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史学八大运动

合集下载

地史学

地史学

地史学复习资料★总论第一章绪论1、地史学:地史学又称为历史地质学,它是研究地球发展历史和发展规律的科学,其研究对象主要为地质历史中形成的地层,它包括无机界和有机界的物质记录。

阐述地质作用及其产物,以及地表生物界在时间上发展变化的分析。

2、地史学的基本内容:地层学、沉积古地理学、历史大地构造学。

(1)研究地层的形成顺序、时代、划分地层单位、建立地层系统、进行地层的时空对比,构成了地层学。

(2)根据地层的沉积组分、沉积相及其时空分布特征,研究地层形成的古环境、古地理及其演化,构成了沉积古地理学。

(3)根据地层的沉积组合、沉积古地理、古生物地理、古气候、古地磁及其它构造标志,恢复地层形成的古构造背景、古板块分布格局及其离合史,构成了历史大地构造学.。

3、地史学可划分为哪几个学科?动力地质学(地球科学概论)、岩石矿物学、构造地质学、古生物学等学科知识。

4、什么是现实主义原理?利用动力地质学关于地质作用、现象和产物的知识对地层进行分析,推论当时的地质环境和地质作用,称为现实主义原则或将今论古原则。

5、什么是地史时期和天文时期?第二章地层系统和地质年代(重点看)一、岩层是地壳中层状岩石的泛称,其包括沉积岩、火山岩和岩床等顺层侵入的侵入岩及上述岩石变质而成的变质岩。

地层是具有某种共同特征或属性的岩石体,它以明显界面或经研究后推论的某种解释性界面与相邻的岩层和岩石体相区分。

地层和岩层的主要区别就是地层具有时间的含义、在地层层序中有一定的位置。

岩层是非正规术语。

二、化石层序律:生物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不断发展进化,其进化过程不可逆,所以不同时代的地层含有不同的化石群,同一时代的地层含有同时代的化石或化石组合。

三、地层层序律:指未经扰动的层状岩体中,下面的岩层是较早时期形成的,上覆岩层是较晚时期形成的。

即“下老上新”。

四、地层的划分:在理清地层纵向变化规律的基础上,按有机界和无机界的发展阶段,根据地层的各种特征和属性,把地层剖面划分出不同类型、不同级别的地层单位。

地史学总结

地史学总结

我国东部白垩系沉积有何特点?中国东部白垩纪是第二沉降带形成的时期。

主要有松辽,华北、江汉、苏北等大型盆地。

辽西盆地早白垩世早期是晚侏罗世该地区火山喷发后,地壳的回沉,底部为盆地初始沉降形成的砂砾岩,往上为黄绿色粉砂岩、灰黑色页岩夹含油页岩,属湖泊沉积,产著名E-E-L动物群和淡水软体动物,与底部平行不整合接触,其上下白垩统中、下部为沙海组,阜新组为大型湖泊沼泽砂泥岩含煤沉积,是我国白垩纪重要的成煤区。

下白垩统上部孙家湾组为冲积相的紫红色砂砾岩为主,夹砂页岩,表明盆地被充填萎缩封闭。

孙家湾组与下伏阜新组呈角度不整合接触。

代表燕山运动II幕。

其后大型坳陷盆地转换至松辽盆地,形成我国最重要的含油岩系——松花江群。

松花江群下伏早白垩世含煤岩系,在层序、化石组合、磁性地层上部可与辽西对比,松花江群泉头组在横向追索与孙家湾组可直接相连。

在气候上同属干热气候,与全球气候最高温度的阿尔布期暖热气候一致。

青山口期、盆地加速沉降,水体加深,海泛型动物化石出现,沉积了一套黑色泥,页岩,夹灰绿色泥岩,粉砂岩,油页岩,菱铁矿透镜体,产淡水半咸水无脊椎动物、鲨鱼牙和半咸水鱼类化石。

青山口期后盆地一度抬升,往上姚家组棕红色泥岩为主夹灰绿、灰白色粉砂岩,水体变浅。

往上嫩江组水体进一步加深,并发生海泛,形成以灰黑色,灰绿色泥岩、页岩为主,夹油页岩,粉砂岩的湖泊沉积,含淡水及半咸水动物化石。

上白垩统松花江群上部四方台组与明水组是一套河流冲积相的综红色,杂色泥、页岩,夹砾岩、砂岩及少量黑色泥岩,代表盆地被充填后形成的冲积平原沉积。

早白垩世,松辽盆地是我国白垩纪成煤期重要的聚煤区,上白垩统是我国最重要的含油岩系。

松辽盆地白垩系由7个湖水进退构成的陆相沉积层序。

最大水进期位于青山口底部和嫩江组下部的代表深湖——半深湖沉积的油页岩,菱铁矿结构条带(凝缩段)其中含有半咸水动物化石的层段,说明曾有短期海泛作用,与广海连接。

此外,华北一苏北盆地以红色及杂色湖泊——冲积平原沉积为主,夹有火山岩,而江汉盆地以红色膏盐沉积为特征,为河湖碎屑岩沉积夹膏盐层,粤北发育晚白垩世小型盆地,以南雄为代表属以河湖环境的红色粗碎屑沉积为主,富产恐龙蛋化石。

地质历史上八大运动

地质历史上八大运动

地质构造运动:由地球内动力引起岩石圈地质体变形、变位的机械运动。

1、加里东运动: 古生代早期地壳运动的总称,主要指志留纪至泥盆纪形成山地的褶皱运动,加里东运动的完成标志着早古生代的结束。

2、海西运动:当加里东运动终结后,整个地壳比较稳静这时没有褶皱运动,海西早期(泥盆纪至石炭纪)只有升降运动,形成了许多陷落盆地群。

从石炭纪末到二迭纪,为海西运动的后半期,海西褶皱运动,它将俄罗斯地块和西伯利亚地块连接起来,这样就形成了亚欧大陆的雏形。

3、印支运动:三叠纪中期至侏罗纪早期的地壳运动。

印支运动对中国古地理环境的发展影响很大,它改变了三叠纪中期以前“南海北陆”的局面。

包括川西、甘肃和青海南部等地的“雪山海槽”全部褶皱升起;海水退至新疆南部、西藏和滇西一带,仍属特提斯型海域;长江中下游和华南地区大部分已由浅海转为陆地。

从此中国南北陆地连为一体,全国大部分地区处于陆地环境。

4、燕山运动:侏罗纪和白垩纪期间中国广泛发生的地壳运动。

该运动形成了大量褶皱断裂山地和大量小型断陷盆地,并伴以岩浆活动,特别在东南沿海一带花岗岩侵入和火山岩的喷发尤为剧烈,显示了太平洋沿岸地带构造活动的加强。

经过燕山运动,中国地貌的构造格局已清晰地显现出来。

5、喜马拉雅运动:新生代地壳运动的总称。

因形成喜马拉雅山而得名。

这一运动对亚洲地理环境产生重大影响。

西亚、中东、喜马拉雅、缅甸西部、马来西亚等地山脉及包括中国台湾岛在内的西太平洋岛弧均告形成,中印之间的古地中海消失。

八个地史运动(时间,地点,形成过程,结果)1.阜平运动(25亿年)在太古宙末期,有一次大的构造运动称为阜平运动(25亿年)。

它使得硅铝质地壳形成、加厚,成为小型稳定地块,称为陆核。

火山岩减少和沉积岩增加,说明阜平运动后,Ar分散的古陆核已经联合成为较大陆核,Pt1分布于韧性剪切成因盆地内,吕梁运动使其焊接,并进一步扩大固化形成原地台。

阜平运动——形成陆核(25亿年)2.吕梁运动(19亿年)吕梁运动——形成华北地块(17~19亿年)3.晋宁运动(10-8.0亿年)火山岩减少和沉积岩增加,说明晋宁运动后,分散的古陆核已经联合成为较大陆块,晋宁运动使其焊接,并进一步扩大固化形成为相对稳定的大型板块-扬子板块。

地史学八大运动

地史学八大运动

4 侏罗纪中国东部形成大规模的火山喷发,共有三次强烈的喷发。白垩纪岩浆活动逐渐东移(辽西→鸡西,浙西→浙东)
5 成矿作用:盆地的形成导致油气的形成,华南地区断陷小盆地内往往形成膏盐等非金属矿产;岩浆、火山活动形成重要的内生金属矿产
8.喜马拉雅运动
1 时间:
N2
~~~~~~~ II
2.吕梁运动(19亿年)
吕梁运动——形成华北地块(17~19亿年)
3.晋宁运动(10-8.0亿年)
火山岩减少和沉积岩增加,说明晋宁运动后,分散的古陆核已经联合成为较大陆块,晋宁运动使其焊接,并进一步扩大固化形成为相对稳定的大型板块-扬子板块。
4.加里东运动
加里东(广西)运动使华夏板块向北俯冲,最终与扬子板块碰撞在一起,构成了一个更大的板块——华南板块。
E3 - N1
~~~~~~~ I
E2
印度板块由南半球向北运动,最终碰撞到欧亚大陆上
意义:
(1) 特提斯(Tethys)洋闭合,青藏高原强烈上升,形成西高东低大江东去的格局
(2) 环太平洋外带(地震、火山及板块构造)及内生矿产的形成
(3) Pengaea继续分裂
印支运动后,中国古地理格局由南海北陆转变为东西差异
7.燕山运动
燕山运动对中国东部的影响:
1 燕山运动由翁文灏(1927)命名,分为早(J2/J3)、中(K11/K12)、晚(K22/K23)三期
2 使太行山—雪峰山以西大型稳定盆地萎缩消亡,也使东部隆起带上的断陷小盆地逐渐消亡
3 形成松辽、华北、江汉、苏北四大盆地
5.海西(华里西)构造阶段(Pz2);
6.印支运动在华南的表现
盆地内的火山活动反映了太平洋板块的作用

历史地理学名词解释

历史地理学名词解释

历史地理学名词解释历史地理学:是研究历史时期人类地理环境变化,以及环境与人类和人类社会发展关系的科学(研究历史时期地理环境变化和发展的学科)《禹贡》学会:1934年顾颉刚和谭其骧发起成立的研究历史地理的群众性学术团体,同时创办《禹贡》半月刊,奠定了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基础尽全时空:对历史客体的认识应由地域性客体和时间性客体两大部分组成,要全面、客观、准确地认知客体,既要尽可能地占有所有历史时间的信息符号,也要尽可能地占有所有历史地域的信息符号人地互动:“人”是指人类,“地”指地理环境,人地互动观念认为地理环境影响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社会的发展也影响着地理环境的变化,二者处于动态的相对平衡状态,人地互动观念成为历史地理学研究的核心理念冰后期:第四纪在距今1万年左右进入全新世时期,这个时期是在经历一个第四纪第四次冰期后的一个间冰期,气候日趋转暖,称为冰后期,这时期,人类进入了新石器时代全新世大暖期:距今8000年至5000年,世界进入一个温暖湿润的时期,特别有利于古文化的发展,特别是大暖期的鼎盛阶段(距今7200年至6000年),古代人类文化飞速发展,这在许多人类文化的出现都有明显的体现。

河姆渡文化、大地湾文化、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都是其代表,同时许多无人区也出现了人类中世纪温暖期:是指处于600年到1000年左右间的一个相对温暖湿润的时期。

这是一个由温暖湿润转向寒冷干燥的转折时期南宋寒冷期:1100年至1200年的寒冷时期,这次12世纪的气候转寒标志着中世纪温暖期的结束,以后气候虽有反复,但总体看来是以寒冷为主明清宇宙期:从1400年到1900年,又称“明清小冰期”,为低温多灾时期。

皇木采办:中国历史上皇家用于建造宫殿而对大木的获取,秦汉至唐宋均由皇木采办的记载,明清时期持续的时间最长,次数最多,规模最大,对当时及后来的社会和自然环境影响深远乾嘉垦殖:清中叶(主要是乾隆、嘉庆)以后,由于人口增加迅速,造成人地矛盾十分突出,传统农业技术无能为力。

地史学名词解释

地史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化石: 保存在岩层中地质历史时期的生物遗体和遗迹。

外模:遗体坚硬部分的外表印在围岩上留下的模子,反映原来生物外壳形态和构造内模:壳体内面印在围岩上留下的模子,反映生物硬体的内部构造和形态遗迹化石:保存在岩层中古代生物生活活动留下的痕迹和遗物.群落:生活在一定生态领域内的所有种的总和.指相化石:能够反映某种特定的环境条件的化石标准化石:是指那些演化快、地理分布广、数量丰富、特征明显、易于识别的化石。

形态功能分析法:深入的研究化石的基本构造,力求阐明这些构造的功能,并据此重塑古代生物的生存方式.沉积地层:在不同的沉积环境中通过不同的沉积作用形成的地层。

沉积环境:一个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条件的自然地理单元.沉积相:反映沉积环境和沉积作用的岩石特征和生物特征的综合。

即沉积环境和沉积作用的物质表现。

岩相:沉积环境在岩性特征上的表现。

生物相:沉积环境在生物特征上的表现。

浮游相:以营漂浮、游泳生物为特征,共生的岩石类型常常为深水或静水环境的黑色页岩、硅质岩及复理石沉积,通常分布于台盆、半深海或深水海槽区壳相(底栖相):以正常浅海底栖生物:三叶虫,腕足等和典型的浅海相灰岩、泥灰岩等位特征,通常分布于台地区.混合相:生物—以正常浅海底栖生物为主,也有漂浮、游泳生物岩石类型—浅海相灰岩、泥灰岩、页岩分布区—正常浅海礁相:底栖固着的造礁生物及附礁生物.沉积环境:温暖、清澈的浅海.条带状分布于台地边缘相变:沉积相在空间(横向)和时间(纵向)上的变化瓦尔特相(定)律:“只有那些目前可以观察到是彼此毗邻的相和相区,才能原生地重叠在一起”。

即相邻沉积相在纵向上的依次变化与横向上的依次变化是一致的。

相分析:对地层的岩石特征和生物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确定沉积相,推断其沉积环境和沉积作用。

现实主义原理或“将今论古”:现代可见的地质作用和产物,完全可用以说明和研究地质时期的地质作用及其物质纪录。

相标志:能反映沉积环境条件的沉积特征.纵(垂)向加积作用:沉积物在水体中自上而下降落,一次沉积在沉积盆地底部的沉积作用. 横(侧)向加积作用:沉积物在搬运介质中沿水平方向的位移当介质能量衰减时而沉积下来。

地质历史上八大运动(汇编)

地质历史上八大运动(汇编)

地质构造运动:由地球内动力引起岩石圈地质体变形、变位的机械运动。

1、加里东运动: 古生代早期地壳运动的总称,主要指志留纪至泥盆纪形成山地的褶皱运动,加里东运动的完成标志着早古生代的结束。

2、海西运动:当加里东运动终结后,整个地壳比较稳静这时没有褶皱运动,海西早期(泥盆纪至石炭纪)只有升降运动,形成了许多陷落盆地群。

从石炭纪末到二迭纪,为海西运动的后半期,海西褶皱运动,它将俄罗斯地块和西伯利亚地块连接起来,这样就形成了亚欧大陆的雏形。

3、印支运动:三叠纪中期至侏罗纪早期的地壳运动。

印支运动对中国古地理环境的发展影响很大,它改变了三叠纪中期以前“南海北陆”的局面。

包括川西、甘肃和青海南部等地的“雪山海槽”全部褶皱升起;海水退至新疆南部、西藏和滇西一带,仍属特提斯型海域;长江中下游和华南地区大部分已由浅海转为陆地。

从此中国南北陆地连为一体,全国大部分地区处于陆地环境。

4、燕山运动:侏罗纪和白垩纪期间中国广泛发生的地壳运动。

该运动形成了大量褶皱断裂山地和大量小型断陷盆地,并伴以岩浆活动,特别在东南沿海一带花岗岩侵入和火山岩的喷发尤为剧烈,显示了太平洋沿岸地带构造活动的加强。

经过燕山运动,中国地貌的构造格局已清晰地显现出来。

5、喜马拉雅运动:新生代地壳运动的总称。

因形成喜马拉雅山而得名。

这一运动对亚洲地理环境产生重大影响。

西亚、中东、喜马拉雅、缅甸西部、马来西亚等地山脉及包括中国台湾岛在内的西太平洋岛弧均告形成,中印之间的古地中海消失。

八个地史运动(时间,地点,形成过程,结果)1.阜平运动(25亿年)在太古宙末期,有一次大的构造运动称为阜平运动(25亿年)。

它使得硅铝质地壳形成、加厚,成为小型稳定地块,称为陆核。

火山岩减少和沉积岩增加,说明阜平运动后,Ar分散的古陆核已经联合成为较大陆核,Pt1分布于韧性剪切成因盆地内,吕梁运动使其焊接,并进一步扩大固化形成原地台。

阜平运动——形成陆核(25亿年)2.吕梁运动(19亿年)吕梁运动——形成华北地块(17~19亿年)3.晋宁运动(10-8.0亿年)火山岩减少和沉积岩增加,说明晋宁运动后,分散的古陆核已经联合成为较大陆块,晋宁运动使其焊接,并进一步扩大固化形成为相对稳定的大型板块-扬子板块。

地史学

地史学
88. 早期维管植物阶段为?早志留世-中泥盆世
1. 笔石
2. 笔石纲的时代分布?中寒武世-早石炭世 生活习性是?海水群体 最早形成的个体是? 胎管
3. 笔石动物的胞管形态多样?它是一个个体 连接笔石个体的构造叫?共管
4. 正笔石目的笔石体的生活方式?漂浮 地史分布是?奥陶纪-早泥盆纪
53. 龙潭期起华南地区出现新的古地理面貌,上扬子浅海自西向东可分为三种近南北向的沉积类型,其中分布于黔西滇东地区以东与贵阳、涪陵一线之间,代表海陆交互含煤沉积,称为__龙潭组__。 其中分布于上扬子浅海东部及北部,代表的是浅海碳酸盐为主沉积,称为__吴家坪组__。
54. 山西太原二叠系剖面是公认的华北地区二叠系标准剖面,该剖面下二叠统包括__太原组中上部、山西组、下石盒子组__。 该剖面上二叠统包括__上石盒子组、石千峰组__。
43. 全球第一个重要成煤期是__晚石炭世__。
44. 发生在我国华南南部的南华海区泥盆纪的“象州型”沉积代表的是__正常滨岸一浅海沉积__沉积。
45. 发生在我国华南南部的南华海区泥盆纪的“南丹型”沉积,代表的是__深水__沉积。
46. 晚古生代开始呈现明显植物地理分区,其分区包括热带植物区、安加拉植物区、冈瓦纳植物区,那么代表冈瓦纳植物区系的植物群是__舌羊齿植物群__。
22. 发生在太古宙末期(2600-2500Ma)构造运动是_阜平运动___。
23. 古元古代后期发生了一次强烈地壳运动,该运动是_吕梁运动___,它造就了华北板块的原型一原地台。
24. 峡东剖面是稳定类型震旦系的标准剖面,其上统包括_陡山沱组、灯影组___组。
25. 寒武系是带壳海生无脊椎动物开始繁盛的时代,形成重要的标准化石。那么地史上最早的带壳、且分布广泛的动物群是__小壳动物群__。

地史学部分

地史学部分

地质发展史是研究地球历史的科学。

生物演化史、沉积演化史、地壳构造发展史 相、相分析的原理相指岩石或岩石特殊组分的面貌、性质或特征的表现,通常反映成因条件。

相分析是对地层的岩石特征和生物特征等进行综合分析,并推断其沉积环境的方法。

原理:以研究现代各种地质作用及其产生的物质记录作为基础,来分析判断地质时期沉积物的沉积环境,这既是将古论今的现实主义原则。

瓦尔特定律:只有那些目前可以观察到彼此相邻的相和相区,才能原生的从叠在一起。

地层是具有某种共同特征或属性的岩石体,能以明显界面或经研究后推论的某种解释性界面与相邻的岩层和岩石体相区分。

整合,平行不整合,角度不整合, 沉积接触 冲刷接触 侵入接触 地层划分是根据地层的各种属性及特征,按照地层的原始顺序,划分成各种大小不同的地层单位。

地层对比证不同地区地层单位间的特性或属性一致和(或)地层位置相当。

方法:岩石地层学方法、生物地层学方法、构造学方法、现代地层学方法(同位素年龄法、古地磁测定法) 地层单位是依据岩石所具有的任意特征或属性划分、并能被识别的一个独立的特定岩石体或演示体组合。

岩石地层单位组成 群组段层 生物地层单位 是根据地层中所含化石来定义和说明地层特征的地层体。

其识别与划分的依据是岩层中可见的、能鉴定的生物化石。

延限带 指在地层序列的化石组合中,经过筛选的任一个或几个化石分子的已知延限(地层和地理上)所代表的那段地层体。

包括分类单位延限带 和共存延限带。

谱系带 一个演化谱系的连续分子在其分布区各处的首次出现基本是同时,故谱系带具较强的年代地层含义,是各类生物地层单位中最具等时意义的一种。

一个谱系带是含有代表一个演化谱系中某一特定片断的化石标本的地层体,它可以是某一分类单位在谱系中的总沿限,也可只是该分类单位在其后裔分类单位出现一起的那段延限。

组合带 是三个以上分类单位整体上构成一个独特组合或共生的地层体。

根据板块间的运动方式分为三种基本类型1背离型(张性)板块边界 相对于洋中脊轴部,是海底扩张的中心2敛合型(挤压)板块边界 两板块相对或斜交运动。

历史运动知识点归纳总结

历史运动知识点归纳总结

历史运动知识点归纳总结一、早期人类的运动1. 早期人类的运动活动早期人类的生活方式以狩猎和采集为主,因此需要进行各种运动活动来保持身体的健康和适应环境。

早期人类的运动包括奔跑、跳跃、攀爬、举重等各种形式,这些运动不仅使人类适应了自然环境,也为后来的文明社会打下了基础。

同时,这些运动也成为了许多后来的体育项目的原型。

2. 早期文明社会的运动活动随着农业的发展和城市文明的兴起,人类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开始将运动活动与娱乐、宗教等方面相结合。

例如,古希腊的奥运会是古代文明社会中最具代表性的体育盛会之一,人们通过各种体育竞赛来庆祝和祈祷,这些活动也对后来的体育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二、古代体育的发展1. 古代体育的起源与发展古代体育最早起源于古代文明社会,通过各种形式的体育竞赛和锻炼来增强身体素质、培育精神品质。

古代希腊的奥运会、古罗马的角斗等体育活动是古代体育发展的代表性事件,为后来的现代体育运动奠定了重要基础。

2. 古代体育的影响和遗产古代体育活动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些影响主要体现在体育运动规则、竞赛形式、器械设备、场馆建设等方面。

古代体育的遗产不仅为后世的体育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也为后来的体育进步和改革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三、运动科学与运动教育1. 运动科学的发展与成就运动科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包括运动生理学、运动解剖学、运动心理学、运动训练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在这些方面的研究中,运动科学家们在运动机理、运动训练方法、运动损伤预防等方面做出了许多重要的发现和成就。

2. 运动教育的作用和意义运动教育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教育内容,它可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竞技意识。

运动教育还可以有效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和减轻生活压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生活质量。

四、现代体育的发展1. 现代体育的主要特点现代体育的主要特点是国际化、专业化和商业化。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全球化的进程,各种体育项目的竞技水平和比赛规模越来越大,体育产业也越来越发达。

2021年考研《中国近代史纲要》各运动汇总

2021年考研《中国近代史纲要》各运动汇总

2021年考研《中国近代史纲要》各运动汇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一门历史科学课程,其中涉及到“运动”有那几处,跨越两个世纪近百年的一个王朝有个民国,涉及到地主改良阶级、资产阶级革命党、追求进步的学生、中国共产党队伍建设等中国多阶级的社会活动。

在近代史中,这些运动都属于社会运动,是指有组织的一群人,有意识且有计划的改变或重建社会秩序的集体行为,主要包括改革运动和革命运动。

按时间顺序大致有如下几个运动:第一个运动是洋务运动。

(属于地主阶级自身领导改革运动)“洋务运动”(又称自强运动),是指1861年(咸丰十年底开始)至1894年,洋务派在全国各地掀起的“师夷之长技以自强”的改良运动。

所谓“洋务”,是指诸如外事交涉、订条约、派遣留学生、购买洋枪洋炮以及有按照“洋法”操练军队(北洋,福建,南洋舰队)、学习外洋科学、使用机器、开矿办厂等对外关系与外洋往来的事物相关的一切事情。

冯桂芬在《校邠庐*》一书对洋务事业思想完整表述:“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湖广总督张之洞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即“中体西用”(以中国封建伦理纲常所维护的统治秩序为主体,用西方的近代工业和技术为辅助,并以中学支配西学。

),此为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

业绩:(一)兴办近代企业。

1、军用企业。

(上海江南制造总局(李鸿章)(兵工厂);金陵机器局(南京李鸿章);福州船政局(左宗棠)(造船厂);天津机器局(崇厚);湖北枪炮厂(张之洞汉阳)2、民用企业(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天津电报局和上海机器织布局,是资本主义性质的近代企业。

)(二)建立新式海陆军(淮军、湘军;福建、广东、南洋、北洋水师)(三)、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翻译学堂;工艺学堂;军事学堂);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继承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提倡“自强”、“求富”(口号);客观上对中国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促动作用,但不是要中国朝着独立的资本主义方向发展。

地史学复习资料(地大)

地史学复习资料(地大)

1、印支运动及其对中国东部地区构造古地理格局的影响印支运动:三叠纪时期发生的一系列构造运动,主要在中印半岛及中国东部地区(华南与华北之间)发生在:T2/T3/J1。

主要表现:1)古气候重大变化,华南、华北T二分性明显,大海退2)古地理格局变化,中东部由南北对峙转变为东西分异,西部大型稳定盆地发育3)板块拼合——中央造山带形成,青藏海域古特提斯封闭,中国大陆已具雏形4)岩浆岩活动与成矿作用:有190-230Ma岩浆岩发育,长江中下游、秦岭、三江形成内生金属矿床,环太平洋开始发育2、威尔逊旋回加拿大学者威尔逊(J.T.Wilson,1973)将岩石圈从大陆破裂、裂谷出现到洋盆形成,再从洋盆俯冲、缩小到闭合的完整过程,划分为六个阶段(期)胚胎期:大陆裂谷,如东非裂谷幼年期:出现洋中脊和狭窄洋盆,如红海、亚丁湾成年期:出现大型成熟洋盆,如大西洋衰退期:洋盆开始收缩,洋壳向大陆下俯冲,如太平洋残余期:洋脊扩张减弱,两侧大陆逼近,仅存残留海盆,如地中海消亡期:海域完全消失,两侧大陆直接碰撞拼合,形成高峻山系,如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脉3、岩石地层单位和年代地层单位及其关系岩石地层单位主要根据地层的岩性特征进行划分,对比,建立起不同等级的地层系统,岩石地层单位以组为基本单位。

按级别可分为群,组、段、层。

组的构成强调基本层序。

年代地层单位是以地层形成的时限(或地质时代)作为依据划分的地层单位,年代地层单位与统一的地质年表中的年代单位是相互对应的,可分为宇,界、系、统、阶,时带,分别与地质年代单位宙、代、纪、世、期、时相对应。

岩石地层单位虽然也有先后顺序之分,但它的划分与对比不受等时面的限制,与时间地层单位也没有相互对应的关系,岩石地层单位可以穿越年代地层单位的界线(即可以穿时的)而年代地层单位则不受岩石特征的限制,从理论上讲,它是严格等时的。

两种地层单位的界线局部可以是一致的,但大多数情况下是相互穿越的。

4、中国东部泥盆纪地史特征加里东运动使华北从中奥陶世开始隆升,至泥盆纪依然处于古陆,遭受剥蚀夷平。

地史学复习资料

地史学复习资料

地史学复习资料地史学复习资料重点-1, p. 574. 前寒武纪末裸露动物群埃迪卡拉动物群(Ediacaran Fauna):震旦纪晚期出现的,由多门类,低等,⽆⾻骼的印痕化⽯组成的动物群称之为裸露动物群(伊迪卡拉动物群)。

包括:海绵类(⽑森海绵)、海腮纲(伦吉⾍)、环节动物(狄⽒⾍)、蠕⾍类(皱节⾍)、⽔母类(环轮⽔母)及⼀些分类位置不明的⽣物。

重点-2早期⽣物演化的7⼤事件7、澄江动物群:Cm1,筇⽵寺阶,5.32亿年,⽣物⼤爆发;6、⼩壳化⽯:Cm1早期(梅树村阶,5.42亿年);5、裸露动物群:Z(6.3亿年);4、真核⽣物:美国贝克泉组,13-14亿年;3、真核⽣物?:加拿⼤⽢弗林组,19.5-20亿年;2、原核⽣物:丰富:南⾮特兰斯⽡群:23亿年;出现:澳⼤利亚⽆花果树群,34—35亿;1、化学化⽯:格陵兰,38亿年;重点-3, p. 64.华北陆核的形成过程:地层逐渐增厚,分布范围的逐步扩⼤,构造的叠加使地壳厚度剧增;壳熔花岗岩的⼤量出现,不仅使地壳增厚,⽽且使其分布⾯积向周边扩张;变质作⽤使地壳进⼀步固结和均⼀化;沉积作⽤可使硅铝陆壳加厚与扩⼤;总之,地壳增⽣是太古宙不同地质事件叠加的结果,华北太古宙的演化是⼀部硅铝壳(古陆)逐步增厚和扩⼤的历史。

太古代末期,华北地区形成的初具规模硅铝壳(华北地台的雏形),华北陆核。

陆核的概念:太古宙末形成的,具有⼀定规模的,相对稳定的,硅铝质刚性块体。

重点-4.华北板块(地台)形成重要阶段Pt2+3末, 蓟县抬升,8亿年,地台形成Pt1末,吕梁运动,18亿年,原地台形成Pt1 原地台形成Ar末,⾩平运动,29亿年,陆核形成(Ar末,五台运动,25亿年,陆核形成)Ar 陆核形成重点-5,PZ1主要地史特征教材,p.971 ⽣物界史,寒武纪⽣命⼤爆发(Cambrian explosion);海⽣⽆脊椎动物空前繁盛(环境分析、地层对⽐、⽣态分异、⽣物分区);植物登陆;奥陶纪末期⽣物⼤绝灭(mass extinction)事件。

地史学

地史学

地层:具有某种共同特征或属性的岩石体。

它以明显界面或经研究后推论的解释性界面与相邻的岩层和岩石体相区分。

具有岩性特征,时间含义和地层层序。

岩层:地壳中的层状岩石泛指岩层。

只有岩性特征。

地层的接触关系:(整合)和(不整合)。

整合:连续沉积,没有明显的大陆侵蚀面,允许有沉积间断,地壳处于持续沉降。

不整合:平行不整合—明显的大陆侵蚀面(产状一致)--地壳抬升。

角度不整合—地壳不连续且产状不一致—褶皱运动。

超覆:新新沉积地层的分布范围超过了下伏老地层的分布范围,反之叫退覆。

沉积旋回:成因上有联系的,地层的岩性或岩石组成按一定的生成顺序在剖面上规律叠覆的现象。

成因有:地壳升降,沉积物来源,沉积速率,构造环境等。

地层层序及相对地质年代的确定方法:地层叠覆率、化石层序率、沉积构造、岩石切割定律、接触关系。

地层单位:根据岩石所具有的任一特征或属性划分出,并能被识别的一个独立的特定的岩石体或岩石体组合。

地层划分:是把地壳的岩层按其原来的顺序,系统的组织成为岩石可以具有任意特征,性质或属性的单位。

时间(年代)地层单位:宇—界—系—统—阶—亚阶——地层—体现岩性、构造物质特性地质时间(年代)单位:宙—代—纪—世—期—亚期——时间—全球统一生物地层单位:组合带、富集带(顶峰带)、延限带。

(此三种单位不是从属关系,也不是连续的)岩石地层单位:群、组、段、层。

地层系统:应具有:地层序列的各种地层单位,单位之间的相互级别关系群:是最高的一级岩石地层单位,群内可以有平行不整合组:是岩石地层单位系统的基本单位,组内不能有明显的不整合。

层:是最小的一级岩石地层单位。

层型:一个已经命名的地层单位或地层界线的原始或后来被指定作为对比标准的地层剖面或界线。

单位层型:是说明和识别一个地层单位的标准。

标准剖面:根据层型在其他地区选定的,可作为某一地区地层对比标准的典型剖面。

是区域性特点。

岩石地层单位与年代地层单位之间的关系:垂向加积:界线一致。

地史学1第一章 绪论

地史学1第一章 绪论
54
二、地史学发展简史
因此,要想了解古代的岩石,必须 首先了解现在的地质作用过程和作用结 果。这种观点通常被表述为“现在是过 去的钥匙。”
Thus, to understand ancient rocks, we must first understand present-day processes and their results. This idea is commonly stated by saying “the present is the key to the past.”
8
一、地史学的任务和内容
地史学研究的具体内容,随 着人类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对地 球认识的深化而逐步增加。
9
一、地史学的任务和内容
传统地史学的研究内容侧重 于地层学领域,研究范围在空间上 限于地壳的大陆部分,在时间上也 不早于20亿年。
10
一、地史学的任务和内容
当代地球科学的进展已促使 地史学的研究范围在空间上扩大到 全球的大陆、海洋和深部岩石圈, 在时间上已追溯到38亿年前。
6
一、地史学的任务和内容
地质科学是一门历史性很强的科 学,传统的自然科学分类历来归入自 然历史科学范畴。近代地球科学的一 个主要理想和总任务是试图全面阐明 地球整体(包括岩石圈、水圈,气圈) 及其生物界在全部地质时期内发生和 发展的历史。
7
一、地史学的任务和内容
地史学的具体任务,主要是运用 动力地质学、古生物学、矿物学、岩 石学和构造地质学方面的知识,分析 和推论地质时期中地球岩石圈,水圈、 气圈和地表生物界在时间上的发展和 演变历史。
18
19
一、地史学的任务和内容
总的说来,地史学研究的中心 是与时间联系的,也可概括为沉积 发展史、生物演化史,构造运动史 三个方面。

地史学总结

地史学总结

地史学总结地史学是研究地球地质历史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具体包括地球岩石圈、水圈、气圈、生物圈的形成、演化历史和不同圈层间耦合关系。

地史学研究的内容和任务基本上包括以下三个部分:①地表层状岩石(含古生物化石或同位素年龄)的形成顺序、地层的划分对比、地质时代的确定和地层系统的建立(地层学);②地层形成的古地理环境和时空分布特征、恢复地史中海平面升降和古气候与古环境的演变(沉积古地理学);③研究地层的沉积和岩浆岩石组合时空分布特征、动植物群生物区系性质以及古地磁研究指示的古纬度位置,再造古大陆古海洋分布格局,探讨古板块漂移分合历史、岩石圈构造演化和地球动力学之间的关系(历史大地构造学)。

总的来说,地史学研究的中心都与时间有联系,可概括为沉积发展史、生物演化史、和构造演化史三个方面。

基本概念与方法地史学的研究对象——地层地层:野外见到的层状岩石(包括沉积岩地层、火山岩地层及变质岩)泛称为岩层,当涉及探讨它们的先后顺序、地质年代和组成填图单位时,就称为地层。

地层叠覆律(地层层序律):未经变动的地层,年代较老的必在下,年代较新的叠覆于上。

地层之间的关系①平行不整合②角度不整合③侵入接触④沉积接触海侵超覆与海退退覆由于地壳下降或海平面上升引起海岸线向陆地方向迁移,时代较新的地层或沉积岩层其分布范围超越了时代较老的地层或沉积岩层,直接覆盖在古侵蚀面上。

当沉积盆地内海平面相对下降时,海水分布范围不断缩小,称为海退。

沉积旋回:当海退序列紧接着一个海进时,就形成地层中沉积物成分、粒度、化石等特征有规律的镜像对称分布现象。

地层划分:按照地层的各种属性(如岩性、化石、接触关系等)把剖面上的地层划分为大小不同的单位称为地层划分。

地层划分的主要方法①构造学方法②岩石学方法③古生物学方法地层对比:将划分好的地层单位与邻近的或远距离的各个剖面做比较,论证它们在地层特征和层位上是否相当。

地层对比的主要方法①野外直接追溯对比②岩石相似性对比③古生物对比④地质事件对比⑤古地磁极性对比⑥同位素年龄对比地层单位:a)岩石地层单位:群,组,段,层b)地质年代单位:宙,代,纪,世,期,时c)年代地层单位:宇,界,系,统,阶,时带d)生物地层单位:生物带沉积相—形成于特定古沉积环境的一套有规律的岩石和古生物特征的组合,即沉积环境的物质表现。

中共八大历史知识点鲁教版

中共八大历史知识点鲁教版

中共八大历史知识点鲁教版辛亥革命1、中山创建革命党:⑴年,孙中山在美国檀香山非政府了革命团体兴中会。

⑵年,他建立统一的革命组织中国同盟会。

2、中国同盟会⑴成立时间:年⑵设立地点:日本东京⑶领导人:孙中山为总理⑷纲领:.清朝统治者,废止君主专制,创建民主共和国,改革土地制度的革命纲领,它的设立,大大促进了全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

创立《民报》,三民主义就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⑸成立意义:大大推动了全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⑹机关刊物《民报》3、三民主义⑴创立者:孙中山⑵三民主义内容:民族、民权、民生⑶意义:三民主义就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4、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成立:⑴武昌起义:年10月,武昌起义顺利标志着辛亥革命已经开始,全国存有十几个省正式宣布瓦解清政府单一制。

清朝的统治者名存实亡。

⑵中华民国成立:年1月1日,地点:南京,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

5、辛亥革命历史意义:⑴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派通过各种武装起义.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探索。

⑵它.了清王朝的统治者,完结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帝制,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6、辛亥革命结果:(局限性):辛亥革命的果实被北洋军阀袁世凯盗取,没有能够顺利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19世纪上半期,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中国廉价的工业原料。

2.英国向中国鸦片的直接原因:为了改变中英贸易逆差。

3.虎门销烟:时间:年,林则徐被道光帝派往广州展开控烟。

经过:年6月,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二百多万斤鸦片,在广东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意义:这就是中国人民控烟斗争的伟大胜利,表明了中华民族抵抗外来入侵的坚强意志,领导这场斗争的林则徐,沦为民族英雄,这次活动沦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线。

4.(第一次)鸦片战争发生时间:-年。

5.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①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万元;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④英商进出口货物交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历史运动知识点总结

历史运动知识点总结

历史运动知识点总结运动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中,运动不仅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更是社会发展、政治、经济等方面的重要载体和表现形式。

本文将从历史角度出发,总结并阐述一些重要的运动知识点,包括古代运动、现代运动、奥林匹克运动会等内容。

古代运动古代运动是人类社会发展初期的一种体育活动形式。

在古代,运动在各个文明古国中都有着重要的地位,包括中国、希腊、罗马等。

古代运动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摔跤、拳击、马术、射箭、击剑等。

其中,希腊古代运动的发展对后世的运动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希腊古代运动具有丰富多样的内容,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奥林匹克运动会。

奥林匹克运动会是古希腊的一项重要体育盛会,每四年举办一次,是古代世界上最盛大的体育盛会之一。

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举办标志着希腊城邦间的休战期,也是展现运动员身体素质和技能的舞台。

除奥运会外,古希腊还有许多其他的运动活动,如锥赛、比赛车马、角斗等,这些活动都对后世的运动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古罗马也是古代运动发展的重要代表,罗马人崇尚体育运动,其最具代表性的运动项目是角斗。

角斗是一种搏斗比赛,通常在罗马斗兽场上进行,是古罗马最受欢迎的体育活动之一。

除此之外,罗马人也热爱马术、拳击、跑步等运动项目,这些运动在当时的罗马社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古代运动的发展为后世的运动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丰富的内容和形式为各国的体育文化以及奥林匹克精神的传承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现代运动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现代运动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代运动涵盖的内容十分广泛,包括传统体育项目、现代体育项目、娱乐体育以及健身运动等。

现代运动不仅丰富多彩,更是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吸引着广大人们的参与和关注。

现代体育项目是现代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种类繁多。

在传统体育项目中,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等是最受欢迎的运动项目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阜平运动:是指太古宙末期(26-25亿年)发生于华北地区的构造运动,伴随该运动发生了大量的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同时地壳发生了强烈的褶皱和剥蚀作用,该运动使该地区Ar活动类型沉积物固化、硅铝质地壳增大—华北古陆核
2吕梁运动:是指早元古代末期发生于华北地区的构造运动,伴随该运动发生了大量的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同时地壳发生了强烈的褶皱和剥蚀作用,该运动使Ar分散的陆核进一步固化、联合成为更大的陆块----华北地台或板块的基底-华北原地台-华北板块的雏形
3晋宁运动:是指晚元古代晚期(10-8亿年间)发生于扬子地区的构造运动,该运动使得川鄂地块周围的边缘海以及下扬子的海槽全部褶皱升起,伴随该运动发生了大量的花岗岩类的侵入以及区域变质作用,最终形成了扬子板块的基底
4加里东运动:加里东运动是古生代早期地壳运动的总称。

泛指早古生代志留纪与泥盆纪之间发生的地壳运动,属早古生代的主造山幕
加里东运动对华南地史分布影响:是扬子板块与华夏板块碰撞,形成东南造山带,除桂东南钦(州)防(城)地区残存的海槽和滇东一带由陆相泥盆系以外,华南其他地区均未遭受剥蚀的古陆或山地,加里东运动是华南形成同一板块,使中国东部古地理格局发生改变,成为南海北陆,以秦岭为界,南方地区为海,北方地区为陆地。

加里东运动对中国的影响:(1)、祁连山构造带:元古代后期—南、北张裂下陷成海槽,早古生代—海槽中发育深海沉积,志留纪后期—南、北祁连海槽相继闭合形成造山带,使柴达木板块和华北板块拼合(加里东运动-祁连运动)(2)华南构造带:S晚期形成(加里东运动-广西运动,使得华夏版块与扬子板块拼合)
5海西构造运动及其影响:
由德国海西山得名。

其所形成的褶皱带,称海西或华力西褶皱带。

海西运动指晚古生代造山运动。

海西运动使西欧的海西地槽、北美东部的阿帕拉契亚地槽、欧亚交界的乌拉尔地槽、中亚哈萨克地槽及中国的天山、南秦岭、大兴安岭等地槽褶皱回返,形成巨大山系。

此时北半球各古地台之间的地槽带变为剥蚀山地,海西构造阶段的完成,标志着古生代的结束。

海西构造运动及其对中国的影响:晚古生代晚期,全球发生重要的板块构造运动,该运动结果使得哈萨克斯坦板块(准噶尔地块)与塔里木板块拼合,形成了天山褶皱带。

使得华北-塔里木板块与西伯利亚和哈萨克斯坦板块拼合,形成统一的欧亚大陆;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了联合古大陆。

6印支运动在华南的表现
(1)导致湘黔桂高地形成并分隔东、西海盆,东西分异明朗化。

东部小盆地内的火山活动反映了太平洋板块的作用(2)导致T2晚期大规模海退,华南板块上升成为陆地,与华北板块拼合,秦岭洋消失,秦岭褶皱带消失。

(3)导致黔南、右江裂陷槽(T11开始出现深水沉积)褶皱上升
印支运动对中国东部的影响
1 发生的时间T2/T3/,由黄汲清(1945)命名
2 表现:
(1)使中国东部古地理、古气候、古构造变化具有阶段性,华南、华北T具有时间的二分性,同时发生大规模海退和古气候变化(干旱—潮湿)。

(2)使中国东部由南北对峙转变为东西分异, 西部为大型稳定盆地(形成了四川、鄂尔多斯、准噶尔盆地),东部为小型断陷盆地.
(3)使一些板块发生拼合—形成了印支FB:秦岭FB, 巴颜喀拉 FB, 三江FB。

之后,中国几个大的板块基本拼合。

(4)导致岩浆活动与成矿作用:产生了190-230ma岩浆活动,在长江中下游、秦岭、三江地区形成内生金属矿床,同时,环太平洋带开始发育。

.印支运动后,中国古地理格局由南海北陆转变为东西分异
7燕山运动对中国东部的影响
1 燕山运动由翁文灏(1927)命名,分为早(J2/J3)、中(K11/K12)、晚(K22/K23)三期
2 使太行山—雪峰山以西大型稳定盆地萎缩消亡,也使东部隆起带上的断陷小盆地逐渐消亡
3 形成了松辽、华北、江汉盆地
4 岩浆活动逐渐东移(辽西→鸡西,浙西→浙东)
5 成矿作用:
盆地的形成导致油气的形成,华南地区断陷小盆地
内往往形成膏盐等非金属矿产
岩浆、火山活动形成重要的内生金属矿产
燕山运动
侏罗纪的中、晚期的地壳运动在冀北燕山地区十分显著,使本区发生断裂和强烈的火山喷发,并多次发生局部的沉积间断和不整合,因此这一运动成为“燕山运动”。

中国古近纪、新近纪植物群有两大发展阶段:
古近纪是木本植物大发展阶段,新近纪是草本植物大发展阶段
8 喜山运动;共分三期,第一期发生于E2和E3之间;第二期发生于N1和N2之间第三期发生于N末期,是由于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的拼合碰撞造成的。

其意义1 特提斯洋闭合,青藏高原强烈上升,形成西高东低大江东去的地理格局。

2 环太平洋外带(地震、火山及板块构造)及内生矿产的形成。

3古联合大陆继续分裂
喜马拉雅运动对中国的影响:一般认为,喜马拉雅运动分为3幕:第一幕发生于始新世末、渐新世初,青藏地区成为陆地,从而转为剥蚀区;第二幕发生于中新世,地壳大幅度隆起,伴以大规模断裂和岩浆活动;第三幕发生于上新世末、更新世初,青藏高原整体强烈上升,形成现代地貌格局。

(1)我国所有高山、高原现今达到的海拔高度,主要是喜马拉雅运动第三幕以来上升的结果。

(2)导致西亚、中东、喜马拉雅、缅甸西部、马来西亚等地山脉及包括中国台湾岛在内的西太平洋岛弧的形成,中印之间的古地中海消失。

(3)导致中国东西地势高差增大,季风环流加强,自然地理环境发生明显的区域分异:(4)青藏地区:隆起为世界最高的高原,E-N的热带、亚热带环境被高寒荒漠取代;西北地区:因内陆性不断增强而处于干旱环境;东部地区:成为湿润季风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