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素市场的需求和供给分析(1)
市场供需平衡分析
市场供需平衡分析市场供需平衡是指在市场交易中,供给和需求两个要素之间达到一种平衡状态,以实现市场的稳定和发展。
本文将对市场供需平衡的概念、原因以及影响进行分析,并讨论一些应对策略。
一、市场供需平衡的概念市场供需平衡是指市场上的商品或服务的供给量和需求量之间相互匹配,没有过剩也没有短缺的状态。
当供给量等于需求量时,市场将达到供需平衡。
市场供需平衡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市场发生变化时,供需关系也会相应地发生变化。
二、市场供需平衡的原因1. 供给方面的原因:供给受制于生产能力、原材料成本、技术水平等因素。
当供给量不足时,可能是因为生产能力不足、原材料供应不足或生产成本增加等原因导致。
2. 需求方面的原因:需求受制于人口、收入水平、市场心理等因素。
当需求量不足时,可能是因为人口减少、收入下降或市场对某种商品的偏好发生变化等原因导致。
三、市场供需平衡的影响供需平衡对市场有着重要的影响,以下是几个主要方面的影响:1. 价格稳定:当供需平衡时,市场价格趋于稳定。
供不应求时价格上涨,需求不足时价格下降。
只有在供需平衡时,市场价格才能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
2. 充分利用资源:供需平衡能够保证资源的充分利用。
当供给量大于需求量时,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当供给量小于需求量时,资源将被浪费。
只有在供需平衡时,资源才能得到有效的配置和利用。
3. 市场竞争:供需平衡的存在促使市场中的企业之间进行积极的竞争,以满足不断变化的需求。
供需失衡时,市场中可能会出现垄断或者混乱竞争的情况,不利于市场的长期稳定和发展。
四、应对市场供需失衡的策略当市场供需失衡出现时,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调整,以实现供需平衡。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策略:1. 调整生产和供给:当供给过剩时,供应方可以通过减少产量或者调整产品结构来调整供给;当供给不足时,供应方可以增加产量或者改善生产技术,以满足市场需求。
2. 刺激或调整需求:当需求不足时,可以通过减少价格、加大宣传力度或者改善产品品质,以刺激市场需求;当需求过剩时,需求方可以通过推迟购买或者调整购买计划,以调整市场供需关系。
需求与供给的关系分析
需求与供给的关系分析需求和供给是经济活动中两个重要的概念,它们相互作用并决定了市场上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和数量。
需求代表着消费者对商品或服务的购买意愿和能力,而供给则代表着生产者愿意提供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本文将对需求与供给的关系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对市场经济的影响。
1. 需求的形成需求的形成是以消费者的个人需求为基础,通过市场机制的调节而形成的总需求。
消费者的需求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个人收入水平、个人偏好、市场价格等。
当价格上涨时,消费者对商品或服务的需求量通常会下降,因为价格上涨使得购买商品或服务的成本增加,从而减少了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和能力。
相反,当价格下降时,消费者的需求量通常会增加,因为价格下降使得购买商品或服务的成本降低,从而增加了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和能力。
2. 供给的形成供给的形成是以生产者的个人供给为基础,通过市场机制的调节而形成的总供给。
生产者的供给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生产成本、技术进步、生产能力等。
当生产成本上升时,生产者愿意提供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通常会减少,因为生产成本上升使得生产商品或服务的成本增加,从而减少了生产者的供给意愿和能力。
相反,当生产成本下降时,生产者愿意提供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通常会增加,因为生产成本下降使得生产商品或服务的成本降低,从而增加了生产者的供给意愿和能力。
3. 需求与供给的均衡需求和供给的均衡是市场经济中的重要概念,它指的是在市场中需求量和供给量相等的状态。
当市场需求量大于供给量时,需求超过供给会导致商品或服务的短缺,价格通常会上升。
这时,市场上的生产者会受到价格上涨的刺激,增加生产数量,以满足更高的需求。
相反,当市场需求量小于供给量时,供给超过需求会导致商品或服务的过剩,价格通常会下降。
这时,市场上的生产者会受到价格下降的刺激,减少生产数量,以适应较低的需求。
4. 需求与供给对价格和数量的影响需求和供给的相对变化会对市场价格和数量产生影响。
当需求增加而供给不变时,市场价格通常会上涨,而数量也会增加。
供给和需求的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介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房地产市场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供给与需求作为市场经济中的核心要素,对房地产市场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以我国某一线城市为例,分析房地产市场中的供给与需求关系,探讨供需矛盾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
二、案例分析1. 供给分析(1)土地供应近年来,我国某一线城市加大了土地供应力度,通过公开招标、挂牌等方式,增加了土地供应量。
然而,在土地供应过程中,部分优质地块被少数大型开发商垄断,导致中小型开发商难以进入市场,加剧了市场竞争的不公平性。
(2)新建住宅供应某一线城市新建住宅供应量逐年增加,但增速逐渐放缓。
一方面,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流入量持续增加,对住房需求保持旺盛;另一方面,政府为遏制房价过快上涨,出台了一系列调控政策,如限购、限贷等,导致部分购房者持币观望,影响了新建住宅的销售。
(3)存量房供应某一线城市存量房市场活跃,二手房交易量逐年上升。
一方面,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对存量房的需求不断增长;另一方面,部分购房者因限购政策无法购买新房,转而选择购买存量房。
2. 需求分析(1)人口流入某一线城市作为我国的经济中心,吸引了大量人口流入。
这些人口对住房的需求量大,尤其是年轻人和白领阶层,他们对住房的品质、地段、配套设施等方面要求较高。
(2)政策因素政府为稳定房地产市场,出台了一系列调控政策。
如限购、限贷、限售等,这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购房需求,但同时也加剧了供需矛盾。
(3)投资需求部分购房者将购房视为一种投资手段,尤其是对于一线城市,他们认为房价具有上涨潜力,因此愿意承担较高的购房成本。
三、供需矛盾及影响1. 供需矛盾某一线城市房地产市场存在供需矛盾,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土地供应不足,导致新建住宅供应量有限;(2)存量房市场供需矛盾突出,部分区域房价过高,导致购房者难以承受;(3)政策调控导致购房需求波动较大。
2. 影响及应对措施(1)影响供需矛盾对某一线城市房地产市场产生以下影响:①房价波动较大,不利于市场稳定;②购房者购房压力增大,生活质量受到影响;③开发商经营风险加大,可能导致市场恶性竞争。
西方经济学 第六章 要素市场
市场要素价格的决定
三、要素市场的均衡 (三)非完全竞争条件下要素价格的决定 1.垄断厂商对要素的需求 按照MR=MC的原则: 由于垄断厂商的MR<P,垄断厂商边际收益为MRP<VMP
垄断厂商要素市场的需求曲线
三、要素市场的均衡
(三)非完全竞争条件下要素价格的决定 2.要素市场的垄断
此时,只存在一个要素需求者,垄断厂商面临的要素供给曲线就是要 素市场的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厂商“控制”要素价格,增加购 买,要素价格上升,减少购买,要素价格下降。则边际成本不等以平 均成本,边际成本变化大于平均成本。
二、地租的决定 地租是土地或其他资源使用者支付给这类生产要素所有者的 代价。 土地价格取决于对土地的需求。
对土地的需求增加,
地租有不断上升的趋势
R R3
R2 R1 O
S E3 E2
E1 N0 D2 D1 D3
Qபைடு நூலகம்
三、地租的决定 级差地租:不同地理位置导致的土地生产率差异产生了级差 地租。 古典政治经济学创始人配第,最先提出级差地租。他看到某 军队所需的谷物,有的是从远离 40 英里的产地运来,有的 是从距离1英里的产地运来,后者因少付39英里的运输费用, 便可使谷物生产者获得高于其自然价格的收入,于是他从 土地位置的差别上提出了级差地租的概念。 斯密又从土地肥沃程度的不同,论述了级差地租产生的自然 条件。安德森在 1777 年出版的《谷物法本质的研究:关于 为苏格兰提出的新谷物法案》中论述了级差地租理论的基 本特征,成为级差地租理论的真正创始人。
三、经济租金 (四)寻租 个人或利益集团利用各种合法或非法的手段,占得这种由于 行政管制或垄断而产生的经济租金的特权,这种超额收入 被称为“租金”(rent),谋求这种权力以获得资金的活动, 被称作“寻租活动”,俗称“寻租”。 寻租的特点:1.间接造成经济资源配置的扭曲,阻止了更有 效的生产方式的实施。直接浪费了经济资源,精力和金钱 去游说,对寻租者来说可能更有效率,但对社会来说没有 效率而言。2.导致其他层次的寻租活动或“避租”活动。为 了对付寻租者的游说与贿赂,需要成本反击。3.寻租活动有 合法与非法之分。企业向政府争取优惠待遇,属于合法的 寻租活动。行贿和走私就属于非法的寻租活动。
第十章 新新 生产要素市场理论
W
W1 W2
MRP=MR MP=D
O L1 L2 L 卖方垄断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
17
2、买方垄断对生产要素的需求 买方垄断厂商:是指厂商在要素市场上 (作为要素的买方)是垄断者,但在产 品市场上(作为产品的卖方)是完全竞 争者。
对要素的使用原则:
VMP=MFCW(L)
18
注:买方垄断生产者的要素需求曲线不存在。 因为对同一个要素价格W0 有两个不同的要素需 求量L0和L1
L0
L2
L
35
工会影响工资的限制条件:
从劳动需求角度看,受到以下三种因素 的影响:
产品的需求弹性。弹性小,增加工资容易。 劳动在成本中占的比例。比例小,增加工资容易。 劳动的可替代性。不易替代,增加工资容易。
从劳动供给看,受到以下三种因素的影 响:
工会控制工人的多少。控制的多,增加工资容易。 工人的流动性大小。流动性小,增加工资容易。 工会基金的多少。基金多,增加工资容易。 36
39
2、利率(i)的决定
取决于对资本的需求与供给。资本的需求
决定于资本的边际生产力;供给主要取决于让 渡资本的机会成本及风险成本。 i
D
E i0
资本需求曲线D(投资) 与供给曲线S(储蓄) 相交于E,决定了 利息率水平为i0, 资本量为K0。
S
O
K0
40
K
(三)地租理论
1、土地特点: 2、地租(R)的决定 3、地租的发展趋势 4、经济租与准地租
8
边际生产力的表示方法: (1)边际物质产品(简称为MPP或 MP): 在 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一单位生产要 素的投入所增加的产量。 (2)边际收益产品(Marginal revenue product,MRP):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增加一单位生产要素的投入所增加的收益。 MRP=MPPMR 显然,MRP的变化取决于MPP和MR的变化。
要素市场的需求和供给分析
配置的措施。
国外要素市场的经验借鉴与发展建议
发达国家要素市场
借鉴发达国家要素市场的经验,如美国、日本等,总结 其发展规律和特点。
发展中国家要素市场
关注发展中国家要素市场的发展,如印度、巴西等,总 结其发展经验和不足。
对中国要素市场发展的建议
结合中国实际情况,提出借鉴国外经验、促进中国要素 市场发展的建议。
劳动力市场政策
政府的劳动力市场政策可能影响 劳动力需求,例如最低工资法、 就业保护法等可能影响雇主对劳 动力的需求。
02
要素市场供给分析
要素生产者的供给分析
要素生产者的生产能力
不同的要素生产者拥有不同的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这直接影响了他们可以提供的要素数量和质量。
要素生产者的利润水平
要素生产者的利润水平是他们提供要素的内在动力,利润越高,要素生产者越愿意提供更多的要素。
寡头市场
寡头市场是少数几家大型企业控制了市场供给, 它们之间既存在竞争又存在合作,市场价格通常 由寡头企业之间的博弈决定。
垄断市场
在垄断市场中,一个或几个大型企业控制了市场 供给,它们能够影响市场价格,并通过控制产量 来获取最大利润。
竞争性垄断市场
这种市场形态同时具有垄断和竞争的特点,其中 一些企业在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但其他小型企 业也在不断进入市场并参与竞争。
要素流动性
评估不同国家或地区要素市场的流动性,包括资本、劳动力等生产 要素的跨地区流动。
中国要素市场的特殊问题与对策
01
劳动力市场
分析中国劳动力市场的特点,如人口结构、就业压力等,提出相应的
对策建议。
02
资本市场
评估中国资本市场的现状和问题,如融资结构、市场监管等,提出优
《微观经济学》第六章要素市场
在垄断者优先选择的劳动力投入L1处,市场 上流行的工资是W1。但就要素需求的这个水平 来说,厂商愿意支付数量等于MRP0的工资W1: 这是雇佣最后一个工人可能给企业提供的额外收 入量。在L1处,买方垄断者支付给工人的工资低 于他们对于企业之所“值”。在缺乏有效竞争的 情况下,买方垄断者可能会一直这样做。
工资下降时劳动力需求的变化
(二)两种要素的情况:替代效应和规模效应的作用
1.替代效应
资本
价格
MC1
MC2
A K1
C
P
K3
Q2
K2
B
Q1
L1
L2
L3
劳动时数
Q1
Q2
产量
(a)等产量图
(b)产量决策
劳动力价格下降的替代效应与规模效应
替代效应是指当生产要素价格变动时,一种要素替代另一种要 素而产量保持不变的情形。
资本
W
A K1
C
K3 Q2
K2
B
Q1
L1
L2
L3
劳动时数
W1
A
C
W2
L1
L3
L
长期劳动需求曲线的推导
四、买方垄断要素市场
(一)买方垄断者的投入决策
1、买方垄断厂商
指厂商在要素市场上是垄断者,因 此,它面临的供给曲线就是整个市场供 给曲线,即随着雇用量的增加要素价格 将上升。
2、边际要素成本随雇用价格的上 升而增加并且高于雇用最后单位要素价 格的原因
(二)相互依存关系
在生产要素需求的相互依存关系中,既有互补关系,又 有替代关系。
马工程-西方经济学-第6章-生产要素市场和收入分配(1)
微观经济学的市场循环流动 模型
产品市场 产品的价格决定
生产者的产品 供给
生产行 为
$
要素的价格决定 要素市场
企业:
生产出售商 品劳务,购 买生产要素
生产者的要素 需求
劳动,土地, 资本,管理
在前面的产品市场分析中:
(1)在推导需求曲线时,假定消费者 的收入是既定的,但没说明收入水平是如何 决定的;
W
W2
W1 W0 O
S C
B A
L-H0 L-H1 L-H2 L
第六章 生产要素市场和收入分配
第三节 劳动和工资
一、劳动供给和闲暇需求 二、劳动供给均衡 三、劳动供给曲线 四、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五、劳动市场的供求均衡和工资的决定
一、劳动供给和闲暇需求
• 假定
– 消费者每天必须睡眠8小时。 这样, 消费者可以自由支配 的时间资源每天就不能超过16小时。
要素价格构成厂商成本,也构成要素所有者 收入,涉及到国民收入在要素所有者之间的 分配问题。
生产要素的需求
• 对企业来说,对生产要素的需求取决于企 业利润最大化的条件“边际收益=边际成本 ”
• 边际收益 • 由厂商收益函数R=R(Q)和生产函数Q=Q(L),得
收益对要素使用量L的复合函数:R=R[Q(L)] • 由复合函数求导法则,有要素的边际收益:
劳动价格下降: 所有厂商都会增加劳动使用,产品市场供给曲线右移,
产量增加,产品价格降。 导致VMP曲线移动,从而厂商要素需求曲线也变动。
劳动价格上升: 所有厂商都会减少使用量,产品市场供给曲线会左移,
产品价格升。 VMP曲线移动,要素的需求曲线跟着移动。
• 完全竞争市场的要素需求曲线:
第2章供给需求分析
❖ 供给函数:
❖ Q=f(P, Pm, Pc, T, I, ,E,M…)
❖ 其中,Q为某商品的供给量;
❖
P为该商品的价格;
❖
Pm为该商品生产要素的价格;
❖
Pc为该商品的技术和管理水平;
❖
T为厂商对该商品未来价格的预期;
❖
I为生产中可相互替代的产品的价格;
❖
E为政府的税收和产业政策;
❖
M为该商品的市场饱和程度。
❖ 供给表:它是一张某种商品的价格与对应的 供给量之间关系的数字序列表。
价格 10 8 6 4 2
供给 100 80 60 40 20 量
❖ 供给曲线:反映价格与供给量之间的关系,可 记为: Qs=f(P)
四、供给规律(法则)
❖ 对绝大多数商品而言,在 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某种商品的供给量与其价 格之间呈同方向变动关系。 P
❖
Pm为该商品替代品的价格;
❖
Pc为该商品互补品的价格;
❖
T为消费者的偏好;
❖
I为消费者的收入;
❖
E为消费者对该商品未来价格的预期;
❖
A为广告费;
❖
M为该商品的市场饱和程度。
2.需求曲线
❖ 简化的需求函数是一个
一元函数,它在平面坐
P
标上的轨迹称为需求曲
线。用D表示,每个点
的坐标代表价格与需求
D
量之间的一组对应关系
❖ 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一定条件下, 消费者有欲望购买并且有能力购买的商品或 服务的数量。在这里需要指出,需求不是指 消费者实际购买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数量,也 不是消费者想购买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而是消费者不但要有购买欲望,而且还要有 支付能力的购买量。
市场供求分析1
一、单项选择题1、在得出某种商品的需求曲线时,下列因素除哪一种外均保持常数()。
A.个人收入B.其它商品价格C.个人偏好D.所考虑商品的价格2、保持其它因素不变,某商品价格下降将导致()。
A.需求增加B.需求减少C.需求量增加D.需求量减少3、消费者预期某商品未来价格上涨,则对该商品的当前需求会()。
A.减少B.增加C.不变D.上述情况都有可能4、商品X、Y是替代品,如果X的价格下降将导致()。
A.X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B.X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C.Y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D.Y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5、需求不变供给变动会导致()。
A.均衡价格和均衡交易量按相同方向变动B.均衡价格按相反方向变动,均衡交易量按相同方向变动C.均衡价格按相同方向变动,均衡交易量按相反方向变动D.均衡价格的变动要视供求双方增减的程度的大小而定6、供给的变动是指()。
A.非价格因素发生变化而导致供给曲线的位移B.供给量的变动C.价格变化引起供给曲线上点的移动D.价格水平的变动7、供给曲线是一条()。
A.水平线B.向左下方倾斜的曲线C.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D.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8、如果供给不变,需求增加()。
A.均衡价格和交易量都会提高B.均衡价格和交易量都会下降C.均衡价格会提高,交易量会下降;D.均衡价格会下降,交易量会提高9、构成市场的两个基本因素是()。
A.竞争与协作B.供求和价格C.国家和企业D.需求和供给10、政府规定最高限价会导致()。
A.过分旺盛的需求得到遏制B.供给不足现象消失C. 供过于求现象D.供不应求现象11、D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本身价格的下降会引起()。
A.需求量减少B.需求量增加C.供给量不变D.供给量增加12、下列物品可视为互补品的是()A.苹果与梨B.弓与箭C.牛肉和猪肉D.羽毛球与乒乓球13、引起商品供给量在原有供给曲线上点的变动是由于()。
A.生产技术水平的变化B.政府政策的变化C.生产成本的变化D.商品本身价格的变化14、引起桔子需求减少导致需求曲线左移的是()。
要素市场的需求和供给分析
要素市场的需求和供给分析要素市场是指劳动力市场、土地市场和资本市场的总称,是指供给和需求要素相互作用的市场。
需求和供给是要素市场中最基本的两个概念。
需求是指企业和个人对要素的需求量,供给是指企业和个人对要素的供给量。
在要素市场中,需求和供给的关系决定了要素的价格和数量。
劳动力市场是指雇主和劳动者之间的市场。
劳动力的需求量取决于企业的生产力和劳动力的边际效用,劳动力的供给量取决于劳动者的个人偏好和工资水平。
当劳动力需求量大于供给量时,劳动力市场出现劳动力短缺,导致工资水平上升;当劳动力供给量大于需求量时,劳动力市场出现劳动力过剩,导致工资水平下降。
土地市场是指土地资源的市场。
土地的需求量取决于企业对土地的利用价值和土地的边际效用,土地的供给量取决于土地的拥有者的个人偏好和土地的利用价值。
当土地需求量大于供给量时,土地市场出现土地短缺,导致土地价格上升;当土地供给量大于需求量时,土地市场出现土地过剩,导致土地价格下降。
资本市场是指资本资源的市场。
资本的需求量取决于企业的投资需求和资本的边际效用,资本的供给量取决于资本的拥有者的个人偏好和资本的利用价值。
当资本需求量大于供给量时,资本市场出现资本短缺,导致资本利率上升;当资本供给量大于需求量时,资本市场出现资本过剩,导致资本利率下降。
在要素市场中,需求和供给的变化会影响要素的价格和数量。
当需求增加或供给减少时,要素的价格上涨,数量减少;当需求减少或供给增加时,要素的价格下降,数量增加。
要素市场的平衡发生在需求和供给达到均衡的点上,此时要素的价格和数量稳定。
总之,要素市场的需求和供给分析是了解要素市场运作规律的重要手段。
通过分析需求和供给的变化,可以预测要素价格的走势以及市场的供需平衡情况,为决策者提供参考。
劳动力市场是要素市场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的变化对整个经济产生重大影响。
劳动力需求主要来自企业,而劳动力供给则来自劳动者。
在劳动力市场中,需求和供给的变化会导致工资水平的波动,进而影响到生产效率和社会福利。
管理经济学-4供给、供需分析
车 票 上 升
新均衡 如果不涨价,供 小于求
1
公车乘客增加
原均衡
0
100
乘客数量(万)
禽流感:供给和需求的移动
鸡蛋价格(元)
专家宣传,使鸡 蛋需求增加 新均衡 价 格 上 升 3 鸡瘟使一些鸡场 倒闭,减少供给 2 都是这样吗?
原均衡
销量增加
0
10 12
鸡蛋数量(Q)
禽流感的另一种结果:
鸡蛋价格(元)
案例分析:棉花掺假
•
从80年代末期开始,中国出现了 棉花掺假现象,到90年代初期呈现 出无花不假的地步。经过政府的打 击,90年中后期以来棉花掺假现象 又十分猖獗,甚至进入进入新世纪 后还偶有发生。
问题:
• 为什么棉花掺假屡禁不绝? • 是政府打击不力,还是地方保护主义作 怪? • 或是这种现象根本不能用打击办法来解 决?
例子:
我国目前的电解铝行业,如果投资20亿元建一个工厂, 按每吨产能7000元建造费计算,设计产能可达20万吨, 余6亿元作流动资金,再代入银行资金补充,可以形 成如下的每吨供给成本: •目前市价每吨电 • 原料氧化铝2吨9400元, 解铝16000元 • 燃料动力4630元, • 折旧提取970元, • 人工费用100元, • 营销销售税收800元-------------供给成本共计15900元
1、供求规律的理解:
• 供求规律发挥作用的过程是市场机 制运行的基本表现 • 描述了一种稳定状态,卖者与买者 根据价格的引导自动走向均衡 • 实际价格当然并不总是处于均衡点。 这时供给与需求不再相等,存在超 额供给或超额需求的非均衡状态, 供求关系会进行调节。
2、如何“自动走向均衡”
见后图示:
市场价格高于均衡价格时:
经济学概论(第七章生产要素市场)
1、劳动需求的移动 2、劳动供给的移动
四、工资的差异 1、补偿性差别 ❖ 不愉快的或有危险的工作条件 ❖ 高度紧张的体力或脑力劳动 ❖ 就业不稳定的工种 ❖ 失败的风险 ❖ 特殊的社会影响和贡献
2、能力的差异 3、不完全竞争 ❖ 就业准入制度 ❖ 各种就业歧视性措施 4、工会对工资的影响 ❖ 增加对劳动的需求 ❖ 减少劳动的供给 ❖ 实行最低工资法
一、生产要素的需求 1、生产要素需求的性质 ❖ 生产要素的需求是一种派生需求或引致需求。 ❖ 生产要素的需求是一种联合需求。 ❖ 生产要素市场上供求主体有别于产品市场上的供求主体。
4、不完全竞争产品市场中的生产要素的需求 VMP -MRP=(MP×P)-(MP×MR)=MP(P-MR) 二、生产要素的供给 三、生产要素的均衡
二、土地市场
1、土地的含义与特征 ❖ 经济学上的土地,泛指生产中使用的一切资源,自然资源是大自然赋予的、
不由人生产出来的生产要素,可以分为两类。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 ❖ 土地对任何生产经营活动都是最基本的生产要素。它的特点被描述为原始的
和不可毁灭的。
2、土地市场的均衡
三、生产要素之间的联系 四、利润的决定 ❖ 会计利润 ❖ 经济利润 ❖ 正常利润
第三节 资本市场和土地市场
一、资本市场 1、资本的特征 ❖ 资本包括实物资本和金融资本 ❖ 资本具有三个独特的特点
第一,它的数量是可以改变的 第二,它之所以被生产出来,其目的是为了以此而获得更多的商品和劳务。 第三,它是作为投入要素。
2、利息的形成原因 ❖ 货币使用的时间偏好 ❖ 迂回理解生产要素需求的性质。 2、掌握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 3、了解影响劳动需求和供给的因素。 4、解释劳动供给曲线向后弯曲的原因。 5、解释工资的差异。
微观经济学第九章要素市场
工资的变动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经济发展水平、通货膨胀率、行业特点、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等。
工资的决定与变动
05
资本市场
定义
资本市场是长期金融市场,主要进行长期证券交易,如股票、债券等。
要点一
要点二
特点
资本市场涉及大额资金交易,期限长,风险较高,但回报也相对较高。
资本市场的定义与特点
VS
要素市场:又称生产要素市场,是生产者购买生产要素、消费者购买最终产品以及生产者和消费者进行交换的场所。
要素市场的定义
竞争性
要素市场上的竞争主要体现在生产者之间的竞争,他们通过提供高薪、良好的工作环境等条件吸引所需的劳动力、资本和技术等生产要素。
垄断性
某些生产要素在市场上可能存在垄断现象,如专利、品牌等,这些要素的供给者数量有限,价格和供给量可能受到垄断力量的影响。
要素价格对产出结构的影响
不同要素的价格变动可能导致企业调整生产结构,进而影响产出结构。例如,当某种原材料价格上涨时,企业可能会寻找替代品或调整产品结构,从而影响最终产出。
要素市场价格与产出的关系
04
劳动市场
劳动市场的定义与特点
劳动市场的定义
劳动市场是劳动力进行交换的场所,也是劳动力资源配置的机制。
政府政策
政府可以通过税收、补贴等政策手段影响生产要素的供求关系,进而影响市场均衡。
03
要素市场的价格决定
要素市场价格的决定因素
供求关系:在要素市场中,供给和需求关系同样起着决定性作用。当要素市场上某种要素的供给大于需求时,该要素的价格会下降;反之,当供给小于需求时,价格则会上升。
在短期内,要素市场价格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季节性需求变化、突发事件等,可能导致要素市场价格的短期波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要素供给问题
对于消费者而言,要素供给的特点是:消费者拥 有的要素数量(简称为资源)在一定时间内总是 既定不变的。这样,消费者只能将其拥有的全部 既定资源的一部分作为生产要素来提供给市场, 剩下的部分可成为“保留自用”的资源。
16 14 12 10 8 6 4 2
完全竞争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
W
20 18
16 14 12 10
8
6
4
2
VMP=d
O 1 2 3 4 5 6 7 8 9 10
L
要素需求曲线等于边际产品价值曲线 的“潜在假定”
1. 要素的边际产品价值不受要素价格 变化的影响;
2. 产品价格不受要素价格变化的影响
2. 生产要素的需求是一种联合的需求——共同性。 联合需求(joint demand),是指生产某种
产品需要多种生产要素相互配合、综合作用。
要素的需求和产品供给
生产函数说明要素的需求和产品供给之间的关系: Q=Q(L)
L为企业使用的要素数量,Q为使用要素L所生产的产 品数量。
通过生产函数,企业关于使用要素的决策和关于生产 产量的决策就像是一枚硬币的两面:一旦企业决定了 购买多少要素,它也就同时决定了应当生产多少产 量 ;同样,一旦企业决定了生产多少产量,它也就 同时决定了应当购买多少要素。
联合国规定:基尼系数低于0.2表示收入绝对 平均;0.2-0.3表示比较平均;0.3-0.4表示 相对合理;0.4-0.5表示收入差距较大;0.5 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
55
1
2
2
厂商的边际产品和边际产品价值
25 20 15 10
5 0
0
MP VMP
5
10
15
生产要素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着一 种生产要素的增加,其边际收益是 递减的。
因此,生产要素边际收益曲线是一 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使用要素的边际成本——要素价格
使用要素的边际成本是指增加使用一个单位的生 产要素时所增加的成本。
3、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
要素市场和产品市场都是完全竞争,则边际产品价值等于 工资率: VMP W
要素市场是完全竞争,产品市场是垄断,则边际收益产品 等于工资率: MRP MP MR W
要素市场是垄断,产品市场是完全竞争,则边际产品价值
等于边际要素成本:
VMP MFC dTC W (L) L dW (L)
三、生产要素的供给
1. 生产要素的供给 2. 劳动供给曲线和工资率的决定 3. 土地的供给曲线和地租的决定
一、生产要素的供给
1. 要素的供给者 2. 要素供给问题 3. 要素供给原则
4. 无差异曲线分析
5. 要素供给曲线
1、要素的供给者
生产者生产许多将要再次投入生产过程的“中 间产品”或“中间生产要素”,因而是中间要素 的所有者——生产者供给要素的原则:利润最 大化;
2. 利润:π=TR-TC 其中,1)总收入TR=Q×P Q=-0.01L3 +1.25L2 +52L =7700; P=2 所以,TR=Q×P=15400 2)总成本TC=TVC+TFC 可变成本TVC=L×W=100×4=400 固定成本TFC=10000 所以,TC=TVC+TFC=10400 利润π=TR-TC=15400-10400=5000
2、完全竞争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
完全竞争厂商要求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都是 完全竞争的。
完全竞争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 使用要素的边际收益=使用要素的边际成本
使用要素的边际收益——边际产品价值
VMP(L) dTR(L) d[P Q(L)]
dL
dL
P dQ(L) dL
P MP(L)
dY W MU l
dl
MUY
5、要素供给曲线
Y K3 K2 K1
Y O
PEP G3
G2 G1
l3 l2 l1 价格扩展线
w
w3 w2 U3 w1 U2 U1 E l L
C B A
L l1 L l2 L l3 L 要素供给曲线
2、劳动供给曲线和工资率的决定
1. 劳动和闲暇 2. 劳动的供给曲线 3. 劳动市场的均衡—工资率的决定
收入 分组
占人口% 比重 累计
最低
20 20
20 40
20 60
最高
20 80 20 100
巴西
占收入% 累计%
2.0
2.0
5.0
7.0
9.4
16.4
17.0 33.4
66.6
100
斯里兰卡
占收入% 累计%
7.5
7.5
11.7 19.2
15.7 34.9
21.7 56.6
43.4 100
巴西和斯里兰卡的洛仑兹曲线
L0
L
劳动供给曲线位置变化的原因
1. 非劳动收入即财富 2. 社会习俗 3. 人口
3、土地的供给曲线和地租的决定
经济学上的土地,泛指一切自然资源,其 特点被描述为“原始的和不可毁灭的”。 因此,土地的“自然供给”是固定不变的, 它不会随着土地价格的变化而变化。
土地、土地供给和土地价格
生产服务源泉和生产服务本身。土地是生产服务的源 泉,生产服务本身则是用“公顷-年”(即使用1公顷 土地1年)之类的单位来衡量的。
定的,因此土地的供给量为既定
的土地拥有量—不论土地价格R
O
为多少。
Q
Q
地租的决定
R S
R0
D
O Q
Q
租金、准租金和经济租金
租金:供给数量固定不变的生产要素的服务价 格。
准租金:对供给量暂时固定生产要素的支付。 经济租金:指要素收入的一部分,如果从该要
素的全部收入中减去这一部分不会影响要素的 供给。
四、洛伦茨曲线与基尼系数
洛伦茨曲线:反映收入和财富拥有平均化程度的曲线。
人口累积 0% 20% 40% 60% 80% 100%
收入累积 0% 3% 7.5% 19% 49% 100%
M(%) 100
L
80
60
40
D
A
20
B
O
20 40 60 80
H(%) 100
巴西和斯里兰卡的收入比配资料
J·B·克拉克认为:在其他条件不变和边际生产力递减的前提 下,一种生产要素的价格取决于其边际生产力。
对克拉克理论的改进:生产要素的价格由其需求和供给两方 面共同决定。边际生产力只是决定要素需求的一个方面。只 有当使用要素的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边际生产力)相等时, 厂商才在要素使用上达到利润最大化。
因此,要素供给问题可以看成是:消费者在一定 的要素价格下,将其全部既定资源在“要素供给” 和“保留自用”两种用途上进行分配以获得最大 效用。
3、要素供给原则
效用最大化条件:作为“要素供给”的资源的边际效 用与作为“保留自用”的资源的边际效用相等。
要素供给(L)的边际效用:
U dU dU dY dU W L dL dY dL dY
其中,MP(L)被称为边际产品,也称边际生产力。
举例:厂商的边际产品和边际产品价值
生产要素L 产量Q 边际产品MP(L) 产品价格P 边际产品价值VMP=P×MP(L)
1
10
10
2
20
2
19
9
2
18
3
27
8
2
16
4
34
7
2145源自406212
6
45
5
2
10
7
49
4
2
8
8
52
3
2
6
9
54
2
2
4
10
1、劳动和闲暇
消费者将其既定的时间资源分为两个部分:劳动供给 和闲暇时间。
劳动供给问题可以看成是消费者决定其固有的时间资 源中闲暇H所占的部分,即如何决定其全部资源在闲 暇和劳动供给者两种用途上的分配。
消费者选择一部分时间作为闲暇来享受,直接增加了 效用;选择其余时间作为劳动供给带来收入,通过将 收入用于消费来增加消费者的效用。
某厂商以劳动作为唯一的可变要素, 其生产函数为Q=-0.01L3+1.25L2+52L, 已知产品市场与生产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 的,且产品价格为2元,工资率为4元。试问:
(1)厂商使用的劳动量是多少? (2)如果固定成本为10000元,厂商的 利润是多少?
答案
1. 厂商需要的劳动量条件:VMP=W 其中,1)VMP=MPL×P MPL =-0.03L2+2.5L+52 P=2 所以,VMP=-0.06L2+5L+104 2)w=4 得出:-0.06L2+5L+104=4 L=100
在完全竞争的生产要素市场,任何个人无法影响 生产要素的价格,因此,个别厂商面临的生产要 素的供给曲线是一条水平线。此时要素的边际成 本就是该生产要素的价格W。
使用要素的边际成本
W W0
O
L
完全竞争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
完全竞争厂商确定生产要素使用量的利润最大 化原则为: VMP = W
例题
保留自用(l)的边际效用(为直接效用):
U dU l dl
要素供给原则: dU dU dU W
dl dL dY Y W l W L
4、无差异曲线分析
Y W L Y K
Y*
非要素收入 Y O
G* l*
U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