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液沉渣检查4
实验八尿沉渣检查
实验八尿沉渣检查Exam in atio n of urinary sedime nt非染色法尿沉渣显微镜检查实验原理尿液经离心沉淀后,置显微镜下观察其有形成分,如细胞、管型、结晶等。
试剂器材载玻片、盖玻片、滴管、10ml刻度离心管、离心机、普通光学显微镜操作步骤1•未离心直接涂片法(1)混匀将尿液标本混匀。
(2)制备涂片取混匀后的尿液1滴于载玻上,加盖玻片,避免产生气泡。
(3)观察计数先用低倍镜观察全片细胞、管型等成分的分布情况,再用高倍镜确认。
管型要观察计数至少20个低倍镜视野;细胞要观察计数至少10 个高倍镜视野;结晶按高倍镜视野中分布范围估计报告。
(4)结果报告细胞以最低数股高数/HP、管型以最低数瑕高数/LP报告。
结晶以所占视野面积报告,无结晶为(-);结晶约占1/4视野为(+);约占1/2 视野为(++);约占3/4视野为(+++);满视野时为(++++)。
如果细胞、管型数量过多难以计算时,则可按结晶的报告方式报告结果。
2•离心沉淀涂片法(1)离心刻度离心管,倒入混匀后的新鲜尿液10ml,相对离心力(RCF)500g 离心 5min。
(2)弃上清弃去上清液,留下0.2ml尿沉渣并混匀。
(3)涂片用微量吸管取混匀尿沉渣0.02ml,滴在载玻片上,用盖玻片覆盖(4)观察计数与未离心直接涂片法相同。
(5)结果报告与未离心直接涂片法相同。
3.定量尿沉渣分析板法定量尿沉渣分析板为特制的一次性使用的硬质塑料计数板 (见图5-2),每块板上有10个计数池,每个计数池又有1个计数区,每个计数区有10个大方格,每个大方格又分为9或16个小方格,计数池的高度为0.1mm,每个大方格的面积为1mm2,故每个大方格的容积为0.1卩l; 10个大方格的总容积为1卩l,每个样本用1个计数池。
(1)未离心法直接吸取混匀尿液1滴充入定量尿沉渣分析板计数池内,在低倍镜下计数10个大方格内管型总数,在高倍镜下计数10个大方格内细胞总数,此即每微升的尿液中某种有形成分的数量。
尿沉渣检查结果分析
尿沉渣检查结果分析尿沉渣检查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验方法,通过观察尿液中的沉渣部分,可以对一些疾病进行初步的筛查和诊断。
本文将从常见的尿沉渣检查项目及其意义、异常结果的分析和可能的疾病相关性等方面进行详细的讨论。
一、常见的尿沉渣检查项目及其意义1.尿液颜色:正常尿液颜色一般为淡黄色,浓度较高时颜色较深。
异常颜色可能与多种原因有关,如食物、药物的摄取、尿路感染、肾脏疾病等。
例如,红色或棕色尿液可能是由于尿液中存在红细胞、血红蛋白或血红素等引起的。
2.尿胆原:尿胆原是溶于尿液中的胆红素和胆绿素的总称。
正常情况下,尿液中的尿胆原的含量较低,仅有微量。
异常高的尿胆原含量常提示肝疾病、溶血性贫血和其他疾病。
3.白细胞:白细胞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增多常与尿路感染等疾病相关。
尿沉渣中白细胞数量的异常增多可能提示尿路感染,而持续增多的情况可能与肾脏炎症、肾结石等疾病有关。
4.红细胞:尿液中的红细胞数量异常增多常称为血尿。
血尿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感染、结石、肿瘤和肾炎等。
因此,在尿沉渣检查中发现红细胞需要进一步的检查和评估。
5.上皮细胞:尿液中的上皮细胞来源于尿路各部位的上皮组织。
适量的上皮细胞是正常的,但增多可能提示尿路感染、过度搓洗等情况。
二、异常结果的分析和可能的疾病相关性1.尿液颜色异常:如尿液呈红色或棕色,可能提示肾结石、尿路感染、肾脏肿瘤等疾病。
而清澈的尿液可能与过度饮水或肾脏功能异常有关。
2.尿胆原异常增高:尿胆原异常增高常与肝脏疾病有关,如肝炎、肝硬化等。
3.白细胞异常增多:白细胞异常增多可能与尿路感染、肾脏炎症、结石等有关,还可能是肾小球肾炎等肾脏疾病的表现。
4.红细胞异常增多:红细胞异常增多即为血尿,可能与尿路感染、结石、肾盂肾炎、肾脏肿瘤等有关。
此外,渗透性血尿也是一种可能的原因,例如患有糖尿病等疾病。
5.上皮细胞异常增多:上皮细胞异常增多可能与尿道搓洗、尿路感染等有关,但需要排除其他潜在的疾病。
尿液沉渣显微镜检查
五 、其他细胞
医学资料
25
尿液管型检查
医学资料
26
概念:
尿液管型,是一些有机物或无 机物,如蛋白、细胞或结晶等成分, 在肾小管和集合管内凝固聚合而形 成的圆柱状结构物。尿液中出现管 型往往提示有肾实质性损害。
医学资料
27
一 、管型形成机制和条件
尿液蛋白质和T-H蛋白浓度增高
尿液浓缩和肾小管内环境酸化
医学资料
37
图9 上皮细胞管型
医学资料 38
颗粒管形
形态:见图10 临床意义:提示肾脏有实质性病变。 尤其多见于急性或慢性肾小球肾炎。
医学资料
39
图10 颗粒管型
医学资料 40
蜡样管型 形态:见图11
临床意义:提示肾小管有严重病变, 预后差。可见于慢性肾小球肾炎晚 期,肾功能不全。
形态:见 图 3; 参考值:在正常人尿中极为少见。 临床意义:一旦增多,即提示肾小管病变, 在急性肾小管肾炎时可见到;急性肾小管坏死 的多尿期可大量出现。
医学资料 19
图3 肾小管上皮细 胞 无染色
图3 肾小管上皮细 胞 SM染色
医学资料 20
移行上皮细胞(transitional epithelium)
染色镜检法:可提高管型检出
医学资料
4
特殊显微镜检查法:
相差显微镜: 干涉显微镜:
偏振光显微镜:
透射电镜:
医学资料
5
仪器检查法:
干化学法
尿沉渣分析仪法
医学资料
6
三、 质量控制
宜用新鲜(2h内完成检查),随机中段尿液。 使用标准器材,如尿液沉渣定量分析板。 采用可靠的尿沉渣质控物。 尿沉渣检查标准化。 应用各种细胞化学,免疫化学染色新技术。 加强与临床的联系。
尿干化学和尿沉渣检查结果
尿干化学和尿沉渣检查结果尿液是我们身体的一种重要排泄物,其中包含了许多有助于了解我们健康状况的信息。
通过对尿液的化学分析和沉渣检查,医生可以获取关于身体状况的宝贵线索。
本文将详细介绍尿液化学和尿沉渣检查结果,并探讨其在健康评估中的价值。
一、尿液化学检查结果1. 尿液的pH值尿液的酸碱性可以反映人体内部环境的情况。
正常的尿液pH值应该在5.0至8.0之间,超出这个范围可能表示身体存在某种异常情况。
pH值过高可能与尿路感染、尿路结石或呼吸性碱中毒等情况相关。
2. 蛋白质正常情况下,尿液中的蛋白质浓度很低。
高浓度的蛋白质可能是白蛋白从肾脏滤过程中出现问题的结果,可能与肾脏疾病、尿路感染或炎症相关。
3. 葡萄糖尿液中的葡萄糖通常是不存在的,因为正常情况下肾脏会将葡萄糖完全重新吸收。
如果尿液中存在葡萄糖,可能是由于糖尿病或其他糖代谢异常导致的。
4. 酮体正常情况下,尿液中并不会存在酮体。
然而,如果身体没有足够的碳水化合物供能,会导致脂肪代谢过程中生成大量的酮体。
尿液中存在酮体可能与饥饿、糖尿病、高蛋白饮食或糖原贮备不足等情况相关。
二、尿液沉渣检查结果1. 红细胞尿液中的红细胞通常是不存在或很少的。
如果沉渣中存在大量红细胞,可能表明尿路感染、结石、肾炎或其他肾脏疾病的存在。
2. 白细胞尿液中的白细胞可以提示尿路感染的存在。
白细胞的数量越多,尿路感染的可能性就越高。
3. 上皮细胞上皮细胞是尿液中最常见的细胞类型之一。
它们通常来自尿液系统的各个部位,如膀胱、尿道、肾盂等。
大量的上皮细胞可能与感染、炎症或其他疾病有关。
4. 结晶体尿液中的结晶体是由尿液中存在的溶质凝结而成的。
根据不同的结晶体类型,可以了解到身体中发生的一些化学反应和代谢情况。
草酸钙结晶体可能与肾结石的形成相关。
通过对尿液化学和尿沉渣检查结果的综合评估,医生可以初步了解一个人的健康状况,为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有价值的线索。
尿液化学检查结果可以反映体内代谢功能的异常,如糖尿病、肾脏疾病等。
尿细胞学中恶性细胞特点及尿液沉渣细胞检查注意事项
尿细胞学中恶性细胞特点及尿液沉渣细胞
检查注意事项
尿细胞学中恶性细胞特点包括
1、多呈分散状或小团块状分布,排列较紊乱;
2、胞核增大,浓染,核浆比较大,胞核可大小不一致,外形不规则;
3、可出现清晰的核仁,数量多,体积大;
4、细胞外形不规则,胞体大小不一,染色可比正常加深;
5、背景有坏死裸核或红细胞。
尿液沉渣细胞检查注意事项
1、尿液一定要新鲜,不新鲜的尿液细胞易溶解,结构不清,影响观察效果。
2、尿液沉渣推片时,推片角度要大一点(45度),推的速度可快一点,使制片更厚实。
3、尿液细胞因尿液中有溶酶,结构易水解或易退变,所以与胸腹水的报告不一样,不要轻易报告肿瘤细胞,要综合分析。
4、对临床特指的有意义标本如血尿标本、泌尿系统肿瘤标本、泌尿系统炎症标本、肾衰标本、膀胱镜术后标本、肾病原因不明的标本等均可进行瑞-吉染色分析。
浅析临床检验的尿沉渣检验
浅析临床检验的尿沉渣检验近些年来,随着医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尿液检验已成为临床上最常用的检验项目之一,在实际的尿液沉渣检验前一定要做好尿液检测的质量控制工作,从而依据检测指标做出最科学合理的尿液分析结果,本文就医学上的临床尿沉渣检验进行分析,探讨了医务人员如何才能做好尿液检验的质量控制工作。
标签:临床试验、尿沉渣检验、质量控制临床检验中的尿沉渣检查是指用显微镜对离心后尿液的沉渣物进行检查。
一般来说尿液中不含少量的白细胞、红细胞和管型,但若尿沉渣中发现某些具有诊断价值的上皮细胞和结晶出现,对尿沉渣进行检测就会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尿沉渣的检测一定要做好尿沉渣检验的质量控制工作,规范化操作将有利于临床疾病诊断和疗效观察。
1 关于尿液沉渣标本制作方法的探讨1.1尿液的采集由以往的医学检测条件可知尿沉渣镜检要求采集患者的晨尿,因为人的清晨尿液一般呈弱酸性、沉渣密度高,细胞成分多的状态,而且晨尿的保存良好,有利于尿液的正确检测。
同时尿液的采集要注意在采集后要求立即送去检测,避免尿液成分的变化。
1.2尿液的离心分离使用聚丙烯塑料离心管或玻璃离心管,管底外角为20b,有刻度,取经过混均的尿液10 ml置悬垂式离心机,不使用伞形离心机是因为有角度的离心会使沉淀物倾斜,有碍检测的准确性。
因离心机的半径不同,转数、离心力也不相同,离心力(G)、转数(r)、离心机半径(R)三者的关系需要符合一定的方程关系,而离心的条件要求为混匀尿1 500转,5分钟,细心倒去上清液,滤纸吸干离心管口,尿沉渣留量约0.2 ml。
1.3尿沉渣经过制片后进行镜检工作尿沉渣一般不需染色镜检,如有形成分辨别有困难时,可作染色片镜检。
方法是在尿沉渣标本中加入sternheimer或sternheimer-Malbin染色液一滴,用吸管混匀。
亦可用过氧化物酶、酸性磷酸酶或巴氏染色。
将上述处理好的尿沉渣,用有刻度的玻璃吸管吸取20Ll,置于载玻片上,使沉渣均匀分布,将盖玻片覆盖于沉渣上,注意防止气泡产生。
尿沉渣检查——精选推荐
实验八尿沉渣检查Examination of urinary sediment非染色法尿沉渣显微镜检查实验原理尿液经离心沉淀后,置显微镜下观察其有形成分,如细胞、管型、结晶等。
试剂器材载玻片、盖玻片、滴管、10ml刻度离心管、离心机、普通光学显微镜操作步骤1.未离心直接涂片法(1)混匀将尿液标本混匀。
(2)制备涂片取混匀后的尿液1滴于载玻上,加盖玻片,避免产生气泡。
(3)观察计数先用低倍镜观察全片细胞、管型等成分的分布情况,再用高倍镜确认。
管型要观察计数至少20个低倍镜视野;细胞要观察计数至少10个高倍镜视野;结晶按高倍镜视野中分布范围估计报告。
(4)结果报告细胞以最低数∼最高数/HP、管型以最低数∼最高数/LP报告。
结晶以所占视野面积报告,无结晶为(-);结晶约占1/4视野为(+);约占1/2视野为(++);约占3/4视野为(+++);满视野时为(++++)。
如果细胞、管型数量过多难以计算时,则可按结晶的报告方式报告结果。
2.离心沉淀涂片法(1)离心刻度离心管,倒入混匀后的新鲜尿液10ml,相对离心力(RCF)500g离心5min。
(2)弃上清弃去上清液,留下0.2ml尿沉渣并混匀。
(3)涂片用微量吸管取混匀尿沉渣0.02ml,滴在载玻片上,用盖玻片覆盖。
(4)观察计数与未离心直接涂片法相同。
(5)结果报告与未离心直接涂片法相同。
3.定量尿沉渣分析板法定量尿沉渣分析板为特制的一次性使用的硬质塑料计数板(见图5-2),每块板上有10个计数池,每个计数池又有1个计数区,每个计数区有10个大方格,每个大方格又分为9或16个小方格,计数池的高度为0.1mm,每个大方格的面积为1mm2,故每个大方格的容积为0.1μl;10个大方格的总容积为1μl,每个样本用1个计数池。
(1)未离心法直接吸取混匀尿液1滴充入定量尿沉渣分析板计数池内,在低倍镜下计数10个大方格内管型总数,在高倍镜下计数10个大方格内细胞总数,此即每微升的尿液中某种有形成分的数量。
尿液沉渣显微镜检查
图17 胱氨酸结晶
亮氨酸与酪氨酸结晶:可见于有大量 组织坏死的疾病,如急性肝坏死、急性 磷中毒患者尿中;在糖尿病性昏迷、白 血病或伤寒等患者尿液中也可能出现 (图18~图19)。
胆固醇结晶:可出现于乳糜尿和脓尿。
图18
酪氨酸结晶
图19 亮氨酸结晶
尿沉渣的检查内容包括: 细胞:红细胞、白细胞、吞噬细胞、上皮加Biblioteka 与临床的联系。尿液细胞检查
一 红细胞(RBC) 红细胞形态:见图1
正常红细胞:淡黄色,双凹圆盘状,直径大 约8um。 异形红细胞:大红细胞、、小红细胞、棘形 红细胞、环形红细胞、新月形红细胞、皱缩红 细胞及影红细胞。
图1 红细胞
血尿 *镜下血尿:>3个RBC/HPF,而尿液 外观变化不明显。 *肉眼血尿:>1ml血/1L尿,尿液外观 呈淡红色。
答案:D
尿液结晶检查
一 尿液结晶形成和检查方法
二 生理性结晶:生理性结晶种类较 多形态各异,见图13 ~ 图16。
图13 草酸钙结晶
图14 尿酸结晶
图15 三联磷酸盐结晶
图16 非晶形尿酸盐
三 病理性结晶 胆红素结晶:见于各种黄疸患者。 胱氨酸结晶:大量出现多为肾或膀胱结 石的征兆(图17)。
蛋白质
上皮细胞 脂肪管型
脂肪管型
透明管型
蜡样管型
三 管型种类、形状和临床意义 透明管型 形态:见图6
临床意义:偶见于成人浓缩尿、激烈运 动后等。病理情况可见于发热、麻醉、 心力衰竭、肾受刺激后。如大量持续出 现透明管型,表示肾脏病变严重。
图6 透明管型
细胞管型 红细胞管型
o形态:见图7
图4 大圆上皮细胞
图4 小圆上皮细胞
图4 尾型上皮细胞
尿沉渣检查
Ⅱ液: 1.5%哌若宁(Pyronine B)水溶液。
Ⅰ和Ⅱ液各自过滤后,以1:2的比例混合, 可保存数月。
7
S染色法结果判定
红细胞→→粉红或红色,有时未受色 白细胞→→核呈蓝色,浆呈红色。 上皮细胞→→核呈紫色,浆呈桃红色 透明管型→→基质全呈蓝色,含红色颗粒 粗颗粒管型 →→呈红色粗大粗粒,基质呈红或
3
染色沉渣标本的制备
取混匀尿沉渣,加结晶紫-沙 黄染色液1滴,3分钟后涂片 镜检。(染色沉渣镜检)
4
结晶紫-沙黄染色液
(Sternheimer-Malbin液)
Ⅰ液:结晶紫3.0g,95%乙醇20.0ml,草酸 铵0.8g,DH2O 80ml。
Ⅱ液:沙黄O(Safranin O)0.25g,95%乙醇 10.0ml,DH2O 100ml。
泌尿系统附近器官的疾病:如前列腺炎、 精囊炎、盆腔炎等。
20
镜检内容:白细胞
白细胞:体积较RBC为大,呈圆球形, 外形完整、无明显退行性变,胞浆清 楚、细胞浆内颗粒清晰可见,常分散 存在。
脓细胞:死亡的中性粒细胞,外形不 规则,结构模糊,浆内充满粗大颗粒, 核不清楚,细胞常粘连成团,细胞间 界限不明显。
10
二. 镜检方法
用较弱光线,以低倍镜将涂片 全貌观察一遍,然后,计数20 个低倍视野所见的管型,10个 高倍视野所见的各类细胞
11
三. 报告方式
1.分数报告法 细胞成分: 最低 ~ 最高/HPF 管型成分: 最低 ~ 最高/LPF 2.加号报告法 以有形成分占视野面积来判定,1/4视野为+, 满视野为++++。多用于细胞数极多和结晶、 粘液丝、脂肪滴、细菌等的报告。 3.定量报告法 ( /ml /ul)
什么是尿沉渣检验?有什么用?
什么是尿沉渣检验?有什么用?发布时间:2023-03-02T06:31:31.352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11月11期作者:傅长虹[导读]什么是尿沉渣检验?有什么用?傅长虹(四川省德阳第五医院;四川德阳618000)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尿沉渣也成为了临床常见的检验方法,通过对尿液中细胞、有形成分以及蛋白等物质进行检测,并根据检验结果来判断病人尿路感染、肾脏疾病等情况,属于尿液检查中的一项重要环节。
那么,什么是尿沉渣检验?有什么用?本文将围绕尿沉渣检验进行简要说明。
一、尿沉渣检验的介绍尿沉渣检验也叫做尿有形成分检查,是指用显微镜对离心后的尿液中的可见成分进行检查,在临床上属于常用的一种检验方法,它是一种重要的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方法,被称为“体外肾活检”。
通常在患者的尿液中,不会含有或含有少量的红细胞、白细胞以及管型。
尿有形成分检查主要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肾上皮细胞以及真菌等管型、各种病理意义的颗粒,在一个完整的尿液分析中,它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可以判断进入尿道的细胞类型,例如红细胞的增加,通常是泌尿系统出血,如果对红细胞进行更深入的观察,可以帮助判断是否是肾小球或者下尿道出血;白细胞或脓细胞的增加,则表明泌尿系受到感染;不同的上皮细胞有助于对不同类型的泌尿系统进行诊断;管型增多可能是因为肾小球肾炎、肾小管以及肾功能下降,此外,还能发现由代谢产物或药物来源形成的结晶体。
尿沉渣检查是临床泌尿系统疾病诊断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特别是对结晶体及上皮细胞的检查,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通过对尿液标本进行目测、理学、化学、显微镜等分析,从而对泌尿、循环、肝胆以及内分泌系统疾病等达到诊断、定位、鉴别等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二、尿沉渣检验的作用(一)尿沉渣有形成分的检查在临床上,检查方法通常采用非染色标本,玻片法属于临床传统的尿沉渣检查,是一种定性或半定量的检查,临床上没有统一的标准,很难达到标准化。
量化计数池方法可以在某些方面与结果进行比较,然而,因为显微镜和计数池自身的差异,导致了室间的测量误差。
尿液沉渣显微镜检查方法与定量检测
▪均一性红细胞血尿:红细胞外形及大小正常, 整个尿标本中红细胞形态不超过2种。
▪非均一性红细胞血尿:红细胞大小不等,外形 呈两种以上的多形性变化。
o肾小球性血尿:>70%为2种以上变形红细胞。 o非肾小球性血尿:>70%为正常红细胞或单 一型红细胞。
尿液沉渣显微镜检查方法和定量检测
➢参考值 直接镜检法:0~偶见/HPF 离心镜检法:0~3/HPF
尿液沉渣显微镜检查方法和定量检测
➢临床意义:引起血尿的疾病很多,可 以归纳为三类原因:
▪泌尿系统自身疾病 ▪全身其它系统的疾病 ▪泌尿系统附近器官的疾病
尿液沉渣显微镜检查方法和定量检测
二 、 白细胞(WBC)
➢白细胞形态:见图2 ▪完整白细胞 ▪闪光细胞 ▪脓细胞
尿液沉渣显微镜检查方法和定量检测
三、 质量控制
➢宜用新鲜(2h内完成检查),随机中段尿液。 ➢使用标准器材,如尿液沉渣定量分析板。 ➢采用可靠的尿沉渣质控物。 ➢尿沉渣检查标准化。 ➢应用各种细胞化学,免疫化学染色新技术。 ➢加强与临床的联系。
尿液沉渣显微镜检查方法和定量检测
尿液细胞检查
尿液沉渣显微镜检查方法和定量检测
一 、红细胞(RBC)
➢红细胞形态:见图1
▪正常红细胞:淡黄色,双凹圆盘状,直径大 约8um。 ▪异形红细胞:大红细胞、、小红细胞、棘形 红细胞、环形红细胞、新月形红细胞、皱缩红 细胞及影红细胞。
尿液沉渣显微镜检查方法和定量检测
图1 红细胞
尿液沉渣显微镜检查方法和定量检测
➢血尿
*镜下血尿:>3个RBC/HPF,而尿液 外观变化不明显。 *肉眼血尿:>1ml血/1L尿,尿液外观 呈淡红色。
尿液沉渣显微镜检查方法和定量检测
实验十一尿沉渣实验.
注意事项:
1.采集标本后应在1小时内检查完毕。 2.细胞用高倍镜观察,最少计数10个视野 3.注意观察细胞的完整性及有无其异常它 细胞。
透明管型(未染色)
粗颗粒管型(未染色)
细颗粒管型(未染色)
红细胞管型(未染色)
白细胞管型
肾上皮细胞管型
蜡样管型(未染色)
脂肪管型(未染色)
草酸钙结晶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尿酸结晶
①鉴别尿液中红、白细胞形态 ②镜下鉴别红细胞与霉菌孢子 ③涂片观察红细胞在高渗溶液中形态
3.报告方式 细胞:最低个数~最高个数/高倍视野 (HPF) 管型:最低个数~最高个数/低倍视野 (LPF) 结晶:按视野面积报告:(-)表示无结晶; (+)表示占1/4视野;(++)表示占2/4视 野,以此类推。
胆红素结晶
胱氨酸结晶
亮氨酸结晶
酪氨酸结晶
胆固醇结晶
作业: 列表比较尿液中红细胞与酵母菌的异同 点。
实验十一 尿沉渣实验
临床检验诊断学教研室
目的:掌握尿沉渣检查的内容和方法; 掌握尿标本中红、白细胞的形态。 原理:镜下观察
器材:显微镜、试管、滴管、载玻片。
标本:血尿、霉菌尿、高渗尿、临床标 本
操作: 1.涂片:混匀尿液,取混匀后的尿液1滴于 载玻片上,加上盖玻片。 2.显微镜观察: ①先用低倍镜观察全片细 胞、管型、结晶等有形成分分布情况,再 用高倍镜确认; ②确认后的管型在低倍镜 下计数,至少计数 20 个视野;确认后的细 胞、结晶在高倍镜至少计数10个视野。
2尿液沉渣检查
六、尿沉渣分析仪
尿沉渣分析仪是用显微镜或专用设备对尿液有形成 分检查的仪器,为摆脱繁琐和费时的操作程序,做到尿 沉渣分析的标准化、自动化。 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图像识别法和流式细胞仪法, 以及近来出现一种简便的尿沉渣分析工作站。仪器自动 化程度较高、精密度好,以散射图或直方图的方法报告 结果,可对尿沉渣中的红细胞、白细胞、管型、结晶体、 细菌进行计数,做出定量报告,但对病理性管型、异常 细胞、结晶等不能做分类检出,该仪器仍属过筛试验, 床意义
注意观察以下内容: 细胞: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等 管型:各种管型 结晶:盐类结晶,药物结晶等 寄生虫等:如阴道滴虫,微丝幼等 ……
第九节 尿液检验质量控制 Total Qaulity Control TQC
一 1小时尿沉渣计数
健康人尿液中,也含有极少量的红细胞、白细胞及 透明管型,泌尿系统疾病患者,其数量可有不同程度的 增加,增加的程度与其病理性损害密切相关。 1小时尿沉渣计数是指计数一定时间内尿液中细胞和 管型排出的数量。 【参考值】 男性 红细胞<3万/h;白细胞<7万/h 女性 红细胞<4万/h;白细胞<14万/h 【临床意义】 肾盂肾炎患者白细胞排出增多,可多达 40万/h,肾炎患者红细胞排出增多,可见管型。
二、Addis计数
用以测定12小时尿液中管型、红细胞和白细胞排出 量的方法,以了解泌尿系统疾病的发展和转归的情况。
【参考值】 红细胞<50万/12h夜尿 白细胞<100万/12h夜尿 管型<0.5万/12h夜尿 【临床意义】 各类肾炎病人尿细胞和管型数可有不同程 度增加,肾盂肾炎及其它尿路感染,白细胞可明显增高; 急性肾炎与慢性肾炎的活动期,红细胞增加比白细胞增 加明显。
三、定量尿沉渣分析板法
经离心沉淀的混匀尿沉渣充人专用分析板 中,置显微镜下鉴定、计数,计算出每 ul尿内 的细胞及管型数。尿沉渣定量分析板的应用改 变了过去尿沉渣不能定量的历史,是目前推荐 的尿沉渣定量检查方法。
第九章 尿液沉渣显微镜检查
第九章尿液沉渣显微镜检查1.尿液沉渣检验方法(1)尿沉渣直接涂片法1)检测原理:此法又称混匀1滴尿法,将尿液充分混匀,直接取其中1滴尿液涂于载玻片上,用显微镜观察,依据尿液各种有形成分的形态特点报告结果。
2)方法学评价:简便、易行、快捷,适用于急诊病人的检查,但阳性率低,重复性差,易漏诊。
此法只适用于肉眼浑浊的尿液,报告时应注明“未经离心”标本。
(2)尿沉渣定量计数法1)尿沉渣定量计数板法:尿沉渣定量分析由尿沉渣定量分析板、Diosed 尿沉渣离心管组成。
取10mL尿液置于特制的离心管内,在规定离心时间和转速的条件下离心沉淀,移去上清尿液,保留一定量的尿沉淀物,取其中1滴灌入计数板内,然后计算一定体积(1.0μL)内尿液的有形成分。
2)尿沉渣定量分析法:根据动力管道产生吸力的原理,蠕动泵自动把尿沉渣吸入,并重新悬浮在流动计数池内,进行形态学检查、计数。
3)方法学评价:①虽然尿沉渣定量分析板法操作繁琐、耗时,但能达到尿沉渣检验规范化、标准化,符合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和中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CCLS)的要求。
②1h尿有形成分计数法较留12h尿液简便,不必加防腐剂,对有形成分影响小,不需限制饮食(但不能大量饮水),适用于门诊及住院病人的连续检查。
③Addis计数法的标本留取时间长,结晶、室温可影响准确性,因而误差大、重复性差。
故目前国内外已较少应用。
④尿结晶检查的方法有肉眼观察尿液浑浊或沉淀,部分结晶经加热、加酸等处理后变清。
也可采用显微镜观察结晶。
4)参考值:尿沉渣检验各种不同方法的参考值见表9-1。
成人1h尿液有形成分计数:①红细胞:男<3万/h,女<4万/h。
②白细胞:男<7万/h,女<14万/h。
表9-1 尿沉渣主要成分参考值方法红细胞白细胞管型上皮细胞结晶直接镜检法0~偶见/HPF 0~3/HPF 0~偶见/LPF 少见少见离心镜检法0~3/HPF 0~5/HPF 0~偶见/LPF 少见少见平均每高倍视野(个)0.4~1.0 0.6~2.1尿沉渣定量分析仪0~12/μL 0~12/μL 0~l/μL尿沉渣定量分析板法0~5/μL 0~10/μL(3)尿沉渣染色法:尿沉渣染色检验是为了进一步鉴别白细胞、闪光细胞、上皮细胞、病理管型、结晶、细菌和霉菌,防止透明管型漏检。
检验科尿沉渣镜检标准操作规程
检验科尿沉渣镜检标准操作规程1.【目的】尿沉渣镜检是诊断泌尿系统疾病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对尿沉渣的显微镜检查可以观察到尿液中的有形成分如:RBC、WBC、管形、结晶等的变化。
这些检查资料,对肾和尿路疾患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疾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判断都有极重要的意义。
2.【职责】2.1实验室工作人员均应熟知并严格遵守本SOP,室负责人监督落实。
2.2本SOP的改动,可由任一使用本SOP的工作人员提出,并报经下述人员批准签字:室负责人、科主任。
3.【操作步骤】3.1取尿液10mL,以相对离心力4g,离心5min,弃去上清液,剩余沉渣液0. 2ml,混匀;3.2吸沉淀物20ul,滴于载玻片上用18mm*18mife玻片覆盖后镜检先用低倍镜观察全片,再用高倍镜仔细观察;3.3细胞成分需观察10个高倍视野(HP)管型需观察20个低倍视野(LP),报告方式:个细胞/HP或管型/LP。
4.【临床意义】4.1WBC新鲜尿中,WBC外形完整,无明显的退行性变,浆内可见颗粒,胞核清楚,分散存在。
增加见于尿路感染和炎症时,死亡的中性WBC外形不规则,结构模糊,浆内充满大颗粒,核不清楚,细胞成团,胞界不明显。
脓细胞增加见于肾盂肾炎,膀胱炎,尿道炎等。
4.2RBC畸型RBC>80/ml属于肾小球性血尿。
镜下血尿常见于急性和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膀胱炎,肾结核,肾结石,肾盂肾炎等,亦可见于出血性疾病。
4.3上皮C肾小管上皮C:来源于肾小管立方上皮或移行上皮表层.大于WBC,浆内有脂肪颗粒或空泡一肾小管病变,急性肾炎多见.发生脂肪变性,浆中充满脂肪颗粒,称复粒C--慢性肾病.含有铁血黄素颗粒一肾脏慢性充血,Hb沉着时,形态似痰内心力衰竭细胞的颗粒,可在盐酸液中与亚铁氯化钾作用,显普鲁蓝反应而呈蓝色.移行上皮C:来源于肾盂,输尿管,膀胱和尿道近膀胱等处。
此类。
由于部位不同和脱落时器官收缩状态的差异,可分为3种形态。
表层移行上皮C(亦称大圆上皮C):在器官充盈时脱落,则胞体较大,约为WBC的4-5倍,多呈不规则圆形,核较小常居中央,如在器官收缩时脱落,则胞体较小,约为WBC的2-3倍,形态较圆,膀胱炎时可成片脱落。
尿沉渣检查
图4 大圆上皮细胞
图4 小圆上皮细胞
图4 尾型上皮细胞
➢扁平鳞状上皮细胞(pavement epithelium)
▪来源:来自输尿管下部、膀胱、尿道和阴道 的表层。 ▪形态:见图5
▪参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值:正常尿中可见少量扁平上皮细 胞。
▪临床意义:大量出现,或伴白细胞、脓细胞, 多见于尿道炎。
图5 鳞状上皮细胞(扁平上皮细胞)
图8 白细胞管型
▪肾上皮细胞管型
o形态:见图9 o临床意义:常见于肾小管病变。
图9 上皮细胞管型
➢颗粒管形
▪形态:见图10 ▪临床意义:提示肾脏有实质性病变。 尤其多见于急性或慢性肾小球肾炎。
图10 颗粒管型
➢蜡样管型
▪形态:见图11 ▪临床意义:提示肾小管有严重病变, 预后差。可见于慢性肾小球肾炎晚 期,肾功能不全。
➢临床意义:引起血尿的疾病很多,可 以归纳为三类原因:
▪泌尿系统自身疾病 ▪全身其它系统的疾病 ▪泌尿系统附近器官的疾病
二 、 白细胞(WBC)
➢白细胞形态:见图2 ▪完整白细胞 ▪闪光细胞 ▪脓细胞
图2 白细胞
➢参考值
直接镜检法:0~3/HPF 离心镜检法:0~5/HPF 镜下脓尿:尿液白细胞>5/HPF
➢红细胞形态:见图1
▪正常红细胞:淡黄色,双凹圆盘状,直径大 约8um。 ▪异形红细胞:大红细胞、、小红细胞、棘形 红细胞、环形红细胞、新月形红细胞、皱缩红 细胞及影红细胞。
图1 红细胞
➢血尿
*镜下血尿:>3个RBC/HPF,而尿液 外观变化不明显。 *肉眼血尿:>1ml血/1L尿,尿液外观 呈淡红色。
➢仪器检查法: ▪ 干化学法 ▪ 尿沉渣分析仪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透明管型
参考值: 0-1/LP
临床意义 少量 大量
剧烈运动、高热、心衰、老年人
急、慢性肾小球肾炎、肾衰竭、急性肾盂肾炎
复合透明脂肪管型:肾病综合征 复合透明 RBC 管型:肾脏出血、肾脏炎症
颗粒管型
•颗粒占1/3以上 •崩解变性的细胞 残渣、蛋白等 •短而宽,易折裂 •无色、黄褐色 (细颗粒) •棕黑色(粗颗粒) •颗粒清晰
移行上皮细胞:
鳞状上皮细胞:伴白细胞增多
炎症
尿液管型
蛋白质、细胞或碎片在肾小管、集合 管中凝固而成的圆柱形蛋白聚体 沉渣中最有临床意义的成分
管型形成条件
基质:尿清蛋白、T-H糖蛋白、NaCl 肾小管浓缩和酸化尿液能力 尿流缓慢,尿液足够停留时间 可交替使用的肾单位
尿液管型
影红细胞:血红蛋白丢失低渗尿液
尿液中的红细胞
高部位肾小球肾炎患者尿中常见的异常红细胞
圆圈形
锯齿形
薄饼形
出芽形
环形RBC
畸形RBC
尿中棘形红细胞
22
尿中出现大小形态不一的红细胞
A锯齿状皱缩红细胞 B正常红细胞 C小红细胞 D皱缩红细胞
23
血尿类型
均一性红细胞血尿 非均一性红细胞血尿 混合性血尿
参考值
满视野:4+
1h尿液有形成分计数法
原理:留取3h全部尿液,混匀离心取沉渣充 入计数板计数并换算1h内有形成分数量 参考值:男:RBC:<3万/h WBC:<7万/h 女:RBC:<4万/h WBC:<14万/h 管型:<3400个/h 临床意义:RBC增多:急性肾炎 WBC增多:肾盂肾炎
尿液有形成分检查
中国医大附属盛京医院:佟威威
检测方法
不离心直接镜检法
标准定量计数板法 直接涂片法
离心镜检法 尿有形成分染色 1h尿液有形成分计数法 尿液颗粒计数参考方法
标准定量计数板法
检测原理:
新鲜 尿液 充入 计数板 观察 细胞、管型 换算/L
方法学评价:
临床意义
肾小球性血尿:
肾小球疾病伴有蛋白尿、管型等 暂时性血尿:剧烈运动、受凉 泌尿系统疾病:结石、肿瘤结核 出血性疾病:血友病、DIC等
IgA肾病
非肾小球血尿:
混合性血尿:
尿白细胞
尿中性粒细胞 圆球形 直径 10~14um 外形完整,可 见胞浆颗粒
尿白细胞
脓细胞(pus cell):在炎症过程中被破坏变性或 坏死的中性粒细胞,其边界不清聚集成团,胞 质内充满颗粒。 闪光细胞(glitter cell):急性肾盂肾炎时,在 低肾条件下,可见中性粒细胞颗粒呈布朗运动, 油镜下呈灰蓝色发光现象,似星状闪光。 镜下脓尿(microscopic pyuria):尿液 WBC>5/HPF或>40000/h
鳞状上皮细胞(复层扁平上皮细胞)
尿上皮细胞
参考值:
无肾小管上皮细胞 移行上皮细胞:偶见 鳞状上皮细胞:
男性偶见 女性:0-5HP/L
尿上皮细胞
临床意义
肾小管上皮细胞:
肾小管病变、肾移植术后(1周出现至恢复正常) 脂肪颗粒细胞:慢性肾炎、肾梗死,肾小管上皮细 胞发生脂肪变性,胞质内有较多颗粒。 复粒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内脂肪颗粒或含铁血黄 素颗粒较多,覆盖于核上。 大圆上皮细胞 尾形上皮细胞 膀胱炎 肾盂肾炎
规范化、标准化 保持细胞形态不被离心破坏 适于有形成分明显增多标本 阳性率低、易漏诊
离心镜检法
又称尿沉渣检查:尿液经特定离心力离心,有 形成分沉淀浓缩,涂片或计数板检查以检出有 形成分 方法学评价:
阳性检出率高、重复性好 难于标准化 细胞: /HP; 管型 /LP 结晶:1/4:+ 2/4:2+ ¾ :3+
尿中出现正常的结晶
非晶形磷酸盐结晶
尿酸结晶
草酸钙结晶
尿中出现正常的结晶
尿酸结晶
草酸钙结晶
尿中出现正常的结晶现正常的结晶
三价磷酸盐结晶
磷酸钙结晶
尿中出现的病理性结晶
外观 颜色变深 浊度变浑 沉渣镜检结果 RBC↓ WBC↓ 管型↓
气味带有明显氨臭
结晶↑
细菌↑
标本容器
1、收集标本的容器
材料:可选择涂有树胶的低聚苯乙烯树脂、塑 料或玻璃制成,以免产生化学反应
容器规格:
贮量>50ml,便于收集
开口直径>4cm,以便于留取
标本容器
离心管具备的特点
容积:最大容积
透明管型 颗粒管型
粗颗粒管型 细颗粒管型 红细胞管型 白细胞管型 肾小管上皮细胞管型
蜡样管型 脂肪管型 宽大管型 其他管型及相似物
细胞管型
透明管型(Hyaline cast)
又称玻璃管型 规则圆柱体、长 短不一 两边平行、两端 钝圆,易扭曲、 质地薄 T-H糖蛋白,碱性 尿易消失 单纯透明管型 复合透明管型
颗粒管型——颗粒占1/3以上
WBC
组分(粗颗粒)
肾小管损伤 慢性肾小管肾炎 肾病综合征
上皮细胞组分(细颗粒)
运动、发热、脱水 肾小球肾炎
红细胞管型(Red Cell Cast)
相互粘连, 无明显细胞 界限 有的甚至残 损,呈锈色 或综红色
红细胞管型(Red Cell Cast)
尿液红细胞形态检验
尿红细胞 形态 临床意义 肾小球源 性血尿 非肾小球 源性血尿 红细胞 形态 大 形 Hb 小态含 量 不异不 等常一 正 常 多形型 红细胞 >80% 红细胞平均 体积 常见 疾病
58.3±16.35fl 肾小球 疾病
<50%
112.5±14.45 fl
炎症 结石 肿瘤
尿液红细胞
粘液丝
长线形、边缘 不清、末端尖 细卷曲 正常妇女尿中 增多见炎症反 应
尿结晶
尿结晶:尿液中盐类物质的结晶体。尿 结晶的析出取决于这些物质在尿中的溶 解度、浓度、pH值、温度及胶体状况等 因素。
尿结晶
(Crystaluria)
碱性尿: 磷酸盐结晶 :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肾小管酸中毒 碳酸钙结晶: 无临床意义 加乙酸可溶解产气 尿酸氨结晶: 无临床意义 加热、加酸可溶解 酸性尿: 尿 酸 结 晶: 摄入含嘌呤的食物,痛风 草酸钙结晶: 尿路结石(90%) 其他: 胆红素结晶: 黄疸、急性肝萎缩 胱氨酸结晶 : 遗传性胱氨酸尿症 胆固醇结晶 : 肾脏淀粉样变性、乳糜尿 磺胺类药物结晶:
方法学评价
显微镜检查:参考方法 直接镜检法:阳性率低 血尿、脓尿 离心法:阳性率高,常用方法 尿沉渣计数板法:标准化 染色法:易于辨认有型成分
仪器法:灵敏度高、重复性好、特异性差
尿液沉渣检查
尿沉渣:尿液排除体外经离心沉淀,在 显微镜下看到的有形成分
包括:来自肾脏和尿道的细胞 肾脏病变形成的管型、结晶
底层——细胞体大、核小 肾小管——细胞体小、核大
移形上皮细胞 Transitional Epithelium
R.E T.E
☆圆形上皮细胞 多来自膀胱
☆尾形上皮细胞 多来自肾盂
肾盂肾炎
鳞状上皮细胞(复层扁平上皮细胞)
尿道、阴道、膀 胱表层 尿中最大的细胞 形状不规,多边、 边缘卷曲,核小, 1~2个
尿上皮细胞
肾小管上皮细胞 移行上皮细胞
表层移行上皮细胞 中层移行上皮细胞 底层移行上皮细胞
鳞状上皮细胞
肾小管上皮细胞
形态不规,较中性 粒细胞大,单个核, 核膜厚 胞质内有空泡、颗 粒脂肪小滴 多边形细胞/小圆 上皮细胞 可见于肾小管病变, 成堆出现提示肾小 管急性坏死性病变 /肾移植排斥反应
均一性红细胞血尿
非肾小球性血尿 尿RBC>8000/ml,>70%为正常RBC 畸形红细胞<2种 肾小球以下部位出血
非均一性红细胞血尿
肾小球性血尿 尿RBC>8000/ml,>70%为变形红细胞 畸形红细胞>2种 肾小球基底膜病理性改变所致
尿液红细胞形态汇报方案
1、提示RBC信息时,结果报告
Microcytic
Normocytic Non-classified
多形型RBC
均一型RBC 混合型
2、未提示RBC信息时
★RBC>10/ μl
需镜检
★离心后沉渣RBC<10个/HP
不做RBC形态汇报
3、镜检后汇报
镜下见两种以上RBC形态异常且总数>80% 多形型RBC 棘形红细胞(带一个或多个突起)>5% 多形型RBC 形态异常RBC<20% 均一型RBC。 20%≤形态异常RBC≤80%, 混合型RBC。
尿液细胞检查
尿液管型检查 尿液结晶检查
尿液红细胞
正常形态红细胞 高渗尿液红细胞 影红细胞 大红细胞 小红细胞 棘红细胞 锯齿形红细胞 环形红细胞
细胞
1. 红细胞
(Erythrocyte)
正常形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