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度和体积的测量-教案
长度和体积的测量-教案
老师
姓名
费飞学生姓名教材版本浙教版学科
名称
科学年级七上上课时间月日 : –:课题
名称
长度和体积的测量
教学
目标
教学
重点
教学过程知识回顾
一.测量的意义
二.长度的单位
三. 正确使用刻度尺
四. 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
五.特殊的测量方法
“滚轮法”
二.体积的单位
三.液体体积的测量工具:量筒或量杯
(1)刻度单位:毫升
(2)量程和最小刻度值
(3)使用方法:把量筒平放在桌面上,视线读数时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
四.任意物体体积的测量
形状不规则固体体积测量:排水法
探究1:若被测物不能沉于水下怎样测量体积,如木块?
探究2:溶于水的物质怎样测量体积,如冰糖?
(提供实验仪器,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较好的组到前面演示,分析每一种实验方案的优缺点)。
第三节长度和体积的测量浙教版科学教案
第三节长度和体积的测量浙教版科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浙教版科学教材第五册第三章“测量”中的第三节“长度和体积的测量”。
具体内容包括:认识长度和体积的基本概念;掌握直尺、卷尺、量筒等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学习不同物体的长度和体积的测量技巧。
二、教学目标1. 理解长度和体积的概念,掌握长度和体积的单位及换算。
2. 学会使用直尺、卷尺、量筒等测量工具,能准确测量物体的长度和体积。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长度和体积的概念、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测量技巧。
难点:体积测量的方法、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直尺、卷尺、量筒、不规则物体(如石头、木块等)。
学具:每组一份直尺、卷尺、量筒、不规则物体。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了解长度和体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情景:小明要给新买的书架涂漆,他需要知道书架的长、宽、高,以及计算需要多少升漆。
2. 新课导入:讲解长度和体积的概念,以及常用的测量工具。
3. 测量方法讲解:(1)长度的测量:介绍直尺和卷尺的使用方法,以及如何读取数据。
(2)体积的测量:讲解规则物体和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测量方法。
4. 例题讲解:例题1:测量铅笔的长度。
例题2:测量一个规则物体的体积。
例题3:测量一个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测量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长度和体积的概念、单位及换算。
2. 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
3. 例题及解答步骤。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测量自己的文具盒的长、宽、高,并计算体积。
答案:根据实际测量结果计算。
2. 作业题目:测量一个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如石头、水果等)。
答案:根据实际测量结果计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是否掌握了长度和体积的测量方法,操作是否熟练。
2. 拓展延伸:让学生了解其他测量工具和方法,如电子尺、三维扫描等。
第三节 长度和体积的测量(浙教版科学教案)
第三节长度和体积的测量第1课时长度的测量一.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1).知道测量的意义。
知道长度的单位和其他常用单位。
(2).熟悉刻度尺上的刻度和测量范围,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学会记录长度测量的结果。
学会选择不同测量仪器或方法去测量各种物体的长度。
(3).知道测量有误差,介绍通过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以减小误差。
2.科学探究目标:进一步感受科学探究过程3.情感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和实践养成规范使用仪器的习惯,养成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分析教学重点:掌握利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教学难点:刻度尺测量长度的注意事项及单位换算三.教学准备学生自备刻度尺、教师准备卷尺、皮尺、三角板、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等四.学情分析初一学生对“长度和体积的测量”有点基础,特别在现实生活中有过一些经验,所以借助于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形成系统化、科学化。
按照本节课的特点,共分三课时,对于身边感兴趣的、熟悉的例子入手学习长度的测量、纠正平时不科学不正确的测量方法,潜移默化中形成科学的测量方法,这正是本课时的特点。
五.教学思路教师活动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情景:1、你认为自己经过一个暑假长高了吗? 你是怎么知道的?2、你肯定知道篮球大乒乓球小吧,你知道这里的大小指什么吗?学生活动齐答,举手回答,融洽课堂气氛、激发探究欲望教师活动【提问】长度在生活中我们非常熟悉,你能说出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测量长度吗?学生活动生:……教师活动说明:总结时强调要知道两地之间的距离,就需要测量。
【板书】一、测量将一个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1.长度及其单位换算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用符号是m表示。
常用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µm)、纳米(nm)1米=100厘米=1000毫米1米=106微米=109纳米教师活动认识科学记数法师生互动读图认识长度的不同数量级加强学生对长度的感性认识,特别提出长度的单位是“米(m)”、“千米(km)”等,并说明他们之间的关系(略)。
第三节长度和体积的测量浙教版科学教案
第三节长度和体积的测量浙教版科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浙教版《科学》教材第四章第三节,主要内容为长度和体积的测量。
详细内容包括:长度的基本概念、测量工具及使用方法、体积的基本概念、测量方法以及单位换算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长度和体积的概念,掌握长度和体积的测量方法。
2. 能够正确使用测量工具,进行准确的测量。
3.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长度和体积的测量方法,单位换算。
难点:正确使用测量工具,进行精确的测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米尺、卷尺、直尺、量筒、量杯等。
学具:学生分组准备米尺、卷尺、直尺、量筒、量杯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请学生测量课桌、椅子等物品的长度,引发学生对长度测量的兴趣。
2. 例题讲解:(1)长度的基本概念及单位;(2)使用米尺、卷尺、直尺进行长度测量;(3)体积的基本概念及单位;(4)使用量筒、量杯进行体积测量。
3. 随堂练习:学生分组进行长度和体积的测量练习。
4. 小组讨论:讨论测量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六、板书设计1. 长度测量的基本步骤:(1)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2)放置测量工具;(3)读取测量结果;(4)记录测量数据。
2. 体积测量的基本步骤:(1)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2)将液体或固体放入测量容器;(3)读取测量结果;(4)记录测量数据。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测量家中某一物品的长度,并记录下来;(2)测量家中某一物品的体积,并记录下来。
2. 答案:根据实际测量结果填写。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是否掌握了长度和体积的测量方法,能否正确使用测量工具。
2. 拓展延伸:了解其他测量工具的使用,如电子秤、温度计等,并尝试进行测量实践。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测量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2. 长度和体积的精确测量;3. 测量结果的读取和记录;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和随堂练习;5. 板书设计中的测量步骤;6. 作业设计中的实际操作和记录。
七年级科学长度和体积的测量教案.
七年级科学长度和体积的测量教案教材分析本节教材除了要求学生应用感觉器官去直接感知外,还需要使用工具有目的地进行实验。
在学生原有的动手基础上,进一步掌握测量的理论知识和方法及规范动手操作技能。
通过实践培养学生严谨、细致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材在介绍长度、面积、体积测量方法的基础上,同时渗透特殊测量的科学方法,使本节教学成为启蒙科学思维的实践过程。
教法指导一、授课思路与方法⒈采用学生动手测量和教师演示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自已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⒉教师多设置障碍,让学生在克服障碍的过中,采用探索、讨论的方法来学习知识,从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二、课时安排本节共安排3课时,其中学生实验占1课时。
教案实例(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㈠认知目标了解长度的概念及长度的单位;了解长度的测量工具及正确选择刻度尺。
㈡技能目标初步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培养学生估测能力和正确细致的实验习惯,提高动手能力。
㈢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学习自然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⒈教学重点:正确使用刻度尺。
⒉教学难点:使用刻度尺时做到放、看、读、记、四正确。
三、教学准备米尺,木块,最小刻度为厘米的甲刻度尺,最小刻度为毫米的乙刻度尺(以上学生、教师每人各一套,皮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投影片,录像片。
四、教学过程㈠新课教学⒈测量的重要性。
让学生看一段有关测量的录像(也可教师举例,说明测量的重要性。
探索性实验1:学生每人拿出一把米尺(暂盖刻度尺,去测量课桌的长度。
讨论后总结:没刻度,不能测量。
然后教师指出:长度测量的工具是刻度尺。
探索性实验2:揭去遮盖在米尺上的纸条,去测量课桌的长度。
学生动手实验后总结:测量的实质是一个比较的过程。
继续讨论:谁跟谁比较?讨论后总结:桌子与刻度尺比较,即一个待测的量和一个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
拿出学生中几个记录错误的代表数据:如0.64或64进行分析。
引导学生指出错在没有单位,从而引出长度单位。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长度和体积的测量》教案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长度和体积的测量》教案七年级(上)第一章第三节长度和体积的测量(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的
1、知道测量的意义。
知道长度的单位和其他常用单位。
2、熟悉刻度尺上的刻度和测量范围,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学会记录长度测量的结果。
学会选择不同测量仪器或方法去测量各种物体的长度。
3、知道测量有误差,介绍通过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以减小误差。
(二)教具
示教刻度尺、方体木块、学生自备透明三角尺。
【板书设计】:第三节长度的测量
一、长度的测量: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二、长度的单位:
国际制单位:米
其他单位:千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
单位的关系:
一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一分米==10厘米一厘米==1000微米一微米==1000纳米一米==100厘米==1000毫米==106微米==109纳米
三、正确使用刻度尺
1、零刻度线、最小刻度、测量范围、
2、使用:放正确、看正确、读正确、记正确。
七年级科学长度和体积的测量教案
七年级科学长度和体积的测量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理解长度和体积的概念及测量方法。
2. 学会使用刻度尺、量筒等测量工具进行长度和体积的测量。
3. 能够进行单位换算,并运用测量结果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2. 学会合作交流,培养团队精神。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索精神。
2. 培养学生珍惜时间、注重实践、严谨治学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长度和体积的测量方法。
2. 刻度尺、量筒等测量工具的使用。
难点:1. 长度和体积的单位换算。
2. 运用测量结果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刻度尺、量筒、实验器材等。
2. 教学环境:实验室或教室。
1. 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入长度和体积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讲解长度和体积的定义、测量方法及单位换算。
3. 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使用量筒测量体积。
4. 结果分析:学生汇报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5. 拓展应用:运用测量结果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物体的面积、体积等。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实际操作,使学生掌握了长度和体积的测量方法,能够运用测量结果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引导和解答疑问。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长度和体积测量方法的理解。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技能和结果分析。
3.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长度和体积测量应用的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七、教学拓展1. 长度和面积的进一步探究:引导学生思考长度和面积之间的关系,探索面积的测量方法。
2. 体积与容积的对比:讲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让学生了解二者之间的区别。
八、教学策略1. 循序渐进:从基础知识入手,逐步引导学生掌握长度和体积的测量方法。
2. 师生互动:鼓励学生提问,教师及时解答,增强课堂氛围。
第三节长度和体积的测量浙教版科学教案
第三节长度和体积的测量浙教版科学教案教案:第三节长度和体积的测量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浙教版科学教材第六章第三节“长度和体积的测量”。
该章节主要介绍长度的测量工具和方法,以及体积的测量工具和方法。
具体内容包括:毫米、厘米、分米、米等长度单位的使用;刻度尺的使用方法;体积的测量工具如量筒、量杯的使用方法;固体和液体体积的测量方法等。
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长度和体积的基本测量工具和方法,能够准确地进行长度和体积的测量。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长度和体积的测量工具和方法的掌握。
难点:刻度尺的使用方法,量筒和量杯的使用方法,固体和液体体积的测量方法。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刻度尺、量筒、量杯、固体模型、液体容器等。
学具:学生尺、量筒、量杯、实验记录表等。
教学过程:一、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 教师展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长度和体积测量场景,如测量教室的长度、测量书本的长度、测量水杯的体积等。
2. 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在这些场景中,我们需要使用哪些工具和方法来进行测量?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教师介绍长度和体积的基本测量工具和方法,如毫米、厘米、分米、米等长度单位的使用,刻度尺的使用方法,体积的测量工具如量筒、量杯的使用方法等。
2. 通过示例和讲解,让学生掌握固体和液体体积的测量方法。
三、分组实验(15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固体模型和一个液体容器。
2. 学生使用刻度尺、量筒、量杯等工具,测量固体模型的长度和液体的体积。
3. 学生将实验数据记录在实验记录表上。
四、例题讲解(10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关于长度和体积测量的例题,如“一根铅笔的长度是多少厘米?”“一个水杯的容量是多少毫升?”等。
2.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测量工具和方法,解答例题。
五、随堂练习(10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关于长度和体积测量的练习题,如“测量一张纸的长度和宽度”,“测量一瓶饮料的体积”等。
长度和体积的测量科学课教案
长度和体积的测量科学课教案长度和体积的测量科学课教案实验:用刻度尺测长度1. 学会使用刻度尺测长度。
C.把细铜丝在圆铅笔上紧密排绕若干圈,测出这个线圈的总长度,算出丝铜丝的直径,把这些数据填入下表。
细铜丝的直径线圈长度线圈圈数铜丝直径让学生将投影片上的实验目的、器材、步骤抄在作业本上,准备写实验报告用。
(2)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
师:请同学们检查一下桌上的器材是否齐全。
生:齐全师:对你使用的刻度尺进行一下检查。
A.观察刻度尺零刻度线的位置。
若零刻度线在刻度尺的端点,应检查端头是否已磨损。
B.观察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和量程。
师:现在我们用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长边,测量三次,然后求其平均值填入表内。
学生动手实验,教师在黑板上画表一、请三个实验小组将他们测得的数据填在表一中。
[板书2]表一实验小组第1次测量结果第2次测量结果第3次测量结果平均值第×小组第×小组第×小组教师巡视,看学生操作是否规范,指导学生进行实验。
师:现在我们看一下第×小组,第×小组,第×小组的测量结果。
看来三个小组的测量结果都比较好,并且注意了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和正确记录所测数据。
如果哪个小组测得数据与黑板上的数据差异较大,请课后再重新测量,重新记录测量结果,不要随意涂改实验数据。
师:现在我们来测量细铜丝的直径。
教师拿起一段细铜丝让学生观察。
师:我们看到铜丝很细,我们用刻度尺直接去测量它的直径很难测得准确。
在测量长度或宽度很小的物体时,常常采用积累的办法。
我们要测量这段粗细均匀的铜丝的直径,可以把它一圈挨一圈地密绕在圆柱形铅笔杆上,就能用刻度尺测量出它的直径了,同学们想想为什么要将铜丝密绕在圆柱形铅笔杆上?怎样才能做到密绕。
生:如果不密绕中间有空隙,我们测出的铜丝的直径就不准确了。
要想密绕就要把铜丝捋直,中间不能打折。
师:你如何测算出铜丝的直径?生:用刻度尺量出密绕铜丝的长度,除以圈数就可以求出铜丝的直径。
2024年第三节长度和体积的测量浙教版科学教案
2024年第三节长度和体积的测量浙教版科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浙教版《科学》教材第七册第3单元“长度和体积的测量”。
具体内容包括:认识长度和体积的基本概念;掌握直尺、卷尺、量筒等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学习长度和体积的测量步骤及注意事项。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长度和体积的概念,掌握测量长度和体积的基本方法,并能正确使用相关测量工具。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细心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长度和体积的测量方法,测量工具的使用。
教学重点:长度和体积的概念,测量步骤及注意事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直尺、卷尺、量筒、实验材料(如石块、木块等)。
学具:每组一套直尺、卷尺、量筒,实验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践情景,让学生思考如何测量物体的长度和体积,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导入:讲解长度和体积的概念,介绍测量工具及使用方法。
3. 实践操作:(1)测量长度:以直尺和卷尺为例,演示如何测量物体长度,强调注意事项。
(2)测量体积:以量筒为例,演示如何测量物体体积,强调注意事项。
4. 例题讲解:讲解长度和体积测量的具体应用,让学生学会解决实际问题。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长度和体积的测量,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长度和体积的概念2. 测量工具及使用方法直尺、卷尺量筒3. 测量步骤及注意事项长度测量体积测量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测量一张纸的长度和宽度,计算其面积。
(2)测量一个石块的体积,并记录数据。
2. 答案:(1)面积=长度×宽度(2)体积=量筒示数差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了长度和体积的测量方法,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读数不准确、操作不规范等,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培养学生测量能力的教案:长度和体积的测量
培养学生测量能力的教案:长度和体积的测量一、教学目标1.了解长度和体积的概念,掌握长度和体积的单位;2.掌握常见物品的长度和体积的测量方法;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能够正确测量物品的长度和体积;4.培养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能够进行长度和体积的计算。
二、教学重点1.长度和体积概念的讲解;2.长度和体积的单位的讲解;3.常见物品的长度和体积的测量方法。
三、教学难点1.学生理解和掌握长度和体积的概念;2.学生能够准确测量物品的长度和体积;3.学生进行长度和体积计算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请两名学生上来,分别测量教室门的长度和宽度,并报告结果。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入今天的主题:长度和体积的测量。
2.概念讲解(1)长度的概念:长度是指一条线段、一条直线、或者一个曲线的大小,通常用“米”、“千米”等单位来表示。
(2)体积的概念:体积是指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通常用“立方米”、“立方厘米”等单位来表示。
3.单位讲解(1)长度的单位:常用的长度单位有“米”、“千米”、“分米”、“厘米”、“毫米”等。
(2)体积的单位: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毫升”等。
老师通过举一些例子,让学生深刻理解不同单位之间的转换方法。
4.实验操作老师向学生展示一些常见物体,并对学生进行操作演示,让学生掌握物品长度和体积的测量方法。
(1)测量长度:使用卷尺或直尺进行测量。
举例测量书和桌子的长度。
(2)测量体积:使用密封容器或渗漏皿进行测量。
举例测量水杯和盒子的体积。
5.计算练习老师通过解释和解题,训练学生掌握长度和体积之间的相互转换方法,并进行计算练习。
6.总结老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回顾,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并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脉络,深化学生对于本节课内容的理解。
七、作业布置1.完成本节课堂练习;2.以家庭为单位,找出一些物品进行长度和体积的测量,写出有关测量过程和结果的报告。
八、教学反思这节课让学生通过实验的方式来学习长度和体积的测量,让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概念和单位。
物理力学实验教案测量物体的长度与体积
物理力学实验教案测量物体的长度与体积物理力学实验教案测量物体的长度与体积一、实验目的通过测量物体的长度和体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技巧,加深对物理力学概念的理解。
二、实验器材1. 游标卡尺2. 电子天平3. 烧杯4. 钢尺5. 实验物体(如木块、金属块等)三、实验步骤1. 长度测量实验(1)选择一根较长的木条,放置在水平桌面上。
(2)使用游标卡尺,将木条的长度进行测量。
注意读数时要垂直地放置卡尺,准确记录结果。
(3)重复进行多次测量,计算平均值,并记录在实验报告中。
2. 体积测量实验(1)将实验室提供的烧杯放在平稳的桌面上。
(2)利用电子天平,称量烧杯的质量,并记录在实验报告中。
(3)加满水至烧杯的刻度线。
(4)用钢尺测量水的高度,并记录在实验报告中。
(5)称量装满水的烧杯的质量,并记录在实验报告中。
(6)计算水的体积,并记录在实验报告中。
四、实验注意事项1. 在进行长度测量时,要保证游标卡尺垂直地放置在被测物体上,避免测量误差。
2. 在进行体积测量时,要确保烧杯放置水平,并注意读数时的准确性。
3. 实验结束后,要妥善清洁实验器材,并归还到指定位置。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多次测量木条的长度并计算平均值,我们得出了木条的长度为X厘米。
这个结果相对准确,但仍有一定误差存在。
可能的误差源包括读数误差和实验操作不规范导致的误差。
通过测量烧杯的质量、水的质量以及水的体积,我们可以计算出水的密度。
根据测量结果,我们得到水的密度为X克/立方厘米。
这个结果接近于水的标准密度1克/立方厘米,但仍有一定误差存在。
可能的误差源包括天平精度限制和读数时的误差。
六、实验拓展1. 可以选择不同形状的物体进行长度和体积的测量,并比较结果。
例如,测量圆柱体、长方体和球体的长度和体积。
2. 可以使用其他测量工具,如卷尺、密度计等,进行物体长度和体积的测量。
3. 可以进一步探究测量长度和体积的不确定度,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法。
长度和体积测量训练教案
长度和体积测量训练-教案第一章:长度测量基础1.1 认识长度单位:米、厘米、毫米1.2 学习使用尺子、卷尺、软尺等测量工具1.3 练习测量线段、直线、平面图形等长度第二章:长度测量技巧2.1 掌握测量时的姿势和手法2.2 学习测量误差的概念和减小方法2.3 练习测量不同形状和位置的长度第三章:体积测量基础3.1 认识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厘米、立方毫米3.2 学习使用量筒、量杯、电子秤等测量工具3.3 练习测量液体和固体体积第四章:体积测量技巧4.1 掌握测量液体体积时的注意事项4.2 学习测量不规则固体体积的方法4.3 练习测量不同形状和材质的体积第五章:长度和体积测量综合训练5.1 完成长度和体积的测量任务5.2 分析测量数据,讨论测量结果的准确性第六章:长度和体积测量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6.1 分析建筑行业中长度和体积测量的重要性6.2 探讨制造业中长度和体积测量在质量控制中的应用6.3 研究科学实验中长度和体积测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第七章:长度和体积测量工具的选择与维护7.1 学习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和方法7.2 了解不同测量工具的准确度和precision7.3 掌握测量工具的维护和保养方法第八章:长度和体积测量实验与实践活动8.1 设计长度和体积测量实验8.2 进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8.3 分析实验结果,验证测量理论第九章:长度和体积测量在工程和技术领域的应用9.1 探索工程测量中的长度和体积测量技术9.2 研究地形测量和建筑绘图中的长度和体积测量方法9.3 讨论在技术设计和制造中长度和体积测量的重要性第十章:长度和体积测量的评估与提高10.1 评估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10.2 分析测量过程中的问题和错误10.3 提出改进措施,提高测量技能和知识水平重点和难点解析一、长度测量基础:重点关注学生对长度单位的理解和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
补充说明包括长度单位的换算关系,以及不同测量工具的优缺点和适用场景。
探究长度和体积的测量方法教案
一、教学目标1.了解和理解长度和体积的概念。
2.学习使用准确且有效的测量方法,测量长度和体积。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习使用准确的测量方法。
2.教学难点运用测量方法测量几何图形的长度和体积。
三、教学准备1.教学设备:尺子、卷尺、容器、量杯、测水壶、塞子、实验考察表。
2.教学材料:实验用水、小球等。
四、教学过程1.课前准备(5分钟)教师向学生简单介绍长度和体积的概念,带领学生回顾初中阶段的相关知识。
2.展示演示(10分钟)教师认真讲解了如何使用尺子和卷尺来测量长度,然后引导学生到实验室进行实际操作。
3.学生实验(30分钟)教师向学生简单讲解了如何使用容器、量杯、测水壶、塞子等工具来测量体积,然后让学生自行进行实验,提醒他们要注意实验过程中的细节问题,例如:计算机度和靠尺子读数的位置等。
当学生完成实验后,让他们与其他学生分享他们的体验和困难。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并在教师的指导下修正实验结果。
4.教师点评(15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实验结果。
教师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指出学生在测量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值得注意的细节。
然后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5.教师总结(5分钟)在探究长度和体积测量方法的教学中,我们学到了如何使用准确而有效的测量方法来测量长度和体积。
这次实验让学生能够真正理解量杯、测水壶和塞子等仪器的作用,并能用正确的方法测量长度和体积。
教师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应注重科学实验过程,并鼓励学生出现问题和错误时勇敢提出并探究解决方法。
六、教学反思在探究长度和体积的测量方法教学中,我重点强调了测量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我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深入了解了身边各种测量工具的作用及其实用价值。
学生们运用实验数据进行讨论,这也让教学更加生动。
另外,作为教师,我也不停地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是否能够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探究性教学和实验性教学的融合,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热情和兴趣。
长度和体积测量训练-教案
长度和体积测量训练-教案第一章:长度测量基础1.1 认识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讲解长度单位的定义和换算关系举例说明长度单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1.2 长度测量工具:尺子、卷尺、量角器介绍各种长度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演示如何正确使用尺子和卷尺进行长度测量1.3 练习测量长度学生分组进行长度测量练习,如测量课本、铅笔、桌子等物品的长度教师检查学生的测量结果,纠正测量错误第二章:体积测量基础2.1 认识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立方毫米讲解体积单位的定义和换算关系举例说明体积单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2.2 体积测量工具:量筒、量杯、电子秤介绍各种体积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演示如何正确使用量筒和量杯进行体积测量2.3 练习测量体积学生分组进行体积测量练习,如测量水、盐、砂糖等物品的体积教师检查学生的测量结果,纠正测量错误第三章:长度和体积测量综合训练3.1 测量物体的长度和体积学生分组进行综合测量练习,如测量课本、铅笔、桌子等物品的长度和体积教师检查学生的测量结果,纠正测量错误3.2 长度和体积测量竞赛学生分组进行长度和体积测量竞赛,看哪组测量结果最准确教师记录每组的测量结果,给予奖励和惩罚学生分享自己的测量心得和经验第四章:长度和体积测量应用4.1 测量生活中的物品长度和体积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测量练习,如测量教室的长度、宽度和高度,计算教室的体积教师检查学生的测量结果,纠正测量错误4.2 测量生活中的物品长度和体积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测量练习,如测量一瓶饮料的体积,计算其容量教师检查学生的测量结果,纠正测量错误学生分享自己的测量心得和经验第五章:长度和体积测量复习5.1 复习长度和体积测量知识教师提问学生关于长度和体积测量的问题,如长度单位换算、体积单位定义等学生回答问题,巩固长度和体积测量知识5.2 长度和体积测量练习学生独立完成长度和体积测量练习题教师检查学生的练习结果,纠正错误并给予讲解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经验第六章:长度和体积测量的误差分析6.1 误差的概念与分类讲解误差的概念,区分误差与错误的不同介绍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和人为误差的概念和例子6.2 误差来源分析分析长度和体积测量中可能出现的误差来源,如测量工具的精度、读数技巧、环境因素等讨论如何减少和避免这些误差6.3 误差测量与处理讲解如何通过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来减小误差演示如何使用图表和统计方法来分析误差第七章:长度和体积测量实验设计与分析7.1 实验设计原则讲解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如控制变量、重复实验、随机取样等引导学生理解实验设计对于减小误差的重要性7.2 长度和体积测量实验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学会设计简单的长度和体积测量实验分析实验结果,讨论实验中出现的误差及其原因讲解实验报告的基本结构和要求第八章:长度和体积测量在工程中的应用8.1 工程测量概述介绍工程测量的重要性及其在建筑、土木工程等领域的应用讲解工程测量中常用的测量工具和技术8.2 长度和体积测量在工程案例中的应用通过具体工程案例,展示长度和体积测量在工程中的实际应用分析案例中测量技术的选择和测量结果的处理8.3 工程测量误差分析与控制分析工程测量中误差的来源和影响讨论如何通过改进测量方法和技术来控制工程测量误差第九章:长度和体积测量与现代技术9.1 现代测量技术概述介绍现代测量技术,如激光测距、卫星定位、三维扫描等讲解这些技术在长度和体积测量中的应用和优势9.2 长度和体积测量软件应用介绍一些常用的长度和体积测量软件,如AutoCAD、SolidWorks等演示如何使用这些软件进行长度和体积测量9.3 数字化测量与虚拟现实讲解数字化测量和虚拟现实技术的基本概念探讨这些技术在长度和体积测量领域的未来发展趋势第十章:长度和体积测量的评价与反思10.1 测量技能评价评价学生在长度和体积测量训练中的表现,包括测量方法的正确性、误差的控制等给予学生反馈,指出其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10.2 测量训练反思引导学生反思在长度和体积测量训练中的学习过程讨论学生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以及如何在未来的学习中提高测量技能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体验和感悟重点和难点解析:1. 长度和体积单位换算:学生需要理解并掌握不同长度和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这是后续进行准确测量的基础。
七年级科学上册1.4科学测量_长度和体积的测量教案
七年级科学上册1.4科学测量_长度和体积的测量教案第一篇:七年级科学上册1.4科学测量_长度和体积的测量教案长度和体积的测量教学目标:1、了解长度的概念,单位,米,m2、了解长度的测量工具3、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和正确的实验习惯4、知道体积和液体体积的常用单位5、熟悉量筒和量筒上的刻度6、学会用量筒测量液体和形状不规则的固体体积教学重点、难点:1、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及读书的时候的估算2、液体体积的测量和读数在操作的过程中,学生要改变平时使用刻度尺时的一些错误的习惯,从课件规范的看从而掌握读数的方法,然后慢慢的渗透测量一些特殊物体的方法。
这里面,一些测量的技巧是重点,可让学生在规范的基础上进行发挥。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教学过程:一、测量的重要性:提问: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经常需要测量,那我们具体什么时候需要测量呢?(学生回答)小结:各行各业都需要,已经渗透到了生活中提问:如果不借助工具,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去测量呢?学生:桌子有几个手长;用脚步量教室长度,有几步;甚至到家里乘车有10分钟的路,用时间表示。
上节课我们知道,用我们的感官对长度判断可靠吗?(个人有差异,上面两个例子因人不同得到的结果不同)※测量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所以,测量需要一个标准……二、长度单位:以前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长度标准,中国市尺,英国英尺,不统一,引出国际单位制米(m)。
[量课桌,用米表示]但对于大点的距离,我们用千米(km)(公里)表示,小点的距离用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和纳米(nm)表示。
-36910千米=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10微米=10纳米7科学计数法(当长度非常长或者非常短时,就可以用到,如地球周长4万千米=4×10米)让学生估测一些长度(教室的长,学校跑道的长度,校园楼高等)纳米技术:纳米衣服,纳米洗衣机等等三、长度的测量(正确使用刻度尺)1、先让学生观察自己的有的尺,注意:测量范围,起始点,大格小格的单位,零刻度线等等)2、正确示范(课件演示)1测量时,先要将刻度尺与物体待测部分并齐(没并齐的后果)2读数时要注意视线垂直尺面对准待测物体(叫学生上来左右读3如果刻度尺零刻度磨损或刻度不清怎么办?(可以以某一刻度线为测量起点来进行读数)3、让学生自己动手测量科学书,手(讨论并回答)四、测量工具的选择和测量方法:1、测量工具的选择:不同的长度要用不同的尺,不同的精度【精度由尺的最小刻度值决定】也要用不同的尺。
七年级科学长度和体积的测量教案
七年级科学长度和体积的测量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长度和体积的测量方法,理解长度和体积的概念。
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测量和实验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长度的测量方法:尺子、卷尺、测量仪器等。
2. 体积的测量方法:量筒、体积瓶、排水法等。
3. 长度和体积的换算关系:米、厘米、毫米、升、毫升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长度和体积的测量方法,长度和体积的换算关系。
2. 教学难点:长度和体积的换算关系,体积的测量方法。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长度和体积的测量方法、换算关系。
2. 采用实验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巩固测量方法。
3. 采用讨论法让学生交流测量心得,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了解长度和体积的概念。
2. 新课讲解:讲解长度和体积的测量方法、换算关系。
3. 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长度和体积的测量实验。
4. 成果分享:让学生展示实验成果,交流测量心得。
5. 总结提升:总结长度和体积的测量方法、换算关系,强调测量注意事项。
6. 作业布置:布置有关长度和体积测量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内容:学生对长度和体积测量方法的理解,测量工具的使用技巧,以及测量数据的处理能力。
2. 评价方式:课堂问答、实验操作、作业完成情况。
3. 评价标准:能够正确使用测量工具,测量结果准确,对测量数据能够进行合理的处理和分析。
七、教学反思1. 反思内容: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以及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2. 反思方式:教师自我评估,学生反馈,同行评价。
3. 反思调整:根据学生反馈和教学效果,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八、教学延伸1. 延伸内容:邀请测量专业人士进行讲座,介绍测量在工程和科研中的应用。
2. 延伸方式:邀请嘉宾讲座,实地考察测量工作现场。
第三节长度和体积的测量浙教版科学教案
第三节长度和体积的测量浙教版科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浙教版科学教材第四册第十章《长度和体积的测量》。
具体内容包括:长度和体积测量的基本概念、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实际操作步骤以及数据记录和处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长度和体积的概念,掌握测量长度和体积的基本方法,并能够正确使用测量工具。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数据记录和处理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长度和体积的测量方法,以及测量工具的正确使用。
2. 教学重点:长度和体积的概念,以及数据记录和处理的准确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米尺、卷尺、直尺、量筒、量杯等测量工具。
2. 学具:每组一套测量工具,包括米尺、卷尺、直尺、量筒、量杯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请学生测量课桌的长度和宽度,讨论如何进行测量以及测量工具的选择。
2. 讲解长度和体积的概念,介绍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
3. 例题讲解:讲解如何使用米尺、卷尺、直尺测量长度,以及如何使用量筒、量杯测量体积。
4. 随堂练习:分组进行长度和体积的测量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5. 数据记录和处理:学生记录测量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六、板书设计1. 长度和体积测量的概念及方法。
2. 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3. 数据记录和处理的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测量自己的身高、课桌的长度和宽度,并记录数据。
答案:根据实际情况填写。
2. 作业题目:用量筒和量杯测量不同物体的体积,并记录数据。
答案:根据实际情况填写。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是否掌握了长度和体积的测量方法,测量工具的使用是否熟练,数据记录和处理是否准确。
2. 拓展延伸:研究其他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如电子秤、温度计等,并了解其原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测量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
2. 数据记录和处理的准确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师姓名
费飞学生姓名教材版本浙教版
学科
名称
科学年级七上上课时间月日: –: 课题
名称
长度和体积的测量
教学
目标
教学
重点
教学过程知识回顾
一.测量的意义
二.长度的单位
三. 正确使用刻度尺
四. 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
五.特殊的测量方法
“滚轮法”
二.体积的单位
三.液体体积的测量工具:量筒或量杯
(1)刻度单位:毫升
(2)量程和最小刻度值
(3)使用方法:把量筒平放在桌面上,视线读数时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
四.任意物体体积的测量
形状不规则固体体积测量:排水法
探究1:若被测物不能沉于水下怎样测量体积,如木块?
探究2:溶于水的物质怎样测量体积,如冰糖?
(提供实验仪器,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较好的组到前面演示,分
析每一种实验方案的优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