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科学上册 溶解的快与慢教案 教科版

合集下载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溶解的快与慢》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溶解的快与慢》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溶解的快与慢》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溶解的快与慢》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溶解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教材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同时让学生感受溶解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但对于溶解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还不太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实验和讲解,让学生掌握溶解的快慢与溶质的种类、溶剂的量、温度等因素有关。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溶解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2.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的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让学生感受溶解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习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溶解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2.如何进行实验观察和数据记录。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讲解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发现溶解的快慢与溶质的种类、溶剂的量、温度等因素有关。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食盐、糖、水、杯子、计时器等。

2.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PPT展示生活中的一些溶解现象,引导学生关注溶解的快慢。

2.呈现(10分钟)讲解溶解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展示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不同因素对溶解速度的影响。

4.巩固(5分钟)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溶解的快慢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溶解速度快的物质适合做哪些用途。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溶解的快慢与溶质的种类、溶剂的量、温度等因素有关。

7.家庭作业(5分钟)让学生设计一个实验,探究溶解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8.板书(5分钟)绘制板书,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教学过程每个环节所用时间:导入5分钟,呈现10分钟,操练15分钟,巩固5分钟,拓展5分钟,小结5分钟,家庭作业5分钟,板书5分钟。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5溶解的快与慢 教科版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5溶解的快与慢   教科版

溶解的快与慢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可溶性的固体物质在水中的快慢与物体颗粒的大小(即表面积的大小)、水的温度以及混合溶液是否被搅动等因素有关。

【教学难点】研究气体在水中的溶解。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装30毫升水的烧杯2、筷子1、小勺2、食盐20克、苏打20克、汽水1、开瓶器1、注射器1。

【教学过程】
一、研究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1.学生观察:打开桌上的纸包,说说知道里面是什么吗?
2.教师提问:给20克的食盐和20克的小苏打同时放在同样多的水中做溶解实验,猜一猜,食盐和小苏打谁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强?
3.引导实验设计:怎样进行这个对比实验比较公平?
4.组织学生实验:提醒学生做好实验记录。

5.汇报交流:
2.观察气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1.教师出示汽水一瓶,摇一摇请学生观察液体中出现的气泡。

2.教师解释:我们在摇瓶子时从液体里逸出的气泡这就是溶解在饮料中的气体。

知道是些什么气体吗?
3.学生实验:观察溶解在汽水里的二氧化碳
4.介绍操作步骤:用注射器吸三分之一的液体,再用橡皮帽封住管口,然后慢慢地往外拉(往里推)注射器的活塞,观察注射器里的气体和液体的变化。

5.提问:怎样解释注射器里气体和液体的变化?
6.整理本节课的认识记录到科学笔记本上。

(参考P10)拓展:怎样观察溶解在水中的空气?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07890_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溶解的快与慢》教案

07890_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溶解的快与慢》教案

实验室设备
01
利用学校实验室的烧杯、搅拌棒、天平、热水等实验器材,为
学生提供直观的实验操作体验。
图书馆资源
02
引导学生到学校图书馆借阅与溶解、化学反应等相关的科普读
物,丰富学生课外知识。
信息技术应用
03
借助多媒体设备,展示溶解过程的动画或视频,帮助学生理解
溶解现象。
20
社会资源整合
1 2 3
家长资源
17
家长参与及意见收集
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孩子的学习过 程,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和需求

定期与家长进行沟通,反馈孩子 在学校的表现和学习进步情况。
收集家长对教学的意见和建议, 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
教学质量。
2024/1/26
18
05
资源整合与拓展延伸
2024/1/26
19
校内资源利用
2024/1/26
8
重点难点解析
2024/1/26
重点
通过实验探究温度、搅拌和颗粒 大小对溶解速度的影响,培养学 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理解溶解速度与影 响因素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设 计合理的实验方案来验证这些关 系。
9
教学方法选择
实验探究法
通过设计实验,让学生亲 手操作、观察现象、记录 数据,从而探究影响溶解 速度的因素。
提问导入
向学生提出问题,如“为什么有些物 质在水中溶解得快,有些却溶解得慢 ?”,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2024/1/26
12
新课学习
观察实验
组织学生进行溶解实验,观察不 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过程,记录 溶解时间,引导学生发现溶解速
度与物质性质的关系。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溶解的快与慢》教案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溶解的快与慢》教案

《溶解的快与慢》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教学内容分为两局部。

第一局部:哪一个溶解得快。

这局部选择前几课屡次用到的食盐作为观看材料,让学生通过比照试验的方法来探究影响物质溶解快慢的因素。

首先探究搅拌对溶解快慢的影响。

比照试验的方法是教科书教给的:把同样多的食盐放入同样多的水中,一个搅拌,一个不搅拌,观看它们溶解的快慢。

然后探究水的温度对溶解快慢的影响。

试验的结果比照是格外明显的,学生很简洁从试验中观看到:搅拌能加快食盐的溶解,食盐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溶解得快。

教科书强调热水为 60 摄氏度,是从安全角度考虑。

两组试验强调只转变一个条件,为其次局部的试验设计供给示范。

其次局部:加快方糖溶解的争论。

这局部实际上是仿照着进展比照试验的设计和争论。

学生会自然地想到要加快方糖的溶解可以使用搅拌和热水的方法,可能还有学生会想到把方糖碾碎。

重要的是考虑怎样掌握这些因素,让每一组试验只转变一个条件。

教科书还强调了如何选材、用多少水、如何计时、如何记录等问题。

引导学生经受比较科学、标准的比照试验活动的过程。

最终的吃糖块竞赛,具有很强的趣味性,但同样强调了活动的标准性。

学情分析可溶性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依靠于三个主要因素:物质颗粒的大小〔即外表积的大小〕、水的温度,以及液体是否被搅动。

在前几课的溶解试验中,学生很自然地会留意到溶解的快慢问题,想到是什么因素影响了溶解的快慢。

怎样让食盐溶解得快一点?学生比较简洁想到的是搅拌,由于前面几课的试验中屡次使用了搅拌的方法,他们在生活中也有这样的阅历。

本课从“搅拌对溶解的影响”这个比照试验入手,到学生自行设计“怎样加快溶解”的争论,指导学生运用比照试验的方法,探究影响物质溶解快慢的主要因素。

在此根底上,让学生依据提出的问题——怎样加快方糖的溶解?经受“问题——假设——验证——证实”的科学探究过程。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可溶性的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与物体颗粒大小〔即外表积的大小〕、水的温度、液体是否被搅动等因素有关。

四年级上册科学《溶解的快与慢》教学设计(通用7篇)

四年级上册科学《溶解的快与慢》教学设计(通用7篇)

四年级上册科学《溶解的快与慢》教学设计四年级上册科学《溶解的快与慢》教学设计(通用7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四年级上册科学《溶解的快与慢》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四年级上册科学《溶解的快与慢》教学设计篇1一、教材分析:《溶解的快与慢》是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的内容。

通过前几节有关食盐溶解的课以及平时的经验,学生们对溶解的概念已有了一定的了解。

这节课旨在通过搅拌和水温等条件改变的前提下,初步感受对比实验,从而启发学生从更宽广的角度去探究事物。

教材包括三个部分的内容:1、搅拌对于食盐溶解快慢的影响。

2、水温对于食盐溶解快慢的影响。

3、研究水果糖溶解的方法。

细心研读教材后,我发现用食盐做溶解实验效果不太明显,起不了真正去探究学习的目的,故把食盐换成了冰糖,用冰糖作为溶解实验的材料便于学生对比观察。

根据教学的内容我确立以下教学目标:1.理解可溶性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与物体大小、水的温度、液体是否被搅动等因素有关。

2.初步感受对比实验的意义,亲身经历控制变量进行实验的活动过程。

3.愿意将对比实验这种科学的方法运用到解决同类科学问题的研究当中去,发展公平实验的意识。

体验研究影响溶解快慢因素的乐趣。

教学重点:物质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教学难点:感受对比实验的重要性,以及在实验中的变量与不变量的控制问题。

教学准备(分组实验材料):每组两个杯子、筷子1根、冰糖三包(每包10克)、矿泉水1瓶、热水一杯、水果糖、溶解快慢记录表。

二、教法与学法指导:教学方法:本节课让学生经历“问题——假设——验证——证实”的过程与方法过程,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科学实验意识,从而在探究方法与过程中建立和完善科学概念。

同时,让学生亲历对比实验,指导学科实验的严谨性,提高综合分析、运用能力。

四年级科学上册《溶解的快与慢》教案及反思教科版

四年级科学上册《溶解的快与慢》教案及反思教科版

教案:四年级科学上册《溶解的快与慢》教学目标:1. 理解溶解的概念,知道溶解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2. 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探究溶解的快慢与溶质、溶剂和温度之间的关系。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以及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溶解的概念及溶解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2. 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

教学难点:1. 溶解的快慢与溶质、溶剂和温度之间关系的理解。

2. 实验结果的分析与归纳。

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糖、盐、水、酒精、计时器、玻璃棒等。

2.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溶解?2. 学生分享对溶解的理解。

3. 教师总结溶解的概念,并提出问题:溶解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二、探究活动一:溶解的快慢与溶质的关系(15分钟)1. 教师提出假设:溶解的快慢可能与溶质的种类有关。

2. 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3.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记录实验结果。

4.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讨论。

三、探究活动二:溶解的快慢与溶剂的关系(15分钟)1. 教师提出假设:溶解的快慢可能与溶剂的种类有关。

2. 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3.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记录实验结果。

4.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讨论。

四、探究活动三:溶解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15分钟)1. 教师提出假设:溶解的快慢可能与温度有关。

2. 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3.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记录实验结果。

4.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讨论。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得出结论:溶解的快慢与溶质、溶剂和温度都有关系。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实验心得和感悟。

3. 教师对学生的实验表现进行评价,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三个探究活动,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了溶解的快慢与溶质、溶剂和温度之间的关系。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不仅掌握了实验技能,还培养了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5溶解的快与慢 教科版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5溶解的快与慢 教科版

溶解的快与慢【科学概念】可溶性的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与物体颗粒大小(即表面积的大小)、水的温度、液体是否被搅动等因素有关。

【过程与方法】1.进行“物体颗粒大小(即表面积的大小)、水的温度、液体是否被搅动”这三个因素影响溶解快慢的科学探究过程,即亲历控制单个变量进行对比实验。

2.进行“吃糖游戏比赛”加深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探究影响溶解快慢因素的乐趣。

【教学重点】通过对比实验,使学生学会加快溶解的方法。

【教学难点】对比实验过程中,各种变量与不变量的控制。

【教学准备】7片、冷水、热水教师准备:烧杯7个、筷子2支、维生素B2为每小组准备:烧杯4个、筷子2支、冷水、维生素B4片2【课时安排】1课时实验记录单小组_______ 我们小组打算研究___________。

(1.热水2.碾碎)教学反思本课的设计如下:从维生素B2生活实例导入,提问用什么方法加快维生素B2的溶解,引出本课的课题——溶解的快与慢,同时学生提出自己的推测。

教师以搅拌因素为例,详细演示此实验中的相同条件与不同条件,学生自己动手操作。

每个小组自行从热水与碾碎中挑选一个因素设计与操作实验,得出发现。

最后全班进行吃糖游戏比赛,以此巩固加深搅拌、热水与碾碎都能加快溶解。

本人对这次课试教了3次,每次试教过后都会出现新的问题,所以教案修改了很多次,最后正式的调研课上完后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汇总如下:1.总体来说课的结构清晰明了;2.课堂设计采取“由扶到放”,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作用;3.课堂中有效问题的提出:如实验前与实验中发出“看到什么现象,判断出药片先溶解?”的提问。

之前试教的时候,学生会出现无法判断出药片谁先谁后溶解的情况,我到正式上调研课的时候才把这些问题加上。

很明显,看到杯中的水先变黄,就判断出此杯中的药片先溶解。

加上这些有效提问后,学生的判断要正确很多;4.之前试教的时候有出现课堂纪律差、学生不受掌控的现象,我用了分发实验材料、奖励糖果等一些小技巧,以此来调控课堂,效果挺不错的;5.没有必要的问题不需要问,这样把问题切得太碎,感觉拖沓了些;6.教学语言可以再斟酌一下;7.实验仪器应该要规范,使用烧杯与玻璃棒。

5、溶解的快与慢教案

5、溶解的快与慢教案

【教学内容分析】《溶解的快与慢》是教科版小学科学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的内容,本课内容是在学生理解了溶解的概念,知道一些固体、液体和气体能溶解于水,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本课内容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哪一个溶解得快,这部分选择前几课多次用到的食盐作为观察材料,让学生通过对比实验的方法来探究影响物质溶解快慢的因素,为第二部分的实验设计提供示范。

第二部分:加快水果糖溶解的研究,这部分实际上是模仿着进行对比实验的设计与研究,让学生经历“问题——假设——验证——证实”的过程,为后面《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等课时的探究活动作好充分的知识准备。

【学情分析】学生对于“溶解”的生活经验比较丰富,学习兴趣也比较浓厚。

对于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在现实生活中很常见,也在前几课的溶解实验中,学生很自然地会注意到。

但是,学生在设计验证性实验时因为初次使用对比实验方法可能不会使用,需要控制的条件可能考虑得不周全,教师要加以指导。

【设计思路】本堂课的设计理念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以特定的情景作内涵的保证,以日常生活中具体、鲜明的事例作探究的基础,选择食盐、水果糖等学生熟悉的物质入手,依托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经历“问题——假设——验证——证实”的过程。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可溶性的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与物体颗粒大小(即表面积的大小)、水的温度、液体是否被搅动等因素有关。

过程与方法:设计“怎样加快水果糖溶解”的实验,亲历控制单个变量进行对比实验的活动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活动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与同学合作探究、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科学态度,逐步发展科学探究的乐趣和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对比实验,使学生理解搅拌加快溶解的方法。

让学生拓展到加热水和碾碎的对比实验方法。

【教学难点】对比实验过程中,各种变量与不变量的控制。

【教、学具准备】小组材料准备:2个烧杯、1根搅拌棒、1个水槽、冷水、热水、食盐、水果糖(方块冰糖)、溶解快与慢记录表、秒表1只、小铁锤1个、温度计1个。

教科版科学四上《溶解的快与慢》参考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上《溶解的快与慢》参考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上《溶解的快与慢》参考教案一. 教材分析《溶解的快与慢》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的一部分,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溶解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教材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课之前,已经学习了有关溶液的基础知识,对溶解过程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溶解的快慢及其影响因素的认识可能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溶解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2.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和团队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溶解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地进行实验操作,如何指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观察溶解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2.问题驱动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进行实验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固体溶质(如食盐、糖等)、液体溶剂(如水、酒精等)、实验仪器(如烧杯、玻璃棒、计时器等)。

2.教学课件:用于辅助教学,展示实验过程和结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溶解的基础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实验材料和仪器,向学生介绍实验的目的和步骤,明确实验要求。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确保实验操作的正确性。

4.巩固(5分钟)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现象,巩固实验知识。

5.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溶解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学生进行讨论交流。

四年级科学上册《溶解的快与慢》教案和说课稿教科版

四年级科学上册《溶解的快与慢》教案和说课稿教科版

四年级科学上册《溶解的快与慢》教案和说课稿教科版XXX《溶解的快与慢》一、教学内容:课本第31-32页。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可溶性的固体物质在水中的快慢与物体颗粒的大小(即表面积的大小)、水的温度以及混合溶液是否被搅动等因素有关。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经历“问题—假设—验证—证实”科学探究过程和控制单个变量进行对比实验的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研究影响溶解快慢因素的乐趣。

三、教学重点:XXX溶解实验的研究。

四、教学难点:对比实验过程中,各种相同条件的控制。

五、教学准备:玻璃杯、热水和冷水、方块糖、烧杯、搅拌棒、水槽、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课题。

老师拿起一杯放入了一块方块糖的纯净水,请大家帮老师想想办法,怎样能较快喝到香甜的糖水。

”搅拌、加热(热水)、切碎……(教师板书)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办法,真是令老师佩服,是不是你们的这些办法真的有效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溶解的快与慢。

(板书课题)2、新授1、哪个溶解的快?实验要怎么做?(1)搅拌:拿出两个杯子,都装满纯净的水,温度必须相同,每个杯子里各放入一块方糖,一杯搅拌一杯不搅拌。

(2)改变水温:一杯冷水,一杯热水,水量相同,每个杯子里各放入一块方糖,并且都不搅拌。

(3)将方糖捣碎:准备两块糖块,糖块的大小要一样,捣碎其中的一粒糖块,把两种糖块放在水温、水量一样的杯子中都不搅拌,看它们有什么变化。

2、生分组做实验,教师巡查指导。

(每个小组挑选一种,先填上实验报告单,然后材料员根据实验报告单领取材料。

根据实验提示,进行实验。

)3、生汇报实验结果。

A、搅拌能加快溶解;B、热水可以加快溶解;C、捣碎可以加快溶解。

三、延伸拓展,实际运用。

师:咱们在课堂上把知识学得很好,能不能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糊口中去。

谁能说说在日常糊口中哪些地方就运用到了今天所学的知识?四、小结:这节课我们研究了什么?五、作业:活动手册16-17页。

六、板书设计溶解的快与慢搅拌加速消融的办法热水捣碎《溶解的快与慢》说课稿各位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溶解的快与慢》。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2.5《溶解的快与慢》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2.5《溶解的快与慢》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2.5《溶解的快与慢》教案一. 教材分析《溶解的快与慢》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了解溶解的快慢与溶剂的温度、溶质的种类、溶剂的量等方面的关系。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初步掌握影响溶解速度的因素,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对于简单的实验现象能够进行描述和解释。

但是对于溶解的快慢与溶剂的温度、溶质的种类、溶剂的量等方面的关系的理解,还需要通过实验来进一步的深化。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验,了解溶解的快慢与溶剂的温度、溶质的种类、溶剂的量等方面的关系。

2.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溶解的快慢与溶剂的温度、溶质的种类、溶剂的量等方面的关系。

2.难点:对于溶解的快慢与溶剂的温度、溶质的种类、溶剂的量等方面的关系的深入理解。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探究法、小组合作法、引导发现法等,让学生在实验中观察、分析、总结,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溶质(如食盐、糖)、溶剂(如水、酒精)、温度计、计时器等。

2.实验仪器:烧杯、试管、量筒、搅拌棒等。

3.教学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溶解实验,引起学生的兴趣,进而提出问题:“你们认为溶解的快慢与什么有关?”引导学生思考。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实验材料和仪器,向学生介绍实验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然后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溶解的快慢与溶剂的温度、溶质的种类、溶剂的量等方面的关系。

3.操练(10分钟)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操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帮助学生正确操作实验仪器。

4.巩固(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验结果的汇报,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然后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教师提出一些拓展问题,如“溶解的快慢在实际生活中有什么应用?”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四年级科学上册《溶解的快与慢》教案和说课 教科版

四年级科学上册《溶解的快与慢》教案和说课 教科版

四年级科学上册《溶解的快与慢》教案和说课教科版一、教材分析《溶解的快与慢》是四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怎样加快溶解”的第二课。

本课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探究溶解的快与慢与哪些因素有关,从而得出结论。

同时,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二、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对溶解现象有一定的认识,但他们的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还没有完全形成。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引导学生探究溶解的快与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并得出结论。

三、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溶解的快与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并得出结论。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让学生认识到科学就在身边,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溶解的快与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并得出结论。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五、教具准备1. 实验器材:水杯、搅拌器、糖块、食盐、热水、冷水等。

2. 教具:PPT课件、实验记录表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引入溶解现象,让学生了解溶解的快与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2. 实验探究: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溶解的快与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并得出结论。

3. 巩固练习:通过练习题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

4. 归纳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溶解的快与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对溶解现象非常感兴趣,但在实验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有些学生操作不够规范,需要加强指导;有些学生观察不够仔细,需要加强观察能力的培养。

针对这些问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和引导,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科学知识。

同时,也需要加强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

溶解的快与慢教案(共五篇)

溶解的快与慢教案(共五篇)

溶解的快与慢教案(共五篇)第一篇:溶解的快与慢教案⒌溶解的快与慢教学目标(一)科学知识:会溶解的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与物体颗粒大小(即物体表面积的大小)、水的温度以及混合液体是否被搅动等因素有关。

(二)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经历“ 问题—假设—验证—证实” 科学探究过程和控制单个变量进行对比实验的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与同学合作进行研究活动,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能注意倾听他人的意见。

教学重点:通过对比实验,使学生理解加快溶解的方法。

难点:对比实验过程中,各种变量与不变量的控制。

教学准备:课件、烧杯两只、玻璃棒一根、热水、冷水、白糖一包、水果糖一颗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引导语:今天陈老师想泡一杯糖茶喝喝,现在把这包白糖倒进凉开水中。

这杯糖茶马上可以喝了?小结并提出问题:你们观察得真仔细,糖还没有完全溶解。

那你们能不能帮老师想想办法,怎样才能很快喝到糖茶呢?二、设计探究方案:1、班上交流:怎样让一杯糖茶溶解得快?2、交流后教师板书:(搅拌加热……)3、这只是你们的猜测,我们还要想办法来验证你们的猜测,你觉得我们应该怎么来研究呢?先来研究“搅拌”可以加快溶解的实验。

质疑:你们怎么证明搅拌的比不搅拌的快呢?(引出对比实验)。

4、小组讨论并汇报“搅拌”实验步骤及应注意的事项(一个搅拌,一个不搅拌;放入的糖应该一样多;烧杯里的水一样多;放入糖的时间应该一样,水的温度也应该一样)5、让学生自由举手发言,来完整描述“加热”可以加快溶解实验的步骤及应注意的事项。

三、学生分组探究搅拌、加热加快溶解的实验:1、学生选择实验分组探究。

由于时间的关系,对于以上两个实验你们小组可以选择其中一个感兴趣实验来做。

2、温馨提示:(1)、我们的实验器材是玻璃制品,在做实验中有的小组要用到热水,请同学们一定要注意安全;(2)、小组内部要明确分工,实验中一定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并填好实验报告单,需要热水的小组请耐心等待,陈老师马上给你们送来。

四年级科学上册《溶解的快与慢》教案和说课稿 教科版

四年级科学上册《溶解的快与慢》教案和说课稿 教科版

四年级科学上册《溶解的快与慢》教案和说课稿教科版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溶解现象,知道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

2.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归纳的能力。

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实验操作能力。

4.形成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和积极的态度。

教学内容1.什么是溶解?2.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有哪些?3.如何进行溶解实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

•难点:如何控制变量进行实验。

教具和多媒体资源1.教具:烧杯、玻璃棒、糖、盐、水、搅拌器。

2.多媒体资源:投影仪、实验演示视频。

教学方法1.激活学生的前知:回顾上节课学过的溶解现象。

2.教学策略:通过实验演示、小组讨论和总结归纳的方式进行教学。

3.学生活动:进行溶解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教学过程1.导入:故事导入,讲述一个与溶解有关的小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

2.讲授新课: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糖和盐在水中溶解的过程,并讲解什么是溶解。

再通过对比实验,让学生了解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

3.巩固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

通过分析实验数据,让学生了解哪些因素会影响溶解快慢。

4.归纳小结:总结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回顾溶解现象的基本概念。

评价与反馈1.设计评价策略:通过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和小组讨论表现进行评价。

2.为学生提供反馈:在每个环节结束后,给予学生反馈,指导他们如何改进。

作业布置1.完成《溶解的快与慢》实验报告。

2.思考: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观察到了哪些与溶解相关的现象?写下你的观察和想法。

3.与家人分享你所学的溶解知识。

教师自我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溶解现象和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整体教学效果良好。

但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于实验操作还不够熟练,需要加强实践操作的训练。

下节课可以增加一些与溶解相关的应用题,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教科版科学四上《溶解的快与慢》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四上《溶解的快与慢》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四上《溶解的快与慢》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溶解的快与慢》是教科版科学四上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溶解的概念、影响溶解速度的因素以及如何加快或减慢溶解速度。

本课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溶解的基本原理,了解影响溶解速度的各种因素,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在四年级的学生中,大部分已经具备了初步的观察和实验能力,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来探究问题。

但是,对于溶解的微观过程和影响溶解速度的因素,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来发现规律,从而加深对溶解概念和影响因素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溶解的概念,掌握影响溶解速度的各种因素,学会如何加快或减慢溶解速度。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影响溶解速度的因素,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使学生感受到科学就在身边,增强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溶解的概念,影响溶解速度的各种因素,如何加快或减慢溶解速度。

2.难点:溶解的微观过程,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

2.实验教学:通过设计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从而发现规律。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溶解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食盐、糖、水、玻璃棒等。

2.教学课件:制作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3.教学视频:准备相关教学视频,用于引导学生直观地了解溶解过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知识,如“什么是溶解?”“我们已经学过哪些影响溶解速度的因素?”从而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通过展示课件和实验现象,引导学生了解溶解的概念,以及影响溶解速度的各种因素。

四年级科学上册《溶解的快与慢》教案及反思教科版

四年级科学上册《溶解的快与慢》教案及反思教科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了解溶解的快慢与溶剂的种类、温度以及搅拌等因素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溶解的快慢与溶剂的种类的关系2. 溶解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3. 溶解的快慢与搅拌的关系4. 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5. 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了解溶解的快慢与溶剂的种类、温度以及搅拌等因素的关系。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四、教学方法:1. 实验法:通过观察和操作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溶解的快慢与不同因素的关系。

2.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结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探究意识。

3. 问题解决法: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各种溶质(如糖、盐等)、溶剂(如水、酒精等)、温度计、搅拌器等。

2. 教学设备:讲台、实验桌、显微镜、投影仪等。

3. 教学资源:实验指导书、实验报告模板、相关科普文章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如碘酒涂抹在伤口上的快速溶解现象,引起学生对溶解快慢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溶解的快慢与溶剂的种类的关系: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溶剂中溶质的溶解速度,记录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

3. 探究溶解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改变溶剂的温度,观察溶质的溶解速度,记录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

4. 探究溶解的快慢与搅拌的关系: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分别在搅拌和不搅拌的情况下观察溶质的溶解速度,记录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

5. 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教师示范实验操作,讲解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练习,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溶解的快与慢》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溶解的快与慢》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溶解的快与慢》教案一. 教材分析《溶解的快与慢》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了解溶解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教材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溶解的原理。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但对于溶解的原理和影响溶解速度的因素还不够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实验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溶解的原理,知道溶解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2.培养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交流分享的良好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溶解的原理及其影响因素。

2.实验操作的技巧和观察能力。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和体验溶解的过程,从而理解和掌握溶解的原理。

2.讲解法: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对溶解的原理和影响溶解速度的因素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3.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实验结果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食盐、糖、水、计时器、玻璃棒等。

2.教学课件:溶解的原理和影响溶解速度的因素的相关图片和视频。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出示食盐、糖等物质,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质是如何进入水中的?进入水中后发生了什么变化?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溶解的快与慢。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课件,向学生介绍溶解的原理和影响溶解速度的因素。

同时,教师进行讲解,让学生明白溶解的过程和为什么有的物质溶解得快,有的物质溶解得慢。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情况,以及溶解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4.巩固(5分钟)教师邀请几名学生分享他们的实验结果和感受。

学生在分享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和巩固溶解的原理和影响溶解速度的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科学上册溶解的快与慢教案教科版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可溶性的固体物质在水中的快慢与物体颗粒的大小(即表面积的大小)、水的温度以及混合溶液是否被搅动等因素有关。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经历“ 问题验证—证实” 科学探究过程和控制单个变量进行对比实验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愿意将对比实验这种科学的方法运用到解决同类科学问题的研究当中去,发展公平实验的意识。

体验研究影响溶解快慢因素的乐趣。

【教学重点】
方糖溶解实验的研究。

【教学难点】
对比实验过程中,各种相同条件的控制。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筷子
1、玻璃杯
2、热水和冷水、糖块
3、食盐
1、勺子
1、水槽1。

【教学过程】
一、哪一个溶解的快。

1、复习:一个物体在水中溶解后有什么特征?
2、提问:取两份同样多的食盐,每份大约10克,同时放入同样多的水中(25ml),观察比较哪一杯中的食盐溶解的更快一些。

3、学生观察实验。

(教师指导对比方法)
4、整理观察信息,交流想法。

5、提出新的条件:温度对溶解有没有影响呢?(60摄氏度左右,强调安全。


6、学生观察实验。

(教师进一步指导实验操作)
7、整理观察信息进行交流。

二、加快方糖溶解的研究
1、出示方糖:一块方糖在水中溶解的快慢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呢?
2、学生猜想形成假设:用搅拌的方法可以使肥皂溶解得快;热水比冷水更容易使肥皂溶解;将肥皂切成小块更容易溶解;加更多的水使肥皂溶解得快……
3、制定实验设计。

(小组设计实验,用图示或文字等方法记录设计方案。

)(1)小组讨论:怎样利用实验来验证自己的假设(每组设计一两个实验来证实自己的猜想)。

(2)各组实验设计交流汇报
补充完善。

教师板书相同条件和不同条件。

(重点指导对比实验中变量的控制。

)(3)请一组演示其中一个对比实验,其余学生观察评议确保每组都能正确操作。

4、学生分组实验,汇报
实验结果,回应假设,总结评价。

(注意引导学生反思实验过程中的不足)
5、整理课堂共识记录在科学笔记本上。

6、下面让我们来吃一块方塘,猜猜看,一块方糖在嘴里溶解需要多少时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