背景现代文学作品的背景直接来源于现代社会,它受到经济、政治、文化等多重因素的影响。

在现代社会中,科技的进步和全球化的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

这种社会变迁成为了现代文学作品的重要背景之一。

2. 文化背景作为一种文化表达形式,现代文学作品受到传统文化和当代文化的双重影响。

传统文化是现代文学的土壤,它提供了文学创作的基础和灵感;而当代文化则为现代文学注入了新的血液,使其具有时代性和多样性。

3. 历史背景现代文学作品的背景也与历史事件和社会变革密切相关。

例如,二战、文化大革命、九十年代改革开放等历史事件对现代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作品中的人物和情节往往紧紧围绕着这些历史事件展开。

二、意义1. 反映时代风貌现代文学作品通过真实生动的描写和塑造,展现了当代社会的各个方面,包括人们的生活状态、思想观念、道德伦理等。

它使读者得以深入了解时代的风貌和社会的现实,呈现出一个全景式的时代画卷。

2. 探索人性和社会问题现代文学作品往往关注人的内心世界和社会的问题,通过对人性的反思和对社会问题的探索,使读者重新审视和思考自己。

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设置引发读者对于人类存在、道德价值、社会问题等重大议题的思考。

3. 传递文化价值和思想启示现代文学作品不仅仅是艺术创作,更是文化价值和思想启示的传达工具。

作品中通过情节、描写和对话等方式传递着作者对于价值观念和人生哲理的思考,使读者对于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责任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和思考。

4. 促进文学的发展与创新现代文学作品具有开创性和革新性的特点,它们跳脱传统文学的束缚,大胆尝试新的艺术形式和创作手法。

这种创新为文学的发展和进步提供了新的方向和动力,给读者带来了全新的阅读体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当下消费时代 , 文学面临的最大问题 是两个 , 一个是消费时代的文学究竟是什 么 , 另一个就是消费时代文学的意义问题 。 围绕着第一个问题 , 前几年已展开过讨论 , 虽然没有什么定论 , 但有些学者的观点如彭 亚非的《图像社会与文学的未来》和费勇的 《什么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学》⑤给这个问题 的思考提供了新的途径 。而在文学的意义问 题上 , 一些批评家 、理论家们却更多地流露 出担忧 : 一是文学艺术的商品化会导致文学 艺术意义的减弱 , 尤其是教育意义的衰减 ; 二是在刺激消费过程中 , 其它领域对文学艺 术的借用或利用带来的日常生活审美化会使 文学艺术的 “诗意”泛化 , 继而削减文学艺 术的感染力 ; 三是文学艺术的商品化会造成 文学艺术创造性与个性的丧失 , 从而导致文 学意义的流失 。
·179 ·
文学评论 2005 年第 6 期
教育支出占的比重显然过大 ③。仅就图书市 场言 , 2000 年中国人均购书 5155 册 , 29177 元 , 而 1999 年 , 美国图书销售 24012 亿美 元 , 人均约为 100 美元 , 折合 800 多元人民 币 ④。从生产与消费的相互制约 、相互促进 的关系看 , 文化消费的严重不足将不仅直接 影响到文学艺术的生产与发展 , 影响到国民 经济的正常运行 , 而且还会影响到整个国民 素质的提高 。没有文化消费的主体 , 繁荣与 发展文学艺术生产亦将成为空想 。
·论 坛·
消费时代文学的意义
蒋述卓

文学是否面临着一个消费时代 , 许多人 还是持怀疑态度的 , 有的人甚至拿中国东西 部的不平衡 、整体还在建设小康社会之中来 否定消费时代的到来 。
法国学者让·波德里亚 (Jean Baudriard) 在马克思提出的历史变化的三个阶段即前商 品化阶段 、商品阶段和商品化阶段的基础上 提出了第四个阶段 , 那就是消费社会阶段 。 在消费社会中 , 商品不仅仅是数量的极度扩 张问题 , 而是商品太多 , 反客为主去制造人 们的各种需要 。人们的消费行为不仅仅是一 种经济行为 , 而是转向为一种生活方式和文 化行为 。综观世界经济发展大势 , 全球进入 了消费社会已成为大多数专家认可的事实 。
否一定会减弱或失去教化功能 , 甚至引起道 在文学想象领域的拓展作用却估计不足 , 同
德上的滑坡呢 ? 这也不是绝对的 。必须承 时对当代青少年所具有的知识面和接受力也
认 , 文学艺术作为商品去生产 , 它所注重的 缺乏正确估价 。比如青少年喜爱的《魔戒》、
当然会是市场 , 但在市场占有与道德滑坡之 《哈利·波特》中同样渗透着有关正义 、善恶
文化评论家特里·洛威尔所指出 : “18 世纪 , 母 、增强家庭责任感以及忠于职守 、干好本
小说的兴起引起广泛的攻击 , 小说被指责在 职工作等朴素的道德教育 。从影响与收效上
道德上对思想薄弱的妇女和仆人产生了有害 说 , 这些歌曲的歌词远强过那些空洞枯燥的
的影响 , 而她们是这一新形式的热切的消费 道德教育报告和报纸上充满陈词滥调的高头
其次 , 文学艺术被其他领域所借用带来 的日常生活审美化也并非坏事 , 而是好事 。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追求进程中 , 大众对 美好生活的追求欲望只能是越来越强烈 。大 众要求 他 们 的 衣 食 住 行 越 来 越 趋 向 于 审 美 化 , 而生产者为了适应消费者的需求而将审 美 “灌注”于产品中 , 会成为消费社会的正 常态势 。美理应属于大众 。大众在美的产品 与全社会制造美的氛围中得到美的熏染进而 提升自身的素质又有什么不好呢 ? 在送人的 礼品包装盒上印上唐诗不是既富人情味又富 艺术性吗 ? 在逛商场时顺便观赏它布置得美 仑美奂的陈列橱窗 , 不也是赏心悦目吗 ? 宽 敞舒适又富艺术趣味的购物环境我们会排斥 吗 ? 刺激消费当然是销售商的目的 , 但对 “灌注”其中的艺术性难道我们就只有反感 、 排斥吗 ? 日常生活成为审美文化的一部分 , 艺术也成为美好生活的一部分 , 艺术生产又 成为文化制作的一部分 , 亚文学艺术现象亦
无论是从经济发展的现实还是从将来的 走向来看 , 扩大内需 、刺激消费既是发展我 国经济的政策 , 也将是我们不得不认可的事 实。
再从文化消费角度来看 , 在我国 , 文化 消费的严重不足更是我们要引起高度重视的 问题 。据统计 , 在中国居民的文化消费中 , 绝大部分是教育消费 , 就 2001 年说 , 教育 支 出 人 均 42813 元 , 而 文 化 娱 乐 支 出 仅 12213 元 , 文娱耐用消费品支出 13914 元 ,
消费时代文学的意义
路 。他能将《一个不能少》、《我的父亲母 渐 。”⑧这亦是将 “道德恐慌”对象锁定于妇
亲》这样并不具备轰动效应的题材打造成具 女和青少年身上 。即使在 20 世纪 90 年代末
有轰动效应的作品 , 就在于他懂得了一些市 和本世纪初 , 人们也一直》与《十 格格》中的 “小燕子”形象会影响到青少年
面埋伏》, 认为它们并不成功 , 这恰恰是他 的道德追求发生偏向 。现在 , 当《魔戒》小
太想树品牌了 , 没有把握好文学意义与市场 说和电影出场时 , 又有人担心青少年会坠入
的互动关系 , 反而损坏了它的市场效果 。我 幻想 , 将历史与现实不作区分 , 干出一些荒
想 , 他会在市场化的探索中不断总结经验教 诞不经的事情来 。其实 , 人们看到的只是资
年我 国 城 镇 居 民 家 庭 恩 尔 格 系 数 已 为 3717 % , 比 1998 年的 5715 %下降了 1918 % 个百分点 ; 2002 年与 1996 年相比 , 下降了 1019 个百分点 。彩电 、冰箱 、洗衣机 、空 调器 、影碟机 、热水器等耐用消费品已逐渐 成为居民家庭生活的普通用品 ; 家用电脑 、 笔记本电脑 、轿车等高档消费品也渐次进入 居民家庭 ; 住宅需求也成为城镇居民共同追 逐的消费热点 ①。有专家认为 , 当前要考虑 的不是实行适度消费政策 , 而应该是继续扩 大内需 , 促使我国将巨大的消费潜力转化为 现实购买力 , 才能保持国民经济长期发展的 后劲 ②。因为近 10 年来我国的最终消费率 和居民消费率在呈不断下降的现象 。这种高 储蓄 、低消费的现象对国民经济是不利的 。
训 , 取得更好成就的 。他编导的《印象刘三 本渗入文化生产以后带来的 “可能存在”的
姐》在民间文化的再创造与市场化运作的融 负面影响 , 或者是有极个别的个案出现就以
合上就取得了进步 。
个案推及全部 , 造成 “道德恐慌”的声势 ,
文学艺术作为商品生产与流通之后 , 是 但对它所产生的道德方面的积极影响 , 甚至
中国经济正处于向市场经济加速转型并 尽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时期 。尽 管我国现在还存在着东西部发展的不平衡 , 城市和乡村 、山区发展的不平衡 , 但在总体 上中国已进入了一个消费社会的中级发展阶 段 。随着居民收入的稳定增长 , 居民在满足 基本的生活需要 “吃”的同时 , 用于娱乐 、 旅游 、休闲等享受性消费的支出增加 。2002
因此 , 对消费时代的来临 , 我们确实不 能采取鸵鸟政策了 。波涛汹涌的消费时代的 到来 , 已经成为我们不可躲避的事实 。作为 批评家 、理论家 、文化人 , 我们也应该以经 济学的眼光去看待社会问题 , 既不要对消费 社会的到来采取躲避政策 , 也不要对消费社 会抱有偏见 , 而应该是承认事实 , 积极应 对 。这才是实事求是 、与时俱进的态度 。
·180 ·
应该说 , 要弄清楚这三个问题确实是一 个复杂而艰难的课题 , 而且这也是一个正在 变化和正在实践中加以解决的问题 。这些问 题实际上在法兰克福学派那里就早已提出并 讨论过 , 但对这些问题的看法却存在着困惑 和争论 , 结论也并不一致 。对这些问题的探 讨一直在进行着 。
从文化经济学的角度看 , 文学艺术的商 品流通过程中并不仅仅是流通着财富 , 它也 会生产和流通着意义 、快感和社会身份 , 所 以 , 读者 (受众) 从作为消费品的文学艺术 中仍可获得意义和快感 。他们选择什么样的 文学艺术 , 实际上也决定着他们的文化价值 观 。正如约翰·费斯克所指出的那样 , 消费 者 “在许多商品中选择特定的一种 , 对消费 者来 说 , 选 择 的 是 意 义 、快 感 和 社 会 身 份”⑥。商品流通过程中的意义和快感可以 有强弱之分 、多少之分 , 但并非文学艺术作 为商品流通之后就只会减弱它的意义 。意义 是否减弱或者保持与增强 , 这主要取决于文 学艺术本身所具有的社会与艺术价值 。从传 播学角度看 , 文学艺术作为商品交换流通量 越大 , 其意义的影响面也越大 , 其社会的效 益也会越大 , 它们所具有的社会价值会得以 放大 。如果从赢得更多的交换/ 流通机会看 , 作为商品的文学艺术倒还要更认真地去考虑 它的艺术价值和社会意义 , 因为拙劣的艺术 商品只会败坏消费者的胃口 , 并加速它退出 市场的速度 。比如粗制滥造的肥皂剧与蹩脚 的言情武打小说 。从营销角度看 , 作为商品 的艺术 , 同样必须树立自己的品牌意识 , 也 要制造得精致优美 , 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 正如张 艺 谋 的 电 影 和 他 的 其 他 艺 术 制 作 一 样 , 他通过多种艺术手段创造一种唯美主义 的氛围 , 就是力图想以精美制作赢得更多的 市场与消费者 。张艺谋是想走市场道路的 , 事实上 , 他在《红高粱》和《秋菊打官司》 制作成功后 , 就一直在探索电影的市场化道
戏”, 如清代周际华在任地方官时就曾出令
首先我们应该看到 , 文学艺术的这种被
《禁夜戏淫词示》, 其中说到 : “民间演戏 借用不是什么坏事 , 对文学艺术的发展来
……惟是瞧唱者多 , 则游手必众 ; 聚赌者 说 , 反而会起到一种形式上的拓展与推进 。
出 , 则祸事必生 ; 且使青年妇女 , 涂脂抹 历史上文学艺术常常被宗教所借用 , 产生诸
沉溺 于 放 纵 地 模 仿 媒 体 上 播 放 的 暴 力 内 日常生活之中 。这种借用造成了许多亚文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