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法律法规小常识
法律条款知识:建立水土保持法律体系,促进水土保持和谐发展——了解《水土保持法》
![法律条款知识:建立水土保持法律体系,促进水土保持和谐发展——了解《水土保持法》](https://img.taocdn.com/s3/m/ac685656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c8.png)
法律条款知识:建立水土保持法律体系,促进水土保持和谐发展——了解《水土保持法》水土保持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
我国拥有广阔的疆土和各具特色的区域,但由于自然条件不同、人文背景各异以及生产方式不同等原因,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在我国普遍存在,并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社会经济损失。
针对这一现状,我国建立了一套完善的水土保持法律体系,其中最核心的法规是《水土保持法》。
该法于1987年颁布并经过多次修订,是我国水土保持领域最基础、最重要的法律,旨在通过制度保障,推动水土保持的全面发展。
该法分为六章,涵盖了水土保持规划的制定、实施、验收、监察与检查、所需基金和罚则等方面的内容。
重点是制定水土保持规划,明确水土保持的任务和目标,按照责任主体分级管理,统筹协调各部门。
同时,还明确了对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实行制裁,并引入了生态补偿机制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着力推动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在法律的领导下,我国取得了卓著的水土保持成果。
近年来,在政策和投入的支持下,许多地区实现了水土保持的高质量发展,例如青海省通过“三区一环”战略对全省实行秸秆还田措施,大力发展环保产业,提高林草覆盖率,改变了作物覆盖与林地比例不合理的问题,有效遏制了水土流失,保障了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的需要。
然而,我们还需要更加重视加强水土保持工作的落实,全面贯彻执行法律规定。
对于违法建设、违法开采、乱砍滥伐等环境问题,必须坚定地制定管用的制度和政策,严格保护生态环境。
同时,我们需要采取更加便捷和实用的方式加强社会的法律宣传教育,使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参与,促进水土保持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谐共生。
综上所述,《水土保持法》的制定和实施,有效保障了我国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促进了全国绿色发展和经济持续增长。
我国将继续加强水土保持工作,使其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一环,同时也必将在生态文明建设和全球环境治理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水土保持法律法规
![水土保持法律法规](https://img.taocdn.com/s3/m/2f15bd727e21af45b307a868.png)
明确了 治理义务
明确了 治理对象
明确了 治理主体
2 国家法律法规对生产建设项目 水土保持的要求
总体义务 项目前期工作要求 水土保持方案相关要求 监测相关要求 关于取土弃渣的水土保持要求 开展并通过验收的要求 水土保持设施运行管护要求 缴纳水土保持补偿费的要求 配合监督检查的要求
2.4 监测相关要求
监测及报告要求
明确了水土保持监测的实施主体是生产建设单位 建立了由生产建设单位向水利部门报告水土保持监测情况
的制度 水土保持监测的主要任务
2.4 监测相关要求
规划征求意见要求
1
监测及报告要求
项目限制或禁止性规定
2
监测实施要求
2.4 监测相关要求
第二部分国家法律法规对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的要求
2.1 对生产建设单位的总体要求
总体义务
《水土保持法》第八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水 土资源、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的义务,并有权对破坏水土资 源、造成水土流失的行为进行举报。
明确了 防治义务
主体
明确了 防治义务
内容
明确了 举报权利
2.1 对生产建设单位的总体要求
总体义务
《水土保持法》第三十二条:开办生产建设项目或者 从事其他生产建设活动造成水土流失的,应当进行治理。
物措施,工程措施,取土场,弃渣场 常见变更的处理要求——取土场、弃渣场,植物措施,电厂灰场
2 国家法律法规对生产建设项目 水土保持的要求
总体义务 项目前期工作要求 水土保持方案相关要求 监测相关要求 关于取土弃渣的水土保持要求 开展并通过验收的要求 水土保持设施运行管护要求 缴纳水土保持补偿费的要求 配合监督检查的要求
水土保持法律法规
![水土保持法律法规](https://img.taocdn.com/s3/m/ec240875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628347d.png)
水土保持法律法规水土保持法律法规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水土保持工作,改善生态环境,保护耕地和水资源,增加农田灌溉面积,促进农业发展,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制定本法。
第二条水土保持工作遵循综合治理、持续发展、保护优先、防治结合的原则,坚持集约利用和循环利用的路径。
第三条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水土保持科技进步,推广水土保持生产技术、设施和装备,加强水土保持人员培养和队伍建设。
第四条居住区、城乡建设用地以及农村人民公共利益所必需的土地,应当满足水土保持要求,并按照法定程序实施水土保持设施建设。
第五条水土保持工作实行统筹规划,确保土地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保护土壤、植被、水体等自然资源的完整和保持其自然功能。
第二章水土保持工程第六条水土保持工程包括山地水土保持工程、河流湖泊水土保持工程、滩涂河口水土保持工程等。
第七条山地水土保持工程的主要任务是防止和治理土地荒漠化、坡地滑坡、泥石流、泄洪、洪水、小流域的防洪与水库正常淤积问题。
第八条河流湖泊水土保持工程的主要任务是修建堤坝、河堤、堤防,控制水流,防止江河湖泊冲淤,保护河岸与湖滩。
第九条滩涂河口水土保持工程的主要任务是开展河口滩涂开发,加强滩涂管理,控制水流,保护海岸线和港口。
第三章泥沙治理第十条泥沙治理包括岸边整治、内河淤积、库区冲淤治理等。
第十一条河道整治应当根据整体规划,对堤岸、河床、孔口、涧槽等进行修复,保持良好通航条件。
第十二条修建水库时,应当根据特定条件,采取措施防治水库淤积。
第四章土地利用第十三条水土保持的土地利用应当根据不同区域、不同土地类型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水土保持措施和计划。
第十四条土地复垦应当充分考虑土地资源的特点,合理配置土地资源,加强水土保持措施,保护生态环境。
第十五条高山区、高原区、干旱荒漠区和脆弱生态区的土地利用应当按照特定的水土保持要求进行。
第五章法律责任第十六条违反本法规定,破坏水土保持设施,导致水土流失,造成较大经济损失的,应当追究法律责任。
水土保持法律要点解析
![水土保持法律要点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b8a9aa25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ad9bd4c.png)
水土保持法律要点解析一、引言水土保持是指通过科学的技术手段,保护和改善土地资源的耕作条件,减少水土流失、湖泊泥沙淤积、河道淤塞等现象,保护生态环境和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水土保持法律是指为了保护水土资源、促进生态建设所制定的法律规定。
本文将对水土保持法律的要点进行解析。
二、水土保持法律的基本原则1. 生态保护优先原则水土保持法律以生态保护为首要目标,优先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功能完整性,确保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 预防为主原则水土保持法律提倡事前预防,采取有效措施遏制水土流失和其他土地资源破坏问题的发生,促进环境友好型发展。
3. 综合治理原则水土保持法律要求采取综合治理措施,包括科学规划、分类管理、分类监管,实施差异化措施。
4. 责任追究原则水土保持法律明确规定相关责任主体应承担维护生态环境、土地资源的责任,并对违反法律规定的人员进行相应的处罚。
三、水土保持法律的主要内容1. 水土保持规划根据国家和地方发展规划,制定和实施水土保持规划,包括区域水土保持规划、流域水土保持规划、基本农田保护规划等。
通过规划的制定和实施,确保水土资源的全面保护和合理利用。
2. 水土保持项目评估对水土保持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估,核实项目是否符合水土保持法律的要求,并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
同时,对于可能对水土资源造成重大影响的项目,要进行事前审批和监督检查。
3. 水土保持设施建设和维护水土保持法律要求,对于水土保持设施建设和维护,必须符合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确保其功能的发挥和效果的持久。
同时,要加强对水土保持设施的监管和维护,及时处理设施损坏和失效的问题。
4. 水土保持宣传教育水土保持法律强调水土保持知识的普及和宣传教育工作的开展,提高公众的水土保持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水土保持工作的氛围。
5. 水土保持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相关部门要加强对水土保持工作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违法违规行为。
对于违反水土保持法律规定的行为,要依法追究责任,对相关责任主体进行相应的处罚。
水土保持基本知识
![水土保持基本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d58cd518fc4ffe473368abea.png)
水土保持一、基本概念:1、水土保持:对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造成的水土流失所采取的预防和治理措施(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临时防护措施)。
2、水土流失:土壤及其其它地表组成物质在水力、风力、冻融、重力等作用下,被破坏、剥蚀、转运和沉积的过程。
按外营力性质分为:水蚀、风蚀、冻融侵蚀、重力侵蚀和人为侵蚀。
★只要发生点的位移就叫水土流失。
3、土壤侵蚀强度:表层土壤在自然营力(水力、风力、冻融、重力等)和人类活动综合作用下,单位面积和单位时段内被剥蚀并发生位移的土壤侵蚀量。
以土壤侵蚀模数表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96)4、土壤侵蚀模数:单位面积和单位时段内土壤侵蚀量,其单位为t/km2.a)。
土壤侵蚀模数是计算水土流失的基础,该模数的确定一般是通过调查和现场实测、分析得到的。
5、土壤容许流失量:在长时期内能保持土壤的肥力和维持土地生产力基本稳定的最大土壤流失量。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SL190-96)6、水土流失防治目标:国标确定的水土流失量化防治目标主要为六个:扰动土地整治率、水土流失面积总治理度、土壤流失控制比、拦渣率、林草植被恢复率、林草覆盖率。
7、水土保持设施:根据各地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的规定,水土保持设施是指具有防治水土流失功能的一切设施的总称。
包括工程设施,如水库、塘坝、堤堰、挡土墙、截水沟、水平梯田和梯地等;水土保持植物,如人工种植或野生的林草植被,以及具有一定水土保持功能的自然地形地貌。
8、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一般包括项目建设区和直接影响区。
项目建设区:包括是业主管辖的永久征地、临时占地、租赁土地等建设征占地面积。
直接影响区:项目建设区以外,因施工建设等活动可能造成水土流失及危害的区域。
二、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有关的基本知识★管理范围:凡是开发建设项目(交通、电力、矿业、水利、城建、农林等)都要编报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或报告表)。
《水土保持法》
![《水土保持法》](https://img.taocdn.com/s3/m/b6fb25c5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6c.png)
《水土保持法》《水土保持法》又称植被保护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于水土保持的法律法规。
它旨在保护和改善水土资源,以防止水土流失和污染。
该法规还规定了实施水土保持活动的有关要求,以保护生态系统和维持农业生产环境的稳定性。
水土保持法于1992年颁布实施,目前已通过修订,由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和环境保护部三部门共同修订。
该法规分为九章,包括水土保持的原则、范围、实施组织、重要区域、水土保持的措施、责任和权力、行政处罚、法律责任以及附则。
《水土保持法》的主要内容包括:一、原则:水土保持应坚持“保护环境、保护资源、保护社会”的原则。
二、范围:范围包括水土流失防治、植被保护、坡面稳定、水土流域开发利用、水土资源保护、森林保护以及控制水体污染等。
三、实施组织:实施水土保持活动的组织有:国家环境保护部、省级环境保护厅、市级环境保护局、县级环境保护局和乡镇环境保护站。
四、重要区域:根据具体情况,政府可以将某些特定的区域确定为“重要水土保持区域”,可以制定适当的措施来保护该区域的水土资源。
五、水土保持措施:水土保持措施包括植被保护、水土流失防治、水土流域开发利用、坡面稳定、森林保护、控制水体污染等。
六、责任和权力:政府应负责制定水土保持政策,负责落实水土保持工作;各级环保行政部门有权对水土资源进行保护和管理;地方政府应负责在所辖范围内实施水土保持活动。
七、行政处罚:对于违反《水土保持法》的行为,由国家有关部门依法予以行政处罚。
八、法律责任:违反《水土保持法》的行为,可能会引起水土资源损失、社会经济损失和环境污染,涉及到犯罪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九、附则:对于《水土保持法》的解释和执行,应在充分尊重原则、遵守法律的前提下,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
《水土保持法》是规范水土保持活动、保护水土资源的重要法律依据,它的实施及其所规定的活动以及相关的行政处罚和法律责任,既保护了我国水土资源,又使社会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和谐共存。
水土保持法 第二条的内容、主旨及释义
![水土保持法 第二条的内容、主旨及释义](https://img.taocdn.com/s3/m/3cc3d42c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66.png)
水土保持法第二条的内容、主旨及释义一、条文内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水土保持活动,应当遵守本法。
本法所称水土保持,是指对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造成水土流失所采取的预防和治理措施。
二、主旨:本条是对本法适用范围的规定。
三、条文释义:法律的适用范围,也称法律的效力范围,包括法律的时间效力,即法律从什么时候开始发生效力和什么时候失效;法律的空间效力,即法律适用的地域范围;法律对人、事的效力,即法律对什么人、行为适用。
关于本法的时间效力问题,本法第六十条已作规定。
一、本条第一款则对本法适用的地域范围和对人、事的适用范围作出了规定,主要包含两层意思:1.本法适用的地域范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
一般讲,法律地域效力范围的普遍原则,适用于制定它的机关所管辖的全部领域。
《水土保持法》作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法律,其效力自然在我国境内。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根据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规定,只有列入这两个基本法附件三的全国性法律,才能在这两个特别行政区适用。
《水土保持法》没有被列入这两个基本法的附件三中。
因此,《水土保持法》不适用于我国香港和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
2.本法适用的主体范围,包括一切从事水土保持活动的单位或个人。
这里的“单位”可以是我国的法人和其他组织,也可以是外资企业以及其他组织;“个人”既可以是中国公民个人,也可以是外国人。
上述主体在我国境内从事与水土流失预防和治理相关的所有活动,都必须遵守本法。
二、本条第二款规定了水土保持的法律概念,即对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造成水土流失所采取的预防和治理措施。
因此,水土保持至少包括4层含义:自然水土流失的预防、自然水土流失的治理、人为水土流失的预防、人为水土流失的治理。
1.水土流失是指在水力、风力、重力及冻融等自然营力和人类活动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能力的破坏和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及水的损失。
2.自然因素是指水力、风力、重力及冻融等侵蚀营力。
水土保持法律法规分享之
![水土保持法律法规分享之](https://img.taocdn.com/s3/m/d7bac021e2bd960590c67766.png)
总则
• 目的与任务
为加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管理的建设和管理,规范水土保持 生态环境监测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中华人民 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制定本办法。 水土保持生态生态环境 工作应遵守本办法的规定。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任务是通过建立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 监测站网,对全国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状况实施监测,为国家制定水 土保持生态环境政策和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实现国民经济和社 会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水土保持法律法规分享之
1、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管理办法 2、电力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作暂行规定
分享人: 黄 永 超 学号:222011320280010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管理办法
• 第一章 总 则 • 第二章 监测站网的建设与资质管理 • 第三章 监测机构职责 • 第四章 监测数据和成果的管理 • 第五章 附则
第一节 水土保持的法律规定
![第一节 水土保持的法律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7a3f9bf6524de518964b7dff.png)
三 防沙治沙之“惠”
1.改善全球气候 全球每年要排出300亿吨二 氧化碳,依靠节能减排只能解决其中的10%左 右,更多的碳汇和环境改善需要森林绿地来解 决。据测算,1000万平方公里左右的森林绿地 就可以完全吸收300亿吨二氧化碳。而目前全 球沙漠化面积有3800万平方公里。因此,如果 我们能够把这3800万平方公里的1/3变成森林 绿地,那么300亿吨二氧化碳的碳平衡就可以 实现,从而缓解和改善气候变化问题。
水土流失带性规律
水沙平衡原理 生态系统平衡原理 景观生态学原理 生物多样性与可持续发展
35
四、水土保持基本原理概述
1.水土流失带性规律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纬向地带性、经向地带性、垂 直地带性 土壤侵蚀的地理分布:冰雪气候侵蚀带、湿润气候侵蚀带、干 旱气候侵蚀带
36
第一节 水土保持的法律规定
水土保持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 水土流失现状及其危害 水土保持的意义 水土保持基本原理概述
1
福建、江西、贵州、重庆、湖北、湖南连日 遭暴雨袭击 局部地区出现严重灾情
2
3
4
新疆吐鲁番突发洪水 掀翻车辆致9死5伤
5
一、水土保持的概念
1、几个重要概念
水土流失 是指在水力、重力、风力等外营力作用下,水土资源和 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和水土损失, 亦称水土损失。 水土流失可分为水力侵蚀、重力侵蚀和风力侵蚀三种类型。
景观异质性与多样性
5.生物多样性与可持续发展
45
第二节 防沙治沙的法律规定
46
47
一、防沙治沙的概念 1、土地沙化:是指因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所导致的天然沙漠 扩张和沙质土壤上植被破坏、沙土裸露的过程。 防沙治沙法所称土地沙化,是指主要因人类不合理活动所 导致的天然沙漠扩张和沙质。 造成土地沙化的原因主要有滥砍、滥伐、过度放牧、过度 利用资源及气候变化等
水利法律法规知识问答
![水利法律法规知识问答](https://img.taocdn.com/s3/m/88199de50975f46527d3e193.png)
1.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名称是什么答: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
2.新《水土保持法》自何时起施行答:新《水土保持法》自2011年3月1日起实行。
3.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的三条红线是指什么红线答: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水效率控制红线,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
4.今年开展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是什么答:宣传主题是“严格管理水资源,推进水利新跨越”。
5. 河道采砂可不可以在晚上进行答:不可以。
全省禁止夜间采砂作业,每天19时至次日7时为常规禁采期。
6.什么是水土保持答:水土保持,是指对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造成水土流失所采取的预防和治理措施。
7.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水利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是什么答:力争通过5年到10年努力,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明显滞后的局面。
8.“中国水周”活动在什么时间进行?今年是第几届答:“中国水周”活动时间为每年3月22—28日,今年是第二十四届。
9. 水资源是指什么答:水资源通常是指较容易被人类利用、而且可以逐年恢复的淡水水源。
10. 在河道内采砂要经哪个部门批准答:在河道内挖砂、采砂,要经过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并领取采砂许可证。
11.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的标准时间点是指那一天答:普查的标准时间点为2011年12月31日,时期资料为2011年度。
12.在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禁止从事哪些活动答:禁止从事网箱养殖、旅游、游泳、垂钓或者其他可能污染饮用水水体的活动。
13.水土保持设施“三同时”制度是指哪三同时答:水土保持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14. 在水工程保护范围内禁止从事什么活动答:禁止从事影响水工程运行和危害水工程安全的爆破、打井、采石、取土等活动。
15.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的对象有哪些答:我国境内的所有江河湖泊、水利工程、水利机构以及重点社会经济取用水户。
1、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是为了合理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水资源,防治水害,实现水资源的( )利用,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水土保持法律法规
![水土保持法律法规](https://img.taocdn.com/s3/m/269d0455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a3.png)
水土保持法律法规水土保持法律法规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和改善土壤、水体和生物多样性,防止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保障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适用于水土保持各项工作的组织和实施,适用于水土保持区、水土流失区、重大工程建设区和其他需要水土保持的区域。
第三条国家建立水土保持制度,实行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防治结合、源头治理、责任明确、依法治理的原则。
第四条建立健全水土保持规划制度,明确水土保持的目标、任务和措施,加强对水土保持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
第五条加强水土保持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提高水土保持技术和设备的应用水平。
第二章水土保持规划第六条地方各级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制定水土保持规划,明确各类地区水土保持的任务和措施,保证水土保持工作有序进行。
第七条水土保持规划应当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相衔接,兼顾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合理确定水土保持的目标和指标。
第八条水土保持规划应当对水土保持资源进行调查和评价,分析水土保持状况和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第九条水土保持规划应当按照防治结合、分区负责、分类管理、区域发展的原则,划定各类水土保持区。
第十条水土保持规划应当制定实施方案,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规定实施步骤和时间进度。
第三章水土保持工程第十一条按照水土保持规划的要求,实施保护性、辅助性和修复性的各类水土保持工程,提高水土保持能力。
第十二条水土保持工程应当根据地形、土壤、植被等自然条件,采用合理的工程措施和技术手段,确保工程质量。
第十三条水土保持工程应当有清晰的设计和施工方案,按照规定程序进行审批,保证工程建设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第十四条水土保持工程应当定期进行检查、维护和修复,保持工程的功能和效益。
第四章水土保持措施第十五条实施水土保持措施,包括但不限于植被恢复与保护、沟道疏浚、坡面覆盖、防风固沙、排水排沙、梯田建设等。
第十六条地方各级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水土保持宣传教育,增强公众对水土保持的认识和意识。
水土保持法律法规概述
![水土保持法律法规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80488f1a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81.png)
水土保持法律法规概述在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水土保持被认为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为了实施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各国都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和调控水土保持工作。
本文将概述水土保持的法律法规,旨在提高人们对水土保持工作的认识与理解。
一、国际水土保持法律法规1.《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该公约旨在保护和维护全球的生物多样性,其中包括土壤和土地的保护。
各缔约方承诺采取适当的法律、行政措施和其他措施,以保护土地生物多样性,防止土地退化。
2.《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该公约要求各国采取适当的措施,包括土壤保护和水资源管理,以减少和适应气候变化对土地的不良影响。
二、我国水土保持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该法规定了我国的水土保持基本原则、任务和具体措施,明确了水土保持的管理和监督职责,重点强调对水土流失的防治措施和控制标准。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我国于2017年颁布实施的该法规定,建立了土壤环境保护与土壤污染防治的制度框架,通过设置土壤监测、评价和修复等措施,保护土壤资源并减少土壤污染对水土保持的不良影响。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该法旨在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
其中,涉及到水土保持的内容主要包括对水土流失、水土保持设施和水土保持项目的管理。
4.《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土地是水土保持的基本要素,该法规定了土地的保护、利用和管理的基本原则和制度,并在其中强调了对土地的保护与治理。
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该法规定了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和制度,包括对土地的环境保护和治理。
在此基础上,我国还相继颁布了一系列相关的环境保护和土地管理的配套法规。
三、地方水土保持法律法规除了国家层面的法律法规,我国各地方政府也制定了一系列地方性的水土保持法规。
这些法规侧重于本地区特定的水土保持问题和环境特点,力求更加精细化地管理和维护土地资源。
结语水土保持的法律法规是保护生态环境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中国水土保持法
![中国水土保持法](https://img.taocdn.com/s3/m/69e7cb20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a5.png)
中国水土保持法
中国水土保持法是指中国政府根据国家水土保持政策和法律法规制定、实施的专门法律。
该法旨在保护和恢复水土资源,防止水土流失,促进可持续发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国规定了以下主要内容和措施:
1. 责任分工:明确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在水土保持工作中的职责和义务。
2. 防治水土流失:规定了水土流失的防治目标、标准和措施,强调水土保持的重要性和优先地位。
3. 生态修复:要求开展流域生态修复和生态系统保护工作,恢复和维护水土生态平衡。
4. 保护耕地:加强耕地保护,严格控制土地开发和利用,保护农田水利设施。
5. 标准建设:制定了水土保持管理的标准和规范,促进科学合理的水土保持工程建设。
6. 资金支持:确保水土保持工作的资金保障和投入,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水土保持事业。
7. 法律责任:明确了违反水土保持法的行为会受到相应的法律
责任和处罚。
中国水土保持法的实施有助于保护水土资源,减轻自然灾害风险,促进可持续发展,维护生态环境的健康与稳定。
水土保持法律法规解读
![水土保持法律法规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534b7b0a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d1.png)
水土保持法律法规解读水土保持是指对土壤和水资源进行保护和合理利用的一系列措施和方法。
为了加强对土地资源的保护,各国都制定了相应的水土保持法律法规,旨在规范和促进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
本文将对水土保持法律法规进行解读,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是我国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法规之一。
该法规规定了土地使用与保护的原则、土地管理的权限和职责、土地资源的保护措施等内容。
其中涉及到的水土保持方面的内容主要包括:1. 提出水土保持的基本原则:包括依法利用土地资源、实行分类管理、统筹规划、保持生态功能等原则。
2. 设置水土保持的管理和监督机构:明确了县级以上政府设立水土保持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水土保持的规划、监督、评估和执法等工作。
3. 规定了水土保持的法定责任:明确了土地使用者、土地经营者应当依法进行水土保持,加强水土保持设施的建设和管理,保护水土资源。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是我国水土保持工作的基本法律法规,该法规对水土保持工作的目标、原则、管理机构、责任主体等方面进行了规定。
以下是该法律法规的主要内容:1. 规定了水土保持的目标与原则:明确了水土保持的总体目标是保护土地资源,维护生态安全,促进可持续发展。
并提出了依法规划、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动态管理等原则。
2. 设立了水土保持管理机构:设立了水利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负责水土保持的管理和监督,规定了各级政府应当加强水土保持工作的组织领导。
3. 规定了水土保持的责任主体:强调了土地使用者和土地经营者应当依法履行水土保持的责任,进行水土保持工作,加强水土保持设施的建设和管理。
三、地方性水土保持法规除了国家层面的法律法规外,各地方还制定了相应的地方性水土保持法规,以适应本地区的水土保持工作需求。
这些地方性的法规往往是在国家法律法规基础上作出的细化和补充。
地方性法规包括省级、市级、县级的水土保持规定,以及相关行政规章、规范性文件等。
中国水土保持法
![中国水土保持法](https://img.taocdn.com/s3/m/91139e44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08.png)
中国水土保持法中国水土保持法是中国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一项重要环境保护法律,旨在保护和改善水土资源,预防水土流失,维护生态平衡,保护农田和实现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围绕水土保持法相关内容进行阐述。
首先,水土保持法明确了水土资源的保护范围和目标。
该法规定,水土资源包括水资源、土地资源和相关的生物资源。
水土保持的目标是通过保护水土资源,促进土壤保肥、植被覆盖和水源涵养,减少水土流失和水质污染,保护农田和草原,维护生态平衡,促进可持续发展。
水土保持法还规定了水土保持的基本原则和措施。
根据该法,水土保持应遵循“作为主体,综合治理,系统保护,依法管理”的原则。
具体而言,包括加强水土保持专项规划和环境评估,推行水土保持工程建设,促进农田和草原的合理利用,改进耕地和牧地管理,加强植被恢复和生态修复,提高水土保持技术和管理水平,控制土地开发和土地资源利用,加强水土保持科学研究和宣传教育等。
水土保持法还明确了水土保持责任和监督机制。
根据该法,相关行政机关应当制定水土保持规划和政策措施,加强水土保持的组织领导、调查监测和信息发布,指导和监督水土保持工作的实施,追究水土流失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同时,水土保持法还规定了相关奖励和处罚措施,对于积极参与水土保持工作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对于违法违规行为实施处罚。
除此之外,水土保持法还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水土保持工作。
水土保持法规定,鼓励和引导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农民和广大公民参与水土保持工作,同时,政府应当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和经济补贴,促进水土保持工作的广泛开展。
总的来说,中国水土保持法是一个综合性的法律法规,为中国的水土保持工作提供了法律基础和保障。
该法规定了水土保持的范围、目标、原则和措施,明确了相关行政机关的职责和监督机制,鼓励社会力量的参与。
通过该法的实施,可以促进水土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但同时,该法在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执法力度不足、法律责任不明确等,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
水土保持法规制度的有关规定
![水土保持法规制度的有关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01958b501eb91a37f0115c11.png)
3. 管护水土保持设施责任:(第十九条)水土保 持设施的所有权人或者使用权人应当加强对水土保持设施的 管理与维护,落实管护责任,保障其功能正常发挥。
3、 生产建设项目选址、选线应当避让水土流失 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
第二十四条 生产建设项目选址、选线应当避让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 治理区;无法避让的,应当提高防治标准,优化施工工艺,减少地表扰动和植被损 坏范围,有效控制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
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具有较为重要的水土保 持功能,对国家或区域生态安全、饮水安全、防洪安全、 水资源安全,以及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等都具有重大影响。
一、水土保持的社会责任与责任追究
3. 对乱采行为处罚:(四十八条)违反本法规定,在崩塌、 滑坡危险区或者泥石流易发区从事取土、挖砂、采石等可能造成水 土流失的活动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 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对个人处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 款,对单位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水土保持的社会责任与责任追究
8. 对不落实验收制度行为处罚:(第五十四条)违反 本法规定,水土保持设施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将生产建设项 目投产使用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生 产或者使用,直至验收合格,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 款。
一、水土保持的社会责任与责任追究
9. 对乱倒乱弃渣土行为处罚:(第五十五条)违反本法规定, 在水土保持方案确定的专门存放地以外的区域倾倒砂、石、土、矸 石、尾矿、废渣等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责 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清理,按照倾倒数量处每立方米十元以上二 十元以下的罚款;逾期仍不清理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 主管部门可以指定有清理能力的单位代为清理,所需费用由违法行 为人承担。
水土保持法律法规
![水土保持法律法规](https://img.taocdn.com/s3/m/d6ed611d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2d.png)
水土保持法律法规水土保持法律法规1. 概述水土保持是指对土地资源进行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保持水土资源的稳定和可持续利用的一种综合性保护措施。
为了保护、管理和修复水土资源,各国都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
本文将介绍中国水土保持领域的法律法规情况。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是中国水土保持领域的基本法律,于1991年颁布实施,旨在加强水土保持工作,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该法共计五章,包括总则、水土保持规划和工程、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水土保持税和费以及法律责任等内容。
根据该法,各级政府应当加强水土保持的组织领导,制定水土保持规划,并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加强水土保持的工程建设。
同时,该法还规定了各类违法行为的处罚和法律责任的承担。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土壤污染是当前环境保护领域的一大难题,为了防治土壤污染并保护土壤资源,中国于2018年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
该法共计八章,包括总则、监测与评估、防治与修复、保护、利用与开发、管理与服务、法律责任等内容。
该法规定了各级政府应当建立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组织机构,制定土壤污染防治规划,并采取相应的监测、评估、防治和修复措施。
此外,该法还规定了土壤污染源的防治措施和法律责任的承担。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资源法》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为了保护水资源、合理利用和节约水资源,中国于2002年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资源法》。
该法共计四十九条,包括总则、水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节约用水、水权、资金保障以及法律责任等内容。
按照该法,各级政府应当建立水资源保护和管理的机构,制定水资源保护的规划,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护水资源。
该法还规定了水资源利用的许可制度和水资源费征收的机制,以及违法行为的处罚和法律责任的承担。
5. 其他相关法规除了上述法律外,中国还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法规和标准,以完善水土保持工作的法制体系。
了解水土保持工程中的土地保护法规
![了解水土保持工程中的土地保护法规](https://img.taocdn.com/s3/m/c67f962b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fd.png)
了解水土保持工程中的土地保护法规在如今迅速发展的社会中,水土保持工程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然而,水土保持工程涉及的土地使用以及开展行为必须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
本文将介绍水土保持工程中的土地保护法规,以期加深对该领域的了解。
一、土地资源利用法土地资源利用法是土地保护的基本法规之一。
该法旨在维护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促进可持续发展。
根据土地资源利用法,国家鼓励和保护水土保持工程的建设,并将其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同时,该法规定了土地开发、利用以及保护的方式和条件,确保土地资源的安全和可持续利用。
二、土地整治法土地整治法是水土保持工程中涉及的另一项法规。
该法旨在加强对耕地和森林资源的保护、恢复和改良,提高土地的质量和利用效益。
在水土保持工程中,土地整治法规定了土地分类、评估以及合理利用的原则和方法,保障土地的保持与改良。
三、水土保持法水土保持法是水土保持工程中最为重要的法规之一,它立足于保护水资源、防治水土流失,确保土地的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
根据水土保持法,水土保持工程必须符合以下要求:1. 工程设计必须科学合理,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环境保护要求。
2. 工程施工必须按照法定程序,获得相关审批和备案。
3. 工程运维必须做到常态管理,确保工程设施的完好和功能发挥。
4. 工程竣工验收必须经相关部门的检查和验收,取得合格证书。
5. 工程存在问题时,必须立即采取措施进行修复和改进。
四、土壤污染防治法土壤污染防治法是涉及土壤保护的重要法规。
水土保持工程在实施过程中,必须遵循土壤污染防治法的相关要求,确保土地不受到污染,维护土地的质量和生态功能。
根据土壤污染防治法,水土保持工程应当:1. 选择适宜的施工材料和技术,避免土壤污染。
2. 对可能存在的土壤污染源进行评估和治理,确保土壤的健康。
3. 加强土壤环境监测和污染防治,防止土壤污染事件的发生。
五、森林法森林是水土保持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保护与管理需要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
水土保持法(图解)
![水土保持法(图解)](https://img.taocdn.com/s3/m/fa4169bc852458fb760b568d.png)
1. 水土保持工作的目标是保护水土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2. 水土保持工作实行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科学管理、注重效益的方针。
3在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实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水土保持目标责任制和考核奖惩制度。
4.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加强水土保持宣传和教育工作,普及水土保持科学知识,增强公众的水土保持意识。
5.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对破坏水土资源、造成水土流失的行为进行举报。
6. 国务院及省级人民政府水利部门负责组织水土流失调查,并向社会公告。
7. 在有关规划中,应有水土流失预防和治理的对策和措施,并征求水利部门意见。
8. 地方政府应按照水土保持规划,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减轻水土流失。
9. 地方政府应当加强对取土、挖砂、采石等活动的管理,预防和减轻水土流失,违反该规定者处罚款。
10. 在水土流失严重、生态脆弱的地区,应当限制或者禁止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生产建设活动,加强植被保护。
11. 禁止在二十五度以上陡坡地开垦种植农作物。
12. 禁止毁林、毁草开垦和采集发菜;禁止在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铲草皮、挖树兜或者滥挖虫草、甘草、麻黄等,违者罚款。
13. 林木采伐方案中应有水土保持措施,严格控制皆伐,禁止炼山造林。
14. 生产建设项目选址、选线应当避让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
15. 生产建设项目开工前应编制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并报水利部门批准。
16. 依法编制水土保持方案的生产建设项目中的水土保持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17. 生产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应当验收水土保持措施;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不得投产使用。
18. 生产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弃渣,应当堆放在水土保持方案确定的专门存放地,并采取防护措施。
19. 生产建设单位和个人,损害水土保持设施的,应当缴纳水土保持补偿费,专项用于水土流失预防和治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水土流失的定义?
在水力、重力、风力等外营力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及水的损失,亦称水土损失。
土地表层侵蚀指在水力、风力、冻融、重力以及其他外营力作用下,土壤、土壤母质及岩屑、松软岩层被破坏、剥蚀、转运和沉积的全部过程"。
2.什么是水力侵蚀?
由于大气降水,尤其是降雨所导致的侵蚀过程及其一系列土壤侵蚀形式成为水力侵蚀。
3.土壤侵蚀根据外营力克分为哪几类?
水力侵蚀、溅蚀、面蚀、沟蚀
4. 以重力为主要的外营力的侵蚀形式主要有陷穴、泻溜、崩塌和滑坡等。
5.什么是崩塌
边坡上部岩土体被裂隙分开或拉裂后,突然向外倾倒、翻滚、坠落的现象称为崩塌。
6.什么是滑坡
当雨水渗透到土层底部,土体不断吸水增重,土体下滑力大于抗滑力时,土体沿着一定滑动面发生的位移现象称为滑坡。
7.泥石流指的是什么
泥石流是一种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等固体物质的特殊洪流,它既不同于一般的暴雨径流,又是在一定的暴雨条件下,受重力和流水
冲力的综合作用而形成的。
泥石流在其流动过程中,由于崩塌、滑坡等侵蚀形式的发生,得到大量松散固体物质补给,或因泥石流体的粘性阵流和暂时性阻塞而溃决,形成巨大沙石补给量,使泥石流饱含大量泥沙、块石,具有很大的动能,泥石流含有比一般洪流多5-50倍的泥沙石块,刹时间将数以千百立方米的沙石冲进江河。
一场泥石流,即可以是河道面目全非,或堵塞河道,聚水成湖,或推移河道,易槽改道,水流横溢,漫流成灾。
由于它爆发突然,来势凶猛,历时短暂,所以具有强大的破坏力。
人类加剧土壤侵蚀的活动有哪些
1、破坏森林
乱砍滥伐、放火烧山,使森林遭到破坏失去蓄水保土作用,并使地面裸露,直接遭受雨滴的击溅、流水冲刷和风力的侵蚀,从而加速了土壤侵蚀的发生和发展。
2、陡坡开荒
陡坡开荒不仅破坏了地面植被,且又翻松了土壤,造成了产生严重土壤侵蚀的条件。
3、过度放牧
过度放牧回是山坡和草原植被遭到破坏。
4、不合理的耕作方式
顺坡耕作使坡面径流也顺坡集中在犁沟里下泄,造成沟蚀。
在坡地广种薄收、撩荒轮垦,会使土壤形状恶化,作物覆盖率降低。
这些均能加速土壤侵蚀。
5、工业交通及其基本建设工程的影响
开矿、建厂、筑路、伐木、挖渠、建库中都有大量煤渣、弃土、尾沙,如不作妥善处理,往往会冲进河道,也是加剧土壤侵蚀的一个人为因素。
21、水土流失的危害有哪些
水土流失在我国的危害已达到十分严重的程度,它不仅造成土地资源的破坏,导致农业生产环境恶化,生态平衡失调,水灾旱灾频繁,而且影响各业生产的发展。
具体危害如下:
1、破坏土地资源,蚕食农田,威胁群众生存;
2、削弱地力,加剧干旱发展;
3、泥沙淤积河床,加剧洪涝灾害;水土流失使大量泥沙下泄,淤积下游河道,削弱行洪能力,一旦上游来洪量增大,常引起洪涝灾害;
4、泥沙淤积水库湖泊,降低其综合利用功能;
5、影响航运,破坏交通安全;
6、水土流失与贫困恶性循环,同步发展;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水土流失,是由陡坡开荒,破坏植被造成的,且渐渐形成了“越垦越穷,越穷越垦”的恶性循环。
土壤侵蚀影响因素有哪些
自然因素是土壤侵蚀发生、发展的潜在条件。
气候、地形、土壤、地质和植被等自然因素是产生土壤侵蚀的基础和潜在因素,而人为不合理活动是造成土壤加速侵蚀的主导因素。
《水土保持法》中有相关规定(如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水土保持规划确定的任务,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安排专项资金,并组织实施)。
“三同时”即指建设项目中的水土保持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何谓水土保持?
水土保持是防止水土流失,保持、改良于合理利用山区、丘陵区和风沙区水土资源,维持和提高土地生产能力,以利于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良好生态环境的综合性科学技术。
水土保持的措施有农业措施、林草措施和工程措施
淤地坝按筑坝材料分类,可分为土坝、石坝、土石混合坝;
按坝的用途分类,可分为缓洪骨干坝、拦泥生产坝
按施工方法分类,可分为碾压坝、水坠坝、定向爆破坝等。
3、水土流失的类型
(1)水力侵蚀(2)风力侵蚀(3)重力侵蚀(4)冻融侵蚀(5)混合侵蚀
5、水土保持中的“三权、一案、三同时”制度
“三权”即监督权、审批权、收费权。
“一案”即在山区、丘陵区、风沙区修建铁路、公路、水利工程,开办矿山企业、电力企业和其它大中型工业企业,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中,必须有水行政主管部门同意的水土保持方案;
在山区、丘陵区、风沙区依照矿山资源法的规定开办乡镇集体矿山企业和个体申请采矿,必须持有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同意的水土保持方案,方可申请办理采矿批准手续。
“三同时”即指建设项目中的水土保持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建设工程竣工验收时,应当同时验收水土保持设施,并有水行政主管部门参加。
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含义
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含义是:以小流域为单元,在全面规划基础上,合理安排农、林、牧各业用地、因地制宜实施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植物措施、耕作措施,做到互相协调、互相促进,形成综合防护体系,发挥最大的效益。
小流域综合治理要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
水土保持工作的原则
水土保持工作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造成水土流失谁治理、谁损坏水土保持设施谁补偿的原则。
对“五荒地”治理的主要技术措施
荒山、荒坡、荒沟、荒滩、荒沙被简称为“五荒地”(有的地方没有荒沙,称“四荒地”)。
治理的措施主要是造林、种草、封禁。
开展水土保持能产生巨大的基础效益和经济、生态、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