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堂观察技术的历史课堂提问有效性分析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课堂提问有效性研究

高中历史课堂提问有效性研究

高中历史课堂提问有效性研究在高中历史课堂中,教师的提问是一种常见的教学方式。

通过提问,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等,可谓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然而,是否所有的提问都具有有效性,能够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目的呢?本文将对高中历史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进行研究,探究其在教学中的重要性与应用。

一、提问的重要性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问可以引起学生的思考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兴趣。

教师通过巧妙的提问,将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更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2.引导学生思考提问能够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并帮助他们理解历史事件、人物和概念。

通过问题的提出,学生被迫思考问题,梳理相关知识点,从而提高他们的思维深度和分析能力。

3.检测学生学习情况通过提问,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教师通过评估学生的回答,能够清楚地了解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和学习效果,从而更好地调整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

二、有效提问的原则1.难度适宜提问的难度应适中,不能过于简单或极其困难。

过于简单的问题容易导致学生对提问不上心,而过于困难的问题则容易让学生灰心丧气。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问题的难度,使之既能引起学生思考,又能够得到较为准确的回答。

2.多样性与开放性提问应尽量多样化,不仅仅限于单一的问题形式。

教师可以采用开放性的问题,鼓励学生进行自由思考和发表观点,促进学生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

3.合理的顺序与分布提问的顺序应合理,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以便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接受。

此外,问题应均匀分布在课堂的不同阶段,避免集中在开头或结尾,以保证学生全程参与到课堂中来。

三、提问的策略与技巧1.认真倾听学生回答教师在提问后要认真倾听学生的回答,并给予积极的评价和反馈,无论学生的回答正确与否。

这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参与感,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引导学生互动教师还可以采取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互动,彼此交流和分享观点。

试论高中历史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试论高中历史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试论高中历史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高中历史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历史课堂的提问能够促进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可以帮助学生记住
所学内容,可以帮助他们思考问题并形成个人观点和自己的答案。


使得历史课堂提问变得非常重要。

在高中课堂上,老师可以提问有效
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质量,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学生的
思想和能力的发展。

首先,在高中历史课堂上提问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

当学生能够
从老师、他人和自己的观点中发现问题,分析,讨论和思考的时候,
他们就能够深入理解课堂上的内容。

历史课堂的提问可以唤起学生的
思考,让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同一个问题,反思自己掌握的知识,
从而深入理解历史。

其次,有效的历史课堂提问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具有重
要的作用。

当老师给学生提出一个问题时,可以让学生自己搜索资料,从中提出有效的答案,用自己的话解决问题,并自行检查答案是否正确,从而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此外,有效的历史课堂提问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他们
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老师和同学那里得到正确答案,能够使学生感
到自信,让他们认识到自己有能力解决问题。

老师提问通常会让学生
感到舒适,因为他们在说话的时候不会被打断。

总之,虽然高中历史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受到争议,但研究表明,
有效的历史课堂提问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增强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历史课堂提
问有其重要性,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促进学生的思想和
能力的发展。

基于课堂观察技术的历史课堂提问有效性分析

基于课堂观察技术的历史课堂提问有效性分析

基于课堂观察技术的历史课堂提问有效性分析基于课堂观察技术的“历史课堂提问有效性”分析——以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难忘九一八》为例厦门市思明区教师进修学校邓焰《福建教育》2010.3历史学科是一门开启心智、培养辨证思维和综合思维的学科。

有效的历史课堂提问是发挥历史学科功效的关键点。

为了帮助历史教师提高问题设置有效性的意识,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质量,促进历史教师的专业成长。

我们借助课堂观察技术对课堂提问这一环节进行定性观察记录,直接、客观地观察、描述教学行为,并以其自身的理论与方法素养对课堂提问行为做出合理、有效的分析和解释,提升问题设置有效性的意识和能力。

下面以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4课《难忘九一八》为例做一个观察分析。

一、观察准备1、人员组成:由初中历史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及懂得课堂观察技术的历史教师组成课堂观察小组2、观察工具:录像机、课堂观察技术量表表一:提问技巧水平检核表序号问题记录问答方式教师提问学生答问管理认记推理创造批判鼓励无答机械认记推理创造举手人次学生反应状态1 2 注:问答方式指自由答、举手答、追问、齐答、设问等表二:课堂师生互动统计表 3、课前会议?授课者说课:授课者向观课教师介绍教学目标、学情分析、教学流程、问题设置的设想与困惑?观察点选择:?教师问题设置的类型。

?学生答问的类型。

?学生的反应状态。

?师生互动的情况。

二、观察分析1、问题呈现的方式方法要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思维和情感。

【教学片断一】课前导入:教师多媒体展示“日本蚕食中国”的地图教师:从这幅图中感受到什么, 学生1:日本开始对中国的侵略学生2:中国一大片土地被侵略从观课教师的记录可以看出,教师问题属于推理类,学生反应状态差,举手人次2人,从学生回答问题的质量上看,并未答到关键点,教师们在观察分析讨论后认为,主要是授课教师在问题呈现时的情境创设无法为学生提供有效信息,图中的“蚕食”不突出,学生无法感受。

【教学片断二】教师:请同学们说一说东北人民抗日的感人事迹,从中有何感受,学生1:杨靖宇的部队更难的是没有吃的,不要说粮食啊,连草也埋在二三尺深的积雪里,没法找,没法挖,我们只好吃那难咽的树皮。

基于课堂观察的历史课堂提问研究

基于课堂观察的历史课堂提问研究
纳 较
5 7
6 2 % O



2% 3 7
494



% 3 0
G 老师
7 2 % 0Biblioteka 3 9 4





6 %
表2
2回答 .
教师提出问题后 ,对问题的回答方式有 _种 :学生个体 回 二 答、 学生集体 回答 、 学生无应答后教师 自答。高中学生几乎没有
有所 改善 。
低认 知水 平
无认知 水平 分
就 目前 的课 堂 教学 现实 来 看 ,课 堂教 学 的 基本 环节 主要 表 现 为 “ 师 问— — 学 生 答 —— 教师 反 馈 ” 教 和教 师 再 问 与学 生 再 答 的循 环 结构 。 1 问 . 提
高认 知水平
() 1根据提 问的内在逻辑结构和思维心理 的内在需求 , 可以 将提问分为封闭性 提问和开放性 提问。封闭性 提问往往具有表 达清晰 , 易于把握 , 答案确定 的特点 ; 开放性提 问则没有 唯一正 确的答案 , 以从 已学知识 中直接复现 , 难 需经重组和再创形成答 案。两位教师的提 问频率过高( 见表1 , )说明无价值题 目过多或 给予学生的思考时 间过短 ,主观上教师总是希望学生的回答能 迅速符合到设计好 的答案中来 。 从个体看 , 老师设计 了四道开 G 放性问题 , 比较注意关照学生的 自我感受和 自识再创 , 并不追求 问题答案的准确性 、 全面性 , 反而激起 了学生浓厚的兴趣和思考
( )根 据 布 鲁 诺 目标 教 学 分 类 理论 和 历 史 学科 认 知 能 力要 3
求, 还可以将课堂提 问的问题水平分 为无认知水平 、 认知水 低 平和高认知水平 三大类 。 从表2 , 老师更注重 高认知水平 问 看 Q 题的设计 , 理论 上似乎对学生历史思维的训练更有效 。可事实

高中历史课堂提问有效性研究

高中历史课堂提问有效性研究

高中历史课堂提问有效性研究高中历史课堂提问有效性研究历史学科是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个学科,它不仅是对过去人类历史和文化的探究,更是对现代社会发展有着深远影响的一门学科。

而高中历史教育则是在初中历史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的历史课程。

在高中历史课堂中,不仅讲授了更高级别和更深入的历史知识,更是为学生深入了解和认识历史,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化素养提供了很好的机会。

在高中历史课堂中,教师提问是学生学习的重要一环,不仅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更是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的有效手段。

一、高中历史课堂中提问的作用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在高中历史课堂中,教师提问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教师提出的问题通常比较深入和具有启发性,这些问题能够让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从而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思维能力。

2.促进学生的深入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教师提出的问题,常常是涉及历史知识的某些方面,或者是关于历史事件的某些具体内容,这些问题能够促进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深入了解和掌握,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整体认识和加深印象。

3.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在高中历史课堂中,教师提出的问题不仅针对历史知识本身,更是注重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深度分析和探究,学生可以更好地学会思考和归纳,让学生逐步从具体的历史事件中理解并推敲历史规律和历史趋势。

二、高中历史课堂中提问的有效性教师提出的问题是否具有有效性,关系到学生学习效果的好坏。

有效的提问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思考,而无效的提问则会使学生产生反感,从而降低学习积极性。

因此,高中历史教师应当注意提问的有效性。

1.内容的相关性在提问时,应该注意问题是否与课程内容相关,是否与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相呼应,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只有当问题紧密围绕着教学内容,并且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才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思考。

历史课堂提问有效性分析

历史课堂提问有效性分析

历史课堂提问有效性分析历史学科是一门开启心智、培养辨证思维和综合思维的学科。

有效的历史课堂提问是发挥历史学科功效的关键点。

为了帮助历史教师提高问题设置有效性的意识,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质量,促进历史教师的专业成长。

我们借助课堂观察技术对课堂提问这一环节进行定性观察记录,直接、客观地观察、描述教学行为,并以其自身的理论与方法素养对课堂提问行为做出合理、有效的分析和解释,提升问题设置有效性的意识和能力。

下面以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4课《难忘九一八》为例做一个观察分析。

一、观察准备1、人员组成:由初中历史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及懂得课堂观察技术的历史教师组成课堂观察小组2、观察工具:录像机、课堂观察技术量表表一:提问技巧水平检核表序号问题记录问答方式教师提问学生答问管理认记推理创造批判鼓励无答机械认记推理创造举手人次学生反应状态1 2 注:问答方式指自由答、举手答、追问、齐答、设问等表二:课堂师生互动统计表 3、课前会议㈠授课者说课:授课者向观课教师介绍教学目标、学情分析、教学流程、问题设置的设想与困惑㈡观察点选择:①教师问题设置的类型。

②学生答问的类型。

③学生的反应状态。

④师生互动的情况。

二、观察分析1、问题呈现的方式方法要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思维和情感。

【教学片断一】课前导入:教师多媒体展示“日本蚕食中国”的地图教师:从这幅图中感受到什么?学生1:日本开始对中国的侵略学生2:中国一大片土地被侵略从观课教师的记录可以看出,教师问题属于推理类,学生反应状态差,举手人次2人,从学生回答问题的质量上看,并未答到关键点,教师们在观察分析讨论后认为,主要是授课教师在问题呈现时的情境创设无法为学生提供有效信息,图中的“蚕食”不突出,学生无法感受。

【教学片断二】教师:请同学们说一说东北人民抗日的感人事迹,从中有何感受?学生1:杨靖宇的部队更难的是没有吃的,不要说粮食啊,连草也埋在二三尺深的积雪里,没法找,没法挖,我们只好吃那难咽的树皮。

课堂观察视野下初中历史教学提问的有效性

课堂观察视野下初中历史教学提问的有效性

课堂观察视野下初中历史教学提问的有效性初中历史教师通过课堂观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和新课程改革的实际要求,积极转变教学思想,创新教学模式,对教学全过程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采用丰富多样的新型教学方式,提升初中历史教学的实际成效。

一、初中历史教学课堂观察视野下提问的重要性课堂观察主要对观察者凭借录音录像设施、观察表等相关辅助教学工具,结合自己真实的感官,同时制定明确的目的,在历史课堂真实教学情境中采集相关材料,依据相关材料进行全面研究。

初中历史在课堂观察视野下,开展历史课堂教学提问,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和积极性,激发学生对历史知识内容的自主探究欲望,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逐渐形成良好的创新学习思维精神和意识,提升课堂活动的参与度,保证所有同学在实践活动中获得相应的收获,发挥课堂互动的重要作用,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营造良好的历史学习环境和氛围,有效拓展历史教学的广度和深度。

教师在历史课堂上要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重要优势和作用,创新多种不同形式的提问教学模式,增强历史课堂的趣味性,采用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吸引学生课堂目光,保证学生学习成效。

二、课堂观察视野下初中历史教学提问存在问题1.缺乏教学提问的正确认知。

目前,许多初中历史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对教学提问的有效性缺乏正确认知,同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部分教师在以往教学理念和方式的长期影响下,难以短时间内快速进行全面高效转变,局限于初中历史教材中的知识内容,普遍以说教的方式进行单向式灌输,对基于课堂观察下教学提问有效性缺乏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教师在课堂中占据主导和主体地位,以自己为核心开展各项教学活动,学生在被动接受的状态中大多采用沉默的方式学习,缺乏活动参与积极性。

2.缺乏师资力量建设。

部分初中院校缺乏师资力量建设,教育者的综合素养和教学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

教师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由于自身文化知识底蕴和教学水平的限制,难以有效拓展历史课堂教学的广度和深度。

初中历史课堂教师提问的观察与分析

初中历史课堂教师提问的观察与分析

初中历史教师课堂提问的观察与分析——以延吉市十二中一堂历史课为例初奇2010级课程与教学论摘要: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提问是一种经常被使用教学方法。

有效的课堂提问能沟通教与学的信息,是协调师生进行双边教学活动的重要手段。

爱因斯坦曾经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

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本文通过对延吉市十二中的一堂历史课的观察,以定量和定性两个角度对实际的课堂教学进行分析,并依据此提出教师课堂提问的不足和改进意见。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观察、教师提问课堂观察是研究者或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如眼、耳等)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等),直接或间接(主要是直接)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作相应研究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目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评价存在多方面的弊端:第一,初中历史教学评价“主体”错位,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和个体差异性。

学生在历史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得不到应有尊重,主体性作用得不到很好发挥。

教育评价主体严重错位,影响师生关系的健康发展。

第二,过于注重对学生认知的评价,忽视对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

指标评价体系学术性浓厚,加重学生理解方面的负担。

知识性太重,影响了学生全面发展。

主干知识不突出,曰益弱化历史教育的功效。

在以往评价标准中,教师的教学是以完成认知目标为价值取向的,对于目标达成的学生过分关注,加以鼓励表扬,对于认知目标未能达成的学生非但不予关怀,反而给予批评甚至讽刺、打击等,以期“施加压力,唤起努力”。

因此,现行初中历史教评价不可避免地导致评价的单一性,失去了评价的公允性,甚至会产生不良的导向性。

第三,盲目追求历史教学评价的量化性和客观性,忽视质的评价。

强调标准化统一,学生发展没有个性,盲目追求“量化和分数”,制约初中历史教学改革的发展。

本文在对以往教学评价认识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探讨课堂教师提问的有效性,对延吉市十二中历史教师的课堂提问教学现状进行深入的了解,找出问题所在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对策。

初中历史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研究

初中历史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研究

初中历史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研究初中历史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研究引言: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记录和反思,对于学生来说,学习历史不仅仅是为了了解过去,更重要的是能够从中汲取智慧和经验,为未来的发展提供参考。

在初中历史课堂中,提问是一种常见的教学方式,通过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使得学习更加有效。

本文将对初中历史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进行研究,并探讨如何提高提问的质量和效果。

正文:一、提问的作用提问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在历史课堂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使得学习变得更加主动和积极。

通过提问,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帮助他们建立起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兴趣,从而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度。

其次,提问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和加深理解。

通过回答问题,学生需要对所学内容进行回顾和总结,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此外,提问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思考能力。

二、提问的方式在初中历史课堂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提问。

一是直接提问,即教师直接向学生提出问题,学生立即回答。

这种方式可以迅速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

二是间接提问,即教师通过其他学生或者故事情节来引出一个问题,然后学生进行回答。

这种方式可以帮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思维灵活性。

三是开放性提问,即教师提出开放性的问题,鼓励学生进行自由发挥和思考。

这种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

四是反问,即教师通过反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让他们自己找到答案。

这种方式可以培养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提高提问的质量和效果为了提高提问的质量和效果,教师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问题应该具有启发性和引导性。

问题应该能够引起学生的思考,同时又能够引导学生走向正确的答案。

其次,问题的难度应该适中。

问题过于简单会导致学生的兴趣不高,问题过于复杂会使学生无法理解和回答。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定问题的难度。

高中历史课堂提问有效性研究

高中历史课堂提问有效性研究

高中历史课堂提问有效性研究历史课程作为一门学科,其核心目标是帮助学生理解和分析过去的事件和现象,从而增进对世界的认识。

而课堂提问作为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具有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增强学习兴趣和激发深入学习的作用。

本文旨在探讨高中历史课堂提问在提高学生学习效果方面的有效性,并由此提出建议以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

一、提问对学生的启发和思辨能力的促进1.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课堂提问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对历史事件和现象的逻辑思维。

通过回答问题,学生不仅能够整理和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还能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问能够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增加他们对历史的兴趣,从而激发他们更主动地参与课堂。

学生在课堂中通过提问参与讨论,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知识,也会更加愿意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

二、探索不同类型提问对学习效果的影响1.层次性提问层次性提问是指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提出不同难度的问题。

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可以梯度地引导学生逐渐深入地思考和探索历史事件。

例如,对于一道问题:“为什么发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教师可以从表层原因(如经济危机和政治野心)向深层原因(如民族主义和殖民地争夺)引导学生思考。

2.引导性提问引导性提问是通过提供一些线索来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这种提问方式可以帮助学生逐步理解问题的复杂性,并激起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的欲望。

例如,提问“康熙为什么能够在中国历史上留下如此深远的影响?”时,教师可以通过提供康熙治理措施和政策等相关信息来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

三、提问技巧和策略1.鼓励开放性思维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尊重不同的意见。

通过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够形成全面的认识和分析。

2.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判断力提问应该激发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判断力。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为什么某个历史人物的决策是合理的?”或者“这个历史事件有什么影响?”等问题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判断力。

浅谈历史课堂中的有效提问策略

浅谈历史课堂中的有效提问策略

浅谈历史课堂中的有效提问策略历史课堂是培养学生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的重要阵地。

而历史课堂中的有效提问策略则是帮助学生深入思考和理解历史事件的重要工具。

通过有针对性的提问,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历史事件的背后原因和影响,从而提高他们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本文将从问题的设计原则、提问的方式和技巧等方面进行浅谈,以便帮助历史教师更好地在课堂中运用有效的提问策略。

一、问题的设计原则1. 开放性问题在历史课堂中,教师应该设计一些具有开放性的问题,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理解来回答。

这种问题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激发他们对历史事件的兴趣。

可以设计问题:为什么某个历史事件会发生?该事件对当时社会有哪些影响?这样的问题可以让学生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2. 多角度问题历史事件往往具有复杂的原因和影响,因此在设计问题时,教师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让学生思考和分析历史事件。

可以设计问题:这个历史事件对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有何影响?这样的问题可以帮助学生从多个角度来理解历史事件,形成全面的认识。

二、提问的方式和技巧2. 引导性提问在历史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性的提问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历史事件。

教师可以通过一系列问题的引导,让学生逐步深入地思考和分析历史事件。

这样的提问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认识和理解。

3. 鼓励性提问在历史课堂中,教师应该采用鼓励性的提问方式,让学生有发言的机会,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讨论。

教师可以提出一个问题后,鼓励学生踊跃发言,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这样可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课堂氛围。

三、提问策略的运用1. 在历史课堂中,教师可以结合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不同的提问策略。

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兴趣和认知水平来设计和选择合适的问题,以便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

2.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理解情况和兴趣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和引导提问。

可以通过问答、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下进行思考和交流。

基于课堂观察技术的“历史课堂提问有效性”分析——以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难忘九一八》为例

基于课堂观察技术的“历史课堂提问有效性”分析——以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难忘九一八》为例
基于课 堂观察技 术的 ‘ ‘ 历史课 堂提 问有 效性 ”分析
以 人 教 版 八 年 级 上 册 《 忘 九 一 八 》 为 例 难
厦 门市 思明 区教 师进修 学校 邓 焰
历 史 学 科是 一 门开 启 心 智 、 培 养 辩 证 思维 和 综 合
思 维 的学 科 。 有 效 的历 史 课 堂 提 问是 发 挥 历 史学 科 功 效 的 关 键 点 。 为 了 帮助 历 史 教 师提 高 问题 设 置 的 有效
学 生 1 好 ,有 利 于缓 和 国共 矛 盾 ,共 同抵 抗 日 :
本侵略。
人 , 来 安 慰 你 地 下 的 母 亲 ! 在 你 长 大 成 人 之 后 , 希 望
不 要 忘 记 你 的 母 亲 是 为 国 而 牺 牲 的 ! ”
学 生 3 赵 一 曼 到 得 最 后 时 刻 , 她 到 处 白 骨 外 :
露 , 身 体 多 处 炭 化 。 一 个 弱 女 子 , 你 可 以 麻 木 地 用 手
教 师 :还 有 其 他观 点吗 ?
中 的 鞭 子 像 对 待 牲 畜 鞭 笞 之 , 面 对 弱 女 子 你 可 以 下 流 到 戏 弄 之 ,玩 耍 之 , 最 后 恶 毒 到 你 鞭 子 的 尊 严 受 到 戏 弄 直 想 杀 戮 之 、 毁 灭 之 。 大 野 泰 治 从 最 初 的 骄 横 , 到
成 长 ,我们 借 助 课 堂 观 察 技 术 对 课 堂 提 问 这 一环 节 进 行 定 性 和定 量观 察 、记 录 ,直 接 、 客 观 地 观察 、描 述
类 型 ;② 学 生 答 问 的 类 型 ;③ 学 生 的反 应 状 态 ④ 师
生互动的情况。
教 学 行 为 ,并 以其 自身 的理 论 与 方 法 素养 对 课 堂 提 问

高中历史课堂中提问的有效性探析(1)

高中历史课堂中提问的有效性探析(1)

高中历史课堂中提问的有效性探析课堂提问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中之间沟通的纽带和桥梁,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问题意识、检验学生的知识水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历史学科要求学生在掌握历史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历史思维能力,那么针对历史学科的特殊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出的问题是否有效对于历史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中历史课堂提问中存在的问题第一,教师缺乏具体的学情分析。

许多高中历史教师在备课时,缺乏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全面分析与了解,不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如何,具体表现在教师不知道学生某个历史模块的学习情况如何,不能有侧重地进行教学,致使某些教师在课堂提问中具有较强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有时提出的问题难度偏大,以学生的实际能力水平无法做出应答,有时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学生觉得没必要回答,也就无法勾起学生的兴趣。

这样,教师提出的问题便成了无效的问题。

第二、教师处理学生回答时具有片面性。

现在高中历史课堂中教师在提出一个问题之后,便迫切地希望学生的回答与自己心中设想的答案相吻合,如果学生说出的答案不能让教师满意,教师则会给予全盘否定。

在学生回答问题之后没有给予恰当的评价和引申。

第三、提问问题过多,提问目的不明确。

个别教师在历史课堂中常常提出一连串的问题,在上一个问题还未得出答案时,下一个问题又被提出,让学生应对不睱。

课堂提问不是为了提问而提问,但是很多高中历史教师很显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甚至于出现一些口头禅式的提问,“…事件发生在哪一年?”“主要人物是谁?”“在哪发生的呀?”“行不行”,“能不能”“好不好”等等。

教师是想引导学生跟上自己的思路,历史学科是逻辑性非常强的一门学科,这样的提问方式对于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链条是十分不利的,也会对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的发展造成障碍。

并且这样的问题缺乏深度,不能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都将受到限制。

二、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提问有效性的建议第一、必须考虑到高中生的思维特点及心理倾向。

高中历史课堂提问有效性研究

高中历史课堂提问有效性研究

高中历史课堂提问有效性研究提问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手段,对于历史课堂来说,提问是学生获取知识、思考历史事件和深化理解的重要途径。

本文通过分析历史课堂中提问的定义、类型、特点以及有效性,探讨了提问对于学生学习历史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提高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1.引言提问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对于历史课堂来说尤为重要。

通过提问,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帮助他们理解历史事件和发展历史观,同时也可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本文通过对历史课堂中提问有效性的研究,旨在探讨提问对于学生学习历史的影响,以及提高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2.提问的定义与类型提问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通过思考、分析和综合运用知识来回答问题。

根据提问方式和要求的不同,提问可分为开放性提问和封闭性提问。

开放性提问是指教师提出的问题没有确定答案,要求学生进行探究和思考,例如:“你认为红二十五军在抗战中的作用如何?”封闭性提问是指教师提出的问题有确定答案,要求学生简单回答或复述,例如:“红二十五军属于哪个战区?”两种类型的提问各有特点,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选择合适的方式。

3.提问的特点与功能提问在历史课堂中具有以下特点:(1)激发学生兴趣。

提问能够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激发他们对历史事件的思考和探索。

(2)促进学生思考。

通过提问,学生需要进行思考、分析和推理,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提问能够帮助学生从历史事件中发现问题,激发他们对历史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4)检验学生学习效果。

通过提问,教师可以及时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发现他们的薄弱环节,进一步指导和帮助学生。

4.提问有效性的影响因素提问的有效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教师的提问技巧、教学目标、学生特点等。

教师的提问技巧是影响提问有效性的关键因素。

教师需要灵活运用各种提问方式,激发学生思考和参与,不能简单地重复问题或提问过于普通。

此外,教师还需要合理安排提问的顺序和难度,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进行适当调整。

高中历史课堂提问有效性研究

高中历史课堂提问有效性研究

高中历史课堂提问有效性研究历史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历史知识,提高历史素养和历史意识,同时也能够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促进师生交流。

因此,本文将从提问的类型、范围和教学效果三个方面对高中历史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进行探讨和研究。

一、类型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主要采用两种类型的提问:开放性提问和封闭性提问。

1.开放性提问开放性提问即是一类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它要求学生自己思考并给出自己的答案,从而可以充分发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深度。

比如:“在你看来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是怎样的?”2.封闭性提问封闭性提问是一类有标准答案的问题,教师主要是设定出一组特定的答案,让学生从这些答案中进行选择。

这类问题最主要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复习和测试已掌握的知识,比如:“中国代表团参加此会议时所提出的参会口号是什么?”二、范围在历史课堂上,提问的范围包括知识点、思考题和综合性问题三个方面。

1.知识点知识点提问是基础性提问,它是对学生掌握并复习基础知识的一种方式。

例如,学生需要掌握中国抗战时期国共合作的内容,所以老师会提问:“1937年,国共两党在哪里签订了国共合作协定?”2.思考题思考题提问是鼓励学生深入思考和分析问题,从而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

例如,针对独立自主和和平共处两种思想,老师可以提问:“两种思想的主要区别是什么?哪种政策更有利于中国的发展?”3.综合性问题综合性问题提问要求学生对多个知识点进行整合和综合分析,形成自己的观点。

例如,可以问道:“从历史经验出发,你认为政府应当如何处理社会阶层矛盾?”这样的问题可以促进学生思考综合性问题,提高综合思维的能力。

三、教学效果提问在历史课堂中的学习效果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鼓励学生参与提问可以鼓励学生参与课堂,使他们更活跃和灵活,并使他们参与和了解历史文化和事件。

学生也可以适应不同的教学环境,了解和接受不同的观点。

2.促进师生交流提问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使学生对历史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和广泛的应用。

浅谈历史课堂中的有效提问策略

浅谈历史课堂中的有效提问策略

浅谈历史课堂中的有效提问策略历史课堂中的有效提问是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关键之一。

通过有效的提问,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增强他们的思考能力,还能促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

下面将从问题的设计、问题的引导和问题的评价三个方面详细介绍历史课堂中的有效提问策略。

问题的设计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开放性问题:开放性问题能够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和讨论的兴趣,促使他们深入思考历史事件的发展和影响。

“你认为清朝为什么最终灭亡?”2.多元化问题:多元化问题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拓宽他们的历史视野。

“大航海时代对西方国家的发展有什么影响?对亚洲国家又有何影响?”3.引发思考的问题:这类问题能够促使学生进行推理和判断,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如果你是中国古代的一位酱园主,你会如何经营你的酱园?”问题的引导是提问策略中的关键步骤。

教师需要通过适当的引导,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激活他们的思维。

1.启发性引导:通过提供一个相关的例子或事实,向学生提供一些线索,激发他们自己的思考。

“可以举一个你们身边的例子,来解释一下‘历史是活的’这句话吗?”2.演绎推理引导:通过给学生提供一些基本条件,引导他们进行演绎推理,形成对历史事件的理解。

“如果没有工业革命,现代社会会是什么样子的?”3.对比引导:通过对比不同历史事件或人物的异同,激发学生思考并形成自己的观点。

“你认为明朝和清朝的区别是什么?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问题的评价是确保有效提问的必要步骤。

教师通过评价学生的回答,可以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和思维深度,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历史。

1.鼓励和肯定:对于学生的正确回答和好的思考,要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增加他们的学习动力。

2.纠正错误:当学生回答错误或不完整时,要给予指导和纠正,帮助他们更准确地理解和回答问题。

3.提出深层次问题:对于回答正确且思考较深的学生,可以提出一些更深层次的问题,进一步挑战他们的思维能力。

课堂观察视野下初中历史教学提问的有效性研究

课堂观察视野下初中历史教学提问的有效性研究

教学篇誗高效课堂课堂观察视野下初中历史教学提问的有效性研究孟新杰(河南省淅川县毛堂乡初级中学,河南淅川)课堂观察主要是指观察者或研究者借助录音录像设备、观察表等辅助工具,凭借着自身的感官并带着明确目的间接或直接地从课堂教学情境中收集资料,并且根据相应的资料展开研究的一种研究方式[2]。

在课堂观察视野下,初中历史教师再展开课堂提问,以此激活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之中,与教师形成良好的互动局面,以此拓宽教学广度和教学深度。

一、基于课堂观察进行适度性提问首先,要注意深度。

激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是课堂提问的目的之一[3]。

很多历史教师虽然在课堂上经常与学生互动,提出诸多问题,但是最终的教学效果不太理想,这与问题的深度不够有一定的关系。

过于追求量而不注重质的课堂提问,很难拓宽学生思维深度。

但是这也并不意味着问题越难越好。

难度系数过大就会出现课堂上鸦雀无声的局面。

所以,历史教师要善于观察课堂,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教学顺序,对学生进行适度性提问。

其次,要注意广度。

在课堂提问过程中,历史教师还要注重问题的广度。

通过调研得知,部分历史教师不够重视提问的有效性,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有着明显的指向性,学生在书本上就能找到确定的答案,或者提出的问题只有一个标准答案。

这类问题不具有思考价值,很难让学生打开“话匣子”。

教师要对此予以重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提出尽量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的问题,以此提升学生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最后,要注意坡度。

学生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这些差异性具体表现在学习兴趣、学习需求、认知水平、理解能力等各个方面。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个体的不同提出坡度不同的问题,尽可能让每个学生“跳一跳”就能够得着目标,以此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信心。

二、基于课堂观察进行适量性提问在进行课堂提问的时候,历史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动态,合理控制提问的总数。

课堂观察视野下初中历史教学提问的有效性研究

课堂观察视野下初中历史教学提问的有效性研究

课堂观察视野下初中历史教学提问的有效性研究摘要:在对教研进行转型的过程之中,教育的相关工作者们只有恰当、合理的实行有效的举措,才能够让教研的转型更加迅速。

且课堂中的观察使非常有效的一种助推的方法。

通过在课堂当中的观察,老师们能够更加全面的掌控教学的过程,并且能够依据情况来做出改变,不断的去优化自己的课程。

在这样的基础之上,就需要教师们利用恰当的提问教学方法,通过这样的方法,可以指引学生集中注意力,也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之上提高学生听课的效率和课堂的教学结果。

关键字:课堂观察;初中历史;有效性提问引言: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中,在进行课堂观察时主要采用的辅助工具有录像录音的等电子设备和观察表这些工具,可以借助自己的感官,且带着明确的目的性在教学当中进行资料的搜集,并且教师们可以通过搜集到的资料研究出合适的教学方法。

基于课堂观察的视觉角度之下,初中阶段的历史教师们在课堂当中对学生们进行提问,通过这样可以挖掘学生们的思维能力,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课堂当中有更高的参与感,能够和老师进行良好的互动。

这样一来可以很有效进行教育教学。

一、课堂观察当中注意适度提问在教学当中要注意提问的深度。

课堂中提问的目的是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思考。

以往老师们在对学生提问时,会提出很多的问题,也会和学生进行互动,但是效果不佳,这就和老师在提问问题时的深度相关。

在课堂当中如果仅追求数量而忽略了质量,就很难拓宽孩子们的思维深度。

同样的也不代表着问题的难度越难就越好,难度的系数太大就会造成课堂上“尴尬”的局面。

所以,教师们在课堂当中要学会观察,提问的问题要有深度,对学生适度的进行提问此外,还应注意教学提问的广度。

对于初中的历史教师们而言,在课堂中进行细微观察并提问的时候,还要注意提问广度的问题。

通过想过研究文献可知,一部分的教师在提问时未能注意到有效性的问题,提出的问题大多数都是带有指向性的色彩,往往课本之中就能够翻到答案,或者答案都是固定的那一个,这类的问题属于“无效提问,并不能指引学生进行思考。

课堂观察视野下初中历史教学提问的有效性研究

课堂观察视野下初中历史教学提问的有效性研究

课堂观察视野下初中历史教学提问的有效性研究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每个学校最关注的焦点之一,几乎所有学校都会定期展开学校领导层面、科组教研层面的大规模听评课活动。

很多学校也都开展青年教师优质课比赛,在赛后组织老师进行评课评优活动。

然而,反观这些听评课活动,都在形式和方法上缺乏标准,评课泛泛而谈主观感受,对授课教师提出的意见散乱而缺乏系统针对性。

听评课老师缺少有效的分工,很难做到精细化数据化评课,往往只能凭主观印象对课堂细节进行回忆性评课。

因此,基于LICC课堂观察模式的听评课范式应用,能给评课提供更科学的抓手,同时加强课堂评价的专业化程度。

LICC课堂观察模式是最近研发的新课堂观察范式,它为科学地观察课堂行为提供了框架和研究情境,从四个维度建立课堂观察体系。

LICC课堂观察模式的观察点是教育学领域开发的成果,但是没有注意初中历史学科的特色。

本文是根据LICC课堂观察模式,选取其中观察点来制作观察量表,再用真实的教学课例示范使用方法,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作出建议。

这种课堂观察量表,可以给历史课堂提供科学的听评课工具,推进课堂教学的进步。

本文综合了多篇参考文献和实际教学经验,编制了可以反复使用的观察量表模板。

通过课堂观察量表所得出的数据,对初中历史教师提问有效性提出了一些可行策略。

例如:适量性提问,注意数量合理和追求质量;适度性提问,注意问题设置的思维发散、深入思考、考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适时性提问,把握提问时机和延长候答时间等策略。

这些策略建立在课堂真实数据反馈基础上,对改进教师课堂提问的专业素养有很强的实证性指导作用。

同时,科学的历史课堂观察量表能给科组活动听评课提供更有力的工具,能提升科组活动会议的效率,使授课教师有的放矢地改正课堂中存在的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课堂观察技术的历史课堂提问有效性分析基于课堂观察技术的“历史课堂提问有效性”分析——以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难忘九一八》为例厦门市思明区教师进修学校邓焰《福建教育》2010.3历史学科是一门开启心智、培养辨证思维和综合思维的学科。

有效的历史课堂提问是发挥历史学科功效的关键点。

为了帮助历史教师提高问题设置有效性的意识,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质量,促进历史教师的专业成长。

我们借助课堂观察技术对课堂提问这一环节进行定性观察记录,直接、客观地观察、描述教学行为,并以其自身的理论与方法素养对课堂提问行为做出合理、有效的分析和解释,提升问题设置有效性的意识和能力。

下面以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4课《难忘九一八》为例做一个观察分析。

一、观察准备1、人员组成:由初中历史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及懂得课堂观察技术的历史教师组成课堂观察小组2、观察工具:录像机、课堂观察技术量表表一:提问技巧水平检核表序号问题记录问答方式教师提问学生答问管理认记推理创造批判鼓励无答机械认记推理创造举手人次学生反应状态1 2 注:问答方式指自由答、举手答、追问、齐答、设问等表二:课堂师生互动统计表 3、课前会议?授课者说课:授课者向观课教师介绍教学目标、学情分析、教学流程、问题设置的设想与困惑?观察点选择:?教师问题设置的类型。

?学生答问的类型。

?学生的反应状态。

?师生互动的情况。

二、观察分析1、问题呈现的方式方法要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思维和情感。

【教学片断一】课前导入:教师多媒体展示“日本蚕食中国”的地图教师:从这幅图中感受到什么, 学生1:日本开始对中国的侵略学生2:中国一大片土地被侵略从观课教师的记录可以看出,教师问题属于推理类,学生反应状态差,举手人次2人,从学生回答问题的质量上看,并未答到关键点,教师们在观察分析讨论后认为,主要是授课教师在问题呈现时的情境创设无法为学生提供有效信息,图中的“蚕食”不突出,学生无法感受。

【教学片断二】教师:请同学们说一说东北人民抗日的感人事迹,从中有何感受,学生1:杨靖宇的部队更难的是没有吃的,不要说粮食啊,连草也埋在二三尺深的积雪里,没法找,没法挖,我们只好吃那难咽的树皮。

先把老皮刮掉,把那层泛绿的嫩皮一片片削下来,放在嘴里嚼啊嚼啊,就是咽不下去。

勉强吃下去了,肚子也不好受……学生2:赵一曼临刑前给儿子写了一封催人泪下的遗书:“母亲对于你没有能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

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

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学生3:赵一曼到得最后时刻,她到处白骨外露,身体多处炭化。

一个弱女子,你可以麻木地用手中的鞭子像对待牲畜鞭笞之,面对弱女子你可以下流到戏弄之,玩耍之,最后恶毒到你鞭子的尊严受到戏弄直想杀戮之、毁灭之。

大野泰治从最初的骄横,到中间的拉拢,及至最后的疯狂折磨,但他不得不对赵一曼无论遭受怎样的凌辱和欺侮,仍不放弃人格的尊严和信仰的光辉表达由衷钦佩,大野泰治后来在战犯管理所供称:“(第一次)我用马灯一照她,看到她脸色苍白,全是汗。

她抬起头,狠狠地瞪了我一眼,她那仇恨的目光,使我感到一阵颤抖,心里发凉。

”日后无论是打、烧、电刑等,都不能让赵一曼俯首就范。

……学生4:坚贞不屈的爱国精神学生5: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中仍然坚持抗日非常感人学生6(含泪):赵一曼不仅是一位抗日女英雄,而且是一位伟大的母亲,为大家,舍小家,更是一位奇女子,她为了尊严、为了信仰忍受一切肉体的摧残,连刽子手都钦佩,这就是信仰和人格的魅力。

学生7:为了救国宁可牺牲自己的生命学生8:杨靖宇对士兵的爱护,是一位杰出军事将领从观课教师的记录可以看出,教师问题属于创造类,学生专注地听事迹,听后反应踊跃,举手人次9人。

从学生回答问题的质量上看,学生的事迹介绍典型、生动,有感染力;所以学生在谈感受时是有感而发,感触颇深,起到了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作用。

通过上述两个教学片断的分析可以看出,要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首先课堂教学问题的呈现要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情境的创设,无论是文字、图片、视频是否能提供有效信息,是否能引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和情感共鸣至关重要;此外在问题呈现时还思考问题呈现是否有价值,是为了突破重点、难点,是为了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需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等等。

另外问题的呈现还要注意指向明确具体,表述清晰,学生无需为问题的内涵而费尽周折,使他们的思维可以直接切入。

2、不能忽视问题创设后教师“导”的作用【教学片断三】教师:在十年内战中,蒋介石杀害了成千上万的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好不容易抓住了他,共产党却不杀他,反而主张和平解决,释放他。

这么做好不好,为什么,学生1:好,有利于缓和国共矛盾,共同抵抗日本侵略。

教师:还有其他观点吗, 学生:比较沉默教师:那我们来看一看西安事变后引起国内外各种政治势力的不同反响: 日本:扩大中国内战,以便扩大侵略中国。

英美:支持和平解决。

南京国民政府内部:亲日派主张讨伐张、杨,置蒋介石于死地,取而代之。

亲英美派主张和平解决教师:听了刚才的分析,你能不能再谈谈中共主张不杀蒋介石的原因。

学生2:如果杀蒋,会导致国民党内部争权夺利,加速中国的灭亡。

学生3:如果再内战,有利于日本侵略,英美利益受损,如果不杀蒋,可以多争取外来支持和同盟。

学生4:国民党军队比共产党强大,可以争取一部分主张抗日的国民党军队,争取国民党人心。

学生5:虽然共产党内部一部分人暂时无法理解,但经过宣传教育,大部分红军会明白兄弟之间要不屑前嫌,团结抗日,一致对外,保家卫国的道理。

从观课教师的记录可以看出,教师问题属于推理和创造类,教师在引导前和引导后学生的反应是截然不同的,引导前,学生举手人次2人,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举手人次达到11人次,思维非常活跃,不乏一些有见地、有创造性的观点。

善问还须善诱,“诱”即启发引导之意;“善诱”指善于启发,擅长诱导,即针对提问相机诱导,针对问题指点思路,让学生学会思考。

如果做不到善诱,再好的问题也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作为教师,应尽力留心课堂中的每个细节,当发现学生对问题不能完全理解时,就应该或补充材料或分层启发剖析或进行通俗讲解,调动学生的思维。

对于学生理解不到位、片面的观点要及时诱导,针对问题不足指点思路。

3、将学生的问题变成有效的课堂教学资源【教学片断四】教师:九一八事变后东北迅速沦陷,东北三省迅速沦陷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学生(齐答):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教师:大家回答得很好。

学生1(举手):老师,我不这么认为,我认为东北三省迅速沦陷的根源是日本国力的强大和蓄谋已久。

教师:李凯有动脑筋,很有自己的观点,那么到底东北三省迅速沦陷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老师补充几个材料。

教师:大家看课本上蒋介石给张学良密电:“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

”从密电反映了什么,学生(齐答):蒋介石实行不抵抗政策教师:我们再来看一看日本侵略军与东北军的兵力对比,日本关东军正规军1.5万人(加上警察及在乡军人共2.7万人);东北军兵力正规军16.5万,非正规军4万,共约20万人,谁的兵力强,学生(齐答):东北军实力强。

教师:在如此兵力悬殊的情况下,如果东北军奋力抵抗,决不会4个月就让东北的锦绣河山沦于敌手。

蒋介石不抵抗政策下发后,东北军奉命:“即使勒令缴械,占领营房,均可听其自便。

”:如果同学还有异议,我建议大家去看看《九一八事变真相》等书籍或上网查资料,课后进一步探究了解真相。

在课后会议上,授课教师谈到由于该问题并非重点,本不想展开说明,学生突然冒出异议,为了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她进行了引导。

观课教师一致对授课者的表现表示赞赏。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在具体教育情境中对问题作出根本变革的过程——创生内容与意义的过程。

”教学不是简单地执行预设的教学内容的过程,而需要根据学生的理解程度不断修正、丰富和完善教学内容的过程。

因此,教学中,教师需要及时捕捉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性资源,因势利导,增加新的教学内容。

学生在课堂中发表的意见、建议、观点,提出的问题与争论乃至错误的回答等等,都是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资源。

高度重视学生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把它作为一种不可多得的教学资源,对于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只有这样,学生的“问题”才不至于成为问题。

三、几点反思1、从本质上挖掘提升“历史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历史学科是极具思想内涵和思辨思维的学科,教师要真正意义发挥“问题”的功效,必须重视提高专业素养,平时多读书看报,加强知识储备;多参加各级各类教研,见多识广,扩大视野,提升水平;认真钻研课标,领悟课标精神;只有这样才能在处理问题时游刃有余,得心应手,激发学生的思维,做到“形散而神不散”,让历史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2、采取必要的激励评价机制是提问有效性的保障。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是继续学习的一种动力”。

建立必要的评价机制,如小组评价机制、学生自评互评师评、将过程性评价及表现性评价纳入期末学年评价中;提问后,对于学生的回答要及时给予激励和评价,对闪现学生智慧火花的问题要加以肯定和表扬,对学生“回答不出”也要给予一定的宽容与鼓励。

这样才能更好激发学生挑战问题的愿望。

3、如何处理课堂观察局部和课堂整体的关系。

课堂观察通过实证性记录、剖析、探讨,提升问题解决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无论是观察者还是被观察者都能在研讨中获得实践知识,汲取他人经验,改进自己教学技能,在“课堂提问有效性”的认识上获得较大提升。

但课堂观察善于对课堂行为的局部进行分析诊断,而不善于对课堂事件的整体的、综合的、宏观的把握。

因此在评课中有“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一节课支离破碎的感觉。

所以课堂观察的发展如何在技术层面上更为综合,在分工与合作的协调上、观察点的选择上,还值得进一步探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