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内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

合集下载

上海中考课内文言文重点句子整理

上海中考课内文言文重点句子整理

上海中考课内文言文重点句子整理上海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翻译重点句子整理《为学》1、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译:一个人立志求学,难道还不如四川西部边境的那个穷和尚吗?2、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译:多年来我想雇一条船顺流而下,尚且(还)没能做到。

3、子何恃而往?译:你凭什么去呢?4、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译:贫穷的和尚从南海回来了,把自己的情况告诉了富有的和尚。

《橘逾淮为枳》1、齐人固善盗乎?译: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盗吗?2、吏二缚一人诣王。

译:两个官吏捆着一个人来到楚王跟前。

3、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译:(它们)仅仅是叶子相似,(但)它们的果实味道(却)不一样。

4、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译: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是因为淮南淮北的)水土不一样啊。

5、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译:莫非是楚国的水土使老百姓变得善于偷盗吧!6、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译:圣人是不可以随便戏弄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

《伤仲永》1、稍稍宾客其父。

译:(同乡人)渐渐地以宾客之礼接待他父亲。

2、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译:那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一看的地方。

3、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译: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就)每天牵着仲永四处拜访同乡人,不让(他)学习。

4、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译:让(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

《周处》1、为乡里所患。

译:(他)被同乡人认为是祸害。

2、古人贵朝闻夕死。

译:古人认为“哪怕是早晨明白了道理,就是晚上死去也甘心”(的精神最为)珍贵。

3、并皆暴犯于百姓,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

译:(二者)一起侵害百姓,义兴的百姓称(他们)是三大祸害,而(这三害当中)周处最为厉害。

4、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

译:有人劝说周处去杀死猛虎和蛟龙,实际上是希望三个祸害(相互拼杀后)只剩下一个。

5、闻里人相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

译:(他)听说乡里人(以为自己已死)而互相庆贺,才知道自己也被世情当作了一大祸害,(因此,)就有了自我悔改的想法。

《记承天寺夜游》文学常识+重点注释+重点译句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考点(解析版)

《记承天寺夜游》文学常识+重点注释+重点译句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考点(解析版)

①苏轼(1037一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

②因为“乌台诗案”,苏轼被贬黄州,降职为团练副使,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却仍然乐观、豁达。

本文便写于作者贬官黄州期间。

此文写于作者贬官黄州期间。

【答案】哪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绿竹和翠柏?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一.朗读并背诵课文。

比较两篇短文《记承天寺夜游》《答谢中书书》在句式、节奏等方面的不同之处,说说它们分别带给你什么样的美感。

【答案】二.细读《记承天寺夜游》,体会作者的心境。

结合写作背景和你对苏轼生平、思想的认识,谈谈对“闲人”的理解。

【答案】《记承天寺夜游》中,“我”的心境是微妙而复杂的,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

“闲人”既指二人的政治处境,即作为贬谪之人,无职无权,清闲无比,内心悲凉无可诉说;又指夜游时的心境,即空灵自在,悠游自如,故能欣赏到一派空明的景象。

既含有自嘲、自慰之意——不能修齐治平,只好蛋(yín)夜闲游赏月;又颇有自许的意味此等美景,如果不是我们两个富有雅趣之人欣赏,岂不浪费?这又表现出一种达观的生活态度。

苏轼的思想兼受儒、道、佛三家的影响,所以往往能在逆境中自解自适,将人生的挫折化为审美的机缘。

补充:1.本文的主旨句是。

【答案】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苏轼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来赏月的?文中哪些词句可以体现出来?【答案】①愉悦。

从“月色入户,欣然起行”的真情流露中可体现。

②孤独。

从“念无与为乐者”的知音难求中可体现。

③沉醉。

从“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的写意描述中可体现。

3.赏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一句子。

【答案】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把庭院的月光比作一池清水,把庭院中交错的树枝比作水中的水藻、荇菜。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光的空灵清澈。

点染了一个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2023:中考预测(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高考课内文言文句子翻译

高考课内文言文句子翻译

高考课内文言文句子翻译4、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8、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是吾不是处。

9、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逍遥游》10、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11、是社稷之臣也。

何以伐为?12、且尔言过矣。

13、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14、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15、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寡人之于国也》16、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17、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18、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劝学》19、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20、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22、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23、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24、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师说》25、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26、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27、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28、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29、甚善矣!子之治东阿也。

《晏子治东阿》30、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鸿门宴》31、沛公曰:“孰与君少长?”3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33、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

34、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35、若属皆且为所虏。

36、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37、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38、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39、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陈情表》40、是以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

41、太尉自州以状白府。

《段太尉逸事状》42、今尚书恣卒为暴,暴且乱,乱天子边,欲谁归罪?43、取判铺背上,以大杖击二十,垂死,舆来庭中。

44、段公,仁信大人也。

45、敢以状私于执事。

46、《游褒禅山记》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八年级上册语文课内文言文全解(原文+翻译+阅读理解)

八年级上册语文课内文言文全解(原文+翻译+阅读理解)

八年级上册语文课内文言文全解(原文+翻译+阅读理解)郦道元原文展示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全文翻译在三峡七百里范围内,两岸山势连绵,完全没有中断空缺的地方。

重重叠叠的山岩和峰峦,遮蔽了天空,挡住了日光,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到了夏天水漫过两岸山陵,上行下行的水路都被阻断,不能通航。

有时皇帝的诏命必须火速传达,早上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达江陵,这中间一千两百多里的路程,即使骑着奔马驾着长风,也没有这么快。

春冬两季,白色的急流,碧绿的深潭,回旋的清波,倒映着两岸的山影,极其险峻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姿态怪异的柏树,瀑布如倒挂的泉水,在山石间飞速下冲,水清树茂,山高草盛,确实有很多的趣味。

每逢雨后初晴或下霜的清晨,树林山涧凄寒肃杀,常常能听到山猿在高处长声鸣叫,接连不断,凄惨悲凉,(声音)在空旷的山谷间回荡,哀伤婉转,很久才消失。

所以打鱼的人有歌谣唱道:“巴东三峡之中巫峡最长,猿猴鸣叫三声(能让人)眼泪沾湿衣裳。

”阅读理解1.课文第①段,主要采用了何种方法来写“山”?突出了“山”的什么特点?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相结合,正面写山的连绵、高峻,侧面借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见不到太阳和月亮进一步写山的雄伟。

全段突出了山的连绵高峻、雄伟峭拔的特点。

2.“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请赏析这句话。

既有俯察近物,又有仰观远景。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属俯视江中所见,动静结合,色彩各异,相映成趣。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属仰观远景,以“绝”状山,以“怪”写柏,绘形写貌,形神兼备。

【文言文】《孙权劝学》文言文原文重点句子及翻译

【文言文】《孙权劝学》文言文原文重点句子及翻译

【文言文】《孙权劝学》文言文原文重点句子及翻译1.蒙辞以军中多务。

译:吕蒙用军中多事务来推辞。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译: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当博士吗?3.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译: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以往的历史罢了。

4.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译:士别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长兄怎么了解事情这么晚啊?5.卿言多务,孰若孤?译:你说事务多,谁像我?段首字词你可以回想一下自己是否有过这样的情况,在背诵自以为已经熟练记忆的文言文时,往往在某一段的开头卡壳,怎么回忆也没头绪,但是只要一经别人提示一下卡壳这段的开头字词,就能轻松背下去。

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着重掌握段首字词,帮助自己记忆。

结合句子特点背诵比如在背诵《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的“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的时候,记住这个结构特点“××非不××”,背诵下面的“域民不以封疆为界……战必胜矣”,然后理清这几句先排比、再骈句、后散句的句式特点来背诵。

对于某些具有“重章叠唱”特点的课文,在背诵时可以求同存异:在背诵第一节后,找出其余各节与第一节不同的字句并记熟它们就可以了。

按照写作顺序背诵文章的写作顺序主要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我们在背诵这一类能够找到顺序规律的文章就可以用这种方法。

例如《扁鹊见蔡桓公》就可以按时间顺序:扁鹊见蔡桓公→居十日,扁鹊复见→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居五日→桓侯遂死。

《核舟记》则可以按空间顺序背诵:整船→船中→船头→船尾→船背。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之课内文言文精选专题14《岳阳楼记》文学常识+重点注释+重点译句+课后问题+中考预测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之课内文言文精选专题14《岳阳楼记》文学常识+重点注释+重点译句+课后问题+中考预测

专题14 课内重点文言文篇——《岳阳楼记》考点:文学常识范仲淹989一1052),字希文,谥号文正,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作者以作“记”为名,借题发挥,生动描绘了“迁客骚人”登楼所观之景及触发的“悲”“喜”之情,并通过褒扬“古仁人之心”,表达了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同时也有劝慰友人之意。

考点:课后注释(1)[越明年]到了第二年。

(2)[越]到。

(3)[政通人和]政事顺利,百姓和乐。

(4)[具]同“俱”,全、皆。

(5)[增其旧制]扩大它原有的规模。

(6)[制]规模。

(7)[属]同“嘱”,嘱托。

(8)[胜状]胜景,美景。

(9)[胜]美好。

(10)[浩浩汤汤]水势浩大的样子。

(11)[横无际涯]宽阔无边。

(12)[际涯]边际。

(13)[朝晖夕阴]早晚阴晴明暗多变。

(14)[晖]日光。

(15)[大观]壮丽景象。

(16)[前人之述备]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

(17)[前人之述]指上面说的“唐贤今人诗赋”。

(18)[然则]如此…那么。

(19)[南极潇湘]南面直到潇水、湘水。

(20)[极]至、到达。

(21)[迁客]被降职到外地的官员。

(22)[迁]贬谪、降职。

(23)[骚人]指文人。

(24)[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恐怕会有所不同吧?(25)[得无]表推测。

(26)[若夫]用在一段话开头,以引起下文。

下文的“至若”用法与此相同(27)[淫雨]连绵不断的雨。

(28)[霏霏]雨雪纷纷而下的样子。

(29)[开]指天气放晴。

(30)[排空]冲向天空。

(31)[日星隐曜]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

(32)[曜]光芒。

(33)[山岳潜形]山岳隐没在阴云中。

(34)[樯倾楫摧]桅杆倒下,船桨断折。

(35)[倾]倒下。

(36)[摧]折断。

(37)[薄暮冥冥]傍晚天色昏暗。

(38)[冥冥]昏暗。

(39)[去国怀乡,忧谗畏讥]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被说坏话,惧怕被批评指责。

课内文言重点语句翻译练习(判断题)

课内文言重点语句翻译练习(判断题)

课内文言重点语句翻译练习(判断题)1.下列对有关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A.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译:如果后人为他们悲哀而不以他们为鉴,也会使更后来的人再为后人悲哀了。

B.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译:治国要用礼,(可是)他的话毫不谦让,所以我笑笑他。

C.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译:后来秦国再次攻打赵国,李牧接连被秦国打退。

D.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译:倘若四位君主拒绝远客而不予接纳,疏远贤士而不加任用,这就会使国家得不到富强丰利之实,而秦国也不会有强大的威名了。

2.下列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湾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树木不可胜用也。

译为:不耽误农业生产的季节,粮食就会吃不完。

密网不下到池塘里,鱼鳖之类的水产就会吃不完。

按一定的季节入山伐木,木材就会用不完。

B.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译为:抬头纵观广阔的天空,俯看观察大地上繁多的万物,用来舒展眼力,开阔胸怀,足够来极尽视听的欢娱,实在很快乐C.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译为:樊将军因为生活贫困而来投奔我,我不忍心由于自己的私心而伤害长者的心意,希望您另外考虑对策吧!D.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译为:我的确害怕被大王您欺骗,所以派人拿着和氏璧返回,抄小路已经到了赵国了。

A.原句: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

译句:孔子这些人中没有讲述齐桓公、晋文公的事情的,因此后世没有流传,我没有听说过这些事。

B.原句: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译句: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之后,晋国又要扩张它西边的疆界,如果不使秦国土地减少,那又怎样取得它所贪求的土地呢?C.原句: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

课内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课内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课内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九上)《岳阳楼记》1.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翻译:这就是岳阳楼的壮丽景象,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

得分点:“大观”“备”各1分。

2.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翻译:(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产生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被说坏话,惧怕被批评指责的情怀。

得分点:“去国”“忧谗畏讥”各1分。

3.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则喜洋洋者矣。

翻译:荣耀和屈辱一并忘掉,端着酒,迎着风,那是喜气洋洋的欢乐啊。

得分点:“宠”“把”各1分。

4.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翻译:我曾经探求过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心思,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表现。

得分点:“求”“或”各1分。

5.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翻译:(他们)不因为外界环境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或喜或悲;在朝廷做官则为百姓忧虑,被贬到边远地区做地方官则替君主担忧。

得分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各1分。

6.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翻译:虽然如此,那么往北面通向巫峡,南面直到潇水、湘水,被降职到外地的官员和文得分点:“然则”“极”“迁客骚人”“得无”各1分。

《醉翁亭记》7.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翻译:有一个亭子亭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的,是醉翁亭啊。

得分点:“翼然”“临”各1分。

8.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翻译: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于心间,寄托在酒上罢了。

得分点:“得之心”“寓之酒”各1分。

9.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翻译:要说那太阳出来而树林的雾气消散了;云雾聚拢,山谷就显得昏暗了。

得分点:“霏”“开”“归”“暝”各1分。

10.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翻译:远远看去树木茂盛,又幽深秀丽的,是狼牙山啊。

得分点:“蔚然”“深秀”各1分。

11.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翻译:容颜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是太守喝醉了。

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内文言文】重点字词解释+常考句子翻译

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内文言文】重点字词解释+常考句子翻译

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内文言文】重点字词解释+常考句子翻译(学习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知识梳理、古诗鉴赏、阅读理解、计划总结、学习综合、试题大全、教案大全、作文大全、语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knowledge sorting, ancient poetry appreciation, reading comprehension, plan summary, learning synthesis, test questions, lesson plans, composition, Chinese, and other materials.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ata format and writing method!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内文言文】重点字词解释+常考句子翻译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内文言文】重点字词解释+常考句子翻译词句子《三峡》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文言文课内重点句子翻译

文言文课内重点句子翻译

1. “郑伯克段于鄢,段不恭,故不言即位。

”翻译:郑庄公在鄢地打败了段,段不守臣子之礼,所以不记载他即位的事。

2. “楚人伐宋以救郑,宋人请和。

”翻译:楚国人攻打宋国来救援郑国,宋国请求和平。

3. “吾闻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小人之泽,五世而斩。

”翻译:我听说君子的恩泽,传到五世就会断绝;小人的恩泽,传到五世也会断绝。

4.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翻译:士人为了解自己的人去死,女子为了取悦自己的人而打扮。

5. “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翻译:孔子说:“人没有长远的打算,必定会有近期的忧患。

”6. “赵孟曰:‘子以为善,则为之;若不善,则止。

’”翻译:赵孟说:“你认为这是好事,就去做;如果不好,就停止。

”7. “吾闻之:‘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翻译:我听说:“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促成别人的坏事。

”8. “齐侯曰:‘彼竭我盈,可以往矣。

’”翻译:齐桓公说:“他们的士气已经衰竭,我们的士气正旺盛,可以进攻了。

”9. “晋侯曰:‘吾其还也。

’”翻译:晋献公说:“我们还是回去吧。

”10. “秦伯曰:‘吾闻晋君幼弱,未有所立,吾将试之。

’”翻译:秦穆公说:“我听说晋国国君年幼,尚未有所作为,我要试探试探他。

”这些句子是《左传》中的经典语句,它们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和深刻的寓意。

通过对这些句子的翻译和解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韵味和内涵,提高自己的文言文素养。

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我们要注重积累,多读多背,不断丰富自己的词汇量和语法知识,才能在文言文的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必修上文言文新课标重点翻译句子《劝学》《师说》《赤壁赋》《登泰山记》

必修上文言文新课标重点翻译句子《劝学》《师说》《赤壁赋》《登泰山记》

《劝学》翻译1、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译:木材笔直得合乎墨线,用火烘烤木材使它弯曲成车轮,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规画出的圆,即使又晒干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用火烘烤使它成为这样的。

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译:所以木材经墨线比量过就变得笔直,金属制的刀剑拿到磨刀石上去磨就变得锋利,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见识明达并且行为没有过错了。

3、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译: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善于奔走,却可以达到千里之外,借助舟船的人,并不善于游泳,却可以横渡长江黄河。

4、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译: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就从这里兴起了;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就从这里产生了;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就会得到非凡的智慧,具备圣人的心怀。

5、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译: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可以喝到地下的泉水,这是由于它心思专一啊。

6、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译:螃蟹有六条腿,两个蟹钳,可如果没有蛇、鳝的洞穴它就无处容身,这是因为它内心浮躁啊。

《师说》1、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译:我学习的是道,哪管他出生比我早还是比我晚呢?因此,无论地位高低贵贱,无论年纪大小,道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2、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译:那些孩子们的老师,是教他们读书,帮助他们学习断句的,不是我所说的能传授给他们理,解答他们的疑难问题的人。

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译:不通晓断句的方法,不能解决疑惑,有的向老师学习,有的却不向老师学习,小的方面要学习,大的方面反而放弃,我没看出那种人是明智的。

高一课内文言文句子翻译

高一课内文言文句子翻译

高一必修三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寡人之于国也》1、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考察邻国的政治,没有像我这样为老百姓着想的。

可是,邻国的百姓并没有因此更少,我的百姓并没有因此更多,这是什么缘故呢?”2、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两国的兵器已经接触,有些士兵就抛下盔甲,拖着兵器逃跑。

有的人跑了一百步停下,有的人跑了五十步停下。

那些跑了五十步的士兵耻笑跑了一百步的士兵,可以吗?”3、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只不过他们没有跑到一百步罢了,但这也是逃跑呀4、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大王如果懂得这个道理,那就不要希望百姓比邻国多了。

5、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如果细密的渔网不到深的池沼里去捕鱼,鱼鳖就会吃不尽。

6、王道之始也这就是王道的开端。

7、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尊敬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反复教导老百姓,头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自己背着或顶着重物在路上行走了。

8、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七十岁以上的人有丝绸穿,有肉吃,普通百姓饿不着、冻不着,这样还不能统一天下,是从来不曾有过的事。

9、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猪狗吃人吃的粮食却不加制止,路上有饿死的人却不开仓救济。

10、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这种说法和拿着刀子杀了人,却说‘这不是我杀的而是刀子杀的’,又有什么不同呢?《劝学》10、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所以木材经墨线校正后再加工就直了,金属刀剑拿到磨刀石上磨就锋利了。

1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就能智慧明达而且行为没有过错了。

12、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能到达千里之外;借助船只的人,并不是会游泳,却可以横渡江河。

选择性必修上册课内文言文句子翻译练习

选择性必修上册课内文言文句子翻译练习

11.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 其坚不能自举也 。 【译文】魏王赠送我大葫芦的种子,我将它培植起来后 ,结出的果实有五石容积。用大葫芦去盛水浆,可是它 不够坚固,无法拿起来。 12.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为事。 【译文】宋国有一善于调制不皲手药物的人家,世世代 代以漂洗丝絮为职业。 13.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 ;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治。 【译文】圣人是把治天下作为(自己的)事务的人,一 定要知道祸乱兴起的原因,于是才能去治理。不知道祸 乱兴起的原因,就不能治理。 【重点】:治,治理;乱,祸乱;焉,于是;判断句。
16.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 父母。 【译文】假若能够扩充,便足以安定天下;假若 不扩充,(让它消灭),便连侍奉父母都不行。
7.埏埴以为器,当其无,作陶器,陶器的功用正是产生于陶器中 空地方的“无”。开凿门窗建造房屋,房屋的功用正是 产生于房屋四壁中空地方的“无”。 【重点】埏埴:和泥制作陶器;户牖:门窗。句意通顺 各一分。
8.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 【译文】事物安然未生变的时候容易持守,问题还没有 显露迹象的时候容易解决,事物脆弱的时候容易分离, 事物细微的时候容易散失。 【重点】兆:显露;泮:通“判”,分离。句意通顺各 一分。
5.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 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译文】踮起脚的人不能久立,跨大步的人行走不稳, 自我显露的人不能显明,自以为是的人不能彰显,自我 夸耀的人不能建功,自我夸耀的人不能长久。 【重点】:企:踮起脚;不行:古今异义,行走不稳; 自见:自我显露;自是:自以为是;自伐、自矜:自我 夸耀。 6.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 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译文】所以圣人想要常人所不想要的,不稀罕难以得 到的货物,学习常人所不学习的,补救众人所犯的过错 ,以辅助万物的自然变化而不加以干预。 【重点】:是以:所以;欲不欲:想要常人所不想要的 ;贵:稀罕、珍惜;复:弥补、补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课内文言文重要句子翻译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2、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矣3、夜缒..而出4、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5、焉.用亡.郑以陪.邻6、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7、吾其.还也8、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9、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行李害10邻之.厚,君之.薄也11、微夫..人之力不及此12、既东..,若不阙.秦..封郑,又欲肆其西封13、夫.晋,何厌之.有14、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荆轲刺秦王》1、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2、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3、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4、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5、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6、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7、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8、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9、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11、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12、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13、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14、秦王复击轲,被.八创《鸿门宴》1、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2、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3、吾得兄事..之4、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5、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6、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7、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8、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9、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10、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11、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12、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

13、道.芷阳间.行。

14、吾属.今为.之虏矣!15、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16、常以身翼.蔽沛公17、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18、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19、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必修二《兰亭集序》1、群贤毕.至,少长咸.集2、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3、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4、或取诸怀抱,悟....之外。

......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5、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6、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7、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8、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9、虽.世殊事异,所以..也。

..兴怀,其致一《赤壁赋》1、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2、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3、舞幽壑..。

..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4、此非..曹孟德之诗乎.5、何为..其然.也?6、而今安.在哉?7、山川相缪.,郁乎.苍苍8、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9、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也。

..者如彼.,而卒.莫消长10、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11、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游褒禅山记》1、不出,火且.尽。

2、既其.出,则或咎...游之乐也。

..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3、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4、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5、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6、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7、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8、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9、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10、余于仆碑,又有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11、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氓》1、氓之蚩蚩..,抱布贸.丝2、将.子无怒,秋以为..期3、乘彼垝垣..,以望复关4、尔卜尔筮..,体无咎.言5、自我徂尔..,三岁食贫6、淇水汤汤..,渐.车帷裳..7、夙兴夜寐.,靡.有朝矣_8、兄弟不知,咥.其笑矣9、淇.则有岸,隰.则有泮._10、信誓旦..旦,不思其反.《采薇》1、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2、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必修三《寡人之于国也》1、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2、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3、王好战,请以..战喻。

4、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5、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6、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7、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8、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9、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10、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11、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12、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13、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14、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15、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劝学》1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2、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4、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5、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6、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7、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8、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9、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10、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过秦论》1、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2、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3、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4、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5、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横而斗.诸侯。

6、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7、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8、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9、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10、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

11、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师说》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2、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3、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4、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5、弟子不必..贤于.弟子..不如师,师不必6、其闻道也固.先乎.吾7、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8、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9、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10、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11、爱其子,择师而教子;于其身,则耻..师焉12、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必修四《廉颇蔺相如列传》1、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2、吾所以..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为此者,以先3、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4、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5、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6、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7、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8、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9、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

10、臣恐见.欺于.王而负赵11、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12、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13、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14、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15、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16、强秦之所以..吾两人在也。

...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17、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苏武传》1、送匈奴使留在汉者.2、何以女为....见?3、子卿尚.复谁为.乎?4、即谋单于,何以复加....?5、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6、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7、见.犯乃死,重负国8、皆为.陛下所.成就9、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10、臣事.君,犹子事.父也。

子为父死无所恨..。

11、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

12、女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女为见.....?《张衡传》1、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2、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3、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4、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5、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6、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必修五《归去来兮辞》1、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2、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3、胡为乎遑遑..欲何之.4、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5、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6、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滕王阁序》1、襟三..江而带.五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奏流水以何惭..《逍遥游》1、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2、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3、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4、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5、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6、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7、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8.、.故夫知效..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官,行比9、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_ 10、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11、生物之以..息相吹也__12、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之为..舟_13、之.二虫又何如.._14、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_15、朝菌不知晦朔...也..,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_《陈情表》1、臣以.险衅,夙.遭闵.凶_2、生孩六月,慈父见背.._3、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4、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

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5、零丁....孤苦,至于成立6、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7、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童8、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9、诏书切峻,责臣逋慢..。

郡县逼迫,催臣上道。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10、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