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料的分类和解读
史料的名词解释

史料的名词解释史料是研究历史的重要素材之一,它是指那些与过去事件相关的记录、文献和物证。
历史学家在进行研究时,往往需要借助史料来了解过去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情况。
然而,史料的解读并非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历史学家运用不同的方法和技巧进行分析和解释。
一、史料的分类史料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包括文字史料、图片史料、口述史料、官方史料和非官方史料等。
1. 文字史料:文字史料是指通过文字传达的记录和文献。
它可以包括官方文件、文学作品、私人信件、日记和人物回忆录等。
文字史料是研究历史的主要途径之一,通过分析古文、比较不同史书的记载以及探究作者的意图和动机,历史学家可以从中还原过去的事件和社会情况。
2. 图片史料:图片史料指的是以图像形式保存的史料,包括照片、绘画、地图、印章等。
图片史料透过视觉的方式呈现过去的场景和物象,有助于历史学家对特定时期的社会、文化和艺术等方面进行研究。
但需要注意,图片史料并非完全客观,也需要结合文献和其他史料进行综合分析。
3. 口述史料:口述史料是指通过口头方式传承的史料。
这些史料往往记录了个人和群体的记忆、经历和见证,如口述历史、访谈录等。
口述史料对于研究日常生活、社会风俗和个体经历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线索和资料。
4. 官方史料:官方史料是由政府机构、官员或者组织所产生的史料。
官方史料通常包括法律、政令、公文、报告和统计数据等。
这些官方文件记录了政府决策、行政管理以及各种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为研究政治、制度和权力关系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5. 非官方史料:非官方史料是除了官方机构以外的团体或个人所产生的史料。
例如,私人日记、家族档案、民间传说和民俗等,这些非官方的史料记录了个体和群体的观念、信仰和日常经验,有助于揭示社会底层的历史变迁和文化特征。
二、史料的解释史料解释是历史学家根据史料进行分析和阐释的过程。
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理解史料所包含的信息,更是对历史事件和社会现象进行深入剖析并给予合理的解释。
史料的分类和解读

史料的分类和解读一、引言史料作为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其分类和解读对于准确还原历史事实、深入理解历史背景和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就史料的分类和解读进行探讨,以便更好地理解历史事实并展现历史发展的真相。
二、史料的分类1. 原始史料原始史料指的是直接涉及到历史事件的文献、图片、文物等,其来源可以是历史当事人、亲历者或现场遗留物等。
这类史料具有直接性和客观性,但也可能存在感性和片面性。
其主要表现形式有史书、日记、手稿等。
2. 二手史料二手史料是在原始史料基础上进行整理、加工和解读而得到的资料。
这类史料常见的形式包括历史研究著作、学术论文、历史文集等。
虽然二手史料已经对原始史料进行了初步的筛选和解读,但仍然需要对其可靠性进行评估。
3. 口述史料口述史料是利用口述方式记录下来的历史资料,包括历史当事人或亲历者的口述、口头传统或民间故事等。
这类史料通常具有生动性和具体性,能够提供与原始史料不同的视角和背景,但也可能存在记忆偏差或个人主观因素。
4. 考古史料考古史料是通过对历史遗址、文物和遗迹等进行系统挖掘和分析而得到的资料。
这类史料能够直接反映人类社会的物质生活、社会发展和文化传承,对于研究古代历史等领域有着重要价值。
三、史料的解读1. 鉴别史料的真实性在进行史料解读之前,首先需要对史料的真实性进行鉴别。
可以从史料的来源、时代、作者、地域和相关历史事件等方面进行评估,以确定史料的可靠性和适用性。
2. 研究史料的背景和时代特征史料的解读需要结合历史背景和时代特征进行分析。
研究史料所处的社会环境、政治经济状况、文化风貌等,能够更好地理解史料所反映的历史事实与现象。
3. 引用其他相关史料进行对比分析为了确保对史料的解读客观准确,可以引用其他相关的史料进行对比分析。
通过比较不同史料的内容、观点和记载,可以找到共同点和差异,从而更全面地了解历史事件的真相。
4. 融入学术研究和理论构架史料解读不能孤立地进行,需要融入学术研究和理论构架。
史料知识点归纳总结

史料知识点归纳总结一、史料的定义及种类1. 史料的定义史料是研究历史的基础,是指供给史学研究所需的各种资料。
它主要包括文字史料、实物史料和口述史料。
文字史料是历史的主要载体,包括历史文献、史书、碑铭、笔记、日记、书信、文件、地方志等;实物史料是指各种历史遗物,如古器物、古建筑、古代生活用品等;口述史料是历史的生动记录,包括口头传统、口述历史和采访记录等。
2. 史料的种类(1)历史文献:历史文献是研究历史的基本材料,它包括历史记载、地方志、档案资料、历史文书等。
历史文献有重要的史实价值和文化价值,是史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2)史书:史书是古代的历史文献,包括编年史、断代史、官修史书、地方志等,是古代历史记载的主要形式。
(3)碑铭:碑铭是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它记录了古代社会的重大历史事件、名人事迹和重要建筑的建立经过等,是了解古代社会历史、思想、文化和艺术的重要原始资料。
(4)笔记、日记、书信:这些是个人记录历史的形式,它们反映了个人对于历史事件的看法和见解,有助于我们了解当时人们的生活状况和社会风貌。
(5)文件:文件是政府机关、组织机构和个人事务的重要记录,包括官方文件、商业契约、政治文书、公证文书等,它们是研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历史的重要史料。
二、史料的价值及利用1. 史料的价值史料是历史研究的基础,它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它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历史事件的发生、发展和影响,揭示历史的规律和规律性;它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历史人物的生平和事迹,描绘历史的风云人物和历史的风云事件;它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科技、军事、外交等方面的情况,揭示历史社会和历史时代的面貌和特征。
2. 史料的利用(1)史料的保存:史料是珍贵的历史资料,它应得到妥善的保存和保护,以便后人继续进行研究和利用。
对于文字史料,应当进行数字化存储和整理,以减缓纸质史料的损耗和灭失;对于实物史料,应当建立完善的保护机制,加强对古建筑、古遗址、古器物等史料的保护工作;对于口述史料,应当及时进行采集、整理和保管,以保证其真实性和可信度。
史料的理解与运用

3.局限:个人因素(立场、修养)、政治因素(政治权势篡改历 史)、时代因素(研究方法、角度)。
例1 某学生在档案馆读到上海《民立报》辛亥九月十九日的 一则报道,题目为《浙江敢死队之壮观》:“浙江革命军之 编制皆以敢死队为先锋,然后继之以各标新军。敢死队之编 制共分五队,以蒋介石为指挥官……(队员)出入于弹雨之中, 而无一惧色。”这则报道 ) C( ①是珍贵的史料 ②它是在吹捧蒋介石,不具备史料价值 ③经考证无误后,可作为研究蒋介石的史料使用 A.①正确,②③错误
(二)实物史料:历史上人类活动遗留下来的各种物件。 1.种类:遗迹、遗址、遗物、出土文物等。 2.地位:①比文献资料可信。②关于史前和上古的历史,实 物史料显得特别重要。③与文史资料相互参证,从差异中寻找
历史的真实,还可以弥补文献的不足。
3.局限:(1)它们可能只是很小的一个碎片,并不一定能展示
史料、第二手史料。 1.含义:(1)第一手史料:原始资料,即历史人物、事件、现 象发生的那个时代留下来的材料,特别是当事人和目击者提 供的史料,直接反映了所研究对象的情况。 (2)第二手史料:距离那个时代较远的记录、转述,或者是后
人的研究成果,间接反映研究对象的情况。
B.②正确,①③错误
C.①③正确,②错误 D.③正确,①②错误
例2 依据上海警察局档案,1919年5月,上海许多学生家长 都收到同样一份由上海华童公学校长发出的通知(见下框)。引 发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B )
A.民族工业发展,劳动力需求增加
B.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 C.淞沪会战,逃避战火
D.国民经济崩溃,难以维持学业
在描写一个历史事件时,下列最容易受到作者主观因素影响
的是( B )
A.发生的地点 B.事件的经过
史料分类标准

史料分类标准
史料分类标准可以根据不同的角度和标准进行划分。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史料分类方式:
1. 按史料来源分类:根据史料的来源,可以将史料分为一手史料和二手史料。
一手史料是指直接来源于历史事件、人物、时间、地点的原始材料,如史书、档案、日记、信件、文物等;二手史料则是指经过后人整理、编写、解释、评价的史料,如教科书、学术论文、历史著作等。
2. 按史料性质分类:根据史料的性质,可以将史料分为文字史料和口述史料。
文字史料是指以文字形式记录下来的历史材料,如书籍、文章、信件、日记等;口述史料则是指以口头形式传承下来的历史材料,如传说、故事、民谣等。
3. 按史料年代分类:根据史料的年代,可以将史料分为古代史料、近代史料和现代史料。
古代史料是指古代时期的历史材料,如古代文献、文物等;近代史料是指近代时期的历史材料,如近代文献、档案、报刊等;现代史料则是指现代时期的历史材料,如现代报刊、书籍、影视资料等。
4. 按史料地域分类:根据史料的地理区域,可以将史料分为国内史料和国外史料。
国内史料是指中国境内保存的历史材料,如中国古籍、文物等;国外史料则是指境外保存的历史材料,如外国文献、文物等。
5. 按史料形式分类:根据史料的载体形式,可以将史料分为纸质史料和电子史料。
纸质史料是指以纸张为载体的历史材料,如书籍、报纸、期刊等;电子史料则是指以数字化形式存储的历史材料,如电子书籍、电子档案、数据库等。
以上是几种常见的史料分类方式,不同的分类方式可以用于不同的研究目的和领域。
在进行历史研究时,选择合适的史料分类方式可以帮助研究者更好地整理和分析史料,提高研究效率和准确性。
浅析高中历史教材中史料的分类及作用

浅析高中历史教材中史料的分类及作用
引言:高中历史教材中史料是教师和学生使用的主要信息来源,可以有效地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历史。
史料的分类和作用可以帮助教师和学生理解历史,开阔思路。
本文将探讨高中历史教材中史料的种类及其作用。
一、史料的分类
1.文字资料:文字资料是最丰富的史料,其中包括来自历史实录、官方文件、报告和专家的报告等。
这些史料记录了过去的历史事件,提供了可靠的信息源。
2.口述史:口述史是从真实的口头传说和现存的文学作品中收集的史料,它们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和历史背景。
3.图像史料:图像史料可以用来记录古代人民的生活、传统和习俗,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
有很多古代的绘画、雕刻和建筑都可以作为史料。
4.考古史料:考古史料是从考古遗址中收集的史料,它们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过去,特别是揭示历史事件背后的隐藏信息。
二、史料的作用
1.提供信息:史料可以提供有关过去历史事件的信息,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
2.提供见解:史料可以提供关于某个历史事件的深刻见解,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背景。
3.帮助构建知识体系:史料可以帮助我们构建更加完备的历史知
识体系,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进程。
4.开阔思路:史料可以帮助我们拓宽思路,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历史事件,以更加深入的方式理解历史。
结论:高中历史教材中史料的分类及作用对于深入理解历史和拓宽思路具有重要意义。
史料是我们理解历史过程的重要信息源,可以提供许多历史见解。
史料的准确和完整是我们正确认识史实的关键,因此,我们应该珍视史料,利用史料更好地理解历史。
简述史料的分类

简述史料的分类史料是研究历史的基础,它们是研究者了解过去事件、人物和社会背景的重要资源。
根据来源、形式和内容的不同,史料可以被分为多种分类。
本文将从这三个角度简述史料的分类。
一、根据来源分类1. 文献史料:这类史料是指历史时期以书面形式记录下来的文献资料,如古代的典籍、史书、编年体史料等。
文献史料是研究古代历史的主要来源,它们可以提供详实的史实、人物事迹和社会制度等信息。
2. 口述史料:口述史料是通过口头传承或记录的方式得到的历史资料。
这类史料常见于民间传统、口述历史和口述文学等领域。
口述史料可以提供丰富的个人经历、民俗传统和口述历史等内容,对于研究特定历史事件或群体具有重要价值。
3. 实物史料:实物史料是指保存下来的具体物体,如文物、器物、建筑遗址等。
这类史料可以通过考古学的手段进行研究,提供关于古代社会、生活方式和文化习俗的重要线索。
二、根据形式分类1. 书面史料:书面史料是指以书面形式记录下来的史料,包括文献史料和一些书信、日记、档案等。
这类史料通常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和准确性,但也需要研究者注意其作者身份、立场和史料真实性等问题。
2. 录音史料:录音史料是指通过录音技术保存下来的历史资料。
这类史料常见于口述历史、音乐、演讲等领域,可以提供声音和语言表达的信息,对于研究历史语言、音乐风格和口音变化等具有重要意义。
3. 影像史料:影像史料是指通过摄影、摄像等技术保存下来的历史资料。
这类史料可以提供视觉上的信息,对于研究历史事件、社会风貌和人物形象等具有重要价值。
三、根据内容分类1. 政治史料:政治史料是研究政治制度、政策和政治事件的重要资源。
这类史料通常包括政府文件、政治宣言、政治演讲等,可以提供政治决策和政治变革的相关信息。
2. 经济史料:经济史料是研究经济制度、经济活动和经济变迁的重要资料。
这类史料常见于商业记录、财务账簿、官方统计数据等,可以提供经济发展、贸易往来和资源利用等方面的信息。
3. 社会史料:社会史料是研究社会生活、社会关系和社会制度的重要材料。
(完整版)史料

史料史料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在发展过程中所遗留下来的、并帮助我们认识、解释和重构历史过程的痕迹。
人类对历史的认识和研究离不开史料。
一、史料的分类:第一种分法:按史料存在的形式划分,可分为实物类史料、文献(文字)类史料、口述类史料、图片影音类史料和风俗类史料。
1、实物类史料: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各种物件。
如:古代建筑、家具、衣物、器物、饰品、钱币、碑刻、雕塑、绘画、墓葬、遗迹或遗址、遗物、出土文物等。
它是“重现”远古历史的最重要依据,既能比较真实地反映历史,又具有形象直观性。
其中有很大部分是由考古发掘的。
2、文献(文字)类史料:一切以文字形式记录的历史资料。
如:官私史书(如“二十四史”,又称“正史”,其中《史记》是纪传体通史,其余为纪传体断代史,注意《资治通鉴》不属于“二十四史”),思想类与学术类著作,公私文书档案,地方史志,传记谱牒,报刊杂志(近现代史的重要史料,一般性报刊有助了解一些事件的发展,以及当时人从不同观点对此事的了解,娱乐性的报刊则可以观察当时人的文化和生活),文学作品(虽有虚构之处,但常可反映当时人的生活、想法以及观念等,对于文化史、思想史、社会生活史的研究有所助益),文集日记,野史笔记,回忆文稿,考古发现的甲骨文、金文、陶文、简帛文字、碑刻、和墓志,日常生活的文字遗留(如古代的农民历、商店的帐薄、土地契约书,以及私人来往的书信等,由于这些大多不是刻意留传下来的东西,常能较真实地反映当时的实际生活及想法)等。
3、口述类史料:经过历代口耳传承得以保存下来的或为后人记录而成的史料,适用于民间传说、节日来源、习俗、比较隐秘或具有争议的历史事件,以及历史事件的见证者或亲历者尚存等情况。
如: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史诗、俗谚、遗训、回忆录、对话录、采访记、社会歌谣、座谈录音以及访问调查等。
其内容大都是亲身经历、耳闻目睹的事实,保持了其权威性和鲜活性。
亲历者所述说的环境、细节、所体验的感情、所刻画的心理往往是别人不易领会到的。
史料的价值知识点总结

史料的价值知识点总结一、史料的定义和分类史料是历史研究中的基本材料,它是指史学研究的客观事实和现象的记录和记载,包括书面文献、口述资料、考古文物等。
根据不同的来源和形式,史料可以分为书面史料、口头史料和考古史料三种类型。
1. 书面史料书面史料是通过文字记录和记载的历史资料,包括史书、文献、档案、日记、信件等。
它们是历史研究中最主要的来源,能够提供丰富的历史信息和知识。
例如《史记》、《资治通鉴》等史书,记录了中国古代的许多历史事件和人物,成为研究古代历史的重要资料。
2. 口头史料口头史料是通过口头传承和记忆传递下来的历史资料,包括口述史、传说、民间故事、老年人的回忆录等。
这些资料通常是在特定社会群体中口头传承并积累起来的,具有一定的历史真实性和可信度。
口头史料在研究古代历史和民族文化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3. 考古史料考古史料是通过考古发掘和文物研究所获得的历史资料,包括遗址、器物、墓葬、文字碑刻等。
这些史料能够为史学家提供客观的实物证据和物质文化遗产,帮助我们重新认识古代社会和文化。
考古史料在研究古代社会制度、生产生活、宗教信仰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价值。
二、史料的价值和作用史料具有丰富多样的信息和价值,它们为历史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和依据,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意义。
1. 提供客观的历史事实史料能够提供客观的历史事实和现象,帮助我们了解过去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
通过书面史料、口头传统和考古发现,我们能够获取大量的历史信息和知识,对历史事件和人物有更全面和深入的了解。
2. 揭示历史规律和变迁史料可以帮助我们揭示历史的发展规律和变迁的原因。
通过对历史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分析,我们能够找到历史事件和过程的一些规律性的规律和发展趋势,从而对历史演变的原因有更深入的认识。
3. 促进历史学理论的发展史料是历史学理论建构的基础和依据,它为历史学家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和数据,有助于推动历史学理论的发展和进步。
通过对史料的研究和分析,我们能够不断深化对历史学理论和方法的认识,提出新的观点和理论。
史料和史论(经典整理,备战高考)

第37讲史学常识方法理论考点一:史料一、史料的分类第一种:按表现形式可分为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口述史料。
(一)文献(文字)史料:以文字形式记录的资料。
1.种类:①以纸张为载体的,如官私史书、文书档案、地方史乘、传记谱牒、文集日记、野史笔记,书籍、报纸、杂志、信件等。
②以电子媒介为载体的,如电子邮件、BBS跟帖等。
2.地位:最主要的史料载体,使文化知识得以流传后世。
3.局限:个人因素(立场、修养)、政治因素(政治权势篡改历史)、时代因素(研究方法、角度)。
(二)实物史料:历史上人类活动遗留下来的各种物件。
1.种类:遗迹、遗址、遗物、出土文物等。
2.地位:①比文献资料可信。
②关于史前和上古的历史,实物史料显得特别重要。
③与文史资料相互参证,从差异中寻找历史的真实,还可以弥补文献的不足。
3.局限:(1)它们可能只是很小的一个碎片,并不一定能展示历史的全貌。
(2)对有些器物,人们还只能猜测它们的意义,并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
(三)口述史料:口头讲述并被记录下来的资料。
1.种类:神话、传说、故事、史诗、俗谚、遗训,回忆录、对话录、采访记、座谈录等。
2.局限:①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承,口述资料会与本来面貌有较大差距。
②在史诗、神话、传说、故事当中,也会有大量创造和虚构的情节。
③由于种种客观原因,当事人回忆也难免不准确或不全面。
第二种:按史料价值可分为第一手史料、第二手史料。
1.含义:(1)第一手史料:原始资料,即历史人物、事件、现象发生的那个时代留下来的材料,特别是当事人和目击者提供的史料,直接反映了所研究对象的情况。
(2)第二手史料:距离那个时代较远的记录、转述,或者是后人的研究成果,间接反映研究对象的情况。
2.价值:①一般来说,第一手的史料价值较高,使用第二手史料时需要更加小心谨慎。
②衡量第一手和第二手史料的价值高低也不能绝对化。
3.与三类史料的关系:①实物史料一般都是第一手的。
②文献史料中第二手的居多。
史料的分类和解读

史料的分类和解读1.史料的分类[内涵解读](1)史料概念:史料是指有助于认识历史、复原历史真实情况的一切资源,也就是关于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切信息。
(2)史料分类①按照史料产生的时期、出处划分,一般将史料分为第一手史料(原始史料)、第二手史料(间接史料)。
第一手史料(原始史料)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的史料。
第二手史料(间接史料)指后人运用第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与诠释以及在此基础上进行的再创造。
例如《史记》一书,就包含了第一手史料(原始史料)与第二手史料(间接史料)。
②按照史料的载体划分,可以分为实物史料、文献史料。
实物史料:是在人类发展过程中被保存或遗留下来的前人活动的场所和前人创造发明的有形物品。
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一是遗址,即前人活动的各种场所,如居址、村落、作坊等各种建筑设施。
二是墓葬,即古人的墓穴。
墓葬作为实物史料,有它特殊的意义。
一个保存良好的墓葬,不仅有古代人的遗体,还往往有许多随葬物品,有的甚至还有大量的壁画、简册和古代文献,因此能真实、生动地再现当时的社会生产生活面貌。
三是文物,指历史遗留下来的在文化发展史上有价值的东西,如建筑、碑刻、工具、武器、生活器皿和各种艺术品。
文献资料:按史学家马端临所说,文献应包括文字资料和口传资料两大部分。
口传资料是指经历代口耳相传得以保存下来的以往人类的言行。
在文字发明以前,口耳相传是保留史料的基本形式之一。
近年来盛行的各种口述录音资料、回忆录等,都是口传资料的典型。
但与口传资料相比,文字资料因其更加丰富且完备而更为重要。
[典例导引](2012年高考广东卷)有学者以为早在商代就可能呈现了XXX,对他最有利的证据是()A.商代遗址中出土了牛骨B.《诗经》里有农耕生活的描写C.XXX学生XXX,名字中有耕、牛二字D.古文字学家发现甲骨文中有字呈牛牵引犁头启土状[解析]解答此题的枢纽在于准确判断商代可能呈现牛耕的最确凿的历史依据。
A项不克不及因为有“牛骨”就确定XXX 的呈现,因为牛最早只是作为宗庙的祭祀用品。
史料

史料史料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在发展过程中所遗留下来的、并帮助我们认识、解释和重构历史过程的痕迹。
人类对历史的认识和研究离不开史料。
一、史料的分类:第一种分法:按史料存在的形式划分,可分为实物类史料、文献(文字)类史料、口述类史料、图片影音类史料和风俗类史料。
1、实物类史料: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各种物件。
如:古代建筑、家具、衣物、器物、饰品、钱币、碑刻、雕塑、绘画、墓葬、遗迹或遗址、遗物、出土文物等。
它是“重现”远古历史的最重要依据,既能比较真实地反映历史,又具有形象直观性。
其中有很大部分是由考古发掘的。
2、文献(文字)类史料:一切以文字形式记录的历史资料。
如:官私史书(如“二十四史”,又称“正史”,其中《史记》是纪传体通史,其余为纪传体断代史,注意《资治通鉴》不属于“二十四史”),思想类与学术类著作,公私文书档案,地方史志,传记谱牒,报刊杂志(近现代史的重要史料,一般性报刊有助了解一些事件的发展,以及当时人从不同观点对此事的了解,娱乐性的报刊则可以观察当时人的文化和生活),文学作品(虽有虚构之处,但常可反映当时人的生活、想法以及观念等,对于文化史、思想史、社会生活史的研究有所助益),文集日记,野史笔记,回忆文稿,考古发现的甲骨文、金文、陶文、简帛文字、碑刻、和墓志,日常生活的文字遗留(如古代的农民历、商店的帐薄、土地契约书,以及私人来往的书信等,由于这些大多不是刻意留传下来的东西,常能较真实地反映当时的实际生活及想法)等。
3、口述类史料:经过历代口耳传承得以保存下来的或为后人记录而成的史料,适用于民间传说、节日来源、习俗、比较隐秘或具有争议的历史事件,以及历史事件的见证者或亲历者尚存等情况。
如: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史诗、俗谚、遗训、回忆录、对话录、采访记、社会歌谣、座谈录音以及访问调查等。
其内容大都是亲身经历、耳闻目睹的事实,保持了其权威性和鲜活性。
亲历者所述说的环境、细节、所体验的感情、所刻画的心理往往是别人不易领会到的。
史料的分类和解读

史料的分类和解读史料是人们了解历史、揭示过去的重要依据,也是研究历史的基础。
然而,史料的众多种类与不同的解读方法给研究者带来了挑战。
本文将讨论史料的分类与解读方法,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与分析历史。
一、史料的分类1. 口述史料口述史料是指通过口头记载的历史资料。
这类史料主要包括传统民间故事、口头传承的历史事件记忆、宗教传统等。
口述史料在反映当时社会风貌、人文环境以及重要事件等方面具有独特价值。
2. 文献史料文献史料是指以书面形式记载的历史资料。
这类史料包括历史文献、官方文件、私人信函、日记、报纸杂志、法律法规等。
文献史料记录了当时的社会制度、思想观念、政治事件等,是研究历史的重要来源。
3. 考古史料考古史料是指通过对文物、遗址、墓葬等物质遗迹的发掘和研究而得到的历史资料。
考古史料可以提供人类社会过去的物质与生活状况,帮助人们揭示古代社会面貌和人类文明的发展。
4. 影像史料影像史料是指通过照片、影片、录像等形式保存下来的历史资料。
这类史料能够直观地展现历史的面貌,使人们能够更加真实地感知历史事件的发生与演变。
二、史料的解读方法1. 内容分析法内容分析法主要是通过对史料内容的整体分析来解读历史。
研究者可以通过从文本中提取关键词、短语和句子等方式,把握史料中的核心信息,并通过比较、分析等方法深入理解历史背景、社会动态等。
2. 学派解读法学派解读法是指依照特定学派观点和研究方法对史料进行解读。
不同学派可能对历史事件的解释有所差异,通过对不同学派观点的比较与分析,可以帮助研究者获取多角度的历史解释,并形成自己的独立看法。
3. 时空分析法时空分析法是指通过对史料中的时间和空间信息的分析,揭示历史事件的时序关系和地理背景。
通过对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相关背景因素的研究,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历史事件的原因、过程与影响。
4. 现代科技手段解读随着科技的进步,现代科技手段也被广泛地应用于史料的解读中。
例如,利用计算机技术对大量文献资料进行数据挖掘和文本分析,能够帮助研究者更快速地获取信息、辨析数据之间的关联。
史料分类及史学研究方法

史料分类及史学研究方法史学研究是指通过系统、科学的方法对历史事件和现象进行研究和分析。
而史料是史学研究的基础,它是指用于记载、反映和证明历史事实的各种文字、图像、实物等材料。
史料的分类是史学研究的首要任务之一史料的分类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常见的分类方法有以下几种:1.按照形态分类:史料可以分为书面史料和非书面史料。
书面史料是指通过文字记录的史料,如史书、史官的奏疏、日记、书信等。
非书面史料是指通过其他形式记录的史料,如铭刻、碑文、画像、器物等。
2.按照种类分类:史料可以分为政治史料、经济史料、文化史料、社会史料等。
政治史料主要包括历代帝王的诏令、群臣的奏疏、战争的记载等;经济史料主要包括货币、经济统计数据、商业文书等;文化史料主要包括文学作品、艺术作品、宗教经典等;社会史料主要包括户口簿、人口普查表、民间纪事等。
3.按照保存状态分类:史料可以分为完整史料和残缺史料。
完整史料是指保存完好、内容相对完整的史料,如传世文献、出土文物等;残缺史料是指保存不完整、内容有所缺失的史料,如残篇残卷、损坏的石碑等。
4.按照性质分类:史料可以分为正史和野史。
正史是指由正式的史家编纂的史书,如《史记》、《资治通鉴》等;野史是指非正式的史书,如私人撰写的史书、笔记、口述史料等。
史学研究是通过系统、科学的方法对史料进行研究和分析。
常见的史学研究方法包括以下几种:1.考古学方法:通过挖掘、发掘古代遗址、出土文物等,在实物的基础上重建历史,推测古代社会的制度、文化、生活等。
2.文献学方法:通过对古代文献的收集、整理和研究,还原历史事件和现象的真实面貌,探讨历史事件的原因、动力等。
3.比较历史学方法:通过对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历史进行比较,分析异同之处,揭示历史变迁的规律。
4.实证研究方法:通过收集大量的历史数据,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得出客观、科学的结论。
5.人类学方法:通过对人类活动的观察和解释,探索历史事件和现象背后的文化、思维方式等。
史料

(2)非文字史料包括:音像类、图像类、实物类、 风俗类、数据类、各种技艺(舞蹈、各种民间说
因为史学研究是依据史料进行的,因而史料的真 实性和可信度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史学研究首 选的是直接史料,间接史料运用则要多方印证。 35.(2009宁夏辽宁卷)法国史学家朗格诺瓦和瑟诺 博司所著《史学原论》一书指出:“史料可分为两 种,有时过去的事件,留下实迹(碑碣及制造品), 有时,也是更常见的,事件所留下的痕迹,是心理 的状态——一种文字上的描写和叙谈。”作者的意 思是 A.任何文字史实都带有主观因素 B.实迹和文字史料都真实反映历史 C.历史是“心理的状态”的反映 D.只有实迹史料才能反映历史真实
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之一是:研读史料, 辨析史料, 提取信息, 论从史出
史料可以反映历史的本来面貌,它是我们发现历 史、解释历史的依据。史料是史学的基础,认识 历史和重建过去,都离不开史料。离开了史料, 历史知识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史料概念:史料就是指有助于认识历史、复原历 史真实情况的一切资源,也就是关于人类文明发 展的一切信息。
2、按照史料的载体划分:可以分为文字史料、非 文字史料或 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口碑史料。文 献史料、口碑史料往往带有主观性,实物史料不 能反映历史的全貌。
(1)文字史料包括:史书、档案文书类、思想或 学术著作、文学作品、日常生活中的文字遗留. (包括:碑刻、墓志、家谱、商店的帐簿、土地 契约书,以及私人来往的书信等)、报刊杂志等 等。
史料分类: 1、按照史料产生时期、出处:一般分为: 第一手 史料(原始史料近或直接在历史 发生当时所产生。 第二手史料(间接史料), 指经过后人运用一手 史料所作的研究与诠释,以及在此基础上所进行的 再创造等。
例如《史记》,就包含了第一手史料(原始史料) 与第二手史料(间接史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史料的分类和解读史料的分类和解读1.史料的分类[内涵解读](1)史料概念:史料是指有助于认识历史、复原历史真实情况的一切资源,也就是关于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切信息。
(2)史料分类①按照史料产生的时期、出处划分,一般将史料分为第一手史料(原始史料)、第二手史料(间接史料)。
第一手史料(原始史料)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的史料。
第二手史料(间接史料)指后人运用第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与诠释以及在此基础上进行的再创造。
例如《史记》一书,就包含了第一手史料(原始史料)与第二手史料(间接史料)。
②按照史料的载体划分,可以分为实物史料、文献史料。
实物史料:是在人类发展过程中被保存或遗留下来的前人活动的场所和前人创造发明的有形物品。
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一是遗址,即前人活动的各种场所,如居址、村落、作坊等各种建筑设施。
二是墓葬,即古人的墓穴。
墓葬作为实物史料,有它特殊的意义。
一个保存良好的墓葬,不仅有古代人的遗体,还往往有许多随葬物品,有的甚至还有大量的壁画、简册和古代文献,因此能真实、生动地再现当时的社会生产生活面貌。
三是文物,指历史遗留下来的在文化发展史上有价值的东西,如建筑、碑刻、工具、武器、生活器皿和各种艺术品。
文献资料:按史学家马端临所说,文献应包括文字资料和口传资料两大部分。
口传资料是指经历代口耳相传得以保存下来的以往人类的言行。
在文字发明以前,口耳相传是保留史料的基本形式之一。
近年来盛行的各种口述录音资料、回忆录等,都是口传资料的典型。
但与口传资料相比,文字资料因其更加丰富且完备而更为重要。
[典例导引](2012年高考广东卷)有学者认为早在商代就可能出现了牛耕,对他最有利的证据是()A.商代遗址中出土了牛骨B.《诗经》里有农耕生活的描写C.孔子学生冉耕字伯牛,名字中有耕、牛二字D.古文字学家发现甲骨文中有字呈牛牵引犁头启土状[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准确判断商代可能出现牛耕的最确凿的历史依据。
A项不能因为有“牛骨”就确定牛耕的出现,因为牛最早只是作为宗庙的祭祀用品。
《诗经》收录的是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500多年的诗歌,冉耕是春秋时期的人物,B、C两项都可以排除。
甲骨文是殷商时代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是研究商王朝历史的第一手资料,甲骨文中有字呈牛牵引犁头启土状,由此可以判断商代有可能出现了牛耕。
[答案] D例2:材料阅读材料二:“同文馆于同治元年(1862)成立。
馆学最初只有英文、法文。
……同文馆是成立了,但招不到学生,因为风气未开,无人肯入,大家以为学了洋文,便是降了外国。
”——齐如山:《齐如山回忆录》(3)历史研究是依托史料来进行的。
对于材料二的史料性质,有人认为属于第一手史料;有人认为不应该把它划分为第一手史料。
请谈谈你自己的看法。
(3分)答:同意第一种看法:回忆录是事件亲历者的记述,具有直接性,应属于第一手史料;同意第二种看法:回忆录是事件亲历者在事后的记述,因此在描述的过程中难免有遗漏或遗忘,有时还会带有主观色彩,据此很难了解到事件的真相。
因此不应该把它划分为第一手史料。
(3分)例3:材料阅读:透视老新闻中的历史(8分)以下是1934年10月23日登载于上海《申报》的一则新闻,标题为《赣匪弃巢西窜》。
香港:赣匪因石城兴国失守,知残局不能再支,朱毛彭等股约八万放弃云都、瑞金老巢西窜。
(二十二日专电)南京:东路总司令部电军事机关称,瑞金、古城、会昌间有残匪五万余人,经我东北两路军压迫,有突围而走赣西、退窜鄂川模样。
但我军布置周密,不置漏网。
长河残匪,我军挺进后,知难立足,内部已感恐慌,不难直捣巢穴。
(二十二日专电)(3)此文是否可以作为研究“第一次国共内战”的原始材料,并说明判断理由。
(2分)答:(3)是。
因为新闻发表日期与历史事件相一致,属于当时人记当时事的范畴。
(2分)材料一:汉朝司马迁撰写的《史记》,是中国第一部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的通史。
它为后人提供的许多关于黄帝、大禹所处时代的社会情况。
材料二:1937年12月,日本法西斯分子在南京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大屠杀,李秀英是当时对日本军人进行抗暴后幸存下来的中国女性。
几十年来李秀英一直用自己脸上的伤痕控诉着日军的暴行,最近江苏省已将这一段史实编入了小学教材。
(1)材料一中《史记》是否可以作为研究黄帝时期的原始资料?请阐述你的理由?(3分)不可以。
理由:司马迁与他们不是同时代人,黄帝和大禹的年代没有文字,关于当时的情景也是一代一代留下来的传说而已。
(3分)(2)材料二中的口述资料是否可以作为研究南京大屠杀的第一手资料?理由是什么?(3分)可以。
理由:通过南京大屠杀当事人受害者亲自口述而公诸于世的。
(3分)2.史料运用[内涵解读](1)史料的搜集:主要包括利用工具书、追踪搜集(与问题关联的史料)、平时阅读搜集、调查采访、利用互联网等。
(2)史料的整理:史料的整理主要是对史料进行分类整理,可以采用按资料性质分类、按时间顺序排列、按专题性质整理等形式。
(3)史料的鉴别:史料的鉴别或称考证,归纳起来不外乎两种:一是外考证,即史书的辨伪与文字的校勘;二是内考证,即对史事的真实性加以鉴别。
(4)史料的解读史料的“解读”不是“阅读”,需要解读者有扎实的史学功底,“读”出一般阅读者不易发现的信息,是一种史学研究者的基本功。
①要判断史料的价值。
出土文物客观、真实,但不详细;文献材料详细、具体,但带有很强的主观性,所以,要首先判断史料的价值。
②将材料与所研究的主题进行链接,寻找材料中与主题关联的信息。
③对这些信息进行辨别,对于文献材料,首先要考虑作者是谁,他提出了什么问题,他运用了哪些根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然后判断材料是否可靠。
④将此材料与其他材料进行链接,看是否能够相互印证。
(5)运用史料应坚持的方法或原则①重视史料来源的真实性,选取第一手史料。
②坚持公正、客观的史学观点。
③搜集更多的史料,对多种史料进行甄选、辨别。
④对史料要合理利用,做到史论结合。
[典例导引](2012年高考浙江卷)某外国学者在研究唐代人口时,引李白诗句“邯郸四十万,同日陷长平”,证唐代邯郸人口殷盛。
有学者则指出李白用的是战国时秦赵长平之战,秦人胜,坑杀赵兵四十万的典故。
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A.李白以激情与浪漫著称,其诗不足为信B.李白是唐代著名诗人,意见具有权威性C.外国学者以诗证史,研究方法令人耳目一新D.历史研究可以以诗证史,但必须详加考辨[解析]本题考查史学研究方法。
史料是历史研究的基础,获得丰富的史料就更能接近真相。
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诗歌是特定的时期社会风貌在文学领域的反映,可以作为研究的史料,A不准确;但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对这样的史料必须“去伪存真”,还原本来面貌,因此排除B项,而选D项;以诗证史并不是新的研究方法,C项本身说法不准确。
[答案] D【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三关于戊戌变法的研究,所依据的材料主要是运动过后不久出现的梁启超的《戊戌政变记》,和康有为后来的陈述如《康南海自编年谱》,由于作者就是当事者,所以很难作为信史。
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强化了康梁系话语,而来自清政府方面的解释几乎一直没有看到。
——《回顾戊戌重温历史》,《光明日报》2008-12-07(3)据材料三,说明文中提到的两部文献在研究戊戌变法运动史中的缺陷。
由此,你认为史学研究应注意什么问题?(4分)答:缺陷:是当事人陈述自己亲身参与的重大事件,容易加进主观色彩,影响历史真实。
(2分)注意:重视史料的甄别、辨伪;收集多方面的史料。
(2分)材料阅读(14分)史料的搜集、甄别、阐释、运用是新课程下历史学习与研究的重要手段,我们要形成正确的史料观。
对于日本制造南京大屠杀的描述,有下列几则不同的材料材料一“在(南京)马群镇警戒的时候,我们听说俘虏们被分配给各个中队,每一中队两三百人,已自行处死。
”“七千人的生命(俘虏)转眼之间就从地球上消失,这是个不争的事实。
”•——《东史郎日记》(日)材料二《南京大屠杀的虚构》出版后,日本右翼给予了高度评价,渡部升一在初版本的护封广告词中写道:“读了此书,如果今后有人仍然再提南京大屠杀,那就只能说他是煽动反日。
”•材料三下列三幅图片反映了日军在南京的暴行材料四青岛的余美红老师在给学生讲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时,引用了她父亲讲给她的一个事例:“当时我7岁,你叔叔4岁,鬼子打南京时,人们四处逃难。
你叔叔尚小,就和保姆留在家里看房子。
日军砸开咱家大门,保姆被杀,你叔叔右腿被打了一枪,昏死过去,侥幸捡了一条命”。
请回答:(1)史料证据按照获取的途径和保存状态可以分为实物证据、文献证据和口述证据三类,请依此对上述材料进行分类。
(3分)(1)实物证据:材料三;文献证据:材料一、二;口述证据:材料四。
(3分)(2)在《南京大屠杀的虚构》一书中,田中正明说:“记述历史有一大禁忌,就是绝对不能以传闻(口述)为证据撰写论文或记事”。
对此你做何评论?(3分)传闻(口述)也是考证历史的有效证据之一,尽管其真实性不如实物证据高,但绝不可否认其价值的有效性;田中正明说这番话的目的是否定日本侵略的历史,为南京大屠杀翻案;这种不能正确对待历史的举动将伤害两国人民的感情。
(3分,每点1分)(3)材料一、二同样出自日本人,但对南京大屠杀一事为何有不同的看法?(4分)这说明了什么?(1分)(3)东史郎先生勇于面对侵略历史,敢于承担历史责任,如实描述历史,有着强烈的正义感;(2分)而渡部升一是日本右翼分子,极力为日本的侵略行经辩护,歪曲历史的真相。
(2分)这说明了不同政治态度的人有不同的历史观;当今日本右翼势力的侵略野心不死等等。
(任一点1分)(4)若想证实余美红老师父亲的说法,上述材料中最有力的证据是哪则?(1分)(4)材料三中的第一、三幅图片。
(1分)(5)结合下图,请你谈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历史?(2分)(5)尊重历史,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2分)3.历史认识[内涵解读]历史认识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主要包括:(1)研究者的立场不同:历史研究者存在着阶级阶层、国家民族等的差异,对于其得出的历史认识有很大的影响。
(2)研究的方法、角度不同:研究方法,运用计量史学得出的结论,与运用比较史学得出的结论就有很大的差异;同样是研究太平天国运动,运用革命史观进行研究就会给予较高的评价,而给予洋务运动较低的评价;但是运用现代史观,则会给太平天国运动较低的评价,而对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给予较多认同。
(3)史料的选取和运用上的差别:占有更多的史料,正确地甄别史料的真伪则能获得较高史学成果,否则就会形成相反的结果,唐代史学理论家刘知几所说的“史才、史学、史识”一个也不能少。
(4)时代的局限性:时代局限性是不可能突破的,比如,我们生活在当下21世纪,我们既不能复古,也不可能回到19世纪,或是超前进入22世纪;同时,一个时代有其特有的时代环境,推动着历史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