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文化研究性学习活动教学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联文化研究性学习活动教学方案1
一、研究课题
对联文化研究
二、研究课题提出的背景
对联,是我国一种独特的文学艺术珍品,迄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自成一体,以简练的语言,工整对仗的格式,言志抒情,描物写景,又以高度的概括力引人深思,寓教于乐。对联经过长期的发展和演变,已深入到我国社会生活的各个层次,各个领域。现在这一古老艺术,老树发新枝,呈现了欣欣向荣的局面。如春节贴春联,祝寿写寿联,行业开张贴行业联等。其雅俗共赏的艺术趣味,积淀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三、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对联的历史、特点和社会功用。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增强爱国意识,提高审美水平。
四、研究方法:走访调查,搜集资料。
五、指导方法
1、引导学生了解研究性学习的过程。
2、引导学生学会走访调查、查阅资料应注意的问题。
3、教给学生如何撰写结题报告及心得体会。
六、活动过程
1、准备工作
⑴成立研究小组。全班所有学生都是研究小组成员,4个学生组成一个研究小组。4个人分工如下:一个研究对联的历史;一个研究对联的特点;一个研究社会功用;一个负责材料搜集,4个人共同走访调查。
⑵确定调查地点:
图书室、资料室、网络教室、社会各种活动场所、家庭。
⑶做好研究的物品准备。
⑷和相关人员联系调查事宜。
2、实施研究
①小组成员利用节假日到社会各种活动场所搜集多种对联。
②到图书室、资料室、网络教室搜集有关对联的资料
3、整理、分析资料
将资料汇总、选择、分类整理。
4、撰写研究报告
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进行定性分析,写出专题研究报告。
5、展示研究成果
◇举办有关对联研究报告的交流会
◇举办学生自己撰写的对联展览。
◇课后将搜集到的各种对联编辑成册。
七、研究成果
1、学生将搜集到的对联编辑成《精美对联》一书,里面搜集了很多精美的对联。如: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莺莺燕燕,翠翠红红,处处融融洽洽;风风雨雨,花花草草,年年暮暮朝朝。
2、学生撰写了研究报告,举办了对联研究报告会。很多学生的研究报告写的很有理论深度,从对联的各方面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学生_______的《浅谈对联的分类》一文,运用科学
联中艺术手法小议》一文。____的《对联在现实中的作用》一文,很有创新意识,将对联的作用结合现实社会,提出了对联新的社会功用。
3、学生自己撰写了很多对联,这些对联有很多思想和内容上达到了教高的水平。展览时受到了专家学者的好评。如_____撰写的对联:千里马相聚宁山之阳纵横驰骋,大鹏鸟荟萃洸河两岸一飞冲天。_____撰写的自勉联:惜青春年华奋力拼搏,爱神州大地大展宏图。
八、心得体会
1、通过这次研究性学习活动,我看到了学生潜在的素质。在与学生共同活动的过程中,我发现,当我们留给学生一片自由天地让他们自己去耕耘时,他们都表现出良好的素质、顽强的意志、巨大的潜力,学习能力、研究能力远远超出老师的估计。面对这样的学生,如果我们仍不能改变传统观念,不给我们自主学习研究的机会,将会埋没很多人才,而且这也是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
2、改变教育观念,重新给自己定位。我们应改变老师是标准答案是唯一答案的观念,改变自己的“权威”地位,诚心诚意的与学生一起研究学习,共同提高。
3、学习的媒介是多维的,尤其是当今的信息技术为学习提供了更多的方式。许多学生利用了网上信息,浏览了很多有关对联的网站,获得了很有价值的信息。所以我们应改变过去一只粉笔一本课本上课的传统方式,利用各种媒体传播信息。
对联创作的艺术手法:
正对法:根据要充分表达到内容,让上联合下联各从一个正面直接叙述某事某物,或讲清某种道理。
反对法:把上下联的内容对立起来,一联讲正面,一联讲反面,或一联讲过去,一联讲现在;
先从内容上形成鲜明对比,再使人受到启发,获得教益。
描绘法:以白描手法绘景蓄情,给人一种俊秀明快、意味深长之感。
比拟法:借助恰当的比喻或用拟人化的手法,把抽象的概念变成具体形象,既便于人们领会,又易懂易记。
烘托法:先表示某事某物,再用景致描绘深化对联说要表达到中心思想。
辨音法:我国文字丰富多彩,一字多音的情况很常见,也很特殊,运用这一特点巧妙地编写对联,引人辨音,十分有趣。
藏字法:在民间文学中,谜语的表现形式很多,其中有个藏字法。
对联文化研究性学习活动教学方案2
一、课题产生
对联,是我国一种独特的文学艺术珍品,迄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自成一体,以简练的语言,工整对仗的格式,言志抒情,描物写景,又以高度的概括力引人深思,寓教于乐。对联经过长期的发展和演变,已深入到我国社会生活的各个层次,各个领域。现在这一古老艺术,老树发新枝,呈现了欣欣向荣的局面。如春节贴春联,祝寿写寿联,行业开张贴行业联等。其雅俗共赏的艺术趣味,积淀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此课题便随之产生了。
二、活动目标
1、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对联的历史、特点、艺术手法和社会功能。使学生了解中国
传统文化,增强爱国意识,提高审美水平。
2、对语文的学习主动向深一层方面去延伸,善于“小题大做”。
三、研究方法:走访调查,搜集资料。
四、指导方法
1、引导学生了解研究性学习的过程。
2、引导学生学会走访调查、查阅资料应注意的问题。
五、准备工作
1、成立研究小组。全班所有学生都是研究小组成员。
2、确定调查地点:
图书室、网络教室、社会各种活动场所、家庭。
3、和相关人员联系调查事宜。
六、活动过程
1、小组成员利用假日到社会各种活动场所搜集多种对联。
2、到图书室、网络教室搜集有关对联的资料
3、将资料汇总、分类整理。
七、成果展示对联知识大比拼
下午第二节课,我来到教室,发现原本四排的课桌排成了两大排,分别坐着王娅楠和赵沿钦一组的同学,黑板上写着“对联知识大比拼”,看来这两组小家伙可真较上了劲。上课铃响了,对联知识比拼正式开始了:
“对联,又称楹联,是上下对称的两句联词构思而形成的一种装饰艺术,原是悬挂或粘贴在门上和壁间用的。这是我从《中国对联大全》上找到的。”
“对联的发明者是五代后蜀国主孟昶。这是我从网上找到的。”
“对联字数相等,上联末字一般是第三、第四声,下联末字一般是第一、第二声。这是我做中学老师的爷爷告诉我的。所以,以后我们看到一幅对联,就可以判断哪句是上联,哪句是下联了。”
“我在电视《铁齿铜牙纪晓岚》中看到的一幅有趣的对联,上联是一个‘死’,下联是一个倒写的‘生’,意思是人宁可站着死,也不倒着生。”
……
两组孩子轮番上阵,谁也不愿输给对方,我发现:现在的孩子懂的可真多;孩子们搜集和处理资料信息的能力真不能小看;看来咱们教师不努力充电不行了……
最后,王娅楠小组的张璐上台了,只见她手里拿着一张红纸,一支笔和一瓶墨汁。我想:“看来这是他们小组杀手锏。”张璐说:“我外公是专门在春节时给人家写春联的,我特地向他学了一手。要想写好对联,必须先裁纸……”她一边说一边演示,没多久,一幅漂亮的对联粘在了黑板上了:“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从头到尾,我一直怀着激动的心情倾听着、欣赏着,倾听着他们的认识和感悟,欣赏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