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基础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计算机基础与应用教学大纲

计算机基础与应用教学大纲

计算机基础与应用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计算机基础与应用课程是旨在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基本认识和应用能力的一门学科。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了解计算机硬件构成、操作系统、办公软件、网络基础等知识,并且能够熟练应用这些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课程目标1. 了解计算机的基本原理和发展历程;2. 熟悉计算机硬件的组成和性能;3. 掌握操作系统的使用和管理;4. 掌握常见办公软件的使用技巧;5. 具备基本的网络知识和网络安全意识;6.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内容1. 计算机基本知识1.1 计算机的定义和分类1.2 计算机硬件的组成和功能1.3 计算机软件的分类和应用1.4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2. 操作系统2.1 操作系统的作用和功能2.2 常见操作系统的使用和管理2.3 操作系统的配置和优化3. 办公软件应用3.1 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和排版技巧3.2 电子表格软件的使用和数据分析技巧3.3 幻灯片演示软件的制作和展示技巧3.4 图形图像处理软件的基本功能和应用4. 网络基础4.1 网络的分类和拓扑结构4.2 常见网络协议和通信原理4.3 网络安全和信息保护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的方式,向学生传授计算机基础和应用知识。

2. 实践操作: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计算机软件的使用技巧和网络应用能力。

3.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培养合作和沟通能力。

4. Case Study: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评估1. 课堂作业:布置针对每个章节的相关作业,用以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

2.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课堂参与度等综合评估。

3. 期末考试:对学生在课程学习期间的综合能力进行考核。

六、教材参考1. 《计算机基础与应用教程》2. 《操作系统原理与实践》3. 《办公软件应用教程》4. 《计算机网络基础》七、学时安排本课程总学时为40学时,分为理论课和实践课两部分。

《计算机基础》教学大纲

《计算机基础》教学大纲

《计算机基础》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计算机基础授课对象:计算机相关专业本科生学分:3学分课程时间:36学时(18周)课程性质:学科基础课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离散数学、数据结构一、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础的整体认识,了解计算机的组成和原理,掌握计算机硬件、操作系统、网络以及程序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理解计算机基本单元和基本组成模块的功能和工作原理,能够独立使用计算机进行常见应用软件的操作,具备一定的程序设计能力。

二、课程内容及教学安排1.计算机硬件基础(4学时)1.1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1.2中央处理器(CPU)的基本原理和功能1.3存储器和主板的基本知识1.4输入输出设备的基本知识2.计算机操作系统(12学时)2.1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史2.2操作系统的功能和分类2.3文件管理和磁盘存储2.4进程管理和线程管理2.5内存管理和虚拟存储2.6设备管理和中断处理3.计算机网络基础(8学时)3.1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史3.2OSI参考模型和TCP/IP协议族3.3网络拓扑结构和局域网3.4网络传输协议和数据传输3.5网络通信和网络安全4.程序设计基础(12学时)4.1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和编程语言4.2程序、变量和数据类型4.3运算符、表达式和控制结构4.4函数和库的使用4.5数组和字符串的处理4.6文件和异常处理5.课程实践(2学时)5.1计算机硬件实验5.2操作系统和网络实验5.3程序设计实践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理论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引导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理论。

实践教学通过实验和编程练习的形式,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评估与考核方式1.平时考核(20%):包括课堂作业、实验报告和小组讨论等。

2.期中考试(30%):笔试形式,考察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xxxx学院《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大纲适用专业:高职所有专业编制单位: xxxxxxx年xx月xx日《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大纲一、教学对象本大纲适用于全校非计算机专业的专科层次学习二、学分与学时总学时:32,其中理论学时:16,实践学时:16。

平均周学时2。

三、课程模块类别及课程属性课程模块:公共基础课模块课程属性:本课程是公共必修课程,是大学各专业计算机教育中第一层次的课程,是当代大学生的公共基础课。

本课程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大学生的计算机文化意识,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计算机应用技能,以满足和适应信息化社会对大学生基本素质的要求。

课程属性:必修课。

四、课程性质、任务和目的性质:《大学计算机基础》是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基础性课程,是当代学生的公共基础必修课程,属于计算机基础教育中的第一层次的课程。

任务: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不印、、不仅要让学习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而且要让学生初步具有利用计算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提高大学生的计算机素养,为将来应用计算机知识和技能解决自己专业的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目的:开设《大学计算机基础》是扩展视野,为后续课程学习做好必要的知识准备,使他们在各自的专业中能够有意识的借鉴、引入计算机科学中的一些理念、技术和方法。

五、主要先修与后续课程本课程无先修课程六.考试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考试考核方式为:上机考试成绩评定为:平时成绩40%(平时作业20%+平时出勤20%)+上级考试成绩60%(理论知识成绩30%+实际操作成绩30%)七、教学目的要求和主要内容(分章节)第一章计算机系统知识【目的要求】1、掌握计算机系统的组成部分、未来计算机的发展趋势(超级计算机发展现状及应用介绍(重点))、与数据的概念、息基础技术、信息系统技术、信息应用技术、代信息技术数字化、多媒体化、高速度、网络化、宽频带、智能化特点、维的概念、内涵、应用介绍2、熟悉计算机应用领域(重点介绍典型应用领域:科学计算、数据处理、电子商务等)3、了解计算机发展史(第一台计算机出现的历史时刻及特征、计算机发展史上的3次飞跃及其特征、微型计算机的发展历史、)4、掌握进制转换的方法,包括其他进制转换成十进制,十进制转换成其他进制,二进制与八进制、十六进制之间的转换。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计算机基础》是一门面向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的基础课程,旨在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为后续学习和工作中使用计算机解决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分类、特点和应用领域。

(2)掌握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包括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3)熟悉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常用操作系统的使用方法。

(4)掌握办公软件(如 Word、Excel、PowerPoint)的基本操作。

(5)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组成和应用。

(6)掌握信息安全的基本知识和防范措施。

2、能力目标(1)能够熟练操作计算机进行文件管理、系统设置等基本操作。

(2)能够运用办公软件进行文字处理、数据处理和演示文稿制作。

(3)能够利用网络获取信息、交流沟通和资源共享。

(4)能够具备一定的信息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

3、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2)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数字化生存能力。

三、课程内容1、计算机基础知识(1)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分类、特点和应用领域。

(2)数制与编码,包括二进制、八进制、十进制和十六进制之间的转换。

(3)计算机系统组成,包括硬件系统(中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等)和软件系统(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2、操作系统(1)操作系统的概念、功能和分类。

(2)Windows 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如桌面管理、文件管理、系统设置等。

3、办公软件(1)Word 文字处理软件,包括文档的创建、编辑、排版、打印等操作。

(2)Excel 电子表格软件,包括表格的创建、数据输入与编辑、公式与函数的应用、图表制作等操作。

(3)PowerPoint 演示文稿软件,包括演示文稿的创建、编辑、动画效果设置、放映等操作。

4、计算机网络(1)计算机网络的概念、组成、分类和拓扑结构。

(2)网络协议和 IP 地址的概念。

《计算机基础》教学大纲

《计算机基础》教学大纲

《计算机基础》教学大纲一、课程描述:《计算机基础》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技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组成,熟悉计算机系统的组织结构和工作原理,并能够初步掌握计算机编程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同时,本课程还将通过实验和实践环节,帮助学生建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目标:1.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2.理解计算机硬件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3.掌握计算机的操作系统原理和常用应用软件的使用方法。

4.掌握计算机编程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5.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教学内容:1.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1.1计算机的定义和基本特征1.2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1.3计算机的分类和性能指标2.计算机硬件系统2.1计算机硬件的组成和功能2.2处理器和存储器2.3输入输出设备2.4主板和总线3.计算机操作系统3.1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功能3.2操作系统的分类和发展历程3.3常见操作系统的特点和使用方法4.常用应用软件4.1办公类应用软件的使用方法4.2图形图像处理软件的使用方法4.3多媒体应用软件的使用方法5.计算机编程基础5.1编程语言的分类和选择5.2程序的设计思路和方法5.3常用编程语言的基本语法和数据类型四、教学方法:1.理论授课:通过讲解、示范和案例分析等方式,向学生介绍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技能。

2.实验:通过实验设计、实践操作和问题解决等方式,帮助学生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

3.课堂讨论: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参与,通过讨论和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4.作业布置:通过布置练习和小组项目等任务,激发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的兴趣和思考能力。

五、教学评估:1.平时考核:包括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报告和课堂表现等。

2.期中考试:考察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理解能力。

3.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整个课程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大纲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大纲

课程内容与结构
计算机基础知识
包括计算机的发展历史、计算机系统 的组成和结构、数制与编码等基础知
识。
网络基础及应用
讲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网络协 议和网络安全等知识,以及常用网络
工具的使用方法。
操作系统及应用
介绍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功能和操 作方法,以及常用办公软件的应用技 巧。
数据库基础及应用
介绍数据库的基本概念、数据模型和 数据库设计方法,以及常用数据库管 理系统的使用方法。
错误排查方法
介绍常见的错误类型和排查方法,如语法错误、逻辑错误、运行时错误等。
软件开发流程和团队协作模式
软件开发流程
介绍瀑布模型、敏捷开发等常见的软件开发流程,帮助 程序员了解项目开发的整体过程。
团队协作模式
讲解团队协作的重要性以及常见的团队协作模式,如分 工协作、对等协作等,提高团队协作效率。
06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 大纲
汇报人:XX
20XX-02-07
目录
• 课程概述与目标 • 计算机系统基础知识 • 计算机网络与互联网应用 • 数据处理与信息管理技术 • 编程思想与算法设计初步 • 实验环节与创新能力培养
01
课程概述与目标
计算机基础课程重要性
01 培养学生计算机基本素养
通过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机 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 计算机应用能力。
数据处理方法
包括数据收集、数据整理 、数据分析和数据呈现等 。
数据处理步骤
明确处理目的、收集原始 数据、选择合适处理方法 、进行数据处理、检查与 处理结果等。
数据库系统组成及关系型数据库介绍
数据库系统组成
包括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程序和数据库管理员等。

计算机基础与应用教学大纲

计算机基础与应用教学大纲

计算机基础与应用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计算机基础与应用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计算机基本概念、硬件组成和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并学习常用的办公软件和互联网应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操作和应用技能,能够利用计算机解决一些常见的实际问题,并为学习其他高级计算机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硬件组成和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2. 学会使用常用的办公软件,如Microsoft Office等,进行文字处理、数据处理、制作演示文稿等;3. 了解互联网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学会使用浏览器上网、使用搜索引擎查找信息等;4. 掌握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技能,如文件的管理、系统设置、网络连接与共享等。

三、教学内容1. 计算机基础概念- 计算机的定义、分类和发展历程- 计算机硬件组成和功能- 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分类和功能2. 常用办公软件应用- Microsoft Office软件概述- Microsoft Word文字处理- Microsoft Excel数据处理- Microsoft PowerPoint演示文稿制作3. 互联网应用- 互联网的概念和发展- 浏览器的使用和基本功能- 使用搜索引擎查找信息- 常见的网络应用和服务4. 计算机操作技能- 文件的管理和组织- 操作系统的设置和调整- 网络的连接和共享- 常见故障的排除和处理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通过课堂讲解,介绍计算机基础和应用的理论知识。

2. 实践操作:利用计算机实验室进行实际操作演示和练习,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促进交流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4. 作业实践:布置相关作业和实践任务,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五、评估方法1. 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等。

2. 实验报告:对实践操作和应用练习的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

3. 考试评估:定期组织考试,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评估。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程》教学大纲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程》教学大纲

《计算机基础》教学大纲课程代码:17001课程名称: 计算机基础课程类别:通识教育类修习类别:必修课程学分:2课程学时:56(理论学时32、上机学时24)先修课程:无授课对象:全校非计算机专业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是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必修的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也是第一和第二学年计算机基础课程的首开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了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及应用;掌握基本的计算机应用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具备安装、设置、与操作现代典型计算机环境的能力,为后续计算机课程的学习及实际工作的应用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授课老师应全面介绍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软硬件构成、信息数字化技术、办公自动化技术、网络基础与Internet应用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实际应用。

重点讲授操作系统、常用办公软件和Internet的实际应用。

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常用信息编码与数据处理方法、常用的数制转换和微型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并能自己动手组装微型计算机;重点掌握Windows 7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常用办公软件的功能和基本操作、计算机网络的相关知识和Internet基本服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并为学生考级提供帮助。

三、基本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第1章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内容:(1)计算机系统 (2)计算机常用的数制及其转换(3)信息在计算机中的表示。

教学基本要求:了解计算机的产生与发展、基本特征、应用领域。

掌握系统结构、工作原理、数制转换、信息在计算机中的表示。

重点: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及微型计算机组装知识。

难点:数制及编码。

第2章 Windows 7教学内容:(1)概述 (2) Windows 7的基本操作 (3) 文件与存储管理 (4) 进程与软件管理 (5) 设备管理与个性化设置 (6) Windows 7的常用附件。

教学基本要求: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个性化设置和Windows 7的常用附件。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及任务《大学计算机基础》是为非计算机专业大学一年级新生开设的一门计算机基础必修课。

内容涉及计算机的基础知识、计算机系统、办公信息处理技术、计算机网络基础、数据库技术基础和信息安全基础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机软硬件的基础知识;具有较好地使用Windows操作系统平台和Office 办公自动化软件的能力;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具有较好地使用电子邮件和浏览器的能力;了解数据库基础知识、数据模型;了解信息安全的基本知识和计算机职业道德规范。

从应用计算机的角度扩展学生的视野,初步具有利用计算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为将来应用计算机知识和技能解决自己专业实际问题打下良好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达到:1. 了解计算机的产生、发展历程、发展趋势以及在信息社会中的重要作用2. 理解计算机的基本结构、软硬件基本组成和基本工作原理;掌握计算机中的数据表示法3. 理解计算机操作系统的概念和基本功能;熟练掌握Windows 7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方法4. 熟练掌握Word2010、Excel2010、PowerPoint2010的使用方法.。

5. 理解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的相关概念以及信息安全等技术的基本概念和相关应用三.教学内容第1章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目标】1. 了解计算机的产生、发展历程及发展趋势以及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2. 了解信息与数据的关系和含义3. 掌握计算机的运算基础,熟练掌握数制间的转换运算4. 理解计算机中的数据与编码。

【教学内容】1. 计算机概述2. 信息与信息技术3. 计算机中信息的表示:进位计数制(二进制、八进制、十进制和十六进制),各进制之间的转换以及数据的单位;数值和文本信息在计算机中的标识;编码:信息与数据的联系和区别,ASCII码、BCD码、汉字编码。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二进制及各数制之间的转换运算难点:编码第2章计算机系统【教学目标】1.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以及计算机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概念2.理解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存储程序和程序控制原理3.了解微机系统硬件的基本配置与主要性能指标以及常用外设的功能。

大学计算机基础 教学大纲

大学计算机基础 教学大纲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大纲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大纲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科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已经成为大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为了确保学生能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技能,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大纲应当具备一定的深度和广度。

一、课程目标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当能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原理和结构,掌握计算机编程的基本概念和技巧,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课程内容1. 计算机基础知识该部分主要介绍计算机的基本原理和结构,包括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组成,计算机的运行原理以及计算机网络等。

学生需要了解计算机的层次结构,掌握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和基本操作。

2. 编程基础编程是计算机科学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学生需要学习一门编程语言,如C、C++或者Python,并掌握基本的编程概念和技巧,包括变量、数据类型、运算符、条件语句、循环语句等。

通过编程实践,学生能够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数据结构与算法数据结构与算法是计算机科学中的核心内容。

学生需要学习各种常见的数据结构,如数组、链表、栈、队列、树等,并掌握它们的基本操作和应用场景。

此外,学生还需要学习常见的算法,如排序算法、查找算法等,并能够分析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

4. 数据库基础数据库是计算机科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需要了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关系型数据库和非关系型数据库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此外,学生还需要学习SQL语言,能够进行数据库的基本操作和查询。

5. 软件工程基础软件工程是计算机科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涉及软件开发的各个方面。

学生需要了解软件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编码、测试和维护等。

通过软件工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培养团队合作和项目管理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应当多样化,既要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又要注重实践操作的训练。

《大学计算机基础-文科类》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计算机基础-文科类》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大纲Fundamentals of Computers Course Teaching Program学时数:48其中:实验学时:24学分数:3适用专业:非计算机专业本科(文、经、管、外、法类)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课程是高等院校在校非计算机专业的本科(文、经、管、外、法学等大文科类)各专业学生的计算机技术基础课程。

开设本课程的目的和任务:帮助学生了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对社会各领域的影响,建立计算机作为现代社会的一门基本工具的意识,使学生掌握当前社会各个领域必备的有关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掌握微型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使用方法,并为文科类各专业学生的后续计算机课程打下必要的计算机操作基础。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本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发展、构成和基本的工作原理,理解微型计算机系统中各组成部件的功能和用法,能熟练地进行英文和汉字录入;了解计算机软件的功能及其软件开发的基本方法;了解操作系统的类型和理解其作用,重点掌握Windows XP 操作系统中的文件管理、任务管理和注册表的操作;了解常用的文字处理软件的类型、功能以及文字处理的基本方法,重点掌握使用Word字处理软件进行复杂文档的排版等一些高级功能;了解数据处理的基本原理、方法以及常用的数据处理软件的基本功能,掌握Excel 中工作表、数据库、图表的应用;了解有关多媒体的基础知识,掌握一种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的方法;了解数据库和信息系统开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数据库的创建以及简单的查询操作;了解信息安全的基础知识。

掌握病毒的检测与防治的基本方法,掌握个人计算机使用的安全防护,个人上网安全防护和隐私保护。

同时,了解目前常用的一些工具软件的功能和基本的使用方法。

本课程周学时3,总学时数48学时,实验内容分为:Windows操作系统的使用和管理、图文排版、基于Excel的数据处理和分析、基于PowerPoint的多媒体作品创作、ACCESS数据库的创建和查询五个实验。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大纲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大纲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大纲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大纲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作为一门与时俱进的学科,其教学内容和方法也在不断发展和演变。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大纲是指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等方面进行规范和指导的文件。

它对于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科学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教学目标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大纲的首要任务是明确教学目标。

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科学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技能,包括计算机硬件、操作系统、数据结构、算法、编程语言等方面的知识。

3. 培养学生具备计算机科学素养,包括信息素养、创新素养、合作素养和实践素养等。

4. 培养学生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能够持续跟进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

二、教学内容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大纲应该明确教学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计算机硬件:包括计算机的组成结构、CPU、内存、硬盘、输入输出设备等方面的知识。

2. 操作系统:包括操作系统的功能、原理、常用命令和操作等方面的知识。

3. 数据结构与算法:包括线性表、树、图等常用数据结构和排序、查找等常用算法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法。

4. 编程语言:包括常用的编程语言,如C、C++、Java等的基本语法和程序设计方法。

5. 数据库:包括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关系模型、SQL语言等方面的知识。

6. 网络与通信:包括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网络协议、网络安全等方面的知识。

7. 软件工程:包括软件开发过程、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等方面的知识。

三、教学方法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大纲应该明确教学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理论教学:通过课堂讲解、教材阅读等方式,向学生传授计算机基础知识和理论。

2. 实验教学: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巩固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3. 项目实践:通过小组合作或个人项目,让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计算机应用基础”是我院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内容着重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技能,强调常用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的使用,同时兼顾计算机应用领域的前沿知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和应用计算机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教学大纲适合计算机相关专业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

二.课程基本教学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了解当代计算机系统的基本概念,掌握微型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基本使用方法,了解并掌握文字编辑、电子表格、电子演示文稿、多媒体等软件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了解信息安全的知识。

本课程内容的教学要求分为“掌握、理解、了解”三个层次。

实践环节是本课程重要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其中的“掌握”是指能够熟练运用和操作;“理解”表示能够进行操作但不够熟练;“了解”表示看过演示或体验过功能性的操作过程。

本课程是计算机应用的入门课程,教学内容以基础性、系统性、先进性和实用性为原则,要求达到计算机教学三个层次。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建议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多媒体教室进行教学,对软件的使用进行现场操作讲解,以便使学生及时掌握所学的内容。

第二部分多种媒体教材一体化总体设计方案一.学时分配本课程总学时为78学时,其中面授36学时,实验42学时。

教学内容安排和建议的学时分配如下表,任课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和实际情况对面授和上机实验的顺序作适当安排。

教学内容总课时面授学时实验学时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8 6 2第二章操作系统18 8 10第三章文字处理及字处理软件Word18 8 10 2000第四章电子表格软件Excel 2000 14 6 8第五章文稿演示软件PowerPoint14 6 8 2000第六章 Internet的基本操作 6 2 4合计78 36 42二.配套教材主教材:《计算机应用基础》胡衍庆主编赖秀珍参编实验教材:《计算机应用基础上机实验》赖秀珍、高林国、李瑜等自编三.课程考核本课程考核包括笔试和上机两部分。

笔试由我院统一命题,上机考核由教师自主组织,上机考核合格者方可参加笔试。

第三部分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内容:1.计算机的诞生和发展;2.计算机的分类和应用领域;3.计算机的工作原理;4.计算机中信息的表示与存储;5.计算机系统的组成;6.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基本组成;7.微型计算机的硬件配置;8.计算机软件系统;9.软件的分类;10.计算机病毒与防范。

教学要求: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发展简史,应用领域及性能指标;进制计数制的概念及数制之间的转换;非数值信息在计算机中的表示,如ASCII和汉字编码;计算机系统的硬件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如中央处理器CPU、主存储器、辅助存储器、软盘、硬盘、光盘、输入和输出设备等;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如存储程序和程序控制原理,指令和程序的概念等;微机系统的基本硬件配置;微机系统的启动和关闭;计算机软件的分类,系统软件、应用软件、程序设计语言、语言处理程序。

计算机病毒及特征,病毒的防护和清除;计算机犯罪的概念;计算机职业道德及其基本范畴;软件知识产权及相关法规。

掌握:计算机的分类;二进制的简单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多媒体概念,多媒体技术及特点。

了解:二进制数的原码、补码、反码表示;计算机的发展趋势。

第二章操作系统教学内容:1.Windows 2000的桌面、窗口的组成及操作2、菜单与对话框的概念菜单的分类;常用下拉菜单的意义;[开始]菜单的使用;对话框及其特性;对话框与窗口的区别。

3、文件的概念与操作文件和文件夹;文件命名协议;文件类型与文件属性;文件操作。

4、资源管理器的使用文件或文件夹的选定、复制、移动、删除、发送、创建与重命名;文件类型的创建与修改;文件和文件夹属性的查看与修改;被删除的文件和文件夹的恢复;文件的查找。

5、控制面板的使用显示器、打印机属性的设置;添加新硬件;应用程序的安装和删除;网络的配置。

6、附件与多媒体功能的使用画图、记事本、写字板软件的使用;多媒体播放器的使用与管理。

教学要求:熟练掌握: Windows 2000的安装与启动;Windows 2000的基本操作,如桌面、窗口、对话框、任务栏、菜单、快捷方式和剪贴板的使用;Windows 2000的资源管理、文件管理和程序管理,如文件夹的概念,文件与文件夹管理,磁盘管理,启动与退出程序、“回收站”的使用等;控制面板的使用,如桌面设置、添加/删除程序、打印机设置、输入法设置、日期/时间等设置。

掌握:常用微机操作系统;文件的新建、打开和保存;控制面板中的声音、添加新硬件等设置;系统工具“磁盘清理程序”、“磁盘扫描程序”、“磁盘碎片整理程序”;附件“画图”、“记事本”的使用。

了解:控制面板中的鼠标和键盘、区域设置等;写字板、多媒体的简单使用。

第三章文字处理及字处理软件Word 2000教学内容:1、办公自动化与Microsoft Office 2000;2、文字编辑:文字的输入、删改,复制、移动、查找和替换,英文文本的校对。

3、页面设置:页边距、纸型、纸张来源、版式文档网格、页码、页眉、页脚。

4、文字、段落排版:字体格式、段落格式、首字下沉、边框和底纹、分栏、背景、应用模板。

5、高级排版:绘制图形、图文混排、艺术字、文本框、域、其他对象插入及格式设置。

6、表格处理:表格插入、表格编辑计算、格式化。

7、邮件合并教学要求:熟练掌握: Word 2000窗口的基本组成;文档的编辑,如插入、修改、删除、查找、替换、移动、复制、自动更正和自动图文集等;文档排版技术,如字符格式化、段落处理、边框和底纹、项目符号和编号、题注、注释和书签、分栏、样式和模板的使用等;视图概念,如页面视图、普通视图和大纲视图的使用;绘制图形和图文混排,如文本框和图文框的使用等;文档管理,如文档的新建、打开和存储,文档类型的转换,文档打印,页面设置等。

掌握:Office 2000的安装、启动与退出;Office 2000的帮助系统的使用,表格处理,如建立表格,表格线的格式化处理;单元格,单元格的合并、拆分,调整表格的行高和列宽,插入删除行和列;编辑表格的数据,设置数据的格式,设置数据在单元格中的对齐方式等;艺术字的处理。

邮件合并第四章电子表格软件Excel 2000教学内容:1、电子表格编辑:数据输入、编辑、查找、替换,单元格删除、清除、复制、移动,填充柄的使用。

2、公式、函数应用:公式的使用,相对地址、绝对地址的使用;常用函数的使用。

3、工作表格式化:设置行高、列宽,行列隐藏与取消,单元格格式设置。

4、图表:图表创建,图表修改,图表移动和删除。

5、数据列表处理:数据列表的编辑、排序、筛选及分类汇总,数据透视表的建立与编辑。

6、工作簿管理:工作表的创建、删除、复制、移动及重命名。

7、页面设置与打印教学要求:熟练掌握:Excel 2000的启动和退出方法;Excel 2000窗口的基本组成;工作簿的打开、保存及关闭;工作表的管理;工作表的编辑,如选择、移动、复制、删除、查找与替换、填充等;公式和常用函数的使用;数据格式化,如数据格式、对齐方式、条件格式的设置和自动套用格式;数据图表化,图表的建立和编辑;数据清单的创建、编辑、排序、筛选、分类汇总和数据透视表的操作;页面设置、打印区域设置、打印工作表。

掌握:打印预览。

了解:Excel 2000的安装和运行环境。

公式出错信息;保护工作表;样式、摸版的使用;第五章文稿演示软件PowerPoint 2000教学内容:1、基本操作:利用三种方式制作演示文稿;幻灯片插入、删除、复制、移动及编辑;插入文本框、图片及其他对象。

2、文稿修饰:文字、段落、对象格式设置,幻灯片模板、标题模板、讲义模板和备注模板设置,配色方案、背景、应用设计模板设置。

3、动画设置:幻灯片内动画设置、幻灯片间切换效果设置。

4、超级链接:超级链接的插入、删除、编辑,动作按钮设置。

5、演示文稿放映和打印:放映方式设置,打印页面、打印选项设置。

教学要求:熟练掌握:PowerPoint 2000窗口的基本组成;PowerPoint提供的各种视图的特点;演示文稿的创建和编辑,包括文本、剪贴画、图形和声音的处理;演示文稿的格式化,如字符格式化等;设置动画和切换效果;设置幻灯片放映方式;超级链接和动作按钮的设置;幻灯片放映;页面设置和打印。

掌握:母版、背景、设计模板、配色方案的设置和应用;设置演示文稿中对象的格式;自定义放映;排练计时;演示文稿的保存。

第六章 Internet的基本操作教学内容:1.网络的硬件结构和软件设置2.通过网络资源查询并保存所需资料的方法;3.申请E-mail信箱的方法并且通过E-mail发送和接收电子邮件;4.通过FTP下载文件的方法。

教学要求:了解网络的硬件结构和软件设置;了解电子邮件的收发操作,了解Internet网的入网过程,掌握Internet Explorer和Outlook Express的基本操作,熟练浏览Web网页和收发电子邮件及帐号的创建和管理。

掌握对Web站点中所有的文件进行查看和管理的方法;常用工具软件的使用1.掌握WinZip压缩文件工具的使用;2.掌握ACDsee图片浏览工具的使用;3.了解网络下载辅助工具的使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