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增强高校学子的校园归属感
如何帮助学生提高自我归属感
如何帮助学生提高自我归属感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自我归属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心理需求。
拥有强烈自我归属感的学生,往往在学习和生活中表现得更加积极主动、自信乐观,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和困难。
那么,作为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我们应该如何帮助学生提高自我归属感呢?首先,我们要营造一个温暖、包容和支持的环境。
学校和家庭是学生最主要的生活场所,一个充满爱与尊重的环境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被接纳和重视的。
在学校里,教师应该以平等、友善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他们的个性和差异。
不轻易对学生进行批评和指责,而是采用鼓励和引导的方式帮助他们成长。
比如,当学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出错时,教师可以说:“这个思路很独特,虽然答案不太准确,但勇于尝试就是很棒的,我们再一起思考一下正确的答案。
”这样的话语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理解和支持,从而不会因为一次错误而否定自己。
班级文化的建设也至关重要。
教师可以组织各种班级活动,如小组合作完成项目、班级文艺表演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增进彼此的了解和信任,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共同努力达成目标,学生能够感受到自己是班级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为集体的荣誉而骄傲。
在家庭中,家长要为孩子创造一个温馨和谐的氛围。
多与孩子交流,倾听他们的想法和感受,让孩子知道自己的声音是被重视的。
当孩子遇到问题时,家长要给予耐心的指导和帮助,而不是一味地指责和批评。
比如,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分析原因,鼓励他们总结经验教训,下次争取取得更好的成绩。
其次,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也是提高自我归属感的重要途径。
在学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会与同学友好相处,教导他们如何关心和帮助他人,如何分享和合作。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班级的各项活动,主动与同学交流和互动。
当学生之间发生矛盾时,教师要及时进行调解,帮助他们学会理解和包容,化解冲突。
对于性格内向、不太善于交际的学生,教师可以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引导。
可以安排一些性格开朗的同学与他们组成小组,带动他们参与活动,逐渐打开心扉。
中外对比视野下我国大学生学校归属感缺失的现状原因及对策分析
中外对比视野下我国大学生学校归属感缺失的现状原因及对策分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我国的大学生人口数量不断增加。
与人口数量的增加相比,大学生学校归属感的缺失却是一个突出的问题。
这种情况在国内外对比下更为明显,使得我们不得不思考,为什么会存在这样的现状,同时需要采取什么样的对策来解决这个问题。
一、现状分析1.1 中外对比下的大学生学校归属感缺失在国外,大学生的学校归属感往往很强。
他们对自己的学校有着深厚的感情,愿意为学校发展和荣誉而努力。
然而在国内,大学生的学校归属感相对较弱。
他们对学校的情感投入不够,对学校的认同感不够强烈。
1.2 现状原因分析1.2.1 教育理念的转变我国的教育理念一直在转变中,越来越偏向于实用性和功利性,导致学校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更注重知识技能的培养,而忽略了学生的情感教育和人文关怀。
1.2.2 社会环境的变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导致大学生在学习之余,更多关注的是自己的个人发展和求职前景,而忽视了对学校的情感投入。
1.2.3 学校管理的不足一些学校的管理,包括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方面存在不足,导致学校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和校园文化,使得学生无法产生对学校的归属感。
二、对策分析2.1 提高教育质量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和人文关怀,培养学生的爱校情感。
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学校教育的意义,不仅仅是为了求职和赚钱,更应该是塑造自己的人格和品质,为社会做出贡献。
2.2 建设校园文化学校管理者应该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通过各种活动和项目,营造积极向上,和谐宜居的校园氛围。
让学生在学校中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
2.4 增加学生参与度学校应该注重学生的参与度,鼓励学生参与学校的各项活动和建设工作,使学生对学校有更多的了解,产生更强烈的认同感。
三、结语大学生学校归属感的缺失,不仅仅是一个校园问题,更是一个社会和教育问题。
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学校管理者、教育者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如何提高学生的班级归属感
如何提高学生的班级归属感在学校教育中,班级归属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班级是学生在校园中主要的社交圈,加强班级归属感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到班级中,建立更好的人际关系。
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班级归属感呢?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讨论。
一、班级活动的组织班级活动是增强班级归属感的重要方式,而班级活动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如何组织。
首先,活动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兼顾多元化的需求,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其次,要根据不同的年龄段和性格特点,制定相应的活动方案,让大家参与其中的机会相对均等,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最后,要注重活动的实践性和趣味性,通过与生活紧密相关的实际体验、互动交流等方式,让学生们在活动中得到知识和快乐,从而认识到班级的作用和自身的重要性。
二、心理辅导与交流班级归属感的提高还需要注重学生心理的正面引导。
班级辅导员可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为学生的成长提供帮助和指导。
在交流方面,班主任可以多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开展心理沙龙、座谈会等活动,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得到成长和提高,增强班级归属感。
三、树立正面价值观树立正面价值观对于提高学生的班级归属感也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稍微引导学生,通过讲述班级中表现出的优秀品质,如团结、友爱、助人等等,来激发学生对班级的认同感。
同时,要引导学生反思一些消极行为背后的道德与社会成本,例如欺负、排挤等,从生活中发现并品味生活中的美好,引导学生客观认识和理解班级的存在意义,从而提高班级归属感。
综上所述,提高学生的班级归属感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
通过组织多样化、有趣的班级活动,加强心理辅导和交流,树立正面价值观,可以增加学生的认同感,并不断推动班级的发展。
仅有班级归属感的学生,才能在班级中收获自信、团结和友情。
大学生寝室归属感现状与培养途径探析
大学生寝室归属感现状与培养途径探析一、引言作为大学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寝室对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个温馨舒适、充满归属感的寝室环境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质量,而对寝室归属感的培养也成为了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本文旨在探析大学生寝室归属感的现状及培养途径,希望能够为相关教育管理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导。
二、大学生寝室归属感的现状1. 归属感的定义归属感是指个体对某一群体、组织或环境的依恋感和认同感,是个体感受其所处环境和群体的归属感受和认同程度。
在大学生寝室中,归属感体现为对寝室环境的喜爱和依恋,以及对同寝室成员之间的认同和归属感。
2. 大学生寝室归属感的现状目前,大学生寝室归属感的现状并不乐观。
随着社会的快节奏发展,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和交友模式发生了变化,寝室成员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减少,导致寝室环境变得冷清和单调。
一些大学生寝室的设施和环境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例如采光不足、噪音过大、卫生条件较差等,这些问题也会影响大学生对寝室的归属感。
三、大学生寝室归属感的培养途径1. 营造温馨舒适的寝室环境要培养大学生寝室的归属感,首先要营造温馨舒适的寝室环境。
学校和寝室管理部门可以加大对寝室设施和环境的改善投入,如加强寝室的清洁卫生工作、改善寝室的采光和通风等,让寝室成为学生温馨舒适的生活空间。
可以通过装修寝室、设置温馨的家具和布置温馨的氛围来提高寝室的舒适度,使学生能够在寝室中感受到家的温馨和归属感。
2. 加强寝室文化建设寝室文化是培养大学生寝室归属感的重要途径。
建立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寝室文化,可以促进寝室成员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增强归属感。
可以组织各种寝室活动,如寝室文艺表演、聚餐聚会等,增强寝室成员之间的情感交流和沟通,促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和认同。
可以通过设置寝室规章制度,加强寝室成员之间的约束和规范,提高寝室的组织性和纪律性。
3. 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要培养大学生寝室的归属感,还需要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生学校归属感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大学生学校归属感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一、概述在高等教育日益普及的当今社会,大学生的学校归属感日益受到关注。
学校归属感是指学生在学校中感受到的认同、尊重和接纳的程度,它对学生的学业成绩、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具有重要影响。
对于大学生而言,学校不仅是学习专业知识的地方,更是他们形成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场所。
研究大学生的学校归属感及其影响因素,对于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大学生的学校归属感及其影响因素。
我们将对学校归属感的概念进行界定,并阐述其在大学生发展中的重要性。
我们将从个人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社会因素等多个方面,分析影响大学生学校归属感的因素。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提出增强大学生学校归属感的策略和建议,以期为高校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通过本研究,我们期望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大学生的学校归属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提升大学生的学校归属感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同时,我们也期望能够引起更多学者和教育工作者对大学生学校归属感的关注和研究,共同推动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和学生全面发展。
1.1 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大学生学校归属感逐渐成为了教育领域和心理学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
学校归属感,简而言之,是指学生对自己所在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包括对学校文化、教育环境、师生互动等方面的认同和投入。
这种归属感不仅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学业成绩,也关系到学校的教育质量和长远发展。
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教育国际化等趋势的加强,大学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和压力,如学业竞争、人际关系、就业压力等。
这些压力往往导致部分学生对学校产生疏离感,缺乏归属感和认同感,从而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研究大学生的学校归属感及其影响因素,对于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优化学校的教育环境、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大学生学校归属感的内涵、结构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学校提供有针对性的教育策略和建议,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学校,提高学校归属感,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如何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与归属感
如何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与归属感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与归属感在当今社会中,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与归属感变得越来越重要。
这种感觉不仅能够促使学生更好地融入集体,还能够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因此,学校和教育者应该采取一系列措施,以帮助学生培养这种集体荣誉感与归属感。
首先,学校可以通过组织各种集体活动来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例如,学校可以组织班级比赛、运动会、文化艺术节等活动,让学生们在集体中展示自己的才华和能力。
这不仅能够增强学生对集体的认同感,还能够激发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同时,学校还可以通过表彰集体成就来鼓励学生,比如设立奖项,表彰在集体活动中表现出色的个人和团队。
这样一来,学生们就会意识到,只有通过集体的努力和合作,才能够取得更大的成就。
其次,教育者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个人责任感和参与感。
只有当学生们对自己的责任有清晰的认识,并积极参与到集体中时,才能够培养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
因此,教育者可以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们参与集体讨论和合作,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在集体中的重要性。
同时,教育者还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让他们主动参与到集体活动中。
比如,可以鼓励学生们参加学校社团或俱乐部,这样他们就能够在共同的兴趣爱好中找到归属感,并与其他同学建立起深厚的友谊。
此外,学校和教育者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只有当学生们懂得与他人合作,并为集体的利益着想时,才能够真正培养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
因此,学校可以在课堂上组织学生们进行小组活动,让他们学会与他人合作,并共同完成任务。
同时,学校还可以鼓励学生们参加集体项目,比如学校的义工活动或社区服务,让他们体验到集体合作的重要性。
通过这样的实践,学生们就能够意识到,只有团结一致,才能够取得更大的成就。
最后,学校和教育者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只有当学生们对自己有足够的自信,并对自己的成就感到自豪时,才能够真正培养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
对大学生学校归属感的几点思考(精)
要的幸福标准。
一个家庭无论多么贫穷,只要家里有幸福恩爱的父母,对孩子来说都是最富有的。
父母要尽力为孩子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为孩子的成长提供温暖的成长环境。
(3)维护孩子的尊严。
“90后”一代是权益意识增强的一代,父母不要因为孩子还小,就把自己的意志和价值标准强加给孩子,忽视孩子的愿望和需求。
父母要给孩子话语权,要多维护孩子的尊严。
(4)相信孩子的自主理财能力。
告别了贫穷的“90后”,手里有了存款和零花钱,在消费方面更加自主。
时代给了他们新的挥洒天地,但他们必须成长为懂得理财的一代。
(5)向孩子学习。
“90后”是生活在大众传媒飞速发展环境下的一代。
信息传播便捷迅速,使他们与成人的界限消失,成,。
生活方式,而且改变了他们与父母的关系。
在媒介使用方面,他们甚至已经成为父母之师。
因此,家长向孩子学习并加强引导,或许是亲子沟通的有效途径。
(6)尊重孩子的朋友。
生活在城市里的“90后”,几乎是孤独的一代。
父母关注孩子的心灵就要关注他们交友,培养他们的交友技能,因为伙伴在孩子心中的位置最重,伙伴是父母不能代替的。
良好的同伴关系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7)做老师的朋友。
要更好地了解和帮助孩子,父母还需要加强家校沟通。
毕竟,学校是除了家庭之外孩子的第二个重要生活场所。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父母能做到上述几点,你和孩子的关系就会有所改善,对孩子也不会再感到陌生,冲突自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
培养高素质的大学生,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道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道德素质是大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
因此,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效果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及人才培养的质量息息相关。
就我校的具体情况而言,我认为对大学生学校归属感的培养在大学生的道德教育中具有十分关键的影响和意义。
一、大学生学校归属感教育的必要性1. 归属感的定义。
新建高校大学生校园归属感现状及对策
新建高校大学生校园归属感现状及对策引言新建高校的发展是当前高等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
在新建高校其中一个最为重要的问题是如何充分调动新建高校大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大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归属感。
归属感是指个人在所属群体中获得的安全感、归属感和认同感,是个人对自我定位和对自身属性的一种确认。
高校大学生的归属感对于学生的发展和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对于新建高校的大学生而言,因为他们在学业、生活等方面都需要更多的支持和帮助,以便更好地适应新环境。
本文将分析新建高校大学生校园归属感现状,提出一些应对措施。
现状分析归属感现状在新建高校大学生中,归属感的缺乏是存在的普遍问题。
大多数新进高校的大学生来自不同的地方和文化背景,社交圈一开始就相对较小,学生的交流也比较少。
在很多情况下,新入学的大学生无法立即融入到校园文化中。
很多学生甚至感到孤独、无助和迷茫。
由于缺乏身份确认和群体认同感,很多新建高校的大学生缺乏学校的认同感。
归属感影响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缺乏归属感可能会导致一系列问题。
首先,缺乏归属感可能会影响学习动力,降低学习兴趣和学习质量。
在学生寻找其自身走向时,也缺乏对学校的认同感。
而这种缺乏,也可能导致学生长期处于压力和焦虑的状态。
缺乏归属感也可能导致孤独感、社交难度增加、自闭等其他问题。
对策建议加强教育和培训首先,新建高校应该加强对大学生的教育和培训。
这就需要学校为大学生提供更大量的相关课程,以便建立强大的社交能力和自省技能。
课程可以围绕社交技巧、个人认同和探索、构建人际关系网络等方面进行设置。
学校应该借助现有的资源,例如学生服务中心、教育技术中心、校友会等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社交和支援。
建立更完善的社交平台其次,应该建立更完善的社交平台。
学校可以通过创建多样的社交平台或活动,以及举办多样的文化活动来加强学生之间的关系和联系。
学校可以设置活动组和小组,让学生参与和交流,从而增加他们的归属感和社交技巧。
还可以开设多样的俱乐部,包括学习俱乐部和兴趣俱乐部,鼓励学生参加和沉浸其中,并与其他加入的学生交流和互动。
提升学生班级归属感的方法
提升学生班级归属感的方法学生班级归属感的提升对于学生的综合发展至关重要。
一个拥有较高归属感的学生班级,就能够让学生感到自己在这个集体中被肯定和认同,从而在学习和生活中更加积极主动。
下面我将从学生班级文化建设、班级活动设计、师生互动等方面,提出一些方法来提升学生班级归属感。
首先,学生班级文化建设是提升学生班级归属感的重要一环。
班级文化与班级的凝聚力和凝聚力息息相关。
班级文化建设要立足于班级的特点和学生的需求,有利于班级内部稳定和和谐的发展。
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建设班级文化:1.激发班级的价值观:班主任可以与学生们一起制定班级守则,并让学生们能够理解和接受这些规范的合理性。
班主任可以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协作精神、友爱精神等,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够主动维护和参与班级的秩序。
2.建设班级标志:班级标志是班级的象征,可以是一个班级口号、一个标志性的图案或者是一个有代表性的动作等。
这样能够让学生们产生归属感,使得他们愿意代表着这个班级。
3.丰富的班级文化活动:开展一些丰富多样的班级文化活动,包括庆祝日、班级聚餐、歌咏比赛、班级电影观影等等。
这些活动既可以增强学生的亲密感,也可以增加学生对班级的归属感。
其次,班级活动的设计也是提升学生班级归属感的重要手段。
班级活动是增进班级凝聚力和友谊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积极学习的动力。
以下是一些可以考虑的班级活动设计:1.主题活动:可以设计一些主题活动,根据不同的节日或者学生的兴趣爱好,如读书分享会、手工制作比赛、班级晚会等等。
这样有利于拉近学生之间的距离,增进交流和合作,提升学生对班级的认同感。
3.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一些社区服务或者公益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也能够提升学生对班级的归属感。
最后,师生互动也是提升学生班级归属感的重要环节。
师生之间的良好关系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以下是几个加强师生互动的方法:1.关怀与支持:班主任可以定期进行个别谈话,了解学生的困惑和问题,给予他们必要的关怀和支持。
激发学生对学习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激发学生对学习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教育领域中,激发学生对学习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是教师们共同关注的重要课题。
当学生对学习充满热情并且认为自己是学习的一部分时,他们的学业成就和学习动机也会更高。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育工作者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本文将探讨如何通过课堂氛围、教学方法以及学生参与等方面来激发学生对学习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首先,创设积极的课堂氛围是激发学生认同感和归属感的关键。
教师可以通过温暖友好的语言、微笑和鼓励性的姿态来与学生建立联系。
积极的课堂氛围能够让学生感到安全和受尊重,从而增强他们参与学习的意愿和自信心。
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小组活动和讨论来建立学生们之间的互动和合作,营造出一个积极互助的学习环境。
其次,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也是培养学生认同感和归属感的有效途径。
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学习风格和兴趣爱好,因此教师应该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满足学生多元化的学习需求。
例如,通过讲解、示范、讨论、实验等方式,教师可以让学生以不同的方式参与到学习中。
这样做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增强他们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此外,学生的参与也是激发他们对学习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的重要环节。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小组活动、角色扮演等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学习活动。
通过积极参与,学生不仅能够增加他们对学习的投入感,还能够与教师和同学们建立更紧密的联系,从而加强他们对学习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学校内外的学习项目和活动,让他们感受到自己是一个学习群体中的一员,并通过合作交流不断提升自己。
最后,为了激发学生对学习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教师可以通过鼓励学生的成就来给予他们正向的反馈。
在学生取得进步或者完成任务之后,教师可以及时给予肯定和赞扬,让学生感受到他们的努力和成就得到了认可。
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制定学习目标,并帮助他们制定实现目标的计划和策略。
这样做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动力,还能够增强他们对学习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爱的温暖 心的归属——谈谈如何培养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
爱的温暖心的归属——谈谈如何培养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绵阳二中唐华美国政治学家、教育家古德诺先生认为:“学校归属感是在学校环境中形成的,学生感觉自己是受欢迎、有价值、被尊重的学校共同体中的成员。
学校的学习氛围,校规校纪,学校与家长的沟通是否有效,教师的教学方式等对形成良好的归属感都有影响。
”班级是学校最小的集体单位又是学生生活和学习的主要场所。
因此,要培养学生对学校有归属感。
首先要使学生对班级有归属感。
爱是学生与学校的情感纽带,只要学生学会了爱老师、爱同学、爱班集体;只要学生感受到了老师的爱、同学的爱,班集体的爱,学生自然而然就会爱上学校。
把学校作为心的归属、爱的家园。
一个有爱的地方就会找到心的归属。
的确,我在带班的过程中,特别注重培养孩子对班级的归属感。
我的一些尝试与思考,现在汇报如下,与大家交流,希望我们能产生共鸣,共同努力,使孩子们在学校的生活更温暖,让孩子们在学校里能更健康成长。
一、归属学校文化引领学生入校,首先感触到的是学校环境,学校文化及学校氛围是否让他感到和谐,温馨和有吸引力,所以我认为良好的育人环境,会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学生是学习文化的主体,学校是学生成才的摇篮,学生要真正爱上学校这片热土,感受环境的和谐与温馨,感受文化魅力,增强对学校的认同感是首要的,老师的个人魅力和先进的文化引领会给学生以充实感和巨大吸引力。
我在带班的过程中,初一以《弟子规》为主题,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
初二以《论语》为主题,《论语》从为学,做人,交友三方面感悟人性的真谛。
我将《论语》和<<孟子>>中的经典名句挑选成册作为班本教材。
初三以《巨人传》为主题引导孩子们立志励志从而放飞他们的梦想。
下面我主要讲讲我是怎么运用《弟子规》来经营我的班级的。
(一)诵学《弟子规》浸润知与行《弟子规》全文1080个字,113件事,360句话,列举出了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和求学应有的礼仪和规范。
开学活动中如何增强学生的归属感
开学活动中如何增强学生的归属感在教育活动中,学生的归属感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是学生融入学校和班级的关键所在。
学生的归属感会影响到他们对学校的认同和投入程度。
因此,在开学活动中创造一种有益于学生增强归属感的氛围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组织学生活动、建设学生互助平台、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等多个角度探讨如何增强学生的归属感。
一、组织多元化的学生活动为了增强学生的归属感,学校和班级可以通过组织多样化的学生活动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例如,可以开展文体比赛、社团活动、志愿者服务等。
这样的活动能够给予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并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增强对学校和班级的归属感。
二、建设学生互助平台为了让学生感受到班级的温暖和亲近感,可以建设一个学生互助平台,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和帮助。
例如,可以组织班级义务劳动,让学生们一起参与实际工作中的合作和协调。
同时,可以设置班级分享板块,让学生们分享自己的经验和心得,从而促进交流和学习。
三、增设班级荣誉和奖励机制在班级中增设一些荣誉和奖励机制,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和积极性。
例如,可以设立学习进步奖、课堂互助奖等,鼓励学生们在学习中相互帮助和进步。
这样的机制不仅能够提升班级的凝聚力,也能让学生们感受到归属感,因为他们会觉得自己是班级中不可或缺的一份子。
四、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学生的心理健康是增强归属感的重要因素。
学校可以设立心理辅导中心,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和支持。
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参加心理课程和社团活动来提升自我认知和情绪管理能力。
通过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能够使他们感受到学校对他们的关怀和支持,从而增强归属感。
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家长的良好沟通也是增强学生的归属感的重要环节。
学校可以定期举办家长会,与家长面对面交流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
同时,学校可以利用微信群、邮件等方式及时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学校的各项活动和教育理念,从而更好地与学校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
大学生学校认同感、归属感影响因素探究-最新教育资料
大学生学校认同感、归属感影响因素探究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大学是人生一个特殊而又重要的阶段。
他承载着莘莘学子美好的未来,承载着父母殷切的希望。
进入大学的学生也以自己实现心中的理想而感到自豪。
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需求,高等教育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从以前的精英教育到现在的高等教育大众化,从以前的国家统一分配到现在的市场化。
社会的急剧变化使得学生心理构成和价值取向都在不断适应市场需求而变化。
他们面对着高额的学费,面对着学业压力、就业压力等。
这跟他们所憧憬的大学生活相差甚远。
而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到来,学校的规模持续扩大这给高校的管理带来巨大的挑战。
学校的发展和大学生适用学校的能力都面临着危机。
同时,学生和学校之间的矛盾日益不断激化,这样不利于大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和积极的归属感,也不利于构建和谐的大学校园。
一、学校认同感、归属感的含意(一)认同感在刘建军《认同感》一书中,认同感指“群体内的每个成员对外界的一些重大事件与原则问题,通常能有共同的认识与评价。
”[1]这主要是因为组织中各成员心中达成了一个共同的目标,相互之间存在一致的利害关系。
尽管有时群体人员认识不符合事物的真实面貌,但组织中的每个成员都始终相信。
认同感尤其是在个人对外界事物本质认识不清,信息断裂,心理情绪不稳时会强烈地影响个人的认识。
同时,根据费穗宇《社会心理学辞典》,认同是“一种情感、态度乃至于认识的植入过程,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自己可能被别人同化,别人也可能被自己同化,这两种都称为认同”[2]45。
研究青少年和大学生心理认同危机和认同状况发现,他们都强调的是组织中个体对自我的一种认知和看法,并指出自我认同是个体在过去、现在以及将来这一时空中对自己内在一致性和连贯性的主观感知、体验,以及他人对个体的一致性和连续性的知觉。
(二)归属感心理学上,归属感是指个体将自己归属于某一团体,并对其产生亲切、自豪的情绪体验[3]187。
学校班级归属感建设的目标和措施
学校班级归属感建设的目标和措施
目标
- 增强学生对班级的归属感
- 建立积极的研究和交流氛围
- 提升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合作意识
- 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和社交技能
措施
1. 班级活动的组织:定期组织丰富多样的班级活动,如迎新晚会、班级运动会、班级联谊等,让学生积极参与和共同体验,从而增强他们对班级的归属感。
2. 班级文化的建设:通过制定班级守则、班训等规范行为,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和班级凝聚力。
同时,鼓励学生参与班级文化活动,如创作班级歌曲、设计班旗等,彰显班级特色。
3. 班级合作项目:开展班级合作项目,如集体社区服务、班级志愿者活动等,让学生通过团队合作和共同努力实现目标,增强彼此之间的联系和班级凝聚力。
4. 班级沟通平台的建立:建立班级专属的线上平台,如班级微信群、班级论坛等,方便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和情感表达。
同时,
班级导师也可以定期组织班会、座谈会等形式,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互动。
5. 学生认同感的提升:鼓励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和班级事务,通过学生会、班长等岗位的设立,让学生负责并参与班级的日常管理和决策,增强他们对班级的归属感和责任感。
通过以上目标和措施的实施,我们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班级归属感,培养积极正向的班级氛围,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进而推动班级的整体发展和进步。
教育资源与校园文化如何提升学生的学校归属感
教育资源与校园文化如何提升学生的学校归属感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教育资源和学校文化成为提高学生学校归属感的重要因素之一。
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全面发展。
因此,为了提升学生的学校归属感,学校需要优化教育资源的配置和培育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
一、优化教育资源的配置1. 提供优质的教学设施为了提高学生的学校归属感,学校应该投入更多的资金和精力来改善教学设施。
这包括提供宽敞舒适的教室、先进的实验室、完善的图书馆和多媒体教室等。
这些设施的改善将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同时也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学校对他们学习的重视。
2. 提供多样化的教育资源学校应该积极开展各种类型的教育活动,提供多样化的教育资源。
例如,举办讲座、研讨会、学术竞赛等,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参与感。
此外,提供丰富的图书和电子资源,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和机会进行自主学习。
这些多样化的教育资源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增强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
二、培育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1. 建设和谐友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育学校归属感的基础。
学校应该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建立起平等、互信的关系。
教师要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耐心倾听他们的困惑和问题,并提供积极的指导。
而学生们也应该尊重教师并与他们建立起良好的互动关系。
这样的良好师生关系将促进学生成长和发展,增强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
2. 弘扬校园文化和学校精神学校应该在校园内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
例如,组织各种形式的文艺演出、学生社团活动以及志愿者活动等,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才艺和爱心。
此外,学校还可以制定和宣传自己的校训和学校精神,激励学生以积极向上的态度面对学习和生活。
这样的校园文化和学校精神将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和认同感,增强他们的学校归属感。
三、加强家校合作家庭作为学生最重要的社会化教育环境,加强家校合作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校归属感。
学校应该积极与家长沟通合作,定期邀请家长参观学校、参与教育活动,并及时将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情况反馈给家长。
班级归属感的创建之几点建议
班级归属感的创建之几点建议班级归属感的创建对于学生的发展和成长至关重要。
一个拥有强烈班级归属感的学生群体,不仅能够更好地融入群体生活,也更容易取得成功。
为了帮助班级建立更强的归属感,以下是一些建议:1. 培养班级凝聚力班级凝聚力是班级归属感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培养班级凝聚力,老师可以组织一些班级活动,比如班级旅行、团队建设活动等,让学生之间能够更好地相互了解和沟通。
老师也可以在平时的教学中,鼓励学生互相合作,增强班级的团结和凝聚力。
2. 提供学术支持为了使学生感觉到自己是班级的一份子,学校和老师需要提供学术支持,帮助学生在学业上取得成功。
老师可以制定一些针对班级的学习计划,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可以设置班级学习目标,让学生共同努力,创造班级的学习文化。
在学术上表现出众的学生也可以成为班级的学习榜样,激励其他学生努力学习,形成班级学习氛围。
3. 促进积极沟通良好的沟通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班级。
老师可以通过定期和学生交流,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想法,及时解决问题。
老师也可以鼓励学生之间进行积极的沟通和合作,建立友好的班级关系。
开展班级会议、团队合作等活动,让学生学会倾听和表达自己的观点,增进班级之间的了解和信任。
4. 提供情感支持情感支持可以让学生觉得自己受到班级的关注和支持,从而更加融入班级。
老师可以通过关心学生的生活、情感等方面,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老师也可以培养学生之间的友情和互助精神,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班级的温暖和关爱。
开展一些班级活动,让学生感受到班级大家庭的温馨和快乐,也是培养班级情感支持的有效方式。
5. 创造公平公正的学习环境公平的学习环境能够让每个学生都觉得自己受到公平对待,从而更加愿意融入班级。
老师可以严格要求自己在评价学生时,不偏袒、不偏袒不公,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个学生。
在课堂上也应该鼓励学生互相尊重、互相帮助,避免形成小圈子,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融入班级群体。
6. 注重班级文化建设班级文化是班级归属感的重要载体。
校园文化教案:如何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增强学生归属感?
校园文化教案:如何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增强学生归属感?一、前言校园文化是学校的软实力,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学校教育质量和学生素质的重要反映。
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增强学生的归属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
本文将针对如何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展开探讨。
二、认识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是指学校内部所有的传统、风俗、习惯、行为方式等等,它反映了学校的历史、地域、人文环境以及学校各职能部门、团体组织之间的相互配合和协调。
校园文化既包括了学校的精神、人文和文化资源,又包括了校园内部的各种人文环境和学生的各种行为方式。
三、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一)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通过举办各类活动和文化节等形式,来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
比如学校要经常性地开展舞蹈、话剧、音乐、美术、书法、篮球等活动和比赛,让学生可以各显才华,通过活动展示自己,同时也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锻炼身体,提高文化素养,增强爱校情感。
(二)制定学校规章制度制定一系列的管理规章制度,如建立课程制度,校内安全管理制度,行为规范制度等等,让学生明确规范,自觉遵守规章制度,通过制度的管理来推动校园文化建设。
(三)加强学生管理加强学生管理,要培养学生自觉遵守大的制度要求以外,个人的行为举止也要符合学校要求,以及团队合作、文化素养等,为学生横向到纵向的发展创造更适宜的环境,让学生在自由的环境里学习和成长。
(四)打造校园文化品牌打造校园文化品牌,可以通过建立学科专业和校园品牌活动,来塑造学校特色文化和创新理念,进而影响和引导学生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
(五)加强教学改革加强教学改革,要让学生了解时事政策,学会关注国家的未来发展,积极参与国家建设,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情感,以及对国家未来发展的创新精神。
四、如何增强学生归属感(一)加强教育管理加强教育管理,让学生理解学校所负有的教育使命,为学生提供最好的教育资源,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怎么让学生有归属感
怎么让学生有归属感
让学生有归属感是班级管理的重要目标之一,以下是一些建议,以增强学生的归属感: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增强学生归属感
的基础。
班主任应该关心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与学生建立信任和亲密的关系。
2.营造温馨的班级氛围:班级氛围是影响学生归属感的重要因
素。
班主任应该营造温馨、和谐、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让学生感受到班级的温暖和关爱。
3.组织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组织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可以增强
学生的归属感。
班主任可以组织一些文化、体育、艺术等方面的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感受到自己是班级的一份子。
4.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是增强学生归
属感的重要途径。
班主任可以通过讲解、讨论、比赛等方式,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是班级的一份子,为班级的荣誉而努力。
5.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兴趣和特长,班
主任应该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尊重学生的选择,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优势,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重要性。
6.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是增强学生归属感
的重要手段。
班主任应该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及时了解学生的需求和问题,帮助学生解决困难和问题,让学生感受到班级的关心和支持。
总之,增强学生的归属感需要班主任和全班学生的共同努力。
通过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温馨的班级氛围、组织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等方式,可以增强学生的归属感,促进班级的和谐发展。
建立国家开放大学学生归属感的有效措施
归属感对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因为它可以增强他们的学习动 力和积极性,提高他们的满意度和留存率,同时也有助于培 养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和情感健康。
国家开放大学学生归属感现状及问题
现状
国家开放大学是一所面向全国的远程教育机构,学生来自各个地区和不同背景。 由于致一些学生缺乏归属感 。
进步与成长
评价学生的个人成长和进步,包括学习策略 、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施评价方法
定期评价
每学期末或每个学习阶段结束后进行 定期评价,以便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 情况和进步。
自我评价
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培养他们的 自我反思和自我管理能力。
同伴评价
鼓励学生之间的同伴评价,促进互相 学习和团队合作。
2
对于未来的研究,建议进一步扩大样本范围,考 虑更多的变量和因素,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归属 感的建立过程。
3
同时,需要更多的实证研究来验证和深化现有的 理论框架,以更好地指导实践工作。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建立国家开放大学学生归属 感的有效措施
2023-11-09
contents
目录
• 引言 • 国家开放大学学生归属感现状 • 提高学生归属感的措施 • 实施有效评价和反馈机制 • 结论和建议
01
引言
研究背景和意义
国家开放大学作为一所成人高校,学生背景和经历各异,对于他们的学习体验和归 属感有着重要影响。
问题
主要问题包括学生与学校的联系不够紧密,参与度不高,对学校的认同感不强, 以及缺乏与其他学生的互动等。此外,一些学生可能还会因为学习方式和时间的 限制而感到压力和孤独。
03
提高学生归属感的措施
加强学生参与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增强师生校园归属感提案前言:归属感,或称隶属感,隶属,有以下几种含义:1.指个人自觉被别人或被团体认可与接纳时的一种感受;2.是佛洛姆(E.Fromm)氏理论中的术语,意指心理上的安全感与落实感大学校园作为学生离开父母后的主要生活和学习场所,是其不断成长并逐渐走向成熟的重要课堂,也是为国家培养知识型与创造型人才的摇篮。
因此,营造一种和谐的人际关系,创造一个温馨的学习与生活环境,以建立和不断加强南审学子对我校的归属感,在学生的成人成才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如何提高我校学子对南审校园的归属感,也是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的问题。
我们从校园归属感入手,对南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做了一次抽样调查。
共发放调查问卷100份,实际收回100份。
通过统计分析调查结果,我们发现有62%以上的学生提出缺乏校园归属感,28%的同学不愿意积极参加集体活动,有近13%的学生则存在较为强烈的孤单感,35%的同学出现忧伤、抑郁等不良情绪时没有适当的情绪排解方式。
我们认为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调查显示,我校的独生子女占到总人数的74%。
而独生子女普遍存在着从小受到父母过度宠爱,自我意识过强,不愿与他人交流沟通的特点,致使出现了一些诸如宿舍关系僵化、班级凝聚力差的现象和问题。
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造成了不良影响,也是建设和谐校园的一大阻碍。
2.校园生活环境与家庭环境造成的落差,加之绝大多数学生都是第一次离家住校,导致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尤以低年级为主)难以适应住宿和集体生活。
生活上的不适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在学习和工作上的积极性。
3.学校评价体系的偏向单一化,这与90后大学生追求多元化价值观的心理背道而驰,致使学生多样化的价值取向难以得到肯定。
不可否认,随着我校综合素质测评的开展,校方在这方面给予了更多的关注与创新,在我们的调查中,也发现这种测评方式得到了大多数同学的认可。
由此可见,这样的改变已成趋势。
4.学校方面对校园归属感建设相关制度与配套政策不完善,具体政策的执行力度不够,校方很多好的想法往往流于形式。
如我校虽然有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建立起了包括“心理咨询”在内的四位一体的学生工作系统,同时也在各级组织中成立了心理健康协会。
但是这些组织和部门没有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往往也存在到课率不高,同学听课不认真反应不积极等问题。
正文:针对上述问题,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加强校园归属感建设:一.改善住宿环境,建设寝室文化,营造家般温暖宿舍是学生生活、学习的最主要场所,方便健全的基础设施和良好的宿舍人际关系可以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适应大学生活,投入到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中去。
在此针对宿舍环境建设,提出以下建议:1. 帮助同学度过炎炎夏日,保证睡眠质量,提高学习效率南京的夏天尤为炎热,进入夏季后,同学普遍感到闷热难耐,心情烦躁,不愿意在宿舍停留。
晚上休息不好,第二天往往无精打采,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规律。
在宿舍安装空调,一直是广大南审学子期盼已久的夙愿,但受校方办学经费等原因的限制,虽已写入规划纲要,但一直未能实现。
希望学校可以更多地位学生考虑,从学生实际角度出发,多错并举筹集资金,解决宿舍空调问题。
同时吸收借鉴其他高校好的管理措施和方法,对空调采取集中购置、自愿租赁、统一管理等形式,解决广大同学的度夏问题。
如校方觉得资金问题无法解决,是否可以考虑在同学们的宿舍楼内配备一台空调扇。
空调扇,一来价格适度,二来可以很好的给广大同学,解去夏日酷暑。
同时学校应考虑改造更换宿舍楼内电路,一条线路用以控制宿舍内部的电源,以规范宿舍生活行为;一条线路用以安装空调扇,以解暑。
2. 提高宿舍设施质量,改进宿舍管理制度众多同学反映,宿舍洗浴设备陈旧或已损坏,严重影响的到日常使用,给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变。
希望学校能统一购买质量较好的设施如喷头、水龙头、水管等设施。
延长公共浴室的开放时间,使同学有更充分的时间选择自主权。
同时学校应形成制度,定期对宿舍内部设施进行统一检查和维修,确保学生居住安全。
在宿舍管理制度方面,考虑到我校作为历来有着考研考证热的财经类院校,有许多考研考证的同学,他们希望能在寒暑假期间有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希望学校可以出台相关政策,科学引导让这部分同学留校,并为其提供相应服务。
3. 丰富社区活动,加强渠道建设,搭建学生与宿管阿姨沟通桥梁为了使大家从思想上更加热爱自己的社区,增强舍友间的友谊,消除与宿管阿姨之间的隔阂,我们可以定期举办社区文化活动,回馈阿姨们的无私付出,同时也为有才艺有思想的同学提供广阔的展示平台。
我们每个宿舍的舍长每周与阿姨面对面交流,将我们的想法反馈给阿姨,同时倾听阿姨在管理上的困难,并针对性地配合。
二.关注心理健康,开展团队活动,增强集体意识缺乏归属感,不仅仅是因为客观环境的不适应,而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心态,一种缺乏关怀的心理表现。
我们学校虽然在新生入学的第一个学期就开设了心理健康课,但根据我们的调查显示,有73%的学生认为这门课程不重要,对其重视程度很不够。
针对这样的现状,我们有以下建议:1. 加强学生辅导员助理的心理指导工作,给予新生心灵关怀自从我校实施学生助理辅导员制度以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从同龄人的视角给予新生很大帮助,减轻了辅导员负担,为学生工作的开展带来极大便利。
物质上的帮助是必要单,但我们更要重视心理上的关怀。
90后大学生呈现出的复杂多样的心理特征需要我们给予更多关注。
由于学生辅导员助理与新生在年龄和认识上相接近,给一些工作的开展带来了先天优势。
如深入到新生中,了解新生的心理状况及思想动态,尤其对那些性格腼腆或是较为孤僻的学生给予多一些的心理关怀。
遇到问题较为严重的,要及时向辅导员和心理老师交流,将可能出现的伤害降到最小。
在考评学生辅导员助理工作时,将所带班级同学心理健康状况作为一项重要的考核指标。
2. 注重班级集体活动参与度,增强班级荣誉感和个人存在感班集体是学校的最小管理组织,也是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的基本单位。
班级集体活动的开展在很大程度上是提升班级凝聚力的最佳方法。
但就目前来看,很多班级活动的开展完全流于形式,没有实质性的内容且参与度不高,或参与对象以主要班委为主。
所以就造成了很多学生一年了都对班级同学不熟悉甚至不认识,对班集体不慎热爱。
尤其像我校的ACCA,CGA,中澳等专业,由于这些班级的同学由来自不同的学院的学生组成,寝室分散,日常交流沟通很有限,学生往往忙于一己私事,对班级没有归属感,这个问题尤为突出。
班级活动的开展,一方面要重视活动内容活动质量,另一方面要让班级成员有一种主人翁的意识,而绝不仅仅是一名听众。
这就需要辅导员和班委能发现班级中的各种人才,并善于把他们的才华发掘出来。
比如,有的学生在乐器演奏方面很有天赋,那我们就可以举办一个小型的音乐会,让有这方面才华的学生参与并展示自己,甚至可以向学校大艺团推荐。
就是给予每一个学生展示他们才化的平台。
3. 加大对我校心理咨询处的宣传,充分发挥心理健康协会的作用一些心理问题是需要专业的老师给予指导和帮助的。
校方也提供了心理咨询处,并配备了专业心理老师。
同时,各二级学院也有设有心协,为学生给予帮助。
但就我们所调查的结果来看,只有26%的学生在遇到心理问题时愿意去咨询和解决,大多数的学生并不认为这是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因此,给予学生在心理咨询正确的引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很有必要的。
三.修正完善评价体系,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学习成绩是当代高校对大学生整体评价的一个主要标准,成绩的好坏往往决定着学生的推先、评优、入党一系列相关事项。
许多学生大一大二低年级时因为贪玩或一时疏忽导致学习成绩不佳,影响了评优入党等一系列事项,往往容易产生消极颓废的情绪,常常一蹶不振。
评价标准在单一化的特点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都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尽管学习是学生首要完成的任务,但从客观现实来讲,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状态与十年前相比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追求潮流、彰显个性、渴望被肯定是他们的鲜明特征。
单一的评价体制已无法给予大学生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认同感的缺失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也是造成他们缺乏归属感的一个原因。
修改完善评价体系,并不是说一味迁就大学生的喜好而不顾基本原则。
我们是希望在主流思想积极、正确的前提下,对那些有特殊才华的学生给予肯定和鼓励。
例如,对那些因为做科研而耽误了正常课程学习的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方案或成绩评价。
虽然学校有奖励学分等相关政策来鼓励引导学生多样化的成才之路,但现行的政策措施明显存在着奖励力度不足、办理手续繁琐等弊端,没有起到很好的效果。
如何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是一个值得我们去深入探讨和不断实践修正的过程。
一所大学应尽可能的展现出她兼容并包的一面,而不是崇尚成绩导向论,给人才一个可以尽情发挥才能的舞台,全面提升学校的内涵与魅力,吸引更多的优秀学子去建设她。
结论:归属感是一个人的心灵寄托与动力源泉,归属感缺失会在很大程度上对学生的成长成才造成阻碍。
如何让南审学子有家一般的感觉,对母校产生由衷的热爱与自豪,在其中发现自我价值并不断让心智成熟,这正是我们今天提案的意义所在。
希望学校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增强广大同学校园归属感,使其更好地回馈母校,为将我校建设有世界影响力的特色名校增砖添瓦。
关于我校学生自身校园归属感情况的调查问卷为了进一步了解大学生对我校的归属感,我们组织了这次归属感调查。
请你在紧张的学习之余给我们提供宝贵的信息与意见,祝你在期末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谢谢!1.性别:A.男B.女2.所在年级:A.大一B.大二C.大三D.大四3.是否为独生子女:A.是 B. 不是4困难时,我能够得到同学们的关心和帮助A.非常不符合B.比较不符合C.难以确定D.比较符合E.非常符合5.我喜欢并乐意参加班级和学院组织的活动A.非常不符合B.比较不符合C.难以确定D.比较符合E.非常符合6.我为自己能成为这个学校的一员而感到高兴A.非常不符合B.比较不符合C.难以确定D.比较符合E.非常符合7.当心情不愉快时候,我会积极地找他人倾诉或者求助于学校的心理咨询机构A.非常不符合B.比较不符合C.难以确定D.比较符合E.非常符合8.我觉得在学校有归属感,自己是学校的一份子A.非常不符合B.比较不符合C.难以确定D.比较符合E.非常符合9.在学校里,有我能向其寻求帮助的人A.非常不符合B.比较不符合C.难以确定D.比较符合E.非常符合10.我希望可以通过自己的方式为学校多做一些贡献A.非常不符合B.比较不符合C.难以确定D.比较符合E.非常符合11.我觉得学校的心理健康课很有效果,我收获很大A.非常不符合B.比较不符合C.难以确定D.比较符合E.非常符合12.您对宿舍基础设施的改进有什么好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